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2024-06-07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精选7篇)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第1篇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汽车沿着 219

国道疾驰。云朵、山峦、树木、零星的牧人帐篷快速向后闪去,连它们似乎也担心影响了我们的行程。偶尔有雄鹰掠过长空,声声嘶鸣,让高原更显宁静与辽阔。

8月22日,是我们离开拉萨前往噶尔县的第二天。噶尔,藏语意为帐篷、兵营。那里,伊拉日居、冈底斯、则木日三大山脉挽手相依,雪山、银湖交相辉映,令人神往;那里,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劣的自然气候、频发的自然灾害,多民族语言、各异生活习俗、高寒缺氧……人类生存面临的所有艰辛与挑战,让人望而却步;那里,是宝鸡人的精神家园,一批批援藏干部奋斗、奉献,用忠诚和执著诠释着信念,用真情和汗水浇灌着格桑梅朵。

车子快到萨嘎县城。突然,噶尔县随行同志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他哽咽着说:“张宇书记刚刚不在了!”“哪个张宇?怎么不在了?怎么回事……”面对疑问,回答的只有抽泣、痛哭。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滞了。大家由最初的震惊、感伤、叹息,陷入前所未有的悲痛……

张宇同志长我四岁,因为都有共青团工作经历的缘故,彼此熟悉。他待人和善,经常笑眯眯的,我们在一块谈得来,时间长了,私下里称他兄长,公开场合称他学长。和他相处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要数宝鸡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期间。那时,我抽调到市创卫办,他任金台区分管城建的副区长。记得创卫攻坚期间,全市面临“为什么创卫?为谁创卫?怎样创卫?”的转型突破。他的“为民创卫、科学创卫、细节创卫”理念,让城市大绿大美、“两把扫帚变一把扫帚”、消除“坑坑洼洼、枝枝丫丫”等创新实践,使全市创卫“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大家都称他是“创卫区长”,每谈及这些,他的眼睛就笑成了一条线。

这次,我们去噶尔县考察,看望张宇书记是头等大事。以至于几天来,不断地想象雪域高原见面时的那种热切、激动。不曾想,就在我还沉浸于再次见面的憧憬之中时,他却……“看,彩虹!”有人喊道。抬眼望去,天际边,阿里那方天空,挂着一道七色缤纷的彩虹!司机丹木增告诉我们:藏传佛教中有大圆满修行境界的人在临终之时,身体会化作一道彩虹融入天空。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彩虹是沟通天堂与人间使者之说。或许,这彩虹就是张宇同志的化身。我也坚信,他就是使者,一位带给了藏胞福祉的使者,如同格桑花带给雪域高原的希冀。

圣湖、喜马拉雅群峰在清冽的阳光映照下,在蓝天白云衬托中,给人空旷寂寥、水瘦山寒的感觉。连绵起伏的雪山、寸草不生的冈底斯山的单调、冷漠,让人更多地感到一种悲壮。刚过噶尔县门士镇地界,滚滚黑云从天边压了过来。不一会儿,漫天风雪裹挟着冰雹,肆虐着,飞舞着,天地间成了冰雪世界。片片雪花,那么晶莹剔透,那么凄婉悲伤,似乎向着大地在倾诉,诉说对一个灵魂的哀思;对着苍天挥袖,给亡者装扮银装素裹的天堂。阿里高原,八月飞雪,万山顿首,万川呜咽,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悲痛与怀念之中。

在噶尔县的第二天清晨,路过一座哨所,见那高耸的岩石上,镌刻着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底座上用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砌出“铸军魂、守国土、扎西德勒”几个大字。我胸中不禁热意涌动,眼角为之一湿。边塞诗人岑参“万里奉王事 ,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的诗句在耳畔回响。或许,正是这种信念、意志、情怀,这种格桑花般的不屈与执著,才让孔繁森、张宇等一批批援藏干部,像雪山守望着荒原,像圣湖润泽着大漠,在这生命禁区里奏响大爱强音,在牧人心田催开文明之花。

距离告别仪式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分头忙着做准备。刚做了几朵小白纸花,一个藏族小朋友看了,说很像书记伯伯种的苜蓿花。白色小纸花,苜蓿花,这在平日里两个不相关的东西,此时此刻,是那样的亲近与熟悉。小孩提及的是紫花苜蓿,是张宇同志从陕北引种的。别小瞧这纤纤细草,正是它改变了藏区牲畜春瘦、夏壮、秋肥、冬饿甚至死亡的无奈轮回,承载了防御雪灾、旱灾、风灾、冰雹、霜冻、虫害的重大使命。在牧人眼里,它是神草,是救命草,是高原生灵。当年,为了让它在阿里高原“安家”,张宇同志像哺婴一般精心。如今,近8000亩的“生命绿”,成了牧人的守护神,也成为高原脆弱生态的守护神。触“草”生情,触“草”念人,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从阿里地委出来,顺着县上同志所指方向,狮泉河生态产业园、牛羊毛皮革加工厂、藏式地毯卡垫厂等鳞次栉比。一座座商铺崭新如初,一排排安居房宽敞明亮。极目远处,雄鹰翱翔,黑颈鹤悠闲地漫步,牧人屋顶飘着淡淡的炊烟,好一幅安宁和谐的生活画卷。真不敢相信,这是在海拔 4000多米的藏西。而这一切在张宇同志看来,只是刚刚起步,噶尔不能仅仅是象雄文明故地、世界屋脊明珠、喜马拉雅一城、藏西最干净的城市,早日建成为藏西中心城市、阿里经济强县、边境模范县才是他的所思所想。臵身哈达如山、哭声连天的人海,看着成百上千的干部职工、藏区牧民和驻地官兵列队挥泪送别的场面,我在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普通的西岐汉子,让这么多人为之肝肠寸断、泪飞如雨?!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踏上这块土地,就已经意味着奉献。把高原作故乡,视藏胞为亲人,把工作当事业,这里的每一个村庄、寺庙、卡点、边防哨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蓝天、白云、牧场、溪流、山峦、戈壁记下了他的身影。作为儿子,他有忠孝难以两全的遗憾;作为丈夫,他有不能呵护担当的愧疚;作为父亲,他有不能谆谆教诲的无奈。他把对亲人的牵挂、朋友的真诚、同事的情谊,化作酥油茶中飘香的奶花、转经筒上永远的轮回、牧人脸庞绽开的笑容。他的一切,已深深融入这方土地。那么的悄然,而又是那么的悲壮。潺潺的狮泉河、肃穆的雪山圣湖、曳动的苜蓿花、祥和的牧人帐篷,以及洋溢在藏胞脸上的幸福,让人欣慰之余,更多的是心颤。一切都定格在这一刻,既成为难忘的记忆,又成为永恒的见证。一切都过去了,又都留下了。这所有的一切,不会因为时间流逝淡出记忆,如同人们铭记至亲至爱的家人;他的生命之光也不会随他的离去而熄灭,如同精神家园,永远值得守望。

