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舞课程教学大纲

2024-07-13

排舞课程教学大纲(精选9篇)

排舞课程教学大纲 第1篇

排舞课程教学大纲

一、目的要求

排舞,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起先用吉它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即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舞蹈。每一首舞曲,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

本课程通过规范的教学,使学员不但从中学到优雅的姿势,还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并且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最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分析器官的机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二、学制教材

排舞学制二年,四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共128学时。教材《LINE DANCE MUSIC(VCD)》上海市排舞专业委员会

三、内容课时

第一学期

1、排舞基本姿势、排舞基本步伐入门——恰恰

2学时

2、排舞《爱的恰恰》

4学时

3、排舞基本手法、排舞《满场飞》

4学时

4、身体素质训练——协调性练习

2学时

5、排舞《南方欢乐》

4学时

第二学期

1、排舞基本步伐入门——桑巴

2学时

2、排舞《永恒的舞蹈》

4学时

3、排舞《玫瑰之泪》

4学时

4、身体素质训练——柔韧性练习

5、排舞《糖果派》

第三学期

1、排舞基本步伐入门——伦巴

2、排舞《慢慢燃烧》

3、排舞《你叫谁达令》

4、身体素质训练——腰腹力量练习

5、排舞《说出来》

第四学期

1、排舞基本步伐入门——牛仔

2、排舞《按我的铃》

3、排舞《一夜》

4、身体素质训练——四肢力量练习

5、排舞《尝试》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四、原则方法

1、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从基本功入手,由易到难,突出重点,抓住要领进行教学。

2、直观性原则。在讲解、示范中先分解动作,后综合训练;充分运用多媒体,跟着大屏幕练习,提高兴趣和教学质量。

3、实践性原则。争取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演出,通过展示促进教学提高。

4、提倡学员互教互学,课后由班委组织大家复习。

排舞课程教学大纲 第2篇

将其引入高校,可以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培养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排舞 探讨

一、排舞简介及其价值

排舞的英文名是“Line Dance”,字面理解为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

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牛仔舞,早期的排舞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

排舞特点是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不需要舞伴,是一种既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舞的的新型舞蹈。

排舞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能起到很好的健身和娱乐作用.近年来排舞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现如今已成为一种国际性健身语言,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排舞的特点很多,它已经发展到了很多舞曲,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舞码。

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

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

排舞的每一首舞曲,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

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

另外,每首排舞的基本跳法规律还分为2个朝向和4个朝向交替旋转。

排舞更融合了很多社交舞的舞步,如恰恰,伦巴,曼波,牛仔,和摇滚等舞步。

在如此多重的舞蹈元素组合与变化之下,排舞有简单的,也有复杂高难度的,让舞者能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诠释,更增添排舞吸引人的魅力。

作为一个新引进中国的舞蹈运动项目,学跳排舞不但可以从中学到优雅的姿势,还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并且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其价值深远:

1.健体价值

排舞具有锻炼的.价值,排舞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2.健心价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说注意是受指向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意力必然都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参加排舞这项运动能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3.健脑价值记忆

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

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

在排舞的练习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形象记忆、概念记忆,而且还要运用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记忆力会以很慢的速度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现象。

通过排舞练习以及对大脑神经的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

4.健美价值

排舞的练习是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用心灵共舞,把细腻的情感注入舞姿中,并以高超的舞蹈技艺形神一致地表现出各种动与静的姿态,塑造出各种美妙的意境组合,体现出美的姿态、美的造型,创设出体育与艺术、健与力高度结合的意境,给人们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

因此,排舞练习对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参加排舞练习是一项很好的形体训练,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强健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加骨骼的骨密度,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作用

二、将排舞引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

1.排舞课程顺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枯燥单一,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新意,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而排舞具有多种舞蹈内容,适应高校多层次学生的锻炼,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避免了高校教学内容单一弊端,为高校体育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使高校体育教育适应当代大学生需求,加强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2.高职排舞教学的开展措施

学校应选择有舞蹈基础和教学经验的老师,不定期地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排舞培训,掌握排舞的基本技术、理论知识及最前沿的发展趋势,培养出具备排舞扎实的动作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排舞教师。

由于排舞每一支舞曲的舞步动作要求全世界统一,身体及手臂的动作,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基础自编动作,所以排舞教师还应具备创新思维、开拓能力和丰富排舞教学经验。

