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2024-09-20

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精选12篇)

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第1篇

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项目简介:

区域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和服务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旅游形象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本文以甘肃省为例,研究探讨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驱动机制,通过分析甘肃省的自然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等地方性特征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调查,对甘肃省进行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定位,提出了包括整体形象、宣传口号、视觉设计、产品形象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并对该地区旅游形象构建的区域协作机制进行了有益探讨。

旅游形象设计就是在旅游市场和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规划区域地方性的研究和受众特征的调查分析,提出明确的区域旅游形象的核心理念和外在界面 项目研究意义

通过对甘肃旅游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从中得出最能代表甘肃旅游形象的,有标志性的,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或几个主体。通过对得出的主体进行研究设计,打造出能代表甘肃旅游总体的整体形象,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旅游宣传口号,以及一个直观的视觉设计,明确甘肃旅游的产品形象。达到最大限度宣传、推广甘肃省旅游的目的。以此形象打响甘肃旅游品牌。项目研究方法

对甘肃省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进行分析

设计出针对甘肃省旅游形象设计问题的调查问卷

发放调查问卷方法进行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调查。

步骤:一、二、三、四、五、六、设计甘肃旅游形象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初步选定为国内四所高校)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形象代表主体 分析研究主体,设计旅游整体形象 设计宣传口号、形象视觉图 确定旅游产品形象

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眼为中央分忧、为首都减压、为河北科学发展打造增长极,于2010年11月作出了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既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高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的产业示范带,也是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环境优美、适宜人居、适宜创业、养老、健康、休闲、度假的休闲旅游生态带,可谓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旅游产业和媒体传播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全民旅游的时代,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文化传媒业,对这一进程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特区”理念,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宽松的政策环境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旅游产业和传播理论研究,促进环首都经济圈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拟定由河北省旅游局、河北省电视台旅游频道联合主办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

本次论坛旨在探讨传媒如何对我省旅游业和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建设施加影响,并联合各类媒体,进一步加强合作互动,搭建共同的旅游推介平台,引导旅游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论坛将邀请全省各地市传媒、旅游业领军企业和各地市新闻传播、旅游管理主管部门的领导、嘉宾等数十人,围绕“旅游传媒的传播策略;传媒对旅游行为和旅游业的强势影响;传媒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建设中的作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模式;旅游业推广与新媒体开发;传媒改变人们旅游的方式”等方向展开讨论。

一、论坛主题

传媒与旅游业的互动与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主办:河北省旅游局

河北省电视台旅游频道

承办:石家庄市旅游局

华纳尚品旅游传媒集团

协办:石家庄市各县(区)旅游局

三、论坛中心议题

(一)旅游传媒的传播策略探讨

旨在提供高端对话平台,汇聚传媒、旅游业精英,探寻传媒与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共赢之道。

(二)传媒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建设中的作用

1、媒体实行旅游节目资源共享,彼此无偿交换自己制作的旅游节目、对方无偿宣传播出。特别加强媒体之间的有关旅游节目的连线报道,互相享受旅游广告优惠价;

2、旅游景点对与会媒介,提供采访便利,免除记者门票;在互惠互利情况下,景点适当提供一些免费旅游名额,供媒介工作人员休闲;媒介在自己的旅游节目中免费宣传、介绍旅游景点,对与会旅游景点的广告,在最低价的基础上,再优惠20%。

3、旅行社和与会旅游媒介,在互惠互利情况下进行资源置换和其它合作。旅行社可以免费或半费提供一些旅行名额给媒介,媒介可以在自己的节目中免费宣传介绍旅行社,并免费或半费为旅行社做商业广告。

(三)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各地市旅游局长圆桌会)嘉宾将围绕当前我省旅游业形势以及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的措施、经验和教训、各地市在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方面的经验分享等展开讨论。

(四)旅游业推广与新媒体开发

围绕旅游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新媒体开发与旅游信息化、新媒体开发如何促进旅游产业整合营销传播展开讨论。

(五)石家庄“最美新景观” 评选揭晓暨石家庄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发布活动

四、时间

2011年2月中下旬

五、地点

待定

六、论坛主要内容

(一)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新闻发布

1、时间:2月上旬

2、地点:市旅游局

3、邀请对象:驻石中央、省级及石家庄市市级新闻单位

(二)专家报到时间

待定

(三)主办单位宴请

1、时间:

2、地点:

3、出席对象: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各地市政府旅游局长;参会媒体代表。

(四)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

1、时间:

2、地点:

3、主持嘉宾:

4、出席对象: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各地市政府旅游局长;参会媒体代表。

5、议程:

(1)省旅游局简要介绍环首都旅游规划情况

(2)专家、学者发表对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3)互动交流

(4)省委、省政府领导讲话

(五)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

1、时间:

2、地点:

3、主持嘉宾:

4、参加对象: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各地市政府旅游局长;参会媒体代表;各旅游企业代表共计150人左右。

5、论坛内容:

本次论坛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由河北电视台领导主持,省委、省政府领导、国家旅游局领导、省旅游局领导分别致辞,聘任河北省电视台旅游频道旅游传媒顾问。

第二阶段由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有关旅游及传媒专家作论坛报告,发布《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宣言》。

(六)出席河北电视台旅游频道开播仪式活动

(七)与会部分嘉宾考察石家庄旅游景区及媒体代表文化采风活动

七、论坛特邀嘉宾 略

八、组织机构

成立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组委会

名誉主任:

任:

副 主 任:

秘 书 长:

员:

组委会下设秘书组、宣传组、保卫组、后勤组

1、秘书组

主要任务:制作发放邀请函、制作聘书;起草会议通知、会议方案、重要发言稿、新闻通稿以及准备会议资料等;联系论坛及报告嘉宾、征集遴选讲座论文;制作嘉宾证、记者证、会议指南、资料袋等。

2、宣传组:

主要任务:会场展板布置及氛围营造;负责新闻媒体记者的组织与联络;新闻媒体活动信息发布。

3、保卫组

主要任务:负责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4、后勤组

主要任务:负责来宾的接待、膳食、住宿、专家往返程交通、接送车辆安排、纪念品采购、旅游考察等有关工作。

附件1: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日程安排

附件2:石家庄“最美新景观” 暨石家庄旅游宣传主题口号 征集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附件3: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暨环首都旅游区域合作研讨会新闻发布会方案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拟请领导: 拟邀请媒体及记者: 会议准备流程:

1、会场布置

包括会场的选定、租用、布置、签到台的设置、横幅的制作等,礼仪接待人员的细节安排,准备签到本,会议用饮料、茶水、水果的准备,会场布置频道展示台。会场布置应突出旅游频道形象,多使用带有旅游频道标识的宣传画。

2、所有与会人员准点入场

3、主持人致欢迎词及开场白(介绍参会的领导及媒体)

4、首届河北省旅游与传媒高峰论坛和旅游频道情况介绍

5、简短的旅游频道开播仪式

6、省领导发言

7、省旅游局领导发言

8、论坛主办单位领导发言

9、旅游频道领导发言

10、与会记者提问

11、主持人致结束语,记者与与会嘉宾自由交流 经费预算:

1、场地租用费

2、邀请函及资料制作费

3、会场布置

4、与会记者及嘉宾劳务费

5、宣传资料

邀请函,新闻通稿,各嘉宾发言稿,参会人员名录,频道简介及形象宣传资料,礼品袋等。

媒体配合

(一)电视媒体

由频道制作专题节目,与论坛紧密结合,以全程新闻追踪报道、专题报道、专访等形式全方位报道论坛工作,加强宣传力度。

(二)其它媒体

浅议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塑造 第3篇

一、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现状

(一) 形象遮蔽

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 (风景区) , 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 (风景区) , 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 从而对其他旅游地 (风景区) 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二) 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现状

1、敦煌莫高窟对其他人文旅游资源形象的遮蔽。

长期以来, 甘肃只有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这一星闪烁, 可殊不知甘肃除了有世界知名的敦煌莫高窟外, 还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武威雷台汉墓, 莫高窟的姊妹———榆林窟、丝路两关———阳关、玉门关以及华夏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庙、大地湾、秦汉明长城、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道学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引大入秦工程、航天城卫星发射基地、玉门城等现代文明资源。此外民俗资源的优势也远未利用, 全国56个民族, 甘肃就有44个, 除了汉族以外人数比较多的还有藏、回、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民族, 其中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民俗风情很独特。可见,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但受到莫高窟的影响, 众多人文资源无法引起游客的关注。

2、人文旅游资源对自然旅游资源形象的遮蔽。

甘肃因为地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这3大高原交会处, 地形、地貌非常复杂, 而且地跨8个气候类型区, 从亚热带一直到寒带, 造就了甘肃的自然资源不但数量多、种类多, 而且丰富多彩, 有雪山、冰川、戈壁沙漠, 有森林草原, 还有黄土地貌、黄河峡谷等险峻地貌;有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3大观赏性极强的代表性地貌。如果将这一切展现出来, 人们眼中的甘肃将是一个生态的甘肃、绿色的甘肃、奇特的甘肃、秀美的甘肃。

二、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历史原因

今天, 人们的印象中, 甘肃似乎是一个黄沙漫天的边陲省份, 但事实上, 据史书记载“天下富庶, 无如陇右”。尤其是丝绸之路开辟以后, 丝路沿线的各国和各族人民紧密的联结在一起, 彼此开展着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而甘肃正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名胜古迹, 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力开发, 用于旅游观光, 是无可厚非的。但长期以来, 甘肃旅游过于偏重人文景观, 而对自然景观资源开发重视不够。

(二) 经济条件

就旅游宣传促销经费说,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宣传资金捉襟见肘。由于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的特点, 因此, 由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 进而由潜在的旅游产品演变为现实的旅游产品, 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甘肃的政府旅游投入不仅不如东南沿海旅游发达省份, 而且不如周边省区。据有关资料显示, 2004年, 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投入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分别都是1000万元, 宁夏和青海分别是960万元和800万元, 而甘肃只有150万元。由于缺乏经费, 致使甘肃许多价值很大、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不能展示其品位、实现其价值。

(三) 区位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 甘肃省旅游资源中, 古迹与建筑类、民俗风情类、商品饮食类共占总旅游资源的82.2%, 说明甘肃旅游资源中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在这些旅游资源中西区的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而中区和东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又相对较多。但是甘肃省从东到西狭长的地形特征, 使全省各地几乎排在一条线上, 这就造成了景区分布过于分散, 人文景观无法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在一个景区内景观形式单一, 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极不利于全省景区的共同开发、协调发展。

(四) 交通状况

交通用地甘肃省交通占地总面积为16.82万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17万公顷, 占6.97%;公路占地3.73万公顷, 占22.18%;农村道路l1.72万公顷, 占69.69%。可见, 在甘肃境内, 农村道路占全省交通的绝大部分, 而农村道路的状况无疑是非常差的。如此恶劣的交通使得全省大部分景区道路建设严重滞后, 可进入性极差, 从而影响了景区的发展。

(五) 基础设施

由于无力建设和改造旅游服务设施, 除了老牌景区之外, 相当一部分宾馆、饭店、招待所等设施陈旧, 配套服务尚处于低水平状态, 严重影响了接待能力。旅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 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六) 形象定位

龙的故里中华之源对甘肃旅游形象的定位宣传口号, 编制专家组的初步意见是:国内市场宣传口号:“神秘的是敦煌, 更神秘的是甘肃”、“不到甘肃, 不算游长城”、“感受甘肃、感受中华千年沧桑”、“千里丝路, 游在甘肃”、“游遍甘肃省, 读透中国史”。国际市场的宣传口号为“神秘敦煌, 了解东方, 甘肃欢迎您” (西方游客) 、“东方的瑰宝, 大漠的文化” (东亚、东南亚市场) 、“龙的故里, 中华之源” (海外华人市场) 。本地形象建设宣传口号:“神秘的飞天为您揭开面纱, 欢迎您到甘肃旅游”、“丝路花雨、为您沐浴, 感谢您到甘肃”。如此之多的宣传口号, 几乎提炼了甘肃省全部的人文旅游资源, 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却只字未提, 可见甘肃省在旅游形象定位上就使得形象遮蔽现象不可避免。

