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

2024-07-13

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精选12篇)

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 第1篇

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

作者:耿培新 文章来源:体育教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11/18/2009 选择一个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对教学实践有指导价值的好题目,是体育教学研究能否成功的前提。那么,进行体育教学研究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选择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保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时的通知》,要求小学1-2 年级每周上4 节体育课,3-6 年级和7-9 年级每周上3 节体育(与健康)课。这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教基[2001]28号)》“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中九年课时总计为9522 课时”“体育、体育与健康占10%-11%”“九年总课时每学年按35 周上课时间计算”提出的。1-2年级每周上4 课时体育课,两年共计280课时;3-6 年级每周上3 课时,四年共计420 课时;7-9年级每周上3课时,三年共计315 课时,九年合计共1015课时,占九年各学科总课时9522节的10.7%,符合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时比例。

体育课时的增加,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法规基础,而且为体育教师的岗位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应该说,增加体育课时是建国以来体育课程建设中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但是,如何把好事办实,就需要研究怎么保证课时到位,如何科学地开发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等资源?如何解决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问题?其中的每一个课题,都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类似的课题还有落实《教育部关于落实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的相关课题,比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课表编排、教师安排、场地器材的利用与开发、活动内容与形式、运动负荷的研究。再比如,当前初中升学考试按照等级制评定学生成绩,那么中考体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升学考试改革的需要,学校怎样考核初中毕业生的体育成绩等,选择这类课题进行研究,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刚开始进行研究的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改革实践选择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比如,新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教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主动构建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再比如,高中教学实验中,怎样按照学分制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选项学习,选项教学班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大班额如何教学选项教学?此外,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体育课怎样更合理地运用视听设备?怎样科学开发教学资源等等,都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只有不断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二、通说的纠正

通说是常听到的一些说法,但不一定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在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流行过为“放羊式”教学恢复名誉的说法,有一段时间出现过“淡化运动技术”的说法,这些说法对不对?是否符合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如果拿来作为选题,认真分析研究,对于提高自己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也是很有价值的。

三、前说的补充

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发展性研究,使其丰富、完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会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因此,对学校体育现有的理论、观点、内容、方法进行科学的补充,也是选题的策略之一。比如,对某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运用?在什么情境中应用效果更好?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有哪些变化和发展?都可以作为选题的方向,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使之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

四、填补空白

在一个时期内,大多数人都侧重某些方面的研究,可能会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研究,这种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比如,现在大家侧重在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而在小学带课教师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对学生大脑发育的影响,如何应用描述研究的方法研究体育教学效果等方面,也同样需要新的科学研究。

五、教学新发现、新创造

选题要有创新性。体育教学新发现、新创造不一定就是惊天动地的大课题。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新教法,新器材等都可以作为选题对象。比如,天津市曾经创造的小体操垫子,就非常适合我国国情。一件新器材的研制成功可以极大地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国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新发现、新创造是很丰富的,反映出中小学 体育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新的提高。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简单描述了体育教学研究选题的基本思路,老师们可以再拓展、丰富。有了好的选题,开展教学研究就有了坚实基础。但是,选择课题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比如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专长、指导力量、合作者的情况等因素。总之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不可贪大求全。关键是要结合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归纳,确定适宜的教学研究题目。

