旅游翻译文本范文

2024-06-01

旅游翻译文本范文(精选6篇)

旅游翻译文本 第1篇

第三章 旅游文本翻译研究 1.旅游文本的语言特点 旅游文本主要指旅游景区的面对旅游者提示或警示的文字信息。其涉及面广,意义重大,是旅游文化和景区建设的重要环节。旅游文本由于目的明确,其语言特点也非常鲜明,通过对常见旅游文本的汇总和比较,其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短小精悍

由于旅游文本的特殊性,其构成过程中通常追求最简洁的语言效果,因此除了表达核心含义的字词外,其余部分尽可能的都会被省去。这样短小精悍,却表意完整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禁止吸烟、非请勿进、小心路滑、游客止步(Passengers Only)、危险(Danger)、免票入场(Admission Free)等。这些短小的文字一方面满足了宣传介绍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符合张贴这些宣传语言的地方的体积要求。

(2)实用性强

旅游文本不同于其他文本,其文学价值较低,使用价值较强,具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和使用目的。同时,旅游文本也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简短活泼,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跨学科性质明显

旅游文本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多元性,广泛性,关联性,是一种天然的跨学科性质文本,它的内涵包括自然、人文、科学、社会等方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旅游文本的研究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思想高度上才能更好的开展。反映在语言上,旅游文本中涉及的词汇量也是非常惊人的,许多在其他领域上并不常见的词汇,在旅游文本的创作和使用上得到了应用。

(4)语言生动具体

国家旅游局征集文明旅游提醒用语时曾经对旅游文本提出了要求,该局提出的要求为:简洁明了、通俗易记,语言生动活泼、亦庄亦谐。因此不难看出,旅游文本总是运用活泼而风趣的语言,生动而形象的描述,从而激发游览者对景物的兴趣和好奇。

例如如下的例子:落泉别墅体现了动与静,变幻与永恒,强劲与易逝的对立,使人生处于矛盾之中:兴致勃勃的进取与忧虑不安。

Falling water is a study in opposites-motion and stability, change and permanence, power and ephemerality-that make the human condition a paradox of welcome adventure and anxious uncertainty.这样灵活的语言,充分表达了旅游文本的魅力,深深的打动着游览者的心。

2.中英旅游文本对比

由于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不同国家的旅游文本也存在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不同之处。讲中文的旅游文本与英文旅游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两种旅游文本存在如下不同的特征: 1.汉语旅游文本的特征 汉语旅游文本一般都追求庄重严肃或者具有古典中文气息。因此行文中间一般都追求表达上的对账工整,寻求文采和才气。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旅游文本工整对账,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字美感。此外,由于中国文化讲究“气派”,在我国的旅游景点中广泛存在长度较长的“景区介绍”或者“游客须知”。这些文本旨在为所有的游客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景点介绍和提示。2.英文旅游文本的特征 与中文的表达习惯不同,英语国家的旅游文本通常都体现出了大众化口语化的特点。与端庄正式的中文旅游文本不同,英文旅游文本一般强调个性和创意。

英文旅游标语则“普遍较通俗、大众化,具有明显的口语特点,突出语用的个性创意,亲和力较强”,在语法和修辞方面,常使用“动宾结构、祈使句式、头韵或押韵等”,表现为以祈使句表达的动态行动诉求与承诺及以头韵或押韵、名词短语表达的静态主题陈述。

3.旅游文本的翻译现状

虽然旅游文本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但是当下,对旅游文本的翻译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新开发的旅游资源或者新型旅游城市都纷纷添加了双语或者英语的旅游公示语及旅游介绍。在为外国友人提供方便,为地方旅游事业发展增添力量的同时,这些翻译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许多译者想当然尔,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旅游文本进行翻译,结果往往不甚理想,甚至错误百出,令人捧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在其分析报告《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明确指出,在公示语翻译研究和实践中实现翻译理论创新理论与实践互动,是翻译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并归纳成理论。因此对与现有的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不规范和不准确的现象进行归纳汇总,对于理论化深入化研究旅游文本这种特殊的文本形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国内主要旅游景点的旅游文本的收集、归纳和汇总,当下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下几点:

1、用词不当,语用不规范。

虽然翻译赋予了译者一定的自由,但是旅游文本作为一种正式和规范化的文本,并不允许译者随心所欲的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不加思考、随便的翻译,往往导致的都是用语不规范和用词不当的现象,例如许多公共设施的翻译中,随便用汉语拼音代替英文翻译。甚至也有一些译者不仔细查阅资料,将restroom用来表示“休息室”,这样的笑话不仅让游客难以接受,甚至会被认为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假若一座城市的旅游文本翻译中总是出现这样的笑话,城市的美好形象又能如何保留呢?这样的旅游和宣传岂不是南辕北辙,越错越远?

例如在某旅游景点,出现了如下的英文句子“during the trip note papers, about money and its own security, and will be important document stored apart.”。这样的句子根本就不是一个正确的句子,充满了语法错误,堂而皇之的放在旅游景点的门口,供外国游客观看,只能是贻笑大方。

更有甚者,有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的时候,想当然的使用汉语拼音来进行翻译,不查阅资料,不思考,导致翻译出来的译文无法被外国游客理解。例如一些中国的地名单位,巷、路、街等等,许多译者直接将其用汉语拼音进行翻译,导致初次到中国的游客根本无法理解。试问,如果旅游文本或者旅游公示语中充斥着大量的汉语拼音,那么翻译的意义何在?翻译的预期效果又是什么呢?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明确指出:道路交通双语标识的英文译法应符合国际惯例,遵循英语习惯。地名等通常采用英文直接翻译,英文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但是,本项目研究小组成员通过走访和调查的结果却表明,汉语拼音代替英语进行表达的现象仍然在国内的旅游景点和旅游城市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翻译,只会给游客带来困扰。比较有效的翻译方法应该是在汉语拼音下面注上英文翻译,这样不仅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特色地名翻译的特点,也能使外国游客更加清楚明白。

2、文化误解,语义不协调。中英文两种语言在与文化上的差异可谓是广泛存在,俯拾皆是。翻译旅游文本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两国读者在文化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错误或者是闹笑话。例如,在杭州西湖的旅游文本翻译中有这么一句: “林边有一个洞,叫白龙洞。传说《白蛇传》的白娘子曾经在这里修炼。”翻译人员将这句话译为“Near the forest is the White Dragon Cave which i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基础,外国游客往往很难理解白娘子的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会参透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这样的翻译,虽然并不是错误的翻译,但是依然无法达到沟通两国文化,向外国游客宣传介绍本国文化的目的,只能说依然还是失败的翻译。

又如,一些中国特有的节日的翻译中间,许多译者单纯的给这些节日赋予一个英文的名字(或者是汉语拼音的翻译),这种类似“零翻译”的举措,只会让外国游客继续一头雾水,在且不知节日内容为何物的情况下,又如何参与到节日中去呢?

3、语气生硬,表达不礼貌。

通常来讲,英美国家的旅游文本都比较委婉,而在中国,司空见惯的是一些比较直接甚至粗鲁的旅游文本或旅游公示语。例如,在我国,上至几大城市,小到乡村,都会见到“禁止XX”或者“违者罚款”这样的具有强烈强制性的公示语。这样的文字对于习惯这种公示语文化的中国游客来讲,可能并不能构成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对于在西方文化环境里生长的外国游客来说,这样的译文显得过于粗鲁和直接,不仅不能起到规范行为的目的,甚至会让他们留下不好记忆,对旅游景点或者旅游城市产生厌恶的感受。所以在翻译这些具有一定强制性口气的旅游文本的时候,善用please这些规范的礼貌性表达方式未尝不是一种较好的翻译方式。

4、低级错误,语法不规。

公示语英译时,常会出现明显的语法错误。包括词性误用、拼写错误、大小写不规范等等。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甚至通过对知网的简单搜索就不难看出,针对全国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有大量的研究人员撰写了关于翻译中的低级错误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可悲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简单的语法和拼写错误仍然广泛存在。

