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2024-06-16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精选8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第1篇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云县茶房乡茶房完小教师 肖聪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尤其在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第一线所遇到的:“想改,但不知怎样改,渴求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法”的实际状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任务,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精心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现将在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探讨中的主要体会分述如下:

一、优化导入

好的新课引入不仅是新、旧知识的纽带,承上启下的桥梁,更应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想像力,激励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就如何进行新课的引入,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始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设置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激发起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教师最重要的两个品质是‘亲切和热心’,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感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开课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

(三)巧用旧知,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启”、“发”氛围中学习。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

(四)开门见山,让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后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教,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比较适合用开门见山这种导入方式。

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同样的导入方式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的老师和学生,以上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研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优化过程,诱导创新。

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现自我。

(一)、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1.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了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老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2.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猜想、发现真理,不但使学生理解学习材料,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优化思维过程,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实现素质教育,就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恰当地训练,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是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它的训练是科学,方法是高效的,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策略的理论,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细心地体会,在学习中及时总结,经常经验交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其目的在于防止教学中只重视思维结果的片面做法,在思维训练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法,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思维课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动态化,使实际的优化课堂教学表现出更多的灵敏性。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课堂提问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优化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优化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使课堂优化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动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第2篇

一、健全人格 转变观念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既要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看重他们的思想品质;既要看他们各种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忘记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对待后进生,更应加倍关爱,倾注自己一片真情。

二、言传身教 以诚取信

言传是教育的基本方式,身教更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我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工作中体会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加强班主任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我要求学生做到的,那我就首先做到。我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如周会、集会期间,决不和其他教师闲聊;不管他们看到与否,我也要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些。通过自己的坦诚相待,很快便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学们都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很快得以贯彻落实。

三、善待学生 关爱心灵

要带好一个班级,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学生就要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的心灵。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要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他,欣赏他,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也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班主任应当有宽阔的胸怀,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对任何学生都要以诚相待,以情感人。

四、充分信任 民主管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第3篇

一、职业学校法律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职业学校法律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其对于法律的教学具有直观性与实践性,通过对各种各样真实案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用法律的思维来考虑直观的案件。

(一)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 展示案例

展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中最复杂的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知识点的安排寻找与之相符合的案例以文稿或者讲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现如今由于大多数教师都选择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播放案例,这样能给学生的视觉与思维带来更大的冲击。

2. 正反辩论

辩论这个环节是整个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重现法庭上的情景,对案件中复杂的法律关系进行梳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3. 总结点评

当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讲解,针对学生在处理案件时的思维方式进行点评,法律这门课程是特别考验临场应变能力的课程,所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极为重要,对于案件中的每一个点都要求学生必须用法律的思维进行思考。

(二)案例的选取途径

由于法律教学的严肃性,所以,在案例教学法中对于案例的选取是很严格的,不仅要求案例真实可靠,还要保证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准确无误,所以一般案例的选取都在规定的几个途径内完成。

从法律期刊和媒体中选取:

虽然教材中的案例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但是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一味地学习教材上的案例,容易使学生学习的法律知识不全面,而且教材上的案例都是固定在教材出版时间之前的,案例不具备时效性,所以,从法律报刊和电视媒体中选取案例,结合当今社会的热点时事进行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比如,离婚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特别广泛,包括婚后的财产归属等一系列的相关法律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对于案例的分析与案件真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

(三)国内法律与国外法律的区别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与国外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不同,导致产生了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对于某些法律的相关规定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一点可以作为我国职业学校法律教育的一门选修课程,将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案例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以免当我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在法律知识上进行交流与沟通时存在误差,比如,美国红牛公司的广告案件,在2014年,美国红牛公司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词叫做:“Red Bull gives you wings”(红牛,给你一双翅膀),由于喝了之后并没有长翅膀而被一位消费者以广告欺诈罪告上了法庭,并且赢得了诉讼,这一事件传到中国之后,旺旺集团的广告语、康师傅集团的广告都被人们提出了质疑,但是相关法律专家提出,如果这样的事件在中国发生,消费者胜诉的机会较小,因为在中国的语言中存在修辞手法。这就是法律的国界性,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异导致法律的差异。

二、职业学校法律教学的形式

我国职业学校中法律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分,课堂教学又被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而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因为它对于学生而言有兴趣度高、直观性强的特点,而实践教学则被分为社会实践与校园实践,在职业学校的法律教学中更倾向于采取校内实践,因为社会实践是在学习到了一定程度或者说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一定程度才可以进行的,因为法律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总之,法律教育没有绝对的方法,也没有绝对的理论,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理论知识为辅导,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发展的法律人才。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优秀型技能人才,所以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职业学校以社会各领域所需人才的要求为标准大力开展职业化教育,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法律的教育也是其中一种。

