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学反思

2024-07-14

电功率教学反思(精选8篇)

电功率教学反思 第1篇

电 功 率 教 学 心 得

电功率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内容。演示实验两个,小资料一份,铭牌展示二例,实物展示二例。教材中丰富的内容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又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它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相当重视。上课时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效果不错。

1.首先“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首先我用一个“15W”的灯泡单独接到家庭电路当中,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通过多媒体中的实物投影仪显示在白板);然后再拿一个“100W”的灯泡单独接到电路中,同样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实验发现,当把不同的用电器接到电路中,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这就说明了不同的用电器他们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进而引人电功率概念及公式。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找学生上黑板演示解题,让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是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树立起了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探究讨论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电功率教学反思 第2篇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这部分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数又不好计算,把学生弄得是云里雾里,对于部分学生甚至是感到无从下手。

教学中如何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我采用直观的方法利用电能表直接演示不同用电器接入电能表上,学生观察其铝盘转动的快慢,使学生更直观认识电能表的铝盘转动的快慢跟用电器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类比小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去比较消耗电能的快慢,从而克服了学生只能从书上找到的两种方法,更易于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

由于新版教材中对电功没有很好地进行处理,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对电功和电功率常会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很的比较,并让学生辨别。叶恒同学表现很好把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剖析,学生最后都听懂了。

电功率教学反思 第3篇

在篮球比赛中战术运用得是否合理、准确,能否及时依场上的情况有效地变换战术,是能否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掩护作为战术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掩护配合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整套战术的成功与否,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充分利用掩护配合有效地提高进攻质量将是未来篮球进攻战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篮球掩护配合的成功率,和掩护后的投篮命中率以及掩护配合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篮球掩护配合的战术训练应从实战出发,从掩护配合成功率出发,对掩护配合进行专门模式化训练,使训练目的明确化,训练方法、训练效果最佳化。从而提高掩护配合的成功率,最终提高球队的技战术水平。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湖北师范学院体育系01级、02级、03级、04级篮球专选班。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归纳法。

3 研究结果与建议

3.1 对湖北师范学院体育系01级、02级、03级、04级篮球专选班在各级比赛中掩护配合成功率不高情况的统计分析

3.1.1 几个概念的界定

模式化:是指为确定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的特征,使其更为明确和最佳化而制定、研究和采用模式的过程。

掩护配合:是掩护队员采用合理的行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同伴的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或利用同伴的身体和位置使自己摆脱防守的一种配合方法。

掩护配合成功:进攻方通过掩护摆脱防守获得投篮机会,既为成功。

掩护配合失败:进攻方通过掩护未能摆脱防守获得投篮机会,既为失败。

3.1.2 对湖北师范学院体育系篮球专选班参加各级篮球比赛掩护配合运用情况的统计

2002—2006年以来湖北师范学院体育系01级、02级、03级、04级篮球专选班参加市级、院级、系级比赛共49场,经过统计总共进行掩护配合1917次,其中成功857次,占44.7%,掩护配合成功率较低(见表1)。

3.1.3 对湖北师范学院体育系篮球专选班参加各级篮球比赛掩护配合失败原因的统计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掩护配合失败主要是由掩护的时机不当、掩护位置不当、掩护犯规、传接球失误造成,失败原因所占比例(见表2)。

3.2 模式化训练在掩护配合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对掩护失败原因的分析,以基本动作及脚步训练、有球掩护配合、无球掩护配合为基础训练方法,强化训练模式并且制定练习要求。

3.2.1 基本动作及脚步训练的练习要求及目的

练习方法如下:练习者做“之”字型移动,向右前侧移动→急停→掩护→以左脚为轴后转身,向左前侧移动→急停→掩护→以右脚为轴后转身,依次沿篮球场边线连续进行练习。

练习要求:第一,掩护队员要降低重心,两脚开立,上体稍前倾,两手屈肘放于体侧或胸前,身体保持静止,和防守队员距离要适当,避免掩护犯规。第二,掩护时间约一秒,掩护后队员转身要位伸手做出接球动作。

