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2024-06-09

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心得(精选9篇)

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第1篇

**市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班学习心得

为期5天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班很快结束了,这次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的较为紧凑,涉猎的知识面较宽,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修养学习,又有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意义的实地考察学习。在这期间,我和其他领导干部共同学习了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与大国外交、三个支撑带战略与宏观经济、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提升、新常态下人才工作推进等系统知识,并前往中关村参观学习。清华大学邀请的国内知名专家及中央机关相关领导不仅对当今社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细致解读,还有针对性地探讨令基层领导干部困惑的难点问题。这次清华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增加了知识,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拓展了眼界,为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人才工作打下了基础。在此我结合我县的人才发展谈一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这次培训,我深刻地感受到,新形势下加强学习是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面对激烈的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深化对经济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提升、新常态下人才工作推进专题的讲解,让我认识到,“新

支持人才发展,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激励全县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这三个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二是紧扣产业发展,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求突破。重点围绕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高效农业等优势产业和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坚持“双招联动”,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中谋划人才引进,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把引才和引智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吸引、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是注重校地校企合作,在提升载体建设水平上求突破。

放大县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效应,在引进培育生物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端人才引进、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挖省第八批科技镇长团背后的优质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派出单位的智力优势、科技成果、信息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派出单位与地方、企业广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为强化企业家创新意识,培养企业家精神,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并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熟悉国际经济和法律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

和成功的信心。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也鞭策着我们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干事创业上,在推动*县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中更好地践行清华精神,做到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大胆创新。

总之这次来清华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我将把在清华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学习,并把清华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学有成效、学以致用。

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第2篇

学习心得体会

在区里的组织安排下,我参加了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为期7天的干部培训班。在这个氛围浓厚的高等学府内接受了思想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在七天的培训中,我学习了《和谐执政下的经济政策探讨》、《招商引资》、《调结构,促发展,中国经济模式调整》、《新时期领导管理创新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公信力》、《构建和谐 社会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突发事件处置与媒体应对》等课程。通过学习,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也更加坚定,现就本次学习培训浅谈几点体会。

一、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学习的楷模。领导干部要有高素质、高境界、高情操、高能力,要有真学识,要做真表率,并且指出,学识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当今社会,新知识、新理念、新事物层出不穷,并且更新迅速,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更新学习内容、拓宽学习渠道、扩展学习领域,才能防止知识的老化、思想的僵化、能力的退化,才能在领导岗位上发挥好领导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二、领导干部要提高理论素养,转变思想观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总结和提炼出了丰富的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再到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每一个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思想的再完善再丰富,都具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在这个时代中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这些理论的思想渊源,认识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熟知这些理论的内容,还要学会在这些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地开展工作。在此次培训中,共安排了两节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我真正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白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前在观念上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偏见,认为它仅仅是一种新理论,现在看来,每位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思想观念转变到科学发展上来,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变陈旧的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才能在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才能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

三、领导干部要学会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科学管理,提高领导水平。首先要学会用人。在工作中要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具体讲就是要见人所长、容人所长、用人所长、励人所长,同时,要正确析人之短,容人之短,努力治人之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领导是用人的人,要力避事必躬亲。其次,要学会管理,在管理中要善用激励,要区分对象、区分时间、区分方法进行激励发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最佳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再次要学会决策。领导干部相当于指挥中心,就是发号施令,让员工们按要求执行,所以领导干部必须会决策、善决策、能决策、决好策。在决策中首先要打开空间,做好选择;其次要快速反应、快速选择;再次要避免经验主义,避免僵化,要学会借助外脑,并能够把握主动权,当机立断,切忌瞻前顾后,犹柔寡断。

四、领导干部要树立创新意识,具备实干精神。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常言道“创新则生,守旧则亡”。工作中,既要有创新的思路,还要有创新的举措,只有会创新、善创新、常创新,才会永远保持生命力,才能有发展的活力和冲劲,才会取得发展的新成果。当然,领导干部除了要善于创新外,还要具有务实重干的精神,有一句话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讲实干,重实效,求实绩,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所以,在工作中要突出一个“实”字,从实处着手,在实处落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五、领导干部要努力工作,做部门员工的榜样,在业务上要当行家里手。

作为领导干部就得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对本部门的工作内容、性质做到心中有数,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在业务管理上,要思路清晰,计划周详;工作中要率先垂范。率先垂范能形成一种感召力和凝聚力,让别人愿意和你一起工作,为你分忧解难。当领导,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是一种行动的感召;是一种说话的资格。以身作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需要长期地坚持,力求做到大事严格办,小事不马虎;作风上还要扎实。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影响着馆里的每个员工,只有充分发挥出埋头苦干、讲究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才能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

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第3篇

一、从个人角度来讲, 就是要科学砺心定位, 从思想源头上解决影响工作积极性的思想和观念障碍

近年来, 中央提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问题, 对我很有启发。我把它运用到今天所讨论的问题中来, 就是只有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成才。

