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劳动实践报告

2024-08-09

财务管理专业劳动实践报告(精选8篇)

财务管理专业劳动实践报告 第1篇

兴化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处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锻炼自己,假期的社会实践就是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二、实践内容及时间:在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处实践,时间从09年1月6日至09年1月21日,由财务室王会计做实习指导老师,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装订封皮

初来乍到无法进行业务操作,王老师就交给我做会计凭证封皮并装盒的工作,这样处在大厅内一个隔离区的位置,做完手中的事可以注意业务员们的操作,熟悉程序的各个环节。她先示范了一遍,并填好一张封皮做样本让我们统一规格。

我犯了轻视任务的错误:以为只是简单的涂抹胶水、盖章(数字、凭证类、单位)很容易,结果是盖错数字、盖错位置、粘的封皮不整齐、看起来非常粗糙,真是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王老师过来检查时窘得我满脸通红,一身是汗。她没有批评我,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急躁,细致、认真是工作所必需的。这样,1月份一共19本会计凭证我们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完工,暗松一口气,也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敬畏之情。

(二)填写业务委托书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零”是会计、出纳经常要写的汉字,填写银行的业务委托书时,需填写委托日期、业务类型、汇款方式、委托人、收款人、金额(大小写)、用途这些内容,不经意间,错误就留在了委托书上,等银行将有问题的单子返回来时才发现,有写错收款人的,如:将“大垛镇”写成“大剁镇”;有错别字的,如:将“肆”写成“四”;有金额未按要求顶头写,留下空格的(为防止有人任意篡改金额);还有将“用途”栏的内容写入“附加信息栏”中的。填起来容易,纠错可是件麻烦事:不仅需要重新写一份正确的,还得让出纳再跑一趟银行。

耐心、细心真不像说的那么简单,必须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行。

(三)结算岗体验

想象中,政府机构里的公务员各个都很清闲,“喝茶看报”,在社保局完全不同,领导、业务员、协管员进了单位的门就没有一刻是闲着的。每月20日以后要做月结,而人员流动性强的单位(如餐饮等服务业),一般在每月10日后才能确定人数,更多的单位是拖到月末才交社保金。临近月末,还没到上班时间,门外就围了很多人,中午已经到了休息时间,可大厅里还排着长队,吃完午饭基本就开始办理业务了。

财务室不很忙的时候,张局就按排我协助结算岗的工作,譬如:提前撕好发票,盖上结算专用章、转帐收讫(或现金收讫)章。排队的人特别多时,可以让他们先填好支票头信息,并核对已填信息,发现错误立即告诉待办人员让他们即使更换支票,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双方时间。

三、实践总结

(一)收获

1.对公务员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无论谁都必须严格按照上下班规定时间到达单位,而且工作量比较大,相当辛苦,对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当高。知道了服务水平对于维护社保系统良好形象、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性。

2.耐心、细心、认真对于会计工作者重要。对于其他人也是如此,社保业务项目多情况复杂,面对不明白状况的待办人员,要耐心指导他们填表并细心提醒需要携带的证件,还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给予反馈;有究根问底的要不急不恼,给他们说明国家政策、文件要求、办理手续,争取及时妥善地化解矛盾。

3.对于团队合作的认识加深,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实习起到桥梁过渡作用,是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奏。工作中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并且能从同事身上学到不少宝贵的经验。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单位规章、与人文明交往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必备条件。

(二)思考

1.灵活就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跨省、跨区转移困难,且程序复杂、等待期长,许多参保务工人员因此退保,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

2.制度、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参保人员根本不知道参加社会保险有什么好处,不及时参加可能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养老造成什么影响,自己应该履行哪些义务,有哪些权益可以因此得到保障。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率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日益增大,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面对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社会保障要做的还有很多

3.业务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大多数人只是熟悉自己操作的业务,对于社会保险本身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对工作缺乏激情,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有多么巨大的价值,似乎只是一台机器在运行。要全面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正需要记住社会保障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不能只重视资金保障而忽视服务保障,应该综合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经济、社会等综合需要。

4.改进社保交费网络,试行网络缴费,使之能够科学安全地进行电子帐户转移,这样有条件的单位不用每月往社保局跑,可以将社保金直接划入社保基金帐户。

四、实践结语:

短暂的实践生活让我意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也培养了我从社保的视角观察事物,去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关注国家上班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虽然短期内无所作为,相信通过长期积累,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实践结束了,但那20天的实践却带给了我许多许多。

