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手术范文

2024-08-05

斜视手术范文(精选14篇)

斜视手术 第1篇

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的美容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成人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位、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0月-4月经手术矫正的78例年龄≥18岁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27.5岁,行显微镜下水平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视功能训练,随访6~12个月,观察眼位、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眼位矫正满意,正位59例,占85.94%;欠矫18例,外观满意未再行二次手术;过矫1例,术后配戴压贴三棱镜,眼位矫正满意。术后经视功能训练,有47例患者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占60.26%。结论:成人共同性斜视行斜视矫正术治疗后,眼位矫正,美容效果满意,有助于重塑患者的自信心和改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通过训练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恢复。

关键词:成人共同性斜视;视功能;矫正;训练;眼位

斜视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成人斜视患者因影响外观容貌,自我评价和定位、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发展等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斜视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5%[2],成人斜视多因儿童时期未重视,任其发展,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影响外观容貌,甚至危及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成人斜视患者追求容貌美观而要求手术治疗,现将近2年因共同性斜视来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18周岁)78例,做以下分析报道。

一、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18~54岁,平均(27.5±9.11)岁;病史12~50年不等;共同性内斜视26例,共同性外斜视52例(其中间歇性外斜视13例,恒定性外斜视39例);斜视角<50△者25例,≥50△者53例;同时合并屈光不正43例、弱视26例、分离性垂直斜视37例、斜肌麻痹16例,斜肌亢进者32例,伴有“A”、“V”征者4例,眼球震颤者1例;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无远近立体视功能。伴有垂直斜视者经术前检查垂直斜视度均<10△,斜肌麻痹者无明显代偿头位,未行斜肌手术,仅行水平斜视矫正术,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检查视力(屈光不正者查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镜,眼球运动,眼外肌功能,三棱镜,同视机检查三级立体视功能,近立体视(颜少明Titmus立体图检查立体视锐度,>800″视为无立体视),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三棱镜加遮盖法分别检查33cm和6m的斜视角,根据三棱镜的斜视角度数设计手术量。

1.2.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滴用3d。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爱尔卡因表麻,2%利多卡因球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使用德国 ZEISS-S88眼科显微镜手术,放大4~5倍,术中随时调整放大倍数,18~40岁患者选择改良Parks切口,穹窿部做球结膜切口,剪开Tenons囊,直达巩膜,勾住并充分暴露直肌,分离肌间膜与前Tenons囊、肌间膜与后Tenons囊及节制韧带。根据术前设计的手术量行肌肉缩短和/或后徙术,6-0可吸收缝线做双套环式缝扎肌肉并固定于浅层巩膜,打活结坐起观察眼位情况,调至眼位正位时结扎缝线。术毕整复对合结膜切口,如术中操作致切口过大或对位欠佳,用8-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结膜囊涂氧氟沙星眼膏。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考虑球结膜易撕裂,行肌止端跨肌肉球结膜切口[3]。

1.2.3 术后处理:术后术眼常规换药。术后用药:左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4次/d,睡前结膜囊涂氧氟沙星眼膏。术后前5d每天观察患者的眼位、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周~6个月。术后早期同视机进行视功能训练,观察眼位、立体视功能。

1.3 疗效标准:参照斜视疗效评价标准[4],治愈:眼位基本正位(斜视角度<±10△);好转:斜视角度在±10△~±20△;未愈:斜视角度>±20△ 。

二、结果

术后眼位情况:治愈:59例(75.64%)在第一眼位获得理想眼位,如图1、图2所示,矫正后斜视度<±10△;好转:19例(24.36%)欠矫或过矫,矫正后斜视度在±10△~±20△。术后未发现眼部并发症。于术后6个月检查发现有47例患者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占60.26%。典型病例如图1、2。

三、讨论

斜视是影响外观容貌的疾病,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受到他人的嘲笑,求职、工作、恋爱等多方面受到影响,造成患者自卑心理,因此,斜视患者会要求通过手术来改善眼部外观。本组病例我们对78例成人共同性斜视患者施行斜视矫正术,术中观察发现,部分成人斜视患者伴有肌肉变薄、纤维化,而另有部分患者肌肉续发性增粗变大、肌肉挛缩、弹性差,对手术效果及视功能的恢复存在较大影响,此外,年龄较大的成年人因球结膜脆性大、韧性差,手术易导致球结膜撕裂,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因此我们选择显微镜下微创手术,并选用肌止端跨肌肉球结膜切口,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瘢痕[5],术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远期随访,78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在第一眼位获得理想眼位,矫正后斜视角度<±10△,达到了预期的美容效果(附图1、2),另有19例患者虽未达到临床治愈,因成年人共同性斜视以大角度为主,术后患者自觉较术前明显改善,外观满意,未要求再次行手术治疗,均达到医患双方最佳美容效果的共同需求。