一是如何看待自身学历的问题。从学习成才来讲, 一方面我认为我们丝毫不可以盲目乐观, 也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就目前来讲, 对我们大多数, 特别是刚毕业的同志来说, 所处的阶段只能说是受过高等教育, 为成才打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只是从一所学校步入另一所学校, 是从校园步入央行这个大学校, 这是一个起点, 而不是终点。相对于工作以后的长期的岁月, 在人生的几十年里, 大学只是四年, 这其中有三年是在学文化基础课, 专业最多学了一年, 无论从文化基础还是专业水平来讲都不足以称道, 所以我不太认同前面一些同志讲的大学生职工知识丰富, 功底好等观点。再者, 举个例子来讲, 同样是受过高等教育, 大学本科生与专科生, 在走出校门后, 一个本科生在校所学的知识, 优势最多能保持2年, 学与不学的结果, 我们从近年来不少大专毕业生考上全国一些重点院校和重点专业的研究生中可见一斑, 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捆在“本科生、研究生”这个牌子上。另一方面, 观念上要从追求学历向追求能力转变过来, 在更实的基础上谋发展。仅举一例, 中国工程院王选院士, 从来不曾考也不曾去上过研究生,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深造和发明。我们不能就学习而讲学习, 这一点对我们刚毕业和刚遇到一点挫折的同志来说更要注意, 从大学走到央行工作, 是我们结束学生时代, 走向工作实践的第一次, 是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契机, 如果整天想着书本, 把自己关在小屋里, 一门心思考研, 那最多成就一介“书生”, 脱离集体脱离实践, 能力从何谈起。也难怪有的专家批评我国的研究生招生, 还停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应试教育阶段, 进入工作后履职不佳的大有人在。盲从追学历, 不向能力发起挑战, 实际上有逃避现实之嫌, 是缺乏信心和魄力的表现。当然, 我不是说学历不重要, 考研不好, 而是说要讲质量, 讲效益, 回归本质, “南辕北辙”, 于公于私都很可惜。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回归工作需要, 回归使用价值。套用周恩来同志年轻时说的一句话, 要“学以致用”。

二是如何对待专业不对口问题。我不否认, 有条件从事所学的专业工作, 固然是好事。但是学非所用也并不可惜, 相反可能带来更多收获和提高。俗话说, “经历是才智之母”、“功夫在行门外”。我很信奉大诗人陆游的一句话, 叫“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鲁迅先生曾恳切告诫文学青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还要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不然, “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 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成就卓然的前人们的精论, 无可争辩地揭示了一条规律:只拘泥于一个领域, 他就难以超越前人;要想有所创新和突破, 必须如同诗家, 讲究诗外功夫;如同书家, 讲究字外功夫。转益多师, 博采众长, 才会精于一体。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 在世界上率先解决计算机输入汉字问题的开创者, 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先生, 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事实上, 大部分应用软件都是由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应用人员研制的, 他们既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专业, 又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 这种优势是其他人难以替代的。现在流行跨学科考研, 正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这种内在要求。我们央行和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有名的金融人士, 不都是不少学工程技术出生, 再学经济、金融的吗?具体例子我就不再举了。

三是如何看待和处理与职工的“距离”问题。前面发言的老同志讲到, 通过工作与思想交流发现, 新入大学生行员“离群”, 与“土生土长”职工交往上有“距离”感, 可以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此我们还是要从自身查找一下原因。首先, 要正确认识自己。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人人都要改造”。说到这里, 我想起了周总理的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铭如其人, 周恩来的一生就是这样做人处事的。其实, 世界之丰富多彩, 人的能力岂止体现在“书本”上, 不同的岗位和经历所积淀出来的品格是各有优长的, 可以说我们大部分没有进过大学, 与自己文化水平有差距的职工, 经过央行这个大集体“严谨、规范、求实、创新”十字行风和“诚信为先、尚学尚德”精神熔炼后, 大都透射出一股股坚守本分、热情工作、热心别人、热爱生活、见义勇为的有肝有胆与成熟可靠、成事可信、成人之美的可亲、可委重任, 能挑重担的弘毅与侠义之气, 他们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 我们有几人能比?他们出身平凡却乐观积极、文化不高却多才多艺、没进过大学却行行出状元, 这些我们有几人做到了?他们这一本本“无字之书”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读?处理与他们的关系问题, 关键还在于我们要正视自我, 勇于从自我感觉良好的“小圈子”中走出来。有言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不论是革命战争还是国泰民安时期, 在做人和砥砺品行的过程中, 读几本有字之书只会外装其表, 读懂从社会各阶层中特别是身边的普通人中透射出的人性的光辉, 才会内化为“魂”, 使其真正影响自己, 并将其刻进自身的品行之中。寻甸支行“勤学明礼, 勤恳主动, 勤勉担当, 勤责立信”的“四勤”工作觉悟文化和“爱岗敬业、以岗为荣, 工作备至、失职为耻”的岗位荣誉文化, 就是我们的老行员、好行员、模范行员创造并践行出来的;其次, 要有容人的度量。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遭遇偏见甚至挖苦, 也有可能遇到不如自己的人领导自己等等, 客观的讲这些不如意在实际生活中是在所难免。成才之路可能有顺境, 那多半是运气, 经受住逆境的考验才是必不可少的。以宽容、包容的态度接纳他人, 团结他人不仅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能力。

