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2024-08-11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1篇

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玉米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出不同种类的物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感知玉米各组成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发现这些部分变通的功能,积极参与制作,感受到自主创作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玉米》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也到了丰收的季节,在我们农村许多的玉米材料都被农民当材烧饭,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用液化气了,这些玉米材料都被当成垃圾焚烧,产生很多的烟雾,影响了环境。我想,如果能变废为宝那该多好。结果我发现这些玉米材料颜色很多,很多元化,如果利用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皮、玉米须和老师准备的辅助材料做小制作,一定能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同时这些玉米材料也很适合幼儿创造发挥。于是我就就地取材,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各组成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发现这些部分变通的功能。

2.尝试用玉米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出不同种类的物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积极参与制作,感受到自主创作的乐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玉米芯和玉米穗各若干,另外要一整棵玉米。

2.用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和玉米穗做的工艺品的图片和老师的作品。

3.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笔、软铁丝各一些。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玉米,感知其特征,发现变通的功能。

1.师幼共同观察玉米,感知各部分的特征及变通功能。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玉米)

幼:你们的知识真丰富,都认识玉米了。

师:那我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这个长长的东西像什么呀?

幼:海带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那么这个长的像海带一样的东西是玉米的什么呀?(叶子)玉米的叶子我们可以叫它玉米叶。

师:有谁认识它呀?它是什么样的?

幼:高高、长长、细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是玉米杆。

师:你还想认识玉米的什么东西呀?

幼:指玉米穗

师:大家看看这个东西像什么?

幼:像花、像羽毛、扫帚。

幼:指玉米棒

师:这个东西很特别,让我们掰下来,仔细研究一下吧。(放课件)最外面的一层叫玉米皮,它像什么呀?这一根一根的东西叫玉米须,你觉得它像什么?这是玉米粒,躲在玉米粒里面的叫玉米芯,你们看它又像什么?

(二)欣赏图片,感受玉米作品的多样性、创意性。

1.欣赏图片

师:你们把玉米的各部分,想象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有一些艺术家,对玉米也很感兴趣的,他们还用这些东西做成了许多漂亮的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说说图片上的东西使用玉米的什么材料做的。

师:你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玉米材料做成的?

(三)幼儿讨论、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讨论。

师:艺术家真有创意,能把玉米的各个部分变出这么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今天也准备了许多这些东西,你们觉得它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吧。

师:你想用玉米做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交代要求。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老师收集了各种玉米材料,有些还进行了加工,这是玉米杆和玉米芯切的片和段,还有找了一些对你们有帮助的辅助材料,如:软铁丝、剪刀、双面胶等,小朋友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对了,玉米叶的边上很粗糙,不小心会划破手的,小朋友用的时候可要小心哦。

师:如果你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你怎么办呢?

师:当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的,那么今天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有信心就行,我们请客人老师做我们的裁判,看看我们的挑战能否成功。孩子们那就赶快去吧。

(四)作品评价,展示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你用到了那些玉米材料,好吗?

(2)师:今天大家的创意可真多呀,让我来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有没有成功?“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成功了吗?”客人老师都表扬我们了,我们小朋友高兴吗?!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让我们摆一个最能表现你现在心情的动作,请老师给我们拍张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玉米材料制作活动。

2.作品展览:把自己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看一看我们的小手真能干。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本文扩展阅读: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2篇

活动动机:

在教学活动“粗粮和细粮”中,幼儿提到了玉米也是粗粮的一种,同时很多幼儿喜欢吃玉米,从而展开了有关的话题。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劳动、品尝中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和功用。

2、尝试剥玉米,感受劳动的乐趣,萌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具材料:

各类玉米食品,玉米棒,剥玉米工具,毛巾,幻灯片,录音磁带等。

过程实录:

幼:我最喜欢吃肯德基店里的玉米棒了!

幼:我喜欢妈妈在超市买的珍珠玉米。

师:老师也很喜欢吃玉米,我还有一个谜语呢!

教师念玉米的谜语,幼儿一起猜。

师:玉米棒长得怎么样呢?先来看看最外面是什么(学习词:苞叶)苞叶长得怎么样?

幼:一层层的,像笋皮。

师:剥开苞叶,玉米棒的里面是怎么样的呢?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玉米棒,仔细看看玉米棒的形状怎么样?颜色有哪些?玉米籽长得怎么样?

幼儿根据要求观察,并且对玉米的排列生长发生了兴趣。

幼:为什么有的玉米一粒粒长得很整齐,有的却不整齐?

幼:我听说整齐的健康,就像我们的牙齿。

幼:对对,妈妈买玉米就挑整齐的。

师:这个问题很好,自然界里的生物可聪明了,肯定有其中的道理,我们一起去查查。

幼:好的,我去上网找!

幼儿继续观察……

幼儿观察之后师,幼共同把发现进行记录,并继续下面的环节。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3篇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以“大班创意美术活动”, 以及活动涉及的教师与幼儿为研究对象, 深入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幼儿园自然情景下, 参与、记录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不断反思和探讨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策略等, 作出分析与总结, 并在下一步研究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不断地总结与调整中开展本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模式, 即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进行适宜的评价。这一模式在 我们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原动力, 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 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效果。幼儿容易受情感支配, 那些新异的物品、有趣的游戏、拟人化的情境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可见,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我们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 从“趣味”着手, 以游戏性或情景导入, 让幼儿在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的带动下, 投入活动。例如, 在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群鸟》的导入环节, 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看谁一口气说出的鸟类名称最多”, 一下子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他们积极调动以往的经验, 说出了许多鸟的名字。大班幼儿有了初级的竞争意识, 他们特别希望在游戏中获得胜利, 因而情绪会立即被调动起来, 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二、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观察是为了在幼儿创作之前积累丰富的表象和感性经验。因为对于不同的幼儿而言, 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区别。通过观察和讨论需要进行创意的主题, 一方面可以唤醒幼儿原始的经验,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弥补个人观察的缺失。

