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2024-08-17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精选6篇)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1篇

山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不按时装煤矿停产

2010年10月25日 15:44 来源:山西晚报

未按时安装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生产矿井,将被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为切实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山西省加大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督促安装和检查工作。10月22日,本报独家专访省煤炭工业厅应急救援处贺美宣副处长。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各煤矿需上报建设规划

因为智利矿难救援,井下救生舱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日前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我国所要求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还包括此外的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等“六大系统”。

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已经制定关于上述六大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具体安装时间表。其中,2013年6月底前,全部煤矿都要完成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瓦斯突出矿和国有重点矿的高瓦斯矿井,最后建设时间为2012年6月),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为2011年年底前建设完成(中央和国有重点矿为2010年底前),除此之外的四项安全避险系统,所有煤矿必须都在2010年年底前建设完成。

按照省煤炭厅的规划,2010年11月15日前,全省各煤矿集团公司要将本级和所辖煤矿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规划,上报省厅及省厅相关处室。而为严格监督检查和执法,省煤炭厅将会同省其他相关部门,每半年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各企业进度予以通报。

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山西省领先全国

事实上,山西省对于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要求早已有之。今年5月19日,为推广山西省潞安集团井下救生舱的建设经验,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潞安集团召开“全国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现场会”。

9月5日,省煤炭厅再次召开“全省煤矿井下救生舱技术研讨会”,会上山西省各大国有煤矿集团公司汇报了井下救生舱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对救生舱技术、标准、设置方法、整体结构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贺美宣介绍,“山西省关于井下救生舱的建设工作,在全国都属于领先。

在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中,山西省潞安常村煤矿已建成永久避难硐室1个,临时避难硐室1个,移动救生舱6台。

在晋煤集团,其下属寺河煤矿已开始招标购置井下救生舱设备,而阳煤新景

矿和一矿、同煤塔山煤矿已经与美国凯泰救生舱有限公司签订了设备购买合同。此外,焦煤集团杜儿坪、屯兰等煤矿也在与生产厂家谈判购买井下紧急避险设备。

”在规定的时间点前,山西省应该能完成所有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工作。“贺美宣说。而对于省内煤矿未按时安装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生产矿井,省煤炭厅及相关部门将对其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记者苏景岳)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2篇

印发赵铁锤同志在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

煤安监司办〔2010〕3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2010年11月1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京召开了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座谈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同志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切实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坚决完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现将赵铁锤同志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学习先进明确方向狠抓落实

加快推进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在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铁锤

2010年11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要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也是继今年5月19日“潞安现场会”和11月12日“专题视频会”之后,推进加快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目的是通过总结交流、深入研究,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以及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以下简称两局《通知》)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坚决如期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总局党组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骆琳同志对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国家煤矿安监局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具体的方案。刚才,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河南煤矿安监局、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重庆煤矿安监局、安徽煤矿安监局、黑龙江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局、中煤集团、河南中平能化集团、淮南矿业集团等单位负责同志分别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做了很好的介绍。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学习先进做法、加强改进工作,扎实推进加快建设完善“六大系统” “潞安现场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积极行动,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特别是国务院《通知》及两局《通知》下发后,各地和广大煤矿企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这些成绩是在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并克服了许多困难得来的,的确来之不易,其中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规划。“潞安现场会”以来,各地迅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建设完善工作取得新进展。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确定了分管领导,明确了相关处室职责。重庆市成立了由重庆煤矿安监局、市煤管局局长任组长,重庆能源投资集团公司、重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建设完善工作实施意见。黑龙江省及时制定建设完善工作规划,确立了工作目标任务,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总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对建设完善工作分阶段进行实施。二是落实资金投入、保障建设完善。山东省明确要求各煤矿企业从安全费用中安排建设完善“六大系统”专项资金,保证资金、物资及时到位。黑龙江省要求各煤矿企业在确保依法足额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情况下,争取吨煤提取增加10元专门用于“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中平能化集团和所属各单位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工程设计方案审核、资金统一平衡、工程考核和验收,定期召开工程建设分析会,研究解决施工措施,定期上报工程进度,做到“四个明确”、“六个到位”(明确责任管理部门及施工单位、明确完善标准、明确完成时间、明确管理考核制度;工程规划到位、资金计划到位、施工队伍到位、工期排队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及考核到位),并从安全费用计划中单列资金8400万元,用于试点矿井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中煤集团大屯公司今年计划投入3200万元建设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并决定逐年扩大安全费用投入,确保建设完善矿井“六大系统”资金落实到位。

