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2024-07-21

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精选8篇)

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第1篇

1.微课程(micro-course)和微型课程(mini-course)都属于课程范畴,两者的区别在于: *

 A 时代背景不同,微课程是受终身学习需求和“微时代”发展所催化的产物,人们希望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微型课程是针对当时学校教育中课程教学时间长、规模大的弊端而提出的。

 B 适用领域不同。微课程主要适用于网络学习,微型课程主要应用于学校课堂教学、校本研修、微格教学或者小粒度的网络课程。

 C 容量不同,微课程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单元,而微型课程是由一系列小容量的学习单元组成。

 D 适用学习类型不同,微课程可应用于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适合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微型课程是针对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应用于正式学习。

正确!

2.课程原意为“跑道”,最常见的定义是指“学习的过程”(course of study),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形态,也应该包含的课程基本要素有: *

 A 课程目标

 B 课程内容

 C 课程实施(包括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设计)

 D 课程评价

 E 课程模式

正确!

3.以下属于微课程主要特点的是: *  A 适合于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

 B 是一段简短的视频陈述

 C 具备完整的教学设计

 D 聚焦于某个单一的、重要的主题

正确!

4.请选择你认为属于“微课程”范畴的选项: *

 A TED演讲---[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的英文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这个会议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每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TED演讲的特点是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响亮,开门见山,种类繁多,看法新颖。每一个TED演讲的时间通常都是18分钟以内,但是,由于演讲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深深的热爱,他们的演讲也往往最能打动听者的心,并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进一步探索。至2012年11月,TED网站视频被访问超过十亿次。至2013年结束,TED视频总数已超过1500个。]  B 网易公开课---[网易公开课是网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公开课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力求为爱学习的网友创造一个公开的免费课程平台。2011年网易公开课项目正式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部分课程可供观看者参与“课程学习计划”,提供了“笔记”与“问答”功能。同时网易公开课还引进了可汗学院的课程,将推出更多面向14-18岁年龄层用户的基础课程。]  C 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开讲啦”是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被誉为被赞“给青年人的梦想强心剂”。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每期演讲嘉宾选择的主题,均为当下年轻人心中的问号,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演讲时间在20分钟以内,每期节目有八至十位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300位大学生作为观众现场分享这场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问答环节约20分钟。]  D TED-ED---[TED-ED是TED专门针对教育者的频道,让每个人都打造一个自己的Khan Academy,太激动人心了有木有?在这个频道中,老师能够创建3到10分钟不等的视频,专门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教学,如下图所示,在看完视频以后,TED-Ed会马上显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学习任务,让人在回忆视频的内容时,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在这里即时练习(Quick Quiz)提供了与教育动画相关的五个选择题,思考题(Think)提供了与教育动画相关的若干主观问答题,深入挖掘(Dig Deeper)提供了与教育动画相关的拓展材料。]

正确!

5.微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的主要优势在于: *

 A 微课程的形式鼓励教师用更加简明和生动的方式来传授内容

 B 微课程的内容比较浅显,不需要深入思考

 C 微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步调自主选择课程来观看

 D 微课程更适合移动学习,可使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学习

 E 微课程可以使教师节约课堂讲授时间,而花更多时间在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应用上

正确!

6.试分析以下两种类型的微课程有什么不同?李玉平的微课程(网址:http://whliyuping.blog.163.com/blog/static/324375620***81/)*

 A 给学生看,用于学生学习

 B 给专家看,用于评奖

 C 给老师看,用于教师教研

正确!

7.试分析以下两种类型的微课程有什么不同?可汗的微课程(网址:)*

 A 给学生看,用于学生学习

 B 给专家看,用于评奖

 C 给老师看,用于教师教研

正确!

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第2篇

1 云平台下的微课程设计

现阶段, 大部分微课程的重点在于展现内容, 往往不重视课程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和推广, 在微课程中已开始广泛应用云平台,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的课程设计。

1.1 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传统的大学课程安排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其负责课程中的一切, 比如课程的设计、讲述。但真正的教学设计是专业的人员利用团队的力量, 自行承担的全部课程设计。教学团队中既包含了关于本课程的专业人员, 还包括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教育人员。因此, 教学团队成为了课程设计的主体。虽然目前大部分大学都认识到了教学团队的重要性, 但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资金、设施和人员方面的不足, 导致难以发挥团队的作用。现存的一些学科课程的团队中, 只有专业课的教师, 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层给予支持, 进行相应的改革, 比如可以强化教师的“教育技术”“微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1.2 分析学习对象, 确定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本”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课程的讲述者必须把握学习者的特性, 对学习对象进行细致的讨论和分析, 进而可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微课程的学习者主要为成年人, 基于年龄、工作等原因, 他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体现个性化教学, 深入分析学习对象的特点, 根据学习者相应的特性确定教学目标, 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进而达到深入教学的目的。

1.3 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

微交互性原则的重要程度可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体现出来。在课程设计中, 各种学习活动的相关设计主要有学习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相关的场景、完成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活动步骤和效果反馈。其中, 必须根据成年人的学习特点确定活动目标,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学习者的相关工作经验和职业特点。

2 云端教学平台下微课程的意义

2.1 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良好的兴趣可对学习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利用云端进行微课程教学, 可用教学软件将文字、音频和视频等统一起来, 将枯燥的资料用三维空间展现出来, 这样教师可利用动态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教学,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感觉和感官, 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内容丰富的课件和生动、直观的讲述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 可使学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领会和理解, 还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2 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也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空间, 使学生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领悟教学思维。同时, 教师可利用云平台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充分诠释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舞台, 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比如,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 个别学生不熟悉鲁迅, 对百草园也没有感性的认识, 这就阻碍了其对课本的理解, 更难以深入学习和交流。如果在课前利用云端教学软件做好授课准备工作, 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环节, 这样学生可依据软件中展示的知识, 并综合多方面的资料, 增加对鲁迅童年的感悟, 进而可强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3 可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根据云端教学平台的要求, 教室中必须要设有无线网络和相关的电子设备。在教室中, 应方便学生利用无线终端设备连接无线网络学习和交流。云端平台软件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 但其操作简单, 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学习和培训自由掌控云端平台, 灵活运用这一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率很高, 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交流、学习, 还可以在课后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学习。学校要及时对相关数据库进行开发, 还要建立数字图书馆, 满足师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利用网络发布教学资源, 学生可在任何时间自行下载观看, 这样不仅在校内可进行资源分享, 还可以与其他学校交流。