三、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塑造

(一) 重视旅游产品

任何旅游地旅游形象的建设首先来自于旅游产品的开发, 甘肃省也不例外。甘肃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本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原则, 不仅突出甘肃省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 更要突显探险、休闲等现代旅游热点, 让甘肃省不仅成为艺术创作、考古等高雅、深奥的科学艺术的探究地, 更能成为现代人放松身心、探险猎奇、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另外, 甘肃省还应根据地域特色, 开发出层次更多、质量更好的旅游纪念品。如敦煌羊毛地毯、嘉峪关驼绒画、酒泉夜光杯、祁连玉雕、洮砚、兰州刻葫芦等, 不仅让来到甘肃的旅游者体验历史、感受自然, 还能让这些旅游者给其亲朋好友带去一些体现甘肃特色的东西, 对甘肃旅游也是一种宣传。

(二) 发展旅游交通

只有建立完善的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 才能解决目前游客在甘肃旅游出入难的问题, 甘肃的旅游业也才能有基本的发展条件。因此我们应着力改善旅游交通, 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建设, 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综合辐射交通网络。航空方面, 要把兰州机场建设成为国际机场, 逐步增加国际、国内航线和航班密度。铁路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建设, 以兰州为中心的2小时铁路交通圈逐步形成, 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目标有望实现。公路方面:要在贯通全省主干线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同时, 着手进行主要旅游城市和主要旅游景区 (点) 之间的公路改造, 优先安排急需建设的旅游景区 (点) 与国 (省) 道的连接道路, 尽快解决“断头路”阻碍旅游畅通的突出问题。

(三) 改善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结合旅游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 合理确定项目布局与建设标准、景区 (点) 的消费定位, 注重体现以人为本和方便、实用的要求, 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 重点完善主要旅游景区 (点) 道路、停车场、环卫、给排水、供电、通讯、消防、安全防护、卫生等基础设施。

(四) 落实体制环境

2008年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加快本省旅游业的发展,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 科学规划开发, 完善政策措施, 创新运行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 规范市场秩序, 注重质量效益。要以资源为依托, 以产品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开拓大市场, 发展大旅游, 形成大产业, 走开放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路子。

(五) 增加旅游投入

不断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对甘肃省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 扶持旅游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 通过多元化、多种渠道、多方争取建设资金。要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国外投资, 促进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 鼓励民营资本和省内外社会资金参与全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六)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旅游、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和行业的合作, 充分发挥省内外高等院校以及旅游培训基地的作用,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培养各类适用人才。抓好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等级考试、资格认证和“星级导游”评选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七) 加大宣传力度

在甘肃不少地方, 我们都能听到这调侃性的段子:“知道敦煌, 不一定知道在甘肃境内;看过《读者》, 不一定知道是甘肃出版的;吃过牛肉拉面, 却不一定知道源自兰州”。其潜台词是:甘肃省有好的资源, 有好的品牌, 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抱着金饭碗饿肚子”。因此, 要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 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 把甘肃旅游名牌产品推向国内外, 提升甘肃旅游业整体形象, 提高甘肃旅游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甘肃整体形象, 通过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类媒体, 借助各种重要活动,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

(八) 完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包括旅游形象的各种信息, 从旅游产品、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到服务理念、风土人情等, 这些信息应围绕甘肃的旅游形象有机结合, 并借助多种媒体传播出去。旅游是甘肃对外交往的第一张名片, 通过旅游可以把甘肃最漂亮的一面展示给世人, 做好甘肃旅游宣传促销就是宣传甘肃整体形象。宣传促销是甘肃省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树立“大宣传”观念, 整合各方资源, 高起点、大手笔对甘肃省旅游进行整体策划和宣传促销。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信息系统, 利用省城兰州的科研优势, 开发甘肃省旅游业电子商务经营网络, 逐步实现航空、铁路、星级宾馆的网上订票、订房、支付等功能。

摘要:旅游地的形象对人们的旅游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决定着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甘肃省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在全国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 其旅游业的发展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文章从对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现状、原因的分析, 本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树立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办法。

关键词:旅游形象,形象遮蔽,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1]、杨振之, 陈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 2003 (3) .

[2]、魏宝祥.试论甘肃旅游资源结构对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影响[J].河西学院学报, 2004 (4) .

浅议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塑造 第4篇

关键词:旅游形象:形象遮蔽;形象塑造

旅游地的形象对人们的旅游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决定着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成败。由于旅游地形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不同层次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因此,临近的地域范围内会产生形象的空间竞争。这种竞争使得甘肃省虽然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在全国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众多品位高、特色强的旅游资源及产品不被人们所认识,旅游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一、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现状

(一)形象遮蔽

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风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

(二)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现状

1、敦煌莫高窟对其他人文旅游资源形象的遮蔽。长期以来,甘肃只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一敦煌这一星闪烁,可殊不知甘肃除了有世界知名的敦煌莫高窟外,还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故乡——武威雷台汉墓,莫高窟的姊妹—榆林窟、丝路两关——阳关、玉门关以及华夏三皇之首天水伏羲庙、大地湾、秦汉明长城、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道学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引大入秦工程、航天城卫星发射基地、玉门城等现代文明资源。此外民俗资源的优势也远未利用,全国56个民族,甘肃就有44个,除了汉族以外人数比较多的还有藏、回、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很独特。可见,甘肃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到莫高窟的影响,众多人文资源无法引起游客的关注。