根据湖北革命老区景点公示语翻译状况调研暑期实践小分队的调查报告,拼写和大小写错误在天台山自然风景区这一旅游景点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报告中提到的天台山景点“杜鹃谷”中“杜鹃”一词的公示英译为“cuckee”(正确拼写为cockoo)。这样的翻译不仅是技术上的不成功,也反应了部分翻译人员在工作态度上缺乏严谨认真的意识,大小写上的疏忽,会给游客留下极其不好的感觉。更不用说,有些景点翻译中的拼写错误的单词和乱用的标点。

第五章 结论 本项目力图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结合功能翻译理论等翻译学理论,对信阳地区的旅游文本翻译现状进行分类研究。通过走访各个旅游景点对旅游文本译文进行收集,并结合信阳特色旅游文化,对信阳本地的旅游文本翻译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调查和大研究。本项目组成员希望,信阳市有关旅游主管单位能够以更加专业的方式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工作,从翻译质量、读者接受情况等多重角度加强信阳旅游文本翻译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翻译错误及时加以甄别和更正,对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不统一不协调的现象进行逐一排查和大力整治。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树立严肃的翻译工作态度和专业的翻译人员培养机制,对翻译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知识进行培训,认真加强工作,减少翻译中的错误。为促进信阳特色旅游产业的积极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也为老区经济建设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旅游翻译文本 第2篇

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资料种类众多,包括旅游景点介 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 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景介翻译最具有旅游特色,也 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景点的翻译是向外国游 客宣传和介绍本国、本地的人文、自然风光的重要途径,这 就要求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外国游客 准确、全面地了解该地风貌,又要使译文对西方游客有良好 的可接受度。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性文本有其自身的语篇特 点,而其语言和形式受各自特定文化的制约,是以各国游客 的阅读目的、欣赏水平和文化背景为基本参照的,因此在文 体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要使旅游景介文本实现其预期 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在 保持基本意义功能一致的基础上,利用删减和改译等手段 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在信息上进行 整合。也就是说,旅游文本的翻译固然首先要遵循翻译的基 本原则,但更注重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和信息获取的时效。因 此,本文以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介绍资料及其英译本和英 美两国的相关旅游文本为语料,结合翻译的功能理论,对比 分析英汉语旅游景介文本的差异和功能实现方式,具体探 讨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 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一、旅游景介文本类型分析

旅游景介的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的翻译,目的和功能是

实用文体翻译的依据。文本类型和它的内容形式、翻译策略 有直接关系。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文本重心不同,译 本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也不一样。要研究汉语旅游景介的 英译,就必须明确旅游景介文本的类型和功能,了解译文的 预期目的。在这一点上,国内外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 为旅游资料旨在通过对景点的介绍,提供有关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换言之,汉 英旅游景介都是通过传递信息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的。从 文本功能看,该类文本具有两个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也 称诱导)功能。其中,呼唤功能是主导功能和内在功能,因为 旅游资料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引游客,关注的是“语后效果”,刺激旅游者的参观欲望。但读者在做出决定去游览某地之 前和在参观景点的当时都希望得到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因此信息性也是旅游资料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呼唤功能得 以实现的前提。

在功能翻译理论看来,“呼唤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

层”,强调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为了感染受 众,译者必须充分揣摩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了 解他们的需要、期待和所具备的知识,从原文中选取他们易 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旅游信息,用符合译文规范和文化标 准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操作中,译者不必拘泥于 原文的语言形式,可重组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地道流 畅,明白易懂。因为原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受众属于不同 的文化和语言群体,译者提供的信息量不可能和原语文本 作者提供的信息量完全相同,等量的信息也并不一定等效。事实上,翻译目的论强调指出,对实用文体的翻译,我们所 关注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译文在多大程度上 实现了它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根据此观点,旅游景介的翻 译要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即遵循译文的目 的性原则。

二、汉英旅游景介文本的对比

尽管汉英旅游景介文本都以实现其呼唤功能为目标,但社会文化、思维方式、语言的差异使二者在语言和文体风 格、信息容量与传递、篇章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对比分析与翻译* 孙红梅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汉英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具有相似的文本功能,但二者在语篇模式和文体特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要使旅游外 宣文本实现其预期功能,译者必须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该类语篇的阅读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该文对比分析了汉英旅游 景点介绍文本在语言特点、信息功能方面的差异,从翻译的功能理论角度探讨了汉语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中信息重组的必

要性和原则以及可以采用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汉英文本;预期功能;功能理论;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0)10-0125-03 Vol.31 No.10 Oct.2010 第31 卷第10 期 2010 年10 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 本文为曲阜师范大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英汉旅游资料的对比与翻译研究”(XJ0656)的部分成果。

-125-本文重点探讨汉英旅游景介间的语言差异和信息功能的对 比。

(一)汉英旅游景介的语言特点

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因而他们的审美观和语言逻辑观也不尽相同。表现在汉英 旅游景介中,汉语表达的华丽溢美和英语表达的直观明快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典型的中文旅游文本在传递信息时往 往用字凝练含蓄、言辞华丽,多用修饰和同义反复,行文讲 究声律对仗,景物刻画笼统,强调描述语言的朦胧美。而英 文文本则用词简洁明确、逻辑严谨、文风质朴,行文讲究简 洁明快,描写大多客观具体,描绘直观可感。如: 例(1):崂山,林木苍翠,繁华似锦,到处生机盎然。春天 绿芽红花,夏天浓阴蔽日,秋天遍谷金黄,冬天玉树琼花。其 中更不乏古树名木。景区内,古树名木有近300 株,50%以上 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著名的有银杏、桧柏等。

例(1)是对崂山的介绍,它包含汉语中典型的四字结

构,形式对称,辞藻华美,极具音律之美,迎合了中国读者的 审美心理。

汉英语景介文本的语言差异还表现在修辞手法的使用

上。汉语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四字词、叠词、排比句来强化 表达,达到修辞的效果。杨敏和纪爱梅指出:“英美旅游篇章 具有明显的非修辞性,汉语旅游篇章里修辞的运用和形容 词使用频率均高于英语旅游篇章。”汉语景介文本对景区的 描写所用语言大多空灵,往往采用同义重复的手段,更多地 强调一种主观感受。描写景区所使用的词汇在西方人看来 非常的空泛,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2):云来时波涛滚滚,浩瀚无际;云去时,无声无息,瞬息万变;天晴时,金光万道,色彩缤纷;浓雾时,影影绰绰,不视其容。云生景变,云动景移,动静结合,神秘莫测。百里 黄山因云而变幻无穷,绝妙天下。

为了突出黄山云的多种变化,这个景介使用了大量的

形容词和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段,典型地体现了汉语的 修饰文风。如直译成英文,外国游客一定会感到扑朔迷离、不胜其烦,但在中国读者看来却非常地生动形象,极易引发 联想,激发他们一睹为快的兴趣。另外,大量的四字短语增 强了行文的气势,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比较而言,英语景介的描写往往通过提供细节来向

读者显示出某种印象,让读者自己去作判断。在语言上表现 为以名词、动词、副词、非谓语动词为主要成分的结构特征,并通常以叙述说明的方式来提供实在、有效的旅游景点信 息。洪明在分析汉英旅游语篇在描写景物的异同时指出,这 主要是由于汉英民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不同 造成的。汉语景物刻画不求明细,讲究“情景交融”,符合汉 民族“重整合,重中和”的人文思想和艺术审美观的特点。而 英语描写景物,客观具体,重理性和写实,重形象而非意象 的直观可感,追求流畅自然之美。如: 例(3):Exeter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center for the South West, and successfull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 modern city with the charm of one with a long and colorful history.Aspects of this history are easily seen in the medieval Cathedral, the Guildhall and the Quay, which is now a popular waterfront venue.Exeter has a population of around 100, 000 and has all the shops and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you would expect to find in a thriving university town.这是一则关于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埃克塞特的介绍。作 者用平实、客观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关于这个城市的主要 信息,即“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的商业中心”。同时又对 这个城市的主要景点、人口和设施等基本信息作了明了的 陈述,风格朴实直白,符合英美文化崇尚简单明了和实实在 在的明快美的审美要求。