斜视手术以美容为目的,尤其是成年人,多融合无力,表现为进展型斜视,可合并弱视、异常视网膜对应等,以往人们认为一旦错过视觉发育期(双眼视觉的成熟期在8岁完成[6]),术后视功能很难恢复,因此成人斜视手术仅能发挥矫正眼位美容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7],斜视患者行矫正治疗术后,双眼视轴保持平衡,双眼视觉有可能恢复,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本组78例患者术后经视功能训练,有47例患者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占60.26%,笔者的研究结果与而斜视患者能否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时间及手术时间是两大最主要原因。成人共同性斜视发病早晚不一,对视觉损害亦不同,斜视持续时间越长,对视觉损害越重,异常视网膜对应固定,双眼视功能恢复较难。其中多为30岁以下发病时间不超过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结果显示,发病年龄越晚,手术时间越早,尚未形成固定的异常视网膜对应,双眼单视功能恢复和重建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虽然成人斜视患者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但术后进行一定的视功能训练,仍有可能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因此,对于错过双眼视觉发育敏感期的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也不应忽视重建患者的双眼视功能。

斜视手术 第2篇

如内斜视患儿同时有中高度远视时,戴全矫远视眼镜能完全矫正内斜视时,这样的内斜视就要靠戴镜来治疗;如屈光检查没有什么度数,靠戴镜也不能改善斜视,那么就得通过手术来矫正解决。

2、遮盖训练方法

用健眼遮盖法以消除麻痹眼或斜视眼的眼球运动抑制,根据悄况亦可用交替遮盖法使其达到同样的目的。

触象性辐揍训练方法,对内斜视术后的辐揍功能不全,间歇性外斜视、外隐斜等,利用融象进行融象性辐揍训练。

3、非手术治疗

验光配镜:对于因近视、远视及散光等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应散瞳验光,配镜矫正视力。

治疗斜视引起的弱视:提高因斜视而造成的弱视眼的视力,以使两眼交替注视,从而为恢复双眼单视的`功能创造条件。

4、儿童斜视手术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避免用眼疲劳,适度休息。

术后忌辛辣食物一个月。

术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以减轻疼痛及出血。

术后当天口服或肌注抗菌素,门诊手术后第二天换药,换药后局部点滴抗菌素眼药水与眼膏。

术后7天拆线,拆线后继续局部用药至术后3-4周。

术后2周内尽量减少眼球转动,不得揉眼。

术后洗脸、洗头、洗澡避免眼内进水,预防术后感染。

术后会出现眼部酸胀、眼球转动困难、眼内异物感等不适,有些可能感到不同程度的眼痛或难以入睡,以上现象是手术后的正常反应,其轻重程度和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2-5天可缓解,不必过于担忧。

造成小孩子眼睛斜视的原因是什么【2】

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

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

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眼球发育: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

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小孩子如何保护眼睛【3】

看电视距离勿太近。

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线六至八倍的距离,每一小时应休息片刻为宜。

睡眠不可少。

作息有规律。

睡眠不足身体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多做户外运动。

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与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营养摄取应均衡。

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菜、麦片、酵母)之摄取。

反光要避免。

书桌应有边灯装置,其目的在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坐姿要端正。

不可弯腰驼背,靠得很近或趴着做功课,这样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而引起疲劳,进而造成成近视。

光线充足。

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字体看不清楚,就会越看越近视)。

阅读时间勿太长。

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V型斜视共计16例, 其中外斜V征9例, 内斜V征7例, 男性6例, 女性10例年龄5~25岁, 平均12岁, 16例患者全部伴有斜肌功能异常。

1.2 术前检查

所有患者均做眼科常规检查, 包括裸眼视力, 矫正视力, 屈光状态, 裂隙灯, 眼底, 眼位, 眼球运动, 代偿头位及双眼单视功能检查, 同视机分别测正前方、上转25°和下转25°的斜视度, 以正上方和正下方25°时水平斜视度相差15° (约8~9△) 为诊断V型斜视的标准。

1.3 方法

14例患者因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 手术行双眼下斜肌近肌止端切断, 2例患者因对侧下斜肌功能亢进+, 行一侧下斜肌切断, 对侧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1例患者行双下斜肌切断后V征未能完全矫正, 在行外直肌后退时垂直向上移位5mm, 所有患者水平肌斜视度按原在位设计手术量, 术后进行双眼单视功能训练。

2 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2周~2a, 所有患者V征消失, 无代偿头位, 14例患者眼位正占87.5%, 2例原在位过矫占12.5%, 5例患者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占31.25%。

