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管理系统

2024-08-04

质监局管理系统(精选9篇)

质监局管理系统 第1篇

质监局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抓好我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市家畜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各职能部门监管到位,本辖区内无私屠滥宰行为,生猪屠宰场达标运营,确保上市肉品合格安全。

二、主要措施

1、完善流通体制。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定点屠宰场符合标准的出场肉品允许自由流通;批发商可在本县范围内实行自由配送;零售肉商既可在全县定点屠宰场批购肉品,也可直接向养殖户收购生猪到定点屠宰场屠宰加工、上市自销;养殖户可到定点屠宰场委托代宰,自行进入市场交易。

2、合理规划布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创建星级屠宰场,在县城设立一个符合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要求的标准化定点屠宰场;对现有定点屠宰企业进行清理和整顿,设施简陋、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屠宰场予以整改或关闭。

3、规范收费行为。检疫费由县农业部门委托屠宰场按标准收取,按有关规定统一上缴县财政;屠宰加工服务费由屠宰场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自行收取。

4、严格市场准入。经农业部门检疫合格、屠宰场品质检验合格的肉品,由县经贸局发放上市准入证,实行一猪一证,随货同行。进入市场实行索证准入和票证公示制。销售者按要求建立进货台帐。

5、明确监管责任。

(1)县经贸局负责全县生猪屠宰的行政执法等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各屠宰场、批发商建立完善的台帐制度;下设的牲畜屠宰管理所负责具体执法监管工作;同时为增强执法效果,从县农业、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稽查组,与县牲畜屠宰管理所联合办公,按照各自法律依据负责日常检查和查处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2)县农业局负责全县生猪屠宰的防疫检疫工作,按照《动物防疫法》等规定,对调入生猪严格把关,严禁疫区生猪流入;组织实施宰前禁用药物的监督检测,指导、监督屠宰场每批生猪屠宰前按要求进行日常检测;建立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严把宰前、宰后的检疫检验关,确保入市肉品质量安全。

(3)县工商分局负责对农贸市场、超市、肉店(摊)的监督管理,严把市场关,加大对销售未经检疫检验和不合格生猪产品的查处力度,杜绝“白板肉”进入市场。

(4)县卫生局负责加强对餐饮店、单位食堂等用肉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建立健全台帐制度和肉品采购索证制度。

(5)县公安局负责查处拒绝、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等违法行为,及时对暴力抗拒屠宰执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6)县财政局负责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经费的落实,每年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正常经费到位。

(7)县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环保、城管、建设、发改(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相关管理工作。

(8)各乡镇(街道、库管委)负责与辖区内的市场、肉店(摊)和各行政村签订《放心肉工作责任书》,落实管理责任;积极为地产猪的投售提供服务,协调产销关系,促进养殖业发展,加强农村自宰自食生猪的管理。

6、建立应急机制。发生生猪定点屠宰和生猪产品安全事故时,县农业、卫生、质监、经贸、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作出反应,在领导小组协调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联合行动,防止和减少预期损失。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生猪定点屠宰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肉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县政府为加强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已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定点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各乡镇(街道、库管委)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组织,认真负责地履行好职责,切实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2、强化考核。县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县实际工作,将目标任务及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库管委)和相关部门,纳入食品安全考核体系实行单项考核。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3、严格责任。对各单位因工作不到位、不配合等影响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人责任。对本行政区域内一年多次发生生猪屠宰检疫安全事故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特别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质监局管理系统 第2篇

质监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坚持“科学管理、务求实效”的基本思路,按照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总体要求, 围绕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工作的权力运行,积极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的预警防范,并以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有效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突出以制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预防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8人,为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活动,要求全局干部对照各自岗位实际,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认真查找廉政风险,探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验,切实加大力度,确保预防腐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共完成《单位廉政风险点防控表》1份、《科室廉政风险点防控表》5份,《个人廉政风险点防控表》23份。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分工到人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我局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工作,自觉克服不正确的思想。深刻理解“有岗位就有职责,有职责就有权力,有权力就有风险”的内涵,确保该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做好动员,大力宣传

廉政风险防范行动要求高、涉及面广且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成立以局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动员教育,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共同研究探索。一是深入加强廉政教育,开展争做执行表率的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廉政风险防范精神,提高廉政勤政意识;二是立足质监工作实际,深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浓厚廉政文化氛围,召开全局动员大会,采用板报、宣传栏等形式,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坚持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谈心和帮扶活动,讲解查找方法,由办公室汇总反馈意见,主管领导审核把关,切实体现出所查风险点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和谐氛围。

