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学方式范文

2024-07-23

儿童教学方式范文(精选8篇)

儿童教学方式 第1篇

根据6-12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摘要:在心理学的大家庭中,发展心理学属于基础学科,儿童发展心理学则是发展心理学中最受关注,也是得到最充分研究的一个分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研究,但最有效的应当是从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来看,而研究他们的身心发展变化主要是为建构适当的教学方式做铺垫。

关键词:儿童 认知过程 发展心理 教学方式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我国的发展心理学在科研队伍、学术活动、科研论文和书籍出版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可以说是空前进展、研究成果涉及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等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纵向研究、毕业发展研究不断涌现。当前关于儿童发展的看法,都是已经过革新的观点。中世纪的研究者把儿童看做“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形成的不好的成年人”①。到了17、18世纪,人们哲学观念中才有了童年这一特殊的人生发展时期,开始有人认识到“要纠正儿童的行为,就要先了解他们”那么,儿童的心理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在皮亚杰的自然科学发展观看来,智力是为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功能。皮亚杰认为,不仅在生理水平上机体要适应环境,而且在心理水平和认识水平上也都存在着机体对环境、主体对客体的适应,这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真正原因。因而皮亚杰强调,智慧就是适应,智慧乃是一种最高形式的适应。此外,皮亚杰研究认识的方法论也取自于生物学。在当代理论生物学中存在着渐成论和预成论两种观点的对立。渐成论强调胚胎的发育是基因模型和环境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而预成论则认为胚胎发育是基因模型预先决定的,环境不起作用。可以说预成论和渐成论的对立是先天论观点与后天论观点的对立。皮亚杰吸收了渐成论的观点,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认为生物的机能和结构与认知的机能和结构之间具“同构”的关系,由此,皮亚杰认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儿童心理过程与环境极为相关,我们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为例,采取适合的导课有利于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增强他们的兴趣,还可调动学生思维,使他们积极进行思考,从而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若要增强学生的课堂兴趣,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有趣”的内容,将一些有趣的内容恰当地融进课堂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因为求知欲,才会积极思考,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在导课时,可结合课本的内容,加进一些有趣的笑话、故事等等,这是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践过程也来源于皮亚杰环境操纵和积极互动理论。

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观看来,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前者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情绪等;后者为人类所特有,主要包括语言、思维、逻辑推理、想象、情感、意志及个性等。个体低级心理机能的获得是生物进化的产物,而人类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则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因此,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实质上就是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既然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那么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时就不能忽略两点认识:一是人类社会文化随历史发展而演变,在不同时代成长的儿童,其认知发展有所不同;二是人类社会文化是多元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心理发展存在差异性,同一时代生活在不同文化形态下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历程亦将有所差异。所以,在整个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而,我们可以判断,社会原因会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根据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来看,他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这些方法应用于6-12岁儿童上,有些是合适的,但有些(比如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不适用,而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同样批判这种教学模式。因而,要使用包含合适的社会因素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儿童教学。

在埃里克森的教育发展论看来,6-12岁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这一时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我们来看看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对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这些方法中的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最可能让儿童产生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矛盾,作业可以反映学习进程和效果。因此,我们应当将这种方法用合适的手段来应用于儿童教学。例如:作业练习中不出现“差”这类极端词语。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怎样的方式更适用于6-12岁儿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因而我们应该多在现象中发现本质,对于理论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儿童教学方式 第2篇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冯勇

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时融合结构化教学方式进行康复教育。方法:在日常训练中,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尝试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游戏设计。结果:增进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论:运用滑板、大笼球、秋千、弹跳床和平衡木等游戏设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最终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行为和反应能力,为复杂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再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增进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意识、感知觉发展、运动能力和增加语言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感觉统合 结构化教学 自闭症儿童

感觉运动是儿童日后所有能力发展的基础。临床观察:很多自闭症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平衡觉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失调,具体表现为:视听觉敏感或迟钝(如喜欢躲避目光接触,却过分关注闪烁的灯光,喜欢尖叫或特别讨厌汽车引擎的声音等);防御性触觉(不喜欢被人触摸),或对疼痛的感觉比较迟钝;前庭障碍(害怕被人翻滚、喜欢旋转);本体觉模糊(对人体缺少清晰的认识,或不擅长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行动比较粗鲁)等。这些感觉运动方面的障碍限制了自闭症儿童从外界获取有益的信息刺激,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发展自身潜在的认知和社会能力。因而,在现代早期干预体系中,感觉知觉运动方面的训练一直是推动自闭症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感觉统合训练是目前被广泛运用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一种干预方式。

在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上,很大程度地都是运用感觉统合器械的功能性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自闭症儿童的前庭障碍问题,很多老师就采取滑板之类的器械进行密集式的训练,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接受这种简单的滑冲刺激,达到了对前庭觉进行刺激的作用,但这种单纯的训练效果对于自闭症儿童就显得不够,如何能做到在训练过程中让自闭症儿童透过视觉接收,理解、处理记忆讯息,能在游戏项目的训练程序中学习呢?