3 讨论

A-V综合征约占水平斜视的15~25%[1], 临床上以V型斜视较为多见, 治疗以手术为主, 手术目的是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和改善外观, 尤其是对儿童患者, 治疗应着重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本组16例患者中, 经过功能训练, 有5例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手术的效果应主要考虑原在位及向下注视时的眼位, 如果原在位及向下注视时的眼位正, 仅在向上注视时眼位偏斜, 则不主张再次手术矫正。[2]

A-V综合征的手术方法, 要根据病因选择, 引起A-V综合征的病因很多, 目前尚无一致看法, 包括水平肌、垂直肌、斜肌功能异常及肌止端异常等;本组讨论的16例V型斜视均存在斜肌功能异常, 而通常斜肌功能亢进减弱术的效果比功能不足行加强术的效果好, 故我们首选下斜肌切断, 术后矫正效果满意, 本组2例过矫的患者均为外斜V征, 我们考虑是否由于下斜肌切断后其外转的次要作用随之减弱, 而矫正水平斜视度时未适当减少手术量所致, 这再次提醒我们, 对于A-V综合征的病人, 术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手术方案, 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凤鸣, 主编.眼科全书 (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874.

斜视矫正手术患者的护理 第4篇

关键词:斜视 矫正手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42-01

斜视属于眼外肌疾病,对目标两眼不能同时关注[1]。斜视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儿童发病率较高,斜视不仅对外观产生不良影响,主要对患者的心理也产生较大的压力。目前斜视矫正手术是治疗斜视的最好方法,它对各种斜视均适用,而且操作简单方便、灵活操作、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2]。斜视矫正后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外观形象,更可以恢复双眼的视觉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斜视患者7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8例,年龄均在12~51岁,平均年龄为18±5.6岁。70例患者中11例为共同性内斜视,45例为共同性外斜视,14例为麻痹性斜视。

1.2 方法。进行斜视矫正手术前要给予局部麻醉,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为了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要了解熟悉病情,根据屈光度的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过度矫正或欠一点点,对患者进行长远的分析;同时也要根据集合与外展有无过强或不足考虑手术量的分配。呼吸道症状与脑部病变排除后,及时记录结果与观察斜视患者的术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具体护理事项如下:

①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要与之建立好医患关系,要使患者对主治医师、护士及手术治疗方案有所熟知,对其产生的陌生感、紧张感与恐惧感减轻或消失,对手术治疗有很大的帮助。②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进行身体情况与眼部状况评估,要了解熟悉患者病情,近两周内患者是否有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严格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③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做好眼部处理,要认真履行医嘱。叮嘱患者术前禁食、禁水,避免恶心、呕吐。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前晚给予患者镇静药,谨慎做好交接班的事情。④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返回病房要及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及术后用药包扎是否洁净,有无渗血情况,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⑤疼痛护理:仔细询问患者术后感觉,如果感觉眼部不适或者有疼痛感,要及时检查给予对症治疗。⑥胃肠道不适护理:对感觉胃肠不适,有恶心感,呕吐,食欲欠佳的患者要进行肌注爱茂尔或口服VB6。进食良好的患者要叮嘱食易消化食物,粗纤维含量高的与含量高的蛋白质类食物,切忌食辛辣、油腻、烟酒、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不能进食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静脉补充水分与所需的营养物质。⑦眼部护理:术后24小时内不提倡开放点眼。部分患者因为术后眼部疼痛而感到害怕,对睁开眼睛也有恐惧感,此时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强化心理护理,来配合点眼,使患者术后症状减少,早日康复。对患者进行鼓励早睁眼,可以恢复双眼单视功能。⑧复视护理:眼球正位有复视在斜视矫正手术后出现,属于正常现象,说明正常视网膜对应恢复,立体事物功能也有望恢复。患者术后出现复视现象时,要耐心的照顾与鼓励,多给予些关心,告诫患者不要刻意寻求复视现象,以主动清晰的观看物象为主,一般复视现象在一周后会消失。⑨叮嘱患者科学合理用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睛过度疲劳。出院患者对其叮嘱要定期进行复查。

2 结果

斜视患者矫正手术后用药包扎均洁净,术后24小时内,均没有渗血的状况,其中有8例患者术后感觉眼部不适与疼痛,检查结果后对症治疗均有所好转,10例感觉胃肠不适,恶心感强烈(未吐),厌食,给与患者肌注爱茂尔后症状减轻,两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食欲有所好转。52例患者均无眼部感染与胃肠道感染症状。

3 讨论

本文斜视患者70例,在斜视矫正手术前均给予局部麻醉进行斜视矫正手术,术前患者均禁食、禁水,避免恶心、呕吐使呼吸道堵塞。手术前晚均给予患者镇静药,保证了充足的睡眠,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3]。术后10例患者感觉胃肠不适,恶心感强烈,厌食,是手术后眼部反应与胃肠反应。有8例患者术后感觉眼部不适与疼痛,检查后对症治疗均有所好转[4]。通过对斜视患者进行斜视矫正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根据患者不同临床情况与体征状况,做到精确判断与处理,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避免意外的产生,提高手术的成功效率,为了斜视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要早期的给予治疗,术后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外观形象,更可以恢复双眼的视觉功能,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勇花,宋前方.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22) 58-59