临行前,又一次来到张宇同志生前住所,久久伫立,不忍离去。再次深深鞠躬,表达不尽的哀思与怀念!在低头的那一瞬间,看见院中班公柳旁,几株格桑花顽强地向着太阳,孱弱娇小中闪着生命的灵光,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不失挺拔。泪眼朦胧中,它是那样的高大,那样的灿烂。

(作者:付杰 中共麟游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突出“四个结合” 掀起向张宇同志学习热潮 ,麟游县召开学习张宇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9月25日,我县召开学习张宇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安排部署全县开展向张宇同志学习活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付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付杰同志结合自己赴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的所见、所历、所感,详细介绍了张宇同志的先进事迹。他指出,张宇同志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离开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孩子,毅然奔赴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西藏自治区噶尔县工作,因公牺牲。在短暂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坚持抓党建、强基础、固边防,让党旗和国旗在雪域高原高高飘扬;带领藏区干部群众种苜蓿、盖房子、建大棚、抓项目、促招商,为噶尔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援藏工作中涌现出的孔繁森式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和县委书记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付杰同志强调,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党性坚强的政治品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把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紧扣我县“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在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为民情怀,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扎根高原、献身边疆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无私奉献,自觉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习张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以党的事业为先,以国家大局为重,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付杰同志要求,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突出“四个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张宇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麟游跨越发展。一要与推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加力提速相结合,进一步寻找差距、明确方向,再添动力、再鼓干劲,不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二要与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结合,强力推动“八大工程”,全面推广常丰镇“334”和“133456”两个工作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三要与深化“三问三解”活动相结合,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三问三解”作为工作法固定下来,推行干部“双岗双责”工作机制,着力在“解”上下功夫、出实招、见成效;四要与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张宇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争优秀,坚定信念谋发展,在全县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为实现麟游转型突破、跨越发展激发热情和动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集体起立默哀,深切怀念模范援藏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张宇同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魏小卫同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满红同志分别就省、市委召开的开展向张宇同志学习座谈会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对全县开展学习宣传张宇同志先进事迹活动进行了安排;九成宫镇、县发改局、教体局等11个单位和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发言。

各镇党委副书记,县级有关部门党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县委组织部李志强副部长主持。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第2篇

五月的情,在一个格桑花盛开的地方

天空碧蓝,一群白鸽

扯着一朵白云奔跑,那是它们

在抒情,还想把整个的山野点亮

和谁相约?伫立在格桑花

里的等待,像是最美歌谣

仰起格桑花的笑脸,流淌着

一湾爱的.情丝,是紫、白、黄、红

的格桑花,装点了你更加浪漫的色彩

眼眶湿润,秀发在迎风飘荡

你在想,花丛中的两只蝴蝶到底

是哥哥在追妹妹,还是妹妹

在追哥哥?还任它们任性地放荡

心里,你翻腾的是另一个世界

红晕飞扬,还流露出浸透相思的目光

是谁伸出加热的惊喜 ,把你握在如约的掌心

春情生动,神秘的微笑羞涩地挂在蓝天上

是谁在掌心掬起一捧,十个手指头

都写着你滚烫的名字;还把思念化做

一颗颗星为你深夜守侯,看着睡姿的优美

能拨动心弦的,是知音

瞧,眸子里有幸福的泪珠在流淌

格桑花,高原上的奇葩

淡淡的幽香传来,陶醉在至真至纯的

情里。你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啊

像一朵盛开的格桑花,在绚丽绽放

季节的轮回里,格桑花花开花落

时光似流水,支撑起我们的不再是青春

人生的路途上,你是沿途的一小段美景

相遇是一种缘,说声逆境、失意的

时候可不要孤独地流泪,要心灵感应到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第3篇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慈善组织开始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来募捐,且这一方式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一些依托于网络发展起来的慈善组织,例如:“格桑花”、“多背一公斤”、“免费午餐”等应运而生。网络慈善组织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的同时也被频频被爆出“骗捐”、“诈捐”和挪用善款等负面消息,客观上削弱了网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重塑网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网络慈善组织“格桑花”教育救助会是一个成功化解公信力危机的典型代表,那么它是如何成功化解公信力危机,第三方评估机制在重塑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方面有什么样的优点,网络慈善组织应如何重塑公信力?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2“格桑花”网络慈善组织个案分析

“格桑花”教育救助会(以下简称“格桑花”)是一家网络慈善组织,是由一位热心网友洪波发起,主要是支持西部地区(以青海省为主)基础教育发展,采用“一对一”结对项目,成功帮助了许多失学儿童。2011年“格桑花”爆发了一场严峻的公信力危机,这场危机问题聚焦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会员的真实性。“格桑花”会员名单里,进行助学的企业、个人并不了解成立之初会员都有谁,在哪里。面对网友的质疑,“格桑花”组织并没有做正面回应,是危机发生的开端。第二,民主选举的程序。由于“格桑花”组织没有正面回应网友的质疑,由不满的义工、志愿者和资助人组成组成了“格桑花开”临时性群体,这些人在这个临时群里陆续揭示“格桑花”的内部问题。其中关于成立理事会有无经过选举成立,批评者与支持者的说法完全不同,也没有权威人士出来辟谣,导致危机持续升温。第三,内部业务交易信息不透明。“格桑花”内部业务交易没有公开人力采购合作协议的细节,更没有在年审报告上做出任何说明,也无法清楚地解释注册事宜,因而,引发义工和志愿者的激烈批评,危机升级。第四,财务数据混乱不清。“格桑花”递交给管理部门的财务报告与官方网站上发布财务报告许多方面存在不一致,组织正面的回应得不到网友的信服,一时间弃捐、退组织的帖子在网上传开,危机达到高潮。

