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2024-06-26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精选8篇)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1篇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方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可供套用的现成模式,也很难有适用于所有中小学的成功经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及方向,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推进素质教育是农村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制度创新,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努力开创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蕲春县也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两基工作先进县”、“湖北省教育兴农示范县”和“湖北省特殊教育先进县”等,谱写了“教授县”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结合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当前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一、认真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首先,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但不同区域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侧重点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不尽相同。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应当体现以下几点:

1、立足农村,面向农村,贴近农村,与农村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当前农村形势相适应,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同步,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联系;

2、中小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了解和懂得农村劳动生产技术,还要具有热爱农业、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远大志向;

3、绝大部分初、高中毕业生还应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新技术,具有运用、试验、创造农村生产劳动技术的基本能力,具备农村新型农民的基本素质;

4、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能够不断掌握和熟练运用农村现代科学技术,还会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新的实用技术。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引导全社会转变人才观、成才观,积极创造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舆论环境,尤其要大力宣传那些扎根农村,带头脱贫致富,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初、高中毕业生;应致力构建选人、用人机制,由重学历、重名牌学校向重能力、重综合素质转变;搞好农村实用技术教育渗透,真正让每一位初、高中毕业生掌握一到两门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直接投身农村经济建设,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切实收到实效,得到实惠。

第三,实施素质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变革,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积极构建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教育部门要注意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校由过去单纯追求升学率向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转变,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领头雁”和引路人,示范带动,逐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广大教师要时时处处以素质教育思想思考问题,看待学生,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人人成功,个个成才。”

因此说,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适应的过程、转变的过程。只要我们找准广大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定位,从基础做起,持久以恒,才能扎扎实实的稳步推进,才能更好地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打造人力资源强县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深入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今天,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摆在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如何推动广大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呢?改变目前应试教育、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状况,需要党和政府痛下决心、统筹规划、全面治理,从社会观念、社会环境的改变入手,以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强化教育督导检查和教育法制建设,内外并举,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格局。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构建目标体系,明确素质教育的指向。

目标体系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大纲,没有目标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目标明确,才有清晰可循的指向。根据这一主导思想,我县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总体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发展,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科学的新型的、蕲春特色的小学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以这个总目标为依据,分别制定了《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标准、内容和考评办法》、《家长素质教育的标准、内容和评估办法》、《教师素质的标准》、《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估细则》、《学生整体素质评价手册》,对学校、学生、家长、教师都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使素质教育有章可循。

(二)改革课程设置,确立素质教育的载体

这些年来,教育考评与经济断接,与社会隔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我们认为,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神经中枢,必须大胆科学地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

1.适当减少学科必修课程。在中小学中,根据各校的特点、不同年级的特点,适当地减少语文课、思品课、劳技课、自习课等,增开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安全法制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适当开设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开设思维训练、语言表达、阅读指导、速算、科技信息、英语口语、礼仪教育、国情教育、法律常识、环境保护、国际知识、劳动实践等课程,增强学生操作技能。

3.适当合并部分课程。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少而简单的学科特点,设置选修课,即把思想品德课与劳动课合并起来上,科学课与活动课合并起来,时间各半,教学紧凑,提高效率。

4.适当增加活动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很多学校都增加了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间,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通过特长班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包容全校所有学生,在活动时间上予以保证,纳入课表。全员参与,全面开展,全方位启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娱、体育、手工制作、绘画、书店、编织、烹饪、科技活动等,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习兴趣,陶冶了生活情操,也提高了实用技能。

5.建立环境课程(隐形课程)。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一种无型的教育力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班风及教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校园里形成一种人人是环境、处处是教育的格调,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坚持“六项原则”:即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力目的的原则。改变教师讲为主,以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揭示问题和亲自实践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

2.实行“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保证“四个优化”的落实,采取教师“说课”的方法,教师说出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引导方法及板书设计等,以保证优化教学。