日常训练中,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时,尝试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游戏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一般资料

阿文,男孩,4岁,独生子女,顺产,家族无遗传史。先天发育无异常,语言模仿能力较强,但主动语言较少,沟通能力差,喜欢独自表述电视广告语言;粗大运动尚可,能灵活跳羊角球,双脚跳跃,能听从老师的口令完成任务;认知能力需加强;有非常明显的情绪行为,发脾气时会哭闹、乱蹦跳、撞墙及打头等不良行为。

2、训练方法

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在设计游戏项目时,融入结构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设置,训练时指示与提示和增强物的使用都加以组织并系统化,以创造学生成功的经验。这使得学生更能预测学习情境,并且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分心、抗拒改变、缺乏动机等一系列心理行为。

例(1):

滑板训练:老师协助学生俯爬在滑板上,做飞行式动作(双手臂向两侧张开),然后从滑道滑出8米,滑板停止滑动后学生控制滑板进行180度的转弯,然后双手协助独立返回;

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视觉追踪能力再融入一些任务式的项目,在滑板滑行到7米的位置放一个小球,学生滑行到小球位置快速抓起小球继续滑行到8米停止,在停止的位置放一个篮筐,学生可以将小球抛入框中,后独立返回。

任务:完成5个小球的抛球入框任务,就表示此游戏项目完成,即可继续下一个新的游戏项目。

例(2):

平衡脚踏车训练:学生双手协助扶住脚踏车扶手,双脚独立控制脚踏车进行前进运动,运动至10米距离,下车后双手控制脚踏车完成180度的转身动作,再次上车踩行回原地;

游戏规则:踩行平衡脚踏车的同时,一只手握住小球,另外一只手辅助扶住平衡脚踏车的扶手,双脚独立控制脚踏车进行前进运动至10米位置将小球抛向框中,后独立返回;

任务:完成10个小球的抛球入框任务,就表示此游戏项目完成,即可继续下一个新的游戏项目。

例(3):

大触觉球训练:老师与学生分别在大触觉球的两侧,双手牵拉协助学生胸腹部贴近大触觉球,双脚离地;

游戏规则:老师与学生分别在大触觉球的两侧,双手牵拉协助学生胸腹部贴近大触觉球,双脚离地,老师将接触时间控制在10秒内,后放松学生离开大触觉球10秒,要求学生自己拾起小球,将小球抛向框中;

任务:完成10个小球的抛球入框任务,就表示此游戏项目完成,即可继续下一个新的游戏项目。

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周期为3个月,每周训练5次,每次时间为30分钟。在30分钟的训练时间内,设置3-4个游戏项目,每一游戏项目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能力设计任务量及游戏规则。

3、结果

感觉统合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在形成,比如:以前拿玩具玩之后就随意丢放,训练后就有意识将玩具收回原位;进行语言课的一对一训练时,可以静坐并配合老师;以前乱丢垃圾的习惯也在改善;无故的哭闹也在减少,懂得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才可以得到喜欢的东西;语言功能也在其他课程的配合下逐渐加强。

4、讨论

结构化教学指物质环境的结构、作习时间的结构、个别工作结构、以及视觉结构等四种组织所构成的教学设计。该方法主要针对自闭症儿童在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在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融入结构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感觉统合的训练效果,以自闭症儿童现有的感觉运动发展状况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在游戏活动中设计好适合学生当前行为能力的游戏规则和任务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懂得轮换等待,有始有终,礼貌待人。训练场室的游戏布置要适合于自闭症儿童的个性化环境,将指令简单化,把握好奖励与辅助,制造愉快气氛,耐心培养儿童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感觉统合与结构化教学融合性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自闭症儿童触觉系统的正常化,帮助稳定情绪。在训练活动中,通过抚摸或轻敲身体,挠痒痒,用毯子把学生抱起来,或者玩大触觉球轻轻触碰学生的身体,能增强他们的触觉识别能力,使之适应各种触觉接触,进而有助于使他们的触觉防御反应趋于正常。由触觉所带来的舒适感自然也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了一种安全的环境,能缓解他们的紧张感及安抚他们的情绪。

二、加强自闭症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他们对身体的认识。感觉统合训练游戏如滑板、圆柱抱筒、平衡木、弹跳床等,可以调动身体各部位肌肉收缩,维持适当的肌紧张,保持身体控制,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促进自闭症儿童言语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现有研究已经证实,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因而有专家认为多做跳的运动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发展。感觉统合训练中的弹跳床、各种跳跃游戏也可发挥同样的功效。同时,感觉统合训练特别强调自闭症儿童在快乐中运动,所以活动中以训练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为重点,根据学生行为能力设计的游戏规则和任务量,为自闭症儿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习交往。