三是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工作机制。为更好推进建设完善工作,确保建设质量,统一建设工作规范,重庆市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技术要求、验收标准及评分办法,并严格进行考评考核。江苏省煤矿企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安全生产“十二五”科技规划编制,加大对煤矿“六大系统”装备及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建立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矿井安全避险系统,并不断提高和延伸“六大系统”功能作用。辽宁、四川、黑龙江等省采取与安全生产准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有机结合的方式,总体推进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四是组织研讨交流、注重教育培训。为加快推进矿井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步伐,山西、河南、安徽等省组织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督促指导广大煤矿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潞安现场会”的部署要求,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组织规划、积极推进,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加快推进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及推广井下救生舱应用步伐。山东、陕西、甘肃等省组织部分省属煤矿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赴省外煤矿企业以及相关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经验、开阔思路,还专门召开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研讨会或现场会,积极推进矿井紧急避险等“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各地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专家讲座、培训班和学习班,与煤矿灾害防治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教育培训相结合,提高了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是加强监管监察、严格监督检查。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时将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纳入了专项监察内容,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集中监督检查,对辖区部分煤矿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河南煤矿安监局在组织专项监察时重点抽查煤矿28个,共查处问题105项,依法实施行政处罚12次。湖南省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把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与整合技改矿井安全改造结合起来,把建设完善“六大系统”作为矿井投产验收的必要条件,在核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时要严格审核。对未按要求建设和配备“六大系统”的煤矿企业,到期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总之,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认识提高、措施有力、步伐加快,“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收效明显,今年的阶段性目标有望完成。特别是山东省行动迅速、措施过硬、成效显著,今年的建设完善目标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和完善。

二、明确工作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如期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借鉴南非煤矿安全管理经验、推广应用井下救生舱等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国务院《通知》中明确要求三年内完成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本月初召开的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又要求抓紧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总局党组对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十分重视,骆琳同志对此多次作出安排部署,并在全系统重要会议上多次提出具体要求,还及时研究下发两局《通知》,对加快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提出更为具体、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国家煤矿安监局着力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在山西省潞安矿业集团召开了现场会;在北京举办了煤矿井下救生舱等避险设施推广应用国际研讨会暨安全避险技术装备展览会;安排部分企业开展建设紧急避险系统的试点;组织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召开了专题视频会议等。目前,各地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正在按照有关要求积极有效地建设完善“六大系统”。

虽然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工作整体发展不平衡,各地煤矿企业进度参差不齐。大家普遍感到要如期完成建设完善工作,的确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认识上和行动上均有较大差距,未真正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高度来抓工作,而是一味强调建设完善工作时间太紧、投资太大、任务繁重,存在着畏难情绪。有些地方和企业至今仍没有全面行动,还在等待观望。从初步调查情况看,全国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在建率仅为3.2%,与相关要求差距甚大、任务后翘十分严重。二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整体推进工作把握不准,没有把“六大系统”作为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的有机整体来规划实施,片面地认为“六大系统”中除紧急避险系统外,其它五个系统原来已有了。甚至认为建设紧急避险系统就是购置几个可移动式救生舱放在井下就可以了,并没有充分利用矿井实际条件,优先建设井下避难硐室,使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有机结合。三是一些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投入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煤矿压风自救系统安装率为67.6%,供水施救系统安装率为80.0%,通信联络系统安装率为84.9%,人员定位系统安装率只有17.5%。四是相关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制修订滞后,老旧杂设备仍在使用,新旧标准不够衔接,跟不上加快“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需要,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当前,“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抓紧建设和完善煤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率先应用,切实增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可以说,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既是大力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固安工程”,又是广泛惠及煤矿企业职工的“民生工程”,可谓责任重大、使命艰巨。按照国务院《通知》的总体要求和两局《通知》的具体要求,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目标任务即“时间表”已经确定,这就是:今年年底前所有煤矿必须完成矿井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必须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定决心、坚定信心,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坚决如期完成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目标任务,极大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为实现“十二五”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要加快推进、如期完成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目标任务,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组织领导。各地要紧紧抓住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契机和有利条件,切实把煤矿“六大系统”建设纳入其中,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各地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在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中切实发挥好组织规划、督促指导、监督检查、监管监察等职能作用,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推进建设完善工作。牵头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本地区“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规划,督促本地区煤矿企业制定规划、完善方案,及时掌握并推动煤矿企业按照规划和方案加快建设完善进度。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把“六大系统”的建设纳入指导地方监管的工作重点,积极配合各级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督促检查,推进按期完成,并保证质量。