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 第2篇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各种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纲要》中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与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如何使体育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富有成效呢?结合我园近阶段开展的体育活动进行了思考,下面我谈谈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把握好活动的强度与密度,达到活动的效果。体育活动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科学锻炼,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和谐的发展,而科学锻炼的实质问题就是如何在体育活动中更适宜地安排好幼儿的运动量,达到运动的效果。纵观目前我园几个教学活动,运动量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活动是蜻蜓点水,注重的是环节的设计,而没有注重强度的达成,主要体现在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和基本活动的练习上。众所周知,热身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之前必备的环节。热身运动可以让孩子活动肢体,滑润关节,促进循环,舒畅肌肉,使身体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主要活动。在内容安排、组织方式设计上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需要和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性,同时也要和基本活动做好衔接和过渡。例如小班的《小乌龟爬》活动中,老师根据小班孩子喜欢模仿的年龄特点,热身运动是模仿小动物走路,模仿到小乌龟时,顺利过渡到第二个环节,重点是学小乌龟爬的动作要领。例如在《小兔种萝卜》活动中,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练习立定跳远这个技能,热身运动环节就是简单的队列练习,就直接进入立定跳远环节了,孩子显然没有达到热身的目的,下面的环节也很难达到运动的效果了。还有的活动是,热身环节设计的很好,但在把握的“度”上没有把握好,只是浮于表面,例如在《邮递员送信》活动中,热身运动是孩子站在大圆上,根据老师的提示信号,往高跳和半蹲跳着向前走,但只走了一圈,就匆匆进入基本环节了,这就是典型的“蜻蜓点水”式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基本活动环节就是一节活动中,孩子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练习。大部分教师在组织方法上采用“接力式”,孩子排队进行新授技能练习,这样孩子的等待时间就会长,以至于后面的孩子出现乱跑乱蹲现象。那我们应怎么样做呢?我认为应多采用“鱼贯式”教学方法,让孩子自由练习,给每个孩子提供同等练习的机会,这样大大减少了孩子等待的现象,让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就某一动作练习,也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孩子运动的强度与密度也能得到提高和完善。孩子运动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各项指标的达标,所以我们在体育活动中,控制好运动的节奏,把握好运动的强度与密度,提高运动的效率。

二、运动的技能要具有一定的“梯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育活动中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一节活动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到的新技能,也是教师重点把握的一部分。教师在示范、讲解了动作技能后,孩子要进行练习,孩子一味的练习一个动作,显然是枯燥乏味的,而且孩子存在着个体差异,能力也有差别,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幼儿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时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掌握技能的“梯度”,以递进式的方式,创造孩子不断挑战的空间,加强练习,从而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青蛙捉害虫》活动中,活动的技能是让孩子练习立定跳远,老师在讲解示范了动作要领后,孩子们进行练习,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半蹲,两手自然后甩,两脚站在线后面,用力向前双脚一跳,两手自然向前,这是动作要领,孩子们练习的很认真,不对的地方,老师做好纠正。孩子练习一段时间后,开始跳荷叶,先是一片荷叶一片荷叶跳,然后,增加到隔两片荷叶跳,以此来增加难度,大部分孩子也能跳过来,但也有部分孩子会踩到荷叶,然后再增加三片荷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了,孩子们在兴奋之余,思考着如何跳过三片荷叶呢?成功的孩子,老师加以表扬、示范讲解,以此来激发孩子挑战自己的勇气。这样一步一步以递进的方式来学习技能,不仅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单一的技能学习,孩子的兴趣得到不到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也得到不到体现,例如在《小兔种萝卜》活动中,两个活动的重点是一样的,都是立定跳远,老师就是在地上画两条线,代表小沟,让孩子跳,孩子机械的跳着,孩子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难度也没有增加,显然这个活动是不成功的。所以在体育活动的设计上,老师就要考虑到这一点,从孩子的主体地位出发去设计教案,要具有一定的“梯度”,由难而易,层层推进活动的开展,这样整个活动富有挑战性。

三、巧用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园孩子的特点是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他们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学习的,我们教师要了解孩子的这个特点来设计教案,所以我们要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境,将知识技能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利于幼儿引入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能帮助他们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创设适宜的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调控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为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例如在《小青蛙捉害虫》活动中,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进场,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做做健康操,活动活动身体,学学青蛙跳跳,伸伸懒腰等等动作,在运动技能学习中,青蛙妈妈交给“宝宝们”一个新本领——立定跳远,学会之后才能捉到害虫,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认真的学着,孩子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着,兴趣很浓,孩子们掌握了新本领后,开始去捉害虫,将新本领运用到里面,跳过荷叶,捉到害虫,在以游泳的姿势游回来,最后的放松活动,播放《青蛙律动》的音乐,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学着青蛙的样子做不同的动作。整个活动都以这个情境贯穿,孩子们很投入。例如在小班的《小乌龟运粮》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没人头戴小乌龟头饰,变身为小乌龟,接着,引导幼儿讨论:“小乌龟是怎么样走路的呢?”,引出手膝着地爬的动作,再讨论“小乌龟要运粮食,用什么办法运呢?”,引出驮物爬的动作,然后教师用小故事的形式,引出小乌龟行进路线,在活动中,幼儿运用想象力很快让自己进入小乌龟的角色,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所以,适宜的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易被幼儿接受,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激发孩子的兴趣。

