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评价材料

2024-09-11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精选6篇)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 第1篇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教学设计

20.2.1极差第一课时

《极差》

学校:宁兴学校北校区

姓名:刘瑞

年级:八年级

科目:数学

课题:20.2.2《极差》第一课时

编号: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 第2篇

近年来,外出务工家长不断增多,留守儿童也多了,对班上的留守孩子,该同志非常关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出一整套帮扶计划与措施,使这些孩子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该同志所在班级的学生自信、乐观、大方,班风班貌好。由于该同志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是一位关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视学校发展为已任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召陵区老窝镇果园小学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 第3篇

关键词:教学评价,评价目标,教学材料,师生分层

教学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将师生强行分成三六九等, 给师生之间造成隔阂,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将教学材料作为评价目标, 则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可以缓解师生间的分层现象,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促进师生间平等交流, 从而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比20世纪我国历史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与2011年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内容, 发现教学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而是对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些评价目标从根本上说依旧是对学生或者教师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一直免不了要进行纸笔测验, 纸笔测验最容易造成将学生按照成绩排名划分等级。新课改要求“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1) 。因此, 学生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被要求参与教学评价, 但是这种教学评价较“傻瓜式”, 一般只需要学生在网上进行勾选即可。这对教学活动起到的反馈作用微乎其微, 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尊重, 这种评价显然与新课改的初衷不符。

现阶段, 考试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依据。在这种现实背景下,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很多教师照搬教参, 课堂教学形式死板、内容枯燥, 历史课变成一门“背多分”的课程。这样的教学评价对教师造成了个性压抑, 习惯性地依靠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教案、互联网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教师对教材没有自己的理解。这中评价与新课改倡导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不论是对学生或是教师, 抑或是对教与学活动过程及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评价。大多是想寻找一种全面、客观、科学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评价方法,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改进教学实践。《辞海》中对“评价”的定义是衡量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 也指评定的价值。那么, 如果将历史教学评价的目标转移到历史教学材料上, 则是否会较传统教学评价更加合适些?

二、针对教学材料进行评价的可能

当代学生观要求用民主的态度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而促进学生最佳发展。但在传统教学评价中, 不论是从主观抑或客观的角度切入, 还是从评价主体抑或评价对象的立场出发, 最终还是回归到对个体的评价。这样就会对学生或教师产生“好”、“差”之分, 尽管名称不一, 但这些教学评价目标都会将师生分层, 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带有一定歧视性的评价。

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中获得个人意义。意义不是内在于教材之中的, 而是个人赋予教材以意义的。这种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把学生的自我实现视为一种基本需要 (2) 。因此,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求、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编制课程。那么, 将教学材料作为评价目标, 则可以从情感与认识和学生行动的整合中体现学生自我价值。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用“同化”作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和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 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所以, 教学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 即教学内容是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的, 这是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奥苏贝尔曾批评一些课程编制者只考虑教材编写自成体系, 不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是否具有联系。这种教材即使是符合教材编写的逻辑, 却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只能通过过度学习, 以求通过考试。将教学材料作为评价目标能够充分发挥教学材料所包含的价值, 相对于学校发给学生的“正规教材”, 综合性教学材料才是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有价值的知识, 故而是具有可行性的。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古贝和林肯提出“第四代评价理论” (又称“响应式建构主义评价”) , 该理论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 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针对教学材料进行的教学评价, 不仅是对教学材料所进行的单一评价, 而是通过评价教学材料反映出师、生、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例如, 针对教学材料进行的评价可以体现出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师能否合理选择、组织教学材料;学生是如何处理那些可能与“官方知识”相违背的教学材料, 等等。这正体现了“第四代评价理论”所提倡的关注利益相关者、价值多元化的主张。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类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学习动机则属于自我发展的需要。当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 并允许学生探索自己所想的、所关心的事情时, 学生才能有效地、情感投入地学习。每位学生都有变优秀的希望, 没有谁天生愿意当“差生”。因此, 根据认识心理学的观点, 学生有变优秀的学习动机, 但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 那么将教学材料作为评价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程度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有更大学习空间, 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精神。

三、针对教学材料进行评价的优势

(一) 促进个人社会化转变, 拉近师生距离。

在一些人看来, 学校教育的职责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技能。个体是社会的产物, 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 (3)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接触、人际沟通活动, 即师生交往活动, 这一方面的师生关系主要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 即人际关系 (4) 。针对教学材料进行评价时, 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学材料、出版社, 互联网等多方面相互联系, 构成以教学材料为评价目标的教学评价。

