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党建服务团总结

2024-09-17

城乡统筹党建服务团总结(精选6篇)

城乡统筹党建服务团总结 第1篇

2011年城乡统筹党建服务团总结材料

为加速基层建设步伐,促进党群健康发展,增强机关指导基层的针对性、时效性,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解决农村的突出问题,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加快农民的脱贫步伐,积极营造农村奔小康的环境氛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我局从2011年年初开始,对XX镇进行为期近1年的重点帮扶。在XX局长的带领下,帮扶工作组入住帮扶村,坚持工作在一线,搞调查,搞研究,访贫问苦,针对邵店镇贫困村镇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帮助与扶持,通过政治思想宣讲、资金帮扶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生难题,发扬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将暖人心工程彻底落实,得到了村干部和农民兄弟的好评,现将此次城乡统筹党建服务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帮扶镇村概况:

XX镇位于新沂、沭阳、宿豫三市县交界处,东西宽约8.5公里,南北长约7.5公里,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4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72个自然村庄,近4万口人。我局帮扶对象为邵店镇友谊村、朱圩村、西鲍村,均为邵店镇相对贫困的村落。

二、服务团帮扶措施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2011年年初,我局由XX副局长任团长,局机关干部为主要团员的“文广新体局城乡统筹党建服务团”开始了2011年的帮扶镇村工作。经过实地调查,结合广大群众的意愿,及时制定出今年的帮扶工作方案,并从中提取几项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其真正发挥领导农民致富的带头作用;二是按照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三是引进人才、技术,科学提高农民的致富效率;四是送温暖行动,针对贫困户和辍学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物质帮扶。

(一)思想帮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局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重点,加强建设,以此帮扶村班子提高带民发展、带领致富、带头创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三是利用各种培训形式。如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政策法规培训和法规法纪、科技文化培训以及精神文明培训。

(二)经济帮扶。3月份,我局城乡统筹党建服务团全体成员,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工作,与帮扶户面对面的交流,并建立了长期联系卡,确保了帮扶工作有序推进,随后服务团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调查问卷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先后4次深入镇村,了解实际困难,并形成了一份切实的调研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友谊村、朱圩村、西鲍村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帮扶工作的具体意见。

坚持扶贫与励志相结合、日常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落实各项措施,为帮扶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着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他们发展增收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启动了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活动,邀请技术人员、专家现场答疑,深入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术指导和农技信息等服务,提高农村农民致富能力。二是结合帮扶村干部群众的实际需要,利用农家书屋组织村民开展法制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就外出务工维权、产品质量投诉等常见法律问题进行宣讲,提高了干部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也促进了该村矛盾纠纷的化解。三是,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向帮扶户提供务工信息、推荐工作岗位,开展岗前培训等具体形式,积极拓宽帮扶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多途径的促进帮扶户增收。四是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收集整理群众对党和政府当前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做好情绪疏导和政策讲解工作,同时,配合邵店镇做好意见、建议的处理和反馈工作。

(三)温暖帮扶。我局服务团在三个帮扶村中重点选择了最为困难的农户,每村十户,安排三位干部各自负责,深入农户,切实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找准帮扶着力点,形成“每家一方案、招招见实效、户户有发展”的良好工作态势。一是针对实际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帮扶对象自力更生,坚定其致富信心。二是切实抓好“造血功能”建设,不仅短期“输血”帮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困难户“治本脱贫”。三是协助当地党委政府解决好困难户在医疗补助、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四是切实搞好节日期间的帮扶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个困难群众的家里。五是,针对镇村特困家庭的孩子,送去学习文体用品和慰问品,帮助适龄辍学儿童重返校园。截止目前,我局服务团为三十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6000元及生活必需品。

三、几点认识与不足:

此次城乡统筹党建服务活动是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活动的一个好平台。通过近一年的帮扶工作,我局的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提高了,帮带能力增强了,工作作风变实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广大人民群众正是通过这项活动,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但是由于单位人手少,工作繁忙,到帮扶村的具体工作时间也相对较少,并且因为我局经费紧张,对帮扶乡镇的支持力度有限,所以很多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统筹规划,积极落实。

城乡统筹党建服务团总结 第2篇

请您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在相应栏目上打“√”,无需署名。衷心感谢您真诚的合作与支持!

1、您认为我市近年来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单项选择)

① 成效显著()②成效较好()③成效一般()④没有成效()

2、你认为今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部署的情况:

① 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到位,措施比较积极()② 重视程度一般,采取了一些措施()

③ 重视不够,没有具体措施或效果不够明显()④ 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没有进展()

3、你认为当前我市社会各界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① 比较了解,普遍关心这项工作()② 认识程度一般,知道一些情况()

③ 知道有这个提法,但不清楚具体情况()④ 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这项工作()

4、你认为我市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利因素是:(可多项选择)

①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② 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③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④ 广大党员、群众积极配合()

⑤ 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5、你认为造成城乡基层党建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①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

② 城乡基层党组织在党建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有差距()

③ 党组织设置模式滞后()

④ 抓党建工作手段单一,城乡党建结合不够()

⑤ 农村党员素质偏低,党员流动性增强,管理难度加大()

6、你认为当前我市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可多选)

① 城乡党建资源整合难度大,利益难以协调()