(二)汉英旅游景介的信息功能对比

旅游语篇包含大量的旅游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为了实

现旅游语篇的呼唤功能服务的。大量的语料显示,汉英语旅 游景介文本信息量和传达的顺序上存在差异,二者在传递 信息时侧重点不同。杨敏、纪爱梅在掌握大量语料的基础 上,对山东旅游篇章和英语旅游篇章的信息功能进行了对 比分析,指出:“英美旅游篇章重在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 施、优势与不足方面的纯信息传递,而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 幅着笔不多;齐鲁旅游篇章则更加突出旅游资料的社会身 份特征,如社会影响、历史沿革、发展业绩,更突出旅游资源 的风光景色和人文特色,尤其是史书和文学作品及诗歌对 于景观的颂扬和描述占了较大篇幅。”这一研究成果对我们 研究汉英景介文本的信息功能的转换具有重要启示。曾利 沙对《香港旅游锦囊》中汉语旅游资料的主题结构进行了分 析,并根据其性质及功能分布区分了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 三级主题。其中,对景观的介绍归为二级主题,认为“其信息 的译介倾向于具体化,描述和评价性文字比较突出,其目的 是给游客提供感性认识,以唤起其潜在的兴趣”。汉语在描 述某个景点时,总喜欢引用一段俗语、名人名言或中国古诗 来做验证,如例(4)和例(5)。熟悉中国文化的中国读者对此 类引证喜闻乐见,看完后会加深印象,并从中获得艺术享受; 但对于外国游客却是画蛇添足,增加了信息负荷。例(4)新疆伊犁素有“塞外江南”、“天马的故乡”的美 称,来到伊犁感受那拉提草原的辽阔,领略古老游牧民 族———哈萨克族的热情好客,探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西 征路线,目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 光。

例(5)张家界武陵源境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树茂林

丰,溶洞群布,沟壑纵横,溪水潺潺,珍禽竞翔,奇花争艳,赃 峰、桥、洞、湖于一体,汇名山大川之大成”,被著名园林学 家、清华大学教授朱畅中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与英文旅游景介明显不同的是,汉语在介绍景点信息 时非常注重强调旅游景点的价值和该景点在旅游业中的权-126-威地位。类似于“(中国航空博物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 珍品收集与展览之地”、“被……评为……”、“被……授予 ……”以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4A 级景区”等 表达在汉语景介文本中大量存在,而相对应的信息在英语 文本中的出现频率较低。这符合中国文化尊重和信任权威 的特点,因此也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能够增强诱导 性。

三、汉语旅游景介文本的英译

(一)信息重组的必要性和原则

旅游篇章为了达到宣传交际目的,考虑到汉英民族风

格的差异,以及信息突出模式的不同,翻译时在保持基本意 义功能一致的基础上,有必要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 原文进行调整,在信息上进行整合。这是由旅游景介文本的 特点决定的,也是翻译目的论的必然要求。在翻译目的论看 来,任何文本都是“信息的提供”,每个接受者都可以从中选 取自认为有趣或重要的信息。但是对信息的调整和重组要 以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和功能为原则。曹波在《指示型旅游 资料的编译策略》一文中为信息的调整提出了更为具体的 指导原则。他认为,对译文信息的调整是以信息度和关联度 为准则的,前者指原文信息对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必要性,后者指原文信息与译语读者的相关程度。原文的主要信息 是诱导译语读者不可或缺的基本信息,对实现译文预期功 能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不能随意删减。原文中与译 语读者的阅读动机密切相关的信息最容易吸引译语读者,并诱发其旅游冲动,翻译过程中也必须予以保留甚至增补。

(二)处理信息的具体方法

汉语旅游景介的英译过程中,针对原文所提供信息量 的多少,译者可以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根据译文的预期目 的,我们可以判断出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是过量还是不足,进 而采取增补和删减等具体方法。汉语旅游景介文本和其英 译本的目标读者在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上都存在这差异,汉语文本中不言而喻的信息对外国读者来说却可能是非常 陌生的,进而无法被英文读者所接受。因此,为了实现译文 的预期功能,译者必须找出原语文本中所缺失的部分,并将 其增补出来。对原文中文化信息的增补尤为重要,具体包括 增词、加注、类比、解释等方法。下面两个译文就利用增补和 类比的方式,使原本对于目标读者陌生的信息更容易理解,还拉近了读者和译文的距离,很好地达到了交流的目的。例(6)炎帝陵历代为炎黄子孙敬奉先祖的圣地。

The Mausoleum of Emperor Yandi(legendary god of Chinese agriculture)has ever since been a holy place where the Chinese people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s.例(7)鲁迅纪念馆现已发展为极富旅游价值的著名人 文景观。

The museum has now emerged as a celebrated cultural showcase and a tourist Mecca for millions of people.同样,汉语旅游景介中也存在一些信息,对于译语读者 来讲是次要的甚至是多余的。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要结合 翻译目的,做出明确的判断,进而采取删减、释义等方式加 以转化。如,对汉语景物的描写性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就要作 适当的删减和改译。

例(8)西湖在杭州市区的中部,面积约6.03平方公里。沿湖四周,花木繁茂;群山之中,溪泉竞流;亭台楼阁,交相 辉映;湖光山色,千古风情,令多少人流连忘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真是恰如其分。

Situated to the west of Hangzhou, the West Lake area covers 6.03 square kilometers.The causeways, bridges, pavilions, springs, trees and flowers in and around the West Lake make it a paradise on earth, where one cannot tear himself away.可以看出,译者将原文的四字成语用一系列的名词短

语所代替,符合我们前面对汉英旅游景介文本特点的分析。本文结合文本分析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对比分析了 汉英旅游景介文本的差异和功能实现方式,指出翻译目的 论对汉语旅游景介文本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 本的翻译要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其认知环境和 心理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突现其“呼唤”和信息功 能。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英汉文本信息量的差异选 择适宜的翻译方法,以成功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达到有效 交际的目的。

——————————————————— 参考文献:

旅游文本的特点与翻译 第3篇

关键词:旅游文本,文化差异,翻译技巧

一、汉语旅游文本的特点

(一) 华丽的词藻和抒情的风格。

汉语旅游文本总是以韵律散文体出现, 特别注重语言形式, 经常会用一些四字格来达到抒情的效果。例如:秀山素有“兰秀文化”之誉称, 又因“山清水秀”而著名。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兰山摇动秀山舞, 小白桃花半吞吐”的千古绝句。岛上林木葱郁, 流水潺潺, 四季如春, 景色迷人。金沙碧海, 奇石怪洞, 群山环抱, 古木参天, 花香沁人, 形成海岛特有的山水风景画, 是我省第一批重点湿地自然保护区。

这一段描述运用了十个四字格的短语, 如“古木参天, 花香泌人”, 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韵律和排比带来的语气效果, 强烈地表达了个人情感, 也让人充分意识到汉语旅游文本不仅注重内容, 更加看重语言形式。

(二) 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了表现风景的优美, 汉语旅游文本不仅运用一些华丽的词藻, 还会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拟人、隐喻和重复等。例如:黄河是一条雄浑壮阔的自然之河, 一条润泽万物的生命之河, 一条奔腾宣泄的文化之河。走近黄河、感触黄河、拥抱黄河———郑州黄河游览区为您提供了理想场所!

在这一段描写的开始部分, 就运用到了排比的句式来突出黄河之美, 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三) 引语的运用。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渊源, 文学形式多种多样, 有引喻、名人语录、轶事、传说、颂歌、歌曲和诗歌等, 在汉语旅游文本中, 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被频繁引用来增添文本的文学氛围, 以此来吸引读者, 当然, 这样也增加了景点的艺术价值和声誉。例如:意大利著名旅游家马可波罗曾这样叙述他印象中的杭州:“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城市, 它使人觉得自己是在天堂。”在中国也流传着这样的话:“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杭州的名气主要在于风景如画的西湖。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来赞誉西湖。杭州人观西湖却有自己的说法:“晴湖不如雨西湖, 雨湖不如夜湖”你在杭州, 一定要领略一下西湖的风韵, 看看此说是否有道理。

二、英语旅游文本的特点

(一) 简洁。

跟汉语旅游文本相比, 英语旅游文本就显得简洁了许多, 英语文本常常用一些简单句和短语如现在分词短语, 过去分词短语或者动名词短语, 言简意赅, 这样既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又让读者记住了文本内容。

(二) 有感染力。

英文旅游文本非常有感染力, 令人神往, 经常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取胜, 以写实为主, 很少掺杂个人情感, 目的在于通过栩栩如生的描写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英文旅游文本极力介绍具体的景观, 服务项目和娱乐设施, 很少去宣扬其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三) 第二人称的运用。

