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

2024-07-09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精选6篇)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 第1篇

那时候他的目标是,在年京东总营业额最少达到1200万,并让大家能进写字楼办公,公司招一个库管、一个销售员。今非昔比,令人恍惚。

我从2004年做电商到今年已经快了,回过头来看,过去这么多年,有一点我们可以预见,就是未来不管互联网怎么发展,出现什么样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概念,有一点能够确定,就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和国家可以打破经济的基本规律。

不管是在哪行哪业,发现一家创业公司能够取得成功,有四点最重要,而且这四点基本上能够判断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有价值。

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根据我12年创业经历发现的一个基本规律,叫“一拖三”。

团队,人确实永远是最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做企业的想法都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有的是为了好玩儿,有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最早创业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

大学毕业到工作两年之后,我的创业原因也非常简单,我的外婆那时候生病在床,需要很多钱治病,钱都要靠自己家人筹集。其实每家都没钱,我们那儿除了米和面没有别的,为了给外婆治病,基本就是舅舅家、姨家卖粮食。农村一旦一个家庭有老人生病,特别是卧床不起,三年五年需要打针吃药,老实说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我就是想着赶紧创业,赶紧赚钱,不用让家里卖粮食,让外婆有钱治病。所以直到2004年做了电商之后,自己开始了解什么叫商业模式,一直到,我才知道什么叫风险投资,才拿到第一笔融资。

2004年之前,我们做了六年的传统零售,那时候内部制定了一个“倒三角”的体系。今天在座的创业者可能看到过这个图表,京东商城用了十几年的体系,最底下的是“团队”,是最基础的。

今年,我们投资了几十家企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了。昨天,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关闭了,当然,并不是这个创业者自己的能力问题,确实是行业选择,对融资的把握,现金流的控制等等因素影响,作为一个初创企业,缺乏一些经验。我们相信,如果再有投资,我们会坚定地再给他钱,因为我们看好这个团队,看好这个人,他们都是一帮很聪明的80后,很能吃苦,很有激情。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团队都是最重要的。比如IT行业,我们都知道IBM,在1980年代、1990年代初的时候,IBM卖一台电脑/PC机净利润可以赚到一万块钱,他主要卖大型机、小型机,卖一个都可以赚几十万美金。但是1990年代PC机还是暴利的时代,所有包括咱们中国联想、宏基、戴尔等等都在纷纷做PC机的时候,IBM居然说要转型,要做服务,做软件。

而且大家可以看到,转型了之后,整个IT行业就只有IBM,虽然最近半年IBM也遇到了新的困境,我想他们还需要一次转型。任何一家企业,一般7年-都会遇到一次大的转型。

至少IBM在1990年代,整个PC行业非常有利润的时候,它就预见到了未来,转型做了软件和服务,这奠定了IBM过去20年的地位。在1980年代做IT的那一拨厂商里面,只有IBM市值维持了20年的高利润,为股东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为什么?核心就是IBM的团队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提前做出转型,找到行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如果说创业失败了,只有一类企业,就是跟政策高度相关的一些行业,靠政策吃饭的行业,失败了可能确实不是因为团队。而其他大部分企业死掉基本都是因为自己团队不行。中国很多企业经常会说,我这个企业困难是市场不好,消费转型等等,其实核心还是团队没跟上。

创始人对这家公司是要承担绝对的责任的,所以我也常说,如果有一天京东的业绩和增长不好,涨不上去了,业绩大幅度下降,往往都是我们核心管理团队,特别是以我为首的核心管理团队出了问题,跟不上发展的节奏。任何一个人的资源、能力是有一个极限的,每一家公司可能都有发展瓶颈的时候,团队很重要。

最核心的比拼是用户体验

不管做产品还是做服务,做硬件还是做软件,是在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最核心比拼的是你的用户体验。经济发展了几百年,全世界任何一家公司成功的原因,都是因为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IBM就是如此,转型成功是IBM发现大企业有一个软件和服务的巨大需求,它的用户体验会做得更好,所以成功了。微软也是如此,苹果公司更是如此。

成本控制的基础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够把这个行业的成本降低,最后都是有问题的。大家可以看看,最近二三十年以来,全球不仅仅是互联网,还有传统的行业,比如航空公司,十几年来,航空公司几乎在任何国家都变成了包袱,投资航空公司的很少,航空公司资源很多,但是市值很低,大部分是亏损的。

结果美国出来一个新的航空公司,最近十几年,除了中国之外,全球航空公司70%-80%的利润都被一家公司拿走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别人玩儿了四五十年的航空业之后,通过它的管理,把航空的运营成本大幅度下降,给予票价很高的竞争力。

全世界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的第一个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京东集团做的商业模式——零售。贝壳的交换,物品和物品的交换,就是社会交换的过程,也就是零售的过程。大家知道,最近一二十年,美国有一家Costco,今天,我看到中国有家媒体报道这家公司为什么成功,标题写的是Costco把毛利率压到了10%。

这点跟我们过去资本市场很多投资人的理念是相悖的。从第一轮融资到我们上市,我有几个原则:第一,我的成本比毛利率更重要。当然很多人不明白,他们认为,所有公司毛利率最重要,谁的毛利率高就投谁,谁毛利率低就不投谁,看到我们商业模式毛利率这么低就全跑了。