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理论指出,由于自闭症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大脑具有很强的发展性和可塑性,运用滑板、大笼球、秋千、弹跳床和平衡木等游戏设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最终可以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行为和反应能力,为复杂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再融合结构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增进自闭症儿童的身体意识、感知觉发展、运动能力和增加语言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认识自闭症───落难的天使”

2000年12月清华大学国际专题研讨会 【2】 《自闭症儿童结构化教学研究报告》

网络资料 【3】 《感觉统合训练全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冯勇,男,197606出生,籍贯湖北省蕲春县,教育管理大专。2000年就职于广州市东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20020 4~200705就职于广州市至灵学校;200706至今就职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智障康复部感觉统合教师兼部门业务骨干。从事感觉统合专业有4年余,曾经撰写《浅析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特点与对策》一文,在第三届全国脑瘫儿童康复论坛论文集中发表。

儿童教学方式 第3篇

师:黑板上有两组词语,谁会念?

生:(读第一组)补选愣住亲切掌声

师:都念对了,掌声!(生鼓掌)这位小朋友有个好习惯,在上课前就预先读了课文,把生字词都读正确了。这样的习惯叫预习。预习过的小朋友请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非常好!再看这一组词语,谁会读?

生:(读第二组)委员集体(“班级”不会念)

师:哦,没关系。(对同桌学生)请你接着读。

生:(接读)班级教室

师:好!掌声!(生鼓掌。师对不会念的学生)现在请你读。

生:委员集体班级教室

师:读对了,掌声!(生鼓掌)你认为最应该感谢谁?

生:最应该感谢蒋心怡。

师:蒋心怡是谁?

生:蒋心怡是我的同桌。

师:给他们掌声。(生鼓掌)如果自己不会读,可以请同桌帮忙。

师: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都要读熟,读熟了我们才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里有个词“委员”,我们班有哪些委员啊?

生:体育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学习委员……

师:谁来介绍一下我们班的这些委员分别是谁?介绍时要声音响亮,落落大方。

生: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是蔡子文。

生:我们班的文艺委员是丁毅。

......

师:现在谁能把这四个委员一口气介绍下来?

生: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是蔡子文。我们班……

师:这个“我们班”就不要了,大家都知道是我们班的。

生:劳动委员是蒋心怡,体育委员是蔡子文,学习委员是唐玉文。

师:掌声!(生鼓掌)

生:他刚才落了一个,我们班还有一个体育委员是沈晨杰。

师:有两个体育委员是不是啊?

生:一个是中午放学的,一个是晚上的。

师:请你把话讲清楚。

生:沈晨杰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他是负责中午放学排队的;蔡子文也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他是负责晚上放学排队的。

师:放学一般都是在“傍晚”,“晚上”就太晚了。这样就把话说清楚了!

生: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时候,体育委员后面落了一个我。

师:哦,落了一个你吗?那你给大家自我介绍下,来!

生:我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叫丁毅。

师:掌声!(生鼓掌)小朋友,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叫“介绍”。丁毅小朋友自己介绍自己,叫“自我介绍”。现在,小朋友们给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同桌、朋友吧!

师:(指一名学生)他叫什么名字啊?

生:黄依晨。

师:黄依晨是谁?

生:黄依晨是我的同桌。

师:很好,请坐!你介绍一下他。

生:顾沈叶是我的同桌。

师:(指另一个学生)他是谁?

生:他是新来的。

师: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众笑)

师:你们两个坐在一起多长时间啦?

生:没几天。

师:哦,同桌几天了都没有相互自我介绍啊?来,你来给同桌自我介绍一下。

生:我叫蔡世燕,是你的同桌。

师:你愿意和他做朋友吗?

生:我愿意和你做朋友。

师:你愿不愿意啊?

生:愿意。蔡世燕是我的同桌,我愿意和她做朋友。

师:现在终于认识了,握握手。你看,介绍多重要啊!小朋友们要记住,既要学会自我介绍,也要学会把自己熟悉的同桌、同学、朋友向他人介绍。如果我们彼此之间谁也不关心谁,相处了几天也不知道对方的名字,那么我们学习的这个地方只能叫作——

生:教室。

师:如果知道对方就是你的同学,是你的同桌,我们学习的这个地方才称作——

生:班级。

师:如果我们把彼此当作朋友,甚至是好朋友的时候,这个地方就叫——

生:集体。

师:我们最爱的是——

生:集体。

师:我们也爱自己的——

生:班级。

二、辨别“故错”,学习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我选我》,讲的是一个班级补选劳动委员的故事。想听老师读吗?