(三)岗位自查,落实风险点

要求全局干部对照各自岗位实际,认真从思想认识、岗位职责、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对前阶段已经查找的风险点和突出问题逐一进行再疏理、再补充和再完善。对新进人员

和岗位调动人员排查风险点进行重点教育、指导。为防止公共权力行使人在执行公务或者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的可能性,全局干部职工全部根据要求对照自己的工作岗位,细化阶段任务,查找了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并制定了预防措施,并定时将信息向局领导汇报。着重围绕规范权力运行,结合各自业务细化工作流程,绘制流程图,标识风险点,划分风险等级。加强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

1、单位廉政风险查找

拟定本县质量安全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和全局工作计划;重大资金使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措施;对本单位重要人事任免和重大资金使用等。

2、科室廉政风险查找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业务流程,建设规范化服务化的体系,突出办公室、业务股、监督股等科室业务流程风险的关键。对每个科室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查找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进行完善。

3、岗位廉政风险查找

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对照工作岗位对全局干部职工履行职责、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排查,认真分析查找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突出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代码管理、行政许可、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重要岗位的查找。

(四)防控措施

认真执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依法办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班子成员的廉洁从政意识,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并且实施落实。定期考核评定各级干部的廉政行风,并综合运用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等工作中。为了实现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预防在先的目标,重点抓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点环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了责任明确,考核严格,追究到位,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加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控,对可能在行政、业务、管理、岗位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的监控,根据质监局的工作实际,完善防控廉政风险的工作机制,减少、杜绝风险,促进依法行政。

要求干部在办公过程公开透明,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权力行使进行集体决策,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自查自纠,积极创新公开的途径和形式,通过媒体和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单位职工和社会公示,实行“阳光”操作。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情况的评议考核,紧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问责制度,提高机关效能,因工作不到位,导致廉政风险发生的,按照党风廉政的有关规定,严格处理。

三、工作成效

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自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以来,做好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有效提高了我局干部职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查找和发现新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经常性开展分析评估,推动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切实转变了全体同志的工作作风,确保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取得实效。

四、下一步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廉政防腐的目标就是紧密结合单位职能职责,狠抓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把廉政风险防控行动的成果融入到各项工作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落实有关规定,方便群众和服务人民。发挥反腐倡廉建设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保障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开拓创新,确保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顺应反腐倡廉建设形势的需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体现时代特色,营造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质监局管理系统 第3篇

常高才局长表示,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 省质监局以“质量·安全·民生”为主题, 以农资打假为突破口, 深入开展“质监利剑行动”, 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巩固执法打假成效, 净化消费环境, 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彰显质监部门执法为民的决心和能力。

“质监利剑行动”开展多年来, 全省质监系统紧紧围绕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始终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质量安全问题, 严打无证生产, 狠抓产品安全, 精心部署推进, 有力形成了对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打假高压态势, 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 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将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执法打假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查办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推动“质监利剑行动”的深入开展。

质监局管理系统 第4篇

一、推行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着力建立四个机制

在推行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工作中,逐步完善建立了执法稽查大联动机制、综合执法机制、支持技术机构快速发展机制、报告会商协调机制四个机制,有效保证了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的实施。

一是建立了执法稽查大联动机制。市、区两级质监部门统筹行政管理资源,依照“统一领导、分兵把口、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横向信息沟通,每月召开案件分析通报会议,研究案件相关情况,提出解决方案,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通过队伍整合、职能融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有效实施集服务、管理、执法为一体的执法稽查大联动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了综合执法机制。积极推行规范协调、精简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执法”新模式。执法督查局统一管理全系统的行政执法工作,从查处、立案、备案、案审、结案、案卷归档等环节制定统一程序和标准。加强与市局各业务科室、技术机构和旗县区局(分局)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及时通报案件办理情况和检验检定情况,从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行政执法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权责分割、执法办案效率不高等问题。

三是建立了支持技术机构快速发展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技术机构健康快速发展。在执法监督检查中积极为技术机构开拓产品质量检验资源,逐步增加技术机构的经济收益。切实发挥好质监执法优势,解决个别企业存在的拒检、拒交检验费等制约技术机构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