同时, 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即创意作品需保留最基本的事物属性, 如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虽然运用了创造性的夸张与变形, 但还是保留了公牛的犄角及妇女、婴儿的基本形象, 让我们能从画面形象中解读作者表达的呐喊。由此可见, 事物属性特征是创作的基本元素, 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有利于幼儿抓住重点进行再创造。

三、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幼儿对于创意主题有了客观的认识,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视觉表象。如何将观察讨论的结果转变成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呢?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创作原则引发幼儿的体验和想象。体验是为了增进幼儿对创意主题的情感同化, 当幼儿对于创作主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 他能理解主题的内涵, 并进一步激发创意的欲望和灵感。想象是为了让幼儿在头脑中对创作主题进行预创造。教师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A班的创意美术活动《有趣的长形画》中,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台湾作家几米的长形画, 在他们了解了长形画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后,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进行体验:“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长长的情景? ”幼儿的话匣子立刻被打开, 有的说看见堵车的时候, 汽车排着长长的队;有的说和妈妈放风筝的时候, 看见风筝飞得很远很远;有的说爬山的时候, 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孩子们有了作品的欣赏和自我体验的畅谈, 就为接下来的想象奠定了基础。根据孩子的体验, 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想象:“请小朋友想一想, 还有可能发生哪些长长的事情, 且这些事情是在你的梦里或者脑子里出现过的? ”孩子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创意, 有的说:“我想在草坪上跳舞, 而且蹦得高高的, 快蹦到天上。” (图二) 有的说:“我有一次感觉我的脸被拉得很长很长, 我觉得自己很滑稽。” (图五) 有的说:“我希望我家有一个长长的滑滑梯直接通到幼儿园, 这样每天上学我只要坐着滑滑梯就能到幼儿园了。” (图六)

(从左到右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 (从上到下 :图五、图六)

可以说, 体验和想象是创意美术活动中比较关键的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和畅想, 幼儿的情感产生集体化的共鸣, 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如果幼儿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想法时, 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就会在以后努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样获得的创意作品不仅能抓住主题和要点, 还能体现成人意想不到的创意。

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教学活动中, 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肯定幼儿的创意, 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创作, 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自信, 养成独立创意的习惯。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弱的幼儿, 我们允许幼儿模仿他人或作家, 但是必须在模仿中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强的幼儿, 我们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希望他们能挖掘出更深更广的创意潜能。当幼儿出现笔误时, 我们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 形成新的创意作品。在A班进行的创意手工活动《未来新型通讯工具》中, 孩子们为自己的新型通讯工具设计了草图, 并利用废旧纸盒、纸杯、毛根、吸管等材料进行了手工制作 (图七) 。在制作过程中, 个别幼儿由于材料限制, 不能达到原始草图的效果, 我们就鼓励幼儿不放弃自己的创想, 尝试换一种材料或者换一种方式。孩子有了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后积极开动脑筋, 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设计 (图八、图九) 。可见, 情感激励对于幼儿的创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需要, 适当、适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进行适宜的评价

詹姆斯·哈林顿 (JamesHarrington) 指出:评价是关键, 如果不能评价, 你就不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 你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管理, 你就不能提高。 ①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使幼儿树立初步的审美观, 鼓励幼儿向更广的艺术空间探索, 形成创新意识和独立个性。

1.强调多元化评价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多元化的评价一方面是指以美术的各种形式标准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是指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多元的评价者。首先,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 不再看“像不像”, 而是看幼儿的颜色运用、线条和图形的组合、构图布局的平衡、概况和符号表征, 看画面是否生动活泼、稚拙有趣味、感人, 看作品能否充分表现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从各种作品细节中发现幼儿的努力和进步。其次,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 而扩展到幼儿、同伴和家长。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 (包括幼儿自己) 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 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会请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 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他们会以同龄人的视角解读作品, 发现我们所不能捕捉到的细节。同时有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艺术评价标准, 提高其艺术评价能力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也会请家长评价幼儿的作品, 让家长参与到实践研究中, 促进家长与幼儿心灵的沟通, 以及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全面的层次丰富的教育评价体系。

2.强调创意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美术活动的结果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 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蕴藏着一些有评价价值的成分。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还要留意过程性的评价。因为注重结果只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有时幼儿的发展不一定能在外显性的结果中呈现出来。可能在活动中, 我们能找到幼儿发展的蛛丝马迹。如幼儿对大师作品的观察更细致, 对美的作品的体验更深刻, 在开展想象讨论时, 更愿意积极地参与互动, 这些表现都是无法在幼儿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但这确实是幼儿真实存在的发展。因而我们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收集幼儿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发展, 为改进教与学的策略积累经验。

3.强调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②这是相对于“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而言的, 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是以外在的或群体的标准作为评价体系, 而个体内差异评价只是针对幼儿个体的内在评价体系。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 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发展形成了差异。对于大班幼儿而言, 他们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发展差异, 如果进行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的话, 则很难发现幼儿个体真实的发展。只有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 观察幼儿在主题探究中和美术创意中的发展变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才能“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教育活动。不仅使幼儿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创意美术活动也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我们欣喜地发现, 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以后, 孩子们更喜欢画画和手工等艺术活动了。他们比以往更大胆和自信, 都十分乐意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不仅在线条上更流畅, 颜色上更优美, 而且创造性更突出, 个性更强烈。这坚定了我们后续研究的信念, 我们将以幼儿为中心, 保护他们的美术探究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美术回归幼儿的世界, 让美术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2]刘胜林.试论幼儿的创造性特征以其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1) .

