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2024-09-02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精选8篇)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第1篇

浅析物流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

摘要:物流组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安排企业里负责物流活动的人员,以鼓励他们更好地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而这些组织活动要通过推动在物流系统规划和运作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成本平衡来提高货物和服务的供应、分拨效率。本文主要对物流组织结构创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物流企业组织创新的途径主要是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学概念。采纳流程观念的组织发现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有许多步骤与所需要的输出根本无关。取消这些不必要的步骤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同时还能为顾客提供更快的服务,这样做无疑很好,但必须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传统组织结构建立在职能和等级的基础上,虽然这种模式在过去曾很好地服务于企业,但已不适应现代竞争的环境。业务流程再造对许多传统的组织结构原则提出了挑战,促使企业重新设计流程,以在绩效上取得迅速的提高。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

业务流程再造区别于传统职能分工的地方,就是不仅要求在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中减少甚至消除那些降低工作效率、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以使一个经营流程整体化、一体化,更要求已经营流程为企业组织的核心,彻底改造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包括:流程组织的整合作用;物流业务主管的统领作用;相应职能部门的激励作用;人力资源部门的控制作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在对组织设置改革创新应主要遵循组织机构的设置与作业流程相结合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两个原则。

由于物流作业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库存与补充、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单纯以一个客户为中心的作业流程设计并不复杂,而对多家用户的物流作业流程设计和改造,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作业流程将改变原有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许多理念,影响物流企业的部门设置和职能的划分。

又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给物流系统带来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物流的效率化、最优化;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物流业务的新需求。电子商务的实施,将影响或改变物流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物流业务部门的地位和权力,因此,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考虑与实施信息技术或电子商务结合起来。

用好物流企业中人员的关键在于对其的了解。新的组织机构需要的角色可能会与现在的员工所承担的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选聘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全体员工或部分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所需的新技能和行为方式。

评估新流程设计对技术的要求是极为重要的,对组织现有的技术结构必须进行深入的考察,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技术、设备与机器等,以便确定它们支持新流程设计的能力。而对构建流程要求、充分考查了组织的人力资源与技术要素之后,就可以设计新的组织形式了。至于管理层次、规章制度、组织角色和责任等都可能需要调整,对新方案必须取得一致意见,从而使得新的流程设计能够实施。对于指导和培训员工,作为新的组织形式的一部分,角色的确切定义必须明确。对员工应该进行执行这些工作职权的指导和培训。新工作职权,同时也要强调执行绩效提高的工作职权。

与人员基础结构一样,新流程对技术的要求也必须在这一阶段给予考虑,特别是在所要求的技术同现有技术的差别较大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传统体制到来的一系列问题,建立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架构的新的技术平台,并从企业整体角度而不是正在改造的单个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角度来考虑技术的需求。

加强物流企业组织的创新

由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在企业组织创新中物流组织创新相对落后,多数企业仍然

采取直线职能制甚至分散式的物流组织结构,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管理方式,物流成本高,反应灵敏度差,物流效益低下,严重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物流组织创新势在必行。针对我国企业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现代物流和组织创新的理念

从实物分配(PD)、后勤保障(Logistics)到强调客户服务和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理念不断升华,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应跟上经济的发展,彻底抛弃物流就是传统的分离的仓储和运输的观念,将物流上升到企业管理的高度;要更新企业组织的观念,从强调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向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转变,与现代物流观念融合,树立从物流角度对组织创新的理念。

2.物流组织创新要与企业制度、技术、管理、市场等创新的相结合企业制度如企业产权、人事和分配等制度直接影响物流组织的变革,这一方面在大型企业特别是铁路货运、邮政快递等垄断型物流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是物流组织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对于生产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企业,物流组织创新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没有MIS、MRP、JIT、ERP 等生产、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就很难建立一体化、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物流组织。对于流通型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其物流组织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着市场和客户,不可能脱离企业服务、营销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与创新。

3.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

由于物流工作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性质,以及通常跨越一个行业运作的事实,可以说更是没有彻底的对或错的物流组织结构,物流组织创新因时、因地、因企业而异,类同的组织结构,在不同企业中的运行效率可能相差很大,企业在借鉴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时,要考虑适用性。

4.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稳定发展的关系

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物流组织的创新可以是增量式的较小变化,也可以是组织结构的彻底变革。物流活动的跨度大,组织的变更往往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等众多环节,波及到企业的内外,必须充分考虑创新的条件和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渐进式和彻底式的创新各有利弊,关键要看创新的成本大小。

5.重视物流组织创新的科学论证与系统设计

企业在进行物流组织创新时,要善于利用企业“外部人”的作用,聘请经济、管理、物流等有关专家调查研究和论证设计是必要的,如海尔的组织创新专门聘请了国外SAP公司著名专家。

应正确认识分工、职权、统一指挥、管理跨度、部门化等经典组织设计原则的优点和局限性,对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甚至跨地区、跨企业的物流活动,其组织设计更多地要强调以人为本和以物流过程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实物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并按照分析组织存在问题、设计物流及信息流流程、进行组织结构设计、试运转、反馈、改进等一定的程序进行。

6.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

物流企业组织的创新不仅受企业规模、企业生命周期、人员素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着物流产业特征、竞争状况、环境变动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只有当企业物流的外部平台建设(政策平台、信息平台、技术设施平台等)以及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水平,形成社会化物流体系,企业采取物流外包和物流联盟组织形式才更加有效。在我国,由于物流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散,导致物流产业发展的缓慢,要改变这种面貌,只有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综合物流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物流组织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福华编著.现代物流运作管理精要[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64-66