最后,危机的化解。在危机爆发的后期,“格桑花”组织负责人就一些问题作出了解释,但是难以让捐赠者、网友等信服,紧接着“格桑花”组织委托北京瑞森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自身进行了评估。第三方机构提供了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最后缓和危机平息了事态。从“格桑花”危机的爆发促使组织公信力下降的过程,反映出引发“格桑花”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组织内管理混乱

(1)在人力资源上。固定员工与志愿者比例不协调,固定工作人员较为缺乏而且工资待遇差,人员流失较为严重。现有人才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如“格桑花”缺乏专业的技术维护人员,组织自有网站的管理和系统的维护人才匮乏。很多工作是通过热心的志愿者和网友来完成。(2)在组织的制度上。对内的监督机构不完善,没有形成专门的监督机构,组织的业务管理混乱,内部业务交易信息不透明等引起外界的怀疑。

2.2 信息的披露制度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保证组织信息公开的透明,是得到外界接受和认可的基本途径。一个慈善网络组织具体运行的情况,善款的使用去向,行政开支状况等信息的公布情况,影响着捐赠人的信心。网络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慈善组织的人员结构;二是网络慈善组织的业务往来状况,业务信息公开渠道及现状;三是组织的财务收支运行现状,即收到善款的数额和开支情况等。“格桑花”内部业务交易不公开,财务数据混乱不清等直接将公众的质疑推到高潮,进而引发公信力危机。因此,网络慈善组织信息的披露制度的完善,对维持组织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2.3 志愿失灵

慈善组织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在慈善捐赠方面缺陷,但是它本身也存在着失灵现象。萨拉蒙将志愿失灵分为四个方面:慈善不足、慈善的特殊主义、慈善的家长式作风以及慈善的业余性。慈善的业余性是指由于慈善组织带有非盈利性质,很多工作人员很多都是由志愿者组成,难以吸引很多专业人士,具有业余的性质。“格桑花”发展过程体现了慈善的业余性,它成立的时候是由热心网友发起,并与其他热心网友一起创办起来,很多工作是依靠一些志愿者和网友来完成。但依靠这些业余人员组建起来的组织,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稳定性。这种志愿失灵的现象,也会对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带来威胁。

2.4 新媒体的负面作用

网络慈善组织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壮大,但对新媒体利用不当也会对组织的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新媒体监督中,一些不符合慈善精神的行为的负面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在短时间内负面信息可能会被迅速放大。当网络上流传的真假信息夹杂在一起,如果网络慈善组织不能够快速应对并采取相应措施,任由谣言自由发展,会给网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带来消极影响。在面对网友质疑会员的真实性时,“格桑花”组织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解释,进而使网友引发了一系列的质疑,最后在众多网友的质疑声中,逐渐将危机推向高潮。所以,能否快速应对新媒体的负面影响,对提升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至关重要。

3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在重塑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的优势

3.1 监督网络慈善组织的管理运作

2016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和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慈善组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对慈善组织进行监督。但《慈善法》没有具体规定监督的形式,政府及民政部对所有社会组织的监督主要还是采取年审的形式,但实际监督效果并不理想。第三方机构作为一种外部监督形式,在知识、技能以及专业性人才方面较政府部门有着更大优势,能有效弥补政府监督的缺陷。“格桑花”网络慈善组织危机爆发时组织内部缺监督机制运行不畅,直至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组织进行了一次客观性评估,采用外部监督方式才消除了外界对“格桑花”的疑虑,因此,第三方评估机制作为一种外部监督形式,能有效监督网络慈善组织的管理运作。

3.2 改善网络慈善组织的形象

通常采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的方式,其评估结果往往不受被评估者控制。引入与网络慈善组织本身不存在利益关系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介入评估,一是能够有助于网络慈善组织发现问题,并在问题还未严重之前将其解决,以健康的形象提升组织公信力。二是如果网络慈善组织本身运作规范、合法,每一笔善款都具体落实到被资助人手里,财务信息没有造假,第三方评估机构将结果客观的公开出来,证明该网络慈善组织确实运行良好,会更有利于网络慈善组织的形象的提升。“格桑花”公信力危机爆发后由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介入,评估结果显示“格桑花”身份合法,财务管理能力优秀,信息披露充分,签订合同合法等一系列评估显示组织运行状况合格,由于该评估是由与“格桑花”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作出,评估结果赢得了外界的肯定,提升了组织的形象。

3.3 提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第三方评估机制的引入与被评估对象往往不具有利益上的纠纷,公信力良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所作出的评估更为外界接受和认可。“格桑花”事件中,公众质疑其财务数据混乱,事件发展到后期,组织就一些问题给出了解释,这个解释并不能让人信服而且还暴露了自身的短板,收效甚微。在危急关头,引入与网络慈善组织没有直接利益相关系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网络慈善组织做出客观评估,评估结果更具独立性和公平性,能真实的反映网络慈善组织运行的状况,业务往来以及财务的使用情况等信息,评估结果也更加令人信服。

4 提高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需靠组织自身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双管齐下

从第三方评估机制在化解“格桑花”公信力危机事件中可以看出,第三方评估机构在重塑网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本文认为第三方评估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如评估标准缺乏科学性、定量与定性分析运用不当等缺陷。想要根本上重塑组织自身的公信力,还需组织本身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4.1 网络慈善组织方面

4.1.1 提高网络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自觉性

《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慈善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虽然新的法律颁布了,但是面对众多的网络慈善组织,想要一一对其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具体信息的公开还需要靠慈善组织本身的自觉性。网络慈善组织应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完善自有网站的建设,增加公开信息的便利性。因此,网络慈善组织应在及时完整公开信息的同时突出信息公开的重点,而且公开的信息应该与群众关心的信息息息相关,例如善款的使用情况,行政开支状况等等。

4.1.2 改善网络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

首先,要努力提高网络慈善组织人员的专业慈善意识。慈善组织的负责人要善于吸收和注意培养专业人才,建设优秀的管理团队,善于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知识和专业的优势。其次,要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员工。通过制定好组织内部人员的发展计划和晋升通道,招纳更多的固定员工,解决志愿失灵的业余性问题。最后,要加强组织的制度建设。成立专门的内部监督机构,保持其必要的独立性,有效防范挪用善款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4.1.3 网络慈善组织应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