[2] 申海英.斜视病人矫正术中的心理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1,(12)

[3] 李蒸,赵蕾,宋占想.斜视矫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3) 105

斜视的成因 第5篇

1、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眼外肌肉麻痹或缺失。

2、眼眶部或头部外伤如外伤性眶壁骨折造成眼外肌嵌顿,使其活动受限;颅内出血,颅底骨折伤及支配眼外肌的神经。

3、眼眶内和颅内及鼻咽部的肿瘤这些肿瘤可直接压迫或浸润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眼外肌本身。

4、眼眶内和颅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织炎、脑炎。

5、血管性疾病眼眶内或颅内的急性出血、血栓形成压迫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眼外肌本身的病变。

6、肌源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眼外肌炎、甲状腺相关眼病。

斜视的危害 第6篇

患了斜视,患者很痛苦,因为很多患了斜视的人给人的感觉总是贼眉鼠眼,得不到人们的好印象,性格孤僻,内向,不敢或故意避开直视对方,相对的少语寡言,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莫大的麻烦。

斜视除了会给人带来外观上不的不良影响外,还会影响人的视力,特别是儿童。长期斜视会导致患者视力低下,形成弱视,丧失立体视觉。由于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

眼睛斜视如何治疗 第7篇

一手术疗法:

乃以手术的方法调整外眼肌的强度与附着点的位置,使眼位趋于正常。先天性内斜视与上下斜视大多需要手术治疗,非调节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视通常亦需要借着手术的方法来矫正。

二非手术疗法:

并非所有的斜视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只要戴上适当的远视眼镜或双光镜就可以矫正。如果并有中高屈光异常,亦常需配戴眼镜来矫正,另外可借着轴矫正训练的方法来帮助两眼单视能的恢复与增加融像能力。

例如以视轴矫正训练机来训练,或者配戴棱镜镜片……等。如果并有弱视,则弱视的训练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疗。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几点,就是斜视疾病的几个治疗办法,因此大家在患上了斜视疾病之后,一定要及时地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并且还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办法,只有这样,患者的疾病才能够尽快的被治疗好。

斜视患者饮食调理:

一、营养饮食:

1、补充蛋白质

斜视患者应多吃瘦肉、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

2、补充维生素

首先,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也对眼睛有益。缺乏维生素A时,眼睛对黑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严重的时容易患夜盲症。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还可以不可以预防和治疗干眼病。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是各种动物的肝脏,而植物性的食物,如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青椒、红心白薯以及水果中的桔子、杏子、柿子等。

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分之一。如果缺乏维生素C就容易患水晶体浑浊的白内障病。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尤以青椒、黄瓜、菜花、小白菜、鲜枣、生梨、桔子等含量最高。

3、补锌

斜视、近视的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锌有些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含锌有些多,可适量增加。

4、补铬

含铬丰富的食物有:豆类、小麦、蛋、鸡肉、猪肉、黄油。可将含铬、钙丰富的食物合理加入日常膳食中,以达到以饮食调整预防形成近视、斜视的目的。

斜视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也是改善眼睛,保护眼球的方式。所以治疗斜视的前提一定是保护好眼睛发育成长。治疗斜视,注意饮食。

二、食疗药膳:

1、石菖蒲猪肾粥:石菖蒲30g,猪肾1枚,葱白30g,粳米60g。

制法:先煎石菖蒲取汁去渣,再人其余3味煮粥。

服法:空腹服食。

2、熟花生米50克,鸡蛋1个约50克,牛奶200克,蜂蜜15克。

制法:鸡蛋去壳,搅匀,倒入煮沸牛奶冲,待煮沸后再加入花生仁和蜂蜜,搅拌均匀。

服法:每日1剂,作早餐服。羊肝40克,黄芪15克制法:羊肝切片,和黄芪一起放锅内,加水适量,煮20分钟。服法:吃羊肝,喝汤。肝片可蘸调味服用,每日1剂。

大角度外斜视手术方法临床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2000 年7 月-2015 年7 月我院收治的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中抽取30 例,全部患者均为单眼恒定性大角度外斜视。随机将入选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15例病患。观察组:男9 例,女6 例;患者年龄3-42 岁,平均年龄(27.2±3.6)岁;弱视眼视力0.1-0.5,平均视力0.22;斜视度35° -45°,平均41.2°。对照组:男8例,女7例;患者年龄2-44岁,平均(26.8±4.1)岁;弱视眼视力0.1-0.6,平均视力0.24;斜视度30° -45°,平均40.7°。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外直肌后退术+ 内直肌缩短术进行疾病治疗,术前行常规处理,手术于显微镜下统一进行。外直肌后退术:从穹隆处结膜入刀,做适当切口,借助斜视钩勾出外直肌后在其上缝双套环线,缝线位置在距肌止点2cm左右处。操作完成后,与肌止点前1cm左右位置处将外直肌切断,再于肌止点后7cm左右位置处将外直肌缝于巩膜上。内直肌缩短术:于近内直肌处穹隆结膜处入刀,做适当切口,借助斜视钩勾出内直肌,将其缩短约5.5cm。在内直肌张力作用下,外直肌会被自然拉伸,使眼位正位。施术完成后缝合球结膜。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外直肌错位缘切。本组患者外直肌后退术与内直肌缩短术的施术方法及流程与对照组一致。外直肌后退术施术完成后,患者加行外直肌错位缘切,具体施术如下:外直肌与巩膜缝合后,将外直肌5cm、10cm位置处的肌肉边缘切开。选择切口位置时上下切口需错开,其切开宽度占肌宽2/3 左右。施术完成后患者再常规行内直肌缩短术。

施术完成后,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出院后随诊6 个月以上。随诊期间对患者的眼位及肌肉运动幅度进行观察和记录,本次临床试验以最后一次随诊时患者的眼位情况为依据对两组患者治疗术式的正位率进行比较,以眼位斜视程度上下不超过8°为正位标准。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眼球旋转正常。观察组患者由于外直肌错位缘切,施术期间不会出现过矫现象,眼位正,但眼球外转外至眦角3mm位置处的功能受到影响,眼正前方运动则不受限制且无复视。随时间推移,本组患者眼球外转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值。

施术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中14 例眼位正,仅1例患者眼位不达标;对照组患者中8 例眼位正,7 例患者眼位不达标,组间差异对比(P=0.016). 具体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本次临床试验中,观察组患者在外直肌后退术和内直肌缩短术基础上加行错位缘切,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术法相比具有外直肌附着点的选择符合眼球运动标准的优势[3]。术中所用错位缘切与错位对切相似,相同处在于两种术法外直肌均常规量后退,不同的是其边缘切开方式有所不同,前者错位切开,位置选择在肌止点5cm、10cm位置处,宽度为肌宽2/3。后者则是对位切开,位置仅选择肌止点5cm位置处,宽度为肌宽1/3。从施术方法来看,以错位缘切的方式施术,外直肌“Z”型延长,这样有利于削弱外转效果,且该种削弱效果具有弹性,它可以很自然的依据眼球正位需求而进行伸展,柔度较大,故手术不会出现过矫问题。本次试验中,观察组15 例患者中无1 例出现手术量需调整的问题,即便患者外斜视度数存在差异,以相同手术量施术,效果也基本相同[4,5]。

实验发现,对照组患者术后眼球旋转正常。观察组患者由于外直肌错位缘切,施术期间不会出现过矫现象,眼位正,但眼球外转外至眦角3mm位置处的功能受到影响,眼正前方运动则不受限制,15°内转动无复视。随时间推移,本组患者眼球外转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值,术后2 年内眼位始终正位。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观察组操作术法相对困难,但手术效果确切、稳定。此外,观察组患者14 例眼位正,仅1 例患者眼位不达标,正位率93.33%;对照组患者中8 例眼位正,7 例患者眼位不达标,正位率53.33%,观察组正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以外直肌后退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大角度外斜视时,加用外直接错位缘切可有效提高斜视正位率,对于常规患者或有外转障碍,但应用于大角度外斜视患者则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此外本次研究所用病例数较少,加之两组患者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儿童患者,其智力水平相对较低,故观察组治疗术法对患者双眼视觉的作用效果还有待分析,望今后能积累病例,做进一步深入研究[6]。

摘要:目的 探寻大角度外斜视手术治疗的有效临床方法。方法 随机从2000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中抽取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以外直肌后退术+内直肌缩短术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外直肌错位缘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眼球旋转正常。观察组患者由于外直肌错位缘切,施术期间不会出现过矫现象,眼位正,但眼球外转外至眦角3mm位置处的功能受到影响,眼正前方运动则不受限制且无复视。随时间推移,本组患者眼球外转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值;施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中14例眼位正,仅1例患者眼位不达标,正位率93.33%;对照组患者中8例眼位正,7例患者眼位不达标,正位率53.33%。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外直肌后退术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大角度外斜视时,加用外直肌错位缘切可有效提高斜视正位率,对于常规患者或有外转障碍,但应用于大角度外斜视患者则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儿童斜视的最佳手术时机等 第9篇