3 结束语

在云端教学平台下进行微课程设计, 可实现资源共享, 还可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交互性。在云平台下应用微课程是新形势下新课改的必然需求和发展趋势。

摘要:应用云端平台进行微课程设计, 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 也是引入移动学习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在云端平台的基础上, 对微课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希望该教学方法可得到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云端教学平台,微课程,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白云娟, 沈书生.云学习:云计算激发的学习理念[J].理论与争鸣, 2013 (8) :44-51.

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第3篇

关键词 工程训练;微课程;资源建设;创客空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077-02

1 前言

工程训练作为工科学生接受专业培养前的先导实践性课程,是学生树立工程观念、锻炼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环节。由于授课对象众多,且课时安排与教师人数均非常有限,加上课后疏于复习,学生往往在日后用到相关知识点时,才想起课程内某一章节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人数、场地的限制,重新补修、旁听又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何使教育工作符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需求,是摆在该课程体系下所有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反映课程重点、难点、易错点的微视频集合按关联顺序组织成工程训练微课程资源库,满足了学生对课程体系内各模块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且不受课时制约,便于查漏补缺[1]。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疑问,播放“小而精”的视频片段,既避免了枯燥地重复讲解,又减轻了劳动强度,因而对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工程训练课程非常适用。

工程训练微课程改革是南通大学工程中心重点教学研究课题,本文介绍的内容即以此为研究对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微课程资源库,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资源库应用过程中对微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进,又反过来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 微课程资源建设

组织架构 微课程资源除了占主体地位的微视频集以外,还应该包括教学设计、课程讲义、演示文稿、动画模型等其他教学资源,以及课后练习、考试系统、调查问卷、师生评价等考核与评价系统[2]。可以说,微课程资源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教学资源的新产物。灵活性是微课程的重要特征,要使资源库永葆生机,就要用动态的、发展的架构进行组织,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工程训练微课程资源构成如图1所示,以网络及多媒体教学平台为依托,形成具有反馈功能的闭环结构。微课程教学资源被学习与内化后,进入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再由考试系统检验,获得考核结果与评价信息,经统计分析后又成为教学资源更新的重要参考依据。

内容安排 微课程的内容安排是在总体组织架构下,依据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教学实际的客观需求,充实各章节中每一节微课的内涵。要使微课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设计初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并在制作时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工程训练的授课对象一般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但专业知识较少、信心不足、毅力不够。因此,在内容安排上应该由浅入深、不断递进。本课程除了开发的车、铣、刨、磨、铸、焊、钳等传统机加工内容及数控、特种加工、快速成型等现代制造技术的微视频集以外,还增设了课程导论章节,在介绍大工程概念及相关加工手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举例说明制造业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

微视频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微课程内容的优劣,视频本身不能仅为零散的片段,要考虑知识点的关联性,并在视频播放时设置观看优先级。例如,学生只有在完成普通机床的实习后,才可以打开数控教学视频。训练内容以项目的方式展开,分基础训练和专业拓展两个部分,主要是满足机类和非机类学生不同的专业要求。与每段视频对应的微练习是复习和巩固的重要手段,配合答疑系统和现场辅导,便于学生发现问题,也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技术手段 微课视频资源采用录屏和拍摄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既提高了开发效率,又体现了工程训练的实践性。录屏对象包括演示文稿、软件仿真、虚拟模型等,拍摄则主要针对设备操作的要领以及加工过程的特写。视频中根据需要,辅以音频讲解和字幕标注,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由于微课时长一般限制在10分钟以内,为突出课程重点,应快速进入主题。对于PPT录屏方式制作的微视频,文档应控制在30页以内。录完的视频一般还需后期美化和消噪处理,最终与其他资源一并上传至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

3 微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

将微课教学方式引入工程训练体系,既是对微课程价值的检验,又是对传统实践教学内涵的创新,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微课程资源库的工程训练教学应用示意图如图2所示,涵盖了前期预习、新课导入、探究式课题、测评与巩固等环节。

前期预习 有效的前期预习是激发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重要一环。由于单节微课容量小,视频跳转方便,即使初次观看没有理解,还可以重复播放。学生通过预习,获得对课程要点的初步认知,经过思考后,完成在线小测验,发现自身的问题,最终带着问题进课堂,便于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将最棘手的问题摆放到课堂上解决,用有限的学时研究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避免了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常出现的勤记笔记、少有思考的弊端,对于工程训练这样的实践性课程更有现实意义。

新课导入 该环节应当生动且简短,在导入教学内容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工程训练数控模块中的“对刀”一课为例,首先通过软件仿真让未对刀的机床运行示例程序,再从失败的加工案例中分析原因,引出与对刀相关的三个问题,即“什么是对刀”“为什么对刀”“如何去对刀”,进而从概念、目的和方法这三方面展开研究。可见,案例引导往往针对性强、情境生动,便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解决了传统口述式导入不够形象的弊端。

探究式课堂 微课的应用依托于信息技术,但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只有将“先讲解、后验证”的传统课堂替换成“先自学、后引导”的探究式课堂,才能体现微课教学的突出效果。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背景及预习效果的不同,选定相应的研究任务,同时按照复杂程度组织学生自己解决或小组合作,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最终完成任务,并在虚拟仿真和真实加工的练习过程中,实现预习成果的进一步内化。

测评与巩固 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其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多种测评方式来检验。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此类课程的测评应注重过程与结果、定性与定量、互评与自评等多种方式的融合。测评主要依托微练习,学生在此期间借助视频资源重新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上传优秀作业并给予点评,鼓励优秀学生尝试拓展任务,最终根据测评结果与调查问卷,完善课程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需求。