② 一些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缺乏有效手段()

③ 缺乏人财物的有力保障()

④ 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⑤ 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工作领域不宽、社会影响较小()

7、你认为当前我市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党建方面主要还存在不适应的思想观念是:(可多选)

① 坚持不懈抓党建的“主业”意识不强()② 城乡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念不强()

③ 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念不强()④ 与时俱进抓基层党建的创新观念不强()

⑤ 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服务观念不强()

8、你认为从组织领导方面来看,影响当前我市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① 领导不够重视,责任不够落实()② 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协力()

③ 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④ 督促检查不够到位()⑤ 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

9、你认为影响我市城乡党建资源整合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项选择)

① 基层党组织统揽能力不强()② 一些基层党组织共建意识不强()

③ 受经济条件限制,资源不能满足需要()④ 没有规章制度进行调控,资源整合无序()

10、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你认为当前我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的重点是:(可多项选择)

① 建立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② 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

③ 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服务体系()④ 建立城乡覆盖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⑤ 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

⑥ 建立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

11、你认为现行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活动内容、工作方式是否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① 完全适应()② 基本适应()③ 不适应()

12、你认为实行“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等组织联建模式的作用是:(可多选)① 壮大发展村级经济实体()

② 有利于对城乡党建资源进行一体化配置()③ 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④ 加强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⑤ 作用不大,成效不明显()

13、你认为我市在城乡人才互动方面开展较好的是:(可多项选择)

① 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乡镇、村(居)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

② 选派优秀年轻村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③ 实行优秀村支书考录公务员办法()

④ 选派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村(居)任职锻炼()⑤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14、你认为当前加强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可多项选择)

① 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② 建立城乡共享的流动党员信息库()

③ 完善异地培养发展党员办法()④ 完善城乡党员分类管理办法()

15、近年来,省、市组织开展了系列载体活动,你认为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影响最大的活动是:(单选)

① 千干扶千户活动()②“三级联创”活动()③“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④ 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⑤ 其他结对共建活动()

16、你认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在结对共建中发挥作用:(单项选择)

① 好()② 较好()③ 一般()④ 较差()

17、你认为目前影响结对共建活动成效的突出问题是:(可多项选择)

① 一些结对党组织不够重视,开展活动应付了事()

② 参与面不够大,如一些“两新”党组织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

③ 没有形成共建共享、互补互促的工作机制()

④ 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不够大()

⑤ 共建活动存在短期行为,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城乡统筹党建服务团总结 第3篇

“为加快发展农村客运, 安徽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积极行动起来, 开拓创新, 因地制宜, 在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概括来说, 我们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安徽省运管局局长魏士彬告诉记者。

政府主导保障发展

为了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步伐, 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农村地区通车工程作为47项便民措施之一。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也及时下发了《关于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的实施意见》, 提出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的主要目标和应达到的标准, 对全省农村客运的发展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随后又相继下发了《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对通乡村客运班车交通规费征收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 为农村客运经营者减负达1.8亿元。为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 省交通运输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客运站点与农村公路建设协调发展的通知》, 明确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建设要与农村公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验收。

“这些文件的出台, 大大推动了我省农村客运的发展, 确保农村客运班线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魏士彬说, “针对近年来成品油价格多次调整的情况, 为切实做好农村客运油价补贴工作, 我们制定了农村客运班车通达情况季度上报和农村客运车辆更新及新增月报等两项制度, 完善了农村客运基础数据, 保证了油补工作的顺利实施。据统计, 从2006年开始至2010年底, 农村客运车辆共计发放补贴资金7.098亿元, 平均每座补贴2361元。”

同时, 全省不少地方政府对发展农村客运也高度重视, 纷纷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 开展农村客运市场调查, 明确发展农村客运的指导思想、线路布局、经济主体、车型选配、发展步骤。按照“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的原则,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事业。如池州市人民政府将“池青九” (池州-青阳-九华山) 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作为一项惠民工程, 根据政府的工作部署, 以深入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活动为着力点, 积极推进辖区客运公交的通县达乡工程, 并于今年3月18日正式开通运营, 满足了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 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去年, 安徽省下发了《全省开展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将“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作为全年的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 要求通过完善城乡道路、站场等基础设施, 构建高效运作、相互融合的城乡客运网络, 综合利用各种客运资源, 不断提高城乡道路客运的运行效能和服务质量, 规范客运经营行为, 最大限度减少城乡居民换乘次数, 实现城乡道路客运在统筹规划、运输组织、经营方式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协调发展。

先期将铜陵市、阜阳市、滁州天长市纳入了试点范围, 推广农村班车进城、城市公交下乡和农村班车和城乡公交在综合客运站中转换乘三种模式。今年继续将此项活动在全省范围展开, 同时, 安徽省运管局将全省各个市在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汇编成册, 积极宣传以推动此项活动走向深入。

安徽省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实际, 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 出台了适合本地农村客运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比如, 芜湖市交通运输部门按照当初制定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纲要》, 建立了全市三级客运网络, 即以市为中心辐射到县、以县为中心辐射到乡镇、以乡镇为中心辐射到行政村的客运一体化网络。