英语旅游文本经常会用到第二人称“you”来营造一种和谐亲合的氛围, 使整段描述读起来亲切可人, 如同一次亲临其境的对话。

三、旅游文本的翻译

(一) 中西信息分布模式不同, 信息内容的取舍。

众所周知, 英美旅游的文本重点放在对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与不足诸方面的纯信息传递, 而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着笔不多, 而我国的旅游篇章往往更加突出旅游资源的人文特色和风光景色, 以及使用大量的诗词对景点进行颂扬衬托。翻译时, 译者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原文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增减。例如:漓江, 发源于桂林北面兴安县的猫儿山、阳朔、平乐至梧州, 汇于西江, 全长437公里。从桂林至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 她酷似一条青罗带, 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 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山泉、飞瀑参差, 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古今中外, 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漓江绮丽风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曾以“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这条如诗似画的漓江。

再如:三叠泉, “庐山第一奇观”, 洞水从崖颠豁口喷涌而出, 分三级跌下, 故名。瀑布落差为209米。一级“缀者加旖, 挂者加帘”, 二级“飘者如雪, 断者如雾”, 三级“玉龙走潭, 洪流倾泻”, 真可谓是“气势磅礴推三叠, 四季佳景各千秋。”景中游步道长2, 409米。顺道而下可游“观音洞”, “观音崖”诸胜。

考虑到读者的感受程度以及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在翻译时应对文本中的诗词作适当的删减, 这样可以保持文本主要的感染功能, 以译者接受为目的, 译文就有必要在概念意义、人际意义、谋篇方面作一些调整。

(二) 中西宣传信息突出模式的不同, 信息内容的重组。

每一个社会团体都有自己的共有知识, 人们在阅读时会调动这些知识来帮助理解所读的语篇, 英语读者由于生活的文化环境不同, 在知识的结构上自然会存在不少差别, 对语篇信息的布局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而且对信息的接受的习惯也不一样。影响译者对源语语篇结构进行调整原因与其说是语篇类型, 不如说是翻译目的。翻译的应用功能目的性越强, 对语篇结构变动的可能性便越大。旅游篇章为了达到宣传交际目的, 考虑到汉英民族风格的差异, 以及信息突出模式的不同, 翻译时在保持基本意义功能上的一致的基础上, 有必要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对原文进行调整, 在信息上进行整合。

例如: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会展中心) 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会的最佳场地, 位于湾仔滨水区, 占地41, 000平方米, 1988年落成启用, 1993年获香港政府批准扩展, 现在连同扩建的新翼, 面积比原来增加一倍, 整个中心的面积达248, 000平方米, 包括5个展览厅、2个大型会议厅、2个可作接待处的前厅、2个演讲厅和52个大小不一的会议室, 还设有7间可饱览海景的餐厅、会展中心是除日本外, 亚洲最大的同类型会议展览厅。

汉语原文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先行描述, 最后点明这一美妙去处可以看到什么, 而相应的英语语篇往往开门见山, 点明地点, 再进行描述。所以对这一段的译文里面的信息和内容应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加以重组, 如把“It is the largest exhibition centre of its kind in Asia outside Japan.”放在前面, 然后再叙述, 这样使主要信息、次要信息非常清晰, 适合英语旅游语篇的模式。

(三) 中西文化差异的不同, 信息内容的增添。

旅游语篇中的风景点是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对译文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 这时译者应该调节信息, 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和注释。

例如:长洲岛是个繁忙的小岛, 上面有一些小的现代工业、农场和渔场。那里有船厂, 可以建造传统的中国帆船, 也是为期4天的太平清醮节的故乡, 每年5月吸引全香港很多人到这里来。跟其他中国节日一样, 这个节日也有其虔诚的目的, 为致谢, 二为向过去人们捕杀为食的动物、鸟类、鱼类表示悲哀。虽然如此, 它还是个欢乐的节日, 有游行、音乐、玩乐、锣鼓喧天, 气氛热闹。特别之处在于有包山———有3个大的包塔, 每个有8米高。节日接近尾声, 有一场激烈的争夺, 大家争相爬上塔顶, 摘取最高的包子———人们认为这些塔顶的包子会带给人们好运。

译者在翻译时添加了一些补充信息, 应对长洲岛上的太平清醮节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描述, 让人一目了然, 同时也传递了中国文化。

(四) 中西语言表达的差异, 语言的删减和简化。

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 因而他们的审美观、语言逻辑观也不尽相同, 汉语表达讲究修饰、言辞华丽;英文讲究简洁明快、逻辑严谨、文风质朴。中国人在描述某个景点时, 喜欢引用诗句、名言或大量的形容词进行渲染, 汉语中带有诗意的描述对景点起到锦上添花的烘托作用, 但如果直译成英语, 有时就显得罗嗦、累赘和夸张。

例如:金茂88层观光厅高度为340.1米、面积达1, 520平方。为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 全国首批4A旅游景点。在这里您的目光可以轻松触达外滩万国建筑群落、世纪大道, 饱览如银带般穿梭于城市的高架道路, 将浦江两岸的国际化大都市风光乃至长江口的壮丽景色一览无遗。欲穷千里目, 您只需在金茂观光88层就能品味到全上海的时尚魅力, 观光之余您可以在中国最高的邮政服务处, 将您的“最高”祝愿送到世界各地。

再如:锦绣谷, 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 谷中游步道长1, 452米。因四时红紫匝地, 花团锦簇, 牯岭玉兰……遍布峰峦;天桥人头石, 蟾蜍石、访仙亭……点缀其间。此谷不仅花奇、石层, 气象万千, 而且视野开阔, 漫步谷中, 放眼远眺, “长江玉带飘天际, 阡陌旷野收眼底, ”系庐山的重要景点之一。

在翻译这两段译文中时如能对一些信息进行删减, 译文将更紧凑, 更清晰, 而且这也符合接受者———英文读者的心理, 他们期望首先接受直接、有效的信息。

四、结语

语言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一旦语言进入交际, 便存在着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的问题。为了突出旅游篇章的感染力, 在处理各种信息时, 译者作为信息的调节者, 可以灵活地处理;首先对整个篇章进行适当的整和, 使主要信息更突出, 更易于接受, 对于汉语中过多的渲染和修饰以及一些华丽的词藻, 可以适当简化或删除;相反, 对于富含典型中国文化特点的文化信息应当加以补偿和解释, 从而真正做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孙会军.从多维视角审视原语文本中差异性特征的传译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9)

[2] .李云清, 毛文献.乐游大河南[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 2002

旅游文本翻译之我见 第4篇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误译死译译文文体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132-03

青秀山风景区是广西南宁市规模最大的4A级风景区之一。景区的英文网站是对外展示南宁迷人风光的重要窗口。然而由于译者水平有限、勘误不严、翻译文体过死等原因,这篇译文依然不能让来自英语国家的读者满意。笔者试通过一些具体例子分析该英译本在一些词语和短语翻译上所存在的不足,结合这些不足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英语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翻译勘误与改进

(一)误译

译文中存在着较多的用词错误和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些错误轻则会曲解文意,重则会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影响景区的整体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用词错误的现象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误用词语和漏写词语两个方面。译文第二段的“Today there are left with only some poems”(现在只留下一些诗句)中,“there are left with”是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明显错误,应改译为“Only some poems remain today”;同一段的“It is the highest point of Nanning urban”(它是南宁城区的最高点)中,urban不能作为名词使用,更不能翻译成“城区”。根据《汉英大词典》(吴光华主编,上海交通出版社,1993年版)的解释,“城区”应译为“Nanning city proper”;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Both governments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and Nanning City have attached great emphasis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Spot since long”,“since long”应改为“since long time ago”,笔者怀疑译者漏写或误删了最后两个词,实乃低级错误;译者在的最后一段将“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翻译成了“national first AAAA Scenic Spot”(国家第一个4A景区),与原文意思不符。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官方译文,译文应改为“one of the first AAAA 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搭配不当是译文最突出的问题。译文第一段“Featured with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独具南亚热带雨林特征,景区有着丰富的负氧离子)中的“feature with”就是一个例子,笔者查阅了多本词典,均未发现feature 能与with搭配的证据,正确的译文应为“Featuring South Asia tropical plant landscape, the Scenic Spot is endowed with rich negative oxygen ions”;第二段的“is 289m in altitude”(海拔289米),笔者亦未发现有相关用法,应改为“at an altitude of 289m”;根据习惯用法,最后一段的“With years of recover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经过多年的修复、发展和建设)中的“with”应为“after”;另外在最后一段,原文为“南宁发展最快的A级景区”,而译文为“Grade A Scenic Spot in Rapidest Development of Nanning”(南宁最快发展中的A级景区),也不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应改为“Grade A Scenic Spot with the Fastest Speed of Development in Nanning”。