建立排舞社团或兴趣小组

通过建立学校学生排舞社团和健身俱乐部排舞活动,带动各年级男女生参加日常健身活动,并通过组织一些竞赛和展演活动,使排舞运动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众多学生需求,推动排舞运动的广泛深入的开展,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举办排舞兴趣小组,让对排舞感兴趣的学生有进一步提高的机会。

三、结论

排舞是一项新型的运动项目,集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群众性于一身,并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已被列为世界几大健身项目之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它引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信通过在高校公体课中开设排舞课程,将对促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广大高校学生的体质和精神培育着想,抓住学生求新求乐的心态,把十分有效而易于开展的排舞引进推广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孙万莉.浅谈健身排舞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J],新课程(教育学术),

[2]焦敬伟,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3]北京市体育局.北京体育局将向全市推广健身排舞[N].北京晚报,-6-13

[4]陈琛.高校公体课排舞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152

高校排舞课程教学实践的路径建设 第3篇

在我国, 随着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 排舞运动也越来越深入人, 排舞即可以集体共舞, 也可以个人独舞;排舞不受场地限制, 可以在任何场所翩翩起舞;排舞融合了诸多流行舞蹈元素, 舞姿时尚现代。排舞凭借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灵活时尚广受我国人民喜爱。将排舞融入高校体育课程中, 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排舞舞姿优美且易学, 容易被各种类型的学生接受, 并对排舞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易于推广, 而且排舞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丰富业余生活, 强身健体。因此, 排舞凭借其各种优势, 越来越得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宠爱。

1、高校开展排舞课程的必要性

1.1、排舞运动对于塑造大学生优雅气质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生通过排舞运动, 能够增强自信, 培养活力四射、优雅热情、积极乐观的优秀气质。排舞舞姿优美, 能够展现大学生优美的身姿, 在练习、表演排舞的时候大学生可以尽情享受在富有活力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之中, 会通过这项运动增强自身丰富热情的个人表现力, 只要大学生能够长期坚持练习排舞, 定能提高个人气质。

1.2、排舞运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排舞是一项体育运动, 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大学生通过练习排舞能够增强体魄, 塑造形体、改善情绪。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就业压力, 身体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 通过练习排舞, 能够释放不良情绪, 不仅能增加身体柔韧性, 改善体质, 还能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 使大学生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同时还拥有挺拔的身姿。

1.3、排舞运动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通过排舞运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节奏感以及乐感。如果大学生能够长期受到优美旋律的熏陶, 长期在动感音乐的伴奏下跳着优美的舞姿, 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阳光性格, 而且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也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实践可以看出, 排舞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丰富了我国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了大学生高雅的艺术气质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为我国高校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以及优化我国高校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1.4、排舞运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排舞运动多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一种集体式的体育运动, 大家通过排舞运动相识, 通过之间的配合练习不断地增加默契, 增加之间的感情, 除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外, 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使大学生能够在排舞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与人配合。

2、高校排舞课程现状分析

2.1、高校对排舞认知不足

根据相关文献显示, 通过对西安市高校的调查研究显示, 48所高校只有8所院校开设排舞课程, 有15个高校对排舞只是初步认识, 排舞在高校中的普及率较低。排舞传入我国只有十几年的时间, 被编入体育课程时间更短, 很多高校领导缺乏对排舞的认知, 对排舞的课效以及是否能得到学生的喜欢都很难掌握, 很多高校领导还在观望, 试图待排舞课程成熟后再引进。学生对排舞的认知度更低, 很多学生被问及“排舞是什么?”多数回答是“编排舞蹈”。由此可见, 目前排舞在我国高校的普及率较低, 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对排舞对缺乏认识。

2.2、排舞教师缺乏

排舞是国际舞蹈, 每个舞步都是国际统一标准, 排舞教学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由于排舞进入我国高校时间较短, 通过高校培养出来的教师凤毛麟角。很多教师都是由芭蕾舞、国标舞等其他专业转变过来, 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就开始从事排舞教学, 可以说, 排舞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缺少系统的培训。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领导对排舞缺少重视, 为排舞老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较少, 由于信息不对称, 导致高校教师对排舞的新知识掌握不足, 教授给学生的许多内容都是过时的, 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但值得注意的是, 现在很多地方都多次举办排舞培训、排舞讲座等, 例如杭州师范大学首个建成排舞实践教学基地, 但是由于排舞共有4000多个曲种, 内容很多, 在短时间内很难将理论知识全面的涉及到, 只能对排舞内容、教法等进行粗略介绍, 由此可见, 加强对排舞师资队伍的培训势在必行。