2.进一步加快“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建设步伐。各地应在科学制定“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规划的基础上,保证建设完善工作做到总体推进、分类指导,严格标准、确保质量,加快进度、按期完成。特别是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方面,一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论证,合理选择建设井下避险硐室和设置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进一步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选择不同灾害类型、不同规模的矿井,先期建设一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示范矿井,全面推动“六大系统”建设。各部门应推进加快试点示范矿井的建设完善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煤矿企业建设完善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快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3.进一步落实“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主体责任。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真正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部门,建立健全责任制和相应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按照“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目标、任务、进度等要求,以矿井为单位,制定更为详尽的实施方案,确保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及时到位;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要科学组织施工,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坚决如期完成建设完善工作。

4.进一步严格“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工作质量。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要选择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产品。特别是今年年底前,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企业所属煤矿要建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针对当前生产厂家多达数十家、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在选择生产厂家和产品时,应严格掌握如下原则要求:一是选择的产品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进行安装和使用;二是在充分调研考察对比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定位精度高、企业声誉好的产品;三是合理设置井下分站和基站,确保准确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和采掘工作面人员数量;四是各地可在对已使用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地区重点推广应用的企业和产品。同样,在建设完善其它安全避险系统时,各煤矿企业要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把关制度,确保“六大系统”建设质量。

5.进一步加强“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监管监察。各地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把“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纳入本部门监督监察执法计划,并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工作,加强日常的监督监察。生产矿井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六大系统”工作,否则限期整改,到期仍到不到要求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新建矿井和兼并重组、整合技改矿井在设计审批、工程施工、项目验收过程中,对未建设完善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实行一票否决,立即停止建设,情节严重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实施关闭取缔,降低标准造成事故的,严厉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责任。明年一季度,各有关单位要对“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加强督导、跟踪督办。国有重点煤矿必须在今年全部完成除紧急避险系统之外的五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其他矿井必须完成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对没有按规定要求完成的,要给予包括限期整改、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在内的行政处罚。

6.进一步强化“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的技术服务。要支持科研单位加大研发力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尽快开发出适合我国煤矿实际条件、不同矿井类型的安全避险技术和装备,不断提高系统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有关研究、生产单位要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加强检测、检验,为建设完善“六大系统”提供可靠的设备设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煤矿现场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六大系统”技术水平。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依靠科技手段,利用井下巷道布置情况,优先建设避难硐室,使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有机结合起来,把“六大系统”建设成安全、可靠、高效的安全避险系统。

三、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演练,切实发挥好“六大系统”整体效能和作用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不仅要建设好、完善好,更要管理好、使用好。要按照“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工作要求,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在建设完善的同时,更加注重管理使用,切实发挥“六大系统”的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作用。

1.要贯彻落实建设与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目前,“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正全面推进。各地、各煤矿企业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指导思想,建设是关键,应用是根本。各地和各煤矿企业在“六大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中,都必须统筹考虑“六大系统”如何与矿井生产布置、灾害防治相结合,与矿井生产条件、技术装备条件相结合,与井下应急救援相结合,逐步建立起符合矿井实际、科学实用的安全避险系统,切实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2.要切实加强“六大系统”有效管理。加强管理是确保“六大系统”有效运转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六大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系统,在建设完善的同时就要注重管理使用。同时,“六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系统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建设完善和管理维护“六大系统”时,要形成和始终保持六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各系统之间有机衔接,共同构筑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因此,必须加强“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六大系统”管理的体制机制。通过严密的管理始终保持“六大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应急避险和救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要不断改进提高“六大系统”的功能。“六大系统”建设不会一劳永逸,要随着矿井生产安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井下采掘工作推进而不断完善。各煤矿企业要加强“六大系统”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管理,不但要对新建的“六大系统”功能进行评价和考核,还要对已经建成或者延伸的系统功能进行动态的测试和评估,要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加强系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符合要求设施、设备或部件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的安全可靠状态。

4.要加大“六大系统”应急救援演练。加大演练是“六大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地和各煤矿企业要把“六大系统”纳入到煤矿应急预案之中,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全面应急演练,矿井避灾路线应标明“六大系统”位置,井巷中应有“六大系统”明显标示,发生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安全避险,切实发挥“六大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矿井应急救援能力。要建立紧急避险设施技术管理档案,准确记载安装、使用、维护和应急演练等相关信息。同时,每年应将包括紧急避险系统在内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进行书面报告。

