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24-09-21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精选14篇)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1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自学为主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我校正大力推进。那么,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主阵地。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自学为主教学模式下学生合作互助这一环节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下面是我本学年在实施以自学为主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初探做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一、合作学习小组分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通讯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具体分组方法:

1、全班59个同学,分15个小组,每组4人。

2、每组都有一名各方面意志坚强,具有影响力的同学作为核心。

3、每组都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

4、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尽量做到合理搭配。

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每次的调查报告和篇章教学中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兴致盎然投入这节课的练习,一改往日上练习课无精打采的面貌。“异质分组”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差别,不仅便于同一组内实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且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不但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二、合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课文来进行,包括查阅字典、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在布置预习内容时,我会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比如在七上第三单元出现了大量的家庭成员的称呼词,如果把这些单词都安排在课堂内来教学,势必花去大量的时间。布置预习,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难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学,一起听磁带预习单词,互相制约,互竞互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单词朗读比赛。对于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给予记“优”,参与累计分数。这种小组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整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学要将班级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我在备课时做了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真实性和探究性,问题也有一定的开放性,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在教学this ismy sister这一单元时,为熟练掌握基本句型,在基本认知句型之后进行句子或对话的拼接比赛,即把写在纸上的句子或对话剪成碎片后分给各个小组去重新拼成正确的句子或对话。但须注意对话不能剪得太碎,否则难度太大。在熟练掌握基本句型后,用提前布置学生带来的几张照片,照片可以是家人的、朋友的、同学的、老师的或名人的等等。课堂上先让学生进行组内活动,拿出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朋友、同学等,其他学生记录、填表。然后,进行采访活动:各组派出记者到其他组去采访,记者先把其他组学生的照片收齐,然后拿着照片采访。最后汇报采访结果,请记者介绍所采访的同学的家庭或朋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都在本单元的重点语言结构进行交际,有助于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活动结束后评选出优秀记者和小组,并记录评价结果。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间的互动,辅助弱者,并适时地为学生间的言语活动提供语言、句式等方面的帮助。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举行组际间的会话比赛、问题抢答赛等,并同样根据学生表现给出评价,累计分数,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3)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对教师的依赖还没能“断奶”,往往是上完课、做完老师所布置的书面作业后无所事事了。而语言的学习需要记单词、需要重复、需要运用,这些单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很好地指导小组课后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会话练习和检查书面作业等等,由组长监督实施,要求组长及时汇报课后学习情况。我不但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2篇

数学组 赵碧波

我们学校开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三年多了,三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们积极转变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愿意学习。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及格率得到明显提高,下面我就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操作要领给大家作以介绍,咱们一起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对于这一问题大家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将此工作搞好,才能不断创新。对于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咱们过去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走,学生不思考,也不敢思考。对于一个新问题,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千篇一律,一个答案,一个模式。有一个外国专家到中国来调查我们国家青少年学习情况。到幼儿园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小朋友你们看这象什么?皮球、气球、月亮、脑袋、汽车轮子、苹果。。答案千奇百怪。他们天真无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他到了小学、初中,问同样一个问题,学生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圆。学生们的思维不敢想象,也不会想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新精神,正如大科学家钱学森感叹到:我们国家怎么了,怎么就不能培养出来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喜的是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开始了课程改革,开始了课堂改革。我们学校领导意识超前,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黄校长、许校长特别重视课堂改革,组织大家多次到清徐二中、恒水中学参观学习,向人家学习、向人家取经。不但走出去,还把人家请进来,让人家传经送宝。我们边学习,边实践,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模式。我们学校实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以来,各门学科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大家有目共睹。学生们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是后劲十足。据我了解去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应当是高二。康杰中学到高二全校成了一个火箭班,班里有50多人。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有5、6个。况且我们的中考前5名去了省实验中学。是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有哪些环节,关键有三个环节。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小组交流、讨论。

