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校园范文

2024-06-27

春到校园范文(精选13篇)

春到校园 第1篇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扎着柳枝编成的辫子,穿着春日送给她的衣服,来到我们的校园里啦!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扎着柳枝编成的辫子,穿着春日送给她的衣服,来到我们的校园里啦!她可给我们校园带来了希望的种子,充满生机的水,她将这水,浇灌到了我们校园里的每一株花草;她将这种子,播撒到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快去看我们的校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吧!

来到生物角,你看,那美丽的映山红,不仅映红了山,还映红了我们的脸呢!小蝌蚪在水里嬉戏,小草探出头,和同学们吱吱喳喳地在讨论人们唱的歌谣《小草》;各种小树纷纷吐出嫩芽,对着自己的小伙伴笑呢,因为到了夏天,它又可以为人们服务了!这一切,都是春姑娘给我们带来的!

来到小花园,给带有许多希望与向往的希望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受到春姑娘的鼓励,希望树更加努力地吐出了嫩芽!你看希望树,两三天便长出了满树的嫩芽!我想,一定是春姑娘晚上给它唱了动听的歌谣!

春姑娘,谢谢你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这么美!

春到校园 第2篇

阳春三月,春姑娘携着春风,带着细雨,迈着轻盈的脚步又回到了我们的校园,把沉睡了一冬的花草树木轻轻唤醒。

看,校园里草地上小草醒了,钻出绿脑袋,使劲地向上伸展着。操场两侧的小树醒了,穿上绿衣衫,在晨风中起舞。校门口花圃里的花儿也醒了,各色的茶花。杜鹃……在万绿丛中竞相开放,墙上的迎春花儿开放了,一簇一簇,十分好看。校园里那几株亭亭玉立的玉兰,一定是最引人注目的了。你看,它们挺拔粗壮的枝干上,嫩黄色的新芽才刚吐露,那些粉紫和雪白的玉兰花早已缀满了枝头,娇艳无比,我老远就能嗅到它扑鼻的香气。抬头一看,天瓦蓝瓦蓝的,上面点缀着几朵雪白的浮云。

偶尔有一群鸽子在天空盘旋着,发出嗡嗡的哨声。几只小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一下课,终于挣脱了厚重的冬装的同学们,纷纷来到校园,来到操场,做自己最喜欢的活动,欢声笑语洒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里到处荡漾着春意,充满了生机。

春到夜郎湖 第3篇

中午, 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 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 水是那么蓝, 和蓝天连成一个整体, 让人分不出哪里是水, 哪里是天。湖岸, 菜花黄了, 满山的油菜花就像给大地铺上了黄地毯。

太阳西落, 一阵阵微风吹过湖面, 荡漾起丝丝波纹, 夜郎湖在夕阳的映照下更漂亮了, 太阳的大半个脸已经沉入湖里。夕阳不仅染红了天边的云, 还在湖面映出了一道道红光, 仿佛在湖面铺上了一张红彤彤的大地毯。迎面一条渔船披着彩霞归来了, 船上的人脸上洋溢着笑容。显然, 这又是一个丰收的日子。船还未靠岸, 打鱼人便一个箭步跳上岸。船上的鱼、虾也被染成了金色。太阳坠入湖底, 水天相接的地方只剩下一抹暗红, 也许是太阳留下的使者, 专门留下来打扮我们美丽的夜郎湖吧!

夜幕降临了, 明月高挂空中, 整个湖面归于平静。站在岸边远看, 点点渔火, 衬着月光, 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春到东来亚 第4篇

马来西亚一般从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过年。大年三十,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守岁,信神的人家在大年初一要吃素,这一天人们一般呆在家中接受其他民族如马来族和印度族同胞的拜年。首都吉隆坡的商业区和饭店区在节日期间都会挂上两、三万盏大红的灯笼,每当夜幕来临,万盏齐明,颇为壮观。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意识到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存在诸多隐患,污染环境,因此从1996年开始,马来西亚政府效仿中国,在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虽然“爆竹声声除旧岁”的习俗已经成为过去,但马来西亚华人的春节却过得更安全、更环保。

在76%为中国人且母语被定为华语的新加坡,每逢春节几乎是万众同庆,到处是一派热热闹闹的迎春景象。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年市中的货摊十分抢手,挤挤挨挨;逛年市的人群更是摩肩接踵。店铺和饭店则张灯结彩,“大观”、“吉祥”、“新春”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牌随处可见。

自古以来,中柬两国人民交往密切,目前生活在柬埔寨的华人华侨达到40余万,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有中国血统。因此,尽管春节不是柬埔寨的官方节日,但现在春节不仅是当地华人华侨最隆重的节日,而且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柬埔寨人民共同的重要节日之一。节前花市上,一株株含苞待放的梅花、一盆盆富贵华丽的金色菊花成为市民的抢手货。果品市场更是人头攒动,人们尽情挑选着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除了本地的山竹、芒果、龙眼、榴莲,来自中国的柑桔、苹果、香梨也颇受欢迎。 和其他国家的春节一样,舞狮舞龙也是柬埔寨春节的重头戏。春节连日,各华人社团舞狮舞龙队忙得不可开交。在皇宫前广场、在国家领导人的住所、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在一些饭店和公司的门口处处可见狮舞龙腾,恭贺新春的精彩热闹场面。

在印度尼西亚春节被称为”imlek”音译“阴历”阴历也称农历。2001年印尼政府宣布农历初一(2月1日)为全国公共假日,正式解除了过去三十多年来的禁令,表明中华文化艺术被接受成为印尼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包括华人在内的所有民族,都是印尼大家庭的成员。在首都雅加达距离总统府不远的传统唐人区草埔,许多商店在一月初就开始售卖各式各样的年货,各种春意盎然的红布条、红包袋、红灯笼高高挂起,春节歌曲也处处可闻。 许多华人餐厅早早就推出新年套餐,竞相招徕生意,而雅加达的华人商家也兴起岁末晚宴,华人餐厅的生意大都兴旺;比如基布特拉酒店除了推出除夕团圆特别晚餐,也把2月14日情人节与2月15日元宵节合并一起扩大庆祝。一批由道教徒创办的印尼中华文化恒存基金会则提前一晚举办春节联欢会,雅加达其他佛教团体和庙堂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各种活动庆祝新春。 印尼的其他华裔组织也不落人后,纷纷在春节期间举办活动。比如印尼华裔总会跟中文报《国际日报》联办春节讲座会,暂定年初八谈论三个题目《何去何从:21世纪的印尼华人》、《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华人新型社团》及《印尼华人社团的复兴及前景》。印尼媒体,特别是电视台也开始重视春节活动,除了美都电视中文节目推出特备节目,国营印尼电视台和私营第七电视台也分别有春节特别节目,包括以印尼文介绍春节”阴历“的意义。