[2]丁力编著.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管理[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3:45-48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第2篇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探讨

引言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自己的物流服务设施和设备为买卖双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成为现代物流的主导形式。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使企业为把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成为企业“第三利润”的来源,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同时,物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扩张式发展。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从传统的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发展而来,物流还处于传统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转换过程的初级阶段,许多物流企业缺乏对第三方物流的正确认识,对国外成熟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律也没有深入分析,在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上尚有很大欠缺,所以,在现阶段,研究我国传统物流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1我国传统物流转化为第三方物流的障碍

传统物流转化为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第三方物流存在着以下障碍:一是观念障碍。对物流理论、增值服务不甚了解或了解甚少,满足于提供分割的功能服务;二是物流信息服务障碍。在传统物流企业中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为数不多,许多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还是手工操作,无法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三是专业化的人员和设备障碍。

具有专门物流知识、经营管理及营销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物流设施不符合服务要求。四是服务模式落后。因此,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必须克服这些障碍,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2不当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负面影响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不当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首先,有些物流企业在定位运作模式时,倾向于夸大服务能力,导致业务无法做精做细,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由于服务水平低下,难以留住客户;第二,各物流企业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它们有各自适合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宏观上,各物流企业间应当是既有分工协作又有相互竞争,共同形成理性、健康的物流服务市场。如果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和内容没有明确定位,就会造成同一市场上的物流企业运作模式雷同、盲目竞争的局面。

3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的界定依据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因此一些学者曾经从服务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过分类,分类的依据都是二维的。本文认为,对于物流服务提供者来说,如何提供服务固然是其战略重点,但如何整合资源更是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资源整合和物流服务的模式共同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也是其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经过细分,本文从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服

务范围三个方面来界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3.1 资源整合从资源整合的方式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不拥有固定资产,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运行风险较小。这种运作模式能够较好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底层的物流市场很成熟,社会资源容易获取而且选择余地较大。

另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装备并建立自己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运作模式虽然需要较大的投入,但拥有自己的网络、装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其柔性化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也有保证,雄厚的资产还能展示一个公司的实力,有利于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对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

采用哪种方式没有绝对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背景、投入能力、战略规划以及宏观环境。

3.2 服务内容

在服务内容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四个层次的物流服务:集成度较低的功能型物流服务和增值型物流服务,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综合集成服务和系统咨询设计服务。

集成度最低的是功能型物流服务,这类企业提供诸如货代、运输、仓储,配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服务。他们的竞争力在于充分有效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功能物流服务的经营效率,达到比自营物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作,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实际上就是提供这种服务的。

增值型物流服务是在保证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功能型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增值服务,替客户分担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增值服务没有固定的组成要素,不同的行业所需的增值服务也不尽相同。

提供综合集成服务的物流企业能够把供应链上的一段(如分销物流)或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高度集成、有效衔接,进行运作、管理和优化,他们为客户提供一种长期的、专业的、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供系统咨询与设计的物流企业不仅具备运营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能力,而目能够利用专业、科学的物流知识为客户量身进行物流体系的规划、设计、整合和改进,全面提升运作效率与效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更好支持和服务于客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3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主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服务的行业范围。有些企业服务范围相对较窄、较集中,仅为单一或者少数行业提供服务,另外一些企业服务范围很广,可以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在成熟的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建立自已的竞争优势,一般将主营业务定位在特定的一个或几个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其物流运作模式是不同的,专注于特定行业可以形成行业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行的几种主要运作模式

4.1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

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状况看,由于部分投资者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全新的基于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建,迫使他们必须采用“非资

产型”的第三方物流形式;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运输部门、企业和商储公司作为物流行业的主力占据着我国物流的主要社会资源,他们有优越的仓库、站场设施,有自己的运输搬运设施、铁路专用线和自己的客户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因此从实际情况入手,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既有物流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避免了组织机构的臃肿庞大。

4.2以提高物流环节的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仍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生产企业外包的服务第一是干线运输,第二是市内配送,第三是储存保管。商业企业需求的服务第一是市内配送,第二是储存保管,其次是干线运输。这表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的需求还很少。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从基本的服务功能入手,从简单的服务开始,在不断巩固自身提供常规服务的能力的前提下扩展延伸服务。一开始就定位在高级形态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上并不现实。

不应一味追求时髦的理念与模式,舍本逐末,放弃对常规服务质量的重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该从区域客户的需求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展示他们有能力把这些服务做得最好,随后才开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逐步实现物流环节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4.3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整合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运作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提供了现实保障,与电子商务整合,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主要运作模式之一。

从实际运作状况来看,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第三方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组成要素,承担物流作业,完成B2B或B2C中的物流环节;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配合。

在我国,表现较为突出的莫过于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宝供早在1997年就开始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又陆续完成了运输业务报表自动生成系统、与重点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运作成本、经营核算、结算信息系统,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4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如美国的联邦速递、日本的佐川急便,国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EMS等,这些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

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具体是指: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低成本经营,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作业委托他人处理,注重自己的销售队伍与管理网络,实行特

许代理,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的设计与经营,并且注重业务流程的创新和组织机构的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简单地说,综合物流代理企业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陆空俱全,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这样的企业在向物流转型时能做到综合物流代理,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5集中物流模式

集中物流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一定的资产和范围较广的物流网络,在某个领域提供集成度较低的物流服务。由于不同领域客户的物流需求千差万别,当一个物流企业能力有限时,他们就可以采取这种集中战略,力求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做精做强。例如,同样是以铁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某铁路快运公司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小件货物的快递服务,而另一物流公司则是提供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由于在特定领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也是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