3.推行“六种课型”: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六种课型”的教改方案,即艺术型、思维型、活动型、学法型、综合型、训练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侧重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提高每种课型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效果,使学生爱学,学得生动活泼,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落实“四字模式”: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全县逐步形成“深、广、活、新、实”的教学科研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工作效率。

(四)提高教师素质,增强素质教育的后劲。

第一,抓师德修养,讲奉献,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师的师德素质修养主要突出十个方面,即:(1)热爱工作,忠贞不渝;(2)爱护学生,诲人不倦;(3)谦虚谨慎,诚实正直:

(4)精通业务,严谨治学;(5)改革求实,一丝不苟;(6)为人师表,身教重范;(7)尊重同行,团结协作;(8)廉洁奉公,无私奉献;(9)审美修养,审美鉴赏。

第二,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讲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每位教师做到“四能五有”,即:能说、能写、能教课、能管班;有研究能力,有强健的身体,有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和特长,有现代竞争意识。

第三,发挥教师良好个性专长,讲水平,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利用微格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综合技能训练,要求“人人过关,校校达标”。“学、练、用”相结合,练中学,用中练,学以致用,使每名教师身怀一手“绝活”,实现“一专多能”,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健全评价体系,强化素质教育的考核。健全评价体系,改革考核办法,强化实施素质教育导向机制,是考核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实施素质教育的焦点应对准考试制度。从蕲春教育的实际出发,我们提出了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评估原则和方法。

“原则”为40个字,即“面向全体,注重知识,突出能力,加强平时,取消期中,淡化期末,简化程序,加大免试,重在激励,科学评价。”

“方法”是以五育评价代替单纯的智育评价,以全面的能力评价替单纯的分数评价。采取“四结合”考试评价:第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第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第三,分解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第四,灵活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选拔、考试、评价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解除瓶颈和阻碍。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考试、评价体系,从而真正把教育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真正发展。

三、切实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引下,农村中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推进素质教育仍存在诸多带普遍性的仅靠教育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应试教育的痼疾仍然在阻碍着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二是科学统一评价体系的缺位导致素质教育难以形成大的气候,局部推进步履维艰;三是社会对应试、升学的恶性推动使推进素质教育陷入困境;四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有说服力的成果,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结合我们蕲春素质教育实践,我认为必须落实“六抓”:

1.抓思想转轨,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改变教育观念,形成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社会价值观,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首先,要转变基础教育单纯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念,确立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的目标观念;转变唯升学是人才,唯升学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多渠道成才,多规格育才的人才观念;转变分数挂帅,以分数看学生,以升学率论英雄的教育质量观念,确立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个性特点充分发展的质量观念;转变爱有三等,只对少数学生升学负责的施教观念,确立对

每个学生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施教观念。其次,各级党委、政府应深刻认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观点,确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和政绩观,大力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够理直气壮地推进素质教育。新闻媒体要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引导,使素质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和公众需求。特别要强调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思想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育人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育恩想必须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只重智育,轻视德育”、“考什么教什么”“只抓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只抓书本知识、忽视实践环节”的现状,从偏向少数学生到实实在在面向全体学生,从单纯追求学科知识到追求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通过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作配合、共同参与、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局面。

2.抓统筹规划,加强素质教育过程的管理。多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如果不精心组织,精心指挥,不把教育系统内各部门协调起来形成合力,光靠各校教师和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是科学组织,认真实施。由教育局牵头组织,科研、基教等部门共同参与,县、乡(镇)协同作战,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二是制定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防止在实施过程中过于简单、笼统、针对性不强、可比条件不充分等倾向。保证实验效果的科学性、实效性。三是选好试点和合理分布试点校,提高不同基础学校的可鉴性。

3.抓目标导向,选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定位。抓导向具体表现为:一是确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考评原则。这个原则是“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有利于学生、教师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实现两个转变,对学生,要从单纯用考试分数来衡量,转变为看素质是否全面提高的综合评价;对学校,要从看升学率为绝对标准,转变为办学水平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三是对常规考试制度及其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进行配套改革。为了积极稳妥地实施素质教育,县教育局和乡镇中心学校分别成立了“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协调基教股、教研室成立“课题组”,指导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各部门、各学校在改革中形成合力,确保了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