上好“选题指导课”的几个要素 第3篇

一、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

选题指导课上确立主题是关键, 它不是简单的设问, 更不是意念中的想象。那么到哪里去找问题, 怎样把问题变成研究性的课题呢?小学生求知欲旺盛, 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所以说学生的兴趣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在采集问题、主题确立之前, 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 从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然后提出问题。活动主题可以是来源于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联想和思考;也可以是外出游玩时的心得感受;还可以是课内外疑难问题的探究, 总之一定是与他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指定主题时一定要挑选当下小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网络小游戏、零花钱的用法等。只有当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经验及学生的现实生活, 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利, 使其感到有兴趣、民主和宽松, 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 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同时, 这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课题关注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研究起来劲头十足, 效果也就更加明显, 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课程的兴趣, 便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下面这节课是《校园生活研究》的选题指导课, 给我们有力地阐述了兴趣与生活对于选题的意义。

师: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这节课, 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算一道数学题:如果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入学到博士毕业, 他需要花费多少年的时间?

师:很准确, 25年的校园生活。假设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的话, 他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 可见校园生活对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师:但是, 在如此重要而又熟悉的校园生活里, 老师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 同学们过生日的浪费现象严重, 同学们的课间游戏比较单调等, 这些问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 很真实, 就在我们身边; (2) 感兴趣, 想去进行研究; (3) 有意义, 需要我们去解决。你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吗?爱因斯坦说过,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 说明同学们的观察力很强, 但是如果要形成我们小组想研究的问题就有点困难了。下面就请各小组围绕这些问题商议一下你们小组想共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呢, 并把它写在纸上。

师:我们来听听各小组找到了什么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这个案例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校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 研究学校里的现象当然是驾轻就熟。所以这样的问题, 能够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引领他们来关注生活。

二、学生自主, 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 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 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而从学生出发则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对活动的指导应该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贯穿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 到活动方案的制订, 再到活动的实施, 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定, 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要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 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防止包办代替。

在选题指导课的制订方案环节中, 有这样一个案例给了我们启示:

师:同学们, 从你关注的食品里选择一种来进行研究。比如, 可以选择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大米来研究。那么你想研究大米的哪些方面呢?

师:等会儿研究同一种食品的同学就可以分成一个小组, 开展研究。

师:有句话说的好:有计划不忙, 有目标不乱, 所以在研究之前, 我们必须制订研究计划。那么研究计划怎么写呢?我们就以“大米价格变化”这个主题为例来学习制订研究计划。

师:我们一起先来讨论讨论研究计划怎么制订。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

(全班讨论交流各组制订的计划, 学生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生根据交流情况, 修正各自计划)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方面 第4篇

一、注重体育教育中的品德教育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 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 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 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 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 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 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 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 、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 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 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 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注重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

五、注重课外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 ,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 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 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 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 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包含的几个方面 第5篇

1.教学理念(10分)

结合本次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4个基本理念 2.教学内容(10分)

主要教材:重点;难点

辅助教材:主要解决的问题 3.教学目标(20分)

2-3个目标(技术、技能;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等)

4.教师指导(10分)

主要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

辅助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

5.学生练习(5分)

练习过程中学生怎样练习(分组?保护帮助?纠正错误?观察?)

6.教学组织与场地器材(15分)分组情况:分几组?哪组先练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轮换?教师怎样安排场地器材?