生:想。

师:(朗读)我选我。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zhuàn)到别的学校上学了。(生纷纷举手)为什么举手啊?

生:是转(zhuǎn),你读成转(zhuàn)了。

师:为什么一定要念转(zhuǎn)呢?

生:转(zhuǎn)的意思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师:对了!从一所学校换到另一所学校读书,这叫“转学”。不是转(zhuàn),转来转去那就转错方向了。好,那么老师更正一下,再来读第1自然段: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生鼓掌)

师:老师继续往下读第2自然段: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选一名劳动委员。(生纷纷举手)又怎么啦?

生:你忘了读“补选”的“补”字了。

师:“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一名劳动委员”,反正就是选出一名劳动委员,意思差不多啊。

生:少了一个劳动委员,等于是一个漏洞,所以要补上去。

师:缺一个劳动委员不是漏洞,叫缺额。缺了一个劳动委员,所以要“补上”。

生:李小青是劳动委员,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去了。他走了之后,没有劳动委员了,所以要重新再选一位劳动委员。(众掌声)

师:她说得多明白啊!你叫什么名字啊?

生:蔡堂业。

师:我选你当学习委员。(众笑)

师:有没有“补”字,意思千差万别啊!看来读书一定要仔细。老师重新再读:今天开班会,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生掌声)

师:谢谢小朋友们!老师继续读第3自然段:大家都愣住了。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生笑,迫不及待地举手。)

师:笑什么?

生:“亲切地说”,应该是笑眯眯地说,你这是很凶地说。

生:书上面写的是“亲切地说”,但是您这样叫“恶狠狠地说”。

师:“亲切”和“恶狠狠”的语气不一样,语态也不一样。

生:“亲切”应该像花儿笑眯眯的,而“恶狠狠”就像老虎一样。

师:小朋友看到这些词的时候,脑海里都有形象了,真好!那我应该怎么读?

生:你应该笑眯眯地读。

师:哦,好的。那请你示范一下好不好?

生:(笑眯眯地,亲切地)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

师:不但亲切而且还很可爱。

师:哪个小朋友再来示范一下?

生(男):(很投入地朗读)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

师:林老师即使是男的也那么亲切。(众笑)好,老师接着往下读:大家都愣住了。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生热烈鼓掌)

师:老师读错了三个地方:读错一个字,落掉一个字,还有一句话的语气语调读错了。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读得比老师好?

生:能!

师:每个小朋友练习读两遍。第一遍要读得慢一点,看仔细,读正确;第二遍可以读得快一点,读流利一些。

(生自由朗读)

三、情境迁移,理解“掌声”

师:谁愿意来读课文?

生:我选我。李小青……

师:在题目和正文之间要有停顿,两个“嘀嗒”。

生:我选我。(停顿)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前几天,他转到别的学校上学了。今天

……

师:在小节与小节之间也要有停顿,“嘀嗒嘀嗒”。

(生继续朗读,师在自然段之间作“嘀嗒嘀嗒”的停顿提示。)

师:掌声!(生鼓掌)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但要注意停顿,这样会读得更好。谁还想读?

生:我选我。嘀嗒嘀嗒。(众大笑)

师:这个“嘀嗒嘀嗒”要放在心里数,知道吗?读出来就成挂钟了。(众大笑)

生:我选我。李小青……(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你读得真好!掌声!(生热烈鼓掌)课文读完了,你们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师:对啊!刚才这位同学刚读完课文,教室里也响起一片掌声。你们用掌声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他读得好。

生:(纷纷地)表扬他,鼓励他,肯定他,赞扬他……

师:掌声代表了我们对某一个人的态度。王宁的话刚说完,小朋友们都鼓掌了,这个掌声表明小朋友对王宁的什么态度呀?

生:对王宁的信任。

师:为什么信任呢?

生:因为王宁说他会像李小青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师:有这样的好思想,所以大家都信任他。

生:大家都支持他当劳动委员。

生:王宁很勇敢,自己选自己。

生:很佩服王宁,他很有自信。

生:要向他学习,爱劳动,爱集体。

.......

师:劳动委员是班干部,王宁选自己当个干部,是不是想光荣光荣啊?

生:不是的,他是要像李小青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师:对啊!劳动委员要——

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师:那么,学习委员呢?

生:热爱学习,关心集体。

师:体育委员呢?

生:热爱体育,关心集体。

师:班长呢?

生:热爱班级,关心集体。

师:为了集体,我们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有勇气说——

生:我选我!