5.要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各地和各煤矿企业要加强对“六大系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六大系统”,利用板报、班前会、知识竞赛以及编印简明读本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广大职工进行“六大系统”的科普教育,营造建设应用“六大系统”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传达要求、掌握动态、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提出建议,更好促进“六大系统”建设应用。同时,将正确、安全使用“六大系统”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重要内容,确保入井人员熟悉“六大系统”相关技术知识,并能熟练使用“六大系统”,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应急救援能力。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3篇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是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铜原料基地之一,是玉溪矿业有限公司的主力矿山,属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大红山铜矿矿山日采选原矿15 000t,年产精矿含铜2万t以上,铁精矿60万t。大红山铜矿现有掘、采、供、提升运输、供配电、供排水、供风、通风、选矿、充填、尾矿处理和防灭火等主要生产系统。根据矿体赋存及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方法为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一期主要采用有底柱空场法,双侧漏斗受矿,电耙出矿,有轨运输。二期主要采用小分段空场法,无轨出矿,有轨运输。选矿工艺流程为先浮选铜,后磁选铁。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要求所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的井下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简称六大系统[1,2,3,4,5],随着国家和矿山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在稳步有序进行,大红山铜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矿山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六大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2 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

2006年,大红山铜矿就开始着手进行数字矿山建设,2013年数字矿山建设已经完成了前期研究和部分应用试验研究工作。随着国家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政策的出台,迫切需要将矿山数字化与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行集成融合,建成满足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的数字矿山[6,7]。大红山铜矿的安全避险系统是在上述系统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和规范,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满足安全避险系统的要求。大红山铜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紧急避险系统。

2.1 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包换视频监控子系统、有毒有害气体及通风系统监测子系统和地压监测子系统3个部分。

2.1.1 视频监控子系统

大红山铜矿建立了坑口和主要井巷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点覆盖了部分重要区域。系统采用视频服务器+光纤+摄像机+视频线的架构方式。所有视频信号全部接入矿部生产集控指挥中心。坑口和放矿点视频监控系统布置情况如下。

(1)坑口视频监控系统布置。

在西部750坑口、人车辅助斜井、西部690坑口、东部750出入坑口、东措井、米底莫690坑口等地点设置视频监控点,并通过现有的光纤,将图像全部传到总调度室,具体布置结构见图1。

(2)主要井巷视频监控系统布置。

对主要井巷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监控点布置在西部副斜井、600废石井、535箕斗井、550辅助井、东部箕斗井的各个甩车道,装卸矿点位置设置了视频监控点,并通过数据线接入视频服务器,最后通过光纤,将图像全部传到总调度室。

2.1.2 有毒有害气体及通风系统监测监控子系统

六大系统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监控采用具备WIFI无线数据在线传输功能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DMHG-135-K)为主要监测工具,主要是检测CO浓度和氧气含量。

按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的要求,在全面分析了大红山铜矿通风系统监测监控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了通风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建设的功能要求。

(1)在矿山的主、辅扇位置,主要监测风速、风压、一氧化碳、温度等风机指标参数,监控风机的开停。

(2)在采场进风口,主要监测进风巷道的一氧化碳和温度,控制进入采场的新鲜风流质量。

按照有毒有害气体及通风系统监测布置原则及要求,对大红山铜矿主要生产中段385、435、485等进行了有毒有害气体及通风系统监测点布置。同时对整个通风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总回风系统部分进行了监测点布置。

2.1.3 地压监测子系统设计

大红山铜矿开采范围大,服务年限较长,开采中突出的问题是矿床埋深大,岩体坚硬,应力高,变形大,有岩爆倾向,开展基础岩石力学问题研究和建设井下地压在线监测系统,对优化采矿方案、提高开采过程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井下地压在线监测采用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微震监测系统传感器一般布设在监测区外围相对稳定或没有工程活动的地带,属于一种非破坏式系统,即不会因岩体破坏而导致系统损坏和失效。

井下地压在线监测系统布置16个测点,安装16个微震传感器,微震监测系统由现场监测层、通讯层和上位管理层构成,构建在井下综合通讯平台上,该系统的通讯传输环节与其他数字矿山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高度集成与共享。其总体架构方案见图2。

2.2 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人员定位主要通过给井下人员配备无线信标(定位卡),无线信标(定位卡)每间隔一段时间(125ms~32s可调)会向附近的WIFI基站发出定位信号,基站收到信号后,会实时传输到矿山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的电子显示屏上,可以实时显示井下人员的位置。