关键词:职业学校,法律教学,方法与形式

参考文献

[1]姚琴.对优化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措施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7):126.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教学案例 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和周期

能力培养:1、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学习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2、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等方式表示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宇宙是物质世界。宇宙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之中,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地球是人类之家,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行星),也处于不断地运动中。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多种,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是什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也是与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

板书:标题

首先,我们来学习地球的自转。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什么是自转?(生答)

讲授:自转轴也即地轴,运用地球仪指出地轴穿过地心,连接两极。所以绕地轴的运动,也就是地球本身的运动,即自转。自转作为一种圆周运动,我们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其运动规律呢?(方向、周期、速度)

板书:1、方向:

引导:我们在地球上能不能感觉到地球的运动?(感觉不到)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天体的运动上感知,最显著的莫过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之所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正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活动:让生上前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地球,教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的运动方向。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

出示投影:教学生在图上绘方向。并在图上标出地点,让生判断相互位置。

板书:2、周期:

周期是地球自转360°所需的时间。我们通常说1天24小时,那么它是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1个恒星日,是以恒星作参照物,虽说所有的天体都在运动,但因为恒星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可以把它看作是固定不动的。用图示形式说明何为恒星日。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比24时少3分56秒。既然地球自转是圆周运动,就有角速度;而一切运动,都有线速度。所以研究其速度,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板书:3、速度:

出示投影:"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引导生分析

角速度:可以从它自转360°需要23时56分4秒得出大约15°/小时,角速度处处相等,但有两点除外。 (南北极点为0)

线速度:指地球仪,就不是处处相等了,为什么呢?(因为纬线圈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赤道处最大,两极点为0。就半球而言,各地线速度不同,但就全球而言,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线速度也相同。)

延伸:我们感觉不到在动,但事实上坐在原地不动,每天也要走不少路程呢。不是有著名诗句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嘛,听说过,谁写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诗人口气好大,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抑或是凭空想象?大家讨论一下:坐在原地一天行走八万里,可能不可能?八万里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讨论活动:赤道上能做到,理由:2пr=2×3、14×6378≈4万千米=8万里

进一步提问:如果可能,是不是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只有赤道上才可以"行"八万里,其他纬度就小于八万里。到60°N附近就是赤道上一半路程4万里。)那么,像我们居住在中纬度地区约40°N附近,坐地日行多少里?(4万里绰绰有余)

升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人把这个自然现象写入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伟人宽广、豪迈的胸襟与气魄。同学们想一想作为一个伟人可想而知他的知识非常渊博。自古就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同学们要想成就自己的一番理想,要想成为一代豪杰,地理知识绝对不可少!

承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下面我们来学习地球的公转。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围绕太阳做运动的是不是就地球一个天体?还包括哪些天体?(生答)所以,太阳是这些天体共同绕转的中心,故称其为公转。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如何?

板书:1、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出示投影:"地球公转轨道",指出:太阳不在圆心,只能位于其中一个焦点。标出太阳。所以,日地距离也就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产生了两个点:近日点和远日点。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是一月初;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是七月初。关于日地距离的争论有一则很著名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辩论的两个人物并不大,倒是把一个大人物给难倒了。噢,对了,是"两小儿辩日"。大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学过吧。谁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一小儿说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小,说明早晨太阳离我们近;另一小儿说早晨冷、中午热,所以中午太阳离我们近。)

讨论:这个问题把孔夫子孔圣人给难住了。大家现在讨论一下:两小儿谁对谁错?

(一天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1月初是近日点,7月初是远日点,不能因为中午热、夏天热就说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就近。)

当然,等我们学了后面的内容后,还可以给他做一个更深入的解答。孔夫子被难倒,是因为他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难倒孔夫子的问题难不倒我们,在这个方面,你已超越孔夫子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公转的运动规律:

板书:2、方向:和自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自西向东。北极上看,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加深印象。

板书: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以图示解释恒星年。

板书:4、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

出示投影:"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让生得出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的结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第5篇

备课 1专研教材2 了解学生3 制定教学计划 二

上课

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传授课、复习课、技能课、检查课。

根据课内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等

上好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三

作业检查与批改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四

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的意义: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立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2 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为有探究兴趣的学生提供研究指导,帮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五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教学制

内涵: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适应的。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制。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评价: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足: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2班级授课制

定义: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产生与发展: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铁的发展而实践定型。评价: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制教学

不足:1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3分组教学制

定义:分组教学制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历成绩吧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一般可分为2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胡欧学习成绩编班

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能力学习成绩等编组

评价:优点 1能较好地照顾个别差,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足:1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2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好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普通版的学生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3 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四方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4 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收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要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第6篇

一、自身为媒介

教师以自身作为影响媒介指导幼儿的游戏,首先要考虑以什么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游戏者和旁观者的两种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