7.教学过程(20分)

准备部分:时间;内容;任务

基本部分:时间;内容;任务

结束部分:时间;内容;任务

8.运动负荷预测(5)

平均脉搏:135次/分左右

最高心率:不超过180次/分 练习密度:45%左右

9.教学评价(5分)

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 第6篇

一、故事激励法。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又特别喜欢听故事。因此,我就利用故事来教育他们。如我有时给他们讲邱少云叔叔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其他战友的安全,他被烈火焚烧却忍着痛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有时,我也给他们讲居里夫人小时侯对伙伴的挑逗、捉弄置之不理,仍专心致志学习的故事……这样,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使学生有了可学习的目标。如此,我以故事来慢慢引导学生,激励他们专心学习。

二、“苹果”表扬法。

当有些学生能在课上自觉地抵制外界的干扰而主动专心听讲时,我就把“苹果”奖给他们,我把“苹果”贴在他们的额头上或衣服上,并当众表扬他们。其他学生羡慕极了,他们为了也能得到老师的“苹果”,也一个劲地挺起小胸膛,认真地听讲起来。有一次,我发现一位上课老是不遵守纪律,易走神的孩子突然聚精会神地听讲,我马上用高昂的语调表扬了他并奖给他两个“苹果”贴在额上,他高兴极了,下课时,他竟然对同学说:“嘿,老师奖给了我真苹果!”。后来,他上课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当然,除了“苹果”,用“星星”、“大拇指”、“花朵”等物也行。)

三、游戏吸引法。

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 第7篇

【关键词】阳光体育;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

阳光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培养思想、品行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施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能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各方面的,是丰富多彩的。从大的方面看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和态度教育、组织纪律和作风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及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学习态度是上体育课的指导思想,因此,它是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的中心问题。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主要体现在对体育课的认识、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如何对待困难等方面,教师应注意抓住这些活的思想,进行活的教育。

一、将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例如在学习中长跑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自己身体可能的条件下,逐步提高距离和速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应通过课堂的组织工作与教法措施,有意识地进行教育。例如通过队列、队形调动,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集体协作、遵守纪律等习惯;通过检查场地、器材及服装等,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总之,要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课的组织、教法中去,使教知识、教技术和培养思想作风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阳光体育教育。

二、将有计划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对临时发生的问题教育相结合

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教育体现在对学生状况进行较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对象的情况、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和中心任务,确定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但是体育课上有许多情况往往是难以预料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特别是注意抓住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启发教育工作。如,有的学生投完手榴弹后,捡手榴弹时跑出去捡最远处的,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一现象并分析其思想品质,不要停留在现象上进行一般表扬。反之,如果发生不好的现象和行为,要注意进行教育,但不因个别特殊学生的问题而影响全班课的进行。总之,在体育课中,必须把有计划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对临时发生的问题教育进行相结合,无论忽视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三、将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

教师在课上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要求,对学生思想品行上的缺点不能马虎、放松,但要严得合理,严得恰当,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严格要求必须与耐心说服相结合,要着重从正面讲清道理,使学生知道严格要求是什么和为什么,并采用有效措施,使学生自觉地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对学生的问题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弄清问题的现象和本质,耐心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要急躁,更不要讽刺、挖苦、变相体罚等,在阳光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四、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克服缺点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进行表扬和批评,对于分清是非界限,树立和发扬良好的思想行为有重要的作用。阳光体育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经常表扬,就有了榜样,大家都向好的看齐,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建立良好的风气,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在看待学生的优缺点时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表现好的学生身上特别要注意看到他的不足之处,而在有较大缺点的学生身上要注意肯定优点,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无论是表扬或是批评,都要恰当,实事求是,不仅指出什么是好和坏,而且要着重分析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这样才会有深刻的教育作用。

五、将教师言传和身教相结合

教师的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影响很大。体育教师必须在高度的政治热情和革命事业心上,在体育道德作风上,在执行规则要求上,在刻苦钻研业务、技术过硬、勇于革新的精神上,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只有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 第8篇

一、趣味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而学生的兴趣,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在体育教学中,有兴趣与无兴趣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有效缓解紧张,降低焦虑情绪,有助于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努力去克服。而没有兴趣,则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在很多情况下,趣味需要营造,兴趣需要培养。因此,体育教师要具有设计趣味性练习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妙趣横生,令体育课堂充满快乐。

