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2024-06-26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精选8篇)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1篇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浙江企业文化网编辑部文章

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艰巨、重要而关键的工程。因为文化,企业时而发展,时而停滞。文化在这走走停停、磕磕碰碰、曲曲折折的路上演绎了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就这样,文化引导企业发展。

文化是企业中被普遍认同和推行的观念,这些观念决定企业决策。为优化企业决策,促进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倡导文化强企的精神,嵊州市承迅企业文化工作室站在企业文化建设前沿,在我省率先创建以“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浙江企业文化网,这无疑面临很大的压力,更是挑战!面对压力与挑战,我们通过多方努力,积极准备,终于迈出崭新步伐,浙江企业文化网和大家见面了!

浙江企业文化网以“跳出浙江看浙江”为工作思路,以研究企业文化理论和探索企业文化实践为工作内容,以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整合企业资源为工作目标,致力于服务我省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建网的宗旨。

为贯彻这个宗旨,我们把浙江企业文化网分成20个栏目,即“编辑部文章”、“新闻动态”、“名家有道”、“风云浙商”、“理论视野”、“文化聚焦” 和“实践平台”等。这20个栏目倾注了我们全部心血,凝聚着所有关心和支持浙江企业文化网发展的各界人士最真诚的热爱!筑千仞之塔非一日之功。要把浙江企业文化网办成有鲜明特色、有理论水平、有借鉴意义、有可读价值的专业性网站,需要我们长期奋斗,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因此,我们按照“广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建网理念,着眼当前,放眼未来,以高标准、严要求,对网站进行合理定位,对信息进行认真筛选,持之以恒,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争取把网站办得更好!尼采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新形势下,企业文化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头脑”,必将促成广大企业傲立于天地之间,铸就百年基业,流芳千秋万代。但是,任重而道远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2篇

公司工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金色的五月,柳绿花红,春意盎然,正当公司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之时,5月6日上午,公司工会第三次会员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公司打造竞争优势,优化结构调整,实现精益化经营、跨越式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听取和审议了工会工作报告、工会财务工作及经费审查情况报告,选举产生了公司工会新一届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下设的三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应邀到会的上级工会组织领导和公司领导在主席台就座。来自公司各条战线上的共计××名职工(会员)代表参加了大会。公司各单位非代表中层领导、二级机构负责人列席会议。

上午8时30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同志主持大会开幕式。

×××同志代表公司工会第二届委员会作了题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挥职工队伍主力军作用 为推动公司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工会工作报告。

报告对公司工会过去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过去的五年,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始终坚持把工会工作纳入企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引导职工投身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调整中的推动作用。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勤奋工作、支持改革、攻坚克难、推动发展,在公司发展的各个时期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时,勇挑重担,建功立业,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公司工会各级组织,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服务职工,突出重点,改革创新,书写了“咱们工会有作为”的新篇章。

报告对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公司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司“十二五”战略发展总体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为主题,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以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工会组织自身能力和水平为保证,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进一步开创公司工会工作新局面,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职工队伍主力军作用,为实现企业转型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报告从四个方面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要服务于公司转型跨越这个大局,大力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在企业改革改制、生产经营中大有作为。

二是要服务于职工这个根本,努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发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中大有作为。

三是要提高经纬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在推进人才强企、为转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中大有作为。

四是要打造特别能战斗、具有强大凝聚力的职工队伍,在提高基层工会管理工作水平中大有作为。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3篇

工会组织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和职工切身利益的代表者, 有许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许多别的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工会应该体现自身的职能, 适应形势, 创新思维, 积极工作, 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着力培育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很重要, 但如何培育企业文化更为重要。培育企业文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一个从思考、定位到灌输实践的过程。培育企业文化可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途径:

事业激励。

用事业激励员工, 满足员工对事业和成就感的追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基本条件, 让员工在对企业的追求中迸发出对工作的永久热情。事业的激励一般采取参与管理、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诸多方式。对员工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要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 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进一步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感情投资。

人是感情动物, 最易受感情的左右。现代管理所提出的“人本管理”就是强调了感情投资。现在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年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怎样让不同的想法纳入到企业发展的轨道, 就是要在制定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感情投资的方式, 让员工支持和维护企业的利益。这是理论问题, 也是实践问题, 更是一个严谨的科学问题。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我国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宣传教育。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的理解, 与员工自身价值观念都有密切的关系, 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企业的积极能动行为, 促进员工深化对企业最高目标的认识, 提高自身素质, 形成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一般地讲, 提出发展目标和口号、进行思想教育、征集企业精神、开展员工岗位培训、在员工中树立榜样都是宣传教育的好方式。

载体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它不能直接地作用于生产, 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而是通过载体的传递作用来转化为生产力, 产生相应效益。这种载体是经过组织人的活动来进行的, 通过各种有效活动的开展, 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活动的开展, 也是对企业文化的运用, 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培育职工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激励广大职工在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典型示范。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它来自于职工个体的行为实践, 同时又在指导着职工个体的实践能力。所以, 职工个体行为实实处处都闪现着企业精神, 尤其是先进模范人物的行为更是能强烈折射出企业精神。因此, 培育企业精神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注重“树立典型”和“模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开展先进人物评选活动, 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橱窗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以典型引路, 靠模范带头, 激励广大职工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 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文化氛围, 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工会组织在推动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

工会组织在建设企业文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因为工会有配套的组织体系, 凡是有职工的地方必然有工会组织, 这就形成了一呼百应、上下贯通的组织网络, 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了这个优势, 工会就可独立自主地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文化教育活动, 来感召和吸引职工, 从而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氛围, 推动企业新形象的建立。

一是充分发挥热爱工会工作的积极分子的作用, 让其在具体工作中唱主角, 扩大职工文体活动的辐射力。

工会积极分子本身就生活、工作在职工中, 最了解职工、最贴近实际, 有利于工会工作群众化, 很容易使工会的意图变为职工的行为。

二是工会要利用根植在群众之中的各种兴趣小组吸引职工。

要发挥这些小组的作用, 多层次地将先进的文化渗透到职工中, 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是大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文艺、体育活动是拓宽企业文化领域的有效形式, 一场歌咏比赛、一场体育比赛、一场文艺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 用这种荣誉感可唤起职工的干劲, 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生产工作中去。

四是围绕树立企业形象开展活动。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 它能反映出社会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的总体评价和信任程度。具体包括企业的优良产品、服务质量、文明优美的工作环境及能反映企业职工精神面貌的企业精神。工会可依靠组织优势, 在职工中开展提高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 举办展示企业形象的大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 并在职工中开展企业歌、企业徽、企业愿景展示的征集和宣传活动, 这些活动对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发挥工会宣传教育优势, 推动企业精神的培育。