同中国一样法定过春节的国家就只有越南了,越南人也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他们一般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就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节。越南从北到南,四季常青,终年鲜花盛开。每年春节前各城镇的传统春节花市,更是繁花争艳,绚丽多彩。花市是每年越南春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了。在河内市区东北部,还剑郡距离龙编大桥不远的地方,有条梳行街。顾名思义,这条街过去是河内集中卖梳子的地方。多年来这里成了河内传统春节花市的中心区。花市的十字路口高悬着一只万紫千红的大花篮,十分鲜艳夺目。花篮下用霓虹灯组成的”春节花市“几个大字,在夜晚放射出灿烂的光彩。街道两旁摆满了鲜花、盆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大街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祥和、热烈而欢欣。各个市场和商店也都装饰一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从花市归来的人们,有人举一株含苞欲放的桃花,有人捧一束鲜丽芬芳的剑兰或者是大丽菊,有人在自行车后面带着一盆硕果累累的金桔。按照传统习惯,越南人过春节,经济再困难,家里也总要插一株桃花,其重要性大概不亚于中国北方人过春节总要吃一顿饺子。花农们为此也精心培育,使桃花在春节期间准时开放。除了鲜花、盆景,花市上还出售各式各样的彩色气球、彩灯、儿童玩具、年画、春联、年历等等,把相连的几条街,装点得五彩缤纷,喜气洋洋。

同中国的习俗相似,越南过春节也在大门两旁贴上大红春联。春联早先用汉字写,文字实行拼音化以后,现在用汉字写的春联不多见了,大部分春联逐渐改用拼音文字。但是在具体写法上,仍然按照方块字的格式,从上往下逐字书写,每个拼音字成一个方块,也仍然是上、下两联相对。更为普遍的是,人们在家里贴上”福”、”“等字样和福、禄、寿星的形象,还有各种传统年画,表达他们的美好祝愿与向往。

越南春节食品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它也是祭祀祖先时必不可少的供品。年粽同中国的粽子一样,用糯米包成,然后蒸熟。不过越南的年粽呈方形,要比中国的粽子大得多。传说年粽象征着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表示大地上有飞禽走兽,草木繁生。同时还有一种没有馅的圆圆的糯米饼,象征着天,取天圆地方之意。

越南人除夕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之夜,大街上一派热闹景象。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年轻姑娘身着或洁白,或绣有各种图案的越南旗袍,配着洁白的越南绸裤,显得轻盈飘逸,清新典雅,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零时,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广播越南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祝贺春节的讲话,欢乐的节日气氛,达到了高潮。随后,人们还要采上一根树枝,才乘兴而归。这个风俗叫也”采绿“。在越南语中,”绿“和”禄“同音。”采绿“就是”采禄“,意味着把吉祥如意带回家中。

从除夕之夜到正月初,在街头、公园和各公共娱乐场所,总是要连续多天举行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除了演出剧、嘲剧、改良戏等越南传统戏剧以及歌舞、杂技节目外,还常有武术表演、摔跤、舞狮子、荡秋千、下人棋、斗鸡、斗鸟等多种民间传统活动。整个春节期间,一直保持着热闹欢乐的气氛。荡秋千、下人棋都是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虽然也有十二生肖,但这其中唯独没有兔子,而用猫取代了兔子。为什么越南的十二生肖动物中没有兔而有猫呢?有一种说法是十二地支”卯”与”猫“同音,传到越南时”卯年“误听为“猫年”;也有人说越南人不喜欢兔而喜欢猫,认为十二生肖中既然有鼠,也应有猫,猫能克鼠。也许,这正反映了越南人的”生态平衡“观了吧!

春到校园作文 第5篇

柳树听到小燕子的喊声,从柳条上钻出了嫩绿色的小芽,整个树就像小姑娘在风中梳着它长长的辫子。

桃树听到了小燕子的喊声,赶快长出了花骨朵,开出花,它的花像一群小姑娘在互相比美。

紫藤听到燕子的喊声,长出了小花骨朵,它的花骨朵像一个紫色的小笔尖儿。

玉兰花听到燕子的喊声,长出了花骨朵,花骨朵像一个个小毛笔头,在书写着春天的美丽。

三叶草听到小燕子的喊声,从松软的泥土中钻了出来,换上了嫩绿的衣服,就像小姑娘梳了三个小辫子。

冬青树听到小燕子的喊声,变得更绿了。

春到校园作文 第6篇

春到校园

微风,把春风吹进了碧绿的原野;

微风,把春吹进了欢快的溪林;

微风,把春吹进了嫩绿的草坪上;

微风,又把春的气息撒向了我亲爱的校园。

沿着通往学校的宽敞的水泥大道两旁,有着两条又细又长的花坛作文 ,花坛里有着一行行月季花,远看,在那挨挨挤挤的`花骨朵之间,还夹杂着几片肥美的翠叶,就好像一位母亲用她那慈祥的手捧着孩子那圆圆胖胖的小脸,几株月季花都没有完全开放,有的已经露出两三片叶了,有的才是花骨朵,好似随时都有可能破开似的,如果你低头仔细看,也许会发现月季花下的草丛里,有着几片不知明的小花点缀在其间,有蓝的,有黄的,有白的,就好似天上的星星般闪亮,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你只需回过头来看第二个花坛,便会看见小黄扬睁着那鹅黄色的大眼睛,向你好奇地张望。如果,你运气,也许会在那密密麻麻的草场中发现一只小七星螵虫正在目中无人地玩呢。

绕过一排小黄扬,你便可以看见一棵小松树弯着身子,好似古代的佳丽,展现着自已的婀娜多姿。

微风轻轻地来,

微风轻轻地去,

春到校园小学作文 第7篇

曾记否,万物吐绿,百花竟艳的烂漫春天,醉倒了诸多文人才子。于是平,“一枝红杏出墙来”、“山寺桃花时盛开”、“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脍炙人口的佳句,传诵不断,令今人咀嚼难休,可谓春色之灿然。

布谷鸟的叫声,将我从梦中唤醒,举目环视四壁,几颗稀疏的星辰,早已为我点明了晨灯,真是难奈黎明前的瞌睡,我用僵巴巴的手,搓搓自己干枯的瘦脸,蓦然想到春天的芳菲,顿时一股踏青寻春之思悠然而生,怎能还睡?赶快起床吧!