4 效果与意义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融入教学项目,以创客空间的形式拓展课程内涵,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工程训练微课程资源库的建立,不但有利于学生自学、师生交流,也有利于教师间的技术交流,对一线教学人员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大工程体系下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涉及的微课资源已经过学校推荐参与第二届全国微课教学比赛复赛阶段的评比,活动仍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第4篇

接力跑是初中二年级体育教材中的重要部分, 它对发展学生的跑步速度、身体协调能力、力量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接力跑的学习并不陌生, 但手臂动作很容易与上挑式接力跑混淆, 传接棒的技术难度也比较大。因此, 教师有必要将下压式传接棒的技术要领制作成微课程, 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笔者依据教材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 明确了本节微课程要达成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技术要领, 并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在总目标的引领下, 笔者将目标分解成传棒手臂动作的讲解示范和练习、接棒手臂动作的讲解示范和练习、连贯动作的讲解示范和练习。学生在微课程的引领下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达成学习目标。

● 设计思路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给学生的课前学习导航单, 它不同于教学目标, 学生在任务单的引导下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因此任务单的设计内容应站在学生的角度, 内容要具体且可操作性强。自主学习任务单主要由达成目标、学习任务、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部分组成, 结合教学内容实际, 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达成目标设计

(1) 通过视频或其他途径, 初步掌握下压式传接棒的正确手型及技术要领。

(2) 通过观看视频, 与同伴积极配合, 初步掌握行进间传接棒的技术和时机。

(3) 通过学习接力跑, 增强协调性, 培养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意识。

2.学习任务

学生借助视频观察传接棒分解动作、完整动作的技术要领示范,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动作模仿练习。对每一个环节的任务都有具体的数量和练习要求, 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时, 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 观看比赛盛况,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其次, 出示传接棒动作要领介绍,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再次, 教师进行完整、分解动作的示范, 特别是要对传棒人和接棒人的手臂动作进行反复回放和慢放, 同时展示手臂翻腕动作的特写镜头, 强化学生对关键动作的掌握, 帮助他们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 在学生了解了基本动作要领的基础上,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动作模仿练习, 技术练习由易到难, 环环相扣, 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3.方法建议

借助视频, 自主练习法、探究法、与同伴合作。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1) 小组成员预习展示 (自主学习检测) ; (2) 优差学生个人展示 (师生点评, 反馈问题) ; (3) 出示图板、易错点教师讲解示范; (4) 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展示交流; (5) 比赛实际运用, 师生共同评价。

● 视频制作过程

1.视频制作设计思路

教学视频是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配套学习资源, 它产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之后, 因此, 微视频的制作要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达成目标进行设计。本节微视频时长5分38秒, 制作过程中整合了文字、图片、视频、讲解等内容, 并采用了与学生对话的形式, 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有亲切感, 提高其观察的兴趣。

(1) 硬件设施

需要的场地器材:塑胶田径场地、接力棒 (4根) 、音响1台。

摄像器材:DV高清摄像机 (带支架) 、数码相机 (拍摄图片, 完成定格动作需要) 。

(2) 录制及编辑

(1) 视频摄像。主要使用DV高清摄像机对学生的连贯动作、师生的分解动作进行拍摄记录。

(2) 数码相机对一些难点动作, 如手臂翻腕、手型等动作进行特写, 在合成视频时插入, 配合动作要领的介绍, 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

(3) 软件合成。笔者使用会声会影8中文版制作教学动画视频, 插入声音及文字图片, 将录制的完整动作示范视频、分解动作视频、对学生的练习方法的指导, 进行整合编辑, 完成后保存为MP4格式的视频文件。

2.视频制作过程

接力跑的微课视频主要倾向于技术动作展示, 因此在制作视频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整体动作和分解动作的结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在制作视频时笔者遵循了传接棒动作完整示范 (正面、侧面) 、手臂分解动作示范 (原地、慢跑中、快速跑中) 、完整传接棒动作示范, 并且用慢放、定格的方式将接力跑传接棒动作整理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最后播放了亚锦赛田径4×100米接力跑的视频, 插入了苏炳天等运动员的图片,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课堂教学应用过程

整堂课笔者设计了收心热身、自主学习展示、分组练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提升六个环节。

1.收心热身

教师在集合地点检查学生人数及服装, 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要求。

教师播放音乐, 并带领学生完成如下活动: (1) 走操、跑操; (2) 徒手操4节 (扩胸运动、振臂运动、腹背运动、伸展运动) , 2人一组推手练习; (3) 活动腕、膝、踝关节。

2.自主学习展示

根据微课程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传接棒的技术进行全员展示, 3人一组,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成就感, 从而为接下来的分组练习挑战做好心理准备。

3.分组练习

在完成传接棒技术动作检测的基础上, 笔者安排学生在组内进行原地、行进间的传接棒连贯动作的练习, 加大练习难度, 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同学, 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在合作探究中解决。具体做法如下:

学生分成四路纵队, 每位学生前后间隔3步, 进行“慢走—慢跑—快跑”传接棒的练习;教师明确练习方法及要求;学生分组练习并互相提示。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传接棒的时机、手型、与上挑式传接棒混淆) ;找部分学生进行传接棒的展示, 解决出现的问题;再次示范, 强调注意事项。

4.合作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针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采用同伴之间互相交流、组内展示的形式, 优等生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动作, 共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展示质疑

小组成员进行展示, 师生点评, 提出质疑, 帮助其更好地解决问题, 如学生提出下压式传接棒的方式与上挑式的传接棒方式有哪些不同点, 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在完成技术动作时, 怎样能较好地避免这两种动作的混淆等。

6.拓展提升

为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在学生掌握了技能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体能, 在最后环节安排接力游戏比赛, 让学生充分运用下压式接力跑的动作技术要领, 提升他们的综合运用水平。