学生对体育活动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但如果体育课总是千篇一律,一个学期重复同一内容,就是再有意义也会令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教师能经常变换练习的内容、形式、要求等,就可以促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因为人们总是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队列队形、跑步路线、徒手操动作、游戏规则、器械特征等等,都可以经常加以变化,不断出新,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适当的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教师的正确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不断更新游戏和竞赛内容,以及制作直观教具等。

二、困难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体育教学只有具备一定的困难性,才能使学生付出必要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完成练习。当体育练习的困难是学生经过努力之后可以克服的,当他们可以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和完成练习的时候,就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实际状况,选择具有适当困难性的练习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当然,对身体练习困难性的理解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提高动作技术的难度之上。实际上,动作技术难度很小,但具有特定要求的练习也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例如耐力训练,尽管其动作技术很简单,但若要达到一定标准的强度,学生就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

当身体练习的困难性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时,对他们身体和心理的促进作用最为有效。体育教师应精心选择动作,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确定身体练习的困难程度,包括动作难度、动作数量和动作质量等。由于所有学生的现有水平不可能一致,因此,提供不同困难程度的练习供学生选择是必要和必需的。体育教学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和自尊的有效方法。

三、合作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体育教学应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除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外,还应主动设计和选择具有合作意义的身体练习内容和形式。这应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在集体练习中,多向性的人际交往和互动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当身体练习对人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有特定要求时,人们会在相互协作的练习中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增强对他人的信任,享受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愉快。

各种双人、多人和集体的运动形式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性,这些练习应成为体育课常用的练习形式。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适时营造合作情境,对学生提出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要求,让学生在共同参与、协作配合的练习中相互沟通,建立信任、互助的人际关系。如体操运动中的帮助与保护,相互协作的集体游戏,球类竞赛中的战术配合,各种合作跑等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四、惊险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身体练习的惊险性是指练习者在异常练习过程中存在脱手、跌落等危险因素,或者练习者的身体处于非同寻常的位置以至于使人产生某种程度的恐惧感。

运动的惊险性是对练习者勇敢精神的一种挑战。运动的惊险性会让练习者会产生刺激、恐惧的心理体验,从而对练习者的勇敢精神和自信心产生影响,练习者只有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表现出足够的勇气,才能完成练习任务。只要运用得当,就能使练习者产生一定的担心和焦虑,而这种担心和焦虑一旦被克服,勇敢精神也就自然形成。有了足够的勇敢精神,练习任务才能完成。比如,学生在进行双杠支撑行进时,教师暗示学生,他们正在通过万丈深渊,一旦失手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这些心理暗示,可使练习者获得新奇的感觉和惊险的体验,这些感受一旦被勇敢的精神所战胜,练习者就能完成规定的练习任务,从而获得胜利的快感。这种快感又吸引他们迎接下一个惊险的练习任务,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惊险性的运动还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使人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然而一味强调运动的惊险性就好吗?不,因为恐惧感是不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因而,练习时就必须一方面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既有惊险性但又不会发生危险;另一方面又要创造轻松活泼、气氛热烈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气氛,力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这才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情绪。例如在跳高练习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跳高名将的录像,课堂上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同时运用好保护与帮助的手段,以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大胆并充满信心地进行练习。此外还要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动作,增强信心,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动作。采取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以勇敢、顽强的意志,去完成规定的技术动作。

五、竞争性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竞争性是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没有竞争的体育课不是真正的体育课,没经历过或胜利或失败体验的学生就不知道什么是体育,一群面对竞争而无动于衷的学生是体育教师的悲哀。练习者在竞争结果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在胜利中体验成功、品尝快乐,在失败中体验挫折、调节情绪,这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胜利有喜悦,失败有懊丧,成功有快乐,挫折有焦虑。也正是在这种快乐与烦恼中,人们才一步步成长起来。

在身体练习的竞争性和竞争结果的共同作用下,练习者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提高。体育教师应积极创设竞争氛围,适时安排竞争性练习,如球类竞赛、各种接力赛、双人对抗赛、游戏中的竞争等。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竞争结果,使学生在竞争中适应,在竞争中成长,在竞争中成熟。同时,体育竞争中的规则限制和公平竞争精神,对提高练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的几个策略论文 第9篇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怎样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功能的转变等,是当前新课改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在此简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几个策略,与同行共商榷。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标三维目标课堂教学学案探究