网络信息时代,应对突发的网络危机事件,网络慈善组织需要建立健全危机预警机制。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机制,注意收集网友对组织善款的管理、行政支出、业务往来等方面信息公开的程度持什么态度。其次,建立网络信息的汇集机制,有针对性对事件的舆论进行收集信息并整理汇总。再次,建立网络信息的分析机制。对于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借助于专业的分析技术和工具,把握网络舆情发生变化的因素以及发展方向变化。最后,建立网络信息的警报机制。要建立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危机警报的级别,根据危机所处的级别,对内形成预警汇报机制,对外形成公布警示制度,避免形成不必要的恐慌。

4.1.4 网络慈善组织应建立危机应急问责机制

如要保证对网络慈善组织的进行监督和评估和反馈得以顺利进行,有效应对公信力危机,就要引入危机问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网络慈善组织工作责任心。建立危机应急问责机制的途径:首先,明确岗位职责以及所需承担的责任,权责分明,界限清楚。其次,制度层面应完善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监督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快速发现问题,评估机制的介入帮助准确定位问题,厘清责任。通过反馈机制反应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落实责任问责。最后,明确问责程序。包括界定问题,收集信息调查问题,就调查的结果予以公布,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处分意见和做出处分决定。

4.2 第三方评估方面

2015年5月13日,民政部发布了《民政部关于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将会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尽管第三方评估机制已经在全国多地得到推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第三方评估机构规模偏小,业务管理水平不高,不同评估机构资金实力差距大。二是第三方评估机构自身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评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评估公信力有待提高。所以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2.1 建立健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科学评估

首先,明确评估标准。利用国外针对网络慈善组织运用第三方评估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目前网络慈善组织发展的现状来制定评估标准。其次,坚持依法评估。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评估指标,不能与法律规定相冲突。最后,既要设置专项评估也要完善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有利于了解网络慈善组织整体发展的概况,形成一种总体上的把握。而专项评估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现评估的既定目标。两者结合,有助于形成更为公正、客观的评估结果。

4.2.2 完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信息公开制度,提升公信力

第三方评估机构推进信息公开,建设信息公开多渠道推进内部机构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得到外界各方的认可。公开的内容包括机构涉及的相关活动,评估所取得的进展及成就,供内部人员共享,降低信息沟通障碍。另一方面要及时向外界公开有关机构运行状况的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接受外界的监督,提升机构的公信力。例如线上开设网络信息公开专题板块,线下公开机构咨询电话,供外界人士咨询。

4.2.3 建立专业化的评估队伍,提升评估能力

打造坚实可靠的专业人才队伍,发挥人才知识和专业优势,有利于提高第三方评估工作的质量。所以,保障人才方面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吸纳专业人才。现有人才专业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引进专业性人才的方式。二是要注意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应在尽可能针对专家在知识、专业、年龄等方面上实现合理配置,对现有人才加强能力提升培训,发挥人才的专业领域优势。同时从两方面着手即人才引进与人才培训,不断提升评估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升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能力。

4.2.4 提高专业化水平,改善评估质量

影响评估的专业化有两个主要因素即参与评估的人和评估的方法,提高评估的专业性需要这两者相互配合。第一,保障评估人才的专业性。人才的专业性可以通过采用引进和培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选择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类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方式,利用其专业知识的优势。第二,合理地选择并正确运用评估的技术方法。根据要评估的网络慈善组织的实际情况选定相应的评估方法,正确有效的评估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评估的专业化水平。

5 结论

官办慈善组织屡屡惨遭信任危机,许多捐赠者将目光放在依托网络得以发展迅速的网络慈善组织。《慈善法》的出台在促进慈善组织朝规范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意见》的出台一方面越发完善了第三方评估机制,另一方面使第三方评估机制对重塑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方面扮演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第三方评估机构也不是万能的,如果网络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混乱,即使由第三方介入,也有可能给组织公信力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提升网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还需靠组织自身的努力与第三方评估机制双管齐下。

摘要:选取“格桑花”教育救助会网络慈善组织为例,从分析格桑花公信力危机爆发过程中,发现引起“格桑花”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爆发主要有四个原因,即“格桑花”组织内管理混乱、信息的披露制度不完善、志愿失灵以及组织不能快速应对新媒体的负面作用。据此,探讨了第三方评估机制不仅在化解“格桑花”公信力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对重塑整个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但在重塑网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方面第三方评估机制也不是万能的,还需靠慈善组织自身努力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双管齐下。

关键词:第三方评估机制,网络慈善组织,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果佳,阚萍,马梦溪.从“格桑花”危机透视中国网络慈善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64-67.

[2]侯利文.被困的慈善: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及其重建[J].天府新论,2015,(01):99-105.

[3]毕婷.萨拉蒙志愿失灵理论之探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10):122.

[4]石国亮.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塑过程中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09):64-70.

[5]谭广炎,林春丽.困境与出路: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再思考[J].传承,2015,(09):96-99.

格桑花盛开的春天 第4篇

——题记

Part 1

我叫盎然。

春意盎然的意思。

祖母告诉我,这是母亲给我取的名字。整个藏族没有一个女孩和我同名,盎然是独一无二的。

Part 2

我没有见过母亲。没有听过她的声音,不曾被她的微笑照耀,但我仍旧想念她。

“阿妈呢?”十岁那年,我第一次问起阿爸,关于阿妈的事情。

阿爸用长长的竹杆赶着广袤无垠草原上白胖的羊群,我看见和煦的阳光把渗透在他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里的汗水,照耀得如同湖面般闪闪发光。

“你阿妈走了。” 阿爸用袖口擦了一把汗,一脸朴素的表情。

“那阿妈去哪了?”

“等明年格桑花开遍整个小山坡时,阿妈就会回来的。”

“阿妈会乘着火车回来吗?”