培育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职工思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是职工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面貌。它既能激励职工积极向上, 又能规范职工的行为, 是企业之魂。工会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优势, 极力推进企业精神的培育步伐。工会要组织力量, 深入研讨企业精神内涵, 用职工易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 诠释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文化传统、基本精髓。采取座谈会、知识竞赛、时事政治问答、小型演讲会、橱窗展示、班组学习园地等多元化文化载体, 不失时机地对职工进行企业精神教育, 吸引职工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职工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风尚。工会要配备电化教育器材, 利用便捷、形象、生动的传播媒体, 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道德、信念教育, 并组织职工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观看革命影片, 提高他们对企业精神的理解。

六是发挥工会组织民主管理优势, 积极开发人的潜能。

随着企业的改革改制, 新的用工制度, 摧毁了传统固定的用工制度, 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发挥。但是, 员工普遍觉得工作没了铁饭碗, 临时观念、雇佣思想时常表现在工作中。有人说, 现在的员工不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而是为了金钱聚合在了一块。这些现象必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化理念产生连锁反应, 结果是对企业精神的理解呈现各种迷惘情绪, 员工出现了一种潜在的疑惑心理。针对这些现象, 工会应依照新的《工会法》站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立场上, 从源头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维权的同时教育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努力工作,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促使企业文化扎根于员工心灵之中。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4篇

两次赴美,投身公共卫生事业

蔡江南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在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领域硕果累累: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84年获得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之后留校任教,1990年成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候选人之一,1991年获得了我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1988年,他第一次去美国进修,当时他跟夫人结婚才三个月,但无法同行。1991年,蔡江南前往美国布兰戴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一个月后夫人顺利来到美国,蔡江南打算长期在美国发展,于是开始了20多年的美国生活。

刚到美国不久,蔡江南的牙齿出现问题,牙医建议他进行根管治疗,即保留牙齿的根部,去除牙齿上面不良部分后再加上一个牙冠。当时这套治疗费用是两千美金左右,而他需要治疗两个牙齿。四千美元对于一个中国大陆没有牙科保险的穷学生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最后,蔡江南通过华人医生的优惠价格完成了治疗,美国昂贵的医疗费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件事深深影响了蔡江南。在90年代初,中国人的平均工资只有三四十元人民币一个月,在美国看牙医如此昂贵,一般的经济学供求理论对此又解释不清,蔡江南发觉美国的医疗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巧的是,他的导师是布兰戴斯大学卫生政策研究所所长,因此他有机会参与了导师主持的联邦政府的一个项目:不同的定价方式对于控制医疗费用的影响。这份经验对于蔡江南的启发和帮助很大,帮助他走上了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政策的研究道路。

蔡江南根据联邦政府课题的研究,又发展出了新的想法,并由此获得了一个新的联邦政府课题,并且发展了他的博士论文课题。1996年在这个联邦政府项目和博士论文课题快完成的时候,蔡江南的5个导师为他写了推荐信,他顺利申请到美国特殊绿卡,实现了美国梦。之后,他加入了美国麻省卫生厅卫生政策研究的行列,参与了2006年通过的美国第一个全民医改的麻省方案的设计和研究工作。麻省的医改方案后来又成为奥巴马医改方案的原型。

西学东渐,助力中国新医改进程

2003年SARS疫情在中国蔓延,国内公共卫生体系漏洞逐渐暴露,拥有国内外卫生经济和政策知识背景人才开始被国内学界和政界重视。在上海市有关领导和复旦大学校方的鼓励下,2006~2009年蔡江南回到复旦担任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并且参与了我国新医改方案的讨论。2012年5月,蔡江南来到中欧,担任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把研究工作重点放在了中国新医改领域,并提出和发表了大量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蔡江南认为,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被行政高度垄断,打破垄断、实现医疗资源的社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制中的所有严重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医改的必由之路。

蔡江南向记者解释:“医疗资源有两个层次的垄断,第一,政府、卫生部门控制90%的医院,而医院又控制了很多医生、药品和检查。在国外,很多医生是独立的,他们与医院是合作的关系,并不是雇员。在美国有80%的医生不是医院的雇员,所以美国的医保是付两笔钱,一笔给医院,一笔给医生。”

垄断之源除了医生的问题,还有药品。很多国家的药品有70~80%在药房购买,它不属于医院的收入(医院只管住院用药)。而中国则是相反的,70~80%的药品消费是在医院。检查也是一样,国外很多身体的检查都有独立的检查中心,但中国基本是在医院完成。

“医院是终端,把药品、检查、医生都控制住了。这样的结果是,政府控制医院,医院控制资源,实际上资源被政府垄断控制住了。还有就是医院医生的评级,包括科研的,编制的。医保也是个很重要的资源,允不允许你进医保,还有谁进医保,由谁来定呢?现在整个医疗资源都被行政垄断了。”蔡江南说起时下医疗领域的弊端一针见血,毫不客气。

医疗怎么做到社会化呢?蔡江南表示:“首先我希望公立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公立医院,它主要是由政府出钱,是不赚钱的医院,比如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老少边穷医院等,这类医院是资本不感兴趣的,是对患者是免费或者是低价开放的。”

其次,医生可以多点执业非常重要。医生如果可以变成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医院雇员的话,就盘活这一社会资源了。医生社会化,他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评价,他的劳动价值也得到体现。

“我主张在医疗筹资和医疗服务的提供,非营利的医院占主要部分,就是钱一旦投下去就拿不出来了,这样就变成社会的财产。我觉得将来的主流医院就应该是非营利性质医院。”蔡江南说。

在医疗保险的模式上,蔡江南觉得政府出钱的保险和商业保险应该占小部分,社会医疗保险占大部分。我国的职工医保就是社会性的医保,由雇员和雇主共同交钱买医保。

“总的来说,我提倡中国医改的发展模式,是社会主导的模式而不是政府和市场主导。”蔡江南说。

注重养生保健,提高健康管理意识

蔡江南教授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每次见到他总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讲到养生保健方法,他总结:“我觉得保持个人健康实际上就是注重三个要点:饮食、锻炼和心情。”

蔡江南教授主张饮食多样化,荤的素的都要吃,但不能暴饮暴食。蔡教授回到中国生活后,感到有一点很不好,即晚上经常要吃饭应酬,他认为晚上这一顿应该吃少一点。保持心情的愉快也很重要,“心理这个东西很奇妙,像很多医生的话八十几岁、九十几岁还在工作,工作实际上是他们保持健康的重要元素,因为他们觉得活得有价值。所以我一直认为心理健康影响着身体健康,心里要是抑郁的话,马上就会觉得免疫下降,毛病就容易出来了。”蔡教授说。