婴幼儿出生后或6个月以内发现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应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之前的1~2岁进行。6个月以后发生的内斜视,切不可马上手术,一定要先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先戴足量矫正眼镜3~6个月。如果内斜完全矫正,则不必手术,继续戴镜即可治愈。如戴镜6个月以上,内斜仅是减轻,残存斜视应尽早手术。戴镜后斜视无变化者,更应早做手术。

单眼性恒定性内斜视可先采用遮盖疗法,促使变成交替性斜视,然后再行手术,这样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更有利。如遮盖半年以上仍无效,也可手术治疗。

外斜视儿童应早期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虽有负镜治疗,辐辏训练等保守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仅能减轻斜视度数,多达不到治愈目的。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尽早手术矫正。本病在4~6岁手术最佳。

双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无明显屈光不正,证明戴镜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斜视度很小且经常有变动的间歇性斜视暂缓手术,观察是否可以自愈,如斜视度逐渐加大再手术也不迟。

斜视合并弱视的儿童原则上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只有视力提高,手术效果才能巩固(但对于大度数的斜视要先矫正斜视,否则斜视眼不能很好地注视,弱视眼也无法很好治疗。)对于合并有眼内疾患视力无法恢复的内、外斜视,手术宜在12岁以后进行,防止术后无双眼视控制而变成外斜视或外斜复发。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特别是有代偿头位的儿童应在3岁左右就手术矫正,而后天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则应尽力寻找病因,配合药物治疗,经半年治疗无效者方可考虑手术。

产房趣事张春涛

我是高龄产妇,临近预产期时,检查的医生就告诫我说:“别等着自己生了,剖吧,提前十天就给你安排住院。”可临预产期还有十九天,羊水就破了,一大早,就进了急诊室,等到下午一点钟才进了手术室,没办法,床位紧张呀!

斜视 第10篇

斜视xié shì[释义]

①(名)眼病;由眼球位置异常、眼球肌肉麻痹等引起。也叫斜眼。

②(动)斜着眼看。

孩子发生斜视的原因 第11篇

当中枢神经控制发生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造成视力无法得到调节,这样眼睛就会发生问题,从而导致各种斜视问题出现,影响到视力。

二、先天原因造成的

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发育受到影响而导致的情况,是因为父母存在这样的情况而造成,因此家长有斜视那么早期就要主义,在怀孕期间要密切与专家进行沟通。

三、发育不完善

因为孩童时期双眼单视功用发育不完善,无法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促进斜视的发作。人的单视功用是后天逐步发育的,需求重复接受外界明白物像的影响,逐步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

四、眼球发育特点使孩童易患斜视

因为孩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这样的孩童想看清物体就需求更多的调理力,双眼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进而导致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理性内斜。

五、远视眼

这样的孩童想看清物体就需求更多的调理力,双眼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进而导致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理性内斜。

六、遗传因素

测试宝宝是否斜视简易方法 第12篇

人的眼球壁附着有六条肌肉,这些肌肉受神经支配,相互牵拉配合,以协调眼球的动作,使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婴儿的眼球发育还没有成熟,直径很短,缺乏用双眼注视物体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暂时性的两眼斜视。斜视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先天性的斜视目前还没有办法可以预防,但后天的斜视多是由抚养方法不当引起的,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现斜视。

玩具多角度悬挂

在宝宝的小床上悬挂的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应该在40厘米以上,而且应该在多个方向悬挂,避免孩子长时间只注意一个点而发生斜视。

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

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有时向左有时向右,可以使光线投射的方向经常改变,就能使宝宝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

斜视应早治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斜视只是影响孩子的外貌,等他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变好。这其实是错误的。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斜视,应该及早诊治,否则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

一般人的视觉发育,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8岁左右,其中 2岁以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及时治疗,就能帮助孩子纠正眼位、提高视力,为他提供良好的发育条件。反之,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就会造成弱视,孩子正常的视觉功能就不能完全恢复了。

增加宝宝眼球转动的频率

将婴儿放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父母应该不时将孩子抱起来,走动走动,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

斜视简易测试法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时会有斜视的状况,你可以在家里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斜视。

具体的方法是:准备一把手电筒,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让孩子仰卧,然后在距孩子的双眼大约50厘米的正前方用小手电筒照射双眼。如果光点同时落在孩子的瞳孔中央,说明孩子没有斜视,或者为假性斜视;如果光点一个落在瞳孔中央,另一个落在瞳孔的内侧或外侧,说明孩子为斜视,父母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小宝宝都有点“斗鸡眼”

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第13篇

1对象与方法

本文58例共同性内斜视儿童,男30例,女28例,年龄3~14岁,平均7岁,发病年龄<1岁者3例,其中婴儿性内斜4例,以2~3岁发病者最多占79.31%,部分解节内斜视38例,非调节内斜视16例。所有患儿术前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配戴全矫镜半年以上,有弱视者行弱视治疗至双眼视力相似、不低于两行或弱视治愈。病例选择标准如下:

1.1全部患儿均为远视性屈光不正,远视屈光度在+2.00DS以下者11例,+2.25DS~+3.00DS 39例,+3.25DS~+6.00DS 8例。斜视度+10°~+25°者17例,+25°~+50°者36例,>+50°者5例。矫正视力>0.6.