文中有的误译甚至错误传达了原文信息,造成的影响更加恶劣。译文第一段写道“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 lies in the heart of Nanning downtown”,意为“青秀山位于市中心(商业区)”,这与中文原文“青秀山位于南宁市区东南方”相去甚远。这样的错误违背了翻译最基本的忠实原则,严重影响了译文的整体素质。

(二)死译

除了误译,译文中还有大量死译的例子。文中个别词语和短语虽然符合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但翻译或囿于原文形式甚至逐字对译,或表达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令读者读起来感到晦涩生硬。在一些情况下,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外国人甚至无从知道译文的意思。

在译文第二段,译者将“炼丹”译为“refine alchemy”。首先,根据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解释,alchemy的意思只有“(中世纪)炼金术”、“神秘力量”、“魔力”等,和refine(提炼)根本不能构成规范的英语短语;其次,就算目标读者能猜测出这个短语包含“炼金”的意思,他们也很难联想到中国的“炼丹”,因为alchemy的含义与炼丹有很大的区别。从《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可知,alchemy在英语中指的主要是中世纪的炼金术,即“attempts to convert base metals into gold of find a universal elixir”。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的解释,中国的炼丹指的是“道教徒用朱砂炼药”。综上所述,译者没有注意词语的具体含义和短语的习惯搭配,也没有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理解问题,犯了中式英语逐字翻译的错误。翻译“炼丹”应该采用释义法,将“丹”的具体含义明晰化。参考《汉英大词典》的解释,“炼丹”应译为“make pills of immortality”。

在同一段,“园林建筑”被翻译成了“park structures”。在译文中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组的时候笔者根本没有想到“园林建筑”一词,而联想到的是“青秀山公园的构造”。要不是下文出现了龙象塔、白云精舍等例子,外国友人恐怕也难以猜测这个词的意思。在这里,译者不仅照字面意思死译,而且用词极不恰当。虽然park包含“园林”的意思,但structure不能独立表达建筑的意思,只能说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或a stone/brick/wooden structure。根据《汉英大词典》,“园林建筑”的正确翻译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或“garden structure”。

在第三段有这么一句:“Totally 4516 varieties of plants are built here, including 72 kinds of national Grade I protective plants”。首先,根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built”没有与“种植(植物)”相关的选项,属于搭配不当,应改为“plant”或“raise”。其次,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译为“national Grade I protective plants”也不妥,根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protective意思有三个:capable of or intended to provide protection;having or showing a wish to protect sb/sth;protection of domestic industries from foreign competition,这些均与原文的“保护植物”,即“受保护的植物”无关。笔者参考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官方译文,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应译为“Plants under national first class protection ”。

二、译文文体修改建议

(一)减小译文篇幅

青秀山网站景区介绍英文版的字数多达548个,文章分为4个自然段,远远多于九寨沟风景区英文介绍的195字、庐山公园的159字以及海德公园的129字。从文体特点考虑,景区简介属于信息类文体,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目标读者传递有用的景区和旅游信息,然而译文中存在着过多的无用信息;从目标读者的角度考虑,游玩心切的游客也不愿花太多时间阅读如此长的篇幅,冗长的介绍也与景区倡导的简约、休闲和轻松的氛围格格不入。篇幅过长的原因在于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中西方文化差异,译文中保留了大量有中国特色而不符合西方文本特点的内容。

总结起来,汉语景点介绍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汉语的景点介绍“写景抒情性强,多引用名人歌赋、诗词及典故”。中文景区介绍往往辞藻华丽,多使用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如青秀山景区介绍中就出现了大量“群峰起伏、林木青翠、泉清石奇”等四字词语。其次,汉语景点介绍“重视人与景的统一”。如青秀山景区介绍的第二段提到了金代道士罗秀曾在此炼丹,意在突出景区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最后,部分景区介绍为了突出其地位,还加入了领导人的题词和来访纪录,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而英文景点介绍则重点突出、语言简洁,语言朴实无华,重在客观介绍景点的概况,极少出现中文介绍以上所述的主观性内容。青秀山景区介绍的译者也应该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调整原文和译文的内容和结构。

首先,青秀山景区介绍中有许多只为了增加文采和语势的句子,而译者基本没有删减这些内容,造成译文中出现了大量内容空洞的句子。如在第三段有一长句“The Scenic Spot today enjoy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sceneries; attractions here interact to each other, making the Scenic Spot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cape of Nanning.”且不说“interact to”是不规范的用法,这句话根本没有给予读者有用的信息。读罢此句,读者还是不知道为何青秀山是“南宁最美之景”。又如后一句“It is really an ecological tourist area integrating sightseeing, tourism,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可以宣称自己集“观光、旅游、放松、娱乐、科研和科普为一体”,这句话根本没有体现景点的与众不同,也应该删去。

其次,为了进一步介绍道士罗秀,原文第二段中介绍了景区内近十个古代建筑,而译者不加选择地将它们罗列在译文中,如Dugu Temple、Baiyun Abode、Sanbao Shrine等。这样处理看似彰显景区的悠久历史,却是外国游客的灾难:由于缺少相关注解和历史文化背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罗列的项目的具体所指和文化内涵,甚至不知所云。其实这些景点在网站的“景点介绍”已经有生动翔实、图文并茂的介绍,完全没有必要在景区介绍中占用篇幅,应该删去。列举项目过多的情况还出现在译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在第一段出现了三个青秀山的“头衔”:“the mountain is not high but graceful, the water is not deep but clear”、“Emerald of the Green City, Phoenix of the Zhuang Region”和“Green Lung of Nanning”,最后一段又列举了多达五个青秀山的所获奖项。这些昵称和荣誉本是青秀山的“名片”,却淹没在译文冗长的文章中,造成目标读者的阅读困难。参考庐山景区的英文简介(见图1),笔者建议青秀山景区应把这些荣誉提取出来,用表格等形式整齐排列在网页的醒目位置。这样重要信息就一目了然了,表格和文字的综合展示方式也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图1庐山景区英文简介

最后,译文中还保留了一些政治涵义强烈的词句,一句出现在译文的第三段“Both governments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 and Nanning City have attached great emphasis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cenic Spot since long.”另一句出现在最后一段“State leaders including Hu Jintao,Jiang Zemin,Jia Qinglin,Wu Guanzheng,Wu Yi and Hui Liangyu have visited here too.”这些内容对目标读者来说不仅不能提供有效信息,还会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不同造成不好的影响,在译本中应该删去。

(二)增强译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研究和比对译本和原文的过程中,最让笔者犯难的地方是译本和原文的来源不统一,译文在很多方面与中文原文不一致。笔者搜索发现译者将网站的中文版景区介绍和另一段来源不明的景区介绍杂糅在了一起,译者这样做的本意可能是为了取二者精华,却造成译本的部分段落主题不明。比如,译文用了整个第二段讲述了青秀山的历史,却又在第三段开头继续介绍景区的历史沿革:“The Scenic Spot was originally the Qingshan Forest Farm. In 1984, Nanning peoples government decided to develop and re-construct Qingxiu Mountain Scenic Spot.”一方面,笔者建议译者重新整合相关信息,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在尽量不改动译文的内容特点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将译文重新分类、分栏并加上小标题,这样可以让读者快速找到有用信息。参考英国海德公园网站的公园简介(见图2),笔者建议将景点简介划分为概况(Overview)、建筑(Architecture)和园林(Landscape)三个板块。

在Overview部分,译者应该删除译文第一段的无用信息,如“The Scenic Spot has numerous peaks rising high and low, green and prosperous trees, quiet rocks and steep cliffs,clean springs and rare stones.”等,并提取对游客最重要的信息,如景区位置、园区面积、海拔等。同样在Architecture和Landscape版块中,译者应该删除译文第二和第三段中的过多罗列项目,仅保留介绍性文字。