“会的。”

那时青藏铁路刚通车,我和巴桑经常坐在草原上眺望远方,好像在等待什么回来的姿势。其实我是真的在等待,等待阿妈回来。我们偶尔能看见远方火车疾驶而过,像是载满了沉甸甸的幸福和希望,随之,如同号角般传来火车的呼啸声,格外悠长。牛羊悠然自得地啃着青嫩的小草,不时会抬起头看看我们,泥土和青草的清香扩散在风中。

巴桑对我说:“盎然,我们去找八瓣的格桑花吧!传说找到八瓣格桑花就能找到幸福。”

我看见温柔的阳光跳跃在她蝉丝般细腻的辫子上,就像从天堂撒下的光环。巴桑编着十五根辫子,成串的绿色松石缀在长达腰际的头发上,像是要等待幸福的迎娶。

我说,我不用找到八瓣格桑花,我只需要等待它再次漫山遍野地盛开就够了,阿爸说阿妈就会回来。

格桑花开了,漫山遍野。

我没有看见阿妈归来。

格桑花谢了,化作泥土尘埃。

阿妈还是没有回来。

“阿爸,阿妈为什么还没有回来?”

“盎然,再等等吧!总会回来的,阿妈那么爱你。”

这是幼时问起母亲时父亲给我惟一的答复。

Part3

格桑花又开了,依旧漫山遍野。

我站在花海里,任凭大朵大朵的粉红将我淹没。

巴桑说:“你站在花丛里,看起来很瘦弱很寂寞。”

我看着她笑了。

“盎然,你笑起来真好看,有种和很多藏族女孩不同的美。”

我不笑了。

巴桑不知道,我不是纯正的藏族女孩,因为我的母亲不是藏族女子。这是死去的祖母告诉我的。祖母说我有着和母亲一样透亮的眸子,就像一泓清泉。

那时我伏在祖母的腿上抬起头看了看纯净的天空。

我想,我的母亲一定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

如同海洋一样宽广蔚蓝的天空,就像雕琢精致的蓝宝石那么晶莹剔透。

我说:“巴桑,你看天空多么纯净,好像我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巴桑说:“盎然,其实它离我们很遥远。”

我依旧会和巴桑站在山坡上眺望着不断延伸向远方的铁路。日复一日,有人离开这广袤的草原和终年冰冻的雪山,他们说这里高原缺氧;也有人到来,他们说喜欢这里的纯净和蓝天。只是走的人多,来的人少。

我指着远处的铁轨说:“总有一天我也会乘上火车离开这里,倘若阿妈还不回来。”

巴桑心疼地抱住我,一遍一遍地喊着“傻瓜”。

巴桑比我大三岁,她总像大姐姐那样保护我。

Part 4

雪顿节是我最期待的节日,每年那天人们都会涌入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一夜之间,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诞生了,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甲铃和柄鼓的声音在树影里传播。我喜欢这样热闹的生活。

巴桑和我穿着漂亮的氆麦,穿梭在人群里,我享受这种被人流吞没的感觉。

也就是在这样被人群吞没的嘈杂里,巴桑告诉我她要走了,要离开这片广袤无垠的高原。我以为她是在开玩笑,继续吃着酸奶子观赏藏戏,并没有搭理她。

巴桑真的走了,她先于我离开了这连绵不断的雪山和广阔的草原。她走的那天抱着我一遍一遍地叫唤我的名字,好像要把我烙在心底。

盎然、盎然……

“你要去哪里?为什么要离开这里?”

巴桑看着我没有说话,突然就哭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泣。

我对巴桑说:“好吧!我会等你回来,我会准备最漂亮的绿松石和纯白的哈达等你回来。”

巴桑擦了把眼泪,强笑着点了点头。

巴桑走的时候没有回头看我,我猜她是怕舍不得我。

两个月后,我收到了巴桑的来信,她说她在外面很好,只是很想念手抓牛肉,很想念大草原,很想念浩瀚夜空里的星辰。

巴桑的信没有写地址。我坐在牧羊的山坡上,攥着薄薄的信纸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巴桑,你不想我找到你吗?

这是她写给我的唯一一封信。

其实,我是知道她为什么离开的。

巴桑,藏语里是星期五的意思。因为巴桑是星期五出生的。

有人告诉我,星期五出生的孩子懂得爱和付出。

巴桑,我会等你踏着格桑花开遍山野的土地回来,和阿妈一起回来。

来年格桑花开遍整个山坡时,我站在花丛里眺望远方的铁轨,等待着火车呼啸而过。我想象着阿妈和巴桑扛着沉重的行李包回来的样子,可是她们没有回来。

再也没有人告诉我,说我站在大片大片格桑花里的样子很单薄寂寞。

当整个草原都开始剪羊毛的时候,我站在云朵一样的白色里,看着阿爸忙碌的身影。我问阿爸,为什么阿妈走了没有回来,巴桑走了也没有回来?草原外面很漂亮吗?阿爸说:“大草原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盎然,你要有等待幸福的希望。”

nlc202309041312

等待和希望是父亲刻在我成长路程上的词。他说,只要等待和希望,就会有幸福。

我知道,格桑花的象征就是幸福。

Part 5

格桑花依旧肆无忌惮地开放。在一片浅红的花海里,依然只有我孤寂的身影。阿妈没有回来,巴桑也没有回来。

我把原本打算送给巴桑的绿松石成串地缀满到自己的头发上,就像当年的巴桑一样。我想念着阿妈如同清泉般透亮的眸子,想念着和巴桑在一起的日子。

有时我会偷偷翻出父亲的照片和我的来对比。奶奶曾告诉我,说我和阿爸长得不像的地方,就是母亲的模样。我把我和阿爸的照片重叠在一起,希望拼凑出阿妈的容貌,最终我什么都没有看出来。

草原上来了一位年轻的支教女老师。她披着头发,喜欢穿一件橘黄的外衣,看起来像草原上的一朵野花。她的笑就像软绵绵的云朵,我想,阿妈应该和她一样美丽。

我习惯喊她尼玛。在藏语里,尼玛是太阳的意思。

我问尼玛:“草原外面的世界美丽吗?”

“大草原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尼玛和阿爸的回答一样。

“那为什么阿妈和巴桑走了都没有回来?阿爸说格桑花开的时候,阿妈就会回来的。”

尼玛没有回答,许久后她才说:“Just believe and wait. The expectation will come true.”

“什么意思?”

“只要相信和等待,期望就会成真。”

Just believe and wait. The expectation will come true.

这是我学会的第一句英语。

那年我十四岁。

Part 6

尼玛走的那年,巴桑真的回来了,不过不是在格桑花开的季节。

“你回来了?”愣了半天,我才突兀地对巴桑说。

她拘谨地冲我点了点头,“盎然,你的阿妈回来了吗?”

