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2024-08-13

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精选17篇)

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第1篇

妈妈的味道

我坐在窗边,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想:我会不会一直呆在A城呢。天渐渐黑了……又是一个雨夜,我习惯的拉上窗帘开始杀泡泡,又是一个孤单的夜晚。我又和平时一样趴在计算机前睡着了,再次被冷风吹醒。孤单的一个人看着大大的房子,感觉好凄凉。

早晨我走出房子,走进了一个芒果园,一阵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看着一个个黄澄澄的大芒果,早已垂涎三尺,但我知道我不能摘,因为这是果园主人的依靠。我漫步在果园里,享受着整个果园温馨的气息。突然一阵抽抽搭搭的哭声传来,影响了整个果园温馨的气息。我寻声而去,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脸色苍白,正蹲在树下哭泣。“发生什么事了?”我小心翼翼的问。男孩睁着大眼睛,没有回答我。“我可以帮你吗?”我又问道。男孩还是没有说话,那眼泪在他的大眼眶里直打。我只好静静的看着他。突然他站了起来,说:“大姐姐,昨天我妈妈和我在这里走散了,我要妈妈。”说完男孩晕倒了。我连忙将他抱了起来。哇,好烫,他发烧了,一定是昨晚的那场雨……我将他送到了医院……

“妈妈,妈妈……”小男孩不停的喊着。我的心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捏着,一下,两下……液体也在滴进小男孩的手臂,一滴,两滴……瓶内的液体渐渐少了,慢慢地男孩也醒来了。可是,小男孩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妈妈呢?”我连忙凑了上去,说:“姐姐在帮你找,你告诉姐姐你要吃什么,姐姐去给你买。”小男孩眨巴着眼说:“大姐姐,我想喝粥,要有妈妈的味道。”“嗯,好,姐姐去给你熬,你在这里要乖乖的哦。”我微笑着离开了病房。

走在路上,看着一张张寻人启事,想:男孩的妈妈能看到吗?妈妈的味道又是什么?对了!我知道应该怎样熬粥了。熬好粥后,拿到了医院。小男孩尝了一口说:“真的,真的有妈妈的味道,谢谢大姐姐。”我笑了。小男孩开心地吃了起来。突然手机响了,我接了电话,是小男孩的妈妈……

小男孩高兴地手舞足蹈。不一会儿,男孩的妈妈来了,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看着看着感觉眼眶里有一种学名叫眼泪的液体。我的妈妈在哪呢……“芒果姐姐再见。”小男孩的一声再见把我从思念中唤醒。“再见。”我微笑着送走了男孩。男孩走了。我也要走了。我要去找妈妈,先去B城,再去C城……我一定要找到妈妈,我要像小时候一样和妈妈亲手做的芒果粥,有妈妈味道的粥……

我带着微笑上了飞机,我要喝粥,要有妈妈的味道……

果园,雨夜,小男孩,还有,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

糖果有甜甜的味道,咖啡有涩涩的味道,世界上的每一种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味道。而我,最爱的则是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里,包含着爱,是一种爱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藏在她身上,也藏在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每一副表情里。妈妈的味道,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妈妈,真正爱她时,才能体味的到。

一次同学生日,我应邀去她家参加她的生日聚会,一进门,呵!一桌子的好饭好菜,真不亚于大酒店的水平,什么香菇炖鸡,油爆大虾,摆了满满一桌子,当然也少不了一个特大号的水果蛋糕。我们几个同学玩了一会,便围着桌子坐下,准备享用这顿美味又丰盛的大餐。饭桌上,这个同学的妈妈一会儿夹给女儿一只大虾,她爸爸一会儿又给她倒饮料,他们一家人个个满面红光,喜气洋洋,仿佛有天大的好事似的,看着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我心里突然升出一阵酸溜溜的感觉,我突然想到,爸爸妈妈现在在干什么呢?也在吃饭吗?吃的肯定没我们这儿的好。想到这儿,眼前这些美味的饭菜再也没法吸引住我了,顿时变的没滋没味。

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为什么我一想到妈妈,这个平时的小馋猫竟连这样的美味都吃不下去了?可是怎么想也没想明白。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我快步的走着,忽然,我看见前面那盏橘黄色的路灯下隐约有个人影,难道是妈妈?我疾步走上前去,果然是妈妈,妈妈也看见我了我高兴的挽住妈妈的胳膊,问道:“妈妈,您怎么会在这儿等我?”妈妈慈祥的笑着说:“我看你一直没回来,也知道你胆子小,于是就在这儿等你。”我的鼻子蓦的有些发酸,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妈妈又问我:“你今天可玩够了吧?一定吃了不少好东西!”“其实,”我欲言又止,怕妈妈笑我傻,“当然,我吃了很多好东西,但是没有吃饱。”妈妈听完,扑哧一声笑了,“还没吃饱?你这个小馋猫。那你还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真的吗?”我高兴极了,“我想吃西红柿鸡蛋面。”“行啊,回家就给你做。”妈妈很高兴地抓着我的手。到家了,妈妈钻进厨房,开始给我煮面,我幸福的坐在沙发上,等待着妈妈,不一会儿,妈妈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鸡蛋面出来了我连忙接住。“哇,真香!”我闻了闻,妈妈开心的笑了,说:“快吃吧,把你这个小馋猫的胃给垫严实了。”我吃着面,发现妈妈一直用柔柔的目光注视着我,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这碗面给解决了。“好吃!”我不禁赞叹道。奇怪,为什么妈妈做的饭比那些美餐还好吃?看着妈妈一脸欣慰的表情,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饭是妈妈用心做出来的,有着浓浓的爱意,而且我已经吃习惯了妈妈做的饭,妈妈的饭里有妈妈的味道,这是再高明的厨师也调制不出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虽然没有诱人的香味,却有着一种朴素的爱。希望妈妈的味道能够一直陪伴着我,永远,永远。

妈妈的味道

我知道,雏鹰有一天都会离开妈妈的怀抱。但是,我真的不敢想象,离开了妈妈,我会不会熟悉外面的饭菜香。

每天一早起来。总会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每天放学,总会看到妈妈勤劳地工作。我每一次都觉得,妈妈做的菜让我感到幸福。每一天,我总能吃到那不同样式的菜。而每一样菜都是那样的营养。妈妈的身上似乎总有一种味道,一种幸福的味道。

眼间,踏过了的路。开始了初三的冲刺,老师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一大堆心理辅导了,亲戚朋友也连绵不断地诉说着对我的期望,只有妈妈。没有讲一字一词。但是,我能从那属于妈妈的味道后嗅到一种相信的味道。从很久以前,很多事情,妈妈从来没有过问过。也是从很久以前,我从妈妈身上,学会了什么叫做相信。