练习目的:掌握规范掩护技术动作,培养掩护后转身、要位、接球的意识。

3.2.2 有球掩护配合练习要求及目的

无球队员为持球队员做掩护,以创造投篮机会的掩护叫有球掩护。这种配合通常是一内一外两人进行,内线队员在外线为持球的外线队员做掩护,掩护后内线队员转身切入准备接球或争抢篮板球。配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掩护队员的掩护的时机、掩护位置。

练习要求:第一,掩护时身体姿势要正确,动作隐蔽、迅速、突然,使防守队员无法进行挤过或穿过。第二,不许在移动中做掩护,掩护后队员转身要位将防守队员挡到身后,并做出接球动作。第三,控球队员传球时要及时、隐蔽、准确,多采用单手反弹球,且反复在积极防守情况下进行练习。第四,在有球掩护配合训练过程中防守队员的防守态度由消极到积极。

练习目的:在消极防守情况下掌握掩护的位置、时机,在积极防守情况下提高传接球水平和掩护的应用、应变能力。

3.2.3 无球掩护配合练习要求及目的

无球掩护指给无球队员做掩护以创造较好攻击机会。掩护后两个队员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摆脱防守,寻求机会接球投篮。

练习要求:第一,做掩护的队员目的要明确,行动要隐蔽,动作要合理,避免犯规。第二,被掩护的队员要配合掩护队员隐蔽行动意图与方向,运用假动作吸引对手,当同伴到达掩护位置时,摆脱对手的动作要突然、快速。第三,队员之间配合要默契,注意及时行动,节奏明确动作果断,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应变措施。 第四,控球队员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隐蔽、准确地将球传到出现投篮机会的队员手里。

练习目的:提高队员掩护配合运用的熟练程度、默契程度、配合意识。

4 小结

1.掩护配合战术的发挥取决于平时训练水平的高低,高质量的掩护配合是最难防守的进攻配合也是最难掌握的。应在固定的模式和严格的要求中不断地练习掌握掩护的技术,培养掩护的意识,提高队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

2.从战术角度来讲无论是有球掩护还是无球掩护,掩护后去做掩护的人往往更容易出现接球攻击机会,因为防守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被掩护者或持球队员身上,提高掩护后持球队员在包夹情况下的传球能力是提高掩护配合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3.在实际比赛时,教练员可以根据各队的实际情况和对手的具体情况针对投球准或突破好的队员制定掩护配合战术提高进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世安.篮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李伟,王瑞强,杨跃飞,宫鲁农.第27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与国外队优秀组织后卫组织进攻能力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2).

[3]B.H.普拉托诺夫.竞技运动理论[M].基铺:高校联合出版社,1987.

电功率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64

【案例教学过程】

知识储备

1. 实验原理是:_______ 。

2. 实验中用到哪些测量仪器:_______。

3. 尝试画出实验电路图:(1)用 _______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并_______ 接在电路中;用_______ 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并_______ 接在电路中;(2)要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可以用_______ 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应_______联在电路中,在闭合开关前,它的滑片应滑到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将灯泡烧坏。

活动一:你能对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选择吗?(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

1.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狀态。

2. 测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的电功率时,至少要选节_______

干电池串联作电源。

3. 电压表的量程应选_______,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___ 。

4. 在实验中,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电路中的

,从而达到改变小灯泡两端_______的目的。

活动二:根据你的实验方案利用桌上的器材正确连接电路并进行实验

1. 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注意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然后缓慢移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直到电压表的读数等于2.5V,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观察小灯泡正常发光的亮度。

(3)改变变阻器滑片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它的额定电压(如2V),分别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

(4)再改变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高于它的额定电压(如3V),分别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

(5)整理实验器材。

2. 记录实验数据

【案例说明】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不同情况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并和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额定功率及发光情况对比。在此培养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学会数据处理及分析论证。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体验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的真实体验,了解规律,感受并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三:针对实验情况解决下列问题

1. 伏安法测电阻也是要求测三次,和这个实验中的测三次目的一样吗?能否依据三次测量数据计算小灯泡的平均功率,为什么?

2. 你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故障?是怎样解决的?