总之,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仅要求译者忠实原文内容,还要使译文有感染力。著名翻译家曹明伦曾告诫译者,尤其是年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晓其文、译其意、传其神”,然而青秀山网站景区介绍的英译本不仅在内容上纰漏百出,在形式上也杂乱无章。别说传达出原文的韵味,译文连最基本的“通晓文义”的要求都没有达到。青秀山风景区正在努力申办5A级风景区,然而这篇译文与国内其他5A景区的英文介绍仍有较大差距。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翻译工作者对南宁市景区介绍翻译的重视,向海内外游客展示出南宁积极融入世界的良好风貌。

【参考文献】

[1]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曹明伦.晓其文·译其意·传其神——首届榕树下“《英语世界》杯”翻译竞赛参赛译文评析[J]. 英语世界,2010(12)

旅游翻译文本 第5篇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日语(非专业)文本翻译

明王道网校考研日语教研组编译

一 基础知识题目

学校的国语教育将有所变革,今年小学、明年中学、后年高中,按照这个顺序来更新国语教学课程。因此,教科书也有必要考虑采用新的形式。要变革什么呢?一句话,就是要开始“讲话”教育。对此,我的实际感受是:“总算等到这一天了”。为什么在此之前一直没有改革呢?想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现在,我在几个地方开设了口才讲座班,在NHK文化中心,有个讲座是为了想从事广告媒体的学生开设的。学生们参加讲座,抱着一种试一试的心理:拿到几本指导书,学一下如何讲话。然而,当我在第一节课告诉他们,我的课上既不教讲话方法也不讲阅读方法时,很多学生都感到自己的期待落空了。但是,上完第一节课后,学生们的眼睛一亮,他们说:“这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以前学校不教给我们呢,要是能早点学就好了„„”

并不是我开设的课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在给新闻工作者讲课之前,谈了谈自己对语言的看法,讲了些应该讲的道理。学生们有这么反应,我真是受宠若惊。

对话能力就是综合理解和思考及说服三方面的能力。而首先应该锻炼的是理解能力、领会能力,这需要脚踏实地地培养自身具备称为“思维、感受”的思考能力。然后,理顺思维并翻译成语言说服对方。同时,也要善于看清场合,体察对方,这就是对话。

现在,我受一家有实力的出版社的委托,正编写一本教材,是一本讲如何提高讲话技巧的指南,面向的是中学生。据出版社说,这类书在日本还是第一次尝试,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一切都是首创。原来如此,居然是首创,太让人失望了。

我们需要的不是像“体察他人”、“设身处地”、“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一类暧昧的指导,而是需要以掌握语言为目的的具体的教育。

读一下新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其中一条说:要培养思考能力、想象力,以丰富语言感觉为目的的具体教育。

“不过呢”,一位第一线的老师小声嘀咕道,“归根结底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和高考没有关系”。是这样啊。高考、高考„„结果还是一切只为高考啊。但是,老师们,你们知道吗,最后的难关——公司的面试时靠“讲话”,靠“口才”的啊。日本的孩子们真是太辛苦、太可怜了。

二 阅读理解(A)

(一)我想哪一家都一样,母亲们特别爱惜、在意东西,有时还真是让人吃一惊。比如说,拿出20年前的毛衣穿上,把30年前用过的窗帘藏在壁柜的最里边„„特别是和自己孩子有关的东西,那更是如此,明知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仍然收藏起来保存着。

当然,我的母亲也不例外。就在前几天,在壁橱最里面发现了一件令人吃惊的物件,让我不禁大叫起来。当时,我和母亲相对而坐,一边喝着茶,一边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过去的事情。当时谈到了大学时代,我那时在不停地写着稿子,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成为作家。母亲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这么说起来,你的那些„„好像卡片一样的东西,可真不少呢。”卡片?我自己一无所知,就央求母亲让我看看。于是,母亲就从壁橱的深处拿出来了,把用包袱皮儿包着,大约500张卡片。

一看,就想起了那是什么,禁不住惊叫起来。那些卡片是我在19到20岁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试着写的日记,就是平时所说的“京都大学式”的卡片。背面是白色的,正面印着数条横线,十分简单。当时,我就是以此开始做起个人读书卡片来的。我每读完一篇短篇小说,就在一张京都大学式的卡片上写上一篇读后感。不到半年时间,就写了很多张,并且越发感到有趣,后来,又在这些卡片上写了些自己的小说论,自己小说的缺点、以及为消遣思考到的种种事情等等。考研日语基础班—文法词汇班—阅读作文班—冲刺班—复试面试班 在线日语考试专家,更多日语资料、教程,请访问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再重读这些卡片,我非常钦佩当时的我,那种勤奋和学习劲头。我真正地理解了20岁的我那种非要当上作家不可的心愿。

我觉得我应该回到20岁时的起点,再去书写京都大学式的卡片。

(二)黑猩猩掌握了很多的问候方式,如鞠躬、握手、拥抱、跪拜磕头、拍肩、轻轻地抚摸对方,甚至还会亲吻。大猩猩虽然会做深鞠躬,但是缺乏其他的问候行文。为什么只有黑猩猩的问候行为如此之多呢。

他们之所以如此,其理由可追寻其特殊的社会结构。黑猩猩群体和日本猴子群体一样,也是由众多的雄猴、雌猴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体,其数量大约有20到100只左右。日本猴子群体比较封闭,年龄达到青年阶段以上的猴子,如果远离群体独自行动四、五天的话,很难再回到群体,尤其是雄性更回不来,会被认为是外来者而遭受驱赶。对比之下,黑猩猩社会是一个团聚离散频繁的社会,年轻的雄性和雌性,亲密地外出旅行,有时候过一个月才回来。回群的黑猩猩要向群居的成员表示问候,这样做就能很顺利地回到原来群体中来。

就这样,靠问候消除了由于时空变化带来的疏远感,恢复原来的社会关系。在黑猩猩社会,个体行动自由度虽然大有保证,但是问候才是得以回归的行动方式。

参照我们的问候行为,就能很容易理解了。为什么、什么时候进行问候呢?一般只限于互相之间发生时空间变化的时候。去外地出差两三天,回来之后,要向自己的朋友问候;或者晚上就寝之前道声“晚安”,造车起来说句“早安”,睡眠这一行为,可以使相互认知的空间隔绝开来。人与人之间无论多么亲密无间,哪怕只有一夜的时空间间隔,也会变得疏远。问候这种行为,具有把疏远了的关系恢复到原来的亲密程度的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其习俗无论多么稀奇古怪,也都会有问候行为。当然,问候行为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日本人和西欧人,鞠躬和握手的问候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问候所具有的社会基本作用却是相同的。最初人们之间进行的问候行为,是使人们心心相连的通道。

虽然尚无证实黑猩猩的问候形动是文化行为的研究,但是,其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总而言之,这种研究,是人类把问候作为文化行为,进行形式化,置于人与人关系的基础之上,并且获得了发展。问候因为过于形式化,又赋予了权威的外壳,脱离了原有意义上的机能,所以,有遭受冷遇的倾向,尤其是年轻人之间,往往不受重视。在家庭里,也趋向于对孩子进行问候的教育。在孩子们普遍缺乏社会常识的现代风气中,非常希望孩子们从小就牢牢地记住问候,即打开心心相连的通道。这是来自黑猩猩、作为社会动物为了生存的一种智慧。

(三)我这样写真是让我十分羞愧,那些不幸染病顽强地与疾病斗争的人们,会认为我的言论傲慢自大,那也没有办法。但是,有的患者往医院跑,过于依赖医院,动不动就让医生开药,对于这样的人,我是颇有微词的。着凉感冒,略感疲劳,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病,但却大吐苦水,请医生治疗、注射、开药方。我非常反感这种轻率的举动。

经常听人说:“在大医院里,排队登上3小时,看病只用3分钟。”这还算好的。我读过一篇文章,令我叹息不已。有一位国立医院的医生,对自己的工作做自我检查,结果发现,为一位病人看病,平均只有2分钟。我认为,这也是由于许多市民随便往医院跑的缘故。