1、游戏者。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

摘要:

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者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已成为教育幼儿、发展幼儿的手段或形式,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进入幼儿游戏过程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肯定和认同。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在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关注中班幼儿的各种行为和问题,适当、适时介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教师作为参与者、建议者,让大班幼儿自主选择主题,参与规则制订,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最后笔者总结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正确把握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无论教育和保育,不同年龄阶段性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所采用的游戏指导方法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有效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介入指导方法,以不断提高游戏的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近年来,在上海,二期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幼教工作者都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二期课改之下的幼儿游戏,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这些价值和贡献的学习、研究,能够打开我们的视野,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学习有效的指导介入的方法,为日后的教育实践储蓄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比较与实践,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创造出适合本国幼儿的、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才能总结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所以关于“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有所定位。

二、对“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理解

“介入”并不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时间内的所有行为,它既不是教师对游戏的无意“干预”,也不完全等同于对游戏的有意“指导”。“介入”一词在字面上没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干预,“介入”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愿望,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立足点应是幼儿与幼儿当前游戏。

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幼儿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如,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美,能鼓起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技艺性帮助主要包括示范、参与、帮助、指导和练习等。如,教师通过动作模仿、操作示范和实物提供等给予幼儿具体的支持,使幼儿破解难题,实现游戏愿望。幼儿游戏既需要教师的情感性鼓励,也需要教师的技艺性帮助。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三、在游戏中运用适宜的介入指导方法,发挥小班幼儿的主体性

从小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生发;游戏内容的形成;到游戏材料的收集制作与投放,都是幼儿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完全掘弃了以往由教师引出并安排好的模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并收集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戏,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烧菜还可以用微波炉;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气等,教师及时引导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按意愿去收集制作这些游戏玩具。并按自己的兴趣投放和互动。这一游戏过程,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张扬。

1、追随幼儿的关注热点,适时确立孩子自主游戏的主题。

老师在整理玩具橱时,不小心掉出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见状后,立即做了个打电话的姿势说:“请马上过来,这里有一个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几位幼儿听到后,嘴里边模仿着救护车的声音,边跑了过来。明明带头将布娃娃抱起后,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见他将绳子的一头贴在耳朵边,另一头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给他看病。身边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儿,也纷纷模仿起明明,给手中的娃娃看起病来。明明的游戏行为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使之成为了共鸣。于是,教师将孩子们喜欢的热点及时进行了扩展,游戏主题“小小医院”就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中“诞生”了。老师及时追随幼儿的活动,为孩子的自主游戏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细心观察幼儿游戏,及时介入引导。

经一周的游戏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对娃娃家、小医院、餐厅、等游戏主题普遍感兴趣,可是对游戏洗衣房就显得无人问津。为什么同样是幼儿生成,但参与积极性却截然不同?经过分析与反思,觉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的对洗衣缺乏生活经验。因此老师以游戏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去参观洗衣店。让孩子亲自去店里看一看,学一学,体验一下为娃娃洗衣的乐趣,同时观察阿姨的劳动。经过这样的参观活动,孩子们果然在游戏中积极争着要来试一试,学着为娃娃洗洗衣服。这个活动,使我们认识到,老师敏锐的捕捉孩子的游戏信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就会重新点燃孩子的兴趣,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获得成功感。

3、老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通过评价过程强化幼儿自主性行为。

首先通过游戏分享活动对个别幼儿了解与引导。如游戏观察中发现幼儿游戏主动性、自信心等心理品质差异较大。有的游戏自主性很强;有的则躲在一边不敢大胆游戏,老师就在游戏中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一起游戏,在游戏分享活动中重点鼓励与表扬他的点滴进步。其次,通过老师以提问、设疑等引导幼儿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提炼幼儿的生活经验,引起幼儿对游戏的进一步自主探索兴趣。应该说,一次次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达、独立自信、主动交往的能力,也促进了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发展。

四、关注中班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和问题,适当介入促进幼儿的交流与协作

在贯彻《纲要》进行自主性游戏指导的过程中,常思考:怎样使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怎样让每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了。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是组织游戏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幼儿游戏情况的窗口。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独立地玩,还是模仿他人,跟着他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对待玩具和同伴的态度怎样、语言交往能力如何等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对象。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观察、指导呢?