●评价与反思

1.感悟收获

(1) 课堂练习密度增加, 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本节课笔者运用了翻转课堂模式, 将接力跑的微课程教学充分与室外课堂相结合, 并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 针对性更强, 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

(2) 学生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传统的体育课堂,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而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模式中, 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 学生自己去探究, 尝试练习, 充分挖掘了好奇心和主动性。

(3) 微课程融入课堂, 有效攻破重难点,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课前, 学生对传接棒的瞬间不容易看清楚的动作, 将视频慢放或定格, 进行模仿练习, 直至学会。特别是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针对自己在传接过程中的易错点或不明白的地方, 对视频进行反复回放, 直至学会,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这是传统课堂很难做到的。

2.反思改进

(1) 在微视频方面, 其中对动作要领的介绍大多数是用文字呈现的方式, 在今后的制作中应适当增加教师的语言讲解,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系统, 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2) 在视频的最后, 笔者插入了中国男子4×100米亚锦赛的决赛画面, 采用了画中画的格式, 但重点不够突出, 所以今后在设计版面时可以设计得更加美观、实效、突出中心, 便于学生接受。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评委印象

李老师执教的《下压式接力跑》一课, 通过微课程的有效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满足了其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找到了自信, 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者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同时, 结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实际, 科学地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自主学习须达成的学习目标。为帮助学生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教者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精心设计了三项学习任务, 并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建议。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 在完成任务时找窍门、走捷径, 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方法可循, 从而培养了他们遇到问题自主研究、积极化解问题的良好习惯, 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是相当有益的。

二是依托“配套学习资源”,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按照自己的学习步骤自定义进度, 依托微视频等学习资源, 观察传接棒分解动作、完整动作的技术要领示范。学生依据视频播放速度可调性的特点, 并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接受程度观看视频, 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动作模仿练习, 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微视频突破了“手臂动作很容易与上挑式混淆, 传接棒的技术难度比较大”这一教学难点, 有效弥补了室外体育课教学中的不足, 满足了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三是尝试“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者在教学中大胆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四步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分步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增加课堂练习密度, 做到精讲多练, 有效攻破教学重难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第5篇

关键词: 微型学习 微课程 课程设计 教学应用模型

伴随各种新媒体的兴起与移动终端的普及,微博、微信使用量持续增长,为满足用户需求,短小精悍的数字化阅读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种阅读形式传播速度更快,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互动性。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微课”教学模式,推动“微时代”教学进程,关于“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微型学习作为现代数字化学习模式,依托微型视频资源,通过文字与图片更直观形象地展现隐性知识。基于此,文章着重对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微型学习背景下的微课程教学提供意见参考。

1.微课程设计

1.1教学内容微型化处理

1.1.1内容主题鲜明。以微课程微目标为标准,选取短小精悍的内容。并且各小组微视频可负载完整知识点,可与相邻知识点相关,但不必完全组合。尽管提倡视频内容为小结构的、小模块的,但并意味着这些内容是杂乱无章的碎片,而是以教学主题为依据将教学内容转变为相关微课程,避免影响原教学内容的有序性与完整性,保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着充分的黏合度。

1.1.2微型化处理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契合的材料,如对于认知负荷较低的良构性知识,可对知识点进行分割处理;对于内部错综复杂的非良构性知识可进行逐层分解、由浅入深。在内容分割上,旨在以微小知识点为学习者提供单一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主题,为学习者筛精取华,使学习者可利用较短的时间掌握重点学习内容。具体而言,就是将教学内容以“主题—中心议题—学习对象”的方式进行分割,将微视频内容归诸学习对象,一个学习对象包含一个知识点。例如以学习地球自转的内容时,以地球自转为微内容主题,以自转方向为议题,对此,以自转方向和南北极判断方法为对象进行探究学习。

1.2基于试听媒体技术进行媒体设计

1.2.1课堂实录。这种微课程视频相较于传统课堂视频,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内容时,需把握好时间,拍摄时应采用中近景景别拍摄方式,将视频焦点集中于教师和投影屏,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字幕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凸显其提示、强调的作用;镜头调度上应利用推拉变化指示教学内容的变化。在当前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在微课程的拍摄中,可借助ipad、智能手机进行拍摄,如拍摄实验操作流程,后期对字幕、声音做处理。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一线教师开展微视频教学。

1.2.2内容演示视频。这种微课程设计方式,主要针对视听演示性内容,对此,可利用屏幕录制软件结合PPT进行视频制作。首先,开启录屏软件,按计划随之播放PPT,利用耳麦将教师解说内容与PPT内容同步保存,后期编辑时,利用会声会影软件编辑处理前期录制时的不足与缺陷之处,并制作提示字幕。除此之外,还可依据教学内容制作个性化微型教学视频,不让教师出现在视频中,而是展现教师的手写板书与相关内容解说,更好地引领学习者融入其中,强化学习效果。

1.3突出情境感染力的可用性设计

信息化时代下,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其中精华型学习资源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资源构建时忽略可用性设计要求。对此,在微型学习背景下,微课程设计应注重可用性设计,以学习者为本,注重用户体验。例如,在微课程设计中穿插小故事,增强微课程的艺术吸引力与表现力,以最小粒度的知识内容负载更具实效性的学习内容。

2.教学应用模型

微课程利用教学视频,将学习测试与反思教学相结合,就微视频而言,在微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翻转课堂指的是利用教学视频展现教学内容,使学习者可在课前观看到需要学习的问题,便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笔者立足于翻转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微课程实践教学经验,设计微课程教学应用模型,如下图所示。

“微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都在发生创新型改革,将微课程学习模式应用到教学之中,将逐渐成为现代教学实践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引领教学的深化改革,为学习者提供具有感染力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微课程设计可充分利用日益普及的移动终端,利用智能手机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将微课程切实融入学习者学习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顾凤佳. 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学习课程设计原则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3(04):60-66.