妈妈那熟悉的味道可不是仅在饭桌上才能感觉到。

今年暑假,我们要补课了。剩下的时间也要学习。突然,我好怀念和妈妈一起逛街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我也能感觉那个幸福的属于妈妈的味道。明天是妈妈生日了,我为妈妈买了一件衣服,我希望妈妈会喜欢,也会想起那个和我一起的美好时光。无论如何,新的学期,是我人生的一个折点,我抱着无限的期待和妈妈给予的力量去迎接。

妈妈的味道,此生难忘。

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第2篇

常常觉得“味觉”这个词很妙,有味道、有感觉,然后融合在一起。

有了味道、有了感觉,所以就如同行过道路上所遗留下的足迹,只要一个碰巧,我们就会想起过往的曾经。

也可以说,味觉是脑子里记忆的一部分,是一种情意的提醒。

一如我们记得妈妈的咖喱饭、外婆的吻仔鱼苋菜汤,或者是,曾经有三年必须天天经过的中学校门拐角的那家豆花店,还有公园旁边最有名的四果冰。

属于家里的味觉是什么呢?

从厨房飘散到书房、客厅的香气和妈妈的背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温暖。

以前每天住在家里,总怀疑所谓的家常菜到底是什么吸引人。现在离家在外,才真的会经常想起那种属于南方的、年幼的幸福。

即使是简简单单的水饺,再用清汤打个蛋,倒进半罐甜玉米。妈妈的味道永远是模仿不来的,即使是三十五楼的那家著名餐厅里,大厨精心捏制的蒸饺。

下了课,早黑的冬天里,一回到家就能够钻进热气蒸腾的厨房里取暖,然后端起会把眼镜熏得白白的,装着刚起锅的韭菜水饺的小碗,就这么吃将起来。

一边呼着气,一边还深怕贼人会来抢似的快快咬下一口烫着嘴的饱满的饺子。喊着好烫好烫的同时,还跟着妈妈的身影从厨房转到餐厅,像个跟屁虫一样地说着今天同学怎样怎样,老师如何如何,真讨厌明天又要小考,该死下礼拜还要段考……

妈妈总是哼啊哈的,还不忘照看平底锅里正煎着的噼啪作响的鱼,隔壁的炉子上还滚着一锅浓汤。

一碗饺子还没吃完,妈妈就招呼我上餐桌,坐下来好好吃那条刚买的虱目鱼,还不忘把最美味的肚子那一块朝我摆着。

每次吃饱了,我都会告诉妈妈,现在胃里的鱼正在浓汤里游泳,好像刚刚还有一个饺子从鱼身边滑过。

高中的时候,听见教官宣布“下礼拜规定换穿裙子”的时候,我就知道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我就有凉拌豆腐和凉面可以吃了。

妈妈总是习惯自己做凉面,也自己调酱。一早起来就常常发现妈妈在厨房里忙,希望趁着还没真的热起来的时候先把面煮好。

一回到家,直奔冰箱,挖出冰透了的极富弹性的面条,再到柜子里翻出芝麻酱、醋、香油,加上一点点的水、一点点的辣油,在碗里略略拌匀,就是一碗消暑美味的凉面。

然后看着妈妈切葱花、刨黄瓜丝,然后拿出豆腐装盘,有时还会加上自己腌的泡菜,淋上一点酱油、剥一个皮蛋,就是一道冰凉的小菜。

吃完了再找找冰箱,经常会看到早早就削好的橙黄色小玉西瓜,或者是隐隐透出酸酸甜甜香气的芒果。

我知道我很幸运,可以在家里面痛快地吃妈妈亲手做的菜,不需要自己到外面花钱,买商人永远调制不出的爱。

生病的`时候,鸡汤就是妈妈的心疼。

前一阵子大病一场,想尽办法,东凑西挪挤出一个周末,在火车上颠簸三个小时,拖着满身的病毒和疲惫,回到妈妈的怀抱。

知道我病得不轻,电话里虽然满是责备我怎么没好好吃饭,多穿一件衣服,骂我活该,但是我和妈妈心里都明白得很,她是极其心疼的。

只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身体不好,所以我必须要坚强,学会照顾自己,尤其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她远在天边帮不上忙的时候。

所以,我一说要回家,她就兴奋地说,要买香菇和土鸡,再到中药店抓一点黄芪枸杞回来,为我炖一锅汤。我没想到,她还从人家送给爸爸的南北货礼盒中拿了一罐鲍鱼,切片后连罐子里的高汤,都放进锅里一起熬。

那个礼拜五傍晚,一踏进家门,我就知道厨房里有一锅山珍海味在等着我。

看着爸爸埋怨怎么他平常都没的吃的表情,有一丝丝忌妒我这个难得回家一次的女儿的样子,妈妈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生大病回家的人才有的吃。

鲜嫩的鸡肉吸满了红枣和枸杞的甜味,汤里头还有鸡骨熬汤所渗出的胶质,有些黏黏的,切片鲍鱼虽然在起锅前才加入这队海陆大军,但是香菇的清新芬芳早已经附着其上。

这锅汤光是材料就已经价值不菲,更何况还有妈妈在炉子边撇去血水、捞去浮在表面的油脂所花去的工夫,还有灌注在这里头那分满满的怜惜。

所以,哥哥也已经知道,每次只要听妈妈说我要回家,就到了打牙祭的美食时间。

这样说或许太过偏颇,但是妈妈真的就像是堆放着各种美味食物的避风港。

在我嫌自己回家就会胖回来的时候,她总是说:了不起,那你不要吃好了。

我总是禁不起诱惑,哀求着妈妈,就算是让我吃成一只猪或是一只恐龙,我都要吃她炒的米粉。

然后带着满肚子的营养和满足,再度回到这个贴身肉搏战的丛林里,战斗指数恢复到百分之两百。

妈妈不是大厨师,也真的不是什么会精心烹煮、讲究必须熬炼出食物精粹的人,但她亲手烹煮的味道,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再好的厨师,都没办法复制。

妈妈总是说要教我怎么煮这些“家常菜”,我总是赖着不肯学。我知道,即使身为她的女儿,我也没办法完全重现这些熟悉的味道。

我只希望,能够一次一次地加深脑细胞对于它们的印象,好让我即使是在很老很老以至不能动弹的时候,也一样能够记得这些快乐。

鼻子和舌上的味蕾会知道,这就是我的妈妈。纵使是在别处看见熟悉的菜色,闻到似曾相识的味道,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影像,依然是属于妈妈和我的那分幸福。

