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收礼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9-11

公仪休拒收礼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公仪休拒收礼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1篇

邵伯中心小学 张惠玲

教学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理解公仪休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基础性诊断。

1、揭题,说说:从题目看,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预习,你发现本课有什么特点?

3、小结:介绍独幕剧的特点以及朗读注意点。

4、检查初读,正音,指导朗读。

5、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公仪休为什么不肯收下鲤鱼?

二、群体诊断与矫治。

1、设问;根据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交流,归纳筛选。问题大致如下:(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儿看出?(2)他为什么拒收鲤鱼?(3)公仪休是怎样拒收鲤鱼的?

三、精读感悟,发展性诊断与矫治,体会公仪休的品格。

1、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圈画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品味以及自我诊断与矫治,体会公仪休对鱼的喜爱之情以及公仪休的见解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2、交流:相机出示公仪休的一段话,逐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理解。

A、可设计以下句式帮助理解。

(1)( )我喜欢吃鱼,( )不能收人家的鱼。

(2)( )我收了人家的鱼,( )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3)( )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4)( )我犯了法,( )吃不上鱼。

B、设问:公仪休不收鲤鱼就是为了“一直有鱼吃”吗?

出示:(5)我之所以不收人家的鱼,是因为( )。

1、指导朗读,提示: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和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朗读出不同的语气并加以动作表演,真切体会语言。

2、通读全文,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指导分角色朗读,优化矫治。

1、提示:根据人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及神态练习表演。

2、学生自主性练习(自由组合合作练习)。

3、指名上台表演,群体诊断、矫治。

五、迁移练习,优化训练。

1、思考:子明在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件事上明白了什么?又会怎么做?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或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

2、自主性练习。

3、交流,优化评讲。提示:表演或朗读时人物的语言、态度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和当时环境。

[公仪休拒收礼物 教案教学设计]

公仪休拒收礼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掌握三点:一是学会课文是的生字词,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了解一下独幕剧的特点,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三是能把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其中特别是要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此类课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中的人物、年代又离学生较远。为了拉近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产生共鸣,教学时着重组织学生先通过对比了解戏剧;再词句品读,体验感悟文章内容;最后组织学生合作排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

2、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3、通过的故事,感受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积累性常规活动:

积累杜甫、李白的古诗。

二、开放性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吴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结识一位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他叫公仪休。

1、出示公仪休图片及简介

2、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板书:齐读)公仪休拒收礼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完全不同,把书翻开。

三、互动生成展开

(一)初读剧本,了解剧本知识

1、快速浏览,说说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交流

3、小结:课文就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板书:独幕剧)。他在开头先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的对话。剧本中方括号主要交代布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主要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4、认识剧中其他两位人物:鲁国某大夫的管家公仪休的学生子明

说明:课伊始,就让学生浏览课文,比较和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方括号里交代布景及人物活动等。括号里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初步学会阅读剧本。

三、读通剧本,理解词语

剧本通过人物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那这个剧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1、轻声朗读剧本

要求:

(1)读准字音,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想想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

重点理解:回味日夜操劳心满意足盛情恍然大悟无可奈何

说明: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立足点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再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在组内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剧本中的有关词语,并能在理解中加以积累

四、细读剧本,深入理解

1、公仪休喜欢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有关句子。

出示句子:(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读一读,演一演

2、鲁国这个地方是很少有鲤鱼的,管家的主人为什么要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公仪休呢?

出示管家说的

读一读,演一演

3、公仪休这么爱吃鲤鱼,为什么拒绝呢?他是怎么想的呢?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

运用文中的关联词,练习说话:他想:,于是他()。

五、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1、请三名上台试演:一人演公仪休,一人演子明,一人演管家。

2、师生共评,并随机指导。

3、各小组分角色表演

说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公仪休拒收礼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3篇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个剧本。对于这种文学体裁, 学生还比较陌生。因此, 借助人物语言和括号里的舞台说明, 充分发挥想象, 在头脑中形成人物形象, 进而体会人物的性格便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要想突破难点, 公仪休对“鱼”的态度是关键。因此, 笔者紧紧围绕公仪休对“鱼”的不同态度, 故意大唱反调, 引导学生紧扣人物对话, 走进人物内心, 还原人物形象。

【课堂预设】

一、探求拒鱼原因

反调一:公仪休拒收鲤鱼, 是因为公仪休根本不喜欢吃鱼。

按日常经验而言, 送他人礼物自然要投其所好, 这样才能实现送礼的目的。反之, 若所送之礼对方不喜欢, 自然也就难以为对方所接受。在此, 教师反其道而行之, 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辨之欲。