教师在筛选教学材料时, 需要与学校管理者、当地调研员商讨教学材料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与图书出版社或网上资源版权所有人沟通联系;学生选择、学习、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材料时, 需要先从多种教学材料中作比较, 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材料, 在此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与其他人 (师、生或家长) 交流自己习得的内容,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感知、理解历史, 而且能增强其历史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其问题意识。师生间交流教学材料的过程都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学材料作为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 将其联系在一起, 减少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感。

(二) 转变甄别作用的指向, 减轻师生分层。

“高质量的评价准则给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目标, 也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目标, 这也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信心” (5)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学材料的选择是否得当, 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决定着以教学材料作为评价目标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促进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但只要有评价的存在, 就一定存在对某种差距或者不足的衡量, 那么甄别作用就不可避免。

通过评价的甄别作用, “准确地了解教学活动的得失, 师生在进一步的活动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教与学的行为, 这就是评价的调节功能;从评价的结果中, 师生可以知道自己过去所教和所学哪里得当、哪里不当, 这就是评价的强化功能;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 学生再次认识知识、进行思维、体验情感等, 这就是评价的教育功能” (7) 。因此, 评价的甄别作用不可废弃, 而将教学材料作为评价目标能够弥补教学评价的甄别作用给学生或教师带来按等级分层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个性化发展, 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 培养历史的核心素养,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以教学材料为评价目标还有另一个优势, 即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真实的历史, 从时间、空间等角度感知历史, 增强历史的画面感, 改变以往知识来源狭窄、以偏概全的状况。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 既要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更要在对历史材料的搜集、选择、呈现、运用的过程中, 培养自身的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既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历史证据意识和问题意识, 又有利于转变教师已有的教学方式, 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

四、如何针对教学材料进行评价

将教学材料作为评价目标的教学评价, 重点在于发掘教学材料的价值, 而不是以选拔、淘汰的方式将师生分层。那么, 如何针对教学材料进行评价呢?

首先, 在评价方法上从实际出发,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 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以求评价的相对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 教学材料的处理上, 历史教学材料的来源不单单是来源于学校发给学生的课本, 还可以是学生、教师、教研员或校外教材专家等认为有价值的材料, 将这些材料整理并由教师收集起来, 根据材料的基础性、科学性、时序性、综合性等对其进行分类。最后, 对于评价结果, 许多情况下人们过于注重评价的结果从而忽视了评价对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评价结果应该是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引导师生成长, 而不是一味注重升学率、优生率。“教学评价必须出于对学生潜能的信赖感” (8) , 评价结果应取得提优补差的效果。

以教学材料为评价目标的教学评价, 重点在于对教学材料的分类评价。教学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 也可以是图片材料、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再由学生补充教学材料, 类型不限。然后由教师、教研员或校外教材专家将教学材料按照识读、理解、认知的难易程度划分等级, 这种分级事先不必告知学生, 让学生从这些教学材料中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一段时间后,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材料的难易程度再次选择教学材料。经过两次自行调节后, 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教学材料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教学材料间接评价学生的学习。对教师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选取的教学材料是否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及是否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进行评价。

以教学材料作为评价目标的教学评价, 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前后。教学准备阶段, 师生、教研员、校外教材专家要对教学材料进行搜集整理, 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教学材料的评价, 进而评价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评价出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备的, 一个教师如果只专注于一本教科书, 不注重补充新鲜知识, 那么他注定会被社会淘汰。教学评价既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 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

针对教学材料的教学评价是为了减轻师生分层而提出的, 这并不意味着评价没有甄别作用, 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教师通过教学材料的分类, 得知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教师引导;哪些学生成为教师的助手, 帮助其他学生进行继续学习, 通过这种相互沟通、帮助的交往方式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 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会使教师热情高涨, 学生也会更加好学、乐学, 教学氛围也会积极、活跃, 对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对教学材料进行的教学评价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并不是简单的否定, 传统的评价方式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下仍然不可缺少。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丛立新.评价改革及其反思.教育科学研究, 2003 (10) .

[3]曹莉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教育科学研究, 2003 (7) .

[4]单怀俊.新课程与历史教学评价改革的系统思考.测量与评估, 2004 (8) .

[5]边玉芳, 单怀俊.基于标准的教育———利用评分规则促进学生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7) .