三、学生上台展示。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自主学习到位,以后的两个环节才能保障。那么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呢?咱们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态度都不同。大部分学生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自主学习也就是预习这个环节最好放到课堂上比较好。以前我们也尝试把预习放到晚上,让学生在家预习,可是效果不是太好。课堂上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我是这样想的:课堂上先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认真从头到尾看一边,看的过程中学生要拿上笔,把重点内容、重点句子、疑难的地方、看不明白的地方用笔画起来,圈住。等小组讨论时进行交流讨论。特别注意的是让学生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节课的大体内容说一遍。例如:八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从题目来看重点词是探索,让学生用笔圈住。那么为什么要探索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这个学生要用心体会。既然勾股定理有用那么就要探索、就要研究勾股定理,书上有探索的过程。活动一:画三角形,用尺子测量,计算平方,找出平方之间的规律。活动二:在方格纸上数格子看看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学生探索起来有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知道干什么就行。探索完以后得出结论勾股定理。最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要能自己叙述下来。待学生把整个内容看完后,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根据学案的指导完成学案。以前学生在自学时对本节课没有一个整体概念,就事论事,成了填空,回答问题。仅仅完成学案为目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闲着,老师要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自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个别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遇到的困难,以便在师生互动时给予点拨,做到心中有数。

小组交流讨论。我的理解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交流,再一个是讨论。这个环节是给组内每一个成员展示自己的机会。交流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给其它同学展示,简单一些的问题组内的5号、6号同学给大家说少稍难一点的问题组内的3号、4号同学讲,有难度的问题1、2号同学讲,总之,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必须发言。都必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讨论就是大家有争议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时候就需要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疑难问题小组内能解决的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等课堂展示环节解决。这个环节中,小组长是关键,小组长必须是一个组内管理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小组交流的时候,老师也要深入下去,深入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老师要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不能把自己和学生分割开来。

学生展示。这一个环节,我是这样理解的:让学生上台展示有以下好处:

1、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大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学生上台展示能锻炼学生的胆量,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进行展示?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对上台展示学生的要求:

1、展示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

2、声音要洪亮。

3、必须有以下语言:“我是第几组几号同学,我现在给大家讲解第几题。”“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还有没有补充的”“谁还有不同意见,不同见解”。“老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如果有别的组同学给自己纠正错误。可以说“谢谢某某某同学,我以后会记住的”等等。展示那些内容:这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说:本节课学生的疑难较少,那就把学案上的内容让学生展示给大家。如果说:本节课的难点较多,那就让学生把重点知识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展示。切记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先让本组其它成员纠正。本组纠正不对的,让其它小组学生来纠正。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只要有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能说,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学生都不会,这时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漫漫引导学生,直到成功。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3篇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个性特长等, 依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使每个小组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 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补,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合作中, 为了要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活动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小组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如操作者、报告者、记录者、激励者、检查者等, 在实施过程中小组间的角色也要互相轮换, 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 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活动中, 让学生小组合作, 根据主题图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解答, 学生在活动时, 先商量分配好分工, 如谁来记录、谁来计算、谁来汇报等任务。有了明确的分工, 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责任, 各司其职, 这样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进行。

另外, 还要注意选拔培养小组长。可以选择学习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让小组长督促组内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 帮助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 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 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在对于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定过程中, 教师要正确运用教材, 加强课前、课中预设与学生认知建构有效结合, 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这样因“悱”而启的问题,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 思维得到启发和训练, 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使他们真正获得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提高。

例如, 在教学第八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老师在引导学生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后,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猜测?”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而这又具困难的问题, 使学生自然想到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 从而让每个孩子积极地参与, 在组内的合作交流中, 思维得到启发, 共同讨论得出最佳的方法。这样, 合作学习才摆脱了教师的硬要求, 真正满足了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