教学感言

在我看来,学语文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简单才容易让人听得懂、学得会,进而产生学习的成功感、愉悦感。儿童往往是因成功而有兴趣,不是因有兴趣而获得成功。低年级的课文,大抵内容简单、语言朴素,儿童喜闻乐读。所以除了生字词,我们常常觉得没什么可教的,于是便无端地生发出许多自以为是的教学内容来。其实,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识字学词,教学生学习朗读,教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表达,如此而已。至于课文的深刻含义、丰富情感,大可留在以后让他们慢慢体会内化,这恰似动物的“反刍”。《我选我》就是这样一篇简单得一读就懂的课文,我顺应儿童学习语文的天性,选用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教得简单明了,却让儿童学得丰富而趣味盎然。

1. 在反复“介绍”中习得规范的句式

课文中的生字词往往零散地分布着,教学中可以将这些生字词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个个词串,既方便学生的理解记忆,又利于学生的学习运用。《我选我》这篇课文生字词较多,我便组成两个词串:补选、愣住、亲切、掌声;委员、集体、班级、教室。对于第二组词语,学生并不陌生,但却不甚了解。于是,我结合学生的班级,借用文中的规范句式“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及“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引导学生试着介绍自己班级的各个委员,进而介绍自己的同桌、同学、好朋友,鼓励学生作自我介绍。起初,学生对自己班级的委员不甚清楚,甚至对自己的同桌都不太了解。然而在学习介绍中,从了解到熟悉,学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意,规范的句式也在这翻来覆去的介绍中,自然而然地化作了学生的语言。一举两得!

或许有人以为这样的重复训练只是“鹦鹉学舌”般的机械操作,未免单调而枯燥,然而儿童偏偏喜欢这样的简单重复。《西游记》的故事,几乎每一集都是雷同的情节和内容,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但儿童就是对此着迷。秘密就在于,简单的重复让儿童觉得可以把握,容易理解,内心便有一种安全感。更何况,儿童的语言本来就是在反复的模仿中渐渐丰富起来的,一个孩子往往是重复了千百遍的“爸爸妈妈”,最终才开口说话的。简单的课文,其教学价值正在于让学生通过反复模仿,渐渐习得规范的语言。理解儿童,才会懂得简单反复的教学意义。

2. 在教师“故错”中学得朗读的方法

低年段的朗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有些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学习朗读,更不知道朗读要教些什么,可以说教得糊涂,学得模糊。《我选我》并不是一篇难读的课文,但不认真教学生练习朗读的话,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难以读正确、读流利,更难读得有感情。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时,我们切不可以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来掩盖所有学生的朗读真相。朗读教学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教师的范读、领读,而范读有“正读”与“误读”之分,我选用了后者,即教师“故意出错”,以此让学生从中发现应该关注的朗读“要”处。错读多音字、落读关键字、误读提示语——三个“故错”,既让学生因发现老师之错而兴奋不已,又让学生自然领悟朗读的要求和要领,尤其是对于“提示语”的关注,通过想象说话者的神态、揣摩说话者的语言语调,进而读出那一种独有的情调。而战胜老师、读得比老师好,就成为学生练习朗读的直接动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朗读既不能讲名词术语,又不能不讲朗读知识。怎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得会又听得懂,实乃是一种教学的智慧。比如教学生停顿,怎么样处理段与段之间的长时停顿?仅仅说要停顿的时间长一些,学生很难记得住,也很难把握得准。我用“嘀嗒嘀嗒”的形象语言,一下子就让学生学会了停顿。可见,“故错”也好,“嘀嗒”也罢,只要是适合儿童的话语方式,采用适合儿童的话语系统,就可以教得简单明了,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3. 在情境“迁移”中领悟思考的路径

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乍一看,这个问题挺简单,但是细一想,该让学生从何处入手思考解答呢?教学中一般都是让学生自行思考,往往是几个思维活跃的学生替代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教学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而在于让他们经历一个思考的过程,领悟思考问题的思维路径。没有正确的思维路径,学生只能凭直觉去猜测,这样的教学难以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教学中,我借用一个学生朗读后大家鼓掌的情形,启发学生思考:刚才你们为什么给他掌声?你们的掌声表示什么意思?有了这样一个具体的语境,学生从自身的课堂经历出发,选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掌声的含义:表扬、肯定、赞许……由此,我再让学生回到课文的语境中,思考同学们为什么给王宁以掌声,便不再是一件难事,因为学生已经领悟到了思考问题的路径。掌声表明了什么态度?学生的答案异常精彩而准确:信任、佩服、支持……学生也由此深切领会到了王宁的自信与勇敢。

可见,由生活情境到课文语境的思考路径的“迁移”,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了思考的路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寻找到思考问题的路径。这样的教学才是专业的,才会让学生越学越聪明。

用儿童的方式展开童话教学 第4篇

《小鹰学飞》为二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一个拟人体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目标,激励小鹰不断向上飞,并使小鹰知道“高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需要“向上、向上、再向上”(不断进取)的道理。故事“人物”性格鲜明,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细读之,反复读之,发觉“小鹰”即儿童,儿童皆“小鹰”,故事的童话语言的画面、知觉、声音、形象等表达的恰恰是儿童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这些恰恰为童话的精神实质。