在美国多年,蔡江南发现国外普遍注重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在国外我们与全科医生和牙医都保持了多年的关系,他们了解我们全家的情况。但在中国缺乏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我们目前缺少一个健康管理学科,即包括了营养、锻炼和心理调节。”蔡江南在美国时每年去全科医生那里做一次常规体检,医生都会详细了解身体、生活、工作、家庭等情况,他们像熟人朋友一样交流之后,才开始做检查。美国的体检项目要远少于国内,而且很少使用昂贵的检查手段。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5篇

几年来,公司在抓“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抓了“软件”设施的建设。紧紧围绕“水润万家 情系你我”的宗旨,弘扬“职业、敬业、革新、发展”的企业精神,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转变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方式,加强基础管理,改善经营环境,构建和谐企业,精心打造一流的水务企业,从而确保了徐州市民安全优质供水,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力保障了徐州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2009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从而使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09年,公司被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授予“城镇供排水行业突出贡献单位”,被中国供排水协会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供排水行业企业文化先进单位”,荣获“市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放心签约单位”,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放心消费活动先进行业”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硬件”建设,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公司十分重视水质监测硬件建设,先后投资160万对水质监测中心进行系统的改造,引进了5名专业技术人员。今年又投资150余万元增添了一台离子色谱仪、一台液相色谱仪和一台四通道放射仪,以及一些便携式浊度仪、溶解氧仪、电导率仪、二氧化氯仪等先进设备。检测能力由原来的120项增至166项。2010年11月,公司水质检测中心通过了省资质认证,达到了江苏省一级实验室标准。2011年和

上海市政设计院及主管局共同制定了《徐州市供水水质保障和实施改造规划》,规划既有科学性又有合理性,受到省住宅建设厅高度赞扬,认为在全省同行业中最好的规划,为实现水质达标,做好了基础工作。

推进供水设施建设。投资3355.66万元完成安全供水保障工程平山路DN400管道4811米施工。配合市政府亿吨大港建设中顺堤河过河管及取水口改造项目,完成箱涵114.7米,改造DN1200钢管255米及取水口重建。投资691.96万元建设新城区10条道路管网。为了解决西南地区水压低,投资兴建了西南、西北2座加压站。

深化优质服务,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为了方便用户缴费及办理用水业务,对供水营业大厅、黄河收费网点进行了重新整修,增置候坐席,新开设3个收费窗口,更新了收费网络及部分硬件及收费桌椅,增加监控设备等,同时,正式启用便民服务网点,并增设现金收费业务,以提高应急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印制服务指南等宣传品,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做好代征垃圾费工作,并向用户做好解释。与公安110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每月26日定为总经理接待日,为用户解决焦点、难点问题。实行客服班组全面的检查评比制度,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增强服务人员责任心和进取心。

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推动供水科学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的先行制定,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企业战略决定着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制定的基础,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动力和支撑。

2009年公司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研究修定为《徐州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五年发展规划》,规划中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做了系统、科学的规划。明确了徐州首创未来五年

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不懈努力,构建起“成为国内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水务企业”、“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等具有浓厚供水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从文化建设中教育、启发、感召、激励员工,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员工精神奋发向上,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企业管理规范有序,企业发展战略清晰,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实现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公司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使其成为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强大推动力。

目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正在与相关专业机构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员工行为准则、企业视觉形象进行了策划,为推动公司企业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开展行动学习,不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行动学习是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2011年7月根据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行动学习推进工作计划安排,公司申报的“供水经营成本控制”列为首创股份重点课题之一。将行动学习课题与成本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从活动开始到现在,已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果,目标定为主要供水经营成本下降5%,并制订了行动计划。10月根据阶段性成果,评选出集体成果奖、优秀组织奖、实践奖、点子奖并给与相应的奖励。

行动学习启动至今,参加培训的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普遍接受并初步掌握运用行动学习这一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传统观念得到转变,思维方式有所创新;通过学习,公司找出影响经营成本的原因,列出成本的具体控制点,为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持续的项目推进,帮助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通过将基层班组长及业务骨干纳入到行动学习中来,开展意见征求活动,调动普通员工参与企

业管理的积极性,更促进民主决策和团队协作,从而增加企业凝聚力。

四、活跃党、工、团活动,促进企业文化蓬勃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在管理体系上狠抓落实,党政工团组织协同发挥作用。党委组织党员在企业经营建设管理中发挥骨干核心作用的同时,今年适时组织优秀党员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艰苦奋斗的教育,组织党员到河南兰考、山东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江苏新沂马陵山新四军根据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公司党委开展了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女职工拔河比赛、青年职工红歌赛、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参加水利局文艺汇演、参加股份文艺汇演、参加省水利厅朗诵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1年端午节,公司冠名徐州第二届龙舟赛,精心组织队员训练、参加,比赛现场组织百人方队观看、助威,最终获得男队第五、女队第二的好成绩。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广大的徐州市民了解徐州首创,而且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公司每年都开展员工乒乓球、篮球比赛,公司领导既是组织者又是参赛选手,从而带动了广大员工积极踊跃的参加。为了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公司投资4万余元兴建了公司健身房,投资1万余元为三个水厂配备了室外建身器材,乒乓球案、台球桌,同时还投资5万余元为5个基层单位建立了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员工的求知欲。公司还经常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技术比武,促进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受员工好评。

五、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让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

近年来,公司在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坚持“以人

为本”充分发挥员工主人翁的地位作用,建立起协调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工会代表与企业行政平等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建立了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建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民主管理制、厂务公开制。从而为维护员工的民主权利、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生活权益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被评为“江苏省建设系统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为了让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公司为每个员工订做了制服,为水厂每个员工购买学习资料,为科技人员发放书报费,每年都组织女工妇科病检查,查出疾病及时治疗,为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补助。公司内退患病职工孙运祥的女儿考上大学后正为学费发愁,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和工会主席一道冒雨为老孙家送去5000元学费,并承担了她4年学费,圆了小孙的大学梦。高峰供水期间,公司领导到各水厂、工地慰问高温下作业的员工。每逢节日,公司领导带着米面油和过节费去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党员和离休干部。大年初一,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为坚守岗位的员工送水饺。员工过生日都会收到祝福卡和礼物。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公司发展是为员工造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转化为员工为发展的动力,同时密切了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六、全力承担社会责任,以优质高效服务赢得社会赞誉。