4.抓队伍建设,形成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网络。要优化配置城乡教师资源,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全面加强并落实各级各类教师的职后培训,从师德素养、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技能等多方面,对教师实行定期的、强制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全员培训。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要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和待遇,使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师能够在农村留得住、安心教、教得好。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校际之间教师的正向流动,制度化地加强校际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合作、互助和提高。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的质量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尽全力把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衡发展、知识能力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展示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5.抓教学特色,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深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整体改革和整体优化的工作体系。但由于各校工作基础和条件及城乡位置的不同,所以,不能强求一律,不能只搞一种模式,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考虑各位的特色和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例如南征中学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始终坚持整体优化、凸显特色的原则,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广泛深入开展“孝”文化教育,收到明显效果,受到了省市宣传部、文明办的高度评价,《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都作了专题报道。一大批学校创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德育工作、考试考核方法、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与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养学生个性特长诸方面改革都体现出“整体优化”特色。

6.抓教育科研,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实施素质教育既是教育实践问题,也是理论认识问题,因而发挥理论研究先导作用,突出其科学性、实效性尤为重要。我们组织教研室研究人员一直参与理论研究、实践指导。近几年来,全县组织举办素质教育专题讲座36次,召开专题研讨会18次,编写素质教育论文集8本,不仅使广大教师从理论上明确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进行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而且对转换观念、实现转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开展课题研究,也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县教育局申报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等8个国家级课题,漕河镇一小的《小学新课程教育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等20多个省级课题都取得了研究成果,我们还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上开辟专栏推广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对实施素质教育起了良好的引导、激励与宣传作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根据党的十七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将按照“三个全面”(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全面建设合格学校)的基本目标,科学、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谋划教育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发展创新型的和谐教育,进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2篇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12-25 23:27:4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2)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资料文件,赴遵义地区参观考察,深入拟定的试点村调查研究和县级干部研讨班的系统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重大与具体的关系。温总理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是关系到实文章来源于第1文秘网本资料权属第1文秘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第1文秘网更多资料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政治上、战略上、稳定上等方面充分说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不仅仅是三农本身问题,是全国、全社会政权问题。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事业、党建等诸多方面,但最具体、最迫切的任务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最长久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建设新农村同农民的关系最密切、利益最直接。所以,我们加快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同时又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直接、具体。

(二)长远与紧迫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互动、协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胡锦涛同志指出,“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体制尚未建立。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建设新农村又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绝不能等待观望。包头市工业城市变化非常大,但农村、农业发展滞后,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务必要求主动抓紧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单依靠投资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广大农民的自主创业潜能,引导农民经过投工投劳等形式,辛勤劳动,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各级政府是主导。主要经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增加投入、典型示范、地区部门帮扶等形式,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

新农村,但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从以往经验和教训来看,完全靠政府包办可能会出问题。

(四)点与面的关系。当前,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抓试点建设。根据基础条件、农民愿望等因素,选择新农村本文来源于第1文秘网本资料权属第1文秘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第1文秘网更多资料建设试点。通过不断总结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经验,推进面上工作。同时,在面上,涉及国家政策和关系农村方面的工作要整体推进。如,农业方面的“三补一免”、教育方面的“两免一补”、卫生方面的村镇卫生院建设、广播电视方面的“村村通”以及交通方面的道路建设等等。所以,加快建设新农村,要坚持试点起步、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五)城市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过去,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但是,这次提出有着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特别强调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全面小康进程;

二是特别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动员全社会参与。目前,我市农村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城市工业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期,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和能力。所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的任务,更是城市支持农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点在我市具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和意义。我理解包头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应该是城市支持农村,共建农村美好家园。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方式

