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思路

2024-06-16

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思路(精选9篇)

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思路 第1篇

思路一:建立一个专业的健康知识分享平台

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丁香园,作为一个有着近历史的医疗专业论坛,丁香园把自己定位为中国领先的医疗领域连接者,注册医生约在200万左右。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医疗卫生从业者1174万左右,其中执业(助理)医生339万、乡村医生90万,通过这个数量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丁香园吸引了大量的医生资源。医生是整个医疗行业最核心的资源,其重要性自不必说,可是为什么这个拥有庞大医生资源的平台经过20年的发展,依然没有成为患者治病就医的好工具呢?

我觉得(仅代表个人见解)原因在于丁香园给自己的定位,虽然定位于医疗领域的连接者,可是连接的双方并不是医患,而是医生与医生,丁香园俨然成了同行交流以及知识更新的平台。点开丁香园的网站,你会发现版面极多,分类也很复杂,大概浏览下里面的文章,发现很多是医生之间用药技巧的交流,而且充满了很多专业术语,很难被普通用户认可,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普通患者并不太关注这个平台的原因了(如有其它高见,欢迎赐教)。

就知识分享类平台而言,我更偏向于知乎,知乎以问答的方式运营,能确保高质量的专业回答,是这个社群能一直走下去的原因,而且界面干净整洁,在广告横飞的时代,着实属于一股难得的清流。所以我就想,有没有可能把知乎的模式引入医患交流中呢?这个平台面向医患双方,医生可以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分享切实有用的妙方或者对于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的建议,患者浏览之后感兴趣的会去尝试,如果确实非常有效,我们引入一套反馈机制,患者可以通过平台打赏文章创作者(原创者),打赏金额这部分收入按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支付给医生,一部分支撑平台运营,另外一部分放入公益基金(专项资助疑难杂症攻关或贫穷家庭重症患者)。另外一方面,患者可以悬赏提出关注问题(可匿名,以保护个人隐私),由医生回答,获得悬赏者认可的回答可获得奖金,这部分赏金分配用途同上。运行机制并不是太新颖,很多贴吧、论坛都采用过。最最核心的还是确保内容的质量,同时通过公益引导这种略带创新的形式引导知识付费。这里面还会涉及到一个广告问题,毕竟以这种方式运行,盈利很难支撑平台运行下去,广告能不能引入,我的观点是,不到迫于无奈绝不引入广告,即使最后不得不引入,也必定是通过通过某些手段鉴别出广告商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过硬且性价比合理,做不到这两者任何一点,宁愿平台关闭也不会引入广告。

思路二:建立一个在线问诊平台

在线问诊发展的时间并不短,从的寻医问药网、的好大夫在线,到的微医、的春雨医生,再到的平安好医生。在线问诊经历了-资本风口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然而进入到,由于商业模式难以落地,这个曾经的风口日渐消退,各平台纷纷向线下导流,可依然难以盈利。我认为最主要原因,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改造医疗体制,这本身就是一种奢望。数十家企业探讨了数年的在线问诊,为何没有长足的发展,《重构大健康》一书中总结的非常好,分享给大家,部分摘录如下:

1. 低频需求问题

医疗需求的低频属性是几乎所有创业者都能够意识到的问题,但同时也几乎被所有人轻视。事实上,医疗需求的低频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而低频问题往往给那些以App为载体创业的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

一般来说,人们每年生病的次数不会超过12次(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人均门诊次数为6次)。那么试想一个人一年为数不多的几次生病,有多少次是能够通过App解决的?急重症显然第一反应是去医院,很难想象有人淡定地拿出App来在线问诊,而非常熟悉的常见病诸如感冒发烧,通常的做法都是去附近药店买药解决。排除这两种常见情形后,有可能使用App来问诊的次数可能不到一两次;更严峻的是,同样的问题若再次遇到,患者通常会按照上次获知的办法处理,而不会再次打开App,这还是假设患者认可互联网医疗的乐观情况。每年最多打开一两次的App产品首先很难推广,其次更难留存(任何一次误删或更换手机都会导致用户永久流失)。

其实,低频带来更加深远的严重后果,是难以进入用户的心理认知,因而品牌认知度无从谈起。简单说,如果不加提示对“中国最好的5个骨科医院”进行回答,医疗从业者不过能够回答出2~3个,普通大众往往一个都回答不出来,这意味着一个做到第一梯队的医疗机构,数十年的积累和服务,却无法形成用户的主动认知。相比之下:你能说出5个知名化妆品品牌吗? 5个餐饮品牌呢?10个呢?几乎没什么难度。这就是互联网医疗需求的低频带来的心智认知的难度,导致互联网医疗平台很难成为大众就医的一个默认选项,让用户推广和留存更加困难。因此低频需求是互联网医疗之所以没有能够成功构建商业模式(至少是2C模式)的最重要原因。

2. 互联网医疗的O2O走不通

医疗O2O(Online to Offline),在互联网医疗发展到20之后逐步成为大体量互联网医疗企业标配。春雨医生、丁香园、微医、平安好医生等平台都相继与线下医院进行合作或自建诊所,这些集体喊着“颠覆传统医疗”口号的纯线上互联网医疗服务企业,受阻之后转换战略思路,重新拥抱线下医疗服务,春雨医生甚至提出了非常激进的扩张计划。医疗020的逻辑是,既然纯线上咨询无法得到较好的诊断和回答,那么将线上用户向线下自营或合作医疗机构导流,听起来更顺理成章,应该能起到一定的分诊作用,然而结果并不理想。通过漏斗模型为医疗O2O算一笔账便不难理解。