公司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十分重视履行社会职责,每年要从水费中提取数百万元,用于居民水表出户补贴。今年冬季寒潮突袭,公司投入资金购置保温袋、黄沙、保暖管等延伸服务,免费为居民水表保温,这优质服务做法受到居民称赞。由于市区老小区整治,施工单位野蛮施工挖断的供水管道数不胜数。公司本着社会效益总是先抢修通水,急用户所急。为了方便用户交费,公司与联通、移动、邮政等联网收费,大大方便了用户。铜山新区水源遭受污染,向公司

紧急求援,公司一不讲条件,二不提水价,连夜施工,将张集水源地优质矿泉水输送到新区,受到市政府和兄弟水司称赞,满足了他们用水需求。九里区三河尖煤矿基地因供水管网老化,800户居民断水,接到求援信息后,公司科学论证,利用公司管网和对方加压泵房,解决了对方6000人口吃水难题,为对方节省资金200万元,受到了九里区政府和居民一致称赞。

公司“蓝帽子”服务队十几年如一日深入社区为居民义务维修用水设施,塑造了公司优质服务品牌,被评为“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江苏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6篇

——— 陕西省韩城钢铁炉料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汇报材料

我们陕西省韩城钢铁炉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主营洗精煤、焦炭和煤化工产品的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多年来,公司领导从保护员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以开展“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为载体,加强员工安全培训、落实劳动保护责任、建立健全维权机制、积极开展群众监督检查,从而全面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凸显了历年来无重大不安全事故发生的良好局面,于06、07、08、09连续四年,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的社会效益也因之逐年递增,今年上缴税金将突破1亿元大关,以迅猛的发展势头,跻身渭南市地方财税贡献企业的前列。现将我们近年来开展“安康杯”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行政领导,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实践证明,“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实现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实践的有效载体。企业要生产、要发展,涉安工作至关重要,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我公司紧紧围绕“增强意识、建章立制、整改隐患、确保安全”的宗旨,积极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组成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以主管安全的副总和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安环部及各单位正职为成员的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并把一批安全生产中有丰富经验、安全思想牢固、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竞赛组织中来,健全了竞赛组织机构;提出了建设安全型企业和全面消除隐患、构建安全平台的指导思想,制订了系统的活动方案,列出了每项活动实施的具体措施、检查落实人员及相应的考核办法,以期达到竞赛管理目标化、竞赛项目系列化、竞赛内容多样化、竞赛检查制度化、竞赛考核规范化的目的。我们把“安康杯”活动与公司的“产量、质量、成本、环保”四大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考核目标责任制并列考核,形成了“安全领导小组—安全厂长—车间主任—班组兼职安全员”等47人的安全管理阶梯。公司与各单位、车间与各员工签订了安全生产防范责任书,以责任链的形式将安全责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传递,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明确到人,形成了层层抓、级级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连续的责任体系和“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人人有责”的长效机制。公司还实行部门领导安全责任效益制,年终奖金和安全挂钩,如发生不安全事故,主管领导会受到处分,同时年终奖金也随之消除。通过加强条块管理、落实安全措施、落实专人负责等,确保了竞赛活动由点及面地铺开,使之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有检查、有评比、有提高的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二、构建民主管理平台,落实劳动保护,健全维权机制