5结论

本文从分析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障碍,不当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负面影响入手,重点研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的界定依据,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五种可供选择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运作模式,物流企业,组织结构

作为物流服务的专业提供商, 物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如何创造价值并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需要考虑业务的开展方式, 如何调度相关资源 (包括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 创造价值并从中获取利润的方式, 被认为是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即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是指资源整合方式和提供物流服务或者物流服务组合的方式。因此, 资源整合和物流服务的模式共同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也是帮助物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并达成盈利目标的关键。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和物流服务的模式不同, 则将直接决定企业与之配套的组织层次、部门建立, 即组织结构是怎样的。目前存在多种组织结构, 各有优缺点, 物流企业综合考虑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运作模式, 恰当选择组织结构, 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服务质量, 达成客户满意。

1 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类别及其特征

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 较为普遍的是考虑资源整合范式、物流服务集成度高低、服务对象范围宽窄这三个方面来界定。

(1) 资源整合方式:物流企业整合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物流装备并建立自己的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物流企业, 另一种是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而自己不投资购买固定资产的“非资产型”物流企业, 这两种资源整合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 主要考虑企业的投入能力和战略规划。

(2) 物流服务集成度高低: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可以选择提供集成度较高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和物流系统咨询设计服务, 或者是提供集成度较低的单一或少数几项物流功能性服务。

(3) 服务对象范围的宽窄: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所属行业的范围大小。物流企业是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服务对象行业范围宽) , 还是仅为单一或者少数行业提供物流服务 (服务对象范围相对较窄、较集中) 。

根据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 可以将其运作模式分为八种。

1.1 模式一:资产型为多行业提供高集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

物流企业这种运作模式的特点是同时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自身拥有先进的物流装备、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和高水平的物流人才, 规模庞大, 物流网络体系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由于高集成的物流服务意味着需要整合客户所需的若干物流功能乃至整个供应链, 需要个性化定制, 因此尽管拥有大量资产, 但同时为多个行业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很困难。由于不同行业的客户对一体化物流服务的要求有很大差异, 物流企业拥有的经验与资源无法在不同行业的客户间共享, 会导致运作成本高, 也较难形成核心专长。

1.2 模式二:非资产型为多行业提供高集成物流服务的模式

物流企业基本上不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 而是通过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来整合社会资源, 如其他物流企业、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等, 为多个行业的企业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由于客户分布在多个不同行业而不同行业客户的物流服务需要个性化定制, 物流企业拥有的经验无法在不同行业的客户间共享, 多个行业大规模运作这种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 很难成功, 对于无资产的物流企业运作起来更加困难。

1.3 模式三:资产型为少数或单一行业提供高集成物流服务的模式

这种运作模式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集中在单一或少数行业, 一般客户集中在自己擅长的或者熟悉的某个行业领域, 通过物流企业自身投资的大量固定设备、设施等资源, 为客户提供高集成度的物流服务。为了能更好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参与客户内部运作的程度较深。同时也为了降低客户完全外包物流的巨大风险, 通常情况下物流企业会与客户共同投资, 成立一家新的物流企业, 而由这个新物流公司给该客户提供一体化高集成的物流服务。

1.4 模式四:非资产型为少数或单一行业提供高集成物流服务的模式

这种运作模式体现了第四方物流的思想, 采用这种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实际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即物流企业自身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对企业自身和具有互补性的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 为单一或少数行业提供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物流服务。

1.5 模式五:资产型为多行业提供低集成度物流服务的模式

在这种物流运作模式下, 物流企业面对多个行业的客户, 使用自有资产, 提供单一或者少数几项的物流服务, 大多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 一般不涉及物流的整合与管理等较高端的服务, 即提供低集成度的物流服务。由于仓库、运输车辆等资源可以共享, 物流企业能同时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服务, 实现规模效益。

1.6 模式六:非资产型为多行业提供低集成度物流服务的模式

采用这种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对固定设备、设施的投资少, 核心能力体现在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的设计与经营, 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低集成度的物流服务。这种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自身不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 而是通过委托他人操作来提供服务, 一般具有较强的管理、整合社会公共资源的能力, 在取得物流项目后, 整合社会资源再进行二次外包, 使其他企业难以与之竞争。

1.7 模式七:资产型为单一或少数行业提供低集成度物流服务的模式

由于客户的物流需求千差万别, 当物流企业能力有限时, 可以采用这种运作模式集中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做精做强。其特点在于物流企业进行一定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并拥有物流网络, 但是仅为某个领域或某个行业的客户提供单一或者少数几项功能性的物流服务。

1.8 模式八:非资产型为单一行业提供低集成度物流服务的模式

采用这种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甚至没有固定资产, 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为特定领域或行业提供某一特定的或者少数几项物流功能性服务。物流企业采用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发挥自己在某特定物流服务领域的优势, 提高服务水平, 降低物流服务的成本。非常适合于从事流通业务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特别是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催生了一大批采用这种模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

2 物流企业组织结构选择

2.1 简单结构

简单结构是一种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职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通常只有两三个纵向层次, “扁平化”特征明显。物流企业在采用运作模式七和模式八的初创期、规模不大时常采用简单结构。无论是否投资物流设备、设施, 由于只为某个行业或某个特定领域提供较少的或者单一的服务项目, 由投资者全权管理所有员工和所有业务活动成为可能。