四是建立了报告会商协调机制。实行了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向政府报告制度和向区局备案制度,建立了与纪检、检察、公安等部门的会商机制。积极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沟通协调,完善信息共享、联合行动、优势互补的合作工作机制,联合开展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执法打假“利剑”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推行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着力提升人员素质

全面推行质监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将对执法稽查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全市质监系统行政稽查执法人员能力提升活动,为全面推行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建立行政执法稽查人员培训制度。采取以观摩办案、联合办案、现场执法讲解、专家以案说法、执法文书及专门法制讲座等方式,坚持对执法稽查人员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的培训制度。邀请全国执法打假专家吕长富同志传授执法打假经验,传输了“以人为本,法技生益”的打假理念,丰富了执法稽查人员的打假经验和方法。与三门峡质监局开展了跨省域间的“互学互促”活动,为我们走出“质监”看“质监”,提升执法稽查理念,开拓执法稽查视野,搭建了直接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合作的平台。

二是提高稽查执法人员联合办案水平。为了达到在实战中练兵的目的,执法督查局组织全系统各旗县区局(分局)、市局各业务科室执法稽查人员集中办案,查获了电线电缆、低压配电柜、乙炔气、PE管材、铝合金塑钢型材等一系列案件,组织召开了首次查办案件分析会,开拓了行政执法稽查办案工作的思路理念和方法措施,在实战中提升了全系统行政执法稽查人员的能力素质。

三是完善执法绩效考核机制。成立了由执法督查局、法制科组成的市局执法督察组,统一对全市质监系统稽查执法工作依法进行执法督察和法制监督,对重大案件进行全过程的督查、督办,对各单位、各执法机构的办案程序和适用法律、法规等情况进行抽查和追踪。采取考核、通报等形式,加大执法稽查考核工作的力度。坚持每季度对各旗县区局(分局)的考核通报制度,切实增强考核实效。

三、推行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一是主动服务工业园区发展。始终将服务工业园区发展作为执法稽查工作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切入点,深入开展执法打假“利剑”行动,规范和整顿无证生产、销售等违法行为,主动向自治区质监局、地方各级政府报告园区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工业园区健康、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

二是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在执法稽查工作中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重点,分阶段组织开展对特种设备、豆芽菜、桶装饮用水、化肥农药、汽柴油、CNG、LNG天然气等产品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联合执法的力度。执法中加强与自治区质监局、各旗县区局(分局)、各科(室、局)联合办案的同时,注重加强与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执法的威慑力和执法效果。

今年,与公安局联合对防水卷材、豆芽菜产品进行了集中治理,与市消防支队联合对消防器材、防盗门产品进行了集中治理,与自治区质监局对含制氢站的企业进行了集中治理,有力打击了相关行业的违法行为,净化了市场经济秩序。

四、推行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着力推进质监稽查文化建设

在推行执法稽查“归口”管理制度中,加强具有包头质监稽查特色的文化建设,找准质监稽查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与着力点,提高执法稽查队伍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一是树立具有质监特色的执法理念。围绕“民生为本、民信为天”的核心理念,积极组织开展执法摄影、知识竞赛、执法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的执法文化活动,努力推动建立具有时代特征、执法特点的执法打假文化建设,树立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

二是塑造良好的质监执法形象。进一步加强质监执法形象建设,积极推广悬挂样式统一的门牌,公示执法人员照片、工作程序和相关制度规定,有条件的旗县区局(分局)设立专门执法稽查调查室和稽查执法专用物品、罚没物品存放仓库,执行执法办案着装制度,充分展示质监执法人员良好精神风貌。

质监局管理系统 第5篇

日前,县质监局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模式,创新举措,将廉政风险防范与发挥质监业务专长相结合,有效服务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坚持教育为先,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职工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案例,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章和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自觉遵守国家总局“行风建设十不准”和省局、市局提出的“八严禁”、“八禁止”和“十九条规定”等规章制度,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认识,筑牢廉政思想道德基础。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分析、排查、整改廉政风险点。该局始终把排查岗位廉政风险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线,从梳理工作流程入手,采取“反复抓、抓反复”,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等方式认真排查,力争时时警觉、处处规矩、事事谨慎。针对县委、县政府出台的《行政问责办法》和纪委出台的《中午禁酒令》,一一对照,目前,县质监局共排查出综合管理、安全监管、行风形象等10类26项廉政“风险点”,并制定有效措施,边分析、边排查、边整改。