财务管理专业劳动实践报告 第2篇

暑假到了,为了丰富自已的阅历,适应社会,虽然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金融财务与管理),但是会计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于是,找了一份实习会计的岗位。我在湖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维护队财务处实习了一个多月。湖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是省级行政单位。湖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成立于1950年,其目标旨在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布局 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精干过硬的专业队伍体系、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体系、现代化的科研和人才培育体系,努力提高人民防空的整体抗 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应付现代战争及重大灾害事故,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湖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维护队财务处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名会计,两名出纳,两名会计。此次负责我实习的是公司出纳郑老师,郑老师根据我的实习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让我了解了行政单位会计的基础知识,并做一些会计凭证。公司采用的是金碟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帐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

作为学习了三年时间会计的我们,经过了对《会计学基础》的学习和《财务会计》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基本上能耳目能熟了。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尤其是《财务会计》,它不能去行政单位会计混为一谈,行政单位的会计没有“所有者权益”,而是用“净资产”代替之。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下面就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会计具有很强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其一,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其二,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其三,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在登帐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尤其是行政单位的会计,由于其特殊性,很多会计处理方式与财务会计截然不同,行政单位的会计很多都没有增值税、营业税的考虑,比财务会计容易得多,但是也要求细心,也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的熟练把握。

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受益良多。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也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在实际做账中我经常忘记行政单位的会计没有“所有者权益”考虑,经常把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混淆,好在有郑老师的淳淳教导,我逐渐改正,逐渐努力。在一段时间的实习中,我发现虽然金蝶与用友功能差不多,但在处理行政单位的会计这一特殊处理上,用友能够更胜一筹。

实习,虽然就此告一段落了,但再过不久,我就要跟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走向会计岗位了。通过这次实习,不仅仅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我对实际账务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我对抽象的书本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使我无论对抽象知识和实际工作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想到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想到实习期间的所学所感,我觉得我能学有所用,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员!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第3篇

一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现状

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 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学生多种多样的实践能力, 是培养合格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各个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于学科和专业不同, 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不能千篇一律。就社会保障专业来说, 在实践中很多考核的项目难以实现和量化, 多数以定性考核为主。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导致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也只是流于形式, 不予重视, 因此很难取得实践教学所设想的效果。

总体来说, 在各高校中, 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效果远不如其他专业。一方面, 由于长期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多,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仍然偏向理论。例如, 有的学校实践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发表论文、毕业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方式来完成, 缺乏真正的实践行为。这样的实践环节虽然从形式上满足了专业教学必须包括的实践教学内容, 但却流于形式, 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受多方面客观条件限制, 不如其他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社保专业来讲, 目前市场上实训教材和应用软件还是比较缺乏的。大多数高校该专业的课程集中在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 这些课程教材数量多、更新快, 但是偏重于理论的介绍。个别教材虽然名为某理论与实务, 但是实务部分一般仅陈述某省市的社会保障管理条例、细则或个别案例。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训软件建设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么只有一个活动教室, 要么只有少数几台计算机, 即使有实训软件, 现有的实训软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缺乏专业特色。

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困境及问题

1.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重于形式

目前, 各类高校都将实践教学列入了教学计划中, 并且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 很多课程的实践环节的设置并不合理, 甚至多余, 突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 出现形式大于实质的情况。对于社会保障一些课程来说, 理论性强, 而实践性弱, 就应该重视理论教学, 不应将所有的课程都设置实践环节, 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不利干预, 同时也削弱了本就该重视理论的初衷。此外, 一些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也没有真正突出实践的实质。例如一些社会调查、实务课程, 受学校硬件条件或实习基地的限制, 教师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而学生也无法真正到社会进行实践或调查, 从而导致了整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浮于表面。

2. 实践课程设置层次不清, 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方式都放在课堂实践和校外实践上。但是在课堂实践中, 主要是针对不同课程进行的不同实训, 而实训课程教学又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必须按照教学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组织实践教学, 为学生提供相互承接、相互联系的实践课程。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衔接性不够, 没有统一、相互联系、递进、完整的实践计划和安排, 造成实训课程被理论课程所替代, 实训中所需要的技能也被忽视, 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脱节。这些不利于实践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和拓展, 进一步形成了学生应付实践课、教师胡乱安排实践课的现象。由于这一类的实训课程的资源匮乏、经验缺乏等原因无法切实落到实处, 大部分流于形式, 实际教学质量并不高, 未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校外实践, 应该是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 真正在“干中学”, 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但是多数社会实践追踪反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道社会实践干什么和怎样干, 通常是没有实践的基础然后就直接进行了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 注重层次性、递进性, 才能将实践内容连贯起来, 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真知。

3. 教学队伍建设落后

在实践活动中, 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践的效果, 因而培养一支过硬的指导教师队伍, 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社会保障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偏年轻化、缺乏实践经验;二是专业教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梯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较晚, 博士点较少, 专业人才的培养滞后, 很多高校的社保教师多数是硕士毕业, 又比较年轻, 对于社保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研究不够。另一方面, 比较有经验的教师处于退休状态, 而中青年教师, 又多数是从其他专业转化过来的, 缺乏经验, 同时教师职称断层明显, 除去专业带头人为正高职称而外, 专业教师均为讲师或助教, 职称较低, 研究成果积累较少, 制约了专业发展前景。此外, 由于受师资力量的影响, 教师多数从学校到学校, 从理论到理论, 往往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而忽视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知识传授空洞化。正是因为教师本身就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 常年主要从事教学工作, 缺乏相应的工作经历, 自身操作能力不强, 才导致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时缺少经验, 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难以适应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