2、人文旅游资源对自然旅游资源形象的遮蔽。甘肃因为地处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这3大高原交会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而且地跨8个气候类型区,从亚热带一直到寒带,造就了甘肃的自然资源不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丰富多彩,有雪山、冰川、戈壁沙漠,有森林草原,还有黄土地貌、黄河峡谷等险峻地貌;有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3大观赏性极强的代表性地貌。如果将这一切展现出来,人们眼中的甘肃将是一个生态的甘肃、绿色的甘肃、奇特的甘肃、秀美的甘肃。

二、甘肃省旅游形象遮蔽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今天,人们的印象中,甘肃似乎是一个黄沙漫天的边陲省份,但事实上,据史书记载“天下富庶,无如陇右”。尤其是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丝路沿线的各国和各族人民紧密的联结在一起,彼此开展着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而甘肃正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名胜古迹,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大力开发,用于旅游观光,是无可厚非的。但长期以来,甘肃旅游过于偏重人文景观,而对自然景观资源开发重视不够。

(二)经济条件

就旅游宣传促销经费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宣传资金捉襟见肘。由于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因此,由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进而由潜在的旅游产品演变为现实的旅游产品,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甘肃的政府旅游投入不仅不如东南沿海旅游发达省份,而且不如周边省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陕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投入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分别都是1000万元,宁夏和青海分别是960万元和800万元。而甘肃只有150万元。由于缺乏经费,致使甘肃许多价值很大、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不能展示其品位、实现其价值。

(三)区住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旅游资源中,古迹与建筑类、民俗风情类、商品饮食类共占总旅游资源的82.2%,说明甘肃旅游资源中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在这些旅游资源中西区的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而中区和东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又相对较多。但是甘肃省从东到西狭长的地形特征,使全省各地几乎排在一条线上,这就造成了景区分布过于分散。人文景观无法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在一个景区内景观形式单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极不利于全省景区的共同开发、协调发展。

(四)交通状况

交通用地甘肃省交通占地总面积为16.82万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17万公顷,占6.97%公路占地3.73万公顷。占22.18%;农村道路11.72万公顷,占69.69%。可见,在甘肃境内,农村道路占全省交通的绝大部分,而农村道路的状况无疑是非常差的。如此恶劣的交通使得全省大部分景区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可进人性极差,从而影响了景区的发展。

(五)基础设施

由于无力建设和改造旅游服务设施,除了老牌景区之外,相当一部分宾馆、饭店、招待所等设施陈旧。配套服务尚处于低水平状态,严重影响了接待能力。旅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六)形象定位

龙的故里中华之源对甘肃旅游形象的定位宣传口号,编制专家组的初步意见是:国内市场宣传口号:“神秘的是敦煌,更神秘的是甘肃”、“不到甘肃,不算游长城”、“感受甘肃、感受中华千年沧桑”、“千里丝路,游在甘肃”、“游遍甘肃省,读透中国史”。国际市场的宣传口号为“神秘敦煌,了解东方,甘肃欢迎您”(西方游客)、“东方的瑰宝。大漠的文化”(东亚、东南亚市场)、“龙的敌里,中华之源”(海外华人市场)。本地形象建设宣传口号:“神秘的飞天为您揭开面纱,欢迎您到甘肃旅游”、“丝路花雨、为您沐浴,感谢您到甘肃”。如此之多的宣传口号,几乎提炼了甘肃省全部的人文旅游资源,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却只字未提,可见甘肃省在旅游形象定位上就使得形象遮蔽现象不可避免。

三、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塑造

(一)重视旅游产品

任何旅游地旅游形象的建設首先来自于旅游产品的开发,甘肃省也不例外。甘肃省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本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原则,不仅突出甘肃省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更要突显探险、休闲等现代旅游热点,让甘肃省不仅成为艺术创作、考古等高雅、深奥的科学艺术的探究地,更能成为现代入放松身心、探险猎奇、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另外,甘肃省还应根据地域特色,开发出层次更多、质量更好的旅游纪念品。如敦煌羊毛地毯、嘉峪关驼绒画、酒泉夜光杯、祁连玉雕、洮砚、兰

帅刻葫芦等,不仅让来到甘肃的旅游者体验历史、感受自然,还能让这些旅游者给其亲朋好友带去一些体现甘肃特色的东西,对甘肃旅游也是一种宣传。

(二)发展旅游变通

只有建立完善的航空、铁路、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才能解决目前游客在甘肃旅游出入难的问题。甘肃的旅游业也才能有基本的发展条件。因此我们应着力改善旅游交通,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建设。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综合辐射交通网络。航空方面,要把兰外机场建设成为国际机场,逐步增加国际、国内航线和航班密度。铁路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建设,以兰州为中心的2小时铁路交通圈逐步形成。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目标有望实现。公路方面:要在贯通全省主干线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同时,着手进行主要旅游城市和主要旅游景区(点)之间的公路改造,优先安排急需建设的旅游景区(点)与国(省)道的连接道路,尽快解决“断头路”阻碍旅游畅通的突出问题。

(三)改善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结合旅游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合理确定项目布局与建设标准、景区(点)的消费定位,注重体现以人为本和方便、實用的要求,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主要旅游景区(点)道路、停车场、环卫、给排水、供电、通讯、消防、安全防护、卫生等基础设施。

(四、落实体制环境

2008年底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快本省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科学规划开发,完善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注重质量效益。要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走开放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路子。

(五)增加旅游投入

不断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对甘肃省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扶持旅游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通过多元化、多种渠道、多方争取建设资金。要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外投资,促进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和省内外社会资金参与全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六)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旅游、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和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省内外高等院校以及旅游培训基地的作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各类适用人才。抓好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等级考试、资格认证和“星级导游”评选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七)加大宣传力度

在甘肃不少地方,我们都能听到这调侃性的段子:“知道敦煌,不一定知道在甘肃境内;看过《读者》,不一定知道是甘肃出版的;吃过牛肉拉面,却不一定知道源自兰州。其潜台词是:甘肃省有好的资源,有好的品牌,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抱着金饭碗饿肚子”。因此,要切实加大旅游宣传和市场促销力度,通过长期、系统、大规模、多形式的连续宣传,把甘肃旅游名牌产品推向国内外,提升甘肃旅游业整体形象,提高甘肃旅游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甘肃整体形象,通过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类媒体,借助各种重要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