[2]李小刚,王运武,马德俊,靳素丽.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第6篇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1]。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

(1)照搬书本,模式陈旧,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学生实验的模式,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数据库命令和函数的使用规则,再引用课本例题加以讲解,学生通过做实验加深对命令和函数的理解,一旦测试成功则完成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形成依赖心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主动思考、探究问题解决方法的精神。最终学生只掌握课程浅层次的知识,并未深刻理解数据库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2)教学中忽视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大学阶段数据库技术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够对学科间的知识进行迁移及综合运用,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2 微课解决上述问题的潜质

碎片化的微课使学习“无所不在”,它将课程体系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围绕具体知识点讲述、阐释、训练、延伸和拓展,而且微课时间短、容量小,教学目标明确,将零碎而闲散的时间利用起来,无论何地、何时皆可学习。微课的这些特点使学习有的放矢,学习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对问题的集中阐释,也使得学习更有针对性,重难点更加突出,高效学习不再是梦想[2]。

根据学习者在数据库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微课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常见数据库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3 数据库微课设计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分类整理高校学生在学习数据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微课,以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深化知识,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降低实验操作错误次数。

3.1 微课选题设计

3.1.1 选题调研

合理选题是微课开发过程中的最重要一步,结合微课特点并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学习者进行实地调查。

(1)问卷法。调查问卷从两个维度进行:(1)数据库学习中的基本问题。调查发现,72.3%的学习者表示他们曾遇到过调试方面的问题,80%的学习者表示他们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方法单一,不能做到举一反三,81.3%的学习者表示他们对于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应用存在很大困难,92.3%的学习者更是表示他们无法完全掌握将T-SQL语句运用到类似VB的高级应用程序;(2)如何看待将微课应用于学习。调查数据显示,82.3%的学习者表示相比于Word、PPT、网络课程等形式,他们对于通过微课进行学习较能接受,主要是由于微课针对性强、表现形式多样化、时间短;79.4%的学习者表示愿意接受将微课应用数据库学习中,他们期望出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访谈法。根据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了解学生对现阶段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态度和存在的问题。

3.1.2 选题确定

通过一系列数据收集和分析,总结了4个方面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此微课的选题:(1)调试问题:指在执行T-SQL语句过程中出现各种调试性问题,例如:语句中空格的缺少可能导致调试无法成功;(2)发散性思维: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缺乏发散性思维,例如:对于查询一个姓氏,学习者的解决方法过于局限;(3)综合运用能力:查询语句与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结合时缺乏综合运用能力;(4)知识迁移能力:将数据库与VB高级应用程序用ADO方式结合时,缺乏知识迁移能力。

3.2 微课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对于微课而言至关重要,适当的教学内容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习者的眼球。同时,微课内容应言简意赅,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为宜。此外,讲解方法一定要简单、易懂,描述清晰。

针对选题,本文对内容做了如下设计:

(1)调试问题。针对调试性问题的多样以及不可控性,制作了3个系列微课,每个微课中包含不同类型的问题,以期尽可能多地涵盖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探究性问题。在探究性问题的微课中,以教师上课过程中“查询姓王的同学”为例,讲授了4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决探究性问题中的发散性思维。

(3)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综合运用。采用讲解例题时穿插理论知识的形式录制微课,以帮助学习者结合实际问题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应用。

(4)将T-SQL语句运用到类似VB的高级应用程序中。这部分内容属于数据库学习中的扩展性内容,也属于知识迁移的内容,对于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有很大提升,但却不容易掌握,将其迁移过程制作成微课,为学习者将T-SQL语句运用到C语言等其它高级应用程序提供了可参考资料。

3.3 微课具体形式设计

微课主要以录制PPT加以配音的形式呈现,具体设计如下:(1)确保PPT界面简洁美观,让学习者有好的视觉体验;(2)采用浅色背景图片,讲解内容清晰明了,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3)确保讲解过程流畅、精神饱满、吐字清楚、语言简洁、语速平稳、讲述清晰,设置阶段性测试,监测学习者学习。

4 数据库微课应用

4.1 应用模式

(1)微课×课堂教学。在课堂听讲(集体)情景下,通过微课的方式,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知识内化的新途径,可以将其概括为:微课×课堂教学。

(2)微课×在线辅导服务。将为师生增加学习资源变成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这种资源,激发本身潜力,形成教育服务解决问题方案,以更加适应学习者需求。可以将这种方式概括为:微课程×在线辅导服务。

同时,微课相对于较宽松的传统课堂,将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以及疑难内容集中解决,更适合师生需要。微课体量小,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也可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3]。正是基于这种理论,本文尝试制作了数据库微课,并将其应用于SQL Sever数据库学习中。

4.2 应用过程

数据库微课应用过程如下:(1)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将相应的微课作为学习辅助资源提供给学习者。比如,在学习者刚刚接触数据库阶段,教师将调试方面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或者自己的教学空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时根据需要自行下载,及时解决问题;(2)教师鼓励学习者以团队的形式制作针对自己问题的微课,并分享给全班同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锻炼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3)教师利用笔者团队所制作的微课设计相应的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将T-SQL语句运用到类似VB的高级应用程序这一模块,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比较困难,教师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提前将这部分微课提供给学习者,让其自学,上课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精讲,以此方式促进学生对数据库知识的内化。

4.3 应用反馈

4.3.1 数据统计

在学习者使用微课后,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80.1%的学习者表示他们会在课下使用微课,这表明微课给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资源;45.1%的学习者表示观看调试性微课后,关于调试方面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学习者中84.3%的人表示是因为微课中所举例子较少,没有涉及到他们所遇到的问题;74.5%的学习者表示观看了发散性思维的微课后,他们在解决探究式问题时得到了一定启发;72.3%的学习者表示他们对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应用有了很大提升;74.5%的学习者表示在观看将T-SQL语句运用到类似VB的高级应用程序的微课后仍然无法完全完成,但是在这些学生中75.3%人表示是因为微课时间过长,导致失去观看的兴趣;高达92.3%的学习者表示运用微课这种形式来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是非常实用的。