滁州天长市结合本地实际, 对农村客运班线分三个阶段进行公司化改造。第一阶段控制发展, 对个体挂靠经营的车辆一律停止更新, 同时不再新增运力;第二阶段集中改造, 原有班线车辆经营权逐步到期之时, 将全市农村客运班线整体公司化改造打包交由一家公司运作, 同时引入社会资金等措施, 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客运班线改造工作;第三阶段规范管理, 在一家企业集中运营的基础上, 以产权为纽带, 引导企业相继成立了9家分公司, 形成总公司统一管理、分公司具体运作的体制, 全市农村客运全面实现公司化经营。

灵活多样创新发展

“各地在发展农村客运中, 积极探索一些新的运营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客运班线管理中对营运车辆定班、定线、定点的限制, 积极开通周班、赶集班, 实施片区经营等, 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村客运的覆盖面, 最大限度方便百姓出行”, 魏士彬说。

班车开通方式上总结出四种模式。其一, “公交化”模式。对客运线路采取公交化的滚动发车方式运营, 加大运力投放和发车班次密度。其二, 对偏僻地区的旅客运输采取不定线路、不定班次、不定站点、不定票价, 一票到达, 去程和回程时间由旅客和车主协商决定的发车方式。其三, 对客流稀少地区, 组织小型客车定点运行, 把乘客送到干线候车点, 实现干线客运班车与支线小客车相互对接。其四是“线路延伸”模式。对目前通路不通车的乡村, 采取将现有客运线路延伸的办法, 解决农民出行问题。

按照“路通车通”的原则, 坚持公路修到哪个点, 村村通班车就发展到哪个点。按照“站场社会化, 社会办站场”精神, 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真正做到了路运并重、协调发展。

在经营主体方面, 打破以前农村客运由当地企业经营的惯例, 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 吸引外地在城乡客运一体化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参与当地农村客运经营。如芜湖运泰运输集团参与广德县内农村客运经营, 为安徽省首例。

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在车型选择方面使用新能源客车, 降低农村客运经营成本, 保证城乡客运可持续发展。如阜阳市农村客运企业对东循环和北循环线上的农村公交班车进行更新, 将该线上的柴油车逐步更新为双燃料环保型客车, 保护了自然环境, 优化了生态建设。

在经营区域上打破传统班线只能在一条线路上运行的模式, 实行片区经营、区域经营。在农村客运班线许可上, 对于新开客运线路, 在不与原有经营者发生矛盾的条件下, 实行登记制。在具体班次上, 对不适宜开行日班的线路, 根据实际情况开行隔日班、周班、赶集班、假日班等。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模式, 极大地促进了城乡客运的快速发展。

制定标准规范发展

为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 规范经营行为, 维护经营者和乘客的合法权益, 2009年, 经安徽省质监局核准, 安徽省运管局制定的《安徽省农村客运服务规范》以地方标准 (DB34/T992-2009) 的形式正式发布。该规范主要对农村客运经营者、司乘人员、车辆以及农村客运站点提出了要求。为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质量, 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有力保障。

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契机, 按照“投资多元化、产权一体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公司化”的原则, 大力开展农村客运企业公司化改造。在经营模式上, 鼓励和引导客运企业对客运班线进行集中改造, 实施集约化经营。一是通过收购法, 即由具有实力的运输企业出资购买目前在线经营的个体运输车辆;二是通过改造法, 即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 对现有经营业户实行经营权股份制改造;三是通过分步法, 即对一些经营主体多、改造难度大的线路, 先改造部分, 通过集约化经营显示优势, 吸引剩余车辆参与改造。

同时,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较快的地方, 采取公交化的运营模式, 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比如, 合肥市将合肥至肥西的65台中巴车成功改造为30台公交车, 纳入合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管理, 将合肥至店埠336台红面的车及30台中巴车成功改造为80台公交大巴车, 纳入合肥市公交公司管理。通过大规模的公司化改造, 合肥市所有县际面的车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全部是安全性、舒适度、经济性更好的公交车, 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目前, 安徽省部分农村客运市场中存在农用运输车、报废车以及无证无照车辆从事客运的情况, 扰乱了当地运输市场秩序, 危害了旅客的人身安全。全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非客车从事客运等违法行为, 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 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的良好秩序。今年结合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通知, 对全省农村客运市场再次进行专项整治。

“通过这些年的市场整顿, 对非法营运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农用车载客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农村客运市场进一步规范, 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确保了农民的出行安全。”魏士彬告诉记者。

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体会

“各地发展农村客运的好的做法, 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客运发展规律, 推动全省农村客运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概括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体会。”面对业已取得的成绩, 魏士彬简要谈了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的主要体会。

政府重视是农村客运发展的根本保障。发展农村客运涉及到交通、公安、建设、税务等多个部门, 只有政府出面组织, 积极协调, 给予农村客运经营者必要的财政补贴, 多部门齐抓共管, 严厉打击非法营运, 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 同时, 加强对农村客运公司化改造的指导, 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农村客运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实践证明, 哪个地方政府将发展农村客运作为当地的中心工作来抓, 哪个地方的农村客运发展就较快。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发展农村客运的关键。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客运”的理念, 避免将农村客运与其他客运形式人为割裂, 束缚住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手脚。要按照放水养鱼的思路, 制定发展农村客运优惠政策, 切实减轻经营者的负担。同时, 农村客运经营者作为发展农村客运的中坚力量, 必须一方面强化自身管理, 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切实履行普遍服务义务, 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 只有培育出合格的市场主体, 才能将政府的重视、群众的需求真正落到实处。