四是如何对待个人发展和基层的清苦生活。在对待发展的问题上, 最重要的不是官位而是成才。首先, 要保持起跳姿势, 甘当“少林扫地僧”。大作家金庸在《天龙八部》中, 塑造了一位真正的少林高人, 是长年在藏书阁默默无闻扫地, 精读书库藏书, 习得武林精华的老和尚, 他的精神境界和非凡才能, 相信大家都有较深的印象。历史上“三顾茅庐请诸蔼”的史实也说明, 关键在于把自己培养成有用之才、一个可以挑重担的栋梁之才。要做到这一点, 绝对缺不了“十年磨一剑”的勇气和忍耐。我们从中外一些名人写作所花费的心血、时间, 便可尝一尝长期打基础与积累的甘苦, 马克思写《资本论》历时达4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0多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终可以获得成功。其次, 要注重细节, 从点滴中积累素养。比如说提高说话办事的表述能力, 如果我们平时能注意将每一句话都表达准确清楚, 每一件事都能叙述得条理清晰, 每个思想都能论述得层次分明。这样“出口成章”就可能“落笔成文”。通过“讲好每一句话, 说清每一件事, 讲透每一个道理”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这肯定会增强我们在职工中的威信, 对其他能力的提高也会大有帮助。我曾听有的职工讲, “听和看某领导的讲话是一种享受, 内涵丰厚, 逻辑清晰, 字字讲究, 绝无废话”, 可以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有一次毕业后再到军校学习期间, 有一位住在我上铺的老同学叫纪万金, 他过去没我“混”得好, 但几年不见重逢学院后, 令我甚为惊讶的是他居然对《基层建设纲要》非常熟悉, 为满足我的好奇心, 他给我表演了“一口气背下《纲要》”的绝活, 使我自感近年来自己白活了。后来, 他跟我聊天时讲起:总部领导几乎个个有绝活, 如副总长熊光楷能说八国外语, 张黎能倒背三字经等等。不是有心人, 不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 是成就不了这种功夫的。我们央行这类领导也比比皆是。恐有吹捧之嫌, 就不列举了。第三, 要从“官本位”思想中解放出来, 在扎扎实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上使长劲。由于编制结构和历史积累的原因, 基层央行对行员职工工作成绩的肯定与否, 通常主要的反馈是职务提升与否, 是快是慢, 说俗一点就是升官没有, 升得快不快。因此, 一些职务晋升不尽如人意的行员, 要么把一切归罪于领导和体制不公, 要么觉得是自己机会不好运气不佳, 陷在“当官”这个圈子里不能自拔, 不思进取, 消极对付, 结果把自己给误了。中国有句古话, 叫“国乱思良将, 家贫思贤妻”。如果我们仅把着眼点放在为当官而当官上, 那只会本末倒置。正当用人之时, 如果上级把我们放在某个位置上, 我们是会很快“崭露头角”, 还是会很快“露了马脚”呢?其实,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打牢基础, 结合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各种能力, 才干有持续增长, 有能力有特长, 发展有何可忧。很早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 “在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 是本领恐慌”。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 “要立志做大事, 不要立志做大官”。过去, 我的一位同乡, 从冶金部调到省里任职。大学时他学的是冶金专业, 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成长为经济学专业博士, 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 是什么力量使他进步的呢?当我们问及他将来的去向时, 他毫不含糊的回答:“到福州大学当教授去”。作为年轻人, 我听后很受教育, 他之所以能淡泊名利, 是因为他不用以“当官”来谋生, 他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对待清苦的生活上, 我始终坚信三句话:清苦之中蕴含志向、清苦之中蕴含奋斗、清苦之中蕴含希望。只要肯攀登, 清苦不是苦, 是福。

二、从组织角度来讲, 就是要注重顶层设计, 从制度牵引上形成科学促进行员能力和结构优化的导向机制

一是制度是更具根本性的第一生产力。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来都信奉不已,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比如说在社会发展与组织建设中, 我认为“制度更具有根本性, 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制度提供的是一种模式, 模式的优点在于它有很强的牵引作用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思想重视与观念超前只是基础, 只有把先进的思想具体化为可供实践操作的模式后, 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先进思想的效益来。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早年革命活动中就曾提及, 如他在一九二O年十二月给蔡和森等新民学会发起人的信中说, “我常觉得我们个人的发展或学会的发展, 总要有一条明确的路数。没有一条明确的路数, 各个人只是盲进, 学会也只是盲进, 结果糟蹋了各人自己之外, 又糟踏这个有希望的学会, 岂不可惜?”正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如果缺乏科学理念和前瞻性考虑, 结果必然使之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同样, “具体化则落实, 不具体则落空”如果缺乏科学的制度和模式作保证, 结果必然使之时而落实时而不落实, 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二是顶层设计可以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权。现代人才成长的规律证明, 人才的实践不是盲目的和自发的, 而是在一定运行机制引导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央行人才在实践中能否按照预期的目标健康成长, 关键在能否建立健全良好的培养模式和选拔任用机制。新入行大学生行员的主要优势就在于理解、自学与预见能力强, 可以说都是一块好料子。若有制度作保证, 有科学的能力和素质模型供学习实践, 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路数”作牵引, 就能防止形成以空头理论坐而论道, 或以盲目实践误人子弟, 从而可以牢牢把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权, 造就人才群体, 发挥人才优势。

三、从现实角度来讲, 就是要提高文化品位, 以空间换时间给理想一点时间给历史一份答卷

我想强调一点, “人活一世靠精神”, 而不是依父母、傍靠山、赖亲同。客观讲, 我们工作来到最基层、最末的岗位, 在机会上、机遇上、机制上都不如各级机关的同志起点高、起步早、起跑快。但这真的很重要吗?很重要, 但也不免贫乏出贫苗。我没有敌意和眼红, 而是我更相信文化与品味。曾有女友问我, 你相信头脑还是心灵?我说我相信时间。相信时间就意味着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真正爱情的时间规律”, 相信有历才有史, 历史与成就没有捷径。制度也许可以一夜间改写, 但“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自信包容精神、“成人之美, 尊重对手”的宽胸阔怀头脑、“把一手坏牌打好”的扭转意识, 只有通过漫长的“起起落落、上上下下”的学习才能形成。对于渴望一步登天的人们, 这可真令人扫兴。但事实往往就是这样, 有一种能力、尊重和地位, 只有通过漫长的岗位轮作和学习才能形成。吃老本、碰运气换不来尊重和对“远征军”的敬意的。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指出:韩非子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将必发于卒伍”, 其意是说优秀的治国理政人才, 必须经过艰苦条件的磨炼, 必须具有起于社会基层的实际经验, 这些认识都说明了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我们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 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 注重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 这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也有历史经验的借鉴。再比如, 我国历史上经过科举制等途径, 探索出了把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分为两类:通才与专才。在治国理政中, 通才任用于政务工作方面, 专才则任用于事务工作方面。人才的培养任用应该分为政务、事务两大类, 并且应有不同的标准、要求和职责, 培养、选拔的途径和任用、考核的办法也应不同。这个选人用人的历史经验, 今天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读了上面这段话后, 我很受教育也很感动。党的十八大前后, 新风扑面, 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历史本意的回归,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具有高度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知古鉴今、古为今用, 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在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这是历史给人们的启示, 我们又将以怎样的历程交还历史一份答卷呢?我想到的答案是, “以人为本、人人成才;岗位立身、文化强身;交流育才、更加成才”的全员总动员全员共发展的发展观和成就观。