我看着她没有回答。

那时我已经知道阿妈再不会回来了。她在我出世那年就去世了。

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十七岁。

我等不到阿妈回来的格桑花开,但我依旧怀着希望在等待,就像我们都知道自己找不到八瓣格桑花,却依旧执着地寻找。

我终于明白阿爸对我说的,“盎然,再等等吧,要有希望。”

十七岁时,我终于可以坦率地站在山坡上呐喊——

我叫盎然。

春意盎然。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第5篇

一、学习《家长》,提高家长素质前不久,我刚走出校门,一个似曾相识的中年汉子亲切地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朱老师,您还记得吗?我是曹大勇的爸爸。当初要不是您多次耐心教育我,我非把大勇打死了,大勇怎么也考不上大学!今天我是特地来谢谢您,感谢您对大勇的培养,还要感谢家长学校对我的教育!”我难为情地吱唔着。他接着神秘兮兮地说:“您身边还有近期的《家长学校学员读物》吗?我们那儿有几个老顽固,我说服不了他们,就到您这儿来搬救兵!”……当他心满意足地离开时,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是家长学校帮助了他,是《家长》杂志成就了他们父子的双赢。当初,曹大勇刚进班不久,我就发现他与众不同:只管学习,甚至下课也在埋头苦学,其它什么事也不管,也不和同学们交往,也不参与任何活动。我几次想打开他的心窗,可是收效甚微。期中考试后,他更是一反常态,上课委靡不振,下课便趴在课桌上睡觉。望着这个谜一样的学生,我很是不安。万般无奈之下,我拨通了他家电话。他的父亲来校后,三言两语,我便知道事情的原委了。“为了他能读高中,我们都省吃俭用,负债累累,他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钱呀?”“他这次回家后,就觉得不对劲,一问情况后,火不打一处出,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我看着大勇的父亲,再想着大勇的处境,感到责任重大,再这样下去,大勇非是毁了不可!于是我向他宣传了家长学校的好处,动员他定期来家长学校学习,他一脸惘然和不解:“我打他是犯罪?我的要求过分吗?我还要学习?”在我耐心地劝说下,他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他参加了家长学校以后,我们利用《家长》杂志,让他系统地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掌握一些教育方法。《家长》杂志融故事性、趣味性、多样性于一体:既有典型事例剖析,也有成功经验的介绍;既有学习方法的点拨,也有道德教育的良方;既有法律法规的讲座,也有义务责任的明确;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与家长们见面后,家长们便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大勇的父亲更是手不释卷,刻苦钻研,一遇到问题,就来找我,诸如“朱老师,大勇就是不理睬我,我又不能打他,该怎么好?”“朱老师,大勇信心足,怎么办?”等等。我一方面指点他该怎样怎样,一方面去教育大勇该怎样怎样。就这样我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家长》杂志为媒介,使大勇和他父亲的矛盾慢慢化解,使他们相互理解和彼此接纳。在家长学校总结会上,他主动发了言,声泪俱下,感动了所有的与会者。

二、介绍《家长》,提高育儿水平我校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突破口,在学校社会之间建立起一个结合点,促进教师、家长形成教育的合力。我充分认识到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借助于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家长》杂志,提高他们的育儿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的负担。前不久,我收到了01届高三毕业生吴健的一封信,信中说,他无锡轻工学院毕业后,在无锡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由于出色的表现,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月薪很高,向我表示感谢。读了他的信,我万分喜悦,成就感油然而生,而对《家长》杂志的感激之情也油然而生。他的成才可有一番曲折的经历。他是盱城人,家庭富裕,父母都是生意人,对吴健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混个高中毕业就行了,其它什么都无所谓。我几次对吴健的说教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只要一放假,吴健就变了,怎么办?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接触,我拿《家长》杂志上的《宋庆龄的父教》给他们看,然后再后他们交流。他们父母都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因为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也是一位商人,他们找到了共鸣点。我趁热打铁,讲述了宋嘉树是如何教育孩子们的:他对孩子要求严格,反对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主张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他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他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一有空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吴健的父母听了以后,深感自己的浅薄,当即表示配合我的教育,支持我的主张。从此,家长、学校两股力量双管齐下,互相配合,使吴健的行为、学习一天天好转起来。最后,他心想事成——考上无锡轻工学院,现在的江南大学。试想想,如果我没有把《家长》杂志作为材料,硬是大道理说教,我能打动吴健的父母吗?我能教育好吴健吗?

三、运用《家长》,共筑互育平台0×年3月的某一天,我一下课,我班刘某的母亲把我拉到一旁,紧张地对我说:“朱老师,不得了,我家小某谈恋爱了?……”我当时就怔住了,以为听错了,她怎么可能谈恋爱?她的父亲患癌症刚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很懂事;在班级里,什么事都抢着做,人缘关系极好;学习上更是不用说了,目的明确,方法恰当,成绩优秀。总之,她是一位最令我放心而自豪的学生,她怎么谈了恋爱,一万个问号在脑海中悬挂着。我不相信地说:“怎么可能,您搞错了?”“是千真万确。这都怪我,那男孩在他父亲去世的那段日子,经常来我家安慰她,后来也不断地来,我也没往那事上想,我的女儿我是了解的,可昨天他又来我家,我以为他们在问问题,可我无意之中从窗户中看到他们抱在一起,正……”她的母亲不知是紧张还是难过,竟说不下去了。可我彻底明白了,她不但谈了,而且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怎么办?我原来没在意的事情也浮上心头,刘红近来的成绩是十分不稳定,性格也似乎古怪起来,不肯与同学交流,好象变了个人似的,一切都明白了,根就在这里!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第6篇