三、教师对活动的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 学生之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合作活动中要体现出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地位及作用, 不能一味追求突出学生“自主”。因此,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初,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评价的标准等。在学生进行活动的时候, 教师要在组间巡视, 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 掌握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同时, 通过巡视老师还可以及时引导、点拨, 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当学生对一些问题得不出结果时, 教师就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点拨问题, 由浅入深, 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参与和指导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第一册的“比一比”中, 教师提出:根据情景图, 你还比什么?请你们在小组内比一比。这时, 如果教师不去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 恐怕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因此,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活动有更细致、进一步的指导, 可以在课前就给孩子们分组, 进行分工, 在合作前对学生细致说明操作程序, 如:说说画面有什么, 你想选择哪两样物品来比?怎样用小棒摆出来呢?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 使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收到实效。

四、转变交流、评价方式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小组内清楚表达个人的想法, 在全班交流时表述小组的意见, 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认真的倾听别人的意见, 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因此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 要关注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包括对学生的倾听、表达、质疑、追问等方面的评价, 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评价融于其中, 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不仅能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 对于合作技能的培养, 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实现教学评价的多样化都有积极作用。

五、与独立思考有机结合

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 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 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 同时不同的见解, 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但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因为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 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 学生之间就不能产生碰撞, 不能产生知识的共鸣, 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有了交流的需要, 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所以,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 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 教师先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 自主选择方法材料去验证, 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确定本组验证的结论, 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操作过程。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够, 尤其是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没经过思考, 就会被能力较强的学生所压制, 差生根本插不上嘴, 会造成优生独霸的局面, 导致学习能力的两极分化严重。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后, 再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对新知的学习。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4篇

关键词:科学;关键;参与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切实有效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定会使课堂教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作小组组建必须科学

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不仅能让学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更能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得到共同促进、共同进步,从而最终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所以组建小组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什么叫做科学性原则呢?那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成绩、能力水平的高低等进行异质分组,将学生每组按照高、中、低的情况分组,这样就避免了优等生充分展示,中、差生当观众的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是每组异质分组,所以每组的成员在合作中能够有充分的互动,优等生可以教中、差生,这样就实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满怀兴趣地有所收获地上好每一节课。

二、关键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随随便便的就用的,如果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或者是自己思考就能完成的,那么如果教师为了形式而搞形式,那么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厌倦合作学习,感觉没有价值,体会不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样的合作学习岂不是无效的吗?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在关键处设计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走进合作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魅力,设想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会怎样?回答是肯定的。

三、教師要充分地参与合作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若是成了旁观者,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效果,如果学生在合作时教师能够成为合作学习时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那么定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合作学习之花定会开得更加旺盛。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重新组合。让学生的交流合作面更宽、更大。

此外要想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尝试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自愿组合,合作学习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地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定期开展合作学习评比活动等。

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逐渐探索更实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而努力奋斗。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5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为他人交流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我在平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合理分组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我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3—4人,并给每人编上合适的号码。(注:每组组长为1号,记录员为2号,依次类推)这样做能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我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2、明确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须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学会中心发言,能清楚表达本组的观点;二是学会积极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三是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3、合理评价

平时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我一般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6篇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7篇

麻城市夫子河中学 付媛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新课标理念,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有组织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 键 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但目前我们不少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而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再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为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认为4-6人比较适宜。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往往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纠错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总结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例如:我在教学“折扣”时,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模拟商场“优惠大酬宾”的场景,小组内有“营业员”、有“收银员”、还有“顾客”,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不分角色,教师难以驾驭,局面将不堪设想。

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为了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愿组合,教师也应该进行有目的性的调配。而由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应该经常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把握时机,创设情境。

一般来说,当出现个体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就有有必要组织合作学习。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质疑问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就无法获取新知识。如果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以知识的背景营造,以新鲜的角度营造,以好奇心营造,以活动营造,以问题的争论营造等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例如,我在教学“鸡兔同笼”时,先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明确题意后提问:“同学们知道怎样解答吗?”此时,学生会感觉不知所措。于是告诉学生:“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提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呢?大家猜猜看。”引入列表法后,学生会发现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很不方便。接着说:“看来,我们还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大家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最后经过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纷纷汇报自己的方法在全班交流,很多小组都想到了假设法和方程法。