其实核心不应该是看一家公司的毛利率,而应该看这家公司的成本。为什么把毛利率做到10%还赚钱,沃尔玛今天是24%-26%的毛利率,而Costco把毛利率压到了极致。如果把其它所有的新兴业务,与零售无关的业务全剥离,这家公司的费用率不到10%,因为它有巨额的会员费收益,它在全球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会员费。Costco的成功是因为把零售行业的成本,一下子降到只需要10%就可以了,而且能够获取利润,而过去整个行业需要15%-22%的成本。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四五年前,在微博上有很多人耻笑我,我那时候说过一句话,京东成本比毛利更重要,我希望能够把京东的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因为自己的成本降低之后,才有持续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低价,如果成本没有下降,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低价,最后注定是死路一条。

效率太低是硬伤

四五年前,我说公司现金流比利润重要,核心说的就是效率。现在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成本,如果把京东金融、京东智能、京东到家,把云的投入,所有跟京东商城无关的新兴业务剥离的话,京东的成本也是不到10%。大家看所有的零售行业,比如,国美、苏宁、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等,他们的费用率至少是15%。如果京东把食品、书籍这些低值的东西去掉,只看电子产品的综合成本,加起来不到8%,跟国美、苏宁相比,我们的成本降低了50%-60%。

看一家零售公司最核心的效率就是库存周转天数。

国美、苏宁大概是一万多到两三万个品种,他们的库存周转大概是60-70天,京东在库管理的200多万个品种,数量是国美苏宁的100倍,但是去年,我们的库存周转天数却是30多天。

所以大家按照这个原则,你可以说,今天市场上成功的公司都是做到了四点,在优秀的成功的团队基础之上,你只要把用户体验,成本或者效率三者,至少做到一点,同时另外两点又没有减损的情况下,基本上就可以算成功。什么叫没有减损,千万不要说只要用户体验好了,你一定能成功。

我们最近在分析最火的O2O项目,很长时间内部一直是两派争议,我当时也是“怀疑派”,因为我一直算不过账来。比如上门洗车的例子,三个人,骑个小三轮,弄水骑到你家里去,弄半天,洗完走了。三个人大概一天只能洗两三辆车,本来你开到洗车店10-20块钱就洗完了,结果三个人跑到你家里,成本大幅度提升,效率大幅度下降了。有人说用户体验大幅提升了呀,但是你的好的用户体验是建立在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基础之上的,即使带来了一些利润,但是这种商业模式也很难成功。

再比如说京东,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用户体验很好,今天这么多人在京东消费,非常感激和谢谢大家。如果我们把用户体验做得更好一点,可以更简单一点,不用做几个快递公司,全部用顺丰发货,我所有的货都备无数,在全国弄500个库房,每个库房离你家只有500米,你买什么都有现货,15分钟送到家,出了问题全额退,这个体验肯定是最好的。

但是这样,你的成本大幅提高,你运营的库存周转天数大幅度拉长。光有用户体验的成功,最后并不代表我们新的商业模式能够成功,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天移动互联网很多创业者存在的问题,忘记了成本和效率,老是强调好的用户体验,以为有用户就能赚钱。

北京1000万一套的房子卖100万,再送你80万家电,还不过瘾,再送20万的京东礼品卡。可不是一天卖一万套房?十万套也卖出去了。是不是?你用户体验好了,但是这个能行吗?这样的商业模式能够成功吗?

你不管做什么创业,不管干什么,你一定要回归商业模式本身。

所以我还要再提一点,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有问题,短时间可能很好,出问题只会更快,因为很显然已经违背了常理。这就是我们今天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已经有很多新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模式,是严重违背了最基本的经济常识的。

所以“一拖三”,团队、用户体验、成本和效率,希望各位创业者在设计自己的公司的时候都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你的团队有没有比别人强一点,你的用户体验有没有比别人好,有没有降低行业成本,有没有提升行业的效率。四点都做到了,我告诉你,终究会成功!但是如果有两点你不仅没做到,而且是比别人成本更高了,效率更慢了,即使你现在发展很快,我也建议你趁能卖掉早点卖掉。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 第2篇

广州恒大集团恒大地产董事长。福布斯富豪排名榜中,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足球老板,他以51亿美元排名总榜单第200位,位居大陆富豪榜第七。

许家印 商海里倔强的“舞者”从车间主任到业务员

许家印说,他“个人经历很简单,但过程很艰难”。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大学生,许家印走了一条大多数知识分子当年所走的路毕业分配,满怀抱负地在一线工作岗位埋头苦干N年,此后适逢改革开放潮涌,终于按捺不住一颗驿动的心,放弃原有的铁饭碗,从内陆的河南直奔深圳,开始了商海浮沉。

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年轻的许家印“非常开心地”考上了武汉钢铁学院,学习4年钢铁专业,然后被分配到河南省的舞阳钢铁公司,在这里一呆就是。

“舞钢是大型国企,我一去就主动申请到了第一线——热处理车间,当时学钢铁的大学生比较少,所以受到重视,帮忙协助车间主任,一年后升为车间副主任,再后来做了车间主任。”许家印说自己当时是工作狂人,在做车间主任的7年里,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年三十都会跑去车间。

1992年初,许家印破例休假了,他南下深圳找工作去了。他没料到是23天过去,投出的简历都撞了白板。后来经别人提醒才知道原来是简历做得太厚了,50页,根本不会有人去看。于是许就把简历改短,

从50页改到了10页还是没用,再改,三四次易稿后,只剩了2页,这时效果也立竿见影——有了5个候选单位。

精挑细选之后,许家印选择了一家刚成立不过一年、只有几个连锁店规模的小企业,许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是觉得这个企业有前景,最主要的是它有一个好老板。