假设一个互联网医疗企业拥有1亿注册用户(能够真正达到1亿注册用户的企业属于国内互联网医疗绝对第一梯队),如果其承载载体是App,以最乐观的方式估计,其日活跃用户能达到10万左右(指发生核心行为,比如问诊)。一般来说,用户在较近的范围内(20分钟车程以内)才有可能去医院,对应一线城市来说,也就是一个区内。假设互联网医疗的用户主要分布在10个国内大型城市(现实中分布可能更分散),而每个城市平均有10个区,这样一来每天10万活跃用户分散到某市就只剩1万人而进一步局限在具体的区域(例如某市某区)就很可能只剩1000人。

再从病种维度进一步划分,假设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主要病种集中在5个科室(实际可能更分散),那么针对某一专科(例如儿科或皮肤科)且在该区域的日活跃用户就只有200人。从线上线下转化的成功率来看,通常不会超过0.1%,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拥有1亿注册用户的大型互联网医疗平台,每天向线下某区的某专科医疗机构导入病人不超过0.2人(几乎相当于每周才能带来1个患者),这样的效率难以与合作的线下医疗机构形成比较紧密的利益关系,得不到医疗机构的重视,患者线下的用户体验便很难得到保障。同时,如果是自营的线下医疗机构,也很难从线上平台获取足够多的患者(每年从线上带来50个患者,按均价500~1000元来算,产生的销售额也就在2.5万~5万元,可谓杯水车薪)。

3.在线问诊的免费策略是错的

按照一般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策略,前期免费后续收费的模式通常是成立的,因此互联网医疗创业企业纷纷将该策略运用在在线问诊的产品形态之中。迫于竞争的压力,全行业都开始推广免费的问诊服务,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免费模式给互联网医疗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首先,在线医疗服务免费在用户端带来的直接影响:

(1)免费让用户对线上医生服务质量存在潜在的不信任和怀疑

(2)免费导致用户提问门槛非常低,以至于产生大量的低质量、无意义的问题(在春雨医生等平台中,甚至出现了大量与医疗无关的提问)。低质量的问题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回答问题的医生感受不到尊重,与线下医生身份形成了强烈心理落差,进而影响医生在线回答的积极性,或者干脆拒绝回答,久而久之,真正高质量高职级的医生会大量流失,劣币驱逐良币,又让用户再次强化了最初的判断-“线上医疗果然不靠谱”。一旦形成这样的负向强化链条,那么期待“现在免费黏住用户,日后再收费”的模式也就很难确立。

4.互联网医疗产品传播无力

医疗行业在传播方面面临着用户传播意愿弱,传播方式受限等特殊挑战。医疗行业的用户强调隐私性,对于患病事宜讳莫如深,甚至最亲近的人也不主动谈论(传染类疾病、恶性疾病和易受偏见的疾病等更甚),很难想象一个受到很好治疗服务的患者,治愈后会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其他有效方式将医疗服务介绍给他人。同时考虑国内社交习俗通常礼貌性避讳交谈疾病,一个好的产品或服务,如果在其他领域,很有可能产生“口碑传播” “病毒传播”以及“产品即营销”的“自传播”的现象,但医疗服务和产品就比较困难。

另一个方面,严肃性也对传播造成了严重制约。在娱乐领域(比如游戏、影视剧等)或快速消费品领域等方面,病毒式传播屡见不鲜,但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医疗服务或产品通过类似方式进行传播,一方面有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医疗服务产品的最根本生存基础有关-那就是“信任”。专业的形象,严肃的表达往往能够带来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正是患者进行决策的最关键因素。娱乐化的医疗广告,不仅不能增加用户的决策偏好,往往适得其反。医疗的严肃性的确使大众传播异常困难。

5.快速迭代在医疗领域不适用

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其本质是通过不断“试错”产生的“反馈”对产品和技术进行优化,从而很快让产品或服务接近完美的精益创业思维。然而被互联网领域反复验证过的送代思维应用到医疗领域创新时却遇到了困境。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快速送代”操作的前提假设:试错成本必须低。这里的试错成本低,包括了多层含义:第一层是产品或服务本身生产成本较低;第二层是如果出现错误,其产生的后果带来的成本较低;第三是相比非试错手段(例如做用户调研或咨询研究来进行决策),试错方式达到正确方向的成本低。医疗行业的许多方面本质上都不支持以上假设。特别是一旦出现失误,其影响的后果往往涉及生命安全,这样的代价不容许采取快速试错的方式(药物还有动物实验等替代方案,但是互联网医疗服务没法启动动物实验代替人的使用)。不仅是医疗,汽车制造业、工业机器人产业也不允许快速送代的方式。

巨大的试错成本(或称为“代价”)使得从业者难以从快速试錯中获取经验和反馈,整个产品服务的进化周期也因此不得不延长,甚至长期都难以摸索到正确的方向。

可能你会想到,既然已经有这么多企业试过错了,是不是脑袋被门挤了?还往这个方向考虑。在线问诊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1)在线医疗的相关政策,在线处方所针对病种的覆盖数量;(2)医保支付,在线能够覆盖的目录和范围;(3)需求驱动,线上最易产生问诊行为的疾病(儿童、皮肤、妇科等);(4)医药电商配套设施完善程度,是否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完成药品配送。而针对线上问诊,我认为现阶段是有转机的,主要理由如下:

(1)209月14日,国家卫健委相继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 《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文件,在线问诊的行业地位得以确立,制约行业发展的支付、处方等问题也有望加速推进。政策利好或许能让在线问诊再次迎来了春天。