4. 实践教学的保障设施不够完备

任何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都需要基础设施的保障, 尤其是一些实务课程。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 对无纸化办公的高度重视下, 很多实践工作都是依靠电脑与软件完成的。尤其是社保专业课程, 多数社会保险实务的实践操作, 必须通过仿真数据模拟, 才能完成类似于社会保险申报、社会保险缴费以及稽核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因此, 此类实践教学必须在情景化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熟悉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法规政策, 让学生掌握社会保障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与技巧, 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 培养并提高其专业技能。然而,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 社会保障专业在众多高校中, 都属于比较小众的专业, 学校对于社会保障专业的重视度不够, 因此也导致了对社保专业的投入不多。因此, 很多高校要么没有社保专业实验室, 要么就是实验室的条件不够理想。另一方面, 面临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与改革, 社会保障方面的实操模拟软件非常匮乏。虽然学校也致力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但是实践基地的需求和学校方面的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充分应用, 然而实践基地却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究其原因, 要么实践基地数量少, 接收能力有限;要么是学生对实践的内容接受有难度。例如有的学校将学生大都安排在街道、居委会实习, 因为街道、居委会工作任务繁杂, 学生短时间内难以进入实习状态, 导致了学生仅是挂职的状态, 这不仅影响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也严重影响了实践效果。

三改进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 严格监控实践教学环节

任何一门学科的实践教学都要有相应的教学体系来支撑。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的实质, 首先应从教学计划入手, 通过实践教学需求反推教学计划安排。在实践环节中, 每门课程需要真正的实践课时是多少, 针对此来制定教学计划。例如一些实践有难度的课程, 即使设置了实践环节, 也难以实现, 为了避免形式大于实际的情况, 对于有条件进行实践的课程, 要制定完整的实践计划和指导书。对于短期内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的课程, 不妨通过其他方式的教学方法代替实践教学, 避免为了实践而实践的情况。对于真正能够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 要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监控手段和监控指标, 对于实践过程进行及时监督和评审, 这样更有利于对实践教学的调整和完善。例如社会调查课程, 要分阶段对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 及时审查学生实践的效果,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严格监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当前, 辽宁省已经逐渐开展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工作, 每年对各个高校、各个专业进行评估, 其目的就是让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能够回到初衷。在专业评估的各项指标中, 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对教学环节的监控,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指标, 为各个高校如何对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和评价设立了可执行和量化的指标, 其结果更为客观。以监控和评估结果强化实践教学, 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强化了实践教学的实质。

2. 科学制定实践教学主线, 厘清实训重点

一些高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 会将所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都集中在一起授课,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分年级、看课程进行实践的安排。应当按学生的技能情况、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安排, 并且突出重点技能的培训。通过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独立实验课、专业课题调研课、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等形式, 开展课内外相关实习课程, 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 形成整个专业实践课程的整体流程, 切实培养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在学生应当掌握的实践能力中, 应当分清主次。每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学习理论知识, 又要掌握相应的技能, 这就需要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应该掌握的主要技能要不断强化, 一般掌握的技能只要熟悉就好, 合理安排实操的重点, 才能突出实践的价值。此外, 为了能够切实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按照市场对学生所需掌握技能的需求, 定期追踪毕业学生的情况,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针对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针对学生应掌握能力安排不同课程的实训科目, 让所有设置了实践或是实训课程的科目间能够有效衔接, 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衔接, 还有实践技能的衔接, 切实保障实训科目间的连贯及递进性。

3. 强化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否过硬, 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首先, 要加强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使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走出去”的方式是给在岗教师提供更好的拓展机会, 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提高其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 同时鼓励走出去的教师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双师型”的教育水平。目前国家鼓励学校与学校, 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学术交流。这种交流, 不能局限在教师间的学术内容, 也不能局限在同级学校间的交流。只要是在社会保障实践教学上有成果、有特色的, 都可以去学习, 向有经验的学校和同行取经, 弥补现有不足, 提高应当掌握的技能。现在有很多学校在社会保障专业领域做到了深精尖, 这些院校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方面一定非常有经验。例如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学院等, 这些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 而且与当地社保部门进行了合作, 对其他院校开展实践项目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与之对应, 更具有可行性的方式是“请进来”。用“请进来”的方法引入激励机制, 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 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从业人员,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各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授课教师, 最终建立起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全面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从而弥补现有师资力量和水平的不足。