人员定位系统实现方式为WIFI基站采集井下携卡人员数据并传输至服务器,再通过管控平台展示。目前已实现井下人员区域定位、人员动画轨迹展示、历史轨迹回放等功能。

2.3 通信联络系统

大红山铜矿现有有线通讯系统分为内部通讯和外部通讯两个系统。

(1)外部通讯。参与地方集资办通讯,由新平县邮电局负责,光缆程控,可控2 000门,使用效果优良,由地方电信部门维修。

(2)内部通讯。井下通讯系统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井筒通讯电缆线路一般分设两条通讯电缆,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整个井下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井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备防水、防腐、防尘的功能[6,7]。

根据上述要求,大红山铜矿现有750门程控内部电话,正使用的有729门,预留21门。其中井下:一~五工区、充填、运转、动力、通风工区和选厂共104部,西矿段19部;地表:办公电话和各工区共489部;医院和各协作经济实体117部,需安装另一条通讯线路,以满足安全避险的需要。

新增通信线路从大红山铜矿机房布放一条400对主干电缆至西部750坑口,并安装一台1 800对电缆交接箱。通信线路布放方案由机房到西部750。

矿井无线通信联络系统,要求下井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自备矿用WIFI手机或安装有WIFI语音通讯程序的智能手机,同时在综合通讯平台上接入IP语音网关(路由器)、SVP SERVER等硬件设备。专用的WIFI手机或安装有WIFI语音通讯程序的智能手机,支持对讲、群呼、一键求助、强插、强拆功能,同时因手机采用WIFI方式,可以根据所在的地点,确定其在井下的位置,辅助队组或人员的定位功能。

2.4 压风自救系统

2.4.1 大红山铜矿压风系统

大红山铜矿目前采用地表集中供风,井下局部地点采用移动式空压机补充,设有地表集中供风站一个,标高为835m,距西部750无轨斜坡道坑口斜距270m,安装有D-100/8e-100m3活塞往复式空压机3台,TS32S-600H-85m3寿力螺杆式空压机6台,系统总供风能力为870m3/min。空压站配200S-65冷却水泵4台,自冷式冷却塔和ZGR-Ⅷ型软化水处理设备1台。

主压风管网分为两路管道进入井下,一路为DN425无缝钢管,经尾砂充填进风斜井供到535、485、435中段,该风管主要供二期生产使用。另一路为DN273无缝钢管,经副斜井供至一期各中段甩车道,与各中段风管连接,为一期生产服务。各中段管线多采用DN159无缝钢管与主管线连接。各水平多采用DN108无缝钢管与中段管线连接。

大红山铜矿一、二期总需压风量为780m3/min,富余供风能力为90m3/min。从设备的运行及完好情况来看,现有压风系统设施能够满足井下安全生产的需要。

2.4.2 压风自救系统

按照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要求,结合大红山铜矿开拓系统工程及目前的压风管网覆盖状况,对压风自救点进行了布置,共需布置230个压风自救点。

压风自救系统是在已有的供风系统上添加三通、阀门及压风自救器设备,并在主压风管道上安装油水分离器。地表高压风通过主压风管网输送至井下,在井下各中段、水平和盘区按规范要求安装三通及减压阀门,并将压风管道接入紧急避灾硐室内。在硐室内安装压风自救器,压风管道与压风自救器连接处加装阀门,经压风自救器减压、消音、过滤、油水分离、净化处理后输送给避灾人员呼吸。在井下发生灾变时,遇险人员可以迅速进入避灾硐室内,戴上口鼻罩呼吸压风自救器出来后的空气进行自救。

压风自救器的系统功能包括:快速扩展,能根据作业人员快速、灵活增加呼吸端口;复合消音装置;四层滤芯;稳定的调压装置、均速输送舒适、安全、卫生的空气;具有稳定调节压力、手动流量调节、油水分离等多种功能。

2.5 供水施救系统

2.5.1 供水系统

大红山铜矿一、二期生产用水富余2 000m3/d以上,生活用水富余300~400m3/d。大红山铜矿供水管网由2#泵站3 000m3水池,通过DN350管道由副斜井进入,供井下生产用水。各中段管线均采用DN108无缝钢管与主管线连接,各水平管线均采用DN54无缝钢管与中段管线连接,各盘区管线均采用DN25无缝钢管与水平管线连接。

2.5.2 供水施救系统

按照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要求,采掘工作面、主要运输巷、主要行人巷道和避灾硐室及避灾路线巷道等地点均需布置三通及阀门。

供水施救点与压风自救点布置在一起,供水施救系统是在大红山铜矿已有的供水系统上添加净水设备来实现。大红山铜矿每班最多下井作业人数为727人,自救期间最大需水量为90.9L/h,大红山铜矿在地表建有167m3/h饮用水处理系统,远远大于灾变时所需的最大水量,能满足灾变时井下救援所需的水量。