三是制定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进行梳理归纳,提出对应防范措施。突出抓好岗位的“关键点”、管理的“薄弱点”,如安监科、食品科、稽查队、技术机构根据各自工作性质积极查找漏洞,明确了防控措施,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同时,建立健全分类监督实施办法,明确组织、群众、专项、社会的侧重点,实行分类重点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完善各类学习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监督制约制度、考勤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干部职工进行全面规范约束,有效预防风险和消除隐患。

四是强化廉政风险目标管理,发挥质监业务专长促经济发展。实行层级目标管理,将廉政风险防范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管理,把任务逐级分解到班子、落实到部门、具体到个人。制定了《莒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公开承诺内容,组织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多项活动,做到了各项活动组织领导到位、风险查找到位、监督考核到位。围绕提高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效率,提高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质量,提高部门服务效能,推动我县发展环境优化,树立质监良好形象为工作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推进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水平。

五是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以优质服务 促廉政勤政和事业发展。2011年9月份以来,县质监局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开展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实施意见》及有关要求,结合县纪委“优质服务年”活动,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服务活动,促廉政、求发展。县局建立了班子成员帮扶企业制度和措施,健全了服务企业“四比四看”活动档案,选取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双10”家扩张企业,作为“四比四看”的活动联系点,积极开展走访帮扶活动,先后鼓励和支持义信机械、兴泉油脂、碧海机械、鑫海科技等6家企业争创市长质量奖,指导帮助山东宇达建材、山东三方化工、山东义信机械、山东绿润食品等4家企业争创山东名牌,指导帮助县政务中心、山东开元物流公司2个单位争创山东服务名牌。

质监局管理系统 第6篇

理先进单位”,2002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命名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先进集体”,2003年被中共广元市委命名为“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示范单位”。──抓普法宣传,提高全民质量法制意识。五年多来,广元质监局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质量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教育,先后培训企业经营者和质量管理人员3万多人次。2001年起市局分别在广元日报、广元电视台、广元人民广播电台常年定期开办了“质监热线”、“质监时空”、“质监季风”、“关注质量”等紧贴百姓生活、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的质监法制宣传栏目。2002年6月,市局建起了广元质监信息网(),目前已进行了四次改版。每年“3.15”、“质量月”、“12.4”法制宣传日和质(本资料权属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监法律法规颁布纪念日,我们都要在市、县(区)城镇及部分重要乡镇集中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大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今年9月3日举办的“质监之歌”大型直播文艺晚会,通过电视、网站、广播收听收看晚会的人数达50多万人。市局近五年用于普法宣传教育的资金近200万元,平均每年达40多万元。一个覆盖市县城乡、声像图文并茂、全方位、立体化、社会化、特色化、经常化的广元质监普法宣传教育网络如今已初具规模,并日臻发展完善。

──抓“质量兴市”,形成全社会抓质量工作的合力。市、县(区)政府都成立了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层层落实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质量工作责任制。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广元市〈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办法》,在7个县、区全面开展了“质量兴县(区)活动。市委、市政府把推广农业标准化作为“质量兴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制定并认真实施了2003-2005年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纲要,市、县、乡镇、村社齐动员,层层建机构、定任务、出资金,相关部门齐抓共建,农民群众全员(本资料权属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参与,全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已形成“大合唱”,先后制修订各类地方种养业标准300多个,今年又启动了54个地方种养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实施了3个国家级、15个省级、11个市级、10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其中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面积达72.85万亩,建设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7个76万亩,共有7种农产品已正式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苍溪红阳猕猴桃”、“青川黑木耳”被确定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抓技术基础,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早在2001年,广元质监局就组织对全市生产企业进行了普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职能和技术优势,分类指导、督促、帮扶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计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全市生产企业产品出厂检验率由1999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90%,98以上的生产企业实现了按标准组织生产,有21家企业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有15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认证,有42家企业取得了计量保证能力确认证书。近三年全市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产品质量合格品率保持在78.8以上,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74以上。2003年,5个“四川名牌产品”、2个“四川免检产品”的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13和30。