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新策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三、明确任务,交往互动。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包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之结合起来,把任务分解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让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师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组织、引导、鼓励学生要善于动脑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是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前应先进行独立地学习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其次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共同解决问题。第三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的合作中去学会合作,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积极高效。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就需要学生测量大量圆形实物的周长和相应的直径的长度,一个小组的学生有的拿着圆的实物,有的就用尺子量,有的就将量的数量填入表格内。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最后通力合作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通过这样的合作,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学生不仅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还能体会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亲自经历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合作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交流评价,增强自信。

交流评价是学生间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教师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坚持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走出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误区,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抓住恰当的合作交流的契机,用合适的评价机制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为教者的我们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乐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8篇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短片来了解一下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上课铃响了, 学生争先恐后地进入计算机室, 第一时间打开电脑, 有的在玩扫雷、有的在玩纸牌、有的在QQ聊天, 有的同学干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通过这则短片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许多问题, 也知道了学生之所以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主要原因。那么, 我们能不能想一个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呢?答案当然是完全可以, 我们完全可以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 第一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好的方法拿出来与他人分享, 从而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首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告诉学生,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学好信息技术的好处, 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既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 也不是像机械设计那样是一项专业方面的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把打开信息化社会大门的钥匙, 如果学不好信息技术将很难在这个时代立足。既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项生活技能, 那么在进行这门课的教学时, 教师必须时刻紧扣生活实践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分配小组任务时, 任务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创造、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 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

1. 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时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小组内部的所有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在大家一起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勇于承担各自的责任。

由于个人之间的差异和理解能力不同, 使得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掌握水平也大不相同。在进行分组教学时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小组, 并且确立好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组长, 小组组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必须在组内具有一定的威信, 计算机水平必须是最高的, 还要有责任心和乐于助人。只有这样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才可以在与别的小组进行竞争的前提下帮助本组的成员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要结合每个组员自身的特点, 在小组中设置发言人、操作员、记录员和调解员等, 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团队取得胜利。例如, 教师在教授如何设置表格时, 可以把方法教给各个组的小组长, 然后由各组组长去为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讲解, 这样做不但节约了时间同时又调动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学习效率。此外, 各小组长在进行教学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2. 用合分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进行教学的开始阶段, 为了营造学习气氛并且为以后的分组学习打好基础, 可以采取共同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事先进行教学设计, 将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地设计出来, 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采用民主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可以达成和必须达成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为了顺利地开展分组教学, 教师上课时可先和学生一起学习, 通过共同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比如在进行插入图片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复述一遍, 再用演示文稿给学生演示一遍, 从而为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做好铺垫。在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分组学习。这个阶段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一起讨论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发挥各自潜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学习。

分组方式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这并不是代表这种方法就完美无缺。要想检验这一方法是否可行, 有没有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或者有没有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时必须再进行一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可以采用填写报告的方式进行反馈, 并且从中选出最好的学习方法来供大家一起学习。通过将自己的成果与别人的成果进行对比评价, 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 并且通过反馈, 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肯定, 从而更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反馈结束以后将效果最好的那个小组的学习方法用电脑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3. 采用流动分组, 在竞争中提高自己

在进行小组教学时我们通常采用流动分组的方式, 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指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很多学生可能都发生了转变,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也为了让学生充满信心更加愉快地学习, 这时有必要结合每个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再次组成小组, 通过调换让学生去适应一些新的学习方法, 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小组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 在征得大家同意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换或重新选任小组长, 在同组内谁表现得最好谁就是下一次的小组长, 以前的小组长要想成功连任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而其他学生只要敢于挑战也一样有机会当上小组长。这样做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是避免出现唯我独尊的情况。通过这种帮、赶、学、比、超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 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竞争