简单结构的优点是:反应快速、灵活、运作成本低、责任明确。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只适用于小型物流企业。由于决策集中在一个人手中, 当企业成长壮大后, 决策制定将变得非常缓慢, 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 当物流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员工规模越来越大, 个人综合素质不够全面就会导致企业的运行风险很高。

2.2 职能型结构

职能型结构是最为基本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物流企业从下至上按工作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原则将各种活动组合起来, 即企业的组织结构从企业高层到基层均是按照职能部门化设立的。物流企业中许多业务活动都需要有专门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将专业技能相同或相似的业务活动归类组合到一个部门, 最大优点是从专业化中取得优势。将具有专业技能的人组合在同一部门中工作, 有利于促进深层次知识和技能提高, 有利于促进职能部门的规模经济, 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同时, 各职能部门围绕物流企业总体目标开展工作, 职责划分明确。

一般来说, 职能型结构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较为适应。在发展初期或者外部环境比较稳定时采用这种结构较为有利。目前国内的物流市场上, 物流企业多数承接的是客户外包的部分功能性的物流活动而不是全部物流活动, 即物流企业大多是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 一般不涉及物流的整合与管理等较高端的服务。物流企业既可以通过使用自有资产, 也可以通过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单一或者少数几项的物流服务 (低集成度的物流服务) 。由于仓库、运输车辆等资源可以共享, 物流企业可以同时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服务, 实现规模效益, 所以运作模式采用模式五和模式六的物流企业倾向于设计职能型组织结构, 有时采用模式七和模式八的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后也倾向于设计职能型结构。

2.3 事业部结构

事业部结构是为了满足企业规模扩大化和多样化经营而提出的一种组织设计。在总公司领导下设立多个事业部, 各个事业部有各自独立产品 (服务) 和市场, 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内部在经营管理上拥有自主权和独立性。公司总部对各事业部提供支援服务, 同时协调和控制各事业部的活动。事业部结构最突出特点是:集中决策, 分散经营。

对物流企业而言, 事业部结构有三种形式。当物流企业按照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类型来组织事业部时, 他们采取的是一种产品结构;当物流企业按照经营运作所在国家或全世界的区域来组织事业部时, 他们采取的是一种地域结构;当物流企业按照他们针对的顾客类型来组织事业部时, 他们采取的是一种市场 (顾客) 结构。有些大的物流企业产品 (服务) 种类很多, 市场分布很广, 因此, 它们往往采用的一种混合型事业部制, 在整个组织结构中, 既有按产品 (服务) 划分事业部, 又有按地区划分的事业部。

事业部制特别适合于大型物流企业, 提供多种产品 (服务) 或服务多个市场, 即采用模式五、六 (服务范围广, 可能按照不同的行业顾客需求建立事业部) 或者模式三、四 (服务内容高度集成, 提供多项服务, 可能按照不同的服务项目建立事业部) 。事业部对某类型的服务、某个地区或某类型顾客负完全责任, 可以使各事业部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物流企业最高管理部门可以摆脱日常行政管理事务, 专心于长远战略规划。

2.4 矩阵结构

矩阵式结构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交错而成的组织结构。把按职能划分部门和按产品 (项目) 划分部门相结合, 使同一小组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业务和组织上联系, 又与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小组保持横向联系, 形成一个矩阵。对于采用运作模式三、四的物流企业而言, 为某个行业提供高度集成的物流服务, 涉及跨地区运作时, 比较常见的则是把按职能划分部门和按地区划分部门相结合。采用运作模式一、二的物流企业为多个行业提供集成度高的多项服务, 则倾向于一方面按行业划分不同的项目部门, 同时按职能划分部门, 二者相结合。矩阵结构使物流企业满足来自物流服务的和职能的双重要求。资源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灵活分配, 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物流企业能不断适应变化的外界要求。

矩阵结构的缺点在于突破了统一指挥原则, 创造了双重指挥链, 员工要面对双重领导, 这使执行人员需要出色的人际交往和解决冲突的技能。如解决不好, 会带来混乱, 并给员工带来较大压力。为了避免冲突, 要对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进行明确分工, 需要权力的平衡。此外, 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二者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当物流企业经常碰到高度不确定、复杂、相互依赖的任务时, 信息负荷日益加重, 就必须建立更为复杂的交流和决策网络。矩阵组织扩大了企业信息处理能力。

2.5 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体现为一种以契约和共同利益形成的动态联结。这种结构主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中心层, 通常是网络的核心组织, 负责统筹协调与其他组织间的关系与活动;另一部分是外围层, 由若干独立公司组成, 这些独立公司与中心层是一种市场契约关系。

面对不断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顾客需求, 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也没有必要拥有满足顾客需求所需的全部能力和资源,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联结解决自身能力的不足,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 更好地捕捉市场机遇。即企业只负责自己的核心业务, 而将非核心业务委托或者外包给其他企业。

居于网络结构核心的物流企业可根据需要与其他物流企业产生联结或者中断关系。在传统组织模式下通常由一些企业内的部门完成的工作任务, 如物流规划设计、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或者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及技术支持等, 常外包给其他公司完成, 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 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取得竞争优势。物流企业利用高技术信息手段整合优势资源, 与其他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网络, 企业的内边界缩小, 外边界扩大, 每个企业的内部决策层次减少, 增加了运行的效率和活力, 降低了运行成本。网络结构中, 各企业内部发挥各自的优势, 外部形成扩展优势, 达到共赢的效果。