重要的是,要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去医院,在最大限度的克制下,找医生医治疾病,我觉得之所以去看医生,让医生治疗,都是由于不得已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所强调的是,不要过分依赖科学和医学。科学往往是双刃剑。靠医学和技术进步得救的生命,和因之失去的生命,这二者究竟谁多谁少呢?我看各占一半。因医学而产生的疾病,也不算少。人们说这要由统计来说明,不过,我并不想那样做。这是因为我觉得统计和数字都成了现代最大的病患之一。数字是不偏不倚的,但是,操纵数字的还不是那些大有问题的人吗?这告诉我们说,文明的利器成为凶器,也不是考研日语基础班—文法词汇班—阅读作文班—冲刺班—复试面试班 在线日语考试专家,更多日语资料、教程,请访问

不可能的。

(四)在日常谈话时,常常一言以蔽之:“这是常识呀”。然而,所谓的常识是什么呢。想一想,觉得并不那么简单。我生在东京,长在东京,所以天气等自然现象浮现在脑际的时候,很自然都是东京附近的情景。冬天灰蒙蒙的天空降雪不止,从常识上来讲,虽然能够理解,但是难有实际的感觉。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前几天在和大阪的朋友谈话的时候,听说“大阪很少有地震”,感到大吃一惊,从地形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后的认识还是出自自己的经验。

在生物世界,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在40度气温以下,一个大气压里生活,所以人们认为生物也生息在这样相似的环境里。并且认为它们也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生存。但是,有的却出乎意料,居住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我们所熟悉的温泉,温度在70度以上,有的细菌就生活在里面。70度的温度,是煮鸡蛋的温度,在那么高的温度下,细菌的身体应该要凝固了吧。但是,并非这样,细菌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着。有的细菌说不定还在唱着欢歌:“温泉的热水,太好啦!”那些细菌非常喜欢70度高的水温,比在常温下,更加活跃。除此之外,有的细菌还喜欢在像醋一样的酸中或在浓度很高的盐水中生活。我们知道,牛奶中滴入醋,牛奶就会马上凝固;黄瓜上撒上一些食盐,马上就会有水从黄瓜中分泌出来。一般的细菌不喜欢这样的环境,离开了氧,我们是生活不了几分钟的。但是却有不喜欢氧的细菌。本来,在远古时代的地球上,并不存在氧气,所以那时候的生物,应该不喜欢氧气。

如此看来,我们可以理解:常识是根本靠不住的,明白有些情况是和自己的角度完全相反的,并能常常以相对的视角去看待,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人是不能在70度温度的水中生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重视这个常识。我觉得,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常识,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常识才是重要的。

实际上,写完这篇文章过15年后,于1995年1月17日发生了阪神淡路大地震。这位朋友调动工作,从大阪来到东京,她曾经说,东京地震多,十分可怕,很想回大阪去。而像我这样平时根本不在意的小地震她都说害怕,大概从小就没有经历过地震吧。但是,在这次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她在芦屋老家的房屋,全都倒塌了。

其后,专家们解释说,这次的地震区域附近有很多活断层,任何时候都很可能发生地震。现在,她的常识是也成了错误的了,情况真是变得越加复杂了。

就常识而论,我觉得我们应该很好地去考虑科学知识及其知识的传播等问题,必须重新再做一次整理。二 阅读理解(B,日译汉)

如今结婚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要孩子呢?究其原因有多种多样,从现实问题,包括教育等诸多培养费用开销大、幼儿园数量不足等,到对未来的不安,包括环境问题,等等。人们普遍认为这些理由都是正确的,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不结婚或者晚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

不结婚,一个人可以任意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如果结婚成为家庭主妇的话,能够随意挥霍的钱就变少了。婚后生子后,即使想继续工作,但是,托儿所很少,特别是能收不到一岁婴儿的托儿所就更少了。产假或者育儿休假都可以得到承认,但是,不能保证产后可以返回原工作单位继续工作。丈夫可以帮助照看孩子,但实际上公司不断地加班,更多的是无法顾及,势必导致育儿负担集于妻子一身,在这种“核心”小家庭里,旁边没有一个能商量的人。

想到孩子上学后的情况,又会为孩子受欺负、不愿意上学、家庭暴力等而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告诉他们要寻求结婚、生育、育儿的价值和憧憬未来,说不定也不为所动。从经验的角度告诉他们应该结婚,可是他们并不接受这一支制约,因不结婚而产生的社会偏见,也是一个时代之前的事情了。

不管怎么看,年轻人不积极结婚生孩子的社会,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只能认为这个病症已经扩散到了全社会。在担心人口减少而使社会保证负担增加的时候,在谈论儿童不住金额的时候,首先要以努力改革这个不健全的社会为先决条件。

战后50年多年来持续至今的经济至上主义,重视名次的考试竞争,只住大都市而绝不迁徙的社会现象,考研日语基础班—文法词汇班—阅读作文班—冲刺班—复试面试班 在线日语考试专家,更多日语资料、教程,请访问

使家庭、地区、学校等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于是,在形式上出现了少子化这一弊端。最后招致现在的行政机构往往不把个人、家庭、地区这个社会基础设施纳入视野。

要矫正不健全的社会,发挥行政机构的巨大作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仅仅如次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改变雇佣形式和劳资观念。不仅女性要理所当然地休产假,男性也要自然而然地休育婴假。为了改变重视偏差值(名次)的教育,改善学校教学、企业招聘员工方法和个人思考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必须重新认识家庭教育诸方面的父母作用,充分发挥地区的作用,各地区行政机构要切实负起责来。

不是依靠某一个人,如果没有全体国民的广泛参与,这种长年积淀、波及甚广的社会弊端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举国上下都必须为使社会健全而努力。

三 作文题目

大学毕业后,是进入研究生院读研,还是工作?可以说这是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是很多同学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关于大学毕业后的道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0年考研日语真题文本翻译 第6篇

2010 年考研日语(203)真题 全文本翻译

一 基础知识

从来不习惯在电车里让座。年轻时,为了避免让座时的尴尬,除了车内乘客极少的情况外,一般都不坐座位。

还有一点,不坐座位的理由,是因为我有点儿洁癖,所以我根本就不喜欢坐在电车座位上。因此,当我抓着吊环,看到我前面坐着的人准备要在下一站下车时,我就会感到不安。如果我旁边的人确认我不想坐之后,趁机赶紧坐下,当然很无可非议。但是,如果不是这样,我前面的作为只有就这么空着了。

拥挤时,大家都应该有效地利用车内空间,这一约定俗称,促使我无奈坐下。但是,我特别不愿意坐在留有别人体温的座位上。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之后,我便有了自己的对策。也就是当看到前面的座位将要空下来时,自己便若无其事地跟大家一起朝车门方向移动,然后,等电车重新开动时,再寻找新的站立空间。

大约在快到40岁之前,一直都是采用这一办法对付。之后,身体开始感到疲倦,洁癖症也开始减轻。身体不支的时候,终于还是产生了要坐一坐的想法,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此,一旦有了座位,就想立即坐下。

好的,还是回到不习惯让座这个话题上来吧。如果对方明显上了年纪,没问题,会毫不犹豫让座,顺利成章地互相说道:“您请坐!”“谢谢!”但是,有的人年龄会让人困惑,这种情况下,大家会怎么样做呢。

有时,人的年龄难以掌握,看似上了年纪,就给他让座,却遭到对方的冷语:我还没那么老呢!“这多么伤害心情啊。我想,无须多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打声招呼比较好吧,诸位,你们会怎么取做呢? 二 阅读A 1

人们要想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并告诉别人,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悲哀可以通过脸部表情表达,想吃东西的时候,用手做出想吃东西的样子,别人就会知晓。此外,还有哭泣,叫喊、叹息、殴打等手段。如果想要竭力表达激烈的情感,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采取这些原始的方法。但是如果要明确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就只有用语言了。没有语言是多么的不方便。这一点,到海外旅行就会体会到。