童话作为一种融诗性、游戏性、幻想性为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什么?从“语文”的角度呢?我认为,两者结合,基于儿童的童话精神,童话教学应是童话与“我”的生命的对接,“我”以生命体验唤醒童话,同时让童话以鲜活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打开“我”的心灵之窗,使童话故事化育为“我”的语言与精神的双重养料。

一、以童话打开童话

听故事,是儿童的最爱。课前,可先给孩子讲《鸡窝里的鹰》(见《成长天天读》),虽然孩子不懂作为一只鹰,为什么“止于天空的结果是只能作为一只鸡死去”,但儿童接触故事的第一感觉、第一想法、第一体验,它所调动的是倾听者的直觉力,是不经过头脑周密思考而获得的一种艺术感觉。“假如你是一只鹰你会?”我想,“鹰”营造的童话氛围,会像微波一般弥漫开来,让孩子不知不觉走进童话并唤醒孩子心底下一个故事的阅读期待——关注“小鹰学飞”,小鹰怎样学飞的?“飞到大树的上面”、“飞到大山的上空”、“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我已经会飞啦”、“我真的会飞啦”、“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鼓起劲”、“拼命”、“飞呀,飞呀”……童话语言的画面、知觉、声音、形象等便让孩子对童话有整体、圆融的把握。

童话教学必须让孩子沉浸在童话中,在童话的世界里享受童话。

二、化“我”入“境”读童话

儿童是以游戏精神和想象力品读出童话味道的。“在童话故事里,以语言为媒介,将童话所展示的第二世界变成真实可感的形象,就是培植学生想象力的过程”。童话故事要进入孩子心灵,从孩子的心智出发,从童话的“内在机理”出发,自觉摒弃僵化不变的程序,摒弃理性分析的方法,让童话中的语言与儿童当下的生命对接,让童话里的情感与孩子的童心相融。首先我们要努力做到用师生的朗读代替分析,童话语言需要穿越“我”,把“我”化进故事用“声音”表达。如:

“我已经会飞啦!”

“我真的会飞啦!”

“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利用“游戏精神”和想象力引导反复朗读童话人物的语言,用独特的声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激活内心感受——分别创设——它对着大树伯伯喊(我……会飞啦!),它对着大地妈妈喊(我……会飞啦!),对着小鸟妹妹喊(我……会飞啦!),对着大山爷爷喊(我……会飞啦!)——它急促地喘着气,虚心地问妈妈(“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样朗读,将文本语言转化为鲜活的形象,让孩子与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而又懂得谦虚的“小鹰”相通相融,化“我”入“境”读童话,以唤醒、复活融注于童话中“我”的生命。

三、语言习得凭借童话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从感悟语言到运用语言。童话教学里的“语言”习得应童话一些,再童话一些。如:

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

老鹰向头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

四、识字写字化于童话

香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把汉字比作一座宝山,他说:“汉字是一个阿里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布满行走的脚印,充盈着生命的呼吸。

识字写字能否结合阅读想象与孩子的童话精神建立联系?能否从童话语言环境和汉字文化的高度中进行教学呢?

如: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看到“摇”字,从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会从这个汉字里看到老鹰的神情动作,会延伸出,摇,动也,作也。师适时点拨,从手,篆文(手)(用手转动泥坯),造字本义:来回摆手。

“小鹰只好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鹰?继而从字源理解“鼓”,本是让人振奋的打击乐器,“命”,字形上从口从令,会意字,用口命令别人,这里指小鹰不顾一切。在朗读中体验小鹰的一鼓作气、不顾一切、不要命的勇气,奋发向上。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第5篇

宁县五中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组

尊敬的老师你好:

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学生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表,你可以根据你平时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如实的填写,或根据你自己的独特主张进行填写,本问卷你不必写上你的名字,但请你一定提出你宝贵的意见,谢谢你的合作:

1、你班上有留守学生吗?()(1)有

(2)没有

2、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成绩是()(1)好(2)中等(3)中下(4)差

3、在教育特殊生时,你有没有把留守的学生作为你教育的一个重点()(1)有

(2)没有

4、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有没有让你烦恼过?()(1)有

(2)没有

5、对于留守学生的不良习惯你是如何处理的?()(1)注重细心(2)注重恒心(3)与家长联系

6、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你认为如何处理比较好?()(1)请心理专家(2)自己尝试教育(3)与监护人联系

7、你每学期开展了以下哪类主题班会?()(1)“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2)“关注留守学生的安全。”(3)“留守儿童学习困难解惑。”(4)“留守生与非留守生的互助”活动。等等