每个人都喜欢生活中的东西, 对于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事情学生都会非常有兴趣。学生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尊师重教”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教师节那天学生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与祝福, 在这些祝福方式中以送卡片的形式最多。临近教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今年哪组同学的卡片 (电子卡) 设计得最好我们就把它贴出来。这时, 小组的学生都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同时也为了能够让本组获得这份荣誉而尽最大努力去发挥潜能制作卡片, 而制作卡片的过程正好用到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WORD和POWER-POINT的内容。这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表达了对教师的敬爱, 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 要想让自己的小组获得最后的胜利只能是大家齐心协力去完成。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很好地检验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学习;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68-0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

4、交流与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二、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体会

1、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境界,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师生互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首先,是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前应先进行独立地学习思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其次,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点拨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挑战的能力,敢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的合作中去学会合作,这样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积极高效。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10篇

若不专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际做法,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形式:教师先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学生立刻围在一起热烈地探讨问题,而后教师宣布时间到,讨论结束,发言的总是班中的语文成绩优等或敢于表现的“常客”,有时甚至待到该发言时竟无学生主动表达组内的意愿,课堂陷于瞬间鸦雀无声的尴尬境地。讨论时的热闹看似每个学生都发挥了主体作用,实则只有班中的几个学生确有所获。浮于表面的热闹不能突破传统的师生或生生的单向交流,不能体现每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不是新课标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学习。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最近一年的实践中笔者有了以下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不需要时时刻刻、率性随意地在课堂中进行,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需要去创设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

1、课前预设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形式,它的运用不是随意的,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学生的兴趣及可能的疑惑来预设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避免教师的经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获得新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课堂临时生成或取消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课堂的生成是在课前的预设下的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不能忽略事物发展的变化完全按课前的预设来活动。当课堂中突然出现了学生个体无法独立解决、学生意见相左、某些开放性问题、或是本预设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已经解决这些情况时,这往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敏感点,教师要果断取舍,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欲望,保留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承转合中起主持人作用,在问题的症结处起点技作用,对整个活动有评价义务。

各组学生在活动中易从多维角度出发持有多元的观点,教师对此有包容的精神,对是非对错要有明确的观点。尤其不能放纵学生偏执的观点,教师应坚定地持主流思想,进行正能量的引导和定论。

二、注重策略,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表达与交流中呈现。

就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情来看,学生喜爱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学生愿意讨论问题,但是等到表达交流讨论结果时通常被几名常客包揽,大多数学生羞于发言。所以教师在组织中只能略施小计,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调控。

1、就近设粗,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笔者倾向按座位就近原则,4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空间的接近便于组员在课堂中快速成组,不同的性格、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组员组在一起反而能彼此开拓思维的广度。每周换座位时仍按座位就近原则重新组建小组成员。这样的分组既固定又小有变动,有新鲜感却不乱套,每人都能很好明确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是某一组的固定成员。每组自行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发挥主动性去安排记录员、发言员等角色,安排组员互换任务角色,让组员有事可做而又尝试做不同的事,规避一些沉默的学生的惰性,让每个同学都公平地参与进来,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倾听他人的成果。尤其重要的是组长协助并监督发言员,发言员代表的是全组讨论过的全面的想法,展示的是全组的风采,发言员的角色需要轮流担任。

2、赏罚分明,促进合作。

“赏”指的是赞扬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他们可能是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更可能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度越来越高的进步学生。“罚”的对象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司其职的学生,而无关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和所获知识的深浅。“罚”主要表现为好意的小惩罚,例如某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表现不积极则额外增加一篇随笔或一次演讲。赏罚不是目的,是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事实上,学生较在乎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其的评价,所以此法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促进的作用,学生的`全员参与,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对话。尤其重要的是,既然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的,那么展开组与组的竞争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例如周末可以对表现突出和表现不佳的小组分别进行赏罚,让积极的更积极,让不积极的承担一些后果并鼓励他们设法摆脱。赏罚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小的物质上的,一支笔一个本子的赏罚都可以牵动全班学生的心思,甚至又生出不少的乐趣。