1、观察幼儿的游戏,首先要有耐心,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师在游戏指导中,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很重要的,幼儿游戏的行为有时是无声的,但从无声的动作中可以看到幼儿的内在思想、情感的流露,所以更需要老师的耐心观察,从而发现幼儿游戏的能力。有一次,教师听到“点心店”的“服务员”之间在抱怨:“今天生意一点都不好,包好的小笼和馄饨都卖不掉„„”老师问他们是怎么回事,服务员说是厨师烧的不好,厨师怪服务员招呼不周„„愉快的游戏气氛被破坏了。“点心店”暂时挂出暂停营业的牌子,大家讨论出主意:“点心店要继续开下去吗?如果要继续开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让生意红火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上幼儿园前是一定要吃早饭的,点心店不能关。银行里的工作人员说;我下班后肚子会饿,也要到点心店吃点心的„„

讨论后,大家想出了不少好办法:丰富小吃品种、设计新款菜单、增加外送服务,老师鼓励孩子们的想法,从“物质”上给予支持。游戏比设想的更丰富、更有趣。

教师不断地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他们游戏的经验、能力、态度,幼儿在每次的游戏中都有所收获,体现游戏自身的作用。

2、及时灵活地捕捉游戏中良好的点滴行为,使它得到升华。

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经常能发现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地将这些点点滴滴 “发扬光大”,能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一次,“星星舞台”的新节目上演了,观众们争先购票前去观看。小欣和庄庄两位好友相约一起看表演,可轮到她们购票时,还只剩下一张票了。“买还是不买?”两个好朋友在窗口前纠结,此时,在她们前购票的方宝走了过去,说:“算了,你们是好朋友,我把票让给你们吧!我明天再看!”小小的一张票,表现出孩子间的情谊,让我很感动。老师充分肯定了幼儿的这种行为,请“主持人”赠送一张票给帮助朋友的方宝。节目过后,“主持人”把这件事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分享。通过游戏感受真情,孩子们深受感染。

3、以角色身份参与,师生共同感受游戏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中认真地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劳动,快乐地游戏。教师的参与,又使游戏得到促进。小敏在抱怨,“今天宝宝同我一起开‘花店’,可是他老跑到别处去,只有我一人在看店,太忙了。”教师以顾客身份参与,送‘锦旗’给努力工作的婷婷,暗示提醒宝宝认真‘工作’。又如:娃娃家‘姐姐’病了。老师扮演社区医生来娃娃家给‘姐姐’看病,建议‘家人’要照顾家庭成员。‘姐姐’说:“今天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我生病了,辰辰‘妈妈’照顾我,给我送汤喝又陪我上医院。”通过游戏中发生的事,大家对角色身份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在老师的介入指导下,孩子们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培养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锻炼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五、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参与规则制订,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教师的介入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1、幼儿游戏彰显自由,创设开放的、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

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自主性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

“新闻坊”游戏初期,我们对此有些担心,之所以设置这个游戏是因为孩子们有兴趣于周围的事情,刚开始孩子们对报刊上的新闻运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整个游戏中的时间孩子们都用来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同时从他们的剪贴内容来看,适合他们且有关注点的很少,这个游戏的目的性在偏离。

一天,琪琪问老师能不能去采访点心店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又没有新品?老师同意了。这个建议一下子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当天的游戏讲评,老师请琪琪将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操作进行了介绍,并抛出问题:除了点心店,还可以去哪里采访呢?采访什么?有的说:可以问问顾客,新品的味道如何、新品的外形漂亮吗?图书馆里是不是有新书来了,是讲什么的?图书管理员为大家做些什么?建筑工地上又造了一幢怎样的房子,他们是怎样造的?小学里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等。孩子们讨论得可热烈了,这些热烈的讨论爆发出许多闪光点。

第二天,孩子们可起劲了,忙碌在各个游戏中。播报时他们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他们出示的记录纸,孩子们用图和符号等形式记录着,使每件事有一个延续,孩子们的创意让我大受启发:这是老师发现琪琪和小牧都去采访过点心店,但他们的记录让人以为是同一件事,在此老师提出了一个建议,能不能用文字和图进行记录,使报道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赞同。新纪录方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游戏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多个游戏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游戏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材料的更新是基础同时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幼儿表现游戏、发展游戏的重要物质支柱,离开了游戏材料,游戏几乎难以进行。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游戏构思,引起幼儿的游戏联想和游戏行动。不仅要充分观察游戏,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还要根据大班幼儿对材料需求的特点,克服盲目性;并根据游戏的充分观察,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有效地运用材料,促进和提高幼儿自我生活的质量,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

“艺术小学”游戏是“我的小书包”主题背景下的自主性游戏,刚开始,孩子们对做“小老师、小学生”很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满足走过场,希望像个正真的老师那样给小朋友上课。此时对小学的参观,使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识,老师适当的投放玩具:数字、加减符号、粉笔、袖珍黑板等,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一下子浓厚了,除此之外,贝贝自己准备了折纸书,说是要教小朋友,教师建议要先自己会折,贝贝立刻告诉老师,她会先在家里“备课”,然后再来教小朋友,小阳带来了剪纸书,来教大家对称的剪纸,这是老师主动告诉‘小老师’手工纸放的地方,并告诉她们可以随时拿,这对他们来说可是“无上的荣耀”,因为这是老师的东西,而且任由他们支配。从等老师提供材料到自己积极的有选择的准备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材料的更新是基础同时也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3、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让游戏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游戏