一、以课标为依据,全面落实课标

高中生物新课程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在许多方面都作了很大的调整与改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必须要在新课标中实施。教师应把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渗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达到课程要求,因此教师应先学习课标,时刻以课标为准则,做到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到位,达到在每个模块下学好用好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每节课中由于内容不同,课标的要求也不同。新课标要求在知识、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做到三维一体,在课堂内容的难度与深度上也应与课标为依据。每个章节内容、范围上都较多,信息量大,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新课标就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了。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不同,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就能把握核心知识内容,把握这节课的难度和深度了。新课标在每节课的要求上都有两栏,一栏是“具体内容标准”,他体现的是该节课规定要完成的项目;一栏是“活动建议”,他只是一个建议性的,可用其他方法活动达到,相关的实验也可以不做。在“具体内容标准”一栏中对相关规定性的内容,要求的标准又不同,例如某些动词“分析”“研究”“说明”“解释”“阐明”“概述”的内容,要求是理解并加以应用的,一些“简述”“举例”“描述”这些字词,是要求基本了解,可以通过直接阅读课文就能达到的,“观察”“探究”“尝试”字词要求的是一些实验技能方面的,因此要把每节课的众多信息处理把握好,课前必须理解和把握课标。

二、学习钻研新教材,提升教法理念理论

在新实验教材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多,信息量大,如何把每一节这么多的内容完成处理好呢?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去把握重点,设计教学活动呢?这些都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去分析每个知识点和目标要求,加以有层次有侧重点的教学;另外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编排的,有的内容概念可能要到后面的某章节中或选修模块中才能学到,这些都必修先吃透教材。

理解钻研教材,必须要以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加以落实,要深入领会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准确把握每一节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的拓展程度与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现代教学理念理论,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提升和拓展原有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灵活自信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准备学案

实施新课程目标,教师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备课策略,尤其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的学案。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多样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内容问题化及知识结构网络化等方面要求上看,备课单独凭一人之力在很多方面难以考虑周全,在某些环节上不够紧密,缺乏知识的联系;或者在不同问题上侧重点不一致,难以较好把握,而集体备课是多人的力量的整合,通过几个教师共同探讨这节课的目标、方法、设计过程、问题的提出、知识深入的难度和拓展的宽度、知识结构体系、习题的筛选等方面来确定合理的教学设计程序,会使每节课能尽量达到新的教学目标,从而能激发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在集体备课前提下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理解教材内涵。对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要准确地理解,反复地盘熟盘活教材,课程标准对该节课教学的要求是什么,有怎样的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是着重于哪个方面内容的能力培养,较难的知识怎样去理解加以突破,与原教学大纲下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体现了怎样的教学意图,如何体现该模块的设计思路,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等等。

2、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既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具体性、可检测性,又要考虑目标的生成性。教学目标原则上应当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但就一节课而言,在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可能会侧重某一维度,有的很难找出明确的能力目标或情感目标,则可把他当作隐性目标处理,避免牵强附会。

3、追求科学的教学艺术。通过采用问题串,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问题式教学,达到突破中心问题的目的;运用较恰当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模型、板书板画、资料介绍等信息渠道,达到直观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实验、模型构建、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训练、调查、制作等合作方式,教师去合理组织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验证、推理判断、分析、交流等活动,达到培养自主创新,激发情感的目的。

四、合理组织探究活动

新教材有许多让学生用类似于生物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去处理信息,重在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将观察、实验、提出假设、探讨假设、建立模型及验证构成探究活动的支柱,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实践活动达到理解课堂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能力的目的;其次在活动过程中,要重点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实验的方法为例,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设置对照,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可变因素),如何减少误差,如何设置重复组,如何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等,都要精心设计相应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悟。