法国著名思想家圣西门讲过一段精彩的话, 这段话曾被列宁称之为“圣西门的名言”。他说:“假如法国突然失去了自己的50名优秀物理学家, 50名优秀化学家, 50名优秀诗人, 50名优秀作家, 50名优秀军事家和民用工程师……法国马上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因为这些人对‘祖国最有用处’, 而要重新培养这样一批人, 则至少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我们强调“以人为本”, 我认为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特别是创造性, 核心是要充分发挥和促进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重要作用。而, 能力的充分而正确的发挥, 是个人的一种最根本的价值与财富。个人应该自觉树立科学的能力理念, 并积极地付诸实践, 切实贯彻到个人的整个生活中去, 达到人尽其能, 人尽其才, 人尽其用。

(一) 作为个人, 就是要理解好个体价值取向对成才的影响关系

在今天这个时代, 只有民众运用自己的理智实现自我教育, 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可能在思想和政治上摆脱软弱的状态, 成熟起来。《淮南子》里说:“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 不自强而功成者, 天下未之有也。”

一是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发展和完善自我, 以个人的能力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工具。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 是靠拉关系、走后门、搞特权等不正当手段, 还是靠自己的能力, 在现实中必然表现出个体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果以前者为价值取向, 虽可能得势于一时, 但“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这样的选择最终多以难甚至狼狈的结局收场。相反, 如果以后者为价值取向, 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一时充满了曲折、坎坷、荆棘, 但却步履坚实, 心里踏实, 结果丰实, 活得也充实, 最终必定以人生价值的实现来确证个人能力价值取向的正确性。这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所引起的不同后果, 在现实中的事例比比皆是。因此, 一个人要在实践中有所作为,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必须努力增强素质, 不断提升能力, 确立科学的价值取向, 这才是现实的合理选择。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自身能力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以个人能力的提高有益于社会发展为坐标来选取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强调人的能力的价值取向, 旨在倡导个人应该成为充分和有效发挥自身能力的人。这种内在要求, 需要个人在运用自己的能力时, 不能仅仅以满足自身欲望和利益为目标, 而要努力使自己的能力在对象化过程中发挥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价值。也就是说, 要以自身能力的健康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益为坐标来选取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那种将自己的能力作为损害他人利益和危害社会利益的手段, 作为攫取个人利益的工具的价值取向, 是极度端错误的。众所周知,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的统一体, 个人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也如此。个人能力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发挥必定有益于社会发展, 而个人也会在这种整体利益的发展中实现自身能力价值的升华。

三是要认真反对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 以个人能力的正确评价来保证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个人能力的价值取向, 并非崇尚“自我中心论”, 更不是为“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张目。恰恰相反, 强调个人人能力要有科学的价值取向, 是以反对“自我中心论”为前提的, 也与“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这不仅可以从上述关于自身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中得到说明, 也可以从对个人能力本位主的科学规定中得出结论。因为, 无论在理念上抑或在实践中, 自我中心论、利己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等理念, 不仅割裂和颠倒了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最终也破坏了个人能力发展的连续性。一个完全以自己私利为价值目标的人, 其能力的发挥不仅会受到社会各种必然性的强烈限制, 也会受到其内在素质日渐弱化乃至枯竭的影响。只有认真反对利己主义和本位主义, 以对个人能力的正确评价来保证科学的价值取向, 个人能力才会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 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才是现实的。

(二) 作为组织, 就是要处理好个人成什么才与组织发什么展的关系

现代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整体化和综合化, 所处理的对象大而杂、多而且繁, 这就要求必须从宏观逻辑、联系机理上去研究问题。“劳动者发展了, 国家才能发展”, 这可能是对“以人为本”理念价值的一种时下最好的注解。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这一论述对加深我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立足岗位实践育人, 提高每一名行员的素质。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不仅需要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 而且要在单位建设实践中经受锻炼, 积累经验, 提高素质, 增长才干。近年来央行顺应世界管理变革的发展趋势, 加大了“学习成才”活动的力度, 行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但也应看到, 知识不等于能力, 更不等于工作价值。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并最终形成工作成效, 必须要经过实践这个环节来实现、来检验。每个岗位都是一块磨刀石, 每个人只有在本职岗位上实践成长, 成为人才, 央行才有整体扎实的执行力和成事力, “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全面实现他的价值。

二是要创导“多样性的成就文化观”, 引导行员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央行单位类型众多, 专业分工细, 人员层次多, 既有谋划全局的机关首脑, 又有业务统筹的机关部门;既有主管理的业务领导, 又有操业务的岗位职工;既有天天操作业务流程的, 又有常年把关定向的, 各级各类人员的素质基础、岗位要求各不相同。“以人为本”, 一方面要坚持以建设“五型”干部队伍的总目标为牵引, 增强各级各类人员着眼需求强素质、立足岗位练本领的责任感、紧迫感;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先进性要求”与“普遍性要求”的关系, 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对央行行员素质的要求与本职岗位结合起来, 引导各级各类人员精通本职工作, 以增强人才建设的目的性和行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信心。

三是要着眼多层次交流任职, 营造放下固化利益和实绩成才的浓厚氛围。以人为本可以在把握方向、开辟渠道、激发动力上下功夫, 采取减压力、加动力、添活力的办法创建生动活泼干事业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在工作需求准备和实践中培养人才的思想, 大力宣扬典型事迹, 用身边人、眼前事教育引导行员, 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增强岗位成才的信心;要不唯学历, 不唯文凭, 大胆提拔任用爱岗敬业、自学成才、岗位建功的人才, 以正确的导向激励行员;立足现有条件, 为行员真正发展和献身央行事业提供便利条件, 帮助和推动行员扩视野、增胸怀、广履历、比业绩、争实绩。讲到这里, 此时此刻, 我想起了2012年2月27日《周振海行长在昆明中心支行机关、县支行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县支行指出的, “要在行内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 做到年龄服从本领, 资历服从能力, 文凭服从水平, 能者上、庸者下, 形成虚心好学, 能者为师的好氛围。”这再次启示我们, 只有务实才是务实、只有实绩才是好成绩、只有成绩可以成就。