──抓监督管理,构建市场质量准入机制。一方面严格落实生产许可和强制认证等制度,严把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关;一方面充分运用监督抽查措施,实行质量监督重(本资料权属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点产品目录制度、监督抽查结果公告制度、对不合格企业黄牌警告制度、退出市场制度等,加大质量后处理工作力度,不断增强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把事关生命财产安全的食品和特种设备始终作为监管的重点,着力构建质量安全防线。食品质量方面,全市已有69家

五类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QS”认证,已有4家新十类食品生产企业通过了“QS”认证审查;今年8月以来,组织对全市四县三区268个乡镇1078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障质量必备条件和卫生许可证情况进行了普查,对300多个批次的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实行了食品生产企业辖区监管责任制和定期巡查制度,目前正在分类制定和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措施

。特种设备方面,按时按质完成特种设备普查和气瓶普查整治任务,普查工作受到省局肯定和表彰;不断完善安全监察网络和信息化网络,初步建立起了特种设备动态监管机制;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事故隐患整治率基本达到100,近五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去年创造了事故率为0的好记录。

──抓打假治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针对近年来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广元质监局采取三种形式,逐步构筑和完善了源头打假防线。一是针对城区市场以往假冒伪劣长期泛滥、质监监管乏力的实际,于2001年在广元最大的批发市场——城南商品批发市场设立了“质量监督管理处”,并逐步将城区其他重点市场纳入“质量监督管理处”的监管范围,做到了质监工作“六不出市场”,即咨询服务、投诉处理、产品(本资料权属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真假鉴别、业务管理、技术法规培训和案件查处不出市场。二是针对近年来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从城镇向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偏远农村大量转移的实际,从2001年开始,先后在8个地处城乡结合部或偏远农村、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较为严重的乡镇、开发区设立了质量监督管理所,把质监综合管理和执法打假工作延伸到了村社和农户。三是去年5月以后,在全市质监系统全面实行了辖区打假责任制,形成了一个以县区为基础、以乡镇等社区为单位、以行政执法人员为主体、覆盖全市城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打假责任制网络。今年我们又对稽查执法力量进行了调整充实,新组建了计量巡查大队和特种设备安全检察执法大队,建立完善了打假巡查制度、聘请打假联络员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协作打假制度和建立“黑名单”制度。全市系统五年共立案查办各类违法案件6000多起,查处违法商品货值上亿元,端掉制假售假窝点200多个。

质监局管理系统 第7篇

江西泰豪建设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目 录 系统概述

1.1 系统介绍.........................................1 1.2 客户端环境.......................................1 2 系统常用界面以及操作说明

2.1 系统登陆.........................................2 2.2 系统注销.........................................3 3 单位三类人员录入

3.1 三类人员合格证首次申请............................4 3.2 三类人员合格证企业名称变更........................5 3.3 三类人员合格证遗失补发............................6 3.4 三类人员合格证注销................................6 3.5 三类人员合格证第一、二次延期......................7 4 单位三类人员递交申报……………………………….……………8 5 审核查询……………………….……………………………………9 6 领证………………………………………………………………..10

系统概述

1.1 系统介绍

施工企业申报管理系统。本系统基于微软公司的asp.net平台和sun公司的Oracle数据库,是一款B/S结构的软件。该软件基本涵盖了建设工程申报管理方面。

1.2 客户端环境

【客户端硬件环境】

CPU:Intel Pentium(奔腾)Ⅲ1G 或更高 RAM:512M以上(推荐1G)【客户端软件环境】 浏览器:IE6.0以上

操作系统: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 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

系统常用界面以及操作说明

2.1 使用系统前的准备

三类人员参加三类人员考试合格(或者已经拿到证书)之后,登录到江西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的主页http:///,选择诚信系统,在诚信系统里的人员管理里添加三类人员,然后再用诚信系统注册的单位管理员用户名登录到三类人员申报管理系统就可以进行三类人员证书的申请,变更,延期,遗失补发,以及注销等一系列操作。

2.2 系统登录

在使用系统之前必须先登录,打开浏览器,在IE 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在江西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的主页上即可找到系统登录链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当然您的用户名和密码由您的单位管理员提供,回车或点击确定按钮,系统登录。如图2-1,图2-2所示:

图 2-1

图 2-2 2.3 系统注销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在系统使用完毕后,利用主界面上的退出按钮注销。并退IE。