[4]何茜.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7.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游戏;应用;研究

G613.6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落实在中小学,还要对幼儿园的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美术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让美术教学的方式得到拓展,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欲望,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游戏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讲故事表演的方式开展美术教学

(一)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美术兴趣

在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幼儿能够接受美术教育的最高形式,主要是通过对幼儿生长环境以及喜爱的事物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幼儿的兴趣点。幼儿教师本身能够极大的了解幼儿的需求,因此从根本上提升美术教学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例如,讲故事的方式,这样幼儿能够更好的完成美术绘画作品。

例如,教师给幼儿讲述《狮子王》,主要是小狮子如何变成狮王的过程,也可以让幼儿来扮演小狮子和狮王,使用服装道具将幼儿打扮成狮子的形象,在游戏以后教师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形象和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狮子王的形象。教师在和学生一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幼儿讲解一定的绘画方法,还有对小狮子进行基本认知。

例如,向幼儿讲解,小狮子的毛发是卷卷形式的,眼睛也圆溜溜的,嘴巴大大的,牙齿尖尖的,耳朵是半月状。通过这样的描述,幼儿画小狮子的信心倍增,并且也能够将狮子的具体形象展现出来。这样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将美术的具体画法蕴含在具体的游戏当中,通过讲故事和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极大的开发幼儿的思维形式。

(二)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发散幼儿的思维

讲故事的方式除了能够提升幼儿的兴趣以为还能够不断的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运用到绘画当中。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对于故事有天然的兴趣,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神话故事他们都能够听教师津津有味的讲解,并且也将其中的人物或者是事物具体化到自己的想象当中,教师单纯的讲故事只是能够让幼儿参与到绘画当中,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对故事进行创新,让幼儿自己去创建故事,然后应用在具体的绘画当中[1]。

例如,改编传统故事,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按照男女生性别上的差异,改编自己所熟悉的故事。例如,男生很多愿意改编一些具有战斗性的,拯救世界的故事,奥特曼以及外星人等等,这样的绘画主要展现出一种战斗的斗志。女生更加喜欢一些关于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的故事、美人鱼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的创新会因为幼儿的喜好不同出现不同,幼儿要对每一个幼儿更加尊重,让幼儿把自己的故事画出来,并且讲给大家听,之后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分析故事中的内涵还有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2]。

二、使用趋同于游戏的绘画方式展开教学

(一)绘画的内容从幼儿喜爱的题材中选择

传统的幼儿大班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去安排教学内容,但是在游戲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将这种内容选择的权利交给幼儿。在选择内容是可以按照不同游戏的不同场景进行,以此让绘画的内容也更加有趣。幼儿教师在讲故事以及表演歌舞的过程中给幼儿主动权,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此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更趋向于人性化和科学化,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位置大班幼儿的年龄以及学习接受程度是教师需要考虑的要素,按照幼儿的需要拓展绘画的题材。幼儿园大班的美术课程要更多的体现游戏的多样性特点,在传统型的幼儿大班美术教学过程中会给幼儿讲解一些美术和绘画具体手法,并没有关注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当前阶段要对幼儿的实践能力进行关注,教师接受幼儿的游戏建议,体现出教学多元化的特点,并且让美术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幼儿在利用美术教育素材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幼儿爱玩的天性,以此让其参与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3]。

(二)游戏中有美术,美术中有游戏

美术教学和游戏之间的有效结合能够让幼儿的美术学习更加方便,并且让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美术和游戏之间相分离,因此教师要改变对幼儿美术教学仅仅使用几张美术图片的现状。幼儿可以完全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创造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要鼓励幼儿去大胆的探索和创造,使用室内游戏的方式和室外游戏的方式。例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解美术《春天来了》的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去想象春天的模样并且将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来,如果幼儿在此方面没有思路,那么可以使用播放音乐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思维,例如,让幼儿唱一首《春天在哪里》看看歌曲中都涉及到了哪些景物,以此体会到春天的样子[4]。

综上所述,本文对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中游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美术思维和美术绘画能力要从小培养,让幼儿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并且对美术绘画产生一定的兴趣。游戏教学是迎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其可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美术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在美术活动当中还可以创作出“风车”“花鼓”等等游戏,让幼儿尽情玩耍的同时获得美术绘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徐洁.重视区角游戏培养幼儿快乐成才--实施幼儿园美术区角游戏的多元策略[J].成才之路,2014,17(18):40-41.

[2]刘莉萍.开展幼儿园游戏化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11(20):187-188.

[3]周琴.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22(3):125-126.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5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玉米的生长知识。

2、学习运用点、线、面的排列组合来表现、感受美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玉米若干、纸笔。

活动过程:

1、直接出示玉米的结构,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观察玉米的结构:苞衣有长形的脉状纹理,剥开苞衣露出里面的颗粒,呈一行行排列,头部有须。

3、讲解描画的方法:可以用局部入手;可以从穗开始,也可以从中间的玉米粒开始,也可以从玉米的梗开始。“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鼓励幼儿从最喜欢的部位开始画。

4、提出活动的要求:

(1)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画,将它画完整。

(2)根据自己所坐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方位进行画。

5、幼儿线画,师指导幼儿用不同的疏密的点、线、面排列、组合,表现玉米的特征。

6、与同伴共同讨论自己的作品。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一、取得成效

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线条的长短表现得很好,以长线勾勒玉米的外形,并能以短线表现出玉粒。并能较好地表现出大小。

2、在疏密的表现手法上,大部分幼儿已能以集中和分散的手活动进行线画。

二、存在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1、师选择的内容过于单调,应该多发展线画物体的多样性。以促进幼儿的对物体的认识。