3、改良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学生似乎已经接受教师一味“教”,自己一味“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不愿多思多言。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教师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会对活动要求不够明确,在活动的衔接处表现得比较松散拖沓,加之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能达成某种默契,所以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所花时间比较长。有些教师觉得耽搁不起,但是如果就此放弃或偶尔用此方式,那每次都会错乱无章,每次都会浪费时间,若是坚持下来,两周不到师生就可以加快活动的节奏。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教师要坚持小组合作的理念,在具体做法上根据学生和课堂实际进行调整完善,总会达到一个教师“导”,学生“主”的轻松愉悦的状态。当然就笔者课堂实践而言,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大家会逐渐接受这一常态化的事实,学生又会对此平衡的状态感到疲倦。所以,师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讨论、交流的形式,教师要不间断的用新的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刺激。教师的坚持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必需的一部分。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11篇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帮扶学习。马局长说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障。通过实践“导、学、展、解、达”五步教学模式,我校教师一致认为小组合作模式是实现五步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

为了能有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12月16日晚办公时,我校组织开展了“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会。

研讨会上,各位老师分别从小组分组和建设、小组长培训、小组评价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小组合作学习对班级建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交流、探究,如:如何创设小组间的竞争机制、教师该如何定位、如何做好指导。

最后,赵校长作了总结:小组合作学习要不断创新,探索,明确责任,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切实赋予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12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是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教学规律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面带点、以整体带局部、以学生活动代替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实施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相互交流的教学环境,课下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由被动听课接受知识变为积极参与实践去获得知识,从而发展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合理分组

1.大班“小班化”管理: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每天负责监督本组成员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听写情况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且记录每个组员的得分。按照规定:上课听讲不认真者一次扣一分;家庭作业不完成或应付作业者一次扣一分;听写满分或者听写进步满十分者一次加两分; 优秀作文并且在班上朗读者加二分;每堂课上小组任务完成优胜者一次加两分。每周累计各小组得分,周一张贴公布积分。通过累计积分,每个学期评选出一个明星小组、一个进步小组、一个积极分子小组,班级给予奖励的同时,学校也给予奖励。这样就激发了每一个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每个成员都想成为明星小组、进步小组、积极分子小组中的一员。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我欣喜地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可喜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

2.选好小组长:每个小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拨尖、具有专长、思维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作为固定的组长,教师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小组长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训练培养。

3.人员搭配:根据班级人数多、尖子少、后进生较少、中等生偏多的情况,我们班为4人一小组,优中差的比例为1∶2∶1。在小组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搭配合理并存在一定差异,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的应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循环交流式、圆桌式、合作争议式、头脑风暴式(网络式)、两组合作讨论式等。在教学中,我常以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组织,即6个学生编成一组,围坐在一起,这样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室严肃死板的布置形式,使学生感到轻松、随和与愉快。同时我把每组的学生进行分工,选出各组的召集员、书记员、统计员,让他们自己去分工协作,这就突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强调老师的“教”。在课文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1.预习。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由于课本教材信息量大,课文中涉及内容广,所以要想把课文讲解得生动、有趣,必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掌握大量有关的信息。于是在每次上新课前,我总是让学生上网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课文整体教学。让学生来做自己的小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文的整体教学中,我先引导他们进行快速阅读,把握主旨;然后根据有关课文的一些问题,写在纸条上,让各组进行抽签。召集员在领受任务之后,大家围坐一起讨论,查阅有关课文段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甚至争论不休。而这时,教师的作用是做好咨询员和促进者,巡回各小组之间,察看学生在各小组的活动情况。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善了学生对学习、对同学的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面向全体”也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功不可没。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放手,让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去自由地表演、自觉地交际。如教学《He was playing cards》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各组抽签轮流表演,最后评出最佳表演组和最佳表演个人。这种形象的表演,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不经意中学会了交际的技巧,锻炼了交际的技能;而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学”,而不是老师在“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1.有效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初中学生在课下说、练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在一个50来人的班级要想在有限的几十分钟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练的机会又是不现实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激发了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原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的学困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消除了自卑心理,培养了自信心。这就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最终目的。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13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培养习惯,动手动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成员的分工也日趋变得精细化, 人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积极提倡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是被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所推崇, 而且声势浩大, 成果更是五彩纷呈。因此, 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优势互补, 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分散, 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要想使小组合作具有一定的效果, 首先要进行小组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语言、认知、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 有的学生富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则喜欢脚踏实地埋头苦学, 还有的学生善于实践, 只有把这些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一定的优化组合, 合理搭配, 才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取长补短, 以优等生带学困生, 相互学习, 共同发展, 这样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 在优化小组成员结构上, 小组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除教师以外, 还必须要在小组内选一名组长维持小组秩序, 带动其他成员有效地学习。所以小组长不是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都行, 而是要求组长必须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积极性, 以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去感染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还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 要能按照小组成员的特点合理分工。小组长的向心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小组长的个人魅力, 会让小组成员不自觉地以他为中心, 向他靠拢, 这也是小组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在合作学习中, 以小组长牵头, 其他成员共同参与, 多角度观察、分析、思考, 使小组结构达到最优, 就能使小组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效果。