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第3篇

仁爱英语以话题为主线进行编写。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都离不开单元话题的复习。在传统的单元话题复习过程中, 存在着满堂灌、快讲一遍课本等做法, 耗费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且事倍功半。《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英语课堂教学应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目标, 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 单元话题复习过程中不能偏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一) 加强预习指导, 编制预习导纲。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 只有预习充分, 才能提高听课效率。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预习很难坚持, 原因是多样的, 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和内容上存在误区, 只是布置诸如“预习Topic 1 Section A“或者“预习Topic1的单词”的作业, 内容泛化, 没有具体的指标。如何更好地预习, 编制预习导纲是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预习可以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实际, 安排在前一天或课前几分钟。

(二) 注重互动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面。在初中英语课堂上, 生生互动最常见的是操练对话、角色扮演。在理解语言点、语法等教学环节, 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实现兵教兵的结果。师生互动的环节通常是在生生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处教师进行精解、启发、点拨。交流是互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互动学习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 还要通过让学生复述、评价,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论是“互动”、“合作”、“交流”, 都必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以独立思考为基础。

(三) 重视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矫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争取堂堂清。通过精选、编制检测题, 进行当堂限时检测, 并及时反馈矫正。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单元话题复习环节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我们探索出单元话题的复习步骤, 即课前预习→激情导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展示提升→教师精讲→当堂检测→反馈矫正→布置作业九个步骤。下面以复习仁爱英语八年级Unit1 Topic 1“I am going to playbasketball”为例, 说明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过程。

四、结语

情感为媒,经营好“妈妈的味道” 第4篇

小姜的话,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煎饼卷咸菜的岁月。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妈妈的味道一辈子让人怀念。通过微信推广故乡山东沂蒙老咸菜,这点子靠谱。我决定试一试。

于是,我将母亲制作咸菜的身影拍了下来,上传到“朋友圈”,并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试吃,帮忙宣传转发。腌制老咸菜的原料辣疙瘩,是父母在老家地里种的。他们第一批腌制了十多缸,约五百公斤。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放市场后,让我惊喜的是,朋友们都很喜欢这种带有乡土风味的咸菜,那诱人的滋味更是勾起了大家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他们除了自己购买,还纷纷帮我推荐,两个月时间,老咸菜全部卖光了。见销售情况良好,父母扩大了腌制规模。

做“微商”,最主要的是要靠过硬的产品和诚信的经营。刚开始,我的粉丝数量只有200个左右。随着业务量的攀升,我的微信粉丝呈几何数上升,新增的粉丝都是靠口碑传播主动加我为好友的。沂蒙老咸菜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用最传统的方法腌制。在每年的大雪节气,父母把选好的原料入缸腌制、封存,到正月出缸,在冬日的阳光下晒至九成干,然后在清明前后架上柴火烀上一整天再出锅。历经几个月,一锅品位纯正、地道的老咸菜才算做好了。现在,在沂蒙农村,很少有人再腌制这种风味纯正的老咸菜,在城市里更是难觅踪迹。所以,母亲腌制的咸菜带给有怀旧情结的人巨大的惊喜。

但是,母亲腌制的老咸菜只有在冬天和春天才上市。为了弥补不足,我依靠父母在农村老家有菜园的优势,在自家小区租了一套单元房作为厨房的大本营,推出了由母亲主厨的“徐妈妈家常菜”系列小炒——辣炒小鱼小虾、辣炒咸菜萝卜、沂蒙三丝,还有水饺豆腐卷。客户可以通过微信和电脑预约下单,十分便捷。因为前期老咸菜已经声名远播,加上我家的菜是有机蔬菜,而且是一锅一锅现炒现卖的,所以,“徐妈妈家常菜”才推出半个月,平均每天能接二三十单。为了保质保量且按时完成订单,除了母亲主厨外,一些亲友都来帮忙,采购、炒菜、接单、送货,大家各行其是。一般而言,本地的客户我们是当天接单,第二天炒好送货上门。对于外地的客户,我们炒好菜后进行真空包装,然后通过物流送达。客户收到后,通过微波炉稍加热就可食用。

如今,我的微店已经积累了很多客户,每月收入达万元以上,能有如此业绩,我很满足。借助微信卖咸菜,我不仅仅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为了怀念记忆中妈妈的味道,还有那种源自于乡土亲情带来的美好感觉。我以传承妈妈味道的方式,成就了“互联网+”创业梦想。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5篇

我细细品味着此刻面前的这盘土豆丝,越品越苦,一丝丝淡淡的苦蔓延舌尖,熟悉的味道充满味蕾,我的眼眶一点一点变得酸涩,变得红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迟迟不掉落。

在我的印象中,每当我随爸爸回到老家,只要对我说“今天你爷爷掌厨”,那必然会有炒土豆丝这道普通的家常菜,但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土豆是爷爷亲自种下并精心培育的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这本应会更好吃的土豆从爷爷手底下做出来,不知为何,我总感觉吃到最后准备咽的时候,一点苦涩便会爬上舌尖。所以我是打心底里抗拒这盘菜的,但我从未跟别人说过。后来爷爷不知怎么就发现了,问过我原因后说:“要多少吃点,这是咱自家种的,健康。”此后,爷爷便在每次吃过饭后塞给我一颗小小的糖。小孩都爱吃糖,当然我也不例外。之后每次吃这道菜时居然也尝不出苦了,现在想来兴许是心理作用吧。到后来,爸爸知道了这件事,他告诉我:那糖是奶奶每次坐完酒席给爷爷带的,因为爷爷年轻时爱吃,但现在总觉得人老了就不该吃这小孩子吃的了,就从未吃过,却把他们一个个装在小铁盒里,直到给我糖时才打开。

正当我陷入回忆中时,一双颤抖的手递了一颗糖到我面前。那颗糖小小的,糖纸都已经皱皱巴巴的,一看就知道放了很久了,但我知道那是很甜很甜的,不仅甜到嘴里,还甜到了心里,它会使我的疲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许久未有的放松。我愣住了,精神开始恍惚,甚至以为爷爷还在我们身边,亦或是,这只是一场梦。我愣愣地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苍老却慈祥的老太太的面孔,她冲我笑着。奶奶抚摸着我的头发,把糖塞在我的掌心。她说:“好孩子,家里土豆最近熟了,虽然没有你爷爷在世的时候种得又大又好,但我想着这毕竟比外面卖的健康许多,就从老家带来给你们做点尝尝,我还特意回想了你爷爷的做法,他,他……”奶奶哽咽了一下,随即抹了把还未掉下的眼泪,“唉,不说了,忙我的去了,你快吃吧。”说完便转身走向厨房。

我的眼泪早已不争气地流下,我想:眼泪一定很爱鼻子吧,不然为何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这一天,爸爸妈妈回来晚,我写完作业后就和奶奶聊天,大部分时间就是我叽叽喳喳地说着,奶奶就笑眯眯地点头,也不知道她到底听懂没有。我们谁都没再提起爷爷,只是嘴里的糖留下的甜味还未完全散去,真的好甜,有一种特别的甜味。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6篇