措施:以生活为出发点,寻找多样的写实物品。

2、幼儿作画时间短,过于急燥。对于线条的流畅性有特加强。

措施:多鼓励、多引导,多开展培养耐性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做事不能过于急燥。画画应该慢,突出线条的流畅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6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看、尝等方法认识玉米,并能用语言表现其基本特征。

2、通过尝试,掌握拨玉米的技能,知道要一层一层剥。

3、学会观察、比较,对玉米加热膨胀后的变化感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生玉米每人一根、专门用来爆米花的干玉米一包。

2、微波炉一只、餐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玉米。

1、出示“玉米”朋友。

今天啊!我们班级里来了一个朋友还有它的伙伴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

2、让幼儿认识玉米的皮和须。

(1)引导幼儿观察玉米。

原来是玉米朋友,它今天要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但是它先要来考考我们小朋友,看看谁能发现它身上有些什么秘密。

(2)幼儿每人取一根玉米观察、自由讲述、交流。

(3)集体交流。

你都发现了些什么秘密?

皮:玉米身上包裹着皮,像它的什么呢?(衣服)

儿歌:玉米玉米真有趣,身上穿着X衣服。

须:这个须像什么呀?变一变。

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儿歌:玉米玉米真有趣,身上长着长须儿,像XX来像XX。

3、去掉皮和须,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玉米。

(1)如果脱去玉米的衣服,拿掉它的胡须,猜猜看,里面会有什么?

(2)幼儿尝试自己剥玉米,自己去探索。

那我们一起来剥剥看,找一找衣服里面的秘密。剥下来的皮和须应该放在哪里?

(3)幼儿剥玉米,教师指导。

(4)幼儿交流,你们剥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衣服)

好,现在请你们看看脱去衣服,拿掉胡须后的玉米像什么呀?

再请你们摸一摸,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软的还是硬的?)(有一粒一粒的玉米宝宝)?(排队)剥一粒下来试试看,像什么?

儿歌:脱下衣服瞧一瞧,咦!藏着许多小宝宝。亲亲热热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睡。

(二)、把干玉米房进微波炉,制成爆米花。

1、引导幼儿思考小小的干玉米会不会变。

老师这里有很多已经剥下来的玉米宝宝(摇一摇手里的干玉米),它们呀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乖,想给我们大家变个魔术!我们来看看,他们会变个什么魔术。

把生的、硬硬的玉米宝宝放进微波炉里。

我们耐心地等上一会儿。听听看,玉米宝宝在里面发出了什么声音。

2、把爆好的爆米花取出来,供幼儿品尝、讨论发生了什么变化,把变魔术后的玉米宝宝和先前的做一下比较。

3、那玉米除了变成爆米花吃,还能怎么吃?我们回去再一起讨论讨论试试看,好吗?好,带着你们的玉米,我们走吧!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7篇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按不同的乐句做出相应动作。

2、在模仿教师范例动作的基础上创编B段,两段体中相互交往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故事,边讲述故事。

二、带领幼儿分解故事中的动作。

1、带领幼儿练习故事中预设的动作。

浇水、松土、找朋友

三、创编故事中的未知动作。

1、小玉米长大的动作。

听前半段音乐,找出小玉米长大的地方,并跟着音乐表演前半段音乐。

2、叫醒叫矮人的动作。

教师做小矮人,请幼儿创编叫醒矮人的动作。

3、完整表演。(四对幼儿表演)

浇水——松土——浇水——松土——小矮人睡觉——玉米长大——叫醒矮人——玉米与矮人舞蹈

四、站队形完整舞蹈(游戏)

1、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语言提示。

请一半幼儿围成圈(玉米),;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另外一半幼儿做矮人。在圈外等后。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练习小玉米与矮人舞蹈的动作(对拍)。

3、交换角色再次练习。

五、创编舞蹈动作,继续游戏。

1、游戏:贴一贴。(肩膀、肚子、屁股)

2、完整舞蹈。

3、请客人老师一同舞蹈。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教育,绘画

很多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做做、玩玩, 他们往往通过形状、色彩来认识世界。而美术是一门运用形状与色彩来造型的艺术, 所以, 我园注重对大班的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实验研究, 着重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的成长。以下是我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认真制定学习计划, 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命题

5—6岁幼儿的绘画是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 常常围绕一个主题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 多层次、多角度精心设计活动命题, 力求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1. 按季节制定有趣的命题:

如“春天的游戏”“春天来了”“大家来植树”“美丽的夏装”“看彩虹”“雨中的花伞”“秋天的果园”“落叶”“过年了”“美丽的灯会”等。

2. 选择有一定动作要求、表现人物、动物不同动态的命题:

如“看表演”“手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爱美的小猫”“快乐的小鸭”等。

3. 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或在多种日常生活用品的纸形上进行装饰的命题:

“雨中的花伞”、“美丽的夏装”、“可爱的花瓶”等, 贴近幼儿生活的命题活动, 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自己心中理想的事物。

二、教给幼儿绘画技能, 提高绘画水平

1. 教幼儿学会观察。

艺术来源于社会与自然。教师要吸引、引导幼儿日常观察, 并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如, 天上出彩虹了, 季节变化了, 下雨的时候马路上的花伞等。幼儿会很自然地从一般性的观察过渡到专题性观察, 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 幼儿在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色彩等。当后期绘画时, 他们自然会在画面上留住看过的物象, 再加上自己的情趣与联想, 画面就会生动起来。

2. 启发幼儿巧妙的构思。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知的事物来进行构思。如最近电视上水灾的新闻很多, 教师便引导幼儿:“洪水可怕吗?”“洪水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办?”李元构思了一幅画面“洪水来了我不怕”, 画面上洪水围住了鸡舍, 而乌龟搭成一座桥, 帮助小鸡一家离开了鸡舍;飞飞画“我们的家”, 鹅妈妈在背上驮着几只小鹅、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在水中, 他们都有一个不怕水的家;刘思思的“小羊的家”则是羊妈妈领着羊宝宝远离洪水, 来到一片草地, 画中有蓝天、白云, 一片安详, 表现出他们的美好愿望。