角色幼儿是幼儿自由选择的,自由活动的游戏。但是每一种游戏都有它自身的规则,以达到游戏本身的教育意义,角色游戏也不例外。为使每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自由、有序地活动,制订必要的游戏规则就尤为重要。

大班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的介入,游戏主题得到深化,能够顺利进行的时候,教师就退出了游戏。教师点拨和推动的作用,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判断是非,推动游戏的发展。

由幼儿自己制订的规则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他们在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中,尽情地游戏。一些简单的行为规则他们也必须去遵守,才能确保游戏的正常进行。如:“小舞台”中,孩子们尽情地唱呀,跳呀,却不知影响了旁边的“医院”,孩子们立刻想到当有病人来看病时,“小舞台”要安静了,由此他们也想到了需要用一个人来管好,一些不遵守他们自己制订规则的小朋友。于是,大家轮流担当执勤人员的规则,也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个个积极得承担着这个“工作”。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也懂得了在公共场所要学会安静,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等等。

同时,教师也引导幼儿活动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将解决问题看成是孩子们的一个开放的空间。实际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规则并非都是神圣不可冒犯且不可改变的;相反地,有些规则是为了某些选定的目的而存在的,当规则不再符合原先构想的目的,或者当情况改变时,规则也应该适时地改变。

大一班游戏中有一项规定:孩子们的建构作品,最多可以保留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拆除且收拾干净。可一天上午,添添告诉老师,她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她搭好的作品按规定下午必须拆除。添添想要保留她的作品,因为昨天她看牙早回去了,她搭建一半的作品想继续完成„„为此,老师把这一问题向孩子们提出来,讨论是否有必要改变有关积木作品保留时间的规定。于是孩子们新制定的、更具体的规则“出炉”了。

六、结论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是一个有心人、是介入者,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幼儿游戏,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为了保证幼儿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遇到以下情况时,教师可适度地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游戏愿望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倾向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找帮助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当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让我们真正走进幼儿的游戏世界,支持幼儿,让幼儿真正体验到自主游戏的快乐!(徐汇艺术幼儿园 葛静)

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语言指导策略

“让幼儿自主的学习”这一新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对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我园自申报“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水平的行动研究”这一科研课题已来,在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这一领域中已经历了三个学年的探索,并形成了我们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指导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关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许多教师会把游戏与真实生活混在一起来指导孩子,若运用的语言不当反而打断儿童的游戏。教师应好好运用在想象游戏中解说员的角色,有技巧地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这种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可使解说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在什么情景下教师该提什么问题、该说什么话,这是我们老师感到很困惑的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运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还能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力的提高。根据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我们把游戏中的指导语言归为以下几类:

一、疑问式语言 :

一般以询问的方式语言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把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游戏中总是反映自己原有的经验,教师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经验,使生活中零散的经验得以整合。询问式的语言并非教师不了解某种游戏的情节,如:“这是什么呀?你在干什么呀?”等一类幼儿不需要思考或努力尝试即可回答的问题,而是根据幼儿游戏开展的情节,觉得幼儿需要帮助或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是在干什么呀?(用于了解游戏的情节)”“家里除了爸爸和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帮助幼儿解决争抢角色的纠纷)”“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用于引导幼儿学会用替代材料)”“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打针?(用于提醒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促使幼儿养成做事有责任的习惯)”“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能抓坏人呀?(用于帮助幼儿对警察职业的进一步的关注,达到丰富游戏情节的效果)”“拿不下了怎么半?(帮助幼儿思考更为合理的方法)”当老师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不要一相情愿地直接指导,可以问问幼儿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老师的帮助,如:“你有什么需要帮助吗?”“要不要我来帮助你”等让幼儿感到有自主体验的语言。教师在运用疑问句来提问时,是作为“游戏的真实情况的解说员”,把游戏作为教授的媒介,帮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的经验,用于新的、或不同的情景中。要注意根据幼儿游戏的情节发展需要,根据游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语言看起来是在问问题,实质上是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描述出来了,把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解决的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功效。

案例一 : “疑问式语言”指导实录

在“快乐的娃娃家”游戏评价中,我尝试采用三个层次递进的询问式语言,引导与支持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我首先问:“今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告诉大家?”此问题的提出能让孩子简单回忆游戏的情节,又有机会和别人分享快乐。