-------记华阳东华少数民族联谊活动

正当我国国家级的盛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之际,迎来了今年穆斯林的开斋节.9月6日下午正在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学习的40多名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了长宁区华阳街道文化中心参加“2011年华阳—东华少数民族同胞庆祝开斋节联谊活动”。华阳街道党工委付书记朱苏灵、长宁区民族联付会长沙和平、街道宣统科领导刘武军及华阳街道少数民族代表近20人参加联谊活动,东华大学学生处陆晓玲老师和管理学院的有关领导也出席会议。会上学生代表汇报了在东华的学习情况,并谈到了社会各界包括华阳街道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刚进学校的大一新生代表也表达了他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掌握更多的知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决心。曹晓玲老师代表学校感谢华阳街道长期以来对东华学习的少数民族同学的关心和爱护,希望此举能对同学们的学习增加更大的动力;朱苏灵书记回顾了华阳和东华在民族工作中的相互配合和支持,他对在东华学习的新疆同学寄予厚望,也希望他们能经常来华阳走走看看,参与社区的有关活动,他深情地对同学们说“华阳街道就是你们的家。”会上华阳街道的领导向同学们赠送了节日食品—油香。在联谊活动中华阳街道的少数民族同胞表演了舞蹈、唱歌及器乐演奏等,东华的新疆同学则表演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的舞蹈,伴随着舞曲同学们和老师以及华阳街道的少数民族同胞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象征着民族团结的友谊之花再次在会场上盛开,精彩的文娱演出在会场上不断激起阵阵掌声。

东华大学民族联

管理学院阳光服务队

心中永远盛开的格桑花 第7篇

多年来, 吉林石化在省、市政府和中国石油的正确领导下, 按照“把发挥国企优势作为创建之基, 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创建之魂, 把践行以人为本作为动力之源, 把围绕中心工作抓创建作为主要载体”的创建思路, 以文明风尚引领企业发展, 用责任担当彰显国企本色, 不但在发展上争做经济支柱, 而且在文明单位创建上争当楷模。

发挥国企优势, 夯实创建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吉林石化考察时反复强调说:吉林石化作为国有企业具有政治优势和基础管理优势, 是石油化工行业一面鲜红的旗帜。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始终把国企优势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宝, 以党的建设和基层建设带动创建工作, 努力打造一支高度文明的员工队伍。

一是发挥政治优势。吉化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持续推进理论武装、素质提升工程, 促进了领导班子队伍、党员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吉化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常项工作, 形成了公司党委统一领导, 主管部门负责, 基层具体落实,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全员全面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公司制定并实施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等, 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与考核评比机制, 促进了文明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吉化坚持以党建带创建, 把文明创建工作与公司党委坚持几十年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 同时布置、同时管理、同时考核,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文明创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带出了一支支克难攻坚、勇担责任的优秀团队、文明之师。

2010年, 千万吨炼油项目建设,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 广大员工充分认识科学组织、规范管理、文明施工对项目建设实现“又好又快”目标的重要意义, 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抓进度, 保质量, 只用15个月就完成了6套主装置和18个配套项目建设, 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创造了同类装置中建设速度最快、开车时间最短、工程质量最好、项目投资最省, 做到了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员工总量、土地使用“四个不增”, 实现了绿色发展、科学发展, 不仅使吉化炼油能力、炼化一体化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而且也展示了吉化员工队伍的文明风貌。2015年上半年, 吉化实施“三年一次”大检修, 全体干部员工转变思想观念, 按照“安全、清洁、优质、受控、节约”的方针, 以“积极、用心、精细、务实”的工作态度, “抓早抓小抓细抓实”的工作作风, 做到了每个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 仅用40天时间, 就优质高效地完成了121套生产及辅助装置、5000多项大检修任务, 实现了检修后一次开车成功, 为安全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 再一次检验了干部员工队伍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面貌。

二是发挥基础管理优势。吉化一直把文明创建作为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以扎实的“三基”工作推进文明创建水平的持续提升。从一笔一划抓文明行为养成, 坚持一张仿宋字记录30年不走样, 推进了基础工作规范化、上水平;从一台设备一条管线抓起, 坚持文明生产40年不走样, 生产装置做到“三清”“四无”“五不漏”, 厂容管理做到“一平、二净、三见、四无”, 促进了员工文明素质的提高;从一个会议一份文件抓起, 坚持开展“创无事故工厂”活动40年不走样, 公司每年第一个会议是安全大会, 第一份文件是创无事故工厂文件, 第一份合同是安全包保合同, 推动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更加自信。由于文明创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 推进了公司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成熟。

加强基层建设, 上班创“五型班组”, 下班创“五好家庭”, 形成了富有吉化特色的文明创建品牌。创“五型班组”, 就是创建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公司坚持每年评比100个“五型”模范班组、100名优秀班组长, 坚持每月评比1个“安全型”模范个人, 每季度评比5个“安全型”模范班组, 持续推进“五型”班组建设。目前, 已有1496个班组创成“五型”班组, 创建率达到89.4%, 形成了比学赶超、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中国石油“丛强班”, 先后被命名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 2010年, 被命名为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 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用班长名字命名的十个班组之一。创“五好家庭”就是爱心奉献, 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 爱岗敬业好;邻里和睦, 尊老爱幼好;家庭民主, 育子成才好;擅于理家, 生活质量好。几年来, 公司涌现出五好家庭1134户, 员工文明生活形成风尚, 促进了工作与和谐建设。

坚持文化引领, 把握创建之魂

吉化企业精神和作风, 是在60年发展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文明单位创建之魂。近年来, 公司致力于企业精神和作风人格化、具体化, 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增添了不竭动力。

一是发挥公司“四种精神”的引领作用。坚持把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方向引领, 把继承发扬吉化优良传统作为创建之基, 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注入新的内涵。2009年以来, 坚持大力宣传王芝牛、于德泉、李国才、桂纯等几代吉化人的先进典型事迹, 提炼了富有吉化特色、具体体现“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精神的背山精神、麻袋毛精神、矛盾乐精神、登天精神, 连续七年挖掘700多个当代吉化人的感人故事, 评选出12名“四种精神”新时期代表人物, 20名“四种精神”红旗手, 赋予了“四种精神”新内涵。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演讲活动等进行广泛传播, 用典型带动群体, 塑造了企业的文明形象。

2014年, “麻袋毛精神”成为全国首批“俭以养德节约之星”, “背山精神”代表人物李贺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十佳楷模”。2015年, 在吉林市“江城好人”发布会上,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14年度“吉林好人·标兵”、吉化“麻袋毛精神”代表人物刘玉亲手为他班组的组员孙登阁颁发了一季度“江城好人”的荣誉证书。在“四种精神”感召下, 各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岗位能手、金牌工人、道德模范、吉林好人、优秀志愿服务者、感动江城人物等层出不穷, 形成了在文明创建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吉化好人”群体。