3. 教师还注重对幼儿进行色彩的训练。

大班幼儿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能力, 所以, 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调色原理, 通过调和形成更多的颜色, 认识不同量、色的变化的调配。

先教幼儿明白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经常给幼儿变一个“颜色魔术”。使幼儿知道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观察彩色+白的多少, 使幼儿了解混合色, 明白颜色深浅的变化, 体会色彩的冷暖, 对比明暗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感受。如, 通过画苹果、七色花、落叶等体会不同色系的色彩推移。

在“小小运动员”“秋天的果园”中进行对比色练习。进行二种尝试, 一种是对比色中加入少量的相对色彩, 以达到协调性, 另一种是大面积的绿与小面积红色果子产生的对比效果。

同类色练习则比较自然, 如:“美丽的花瓶”“可爱的长颈鹿”等许多都有同类色练习的内容。在“高高的楼房”这幅作业中, 用深色的楼房点缀暖暖的灯光, 通过这种冷与暖, 深与亮的对比练习, 使幼儿体会“家”的温暖。

同时, 教师还启发幼儿感受不同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如, 红色背景像夏天, 火辣辣的热;橘黄色背景有叶子落下的秋意;草绿色像刚发芽的枝芽, 代表春天, 而银灰色背景则很冷, 像冬天等。

三、因材施教, 注重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的成长过程、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 在同一个活动主题中教师设计了难易结合的绘画内容, 让幼儿自由选择。同时, 鼓励幼儿向自己挑战, 大胆尝试, 不断丰富画面内容, 增加难度, 满足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需要, 从而敢于发现自己, 超越自己, 从中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及合作机会

与幼儿多沟通, 多听听幼儿的设想。如, 进行装饰画时, 是先打底色还是先涂花纹, 教师没做规定, 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去比较和尝试, 发现好的方法, 从而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 鼓励幼儿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标新立异的创新, 体现个性特征。

在作画时, 有的幼儿的色彩调得太多了, 用不了, 教师就及时启发他们主动将多余的色彩给其他幼儿。谁的材料不够需要借时, 别的幼儿都主动去帮助他, 使幼儿之间有了合作的机会, 体会到了合作的喜悦。另外, 教师还安排一些幼儿集体创作的绘画内容。如, “手拉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民族大团结”等主题的全体幼儿共同创作的绘画, 使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将审美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随机进行美术欣赏, 提高鉴赏能力

认识色彩美和形态美是启迪幼儿发现自然美的钥匙。而课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为了能对幼儿进行较深入的审美教育, 教师将鉴赏活动随机进行。每次创作后, 教师都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每完成一件作品就等于进行了一次思维训练。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作品会觉得粗糙、模糊, 不够完善, 而幼儿却能讲述得生动合理。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9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教育;绘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4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58

很多幼儿都喜欢涂涂、画画、做做、玩玩,他们往往通过形状、色彩来认识世界。而美术是一门运用形状与色彩来造型的艺术,所以,我园注重对大班的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实验研究,着重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幼儿的成长。以下是我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精心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命题

5—6岁幼儿的绘画是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的,常常围绕一个主题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多层次、多角度精心设计活动命题,力求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1.按季节制定有趣的命题:如“春天的游戏”“春天来了”“大家来植树”“美丽的夏装”“看彩虹”“雨中的花伞”“秋天的果园”“落叶”“过年了”“美丽的灯会”等。

2.选择有一定动作要求、表现人物、动物不同动态的命题:如“看表演”“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爱美的小猫”“快乐的小鸭”等。

3.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或在多种日常生活用品的纸形上进行装饰的命题:“雨中的花伞”、“美丽的夏装”、“可爱的花瓶”等,贴近幼儿生活的命题活动,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自己心中理想的事物。

二、教给幼儿绘画技能,提高绘画水平

1.教幼儿学会观察。艺术来源于社会与自然。教师要吸引、引导幼儿日常观察,并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如,天上出彩虹了,季节变化了,下雨的时候马路上的花伞等。幼儿会很自然地从一般性的观察过渡到专题性观察,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幼儿在头脑中便初步形成了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色彩等。当后期绘画时,他们自然会在画面上留住看过的物象,再加上自己的情趣与联想,画面就会生动起来。

2.启发幼儿巧妙的构思。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知的事物来进行构思。如最近电视上水灾的新闻很多,教师便引导幼儿:“洪水可怕吗?”“洪水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怎么办?”李元构思了一幅画面“洪水来了我不怕”,画面上洪水围住了鸡舍,而乌龟搭成一座桥,帮助小鸡一家离开了鸡舍;飞飞画“我们的家”,鹅妈妈在背上驮着几只小鹅、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在水中,他们都有一个不怕水的家;刘思思的“小羊的家”则是羊妈妈领着羊宝宝远离洪水,来到一片草地,画中有蓝天、白云,一片安详,表现出他们的美好愿望。

3.教师还注重对幼儿进行色彩的训练。大班幼儿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能力,所以,教师指导幼儿运用调色原理,通过调和形成更多的颜色,认识不同量、色的变化的调配。

先教幼儿明白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经常给幼儿变一个“颜色魔术”。使幼儿知道红+黄=橘黄,黄+蓝=绿,红+蓝=紫。观察彩色+白的多少,使幼儿了解混合色,明白颜色深浅的变化,体会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感受。如,通过画苹果、七色花、落叶等体会不同色系的色彩推移。