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教师必须精心组织。要有能切实负责的小组长,不同能力的成员合为一个小组,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一个小组共同商定探究计划,有人负责操作,有人协助操作,有人负责观察和记录,有人负责汇报交流。小组成员角色可在不同活动中转换,这样使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体育教学研究的几个选题策略 第10篇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安全问题提高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明确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特别是上危险性比较大的课程(如铅球、标枪、跨栏)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要有耐心指导学生。体育教师绝对不能进行放羊式教学,擅自离开教学岗位。上课前要确保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完好,关心天气的变化,如出现特殊情况应用时作出调整。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时刻以学生的人身安全着想,避免体育课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必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爱岗尽责,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教师自身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才能帮助和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学生更健康成长。加强体育课组织管理。课前考虑细致周到(认真备课),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安全。因而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有较强责任心,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除备教材外,还须备学生、器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有何种安全措施,均须做到胸有成竹。教师灌输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学会宽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教师还应用创新性思维考虑问题,如设立体育教学班级小组长,并不断培养学生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小组长成为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准备活动和保护方法。如练习跳远项目时,要先做好踝、膝、腰、肩等部位的准备活动。如练习排球扣球技术时,应注意弹跳的高度,身体的施展程度和落地支撑脚的要领。注重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优良的实践本领。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动作要领主要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如果教师在示范动作中做出错误动作,学生也会跟你一样,学会你错误动作,不仅成绩提不高,而且易造成损伤。总之,教师过硬的业务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是减少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措施之一。处理好体育课上的异常情况。体育课要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并把安全教育写在教案里,要安排专门时间给学生讲解体育课的安全教育理论,时时刻刻想到学生的安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掌握必备的急救常识。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必须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把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浅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几个策略 第11篇

对我自己来说,我是更喜欢古文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津津有味。读文言文不仅能满足求知欲望,而且能感知几千年以前的作者或悲或喜的人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可是,当我在给学生讲古文的时候,语文课却变成了睡觉课,文言文教学该如何是好呢?

以前我在讲古文的时候,大概的流程是题解,作者档案,背景,生字词处理,然后就开始逐段讲解,先处理文言知识,逐句讲解,挑出重要文言知识,然后再分析内容。也就是从梳理文言知识开始,学生便进入了静音和屏蔽状态,进而进入了休眠状态。在反省了这些问题后,我想该怎么办呢?于是就去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取经——听课。

大体上来说,有这样两种方式:有的老师采取的方式是一边讲解知识点,一边分析内容。有的老师则是事先分组,每组一段,让学生预习,疏通文意,课上小组派代表给全班其他组讲解。学生处理不了的或者遗漏的,老师则负责解惑答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内容。

于是,我再次进行思考,我的文言文教学该如何是好呢?首先,和这些老师对比,我存在的问题:①知识点太多、太散,不成系统。②课堂学生参与少,缺少和学生互动。③缺少教学督促。根本原因就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缺少教学经验,专业知识不够,课堂管理经验不足。

经过了这样的反思,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研读考纲,精析文章。

没有目标的行船,东南西北都不是方向。通过对考纲的研读和考情的分析,以及对文章本身的把握能够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同时,教师一定要有对文章自己的理解,要有升华部分。知识讲解和内容分析可以同时进行,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层次,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和背诵。

二、零敲碎打夯基础,系统总结是关键。

一些“大块头”的知识点复习时可以贯穿整个学期的始终。比如120个文言实词的复习,每天看两个。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日积月累,14周左右就能完成。

另外,要有宏观意识,知识系统化。可以通过列框架、思维导图和知识树等方式进行归纳总结。比如文言文断句方法知识框架如下: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二)先易后难,寻找标志。A找词语

1、找名词(代词)

2、找虚词

3、找动词

4、找言词:“曰”“云”“言”“白” “语”“道” “谓” “对”

B观句式:

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排比、对偶、反复、对称、顶针 C看总分

(三)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而在“找虚词”下面还有一些重要知识可以系统整理:①句首词②句尾词③句中词④关联词⑤疑问语气词⑥时间词⑦叹词等

关于这些标志词的识记,可以结合高考考纲要求的必备64篇古诗文。在复习这些古诗文的时候,训练学生断句。遇到高频的断句标志词,提醒学生,培养语感。比如《醉翁亭记》,其中就可锻炼学生找虚词,观句式。