2.3、排舞教学课时短、内容随意性大

高校排舞课程多设为选修课程, 课时较短, 学生对排舞只能了解皮毛, 对排舞理论知识掌握很少, 只是对排舞有个初步认识, 知道排舞是什么, 由于是选修课程, 很多学生对排舞课程不够重视。而且许多高校对选修课程把关不严, 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并没有科学论证, 多是根据教师的个人偏好随意设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排舞教学效果, 加之, 教师对选修课程考核不严, 学生不够重视, 很多学生并不是出于喜好选择这门课程, 多是因为凑学分等原因。另外, 现阶段教学多是以班级、年级来划分群体, 每个群体内的学生对舞蹈接受能力不一样, 在内容上排舞教学分为常规型、分段型、组合型等类型, 在技术难度上排舞分为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四个等级, 一般排舞教学应当从学生偏好出发, 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但是由于教学受体千差万别, 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选择上很难顾及全面, 这也是一直困扰高校排舞教学的难题。

2.4、对排舞重视不足,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像足球、篮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体育课程一直备受高校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各种比赛推动的, 比赛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形象、招生等各个方面, 因此, 高校就会在这些能够提升学校形象的体育项目上加大投入。而排舞进入高校时间较短, 普及率低、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诸多原因导致有关排舞的各种组织比赛也少之又少, 缺少有利的宣传导致人们对排舞认识不足, 缺少足够的技术指导制约排舞的发展, 组织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排舞赛事活动将对排舞在高校中的发展具体推动作用。因此, 如何健全排舞激励机制, 加大对排舞的宣传推广, 将直接影响排舞的发展。

2.5、排舞教育未能充分地利用学生的余暇时间

高校体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排舞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大学生情商。但是高校排舞课程一般设计为78个课时左右, 对于内容丰富的排舞教学来说课时远远不够, 因此, 通过课上启发使学生认识到排舞的重要性, 爱上排舞, 能够利用余暇时间自发地练习对于排舞教学至关重要。但是, 由于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 就业压力, 升学压力等等, 在业余时间往往选择读书学习, 忽略了体育锻炼与人际交往等娱乐活动, 这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

3、高校排舞课程教学路径探析

3.1、完善排舞教学体系

完善排舞教学体系, 首先, 应出版科学、统一、规范的排舞教材。教学离不开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播的依据和载体, 教材对于规范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材的编排应立足学生需求, 通过实践考察、科学论证, 并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 明确高校排舞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任务。使排舞教材更加系统、实用、有效。教材的编排应从排舞初级动作开始, 然后再循序渐进。在传授排舞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其次, 应完善排舞教学考核评价体制。考核评价体制分为两个部分, 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学评价应突破传统的只对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应从不同的角度, 多方面地考核课程时效。不仅仅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步程度等, 还应考核是否通过排舞丰富了情感, 提高了身体素质, 毕竟高等教育高分数并不代表成功, 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是目的。再次, 建立健全鼓励排舞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排舞教学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 提高对排舞教学的重视程度, 权威机构牵头组织有关排舞赛事活动, 充分调动高校积极性, 激励高校加大对排舞教学的投入, 例如修建排舞场地、改善教学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等等。

3.2、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首先, 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针对排舞师资队伍较弱这一问题, 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 选送一部分教师到我国排舞开展较好的高校或是组织机构等地进修学习, 对业务能力特别突出的可以选送出国, 去接受国际排舞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知识。其次, 转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不仅仅要注意到学生的“共性”问题, 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问题, 发现学生的可塑性和内在潜力, 发挥学生的特长。另外, 应从“重知识传输”向“重素质提高、重能力培养”转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3.3、强化认识, 加大对排舞的宣传力度

我国高等院校应注重排舞这一新兴体育项目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功效, 不断地加强排舞运动纵向、横向联系, 积极拓展排舞运动的发展空间, 强化高校与社会排舞协会、排舞赛事组织等之间的合作交流, 积极筹办各种排舞赛事, 扩大高校排舞体育教学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借鉴其它舞蹈组织、团体的经验和方法, 推动高校排舞运动的顺利发展, 培养浓厚的校园排舞气氛。应尽快建立我国高校排舞协会, 及时出台管理条例及相关制度, 实行标责任制、系统管理, 相互监督、相互督促, 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不能只走形式。各高校有关领导应充分认识、了解排舞, 转变对排舞的认识, 加大排舞在高校的推广力度。