他的新职业是业务员。曾做过车间主任、管理300多号人的他开始一切重新来过。那时许家印就连见到公司里20岁的小女生,都会喊“师傅”。3个月后,许家印做成第一个单子,为公司带来10万元的业务额,这让老板对他另眼相看,他也从此不用再东奔西跑,当上了办公室的负责人。

1993年,这个企业又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要和舞钢合作,许家印于是很自然地兼任了这个新公司的老总,不过这个“老总”只是个虚职,公司注册完以后老板再没投进去分钱,无奈之下,许家印只能东挪西凑借了10万元,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不过这次折腾一年,也无起色。

珠岛花园许家印第一次飞跃

1994年,老板本要派许家印去长春分公司做老总,但许家印却选择了去广州——这个当时还是公司市场空白地打天下。这年的国庆节,许家印带着一个司机,一个出纳,还有两个员工,总共5个人,从深圳来到广州,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

许家印在广州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价廉物美的城中村。城中村里的这间不见阳光的房子,白天是办公室,晚上就是5人的住处。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办公环境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这家位于城中村的微型小公司,生意自然好不到哪里。

不过,幸运之神似乎对许家印总能眷顾,每每在他陷入低潮之时,总会有奇迹助他渡过难关,后来的恒大上市波折、资金困难之时,也屡次出现。

当时,许家印的5人团队,通过相关渠道收购了 家公司,取得了一个名为珠岛花园的地产项目,这个对许家印乃至恒大开发、营销风格影响深远的项目,可谓许家印创业路上的第一次飞跃。

当时广州楼市盛行的是大户型之风,一栋楼都是三房,只有拐角的地方才会做小面积。许家印却反其道而行之,1995年珠岛花园第一期的几百套房子全做小户型,效果出奇的好,房子全部热销,在广州楼市轰动一时。

不过,当5月珠岛花园二期销售了一半的时候,许家印选择了离开。

临走时,许家印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出他的能力水平与贡献。许家印离开深圳老板的时候,项目通过审计,价值2个多亿,也就是说许家印花了2年半的时间,从零开始,为公司创造了2个多亿的现金流,而在当时,许的工资是每月3000多元。

许的个性和价值观,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中已经略有体现“我这个人要强,该我做的事我会做好,没做好是一回事,但做好了就要有体现。舞钢10年当了7年车间主任,总是不提拔,我肯定要走。”许家印说,他的出走与现在70后、80后的频繁跳槽不同,“他们跳得太多,已经没有了意义”。

第—枪要打响

,许家印在广州注册了恒大地产,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许家印认为“用最少的钱拿更多的地,发展的时间持续更长”,所以他把恒大的第一个项目锁定在海珠区广州工业大道的原广州农药厂地块上。

现在的工业大道板块已是小区云集,房价过万,而在当时这里还是工厂林立、污染严重、市政配套都滞后的远郊区。不过,即便这个地块,首期也需500万元的地价款,恒大最多只能从银行贷到300万元,而且一穷二白的恒大还未必拿得到。

为了获得这个项目,许家印又再一次发挥了他的商务谈判技能,既描绘了个恒太的宏伟蓝图,也详细描述怎么付款方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300万元终于到手,于是许家印立即开发,并复制珠岛花园的模式——小户型,薄利多销,快速回笼资金。

196月8日,金碧花园破土动工,8月8日正式公开发售,开盘价定为28D。元/平方米,这个价位对于属于广州老城区的海珠楼盘而言,十分具有诱惑力。当天上午首期的323套住宅就全部卖完,一共回款8000多万元。第二期开发的时候,有了现金流的恒大开始注重环境和配套,环境好了,售价自然也就高了,于是第二期的售价涨到了3500元/平方米。

6月23日,在广州市首次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上,恒大集团以1.34亿元的价格一举投得位于原农药厂周边的5.3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在此之前还进行过几次征地。至此,5次扩地,实现了金碧花园占地52万平方米的发展目标。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 第3篇

积累经验, 90 后女生想开服装店

从小喜欢玩洋娃娃, 也喜欢把洋娃娃身上的衣服拆下来, 自己设计并缝制成新的样式再穿到洋娃娃身上;和许多女生一样, 吴育林喜欢逛街, 尤其喜欢逛服装店。“每个女生其实都有这样一个梦想, 就是自己开一家服装店。”吴育林告诉记者, 她从中学时期就有了开服装店的想法, 但由于学习的关系, 一直没有付诸实践。

高三毕业后, 吴育林就想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于是, 她和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一起从故乡湖北咸宁来到武汉汉口, 购进一些适合年轻女性穿的衣物, 并成为故乡第一个在夜市上摆摊子的商家。由于款式新颖, 经营得当, 吴育林很快尝到了卖衣服的快感。进入武昌理工学院后, 大一上学期她就和几个同班同学去进货:衣服、围巾、鞋子等, 一下课就抢着到学校附近抢位置摆地摊。因为学校要求大一学生要上晚自习, 摆地摊虽能赚钱, 考虑到学习, 摆了一段时间的地摊后, 吴育林还是决定好好学习, 放弃了地摊上的生意。