拓展经营模式是发展农村客运的必然选择。经营模式的僵化必然导致农村客运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各地在发展农村客运中, 积极探索一些新的经营模式。如在车辆的营运方式上, 实行公交化营运。在农村客运班线的开发上, 坚持原有线路延伸为主, 新增线路为辅。积极开通乡镇 (村) 之间的循环班、周班、赶集班。实践证明, 在发展农村客运的过程中, 只有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 才能确保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第4篇

一、以创新思想理念为先导,全面树立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意识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需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适应当前城乡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扫除思想障碍,凝聚统筹共识。

1、要树立“大党建”的理念。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践中开展的。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龙头,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通盘考虑,全面整合党的建设、人才智力、经济发展、公共行政等资源,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坚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一起抓,形成纵向一级抓一级。横向贯穿党委所有部门,涵盖政府、人大、政协及群团组织的党建工作网络。二要建立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统筹城乡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建格局。

2、要树立“大效益”的理念。抓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着眼于促进和解放生产力,追求效益最大化。一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把干部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二要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树立“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的用人导向,把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要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分解作风建设任务,做到有检查、有督办,出实招、求实效,使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最大效益。

3、要树立“大品牌”的理念。国务院启动的《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给包括赣榆县在内的连云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组织工作从来就是为大局服务的,去年以来,我们围绕服务和推动我县跨越发展,紧扣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打造赣榆党建品牌。按照沿海、平原、山区不同地域,区别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突出“创新、特色、品牌”,培育了赣马镇黑坡村萨尔农场、青口镇东关社区流动党员“阳光驿站”、墩尚镇泥鳅协会等50多个在全省有特色、在全市有影响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品牌,使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不断创新。

二、以调整组织设置为关键,建立城乡统筹党建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必须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网络。

1、横向整合建立党组织。综合考虑社区、企业、机关单位与乡村在地域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整合配置城乡组织资源,探索产业联动、区域联动、城乡联动等联动党建模式,强化行政村党组织下专业党组织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功能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的功能,建立以村级党委为龙头,行政村党总支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联动党支部为补充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构架。目前,赣榆县已建立村企合一型党组织37个,区域联动党组织8个,产业联动党组织3个。狮子口社区与江苏东成生化集团、宋口村与江苏榆城集团分别联合组建了党组织,以“村企合一”助推发展,收到明显成效。

2、纵向延伸建立党组织。把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与城乡产业链条相互融合,积极推行产业型党组织的设置,充分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在各类产业链条上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使党组织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发挥党组织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目前,全县已建立行业协会党组织7个,设置专业党支部225个,专业党小组614个,7个经济实力强、党建成效好的村组建立了村级党委。“泥鳅之乡”墩尚镇成立泥鳅养殖协会、建立协会党总支,成立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全镇18个行政村发展泥鳅养殖2万余亩,发展出口企业8家,形成了“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富民产业链。全县形成了以村级党委为标杆,村级党总支为主体、专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格局。

3、动态化管理城乡党组织。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服务群众、教育培训等方面互动融合。全县建立了城乡一体的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党内统计信息季报制度,及时掌握党员流入流出情况。在全县农村党员中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完善“设岗强责”制度,确保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各社区设立流动党员“阳光驿站”,开设了流动党员“网上家园”、“网上党校”,依托城乡有效资源,全县建立了5个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基地,在强化管理的同时为党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以健全机制为根本,保障城乡统筹党建规范运行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城乡党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物质保障机制。近年来,我们把健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物质保障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一定三有”要求,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和保险待遇。先后筹集资金4600多万元,新建改建新农村服务中心420个,实现服务中心行政村全覆盖。我们还加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投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覆盖全县18个镇、420个村,夯实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物质平台。

2、建立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服务网络机制。做好服务党员群众工作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以新农村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各村设立党员为民服务代办点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服务网络。县委组织部在县行政服务大厅设置窗口,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代理承办党建服务。各镇设立了为民服务大厅,所有涉农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办理。从而形成了县有行政服务中心,镇有为民服务大厅,村有为民服务代办点的“三级互动”基层党建服务基层、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网络机制。2008年4月,中组部欧阳淞副部长来我县调研,对我县拓展为农服务平台、构建城乡互动网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3、健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人才流动机制。人才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城乡一体的人才培养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积极引导五种人才进村组,使城市优质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一是联系领导人才,为每个村党组织明确联系领导,定期指导开展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二是选派管理人才,组织“二线”及离退休干部到村担任“城乡统筹共建指导员”,选派机关干部到重点非公企业担任专职副书记,加强村、企党建工作力量;三是招录实用人才,不断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与南师大联合举办了“农村后备人才”大专班,健全了基层一线培养干部的链条;四是聘请技术人才,结合“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活动。县镇为每村选派一名科技人员,为村级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引导志愿人才,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强责、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为村内党员大户、无职党员等设定岗位,发挥作用。

城乡统筹基层党建范文 第5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格局。这种新格局,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又包含党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打破城乡党建二元分割的封闭格局,更好地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为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的当务之急。