在学生思辨的基础上, 教师再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从文中找出公仪休喜爱吃鱼的词句, 交流学习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 对人物的感受自然更加深刻。

反调二:公仪休虽然喜爱吃鲤鱼, 但他身为一国宰相, 送他两条鲤鱼, 他嫌这“礼物”太轻, 根本看不上眼, 所以拒收。

按常人观点, 送别人礼品, 对方拒收, 原因可能是不喜欢所送之礼, 也可能是嫌所送之礼太轻……公仪休非常喜爱吃鱼却拒收鲤鱼, 自然让人怀疑他是否嫌所送之礼太轻。何况公仪休位居宰相之位, 位高权重。在此, 教师如此一问, 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 插入资料:古代, 鲁国这个地方鲤鱼很稀有, 人们经常把鲤鱼当做贵重的礼品赠送。引导学生明确古今所送鲤鱼价值的不同, 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拒礼不在礼轻礼重。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公仪休与子明的对话, 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公仪休的话, 尝试转换角色, 猜想公仪休内心的想法, 并用自己的话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清楚。第一, 理解反问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第二, 理清对话中的逻辑关系。“如果收了人家的鱼, 自己就要______, 难免要犯法。如果犯了法, 自己就成了, 就______。因此, 要想一直有鱼吃, 就不能______。”并趁机让学生练习用“如果……就……”说一句话。第三,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 向大家解释一下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从而达到解读文本与语言训练的双重目的。第四, 联系生活实际, 谈一下自己对公仪休这段话的感受。许多人违法乱纪, 最终受到惩罚。而公仪休不收鱼不仅仅是为了能一直有鱼吃, 更重要的是他知法、守法、尊重法, 从而真正感受到公仪休是一个清正廉明的人。

二、感受拒鱼智慧

反调三:公仪休明明非常喜爱吃鱼, 他却说现在“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这不是骗人吗?从这看出公仪休是个虚伪、喜欢说谎的人。

从公仪休与管家的对话来看, 公仪休明显是在说谎话, 这与前面的喜爱吃鱼自相矛盾。那么如何理解公仪休的话, 就不仅能进一步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更能体会公仪休“做人”与“处事”的智慧?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 第4篇

《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课文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独幕剧的特点,并根据方括号、圆括号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感受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学习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感受公仪休、子明、管家三个人物的个性特点,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文本。

1、读课题,温故独幕剧体裁。它通过人物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故事,品品对话。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礼物是什么?(两条活鲤鱼)

鲤鱼在古代与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了深厚渊源,而在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活鲤鱼更是难得,所以人们对于鲤鱼非常喜爱,你看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就非常爱吃鱼。

二、细读文本,品悟人物性格。

(一)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自读课文第一部分,公仪休爱吃鱼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公仪休的话语,找到关键词画下来,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

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2)体会“回味”是什么意思?字典中的意思。

①食物吃过后的余味。

②从回忆里体会。你觉得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回想食物吃过的余味,吃了还想吃)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可见公仪休对鲤鱼是有点留念有点难舍,对鲤鱼的味道真是回味无穷,赞不绝口呀!

3、谁来试着根据台词演一演这位爱吃鱼的公仪休。

(二)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

爱吃鱼,此时正好有人送来两条鲜活的鲤鱼,可是公仪休却……你此时心中有什么疑问?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1、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自主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部分,边读边思考:公仪休拒收鱼的理由是什么?从中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公仪休,边上写写批注。

3、学生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反馈。

(1)拒绝管家的理由,体会其聪明机智

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2)跟子明的解释,体会其清正廉洁、坚持原则

①指名学生说说你的理解。

②出示填空梳理其中的关系。

③同学们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将公仪休的这段话写得条理清晰、层层推进。

④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桌听吗?

(3)拒绝管家的理由和跟子明解释的理由进行对比。

师:同学们,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有哪些不同?

①说不同,拒绝的话语是不一样的。读读描写管家的句子,体会管家的形象阿谀奉承、善于巴结。子明是他的学生,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师:剧本的一大特点——戏剧冲突,剧中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冲突,让剧本情节更生动。

②理由说的不一样。比较中明白拒绝别人是有时需要用上一些智慧的语言,既不伤害别人,也达到拒绝的目的。

三、积累内化,演绎文本。

1、文本既剧本,就是演出这个独幕的底稿。剧本的一切都是为演员演好戏服务的.。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剧本。

2、以公仪休拒收礼物这部分为例。(幕后有人高喊……)

3、同学们你们觉得演好这个独幕剧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1)剧本要读熟。

(2)要关注方括号内交代的人物活动等,圆括号内交代的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动作等。

(3)读对话时要结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4、小组练习,上台交流。

5、师生适时评价、鼓励。

6、情境采访,体会子明明白了什么?公仪休的做法对现在的我们有什么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师可适当举例。