(2)制造高频需求:除了儿科、皮肤、妇科等在线问诊需求较高外,在线疾病问诊属于低频需求,但如果朝着健康管理的方向发展,以“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为“团队模式”主动提供健康管理产品。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要思路,在于由“健康管理师”为发起方,主动联系用户并进行相应服务,进而提升产品的使用频率。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健康管理师”甚至可以由人工智能替代,交互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可玩儿性,或许更嫩增加用户的粘性。

(3)各个城市的30分钟、1小时送药上门的服务在不断兴起,这将成为在线问诊的又一助力。

思路三:以可穿戴(便携式)设备为终端延伸到每一个用户,提供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随着医院药品带量采购(相当于从明面上取缔了以药养医)的推行,很多人都能发现,去医院看病买药的费用是降了一些,但是诊疗前的检查费却嗖嗖的往上涨,那是因为带量采购极大压缩了医院采药的分红、回扣等利润,可是医院还要盈利、还要稳定运营,这部分利润减少了,只能从其他地方找补,于是检查项便多了起来,费用也涨了起来。接下来这个思路就从降低检查费说起。

以智能手环(手表)为例,现在的手环(手表)具备定位、运动记录、睡眠监测、心率监测,甚至通信、心电图(不免要吐槽华米新发布的米动健康手表,本身价格倒不算高,可测心电,可是还要单独花远远高于设备本身价格年费购买心电解读服务,简直无语)等功能,我认为将来的手环(手表)必定会增加中医号脉、血压、血糖、血氧、超声波显像等体征指标的检测功能,这将不仅可以极大的降低入院诊疗的检查费用(前提是设备通过国家医疗器械认证),也将能通过从用户身体采集到的体征信息,结合后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分析,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可穿戴(便携式)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个是健康级,一个是医疗级,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疗级的应用功能将逐步向健康级转变。人群处于亚健康或慢病状态,针对疾病预防所投入的费用,要远远低于将亚健康和慢病拖至重病、大病的费用,这一点在以前很难被意识到,现在已经开始慢慢被接受。在大家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治未病”,也就是疾病预防的理念将会更加被公众认可,作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术后复健交互终端的可穿戴设备未来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可穿戴(便携式)设备应用功能分类

如果要朝着这方方向去做,我会怎么做呢?(1)以手环(手表)为切入点,这在手环已经普及,消费者渐渐接受手环成为继手机之后身体的一个部分的情况下,市场更容易被推广;(2)适配细分人群,提供不同的侧重功能,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为消费者减负。比如,针对老年人重点提供心率监测、摔倒检测、一键呼救等功能,而且可匹配的手机终端不再局限为一个,可以增加至老人子女的数个终端,这样子女可以随时通过APP查看老人的健康状态;针对年轻群体,这个已经很普遍了,以运动健康为主题;针对癫痫患者,可重点提供皮肤电信号检测功能,同时连接至家人手机终端,一旦发作,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家属;针对心血管病患者,可以重点提供心率监测、心电监测功能……(3)一定要拥抱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未来智能手环(手表)一定会作为私人健康管家的载体,为用户时时提供健康管理,具备这种功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可或缺。

思路四:养老行业。

这个领域并未细想,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将成为健康产业市场内占比极重的一个细分领域。

思路五、六……:希望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也能提供一些方向,我们一同探讨,期待您的加入。

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思路 第2篇

选择创业项目,无论你的具体情况怎样,如果你想创业、就要选择创业项目,但必须遵循这样几个普遍原则。就像谈恋爱,找对象就要讲求原则,不然乱套就糊了。

确定选择投资项目路径要按以下4个步骤:

一、项目领域选择

1、排除一大片

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说有个地方有100户人家,每家有1元钱;你有很大本事,把所有人家的所有的钱都赚来了――100元。还有个地方有100户人家,每家有1万元;你本事不大,只能把1/10人家的1/10的钱赚来――10000元。

2、划出一个圈

知道哪些事情是能长期做的。把社会恒久需要的、已初露端倪的大趋势划进来。例如,由环境保护引发治理江河,导致关闭中小造纸厂,产生纸制品的供求不平衡,腾出了一块市场。如果用再生纸做资源去添补,会怎么样呢?

现在互联网规模继续扩大。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占据亚洲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网民行为也趋于成熟,其中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网络银行成为各种网络应用中增长最快的三个应用”,现在有一个新型网络购物平台,不错的。

3、列出一个序

把可能做的事情排列起来。回头看看过去的10年中,做强、做长的企业是生存在哪些行业,很大程度上能够证实行业与发展的联系。比如电子商务、医药、保健品、证券、建材、装修、交通、教育、通信等。那么,就把大的范围圈定在这里,选出若干项。

4、切入一个点

成就事业的公认法则是集中和持续在已经缩小的范围内,可做的事仍然很多,这时,比较优势的道理是有用的――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强项、优势、兴趣何在,可能同时有几个,与他人比较哪个优势是最有利的。这时,机会成本的概念也是有用的――同样多的时间,同样的付出,哪个能力所对应的事业会有更大的前景收益,比较中优势会凸显出来。

二、项目本身选择

1、选项目如同谈恋爱

创业的感觉可以同搞对象相比,选择项目的重要性就好比结婚一样重要。任何项目的本身,有一个怀胎、孕育、出生、发育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创业者对一个具体项目,有一个认识、理解、通透、把握的过程,这是一个历史过程。由此决定了创业的过程是人与项目长期相互融和的过程,也决定了选择项目必须立足长远。

2、了解自身条件

选择项目需要四个字:“知己知彼”。知己,就是清醒地审视自己:优势、强项、兴趣、知识积累与结构,性格与心理特征等。知彼,是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稳定的、恒久的、潜在的需要。