3.4、建立可行的高校排舞培训机制

现代体育的许多项目都是先在高校发展, 然后向社会传播扩大, 逐步流行起来的, 可以说, 排舞的发展离不开高校, 因此高校应努力建立、完善排舞培训机制, 为排舞队伍人才培养提供基地。高校是进行排舞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技能训练最为活跃、最为系统、最为有利的场所, 在高校数以千计的充满朝气的莘萃学子通过自己身体力行将排舞运动的外在形式以及内在精髓演绎得淋滴尽致, 充分彰显了排舞运动的魅力,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高校体育运动形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排舞选材也是更加的容易, 进行科学的选材之后, 随之安排排舞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 进而建立行之有效的训练机制, 是为排舞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也是促进高校排舞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 排舞既是一项娱乐活动, 同时也是一项健身活动, 它有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好处, 因此, 高校应结合学生实际, 深入开展、完善排舞课程, 提高排舞课程的实效性, 是学生真正爱上排舞, 真正受益于排舞, 通过排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双俊, 王丹.在高校推广“排舞”的可行性研究——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8.

[2]王明明.高校排舞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2.

我国高校公体课排舞课程教学 第4篇

【关键词】高校;排舞;课程教学

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逐漸深入,人们的健身观念逐渐加强,在这个时候,排舞作为一种新型的健身形式广泛被人们接受。排舞作为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已被引入到大学体育课程中,大学生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后阶段,因此要上好体育课,全面掌握排舞的基本常识、一般技能和特殊要求,以更加迅速、更加完整地掌握排舞的技术动作,达到强身健体的真正目的。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在学习完某一个课程门类或者科目后,学生完成这门课程的状态和应具备的水平的具有描述性质的标准,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建立在明确目标之上,课程设计受所设立目标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显,目标的设立直接对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课程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等相关课程设计和操作的影响作用十分明显,除此之外,课程目标的设置还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的影响以及制约作用非常显著。

知识目标: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意义十分深远,要明确终身体育的目标,努力学习好大学公体课所规定的基础体育理论知识,争取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课程关于排舞的常识问题和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体育课程关于排舞锻炼的所有方法和规则。

能力目标:坚持锻炼,争取形成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为全面掌握基本舞步,要学会编制短期或长期的锻炼计划,并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锻炼。

健康目标: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增强身体素质,加强形体练习,以学会其练习方法,健康水平达到大学生整体体制良好以上水平,具备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能运用音乐或舞蹈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在快乐中体验成功的感觉,在全面发展中保持身心健康。

二、课程内容

我们应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关于如何选择排舞课程内容和如何实施排舞课程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根据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的总趋势所表现的几个特点,即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综合性更强,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特点更加突出,强调培养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重视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区别培养来进行。首先,大学公体课排舞课程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手段,并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它的内容就应该是人民大众所能接受的,具有普适性和易用性,除此之外,大学公体课排舞课程还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可以掌握排舞技能。其次,我们在选择排舞课程内容和实施排舞课程时,大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状况、平时的兴趣爱好、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等方面的因素是应该周全考虑的。

三、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进行的可调整的结构,用来实施和完成课程目标。大学公体课排舞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

基本组织形式采用开设班级教授课程,辅助组织形式采用课外体育俱乐部或其他体育培训机构教授课程,辅助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它不仅可以起到解决课堂遗留问题的作用,而且又能起到良好的复习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

四、排舞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按照生理学理论来看,只有当负荷刺激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达到真正有效提升体质的目的,若负荷刺激程度不够,无法起到体质增强的效果。因此,在排舞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锻炼之间的间歇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刚刚入门的同学来说,可以安排一些较为轻松愉快,节奏缓慢,易于使人心情放松的、简单的,便于新手练习的舞曲,这样便于入门同学学习。随着同学练习得越来越熟练,练习频率应逐渐加快,练习强度应逐渐加大,还要变换多种练习形式,使同学一直保持练习的新鲜感,从而达到越练越想继续学,越来越起劲,真正达到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的目的。

五、结论与建议

排舞运动是近年来引进我国的一项新型的舞蹈运动项目,通过学习高校公体课排舞课程,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分析器官的机能,并能够起到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增强,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得到良好发展,为大学生能更好地在学校学习和踏入工作岗位后能很好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从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选择课程的内容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不仅如此,还要考虑社会因素,使课程内容社会大众化,力求符合国际规范的排舞课程内容标准。

参考文献:

[1]陈燕.排舞的健身价值与学校推广的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4).