1.2用角膜映光加遮盖去遮盖法确定内斜视存在,以三棱镜加遮盖法测定33cm及6m的斜视角,测戴全矫远视镜6m远的内斜视度数。

1.3用天津NO:305~380型同视机行双眼视功能检查,采用1°~3°中心型各级相应画片。

1.4手术矫正后为了排除眼位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所选患者的手术效果均为治愈,即术后眼位一直保持正位或欠矫、过矫<10°或5°,其欠矫者给于全矫配镜,过矫者给于欠矫配镜。

1.5 AC/A比值及融合力测定

检查时患儿戴全矫远视镜,采用同视机法测定AC/A,融合性分开和融合性辐揍力。

1.6手术原则及方法:根据术前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33cm及6m斜视度、AC/A比值及融合力大小决定手术方法。看远>看近斜度10△以上为低AC/A型,看近>看远10△以上为高AC/A型,远近斜度相差在10△之内者为基本型。高AC/A型选择双内直肌后徙术,低AC/A型及基本型选择单眼退缩术,一般将手术做在非主导眼上。需要手术矫正的内斜度数是患儿戴全矫远视镜时测得的内斜度数。

2结果

2.1功能治愈率

58例中,45例在术后获得立体视觉,占77.59%。观察时间为6个月~4年,平均2.5年。

2.2手术前后立体的比较;58例中,术前10例有立体视17.24%,术后增加至45例77.59%,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见表1。

2.3发病年龄与立体视觉,见表2。

由表1、2可见:患儿发病越早,术后获得立体视的可能性越小,且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05)。手术时间与立体视觉:58例患儿手术时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4岁,平均7岁。在发病后1年内施行手术者10例,全部治愈。(100%);1~3年内施行手术者25例,20例获愈(80.00%);3年手术者23例,获愈13例(52.18%)。三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

3讨论

斜视是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疾病之一,它可分为共同性和非共同性两大类型。共同性内斜视是指那些眼球运动无障碍,斜视角度不因注视方向不同而改变的显性内斜视[1],其发病机制部分与调节有关,其非调节部分系由解剖,神经反射及遗传因素引[2]。众多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双眼视觉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内受到任何异常视觉影响,特别是斜视导致的双眼视轴不平衡,一眼视觉受到深度抑制或出现异常视网膜对应,均可导致未发育或尚未发育完善的立体视觉丧失或停顿,同时,也只有在立体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及时去除那些阻碍双眼视觉发育的因素,才有可能获得立体视觉。斜视发生年龄越小对双眼视觉的影响越大.因此,开展早期儿童斜视手术,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立体视功能的不要手段。

共同性内斜视可分为完全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其发病年龄多在2-3岁,亦有少数为先天发病。孟祥成曾报道其发病年龄为2.97岁[3],本组患病年龄平均为3岁。除完全调节性内斜视外,对部分调节和非调节性内斜视均需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对内斜视患儿,首先要配戴全矫眼镜,尽量放松其调节[4],然后对有弱视者进行弱视训练。本组对58例共同性内斜的患儿在双眼视力基本平衡或弱视治愈的情况下施行了斜视矫正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我们根据术前视远与视近斜度的大小,AC/A比值的高低选择手术的方案。我们的经验是,一般50△左右的内斜视,通过双眼内直肌等量后徙术,眼位可得到矫正:而对>70△者,通常在行双内直肌退后术外需另加一外直肌缩短术方可达到矫正效果。由于儿童斜视矫正术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手术量不能单纯用公式来计算,在根据以上斜度大小确定手术量的同时,还应结合术中所见肌肉厚度,肌肉本身的张力及手术台上可能观察到的眼位等来决定和调整手术量。还应结合患儿的年龄,斜视度来考虑,一般说来患儿年龄越小,斜视角越大手术效果愈好,对于斜视的治疗,手术是一个方面,术后仍应密切观察,加强双眼单视功能的训练,促进双眼单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方能巩固疗效。治疗斜视的最好原则就是消除引起双眼视觉紊乱的障碍,设法保存和恢复双眼单视功能[5]。

关键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

参考文献

[1]杨景存.眼外肌学[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4-75.

[2]赫雨时编著.斜视[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9,196.