3、选择项目重之又重

有一个人,当过一周时间的世界首富,他就是软银公司的孙正义。他大学毕业后从美国回到日本,选出了50个创业目标,用一年时间逐个进行考察,写出了几尺厚的资料,最后选择了做软件。既然选择目标事关人生,就不可随随便便,必须要经过一个充分的论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要能够静下心,认真调查研究,寻找事实根据。

4、项目要有特色

选择的项目一定要有“根”。就是项目生命的根子、生存的权利、活下去的条件。可以表示成四句话:别人没有的;先人发现的;与人不同的;强人之处的。

“别人没有的”,可以是某种资源与某种特定需要的联系,可以是某种公认资源的新商业价值。一个走亲戚的人发现附近的山上有白色的土,可以制做陶器,他进一步了解到附近有铁路。于是他买下这块下面有陶土的地,把土凉干磨成粉――卖起陶土来了。

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方式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选择方式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愈演愈烈,政府、学校和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随之迎来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透露,今年国家仍将从多个层面出台政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扫清障碍。 而除此之外, 总理也指出,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创业的开始是创业项目的选择。 创业项目是指创业者进行创业所从事的某一具体方向或具体行业,具有吸引力的、较为持久的和适时的一种商务活动内容, 并最终表现在可以为客户和最终用户创造或增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中。

项目选择是创业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创业难免理想化,好的开始就尤为重要。 不少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华而不实,往往是盲目地选择了目前最流行最赚钱的项目,却没有考虑是否合适,结果可想而知。 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创业项目,创业才有目标,才能激发创业的热情,创业成功率也更高。

2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2.1要有市场前景

创业项目一般而言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有的创业者认为, 什么行当热门,什么行当赚钱,就进入什么行当,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创业者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点,即“企业是为解决客户的问题而存在的”。 没有满意的客户就没有企业的存在,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因而, 选择创业项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要从社会需求出发。 大学生创业之初就应该了解市场需要什么? 需要多少? 由此去检验创业项目的合理与否。 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应遵循有市场前景这条原则,这样,创业才有了成功的基础。

2.2项目合法化

创业项目要选择国家允许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国家对于有些领域是明令禁止的,如制毒贩毒、非法传销等等;有些领域是有限制条件准入的,如制药、烟草等;对于普通的民用商品基本没有什么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创业中,网上操作相对虚拟,更要求操作的严谨与合法。 另外,创业项目要避免一些国家政策没有规定的灰色地带,保证项目的明确性。 大学生在创业准备时期应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 确保所选择的创业项目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创业注定是要失败的。

2.3项目特色化

创创业业项项目目要要坚坚持持创创新新,,特特色色化化是是项项目目的的一一大大亮亮点点。。 特特色色是是创创业项目生命的内在根基, 是企业生存下去的条件、 站住脚的基石。 没有特色,任何创业都会是无根之浮萍。 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创新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因为市场上从来都不缺大路货的商品、一般的劳动服务,缺的是特殊的商品、特殊的服务。 大学生创业者只有提供新的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生存之后取得发展。 项目特色是存在于项目之中的优秀基因,它最终会表达为争夺市场的关键。

3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具体方式

3.1进行市场调查,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

市场调查就是通过收集有关材料和数据,加以研究和分析, 为市场的预测提供可靠的数据。 通过市场调查,不仅能够明确市场需求,更能较为清晰地了解顾客的具体需要。 大学生创业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市场调查,通过查阅资料、传媒信息、访问顾客等方法,来确定人们还未满足的市场需求。 最后通过分析各个项目的市场供求状况,来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

真正伟大的创业者是在满足大众的需求。 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 那时起他就为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写真集,拍摄偶像剧……,在青春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文化消费产业链。 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郭敬明正是清楚了他小说受众的需求,才一步步创业成功。

3.2选择政府鼓励、有政策优惠的项目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 各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不乏专门针对具体行业的。 如大学生创业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可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创业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新办从事公共事业、 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可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要开创自己的事业, 就要知道哪些行业是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的,从这些行业中,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出合适的优惠项目。

3.3选择正处于成长期的项目

大学生创业者年轻,一般而言喜欢新鲜事物,在创业时往往也会选择一些刚开发出来的项目,这样做会有很大的风险。 只有当一个项目处于市场已经开发、 但是现有的供应能力不足的时候,才应该选择该项目,这样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刚开发的新项目市场根基不足,不能保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样的项目会给大学生创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完全成熟的老项目, 虽然稳当,但市场份额一般已满,缺乏诱人的利润。 避免这些而去选择处于成长期的项目,不仅能有效降低风险,而且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利润空间。

3.4选择技术性较低的项目

大学生创业者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 就要尽量避免一开始创业就进入高科技行业。 因为高科技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对于大学生这样资本金较少的创业者是很重的负担,而且高科技人才也同样不容易聘用。 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选择从技术性较低的行业做起, 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再转入高科技行业。

3.5利用自身资源,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比如, 有的人专业优势强悍,对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某一产品比较熟悉;有的人有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有的人拥有某一方面的资源,如经营管理能力、 个人社会关系等。 大学生创业者如果能积极发掘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掌握的资源,进而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那么创业就会更加有保障,创业也更加有热情。

大二学生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通过做论文 《制造和评价一个可变频振荡器》发现了新技术,随后申请专利,最终成立惠普公司。 休利特和帕卡德利用他们的专业之长成功创业。

3.6选择互联网创业项目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我国已经进入全民皆网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孕育着比传统行业更大的商机。 互联网创业包括经营网站与网店,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的创业形式。 大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更具有创新、创业潜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电脑基础扎实, 有更快速的学习能力,是互联网创业的最佳人选。 而互联网创业项目具有投资少、风险低、效益高的优点,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者。