4.3.2 数据分析

结合上述数据分析,并与样本学校的学习者以访谈的形式进行核实,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微课这种形式大家很容易接受。从调查数据来看,学习者认为微课时间短、形式灵活多样,针对单一知识点,相比于网络查询更省时间、更具有针对性,对于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有非常大的帮助,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2)举例不够丰富。例如在调试问题方面,所列举的调试性问题类型较少。

(3)时间过长。在将T-SQL语句运用到类似VB的高级应用程序中的微课时间较长,导致学习过程枯燥。

(4)内容不够丰富。虽然这四大类问题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依旧没有涉及到。

4.3.3 改进方案

整体而言,此次对高校数据库学习方式改革的探索是成功的,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于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是接受的,而且比较感兴趣。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如下:(1)对于调试方面的例子多方面进行搜集,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自己制作微课,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各方面的能力;(2)语言描述方面注意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微课中间穿插自测环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3)每个微课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之内,对于大型的微课尽量分成几个小的微课进行,避免让学习者感觉冗长;(4)在这些微课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作出更多针对性的微课,内容也更丰富。

5 结语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在知识爆炸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和如何学会学习才至关重要。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微课作为一个新事物,得到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青睐,目前较为成功并取得一定影响的是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为一种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也正是这种不完善,为人们提供了探索和实践的舞台。本文对高校数据库课程的微课应用进行了探讨,教学实践证明此次微课应用是成功的,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能力提升。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方式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课程中学生主动性、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等问题,探讨其微课设计,分析应用效果。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制作系列微课,提高学习者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微课,数据库技术,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吴云,曲朝阳,刘瑞英.浅谈微课在数据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4):243.

[2]刘春立,黄琳娜,唐丽芳.微课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120-122.

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第7篇

《金属钠的性质》这节课选自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1章第2节第1课时。金属钠是《高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掌握的重要的金属单质,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为今后学习元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

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发展情况,笔者明确了本节微课要达成的目标:借助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认识金属钠的性质。其中,通过实验现象来认识金属钠的性质是本节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达成所设定的目标,笔者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同时制作了相应的微视频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单上的相关学习任务。任务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学习指南。笔者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要达成的目标,并给出了一些中肯有效的建议。②学习任务。这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本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笔者制定了四项学习任务。③困惑与建议。旨在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的一些建议,以便课堂学习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制作

笔者制作了微视频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单上的相关学习任务。本微视频时长8分10秒,使用软件Camtasia 8.4进行录制和后期加工处理,以MP4格式发布。

微视频首先引用了一则某化工厂金属钠燃烧引起火灾的新闻报道,报道中“金属钠着火时要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土扑灭,而不能用水来灭火”的说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微课的学习任务就是研究金属钠的性质。

实验视频一:用镊子取出保存在煤油中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把它切开,并请学生仔细观察被切开的钠其断面有什么变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后期制作中,笔者使用箭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需要学生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局部放大处理;另外,由于金属钠新切开的断面颜色变化较快,学生不容易看清,所以笔者在后期制作时对这部分进行了慢镜头回放和高亮显示的处理)。

实验一视频播放完后,字幕显示“请暂停播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任务一”。这是笔者在微视频的适当位置设置的暂停思考环节。此时,学生需要暂停视频播放,并对刚才微视频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完成任务单上对应的学习任务。

实验二视频:向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滴入数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拌,然后将切好的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水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笔者进行了局部放大处理,并配以字幕提示)。金属钠在水中的什么位置反应?钠块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做什么样的运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利用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二视频播放完后,同样需要学生暂停视频,在任务单中用表格形式归纳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学习任务二。

实验视频三:先取一只装有大半瓶蒸馏水的塑料瓶,用手挤出瓶中的空气,使瓶中充满水,再取一个插有一根大头针的橡皮塞,用大头针扎起一块切好的黄豆粒大小的钠,最后迅速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钠在瓶中与水发生反应,不断摇动塑料瓶,以免钠粘在瓶壁上烧坏塑料瓶,可以看到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塑料瓶又重新鼓了起来,反应结束后,将橡皮塞拔出,并迅速将点燃的火柴放置于瓶口,反应产生的气体燃烧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由此学生就很容易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成学习任务三,从而达成目标②;另外综合学习任务一、二,学生不难得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即达成目标①。

在第一段实验视频中学生已经看到,金属钠新切开的断面露置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暗,说明金属钠在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由此提出新的探究问题:钠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物又是什么呢?

实验视频四:在玻璃管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用箭头以及标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钠首先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燃烧时火焰呈什么颜色?最终生成的产物是什么颜色?由此学生不难得出结论: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四,也就达成了目标③。

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通过笔者设置的一系列具体而又有针对性的问题,体验了对金属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顺利达成预定的目标。最后,笔者用一个拓展思考的问题作为结尾:“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金属钠的着火事故,会采取哪些措施呢?”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这样除了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之外,同时也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课堂应用

微课程是为翻转课堂服务的。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在家中的自主学习已经学会了正确取用金属钠的方法,并掌握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以及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原理,这就为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预留了充分的时间。

课堂上,笔者首先评价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并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然后由学生完成自我检测,检查自主学习成果;当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自主学习任务时,笔者又布置学生完成进阶作业,在进阶作业中设计了金属钠与酸溶液及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的相关习题,这一部分内容在微视频中没有涉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还不能获取这一部分信息,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障碍,这时适合进行分组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探究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如CuSO4、FeCl3溶液)。实验完毕,各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过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家达成共识后,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收获,交流心得。同时,笔者还设计了评价量规,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互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在课堂上能更有效地探索更多新的知识,并且拥有了更多做练习、做作业的时间;通过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鲁科版高一年级化学必修1第1章第2节《金属钠的性质》

2.达成目标:

①知道并能说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硬度的相对大小、密度的相对大小以及熔点的相对高低);

②能准确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并得出结论,能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能准确描述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知道这两种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

3.学习方法建议:

①请你运用观察法认识钠的物理性质;

②请你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学习钠与水的反应、钠与氧气的反应;

③请你运用表格归纳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

④请你认真观看实验视频(可以暂停或重新播放),尝试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或解释,然后与微视频中的相关讲解进行对比。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教师评价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并进行答疑→作业(学生定时完成自我检测,小组内讨论,自我纠错)→进阶作业(学生定时完成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进行个性化辅导)→协作探究(针对进阶作业中的疑问,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①钠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CuSO4、FeCl3溶液反应;②钠与酸的反应,如钠与盐酸反应)→展示(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大家讨论)→学生对本节课做小结,分享收获与心得→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评。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请你仔细观察第一段视频中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中的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了什么?