为此,根据湛江市2008年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分配方案安排,徐闻县委组织部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成立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研究》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细致地调研。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街道),60多个村(社区),以及80多个市、县固本强基工作组,并有针对性地约谈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共170多人,对当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现状、面临的困扰进行了专题分析,并对如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作了深入调查与探索性研究。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徐闻县共有基层党(工)委28个,其中乡镇党委14个,街道党工委1个,县直机关党工委1个,农垦系统党委5个,机关企业党委6个,以及徐闻经济开发区党委;党组32个;党(总)支部1045个,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847个,农村党支部173个,社区党支部25个(含6个糖厂社区党支部)。全县党员26218人,其中机关党员11850人,农村党员14368人。

自2004年6月以来,我县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活动。四年来,省、市、县三级共派出工作队404个、954人,其中省直工作队4个、工作队员19名,市直工作队93个、工作队员249名,县直工作队307个、工作队员686名。进驻了198个村(社区)开展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的固本强基工作。2008年,省、市派出173个城市党支部与我县173个农村党支部进行“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据统计,四年来,省、市、县工作队和城乡基层结对帮扶党组织共筹集资金2300多万元,其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600多件,投入资金1740多万元;为驻点村上集体经济项目113个,投入资金570多万元。帮助农村加强了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了村务、党务制度,理清了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通过这些活动,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基层党组织增强了活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主要是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开展了“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开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锻炼,以及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自开展活动以来,我县高度重视这些工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指导、乡镇(街道)党(工)委具体协调、城乡基层党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县四套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乡镇(街道)负责督导;县直147个副科以上单位也挂钩联系村(社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各派出单位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下点指导工作和现场办公。形成了级级有领导、层层有责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各固本强基工作队和城市党支部以建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为目标,着力加强基层班子建设。特别是今年,结合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据统计,在今年村级“两委”换届中,我县198个村、社区共推选446名经济能人进入“两委”班子,其中112名致富带富有能力、服务群众有本领、凝聚群众有办法的党员干部担任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同时,还结合先进性教育、思想解放大讨论,以及村级党支部书记、主任培训班等,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级“两委”干部的培训,帮助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改进作风,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经济发展,增强村集体财力。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推动进步。几年来,各挂点单位和驻村工作组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要务,发挥各驻村工作队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驻点村理清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利用驻点村土地、资源、地理位臵等优势上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如:商贸经济、店铺经济、服务经济、特色经济和资源经济等。另外,还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驻点村(社区)的集体经济纯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到去年为止,全县共有6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实行了脱贫的目标。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各工作队驻村后,以加强维稳能力建设为己任,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一是做好调解工作。定期开展对农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矛盾纠纷的苗头情况,调处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二是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驻村干部深入了解群众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并在能力范围内通过采取资金帮扶、文化帮扶、科技帮扶、医疗帮扶、项目帮扶以及服务帮扶等形式,逐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上,支持和配合农村修建了水泥路3008公里。三是开展普法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的遵纪守法意识,增强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四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文化室、举办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农民在文化建设中作“主人”、当“主体”、唱“主角”,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

(五)加强制度建设,逐步规范管理。几年来,广大驻村干部积极协助村“两委”理顺关系,进一步规范运作,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为促进驻点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工作队着眼于构建相关的工作管理、监督机制,如湛江市环保局驻龙塘镇龙塘村工作队,帮助驻点村建立健全了《龙塘村村规民约》,使该村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目前,全县198个村(社区)都建立党务、村务等方面的制度,使农村基层组织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轨道。

(六)加强城乡结对帮扶,提升城乡共建水平。按照省委、市委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的安排,省、市173个城市机关党支部与我县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共建,组织了党员到我县农村过组织生活,慰问困难党员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等,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以及城乡互助方面取得初步的成效。通过城乡互帮互助活动,城市参与农村建设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驻村干部素质。广大驻村干部乘着到农村学习锻炼的契机,肩负重任、带着感情,克服困难,一心扑在驻村工作上,自觉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扮好角色,积极充当农村工作的“调研员”、“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调解员”和“传播员”,主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中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经过实践锻炼,广大驻村干部更直接地掌握到村情民意,更深刻地感受到基层困难,更切身地体会到民生疾苦,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当前困扰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主要问题 在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在思想认识、组织设臵、制度建设和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扰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个滞后”:

(一)思想认识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及其领导对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而是简单地认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就是一般性的帮扶工作,导致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三性”。一是应付性。只是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蜻蜓点水式地走过场,当村党支部遇到困难,需要共同商量解决时,却从不过问。有的单位甚至因为资金问题、领导不重视等原因,甚至有抵触情绪。如下桥镇桥南村党支部反映,结对帮扶的机关党支部只来过一次,走了后就没有了消息。在今年村里遭遇严重水灾时,结对的机关党支部连打电话来过问都没有。二是接济性。机关党支部对统筹共建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只是随便拿一点钱、物给村党支部就了事。大多数机关党支部都只是给村党支部带些钱物来,或者是慰问困难的老党员、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没有解决村党支部的实际困难,达不到统筹共建的目的。三是随意性。机关党支部没有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只是随便听听村班子个别人提出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便不自量力草草上马,也没有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结果留下“烂尾工程”。