3单位三类人员录入

所有单位要录入的类型里的用户名,都是在诚信系统里添加人员时自己设的。输入完用户名点查找或者匹配,就会出现用户名所相应的人名。再输入准考证号或者是证书编号后,点查找或者是匹配,也会出现身份证号及其它一些相关的个人信息。

3.1三类人员合格证首次申请

模块定义:三类人员合格证首次申请。包括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简历、安全生产业绩、上传附件

图 3-1 5

3.2三类人员合格证企业名称变更

模块定义:三类人员合格证企业名称变更(包括企业名称变更和人员调动),输入证书号后在变更前企业名称中会直接出现前企业的名称。

图 3-2

3.3三类人员合格证遗失补发

模块定义:三类人员合格证遗失补发

图 3-3 3.4三类人员合格证注销

模块定义:三类人员合格证注销

图 3-4

3.5三类人员合格证第一、二延期

模块定义:三类人员合格证第一、二次延期。三类人员证书需要取得继续教育通过考试后,才能进行延期申请。每本证书可以进行两次延期,延期后有效期三年,延期需在到期前三个月到市站进行延期申请。

图 3-5

4单位三类人员递交申报

录入只是做完申报的上半部,递交是申报的下半部。点开递交申报,选择您要申报的类型,按下图步骤操作:

图 4-1

图 4-2

5审核查询

递交做完,申报就基本完成。接下来您申报是否审核通过,申报不通过又是什么原因,就要在单位审核里查看。如果您上交申报的资料无误,就可以在在审一览表里看到申报的位置,如果申报的材料有问题,就可以在未通过一览表里看到,下图就是未通过后的操作图:(点完重新发起后又回到录入时的表格,进行修改点保存,然后再进行递交。)

图 5-1

6领证

审核通过之后带上身份证、网络申报表、新证工本费5元,到南昌高新五路966号省局安全科领证

图 6-1

质监局管理系统 第8篇

2011年底, 上海市质监部门督促该市12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完成了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其中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和光明乳业下属5家乳品生产企业, 投巨资自主开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 另外6家乳品生产企业则通过购买成熟软件、结合各自需求进行局部修改的方式, 分别建立了与各自生产流程、生产规模、配送渠道及销售体系相匹配的电子信息记录系统。至此, 全市乳制品全行业建成了产品信息采集系统, 实现了对企业乳制品配方成分、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批次、相关责任人员、销售去向等关键信息的迅速收集、汇总能力。

追溯的关键, 是通过二维条形码的识读或者生产日期和批号实现的。二维码和数字编码印刷在每箱奶粉箱体、牛奶罐体上, 通过企业的信息系统, 监管人员可以清楚地查到每一罐奶粉或牛奶隶属的生产批次、物流及销售流向等。同时, 在另外一套电子信息系统中, 每一批次的原材料使用状况、供应商资料、原材料出厂检测报告等上游资料, 同样一目了然, 乳品生产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到配送销售的全过程, 10分钟即可复现。

上海市质监部门对全市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产品信息采集追溯系统提出了指标性要求, 并与企业能否获得生产许可直接挂钩, 进一步加强了政府监管, 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

现在, 该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总体保持了平稳、可控、稳中向好的态势。从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看, 近年来食品及相关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 2011年抽查合格率为97.4%, 比201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比2004年提高了14.9个百分点。从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测情况看, 食品中各类风险因素检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2011年共对9大类104项风险因素开展监测, 监测样本合格率为97.3%, 项次合格率为99.7%。

质监站试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 第9篇

关键词:职能;机构;检测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6-0510(2008)12017-02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管理部门对建筑产品履行质量监督管理职能,进而形成政府对检验机构的需求,质监站试验室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但由于当时基建投资少,对建材质量的检测意识不强,因此没有独立的人员和编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试验室从建立到现在,机构和人员设置情况不断发生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模式一:试验室做为质监站的内设机构。

在刚确试验室这个名称之初,我国的质监站和试验室的人员都是事业编制,同属质监站。试验室的收费和质监费一样都纳入行政收费,统一入账,统筹分配。这就直接导致部分试验室工作人员抱着吃大锅饭的想法,工作作风懒散,进取心不强,再加上当时我国的相关建筑质量管理法规尚未完善,人们的建筑工程质量意识普遍不高,同刚能开展的检测项目也不多,对试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也不大,以至试验室的整体检测水平停滞不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建项目数量增加,工程造价增大,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体制和人员素质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各个单位在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于是就有了另外一种管理模式。