我家,夏天是“冰淇淋店”,冬天是“饼干店”、“烧饼店”和“包子店”。我们在夏天时成了各种各样的“冰淇淋”,冬天成了各种各样的“饼干”、“烧饼”和“包子”。

到了夏天,我会成为“五彩冰淇淋”,每时每刻都会想出几个鬼点子,不安安静静地写作业;妈妈是个“草莓冰淇淋”,见到我不肯做作业,就会“怒气冲天”;奶奶是个“青草冰淇淋”,因为我总能在她身上找到蔬菜的味道;爷爷是个“巧克力冰淇淋”,因为能在它身上找到泥土的气息。至于爸爸的气味,我就说不清楚了,因为在它身上找不到一点儿气味,应该算是“普通奶油冰淇淋”吧!每当我“闪着五彩的光芒”时,妈妈“把火烧天”,好像心中的怒火变成了可怕的“火焰喷射器”,“喷”向了我。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7篇

手心中有初夏的青草味,干净清新。远足的五月踏过柔嫩的草地,你向我伸出手,我就看见了一整个世界最温柔的花开。轻轻握住你的手,像握住最珍贵的瓷器那般慎重,就像怕因为自己的鲁莽吓走了温顺的小鹿。我这只通灵的狐,独愿被你所驯养。连绵的大雨带走我身上所有你的味道,九月,你离开我。雨幕是我唯一的背景,浓的化不开的悲伤封住了五官,我闻不到任何你存在过的味道。不听不看不发一言,我反复练习遇见你的那一刻,努力回想你给过的温柔却一点也记不起往昔的所有。空白是我给世界的味道。

十二月漫天大雪,我在荒原化作冰雕,冻成等待的姿势。大雪落下时是你轻吻我的温柔,寒风吹过是你不带一丝留恋的离开我。身上落满的雪花也随风远走,我不会动作不能言语,像无法挽留你可以化开雪的温柔。血管里暗红色的液体渐渐变得暖了,胸膛里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河流解冻,花开的灿烂。你终于向我走来,在我等待了一整个秋天和冬天之后。你握着我的手是夏天蜜桃香甜的味道,你的吻是六月刚采摘的鲜莓,我感动得几欲落泪。

可是晚了。不论是海的味道,烟草的味道,初夏的青草味,蜜桃味还是草莓味,都掩不住我身体内散发出的腐烂味道。我说:“爱人啊你终于回来了吗”,声音嘶哑难听,你碰过我身上每一寸肌肤,在你的手离开了之后,统统化为黑水。你不可置信的看着我,转身落荒而逃。来啊,告诉我你要怎么和一个死人相恋?

你离开了,但我还在原地。春雨洗刷净我的尸骨。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第8篇

毋庸置疑, 《归来》绝对是2014上半年受关注度最高的影片, 它所引发的“井喷”式的社会话题形成了热点文化事件。近几年的国内电影界, 有一批中小成本电影登上大银幕, 创造了始料不及的高票房, 并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如《失恋33天》《泰囧》《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等“现象电影”。作为一个新生概念, “现象电影”的内涵和外延相对混沌, 缺乏清晰的界定。广义来说, “现象电影”就是指“影片上映以后, 因各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电影现象”。这种解释意味着, 凡是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并引发争议的影片, 都可以纳入“现象电影”范畴。但与此同时, 也有评论者对其进行了狭义界定, 认为其“特指那些引起的轰动效应与资本投入、艺术品质、制作方原先设想、以及业界专家的评价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 而且常常是无法预测、始料不及、几乎令人‘大跌眼镜’的那些电影”。

一、话题的选择:轻松与深刻并存

影迷选择影片自然受观影舆论的效应, 而扫描近几年的几部现象电影的主题及风格, 发现它们具有普遍的特质, 即时尚感、都市性、轻松表达、团圆结局。这些主题的选择和风格的体现源于一批年轻导演的上位。现象电影的导演群体年龄在30—45岁之间, 与第六代导演崇尚小众品位的“作者电影”不同, 他们回归了电影的大众文化本性, 摒弃了上一代导演都市作品中常见的沉重和灰暗, 代之以蓬勃和欣欣向荣的青春气息;他们不再涉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域, 避免直面惨淡的人生, 而是更倾向于以一种“轻构述”的话语表达演绎身边生活;他们力求拍摄更时尚的电影, 以适应新型的电影市场, 更善于与投资方积极配合, 做好营销策略, 精准瞄向目标观众群, 正视新青年一代的亚文化价值观。

比如《泰囧》, 以搞笑不断的手法表现社会底层青年梦想的达成, 为荧屏前的“屌丝”们注入了强心剂;《失恋33天》中黄小仙与男闺蜜的唇枪舌剑, 引爆了异性闺蜜这一时尚热点等等;现象电影仿佛一个造梦机器, 让观众暂时脱离开日常生活的烦忧, 进入一种被“催眠”的状态, 在电影里获得梦想的实现, 得到成功的快感。虽然片尾字幕升起时, 一切假想都化为泡影, 但观影的几百分钟里, 是身心愉悦的, 是不需要多做思考的。

而张艺谋, 毕竟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他身上有挥之不去的“黄土地”和“红高粱”精神, 再怎么去和时代接轨, 也逃不掉血脉中宏大叙事的基础因子。与近年现象电影的主题不同, 《归来》的时间语境距离当今社会较远, 选题本身也过于沉重, 即便是张艺谋已经在努力摆脱故事中的时代枷锁, 将主要脉络凝聚在亲情的融合上。可历史的荒谬、人性的扭曲、病痛的无奈让观众不得不时时游离电影之外, 频做思考。因此, 看《归来》的过程并不轻松, 费心也费脑。

二、话题的展现形式:文化引发的持续发酵

一部影片的舆论效果如果, 不仅仅从账目上得以反应, 还能从诸如文化、社会等领域得以反应。如果按照对现象电影的广义解释, 《归来》引发的热点文化“现象”, 让它成为绝对的“话题电影”“现象电影”。这部作品可以说像一把“铲子”, 深掘出埋在故纸堆和记忆中的“文革”遗存。虽然影片中, 时代只是背景, 缺乏时代深度, 但它出乎意料地调动起了人们的批判意识和反省精神。民众纷纷拿它与原著相比, 指认不足和缺憾, 并摆出各种历史事件, 拓宽认知和思辨的广度。