【案例说明】

由于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成熟,教师要给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笔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思考,问题由浅入深,展开课堂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营造和谐的探究式课堂。

活动四:观察数据分析灯泡亮暗及功率大小它们之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 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只有_______ 额定电压时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的实际功率_______ 额定功率。即U实_______U额时,P实_______P额。

2. 当U实 _______ U额时,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实际功率P实_______P额。

3. 当U实 _______ U额时,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实际功率P实_______P额。

结论: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_______ (填P实还是P额)。

活动五:拓展实验

1. 小组合作测量二极管在与小灯泡亮度相当情况下,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值,并计算实际功率。

2. 比较亮度相当时,二极管的实际功率与小灯泡实际功率的差异。并说明二极管更有利于节约能源的原因?

3. 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分析其他家用电器在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弊端或对用电器有哪些影响和危害?

【案例说明】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注意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案例反思】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对于大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笔者在导学过程中,通过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根据(上接第64页)实验目的,选择种类与规格合适的器材以及根据现有器材去选择合适方案的意识与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活动四: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活动五: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二极管在与小灯泡亮度相当情况下的实际功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最后通过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在低于或高于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影响和危害,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并不远,就在生活当中,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功率教学反思 第5篇

一、《电功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功率的关系。又为本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学习,第五节“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概念、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等等,包含概念、原理多方面内容。演示实验两个,小资料一份,铭牌展示二例,实物展示二例,警示小贴士二块。教材中丰富的内容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又为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它是以后学习的关键章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这节课的教学我相当重视。上课时我注意做到三点,效果不错。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与速度的类比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让学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类比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授人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我体会到作为师者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我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分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随着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走进物理课堂,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变数”很多,教师必须对本节知识及相关内容有较全面、详尽的了解,仅靠教参是不够的,在上课时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外活动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节能灯的优点,为了让学生能更多了解相关知识,在课前,我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收集信息,阅读报刊杂志等途径,已较全面的了解了节能灯的相关知识,对节能灯的各项性能指标、普及情况,它在全市乃至全省为何难以推广等知识都做了相关了解,因此在学生提到这个问题时我也能应对自如。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媒体资料支持、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以及生生探讨,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概念,物理含义,公式及相应的适用范围,知道了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区别,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不同,并能通过动手实验体会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其实际功率,直接的表征就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改变所致。围绕生活中的“更换合适规格的灯泡”、“如何节约用电”等实际问题进行了师生互动,学生学有所得,较好地实现将物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过多的考虑有时并不一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过程中,板书内容和媒体内容的交互上还需要进一步做取舍,避免因出现了比较多的重复而耗费过多的时间,致使课堂容量无形之中受压缩。2.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主要是“引导”,而不是“代替”,让学生“想到的说出来,说出的写下来,写出的做出来”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物理学科的特色——实验,可以穿插于课程之中,用于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也可以作为整堂课的开始,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线索贯穿始终,各有优势,教学中可以大胆重组,尝试变换,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因

材施教”和“以人为本”。

本节课我体会到在授人知识的时候,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我体会到作为师者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强烈的表达欲,说错了也不怕,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特点,我学了物理真的有用,只要我留心生活、与人交往,我也能学好物理,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分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电功率”这一节课的引入非常重要。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率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们来说“电功率”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的物理名词,它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表达式又是什么,这是老师在引入时特别注意的。首先我用一个“25W”的灯泡单独接到家庭电路当中,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然后再拿一个“800W”的烧水壶接到电路中,同样让学生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通过比较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个实验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需要学生近距离才能观察到,稍微远的地方就看不到了。通过实验发现,当把不同的用电器接到电路中,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这就说明了不同的用电器他们消耗的电能快慢一般也是不同的。接着我再分别拿一个“25W”和“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情况。实验发现,当把“100W”的灯泡接到电路中时,灯泡比“25W”的灯泡还要亮些,电能表铝盘转动也变快了。

关于“电功率”的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因为这个地方公式多,物理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不住易混淆,尤其是计算多,在教学时我注意两点:一是在学生做计算题时,要先按照例题的做法写出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相当于过去的已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每个物理量用什么字母表示,久而久之就会记清,事实证明效果很好。二是不让学生做太难的计算题,不做公式推导,因为这的公式多,推导出的公式更多,学生会记不住,听不懂,讲了白讲,推了白推,所以不要做无用功,要耐心等待,等到学生掌握的很好时再讲。