模式二:试验室成为质监站的一个下属单位。

九十年代是我国基本建设快速增长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人们的经济水平逐渐好转,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关注房屋不塌,而且逐步开始关注房屋使用方面的质量问题。如漏水、渗水等等。这时只对钢筋、水泥进行检测已远远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防水卷材检测、门窗检测、混凝土抗渗检测等项目急待开展。为了更好地促进试验室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两种思路:

1、试验室办理营业执照,实行企业化管理,原检测人员保留原有事业单位编制,法人由质监站领导兼任,试验室人员工资仍由质监站发放,同时通过招聘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做为合同工,增加了试验室的技术力量。这种管理方式从整体而言,虽然增强了检测技术水平,但试验室正式检测人员的工作成效与收入脱钩。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财务管理混乱,不利于企业以后的发展。

2、试验室做为质监站的一个下属单位,实行股份制管理。质监站以原有的仪器设备和工作场所投股,占有一部分股份,原质监站分流到试验室的人员投资购买新的仪器设备,占有另一部分股份,法人直接由试验室成员担任,试验收入按投股比例分成。这种模式下的管理者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能够积极拓展企业发展的思路,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能根据检测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必要的人员和设备,为试验室检测品种的增加和检测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但是,由于工程中经常出现某些进场材料试验不合格,或某些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致使这个工程丧失了被评为优质工程或获得某种奖杯的资格,出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试验室提供假数据、假报告,导致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试验室与质监站合在一起,监管不分,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权威性。

模式三:试验室从质监站独立出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要为适应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的要求,把属于企业、事业、中介组织的职能完全放给他们。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试验室属于中介组织,应从质监站独立出来,成为一家平等、公正、科学的,面向社会的检测机构。这种模式的人员积极性较高,能真正实现自己当家作主。而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仅要从专业技术上,而且还要在管理水平、人力资源上增加投入,真正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项目齐全的检测机构,以适应检测市场的竞争行为。

但是在建立一个真正市场化的检测体系前,我们首先必须分析质监站试验室作为政府管理建筑市场的检测机构。在近几年存在的原因,试验室市场化后将导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理清今后试验室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试验室市场化导致的问题

1、试验室的市场化,使人员由事业编制变为企业编制随着招考制度的改革。凡进事业单位就必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考试,而进企业就相对简单多了。它与企业不同的是:(1)事业单位按照职称级别套用工资,并且随着工龄的增长,工资不断地增加,而企业只给固定工资;(2)事业单位代交一部分的住房公积金,而大部分的企业不给员工交纳住房公积金,(3)事业单位即使无所事事,只要不犯错误,也能守着工资日子,但企业却竞争激烈,到处充满了下岗的危机。这也是人们排斥体制改革的一个原因。

2、试验室的市场化,增加了质监站的费用支出

质监站承担着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职能,随着国家近几年清费减负工作的开展,做为质监站主要收入来源的质监费由原来总造价的3‰改为1.8元/m2,实际收费数额有所降低,只够支付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用。而质监站对建筑市场的管理不仅要以理论知识来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依靠科学的检测手段,如现场抽取的建筑产品,中间验收依赖的结构检测,都是需要试验室来完成。试验室市场化后,质监站需要这些检测数据就必须支付给试验室检测费用,而仅靠质监费是根本支付不起这些费用的。

3、试验室的市场化,使政府部门落实地方规章制度缺少必要的场所。

1998年《建筑法》的颁布实施,监理制度作为国家强制推行的制度,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已逐步完善。但是见证取样、涉及主体结构的试块养护条件等工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为了更好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好建筑市场,一些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而试验室走向市场,使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缺少必要的场所,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二、对策

随着形势的发展,质监站试验室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但是政府在将质监站试验室推向市场的同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推进事业单位的改制:现有质监站一部分享有行政权利、具有行政职能(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另一部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营利性(试验项目)。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将试验仪器设备出售、股份合作等方式从质监站中剥离出来,原有劳动关系进行适当的分流,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益。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2、加大政府对质监站的投入:由于存在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监理费普遍较低,导致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配置不足,监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质监站作为政府监督机构,不仅要通过考相应的技术人员加强质监站的技术力量:同时增加财政经费,保证政府监督抽查所需的费用。

上一篇:形容美好的爱情的句子下一篇:如何开展正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