(八)完善信息系统

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第5篇

4.1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教学目的:

1、认识旅游业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辩证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联系实际分析旅游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及其影响,探讨未来在本地区应如何发展旅游业。重点:旅游业的地位及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难点: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课时:2 教学过程:

本章的导入:学习地理学的最终目的:认识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是贯穿高中地理课程的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

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它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发展,当然也要注意它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旅游与区域发展。主要内容:

(1)旅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旅游环境保护问题。

旅游业发展状况

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旅游业 —— 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

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一批540人的旅游团从莱斯特到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每人收取票费一先令。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后来,托马斯又于1845年正式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

1908年,斯塔特勒在美国纽约建造了第一座商业饭店。此后饭店发展成一种行业,它既是近代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又反过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战后,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飞机和汽车的普及,使人们出游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就全球而言: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也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并且是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介绍全球与世界旅游业的概况。P77。

根据经验,人均GDP达400美元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1998年人均GDP达700多美元,城市居民1000美元以上,所以实际上从80年代开始,旅游业就蓬勃发展。

二、旅游业的特性

与其它产业比较,旅游业有一些不同的独特性质:

1、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它把社会上的物质产品组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

2、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它由多种经济部门组合而成,同时受多种经济部门的制约和

1、有助于文化的交流:

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两者都会向对方靠拢。但这种靠拢不是对等的。而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由于旅游地大多是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游客多来自西方的较发达国家,所以作为主人的旅游地居民对游客所在国的文化靠拢较多,他信往往屈从于游客的态度、价值观以迎合其需要。

2、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自己阅读]为什么旅游会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消极影响

1、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旅游业的一个很大而且很不好的副产品是它对旅游地人民首先标准的影响。色情、犯罪、财博等被认为是旅游业带来的灾难。

一般来说,旅游旺季的犯罪率有明显上升,因为人口密度的增加既为罪犯提供了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目标,又减少了犯罪事实被发现的可能。

2、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的不利影响:

有时有些旅游者可能是患病者,他们会把某些疾病带到旅游地并传染给当地居民。从而对旅游区居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前面是从某些方面说明了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其实它只是从部分方面说明这种影响。一般来说,影响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方面(主要考虑积极影响): 对经济发展: 总量的增长 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和文明

各部门均衡发展 社会福利和变业水平提高

产业结构的优化 社区保护和建设 文化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 国际交往和祖国统一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文化交流的发展

文物的保护

案例研究: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武陵源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但其旅游业的发展也走过一段弯路,当然:武陵源区认识到了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问题,这些经验是很值得其它旅游区借鉴的。

板书设计:

第四章 旅游与区域发展

4.1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一、旅游业 —— 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

二、旅游业的特性

三、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中班区域设计方案 第6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

1、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方法使自己凉快起来呢?老师这里有一些空调、风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2、很多图画上也有空调、风扇,老师把这些图画书放到了图书区,小朋友可以一起去看一看。

3、风扇转起来,数学区的圆盘也会转起来,小朋友仔细看清楚外圈的数字,把里圈和内圈合起来,组成和外圈数字一样多的数量。

二、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选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看使用蜡笔画的孩子能否按自己的想法画出空调及风扇,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大胆作画。

2、看使用橡皮泥的孩子能不能制作出想像中的风扇,对于孩子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

3、帮助孩子看清数字,转动转盘,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并进行书写。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第7篇

宜君县实验幼儿园 王娟

一、创设目的: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将教育目标渗透于教育内容之中,将教育内容分成几个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材料,自主操作、实践,从而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创设内容及其目标: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班的区域角创设为以下几个区域:娃娃家、生活区、、益智区。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1)、娃娃家:喜欢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学会分享,等待与轮流,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动规则。扩展游戏内容,丰富主题情节,激发幼儿良好情绪,训练幼儿动作技能,培养其爱心和协调合作能力。

题材投放:幼儿自带的娃娃数个,可供幼儿轮流玩

(2)生活区: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扣纽扣、拉拉链、大辫子、给小娃娃穿衣裤。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题材投放:扣纽扣模型3个 拉拉链模型2个 大辫子娃娃4个

(3)、益智区

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摆弄。锻炼幼儿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观察的品质;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不断探索的欲望。

题材投放:手指数字盒4个

形状薯条盒10个

三、区域活动的使用常规。

常规是幼儿园进行活动的根本保证,小班幼儿控制力差,行动更易受个人意志兴趣支配,没有集体生活观念,所以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显得尤为重要。

(1)制定常规。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动,各方面的约束能力较差,在集合进区时往往会出现一窝蜂,你推我挤的现象,很危险。制定区域常规,并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游戏的方式加以练习,幼儿便井然有序很快上位,避免了你推我挤的拥挤现象。

(2)人数的限制。一个活动区域不能挤进大多数的幼儿,如果没有限制人数,就会出现部分区域人数拥挤不堪,另一部分区域却只有少数人,甚至没有人。

(3)进区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进区卡,让幼儿凭卡进区,不仅避免了乱、挤的现象,也增加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

(4)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孩子进区后,对陌生的操作材料可能会束手无策,虽然个别幼儿会充分发挥探索的能力,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则引领、指导,很可能会越搞越乱。另外,因为幼儿进区是从容,出区时匆忙,常常会出现操作材料乱扔乱放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而制定规则后,不仅约束了孩子的这些行为,还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指导的方法、策略。

区域活动力度改变以教师讲、示范为主和幼儿听、模仿的被动接受局面,把幼儿推在前面,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体,教师退至幼儿的后面,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分析指导的对象和决定指导的方法。

(1)、教师的介入与指导行为策略 介入时间是指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是否要进行干预及何时进行干预最为适宜。