排舞教学 第5篇

关键词: 排舞 教学方法 对比

1.引言

排舞简单地说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源自美国西部,至今已经发展到3000多支舞曲。

它的特点是每一只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

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

在这个一致的舞蹈标准下,排舞的舞者可以在世界各地体验以舞会友的乐趣。

排舞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健身舞蹈已风靡世界多年,但作为体育课的一项内容却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思考和研究,使这一新引进中国学校体育的项目能蓬勃发展,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快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排舞中“多感官表象教学法”、“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有关舞蹈,特别是排舞教学方法的资料,对材料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撰写论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2.2对比分析法。

对三种排舞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别。

2.2.3归纳分析法。

以排舞教学基础理论为依据,采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对此三种教学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三种排舞教学方法的教学原理及其特点

3.1.1“多感官表象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和特点。

多感官表象教学法的原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视觉、听觉、思维和本位感觉等信息接受器官,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有意识地利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术的方法和过程。

“多感官表象训练教学法”对比传统的“示讲法”,更强调充分利用学生的身体感官功能,结合排舞技术动作的特点、风格和规律,突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教学沟通,并借助观察、思考、评议、识辨、记忆、演练、自述等手段进行教学,即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有针对性地发挥多感官功能,以观、评、识、记、练为手段,逐步完成排舞技术动作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可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优点,让学生观看后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在头脑中回放。

当人进行运动动作的表象演练时,与动作有关的神经和肌肉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反应在模式上与实际完成动作的情况一致,表现的过程还能产生相应动作的肌电活动。

虽然肌电活动很轻微,却足以激发和打通技术动作的神经通道,多次激发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加快技术动作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3.1.2“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和特点。

排舞运动项目的特点是风格多样,吸收和利用的舞蹈种类和元素众多,有健美操风格,有拉丁风格,有爵士街舞风格,有民族舞风格,等等。

在如此多的舞蹈元素组合与变化之下,如何提高排舞套路教学中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能力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采取一种“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所谓“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是对较简单或已掌握的动作进行不间断的递进叠加式组合练习,假定一套舞由32个动作组成,我们在教学中可将32个动作分成4个小节,每小节8个动作,拟定第一小节8个动作名称分别为ABCDEFGH,在进行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时,则A―B―(A+B)―C―(A+B+C)―D……当学完第一小节后,以同样方法学习第二小节,当第二小节学完后,则练习第一小节+第二小节,然后学习第三小节……实践证明,用“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进行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新动作全部教完再从头复习的效果好得多,它避免先学后忘这种常见的问题,边学边巩固,充分利用遗忘曲线的特点,在有效时间内连续重复,增强教学效果。

同时还利用此法进行有氧练习,对提高学生心血管功能、发展体能有良好的作用。

3.1.3“程序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和特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严格按照心理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教学方法。

它是把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逻辑顺序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活动体系。

在进行程序教学时,其重要特点是运用强化的方法进行行为调整。

强化正确动作,排除错误动作,确保最好最快地达到目的,增强学习效果。

由于每个小步骤任务具体明确,因而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按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特点是严格控制反馈教学过程,如果发现学不好前一个动作,就必须返回重新学习。

这样经常得到强化和及时反馈,能使学生获得较大的练习强度,增强学习动力,减少学生产生错误动作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时间,因为一旦错误动作动力定型后,不花长时间是难以纠正的。

整个程序教学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即在练习前自我强化、练习后自我评价等。

3.2教学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3.2.1排舞教学和其他术科教学一样,在身体练习过程中,动用的器官越多越有利于学生对某一动作技术的掌握。

在“多感官表象教学法”具有教学时数少、效果明显等特点。

本“多感官表象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能增强教学效果。

但“多感官表象教学法”需要有较好的教学条件作为辅助手段。

3.2.2排舞成套动作一般由若干节组成,少则十节左右,多则几十节,由于具有节数多、拍数多、动作变化复杂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感到要熟练掌握成套动作有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练习时间短,重复次数少,识记困难。

我们利用叠加递进组合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让学生靠多次重复来加深记忆,提高动作的熟练性,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在进行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在同步练习时要降低要求,确保体育课的安全和谐。

3.2.3在排舞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程序化教学方法能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把握教材的难度和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明确练习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机能。

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程序教学中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练习,比较死板,灵活性差,对于人数较多和场地器材不丰富的学校实施起来难度就很大。

总之,程序化教学引入到排舞教学中,必须辅以其他教学法,切不可以程序教学代替其他教学法。

4.结语

4.1在排舞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综合运用“多感官表象教学法”、“递进叠加组合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其实效性。

在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和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