不论是夜市还是地摊, 在卖衣服这方面, 吴育林都积累了相应的经验, 大一寒假时, 她想开一家卖服装的实体店, 于是她就留心家乡的店面情况。凑巧的是, 当时有家卖包包的店主要转让门面。但开店最缺的就是资金, 向父母说起这事时, 考虑再三, 吴育林的母亲决定对这个包包店进行投资。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 她跟吴育林约好“这钱就算是借你的, 到时候你把本钱还我就行, 再用你赚的钱去开服装店。”有了充足的资金, 2010 年8 月初, 吴育林就把店面盘过来, 开始了自己长达半年的“卖包”生涯。由于包包店开在咸宁, 而自己却在武汉读书, 平常课较少时, 她就抽空回去看店, 学习忙时就让妹妹帮忙打理。

同时, 吴育林也在寻找兼职, 而她做得最多的就是卖服装。基于自己卖包包的经验, 有服装店兼职时, 她的业绩一直让老板赞不绝口。虽然包包店的生意红火, 自己也赚了不少钱, 但开服装店一直是吴育林的梦想, 在经营包包店的同时她留意着合适的地段及门面, 并做了相关的市场调查, 半年之后, 她就将包包店转让, 用所赚的钱加上贷款, 在故乡开起了首家经营16-30 岁女性衣物的服装店。

贷款八万多资金, 女大学生微笑创业

将包包店转让后, 吴育林把之前借的本钱还给了妈妈, 虽有不少余额, 也租下了一个比之前更大的门面, 但是装修门面、付水电费、进货等方面都需要的资金是自己远远付不起的。怎么办?门面已经租下来了, 如果不装修、不营业, 就等于白白砸钱了。

爸爸希望吴育林专心学习, 并不看好她的经商能力;妈妈明确表明不提供资金资助;向家里借钱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吴育林就想着去贷款。找银行贷款要付利息而且在信誉方面也不见得能顺利通过, 于是吴育林转向身边的熟人贷款。一个年纪轻轻的女生, 实战经验并不多, 如何才能筹到相应的资金?品学兼优, 之前将包包店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吴育林贷款时, 家乡一阿姨放心地把钱贷给了她。留下贷款的单据, 吴育林拿着首次贷到的资金开始了装修门面。当时正值暑假, 从上午九点一直到晚上七点, 吴育林一个人辗转于各个市场, 挑选装修所需的木材、灯、瓷砖、油漆等材料。轻的东西还好办, 重的材料也就难倒了这个娇小的姑娘。“像木板、油漆这样的重物, 靠自己那是很辛苦的”, 为了装修门面, 为了服装店早日开张, 吴育林坐上自己平常并不看好的三轮车, 将所需材料拉回店中。一路上都是相识的人, 坐在三轮车上, 吴育林时常低着头避开熟悉的目光。“装修的那段时间, 我就是在三轮车上度过的, 当时挺尴尬的, 但现在想想觉得当时也挺有趣的。”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在感慨的同时, 吴育林脸上浮现得更多的是笑容。吴育林将自己的服装店命名为“私人衣橱”, 她介绍道“带有点韩国风味, 主要卖的是外贸货。”

门面装修完工后, 吴育林就和姐姐一起来武汉进货。凌晨00:00 出发, 早上3:00 或4:00 到达武汉, 在车上睡一会, 等到天亮差不多就是6:00了, 吴育林就和姐姐就沿着大街小巷逛各个服装店并挑选相应的衣服、包包和鞋子, 13:30 左右把要买的东西买齐后, 再搭车回家, 到家已是16:00;将衣物搭配好、对码、标价、挂到货架上, 完成之后就是21:00 了, 此时吴育林才能放心地休息。在包包店转让之后且服装店开店前, 吴育林就自行开网店, 把平常购进的衣服拍上照片, 用淘宝助手倒出来放到淘宝网上供顾客选择。服装店正式开张后, 她往往利用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时间完成新进衣物的拍照、照片上传以及在QQ上更新货物这些事宜。由于所卖的女装适合于16-30岁的女性穿, 且为外贸货, 款式新颖, 质量也有保证, 加上之前开包包店所积累的人脉, 吴育林的服装店立即吸引了很多顾客, 销量也不断提升。因而, 每隔一周她就到武汉进货。那段时间, 妈妈出了车祸, 除了自己的服装店, 吴育林也帮忙打理妈妈的店, 本来身材就很苗条的她一下子暴瘦了十余斤。为了服装店的正常运转, 她就“个人品质、态度”这两方面招取了店员, 秉着“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的原则, 带着服装店不断发展。“开学之后, 我就不能时常在店里了, 所以在招人这方面比较谨慎, 招的都是可靠的年轻女性, 在用心服务顾客之余, 她们也时常穿着店里的衣服吸引顾客。”

为了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 吴育林只得继续向其他朋友贷款。“刚开始很多人是不愿意贷款给我的, 但我就拿出之前摆地摊、卖包包的经历说服他们, 让他们相信我能够把服装店开好, 而且能按时还好贷款。”就是这样的韧劲以及不放弃的精神, 前前后后, 吴育林共筹到八万多贷款资金。“八万多贷款, 你还得起吗?”面对妈妈的质疑, 吴育林说:“我还年轻, 才20 岁, 就算服装店开不好, 我还是有时间去还贷款的。”面对如此自信的话语, 吴妈妈提供给吴育林更多的精神支持。吴育林也不断告诉自己:有些事情不尝试, 有些场面不经历, 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高度, 所以要不断努力。