现象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并不完全在影院里进行。在电影上映前、观影中、观影后, 全媒介的舆论空间包围了受众的日常生活。新媒体的快速便捷和自媒体的日渐成熟, 公共话语空间被不断拓展, 知识分子无法再掌控独门话语权, 电影本身的“多重性”迎来了更多元的解读。“话题”依赖于“发酵”, 需要在对抗中激发, 它产生在充满矛盾的、真假难分的语境。《归来》用影像重现了一个历史切片, 有着“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的意味。它让观众无法再回避那段集体往事, 并由此拷问内心的良知, 询问大环境中个体的尊严与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归来》已经超越了一个电影所应承载的娱乐功用, 是一次人文精神的回归。它不仅突破了“影院观赏行为”, 更将诸多话题抛给了社会。这种传播是呈波浪式的, 是非封闭的, 具有延续性和碎片化特征。

有的业界人士认为, “现象电影”称得上是一个贬义词, 因为其艺术品质与其票房、话题性似乎缺乏直接关系, 甚至是相悖的, 因为一些根本谈不上有艺术水准的小成本影片也能获得超高的票房和轰动效应。比如影片《泰囧》, 在叙事结构和美学呈现上几乎乏善可陈, 仅凭着“傻乐”般的搞笑就获得了惊人的高票房、高回报;《小时代》更是如此, 一方面是苍白的故事和物欲的价值观引人诟病, 一方面是不断飙高的票房神话;《天机富春山居图》更是奇迹般地利用“负口碑”将票房拉到3亿元, 因为观众很好奇这部影片究竟有多“烂”……似乎现象电影的出现在预示着:国产电影的艺术、语言、形式等电影本体在消散。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归来》打破了这种贬性说法。虽然影片只截取了原著《陆犯焉识》的最后30页改编而成, 故事格局和人物关系存在根性问题, 导致叙事张力不足, 逻辑频现漏洞。但从整体制作上来讲, 4k高清影像的使用让画面更具质感, 观众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特写, 每一个层次, 将场景、道具、氛围这些属于画面质感的东西将观众带入到时代情境中去;巩俐、陈道明入木三分的表演堪称是戏剧学院的表演课讲义, 更细腻地传递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女儿丹丹的“文革表情”有如鲜明的符号, 刻画出时代塑人的可怖与可悲。通过《归来》, 张艺谋也在回归, 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消费化美学和炫耀性美学, 力求返真归朴, 回归“良心主义”。

三、话题的类型片破局:文艺片的新境界

从电影观众的视角, 商业片相较于文艺片更受欢迎, 而相应的在舆论效应中, 观众对商业片的兴趣更甚于文艺片。但是从影片《归来》分析, 可以发现其他几部现象电影是典型的“爆米花电影”, 而《归来》虽秉承着商业电影的制作流程, 但与前者相比, 其商业味道少了一些, 代之以“文艺片”的身份。出品方乐视影业也强调, 《归来》票房已突破国产文艺片新纪录。而这恰恰在观众的舆论场形成了一个感兴趣值得探讨的领域, 并且直接了影响观众现实观影行为。

和“现象电影”类似, “文艺片”这个概念也具有多义性和多解性。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对“文艺片”曾有一番阐释:“文艺片在题材上缺乏明显的视听奇观性, 元素上缺乏明显的市场号召力, 制作上缺乏明显的工艺感, 风格上缺乏类型模式性, 而更主要侧重的是传达创作者对人性、社会、历史的关怀、呈现和阐释。文艺片并非没有商业性, 只是通常不以商业性最高、最终创作目标, 其商业性更多地体现为小众性或者体现为对观众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满足。”无论采用何种表现手法, 文艺片最终是要表达作者的批判意识, 对人性的拷问和对历史的反思。

很多评论者认为《归来》规避了历史流变给人带来的命运无力感, 轻慢了畸形社会对人的改造异化, 弱解了原著丰满的精神指向, 但不可否认的是, 影片超乎影片之外的价值就在于, 很多被规避、被轻慢、被弱解的部分在公共话语空间被还原, 影片中“轻表述”的批判、反思和拷问也被逐渐放大。片中的笔墨更多着力于伦理亲情, 夫妻情、子女情是贯穿影片的轴线, 这也正是以儒家血脉滋养的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体现。以美辅德的美学追求让这部电影回归到艺术本身, 回归到艺术的“净化”本质。

参考文献

[1]周斌.《从“现象”电影看当下国产影片的创作发展和市场建构》.上海戏剧学院“新世纪中国‘现象’电影大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打印版) , 引自2013.12.12—13.

[2]陈旭光.《“现象电影”启示录》.上海戏剧学院“新世纪中国‘现象’电影大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引自2013.12.12—13.

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第9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10篇

真的,这气味我一辈子也无法忘却。它掺杂了太多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

奶奶在世时,总是认真、仔细的打理着那片柑橘林,面对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奶奶教会了我“做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负责”。它随着那缕橘香久久混杂在我的生命的每一刻。

秋天,柑橘用它独特的香味,亮眼的橘黄向世人诏示它的成熟、丰收。奶奶总是并不太敏捷地爬上高高的柑橘树,为我采摘那酸甜的果实。我吃在嘴里的并不只是柑橘,而且还有奶奶对我浓浓的爱。它也没有随着奶奶的离开而消失。它也随着那独特的橘香游荡在我的生命里,永不会离去。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11篇

七月十日,妹妹的十岁生日,妹妹很开心,但我却不怎么开心。要知道,我可最讨厌去饭店了,原来的我最喜欢去饭店了,原来是因为饭店里到处飘着饭香味,而菜也是有机蔬菜。可如今,饭店里到处飘散着消毒水味儿,去一趟饭店就跟去了一次医院一样,况且前些日子新闻上暴出的饭店在饭菜里添加防腐剂,在羊肉卷里添加了大量的老鼠肉、狐狸肉,这让饭店在我眼里变得更加恐怖。

可这既然是妹妹的生日宴,我就算再不想去也得去,大不了我少吃点吧!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于是我便答应去了。七月十日眨眼就到了,我带着礼物像百米冲刺似的,“呼”的一声穿过了大厅,穿过了走廊,来到了包间,我正准备松口气,可那味道就像是跟在我身后的影子,阴魂不散地飘了进来。这时,又上菜了,看着色香味俱全的菜,我本想开动,但一想到新闻上曝光的图片,我就一点食欲都没有了,那感觉真是冰火两重天啊!大概别的客人们也看过那些新闻了,基本没几个动筷子的,一顿饭下来,竟没几个菜被动过。回家的路上,妹妹不怎么高兴,而我则更不高兴了。