8、你每学期准备做以下哪几件事?()(1)准备帮扶几名“留守儿童”。

(2)准备对留守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3)写一篇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论文。(4)与“留守儿童”过一个愉快的星期天。(5)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交谈。

9、你认为我们学校有关留守学生的教育方面是()(1)成功的(2)有待改进(3)其他 10你认为留守学生教育的关健是在

儿童阑尾炎判别方式研讨论文 第6篇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原因有:(1)阑尾腔梗阻:分泌物滞留,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血运障碍,有利于细菌入侵。最常见的梗阻原因是粪石、异物(果核、蛔虫)、阑尾扭曲,管腔瘢痕、狭窄等;(2)细菌感染:细菌可经破溃或损伤的黏膜及血循环达到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如:上感、扁桃体炎等;(3)神经反射:当胃肠机能发生障碍时,常伴有阑尾肌肉和血管的反射痉挛,阑尾腔发生梗阻及血运障碍引起的炎症。

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加上多数小儿不能正确述说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体检有时也不能很好配合。因此,病情可能被耽误或误诊,而且病情发展迅速,易穿孔及易形成全腹膜炎。因此,早期客观诊断对后续治疗极为重要。

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特异性为95%,敏感性100%,阳性为97%,特别是螺旋CT几乎没有假阳性,避免了不必要的阑尾手术[3]。本组30例阳性29例,阳性率为96.66%,准确率为100%。多排螺旋CT扫描后,通过工作站的强大后处理功能,多方位直观显示病变,病变周围的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尤其是病变周围的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在CT上的表现是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依据,这与成人的阑尾肿大显示率很高有重大区别。王康等报导成人阑尾炎在阑尾脓肿形成之前各病理阶段,三维重建上最常见的征象是阑尾肿大(96.4%)[4],而本组30例经手术证实的阑尾炎病例仅有20例(66.6%)显示增粗的阑尾,这与小儿阑尾炎的阑尾解剖及临床特点有极大的关系,当然工作站的强大后处理功能及三维重建技术的熟练应用,也是提高阑尾肿大的显示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笔者的经验,通过全腹腔的薄层扫描(最薄层厚0.625mm)寻找结肠回盲部并以此为中心,耐心、细致的进行多方位容积重建(MPVR),可提高阑尾形态或(和)阑尾周围情况的显示率,尤其是对移动度较大的阑尾。

当然,阑尾腔内钙化和阑尾粪石非常有助于寻找阑尾,本组18例(60%)经手术证实的阑尾腔内见粪石,阑尾腔内出现钙化和阑尾石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5],笔者认为此征象作为寻找阑尾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诊断是否为阑尾炎还要依靠阑尾形态或(和)阑尾周围CT征象。阑尾周围炎症、脓肿形成及腹水是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可靠间接征象,本组病例中阑尾周围炎症22例(70%),脓肿形成5例(16.6%),腹水4例(13.3%),如果经过耐心、细致的多方位容积重建(MPVR)确定阑尾无正常形态或不复存在,结合阑尾周围CT征象,是否有阑尾周围脂肪密度升高,脓肿包快的形成及盆腔内有无积液,基本可以诊断。有时少数出现盆腔炎症较重的阑尾周围炎症较轻的CT诊断,这是由于小儿腹膜对炎症的包裹没有形成,炎症蔓延至盆腔或腹腔内,刺激肠管渗出多少不等的液体,本组可见1例腹腔内伴有大量腹水,此病儿病程也较一般患儿长。其他3例少量腹水的病例亦为伴随征象。MPVR重建图像不能清楚显示阑尾有无穿孔,本组病例中CT图像表现阑尾周围炎症较重,脓肿形成和盆腔积液时,病理上均诊断为阑尾穿孔。

儿童教学方式 第7篇

AThe Influence of Parents’Teaching M ethods to Children’s CognitiveLI Jiayang(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Abstract As the enlightenment stage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the family and parents play 8,13.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Diferent teaching methods of parents make a diference in the afection of children。S cognitive,it has become a gen―erally―discussed question tllat how to choose a proper teaching method and how to adjust it according to diferent growing stagesand characteristics ofchildren.This essay classifies the types ofteaching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for parents in howto promote children’S cognitive.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children’S cognitive;afection

儿童教学方式 第8篇

一、优化教学方法, 融汇课堂教学情趣

教师要认识到舞蹈的教学不单单是一项理论课程, 更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道、授业和解惑者, 更是一种人生的引导者, 教师要在舞蹈的教学当中, 通过知识而后能力的传授来达到传情达意的教学目的, 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有效的优化舞蹈的教学方法, 避免枯燥性, 提升课堂教学情趣。