辛勤工作, 半年还清六成贷款

开学之后, 吴育林就把服装店里的事务交给店员打理。已经大三的吴育林除了学习之外, 每周六上午六点她一如既往去汉口进货。吴育林告诉记者, 她每次至少进五千元的货, 平均都是在一万到二万之间, “一个人提那么多货物很吃力, 时常是姐姐陪着进货。进完货就回家, 将衣物搭配好、对码、标价、挂到货架并拍照且在网站上更新。”有时候姐姐有事不能来, 吴育林就自己一个人去进货。一个人进货是很辛苦的, “有一回我提双手提着重重的袋子进了一家服装店, 老板告诉我‘当时只看到两个袋子在动, 根本没看到你人’。”这件事让吴育林印象很是深刻。一个人进完货之后, 拿着大堆小堆的衣物搭公交, 人多时, 吴育林也感到很累。“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再累也是值得的。”想起自己的初衷, 吴育林更能坚持了。

对于服装, 吴育林坦言自己对它的感情并不仅仅是喜欢, 而是到了热衷的地步。平常逛街时, 她看到新潮、好看的衣服就想着如果放在自己的店里会不会受欢迎?“有时候都觉自己有职业病了。”吴育林表示。在武汉读书这三年, 她逛遍了武汉各家服装店, 也和很多店主成了朋友。每次逛街时, 店主都会问她是自己买衣服还是来批发衣服的;遇到合适的款式, 吴育林就毫不犹豫地批发下来并带回店里。

只要学习任务不重, 作业不多, 吴育林都坚持每周回一趟家, 看看服装店的生意。由于时常在汉读书, 许多顾客并不知道吴育林就是店里的老板, 而是把她当成顾客, 和她一起聊店里的衣服;在聊天中, 吴育林不断地了解顾客的需求, 并做相应的改进, 店里的衣物也越来越受欢迎。尽管生意很好, 但巨额贷款以及部分课程成绩的下滑, 也成为吴育林苦恼的来源。“本来就是因为喜欢英语才学英语专业的, 现在怎么能不好好学呢?”看着身边勤奋学习的同学, 不管多忙, 吴育林都会抽出时间学习并努力补自己落下的功课。

服装店每月平均能赚五六千元, 不到一年时间, 吴育林已还清五万多贷款, 虽然身上还背着三万多债务, 吴育林一直微笑着行走在自己的创业路上。和两年前相比, 吴育林已很少向父母要钱了, 大部分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开了服装店之后, 只有两次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向父母借钱;当父母资金周转不济时, 她也能提供相应的经济帮助。听说了吴育林在开服装店, 班上许多同学纷纷去她的网店观看, 有的同学还让她推荐适合自己穿的衣服。除了同学, 她的老师们也很关注她, 她的高级英语老师亲切地称她为“小店老板”, 翻译老师也时常去逛她的网店。

名人成功的创业故事 第4篇

50岁学英语,60岁学电脑,73岁二次创业,77岁还在路上……

黄戊朴在创业前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毕业于上海产业大学,是共产党培育的第一批红色大学生,工作后响应毛主席号召“积极投身到大三线经济建设当中”,在四川的落后地区生活了20年。改革开放以后,他又成为了国内第一批合资企业长飞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假如不是黄老醉心于科学研究,他做上长飞的一把手也不成问题。”回忆起黄戊朴在长飞的日子,20年前的老部下,现在的合伙人李涌说。

1995年60岁的黄戊朴从长飞退休,退休的他并没有选择像其他老人一样颐养天年,忙碌了一辈子,忽然闲下来让黄戊朴无所适从,“本以为退休后自由了,可没想到后来自己给自己套了个紧箍咒”,黄戊朴口中的紧箍咒便是他对创新的追求。他的一生都在和自己较劲,不理会世俗的眼光。

固然退休了,可他仍然心系工作了几十年的长飞。为了给公司做一个网站,黄戊朴从60岁开始自学电脑,当时CPU还是586,一台电脑要两万多,61岁时他开始接触互联网,从市场上买了个美国软件就开始自己研究,长飞公司的第一个网站就出自黄戊朴之手。为了把公司生产光导纤维的工艺教材做成动态的,他就自学Flash,到最后他的水平已经可以将玻璃纤维拉成丝的过程演示得像真的一样。

黄戊朴说:“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就不会觉得累。”由于要跟康宁等很多国外的光纤公司谈判,黄戊朴从50岁开始自学英语,那时候他天天早晨听VoiceofAustralia(澳大利亚之声),到了单位在房间里还要跟自己讲2个小时,有很多同事不理解说:“傻子,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学英语干什么。”但是他绝不理会。

那时的黄戊朴坐公交时也想着构思英语句子,天天学14个小时,谈判时尽量讲话,等到跟荷兰和日本合作的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就可以写文章了。基本上是第一年学会看文件;第二年能说话;第三年给武汉的一些设计师们当翻译。“当时就想着长飞需要跟国外合作,所以英语学起来就特别快。”黄戊朴说。

2000年的时候,黄戊朴曾去深圳创业,那一次他差点成功,当时他受邀和一个长飞光纤光缆厂的美国客户去深圳,用微波等离子技术做二氧化硅,这是来自于长飞的技术灵感。这个项目很好,科技含量也很高,但是遇上了互联网泡沫,股市一落千丈,由于资金不足项目最后夭折。闲不住的黄戊朴回到武汉后不但没有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而退缩,反而搞出了更大的动作。