历年来,我们在各级工会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协商机制,疏通民主管理渠道,着力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员工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了广大员工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赢得了广大员工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有力地推动了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其中,一是健全完善各项基础制度。公司在充分采纳员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陆续制定完善了厂务公开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环保工作条例及劳动保护制度等一系列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为规范企业民主管理提供了操作依据。二是健全民主决策机构。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适时成立了工会、职代会,设立了经费审查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保障监督检查委员会,确立了企业工会参与企业管理的地位。进而制定了职代会暂行办法,明确了职代会、会员代表会的任务和职权,健全了会员会籍档案管理,配备了兼职的委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员会工作人员,形成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工会制度的建设,基本实现了“既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能体现职工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逐步实现决策有程序、参与有秩序、议事有章法、监督有成效”的目标。三是健全员工保障机制。公司工会本着“依法办事、协商一致、平等合作,兼顾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原则,与企业订立了集体协商制度,代表全体员工按照规范化要求,经过充分酝酿、组团磋商,与企业相继签订了《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吸纳职工代表,讨论员工工资分配、调整方案,协商处理工(公)伤赔付事宜,陆续为员工交纳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从而使员工权益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四是充分发扬民主。工会通过公开厂务,使员工的民主要求得到释放,形成了合力,消除了双方的误会,融洽了劳企关系,并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职代会,使员工在听取企业发展计划、财务、经营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制度,和企业领导层议厂情、论厂事,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给予了员工充分的地位和权利,使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从而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了心贴心、心交心、心换心的良好局面。工会自创建以来,始终着力为员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适宜工作的良好环境。一是敦促公司陆续投入400万元,完善了与员工健康息息相关的污染防治设施,扩大了厂区绿化规模,建成了我市焦化行业首屈一指的花园式工厂。二是坚持每年拿出6万元为男工做体检一次,为女工做孕、体检两次。每逢暑期,除给一线员工增加岗位津贴外,每月还拿出3万元,给员工足量供应防暑降温物品。三是每年花费19万余元给员工配发冬、夏服装及被罩、床单、枕巾、凉席及毛巾被等生活用品。修缮集体宿舍,改进食堂、浴池设施,每年给员工补贴伙食25万元,使企业员工的饮食水平和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和改善。四是为了丰富员工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的文化娱乐活动,投资15万元建起了“职工之家”,建设了篮球场和娱乐室等业余活动场所,购买了视听、音响器材及各类体育活动器材。坚持每年出资5.6万元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艺演出各一次。同时,还不定期组织员工外出观光旅游,使大家在工作之余彻底放松,消除疲劳,恢复活力。为了使企业效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和谐友善、团结拼搏、真诚奉献的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一是以亲和力铺设事业平台。要求从董事长、总经理到部门主管,从工会主席到车间领导,人人都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真正做到标杆效应,使员工们具有归属感。二是营造友善氛围,领导层定期组织开展与员工谈心,开设职工爱心服务专栏,关心员工的困难,对员工婚丧娶发放300-500的补助,子女上大学发放2000-5000元的高教补助金,通过利用丰富的人际情感资源,培育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三是以爱心回馈社会。钢铁炉料公司通过七年的时间,用实际行动反复履行着“工资不跨月”的诺言,现在人均月收入1680元,并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为昝村工业园道路建设、“五村一镇”人饮工程、昝村镇白村小学、西庄镇杨村小学建校、板桥乡前锋小学、“非典”疫情、“二华”灾区、印度洋海啸、汶川震区等累计捐款150余万元。此外,公司拿出48万元供养了公司前身(原工贸公司)24名内退职工,并为他们陆续缴纳了被原单位拖欠了10余年的养老保险金,为保韩城的一方平安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动员全体党员,于5月13日上午,通过市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540元。与此同时,公司工会又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奉献爱心的倡议,于5月14日募得捐款6975元,行动之迅速居韩城市基层工会之首。之后,公司8名干部党员又向组织交纳特殊党费5000元用于救灾,其人数之少、数额之大,属韩城市基层党组织之最。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通过以上努力,使工会组织在非公企业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说话有了分量,工作有了力度,为员工维权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铺开,灵活宣传,将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为了使竞赛活动触动每个员工的灵魂,我们工会协同企业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增订了相关管理、操作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员工培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检修保养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压力容器管理制度、电气设备管理制度、煤气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建立了“安康杯”安全竞赛活动档案,修订了《全员综合考核方案》,把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责任界定和工伤、劳动保护等涉安条款写入全员《劳动用工协议书》,确保了安全工作落实到岗。为了达到人人参加“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的目的,我公司工会发起了“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倡议书,以唤醒大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邀请当年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老工人,介绍我们厂十年来的安全管理历程,阐述了安全工作对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我公司工会还选准时机,把集技术性和通俗性于一身的“十个一”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安康杯”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通过宣传标语、班前班后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并通过《“安康杯”竞赛简报》,总结和反映各车间的好做法、好经验,指导和推动基层工作,使之收到显著的效果。我们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着重展开对全员的更深层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普及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和开展有声有色的比赛活动。通过宣传标语、印发消防、危化、交通等安全知识答题试卷,讲师现场讲解、现场测评示范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宣传,其中,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全部参与、带头答题,为广大员工做出了表率。职工同志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们也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答卷,对不懂的知识及时查阅资料,询问安全管理人员,力争做到每一道试题都准确无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对试卷统一回收、评阅和总结,共回收有效答卷470份,参与率占员工总人数的 96%,平均分数为96.5 分。活动还评选出了1个优秀车间和70名纪念奖,并给予了奖励。同时,我们还组织员工参与市总工会举办的“万人签名、万人答卷”安全生产竞赛活动、韩城电视台举办的“安康杯”安全知识电视大赛,公司领导亲临现场助威,从而把竞赛活动推向高潮。在开展的以“常敲安全生产警示钟,争当遵纪守法好员工”为主题的安全运行300天活动中,我们广泛开展了“一日一题”安全知识学习、“一周一案”事故案例讲解和 “一季一考”岗位技能及安全知识考试,使职工们时刻树立牢固、清醒的安全意识,不断改变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工作习惯。为了增强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我公司还先后组织全体员工按照公司的《应急预案》,分别进行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习、消防演习。为了使演习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在制定预案时充分听取危化品专家的意见,尽力完善预案内容,演习时我们聘请市消防中队现场观摩,根据演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进一步完善预案内容。通过全方位的演习,大大提高了公司紧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职工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日常的班前班后会上,我们要求每周以班组为单位召开一次与本岗位、本工作相关的专题安全会议,每月对个人安全事项进行评比总结和兑现,每半年举行一次安全、技能素质大比拼,给员工定下安全学习考核指标,着重把内部培训和考核作为衡量员工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从而提高了员工安全学习的积极性。历年来,我们共举行了70余次形式多样的宣传、轮训活动,书写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宣传标语860余幅,设置、更换阵地标语60余幅,共计支出25万余元。我们还用自己编写的事故案例,举办安全生产专栏146期,受训人员达4700余人次,使全公司员工平均每人进行了7次以上的安全知识培训,累计支付培训、资料费37万余元,从而为全员参加安康杯活动扫清了行动障碍,使员工参赛率达到99.5%以上。“生命重于生产”、“不安全就不生产”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变成了全员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的转变。总之,我们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全员的安全意识,丰富了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提高了全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夯实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提升了企业的安全文化,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四、发挥工会作用,加强劳动保护维权监督。员工群众既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又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受益者。我们按照劳动保护“三个条例”,成立了以工会、安环部等有关领导和部分员工代表为成员的劳动保护和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负责员工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卫生方面的监督检查和保护工作。我们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及员工的群众监督作用,通过职代会建立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开展“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行为无‘三违’、安全无事故”的“四无”检查活动,动员广大员工揭查身边事故隐患。两年共排查各类事故隐患83起,制止“三违”现象110多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50余份,提合理化建议140余条。公司工会还协助“安康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全体领导和员工开展“十个一”活动:要求从总经理到班组长要读一本关于安全生产的书或学习一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看一场安全生产记录片、接受一次安全生产培训、查一起事故隐患或一起违章行为、写一点安全生产体会、忆一次事故教训、做一件预防事故的实事、当一天安全检查员、提一条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安全生产建议、搞一次安全生产签名活动,进一步深化了竞赛活动。在职代会扩大会议上,公司工会专题讨论劳动保护问题、报酬平衡问题及基本权益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公司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社会保障方面共计投入资金870万余元;在炎热夏季,先后累计为一线员工发放高温费120余万元;先后为全体员工办理工伤保险计46万余元;给员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价值134.5万元。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金1129504.52元,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妇女同胞属于弱势群体,我们平时在安排工作时,就充分考虑女员工生理特性,特别是“三期”期间,安排她们延长休班时间,错开因身体不适带来的困扰,给予充分的人性化关怀。去年,我们聘请渭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厂范围的所有生产工种和作业现场进行了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地加强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了员工的身体健康(在本次职业病体检中,全厂无一例职业病患者,职业病的发病率为零)。今年,我们针对煤焦车间员工反映粉尘较大这一情况,公司领导当即决定投资12万元增设了除尘装置;为了使广大员工深切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公司先后还投资120余万元,对厂区进行大规模绿化,投资381.6万元对厂区道路、生产场地表面进行了修补、硬化,使生产区绿化率达到了80%,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努力给员工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公司扎实细致的安全环保措施,不但增强企业凝聚力,也为安全竞赛活动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创造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五、强化管理,巩固成果,打造平安“钢炉”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不容疏忽的工作,丝毫不能麻痹大意,要始终放在心上。我们不断夯实基础安全制度、细化落实,使安全检查制度化,安全监督网络化。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安全检查考核制度,把安全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检查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抓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前后的安全大检查,由公司安委会牵头不定期进行;二抓月度综合安全检查,每月一次轮流进行;三抓季度专项检查,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季节特点每月确定专项检查项目。四抓基层日常检查,要求岗位每班一次、班组每周一次、车间和重点部门每月一次安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隐患整改措施,写出安全月度工作小结,定期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同时,公司采用安全检查提示卡,使操作员工和检查人员明确查什么、怎样查等等,增强了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安全隐患整改要求明确、操作性强。在竞赛活动中,我们“安康杯”竞赛领导小组还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两会一承诺”(安全生产分析会、“三级”安全民主生活会、安全承诺)活动,由竞赛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定期召开“三级”安全民主生活会,对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安全民主问题进行研究,协商探讨解决。领导小组还采取召开生产例会突出安全主题的办法和召集小规模相关人员会议的方式,召开大小会议40余次,就该时段涉及的工作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剖析。今年初,我们竞赛领导小组在检查中发现个别员工骑摩托车出入厂区时不佩戴安全帽,小组以高度的责任心敏感的意识到这种行为存在人身安全隐患,于是连夜召开会议,对所有进出公司机动车辆的行为进行规范制定了出入大门制度,并向所有车间部门下发通知书,有效地预防了上下班路上的不安全隐患。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我们在工作中还不断探索,摸索出了“走动式现场安全管理”的办法。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四级领导,在处理完自己手头工作后,总是沿着自己的范围打转转:经理在观察,哪儿的建筑物基础是否牢固,物料的堆垛是否会滑塌;厂长在思考,哪儿的设施需要弥补措施才会更结实,哪些地方长期被人遗忘而又产生了新的隐患;车间主任们则在查找哪儿的横廊锈蚀了,哪儿的闸刀缺盖了,哪儿的接地线松动了;班长们在琢磨哪个员工的操作欠规范,哪儿的涉安细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节不到位„„今年,我们靠走动式现场管理这一“法宝”就发现不安全事故苗头30起,处理不安全设施部位17处,把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了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我公司先后配备了抽风排尘设施、降温装置、防毒面具、消防器材等应急设备,并指定专人保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加大了员工人身保险和安全培训的投入,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的抗事故能力。去年10月,洗煤厂在改造过程中,就原来空中未加防护栏的走廊,投资8万元,制作了钢结构立体式全程护栏,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安全。这些工作在别人看来,都是可干可不干的,但我们都认真做了,真真正正为企业的发展构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为了不断巩固提高“安康杯竞赛”取得的成果,一方面我们开展了“新十个一”活动,创新了具体内容:①公司每年与各单位、各员工签订一份安全合同;②每月由厂长经理作一次安全教育报告;③每个科室和班组有一名安全生产监督员;④每周组织安全生产监督员学习一次安全知识;⑤每个班前都进行一次安全教育;⑥每天出一道安全常识题;⑦每季度进行一次中层、班组安全知识考试;⑧每个员工签订一份安全三级卡;⑨每年一次安全评比;⑩每人每年写一份安全承诺。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我们对安全工作实行了动态管理,对涉安设施不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发现苗头,及时处理,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类涉安设施正常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适时召集车间、班组长及相关岗位员工,逐工艺、逐工段、逐设备、逐岗位地检查、评价、分析,查找那些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工艺、设备、操作因素,专门召开技术分析会进行研讨,当会制定需要改进、加强的措施,付诸实施,通过不断回查,反复改进,使全公司的安全防线更加牢固。电话/传真:(0913)5353390