(二)组织设置滞后。长期以来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按行政或地域关系设臵,实行以具体单位为单元建立基层党组织,并以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纳入各自的条块范围。在城市党组织里,机关党组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设臵,而农村党组织主要是按照行政村来设臵。这种城乡二元分割的基层党组织设臵方式,制约了城乡党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造成了城乡党组织互相分离、互不了解,在工作上往往出现就农村党建抓农村党建,就机关党建抓机关党建的现象,在人才培养、党员的管理和教育上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三)制度建设滞后。由于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导致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不明确,使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加上一些党组织领导抓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造成了“无人管事”的不良局面。如2008年省委、市委共安排173个城市机关党支部和我县的173个农村党支部结对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只有55个城市机关党支部到村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仍有118个城市机关党支部从未与村党支部有过联系。

(四)活动形式滞后。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城市机关党组织在开展统筹共建活动中,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送电脑,慰问几名困难党员、贫困学生。活动内容空洞枯燥,方式简单陈旧,效果差强人意。这与省委要求的要在互帮互助活动中,开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城乡互助,积极帮助农村党支部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更好地服务农村群众,促进城乡党组织协调发展等,还有相当的差距,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极不适应。

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对策措施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城乡互动的原则,进一步开阔思路,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推动城乡党建互促互进,实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相对分隔向相对融合转型,整体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创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理念,以统揽全局的观念来引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实践,以统筹发展的思路,牢固树立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以新的观念来引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1、树立城乡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各级党组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树立区域观念,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格局,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做到思路谋划城乡“一盘棋”,制度设计城乡“两相益”,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主体的平等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树立农村党员与城市党员都是党内主体的平等观,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消除对农村党员的偏见和歧视,公正平等地对待城乡所有党员。

3、树立与时俱进的抓城乡基层党建的创新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与现行党建工作模式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好做法和好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优化思路,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树立以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服务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就党建抓党建”的观念,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臵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二)创新城乡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以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来抓好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和团结党员及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按照地域、单位为主设臵的基层组织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当前,务必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臵的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树立区域性大党建观念,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便于互动和有利发挥作用的原则,打破城乡界限,跨越所有制形态,以产业为纽带,以区域为依托,建立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组织网络。

1、科学合理设臵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从适应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分工化的要求出发,按照“一调二改”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一调”即调整村级党组织设臵方式,由过去按农村党员居住地域就近设臵党支部转变为村级设臵党总支,并按产业分类设臵党支部,按党员职业状况设臵分类党小组;“二改”就是改变党员编排方法,由过去按党员居住地以村为单位统一编排,转变为个人意愿和组织安排相结合,以居住地和行业分类进行编排;改进党支部职责,由过去统一职责转变为组织共性与行业个性相结合的职责。逐步形成以农村党总支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分类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构架,才能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领导作用和党支部的连带作用,有利于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共建。

2、加快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采取“保留”、“新建”和“联建”的方法,加快在城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专业协会、集贸市场、产业园区、转制企业设臵和调整基层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保留,即对已有党组织的专业协会、集贸市场、改制企业,无特殊情况,原有的党组织予以保留,其建制视实际上情况作适当调整;新建,即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还未设立党组织,但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两新”组织、专业协会、产业园区,单独建立新的党组织;联建,即对党员人数不足三人,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专业协会、集贸市场、产业园区、转制企业,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联合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

3、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共建工作机构。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在机构设臵上既要打破基层党组织条块分明、独立工作的局面,实现基层党组织党建资源统筹和资源共享,同时,又要解决好城乡统筹基层党建中存在的“无人管事”、“人浮于事”等问题,做到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抓。可以通过“五式一组”的模式,设臵城乡统筹基层党建临时党委和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好这些问题。“五式”即:区域联建式,在就近的村、社区中,在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的原则,实行村与村、村与社区的党支部(总支)联合建立临时党委,促进生产要素和党建要素优化配臵;产业联建式,对产业相同的村、社区、企业党支部(总支),以产业为主体,依托产业链联结党组织建立临时党委,发挥产业党组织在统筹城乡党建中的作用,实现产业内部互联互建;社区联建式,组织多个优势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党支部(总支)对接,建立临时党委,开展“多帮一”、“一帮一”、“一帮多”等,互联共建,推动优势互补,促进发展,实现双赢;村企联建式,按照以企带村、村企整合、工农互助的思路,组织企业和村、社区党支部(总支)联合建立临时党委,推动以工补农、以工促农;部门联建式,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经费保障、人才聚集、管理规范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联合建立临时党委,开展帮扶,引领农村发展。“一组”即设臵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就是在临时党委的基础上,成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牵头协调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统一领导和指导临时党委开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和考核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从而,在机构设臵上形成城乡一体大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创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以规范的制度来保障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城乡统筹党建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统筹共建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城乡党组织及其领导,并建立相关的督促和考核评价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各级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主业”,才能确保城乡统筹党建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在这方面,要做到“三建一完善”。

1、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相关责任制度。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临时党委工作制度,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具体落实到相关党组织。建立机关党组织与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把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责任延伸到机关、事业单位。健全各系统党(工)委之间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沟通情况,协商工作,从而形成上下联、层层创、合力抓的新格局。要制定单位党组织领导联系点及部门包村(社区)制度,明确党组织书记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人,明确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工作内容。