②钠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明了什么?

③在切开钠的瞬间,你观察到断面呈什么颜色?随后,断面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请你推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④观看了这一段实验视频,你能得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任务二 请你仔细观察第二段视频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你看到金属钠在水中的什么位置反应?钠块的状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做什么样的运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根据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你能分析得出什么结论?请你填写下列表格(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再补充)。

任务三

请你仔细观察第三段视频中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钠与水反应完毕后,将点燃的火柴靠近瓶口时,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由此,你能推测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请你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四

请你仔细观察第四段视频中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钠首先发生什么变化?

钠在燃烧时火焰呈什么颜色?最终生成的固体产物呈什么颜色?

三、困惑与建议

评委印象

钠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到的第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重要元素。学生如果顺利理解了钠的学法,将对后续学习其他金属元素起到较强的指导性作用。李大明老师的《金属钠的性质》微课程设计,是一份非常有效的助学资源。

1.从设计理念来看

①为学情需要而设计。无论是我们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还是设计的学习活动,亦或是对学生的指导,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学生身上。李老师的微课设计正是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精准地把握了学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②为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而设计。李老师的微课与学习任务单紧密配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观看、选择观看频次,并在技术手段上进行了必要的放大、慢镜头回放、高亮显示等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与构建知识,体现了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理念。

③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设计。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几个实验和情境的设置,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过程与学习体验,指导学生“做中学、思中学、悟中学、研中学、用中学”。在这样的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提炼方法、得到感悟,实现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形成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抓好每一次教育契机。

2.从设计内容来看

①本节微课选题切口较小,重点、难点突出,直指问题要害。李老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小坡度渐进性问题,逐步引领学生抵达核心内容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这样的设计便于突破学习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②学习单的内容形式明确具体,指导性、层进性强,凸显了对钠金属学习的思维方式的指导。结合课堂的新课学习,教师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知识—感悟方法—尝试运用。

③注意了与课堂的有效衔接。学习单标注了课堂学习预告,学生可以明确现在进行的微课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密切关系,从而调动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

④体现了学习活动的交互性。李老师在课前学习任务单上指导学生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建议等进行记录,这为课堂充分、有效地学习交流做好了准备。课内,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交流困惑问题。分组合作探究、展示讨论、达成共识、分享收获、交流心得、自评互评等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式学习平台。

Pxj55 微课程及教学应用 第8篇

《氯气与水的反应》这节课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是以研究氯气的性质为案例让学生体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 氯气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非金属单质, 氯气的性质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其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是氯气化学性质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也是接下来研究氯气与碱反应的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初中, 学生已经知道了酸的通性, 初步了解了酸碱指示剂如何使用以及如何检验氯离子。在本节之前又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 了解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相关实验设计做了知识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但是,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 有关氯气 (或者氯水) 的探究实验应该在通风橱或者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 另外高一新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都相对比较弱, 所以学生很难顺利地在课堂上开展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学情的了解, 笔者将本节课的“氯气与水的反应部分”制作成微课程, 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制作了配套的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使用。

设计

笔者结合学情, 设定了以下的达成目标: (1) 能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能分析出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达成目标, 它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 学习指南。它包括四个子栏目, 其中课题名称和达成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要达成的目标;学习方法建议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微视频资源进行高效学习,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 树立学习信心。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将要进行和参与哪些活动, 明确课前自主学习微课程与将要进行的课堂学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 (2) 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 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否达成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本节微课程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笔者制定了四项学习任务, 供学生观看微视频时在设置的相关暂停位置思考完成。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 可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找到与任务难度相当的题目练手, 以及时验证自主学习成效, 获得学习成就感;同时, 额外提供了两个拓展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思维, 以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3) 困惑与建议。该部分旨在让学生记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程的一些建议, 以便课堂学习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制作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置的学习任务, 笔者制作了相关微视频。微视频中用到的视频素材和图片素材均取自网络, 笔者先将部分素材制作成PPT, 然后使用软件Camtasia 8.4进行PPT录制和对视频及其他素材进行后期加工处理, 最后以MP4的格式发布, 时长7分40秒。

笔者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笔者以氯气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事实创设情境, 贴近生活的实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从而引出本节课主要的探究内容——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由实验视频一, 学生能得出氯气溶于水后会有部分氯气与水反应, 有盐酸生成, 以及氯水具有漂白性的结论, 学生在视频中设置的暂停思考环节可以暂停播放视频, 完成学习任务一。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盐酸和水均不具漂白性, 学生自然会猜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氯气吗”?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的欲望。

由实验视频二, 通过对比实验,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应该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次氯酸是学生新接触到的一种物质, 对其性质不了解, 所以在此处笔者简单讲解了次氯酸的性质, 让学生明确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漂白作用, 之后学生暂停视频完成学习任务二。

由学习任务一和二, 学生可以得到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两种生成物, 这样就可以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三, 就能顺利达成设定的目标 (1) 。

学生再根据氯水中各成分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不难分析出氯水中含有的三种分子和四种离子, 完成学习任务四, 从而达成设定的目标 (2) 。

这样, 笔者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性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一系列实验视频, 可以体验整个实验探究过程, 并得出相关结论。学生完成了设定的这四个学习任务, 也就顺利达成了预先设定的两个目标。