[6]施良方, 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7]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教育研究, 2012 (7) .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 第4篇

1阅读材料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1对物理知识的补充乖延伸

课本正文篇幅必定很有限,讲解并不十分详细,教材合理地按排了相应的阅读材料对课本重点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利用阅读材料,巩固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摩擦力”(九年级第十三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但仍然很抽象,通过预读材料“摩擦与我们”中的很多生活例子来说明摩擦力与我们息息相关,又举例说明用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摩擦力,这样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纳米科学技术”(第九册第十一章)对这一节的微观世界给予补充说明,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感官些,容易明白;“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第九册)补充了千克单位是怎么得来的,增加同学对物理学史的了解,这些都是阅读材料对知识点的补充,延伸的也有不少,例如:“平面镜成像”(八年级第二章),让学生知道平面镜能成虚像,通过阅读材料补充介绍凸面镜和凹面镜,让学生在理解平面镜的基础上扩展出去,突破教材的难点,还可以将发散思维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头脑中,“时间放大镜”(第九册第十二章),由运动的快慢说到照相机中的曝光时间的问题;“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九册第十三章)由重力说到万有引力和航天的问题,航天技术现在是我国极其关注的问题,让同学也明白其中的重要原理是有必要的;“地球的温室效应”(第九册第十六章)也是延伸了课本中内能知识点的内容,让同学们了解自然,其实补充和延伸没有十分的明显界限,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到阅读材料能增加更多有趣的、有用的物理知识,只是其换了一种方式展示,编者是抓住了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以有趣的、容易接受的形式来编写教材。

1.2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介绍展示

阅读材料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到处可见物理知识的利用,例如:关于“汽化液化”知识点,在“电冰箱”的阅读材料中,说了氟利昂是制冷剂,它是一种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还可以借此机会讲解电冰箱的构造、工作原理,再讲讲臭氧层的作用,它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接着说电冰箱的致冷剂-氟利昂对大气层中臭氧层的破坏而形成的空洞,据测定在南极上空已形成一个一千余万平方千米的大空洞,这将直接危害人类,“电与磁”知识点的阅读材料也有不少,其中“磁悬列车”,交通的发达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材料中应用物理知识解析磁悬列车消除摩擦,从而取得列车在速度上的突破,每小时可运行500 km以上,并且噪声低、动力消耗少、稳定性高,是目前很多国家所要研究的项目,我国上海市龙阳路至浦东机场的磁悬列车已进入商业运行阶段,除了这个还有“磁记录”、“电磁炉”等阅读材料也都是说明电与磁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的知识点的阅读材料比如说“我国光缆通信的发展”、“激光的应用”都是说明光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这里只是举例了其中一点,教材中的其它阅读材料也都说明了其他的物理知识点。

1.3提高阅读能力,增长见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同学对题目稍长一些的计算题读不懂题,难以入手,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强的题,对于这些题,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要求就要强,所以作为物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好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认为只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因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门学科共同的职责,同时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如果有了良好的自学能力,老师教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从阅读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课本正文中不能知道的其他知识,比如:“球形闪电”(八年级第八章)、“海市蜃楼”(八年级第二章)、“动物罗盘”(八年级第九章)等,介绍的是扑朔迷离的自然景观,既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浓厚兴趣,类似的“双耳效应”(八年级第一章)、“电冰箱”、“磁悬列车”、“三峡船闸”(九年级第十四章)等等阅读材料,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到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磁悬浮列车”“向地球要热”(九年级第十六章)等等阅读材料,展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及物理学的发展前景和无穷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学好物理、为科学献身的良好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对这类“阅读材料”的学习不仅能了解科技信息,而且还能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拓展思路,活跃思想,增强学习积极性,并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1.4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材料”大量介绍了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技发展、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物理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增强了应用意识,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物理教学在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技术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知识学得死,影响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阅读材料”广泛收集了物理学联系实际的事实,大到世界各国重视的能源问题,小到家用电器;上到无线电波,下到海洋开发;远到日光灯,近到电影片,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把学生眼中用概念、公式堆积起来的物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物理,比如:在讲微波炉的原理时,告诉学生如何安全使用微波炉,讲磁悬浮列车,讲移动电话,讲闪电,讲能量资源,讲现代汽车讲体温计等等;从“阅读材料”中,学生看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一些物理知识,又比如说纸锅烧水,生活中的海市蜃楼是如何产生的,太阳灶的原理,生物体能的生物电是如何检查人体的心脏是否正常等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对阅读材料的教学建议