我带着几分寒碜书生的傻乎劲,将一片难以压抑的寻觅之心洒向山川河流,干家万户,顿感一个痴情傻书生独有的舒坦感。

山寨深居关山脚下,远离尘嚣,显得古朴而静谧,次乃文人的世外桃园也。千寻难觅散心处,顿觉心中豁然开朗。怎不见春花呢?绿草又到哪儿去了?环视山川河流,村居院落,唯有几缕炊烟袅娜飘动,数枝干枯炸裂、摇摇欲坠的树枝在眼前肆意摆动,这难道是山寨的.春天?站在山巅的我,几乎凝固了。悲哉,迟迟不见绿意,春之萧条无味也。

追求是铁,精神是钢,二者皆伤心怆然。寻春受挫,余心中觉得沉甸甸的。将欲穷途辄返,突然看到了红崖河,几经冬天的蹂躏,它披上了晶莹透亮、洁白无暇的衣衫,逶迤地伸向远方.如同洁白的哈达。我追随到它的身旁,聆听她的教诲。嗷,原来山寨的春天在这里,它虽然没有江南绿树红花的嫣然,却有几分跳动的生命力,它早已翩然而来,春在胎动。

《春到海堤》教学 第8篇

春到海堤

作者:T·施托姆 (德国)

我们的海岸边曾长着好多高大的橡树林, 树木茂密, 一只小松鼠可以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 连续几里地不着地面。传说当婚礼行列穿过树林时, 新娘必须摘下头上的凤冠, 可见枝丫垂得多么低了。盛夏, 这高高的树木掩盖的大教堂终日凉爽。那时还有野猪和猞猁在林中穿行。在那雄鹰目力可及的高处, 阳光的大海在树梢上汹涌澎湃。

但这些树林早已被伐光了, 只有人们偶尔从黑色的泥沼中或从浅滩的淤泥中挖出个石化了的树根, 它会让我们后人神思那一片树冠在与西北方向来的暴风激烈搏斗, 发出惊心动魄的喧嚣。而我们今天站在海堤上, 望着一片无树的平原, 犹如望着永恒。

海堤上的风多么令人神清气爽!家乡是我魂之所系;在什么地方又能像这儿一样尽情享受星期天的早晨呢!

在下面那新开发的沼泽地中, 第一阵温暖的春雨已将无边无垠的草地染绿;散布着的数不清的牛在吃草, 连接着一个个“沼潭”的水沟宛如银色的带子在早晨的阳光下闪烁。吼叫声和撞击声在辽阔的原野深处飘荡, 此起彼伏, 此呼彼应, 相谐成趣。而耕牛的那些长翅膀的朋友们———椋鸟, 是多么活跃! 喧闹的鸟群从低地升起, 在我的面前掠过来掠过去, 然后密密麻麻地落在堤顶, 少顷, 便灵巧地啄食着, 顺堤坡而下, 向海边漫步而去。

然而, 沿着下边那从城市流来, 向大海注入的河流边, 新的谷草编成的网闪闪发光, 令人神往, 这是为了阻挡海潮的啃啮而铺设的———河水雍容大方地流过这洁净的地毯。

时值清晨, 青春时代梦幻般的感觉再度征服了我, 仿佛这个日子将给我带来难以言传的妩媚;每个人都有在心底欢迎幸福幽灵光临之时。

选文缘由

高年级学生描写景物, 存在的典型问题是堆砌辞藻、流于空泛或妄贴标签, 言之无物。什么样的文章能给他们以具体实在的启发呢?比较而言, 中国的写景散文长于抒情和表达整体印象, 讲究用词的优美和句式修辞, 欧美作家更长于写实和细节。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写实的文本更易于启发他们将景物描写得真实具体、形象生动, 就像学习素描一样。在堪称经典的写景散文中, 德国作家T·施托姆的《春到海堤》广为称颂。作者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融入具体的景色描写当中, 给读者描绘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海岸独有的风景图。全篇600多字, 语言朴实、细腻, 情感真挚, 构思大巧无痕。无论是整体构思, 还是细节描摹, 都是学生学习表达的好范例。

第一自然段描写家乡海岸往日景象, 突出树木茂密, 从侧面入手, 每一句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学生在描写景物时, 即使是自己十分熟悉的景观, 也往往写得空洞, 除了抓不住景物的特点, 更有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才能突出景物特点的困惑。施托姆的这段文字, 无疑是最直观的启发。作者开篇就说, “我们的海岸”, “我们的”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胸中饱含的情感。这段文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了橡树林的茂密:松鼠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上, 可以连续几里不着地面;新娘穿过树林, 必须摘下头上的凤冠, 以免挂上低垂的枝丫;大教堂因为有树木的掩盖, 盛夏里也终日凉爽;雄鹰目力可及的高处, “阳光的大海在树梢上汹涌澎湃”。松鼠、新娘、教堂、阳光, 都因为树木的茂密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景观。仿佛随意行笔, 家乡橡树林茂密的特点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极富画面感。尤其是“阳光的大海在树梢上汹涌澎湃”比喻形象, 既写出了阳光下树叶的光泽, 又富有动感。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给学生的启发, 不仅在于作者围绕“茂密”写了哪些事物, 更在于这些事物是怎样进入作者视野并行诸笔端的———这些景物, 有的是看到的, 有的是听到的, 有的是想象的, 有的是身心感受到的。观察和选择, 都要调动全身感官———这就是“五官观察法”。

“但这些树林早已被伐光了”, 这样的转折, 让读者以为作者接下来要着力抒写心中的遗憾, 没想到他笔锋一转, “而我们今天站在海堤上, 望着一片无树的平原, 犹如望着永恒”, 眼前的景色同样令人心驰神往。温暖的春雨、碧绿的草地、安静的牛群、喧嚣的鸟群, 雍容的河水相谐成趣。语言与第一自然段一样, 极富表现力。如写鸟群, “升起”“掠过来掠过去”“落在”“顺堤坡而下”“漫步”, 几个普普通通的动词, 如高明的摄影师, 用他的摄影镜头, 把椋鸟活跃的样子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无论是过去茂密的橡树林, 还是今日眼前一望无际的平原, 因为这里就是作者的家乡, 所以都是那么令人陶醉。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时间“清晨”, 使得直接抒情表达得那么自然而富有诗意,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显得那么浓烈。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不仅细腻传神的景物描写值得细细品味, 从过去写到眼前, 从摹景到抒情, 这样精巧而自然的层次结构, 也值得玩味。其实, 描写景物, 最重要的是自己眼中的的确确有这些景物, 把这些景物的样子具体地写出来, 就成功了大半。“一切景语皆情语”, 有真情才能看到真景, 语言的运用, 为表达真情实感服务, 也就不失自然和生动了。学习这篇文章, 读中品味词句, 读中领悟表达, 读中感悟构思, 是课堂上重点落实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课例呈现

执教年级:五年级

一、了解作者, 读通课文

师:我们最近学习的写景文章中, 你记忆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生:《桂林山水》, 写了桂林的山和水都很美。

生:《索溪峪的“野”》, 围绕一个“野”字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师:这两篇都是中国作家的写景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作 家描写景 物的文章———《春到海堤》。 (板书文题和作者) 作者是德国19世纪的小说家、诗人T·施托姆, 他的代表作有《茵湖梦》《在大学里》《白马骑士》等。他的写景散文特色鲜明, 语言朴实而又生动形象, 富有表现力和节奏感, 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到景色的描写当中, 引人入胜。读过施托姆的《春到海堤》, 再与《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比较比较, 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师:文章读熟了, 才能读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看有没有在预习的时候将文章读通读顺。

(指名分自然段展示朗读, 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读好第二自然段的长句子。)