总归了, 丰韵了我们的精神, 就和谐了我们的航程我们共同的央行。

最后, 我将最近看到的一段话送给我们近年来新入行的行员, 与大家共勉: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 他总结自己一生成功的秘诀———“五心”, 即:开始工作有决心, 碰到困难有信心, 研究问题要专心, 反复学习要耐心, 向人学习要虚心。

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第4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境外培训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领导人才的重要渠道

青岛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口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当前,青岛全市正在努力抓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件大事,争取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必须有充足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高素质领导人才作保证,特别需要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但我市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总体文化水平不够高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年轻领导干部中,缺少熟悉市场经济规则,能够驾驭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缺少政治素质高,懂经济、精本行、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也存在渠道狭窄、层次不高、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抓好领导人才的培养,把境外培训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领导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切实改变过去低层次、短时间、开眼界式的境外培训方法,突出高层次(受训领导干部层次高)、高起点(到发达国家院校培训)、高质量(注重培训超前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强调以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和管理经验和方法为主,优先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到国外进行中长期系统培训,不断拓宽境外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对培养领导人才和应对国际竞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精心组织安排,认真扎实地做好培训的前期工作

(一)严格把关,选派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出国培训。着眼于全市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导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在组织国外培训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参训对象提出明确、具体要求,主要是:除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外,职务上为各区市、市直各单位市管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后备干部;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其中后备干部一般不超过40岁;学历必须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外语必须达到初级以上水平,其中培训时间三个月以上的要达到国家外专局规定的BFT外语水平。学员的选拔,采取组织点名调训、单位推荐和系统内公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程序进行。近年来,由于坚持严格把关,经过出国培训的干部素质得到了提高,许多干部被提拔重用,一部分成为各部门、各单位领导骨干。

(二)注重实效,认真选择培训渠道。主要国外培训渠道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这些学校大都是国家外专局在国外定点培训基地,在教学科研、设施环境和办学信誉方面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在培训中国学员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授课教师层次高、水平高,专兼职师资配套,专家、教授和政府官员轮流授课,许多专家教授熟悉我国国情,讲课有针对性,便于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三)围绕大局,精心设置研究专题。在培训专题方面,成立课题组,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设置课题,在充分征求市委、市政府两个研究部门和参训学员单位的意见基础上反复修改、论证并最终确立。培训学员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成果回来,增强了出国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1999年到2002年分别举办了以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城市建设、WTO事务为主题的研修班,借鉴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围绕培训课题,采取了系统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对口了解情况与开展专题研讨相结合、短期培训与跟班学习相结合,促使培训学员转观念、作对比、找结合,从而加深了理解,增强了培训效果。

三、严格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确保高质量的出国培训效果

(一)理顺管理体制。几年来,市委组织部主要组织市管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出国培训。在组织出国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市外专局的程序要求申报审批。目前,我市干部出国培训的管理体制和程序是:市外国专家局 (引智办)是全市出国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出国培训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统一管理。我们每年根据市外专局通知精神,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出出国培训计划,经研究审核后,报市外国专家局(引智办)。市外专局进行初审,并报市干教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再报市政府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

(二)建立国内预培训制度。出国前,都进行为期3至4天的国内预培训,重点进行外事礼仪、保密、宏观经济及所选课题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制定下发《青岛市年轻干部出国培训手册》、《青岛市年轻干部出国培训须知》等管理制度,人手一册。

(三)建立国外培训制度。为保证干部出国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每期培训班都组建了临时领导机构,建立了专业组和业务组,负责培训过程的日常学习研讨、联络、信息编写和有关活动安排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了国外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经费使用制度、学员国外培训考核制度、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学员回国后跟踪培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这项工作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四、学以致用,积极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

(一)立足实际,研究了青岛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学员带着问题到国外学习,不仅学到很多现代管理理念,还实地考察了政府管理部门和国际知名大企业,对国外社会进行了多视角的观察。同时,在城市管理、金融与服、政府绩效、企业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有些已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有的已经付诸实施。

(二)宣传了青岛,扩大了青岛的影响。学员在国外学习的同时,积极宣传青岛、推介青岛,塑造青岛改革开放的新形象。一些学员利用各种机会介绍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时刻注意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树立了青岛干部的良好形象。如,由于我市赴美培训学员在美国Bristol市的突出表现和有效工作,该市市长宣布 2003年11月24日为山东学者日,这是该市历史上第一次为外国人宣布纪念日。

大学干部团校培训心得 第5篇

还记得我的初衷:追求遥远的梦想,过着朴素的生活。偶尔也会问自己当什么都不去管,什么都不去思考不去有所追求的时候,自己会真的轻松快乐吗?其实不然,当有一天我们真的放下一切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份不舍,一份真情。作为一名新生干部,我有着满腔热忱,但更懂得责任的重大。通过此次干部培训,我不仅仅受益,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悟。

作为学生干部,生活变忙碌了,脚步变紧凑了,吃饭的时间缩短了,和室友玩乐的机会少了,逛街、散步、听音乐的时间少了。不变的人群,相同的环境,生活确有了微妙的变化。偶尔也会怀念简单轻松的时光,偶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委屈,但却是充实的,有得必有失,我不后悔。终于能够体会那份无悔的执着了,我也记住了,即使有困难有委屈,用微笑来化解,因为梦想还在,因为团队还在,因为大家都还在。