[3]孟祥成.等.不同类型儿童内斜视的矫治效果[J].实用眼科杂志,1987,27(5):399.

[4]陶利娟,蒋红霞.儿童共同性内斜视手术41例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76-177.

斜视手术 第14篇

[关键词] 儿童;斜视;全身麻醉;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7-02

1 临床资料

全身麻醉下行儿童斜视矫正术患儿83例,其中男37例,女46例;年龄5-12岁,共同性内斜视38例,共同性外斜视26例,先天性麻痹性斜视19例。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由于环境的变化,且多数患儿为初次手术,焦虑和恐惧反应是对手术患儿造成心理威胁的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这些因素导致患儿不能很好的配合术前准备。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主动关心患儿,耐心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斜视相关知识及手术目的、麻醉方式、配合方法及预期效果等,给予患儿安慰和鼓励,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检查、手术及护理。

2.1.2 术前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全身检查及眼部的斜视专科检查以确定手术方案。应注意检查患儿全身有无手术禁忌证,特别是心肺功能方面。

2.1.3 术前4-6h禁食水,防止患儿在全身麻醉过程中胃内容物反流误入气管,并于患儿入手术室前再次核对禁食水情况。向患儿家长详细解释禁食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触家长思想顾虑,使其积极配合工作。

2.1.4 术前遵医嘱常规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并教会患儿家属正确点眼药水的方法,点眼时注意避免污染瓶口。术前常规行双眼结膜囊冲洗。

2.1.5 遵医嘱按时给予术前用药。术前一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患儿充分睡眠;术前0.5h按医嘱给予阿托品0.01-0.02mg/kg肌内注射。

2.2 术后护理

2.2.1 全麻护理 术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肩下垫一小枕,使头后仰至全醒,防止患儿舌后坠堵塞呼吸道,注意清洁口腔分泌物、呕吐物,防止误吸。全麻未完全清醒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兴奋、躁动等症状,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巡视,告知家长加强看护,防止出现坠床等情况发生。根据情况给予必要地约束措施,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由于斜视手术中牵拉眼外肌及麻醉药物影响,致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胃肠蠕动加速,导致部分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此时应耐心向家长解释发生此类情况的原因,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取得家长理解,若患儿呕吐剧烈,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备好急救物品,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2.2.2 术眼护理 术后眼垫包扎双眼一天,嘱患儿卧床闭目休息,减少术眼运动,以免引起伤口疼痛,影响伤口愈合。术后观察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及有无松脱。观察患儿有无哭闹不止或自诉眼痛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术后第一天换药,观察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及视力、眼位及有无复视等情况。

2.2.3 饮食护理 全身麻醉患儿术后6h禁食水,6h后方可给予半流质饮食,部分患者因术中牵拉眼外肌可出现眼-胃肠反射引起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剧烈者应暂停进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术后次日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适量增加蛋白质,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多进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因排便用力导致腹内压增高引起眼部伤口裂开或眼内出血。

2.2.4 心理护理 由于术后患儿双眼遮盖包扎,其对黑暗可能产生恐惧,可指导家属通过为患儿讲述故事,陪伴身边等方法给儿童以安全感,告知患儿黑暗只是暂时性的,疏导患儿心理的恐惧。对于全麻清醒后疼痛较明显的患儿,应给予安慰和鼓励,鼓励患儿战胜暂时的疼痛。对于术后出现复视的患儿,应告知患儿及家属术后复视只是暂时现象,表示患儿恢复了正常视网膜对应,有希望恢复立体视功能,鼓励患儿主动去看清晰物象,不要刻意寻找复像,一般一周后逐渐消失,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2.2.5 用药指导 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或口服抗生素及滴眼药。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后用药的名称、目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儿及家属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医嘱用药,点滴眼液时应动作轻柔,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对年龄小的患儿在哭闹时难以局部给药,即使予强行给药,眼药也会随泪水流失而徒劳无益,所以对难于合作的患儿在睡眠中给予眼药最佳。

3 出院健康教育

指导患儿或家长掌握正确点眼药水及涂眼膏的方法,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患儿点眼药,使用时避免污染药品,正确保存药品;注意术眼卫生,一个月内避免游泳,避免脏水入眼,预防眼部感染;进行适量运动,避免术眼外伤,注意劳逸结合;术后伴有弱视的患儿应行弱视治疗,术后伴有复视者患儿要做融合训练;告知家属遵医嘱定期复诊。

4 结 论

儿童斜视可以导致弱势和无立体视觉,但是只要做到早期手术,通过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全身麻醉斜视手术患儿都获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因此,全面、优质的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洁,沈伟.儿童眼病住院病人临床统计与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7,7(1):23-26.

[2] 李鳳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15.

[3] 郭向阳,崔双成.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12(4):87.

上一篇:中层领导辞职报告下一篇:营销传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