但是, 网络结构中的核心物流企业对外包出去的物流活动缺乏紧密控制力, 服务质量很难预料;网络结构借助于信息技术, 使得居于核心的物流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直接进行相互联系和交流, 但要想成功, 企业必须发展和维持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如果网络组织中外围企业不能按期或者按质履行合同, 核心物流企业就会成为输家, 所以网络组织并不是对所有企业都适用。

物流企业提供高度集成的物流服务时, 有可能只负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部分物流服务, 通过建立网络结构外包自己不具优势的物流服务, 整合外部优势资源, 提高物流效率, 实现物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 采用前四种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均有可能作为核心企业发展网络结构, 而其他运作模式的物流企业则可能作为外围企业进入网络结构, 实现规模效益。

3 结语

物流企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选择自身的物流运作模式:是否投资固定资产, 服务单一还是多个行业客户, 提供单一物流服务还是高度集成的综合物流服务。不同的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 其特征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对各种模式运作效果的支持程度不同。因此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高低, 能否实现客户满意, 必然要根据物流运作模式选择正确的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1]孟祥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 2007 (02) .

[2]杜宜文.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研究[J].知识经济, 2010 (07) .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第4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其中基于价值链的物流成本已成为企业支出费用的重要部分,因此控制物流成本也是加强制造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任务,只有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才能切实提高制造业的利润,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 价值链 制造企业 物流成本

一、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业物流概述

1.价值链的理论分析

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是逐渐提高产品价值的过程,企业中的业务流程就是一个不断增加价值的链条。价值链理论重点强调每一个处于价值链上的流程都是企业管理对象,以增加价值为最终管理目标,并将科技信息手段作为先进的理论基础,并在制造产品过程中不断深化与拓展,甚至应用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实践中。价值链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集成性的管理思路与方法,注重的是价值链上的不同人、财、物及市场的价值提升,既是战术性的管理手段,又具有战略意义。这就要求企业不仅关心自身的发展,更要看重处于价值链中的集成利益与发展能力。

2.企业物流价值链的分析

企业的物流价值链可分为与服务及物资转移直接有关的基本价值活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辅助提升价值活动。企业通过价值链上的物流运作,将供应商、经销商与客户联系在一起,并将各自的价值链相贯通,以形成一条价值链体系。当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时候,通过电子平台融汇了物流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以此构建虚拟的价值链体系。另外,将企业的价值链和虚拟企业相结合,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完善,能够形成以客户价值链为主导的价值网。

二、优化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

1.加快企业物流活动一体化进程

实现企业物流活动一体化,主要是改变原本封闭、分散的物流管理模式,而实施集中开放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难以协调物流活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物流环节的控制,将与物流相关的仓储、运输、采购及配送等部门加强整合,实现统一的物流全过程管理。在这个统一管理的过程中,物流活动是一个单独体系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战略地位不相上下。

企业物流活动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处于制造企业自身价值链的整合,也就是在企业自身价值链的基础上,消除仓储、运输、采购、配送等部门之间的流通障碍,进而降低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其次,企业应将自身和上游供应商、下游商品购买者置于一个完整的价值链系统中,以减少上下游企业及企业自身物流活动之间的摩擦,经过这种优化整合的物流模式,有效控制制造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多余环节,以實现制造企业的成本优势。在这个整合过程中,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而且对保护制造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通过对竞争对手采取物流模式的分析,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确立本企业的物流成本目标,以争取最大化的成本优势。企业还可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对比分析,总结先进经验、整改自身不足,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各环节运作,这对实现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2.构建物流核算体系

基于价值链上的物流成本控制,制造企业应积极构建立体开放式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并以三个维度来加强物流成本核算。

第一个维度就是对物流成本对价支付形态,其中分为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及财力成本;人力成本是物流活动中的劳动者成本,既包括一般的物流作业人员,也包括企业管理人员,人力成本还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等不随着劳动量发生变化而改变;变动成本则根据劳动量的变化而有所增加或减少,如差旅费、奖金等;物力成本是在制造企业的物流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场地费、物料费、设备费等,其中包括开展物流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备费用及后期维持工作正常开展所需的水电费、燃料费等;财力成本则是在开展物流活动过程中,以直接货币支付形式产生的费用,包括保险费、外包运输费、加工费、仓储费、包装费等。第二个维度主要根据物流的基本功能分类,包括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仓储费、流通费用等,这与传统形式的物流成本分类相似。

第三个维度则是根据物流环节产生的范围而分类,如果将整个物流活动的过程都在制造企业的内部产生,那么就属于企业管理的内部环节,反之则属于外部环节。通过对内部环节的耗费及外部环节耗费的分析,利于企业明确物流成本的消耗形式,利于进一步加强价值链体系中的物流成本优化。如若企业的外部环节耗费较高,那么企业就应该从外部的上下游企业物流成本着手,整合价值链的优化,以控制物流成本问题。

3.注重物流人才的引进

制造企业具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大量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人才对降低物流成本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先进的信息系统没有专业人才的操作,根本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最终结果就是企业付出了资金代价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当前我国制造企业最缺乏的就是既懂业务又了解IT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有些IT人员对制造业了解不足,因此管理人员提出的业务流程相关问题IT人员无法给予答复,而对制造业熟悉的管理人员却对IT没有深入了解,就造成管理人员无法通过计算机的先进信息系统跟进工作,不能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工作效率不高,这也与配送中心整体设计有关,对于车流的合理规划,包括进口布置及规划道路宽度、车辆行驶路线等都需要一个优秀的总体设计师来完成,但是我国多数建筑设计师并没有制造企业物流配送的相关经验,不了解配送中心的最重要功能是商品的吞吐而并非存储。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物流人才的引进,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邓建高,王普查.价值链中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08(6).