在“小小运动员”“秋天的果园”中进行对比色练习。进行二种尝试,一种是对比色中加入少量的相对色彩,以达到协调性,另一种是大面积的绿与小面积红色果子产生的对比效果。

同类色练习则比较自然,如:“美丽的花瓶”“可爱的长颈鹿”等许多都有同类色练习的内容。在“高高的楼房”这幅作业中,用深色的楼房点缀暖暖的灯光,通过这种冷与暖,深与亮的对比练习,使幼儿体会“家”的温暖。

同时,教师还启发幼儿感受不同背景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如,红色背景像夏天,火辣辣的热;橘黄色背景有叶子落下的秋意;草绿色像刚发芽的枝芽,代表春天,而银灰色背景则很冷,像冬天等。

三、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的成长过程、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在同一个活动主题中教师设计了难易结合的绘画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同时,鼓励幼儿向自己挑战,大胆尝试,不断丰富画面内容,增加难度,满足幼儿探求新的发现的需要,从而敢于发现自己,超越自己,从中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及合作机会

与幼儿多沟通,多听听幼儿的设想。如,进行装饰画时,是先打底色还是先涂花纹,教师没做规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比较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从而使幼儿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鼓励幼儿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标新立异的创新,体现个性特征。

在作画时,有的幼儿的色彩调得太多了,用不了,教师就及时启发他们主动将多余的色彩给其他幼儿。谁的材料不够需要借时,别的幼儿都主动去帮助他,使幼儿之间有了合作的机会,体会到了合作的喜悦。另外,教师还安排一些幼儿集体创作的绘画内容。如,“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民族大团结”等主题的全体幼儿共同创作的绘画,使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将审美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随机进行美术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认识色彩美和形态美是启迪幼儿发现自然美的钥匙。而课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为了能对幼儿进行较深入的审美教育,教师将鉴赏活动随机进行。每次创作后,教师都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每完成一件作品就等于进行了一次思维训练。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幼儿作品会觉得粗糙、模糊,不够完善,而幼儿却能讲述得生动合理。

教师每次将幼儿的绘画作业都进行展示,让教师、家长、其他幼儿共同评价。这样,来自于教师、同伴、家长的评价,潜移默化地使幼儿体会到了他人与自己作品的优秀之处,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提高了幼儿的鉴赏水平。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10篇

教案一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合理排列图片,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2、乐意参与故事的创编,体验排图讲述的乐趣。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20号数字1-4的标志各一个红花、蓝花、绿花、黄花的标志各一个《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什么颜色?(黄颜色)。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色玉米棒。在玉米宝宝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整体观察。

今天,这个故事就是讲金色的玉米棒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你们想先看哪幅图呢?

红花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什么?小兔子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呢?

黄花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小白兔给了他们什么?猜猜小白兔和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分别会说些什么呢?

蓝花图:小白兔在干什么?在哪里?那时候是什么季节?小白兔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

绿花图:图上有什么?小白兔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呢?

三、教师出示挂图,由幼儿自由排列顺序,并讲述故事。

1、老师利用小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排列方法。

师:老师把小白兔和金色玉米棒之间发生的事情变成了小图片,这些图片不管怎样排,都可以编出好听的故事(老师操作小图片),小朋友在编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然后把四张图片连在一起讲一讲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了。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给这几幅画排个顺序,变成一个好听的故事。然后请几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2、编故事,提要求。

师:排好后请小朋友悄悄在心里讲一讲。讲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然后把四幅图连起来用好听的语言讲讲,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了,小白兔和这些小动物之间会说些什么。

3、幼儿讲故事。

(1)集体自由讲述。

师:现在请小朋友大点儿声讲讲自己编的故事。

(2)个别讲述,并评价。

师:谁想来给大家讲讲你编的故事呢?先说说你是怎样排的?其它小朋友要认真听,听听他的故事讲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小结:图片排列的顺序不同,讲出来的故事也不同。

四、教师有感情地讲述该故事,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小朋友的故事都讲得很好,那老师也排列了一个顺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看看老师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讲完故事请小朋友上来为图片排序,增强幼儿对于课堂内容的参与性。

提问:小朋友注意到了老师用了什么不一样的词语来描述冬天吗?(感受三个不一样的表达内容来形容冬天)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仅学会了自己排列图片的顺序来讲故事,还新学会了三种形容冬天的时候不一样的句子: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小溪冰化了。

五、活动结束

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啊?今天,小朋友学会了看图自己编故事的本领,回去用老师刚才用到的好的词语跟你们的爸爸妈妈分享分享自己编的故事好吗?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并引导幼儿大胆地猜测和讲述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故事中语词变化,学讲对话,初步讲述故事。

3、乐意表演故事,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角色表演道具:角色头饰若干个,蘑菇、小豆子、萝卜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秋天到了,我们的家里都收获了玉米棒(教师出示玉米棒)。

1、这是怎样的玉米棒?

2、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二、出示图片、观察图片、猜测故事情节,讲述故事情节,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一:

指导语: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欢。

2、出示图片二:理解语词变化,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刚才小松鼠向小兔子借玉米棒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模仿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对话。

〈2〉小松鸡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会怎么说?

〈3〉丰富量词:把、碗、个等量词,幼儿进行对话讲述。

3、出示图片三、教师简单的分析小兔子种玉米棒和收玉米棒的故事情景。

〈1〉提问: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干什么呀?

〈2〉提问: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也到了,你们猜猜:小兔子种下的玉米粒,会怎么样了?

〈3〉它是一只怎样的小兔子?

〈4〉假如小兔子送给你一筐玉米棒,你会怎么做?

三、借助教学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指导语:图片讲完了,故事的题目叫《金色的玉米棒》,下面完整的欣赏一下吧!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四、情景表演:借助头饰和实物表演故事。

师:老师带来了很多食物。一边出示,一边提问?