2.6 紧急避险系统

由于大红山铜矿各中段盘区距无轨斜坡道的距离较长,所以选用防护时间为45min的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所有盘区每班从事井下作业人员总数最多为727人,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要求》,按入井总人数的10%配备备用自救器。

2.6.1 固定式避灾硐室设计

大红山铜矿各个中段的生产盘区距无轨斜坡道的安全出口实际距离没有超过2 000m。但385中段距地表最低安全出口750无轨斜坡道垂直距离达到365m,超过了300m。因此,应至少在最低生产中段设置紧急避险设施。在满足安全规程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为了节约投资成本,选择固定式避灾硐室作为紧急避险设施。

避灾硐室位置需要考虑尽量靠近所在生产中段人员较集中的地方;避灾硐室应设置在围岩稳固、支护良好的巷道中。

避灾硐室是为避灾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具有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毒有害气体处理、通讯、照明等基本功能。因此,避灾硐室在建设时主要考虑到本身的安全性、密闭性和自给功能。

2.6.2 人员撤离及疏散避灾路线设计

紧急避险设施外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灾硐室的位置和规格。在井下通往紧急避险设施的入口处,应设有“紧急避险设施”的反光显示标志。

大红山铜矿已按照相关的要求设计了火灾、水灾避灾路线,按照《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2008)的规定制作了清晰、醒目的避灾路线标识牌,并按相关规定在避灾路线上安装,对于已有标识牌的巷道,显示不清楚的标识牌进行更换。

3 结语

大红山铜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成投入使用近2年,为矿山的安全可持续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系统的实施强化了矿山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了矿山安全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是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六大系统”的建成,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为早日实现矿山本质安全提供了保障,为大红山铜矿实现绿色、持续、发展起到保障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谭细军.非煤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J].现代矿业,2012,(8):132-134.

[2]刘同有.国际采矿技术发展的趋势[J].中国矿山工程,2005,34(1).35-40.

[3]徐立华,王荣祥.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实施和发展[J].矿业装备,2014,(2):30-35.

[4]陈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在北方铜业铜矿峪矿的应用[J].有色设备,2014,(5):28-31.

[5]李镇,谢贤平,武海滨,等.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分析[J].价值工程,2013,(34):290-293.

[6]王爱民.人员定位系统在铁厂沟煤矿的建设和实施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5,(12):112-113,118.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4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资料调研分析和现场情况调查,按照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要求,分析了西北某矿井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定性或定量地评价了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事故的危险性,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对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避险系统;预评价;设计

中图分类号:TD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053-02

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建设前,采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等分析法),对矿井建设工程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见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为矿井的建设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最终目的是确定采取哪些优化的技术管理措施,使各子系统及建设项目达到安全标准的要求。

1西北某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安全设施设计

1.1紧急避险设施

依据《可研报告》在副井+16 m水平井底车场设计有紧急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总长度50 m,该避难硐室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筑,净宽5.4 m,净断面16.86 m2,内设密闭及有害气体隔绝系统、供氧系统、供电系统、监测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生活系统和医疗救护系统。

本井田开采为大巷条带式,大巷作为采区准备巷道,采区准备巷道自第一个掘进工作面起1 000 m范围内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2个顺槽掘进工作面各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设在辅助运输巷,临时避难硐室位置随着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动。自工作面切眼位置开始,在上、下顺槽每隔900 m各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一个工作面设置2个。

《可研报告》中并未对避难硐室的救援物资配备的情况进行叙述,建议在初步设计时完善。

1.2供水施救系统

系统组成:由2座600 m3的井下消防水池、地面供水管网、井下消防、洒水供水管网、三通、阀门、过滤装置及监测供水管网系统等组成。设备布置: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敷设供水管路,管路安装高度2.1~2.3 m。在每个综(回)采工作面上下口40 m各设一个供水点,每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运输顺槽每隔50 m设一三通及闸阀,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每隔100 m设一三通及闸阀,顺槽每隔200 m设一个供水点,每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以上供水设置装置随着工作面的回采不断向后移设。

在距离掘进工作面(掌子面)40 m处设一供水点,每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每隔100 m设一三通及闸阀;每隔200 m设一供水点,每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回风巷道每隔100 m设一三通及闸阀;运输巷道每隔40 m设一三通及闸阀。候车室设一个供水点,各分出五个分支接φ10闸阀供施救用水;机电硐室、消防材料库、水泵房等有工作岗位的地方设三通及闸阀。