[2]邓伟.基于价值链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商场现代化.2009(12).

[3]张天明.小议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与方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

[4]王芳.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式研究.大连海事大学:企业管理学.2007.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第5篇

摘 要:比较了铁路货运站和物流中心的功能,认为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应定位于公共型物流中心,进而阐述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可供选择的几种运营模式,并就铁路货运站发展而来的物流中心如何实现运营模式的转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铁路 货运站 物流中心 运营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物流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铁路运输作为传统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实现与现代物流体系的融合。铁路货运站是铁路货物运输网络的结点,是铁路货运作业的起迄点,是货主办理货运业务的窗口。把铁路货运站建设成物流中心,是铁路货运企业融入现代物流业、增强铁路运输在运输市场中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物流中心与铁路货运站

物流中心(LogisticsCenter)是英译而来的,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物流中心是物流的发生地和集散地,它所起的作用是作为商品周转、分拣、配货、保管和流通加工等活动的据点,克服流通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障碍,促进商品按顾客要求顺利转移。它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为一体,是生产企业与产品用户之间的中介。

铁路货运站作为现代物流网络的结点,在整个物流网络中同样起到衔接的作用。在业务功能上,铁路货运站与现代物流中心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是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联系的纽带,都能够为客户的产品带来时间维和空间维的转移,都是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者,都会对整体的物流网络流通费用产生影响。在物流网络中,铁路货运站与物流中心的性质是相同的。但在物流的运作能力方面,铁路货运站相对于现代物流中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运输灵活性差,无法实现“门到门”运输;服务内容单

一、服务水平较低;作业设备落后、作业效率低;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能力差,与货主信息传递能力低;费用结算方式落后;与货主之间的关系松散。这些差距的存在,影响了铁路货运站的进一步发展。从差距着手,经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作业方法的改善,弥补铁路货运站的不足,把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起来,铁路货运站完全可以实现物流中心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使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成为可能。自用型物流中心和公共型物流中心

不同的物流中心由于功能优势不同,功能定位也应该不同。按照功能定位,物流中心可以分为自用型物流中心和公共型物流中心。

公共型物流中心面对广泛的客户,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客户,物流设施规模较大。从功能设计上可只提供一种或少数几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主要物流服务,也可提供综合性的配套物流服务。

自用型物流中心客户范围窄,由供应链上某一个环节自行建立,只为企业内部提供物流服务。物流设施有一定规模功能上提供一种或少数几种具有明显竞争力的物流服务。

在我国,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纷纷建立自用型物流中心。自用型物流中心比公共型物流中心能够更及时、方便地为企业服务,但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且自用型物流中心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进而造成人力和设备的闲置。

把铁路货运站建设成公共型物流中心,就可以从企业和货主的物流需求出发,面向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一种或几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主要物流服务,也可以提供综合型的配套物流服务。公共型的物流中心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把铁路货运站建成公共型物流中心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需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可以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强的特点,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在中、长途运输方面的优势,以组织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为核心,综合实现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及增值功能等物流功能,使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发展成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物流服务的公共型物流中心。运营模式的选择

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在选择运营模式时,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依据,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运营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物流需要。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铁路在中、长途运输及大宗货物运输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中、长途大宗货物运输仍是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的重要服务内容。此外,还可以按照现代物流要求,采用以下几种运营模式。

3.1 储运送一体化的模式

有些生产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自己没有货物仓库,其产品销路比较好,没有大量的产品积压。针对这类企业,物流中心可采取储运送一体化的运营模式。

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存放在物流中心的仓库中,物流中心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准时把原材料送到企业的生产线上。企业的产品直接从生产厂房内取出,送到物流中心的仓库内储存。对于已经被订购的产品,物流中心按照企业的要求和运输距离的远近,采用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把产品运到目的地,并送到需求者手中,完成产品从企业到买主的空间位移过程。

在此过程中,生产企业出于降低流通成本、促进销售、便于流通、提高运送效率等目的,可能要求物流中心对产品进行包装作业或流通加工作业。物流中心应该按照企业的需求,有效地完成这些物流作业。

3.2 共同配送的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以同一个城市范围作为服务圈的。由于生产厂商的分布范围较广,而产品的买家大多是分散的,如果由生产厂商各自配送自己的产品,必然造成运输能力的浪费,并会对城市交通状况造成不利的影响。物流中心通过与不同厂商的广泛接触,联合多家厂商共同参与,由物流中心来实现面向本城市范围内众多用户的共同配送。

物流中心按照厂商提供的商品需求计划,把成批到达的货物或从多家企业取来的产品送进仓库,再按照不同用户对不同商品的需求量,通过捡选和配货,向用户分批配送。这样,通过大批量的集中作业,不但实现了上游厂商至下游零售商渠道通路的顺畅,配送成本也能由每个厂商平均分担;而且在供应关系上无论是企业厂商,还是零售商,都由原来的“一对多”的模式转变为“多对一”的模式,从总体上节约了配送方面的资金支出和人力消耗,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共同配送的作业特点是整进零出、快速反应、多品种、多用户,参与的生产企业一般是服装类、百货类和食品类企业,医药类和冷冻食品类也有参与。此种运营模式的运作关键是加强对存储作业的控制、配送作业的优化和进出货作业的管理。