目前国内最大的校园社交APP超级课程表创始人余佳文, 就是从身边的学生对课程表的需求出发, 选择了移动互联网这一方式解决用户需求。 2011年10月,余佳文和他的团队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将第一版做了出来。 虽然初版功能方面还很不完善,却还是吸引了几千名在校学生使用。 后不断改进,已覆盖全国所有高校。2014年8月,超级课程表团队再次获得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 此轮投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红杉资本以及策源创投继续参投。

4结语

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而大学生独有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对项目特点认识得越透彻,创业的成功率就越大。 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候要遵循基本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创业。 考虑到大学生自身的资源和基础仍很薄弱,轻资产、贴近市场需求、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是较好的选择,也可增加成功的概率。 创业项目的选择仅仅是大学生创业道路上的第一步, 之后的创业过程中仍有许多需要其面对并选择的难题, 大学生若能够慎重对待, 才能最终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陆晓峰.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的主要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21-23.

[2]范蓉.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2(33):695.

[3]李海东.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的方法与途径[J].现代商业,2013(2):267-268.

个人创业项目新思路等 第4篇

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很重要 第5篇

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很重要

创业要有好的创意,要善于发现别人不注意的商机,当你看到现在小孩子们天天叫唤着要喜羊羊、灰太狼玩具的时候,经营项目的选择是每个创业者都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对于小本经营者,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项目是无法尝试的,只能从可以选择的若干个方面来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创业项目选择很重要,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呢,这是一门学问,许多朋友可能都在烦恼面对如此多的创业项目我们如何选择,我们如何抉择一个项目是否该投入,创业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举棋不定,造成这种结果是往往因为想创业的人平时总是关注怎么赚钱而忽视自己本身对于项目的理解,其实身边有许多好的创业项目只是我们忽视了他的价值,一心专研如何赚钱,我们永远只在关注山顶的风景是如何如何好而忽视从山脚到山顶还有更加秀丽的风光,比如许多朋友在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忽视了许多新兴的创业路径,想想几年前淘宝兴起的时候多少人置之不理到现在多少人垂足叹气,再比如几年刚兴起的五洋洲人人创业网零投资创业多少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可是现在去五洋洲人人创业网每天的关注度,创业专家对其赞不绝口的称赞。为什么我们忽视五洋洲的零投资,不是眼高手低,也不是我们错过了风景,而是我们对于创业所要面临的压力估计不足,对于创业资金和创业技术以及创业平台预估不足,成功的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一定会正确的计算好创业收益创业储备资金与创业风险三者最好的平衡点,选择这个平衡点入手才能创造出一条风险可控,资金不愁,收益高的创业道路。而五洋洲人人创业网的零投资创业项目无疑在这三个方面做了最好的协调,零投资,意味者低风险,提供最大的创业平台为所有创业者提供一个发家致富平台。

选择创业项目的方法 第6篇

创业的感觉可以同初恋相比,选择项目的重要可以同搞对象相比。任何项目的本身,有一个怀胎、孕育、出生、发育的过程,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创业者对一个具体项目,有一个认识、理解、通透、把握的过程,这是一个历史过程。由此决定了创业的过程是人与项目长期相互融和的过程,也决定了选择项目必须立足长远。

2、选项首先选自己

选择项目需要四个字:知己知彼。知己,就是清醒地审视自己:优势、强项、兴趣、知识积累与结构,性格与心理特征等。知彼,是对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稳定的、恒久的、潜在的需要。

3、选项要花功夫

有一个人,当过一周时间的世界首富,他就是软银公司的孙正义。他大学毕业后从美国回到日本,选出了50个创业目标,用一年时间逐个进行考察,写出了几尺厚的资料,最后选择了做软件。既然选择目标事关人生,就不可随随便便,必须要经过一个充分的论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要能够静下心,认真调查研究,寻找事实根据。

4、选项要有特色

选择的项目一定要有根。就是项目生命的根子、生存的权利、活下去的条件。可以表示成四句话:别人没有的;先人发现的;与人不同的;强人之处的。

别人没有的,可以是某种资源与某种特定需要的联系,可以是某种公认资源的新商业价值。一个走亲戚的人发现附近的山上有白色的土,可以制做陶器,他进一步了解到附近有铁路。于是他买下这块下面有陶土的地,把土凉干磨成粉DD卖起陶土来了。

再比如,强人之处的。一个项目中不论哪个方面,哪怕是一点:高人一筹、优人一档就是根。(励志电影 )比方说成本,谁能想到世界500强排名第一的是一家叫沃尔玛的零售企业。它能够把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额的2%。据说,他们总部的办公室像卡车终点站的司机休息室,可见他们为降低成本而努力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确定选择投资项目路径要按以下4个步骤:

1、排除一大片

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说有个地方有100户人家,每家有1元钱;你有很大本事,把所有人家的所有的钱都赚来了DD100元。还有个地方有100户人家,每家有1万元;你本事不大,只能把1/10人家的1/10的钱赚来DD10000元。

2、划出一个圈

知道哪些事情是能长期做的。把社会恒久需要的、已初露端倪的大趋势划进来。例如,由环境保护引发治理江河,导致关闭中小造纸厂,产生纸制品的供求不平衡,腾出了一块市场。如果用再生纸做资源去添补,会怎么样呢?