阅读材料的作用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教师应该

将阅读材料与课堂教学设计相融合,那么如何将部分阅读材料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应深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2.1正确认识阅读材料的教学目的

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是紧扣相关教材知识而设计的,实际上是对课本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把自己置于中心地位,把所有知识讲透彻,也不能放任自流,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挖掘其涵盖的内容和教育教学功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和能力素质为目的,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2.2充分利用“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

阅读材料中也有许多生活中的物理,构成了妙趣横生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知识载体,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物理知识所蕴涵的美妙、生动、有趣的一面,这些内容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浓厚兴趣,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能加强对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

2.3引导学生评价材料,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以提问、竞答或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回答与此相关的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交流彼此的心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产生愉悦的阅读心理,比如:在讲“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阅读材料时,可以让同学们回想自己平常时怎么处理那些废电池的,会造成什么危害,读了这一材料后我们又应该怎么做?等等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看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或者对有些阅读材料后面有问题的,就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得到结果,让每组代表说,看哪一组说得最好,也可以通过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2.4努力做到教书育人

阅读材料中的物理学史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可供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其德育的素材,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渗透教育,阅读材料中有许多可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磁悬浮列车”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勇攀世界高峰的远大理想。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 第5篇

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自建校以来,准确把握机遇,全面落实“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的办学理念,不断规范内部管理,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扎实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各项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我校现有学生450人,6个教学班,教职工20人。开设有四个专业,分别是旅游、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以及文秘专业,其中以旅游和电子电器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专业。我校现有教师20人。其中,专业教师14人;双师型教师2人。另有多名教师也正向着双师型教师转变和发展。

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坚持德育为首、营造育人氛围

1、建立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并实施了德育工作工作计划。同时我校建立了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指导教师为骨干的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在这样的德育网络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反映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体现中职教育内涵的学校章程、校训、校歌、校徽;我校还加强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将德育寓活动之中。一是每个礼拜学校都会安排各班利用自习课、班团课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德育课程。二是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每年的十月份我校都组织开展“感恩”演讲比赛。每年的十一月份我校都会到南岳的敬老院开展慰问演出和送爱心给老人的相关活动。三是注重各种灌入德育思想的节日。例如:母亲节、父亲节引导学生感谢父母;教师节引导学生感恩老师等等。四是我校每年的元旦晚会,我们提倡大型的参与度高的节目,能够带领很多同学都可以参与进来。诸如此类的活动很多,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也赢得了老师和家长的喜爱。同时也进一步的强化了我校的德育网络。

2、健全制度,严格日常管理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首先从完善制度入手,使管理有据可依,先后制订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制度,修订了《班主任考核制度》、《班级管理考评制度》,对班级学风建设、学生行为规范、班主任工作和宿舍秩序管理中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强化“四种”检查:即校级领导轮流值日督查、教育处专人检查、专业部自查、学生会协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拥有一支数量充足、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全部达到任职要求,目前专任专业教师共20人,2015年在校生人数为334人,生师比14.5:1。此外,我校根据专业需求的实际情况,外聘了4名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17%。专业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0%。

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及方案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素质

一是大力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选派教师参加衡阳市组织的各种听课学习培训;二是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学历提高培训。我校鼓励老师考取和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例如旅游老师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国家导游证初级、中级高级等。三是计算机技能、课件制作、新教育理念等专项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广大教师业务水平。

2、加强教师日常教学管理

一是我校制定了《任课教师日常教学管理细则》。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案书写都有详细的要求。二是加强了教学质量分析,期末测试结束后,要求教师认真反思教学,写出教学质量分析,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薄弱环节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倡导学生乐学、会学,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3、教科研活动有序开展

学校设有两个教研组:专业组和文化组。李月一老师为专业组带头人;唐午玲为文化组带头人。学校针对各学科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一是把听课、评课活动常规化,加大了教学研讨和交流的力度。二是积极开展教师教学比武大赛。2015年10-11月份我校开展了全校性的公开课比武大赛,每位任课教师都认真备课、做课件、开展公开课活动,赛后开展了“教学比武研讨及总结会”。三是严抓日常教学管理。每学期都有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每次活动有主题和详细记录。每学期末,教务处通过开展学生满意度测评、评教评学等活动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非常满意。