E-mail:hanganglu@126.com

总之,安全就是效益,通过“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开展,我们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加强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了企业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健全了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组织,加强了安全工作的群众监督。三是促进了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了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四是提升了企业文化,夯实了安全工作基础。五是有效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企业效益逐年递增,公司发展前景广阔。尽管我们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构筑了牢固的安全生产“大堤”,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抓安全生产给企业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但抓好安全工作,今后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不断探索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路子,为“企业发展、员工安康”保驾护航。陕西省韩城钢铁炉料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0年十月二十日 电话/传真:(0913)5353390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7篇

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全新的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常抓不懈、不断创新、逐步推进。应该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着重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培育理念、营造氛围、完善制度等方面整体推进。

一、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要把握廉政文化宣传的内在规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员工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组织廉政文艺演出,编发廉政文化书刊,举办 廉政文化成果展,开辟网络廉政文化专栏,征集廉政警句格言,设立廉洁文化宣传景观等,让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对“干事、干净”核心理念和廉政文化的认知程度,做到人尽皆知,入脑入心。要通过舆论阵地,大力报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重大成果和基本 经验,深入报道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主要任务,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和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提高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 性,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实践。

二、教育引导,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要充分利用公司内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简报、宣传橱窗等文化资源,发挥这些阵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弘扬廉政思想,传播廉 政文化理念,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要把廉政文化教育纳入员工培训规划,在岗位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等教育中设立专题内容。要广泛开展读书 思廉活动,定期为员工购置廉政文化及反腐倡廉书籍,倡导和培养“常读书、读好书”、“读书修德、以德律己”的良好习惯。要通过树立反腐倡廉先进典型、评选 勤廉兼优干部、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健全制度,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约束力。要坚持将廉政文化理念融入制度,实现廉政文化与公司廉政从业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对接,用制度体系规范从业行为,弘扬廉政精神,形成长效机制,是廉政文 化建设保持生命力和持续性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健全完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以及廉洁从业规定准则、行为规范等。二是把廉政文化的要求纳入各 项经营管理制度中,尤其是体现于人、财、物等重点管理环节,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工作流程,抓好招投标、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物资采购、产权交 易、人事任免等方面的制度完善,通过设置权力界限、实施市场化运作和制定业务往来廉政公约等规范,规范企业运作方式,规范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用权行为,努 力把廉政思想变为廉洁规范,廉洁规范变为廉洁行为,逐步建立起覆盖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廉洁制度体系。三是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建设,对制度落实 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增强执行制度的刚性和自觉意识,使制度真正成为实践廉政理念和强化反腐倡廉的基础保证。

为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而奋斗 第8篇

于若木先生进入花甲之年仍潜心从事营养学研究, 对我国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 刻苦学习营养学理论, 了解国外学生营养工作情况。她把我国古今营养学科结合起来, 并借鉴国外营养工作经验, 创立了“于若木营养观”。进而提出了我国学生营养的改善措施并选点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我国学生营养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于若木营养观”认为, “营养是大事必须大办”。她指出, “营养”不仅仅是一个学科, 也不单单是家庭中的普通琐事, 而是关系到人民体质强弱、国家兴衰、民族繁衍昌盛的大事。人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科学文化发达程度的标志。她认为, 发展体育运动只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手段, 而改善营养则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物质基础。