4.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因此, 培育软件模拟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 让学生在其中浸泡式地锻炼其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社保软件实验室建设方面, 应加大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投入, 规范实验室管理, 同时积极开发实验室功能, 特别是开展社会保障信息实验的功能, 通过模拟社会保险业务办理流程等, 使实验室能够满足仿真教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从而为课内实验和综合仿真实验提供条件和保障, 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实践基地或实验室应配置电脑, 查询触摸操作台, 填单台和图书资料;安装社会保障软件, 商业保险软件和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建立维护社会保障政务网和信息服务网站, 让本专业学生与企业和社会各界保持沟通和交流。目前已有一些高校纷纷建立了软件模拟实验室, 可以向这些高校取经, 结合本校的实际, 引用模拟实操软件。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 现在互联网上已有很多社会保障方面的第三方网站, 并且也有一些承担社保软件开发的公司, 可以为实验室建设寻找资源并投入和开发。此外, 高校也应当借助优势资源, 不仅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也要建设多样化的社保实践基地。很多高校常年与企业和社会团体有各种各样的交流和活动, 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学校不仅要重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还要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 将实践基地进行划分, 可以分为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社区事务四个方面。针对不同方向开展实践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和所长进行选择, 再由校方进行统筹安排。为了保障学生的实践效果, 积极拓宽校外实践教学的渠道,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 为培养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苇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初探[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8 (11) :232~233

[2]魏瑞清.加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3) :163~164

[3]张开云、石虹霞.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育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10 (12)

[4]罗静.应用型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1)

[5]黄波、赵绍成.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2)

[6]周慧文.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30)

财务管理专业劳动实践报告 第4篇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7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新增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1999年我国第一批8所院校开始招生到现在,该专业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现在国内已有100多所高校及职业院校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然而,由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列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而且也是适应我国社保事业的发展需求为提高社保经办能力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现状

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院校,2003年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从2004年开始招生,该专业设在财政与税务学院。截至到目前,已招生了9届学生,累计为社会培养了约300多名本科毕业生,现有在校本科生约230人。

(一)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通过对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8~2012年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的调查,发现他们主要就业方向如下:在企业就业大约70%,行政和事业单位(包括社区)6%,继续深造(在国内高等院校就读研究生)占10%,其他约14%。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就业者中,从事岗位与所学专业高度相关的不到20%,有一定关联的占30%,基本没有关联的超过50%。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理论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五大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程是全校统一的,具体有: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体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民族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经济法、经济应用写作等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有: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险、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有:福利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社区工作概论、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双语)、卫生经济学、社会保险精算等。实践课程共26学分,具体包括军事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2012年增设了社会保障实训实验课。

三、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时间较短,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所以在专业建设实践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经过九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专业特色不突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阔,是一个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万金油”。从前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缺乏专业特色,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保险学、卫生学等都要涉及,但这种“宽口径、厚基础”式的教学难免每门课程都是“蜻蜓点水”,没有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出的大学生不符合对专业要求细化的企业的需求。而在专业特色教学方面以下高校值得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偏重于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方向,他们充分利用其学科优势, 除了一般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课程外,还开设了薪酬管理、工资收入与分配、就业与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等劳动人事管理方面的课程, 因此大量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一些大企业、大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苏州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在社会学院,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为特色,主要依托于该校社会学院雄厚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支撑,其开设的课程增加了诸如社会学、人口学、社会政策、社会福利思想、民政工作概论、发展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体现了这一专业特色[1]。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在保险学院,突出了保险精算的特色。东南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设在公共卫生学院, 偏向医疗保险方向, 具有鲜明的医疗特色[2]。

(二)课程设置无基准

内蒙古财经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自2004年开设以来,不断对其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但是由于本专业的建设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特色,所以课程设置没有一个基本的依据,随意性较大。在实践中往往是借鉴区外其他高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经验,来增减自己的专业课程。比如,在2004年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中,有“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而在2008年的课程方案调整中,就把这门课程删掉了。大家知道,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理论和实务会越来越成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再比如,“社会保险精算”这门课,它需要扎实的高等数学知识作为基础,而现实情况是每年招收的社保专业学生中有多半学生是文科出身,而且三分之一学生高等数学成绩不及格。这样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社会保险精算”这门课仅仅是“摆设”,但每年照开不误。这样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课程设置,就不难想象学生在四年学业后进入社会就业的尴尬境地。

(三)实践教学效果差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加强,内蒙古财经学院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已经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对于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等工作往往滞后,在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使得实践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这些课程设计的最初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但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实践过程,学校往往不注重跟踪和考核。最终的考核依据是每位学生提供的书面性文字性材料,经过指导老师的评阅,学生得到了学分,学校也把它作为上级部门进行教学评估检查的必备材料,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对于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貌似无关紧要,这就注定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四)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课堂的实践教学(比如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费事费力,既需要教师收集大量能反映现实情况的典型案例,又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还需要在课堂中师生的默契配合,所以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从内蒙古财经大学目前的师资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和博士学位,对于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实践操作能力欠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表现为以理论教学为主。