下午要和爸爸去骑车,我就和妹妹匆匆告了别,我和爸爸骑车到了陈桥附近,也许是因为我释放了被消毒水毒害的鼻子吧!我竟忘了我中午没吃什么饭。渐渐地,夜幕降临了,爸爸准备带我回家,我这才发现我已经饿的没什么力气了,爸爸只好带我找个小饭馆吃,我们沿着小路走了一会,终于找到了个叫“农家小院”门前停了不少汽车,我心想:还农家小院呢,怎么可能是真的啊,顶多也只会骗骗那些追求野味的有钱人而已。可这一路只有这一家饭店,我们只好进去了。站在门口,我忽然用力闻闻,我好像闻到了一丝熟悉的饭香。进去点好了菜后,我环顾四周,发现这个店虽小,但还挺热闹的。有不少大人带孩子来这儿。这时,菜上来了,完全没有添加色素的样子,青的青红的红,让人看了食欲大增。我尝了一口,这不就是那没有污染的熟悉味道嘛。真好吃!就很快吃完了。没有什么事可做,就去找老板娘搭话。我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不做黑心商人,因为这样可以赚更多的钱。老板娘神秘的指了指在角落里挑菜的青年:“小子在外面天天吃饭店,说现在都造假,让我们开个诚信的店,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猪什么的都是自己养的,这样一来,到有不少大人带着孩子来尝尝饭菜原本的味道。”我看着她一脸自豪的样子,突然有些感动。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12篇

小时候,夏天坐在树荫底下乘凉。爷爷把自己种的西瓜拿了过来,拍一拍,发出啪啪的声响,切开一道口子,扳开,清凉可口,一口下去,汁水的溢出来,让人想再多吃一口。和小伙伴们游戏玩耍时一起分享,甜甜的味道,让我至今回味无穷。上学后。学习时的枯燥,训练时的辛苦,疲倦不堪的身体,真想躺在床上立马睡着。回到家完成了作业,也很晚了,爸爸给我端来了橘子。撕开橘子皮,再把粘在上面的白丝撕下来,分成两半,一口下去汁水都溢出来,酸酸的、凉凉的。夜深人静了,大家都睡了,我还在回味这酸酸的感觉,充满了爱的味道。后来慢慢有了自己的梦想,不知不觉,自己的每一次挫折都坚强地站了起来,继续向前冲,也会有放弃的念头,但是回想这几年的努力换来的荣誉。也就继续站了起来。在紧张繁重的学习和训练之余,每天挤出时间阅读。这时候妈妈为我端上感冒药,它是苦涩的,同时又是热热的。像极了训练馆上坚持刻苦的我,一丝丝温暖,自然流出。

上初中后,学习仍旧很枯燥,训练很乏累,有时也想偷会懒,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训练回来我会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不那么匆乱做事,也不再拖拖拉拉,闲暇时,我会偷偷塞块巧克力,刚入嘴时是苦苦的,但后来就觉得越来越甜,就像我努力付出时的苦和获得成功后的甜。

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第13篇

有幸作为重庆晨报“君从何处来”报道组的一员, 我参加了这次长途拉练式的大型实地采访活动。其间艰辛已不容赘述, 但成功让一个三四百年前的古老历史话题变成当下市民生活的一个热门谈资, 我认为这与我们坚持全媒体时代下的立体新闻传播功不可没。

总结过去, 才能让未来更好。现就此次采访过程中重庆晨报前方记者如何与后方实时联动, 实现互联网时代下的立体传播的实践和效果作浅要分析, 以期抛砖引玉。

一、采访前的周密筹划与准备

去年5月下旬, 我和《重庆晨报》的另外4名同事就接到了单位通知, 准备参加这个跨地域的大型实地连续采访行动, 中间预留了一周多时间进行资料搜集和知识准备。为此, 我们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的相关著作进行研读, 并走访市内的移民专家恶补相关移民知识, 提前做好知识储备。

“湖广填四川”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祖辈们口口相传, 但年岁久远, 许多已经无从考证。如何让一个古老的历史传说变成一个生动鲜活的时代新闻, 并受人关注, 我们开始普遍有着担忧。为此, 在采访组出发前, 重庆晨报编委会多次召开多部门参加的选题策划会, 集思广益, 最后确定报道思路为, 报道必须有大量来自现场的走访调查, 内容必须要走向大众, 必须利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全媒体平台, 实现前方报道和后方联动的立体式传播, 因为追问“我从哪里来”是一个根本的哲学追问, 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 都会关注自己永恒的出生地。

此时, 重庆晨报已经拥有全媒体平台的巨大优势, 拥有百万粉丝的官方微博、日均浏览量超过50万人次的官方网站, 以及订阅数超过数十万人的微信公众号。但作为一次大型的跨地域连续实地采访活动, 采访时空跨度大, 不但每天要满足一个整版报纸版面的正常出版, 还要保证每天全媒体的微博、视频内容, 工作量巨大, 在此之前报社还从来没有尝试过。

重庆晨报编委会经过研究后慎重决定, 特别给前方报道组配备了2名从事深度报道的资深文字记者和由摄影部主任带队的3名摄影记者团队, 并带着2架高空无人航拍机和两部工作用的苹果手机随行, 装备精良。在后方, 报社特意安排了专人与前方采访组每天对接采访内容, 组织了强大的新媒体编辑阵容, 迅速将及时传回后方的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全媒体处理, 然后在各个平台迅速推送, 形成话题, 与读者互动。

二、航拍麻城在网络上引发轰动

去年6月初, 当普通市民还沉浸在端午节假期的喜庆中时, 重庆晨报和重庆日报两个采访组已经告别家人, 奔赴1500公里外的湖北麻城市, 提前介入采访, 准备发稿。

虽然时值假期, 采访难度很大, 但有了前期精心的准备, 6月4日, 《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的第一篇稿子《现代重庆人, 乡关何处》以近两个整版的量在重庆晨报刊发, 并在头版设置了主图和导读, 详细报道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由来, 同时报道了采访组的采访线路, 计划沿着长江而上, 沿途踏访当年祖先移民的踪迹走进重庆。随后, 报道组一鼓作气, 连续推出15期报道, 先后解密“麻城孝感乡到底在哪里”,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证孝感乡的过去与现在, 围绕学术界的争议和最新研究成果, 解开了围绕世人多年的谜团。还通过实地察看当地知名的祠堂建筑、了解建筑风格和当地的人文风俗习惯、找寻麻城这个移民之都与重庆人的相近话语和习俗。采访报道组同时通过走访当年移民码头、水路途经地点以及陆路起点和经过的著名地点, 进一步追寻移民祖先的寻根之路。

报道同时在晨报各大新媒体平台刊发, 而摄影记者们携带的高空无人航拍机首次在麻城市上空完成了高空拍摄, 回传给后方的大量图片和视频, 终于让数百年来祖辈相传皆来自麻城孝感乡的重庆人第一次真切地看清了现代麻城的模样。也让平面媒体成功借助高科技装备占领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