3、列出一个序

把可能做的事情排列起来。回头看看过去的中,做强、做长的企业是生存在哪些行业,很大程度上能够证实行业与发展的联系。比如房地产、医药、保健品、证券、建材、装修、交通、教育、通信等。那么,就把大的范围圈定在这里,选出若干项。

4、切入一个点

创业如何选择最佳项目 第7篇

某人在某大型公司做部门经理,手头有30万元积蓄,感觉在深圳买房遥遥无期,而且觉得年龄不饶人,同时发现深圳是山寨手机制造的集散地,决定离开深圳回老家成立公司,销售山寨手机。

【项目点评】

这个案例的赢利模式很简单:上游买进,然后向下游卖出,从中间赚取差价,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事实上真正赢利的却不多见。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此类生意是否可以操作的秘籍是: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创业者至少得占着一头。具体来说,就是创业者要么对上游很熟悉,对所有的细节都非常清楚,或者有极其可靠的专业人士在充当幕僚;要么对下游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好地控制成本、核算利润、鉴定产品质量的好坏。如果上下游两头都不占,那么要从事此类项目就得谨慎考虑了。

【案例二】

某朋友手头积蓄了50万元,感觉不能再继续打工了,决定将这些钱用于加盟某品牌便利连锁店。

【项目点评】

创业项目都暗藏赢利与亏损并存的风险,对于初期创业者,最好不要选定投入资本过高的项目。开工厂、加盟连锁店、设计某个新产品,都属于此类投资额度较多的项目,这些东西并非不可以做,并非不赚钱,但是它不适合拿着自己所有积蓄去博一把的刚创业的人。

【案例三】

某朋友是原某大型手机厂某省分公司的老总,该大型公司倒闭后,由于该朋友人品极佳,手下数十名员工宁愿数月没有工资,也要让其带领大家创业,该朋友最终选择了做某啤酒的该省代理,外加某英语学习机的代理。

【项目点评】

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思路 第8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措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构建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相应的示范基地,培育为创业服务的机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机,高职院校肩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并不意味着提高技能等级,或者向本科教育看齐,而应着力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故而有学者将这样的人才称之为“应用型创新人才”,或者“高技能创新人才”[1]。从社会对人才需求角度看,要求现代人才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具有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教育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具备把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也应该具备让知识、技能在社会这个大市场上流转的能力,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引领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开展呢?

一、改革已有的教学模式

(一)改革教育模式

从教育模式的内涵看:在一定的时期,人们只能无限地接近教育真理,而做不到穷尽教育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认识能力提高以后,教学模式必须适应新的教育规律。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时期,只有素质教育才是决定生活水平、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而今天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需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一条是保证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点和创业情景教学相结合;第二条是培养一支“懂创新、会创业、能指导”的实战型导师队伍[2],教师走出校门,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投身社会,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感悟和领会,总结并建立创新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标准,有了这样的导师,在真实的情境体验、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才可能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的常态化和水平[3],建立使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的长效机制,也将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必要条件。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时效性,随着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变化,人才由知识型、素质型发展到创新型,对应的培养目标应该由知识丰富的人才到能做事的高素质的人才,现在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急需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创新型人才思维活跃、具有奇思妙想、敢于尝试、胆大心细、能跨行业专业的合作,人才能力的内涵相对以往扩大了许多。培养过程有多种方式的结合,配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已广泛的嵌入了实际应用的情景,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还是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实训基地的教学比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能加深记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以及教育管理机构应该搭建合适的平台、创造交流学习机会,学生在相对宽泛或者说与社会接轨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其适应社会和创新社会的能力自然增强了。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一)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及创新创业课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例如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于2016年招生计划名称改为工业分析技术,化工类高职院校本专业原来设置的课程为:专业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物定量分析、工业分析、分析仪器的维护与维修、实验室组织与管理。基础课包括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基础、环境保护等理工类课程,还有部分人文社会的基础课程。在改革以后重视知识的应用,增设了化工产品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药物分析、精细化工产品分析,并且加强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与考核,使学生在实习和设计环节能将以往学习的知识贯穿其中,学以致用,为创新创业打好基础。

尽量将教学场所放到实习实践基地、市场乃至企业现场,与生产场所和客户相连接。实习环节学生在企业接受实习锻炼,不但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能感受职场氛围;校内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分析检测中心,检测中心按照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模式运作,毕业班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一个刚入职的企业员工的工作,领悟质量认证机构的管理和对分析测试的规范要求,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创新创造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有针对性的开设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开设创业心理与技能课程,使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执着、坚持,不轻言放弃;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使创业者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具有合作精神和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拥有创造价值、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抱负。创新创业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在开设了一定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外更要聘请企业专家导师进校园,以这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亲身体会,感染学生、鼓动学生,将更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二)参与课外创新创业活动

积极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竞赛的准备过程就是学习过程,从申报书的撰写开始,学生和老师就必须考虑项目的选取,根据平时教学时所教授的知识,或者是老师在科研工作中带领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来选取适合创新创业竞赛的内容,要获得项目批准或资助,必须经过可行性分析,符合当地经济建设范围,且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预期经济效益,通过申报过程学生了解了创业项目开展的主要步骤,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成功申报需要用心到什么程度。

积极参加校中厂的建设,校园内开办工厂、商店、公司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机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广泛的参与这些机构的建设或运营活动,有的机构是模拟的,也有一些机构是真实的;学生参与其中是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积极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老师在校申请的横向和纵向课题,都是经过了精心挑选的,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是潜在的创业目标,学生参与研究,其知识水平得到提高,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对经济发展或行业发展或职业发展很有帮助,捕捉信息的敏锐度和对事物发展的判断能力也将增强,由此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

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要经过高强度的训练,要经过层层筛选,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能承受超强的压力,当然还要有强健的身体,经历过技能大赛过程,不论是否取得理想成绩,人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心智将会成熟很多,观察分析事物的境界也会提高,这些素质的提高正是创新创业所需要具备的。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开展了,但还不成熟,需要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走出一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相契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新路子。

参考文献

[1]余露,周盈.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途径[J].才智.2015(11).

