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来发展思考

2024-06-19

武威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来发展思考(精选2篇)

武威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来发展思考 第1篇

武威第九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工作安排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居高不下,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容易滋生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武威第九中学多年来因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处在区域各学校教育教学竞争的风口浪尖,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产生因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虽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主要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培养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1.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要求班主任每学期阅读一本心理专著,完成5000字的学习笔记,至少撰写一篇论文在校刊发表。

2.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心理咨询师资质获取力度。要求40岁以下的班主任要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等级考试,争取在三年内均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实现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切实做到心理咨询工作科学规范、严谨有效。3.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校本培训模式,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选派优秀班主任“走出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学习活动,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机制

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副校长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晓心理健康教育禁忌,科学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流程。

三、开掘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办法和途径,组织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专题研究;在做好已立项课题《班主任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结题工作的基础上,三年内争取再新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5项,积极倡导撰写论文,立足实践探索,尽快形成成果,争取发表。

四、努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努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1.每学期进行1-2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建立心理咨询电子信箱、QQ交流群、心理热线等,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3.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追踪调查在校生中接受过咨询的学生,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力求防患于未然。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第2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3.4亿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万人存在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为21.6%~32%。个别学生因学习压力、家庭矛盾等引发自虐、自残甚至自杀的极端行为,有的还因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疏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4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随着对青少年心理的不断探索,美国的心理工作者提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发展功能,聚焦我国全体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加强。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在这一宏观目标的引领下,《纲要》又提出以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试、生活和社会适应等为主要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样的设置,不仅强调了学生的发展实际,同时也体现了从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服务转变,从问题解决向积极心理促进转变的国际心理健康发展潮流。

纵向上看,我国20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程相当于发达国家60多年的发展过程,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目前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普及化,危机干预应该如何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队伍如何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评价,如何将新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未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将何去何从?

二、未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更实用、更接地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作为我国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建立心理辅导室,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等。要求全体教师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在日常教育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社会实践等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人师表,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实践中,学科教学、学生管理、学校环境建设等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渗透途径。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沙盘上一堂生动的作文课,指导学生在电子沙盘上利用形形色色的沙具,摆出属于自己的沙画,然后根据作画的过程和最后的图形写一篇生动的作文。这样既能给教学提供生动的素材,又能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则是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承载着开展心理辅导、筛查与转介、课程咨询、家校整合等功能,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但许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装潢死板、缺少人情味,学生不乐意靠近,一旦学生对心理辅导室产生畏惧,何谈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入他们的内心呢?因此,心灵伙伴在帮助学校建设心理辅导室的过程中,要将校园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整体辅导室设计和产品配置上都采用艺术的手法,确保能够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拉近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距离。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上海心灵伙伴在详尽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校园心理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集多种平台为一体,将大数据、在线课程、实时交流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软硬件整合,为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以往的心理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学时都要进行全校范围的心理普查,也就是用问卷的形式测量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如果没有心理测评系统软件,这项工作做起来不但耗时耗力,而且选择什么样的问卷,如何进行测评都需要专业的训练。心理教师除了上心理健康课,还要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但是心理教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观察才能够判断学生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是其他形式的帮助,这些工作占去了心理教师大量的时间,因此学校的一些心理辅助设备常年无人问津。

许多心理教育工作者察觉到了这些问题,但苦于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于是心灰意冷,离开了心理教育的工作岗位。上海心灵伙伴有感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诸多问题,经过多年的调查和研发,提出数字化心理教室的概念。数字化心理教室不是指单纯的某一间教室,而是一个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学生在线上平台完成心理测评,系统会自动出具报告和预警名单,以便学校和老师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分析和危机预警;接着,学生在平台上自主完成认知行为训练,重塑积极认知;随后,通过在线的沙盘游戏还原心理状态,让教师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将移动终端科技结合全国的心理咨询师进行24小时不间断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和家长享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此外采用物联网技术,提供多款硬件设备与大数据平台相连,构建了线上系统与线下装备、辅导相融合的新模式。

这种模式运用大数据进行科学心理健康管理,弥补了心理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度不够的问题,提供科学规范的专业心理服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认知行为训练系统在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后,对发现有不良认知的学生,系统会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动匹配出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行为训练的课程,学生完成训练课程后会对已有的错误认知进行调整,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漫游戏让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认知,改变思维偏差,养成健康、正面的思维习惯,重塑积极的行为模式,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数字化心理教室会减少心理教师很多单调重复的劳动,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上。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停留在一个知识积累和不断训练的模式,缺少对情感和人性的教育,而其目的是“教一个人如何成为更好的人”,所以希望越来越多的心理教师能够在这个意义上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

三、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做到教育与服务并重,着力向提供优质心理健康服务的转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中小学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化。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意识较为薄弱,自上而下的研究与项目设计带有学科化、形式化、表面化、孤立化的倾向。

第二,由侧重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转变为重视全体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与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今后一段时间内,相关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应是大规模心理行为问题的筛查和心理行为问题风险行为的控制。这就需要运用大数据平台筛选出有潜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干预和教育,特别是全国范围的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与风险行为的筛查势在必行。

第三,着力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理解社会影响的生态模型,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教师、学校都是他们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微环境。健康生态系统的营造,既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预防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导向。为了构建这一系统,需要提升广大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观,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青少年生活的社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上一篇:旅客运输服务规范下一篇:中秋节放假通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