根据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 教师要避免舞蹈的单一练习, 将生活美和自然美反映在舞蹈之中, 让孩子们体会舞蹈的内涵和本质, 教师要选择包含童心和童趣的舞蹈, 形成一种儿童易于接受的美育形式展开, 以一种轻松明快的动作展开, 教师要率先进行示范和模仿, 让孩子们跟着做, 教师要用有趣的语言和故事引入舞蹈的学习,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之间练习舞蹈而不觉得累。

此外, 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 播放音乐和生动的舞蹈场面, 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让孩子们跟随节拍积极主动地去模仿和学习, 教师展开评比, 比一比谁的动作做得好做得到位,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性, 让他们去自由地发挥, 提升课堂氛围, 这样就避免了枯燥和乏味的练习, 降低了疲劳度。

最后, 舞蹈不是固守程式, 不是模仿和记忆, 而是一种创新, 教师可以让大家发挥想象后, 自己结合生活中看到的事情去编排舞蹈, 这样会让孩子们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和优越感, 同时加深了孩子们对舞蹈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提升了学习兴趣, 拓展了智力发展, 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儿童的舞蹈兴趣提升, 要在玩的基础上进行愉快的学习和教育, 通过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来提升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团结协作的舞蹈来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预感, 在协作的舞蹈题材当中, 体会一种团结合作的情趣。

二、深化舞蹈教学方式, 加强舞蹈本质内涵的反思感悟

教师不要让学生感觉到舞蹈是一门苦差事, 是一门体力活, 要让他们知道这是一种自我感情的融合和表达, 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因此, 舞蹈的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动作练习的表面, 应该更加深入其里, 体会舞蹈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儿童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动和好奇, 教师不能拿着成人化的舞蹈内容和教学方式去让他们接受, 首先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舞蹈内容和题材, 这样才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 以此来丰富舞蹈内容和儿童的思想内容, 让他们感觉到好玩、爱看、有趣, 这样孩子们才能爱看、爱跳, 例如孩子们普遍对小动物感兴趣, 这是孩子们情感方式的一种表达, 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去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以此来培养他们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这就是通过知识的培养达到情感的教育, 包括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飘动的白云, 河里的小鱼, 都是我们可以拿来舞蹈的题材。

我们说舞蹈传达的是一种有效的信息, 更是一种情感态度, 所以我们对儿童舞蹈的深化教育, 要让他们感觉到舞蹈的魅力和震撼力, 这就是情谊目标的达成, 将思想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 例如, 教师让孩子们模仿小蜜蜂采蜜的舞蹈动作, 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小蜜蜂勤劳的品质, 让他们投之到生活当中去, 本质上提升的就是集体主义情感。再例如, 我们以小天鹅的优美动作作为舞蹈的教学内容, 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大自然万物的生机和生活美,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这就是要从舞蹈中升华出的东西。在舞蹈品质达成的过程之中, 我们要不断地去引导学生创造和进行新奇的创意, 给他们以美的感受, 将童稚和童趣融入到教学中, 在潜移默化当中有效的传达人生的价值观, 有利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此外, 舞蹈对于儿童的道德意识和意志的培养, 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会让他们去发现美, 克服不良心理和改掉不良习惯, 自觉地遵守纪律, 主动去关心他人, 并且舞蹈能够提升儿童的内在气质, 为一个人的修养打下基础, 对于儿童音乐的素养和审美的眼光的锻炼, 有着重要意义。正如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 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 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 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

综上所述, 教师在舞蹈的教学之中, 要不断地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改进, 避免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 要将教学方法不断的优化和提升, 提升舞蹈课堂的情趣化和多样性, 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学习提升, 并且不断地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反思感悟, 以生动形象和和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 而且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 在舞蹈的教学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同时能够去表达自己的内心, 得到心灵的熏陶和升华。

摘要:舞蹈的教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 教学方法和理念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就是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结合不同的年龄段和心理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这样才能够让学习者乐于接受, 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教学质量。儿童阶段是一个具有感性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年龄段, 而舞蹈的本质也正是通过直观形象的动作来表达一种自我的感情,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需要结合儿童的这种身心特点, 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情趣, 让儿童在一种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避免枯燥乏味, 同时要转变教学方式, 让儿童在舞蹈的学习当中不断反思感悟, 渗透一种情感, 参悟一种人生态度, 获得对舞蹈的深层理解。

关键词:儿童阶段,舞蹈教学,方法优化,反思感悟

参考文献

[1]陈驰.浅谈舞蹈教学中如何认识解决学生出现的“记忆”问题[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 2008, 5.

[2]赵国纬.舞蹈教学心理[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 2011, 6.

[3]李洁.浅谈舞蹈教学中的“口传”与“身授”[J].美与时代, 2005, (10) .

[4]黄小明.高师音乐舞蹈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1.

上一篇:闲事话秋散文下一篇:案例分析模拟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