二是发挥新时期典型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2007年, 吉化实现了原两大公司的重组整合, 文化高度融合, 典型培树力度、示范效应也得到了加强。八年来, 公司涌现出国家、中国石油和省级劳动模范、劳动奖章80余人次, 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等60多个模范集体。公司对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标兵、金牌工人、岗位能手、安全型模范班组和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五好家庭员工, 突出主题, 集中宣传, 形成了选树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氛围, 形成了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特色的典型群体。2011年至今, 公司坚持每年组织典型人物事迹巡回宣讲团, 深入基层宣讲, 举办千人以上的“石油魂·中国梦”事迹报告会2场、公益论坛2场, 巡回宣讲近200场次。

三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传承作用。1994年, 吉化被命名为吉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年来, 公司持续加强教育基地建设, 抓好硬件完善, 强化教育功能, 策划教育活动, 发挥教育作用。相继建设了4个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11个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 设立“一五”时期工业遗迹3处, 史实照片万余幅, 书籍、手稿、产品、模型、题词、荣誉证书、牌匾等实物万余件, 打造工业景观15处, 集中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吉化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15个教育基地分布在公司、工厂、车间、班组, 形成了各个层面相结合的教育局面。公司各单位坚持组织新员工、新党员、劳动模范、共青团员等到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 在文明单位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 结合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 公司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吉化厂史教育活动”, 期间, 公司优秀共青团员代表、新党员代表、统战人士代表、劳动模范和新入厂员工代表到部分教育基地参观。公司劳动模范铁路运输部运输管理科侯宇参观公司环保展厅后, 由衷感叹, 观看了模拟事故演示的“三级污染防控体系”运行, 对企业“喝着上游水, 想着下游人”的环保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创建活力

吉化的历届领导班子始终牢记公司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 在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坚持依靠员工、投资员工、惠及员工, 为文明单位创建提供了力量源泉。

一是坚持依靠员工。多年来, 在每年年初召开的员工代表大会之后, 公司都层层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把企业发展目标、经营形势、工作任务向员工交底, 使员工正确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企业发展管理实践, 积极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吉化坚持分配向一线员工倾斜, 唱响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通过员工代表大会、现场办公会、座谈会、网络论坛等形式, 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赋予员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广大青年积极参与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志愿服务等“青字号工程”创建活动, 近三年来, 共创成各类青年先进集体143个, 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蔚然成风。公司6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加“同心创建”活动, 连续3年获得吉林省委统战部优秀创新实践成果。公司疗养院、总医院、雾凇宾馆等窗口单位员工积极践行亲情服务文化, 成为亮丽的吉化名片。

二是坚持投资员工。多年来, 吉化把培训作为员工的最大福利, 持续推进“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全员培训、岗位练兵、道德讲堂等形式, 对全员进行技术、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培训。吉化与知名高校开展合作项目, 培养在职博士17人、硕士669人;举办班组长和骨干操作人员培训班, 累计培训1200余人。投资建成了钳焊、电仪、仿真模拟、化验分析四大培训基地, 全面开展操作知识与技能培训, 开展各种形式的练兵比武活动, 队伍综合素质持续提升。深入开展“每日悦读十分钟”员工读书学习活动, 开办读书角、阅览室、员工书屋, 举办读书沙龙、心得交流、读书竞赛等活动, 促进了学习型企业建设。

三是坚持惠及员工。围绕员工后勤保障, 全心全意为员工群众做好服务。注重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条件, 先后投入30多亿元进行矿区建设, 完成了5个棚户区改造、30个住宅小区环境整治、职工医院翻建、职工疗养院改扩建等项目。适逢传统年节, 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公司、工厂和车间三级干部, 一直坚持看望慰问劳动模范、困难职工, 和一线倒班工人共度除夕夜, 把年夜饭送到岗位。加强食堂管理, 规范做好大宗食材招标采购, 丰富品种, 提高质量, 确保饮食安全。加强员工通勤车辆管理, 优化运行路线, 强化司机安全教育, 确保员工通勤安全。高度关注员工健康, 每年都组织做好员工疗养、体检等工作, 增强归属感, 提高幸福指数。

履行“三大责任”, 播撒文明火种

吉化牢记长子定位, 把“吉化梦”与“中国梦”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一直把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使命, 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 做推行责任关怀、播撒文明火种的领先者。

一是担起国有企业的支柱责任。吉化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感恩回报社会当成企业与地方文明共建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税金等主要业绩指标连创历史新高, 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柱。“十二五”以来, 进一步以产品、技术、人员、公用工程等保障措施为支撑, 投身“长吉一体化”发展, 大力支持吉林化工园区建设, 积极谋划石化与汽车产业的融合。2015年, 吉林省经济指标下滑严重, 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成为国家关注的紧要之务, 在面临严峻经营形势面前, 吉化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 苦练内功强化企业管理, 面向市场加快技术创新, 上半年上缴税金55亿元, 同比增长29.8%。

二是发挥国有企业的稳定优势。60年来, 吉化沉积了大量深层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 有11万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和离退休人员。公司把政治责任作为第一责任, 先后解决了9大类82个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帮扶困难人员近20多万人次, 有效地保证了大局稳定。大力实施扶贫送温暖工程, 资助贫困大学生4322人, 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公司建立了吉林省志愿服务基金和青年志愿服务基金, 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26个, 每年都涌现出义务献血、扶贫帮困、抢险救难等优秀志愿者群体。相继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 参与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 固化常态化服务项目67项, 近三年来, 开展义务献血、见义勇为、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200多次, 2014年有7个集体获得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三是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吉化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使命。公司员工坚持“喝着上游水, 想着下游人”的环保理念, 建设了当年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排放远远好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石油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和节能节水先进企业。2014年, 在企业效益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 投资2亿元建成了污水深度处理项目, 经过优化调整, 2015年污水COD排放浓度始终控制在50毫克/升以下, 持续保持污水处理先进水平。积极参加各类化学突发事件救援, 公司被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2010年, 吉林发生特大洪水, 吉化组织450人的抢险救援队伍, 昼夜兼程300多公里, 在松花江上布置拦截防线, 紧急打捞、安全存放上游冲下来的化工原料桶;公司的志愿者队伍、医护人员队伍、物资运送队伍都在救灾抢险、灾后重建中树立了吉林石化的良好形象。被省、市和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命名为“防汛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企业”。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jqx课件下一篇:大学学生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