出示干蘑菇,师:这是什么呀?

出示小豆子,师:这是什么呀?

出示两个红萝卜,师:这是什么呀?。

五、幼儿学小兔跳着出活动室。

附故事:

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

冬天,冷嗖嗖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小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小兔子是我的好朋友,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鼠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松鼠说:“小兔子,能借给我一个玉米棒吗?”小兔子告诉小松鼠:“那玉米棒是谁也不借。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蘑菇。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有一只松鸡抖抖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小兔子是好邻居,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鸡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松鸡说:“小兔子,能借给我一个玉米棒吗?”小兔子告诉小松鸡:“那玉米棒是谁也不借。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

小溪里的冰化了,泥洞里的小剌猬一觉睡醒,肚子饿极了,他想,我帮小兔子干过活,找他借个玉米棒准行。

“咚咚咚!”小剌猬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剌猬说:“小兔子,能借给我一个玉米棒吗?”小兔子告诉小剌猬:“那玉米棒是谁也不借。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剌猬两个红萝卜。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泥坑,他剥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子收下了好多好多金色的玉米棒。他送一筐给小松鼠,送一筐给小松鸡,送一筐给小剌猬。大家过一个快快活活的冬天吧。可是,小松鼠、小松鸡、小剌猬都挑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藏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教学反思:

1、单纯的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对小学生来说太简单了,在讲过一两遍之后,有些熊孩子已经能很好的复述故事内容了。应该在故事中找出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点,然后进行挖掘,交给孩子一定道理。

2、应适当的改编原有的故事,使之能更好的突出想要强调的主题。

3、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时应该抓住孩子回答的内容中的一个点进行深入剖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11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特殊材料带来的乐趣,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

2、学会正确连接魔法玉米的方法,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材料人手一份。

2、图片。

3、湿毛布。

4、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魔术表演《魔法玉米》:教师展示一些魔法玉米,湿毛布(幼儿不知道是湿的),拿魔法玉米粒在湿毛布上按一下,连接魔法玉米粒,随意做成一个造型)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材料,探讨连接方法。

师跟幼儿探索魔法玉米的魔法之处:

师:“刚才魔术师用的是魔法玉米,是用玉米粒磨粉做成的,由于加了色素,所以不能食用。”

师:“毛巾上有水,魔法玉米因为蘸了水,所以能连接。”;.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摸摸毛巾,并试着连接魔法玉米。

2、欣赏图片作品《魔法玉米树》。

3、教师示范创作《魔法玉米树》。

师提醒幼儿先做树干底盘、接着树干、树枝、最后树叶。

4、幼儿分组制作立体树,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按照树的结构进行拼接制作。

(2)提醒幼儿用点力让魔法玉米连接牢固。

5、欣赏作品,师幼共同来布置大森林。

教师:“你们看过光头强的动画片吗?森林里的树木都被光头强砍光了,让我们小朋友的树来帮助熊大熊二布置一个大森林吧。”

三、结束部分:

教师:熊大熊二是森林的守护者,我们要像他们学习,爱护树木,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去森林散散步吧。

带幼儿跟随音乐围绕作品欣赏“大森林”,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12篇

有趣的图案

目标: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

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玉米》及教学反思 第13篇

腰鼓文化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腰鼓活动能充分体现出各种韵律节奏、腰鼓鼓点等。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有丰富节奏类型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我们结合主题活动“欢庆腰鼓”设计并组织了“拥军花鼓”打击乐教学活动, 让幼儿在充分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特色、欢快热烈活泼的曲调风格的基础上, 在自由探索、主动学习, 用鼓的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音, 为乐曲伴奏并配上打击乐器演奏的过程中, 体验与鼓为伴, 与鼓同乐的快乐, 感受腰鼓民族艺术的魅力。

二、案例呈现

第一环节:与教师共舞, 感受音乐情绪。

师:“孩子们, 让我们听着这首好听音乐, 跳起来吧!”伴随着拥军花鼓的音乐, 跳着具有民族特点的秧歌舞步进场, 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进场, 初步感受了音乐欢快的特点。

第二环节:看节奏图谱, 学习切分音。

教师出示各种幼儿学习过的节奏图谱。问:“我这里有许多的节奏谱, 都是你们学过的, 想不想来挑战一下?看谁拍得又快又对!”话音一落, 幼儿就被老师的话激起了浓厚的兴趣, 个个跃跃欲试。

第三环节:听音乐、整体感知图谱, 练习拍节奏。

待幼儿全部挑战成功后, 所有的节奏谱都贴在展板上,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谱 (《拥军花鼓》) 。接着, 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幼儿:“其实这是一首乐曲《拥军花鼓》的图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师:“听了这首乐曲, 你有什么感觉?”幼儿纷纷举手回答:“很快乐!”“很喜庆, 像过年一样!”“很热闹哦!”……孩子们对乐曲的感受很准确!师:“让我们边看图谱边欣赏这首欢快、热闹的乐曲《拥军花鼓》吧!”在听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主动地拍起了节奏。教师:“这些节奏, 你会拍吗?哪些节奏不会拍?”幼儿思索片刻, 指出了切分音。于是, 教师带领孩子用儿歌的方法再次巩固了切分音。师:“让我们一起听音乐看图谱, 完整地练习节奏吧。”

第四环节:自由探索腰鼓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

教师出示腰鼓问:“你知道腰鼓可以发出哪些声音吗?”幼儿很自信地回答:“咚咚的声音!”教师:“哦?除了咚咚的声音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啪啪啪、哒哒哒……”师:“敲腰鼓的什么位置可以发出那些声音呢?请你试一试!”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下进行自由的探索, 有的敲鼓面、有的敲鼓身、有的敲鼓槌……。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儿个个踊跃回答, “老师, 我发现敲鼓身可以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我发现敲鼓槌可以发出“嚓嚓嚓”的声音!”教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原来敲“鼓面、鼓身、鼓槌”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并分别出示“鼓面、鼓身、鼓槌”的图示。