那时候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领域更是出现了很多震动世界的研究成果,这让通讯专业出身的黄戊朴心惊不已,于是60多岁的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从零开始自学新能源知识,并创造出一项可用于量产的专利技术。黄戊朴50岁时自学的英语再次派上了用场,他通过浏览国外的技术类网站,下载麻省理工等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报告,利用几年的时间进行了一次跨领域的知识长征。“我扫描了全世界的新能源技术,发现自己手头上的材料能启动的项目,就只有做节能减排装置。又想到中国庞大的汽车,发现即使有10个大厂同时做这种节能减排装置都不够用,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项目一定会成功。”

黄戊朴确定了创业方向便进入了艰苦的试验阶段,他用自己的积蓄买太阳能盘模子,在家里的阳台上做实验,模子转得很快,那一刻他更确定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但是,第一次实验最后失败了,发生了强烈的爆炸,后来的实验越做越难,越做越复杂,投入也越多。这让本就积蓄未几的黄戊朴变得捉襟见肘。“我当时就想,只要有钱就做,没有就算了。但我会一直坚持,我总感觉节能减排需要我,研究这些东西又是一种乐趣,对我来说,这些就是生命里的一部分。”

李涌是在黄戊朴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的,用黄戊朴的话说他们两人是忘年交,一对“70后”。那时候黄戊朴的钱只够维持半年,而李涌对节能减排的项目一直很感爱好,他看到20年前的老领导黄戊朴的实验演示后立即便决定投资。

“他说我老骥伏枥,我说他慧眼识宝,我们在产业发展上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合作计划一拍即合。”谈到黄李二人的合作,黄戊朴满面东风,这次合作为黄戊朴的创新之路解决了后顾之忧,于是他便开始了在家中潜心研究这套节能减排装置,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合资企业的骨干技术员工,黄戊朴有着坚实的“闭门造车”基础,“在长飞的时候,国外的先进设备运到中国,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就能造出一套比原设备效率更高、本钱更低的新设备。”黄戊朴所要做的节能减排装置在国外同样存在技术原型,但是每套设备大概需要1万~1.5万美元,这样的价格在中国很难推广。

黄戊朴似乎面临着和他在长飞工作中一样的技术困难,那就是如何在保证功效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本钱。只不过这次的他没有了同事,没有了丰富的行业知识,而只有自己的一腔创业激情。项目的实验过程非常艰苦,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采集数据,检测自己组装的OEM核心部件。不管白入夜夜,一开就是一万公里,李涌有时深更半夜还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70多岁高龄的黄戊朴有时也跟上车,在上面坐三四个小时,查看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找规律和数据最佳值。

经过两年的实验,黄戊朴成功地研制出了同样功效的节能减排装置,它能使车辆的耗油量降低10%、尾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50%。并将美国1万~1.5万美元的设备价格压缩到了1万~1.5万元人民币,这是一次成功的中国式技术创新。2005年微氢集团创立,李涌任CEO,黄戊朴任CTO,从产品研发到产业化,公司走得很顺利,节能减排装置也成功地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技术成果鉴定。2010年公司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经过前期的投入,从研发产品到小批量生产,再转化成合格的产业产品一共经历了7年。目前,这项节能减排技术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也在申请过程当中。

“公交车市场集中度高,可以降低市场开发的难度。”李涌说。所以前几年微氢的产品主要针对公交,现在已经有了300台的装机量,武汉大街上有不少公交车装上了微氢的节能减排装置。今年6月,微氢拿到了国内某投资人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正在筹划建设新的厂房。公司员工从去年的4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0多人,专注领域也从公交市场转为了煤矿大型机械以及航运市场,“我们已经和中煤、中远等大型国有煤矿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产生1个多亿的节能量,预计微氢可实现年5000万元的利润。”李涌说。去年微氢还参加了《创业邦》传播举办的创新中国DemoChina的比赛,进入了总决赛并获得了创新之星第三名的好成绩,76岁的黄戊朴亲身上台先容项目,感动了在常的所有观众。

国内创业名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第5篇

有一天我问他,你都在忙什么啊,又是为谁忙啊?

他先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为谁忙,只觉得背着一个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拼命往前冲。”

“那包袱里装的是什么啊?”我开玩笑地问,“你有没有自己打开来看看?”

“我看了,我看了,”他说,“里头全是我公司职员家里的老老少少,要吃要喝,为了他们,我想不干都不成,我是被逼得往前冲。”

“你怎么不说是你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使你往前冲呢?”我不以为然地说。

名人创业成功故事 第6篇

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重头再来,砥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是梦想。最终,不屈的人生终于走过阴霾,迎来曙光——9月,他获得“全球十佳网商”荣誉称号!9月18日,他向笔者讲述了自己历尽坎坷、百折不回的创业历程……

将来我也要来这里招人

1976年3月,崔万志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农村。出生时因脐带绕脖导致脑部缺氧,经过抢救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但此后他不能顺畅地进行语言表达,走路也有些迟缓。虽然身体不便,但崔万志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缺少了什么,他对人生充满了激情,努力学习,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诗人。

1992年中考时,崔万志以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超过了县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可由于身体原因,他最终与名校失之交臂,只能去一所普通高中就读。崔万志奋发图强,1995年9月,他考取了新疆石河子大学。

在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里,崔万志不仅继续自己的爱好——写诗,还开始尝试做生意,赚取生活费养活自己。可是,做什么生意适合自己呢?崔万志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同学在学习之余都喜欢听音乐,他觉得这中间肯定有市场,经过思考,他决定卖随身听和磁带。