四、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对策

(一)突出特色,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优势

专业特色的确定, 一方面要以目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为依据, 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力量和自身优势去确定。内蒙古财经大学作为内蒙古唯一一所地方财经类高等院校,具有雄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而且作为财经类院校(非综合性大学),应以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为主,再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应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险服务作为重要的专业方向。

(二)优化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特色,合理优化培养方案,在充分考虑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完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安排好各课程之间的衔

接关系,合并重复的内容,强化特色专业内容,删除当摆设的课程。比如《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和《社会保险》这三门课程有太多的重复内容,《劳动关系学》与《劳动法》有较多重复内容,《劳动经济学》与《发展与就业》有较多重复内容,如果在教学中能把这些具有较多重复内容的课程合并,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可以为强化特色专业增加课程留出一定的空间。

(三)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评估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毕业生本人的就业能力,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是其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企业的招聘用人,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学校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并且要注重实践教学的效果。首先需要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实验实训课、实习基地、毕业实习等。其次要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内容及其过程、考核方法、达到的目标等。最后需要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向型”师资队伍,只有培养和打造一支既有业务技能又有理论素质的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唐华茂,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思考[J],管理,2011(11)

[2]刘玉娟,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定位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4)

财务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第5篇

财务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所在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经济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财管1班 1031060105

顾敏敬

陈宏

2013年9月8日

前言: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实习是我们从大学走向社会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让我对社会有一个提前的认识,使我们走进社会不至于盲目、不知所措。本实习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在完成财务管理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综合实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筹资、投资、营运、分配,同时掌握财务管理主要工作程序包括预测、决策、预算、分析等,加强对课程了解,培养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目的

认识实习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务制度、财务分析、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资金管理、资本运营等项工作在有关企业和组织的开展和运行情况,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认识实习,还应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相比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勤学好问、勇于实践、开拓进取的精神。

2、实习内容

为达到上述实习目的,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应包括:

(1)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形式、业务范围、组织结构的类型;

(2)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财务管理人员的配置及分工协调情况;

(3)掌握实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4)掌握实习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手段和效果等。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二、实习表现与效果

1.实习表现

我以一个新人的面孔朝气蓬勃,开始了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虽然暑假社会实践,是通过妈妈介绍,才进了浙江八达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踏入那个实习企业的第一步,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至。第一天来实习,我并没有接触到实质性工作,只是对单位做了一些了解,部门人员简单的认识,对本部门的职能工作流程做了大致的了解。

这里的叔叔阿姨也很热情,带着我在单位转了转,对我的学习情况也做了一定的了解,对我的实习做了一些指导,我恍然间感觉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太少,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实习机会多向他们请教弥补我的不足。在这实习的几天里,最大的感觉,用麦克格雷迪的话来说,就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部门中,大家是一个整体,前台、中台、后台各师其职,每一名成员都必须有全局的观念和高度的责任感,任何的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否则整个的流程就受到影响。记住:我们是一个团队,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几天下来,我对公司的各方面业务渐渐熟悉了,和同事间也有了了解和沟通。我的认真和好学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通过这次实习也更加让我看清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例如: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拥有一颗上进心,进取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工作中仅靠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在其他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在扎实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拓宽学习领域。同时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多向他人请教。人际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何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本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不能忽视的。转眼间我的实习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半,回顾这十几天来,虽然也接触到了一些的会计工作,但是总体来说在叔叔阿姨忙前忙后的时候,我算是相当清闲的。会计工作本来就是这样,必须一点点上手,慢慢来,切不可操之过急。我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学生,从入学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寻找会计和财管的区别,虽然也一点点分清了两者的不同之处,但是真正在实习的过程中,在初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们是接触不到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的。我一直把会计的内容当做财务管理的基础,之前是,现在也是,尤其在这样的一个国有中小企业中,也没有机会进行财务决策方面的分析,所以我想还是先从基础做起,好好掌握会计方面的内容,在基础之上再更好的提高自己,争取能有更大的发展。实习的最后一周了,记账的姐姐教我账簿这方面的东西,我就坐在一旁耐心的看姐姐记账。姐姐现在登记的是明细账,她给我大概讲了一下这几种帐的内容,她说日记账包括现金和银行日记账,要逐日逐笔登记,发生额和余额要与总账一致,明细账是登记除了日记账外的其他会计科目的账本,要逐笔登记,发生额和余额要与总账一致,总账一般只按一级科目登记一个月的总发生额和余额。登帐时,要先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然后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并登记总账。我在这四周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是这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作为学习了不多财务管理的我们,可以说对会计还很生疏。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不太了解。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的更多啦,如:会计人员填制记帐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以满足登记帐簿的要求,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科目