3.3 异地代理的模式

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趋势要求其营销网络分布全国各地或全国大部分地区。如果能够由各地代理商承担其销售网络的职能,生产企业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生产中。物流中心凭借全国的网络优势和仓储优势,可以作为这些企业的异地代理,并从事在异地的产品配送业务。避免产品到达物流中心后,再次装运至企业的代理商仓库,从而简化物流和经营的环节。

这种模式的合作对象是其产品在全国销售且销量较大的企业。其运作关键在于物流中心要具备代理的商务知识,能够成功地进行商业活动,而这也正是由铁路货运站转化成的物流中心所欠缺的,应该加强。

3.4 物料代购的模式

生产企业在购买所需的原材料时,由于商品信息不完全或不及时,常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物流中心可以利用其全国性的网络优势,为生产企业进行原材料的询价,并选择距离近、价格低、质量可靠的商家进行交易,这样就大大缩短企业寻找原材料的时间,节省了大量的采购精力,缩短了生产周期。所购入物料的运输、存储、配送及包装和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也相应地由该物流中心来完成,增加了物流中心的收入。可以说对企业和物流中心是“双赢”。

这种模式能够减少无效运输,实现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其运作的关键是物料的供求信息要准确和及时,在价格和质量标准方面要有准确的把握,否则可能造成所购物料与企业所需之间的偏差。

3.5 物流咨询设计模式

物流中心按照客户要求,从整体上深入了解客户的生产或商业全过程,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认真分析和设计,为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物流规划方案。物流中心也可以就全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比如配送、存储、流通加工等环节进行分析设计,从而使这些过程得到优化。物流中心还可以对客户物流供应链上的不同商家比如代理商、供应商、批发商或物流服务提供商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客户选择更为适合的合作伙伴。物流中心应该为客户提供几个不同的选择方案,由客户按不同的优化目标进行选择。

这种模式要求物流中心对供应链中的每个步骤、每个角色都有深刻的了解,并有一整套精确的、可行的物流系统分析评价方法,这样做出的分析和设计才可能是最合理、最让客户满意的。

3.6 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模式

当企业经过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以后,企业会把一些非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外包给其它企业。这就使物流中心为生产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成为可能。

物流中心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原料代购、储存、运输等物流作业,把原材料送到企业的生产厂房;再把企业的产品运走,经过存储、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和配送等一系列物流作业,把产品送到需求者手中。生产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开发上,其它工作都由物流中心来完成。

这种运营模式要求物流中心与生产企业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虽然物流中心不参与企业的生产,但是要对企业的生产和对原材料与产品的需求有着精确的了解,并且要有很强的物流作业能力。因此,这种模式属于物流中心发展的高级阶段。当物流中心运作成熟,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实力,并与企业形成伙伴关系以后,才有能力按此模式运作。运营的实现

铁路货运站多年来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经营思想指导下运作,其物流运作能力与现代物流中心还有很大差距。从铁路货运站发展而来的物流中心要实现运营模式的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确定物流中心的经营主体地位。物流中心应当是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实体,具有人、财、物支配权和经营决策权。物流中心可以依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根据物流量的大小、物流作业种类、运输距离的远近、货主的运输时间要求以及货主愿意支付价格,按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原则,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运营模式。

2)建立分层的管理体制。目前,世界上多数大型的物流公司都采取总公司——分公司模式的分层管理体制。总公司从总体上把握物流运作,负责各分公司之间工作协调,并指导和监督分公司的工作;分公司具体开展物流业务。这样就能保证整个物流网络的畅通,进而实现异地物流中心的协同运作、密切配合。

3)建立灵活的联盟体系。物流中心从生产企业的流通过程入手,积极参与企业的物流活动,并通过契约的方式与生产企业建立起灵活的关系。对于新的客户,可以从短期的动态联盟开始,通过连续的合作与接触,逐渐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那些有着长期合作经验、协作关系一直比较稳定的企业,尽量建立稳定的联盟,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联盟关系的确立,物流中心才能针对企业的各种物流需求,按照不同的运营模式展开物流服务。

4)加强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按照物流中心的建设要求,铁路货运站在软件和硬件设施上还有许多差距,具体表现为:技术设备落后、设备种类单

一、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完全、开放性和通用性差、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和思想认识相对落后。必须加强对这些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为物流中心运营铺平道路。要采用较先进的物流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高层货架设计、自动分拣系统、条形码扫描、认址系统、定位系统等;同时要加强物流流程各环节相互配合,使物流处于一个平衡协调系统;要选择和运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通行标准,提高物流综合效益。

5)采取渐进发展的模式。物流中心与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渐进的,物流中心的功能是逐渐完善的,这就决定了物流中心渐进发展的模式。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可以先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作业着手,实现现有优势的有效发挥。在与客户企业的不断接触中,陆续拓展物流业务,与客户逐渐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更加适合企业物流需求的运营模式。结束语

基于铁路货运站的物流中心只有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在进行模式选择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模式或某几种模式,也可以是某一种模式的一部分或几种模式的某些部分的组合。只要能满足客户需要,从总体上降低物流成本,就可以灵活选择。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第6篇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瓶颈约束。如何通过物流企业构建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的有效融资模式,是解决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物流金融正是物流企业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特点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渠道。本文揭示了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优势并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物流金融

一、引 言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世界普遍情况,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放款风险大,因为中小企业抵押物一般不多,同时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前途难料,存活率不高。有的中小企业实际上公章、账簿、票据、资金全在老板自己的包里,一旦发生经营风险,企业主容易潜逃。二是放款成本高,中小企业一般融资金额绝对值不大,而银行放款都要走评估。审查等程序,在动用相同人力物力的前提下,银行更希望和大企业做大买卖,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管理比较不规范,银行监控更难,从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二、物流金融的融资优势分析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及物流创新服务产品,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从一般意义来讲,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目前这一市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也成为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质押的流动资产,并以此为抵押物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可以极大地控制和转移银行的信用风险,其优势体现在:

1.物流企业是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它能有效地控制实物流与资金流之间的协调运作,从而能有效实现对经营过程中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

2.物流企业是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它对抵押物的控制和管理与银行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第7篇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研究、开发以及生产销售高新技术产品或大规模使用高新技术的一类企业,它与一般传统企业的本质区别就是其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时所使用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由此也体现出知识与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按照价值链理论,技术开发活动属于支持活动,由此可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将技术开发提升为基本活动,将其确认为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强化这种优势更容易使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2.2 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整合

价值链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支持活动包括: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价值链中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之间以及支持活动之间存在各种联系,选择或构建最佳的联系方式对应提高价值创造和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是各种单个资源整合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技术开发仅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其中一个关键性活动,价值链中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基本活动也可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性活动,另一方面价值链内各种活动的整合也可以使企业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3 关注外部价值链体系的推动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探讨 第8篇

关键词:绿色供应管理,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措施

近些年来, 我国能源资源紧缺局势越来越紧张, 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逐渐加深, 未来人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 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 开始倡导节能减排。所以在这样大的环境背景中, 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转变了自身的管理思想, 绿色管理理念、绿色发展战略等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新思想。因此, 企业在发展中为了能够和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 确保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下去, 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引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 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落实绿色管理模式。

一、绿色供应链概述

1. 概念

所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又可以被人们成为GSCM, 此管理模式中融入了环保理念, 以绿色制造理论为基础, 在促进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企业发展中所涉及到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考虑, 然后从中挑选出绿色优势最为明显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通过对加工、仓储以及运输等全部环节进行绿色控制来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落实要求

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其它管理理念不同, 此管理理念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 所以在落实此管理理念的过程中, 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点, 要求成员进行知识创新。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 要求相关成员必须要进行知识创新,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创新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各成员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绿色管理。同时, 在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时候, 因为主要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环境预防以及治理, 所以在此过程中, 绿色知识就可以在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共享, 绿色理念以及技术等也可以实现传播和落实, 所以说, 想要更好地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各成员就必须要进行知识创新。

第二点, 注重分析环境问题。在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不仅要将资源利用等环节考虑在内, 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环境问题。要知道, 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的目标就是对环境进行保护, 所以在管理中需要将管理工作落实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资源是否实现了重复利用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考虑, 只有落实了环境保护, 避免环境危害, 绿色供应链管理积极向上的作用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第三点, 必须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 此管理中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 此技术的应用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 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 尤其是面向产品生产制造研发乃至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都始终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再利用水平, 因此, 在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 以此来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落实。

二、在物流企业中实行绿色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措施

1. 重新划分企业内部部门职能, 为绿色供应链物流管理奠定基础

在物流企业中, 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尤其是对企业内部部门职能的要求, 所以想要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就必须对企业当前的内部职能进行重新划分, 根据此新管理模式的业务流程来配置新功能, 以此来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能都能够实现, 进而有效开展资源充分利用,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做好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环境管理以及评估工作

企业在开展物流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选择合适的上游材料供应商, 此供应商的选择对物流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下, 企业更是需要慎重选择供应商。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 企业需要对供应商企业的文化、发展战略等进行分析, 判断供应商的发展目标是否和企业一致, 判断供应商是否坚持环境保护理念, 当供应商的价值观念以及环保理念和企业相一致之后, 企业才能和该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另外,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 还应该对供应商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进行分析, 若是供应商不懂得创新, 不重视创新, 那么企业就应该和这样的供应商合作, 要知道,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 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落实, 并推动现代企业物流的发展。

3. 政府部门需要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绿色管理理念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 国家以及人们都已经充分认识到绿色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比较缺乏的, 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落实过程中就存在底气不足问题, 鉴于这样的情况, 政府和与之有所联系的部门应该逐渐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而为现代企业绿色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落实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 现代企业想要更好地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 就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在有制度可依的情况下管理才能更好地落实到实处。另外, 在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时候, 企业还应该做好环境监督以及审查等工作, 并强化相关的执法工作, 若是发现有违法的现象, 则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理, 以此来促使现代企业绿色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被有效的落实。

4. 创建绿色资源数据库

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多, 尤其是一些技术内容, 这些先进的技术是实行管理的核心, 但是很多企业因为资金有限, 所以在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承担方案实施所需要的研究费用, 此情况的存在就使得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创建绿色资源数据库。此数据库构建之后, 企业就可以从中了解一些信息, 这样来绿色供应链管理就可以有效的实行下去。在构建资源数据库中, 需要将绿色产品专利信息以及制造技术工艺等内容都包含在内, 并根据社会发展不断的完善相关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代企业绿色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有效实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经济市场蓬勃发展的环境中, 现代企业物流的发展备受瞩目。现代企业物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开展相应的物流管理工作, 但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对其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在对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过程中, 绿色环保理念被广泛地应用, 所以绿色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并通过此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对能源资源的重复利用, 对环境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因此, 进一步落实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源渊, 王忠伟.基于绿色供应链理论的人造板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32 (12) :63-65.

[2]韩伟伟.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制药企业物流中心选址[J].中国市场, 2013, (10) :14-15, 54.

[3]韩伟伟.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制药企业物流中心选址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 35 (2) :85-86, 76.

上一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双向协作下一篇:保卫科半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