生: (读) 但这些树林早已被伐光了, 只有人们偶尔从黑色的泥沼中或从浅滩的淤泥中挖出个石化了的树根, 它会让我们后人神思那一片树冠在与西北方向来的暴风激烈搏斗, 发出惊心动魄的喧嚣。 (断句不恰当。)

师:遇到这样的长句子, 要一边读一边想它讲了什么意思, 怎样进行语意停顿才能正确表达出句意。自己再读一读, 想一想, 在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练读, 边读边做记号。)

生: (读) 但/这些树林/早已被伐光了, 只有人们/偶尔从黑色的泥沼中/或从浅滩的淤泥中/挖出个石化了的树根, 它/会让我们后人神思/那一片树冠在与西北方向来的暴风/激烈搏斗, 发出惊心动魄的喧嚣。

师:这么读意思就清楚了。一齐再读一遍。

(生齐读)

……

二、整体把握, 体会构思

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主要写了家乡过去的春日面貌和现在的春日面貌。

师:概括得既准确又简洁。请大家拿起笔, 根据文章的行文构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思维导图。

(学生动手画文本结构思维导图, 然后展示分享。)

往日面貌→今日面貌→感想

……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文章结构思维导图, 有的还将每个部分很细致地表现了出来, 说明大家读懂了文章的思路。大家回想一下, 以前自己读过的, 先写过去再写现在景象的写景文, 两个部分之间通常有怎样的联系?

生:我印象中主要是突出过去景象的美好, 表达怀念之情。

生:我读过拿过去景象来对比, 突出现在景象美好的文章。

生:主要就是为了对比, 衬托出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美。

师:施托姆的《春到海堤》呢?

生: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 这篇文章里不是拿家乡的过去景象与现在景象进行对比, 在作者眼里过去和现在都是美的。

生:施托姆写春日海堤曾经的景象和现在的景象, 都是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师:正是施托姆热爱自己的家乡, 所以在他的眼里,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家乡的景色都是美丽迷人的。

三、细读发现, 品悟表达

师:施托姆的《春到海堤》写于100多年前, 100多年来一直受到好评, 尤其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被人们广为传颂。用心地读一读品一品, 你觉得广为传颂的秘密是什么?将自己的发现批注在旁边, 再与大家分享。

(生读书思考, 批注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关键词“茂密”来写的。例如第一句写松鼠从一根树枝到另一根树枝, 连续几里路不用着地, 就是为了突出橡树林茂密。

生:作者通过写他看到的、想象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集中体现了橡树林的茂密。

师:能具体地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我们的海岸边曾长着好多高大的橡树林, 树木茂密”, 这是看到的;“一只小松鼠可以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 连续几里地不着地面”这是想象到的……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是想象到的吗?

生:我觉得, 作者不可能跟在一只松鼠后面观察几里路, 应该是想象的。

师:大家读一读这句, 看看有没有具体的词语告诉了我们这是作者的想象。

生:“可以”这个词说明了是作者的想象。

师:看来读书就是要一个字一个词地用心去体会。

生:“传说当婚礼行列穿过树林时, 新娘必须摘下头上的凤冠”, “传说”一词就说明这是听到的, 而“可见枝丫垂得多么低了”, 作者应该是看到过的;“盛夏, 这高高的树木掩盖的大教堂终日凉爽”这是作者用身心感受的;“那时还有野猪和猞猁在林中穿行”这是作者看到的;“在那雄鹰目力可及的高处, 阳光的大海在树梢上汹涌澎湃”我觉得这里有看到的, 但运用了想象。

师:有一种观察法叫做“五官观察法”, 就是调动人的所有感官, 如眼睛、鼻子、耳朵、舌头以及触觉等, 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感受事物, 这样就能对事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或者能从多个角度感受事物的某个特点。你说这段话写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用身心感受到的, 其实就是发现了作者运用了“五官观察法”,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橡树林茂密的特点。你很棒!

生: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 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来写阳光。

师:作者写这句话是不是为了表现阳光的特点呢?

生:不是, 也是为了突出橡树林的茂密。你看, 作者把阳光说成“阳光的大海”, 大海里全是水, 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说明阳光一点没有漏下去, 树梢之间茂密得没有一点空隙。阳光的大海“汹涌澎湃”, 说明阳光在树梢上不停闪烁着。

生:我补充一下, 这句中说“雄鹰目力可及的高处”, 鹰的目光是最锐利的, 它都看不到有阳光从树梢漏下去, 更说明了橡树林的茂密。

师:说到这儿, 我们终于知道了这一自然段被广为传颂的秘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橡树林的茂密, 真实、朴实而又生动, 充满了生命力, 让人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带着这个发现, 再来读读这段话, 品味品味。

(生朗读品味, 再指名展示朗读。)

师:家乡往日茂密的橡树林是那么迷人。今日站在海堤上, 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一如既往的热爱家乡之情的呢?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课文边画出印象深刻的景象, 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生自主读悟, 批注。)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我们今天站在海堤上, 望着一片无树的平原, 犹如望着永恒。”不过我不确定我的想法对不对, “望着永恒”是不是望着永远?

师:我们经常用“永恒”来形容什么呢?

生:永恒的记忆。

生:永恒的友谊。

师:永恒的意思就是永远———

生:永远不变。

师:对, 永恒的意思就是永远不变, 永远存在。“望着永恒”就是———

生:望着永远不变的东西。

师:联系课文内容, 在作者的眼里, 作者的心中, 永恒的是什么呢?

生:永恒的是热爱家乡的感情。

师:是呀, 无论是家乡往日茂密的橡树林, 还是今天一望无树的平原, 在作者的心中都是美丽的, 因为心中热爱家乡的感情是不变的, 是永恒的。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我们明白了, 景是怎样的?

生:“而耕牛的那些长翅膀的朋友们———椋鸟, 是多么活跃! 喧闹的鸟群从低地升起, 在我的面前掠过来掠过去, 然后密密麻麻地落在堤顶, 少顷, 便灵巧地啄食着, 顺堤坡而下, 向海边漫步而去。”这两句话写出了椋鸟的活跃, 让人觉得充满生机, 家乡也就充满了生机。

师: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椋鸟的活跃?读一读, 圈出来, 再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圈出的词语。

(生读)

生:我听出来两个词, “掠过来掠过去”“漫步”。

(生读)

生:我听出了这几个词语, “喧嚣”“掠过来掠过去”“啄食”“漫步”。

师:我也来读一遍。 (读)

生:我从“升起”“掠过来掠过去”“落”“啄食”“顺堤坡而下”“漫步”这些词语听出了椋鸟很活跃。

师: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描写椋鸟动作的词语。活跃要用具体的动作来表现。

师:一齐读一遍, 再感受一下作者眼中家乡椋鸟的活跃。

(生齐读)

生:“海堤上的风多么令人神清气爽!家乡是我魂之所系;在什么地方又能像这儿一样尽情享受星期天的早晨呢! ”这段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师:作者用心用情写下这篇文字, 就是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果说这段话是直接抒情的话, 那些景物描写就是间接抒情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的文章, 最真实的感情就融在具体的景物描写当中。还有哪些景物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作者魂系家乡, 在尽情享受家乡的早晨?互相读一读, 说一说, 品一品。

(学生自主交流品悟)

师:细细品味了作者笔下家乡充满生命力的景象, 再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会读出怎样的理解?