(2)、创设自由、安全、宽松、和谐的环境

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第8篇

甘肃历史文化厚重, 自然风光独特, 民族风情浓郁, 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王三运书记在关于旅游业的讲话中说到要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旅游工作系统, 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综合实力,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 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方向, 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先进经验, 坚持与文化繁荣相互融合, 与改善生态协调推进, 与塑造甘肃形象有机结合, 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措施, 下功夫强化旅游基础设施, 下功夫创造“看点”、“卖点”, 下功夫提高服务质量, 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 着力建设西部旅游胜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因此, 加强翻译工作, 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汇通对尽快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 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 为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有着鲜明而积极的意义。

1旅游翻译工作总体规划, 翻译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翻译活动表现为一种认知活动, 是通过认知来构建信息活动。 我们通常的旅游翻译资料都是考虑到源语读者具备足够的知识来对文本资料进行理解链接的。这就要求翻译者要换位到所用的语言环境中去, 获取并储备足够的知识来吸收源语资料中的信息, 认知译语读者的知识和期盼、对翻译后的资料的接受能力, 才能够用适宜的翻译语言来重新构建源文所指的美学信息、意图信息等旅游信息资料。正因如此, 译者要对旅游有认识, 对翻译对象也要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 较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为甘肃树立开放的形象、跨越的形象、和谐的形象、坚韧的形象、智慧的形象, 展示甘肃靓丽形象作努力, 要在的翻译中让受众者感受到甘肃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提高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旅游翻译工作要考虑不同的需求面, 翻译要有很强的目的性, 依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特色作特色翻译, 运用整合资源、分类研究等方式进行翻译, 使旅游宣传工作更加实际有效。如:可将黑瓜子 (black sunflower seeds) 、“药王”当归 (“king”Chinese angelica) 、牛肉面 (beef noodle) 等放在传统名产和风味 (Traditional local products and flavors) 一类中;而将大漠戈壁-河西走廊 (desert and gobi ) 、砂林丹霞 (sand-desert forest and Danxia landform) 等归类到大地游 (country-crossing tour) 中, 这样, 译文清晰明了。

2掌握翻译技巧, 使翻译内容更趋合理

2.1翻译要务实溯本, 适用得体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 翻译的过程是语言使用的过程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语) , 而得体又是语言的最高原则。因此, 要把翻译资料翻译得体, 作为译者应要注意:1) 从内容到形式准确、清楚地表达旅游资料的内容, 即对旅游宣传对象作忠实地表述;2) 要使得翻译后的表达效果恰到好处地适应对象和场合, 如对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中国旅游标志“东汉铜奔马”的描述:“这件东汉铜奔马, 是1969年10月在甘肃的武威市北郊一座东汉晚期的张将军墓中发现的, 长45cm, 高34.5cm, 宽10.1cm, 其造型是:一匹飞奔的马, 正在超越一只飞鸟, 三足腾空, 右后足轻轻触及鸟背。”翻译成英语为The bronze horse was unearthed in a general's tomb in Wuei Prefecture in October 1969.It is 45 centimeters long, 34.5 centimeters high and 10.1 centimeters wide.It's running with three feet in the air as if competing with a flying bird.切实且言简意赅。

2.2翻译要直译和意译并存, 兼顾旅游审美情趣

由于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 中国人在描述事物尤其是在描述景点时, 喜欢用大量的形容词和成语进行渲染, 讲究诗情画意, 追求一种朦胧美, 源语读者即中国读者对于这种较为夸张地评价词语也是喜闻乐见, 因为汉语中带有诗意的评述对景点起着锦上添花的烘托作用。而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 就要注意旅游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者对你所展示的内容产生兴趣, 增加游客和当地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 因此在翻译中可以将类似“...帐篷上炊烟袅袅, 马背上牧歌飘荡”的翻译忽略不进行, 因为翻译出来不仅没有起到吸引游客的效果, 反而会让目的语读者不理解, 认为, “smoke”不仅可看性不强, 而且在美丽的大草原上, “smoke”还有污染环境之嫌, 这与我们想描述的自然和谐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为英语是更多地借助鲜明可感的语言去表现景物, 而不是刻意在描绘的言词上作过多的意向渲染。所以, 在翻译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找出关键词进行翻译, 删除了一些描绘性的文字, 使主要的旅游信息更加突出, 让受众游客通过翻译内容进一步清晰所往之地, 更有兴趣观察在不同社会里的人们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待和解决共同的问题。

2.3翻译要考虑不同国度的文化背景, 贴近国外受众 (译语读者) 思维习惯

由于在翻译的映现过程中, 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及语言的调节 (language mediation) 的作用, 缺失和增生在所难免源语语篇 ( ST) 与译语语篇 ( TT) 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为保证译语语篇的整体效果, 在对旅游资料的翻译中, 考虑翻译资料 (即目的语) 的读者的文化接受力, 进行比较合乎理性的取舍, 甚至采取某些补偿策略亦是正常的, 在某些必要情况下进行置换也是可行的。基于一些西方文化对“红字”的理解, 在甘肃推介的重要一个旅游项目 “红色旅游”的翻译, 最好不直接翻译为“Red Tour”, 而是应该按照这项旅游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 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 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把“红色旅游“、”翻译作“history tour for spirit ”。

3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增加科技含量和文化元素

翻译的主要内容和本质要求是对跨文化信息的传递,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科技文化的移植和科技文化会通, 翻译的核心也是对科技文化信息进行保留, 再现及优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 翻译根本上是一种科技文化活动。在世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和信息化程度被稳步要求的前提下就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注重和加强科技含量和文化元素的补充和提高, 为此, 在注重翻译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加强政治修养和政治敏锐性, 以及对国情、地情、以及部门情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运用电子、数据库、媒介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和对文化背景解释的增加及注释等翻译手段, 以期达到对相应文化的认同, 从而贴切、及时反映时代要求、人民意愿, 倡导核心价值, 增加理解度, 把握旅游这一沟通途径, 把不同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 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

4结语

提升甘肃的旅游形象, 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敢于面对旅游翻译工作中的问题, 与时俱进, 用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和新的视角来审视翻译资料和内容, 强化旅游翻译, 推动旅游文化和翻译事业的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 从更高度和全方位的角度来考虑“甘肃形象”, 在增加游客来甘肃进行旅游的兴趣的同时, 让游客和我们甘肃人彼此互相产生敬意以及通过良好的翻译为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增强自豪感, 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有力的举措, 展示甘肃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形象。

参考文献

[1]华先发.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2]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11.