崔万志小试牛刀,一个随身听就轻松赚了30元钱。可是每个人喜欢的歌手都不相同,如果进货多了,不仅成本巨大,甚至有可能卖不出去还要赔钱,崔万志决定先摸清楚大家的需求,然后再行动。他去每个宿舍统计“客户”需求,多少人喜欢刘德华、多少人喜欢张学友……如此一来,崔万志根据需求进货,不仅不会压货,而且还有人专门托他带货,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后来,崔万志还承包过学校的放映厅。

靠着这些“小打小闹”,到了大二,崔万志就能独立支付大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了。4年大学期间,由于自己腿脚不便,再加上心疼来回的路费,崔万志只回过两次家。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学生活结束了。这年7月,崔万志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乡,然后来到省会合肥,加入到庞大的求职队伍中。可由于身体的原因,崔万志投出了很多简历,都如泥牛入海。那个夏天,他在各个人才市场以及招聘会之间不停地奔波,总共投出去200多份简历,却没有收到一个回复。

8月的一天早晨,崔万志赶赴一家公司去面试。由于事前就知道当天人特别多,崔万志最早到达了面试现场,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主管模样的中年人走到他的面前,拉着他的胳膊说:“你在这凑什么热闹,赶快离开这里……”要面子的崔万志又是伤心又是气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也就在那一刻,他在心底悄悄发誓:我一定要努力奋斗,将来也来这里招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之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崔万志,切实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为了在合肥立住脚,求职无门的崔万志去合肥城隍庙购买了一些小饰品,在街头摆摊售卖。由于进的饰品价廉物美,在各大高校门口、天桥上摆摊针对的消费人群也很准确,崔万志每个月都能挣到将近500元钱。这些钱虽然不多,但至少能够维持他的基本生活了。

手上有了一些积蓄后,崔万志又有了新的目标,他从亲友那里借了一些钱,来到合肥最着名的小商品集散地——城隍庙。崔万志是个有心人,在摆摊做生意时,不忘观察周围的商机。他发现合肥高校附近经营内容五花八门的商店中,惟独没有当时流行的“租书店”。这年12月,崔万志再次挑战自己,向亲友借钱,开了一家书店。有了固定的门面,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不再担忧了。

然而,看起来颇为风光的书店,实际经营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崔万志想像中的红火局面迟迟没有出现。为了维持生计,崔万志在书店里开过话吧,他自己喜欢象棋,便专门在店里摆上象棋,以此聚集人气。

一边艰难维持一边探索的崔万志还开过百货商店,然而,他尝试过的生意经营都很惨淡,但坚强乐观的崔万志却从不灰心,因为他始终相信:苦心人,天不负!

,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开始全面进入合肥,敢想敢做的崔万志意识到,互联网将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商机,利用互联网做出一番事业来。

绝不做死在明天晚上的失败者

崔万志敏锐地觉察到,由于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很多人虽然想去上网冲浪,机会却并不多。那时,网吧开始在合肥街头出现,崔万志认定如果开个网吧的话,生意一定火爆。然而,通过一番调查,崔万志才知道,台式电脑价格很贵,再加上要租门面,开一间网吧需要不小的投资,钱从哪里来呢?

崔万志再次求助于亲戚朋友。可在当时,开网吧还是个新生事物,大家都劝他脚踏实地开好书店,否则他摆地摊、开书店挣下的辛苦钱,一准会打水漂。但崔万志决定的事,无论阻力再大也要付诸行动。

他对开网吧的成本进行反复核算,发现距离自己的“网吧老板”梦只差4万块钱。随后,他以5000元的价格转让了书店,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借了4万元高利贷。

钱到位后,后面的程序顺理成章。一个月后,网吧正式对外营业,崔万志也成功跻身合肥首批网吧业主的行列。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崔万志自学电脑知识,这样一来,电脑出现一些小问题,他自己就能解决。网吧是24小时营业,崔万志吃住几乎都在网吧,让他高兴的是,网吧每月能盈余多元,跟开书店相比,前进了一大步。

204月,朋友邀请崔万志去北京聚会,就是在这次聚会上,崔万志认识了李丽梅。崔万志的坚强、乐观、自信给李丽梅留下了深刻印象。分别前,两人互留了QQ号。从那以后,两人经常在网上聊天,时间久了,彼此心生好感。一年后,崔万志和李丽梅结为夫妻。很快,他们的儿子呱呱坠地了。

生活稳定下来之后,崔万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邂逅了新的商机。

那时,开网店是个时髦、另类的创业模式。在网上开店既不要成本,又能灵活经营,这也许是最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想到这些,崔万志在网上注册了一个淘宝店,尝试着经营衣服和一些小饰品。

为了寻找稳定的高质量货源,崔万志几乎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批发市场。为了节约成本,路边的小旅馆成了崔万志临时的家。有时遇到好的货源,为了能多进货,他只留下路费,进完货回程的时候,就只能在火车站过夜。但最让崔万志气愤的是,一些发达地区的服装批发商,经常会问他:“你是在哪里开服装店啊?”崔万志老老实实地说在合肥。对方一听是在安徽,不仅服务态度差,还傲慢地说:“安徽又穷又落后,在那里开服装店能赚到钱吗?”为了争取到好的货源,被奚落的次数多了,崔万志也变“聪明”了,再遇到对方问这个问题时,他就说是在上海开服装店。对方一听他在上海打拼,不仅价格更优惠,服务态度也明显热情了许多。

为了赢得网购者的青睐,崔万志时刻琢磨如何能在众多的网店中脱颖而出。他将款式、服务、价格、信誉这四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努力下,网店的销量开始逐月攀升。