生:老师, “幸福幽灵”是什么啊?

师:你们觉得呢?

生:是不是幸福的感觉?

师:可以这样理解。

生: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很年轻, 心中充满了青春的梦想。

师:是什么点燃了他青春的梦想, 是什么让他感到幸福?

生:是清晨, 是家乡的美景。

师:清晨, 春天, 青春, 一望无边的平原, 深爱着的家乡, 此时此刻, 此情此景, 能不让人感到幸福吗?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表达心中 这妩媚的 幸福感受———

生: (齐读) 时值清晨, 青春时代梦幻般的感觉再度征服了我, 仿佛这个日子将给我带来难以言传的妩媚;每个人都有在心底欢迎幸福幽灵光临之时。

四、对比写法, 布置练笔

师:回忆一下《桂林山水》是怎样写山和水的, 比较一下《春到海堤》对具体景物的描写, 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春到海堤》写得朴实些, 没有《桂林山水》那样的排比句式。

师:你更喜欢那种写法?

生:我喜欢《春到海堤》的写法, 写得很具体, 很实在。

师:我跟你的看法一样, 《桂林山水》读起来很美, 想一想却很模糊, 感觉都是在笼统地表达感受, 没看到写了什么具体实在的景物。《春到海堤》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写往日景象, 还是眼前景象, 每一件事物都是具体可感的, 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具体的画面。其实, 描写景物就是这么简单, 一个特定的时间, 眼前有哪些景物, 用“五官观察法”去感受它,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写下来, 就像画画一样。

师:大家来自不同的省份, 家乡的面貌各不相同。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生:喜欢。我喜欢家乡的五台山, 爬过好几次了。

生:我家乡的田野也很美的。

……

师:你能学习施托姆的写法, 将自己在特定时刻看到的家乡景象具体地描写出来吗?课下试一试, 让别人分享一下你的家乡具体、实在的美景。

教学评析 (一)

李祖文:

《春到海堤》是一篇经典耐读且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在我们的文本选材中可以说是“阳春白雪”, 而如何能够将这种类型的文章桥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中, 让其走入孩子们的心里, 考量起来, 又不得不从教学手段上贴近孩子, 走一条“下里巴人”的渠道。二者的桥接, 总是让我们一线的老师为难, 而从李竹平老师的这个教学案例, 我们看到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巧妙桥接, 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尊重教材, 立足于文体的特点

写景类散文,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 是比较不讨好的文体之一, 因为它缺乏其他文体类的趣味性, 吸引孩子们阅读的主观驱动性相对较弱。教材体系中的写景类散文又较为刻板, 语言过于精美, 总让孩子们望而却步。而作为教师, 在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时, 要不束手无策, 要不抱怨连连。但李老师却桥接了《春到海堤》, 提供给孩子们另一个视角:“如何将景物写得真实具体、形象生动, 就像素描一样”。即便他如此之选, 在教学现场的教学中也始终尊重教材, 紧扣文体的特点, 我们从其这样两段的实录中可见一斑:

实录 (1)

师:我们最近学习的写景文章中, 你记忆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生:《桂林山水》, 写了桂林的山和水都很美。

生:《索溪峪的“野”》, 围绕一个“野”字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师:这两篇都是中国作家的写景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作 家描写景 物的文章———《春到海堤》。

实录 (2)

师:回忆一下《桂林山水》是怎样写山和水的, 比较一下《春到海堤》对具体景物的描写, 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春到海堤》写得朴实些, 没有《桂林山水》那样的排比句式。

师:你更喜欢那种写法?

两个实录, 一个来自于教学的开始, 一个来自于教学的结束部分。李老师只是让孩子们来比较, 来体味, 继而丰满孩子们对于写景类散文的认知。这其实是对于教材选文的有益补充, 是对于教材的最大尊重。因为有了这样的尊重下的比较, 孩子们看到的是不同文本的优势, 而不是缺陷。也因为这样的比较, 自然而然凸显了文体的特点。

二、尊重学生, 立足于学生的需求

《春到海堤》一直被奉为经典, 也一直得到好评。但不可以改变的一点是:它读起来其实也如其他写景类散文一般, 不是特别好读。我拿到这篇文章时, 都静心读了好几遍才感知其精妙。这样的文章对于孩子们来说, 在阅读时, 也同样障碍重重。可在李老师的教学现场, 因为尊重了学生, 立足于孩子们的需求, 这样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李老师首先让孩子们将其读通读顺, 在读的过程中, 解决“长句停顿”的问题。作者因为表达的原因, 需要长句的句式递进情绪的舒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里一方面会对作者的表达意图产生歧义, 一方面可能会忽略其作用。李老师将其作为自己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就考量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 李老师没有如传统的教学方式那般, 将自己对于此文的品析直接传递给学生, 而是巧妙地将品析的要求定为:“你觉得广为传颂的秘密是什么?”也正如此, 教学现场中孩子们灵动而又深刻的分析, 淋漓尽致地达到了“品味语言”的目标, 这其实就是“立足于孩子的需求”所带给我们的奇迹。

第三, 对于孩子们的自我写景需求的尊重。孩子们在写景时, 是需要方法思维的准确指导的。也正如此, 李老师通过引导孩子们分享, 巧妙将孩子们习作的需求与他选文所要传递的思维方法———“五官观察法”进行了桥接。

三、尊重规律, 立足于阅读的策略

孩子的阅读认知是有规律的, 我们只有尊重了孩子的这些认知规律, 渗透相关的阅读策略, 是可以涵养孩子很好的“阅读力”, 继而桥接“写作力”的。李老师在这课的教学中, 就广泛运用“连接”的阅读策略。教学的开始, “连接”教材选文与自选文;教学的品析部分, “连接”孩子们的感知与文本的呈现;教学的尾声, “连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与教材文本以及自选文本的写作技巧。可谓尽一切可能将学生与文本之间“连接”起来, 希望孩子们能够进一步得到提升。

李老师的案例是值得我们品味的———将“阳春白雪”类的文章用“下里巴人”式的方式巧妙桥接。但我们还需要看到, 李老师在孩子们整体感知“文本结构”后, 就将视角切入到“语言的品析”中。其实笔者认为, “文本结构”之后是介入写景类文章“图像化”策略的好时机, 可以帮助孩子们将自己的习作“画面聚焦”“多镜头定格”。同样是“连接”策略, 如果李老师能够让孩子们提前书写一篇自己家乡的小文章, 可能在整体上与文本的“连接”会更紧密。当然,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吧!