三、勤学善思找规律,语法教学好处多。

记得黄厚江老师曾经说过“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这个问题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语法。通过带高三学生进行一轮复习,我发现语法在诸多方面都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比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选用变换句式等。

语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更是必不可少。比如在复习文言实词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词类活用。那么怎样判断是否有词类活用现象呢?语法辨析。如何通过语法判断是否是名词作状语现象?找句子中的谓语动词,位于主谓间修饰谓语的成分是状语。如何通过判断是否是名词作动词现象?通过总结发现以下几条语法规律:

① 后面有宾语或补语

②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③ 两个名词连用,第一个常活用

④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很重要,其中关于介词和连词的用法不容易区分,通过语法搭配就能清楚的辨别。若其后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那么“以”一般为介词;若“以”后面是动词或分句,那么“以”一般为连词。

虽然,高考的常规题型虚词辨析逐渐变为断句题,但是虚词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常放在翻译中,设置得分点。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故事来增趣味性

文言文教学是难点,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可以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入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

比如识记基础实词用法时,可以借助网络上和资料书中提供的文言小故事。就拿“诚”来说,“诚”常见的义项有三个:①诚心,诚意。②确实。③如果,果真。先通过例句理解识记,再通过故事巧记和检测。

故事巧记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无意,乃遣从者怀壁于赵,后秦诚如此。

结合语境和语法不能看出三个诚的意思分别是:诚意、确实、果真。

文言文断句时,可以通过一些寓言故事、名人轶事等,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先从有意思的故事入手,引导他们找到断句的标志和方法。以下是我上课时用到的例子。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又比如,有一个翻译句子是这样的:李梦登„„,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

好多同学第一反应“持刺”是不是拿着兵器呢?这是对古代相关常识的缺失造成的不理解。这里的“持”是拿着的意思,但是不是拿着兵器,而是“名刺”。我突然间想到关于名刺,刚好有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便讲给他们听。是关于白居易的故事,话说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入京,去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看到名刺上的名字“白居易”,就打趣说“长安米贵,岂可白居?”翻过来,看到名刺背面的诗,尤其是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便感叹道“有才如此,居也,易也。”学生听的津津有味,又回到正题“名刺”,又称 “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是古代官员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这样学生会印象更深刻,不仅能学习古诗文,调动积极性,能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也能传授相关古代文化知识。一石几鸟。

有时候,教师给学生总结的很多,很全面,自以为上课会很精彩。可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根本不感兴趣,课堂效果极差。其实这就是满堂灌。所以,我在授课过程中会抽取一些时间来讲一些故事,扩展一些看似与课堂无关的内容。

五、检查机制要加入,各种习惯需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意志力也比较薄弱。很多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发现学生好多其实都没有完成。那么怎样落实到位呢?教师要监督检查。任务不检查,就等于白说。比如课前五分钟找学生翻译句子.或者提问重点文言知识,并设立相应的。

有些典型的文言文习惯性标记,一开始进行文言文教学就应该规范,比如通假现象(把该字画圆圈)、词类活用(在该字下画小三角)、重点词语(在该字下画小圆圈)、特殊句式(相应符号)等等。

做题习惯,比如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关于人名、地名、时间词、官职等,一边看一边做标记。通过做标记给文章分若干层次,也可分组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注意力,互相监督,也能够更好的把握文章脉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多巩固,学会知识迁移。

以上就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感触很深的几个方面,都是在自己教学过程中逐渐感悟的,有些方面谈的比较浅显,还有待继续的研究和总结。

体育教学中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第12篇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 转变观念;

中国分类号:G633.96

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从认识观、教师观、教材观、器材观以及课堂教学观等方面讨论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一、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 。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教师观的转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三、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任务是:(1)教给学生基础的、系统的体育知识;(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4)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觉锻炼的态度。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分析错误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小结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茅勇. 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9年04期

[2] 郭金林. 高职教育体育教学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J]. 内蒙古水利 2008年05期

上一篇:巧克力新颖广告词下一篇:忆儿时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