此次培训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丈高楼平地起,知识就是平地,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的工作。也是保证工作激情的基础所在。当今正是知识竞争的年代,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同学们中树立威信。学习能力是我们大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能力素质。学生干部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成绩一塌糊涂能够真正让人信服进而起到带头作用吗?另外,现在在学生干部中存在有一些人,只是顾着学习,把工作晾在一边,到最后一走了之。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能否把学习和工作安排妥当是衡量一个学生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二、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服务意识是学生干部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学生干部就是要实实在在,勤勤恳恳地为学生服务,就要肩负着一份责任,既然扛上了肩就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既然选择了当学生干部,理所当然地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这就必然要承受一定程度的压力。但有些学生干部做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有热情了,总想把工作推诿给他人,拈轻怕重,捞个证书了事,因而就影响到总体工作计划的运行。你为同学服务了,让他们知道你是真心诚意的,也反过来为你服务,体谅你,和你沟通,你的工作也因此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你也实现了锻炼能力的初衷,可以达到这样的双赢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要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这主要是要有博大的胸怀。身为一个学生干部,经

常要和同学共处,勿怕别人超越自己;自己有缺点就要有自知之明,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就要虚心听取而不要心怀不悦。学生干部之间取长补短,一个团体才有每个人发挥的地方,才能发挥团体的最大作用。

四、有较好的领导能力和责任心。具体来说,首先主要是策划能力。要做到这一

点首先要善于思考。学生干部是协助学校管理好学生的助手,思考如何开展工作,怎样才能干得更好,这样才能控制、改进和创新。其次是协调能力。这如同润滑剂一样可使你和领导、老师、同事及学生关系更融洽。要善于真心地微笑,因为这样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三个臭皮匠总胜过一个诸葛亮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那怕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细微之处总关情啊!然而责任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责任心的干部绝对不会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作为干部,就得事事先人一步,要能及时发现每个人

身上的闪光点。时光荏苒,从大一进来叫到现在成为师兄,感慨太多,心情也太多。

既然担起了这个担子,我就不会轻言放弃,不是好强,而是割舍不下。或许今天的我们还不够成熟,或许此刻的我们还不够能力,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有年轻作为资

本,跌倒了我们会自己再爬起来,委屈了我们会擦干眼泪然后笑得更灿烂。我坚信护

大学班干部培训心得 第6篇

但我知道光自信是远远不够的,有空中楼阁,空谈一般,达到目标更需要的是实际行动,所以我也相信,正是有了像蚂蚁一样的工作态度,才能像蝴蝶一样,拥有多彩的生活,甚至全班同学都能化身为蝶!

然而怎样去实际行动呢?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也找到了答案。

1、我们要知道“我是谁”,即给自己一个角色定位。

我们是学生,所以要以学业为重;我们是同学的同学,所以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还是学生干部,所以要有服务大众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角色,我们就应该很清楚自己肩上的重担,更能激发我们潜在的责任感,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向圆满完成任务的目标去奋斗!

2、我们还要明白“我怎么样”,即自我判断。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告诫我们仅仅知彼还不行,还要知己,给自己一个合理、正确的判断,才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准确的判断了,明白什么事适合自己、自己能做好,什么事不适合自己、自己不能做好,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更受学生欢迎。另外,拥有良好的自我判断力能帮助自己寻找出自身的缺点,避免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由缺点带来的不便,使自己不断提高,将工作越做越好!

3、学生干部要明确“我要干什么”,即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

试想一下,一只船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他会是多么地无助、迷茫,没有了前进的脚步,更别说去达到目的地了,而这时,给他一个指路的灯塔,他又找到了自己的路,内心也有力寄托和安慰,很快,成功也在不远处向他召唤!那希望的灯塔就是目标。

可见,目标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所以我们也要找到那个灯塔,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制定详实的工作目标,在我茫然失措的时候,我会想想它,从而明确我的前进方向,去指引我走向胜利的彼岸!

4、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学生干部要了解“我应当如何做”,即确定完善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

我觉得那位学姐说得很对,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对待工作要热情、认真,同时还要有自信。有了热情,即使你的工作很繁重,身心俱疲,你也不感到累,因为你爱这份工作,对它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一切你都愿意;

有了认真,在以后的工作中你会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圆满得完成各项工作,同时也肯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获得他人的认可;有了自信,你就不惧怕任何困难,迎难而上,因为你觉得能,所以无限可能!这三个诱人的褒义词是我今后要努力获得的,是我坚持下去了又一支柱!此外,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我们每个学生干部所追求的。

大学团干部培训心得 第7篇

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们更要有比别人更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明确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方向,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只有体会到这一点,你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学生干部。

开学典礼上,校团委书记xxx老师分别从“学生干部的类型”、“当好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学生干部应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三个方面为全体学员做了题为《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专题讲座。她指出:当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好的智能素质、精神素质,还要善于处理与老师、同学以及其它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得与失、名与利等问题。老师更加强调的是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工作态度投身到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既要有一颗进取心,又要保持有一颗平常心,做到有所争,有所不争,珍惜自己的岗位,创新型地开展工作,健康顺利地成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从基层做起,深入同学,深入研究,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并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紧密地围绕在老师的周围,分解老师的烦恼,不以干部自居,处理好师生关系。本堂课后,我意识到学生干部是领导与同学、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的桥梁。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有优良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学生会不是官场,学生干部不是官,而是一个群体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在平时开展各种学生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既要去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同时,也要把学习搞好,学生的本质就是学习,学习态度的好与坏,正确与否,在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一个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把本质认清,把基础打好的干部才是一个好干部。试想,如果连学习都搞不好,连基础也不能巩固的人,能有其他能力去做好一件事?在工作中说要做什么,干什么,那岂不等于泛泛其谈,空想而已!