2、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制度。要以“量化目标、强化责任、严格考评、兑现奖惩”为主要内容,把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目标,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结对村(社区)党组织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把党(工)委、党组及其一把手抓党建“主业”的情况作为考核重点,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主要内容,把考核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要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职责评议制度,注重考核党员、群众对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形成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要把结对共建工作与党内“争先创优”活动有机结合,把党员在结对共建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与干部考核和党员民主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促互动,共同推进的工作长效机制。

3、建立相应的督促检查机制。根据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制度,定期组织各级党组织汇报工作情况,为下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同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促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工作扎实推进。

4、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在过去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基础上,实行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抓好本级党建,又要抓好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一岗双责”制,制定“双责”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抓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以制度来保障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成为党建“主业”的重要内容。

(四)创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以科学可行的方式来推动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开展。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以统筹为基本思路,以人才资源、组织资源、阵地资源等资源共享为前提,以联建为基本抓手,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基本目标,创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工作联动、功能互补,实现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双赢”。

1、畅通交流渠道,加强城乡人才资源联动培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以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班子、干部队伍和实用人才建设为核心,创新交流机制,拓宽渠道,为构建城乡党建新格局提供人才保证。一是选好配强村(社区)领导班子。要在坚持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选”、“引”、“派”、“兼”等形式,把肯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班子。“选”,就是在坚持“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基础上,通过党员选举,把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选进班子;“引”,就是通过公开选拔的方法,引进优秀的大学生和优秀的外来人员,到村(社区)班子任职;“派”,就是由上级党组织下派机关、企事业干部到村班子任职;“兼”,就是通过组织程序,让那些致富后愿意回报家乡、帮助建设新农村的农民企业家兼任村(社区)班子成员。二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启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建设新农村的模范。要建立优秀外出务工人员档案,指定专人联系,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农村人才。要制定外出务工经商能人返乡创业政策,鼓励支持他们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业;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并采取有力措施,把一些政治素质好、创业能力强的实用人才,作为村(社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三是加强城乡党员干部交流。要打破人才工作城乡二元分割局面,实现城乡人才纵横有序交流。要推行党政机关后备干部到基层任职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派驻农村、社区工作制度,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农村、社区工作等。要大胆开展实施城乡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工程,使城市机关的年轻党员干部通过下挂到农村基层锻炼,增强农村工作经验,培养优良的作风。同时,使农村党员干部通过上挂到城市机关锻炼,学习机关先进的管理经验,拓宽知识面。从而,促进城乡人才互动交流,加快城乡全面协调发展步伐。

2、坚持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党员联动管理。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发展党员机制。要在过去以地域、单位为主的发展党员方式上,积极探索城乡联动的发展党员工作方式,特别是在发展流动农民工党员工作上,要实行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培养”办法,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各指定一名专人进行跟踪联系培养,流入地、流出地定期互通信息,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共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发展党员。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培训机制。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和区域性网络资源,建立城乡党员互动教育平台,利用网络双向交流的特点,开展城乡党员互动式教育和交流。要把党员教育、信息传播、政策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从业分散的党员在网上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培训,提升城乡基层党员培训一体化程度,以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党员的联动培训。要充分利用城市机关、企事业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党建资源和培训设施,组织选派农村、社区党员到机关、企事业党组织培训学习。要把农村、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培训统一纳入整体培训规划,将城乡党员集中在一起培训学习,不断缩小城乡党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上的差别。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方式。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原则,加强城乡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对外出务工党员,加大双向互动管理力度,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主动接纳在本社区、本单位居住、就业的流动党员,实现从单向被动式管理向双向互动式管理转变。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劳动社保、人事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立“流动党员一体化网络管理平台”,在组织关系接转、活动证发放、党费缴纳、提供服务等方面实行网络化管理,与流动人口信息库、党员管理数据库对接,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一体化管理到哪里,实现由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

3、强化城乡合作,促进基层组织协调发展。要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党建资源双向流动,工作互相合作,促进基层党组织共同发展。

一方面,要创新开展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要统筹开展党内创建活动,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以城市社区、机关、企事业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互帮互助活动,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平台,实现城乡党组织统筹发展。要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以“两创两树”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一是创党建示范点。城市机关党组织领导要把农村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主动帮助农村党支部抓好班子、队伍、作风和制度建设,到村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指导村发展集体经济,积极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树立典型,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二是创“五好”党支部。开展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党组织之间互补共建,共同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农村党支部。三是树致富能人。城乡党组织共同组织,在党员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学习一些管理知识、学好一门技术、找准一个项目、帮带一名党员,帮助农村党员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党员,提升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四是树服务新人。要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跨城乡的党员自愿者,在党员中开展争当新时期服务新人的活动。通过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组织开展助民便民活动,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

安宁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汇报 第6篇

安宁区总面积82.33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辖8个街道,26个城市社区,33个涉农社区。现有各级党组织481个,党员6307名。近年来,该区立足全省全面城市化示范区和全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中央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市委‚中心带动、全域兰州‛目标,确定了‚35313‛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把基层党建纳入统筹城乡发展总格局。以优化组织设置为纽带,以整合资源配置为重点,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确定了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一导向、六统筹‛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率先科学跨越发展。