另外,不仅与他人相处时需要语言,独自思考问题时也是离不开语言的。我们在独自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伴随着自言自语:“这个要怎么”、“那个要怎么办”,不这样做,自己考虑的问题就会没有头绪,杂乱无章。大家在思考算数题呀、几何题时,肯定也会在脑力里跟自己讲话。除此之外,我们为了排遣孤独,也习惯自己与自己对话。即使非常不愿意思考问题,当一个人寂寞的时候,脑海中也常常会出现另一个自己悄悄地跟自己讲话。还有,跟别人谈话,有时候,也会在心里先跟自己说一遍,然后再讲出来。我们日本人讲英语时,总是先想到日语,在脑子里先把日语翻译成英文再讲出来。即便是讲日语,若要叙述较为繁琐的事情时,也经常需要这样做。所以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具有思想以一定的形态、并进行归纳的功能。

由此可见,语言使用起来的确很方便,但是如果认为语言可以随意表达人们的心中所想,语言没有表达不了的思想或情感,那就大错特错了。但是,像刚才谈到的哭泣、欢笑、叫喊等方法却能更适合表达感情。潸然泪下,比唠唠叨叨更容易表达心中无限感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让你给没有吃过鲷鱼的人讲述鲷鱼的味道,你还会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呢?恐怕无论什么样的语言都讲不清楚。由此看来,像这样连一样东西都讲不清楚的语言,实际上也有其不便之处。考研日语基础班——文法词汇班——阅读作文班——冲刺模考班——复试口语班

在线日语考试专家,更多日语资料、教程,请访问 把外国的东西移植到本土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翻译。把外语改换成自己国家的语言,就是思想移植。初学外语的人,一般认为一切词汇都能翻译得出来,但是,事实上能够翻译得出来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即使一个单词,翻译不出来也不再少数。最近,在日本广泛使用的“プライバシー”一词,好像未能译出,只好依照发言,用片假名来表示。

一个单词都如此,那么翻译文章或整本的书,从理论上来讲,就会更加困难了。但是,现实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翻译作品,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感动。你不觉得移植得神庙,似乎就包含在其中吗?

近来有许多年轻女子想做翻译家。以前,提到翻译或翻译家,人们总以为是文学方面的翻译,但最近有些变化,翻译转向更加实用的方面来了。或许可以说,翻译正在从艺术转向技术。憧憬着成为科技翻译家的人日益增多。简单地称翻译为技术,将某种语言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转变为其他语言,这种近乎物理学的移动行为,大概将成为趋势。友人错误地认为只要移动的技术高超,就可以横竖颠倒,为所欲为,结果,看似已经译出,而实际上并未得其真义的翻译作品说不定会越来越多。优秀的思想,艺术,在某一段时间里,外国人往往难以接近,直到逐渐理解之后,才能准确无误翻译出来,这段时间,大概需要30年。

再有,理解的本身,可以说就是一项让他人在自己的精神土壤中扎根的移植工作。有时候,一个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问题,在几年之后却突然冰释,这样的事例绝非仅有。这也意味着移植的东西到了此时此刻才开始拥有了生命,并在新的组织中萌芽生根。开私人诊所的父亲,在提到写诊断书心得的时候,曾经反复告诉我,诊断书上千万不要写“今后两周需要静养”,而一定要写成“我认为,今后两周需要静养”。

结尾部分还要加上“られる”。在法庭上出示诊断书,上面有无“られる”,会对医生的立场产生微妙的差异。如果使用断定性的表达方式,说明医生明确断定必须静养养多少天,可能会造成不可动摇的结果。如此,医生会陷入毫无退路的局面。这是最最根本的关键。繁殖,如果句尾写上“認められる”,虽然写上一周的时间,结果四天就痊愈了。即便一个月才痊愈,也没关系,对于这种治疗天数的多少,无需承担多少责任。换言之,“要する”这一表达方式,表明的是客观的科学判断,而“要する”と“認められる”则表明判断这本人的主观性: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含有“也许别人会有另有判断,我的判断未必绝对就能改动”的意思,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就有理由不再担心负有额外地责任了。

听说,这不是父亲自己的想法,而是受其恩师教诲的结果。我并没有听说过这种实际案例:在法庭上因为类似的表达方式差异而引发问题。可见,老百姓对医生的诊断书是很宽容的,通常并不严厉地追究这类差误。而且也无法想象因有无“られる”会对医生的立场产生不同的影响。“られる”大概也并不具有我父亲所相信的那种效果吧。

但是,意识到结尾部分是否用“られる”会使文章的意思产生微妙的差别,过去,在具体使用时,习惯上是有所差别的,这一习惯非常有趣,即使现在,日本人的判断方式也存在个人差异。平时大家都有意识地考虑是否要用“られる”、或是“である”来表示判断,还是用“であると思われる”来表示判定,由此再根据文艺的强弱来品味其中的微妙差异。甚至根据“られる”来揣度对方的人品性格。“られ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语法现象,现在也没有退化,扔在发挥着作用。在这里,把诊断书的语法,扩展成语言现象问题,但是,它却令我回忆起很多往事,至今难以忘怀。人不但有身体上的能源,还有精神上的能源。在同一把椅子上坐上一个小时,一个人呆然坐着和客人面前坐着,其疲惫的感觉完全不同。身体虽然做的是同一动作,但是只要用上“心”的话,因为使用了精神能源,所以感到很劳累。考研日语基础班——文法词汇班——阅读作文班——冲刺模考班——复试口语班

在线日语考试专家,更多日语资料、教程,请访问

像这样的事情,大家都有一定了解,所以大家都在努力节约能源。假设在工作灯方面必要的时候,无奈使用能源,在不必要的时候,就不适用精神能源,那么,人们就会无意间变得冷漠,简慢,生活也缺乏情趣。因为每当见到人,自己都要微笑,需要在意对方的感受,从而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在政府机构的服务窗口,经常可以见到节约能源之类的典型人物,他们满脸冷漠,接待来访人员也非常不耐烦,衣服疲惫不堪的样子。那样子十分有趣。

相反,有些人的能源却绰绰有余,用之不竭。他们不但热心工作,还积极开展业余爱好活动,遇到人的时候,总是精神抖擞,亲切热情,感觉不到疲劳,甚至比一般人更加经历充沛。

一看到这些人,大家都会认为,有的人精神能源天生就很充沛,有的人却先天不足,就像人在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一样,精神能源大概也是天生的吧。这是个大课题,这次还是只谈谈自己自身的问题吧。例如,假使你喜欢下围棋,想节约因下围棋而耗费的精神能源,欲将其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减少下围棋的次数。那么结果又怎样呢?或者你从来不参加体育活动,突然有一天朋友邀你一起打网球,这才发现其乐无穷,从此热心地打起来。这期间,你的工作效率是否比以前差了呢。出乎意料的是没有多大变化。甚至有时候为了打网球还要比以前早起一个小时,不仅没有耽误工作,反而工作更加积极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限度,因此不能简单断言:业余爱好越多,工作效率越高。总之,大家要知道,抑制一方的能源消耗,彬彬不能使另一方的能源增加,这种单纯的计算方式是不成立的。但是也有时候,一方能源消耗了,用于另一方能源的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却增加了。

上述事实说明,人既不是“物”,也不是“机械”,而是有活力的生命体。

B 翻译

商品名,也就是只表示商品的牌子,其本身并不产生的价值。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对象是商品本身,商品名只不过是“区别某种商品与其他商品”或者“识别供应商”的标志而已。因此,就把牌子的这一效应称为“识别效应”吧。所以,使用其他符号或数字也未尝不可。在这个意义上,品牌的这个效果称之为“识别效果”,因为是记号,使用其他的符号也好数字也好也没关系。

但是,一旦商品名本身传递拥有独特意义的信息,就是说成为知名品牌,情况就会完全改变。因为,即使是不曾实际接触过或见过该商品的消费者,只要听到商品名酒知道该商品了。于是商品名便脱离商品,独立存在了。

通过商品名,有关商品的详细信息为广大的消费者所理解,所知晓。这一切,无疑成为了商品的价值。我们可以称其伟商品的“知名、理解”效应吧,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节省广告宣传的成本。

印有LV、香奈儿标志的T恤衫,之所以能够高价销售,是因为这些名牌具有独特的价值领域。由于带有这种标志,其价格高出的部分就成了进入高价值领域的入场券。

换言之,因为品牌赋该产品独特的意义,满足了消费者的欲望,从而创造出独自的“价值领域”,这样,在与市场上其他品牌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作文

上一篇: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解析下一篇:xx年仓库年终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