电功率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UI及其变形公式U=P/I和I=P/U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关于电功率计算问题。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不算太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知识导学的效果很明显。大多数学生在知识迁移中公式选择十分准确。

2、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对教学重点进行点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配合适量练习,进行自主学习,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教法与学法浑然一体,可谓一石双鸟。

二、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的教学核心是达标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师借鉴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和韩立福的“有效教学”理论,设计了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通过读学习目标,学生以感知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真正对新课内容及学习要求一目了然,做到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在巩固旧知识环节中,使学生通过温故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夯实了基础。这样将所有学生,拉到先前知识点的同一起跑线上。然后,学生带着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经教师在课堂中巡视获悉大多数学生能自主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紧接着大多数学生能运用新知很好地完成新知训练题,当堂达标率百分之八十以上。在这之后,通过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大多数学生也较容易地再次获取新的知识,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真正地达到知识的升华;最后学生基本完成了针对性、典型性、梯度性较强的新知识巩固训练。由于学生在其他环节中计算能力低,解决问题有障碍,导致课堂尾声处时间略有不足,于是“新知识巩固训练”和“知识点归纳”两个环节落实得不是太好。教师也只好挂出早已准备的小黑板,要求学生课下将板书设计抄写在导学案中。

三、教学启示反思。

《电功率》教学反思 第6篇

1.上课的节奏尽量加快。与速度的类比不能耽误太长时间,让学生提及速度的概念、公式即可类比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及公式。

2.对公式、原理的理解多通过训练解决。设置课堂的习题不要太难,重在对公式的应用,并让学生熟悉公式的单位换算即可,更多的习题可以放在后面进行,对数值的设计也应以巧数为主,不涉及过难、过深的纯数学式的计算,以节约课堂时间。

3.注意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动手计算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统一解决,以提高课堂效率。

电功率教学反思 第7篇

电功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内容较多,计算较复杂,我们学校的教学时间又很紧,只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使学生达到对电功率的理解和掌握。

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造成了困难。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什么求什么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

我感到我们洋浦的学生对于电学题,一直比较“束手无策”,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难题。学生对于P=U2/R、P=I2R公式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认真考虑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是方法的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的要求,主要是不懂得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师的方法不当。以前,往往是一下子给了学生一大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消化,教师落了个眼前的清闲。现在看来,这为以后带来了麻烦。方法虽多,并不是都重要,学生需要学会最基本的,这就是为什么专家未必就比一线教师的教学成绩好的原因所在。以前我讲到这里往往急于引入P=U2/R、P=I2R两个公式,本意虽好,却让学生感到有些混乱。这里我采取了最基本的方法,先要求学生画电路图,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图上标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结果呢,标着标着,学生把未知也变成了已知,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基本方法掌握了,回过头来把那些题目再做一遍,用P=U2/R、P=I2R解题,告诉学生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电功率教学反思 第8篇

“思维外露”指的是让学生把内在的想法表现出来,从而让老师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想。学生思维外露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行为上的参与度、学习方式的灵活度、认知过程的思考度以及整个过程中的学生情感予以表现。“电路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合作实验,在掌握电路中相关知识的同时,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心情是愉悦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方法”指的是教师借助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些途径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达到思维外露的手段。“注重学生思维外露,提高电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就是教师通过预设的一些方法,把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一些内在的想法表现出来,并在融洽的交流互动中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并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健全的人格的发展。

二、探索思维外露的方法

如何提高电路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实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明确学生的盲点在哪里,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不断地让学生的思维外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 提问法。

即指基于一个知识点老师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或者学生基于对知识点的疑惑向老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质疑,在相互交流沟通中外露思维的方法。借助提问法,以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以及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这样,学生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有效的互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实录1: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课题引入

——(师)家里的灯泡坏了,需要你去店铺买个新的回来,怎么样才能买到适宜的灯泡?