第五环节:为乐曲配乐演奏。

师:“你想不想用腰鼓发出的不同声音为‘拥军花鼓’进行配乐演奏呢?”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我想用鼓身”“我想用鼓面”“我想用鼓槌”,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方法, 如果只用一种声音没有变化, 演奏出来的好听吗?”幼儿摇摇头, 教师提问:“那怎样才更好听呢?”子涵迅速地举手说:“我们可以将敲‘鼓面、鼓身、鼓槌’声音分开配!”听了子涵的回答, 小朋友们都表示赞同, 于是师生共同协商将不同的敲击方法配到不同的乐曲中, 每8小节变换一次。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 最后确定配乐方案。大家齐声说:“我们想演奏一次。”于是便开始了第一次看图完整演奏。

三、案例反思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幼幼互动。

1. 难点前置, 加深印象

俗话说“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是一节活动课的关键, 根据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对音乐活动中已掌握的节奏知识结构, 我将重点定位为探索腰鼓不同位置发出的声音进行配乐演奏, 难点定为学习演奏切分音, 将难点前置, 加深幼儿对切分音的印象及感知,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验自主配乐的快乐。

2. 层层递进, 层次分明

通过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环节中学习单小节的切分音节奏型, 难度的加深和层次的递进, 将乐曲中的切分音小节呈现, 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和学习乐曲中的切分音小节, 从而加深了幼儿对乐曲中难点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为乐曲的完整学习与表现做好充分准备。

3. 主动探索, 快乐打击

在充分感受乐曲特点、探索鼓声的基础上, 自主为乐曲配器演奏, 采用师唱曲、幼配器的方式, 进行了有效的师幼互动。同时, 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每段乐曲的特点, 能自我见地地为其配乐谱演奏, 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本首乐曲的节奏性很明显, 再加上之前我们已经练习了节奏性, 故而孩子们能自觉地跟着音乐, 看着图谱, 进行演奏。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 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大大采用赏识激励法, 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教学反思实践及思考 第14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反思;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3-02

一、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可以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教育应该贴近生活

教师在鼓励孩子进行发散思维时,是否要一味的表扬?表扬对于孩子的发散思维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那些偏离现实生活,根本不可能实施的想法,老师的这种鼓励就会误导孩子。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保护孩子的创造思维,我们对孩子的任何想法,都给予赞扬就会渐渐走进一个误区。怕伤害孩子的积极性,怕孩子没有发散思维,怕他们不会发散思维,实际上已经违背了“教育要贴近生活”,“教育生活化”的原则。当孩子的思维违背生活现实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孩子“聚集思维”,适当的点评让孩子能更有逻辑性的想象,在现实生活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三、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

我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会觉得身心愉悦,在幼儿园,孩子也需要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孩子自主地参与活动,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是我们老师经常谈论的话题。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愉快地自我表现的活动。游戏活动时,活动内容是让孩子自主选择的,但由于游戏中人数的限制未能参加所选择的游戏,他的自主选择落空了。这样就会导致有的孩子不能达成心愿,空有自主选择的条件而没有实现自主选择的机会。好比在户外活动中,我组织孩子们玩沙包,让孩子们想出各种玩法,看谁创造的玩法多。分散活动之后,我把大家集合起来,讲评说:“刚才有的小朋友的玩法很好。有的小朋友虽然在玩,但是玩得不好。现在,让一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们他的玩法。”讲解后,孩子们又纷纷玩了起来,不过,运动需要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与目标。活动中尽可能给孩子一段自主探索玩法的空间,激发孩子运动的兴趣。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

四、对待淘气的孩子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真不知该如何对待。淘气是小孩的天性,也是他们天真、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表现。淘气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的教育。对淘气的孩子老师感到头疼,家长心里也着急,感到毫无办法。其实办法还是有的,淘气的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是否能根据淘气幼儿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幼儿为什么会淘气捣乱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精力过剩,家长对孩子夸奖多,批评要求少。家长有时批评责备过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当我们知道孩子淘气的原因,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是孩子获得知识的动力,对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不应该认为是调皮捣蛋,老师只要加以鼓励并正确引导,那些调皮捣蛋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教师对孩子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不要伤害他们。对淘气的幼儿不要过多地批评和指责他们,更不要羞辱他们,体罚他们。平时要注意他们的自身优点,并加以鼓励和肯定,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心平气和的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这样一来他们淘气的坏习惯会渐渐的改变。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且还打破沙锅问到底,大人们往往会一笑而过,然而这样的态度却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其实我们应该正确的回答孩子的问题,一直到幼儿满意为止。以上这些只不过是我对教育淘气孩子的一点看法,幼儿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是我相信老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会用爱心将许多的淘气幼儿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把握教育的度

教育这个词包涵的内容太广了。来自书本、环境、事物、人物等,但是怎样的教育才是恰到好处的呢?我认为要将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过度的期望给孩子带来无望,过度的保护会给孩子带来无能,过多的指责会带给孩子无措,这几句话说明了我们教师要时刻以孩子为中心,时刻思考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依据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的才是精神食粮,否则就是糟粕,甚至会伤害孩子。蹲下来去看待孩子,看待别人,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今天的感悟会让我记在心里,以此来度量我今后的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只要是人才,早晚会开窍,无非需要我们的智慧和耐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就能感召孩子,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成才。为他们将来铺路。

参考文献:

[1]潘兰芳.对幼儿园“反思性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9).

[2]盛勤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

上一篇:俄罗斯谚语下一篇:校园扫黑除恶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