第二堂课由校学生会主席刘科同学向我们做了题为“学习贯彻十七大,高擎团旗跟党走”的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习的心得汇报交流。刘科师兄结合两次赴京学习的经历就培训学校的基本情况、培训的内容,通过两次赴京学习的感受,为我我们畅所欲谈。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所说的“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应时刻牢记自己所代表的形象是学校,要时刻以学校为荣;注重细节、艰苦奋斗,关注时事、与时俱进,时刻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我想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生活,我们有个别学生干部不严格要求自己,敷衍了事,在寝室、教室等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的形象、随心所欲,为同学们树立了极不好的榜样0393gq.com。他结合自身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提出了“三做”与“三用心”的原则要求:即学会做人、以身作则、学会做学问;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我想我们只有充分地理解这两个原则,在平时的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事必躬亲,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并不以“官位”自尊,做小事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我们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才能树立好我们的干部形象。

在学生会系统讨论会上,大家就“如何增强校、院学生会交流?如何规范学生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为主题展开了讨论。各学院主要学生干部代表积极发言。其中,我记录了以下十点,我认为这些对我们院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①、制定活动认定表。登记每个小班参加活动的多少与出勤情况,从而加上相应的分数来提高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②、建立良好的青先先锋队考查系统,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意识觉悟、入党积极性等方面来提高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③、做一次学生干部调研考查活动,深入了解我们在广大学生中的形象及存在的问题等。④、对形式性活动的开展与否,我们要有积极主动的看法。⑤、从大一新生入手,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严格要求自己。⑥、部门间讲究

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第8篇

一、培养对象:高潜能官员和行政官员

新加坡现有一支约11万人的公共服务队伍, 包括15个政府部门和9个国家机构的公务员 (约6万人) 以及50多个法定机构的职员 (约5万人) 。

首先, 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 新加坡政府从现任公务人员、公共服务委员会奖学金得主和非奖学金得主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出高潜能官员, 进行专门培训。高潜能官员每年都要接受一次绩效评估。具体来说, 绩效评估由工作表现和当前估计潜能两部分组成, 工作表现的评估结果要反馈给本人, 并作为加薪的依据;当前估计潜能的评估为保密性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晋升的依据。

其次, 完成专门的培训与发展项目后, 绩效评估优秀的高潜能官员会被公共服务委员会委任为行政官员。所谓的行政官员, 是新加坡公共部门中的精英, 他们担任着政府部门、法定机构和其他公共部门的要职, 不仅要具备超群的领导能力, 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操行和为公共服务献身的精神。行政官员也要接受相应的培训, 并进行绩效评估和360度评估, 评估成绩优秀者进入最高领导层, 为期10年;评估成绩不佳者将被请辞。

二、培训与发展规划:准管理人员项目和行政服务项目

新加坡政府为高潜能官员和行政官员专门设计了培训与发展规划, 即准管理人员项目和行政服务项目, 以此帮助他们增强危机意识、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素质以及发掘个人潜力。

(一) 准管理人员项目。

准管理人员项目的培训对象主要为高潜能官员, 时间为3年~4年, 参训者通常前两年在本部门工作, 后1年~2年调到另一个公共部门工作。这样调动的目的是使参训者接触不同部门的工作, 增强他们对公共服务运作的洞察能力, 目标是将其培训成行政官员。准管理人员项目不仅提升了参训者的能力, 还增强了他们的公共服务意识。比如, 该培训项目的参训者、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贸易司助理司长黄祝信 (音译) 就认为:“当你所做的工作、你所参与执行的政策使得新加坡人民过上想要的生活, 就表明你成功了。”

(二) 行政服务项目。

行政服务项目为行政官员提供了足够的发展机会和完整的培训规划, 他们被派驻到很多不同的单位, 这可以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 增强他们对政府事务的复杂性和各种需求的了解。具体培训内容包括研究生教育、挂职机会、领导者服务、调派、高级行政官员培训项目。高级行政官员培训项目针对即将被提拔的高级行政官员, 具体包括高级管理培训班和行政领导培训班, 旨在帮助高级行政官员了解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挑战, 增强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技能, 加深他们对地区和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解。

三、培训机构: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

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是新加坡唯一一所重点培训公务人员的学院, 隶属于总理公署公共服务署, 是自负盈亏的法定机构。学院的一个组织机构———政策发展学院, 重点承担培养公共部门领导人才的任务, 其功能定位就是培训与提高公共部门领导人才在政府治理、公共政策和领导力三方面的能力。

政策发展学院的培训项目主要有三种类型:里程碑课程、研讨会和研讨班、讲座和论坛。

(一) 里程碑课程。

主要为领导人才职业关键阶段的强化课程, 并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和类别, 设计了针对性的课程。

针对高潜能官员的班次主要有行政开发培训班、政府治理和领导力培训班。行政开发培训班主要针对有潜力的年轻公务人员, 培训的目标是帮助参训者拓宽在政策制定、应对挑战等方面的视野, 使之成长为能力较强的管理者, 主要培训相关政策知识和观点以及公共服务价值的共同远景, 传授公共行政技巧。此外, 这个项目也可为参训者提供跨部门的关系网。政府治理和领导力培训班主要针对有潜力的司长级别官员, 培训旨在帮助参训者理解新加坡基本现状和政府治理原则, 探索如何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整体性作用, 研究公共部门优化问题。

针对行政官员的班次主要有公共政策开发研讨班、管理基础培训班、高级管理培训班和行政领导培训班。公共政策开发研讨班针对公共部门奖学金获得者, 一般为国内外大学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是行政官员的后备人才。管理基础培训班针对行政服务项目的新进人员, 主要培训公共部门领导人才需具备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 使参训者加深对新加坡和东盟的了解。高级管理培训班针对司长级别的行政官员, 培训旨在帮助参训者理解新加坡政府的治理原则和政策执行问题。行政领导培训班针对副常任秘书级别的高级行政官员, 培训旨在激励参训者对新加坡的未来进行前瞻性思考。参训者将讨论:远景式领导管理的原则和价值, 如何分享他们各自组织的远景, 如何将远景转化为行动。

(二) 研讨会和研讨班。

主要为增强领导人才技能和知识的短期课程, 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一是战略视野会议。该会议促使公共部门的领导人才与重要合作伙伴讨论政府面临的战略问题和政策挑战, 共享彼此对国家机遇和挑战的理解, 并激励集体行动。二是政府治理视野研讨班。该研讨班针对公共和私人部门的高级主管, 这些部门包括公共部门、政联企业、工会和媒体, 旨在为公共和私人部门的领导人才提供一个平台, 就跨部门问题开展互动。三是情景规划研讨会。情景规划是一种战略规划方法, 用于组织灵活的长期规划。该研讨班向参训者介绍情景规划方法及其实践经验, 旨在提高参训者预测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以及利用机遇的能力。四是工作经济学研讨会。主要在基础经济原理和公共政策制定框架方面, 对参训者进行严格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明白动态经济学和市场力量的相互影响, 理解相应的政策。