我然后又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对于娃娃家的材料划分、厨房与客厅区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有的则可能受经验或能力的限制,离开了老师和同伴的支持,就不能自己解决,从而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当老师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助?”豆豆说:“我们客厅太小了,客人都坐不下。他们厨房的小朋友老跑到我们这边来做饭。”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商定了规则。这样既能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问题,主动寻求帮助,又有利于合作解决问题与能力的培养,并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我最后又问到:“你还有什么办法告诉大家?”这时,参与游戏的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又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建议、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成为发展游戏的主人。

二、建议式语言:

有些建议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与询问式语言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常用“这样试试„„”“如果不行再想想别的办法”“我要„„,可是没有„„”等句式来达到指导的目的。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老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当幼儿在“德克士”买不到油条而争执时,老师可以建议说:“德克士没有油条卖,我们再开个卖油条的店吧!”当发现幼儿一个幼儿用不同的积木尝试着搭建一个东西不成功而想放弃时,老师可以直接拿出最合适的积木对幼儿说:“用这块积木试试看。”这样使幼儿既接受了老师的指导,同时也感觉到了自主和尊重。

案例二: “建议式语言”指导实录

几名男孩子手里拿着几只恐龙,甲说:“我要搭恐龙陆战队!”其他孩子同意了他的想法。于是,甲拿来4根圆积木,他在圆积木上放上一块长方形的积木。这时乙也拿来几根圆积木,他把积木接着甲搭的继续往上加,可还没搭好,就把甲搭的积木全部带倒掉了。这时,丙说:“还是我来吧。”他拿来3根长积木,然后甲、乙轮流把圆形的积木往上加。这次又全部倒了。于是,几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笑着说:“看看你们的积木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把哪根积木放在下面最牢固?”这时乙说:“我们把粗的放在下面。”后来他们轮流把稍细一点的积木放在上面。最后他们的“恐龙陆战队”搭好了,还叫了其他小朋友去参观呢!

老师把握住引导孩子游戏的最佳时机,通过恰当的语言提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三、鼓励式语言:

老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及违规行为,老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式的正面语言,把希望幼儿出现的行为要求提出来,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如:看到幼儿把玩具洒落在地上,老师就说:“xxx小朋友把地上的玩具都收拾好了。”“xxx小朋友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能干!”“xx今天愿意与大家一起轮流玩玩具了。”“如果声音再大一些,我们就会听清楚了。”等语言。老师及时发现并反馈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可以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三: “鼓励式语言”指导实录

田田和佳忆正在“医院”里给病人看病,只见医生田田对护士佳忆说:“快点,这个病人要输血”。“我们这儿没有血。”佳忆急忙说到。“怎么办?”一会儿,只见佳忆跑到“火锅店”里借了一点红色油泥放入针管里,就开始给病人输血。这时,丑丑抱着娃娃来了,田田拿着听诊器听了听说:“发烧了,要输液。” 丑丑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田田拿一个橡皮筋绑在娃娃的手上并做了一个把针管插入手背的动作,挂好输液瓶后说:“下午还要来哟。” 丑丑急忙说:“不行,我下午要上班呢。”“那你的宝宝就要死了。”“你的宝宝才要死了。” 丑丑很生气地叫到。这时,我急忙走过去,也来到医院看病,边打针边说:“你们的医术都很高明,我真想病快点好,可我下午没时间来打针,你们有什么办法吗?”“那我到你家里给你打吧。”佳忆说。“太好了,谢谢你们。”我开心地说。田田听见了,连忙拿起针管来到丑丑家,敲了敲门说:“丑丑,我来给你的宝宝打针了”。„„

鼓励式语言有时能潜移默化着孩子的行为。

四、澄清式语言:

幼儿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筛选,对于游戏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或幼儿模仿了一些不良现象,教师不能随便评价,而应该引导幼儿来加以讨论、澄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之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如:有的“警察”到“餐厅”吃饭,不给钱就走了。如果这个问题幼儿并不介意也就算了,但是“餐厅”的老板一定要他交了钱再走,他却说“警察”吃饭是可以不给钱的,这个问题就值得老师让大家讨论:“警察买东西到底可不可以不给钱?”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澄清对警察的不正确的片面理解。

案例四: “澄清式语言”指导实录

欢欢和玲玲正在玩“小医生”的游戏,欢欢的脖子上挂着听诊器,玲玲手里拿着针筒、温度计,这时,只见豆豆抱着一个奥特曼的玩具来到“医院”,指着奥特曼的脖子对欢欢说:“他感冒了,有点咳嗽。”欢欢看了看豆豆,用手指着奥特曼的脖子问:“是这里吗?”豆豆点了点头,只见欢欢随手从玲玲手里拿过针筒对着奥特蔓的脖子就插了下去„„像这样的游戏行为完全是不符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但从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们认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有病了,就在什么地方“施药”。当我看到这儿时,并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而是在孩子游戏结束后,把这样的游戏场景边用语言描述边表演了一遍,然后问孩子:“你们去医院看病,医生医生是不是看你哪儿不舒服就在哪儿打针呢?”孩子纷纷摇头说:“不是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有的说:“医生是在屁股上给我打针的。”有的说:“医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针的,还要吃药。”在这样的场景下的讨论,引导幼儿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幼儿把各自零散的看病、打针、吃药的体验与同伴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去碰撞自己已有的游戏行为,把有益的经验串成了一条线,使他们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经验,为下次游戏的开展提供“新的源泉”。