避难硐室内设置供水阀,且接入避难硐室前的20 m供水管路采用高压软管;接入避难硐室供水管径为DN50。避难硐室供水水量约为0.18 L/s,满足120人的饮用水水量,满足20人的饮用水水量。在避难硐室内应长期放置一定数量的桶装纯净水,以满足当灾害发生时生活饮用水的供应。为保证水质,桶装纯净水应定期更换。

采区的每一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均安装供水支管和阀门,支管管径为DN25。压风自救装置处供水水量约为0.18 L/s,满足5~8人的饮用水水量。

1.3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 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0.5 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压风自救系统下面不得有水沟无盖板或盖板不齐全的现象。

压风自救装置设置位置:回采工作面轨道及运输顺槽距工作面40 m处设一组压风自救装置,然后每200 m设置供气阀门;掘进工作面距掘进头100 m处设一套压风自救装置,然后每200 m设置供气阀门;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组数(200 m设1组)。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设置压风自救系统供气阀门,间隔≤200 m。

压风自救系统安装要求: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时,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 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0.5 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管路敷设应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压风管路每隔3 m吊挂固定一次;在主送气管路中要装集水放水器。在供气管路进入与自救系统连接处,要加装开关,后边紧接着安装汽水分离器;压风自救系统阀门应安装齐全。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压风管路接入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时应设置供气阀门;接入临时避难硐室及避难硐室的压风支管与干管连接的下方设逆止阀以防止在干管遭到破坏时避免风流短路而致使临时避难硐室及避难硐室无风,在临时避难硐室及避难硐室的前20 m的矿井压风管路采取地埋防护措施,地埋深度400 mm,使其具有抗冲击破坏能力,管路在临时避难硐室与避难硐室的过渡室(舱)内接入。

1.4安全监控系统

选用一套KJ95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对矿井生产环境中影响安全生产的参数和设备进行自动检测和闭锁控制,并在地面中心站计算机上进行集中显示、报警、记录和自动报表等,并进行危险分析与预测。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 h。

监测监控系统能对井底避难硐室及综合工作面的临时避难硐室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氧气浓度及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保证实现24 h连续监测。

1.5人员定位系统

设置1套KJ69J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配置应用软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位置、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时刻、工作时间、活动路线、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等情况的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并能实现井下人员的紧急求助和井上主动通知井下人员紧急撤离。

1.6通信系统

二号井设置一套调度交换机,生产调度与电力调度采用交换机合一的方式,选用KTJ4H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为256门,调度中心设在二号井联合建筑内。各采掘工作面的临时避难硐室、井底永久避难硐室内设直通电话。

2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可靠性分析

依据《可研报告》在副井+16 m水平井底车场设计有紧急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总长度50 m,该避难硐室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墙体用强度≤C30的混凝土浇筑,净宽5.4 m,净断面16.86 m2,内设密闭及有害气体隔绝系统、供氧系统、供电系统、监测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生活系统和医疗救护系统。

采区准备巷道自第一个掘进工作面起1 000 m范围内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2个顺槽掘进工作面各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设在辅助运输巷,临时避难硐室位置随着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动。

自工作面切眼位置开始,在上、下顺槽每隔900 m各设置1个临时避难硐室;一个工作面设置2个。永久避难硐室与临时避难硐室的设施基本满足要求。

endprint

供水施救系统由2座600 m2的井下消防水池、地面供水管网、井下消防、洒水供水管网、三通、阀门、过滤装置及监测供水管网系统等组成。具有防尘供水、供水水源优化调度、在灾变期间应急供水功能、管网异常报警及有水源、主干水管管网压力、流量监测功能。所有采区避灾路线上敷设供水管路,管路安装高度2.1~2.3 m,候车室、机电硐室、消防材料库、水泵房等有工作岗位的地方设三通及闸阀;接入避难硐室前的20 m供水管路采用高压软管,在避难硐室内应长期放置一定数量的桶装纯净水,以满足当灾害发生时生活饮用水的供应。为保证水质,桶装纯净水应定期更换。在采区的每一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均安装供水支管和阀门,满足5~8人的饮用水水量。

压风自救系统由接自地面空气压缩机房的井下压缩空气管道、减压装置、过滤装置、闸门、急救袋等组成,急救袋安设在压缩空气管道上,经减压装置后可供人呼吸。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 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0.5 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采掘工作面定距离设置压风自救装置。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进入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前20 m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在主送气管路中要装集水放水器、汽水分离器,进入采掘工作面巷口的进风侧要设有总阀门;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供气阀门间隔≤200 m。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设计设置1套KJ95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在每个避难硐室设监测分站,环境监测系统分为内部和外部环境监测系统,内部环境监测系统包括O2、CO、CO2、CH4、温度检测仪、湿度检测仪。外部环境监测系统包括O2、CO、CO2、瓦斯、温度检测仪。