课堂应用

“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是笔者提前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使用的。在课堂上, 笔者首先用几个与学习任务难度一致的题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了检测, 用正确率来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然后师生共同对学生在“困惑与建议”栏目中提出的疑问与建议进行讨论;在确认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之后, 让他们完成进阶作业 (进阶作业的难度逐渐深入, 且包含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 作业中包括了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有何区别, 氯气能否与碱发生反应等问题, 很多学生在这些问题上不能很好地作答, 但是这些问题肯定会激发其探究的欲望。这时, 笔者再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协作实验探究, 探究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在成分上的差异以及探究氯气与碱的反应 (与氢氧化钠及石灰乳反应) 。因为学生在课前观看了微视频, 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也消除了对氯水实验的畏惧心理, 所以很多小组能很好地设计出实验方案并顺利实施, 学生真正变成了探究实验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组实验结束后, 笔者选择了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质疑, 展示小组再进行阐释, 这样在质疑和阐释的活跃气氛中, 学生对氯气相关性质的理解更加深入, 更加全面。如果学生不能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释, 则由教师来帮助答疑。最后, 笔者让每位学生都自主归纳出氯气的性质, 可以使用表格、树状图、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 实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梳理。

教学反思

笔者选择了把《氯气的性质》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氯气与水的反应”制成微课程, 将“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提前发给学生, 学生可以在课前自行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 对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可以随时暂停或反复观看, 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 微视频的动态呈现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尤其对实验探究内容来讲, 通过对微视频进行后期剪辑和技术处理, 可以剔除那些与实验无关的内容和现象, 精简实验操作, 使整个实验过程更加紧凑、科学, 还可以大大缩短观察实验现象所需的时间, 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微视频更清晰、更有针对性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有效克服教师课堂上演示实验的不足。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微课程教学法”把课堂教学活动规划为课堂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等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教学结构安排合理, 资源得到优化整合, 学生的潜力被激发出来。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氯气与水的反应》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鲁科版高一年级化学必修1第1章第2节

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氯气与水的反应

2.达成目标:

(1) 能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能分析出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

3.学习方法建议:

(1) 请你仔细观看实验视频, 尝试准确描述视频中的实验现象, 并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或解释, 然后与微视频中的讲解进行对比;

(2) 请你在微视频中设定的暂停思考环节暂停播放视频, 尝试设计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合理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留待课堂上进行讨论、探究。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师生共同对学生提出的自学“困惑与建议”进行讨论→课堂进阶作业→学生协作探究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在成分上的差异→学生协作探究氯气与碱的反应 (与氢氧化钠及石灰乳反应) →展示、质疑、阐释→学生自主归纳小结氯气的性质 (建议使用思维导图) 。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请你仔细观察微视频中的实验现象, 填写下面的表格:

任务二 请你仔细观察微视频中的实验现象, 填写下面的表格:

任务三 请根据任务一、任务二得到的结论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四 请综合以上结论回答:新制氯水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分别是以什么样的形式 (分子或离子) 存在的?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分子和离子?

你学会了吗?

1.从1897年英国首次使用氯气对给水管网消毒以来,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仍然采用氯气消毒法对自来水进行净化、消毒。氯气之所以长期用于自来水消毒, 原因是 ( )

A. 氯气有毒, 可以毒死细菌、病毒

B. 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 可以熏死细菌、病毒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氯化性的HCl O, 可以杀死细菌、病毒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工艺简单、成熟, 易于操作, 且成本低

2.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

A.氯气

B.液氯

C.氯水

D.盐酸

3.新制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是 ( )

A.Cl2、HClO

B.Cl、Cl-、Cl2

C.Cl2、Cl-、H+、Cl O-、H2O和极少量OH-

D.Cl2、Cl-、H+、HCl O、Cl O-、H2O和极少量OH-

请你想一想:

1.有些不法商贩常用自来水假冒纯净水出售, 坑害消费者。已知自来水是用氯气进行消毒, 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来识别用自来水假冒的纯净水吗?如果能, 请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2.将新制氯水长久放置得到的溶液称为久置氯水, 请你思考新制氯水久置之后其主要成分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三、困惑与建议

评委印象

《氯气与水的反应》一节, 是卤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不仅因为氯气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还因为氯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应用, 同时也是后续所研究的氯气与碱反应的学习基础, 因此指导学生学好本节内容,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方法储备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张兴业老师首先通过换位思考和学情分析, 在充分理解和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了本节微课设计,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节微课及学习任务单设计有如下几个亮点。

1.凸显导学、助学的作用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目标清晰, 核心问题突出, 学习流程与方法指导一目了然。学生根据学习单的指导, 在进行自主学习时, 易于掌握知识点, 也易于突破重、难点。

张老师以氯气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的实例为切入点, 引领学生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走近氯气, 探究氯气, 从氯气溶于水的实验得到氯水样品, 继而展开对氯水成分的探究, 学习主线清晰, 使学生学习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初步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微课中的一系列实验视频, 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正确书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准确回答新制氯水的物质组成。最后, 张老师列举了化学走进生活的实例, 以及运用氯气知识鉴别应用、服务于生活, 体现了化学的科学价值,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促使他们主动建构所学内容。

2.凸显开放性、分层性的特点

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避免了有些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它作为单纯习题集来使用的误区, 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 并且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张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并充分考虑到了全体和个体学生的情况, 鼓励学生尝试设计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合理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以便课堂中进行讨论、探究, 能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为课堂协作探究、运用差异性学生资源等做好了前期准备。

3.凸显任务化、活动化策略

这份设计把微课教学内容问题化、情境化、可视化, 通过任务驱动, 让学生从单纯的观看微课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调动学生全部注意力的聚焦式、参与式的全身心投入学习, 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本节知识, 提升学习能力, 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主学习成果的舞台, 也让课堂充满了生成性的魅力与活力。

张老师将课堂教学活动规划为课堂前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四个环节, 有效承接了学生的课外自主先学活动, 将自主、合作、探究、评价贯穿始终, 展现了一节比较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上一篇:天猫店推广计划下一篇:我想对你说三年级学生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