五、邀请式语言:

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人问津的区域,教师可以运用邀请式的方式。如:“我们一起去吧”“你可以帮我理发吗?”“请问你知道‘加油站’在哪里吗?”等这样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带领他们进入游戏情景,促进他们与其他幼儿的交往,让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快乐和成功感。

案例五: “邀请式语言”指导实录

我们班的其其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孩子,平时一到玩游戏的时候就一个人坐在那里,处于一种旁观的、无所事事的态度,以至于同伴对他也是很少在意和关注的。有一天,游戏开始后,他又开始这里摸摸,那边看看。我走到他面前问他:“你愿意和我一起到小舞台去看表演吗?”他看看我,点了点头。我又邀请他说:“那我们先去超市买点东西吧!”他又点了点头。于是我们一起手拉手来到了超市,我拿了两瓶“可乐”,看看他,他没说话,也不拿东西。我们就一起来到了小舞台,坐在椅子上看表演。我给了他一瓶“可乐”,并边看表演边喝“可乐”。过了一会儿,我说:“我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到‘餐厅’吃点东西好不好?”他拿着可乐笑着点了点头。我们又一起到了“餐厅”,服务员问我们吃点什么。我为了让别的幼儿对他产生关注,我说:“这是我的好朋友,你让他点吧。”随后,他点了好几个菜,开心地笑了笑。吃完饭,我又邀请他一起到“图书管”看书,一直玩得很开心。

面对这样的孩子运用邀请式的语言,让他和你一起游戏。在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意愿的同时,会起到更有效的指导作用。

六、角色式语言:

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你们需要帮忙吗?”等语言,不仅会使游戏的情景得以丰富,而且还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幼儿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

案例六: “角色式语言”指导实录

娃娃家里的妈妈沙沙从游戏开始就忙着炒菜,爸爸张浩在超市与家之间来回“奔波”,看起来他一点都不累,娃娃却被扔在一旁无人照顾。娃娃家游戏的内容显得有点单调、乏味,难以继续展开情节。见状,我忙扮着客人进入了游戏:“请问家里有人吗?我是到你们家来做客的。”沙沙和张浩看到我十分高兴,连忙说:“何老师请进!”“谢谢你们,我听说娃娃今天要过生日,特意来给他送礼物的。”他俩睁大了眼睛,相互笑了,一脸的惊喜。我又说:“你们准备给他开个什么生日会呢?我来帮忙吧!”“我想给他请很多好朋友,还要给他买新衣服。”沙沙高兴地说到。“我去买蛋糕和生日蜡烛!”张浩也兴奋地说到。当他俩手拉着手去买东西、又到各个角去请客人时,我知道他们已真正地为生日这一情节开始忙碌了,便悄悄地退出了游戏。

七、指令性语言:

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的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但这样做也许效果不佳,这时可用第二种方法:立即用语言和行为加以制止,如:当看见一幼儿正拿着一根木棍向人家的头上打去时,教师别无选择的方法是立即用行为和语言加以制止,如:“你这样做很危险。”“你不能这样做。”“请停下来。”等语言来达到结束幼儿不良行为的目的。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中,教师灵活运用指导语言,抓住适当的时机,加以点拨、启发、和引导,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游戏指导的有效性,而且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第7篇

当有客户来访时,如何接待客户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是个很重要问题。当有外来的客人要到公司进行洽谈业务时,要各方面配合良好,塑造一个能展示公司企业文化的展示接待环境,规范样品间的接待管理制度,树立公司良好的对外形象。

客户接待管理制度,物业公司的客户接待主要做些什么,在接待客户时应该注意什么 客户接待管理制度

一、公司客户分类。A类:公司贵客,指公司高层的重要客人;B类:贵宾接待,指公司重要客户、外宾的接待;C类:业务接待,指营销客户的接待;D类:普通接待,指一般来客的接待。

二、接待基本内容与工作安排。公司客户的接待的一般内容为“迎客引入、询问让座、接待洽谈、参观介绍及招待服务”。接待人员需真诚热情,注重文明用语,规范化服务。前台人员应配合部门业务人员周到化服务,原则上根据具体业务事项由相关业务负责人接待,需部门主管以上接待的,由部门总监接待,接待用品由相关部门主管负责把关。