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崔万志决定成立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5月,蝶之恋服饰公司正式宣告成立。由于资金匮乏,崔万志在一个小区里租房作为办公地点。公司成立之后,崔万志的梦想有了新的起点,他不顾身体的不适,日夜兼程赶赴全国各地的服装批发市场,将手中所有的资金全部变成了服装。然而,盲目的乐观却让崔万志遭遇了灭顶之灾。

原来,崔万志初涉服装业经验不足,一些无良厂家便以次充好,导致他进回来的服装质量良莠不齐。有一些厂家向他极力推荐的所谓消费者喜欢的款式和颜色,他买回来之后放到网上,几乎无人问津。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广州,崔万志进货时,因为无良厂家生产的产品与之前提供的样品严重不符,2万元的进货款变成了仓库里一堆无法销售的库存。租仓库、人工、库存等成本算下来,半年不到,崔万志辛苦积攒的20万血汗钱就打了水漂。

妻子生气地责备他:“所有人都反对你开网店,可你就是不听,现在20万没了,以后的生活可怎么过啊?”听到妻子的哭声,崔万志心情沮丧,但作为一家之主,他还是坚定地说:“人要有长远的眼光,谁刚涉足一个新领域不要交学费?你们就当我从来没挣过这些钱,以后我肯定会加倍地挣回来的,相信我!”崔万志的话,掷地有声,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谁也听不进去。

沮丧、痛苦甚至懊悔,这些负面情绪一齐涌上崔万志的心头,就在他备感无助的时候,看到了马云的经典名言,这也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决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却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么都要坚持!

我绝不做死在明天晚上的失败者!崔万志再次鼓起勇气,重头再来。

获得“全球网商十强”的巅峰体验

拿定主意后,已经一无所有的崔万志,艰难筹措了3万元创业基金。面对倔强的老公,李丽梅也只好“放任自流”。

这一次,崔万志总结经验教训,想到如果有了自己的服装厂,那么既能解决货源质量的难题,又不需要去全国各地进货。反复思考后,崔万志决定依托网店的知名度,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他开始四处寻找合作方。一天,崔万志从媒体上看到,合肥有家服装店要转让,从电话中,崔万志得知服装店的老板也是位残疾人,一番交谈后,两人决定以合作的形式共同成立服装厂。

网购族大多是年轻时尚的女孩,崔万志决定将服装定位为都市丽人。服装生产出来后,为了拍摄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实行差异化营销,公司的摄影师换了一批又一批,崔万志甚至将服装拿到影楼请专业人士进行拍摄。经过多次磨合,公园、咖啡馆、写字楼等都成了服装的拍摄场景。崔万志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网店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巧合的是,这年4月,淘宝商城首次推出以公司进驻的经营新模式,崔万志认定这是一次腾飞的绝佳时机,立即以公司的形式进驻了淘宝商城。有服装厂作为后盾,公司终于步入良性发展。就在这一年,崔万志的公司从居民区搬进了写字楼,团队发展到了20多人,每天的订单量都在300个左右。

年终,公司的产值达到了100万,利润率为 20%,他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还将过去所亏损的钱全部赚了回来。在公司大会上,崔万志信心满满地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明年的产值争取达到200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公司的产值竟然达到了1000万。

有一次,公司做促销活动,崔万志通过后台看在线销售数据,最疯狂的时候在1分钟时间里,他的网店竟卖出了4000件衣服。

虽然公司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业绩持续攀升,崔万志仍然牢记将质量和信誉放在最高位置。为了赢得客户的青睐,崔万志采取薄利多销模式,两年时间,他的网店信誉就从钻级升到双皇冠级,再到金冠级卖家——这是很多开网店的人最期望达到的级别。

随后,崔万志又注册成立了尔朴树、亦心家园等服装品牌,这些品牌进入淘宝商城后,很快在国内发展了几百家加盟商。

公司高速发展的同时,经营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淘宝网于10月开展“超级卖霸”活动,崔万志的网店参加了。一次,由于网购客户太多,快递公司出了问题,导致河北一个客户收货延迟,愤怒的客户在网上给出了差评。淘宝有规定,收到差评的公司将退出此次活动。一旦退出损失不可估量,为了和客户沟通,崔万志亲自打电话、送礼物,可一切都无济于事。迫不得已,崔万志立即派主管带着礼物赶赴河北,这才将问题解决掉。

公司规模扩大后,崔万志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20,公司的产值达到3000万元,员工达到上百人。

事业成功后,崔万志觉得自己回报社会的时机已成熟,他联系残联,招募残疾人来公司工作。除此之外,他还积极鼓励残疾人开网店。他成立了蝶恋商学院创业班,免费为想创业的年轻人提供舞台。

,阿里巴巴举行“全球网商30强”评选,对报名参赛的公司审查极为严格,崔万志果断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5月,阿里巴巴考察团队一行来到蝶之恋,对公司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考察。

208月29日,全球网商30强大会,崔万志出现在会场上,与马云近距离对话。马云鼓励崔万志再接再厉,攀登新的高峰。

从杭州回来后,崔万志决定参加20“全球网商10强”活动,对公司的生产、管理、营销再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蝶之恋开始进军女性内衣、鞋子、旗袍、化妆品等一系列品牌的开发,力求打造女性购物一站式平台……

精彩还在继续.年9月8日晚,崔万志再次出现在杭州,在网友和阿里巴巴的投票活动中,崔万志果真获得了“全球10佳网商”荣誉称号……

上一篇:混凝土烂根防治措施下一篇:流离失所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