4、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比赛

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衡阳市里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比赛。我校在2015年衡阳市中职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罗玲老师《用心浇灌——做优秀班主任》、李月一老师《略论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关系》、夏廷华老师《Auto CAD与建筑之间的见解 》分获市级二等奖。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的竞赛活动:在2015年衡阳市“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中,我校获得个人一等奖的老师3位;二等奖的老师3位;李月

一、曾晶琼、罗玲等老师分别获得相关专业一等奖。李月一老师作为我们衡阳市旅游专业的老师参加了全国“创新杯”旅游专业教师说课大赛,并获得三等奖。与此同时,我校也获得了衡阳市“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的团体奖。2016年衡阳市“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中,又有多名教师获得了奖项,其中罗玲老师获得数学组第一名,并在湖南省“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学校有完整的科研制度,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计划较具体,步骤较严谨,学校统筹兼顾。学校制定了科研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有学科带头人,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按计划逐一落实。

(四)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1、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

我校目前开设有四个专业,分别是旅游、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以及文秘专业,其中以旅游和电子电器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有师资力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校建立了面向市场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每年进行一次人才市场调研,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逐步形成了与学校核心能力和服务面向相符合的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我校分别与东莞市同华灏阳机电有限公司、佛山市华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迪爱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协议;与衡阳市泗健曲园餐饮有限公司、南岳牵手旅行时、海外旅行社、蓝天旅行社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合作企业为我校学生提供专业的设备设施,企业内部开发的培训教材,并派出企业专业培训师多次来校授课,学生反应良好。我校逐步走出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2、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校逐步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相适应。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了以任务、项目及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实行模块式教学。我校围绕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建设了专业一体化教材,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开展送教上门、送教下乡活动,服务基层。每年均有面向社会的岗前、在职和就业等多种培训。

同时学校也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及时调整了过难、过深、过细的理论型教学内容,增加了实用、易懂的操作型教学内容。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则体现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实用性,按照各专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了各专业技能培养标准,加强教学设计。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场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学校85%以上的教师会制作课件,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我校始终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在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时,我校全体教师能够坚持以职业能力为主导、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

3、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确保学生充分就业

我校一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把《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课程,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法纪观念。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初步适应就业环境,具备基本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法纪观念。二是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成立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机构,专门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配备了专职人员,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与服务。职业指导机构制度健全,每年都有详细的工作计划,职责分明,管理规范,经费保障,效果良好。建立了专业课教师行业实践制度和公共课教师社会实践制度,专业课教师每年都有到行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增强学生就业意识。如2015年杨孝军、周杰老师分别赴东莞同华灏阳机电有限公司、深圳华天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深入企业一线对学生实习进行跟踪指导。李雅芳老师到衡阳市泗健曲园餐饮有限公司对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另外我校还有唐海波老师、王青芝也都在各个专业的合作实习单位进行了就业、实习的相关指导。

据跟踪反馈信息得知,企业对我校毕业上岗的学生评价较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技术过硬,吃苦耐劳,服从管理,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0%以上。总之,从我校毕业的学生,能做到让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

总的来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学校实习实训设备相对落后,办学条件、水平与职业教育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2、“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数量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3、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

4、学校内部的管理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5、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专业设置小而全,无“品牌”。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整改:

1、高投入保障政策支持,严格落实各项经费政策,不断加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列支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努力争取国家、省、市专项基金的扶持。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认真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任课,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动手能力;二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三是积极申请科研课题,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3、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搞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职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增加合作企业的数量。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 第6篇

一、基本概念题

1.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种中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语文教学评价,即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考试评价、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多种形式。

2.奖惩性教师评价

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质、已承担的职责和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发挥教师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实现教师评价的奖惩目的。这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忽视了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不利于教师积极而坦诚地参与评价,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3.成长记录袋评价

成长记录袋,原意为有代表性的作品集。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相关作品及其它材料(学生自我反省、教师建议、家长评语等)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样一个过程称为成长记录袋评价。

4.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主要采用随堂听课和评价面谈的方法,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形成性教师评价制度。这一评价制度,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5.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也称预测。“诊断”除了辨认缺陷和问题,还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因此,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

6.教师自我反思

反思,是指人自我精神的内省活动,是行为实践者对自己以往的行为及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反思针对的主要是过去的意识行为,具有价值评判的性质。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或思想行为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这就是自我反思。

二、简答题

1.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答:

(1)检测诊断功能(2)调节反馈功能(3)展示激励功能

此外,发展性评价还有教育教学、反思总结、成长记录、积极导向等功能。

2.说说你如何认识新课改背景下的考试评价。答:对于考试,我们须有这样几点共识:

(1)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评价的全部,两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试无法等同于评价。

(2)考试与其他日常、口头、随机的非规范性的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图。

(3)新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倡导,必然带来考试评价在内的评价理念与行为的深刻变革。

(4)考试评价不是应不应取消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发展变革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问题。

3.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有哪些建议?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2)“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情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3)“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要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4.新课程考试评价出现了哪些新形式。

口试、开放式考试、操作型考试、合作型考试、个性化考试

5.成长记录袋评价如何做到与教学有机结合?