排舞心得 第6篇

时光飞逝,眨眼间又到了期末,一学期的排舞课程也即将结束了。排舞是从英文linedance翻译过来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这种舞蹈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西部的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即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舞蹈。近年来,排舞逐渐在亚洲引起注意,受到各个年龄层的欢迎,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舞蹈。

排舞这门课,作为体育课对我们的身体素质锻炼是很有意义的,起初选择排舞的原因就是因为想感受下舞蹈,更多的锻炼身体,也想说可能比以前的排球来的轻松。通过将近一学期排舞的学习,我发现我爱上了排舞这项运动,在上课期间氛围十分轻松欢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环境。金老师也非常的和蔼,能和我们打成一片。还有就是金老师跳的排舞非常美丽,身体十分柔软,扭得弧度非常恰当。对于我这种身体僵硬的人真是极大的挑战。每次看金老师跳排舞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由于以前学习压力很少运动,感觉自己的体质都下降好多,现在每周两节课的排舞训练正好为我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不但如此,还使我的身体协调能力有了增强,乐感也变好了,还可以调整呼吸,增强毅力。学习排舞给我的大学生活增添色彩,每次在寝室都会开启音乐和室友一起跳排舞,虽然寝室的面积小,但我们的每个关节都得到了舒展。这和也让我们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让我们压抑的心情得到了释放。感谢排舞。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们一起学习排舞的四个人在KTV里放起了小苹果,接着就随着音乐跳起了刚学的排舞,一跳就是好几遍。快乐之余,拿起相机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了下来,现在看到当初那段跳小苹果的视频,不知不觉就哈哈大笑,甚是快乐。

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舞蹈,只知道可能是大妈跳的广场舞。学习排舞刚开始对我来说有些难度,因为之前都没有怎么接触过,所以跳起来放不开,总是畏手畏脚的,很多动作也做不到位,但是看到其他同学都跳的那么自然,我鼓励着自己向他们学习。很多时候记不住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总是做了一步就忘记下一步该怎么做了。还有就是人太僵硬,扭动不起来,所以老跳不出那种美感。

学习排舞,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能让自己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使身心获得放松,每次上排舞课,不管有多累,心情都会非常的舒畅,因为每个毛孔都在出汗排毒。排舞的动作多种多样,有简有繁,时快时慢时而停顿时而节奏分明,可以使全身肌肉和骨骼得到良好的锻炼,同时,它还是一种力与美的享受,经常练习,还能增进人体的灵敏,柔韧素质,使身体更加协调健美,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

排舞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多。

排舞大赛 第7篇

2014年6月18日,安吉县“珍硒杯”排舞电视大赛总决赛暨浙江省第二届全民体育节在龙山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比赛共有18各参赛单位。我校排舞队作为教育局的代表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排舞队表演的舞蹈《推动》在18多个群舞中获得二等奖。回首一次次的训练、走台、彩排到正式比赛,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师生的关心下,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刻苦训练,才获此佳绩。愿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勤奋耕耘,力争在新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排舞课程教学大纲 第8篇

(一) 缺乏专业教师队伍

虽然, 2004年排舞便传入我国, 但是高校中专业排舞教师队伍还在建设之中。从现有的资料可以发现排舞专业的教师相比较与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的专业教师人数而言是稀少的。现在绝大多数高校排舞老师是从体操或者健美操等专业转型而来。这部分老师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 一部分老师对排舞相关知识研究不深入。在专业技术与技巧上, 还有欠缺。甚至有些非专业的排舞老师, 可以说是“现学现卖”,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排舞课程的开设, 也在实际教学中对排舞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 教龄短职称低。现在高校的排舞教师都是新晋的青年教师, 自身阅历少, 教学经验匮乏, 缺乏长期的教学实践锻炼。这不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 也不利于高校排舞课程设置的正常开战。

第二, 科研能力较弱。众所周知, 排舞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涵盖了诸多种类的舞蹈和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因此, 高校排舞教师只有不断深入研究, 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 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排舞的内在精髓, 展示出排舞的艺术价值。然而, 当下, 我国高校排舞教师的科研层次与水平,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就显得有些落后,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排舞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活动。

(二) 缺乏专业排舞教材

正所谓,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 也是高校开设排舞课程, 并顺利完成排舞教学实践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果单纯的通过排舞任课教师的口授, 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理论知识, 而学生缺乏专业排舞教材, 学生很难通过课堂来消化和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排舞教学的正常开展, 也不利于任课教师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讲解。目前排舞专业教材较少, 各高校采用排舞教材的可选择性不大, 也缺乏相应的专业著作。这也成为当前排舞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要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 缺乏创新能力培养