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我们也要面临正式的实习了,我想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而这种积累正是日后的财富。在工作上,在学习上,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它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习效果

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教学的实践任务。也为以后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掌握只是的质量。在课本上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是为我们的实际执业注明框架、指明方向、提供相应的方法论,真正的职业技巧是要我们从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慢慢汲取的。而针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不可纯粹

“以

本 ”,而

在遵

从 《 企

》 与 《

的 前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地加以修改。这就将从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原则性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实习体会总结

1.实践中的不足

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总结了以下几点:专业方面,首先,作为一名未来从业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具备诚实守信等端正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这是每个工作岗位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作为一名未来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再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心态处理日常遇到的难题人际交往方面。重视实践

虽然我们只是参加了短短的两个星期的实习,但在这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做财务管理工作,如果仅仅是学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工作的经验是及其重要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是书本就可以解答的,它需要灵活的应用能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可以说没有实践的学习是非常狭隘的,也是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树立目标

在实习之前,还没有特别地意识到确定自己的目标有多么地重要。在实习中,我们亲眼目睹了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深思。目前的我们在大学里可以说是无忧无虑的,因为我们不象大四的学长学姐一样面临毕业失业的压力。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充满热情,鼓足干劲,不懈的奋斗!

4、实习心得

时间流逝,以前一些看似遥远的事情如今一下子摆在面前——十多年的寒窗即将结束,很快要工作了。

但是工作很难找,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如今的大学生只是普通的学历了,没有任何的学历优势。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有一种意识:毕业就等于失业。但是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还是会使出浑身解数,尽自己的努力去寻找一份尽可能中意的工作。

我们都知道,理论和实践是不同的。或许你的学业成绩很不错,但是工作能力未必很强;也可能你是成绩马马虎虎,但工作能力很出色。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什么事情都想象的比较完善,但现实与理论有较大的差距,在实践中,有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可能在许多时候可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但是在许多时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和顺利。理论需要假设,但是现实中这些假设不存在,因此许多问题,没有实际经验的我们是解决不了的。

财务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第6篇

目录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

一.前 言.......................2

二、实习主要过程...............3

三、实习所想、所感..................4财务管理专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 言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本学期末为了加强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深入的认识、了解企业会计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知识,我在暑期期间到我所在地电力公司会计科进行了会计实习。

二、实习主要过程

实习之前,我先到了会计科长的家里进行拜访。他耐心得为我介绍部门的大体情况,财务状况和财务工作,让我的心里也先有了个底。临走之前,他借给我一本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书,让我好好学习,研究。他的种种举动都让我感到由衷的温暖和感激,我也下定决心,在今后的实习中,一定好好表现,虚心学习,不能辜负他对我的期望和培养。

后来,我开始了我的实习旅程。到了会计科,首先介绍我一一认识,这让我这个大学生,着实感觉到有点不自然,科长拍了拍我说:“这孩子要在咱们这实习几天,以后就要加入咱们的队伍啦,大家欢迎。”于是大家都开始鼓掌,这让我感觉很是不好意思,紧张的话也说不清了:“还请大家多多帮助,多多指教,我一定虚心学习,大家有什么活,就找我干就行。”这些话,我已经在心里不知道练习了多少遍啦,可是说出来还是结结巴巴的。后来主要让我浏览一下公司以前所制的凭证,我主要就是负责填单、记账。

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并按照规定的的书写方式书写,不能写的满格,现在通常的要求是填写到格内的1∕2或1∕3处,因为如果要是写满了的话,一旦写错了,不好改正。这些我们在模拟实习的时候也都填过,可是当老师看到我填的账单时,当时就特别严肃的说:“你这个羊字码写的是什么呀,太难看了,一点都不专业!没什么事的时候得练习着写呀,要不等到你真正工作时,人家用人单位一看你这个羊字码就知道你不专业呀!好好看看我们这个都是怎么写的,模仿着点。”这些话说的我羞愧死了,恨不能找一个地缝钻进去!看来,我这个数字真的要好好写写练练啦。

记账工作明了之后,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而对于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库存现金日记账,更是要日清日结!可见其麻烦性,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弄错。当时在会计模拟实训时,这个也是我们错的最多的,每次大家一结帐,都会纷纷拿来对数,生怕自己算错了,一个算错了,后面的就都会算错。

离别时,我向会计科里的每个人一一鞠躬,以表示这些天来他们对我的照顾,他们的年龄都可以算是我的长辈啦,再跟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实用的知识,了解到公司是如何运做的,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业务的过程,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企业的管理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同事间的相处与做人的道理。

三、实习所想、所感

这次实习,我对会计科的一些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在实习期间的所见,我也发现了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但本次实习中,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很多会计实际操作中的知识。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会计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财务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第7篇