三、费用控制事项。接待人员需遵守公司相关规定,不准有任何越格行为。对于客户提出的办理限制事宜,应婉言谢绝或及时报公司领导。接待费用的控制上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事项:

1、接待规格:按照客户的分类,安排相应的接待方式,但应在客户满意的基础上控制费用标准,不得奢华浪费。A类客户由公司高层接待,费用应该控制在500元/人;B类客户由部门总监接待,费用应控制在300元左右/人;C类客户由部门经理接待,应控制在200元左右/人;D类客户由部门主管或业务负责人接待,费用应控制在150元/人。其中销售部门客户接待费用由本部门负责。

2、陪同人员:在诸如饭局、娱乐等客户服务项目中,原则上客户在5人以下的,公司派1人陪同;5至10人的,公司派2人陪同;10人以上的,公司可派3人以上陪同。

3、客户送礼:公司的客户送礼由各部门主管负责安排,原则上礼品应符合客户品味、价格合理、能代表公司形象等,重要礼品需报执行委员会主席。物业公司的客户接待主要做些什么?

1、接待客户来访,处理客户投诉。

2、办理装修、物品放行、维修受理等日常事务。

3、每天进行房屋建筑、设施设备、安全(含夜间查岗)、清洁(含垃圾清运)、绿化、消杀等工作的不定时巡查。

4、根据计划定期安排房屋建筑、设施设备的维护工作。

5、根据季节不同,每月对公共区域安排2次以上的消杀工作。

6、每月对材料采购进行控制,并对库存材料进行盘点。

7、每月组织相关培训及考核工作。

8、每月对管理费收缴工作进行统计,并实行上门催缴等方式保证收缴率达到公司要求。

9、每月对水电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对本月管理成本进行核算。

10、每季度向业主公布一次管理费收支状况及本体维修基金使用情况。

11、每年安排水池/箱进行两次清洗,并送水样进行检测。

12、每年至少一次对客户意见进行征询。

13、按计划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及社区宣传活动。

14、定期与业委会进行沟通。

15、定期与行业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接待客户时应该注意什么啊? 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谊、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迎接,是给客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工作。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为下一步深入接触打下了基础。迎接客人要有周密的部署,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客人,应首先了解对方到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做出礼貌的解释。

2、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绝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来迎接,内心必定感到非常高兴,若迎接来迟,必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阴影,事后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消除这种失职和不守信誉的印象。

3、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美丽的城市”、“欢迎您来我们公司”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有名片,可送予对方。

4、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准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

5、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活动的计划、日程安排交给客人,并把准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材料送给客人。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形式 第8篇

在教学中, 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渗透实践教育外, 还应充分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平台,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 让学生走近书本, 走出课堂, 主动参与, 走向社会, 在“解决问题”中分辨是非善恶, 坚定职业理想, 培养职业情感, 从而把职业道德知识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具体做法如下:

一、社会职业实践调查体验

社会职业实践调查是学生结合本专业的行业特点, 以行业在经济社会中发展的地位、行业发展的前景、所取得的成就、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等情况为主要内容, 本着“客观分析”的原则, 在学生做、听、看、思、谈、写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 使学生对职业工作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增强对行业的认同感。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的需要, 我们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调查, 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调查, 建筑施工专业所需人才, 机械专业就业形势调查, 职业道德模范访问等等。通过社会调查和访问, 学生增加了对专业的认识、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的认识、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的认识, 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紧迫感, 促使学生自觉提高职业技能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调查了解, 学生获得了建筑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增加了对建筑业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情感。又如, 我们组织幼教专业学生到当地最大规模的幼儿园进行见习, 观摩。培养学生对将从事的职业产生自豪感、热爱感、认同感、责任感。

二、职业技能实习实践体验

职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实习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择业上岗的大练兵。职业技能实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品质的真实体现, 要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对学生在职业技能实习中的道德行为规范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品质。例如, 我们组织机电专业的学生在实训期间开展劳动技能比赛, 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再如, 组织财会专业学生到银行实习, 体验作为一位银行营业员的日常工作, 并在实习生中开展“百日无违纪活动”, 培养学生为民服务、爱岗敬业、遵守财经纪律的优良品质。

三、学校日常管理中的道德实践体验

道德实践活动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学校把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列入日常教育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开展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实践活动, 把学生置身于创造优美校园环境的实践中,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珍惜美;开展维护公共秩序的实践活动, 对学生来说提出了更高的纪律要求, 更有利于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开展富有积极的道德实践意义的活动, 如“贫困学生助学扶助活动”“为灾区献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通过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对专业的感情、对专业学习的态度、组织纪律、协作精神等方面, 比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实习生、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进取精神, 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逐步加大。

参考文献

[1]姜振英, 陈水根.中华美德教育实验在南京.

上一篇:努力,成绩六年级作文下一篇:网络歌曲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