教学评析 (二)

陈超:

整堂课听下来, 明显能够感觉得到, 这是典型的李老师的课。为什么这么说?从以下几点就能看出来。

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节课,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选择本学期学过的有关写景课文导入, 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性, 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调。无论是在指导朗读, 还是在细读感悟的时候, 都不难看出李老师是如何“让学”, 如何“以学定教”的。在李老师的引领下, 学生的自主性被充分激发出来。难以读顺读熟的句子, 自主朗读体会后很快迎刃而解;关键的字词, 自主批注发现, 感悟了作者在描写时语言运用的秘妙。试想, 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学生第一自然段是抓住“茂密”这个词来描写, 再让他们去体会, 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有多大学习价值呢?反过来, 让学生先自己在阅读中发现, 把自己的 理解充分 表达出来, 教师隐身学生背后, 学生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学生突然问出“幸福幽灵”这个问题时, 我相信这并没有在李老师的计划之中。正是因为一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才能把这个问题如此自如地化解。

由此可见, 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才是激励他们学习进步的关键。这种内动力如何发掘, 李老师的教学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让学生不着痕迹地习得方法

李老师的课从来不是仅仅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正确的方法。例如, 课堂上的朗读训练总是与具体内容的理解感悟融为一体, 不仅仅是教会这一篇文章的朗读, 更是让学生在以后的朗读中能够自然地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果不讲方法, 只谈内容, 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团糨糊。貌似此时学懂了, 可是换一篇文章呢?依然无从下手。李老师的课堂就没有了这种担忧。

思维导图的运用更见匠心。“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说出来还远远不够, 更要将之写下来, 落到笔头上学生才能牢牢记住”, 这是李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 在这里我们看到, 仅仅是写下依然不够, 还要能够更清楚地把作者的意图用简单的导图表示出来。这种训练, 时间久了, 学生在面对一篇陌生文章时自然能够快速地找到文章的线索, 这对学生理解任何一篇文章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启示, 同时, 如何做到有条有理地表达, 更给了学生一个思路启示。

三、言意兼得是不变的乐章

写景的文章, 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意图, 把握文章的主旨并不难, 因此人们往往会拘泥于此。李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 仅仅是学还远远不够, 更要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因此,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李老师安排了一个迁移表达的练习, 做到了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习作, 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美景进行写作。这里, 再一次透露出了李老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做法。班上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不同的省市, 李老师要求学生写自己家乡的美景。一方面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拘泥于某一处景色, 写作将会更加自由;另一方面, 写自己家乡的景色更能让学生去体会本文作者的意图, 这又隐性地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施托姆所描写的正是他自己家乡的美景, 当学生们描写自己家乡时自然更能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春到陡山乡 第9篇

在一个阴沉沉的早上,我与朋友宋志鸿一起乘兴坐车到孝昌县陡山乡实验中学。一路上,细雨滋润着沿途的稻田和树木。鲜艳的油菜花点缀着107国道两旁,扑鼻的花香不时地从车窗的缝隙中飘进。油菜花开了,而且开得很灿烂。在这桃花灿烂的时节,油菜花也毫不逊色。听朋友说,杨店的桃花非常值得一看,但我觉得这回赶上的油菜花更惹眼。

老宋从滚子河到银杉的路上一直都站着,因为正值清明时节,车上人很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大早,我们就在这细雨朦胧中感受着清明的味儿。

细雨如丝,但雨很快又停止了。当我们到了陡山乡国道口的时候,我急忙给唐校长打电话,说明了我的来意。他说他在县城开会,让人接待我们。我知道,学校不可能在这时派遣专车接我们。我于是跟唐校长说我们走过去算了,反正还可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

等我们到了实验中学,那门卫让我们登记,他说这是安全方面的规定。在办公室,邱主任接待了我们,我们从他那里了解了一些学校的情况。

到了中午,邱主任让我们一起到食堂去吃饭。吃饭时,邱主任让我们学校

2002级英语系的一名学姐向我们介绍有关支教的情况。那位学姐是去年才分配到实验中学支教,先前她在孝昌下面的某个学校支教。邱主任说他下午有课,中午需要休息一下,不能陪我们了。

吃完饭后不多久,我就看到唐校长朝我和老宋休息的地方走来。我看到唐校长走来,于是赶快出去迎接。我和唐校长谈了很多关于学校的发展问题,如学生和教师的住宿问题,学校的生源问题等等。整个下午,我们是在一个非常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度过的。不知何时,窗外的雨开始慢慢地下大了。迷蒙中,烟雨混成了一片,然后又悄无声息地降落到地面,降落到金黄的油菜花上面,雨滴飘零,溅洒到放学的孩子身上——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没有带伞。可爱的孩子,今天是周五,他们又可以拥有自己的天地,可以去支配自己的时间了!是啊,当我还是他们那么大时,我不也乞盼有这样的日子嘛!可是,时间就在无情中流逝,转眼间,我即将走向教师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雨在下,一直在下,而且下得越来越大。

我知道我将面临多么艰巨的挑战,但我相信——不,是深信——我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长远、更加辉煌、更加灿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路有多远,生活就有多精彩!生命有多久,人生就有多精彩!

我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日子,在一个油菜花开的日子,与自己的挚友宋志鸿来到了陡山乡。我的生命将在这里播下种子,在这里收获希望!生命有多长,路就延展多长。我希望用自己的青春去浇灌我生命中的每一个驿站,用自己的汗水去挥洒我生命中的每一片蓝天,用自己的激情去谱写我生命的每一首歌谣!

春风化雨,我知道,这个春天,我该做些什么!

春到校园作文300字 第10篇

我的校园被春姑娘装扮的如诗如画,五彩缤纷。

我的校园有两个美丽的花坛。每到春天,那里春色满园,百花盛开。小鸟在花坛上叽叽喳喳的叫。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采蜜,真是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春天,在花坛里,迎春花绽开了嫩黄的笑脸,长长的枝条,如同长长的柳条。丁香树上又开满了丁香花,丁香花犹如葡萄一样挂满枝头。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仅花坛上的景色如诗如画,操场上也是热闹非凡。在操场上,常常闪动着同学们的身影。中午,阳光洒满大地。芙蓉树的枝头悄悄的探出栏外。好像要给过路的人打招呼。同学们你追我赶,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微风中带着丁香花淡淡的香气,清脆的鸟叫声鸣不绝耳。上课的时候,常常从窗内传来书声朗朗,那声音像唱歌一样。

这样的景色围绕着这样环境优雅的校园,这样环境优雅的校园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色,我怎能不爱我的黑石礁小学呢?