甘肃区域旅游形象设计方案 第9篇

关键词:区域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方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品迎来了多样性的发展态势。柜台上同一功能的产品,多样的色彩、不同的造型,往往令消费者目不暇接、难以抉择!但是作为能够体现区域文化特色,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旅游产品,却出现了相反的发展状况,大多数旅游景区所售的产品缺少特色,几乎所有旅游景区都是千篇一律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旅游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只有探索出一种真正基于区域特色研究的旅游产品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極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产品同一化的问题。

一、区域特色研究

解决旅游产品同一化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旅游产品所在区域进行详细的研究,深度挖掘区域中所蕴藏的特色价值。由此,此项研究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人文艺术特色研究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中华大地蕴含着浓厚的人文艺术,每个旅游区域亦有其独特的人文艺术根源和现象。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深入生活,对区域独特的建筑形态、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等进行深度挖掘。如山西的古建筑,潍坊的风筝,江苏无锡惠山的泥塑“大阿福”,各地民间的剪纸、年画、火把节、宗教信仰等。将这些特色价值进行整理,提取其中体现特征的文化元素符号,将其形象化,从而与现代产品设计结合,最终寻找到特色旅游产品表现的形态。

2.区域自然生态特色研究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同一时期内各旅游景区的温度、气候会有所差异,各景区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生态面貌也各具特色。对区域自然生态特色的研究,须深入实地考查,挖掘地域内特有的树木、花卉、河流、土壤、景观等自然特色生态元素。将这些元素经过整理后,结合现代产品设计的方法,兼顾现代人的消费需求,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作品。

3.区域特色产业研究

特色产业是历史积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其研究的重点在于产业的特殊性。了解研究区域的长期历史发展概况,提取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文化、技术、资源、管理、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独特优势,挖掘其在国内外或本地区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将这些产业作为研究的重点,对其发展做出长远规划,提取出值得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从而展开设计。

二、旅游产品设计方法

旅游产品作为产品中的特殊一类,应具有纪念性、实用性、装饰性及陈设性等特征。旅游产品应满足人们的旅游购物需求,丰富景点的文化产品,传承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应该镌刻着旅游者的一段难忘经历,反映出不同地域所具有的文化渊源。由此,对旅游产品进行的设计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模块化特色元素设计法

对区域特色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类设计元素进行处理,将其与现代产品设计进行归纳整合,从而得到模块化设计后的旅游产品作品。所以模块化,就是将区域中的某些特色元素进行组合,搭建起一个新的具有特定样式的子模块化设计系统,将这个新的系统作为通用模块与其他要素进行多种组合,从而构成新的系统,创意出多种不同功能或不同造型的旅游产品样式。模块化特色元素设计法,遵循绿色设计的原则,可以将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绿色设计思想结合起来,缩短旅游产品研发与制造的周期,丰富旅游产品的造型样式。

2.数列集合设计法

对区域特色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类设计元素进行归纳整理,将其同一类型的元素进行数理并列关系的排列,并分别将每一类型的元素看做一个集合,设计过程中可随意提取任一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元素作为设计定位,从而进行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应用此种方法可得到多种创意思想的来源,创造出多个不同样式的特色旅游产品设计样式。

3.体验式旅游产品设计方法

充分利用旅游产品的纪念性,通过旅游者的亲身体验,使旅游者得到一个难以忘怀的回忆。这不仅在旅游产品的购买消费过程中产生,也可以在富有当地特色、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的旅游产品体验制作中获得。通过整合多种感官刺激,使旅游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受到全方位的冲击,令其在体验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如旅游景区的特色产业为陶瓷工艺品,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动手体验制作的全过程,由专门技师负责指导,同时将最后的成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馈赠给旅游者,那么这件独一无二的、带有特殊回忆的旅游产品将会受到旅游者的钟爱。因此,对区域特色元素进行提取,挖掘出可作为体验式旅游开发的产品,对其操作过程进行规划设计,使旅游产品具有地域特色。

此外,旅游产品设计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元素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特色元素保持动态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除具有以人为本的功能和方式外,在产品形态的处理上也应更好的体现时代人文性。使旅游产品出现整体造型美观、功能明确,区域特色鲜明,各地产品唯一等特征。

综上所述,基于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首先应对研究区域的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到特色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作为设计定位,应用多种设计方法进行创新设计,以得到真正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孔山. 论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原则[J]. 商业研究,2002,(7).

[2]谢大康. 产品设计思维与方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计静. 产品系统设计[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叶德辉. 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J]. 包装工程,2011,(8).

中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第10篇

语言区:趣味书屋

1、看图讲故事:幼儿通过观看挂图,自由讲述中国关于新年故事

2、新书推荐及图书分享:让幼儿了解世界各国过年的风俗 提供世界各国过年风俗的书籍

3、文化墙 幼儿通过观看中国过年的一些传统风俗图片,如:包饺子,营造新年氛围。

(操作材料:挂图,色彩缤纷的地毯、一张桌子图书椅,新书推荐书架,各种图书,过年风俗习惯图片。)

美工区:巧巧手 新年贺卡:指导幼儿运用剪、贴、画等方法来制作新年贺卡(所需材料,穿好绳子的各种图形卡纸、水彩笔、油画棒,固体胶,双面胶)

2新年树: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包装方式给不同的盒子进行包装。(所需材料:各种盒子、包装纸、双面胶或固体胶。)

3、画灯笼:能用牙刷给油瓶刷底色,并能运用剪刀,使剪出各种窗花装饰灯笼。(所需材料:油瓶做的灯笼、彩纸、剪刀、牙刷,颜料,颜料盘等

4、包饺子:通过尝试将压扁、搓长、团圆,体会平面或立体造型与变化,体会制作新年饺子的乐趣。(所需材料:彩泥、垫板,一些塑好的饺子,供幼儿参考,辅助的模型、小刀等)