[2]王李珺.基于创新型社会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技术创业项目评价的一个新思路 第9篇

[关键词]技术创业;项目评价;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9)04—0039—04

一、前言

近年来,作为一项发现、创造和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生产要素、创立新事业,并获得商业成功的行动,创业已成为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领域。尤其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实施以来,我国的个人创业队伍迅速成长,创业活动指数不断上升,整个社会激励人们创业的呼声空前高涨。但我们也看到,中国创业者所走过的道路是异常艰辛的,在前赴后继的创业者中,95%的人成了创业失败者。

另外,观察近年来的创业实践,可看到两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是进入实体经济的创业者远比进入服务领域的要少,二是进入高端创业领域的创业活动远比进入一般领域的要少。面对全国每年五、六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和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人员的就业压力,政府曾出台了若干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激励政策,但成效一直不够明显。创业尤其是高端领域的创业活动犹如一枝“长刺的玫瑰”好看不好拿,令众多人士望而却步。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创业者素质、创业心理及制度和环境约束外,有三个实践问题同样需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找不到创业项目,或找到创业项目却无法判断其技术水平、成本与收益比,仅凭勇气和热情冒然进入,风险太大;二是缺乏相应的资本和资信证明,无法说服相应的金融机构或投资公司相信项目盈利前景,势孤力单,难以起步;三是不清楚同行之间研发的动向,即使是自己持有专利或Knowhow,也因发展前景不明而忐忑不安,不敢倾尽全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地曾进行了包括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尝试,并收到一定效果。但创业服务中心提供的多是服务性项目,不具备项目评价和论证功能;科技孵化器容量狭小,无法满足规模宏大的创业需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公益性和竞争性的矛盾日趋显露,至今尚未形成完备的运行机制。尽管上述各种组织还在继续完善之中,并一定会对技术创新和创业活动产生更积极的推进作用,但仅凭这一个方面是不能够解决中国的技术创业问题的。本文从技术创业项目评价选择的视角,通过梳理和分析现有的创业项目选择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技术创业方面的研究,总结出现有的问题和创业项目选择中的不足,提出技术创业项目评价、选择的系统分析框架。

二、技术创业研究现状

技术创业与一般创业之间的联系在于二者都能造就很多就业岗位并能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最大的区别在于技术创业的高技术密集度,并且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成功的技术创业在地区未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创造个人和地区财富起重要作用的技术创业,应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6)》指出我国创业活跃程度(创业活动指数16.2%)已达到一个新高度,但整体创业水平比较低,认为在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同时,更应大力鼓励高端技术型创业。

(一)创业项目评价的理论研究

陈秋东、王会龙等在《创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方法综述》中根据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方法的历史演进过程,逐一阐述了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方法,包括折现现金流量方法(Discounted Cash Flow,DCF)、决策树分析方法(Decision Tree Analysis,DTA)和实物期权分析方法(Real Option Analysis,ROA),并且评述了各个方法在创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这实属创业项目评价的风险分析,主要是从资本运营的角度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价选择。

张艳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科技型创业企业自身的特性决定其本质上不同于成熟性产业的企业,如何建立客观反映其实际情况的成长性动态评价机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管理学课题。研究提出科技型创业企业六维成长性评价框架,具体包括科技型企业创业的技术优势与成长性,行业背景、产业政策与成长性,区域环境、产业链与成长性,资本结构、财务特征与成长性,公司治理、管理的成长性,市场开发能力与成长性。这对于本文的技术创业项目评价研究参考意义极大。

沈伟国、陈艺春在《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认为我国高新区正处于由“主导产业强化”阶段向“创新生态演进”阶段转换的二次创业阶段,建立一套系统的考核“二次创业”能力的评价机制,是指导高新区克服瓶颈、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并通过对自主创新、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以及产业升级四大能力的衡量构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

另外,众多学者围绕技术水平、市场空间、运营方法、盈利模式、成长速度、团队优势等对创业项目评价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王汝林的判断是,我国整体的创业软环境建设缺位,特别是创业中无形资产的培育、扩展、引入和输出的理论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创业实践的需求,加强创业要素集成的研究,对帮助和扶植创业者快速崛起意义重大。

(二)实证研究

学界围绕创业实践中发生的各种悖理现象主要进行了三方面探索:一是对创业活动本身的设计和对创业者行为的指导,二是对创业环境的研究,三是对创业机会的评价。其中,在创业活动指导方面有陈德智的《创业管理》、曹随等的《中国大众创业学》和Mario w Cardullo的《技术创业:企业形成、融资和成长》等代表性成果;在创业环境方面有罗公利等的《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与发展》和徐之舟等的《创业环境研究》、杨晔等的《上海创业环境的GEM模型分析和政策建议》等代表性成果。

吕贵兴在《创业机会选择与评价的比较分析》中研究分析了Timmons创业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深创业者和一般管理者的实用性,结合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调查数据,将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选择与评价,与姜彦福教授等建立在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调查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评价与选择比较理想化。该项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为创业机会选择和评价提供了实证参考,但最终与其他研究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样侧重于阐述创业机会应该考虑的因素研究,并未设计出创业人如何把握创业机会的实战性模型。

(三)技术创业项目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创业项目评价的研究来看,关于技术创业项目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在知识经济时代,原有的创业项目评价显然不能与技术创业项目充分契