——(生甲)拿着坏的灯泡去,买个一样的回来。

——(生乙)直接去店铺,让营业员帮我挑一个。

——(师)大家的答案都能解决问题。但都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本领。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找到购买灯泡的方法。【请大家观察灯泡上的铭牌】

——(生)铭牌上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师)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所有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应该是多少?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所有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应该是220V。

——(师)【拿出另外两只相同额定电压不同额定功率的灯泡】为什么要标注额定功率?我把他们并联接入到220V的电路中,请大家观察小灯的亮暗情况。

——(生)正常工作时,额定功率越大,灯越亮。

——(师)实验室的小灯上只标注了额定电压,我想在其中找个最亮的,怎么办?

——(生)通过测小灯泡额定功率,来找最亮的那盏灯。

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课堂上,最重要的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更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我们通过提问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外露,了解到学生不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购买灯泡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上节课实际电功率决定灯亮暗这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以及对生活中的情景不关注。鉴于此老师对灯泡上的铭牌作了解释并用三个不同额定功率的灯进行演示,让学生在明确额定功率的重要性的同时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并为进入正题——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作了有效铺垫。

2. 实验法。

即指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操作过程中外露出来的方法。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外露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发现导致学生错误想法的症结。而学生则通过实验的结果,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放大错误点,填补自己的知识缺陷。

课堂实录2:完善实验电路设计

前提: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已得出实验原理:P=UI和初步的实验电路(图1)

——(师)请甲同学来说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生甲)测出U=1.5V, I=0.32A,计算P=0.48W

——(师)很好,甲组同学测得了小灯泡的电功率。但它是我们要测的额定功率吗?如何测额定功率?

——(生乙)额定功率指的是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只有当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时,此时的电功率才是额定功率。

——(师)依据这个电路设计能完成任务吗?

——(生丙)不能,要使得电压表为额定电压2.2V,需要在这个电路中加入滑动变阻器进行调节。

——(师)请你来对我们的电路设计进行完善。

——(生)图2

电路设计是完成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重点和难点。以往教师直接给出电路图并作讲解的方式,对于学生后期的知识学习、知识发展根本没有帮助。借助实验法,老师在观察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找到导致学生实验失败的关键点;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发现自己设计的电路根本无法测得额定功率,从而引发思考,相互讨论。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得出电路中缺少调节器——滑动变阻器。让学生在实验中去外露自己的错误思维、欠缺的解题思路。只有暴露了自己的错误点,学生才能自己意识到错误,并针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修正,这样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对比法。

即指“比较”,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来使得学生思维外露的方法。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对比法可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并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测小灯泡电功率和伏安法测电阻这两个实验有着许多共性的地方。通过与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对比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学习负担,更好地掌握新授课的知识。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明确下个教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在进行这节课的活动卡设计时,附上了之前伏安法测电阻的活动卡。让学生在这两张活动卡上,首先找出这两个实验的共同点,然后,再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学生的圈圈画画中,老师不难发现,两个实验中数据的收集方式不同,是需要帮助学生作重点讲解和分析的。

4. 团队合作法。

即指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在合作过程中通过成员之间交流、讨论、思考、情感表现来外露学生思维的方法。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实时地提出问题,进行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增减信息法。

即指通过干扰信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思维外露方法。在信息多余的时候,能自主选择信息;在信息缺乏的时候,能自主搜索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思维外露的重要途径。

课堂实录3:实验选择

背景:为各实验小组提供不同个数的干电池。

——(生甲)老师,到底用几节干电池?

——(生乙)老师,我们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找不到额定电压2.2V

——(生丙)老师,我们缺干电池,电源电压达不到2.2V

——(生丁)老师,我们的小灯泡烧掉了……

给出不同的干电池个数,突破“对号入座”的信息提取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电路中到底需要几节干电池。在讨论声中,学生不断地向老师和周围同学外露自己的思维,激发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热情,也为老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最后,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讨论得到干电池的个数选择要依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增加多余信息,扰乱学生的直接感觉,隐蔽减少信息,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课堂更加富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学生充分暴露所掌握知识的思维结构,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三、效果和反思

《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教学,注重学生思维外露,主要成效有:

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时时围绕着学生,从学生外露的思维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自己逐步构成和完善知识体系,对将来的应用得心应手。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顿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以便今后能更快更好地找到解题思路。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固定的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在合作过程中通过成员之间交流、讨论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种教学值得反思改进的地方有:

上一篇:手工艺创业方案书下一篇:关于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