于老于1981年调至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担任科技组顾问, 离休后毅然选择了关乎民生的“中国营养”重大研究课题, 把改善人民营养状况作为自己晚年的奋斗目标, 孜孜追求、锲而不舍。初始两三年她扎实调研、查阅资料、遍访专家, 借鉴外国经验, 依据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撰写出“营养———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的论文, 被党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选登于1983年第17期上; 1984年又在中国教育工会主办的《职工》杂志上发表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健康”, 文章阐释了她的“营养观”2篇文章。她认为青少年在人民体质方面是重中之重, 务必给予特别关注; 1982年的调研结果说明, 当时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最为薄弱, 亟待改善; 关心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健康就是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于老连续发表的2篇论文,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从此, 她以坚定的信念与坚强的革命斗志, 勇敢肩负起中国营养促进的重任, 高举发展中国营养事业的大旗, 率领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及营养事业热心人, 在全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普及营养文化热潮。1984年在她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国营养促进会”, 并在杭州市深入中小学校调研、改善学生营养试点。1986年12月她积极支持新华社记者施宝华采写了“营养指导———一项待拟的国策”, 在国家媒体上发表, 吹响了向营养误区进军的号角, 引导民众走出营养误区, 并对学生营养给予特别关注。1986年10月她倡议并主持在安徽省蚌埠市举办的全国“首届学生营养与课间加餐研讨会”; 1987年又在杭州召开了“学生营养现场观摩会”; 1989年创建了“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 1990年制定了学生营养远期目标和短期计划, 冠名为《护苗工程》, 倡议从1990年起, 每年5月20日举办一届“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活动,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学生营养改善措施, 先试点再推行。此后, 又倡议试行“大豆行动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学生营养餐”等举措, 探索改善学生营养的途径, 加速了我国学生营养事业的发展, 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二十多年是我国营养事业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于若木先生的丰功伟绩必将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既然营养是大事, 必须国家立法、列入国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层重视、全民关注、专职管理、科学指导。于若木认为, 我们的营养工作之所以没有能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因不是经济困难或技术缺乏, 主要是人们对“营养”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对营养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文革期间把营养学科作为修正主义的产物予以批判, 营养工作破坏殆尽, 又出现“营养自然论”的错误认识, 认为经济发展了营养自然会好。特别是高层及管理部门的观点和态度成为营养工作滞后的关键。于老特别重视国家决策者与各地“父母官”的关键作用, 经常利用与中央及各地领导同志见面的机会, 耐心宣讲营养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期待把营养工作列入他们的工作日程。1989年1月她亲笔写信给各省、市领导同志, 恳请他们重点关注学生营养; 还觅机将她主编的《于若木文集》《于若木论学生营养》书籍赠送给有关领导同志, 向他们宣讲她的营养观。从1990年举行首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起, 习仲勋、万里等25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应邀参加历届的宣传活动, 为各级领导树立了关怀与支持学生营养的榜样, 促进了全国学生营养工作的发展; 李铁映同志被她的奋斗精神所感动, 积极支持《护苗工程》的实施与《中国学生营养报》的公开发行。1999年, 中央领导同志接受了她在学校建立营养餐制度的建议, 即刻要求北京市带头发展学生营养餐; 国务院领导同志接受了实施“大豆行动计划”的建议, 拨专款在东北三省扩大学生豆奶试点; 杭州市副市长陈端接受了于老“必须把学生营养搞好”的建议, 亲自指导我国第一个学生营养午餐试点, 并推广到全市; 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认真推广营养午餐, 使北京市营养午餐企业呈井喷式发展; 上海市也在谢丽娟副市长的领导下学生营养餐蓬勃发展;全国学生营养工作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为了对学生营养工作进行科学指导, 于若木先生于1999年支持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创办“若木营养研究中心”, 2002年支持建立“北京于若木健康营养研究中心”, 2005年6月又支持设立“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等民间机构, 并指导开展有益的工作。与其他相关研究机构亦建立密切的联系, 鼓励他们深入学校开展调研与指导工作。

“于若木营养观”认为, “学生营养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中小学校”。她认为, 我国农村学生占大多数, 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较为突出, 应重点加强。于老提出, 越是经济困难, 越要讲“营养”, 要利用仅有的资源讲究科学搭配, 达到青少年身体发育与活动的需求。她认为, 在含有五大营养素的食材中, 懂得营养知识可搭配出既有营养又价格便宜的营养膳食。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 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才能满足需要, 从事繁重的脑力劳动对蛋白质的要求很高, 摄入的优质蛋白质比例要占总摄入蛋白质的三分之一以上, 单单靠从肉蛋奶食物中获取成本太高, 食用长久又会给成年后带来“三高”的隐患, 可以采用豆类食品、海带、动物血等与肉蛋奶合理搭配。国外的经验亦认为学生膳食的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按各占二分之一搭配为好。

于老说,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关心人民营养与健康体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优越的社会制度。对于学生营养与健康, 她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 老一代前仆后继干革命的目的,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下一代创造一个美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希望青少年身体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我们成年人没有为青少年的健康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方面有负革命前辈的期望, 另一方面愧对子孙后代。全社会都应把学生的营养与健康放在“民以食为天”的重要位置上。