二、精选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 首先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有没有别人参与的必要性。如果学生能够通过看例题、画草图等其他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时, 那么合作学习就没有必要了。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走“形式化”路子, 真正发挥作用呢?我认为教师选题是关键。教师应该选择一些相对复杂的或是确实需要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借此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还应该深入实际去了解学情。比如, 学生在学习整十数相乘时, 教师先让学生对照例题进行自学, 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 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讨论“整十数相乘”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的成员相互交流, 共同探讨, 教师再加以补充, 让学生自己总结整十数相乘的方法, 然后再运用这一方法进行验算练习, 学生既能学得愉快, 又能记得深刻。

三、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决定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乐于实践是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言的习惯

小组合作需要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参与, 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活泼生动, 人人参与其中, 共享成功的硕果。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言的习惯,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自主思考分析问题, 再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这样不但帮助了组内的学困生, 而且也能取长补短, 完善自己思考过程中的缺陷。其次, 教师细心观察, 耐心指导。当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还要适时地给予激励, 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让他们养成动脑又动口的好习惯, 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乐于想, 乐于说。

(二) 培养学生敢于动手, 乐于实践的习惯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敢于动手, 乐于实践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还要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对于实践活动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 但动手实践以后得不出答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就为我们明确地解释了手和脑的关系:“动手又动脑, 才能有创造。”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 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每一步操作都紧扣所要解决的问题, 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如在教学概率问题时,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模球, 先放10个白球在碗里, 让学生闭着眼睛去摸, 然后再放10个黑球让学生摸, 最后放5个白球5个黑球让学生去摸, 让学生说出摸球的结果, 引出重点词语“可能”和“一定”, 这样将学生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 就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为有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和探索各种问题,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某种程度上还应尊重学生意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二、选择内容,适时合作

1、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合作是针对某一疑难群策群力、共同攻克难关的策略,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不值得合作。合作学习要应时而用,应需而用,并适时调控预设,引导合作发展。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的問题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把握时机,适时合作。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例如:①在知识的关键处组织合作学习;②在规律的探求处组织合作学习;③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合作学习;④在学习策略的发展处组织合作学习。

三、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干什么?是旁观,是监工,或是局外人?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要力求简练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合作者,应合理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应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小组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及时多样地对学生或小组的活动予以认可或奖励。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个人评价与他人、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合理公正的评价是学习互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教师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的规则和操作流程,既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又要各小组展开友好竞争。教师应对小组成员互动过程和结果适当加于评价激励,对基础欠佳者予以激励的积极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互动中都实现学习目标。

五、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六、必须明确合作学习步骤

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就可以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因此,每一次运用合作学习时,教师都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科学预设,制定出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就能够使学生明确“我将怎样与同学合作”,才能通过生生之间相互的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产生新的灵感,使问题迎刃而解,进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在学生生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形成两种意见,有的举“√”,有的“×”。这时我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对”“错”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理由。一会儿,让他们在小小的辩论会中准确深入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习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关注学生终生发展下一篇:中秋话题作文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