这一创举顿时在网络上掀起轰动, 因为麻城此前从未有过高空航拍。视频放上网络后, 腾讯网、优酷等视频点播平台更是达到上万次的点播率, 让《君从何处来》的采访话题骤热, 传播更广。

麻城市电视台更是将本报的航拍视频作为重要资料保存, 列入麻城市城市形象宣传片主要内容之一。

从此之后, 本报前方报道组也将拍摄高空视频作为日常采访活动的重要内容来进行, 不但航拍了鄂东第一祠吴氏祠堂, 展现了鄂东民居的风情, 还航拍了五脑山帝主宫, 讲述了麻城地方神帝主的由来, 更是来到湖北团风的长江口, 航拍了当年四川移民从高岸河码头出发的古码头现状, 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古时代先辈们出发和路经之处的现状, 对历史和现实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立体传播展现宏大的影响力

联合采访报道组历时近20天, 辗转近4000公里, 先从重庆直奔湖北麻城, 而后沿着先辈的足迹逆江而上, 途经湖北团风县、孝感市、安陆市, 然后进入重庆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涪陵区、巴南区、綦江区、荣昌县等。

联合报道小组以大量的现场走访和调查研究, 横跨300多年的时空距离, 真实可信地为3000万重庆人探寻了祖先们的移民历史, 为重庆人寻了一次文化的根。

特别报道从6月4日开篇, 两家媒体以每天一个整版的图文, 连续刊登了半个月。尤其在6月18日重庆直辖十七周年当天, 将系列报道推向了巅峰。其中, 日报推出了4个版《留住乡愁》特刊, 晨报推出了8个版的《君从何处来》特刊。

据统计, 两报以不同定位进行报道, 日报连续推出了14组27篇报道, 晨报推出了26组63篇报道, 刊发文字近10万字, 拍摄图片上万张, 视频20多条。同时, 系列报道还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设专题进行滚动报道, 成了互联网的热点新闻。

立体式, 接地气, 有深度, 唤起了读者的认同感, 日报和晨报的系列报道, 阅读总人次超过2000万人次。这组系列报道不仅在研究移民史的学界引起高度关注, 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 更是引发大量普通市民的追捧, 引发全城轰动, 成为普通市民茶余饭后的一个时髦谈资, 不少市民更是多次致电报道组, 希望帮自己的家族寻根。影响所及, 这组报道更是扩大到四川、贵州、湖北等西南地区, 引发海内外游子的关注。据统计, 在新浪微博上, 关于“君从何处来”的话题浏览量超过百万人次, 而重庆晨报持续报道的阅读总量超过千万人次。

四、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点评肯定

对两家媒体的联手报道, 重庆记协主席周勇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以来, 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组织了“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移民路’大型采访活动”, 在重庆和湖北屡掀热潮, 影响全国。这是今年以来, 两报最接地气、最受平民百姓认可的新闻策划和采访报道之一, 是重庆新闻工作者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新作, 是献给3200万父老乡亲和重庆直辖17周年的大礼。

“每家报社的主报和子报基本都是独立运作。前不久, 重庆日报和所属重庆晨报推出‘君从何处来——湖广填四川迁徙路’大型寻根特别报道, 为主报带子报、整合内部资源进行重点报道作了新的尝试”。2014年7月10日, 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门对《君从何处来》系列报道做法和内容予以了肯定。

此期新闻阅评, 除了报送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宣部领导外, 还加送给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宣传部部长燕平。在这期标题为《重庆日报与所属子报开展联合报道一举多得》的新闻阅评中特别指出, 在7月7日召开的“君从何处来”报道总结会上, 提到一个重要观点, 即共同的政治标准, 共同的价值观念, 共同的文化理念, 应成为链接一份主报与一份子报的魂。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14篇

记得至此为止,我的人生道路上最难忘的是那抹挥之不去的苦涩。傍晚,夕阳西下,只留几缕橙红的余晖。因为已经是入秋,偶尔吹来几阵夹杂着枯叶的秋风,徒增了几分萧瑟。

马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路边,和周围的人一起等着穿过马路。很快绿灯亮了,他随着周围的人群一起走向马路对面。大概是因为上了年纪,就算拄着拐杖,也要走几步一歇息,很快就被人群甩在后面。眼见快红灯了,两旁的汽车开始不耐烦地叫嚣起来。老人听到后咬咬牙,加快了速度,但还是很慢,犹如一台生了锈的老机器缓慢的运动着,留下一地斑泊的岁月。但万幸的是,老人总算赶在红灯之前穿过了马路。

正当我为老人松口气,准备离开时,突然“咚”的一声传过来,声音不大,却震得人的心跟着一抖。原来是老人在路旁滑倒了,大至是伤到了脚,迟迟没有站起来。

不久,老人的身边聚满了人。有学生,有白领,有刚买完菜回来的大妈……形形色色的人不少。人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我看见有个年轻小伙子,拍了张照发到微信朋友圈,也许再配文“路边摔倒的老人没人扶,这个社会怎么了。”随后装起手机,若无其事地离开了;有带着孩子的妈妈趁机教育孩子之类的话……入秋,地上冰凉,老人此时还倒在地上,但是我猜想比身体更冰凉的是无人温暖的内心。我不禁深思,在当今社会,碰瓷事件层出不穷,谁又感轻易拿出自己的真心?不知过了多久,老人艰难起身,拖着受伤的脚走了。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15篇

那次,我在公交站等车时,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回忆起了小时候,一个寒风凛凛的冬天,我与小伙伴们一起去公园游玩,玩得尽兴,就把外衣脱下,浑身的燥热便被寒气取代。不过那时也感觉不出有任何异样。直到天黑,伙伴们都互相打招呼跟随父母回了家,我在路旁等候妈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只套了毛衣的我吹得直跺脚,我急急忙忙跑向刚刚放外衣的地方,却发现早已不见,在寒风中的我不知所措,泪也像未关的水龙头一样止不住。那时,我不知道有多么憎恨刚刚脱下外衣的自己。手也冻得冰凉,全身像是僵住似的。

忽然,有双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手,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你这傻丫头。”便埋怨着便将身上的外衣脱下来往我身上套,温暖舒适极了,我颇带感激的看向妈妈,却发现妈妈身上就只剩下一件单薄的卫衣,“妈妈,那你怎么办?”“什么怎么办,快回家。”

我们上了电动车,就听妈妈说:“坐后面去。”我听话的坐在了后座,等车子发动,寒风劈头盖脸扑来,我才发现,妈妈的胸膛替我挡住了这股强劲的冷风。我伏在妈妈的背上,感受着妈妈的温暖,呼吸着妈妈身上的味道,我只能看着,蜷着。回家后,妈妈的手冻得红红的,凉凉的,我拿出烤火炉想让妈妈烤手,妈妈却说:“你快烤烤,妈给你炖点鸡汤暖暖身子。”一会儿,我便喝到了香喷喷的鸡汤,汤香而暖,透着熟悉的妈妈的味道。我吃着吃着,眼眶里便悄悄涌出了泪水。