无论何种专业, 都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紧密结合在一起。排舞的教学也是如此, 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始终观测这一思想。目前, 排舞的舞种繁多, 这就需要增强实践教学的次数, 而理论教学也不能被忽略。同时, 更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与鼓励。加强对学生的创编能力的培养, 以此推动排舞运动的发展。而这也恰恰是高校排舞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一) 加强专业培训, 积极引进人才

针对当前排舞在专业师资方面存在的不足, 唯有从加强对现有的排舞专业教师的业务培养上下工夫, 花心思。同时, 也应该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充实教师队伍, 尽快提高任课教师的整体实力。开设了排舞课程的各高校, 应当由人事部门协同院系, 有针对性的对外公开招聘一批有教学经验, 又有较高学历与科研水平的青年教师。用最短的时间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高教学水平。

(二) 完善理论研究, 编写统一教材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来源于理论。这表明在高校排舞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时, 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求, 就是要让学生可以了解体育, 学习体育, 认知体育。而理论指导与教授主要依靠的是教材。教材也是每一位学生课前和课后学习的主要工具, 更是任课教师授课的有力依据。然而,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排舞教学中, 理论教材较为匮乏偏少, 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做指导, 缺乏认知度高, 广泛使用的教材。因此, 我们必须要尽快组织排舞方面相关专家和学者, 系统而全面的编写出统一的排舞教材, 为排舞教学的开展与课程设置提供前提。

(三) 完善教学体系, 培养自主能力

完善的排舞教学体系与内容是推动排舞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如若缺乏明确的教学内容, 完备的教学体系, 将对高校排舞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产生极大的影响。21世纪的现代体育课程, 都十分的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同样, 高校排舞教学, 也应当注意不是单纯的教授成套动作和要领, 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身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爱上排舞, 进而激发其自主创新的热情, 体会其中的乐趣。如此, 才能对排舞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 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

各高校可以创立专业的排舞俱乐部, 将有志与有兴趣的同学召集在大集体中。在开设体育课程时, 也可以将排舞课程作为选修课, 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此,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排舞课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不仅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更有利于排舞运动本身的推广与发展。

摘要:2004年伊始, 排舞作为一种流行的健身运动传入我国。目前, 已在我国高校得到极大的推广, 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也已经把排舞作为主要推广的大众健身项目。然而, 高校排舞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现状, 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目前, 高校排舞教学普遍面临着教学理念不先进, 师资队伍不合理, 课程体系、内容不科学等问题。圆满化解这些难题, 有利于提高高校排舞教学的效果, 更有利于推动排舞运动本身的普及推广与发展。

关键词:排舞,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珊珊, 陈勇军.排舞在大学公共体育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4 (02) .

[2]焦敬伟, 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3 (4) .

排舞课程教学大纲 第9篇

“排舞(Line dance),从字面上理解可知,这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排舞是一项通过丰富的舞步变化和段落循环将舞蹈、音乐、体育、艺术有机结合,用以诠释风格各异的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从而娱乐身心的健身运动。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牛仔舞,早期的排舞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排舞特点是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不需要舞伴,是一种既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舞的新型舞蹈。”[1]排舞最初源于国标舞。但是,在排舞的发展过程中,它又融入很多创新性元素,排舞既保留了传统民族舞的继承成分,又包含了时尚现代舞的借鉴因素;既融入了快节奏健身舞蹈的内容,也涵盖了健康性体育舞蹈的思考。总之,排舞是集众多舞蹈风格和舞蹈特性于一身,兼容并包的新生事物。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排舞的舞蹈元素呈现出多样性风格,进而从整体上体现出艺术的多样性色彩。排舞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它持续的吸收先进事物,使舞者永远感受到艺术的进步性。全世界优美的音乐形式不胜枚举,而这些歌曲几乎都被排舞吸收成舞蹈曲目,并形成对应的排舞形式。可以说,世界上有多少种风格迥异的音乐,就有多少种风格不同的排舞。排舞的舞蹈难度要求较低,这更促进其迅速推广。排舞对舞蹈场地的要求几乎为零———无论是正规的舞蹈场地,还是公园广场的开阔区域,甚至是临时性的空旷之地,这些皆可成为排舞的舞蹈场地。此外,排舞无需舞伴,其参与者的参与形式可以不受限制。无论是独舞,还是众人翩翩起舞,排舞均可将其包容和涵盖。另外,排舞对伴奏音乐的要求也很低。如果没有正规音响设备,吉他、手风琴等简单乐器也可以为排舞伴奏。“会走路就会跳排舞”,这是很多排舞爱好者对这种舞蹈形式的心得体会。排舞旨在保障舞者获得身体机能的开发和锻炼。因此,排舞的动作一般都比较简单易学,易于掌握。