四、作业

1、自由排演独幕剧。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 第5篇

设计理念:“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维果茨基)因此,仅仅注重学生个体的角色体验、感悟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来激活整个课堂。只有在课堂上联系课内课外,积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他们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创。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真真切切地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独幕剧以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通过“看、听、找、说、读、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理解本课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和朗读能力,从而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教材分析:教材编排在选文上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条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新课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叫台词。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反映也公仪休是一个爱吃鱼的人。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鲤鱼是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公仪休的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表演剧本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牌、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独幕剧的特色。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剧本,研究剧中人物的性格;再根据剧本演好这部戏,演完后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导演。

二、设疑入境,走进文本。

(一)、师问: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两条活鲤鱼)

(二)、师: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这两条活鲤鱼可是很难得的礼物呀!可公仪休为什么不收呢?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师及时评价、鼓励,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

三、自主解疑,品读文本。

(一)、以疑设疑,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你认为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找到答案画下来,多读几遍,有想法可以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完成后先同位再集体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2)师引导:读书要品味出文章内涵,读出感情来,应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即读到哪个句子,眼睛就要盯住重点词语,心里就要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二)、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想--画,”和“读书三到”来自主学习,解决子明的疑问。

1、学生自主学习“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并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

2、学生解读疑问、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后进生。

3、交流、反馈。

(1)指名读“管家送鱼”的相关句子。

a你认为管家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生答后,师板书:奉承讨好、别有用心。

b 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一步练读管家的话,抓住“满脸堆笑”等词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讨论:你喜欢管家这样的人吗?指名口述,让生说出原因。(2)师引导:尽管管家阿谀奉承,说尽好话,但仍被公仪休巧妙回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的人。生答后,师板书:聪明机智。

(3)喜欢吃鱼,却要装作闻到鱼腥就要呕吐,这其中可是大有文章呀!下面谁来当一当公仪休,给子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呢? a指名读该部分内容。(即“正因为„„有鱼吃吗?”)

b你能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位听吗?说时,引导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 如果收鱼――违犯法纪 如果犯法――吃不上鱼 现在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c同位说后,指名练说。

(4)公仪休的这番话,更说明他还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后,师板书:清正廉洁。

(5)齐读这部分内容,强调读好反问句。

四、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1、让生说说子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3、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小结: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精彩,相信排演独幕小话剧时一定表现更棒!

六、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出示幻灯片,展示某些官员因为贪脏枉法而身败名裂的故事,从反面例证告诉同学们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六、全文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公仪休拒收礼物 公仪休:聪明机智

清正廉洁 子明:

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 管家:

奉承讨好

别有用心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出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绝某大夫送来的鲤鱼的故事。课文以公仪休拒收礼物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独幕剧,再加上与生活实际脱离久远,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困惑,教学我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自主学习,感知文本特点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剧本的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感到新鲜而又陌生。我根据这一特点,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研读中感悟剧本的文体特点。在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自主发现,汇报剧本这一文体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在本出剧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精神。通过“回味似的”、“心满意足”等词体会公仪休对鱼的偏爱,通过“我现在一闻到鱼的腥味就呕吐”体会公仪休的机智,通过“正是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鱼”及其原因体会公仪休的政治远见和清正廉洁。关键词语体会到位后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进而进一步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能吃到鱼公仪休就会心满意足,正是在这种疑惑中感受到人物精神的崇高。

三、读演结合,感悟剧本特点

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剧本的这一特点,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演,从而感受剧本的魅力。如教学“(满脸堆笑地)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这一片段时,我不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管家拼命巴结公仪休,而且引导学生注意小括号中的舞台说明“满脸堆笑地”。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满脸堆笑地”是什么意思,管家为什么要“满脸堆笑地”?再让学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剧中人物“满脸堆笑”时的动作、神态,并在随后的环节中安排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这一段的剧情与人物的对白,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剧本的魅力。

四、挖掘内涵,升华剧本主题

本出独幕剧故事简短,人物语言浅显易懂。但在貌似平淡的语言下面有着深刻的内涵。公仪休的最后一段台词就很值得玩味。这段台词不仅表明了他拒收鱼的原因,而且话中也大有深意,引导学生懂得他这样做是因为心中有“法”,为官清廉,值得我们敬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公仪休拒收礼物(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公仪休拒收礼物的教后反思07-28

拒收证明模版08-10

发票拒收证明模版07-19

国税发票拒收证明范本07-22

拒收并责令整改通知书09-13

拒收红包和回扣承诺书02-20

上一篇:我美丽因为我心灵美作文600字下一篇:家委会发言稿小学生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