于老强调, 现在世界上一个新潮流正在悄悄地形成, 它深刻改变着我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新的文明, 它不同于传统的经济文明, 而旨在改善人类生命质量的文明, 凡符合这个趋势的都将得到大的发展。当前,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把改善人民的营养、提高人口的素质提到了日程上来。她于1989年在第三届国际妇幼营养研究会发表的论文: “关心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当代人的天职”被美国学者称赞为“智慧之作”; 她编制的《护苗工程》被我国著名的儿少卫生学家徐苏恩教授赞扬为“它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伟大社会工程”; 她的论文水平与学术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肯定与赞扬, 1996年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聘请她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名誉教授。我国著名营养学家沈治平在1986年说过, “于若木虽然不是科班出身, 但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善于实践、身体力行, 营养学知识专业丰富, 在发展我国营养事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年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 朱培赋、施宝华、高影君、袁韧、邓书读等人与于老的家人, 共同将她撰写的论文、书写的讲话稿及部分题词编辑出版了《于若木与中国营养促进文集》,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为《文集》题词, 歌颂她“双手扶持千木茂, 慈怀灌注万花稠”; 李克强总理亲笔为《文集》书写序言, 盛赞于老的崇高精神。他写道: “于若木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著名的营养学家, 长期致力于我国营养事业的研究与实践。”“于老到了晚年, 仍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我国营养和健康事业工作, 体现出一种大爱、使命感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于若木营养观”认为, “营养必须列入教育制度”。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学校成为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我国的学生在幼儿园可以得到很好的呵护, 到了小学日常膳食却得不到足够的供应。学校认为营养膳食是家长的事不予关注, 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 有关部门也不过问。小学生出现“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简单”的现象。因为中小学生缺乏选择食物的能力, 又缺乏营养指导, 易陷入营养误区, 过分追求洋快餐与动物类食品, 选成营养失衡, 带来“豆芽菜”与“小胖墩”体型的双峰发展, 也为成人的“三高”疾病埋下隐患, 体型正常的人也多体能低下, 智能难以发挥, 严重威胁民族体质。于老认为, 营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将营养列入教育制度。国内外的经验证明, 没有营养的教育制度是一个不完善的教育制度。我们感到鼓舞的是, 国家在教育改革战略中把学生营养列为重点项目, 从2011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 由国家财政划拨专款为贫困地区学生的膳食每天提供3. 0元的补助, 以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实施三年来, 近4 000万学生受惠, 且人数不断增加, 效益显著, 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赞赏。此项工作将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为建立适合国情的学生营养制度提供经验。

“于若木营养观”认为, “要在全民族普及营养文化”。普及营养文化可以提高群众的营养知识, 推动饮食文化的进步, 增强人民体质。把营养知识交给群众, 使民众懂得如何配制膳食, 做到膳食平衡预防疾病。她亲自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中国营养丛书”“膳食与健康丛书”“营养百科”等数套营养系列科普书籍, 积极鼓励专家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她特别重视和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活动, 并给予热情的支持。于老把营养科学转化成营养文化予以普及, 把知识转变为力量, 推动了营养事业的发展。

于老强调, 普及营养文化必须从儿童抓起, 学校要加强营养知识和食品安全的教育, 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呼吁各界人士发挥智慧编写出一本类似《三字经》《千字文》的儿童启蒙读本, 让营养知识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在青少年的脑海里扎根, 受益终生。我们建议推广类似李瑞芬主任主编的《厨房里的营养》书籍, 供学生家长和炊事人员配餐时使用, 以提高膳食质量。

于老认为, 在普及营养文化中要充分发挥媒体的重要作用, 采用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 持续不断地传播正确的营养观, 介绍科学的膳食搭配, 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生活的社会氛围。她特别重视媒体的营养指导作用, 除了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发表自己的营养观以外, 还创办报刊, 建造自己的宣传平台。1987年她专程前往安徽省蚌埠市促进成立了“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 利用该杂志开辟“学生营养”专栏, 举办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活动, 繁荣学术交流, 促进提高学生营养的科研水平; 1992年又亲自创办《中国学生营养小报》, 扩大营养科普宣传。于老非常重视这份报纸, 且有特殊的感情, 从1986年设想, 1992年创办, 到1999年公开发行, 她时刻关心报纸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亲自题写报头并撰写“发刊词”与“公开发行致读者”。《小报》是面向群众, 要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信得过, 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于是2000年更名为《中国学生营养报》。在《营养报》创办时, 她对报名与版面大小进行推敲, 征求多人的意见后, 最后确定办成一个便于学生、家长阅读的4开小报。一位外国的健康教育专家盛赞这份报纸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份由国家主办的营养科普报纸。创办《中国学生营养报》是创立“于若木营养观”的重大项目, 也是于若木营养观的体现。我们认为, 在当前学生营养工作亟待加强的情况下, 办一份突出“营养”特色的小报还是需要的, 也是于老办报的初衷, 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营养报”延续下去, 于老在天之灵也会得到慰藉。

“于若木营养观”认为, “营养学科必须与烹饪密切结合”才能实现营养膳食。学校食堂必须有营养师指导, 厨师要按营养要求餐配, 并在烹饪中实现营养要求; 家庭膳食也要有营养指导。因此, 国家必须大力培养营养师, 以满足营养工作的需求。在这方面我国尚有较大差距, 必须急起直追。于老特别赞赏中华社会大学举办的营养专业, 培养了一批实用型的营养人才。有关部门应重视营养专业人员的配备,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营养指导作用。

于老非常赞赏农村学校发展“校园经济”, 以解决副食品供应困难的问题。她借鉴印度发展“校园经济”的经验, 指出农村中小学校可因地制宜养殖家禽、家畜、鱼类, 补充解决动物蛋白质不足问题; 推动种植蔬菜、水果, 解决维生素缺乏问题; 发展粮食、副食品加工, 增加膳食的花色品种, 大有作为。农村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城市学校难以比拟, 只要当地政府重视, 社会各界积极援助, 农村学生的营养困难是不难克服的。城市学校也可酌情自办副食品加工, 解决食品供应问题。

于老认为我国兴办的“希望工程”对解决农村孩子的文化素养问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还没有解决其身体素养问题, 《护苗工程》完善了“希望工程”的不足, 对提高民族素质发挥更大作用。1998年6月江西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吉深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深圳国银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为了支持《护苗工程》, 拟联合创建“中国护苗集团”, 得到于老的热情支持。至2000年9月17日, 在于陆琳校长主持的第三次筹备会议上, 成立了“中国护苗集团筹备委员会”, 于老于12月16日批准了会议纪要, 后因资金未到位而搁置。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于老坚持自力更生解决工作经费困难的精神。为了实现于老的设想, 我们呼吁相关强势企业牵头, 把于老创下的科研、报刊、组织等整合起来, 组成我国营养事业民间强大生力军, 完成于老的未尽事业, 继续实施《护苗工程》, 在政府的领导下作出更多的贡献, 也是广大学生营养工作者的热切期盼。

于若木先生在她晚年短短的二十多年里, 创造性地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改善学生营养举措, 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把她崇高的大爱精神和先进的营养观传承下去, 也是对她最好的缅怀与纪念。于若木营养观与众不同之处, 在于她把营养科学从神圣的殿堂搬到了民众的餐桌上, 把高深的学科理论转化为普通文化, 在民众中普及; 用知识的力量推动营养事业的发展, 让民众自觉清除愚昧无知的“营养盲”, 从而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增强人民体质, 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发展道路。我们要传承“于若木营养文化”, 高举“于若木营养观”旗帜, 为实现中国营养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施工企业审计报告下一篇:大风起兮爱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