井下避难硐室内通过KTJ4H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各采掘工作面的临时避难硐室、井底永久避难硐室内设直通电话。

3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综合评价

设计方案确定的紧急避险系统设置方案合理,紧急避险系统内的供电、监控、通信、供水等系统设置基本完善,其它部分系统设置不完善;其它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压风、供水等系统设计方案可行。建议矿方在下阶段设计中补充说明供水施救系统的水质能否达到直接饮用标准或水质净化方案;核实统一井下避险硐室的选设方式、布置位置;核实调整最大班下井人员数量,并依照设计和相关要求规范施工和使用,确保“六大系统”配套设备设施安全可靠,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煤矿安全网.松树沟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预验收报告[EB/

OL].http://www.mkaq.org/html,2012-06-09.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5篇

“六大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管理工作,根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36/-2011),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所属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

第三条矿山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矿山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并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第六条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的验收监督检查工作。发现系统不完善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责令停产整顿。

第四条各子(分)公司是管理“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运行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子(分)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各矿矿长是管理或落实“六大系统”运行的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管理运行及维护工 1

作。

第五条各子(分)公司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子(分)公司安全部门负责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所属井工开采的矿井必须在2012年底前完成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必须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第八条所有基本建设矿井(包括未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已开始试生产矿井)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矿井建成投产之日就是“六大系统”完善之时。

第九条矿山应建立健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员、值班人员、维护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十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

第十一条矿山应建立健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第十二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必须熟悉井下“六大系统”基本情况,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控中心软件的各项功能,并能

熟练操作和使用。

第十三条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负责对各系统使用情况做好值班记录。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系统故障等信息时,要及时上报并组织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信息终端必须接到矿山生产负责人和安全部门负责人办公室内,以便及时查询井下安全生产情况,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五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发出报警的信息应能在第一时间传输到矿山救护队。

第十六条矿山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科学确定避灾路线,编制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

第十七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矿山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和其他各项保护功能等安全性能。

第十八条矿山应加强系统设备日常维护,定期对各系统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对各系统检查、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矿山每季度至少应测试一次备用电源的放电容量或备用工作时间。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时间达到标准时间的80%时,应及时更换。

第二十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任何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均应立即维护,在恢复正常运行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其服务范围内的作业人员安全。

第二十一条未通过设计审批的新建、改(扩)建、整合重组整合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中未包含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内容,或有关内容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要立即补充设计,否则《安全专篇》不予通过预审查。

第二十二条新建、改(扩)建、整合重组矿山没有按要求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其安全设施竣工预验收不予通过。

第二十三条已通过设计审批,正在实施中的新建、改(扩)建、整合重组矿山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中,未包含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有关内容的,应补充完善安全设施设计中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并按“三同时”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第二十四条建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情况定期报送与通报制度。各子(分)公司每季度的最末一个月的20日前将所属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运行等情况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将进行汇总、分析,并定期通报。

第二十五条各企业应加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日常管理,整理完善各系统图纸等基础资料。

第二十六条各企业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第6篇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建设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一氧化碳浓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2、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确保实时掌握井下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

3、做好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和()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4、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巷道和()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道上。

5、完善矿井供水施救系统。按规定设置三通及阀门,保证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能够实现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

6、使用井下()讯系统、()系统。发生险情时及时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二、判断(20分:每空4分)

1、加强入井人员培训,使其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充分发挥其作用。()

2、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如出现人员丢失即时报警或发现井下人员超过规定时间,自动报警提示并提供相关人员的名单等。()

3、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个人使用,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3m3/min。()

4、井下压风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5、编制应急预案,要赋予企业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三、(选择题:20分:每题4分)

1、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坚持(),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措施。

A预防为主B不安全不生产C以人为本D安全发展

2、“六大系统”维护人员应定时检查、测试在用设施设备及附件的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测试、处理结果报矿井()。A、调度中心站B、矿长C、总工程师D、机电科长

3、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入井人员必须佩戴额定时间不低于()分钟的自救器。

A、15B、30C、604、每()开展一次安全避灾“六大系统”的联合演练。A、月B、季度C、年

5、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警报,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

A、8B、16C、24

四、问答题(40分,每题:20分)

(1)、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内容是什么?

上一篇:5月小结下一篇:绿色学校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