春到校园作文300字 第11篇

一排桑果树前,结着红、紫的桑果,肉嘟嘟、圆溜溜,新鲜饱满。桑果就像一串多彩的铃铛,给桑树装饰上了许多色彩。浅绿色的的叶子上,还有些细小的齿轮,似乎一片珍贵的绿宝石。

国旗台前,有一排花儿。娇小的.花瓣,简朴而又华丽,蒙蒙细雨过后,在这花瓣上有许多晶莹的雨露,好似給花儿串上了珍珠。瞧,这几朵蔷薇真美,粉红粉红的,像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花蕊是金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蔷薇显得格外有精神。

茂密的竹林里,竹子像一个个站岗的士兵,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竹叶碧绿碧绿的,像一片片薄薄的翡翠,绿的可爱。一阵风吹过,竹叶 “沙沙”地摇曳起来,似乎在为校园演奏一首春的赞歌。

走廊前,金灿灿的迎春花,绽放着小小的花瓣儿,好似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它虽不华丽,却朴素而阳光。望着它,心情就格外舒畅。

春到校园300字作文 第12篇

我们校园的墙角边,种着一些竹子,它们四季都是绿的,只有冬天会枯黄一些而已。现在竹子已发出了小嫩芽,看来不久这里就会变的翠绿了。竹子下面全都是掉落的叶子,那些掉落的叶子上,已经失去了所谓的春色。竹子中间还有一个篮球架,打篮球的人累了可以坐在空地上,在竹子所给予的凉阴下休息。

校园里的竹子最低也不低于1米7,可够熊猫饱餐一顿了。竹叶你要顺着它的叶脉摸,摸起来很光滑,但你只要倒着摸,你就会感觉摸着并不顺滑,而且叶子边上有一圈尖刺,虽然很少,但它的力量却能把一个人手刺伤,叶也不可貌相啊!远看竹子,好似一片茂密的树林,非常惹人喜爱。

春到喀什噶尔 第13篇

立春过后,北方仍在飘着鹅毛大雪,江南正下着绵绵春雨,唯独新疆的南疆日灿,天蓝,草绿,花香。尤其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喀什噶尔。尽管它的一边是沙漠连着戈壁,另一边是帕米尔高原连着喀喇昆仑山,但它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山麓地带,大河流域,托起了一片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绿洲。绿洲上农业发达,林木葱郁,河流逶迤,渠网纵横,春季桃红柳绿,秋季瓜甜果香,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世人都说江南好,其实,塞外的喀什噶尔胜江南。

一到春天,喀什噶尔的大地便镀上了一片新绿,像艾德莱斯绸一样美丽,春风荡漾,春光明媚,春色无边。空气是甜爽的,风是杨柳风,偶尔有点沙尘,却被淋淋细雨洗刷得干干净净。喀什噶尔的春天,总是迈着轻快的脚步,把辽阔的戈壁、茫茫的沙漠、广袤的原野踩在脚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春来了,喀什噶尔大地都润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座古丝绸之路重镇,现如今经中央批准为“喀什经济开发区”。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引领着古丝绸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这条造福于世界人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如同万里晴空的长虹,彩霞缤纷,绚烂多姿,光彩照人,更显生机勃勃。

春姑娘走来了

这个季节的风儿,在这里是无序、无眠、悄然、恬静的。

每当夜色沉暮冥蒙,万籁俱寂,风儿便径直走向蛮荒山峦,与花草树木依偎相恋竞秀寥廓。风儿越过天山南麓,穿行在绵延千里的戈壁,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朝南走向喀什噶尔,掠过欧亚大陆腹地上空唤醒古城喀什的魂灵,在进入喀什的库曲湾荒漠上,莫尔佛塔在高举月光的拔节声中翩然跃动……

风儿,是夜光下游移的风景,驻足一望无际的戈壁,越过干涸的河谷,穿过哪怕是一个人的村庄,也从不嫌弃土地的荒凉,从不问及飞沙走石的亏空。

风儿,是伸向喀什噶尔绿洲葱绿色、浅黄色、淡青色的绒酥手,抚摸抽芽发情的春之游子,引领无数天籁的足音回归,杨姿柳色、桃红杏白、情窦初开、蕊蕾绽放的亘古意境……

高月还在攀升,夜幕下的喀什古城静悄悄,高台民居的灯火未能隔断我的视线,我站在耿恭台上听见了一种声音的骚动:

吧吧剥剥,喧喧嚣嚣,莫非迎宾路林带唏喇;

喈喈嘈嘈,喁喁嘤嘤,莫非艾提尕鹊鸟啼叫;

哓哓喃喃,嗖嗖嘣嘣,莫非东湖里鱼翔唧哝;

飘飘荡荡,急急匆匆,莫非香妃墓云雨穿行;

叮叮当当,当当叮叮,莫非开发区机器轰鸣。

哦,花草啊,正急骤地疯狂生长,灌木丛林下弱小的生灵闪烁着悄然的萌动,复苏着漫无边际的绿色,分不清哪是城区哪是郊区。吐曼河、克孜勒河比肩继踵,源源地发出缠绕春色欲来的春风春雨、水声涛声波声浪声、鸟声虫声草声树声……生态文明正在喀什噶尔大地上崛起!

哦,此时,我看见了喀什噶尔天空的颜色已经由冰寒的鸽灰转为微暖的幽蓝,闻到了绿色的气味已经由湿冷的泥香转为春光轻晒后的芬芳。就在这冬去春来的时候,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前来喀什务工、经商的人们,他们在老家过罢春节就陆陆续续地回到了第二故乡——喀什噶尔。他们是春天的使者,怀揣着“一带一路”中国梦,为了振兴古丝绸之路,为了建设喀什特区,为了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义无反顾地披一身春光,乘着春风适应新常态。此刻,我的心室门窗早已被他们悄然撞开,渴望风景的双眼也被一种渐近的足音锁定拭亮!

哦,春到喀什噶尔,春姑娘像仙女似的走来了,喀什噶尔人把她比喻为香妃从京城回到了故乡。于是,喀什噶尔大地响彻着一曲爱国爱疆的春之歌!

春来了,村醒了

一打春,百草回芽,喀什噶尔绿洲的一切变样了。虽然气温依旧低,但不彻骨,人也仿佛一下子就有精神了,干啥都有着一股子劲。睡了一整个冬季的村庄也仿佛突然就醒了,处处充满着生机。

天麻麻亮,戈壁滩上的村庄里,尽管居住分散,同样有公鸡争相报晓。公鸡经过一冬严寒,早就耐不住性子了,看谁叫得响亮,叫得时间长:有的站在新建的安居房的墙头上,有的站在院子的葡萄架上,打完鸣却不急着下来,先张一下翅膀,接着就全身抖了几下,似乎要抖掉一身的晦气,要抖出一身的力气。后院羊圈里的羊群也比往常出圈得早。春来了,盐碱地里嫩绿的草儿长出来了,天暖了,胃口出奇的好,羊儿猛劲地啃,猛劲地长。牧羊犬冲着高远的天空“汪汪”地叫了几声。这一叫,惊动了十里戈壁,一时间,牛吼、驴叫、马嘶,一切能发出声的动物都敞开了嗓子,热烈地欢迎着春姑娘的到来。

nlc202309081319

“吱呀”一声,农舍院门开了,勤劳的女主人起来了。她舒展一下筋骨,精气神格外好,利落地洒扫庭院,烧火做饭。屋顶冒出了炊烟,袅袅娜娜,扶摇直上,白似练、软似缎,梦一般的美。女主人走出灶间,站在院子中央,摘下头巾,边扑打着身上的草屑,边大声地喊着巴郎和当家的道:“奶茶煮好啦!”孩子听到妈妈的喊声,便走出卧房将书包往自行车上一放,坐到铺着地毯的土坑上,端起奶茶泡馕吃得津津有味;正在牛棚里挤奶的男人听到女人的喊声,笑笑,心里的幸福像牛奶一样往外淌。