“愣着干嘛?”回过神来,看见妈妈和她手里那熟悉的鸡汤。“我给你做了汤暖身子,等会儿到车上就喝了”。我的眼睛里顿时热泪满眶。

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第16篇

我一看到芹菜牛肉,双眼顿时光芒万丈,眼珠子都要掉到菜盘里去了。还没等妈妈盛好饭,我就已开始狼吞虎咽起来,直到妈妈盛好饭,它已被我消灭小半盘了。看到妈妈端着饭碗走来,我迫不及待地从她手里接过饭碗,夹起一大块肉,塞进嘴里。

“不错,咸中带甜……”我心里赞叹着妈妈的厨艺,让腮帮子的高速运转变成了缓慢运动,细细咀嚼着、品味着。很快,我的舌尖让我一改之前的斯文相,又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起来,仿佛碗就要被吞下去似的。

“儿子,慢点儿吃,别噎着了。”我抬头看见妈妈,一脸担忧。

“嗯……嗯……没事,谁让它这么好吃呢……根本停不下来啊……”我稍微抬头,望着妈妈,眨了眨眼睛,又低下头,重新拾起“枪”,继续大快朵颐,将那盘美味的芹菜炒牛肉彻底干掉了。

我砸了一下油乎乎的嘴,往餐椅上一靠,这才想起妈妈未曾对芹菜炒牛肉下筷子。

以妈妈的味道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 第17篇

一、建立家校社互动机制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把办学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交给家长,让家长在了解学校的基础上与学校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同时,主动为家长提供各种学校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1. 家委会联络制度

学校分别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三个层面成立家长委员会,还成立家长学校组织机构,与家委会成员共同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制定与完善家长学校管理制度。通过家委会例会、家长学校、家长志愿者活动等,创造良好的沟通条件,使家校互动联络机制不断得以完善,并趋于常态化发展。

2. 活动日开放制度

我们将学校和社区开展的主题活动以菜单的形式呈现给家长,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项活动,领悟教育的深刻内涵。

3. 定期交流学习制度

学校编辑了《家长发展手册》,并组织家长深入学习。全校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学习交流,邀请家长撰写活动后的感想,开展相关讲座和论坛交流活动等,切实提高家长的整体素养。

二、探索家校社互动形式

1. 完善家长会组织形式

我校不断探索家长会的功能定位,从单纯的教师主导转变为家长和教师平等参与,由教师单向说教转变为双向互动,充分体现尊重、平等的合作原则;不断创新家长会的组织形式,积极尝试对话讨论、平台展示、专家报告和互动联谊式等多种家长会形式;不断激发家长参与家长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家长会真正成为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心灵交流的平台。

2. 开展“家长驻校活动”

每班每学期推荐一名家长来校体验一日,完成“六个一”,即管一天班、上一节课、批一叠本子、看一次午餐、写一段感想、提一个建议,让家长走进校园感受学校的氛围和教师的辛苦,进一步加强家校情感沟通。

3. 拓宽家长学校内涵

将家庭重要成员组织起来,邀请社区代表举办分类家长学校,包括爸爸学校、妈妈学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校等,最有影响力的可以算是“故事妈妈”的培训。我们力求使家长将新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浸润于自身言行中,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

三、“故事妈妈”讲故事:家校社互动的有效途径

1. 挖掘家长资源,促进家校合作

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通过学生这根细细的纽带,联系了成千上万的家长。每一个家长都来自不同的岗位,他们不仅拥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同时还拥有丰富多样的社会资源,这些都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因此,开发家长资源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变得更加顺畅,而且有助于学校充分挖掘并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是我校的一个传统项目,每周五下午的“快乐活动日”时间,每个班级都会根据学校的安排,邀请一到两位“故事妈妈”来给孩子们讲故事,由于每位“故事妈妈”的文化背景不同、从事的行业各异,所以“故事妈妈”的故事能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与收获。为了确保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学校会让“故事妈妈”先报名,由学校对申报的故事内容进行审核,严格把关。

2. 社区参与“故事妈妈”培训,提升故事品质

学校组织的“故事妈妈”团队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增添了色彩。不仅如此,学校所在的潍坊社区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中,通过挖掘社区资源,寻找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帮助学校共同培训“故事妈妈”,提升“故事妈妈”讲故事的水准。

潍坊社区的“故事妈妈”培训以“生命教育课程”为理论指导,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爱与理想等方面的教育。生命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生命价值的过程,它主要由四大主题组成,即自我价值认知、人际价值认知、环境价值认知和生命价值认知。培训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基础课学习,分成5次共计10课时,经考核通过的妈妈将进行第二阶段的进班技巧课培训,分成2次共计4课时。

工作室安排了资深的“故事妈妈”围绕生命教育的四大主题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每次课程都是以理论为基础,通过优秀绘本的介绍等形式展开,所选的绘本都是在国际儿童出版界获得过大奖的作品。看似一本语言简单、故事轻松浅显的儿童读物,通过讲师的演绎,充分展现了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它可以像一把金钥匙,去启发学生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打开学习、生活的大门,增强对自我的认知与认可,激发对理想的追求,促使学生珍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美好。每一次培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先进理念、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的聚会。无论在课上还是课后,“故事妈妈”与讲师积极互动,通过对生命教育理念的深入学习,逐渐寻找到很多生活中问题与困惑的答案。

3.“故事妈妈”讲故事,感知生命光彩

2015年10月,在结束了两个阶段的培训之后,共有21名竹园小学的家长通过了工作室的考核。一个星期五的上午,竹园小学安排“故事妈妈”团队首次进入二(5)班进行试讲,选择的绘本是《我不是故意的》。故事主人公——小兔子波力无意中为家庭成员带来了麻烦,一开始他选择逃避,激起了大家的愤慨,后来,当他认识到虽然自己不是故意的,但当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或给他人带来损失时,都应该主动承认错误,于是他以实际行动弥补了过失,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因此得到家人的原谅与爱。“故事妈妈”在讲故事过程中会不时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回答。在“故事妈妈”的课堂上“没有错误的答案,对的答案不止一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与“故事妈妈”互动。“故事妈妈”根据故事内容编排的情景短剧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不仅如此,他们在听故事的基础上对生命有了感性的认知,懂得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每个学生都像一颗小星星,被精彩的故事点亮,被“故事妈妈”的爱心点亮,被绘本中深入浅出的生命理念和美妙的图画点亮。

上一篇:会计核算工作的七个基本流程下一篇:电路设计与仿真课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