一、实习意义

毕业实习是我们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本事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实习,经过深入会计师事务所,了解事务所的工作环境及作为一个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本事能够激发我在相关领域的学习中的兴趣并对自我作出相应的职业定位。同时实践过程中又能够加深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为今后走向社会,走进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更加提升了我对审计工作的兴趣,坚定了我作为一名优秀会计人才的决心。

二、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毕业的大四学生,看着那一摞摞的教科书,从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到审计学,内部控制,税法再到经济学,管理学,发现大学四年间自我的确是学到了不少课程,可是却从来没有参加过会计相关工作的实践,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原始凭证记账本都不熟悉,更不要说整套的记账流程或说审计流程了。不得不承认,大学学习中,实际操作及演练是我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每每运用课本上的案例及公司报表进行课堂分析时,我多想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实践来增长技能,以所学为实践供给指南。学习财务和管理都要从会计入手,而会计审计技能的提升又是与实践学习分不开的。我对会计学系的热促使我愈加想要学习好自我的专业知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我学习的目标。经过了七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当我认为自我已经跨入了会计的门廊,也拥有了点专业知识的时候,我满怀信心的向社会迈出了这一步用实践来检验自我。同时,我也想抓住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这一年,查缺补漏,将会计进行到底。

三、实习的主要资料

实习期间按照要求和公司安排主要完成以下实习工作任务:

1、了解会计师事物所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基本业务。

2、分别熟悉事物所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行业规范,协助会计师完成各类业务,如手工编制记账凭证,日记账,整理业务底稿等工作。

3、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种办公室日常工作,如贴发票,打印,装订,归档整理等工作。包括审核底稿,运用用友及鼎信诺会计软件进行抽凭等会计处理。作为一名应届实习生,真正接触到的工作专业性都不会太强,但接触到的工作范围面很广,所以只要勤于动脑,勤于交流都是能够胜任的。

4、与项目经理访问了解公司内部事项整理并记录。

四、实习工作细节

去实习的第一天,见到xx教师等各位教师内心十分忐忑,总害怕由于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会出现岔子,担心自我业务水平不够而闹笑话。不管怎样,实习生活开始了,总要勇敢的去应对。实习初始,同专业的几个人被分配给了不一样的教师,主要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协助教师完成各项工作,处理琐碎,同时由教师们为我们指明学习方向,明白我们的实践。事务所里的人员不多,大多数教师常常出外勤,所以办公室常常空荡荡的只剩下满满堆积的文件,业务底稿,这些都彰显着事务所里的工作节奏忙。可是经过长时间的了解就会发现事务所里的教师都是很优秀的会计师,大多数人都持有注册会计师证,并且业务素质很高,是十分值得尊重的人。能和这样优秀的教师一齐工作,学习,实习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实习开始,负责带实习生的陈教师就告诉我们各位教师都很忙,我们不能等着教师主动来帮我们,必须记住自我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教师安排工作的时候抓住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要做到会利用机会来学习。

我的指导教师是xx教师,她是一位很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工作很繁忙业很认真。为了不给他的工作造成不便,我在审查数据,录入数据,打印,整理时都异常认真,一般都要核对两遍以上再交送给她,生怕自我出了错,给陈教师的工作带来不便,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做“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平常我们在课本中常学到的注意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如“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之间的勾稽关系等,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常常忽略这二者的关系。如,将预收账款放入应收账款中会直接减少应收账款的余额,要注意相应调整分录的编制,另外注意坏账准备相应比例的增加。这些都是课堂上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如果没有经过这次实习,经过教师的提点,我就不敢说我就真正地掌握过它们。由此可见,学习也是一件身体力行的过程。

五、实习感想

截止到xx月xx号,为期xx个多月的实习生活结束。这次实习,着实体验了一把上班族的生活,每一天朝九晚五过的很有规律。虽然实习过程中接触不到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我对待每件教师交予我的工作都秉承着专业及负责的态度认真的对待。坚持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头,用心的完成每次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锻炼自我,能够学习的机会。同时我也很尊重并感激我的指导教师xx教师及所里的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之余的交流中,他们都给我供给了很多帮忙及指导。所里考取注会的教师十分多,他们为我介绍了许多注会学习和考试的经验,并给我的职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好的提议。能和这些“大师们”一齐交流并获得他们的经验是我的荣幸,在此深表感激。此次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我的很多不足,也发现了自我在专业技能上的短缺,这都为我以后的学习供给了指导和方向。一个多月的历练和学习,我学习到的东西总结如下:

1、花时间在做事情上,即使是很零星的小事情,只要用心,也总会学习到东西有所收获。做事情和学习都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2、要善于同上司和同事交流。仅有这样才能懂得自我哪里还做的不够好,自我工作中该怎样做才能够提高,才能为自我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提高环境