(三) 讲座和论坛项目。

主要为杰出的演讲者与参训者交流思想、观点和经验的会议, 包括政策论坛和新观点系列讲座两部分。政策论坛为常规性论坛, 主要为了帮助领导人才理解政策问题背景和利害关系。论坛旨在达成对公共部门利害关系的一致理解, 促使参训者从更宽广的国家视角进行思考和行动, 帮助参训者更新政策理论。新观点系列讲座主要介绍当前问题的新观点, 引进世界政治、经济和公共管理的最新思想和发展动态。

为了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学院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培训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作业 (个人与小组报告书、课堂笔记和课堂呈报) , 还有体验式培训 (学习旅行、实地考察和海外考察) 和研究式培训 (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大会论坛) 等方法。

四、启示

我国历来重视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是要积极推进培训改革创新。新加坡公共部门领导人才培训与发展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也可为我们所借鉴。

第一, 坚持培训与选拔相结合, 健全培训激励机制。新加坡通过培训选拔领导人才, 根据潜能评估决定其晋升, 因此形成了公务人员积极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机制。目前, 我国也有相应的制度和规定, 为干部培训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培训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培训与选拔、培训与评估、培训与发展结合得还不够好。因此, 有必要把干部培训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引导干部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形成干部自觉求学、积极参训的良好局面。

第二, 按需培训, 根据层次和类别设置培训体系和培训内客。新加坡为不同层次的领导人才制定了相应的培训体系, 公共服务学院也分层次、分类别地设置了内容不同的里程碑课程、研讨会和论坛, 运用丰富多彩的培训方法, 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我国, 据最近一项调研结果显示, 有42.2%的人认为, 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强, 因此,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需求调研, 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帮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需求的学员挑选最适合他们的培训课程, 为培训增添人文关怀。

第三, 创新培训, 开阔领导人才的视野和思路。新加坡领导人才培训侧重政府治理、公共政策和领导力的最新理论和发展动态, 并且综合运用讲授式、体验式和研究式培训方法, 拓宽参训者的思路, 还派参训者去政府不同部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工作锻炼, 这有助于他们科学地制定政策、有效地执行政策。目前, 国内外形势对我国的领导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通过更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帮助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和思路, 提升开拓创新、驾驭全局、科学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人才工作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第9篇

关键词:特色办学;人力资源观;产学结合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能力的总称,是一种重要资源。其对生产力其他要素发挥作用起着决定性意义。通过分析研究现有人力资源,合理组织、利用、挖掘其潜力,不断协调生产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单位发展的目的。作为一个教学和培训机构,信阳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培训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电大人才培养现状

信阳广播电视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普通高等专科、开放教育本(专)科、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网络教育本科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建校20余年来,各项建设已达到相当规模,拥有与现代远程教育相适应的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电视、文字、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同时,还担负着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任务。

信阳广播电视大学以举办高等学历教育为基础,开设有20多个专业。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弘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讨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和校园氛围的学习环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电大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缺少大人力观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电视大学培养人才注重学历教育;缺少专门人才培养或者是实用人才培养或者说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不大。

(二)人才资源培养结构失衡

电大培养人力资源结构最明显的标志是“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臃肿”,博士、研究生培养尖人才凤毛麟角、本科人才培养数量不大、专科人员人满为患。据统计,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职工总数的23%、大专学历的占职工总数的60%,在职教育与后续教育15%。其他占2%。

(三)缺乏具有激励作用的分配机制

信阳电大执行的工资分配制度是全民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不合理之处是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能充分体现个人业绩和贡献。表现在生产一线教师,不管多苦、多累、干多还是干少、贡献大还是小,只要职级、工龄和任职时间相同,薪酬待遇基本相同,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缺少人才流动、互动,有些岗位一个人一干就是几十年,缺少竞争机制,容易造成人浮于事。

三、信阳电大自身的特色的人才培养措施

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应该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重点是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广大求学者提供终身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一)高度重视人才培训,树立大人力资源观

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以系统全面的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充分认识到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竞争,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中,当前正在制定信阳市2012~2016年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积极抓住信阳人口多,生源好,后续教育、职业教育需求量大的特点,重视各类人才培养和开发,树立大人力资源观

(二)走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途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对于有需求,又不能来上课的单位,可以派员在当地班培养。要积极和广大事业单位联系,鼓励参加二次培训。信阳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现在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应当继续发扬。要结合个单位发展战略和目标、重点工作和项目,重点挖掘和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要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做好人才储备,为单位的发展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对社会上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是要采取请进门培养,发给相应的学习证明,并鼓励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微电子技术人才是上海最为紧缺人才之一,上海一家培训机构与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签订联办微电子技术专业的协议,双方共同培养上海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毕业生由协会推荐就业;目前,金融保险、同声传译、汽车运用技术、物流、数控、3G、网络编辑、珠宝专业均是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可以和当地、或全国知名企业、行业协会联合办学、推荐就业。联合办学效果良好。

(三)实施分类分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有利拓宽学生专业面,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与择业竞争能力,学校实施了分类、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模式。分类将招收的相关专业制定同类别的培养计划,设置不同专业,允许学生第一学年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重新选择专业,再进入第二学年学习;分层次指英语等重要基础课程,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次的因材施教;分阶段指三年培养过程分为基础教育与就业教育二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就业教育阶段结合就业着重加强职业技能与毕业综合训练。

(四)优化设置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需求,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及各类人才必备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信阳广播电视大学重视优化设置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突出加强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性技能训练,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职业技能专长,即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广东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下一篇:襄阳市物理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