男人闲不住,吃罢奶茶泡馕就扛起坎土曼去田里,要去查看越冬的麦苗,还要去给林带浇头一拔春水。男人慢悠悠地走在田野的小路上,走着走着,感觉身上热了,就解开两颗扣子。看着路两旁返青的麦苗和林带,心里说:春姑娘回来了。地里的庄稼喝足了水,青翠碧绿,风一吹,庄稼就像活了。男人挥着胳臂,自言自语,畅想美好未来。咕咚咕咚喝水的土地,仿佛也在说:春到了,我发挥本领的时候到了,你就等着瞧好吧。

春姑娘回来了,真好。

艳阳高照,从帕米尔高原奔流而下的雪水闪着银光,渠里的水也格外得清,水面上“飘浮”着蓝天白云的影子,溪水也唱得格外欢了。男人顶着红日走到河边,撩起一把河水,水从指间流出,像一串串珍珠滑落,声音清脆动听。河水荡起层层涟漪,越荡越远。男人掬起河水,放到嘴边,咕噜一声,就喝进肚里去了。河水清凉,甘甜,小蛇般滑过喉咙,舒畅地甩了甩膀子,似有用不完的力气。

春,是一根神奇的魔法棒,它到哪里,哪里就有生机。你瞧,来自城里的“访惠聚”住村工作组轮换着,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形成了一支永远不走的“访惠聚”工作队。他们走访家家户户,抓稳定,去极端化,扶贫解困,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同心同德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春天,从克孜勒河开始

喀什噶尔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叫克孜勒河。发源于塔吉克斯坦境内海拔6 048米的特拉普齐亚峰(即列宁峰),全长778千米,在我国境内约600多千米,自西向东流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喀什地区的疏附县、疏勒县、喀什市、伽师县、巴楚县,最后与叶尔羌河相遇,汇入塔里木河。流经水域面积达15 100平方千米,灌溉耕地215万亩,荒地170万亩。克孜勒河横穿喀什市境内,是喀什地区的第二大河流。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克孜勒河两岸,多植柳,整个冬天里,河岸柳都沐在冷风寒气之下,枝条枯涩,暗淡无光。可是,一进入“五九六九”,那些垂着的柳枝,便从灰暗中渐渐透出它的绿意。“春打六九头”,地处边塞的喀什噶尔绿洲,像江南一样,绿意渐浓,直到浓得深刻、通透,柳枝也就变得异常柔软。克孜勒河两岸的垂柳,临风吹拂,摇摇曳曳,轻轻摆出的是春天的温煦和生机。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克孜勒河的冰开,来得柔,来得缓。它不像那些汹涌的大江大河,一旦冰开,就是大量的冰块奔腾宣泄而下。冰封下的克孜勒河水,在冰下呜咽地流淌着。进入“七九”,河面冰开,总会从河的中心渐渐“化”开。最初,只是河心的浅浅的一隙,时日渐进,河面的冰才渐渐地向两岸“化”去,那样的舒缓而优雅,不像是一场寒冷的消融,倒更像一次从容的“撤退”。

河面完全化开的时候,河岸柳已是绿意婆娑。柳枝上已张开了浅黄的“柳眼”,慢慢地,“柳眼”徐舒,柳枝上就飘出了如雪的柳絮。苏轼称之为“杨花”,一场春雨过后,杨花落满园池,触景生情,引发的是苏轼的满怀思乡愁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河岸柳,飞絮飘落的不是园池,而是潺缓而去的河水。

这个时节,你行走在河岸边,就会发现地面不再僵硬,原先冷干的河滩变得松软而泽润,空气里流淌着一种湿润润的腥气。低下头看,土地春暖的裂痕中,一些性急的河岸草已经露出它的尖尖角,楚楚地让人怜爱。河岸上,多了行走散步的游客和沿河寻觅玉石的闲人;河水边,多了放牧牛羊的牧羊人,挥动着牧羊鞭,打着响亮的口哨,不是“断续寒砧断续风”的萧衰和悲凉,而是春意融暖的清亮和欢欣。谈笑戏谑,牧羊姑娘和巴郎的笑声,荡漾在水面上,这个春天,春情愈浓了。

野天鹅边飞边鸣,拍水戏闹,浮游河面,忽然一个猛子扎下去,把头和脖子深深地埋在水里,雪白的尾巴翘得高高的,好像一个白白的水中孤岛,煞是好看。河岸边,已是芳草萋萋。红日下耕田的农夫,牵着黄牛,到河边饮水。农夫闲着,便燃上一支烟,悠悠地吸着。举首,望向对岸的春野。田畔,桃花正开得烈,灼灼如烧。

春,已然深了。

拥抱春阳

春到喀什噶尔,在枝头绽放第一瓣新绿前,在天空飘起第一场春雨前,在喀什小巷走出第一个推车儿卖芝麻糖的生意人前,美丽的春阳悄悄降临,让冬眠后的古城有了一丝暖意,一份希望和一些梦想。

或许还有一丝的犹疑,明明同样是来自蓝天的阳光,仿佛还有冬日的味道,难道真的进入了期盼的春日吗?其实,喀什噶尔的春日往往是过早的粉墨登场了。喀什噶尔的春阳不像冬天的阳光有着冰雪气息,无力阻挡寒潮的来临。在喀什,春阳驱赶着寒意,仿佛阳光的手抚过的每一寸土地,顿时便有了蓬勃旺盛的生机。

春阳下,在改造好的喀什老城,有结伴在扩建的喀什小巷里踢足球的维吾尔族巴郎,有蹲在三层楼下翘首仰望蓝天晒太阳的维吾尔族老人,还有来去匆匆、忙忙碌碌的过路人,最多的是来自全国和全球各地的游客。老城改造后的房屋建筑既有雕梁画栋,又有诗情画意,保持了民族特色,匠心独运,叹为观止,吸引着游客流连忘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阳无拘无束的骄傲,也是属于这个别致季节的骄傲,更是喀什噶尔的自然特色。喀什噶尔人从不无视春阳、远离春阳,而是亲近春阳,拥抱春阳,心底的阴霾会在春阳的照耀下消散。春阳下,生活在喀什的人们,身居绿色发展中,往往拥有新的期盼、新的起点,曾经搁浅的梦会有重新起航的力量,曾经被埋没的欢乐也能得以释放。

春天之美如画如诗,却也只有短暂的一季,无限春光暖心房。与其在失去后翘首以待再见,倒不如就在当下钟情喀什,拥抱喀什,永驻喀什,与喀什各族人民共享喀什的变化和发展——美丽的喀什特区啊!

上一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书报告下一篇:80后的消费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