排舞课程作为融肢体语言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精华于一身的舞蹈教育类型,对提升大学生身心综合素质具有长足而深远的意义。排舞课程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当前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单一性问题,而且由于其具有更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易于塑造学生优雅的型体和高贵的气质等优势,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排舞在高校的适用前景乐观,但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使排舞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合理推广仍是困扰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首要问题。

二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实现了大学生自教自学,考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中竞技技能教育的局限性,将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提升到一定高度,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一种教育形式的普及和推广首先需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真正需求。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正是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出发,充分顾及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从排舞的舞蹈内涵和舞蹈形式本身诠释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体育教育过分关注受教育者的体育课程成绩。因此,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程度往往会因体育达标的存在而大打折扣,甚至是被全然扼杀。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强调教育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从实质上改变以往机械单调的教学形式,促进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更加人性化。

(二)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促使课堂内外的同步性和一体化,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实现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多样化和健康化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采用“每周一歌”形式———高校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采取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形式”的体育教学。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否则很难达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的体育教学内容自然延伸到课外,促进大学生自觉的将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延伸至课外业余时间的练习,久而久之形成大学生课堂内外的同步性和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总之,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达成,而且也能促进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多样化和健康化。

(三)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优势,从整体上提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采取学生自教自学和教师课堂辅导合二为一的教学方式方法,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优势,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在高校,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所需内容的体育课。如果将当前单一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改变为“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双方面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能更好地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教育资源的紧张,从物质方面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推进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

(一)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时代性

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接触社会上的一切新生事物,其兴趣爱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当下,很多大学生早已不满足于昔日扣人心弦的篮球、排球、篮球等传统项目的吸引,其兴趣爱好已经悄无声息的转向于攀岩、定向越野、高尔夫等一些时尚的运动项目。可见,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时代性会对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广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我们必须兴利除弊的利用好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时代性特征,促进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盲从性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其看待事物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具有盲从性特征。在高校大学生当中,如果一个班级几个学生对同一运动项目发生兴趣,那么很可能会影响班内其他学生的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排除大学生从众心理对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影响。endprint

(三)高校选课系统和场地设施的局限性

一般而言,高校课程的开设都是通过选课系统进行的。在选课系统中,每门功课的选修人数是系统预设的,不允许超额选课。这导致一些学生会因选课系统的人数限制无法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此外,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扩招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现有公共体育教学场地和设施的匮乏。这些物质因素也是影响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推广的桎梏所在。

四对排舞课程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激发高校师生主观能动性,从主体方面推进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

高校应当完善相关机制措施,激发师生对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观认同和兴趣倾向,从主体上保障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广进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从自身先一步认识到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益处,增强自身对此种教学模式的主观认同和兴趣倾向。此外,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通过体育知识和竞技技能的传授以及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的宣讲,强化大学生对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观认同和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通过高校内部宣传,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避免学生选择的盲从

高校应当采取适当的内部宣传手段,引导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更加理性化,避免盲目跟风。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慎重选择,才能确保学生在自身选择的运动项目方面保持长久的兴奋度和热爱程度。这样,在避免学生盲目性选择的基础上,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进才能扫除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的短期性所带来的干扰和阻滞。

(三)通过高校人事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化和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高校应该通过适当措施的人事改革,确保体育教师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和教师日常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师专业结构应当突破传统的专业局限,合理化配给多方面稀缺专业和边缘新兴专业。只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才能使学生开展各种各类的俱乐部都能得到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专业指点。此外,高校还应当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促使一线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教学手段不断进步,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更新。只有教师基本素质得到提升,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推广。

(四)通过丰富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增加舞蹈俱乐部的多样化形式

高校应当丰富体育教学,特别是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因为排舞课程的教学从本质上也属于体育舞蹈教学的一种。只有丰富了舞蹈教学的内容,才能为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推广提供肥沃的教育土壤,为排舞课程教学模式的普及不断输送营养成分,促进其发展过程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五)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协同努力,提高排舞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物质保障

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场地设施等物质方面的匮乏。只有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与高校协同努力,从经费和政策等方面保障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才能真正打破过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关于摘芒果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