(1)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创建成长记录袋前,结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班级教学实际、学生的特点及需求等方面,设计具体方案,明确侧重点。

(2)在教学中收集作品。成长记录袋里的作品,应该是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自然生成并根据需要而收集,而不是在教学结束后另外安排活动产生。

6.教师自我反思文本可选择哪些内容?

有关教学的任何事项都可成为教师反思的内容:反思课堂、反思经验与教训、反思专家、同事与学生的评价。

三、辨析题

1.“一位同学课堂发言精彩,教师说:“表扬他!”同学一起竖起大拇指,说:“棒棒,你真棒!”你认为这样的表扬方式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答:(1)应该来说这样的表扬方式在我们教学中也可以看到,特别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更多。,从某种角度上说,是教师们对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初期尝试。对沉闷的课堂,紧张的师生关系来说,是一种改变。

(2)我认为这种评价方式不值得提倡,这是一种对浅显的正面评价,没有指引学生真正努力的方向。一是这种做法过于简单,容易流于形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不甚明白棒在哪里,努力的目标也很模糊。二是这种做法有些强加于人,教师认为精彩的,同学未必赞同。一声令下,等于把学生当作木偶,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2.新课程倡导表扬与鼓励,还需要批评与惩罚吗?为什么?

答:需要。新课程倡导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教育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批评与惩罚。但绝对禁止有辱于学生的人格的批评与惩罚。评价对象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不是被物化的工具。评价应保护人的尊严为起点,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是每一个体的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生活的环境、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因而有些学生思想落后,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不良的恶习。如果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喜好,听之任之,那么学生的行为将一发不可收拾。就会和我们所提倡的教育教学效果被道而驰。

3.评价改革是否就是考试改革,为什么?

答:不是。评价改革并非考试改革考试是一种较为严格规范的具体评价方式。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评价的全部内涵,两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试无法等同于评价。考试与其他日常、口头,随机的非规范性的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图。

4.“考试不改,新课程改革寸步难行”,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

答:这是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一个误解,是对考试的“神话”。不可否认,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尤其在主要以考试决定学生毕业与升学命运的今天,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存在,并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基础教育应走在教育的前列,为迎接将来升学考试制度和高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作好准备。此外,这种说法反映了“分数万能”的错误思想,致使教师眼中只见分数不见人,教师、学生、教育一同沦为分数的奴隶。为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这应该成为教育的追求。可见考试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真正影响和解决本次课程改革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观念,是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观、教育观、学生发展观和教师观等,而不是某中方法或技术。

四、论述题

1.试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哪些原则性的评价建议。

答:(1)为什么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测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

(2)评价什么?“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3)谁来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4)怎样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评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语文学习具有得感情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的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要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2.“教师即研究者”,试述你对这一提法的认识。

答:我认为“教师即研究者”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更应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研究者”,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教师作为研究者,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行为。不是为了写成报告或论文发表,也不是为了构建或填补某种理论。而教师研究的立足点,首先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切合自身特点的、呈现教育教学原生态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为主。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领悟教学真谛,把自身实践理论化,与将专家的理论付诸实践同样重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在实践中领悟到的理论,在反思中形成的思想,才真正有用。“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做的饭菜最香,自己发现的东西最有价值,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3.如何开展多元化作业评价?

(1)作业评价标准:由统一走向分层。

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可能相同,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因此,评价标准要因人而异,划分层次,这样才能激励不同层面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

(2)作业评价方式:从单一走向多样。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风格千差万别。有的对音乐敏感,有的热衷于色彩,也有的擅长在动作中学习。这就提示语文作业评价要采用多样方式,照顾各类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

(3)作业评价主体:从一元走向多元。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采用师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五、试从语文教学评价的角度,作案例评析。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福勒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生: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世界级球星福勒几次放弃射门?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却了脑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上一篇: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弊大于利辩论下一篇:信息技术学情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