3、作为一个审计人,谨慎性和专业性是对自身最基本的要求,不清楚和不太有把握的事情就不要急于动手。

4、一个实习生的实习价值取决于其进取性,仅有进取地与教师沟通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师交代的任务,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财务管理专业劳动实践报告 第8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具有知识性、政策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 能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具体工作, 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管理工作, 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为在职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都要由受过系统教育的劳动保障专业人才完成, 同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目前, 我国专业化的劳动保障人才缺口较大。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该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一是, 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 这类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 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是, 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 成为各级政府公务员。 三是, 进入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 从1998年我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来, 培养了大批该专业毕业生, 为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当前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不能很快胜任工作, 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

2原因分析

2.1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当前地方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 实践课程开设过少, 实践学时过少。 此外, 地方高校一般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 但是对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效果的评估等往往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制度作支撑, 较主观、随意, 并且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较陈旧。

在课程开设方面,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一般涵盖了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教材数量多, 更新快, 但是偏重于理论的介绍。 有些教材虽然名为××理论与实务, 但是实务部分一般都是具体某省市的社会保障管理条例、细则, 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阐述, 教师在授课时或者如蜻蜓点水, 一带而过, 或者根本不讲授, 只是讲授理论部分。

2.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近年来学校对教师的招聘普遍重视学历, 近年来招聘的教师多是年轻没有经验的教师。 这些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但缺乏实践经验, 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工作经历, 也没有实践经验; 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急需的课程, 师资更是严重缺乏, 如社会保险精算等。

经历了几年的扩招, 高校普遍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 当前人们只看到大学教师工资高, 待遇好, 工作清闲, 却不了解上好一门课要付出多少精力。 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 认为高校的老师是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 人们对扩招后师生比例认识不足, 大家都知道扩招后学生增加了多少, 却没有多少人关注同时老师增加了多少。 我国的高校生师比例比国外高出很多。 在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中, 我国705所高校平均生师比为16.60︰1, 地方高校形式更为严峻。 相比较而言, 欧美发达国家的生师比要低得多, 例如美国11所著名大学生师比平均为6.7:1。

一名成熟的教师约需要六年的讲课经验, 一些落后地区的地方性大学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流向大城市, 导致学校在短时间内较难找到优秀的或者合适的教师人选, 大量的课程压在其他教师身上, 一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 负担过重, 导致教师无暇在实践上花心思, 下功夫。

2.3缺乏实践教学平台

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训软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现有的实训软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缺乏专业特色。 很多高校误以想当然的认为该专业不需要实验室, 在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软件的开发引进上不愿投资。

另外, 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基地数量少、接收能力有限;关系不稳定, 缺少可控性;方向单一, 选择范围狭窄, 内容重复等问题。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

2.4重科研, 轻教学的高校管理制度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 轻教学的现象, 学校和教师关注拿多少项目, 发表多少篇论文, 导致教师无心恋战教学, 理论课教学相对较简单, 上完课就离开, 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被忽视。 这主要和当前的高校制度导向有关, 教师只要有了科研项目、发表了高层次学术论文就有了就会顺利的通过评职称, 受到学校的重视, 导致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科研上, 对于教学本身敷衍塞责, 更谈不上搞好实践教学了。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 许多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过于草率, 没有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而是简单的将任务交给某位教师去完成, 结果导致培养方案目标不科学具体, 课程体系不合理。 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应为地方服务, 但是由于事前没有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 无法把握地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必存在很多问题, 诸如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毋庸置疑, 按照此种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3.2改革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一些高校存在的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情况, 学校应通过大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降低生师比, 减轻在校教师的工作压力, 确保教师有足够精力投放在实践教学上。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 除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一定的研究能力, 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行业的了解, 当前许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学历有明确的要求, 而对实践经验方面大都没有要求。 面对这种局面, 高校应完善教师聘任制度, 加大实践人才的引进力度, 同时为了激发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 学校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 应增加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 除此之外, 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也应加大实践教学经历在此中所占的比重。

3.3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校应加强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鼓励骨干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如安排教师在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习锻炼, 提高其业务能力;鼓励老师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的政策讨论相关的会议, 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等。

此外, 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 地方高校还可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 经办机构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各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授课教师, 建设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4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为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可引导教师在授课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现场观摩法等, 让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从执行层面了解实务知识, 从而更好服务于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领域。 同时, 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3.5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业务工作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打造实践教学平台非常重要。 为此, 高校应建立劳动保障业务模拟实验室, 引进诸如“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教学软件, 让学生模拟和实验我国劳动保障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 在实验室中开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实训操作, 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 更加真实、形象地消化所学知识。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其次对当前该专业实践教学薄弱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提出增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旨在促进地方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地方高校,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汽车服务行业(4S店)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下一篇:孝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