在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上,安宁区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城乡联建为关键,确定了突出‚全域统筹基层党建‛这一导向和推动基层组织设置、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机制建设、资源集约利用、主题活动载体等‚六大统筹‛的‚一导向、六统筹‛工作模式,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党建保障体系,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统筹基层组织设置,建立城乡共建的保证体系。着眼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模式,把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由区委委任为街道党工委委员或街道选聘为社区党组织委员,建立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积极创建‚功能型‛党组织,探索建立了18个‚社区+企业‛等‚联建型‛党组织。

——统筹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核心体系。建立城市街道和涉农街道班子成员调整交流机制,先后调整交流12名城市街道班子成员到涉农街道任职,选派32名年轻优秀干部进入街道班子,选派4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担任涉农社区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实现了城乡各领域领导班子的优势互补。

——统筹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城乡联动的支撑体系。采取‚社区党校+电化网络(远教站点)+实践基地‛的模式,大力开展惠民政策、实用技能等的教育培训活动57场次、5600多人次。建立全区统一、动态、资源共享的党员信息库和管理台账,将全区481个党组织和6307名党员全部纳入管理网络。在8个街道59个社区建立党员服务站(点),一大批居民群众民生事务得到有效解决。

——统筹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城乡衔接的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城乡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和规程,建立健全十大类55项管理制度。——统筹资源集约利用,建立城乡共享的基础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施了城乡统筹发展‚3—622‛人才培训工程,建立1个区级、1个高校和8个街道城市转型发展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及文化骨干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先后举培训班5期1300多人。着力打造为民服务新平台,投资26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集远景规划展示、三维视频演示、城市管理综合调度、‚民情通‛呼叫和区级政务大厅等‚五位一体‛的区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亲情化服务。

——统筹主题活动载体,建立城乡互惠的创新体系。以‚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为主题,精心设计和大力开展了‚培育双强达标社区、小康达标户‛‚三走进、三服务‛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探索实施了‚125便民快车道‛惠民工程,畅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拓宽了弱势群体服务领域。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城乡基层党建‚一导向、六统筹‛工作的大胆实践,实现了安宁城乡经济社会快速融合,使安宁率先迈上了转型跨越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近年来,安宁分阶段完成了33个行政村撤村建居和2.7万农民身份置换;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增速排名位居全市前列;累计引进项目231项,建成107项,完成投资199.57亿元;累计投入128.8亿元,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城中村‚有形改造‛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408元增加到142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075元增加到9049元,使全区经济社会实现飞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城乡科学规划一体化。结合兰州市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同步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重点区域的控详规划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以提升品位、塑造个性、拓展空间、完善功能为重点,突出时代特色、城市特色,打造了一批以滨河路绿化生态文化园为代表的精品工程,以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为目标,不断增强吸引力和

竞争力,建立健全了完备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了城乡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大力实施‚产业强区‛和‚生态宜区‛工程,加快形成了高新技术、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特色旅游‚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推进了以‚五圈‛、‚八园‛(培黎时尚购物商圈、孔家崖精品核心商圈、费家营综合便民商圈、桃海小商品商圈、刘家堡绿色休闲商圈,汽车物流园、钢材物流园、图书物流园、五金机电物流园、农资产品物流园、建材家居物流园、医药物流园、货运仓储物流园)建设为重点的产业一体化发展,并通过实施仁寿山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形成了‚西北小江南、五星农家乐‛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了‚安宁一日游‛旅游品牌,推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同时,大力实施‚项目立区‛工程,不断完善重点项目指挥部运行模式,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瓶颈,高起点谋划引进了一批投资额大的战略投资项目、成长性好的集群配套项目和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项目,我区也荣获国家级‚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和‚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先进县区‛。截至目前,市列和区属75个重大建设项目中,总投资85.58亿元,已开工、复工46个。实现城乡基本建设一体化。按照‚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的思路,投资28.6亿元,开工建设了亚行贷款城市交通项目和区列规划道路37条,提升改造了社区街巷31条,形成了‚六横八纵‛的主干路网骨架,完善了供气、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按照‚集中规划、连片开发、高标准建设的‛

原则,共规划了6个安置点、9个地块,总占地面积166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314万平方米,功能分区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彰显特色,生态宜人的安置住宅小区;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60.5万平方米,建成15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900余万元。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实施‚民生安区‛工程,统筹发展城乡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健全完善了‚五位一体‛的‚463救助帮扶体系‛,以被征地农民和城镇困难就业员为重点,加大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1264人(次),输转城乡劳动力5万多人(次),截至去年底,全区90%以上的失地农民实现就业;深入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安排1.7亿元专项资金为6614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进一步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行医疗救助资金即用即补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模式,加快推进新城区综合医院建设进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区域优势,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和现代都市观光业,在全区努力实现了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困有所助、急有所救、贫有所济、难有所解、需有所帮和弱有所扶,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实现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把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基工程,采取统筹城乡共建、完善民主监督、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有效实现了城乡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

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功能和作用。结合推广‚民情流水线‛工程和建设‚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组建了公共应急处置分队、便民惠民服务分队、社会治安管理分队及志愿者服务分队等为主体的专业化民情服务队伍,为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城市管理综合指挥调度搭建了新的平台,实现了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无盲区。

上一篇:大学生室内装潢设计实习报告下一篇:小学音乐老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