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技术创业的实践需求来看,有四点不足:一是各类研究成果对技术创业的指向性不够明确;二是项目评价方法的设计偏重于事后评估,与创业项目的现实需求有一定距离;三是评价思想偏重于创业活动的某一方面,且缺乏对相关要素有机联系和综合评价的分析。要弥补上述不足,未来的研究者需结合现实的技术创业实践,为创业者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评价模型,以利于他们更清晰地把握创业前景。

2.创业项目评价的数据来源不足。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多运用指标评价体系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价,或未进行具体的实践应用,或数据多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极易受到调查者的主观性影响;选取的技术评价指标主要是R&D投入、科技人员投入等外在指标,缺少对科学测度项目技术实力的内在指标的评价,而这对技术创业项目评价是不可或缺的。

3.偏重于静态的项目经济评价,尤其是风险投资分析,没有将个体的创业活动与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比对,没有与市场需求接轨。有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可行,市场前景广阔,但本地区的产业基础差;有的项目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支持,但未对市场需求进行考察。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一个项目的成败。

4.多数研究是从科技型企业二次创业的角度出发,对于个人技术创业的研究较少,这与目前的创业类型和发展趋势不符。为个人技术创业者提供创业机会选择、评价的指导性研究还需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重视。

三、技术创业项目评价新思路

借鉴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技术创业项目的评价需重点考虑技术创业项目技术密集性的特征,数据搜集、指标设定、评价模型构建应力求科学合理。同时,要综合考虑技术创业项目的产业与市场竞争优势。应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提出技术一产业一市场一体化组合评价框架,为个人和组织进行技术创业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技术创业项目技术实力的评价

对技术创业项目的相对技术实力进行测度时应结合项目本身特点,采用专利指标进行测度,而不应采用诸如R&D投入、科技人才投入、科研论文、科技成果等科技指标。原因在于,上述指标多是针对科技型企业二次创业所建立的指标,无法适应于个人技术创业的技术评价需求。且R&D投入等数据不—定是连续的,研发的各个阶段没有清晰的边界,不便统计分析;人员的多少与素质更不直接与透明,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数据可信度不高,定量分析较困难;科研论文和科技成果更偏重于科学,更加具有研究、试验、探索的特性,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科技成果在完成成果鉴定以后就束之高阁,并没有进行进一步产业化的研究与实施。

同时,需根据我国专利数据库,将霍尔格·恩斯特(Holger Ernst)教授在专利组合分析中建立的用于企业竞争对手监控的专利指标进行改进。根据技术创业者所拥有专利的各方面特征计算出各类专利指标,并检索出某一时期内该技术领域内的所有专利,建立专题数据库,筛选出目标数据,使用数据库技术处理原始专利数据,最后确定出该技术领域内最高专利效能的值,将创业者的专利效能与其相比,将技术份额转换成0—1之间的值,即可计算出相对技术份额,这样可确定技术的相对地位并可用于评估竞争者之间的差距。

(二)技术创业项目的相对产业基础评价

技术创业项目要想获得成功与产业环境密切相关,创业者充分分析区域的产业优势,顺应其发展趋势会提高项目成功率。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项目的产业基础条件、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增长潜力三个一级指标来衡量技术创业项目的相对产业基础。其中,产业基础条件包括产业的产值规模、资金规模、从业人员规模和产业的规模效应四个二级指标;产业竞争力包括市场占有率、产业专业化水平、比较劳动生产率等五个二级指标;产业增长潜力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增长率和新产品增加值的贡献率来进行衡量。最后,可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相对产业基础的综合值。将各备选创业项目划入相关的产业,即可计算出各项目的相对产业基础。

(三)技术—产业—市场组合评价模型

技术创业项目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和有价值的创业机会的结合,所以除考虑创业项目的技术实力、产业条件和市场前景等评价要素外,提升技术项目创业者个人或团队的素质、智力资本、网络关系、资源获取能力等软因素也应纳入分析框架之内。

在技术创业项目评价分析模型中(见图1),圆圈代表各备选项目软因素的综合值,综合值的高低由圆圈的大小来体现;横坐标分别为项目的相对产业基础和相对技术份额;纵坐标表示各项目的市场吸引力,市场吸引力大的项目在未来市场中将会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反之可能由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被淘汰。

图1中,项目1不但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创业者的各项综合素质也较高,是五个创业项目中的佼佼者,可考虑予以开发;项目2的内部软实力较雄厚,产业基础和市场吸引力都较高,但技术实力相对落后,创业者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弥补这一不足;项目3和项目4的各项实力相当,但项目3具有绝对的市场吸引力优势,在此种情况下,理应选择项目3而不是项目4;项目5除了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外,在其他方面都略显平庸,如果创业者偏向风险厌恶型,那么项目5则不应被考虑。通过可视化的分析框架,创业者可进行各创业项目的全面评估,也可为支持技术创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等提供指导性建议。

四、结语

Kirzer早在1979年就指出,创业者感知创业机会的过程其实就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始于对具体市场或工作问题的反应。创业者以往对市场、产业或技术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提升正确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使其能够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关系与联系。本文关于技术创业项目评价新思路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应在充分分析技术、产业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构建技术创业项目的综合评价模型。这一模型,相对于以往的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有利于科学测度项目的相对技术实力,掌握技术发展态势,向创业者展示更为清晰、可视的创业前景;有利于将单体的创业活动与本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比对,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有利于将复杂的决策问题简单化,为技术、产业、市场、专利等政府管理部门进行联合战略讨论、沟通和决策建立一个有效工作平台。此外,针对若干非发明人创业中出现的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取向认识不充分的情况,还有助于改造创业服务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孵化器的服务方式和工作理念,建立一种“解决方案导向”的服务组织,提升技术创业服务和管理的效率。

上一篇:不再见初三作文下一篇:2025年潍坊农业科技学院研究生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