5、环境创设:所需材料

1、工作台:供幼儿操作

2、新年树:挂幼儿制作的新年贺卡,堆放幼儿包装的礼物

3、操作步骤图:供幼儿操作模仿

4、材料柜:供幼儿取放工具和材料

5、青花瓷盘吊饰:营造活动氛围

益智区:益智星天地

1、墙面走迷宫:根据数字提示送小动物回家过冬(所需材料:吸管拼的迷宫图)

2、几何拼图:能用几何图形拼摆出不同新年物品。(所需材料:鞋盒盖,各种几何图形)

3.动物喂食:运用饼干的不同图形,根据数字动物身上的数字,和对应形状嘴的形状给小动物喂食,进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进而逐渐意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分类,形成概念。(所需材料有:不同形状的积木,贴有数字的小动物及不同形状的盘子)

4.建构乐园: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在把积木时而堆高,时而围合的过程中,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所需材料:塑料积木、木制积木、各种易拉罐、纸杯、纸盒等替代积木。)

步步高超市 文具区:幼儿选购各种学习用品。(所需材料:水彩笔、颜料、笔、折纸、白纸、双面胶、橡皮泥、固体胶。)

2水果区:幼儿选购各种水果。(所需材料:各种自制水果)

3、年货区:幼儿选购各种年货。(所需材料:各种江西特产)

4、玩具区:幼儿选购玩具。(所需材料:各种玩具等)

大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第11篇

端午节即将来临,今天带小朋友在美工区进行折纸活动“包粽子”,幼儿兴趣很高。张英杰说:“老师,我喜欢吃粽子。”屈子涵说:“老师,我妈妈会包粽子。”活动开始后,幼儿学着老师的方法开始折,有的折成了三角形,有的折成长方形,中间部分是往“粽子”里添加一些米粒,最后还在“粽子”上系上绳子,幼儿都折得很认真,互相之间还会讨论“看我包的粽子好不好看?我会系绳子”等等。

评价与分析

首先,幼儿都见过粽子并吃过,因此能把握粽子的基本特征,因此做起来都比较感兴趣。其次,幼儿都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手工折纸,折粽子本身难度适中,所以幼儿做的得心应手。

教师介入及策略

张_和__小朋友不会在粽子上系绳子,老师教她系,张_很快学会了,雨泽本身动手能力稍微弱点,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就教他用胶水将绳子粘上去。

改进措施及目标

大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第12篇

一、活动内容:语言区、美工区、科学区、生活区、益智区、建构区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选择活动材料与活动伙伴,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并获得快乐。

2、能专注、认真地进行2,善于探索游戏材料的玩法。能根据数字在计数器上进行播珠,培养幼儿的

3、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4、养成良好的收拾整理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语言区:提供图书、故事书、幼儿用书供幼儿讲述故事。

数学区:提供自制计数器、瓶盖若干(珠子)数字卡片供幼儿播珠练习。美工区:提供水彩笔、勾线笔、蛋壳、供幼儿自由作画。

科学区:提供沙子、磁铁、积木、放大镜供幼儿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生活区:提供穿珠供幼儿穿项链。

益智区:提供拼图供幼儿拼及飞行棋供幼儿玩。建构区:提供塑料水管、积木供幼儿搭建。

四、活动过程

1、组织活动,激发兴趣。

师:今天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高兴吗?(高兴)上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们都能积极游戏探索,但是也有些小朋友交流的声音过大,还有个别小朋友会离开位置,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这次的区域活动中表现得更棒,做到小声的交流,不离开自选的区域,好吗?

2、介绍区域

(1)师:今天呢,我们在数学区增添了一些新的材料,让小朋友们去探索。瞧!这是老师自制的计数器(出示自制计数器及数字卡片进行讲解示范)

(2)强调旧区

A、语言区(看图讲述)B、美工区(画蛋壳)C、科学区(玩磁铁)D、生活区(穿项链)E、益智区(拼图)F、建构区(自由搭建)

3、幼儿游戏,师观察指导

(1)提出游戏要求

A、请你先想好自己要去哪个区,然后结合进区卡到自己选择的那个区去。B、在游戏时要注意爱护好材料,交流时声音不要过大,需要帮助时请举手。(2)幼儿自主选择区角,师指导并做好记录。

4、整理环境、分享评价(1)提醒幼儿游戏结束。(2)组织幼儿整理材料和场地。(3)分享快乐

5、结束活动

区域活动教学反思

活动开展的很顺利,我之前的多种顾忌全然消失,没有乱哄哄的现象。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开放式的活动反而使活动更有生趣,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选择伙伴,反而显得井然有序了。发现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游戏方法,而作为老师的我则在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给予帮助。

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中教师不仅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月份目标和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而且考虑了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如益智区的飞行棋、跳棋等。数学区的各种自制的计数器。让幼儿通过丰富的材料媒介来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又如手工区:为幼儿又投放了水彩笔、蛋壳、筷子等,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蛋壳娃娃,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活动前,老师与幼儿共同回忆上次活动中碰到得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以便使幼儿能在原有得基础上得到更大得发展。同时老师详细介绍了新投入的自制计数器,使幼儿能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活动中,老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让幼儿做主,成为区域的主人,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的意愿和能力,操作摆弄各种材料,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或商量式的共同探索学习。区域活动中,既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探索问题,如:幼儿在听录音故事时因为旁边区域声音太吵而未完成活动,把此区域与比较吵闹的区域都设置在了一起,动静分区有点不够合理,以后应当进行一些改进。活动后老师与幼儿一起交流活动的感受,使其能进一步体验倒成功得喜悦。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某一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如:在播珠时,教师能不厌其烦地引导幼儿你播珠我找数字卡或我拿数字卡你播珠的两种方法,从而留下了更有利于活动开展的轨迹性材料。

上一篇:中考学习经验总结下一篇:关于《金粉世家》小说的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