(一)开展调查研究。温总理指出:新农村建设不缺认识、不缺口号、缺的是“实招”。“实招”从哪里来?需要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县、乡、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初步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局已经组织四个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到四个重点农业旗县区进行调研。

(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包

头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研究提出包括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重点、建设时限、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和工作机构等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经研究同意后,认真组织实施。目前,我局按照市领导要求,正在研究核实全市新农村建设实施具体方案。

(三)抓紧编制试点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组织力量对试点进行规划编制和审批。做到规划一次编制、项目分年建设、整体逐步完善。在编制试点村村庄规划的同时,兼固生产发展规划,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我理解试点规划重点是村庄规划,但应该生产规划,否则是不完整的。

(四)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按照整体启动、试点起步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3篇

一、科学规划、完善制度

为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资源的有效利用, 学校的科学规划, 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实施远程项目的过程中我们统一认识, 明确目标任务, 在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三农”上下功夫, 初步形成了一个保证远程教育教学高效应用的科学管理机制:一是分级管理, 落实责任。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和应用。并建立了一支管理和应用性专业队伍, 负责对设备的管理和教师的培训。明确了目标, 落实了责任, 为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人员保障。二是统一标准、加强考核。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制定了《石门小学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标准及应用办法》, 对项目实施情况及应用不定期评估和考核, 确保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的高效利用。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力争使项目工作有章可循。

二、整合资源、强化培训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 努力提高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益, 把“用”摆在突出位置, 以确保远程教育项目设备的高效运转,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整合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构建网络服务体系和资源服务体系, 以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为目标, 广泛开展与各学科的整合。切实做到“面向学生, 走进课堂, 用于教学”。利用信息网络建立了教育教学平台, 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实现了教师备课电子化, 课堂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光盘等教学资源,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 依托卫星接收系统和互联网下载, 筛选、制作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课件资源, 增强了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整合人力资源, 构建管理和技术支持体系。以加强教师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应用网络的知识水平为目标, 为充分发挥已建成的现代远程网络的效能和作用。三是以教师培训为突破口, 切实利用项目资源。为了有效利用项目资源, 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学校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使教师在项目资源的使用上做到了“人人能使用、骨干能创新”。

三、循序渐进、提升应用

㈠走“强制—自主—创新”之路充分发挥项目的优越性, 开创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远程教育是项目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硬件资源优势, 努力提高项目效益,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就要使广大教师积极使用项目资源。在项目实施初期, 学校通过定点、定员、定课时的方式, 强制性安排教师使用资源在多媒体教室和光盘播放室进行教学, 刚开始时教师积极性不高, 对下载的资源也是按部就班, 不加选择的使用, 但是随着使用次数地增多, 教师们尝到了下载资源带来的甜头, 都开始自主地使用这些设备和资源, 有些教师更是不满足于简单的直接使用, 开始有选择的进行再加工和创新了,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在骨干教师的带动、培训下, 大部分教师已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能熟练运用远程教育设备。部分教师能够独立应用、制作课件, 绝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上网查阅资料。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出了平面几何的教学幻灯片, 利用Word备课、上课, 并为学校制作了有个性的教学课件。摆脱了教师一张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正在被课堂导学与学生查阅网上资料, 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使信息技术已成为抓教研、促教改的手段之一。

㈡走“以点带面, 共同提高”之路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提高多媒体教学技能,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优质资源, 学校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 即支持和鼓励一部分教师通过参加较高级别的培训和自学, 提高自身技能, 然后通过观摩课、学习课等活动促进和带动其它教师进行提高。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 确立“校长懂、骨干精、全体会”的目标, 将信息技术教育方面脱颖而出的教师作为表率, 号召全体教师学习。用“滚动式”培训模式, 骨干教师培训带动全体教师, 使他们都能熟练运用设备, 掌握技能, 共同提高。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4篇

【关键词】推进;语文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已实施多年,在不断深化的新课改过程中,小学语文在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很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各个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和有益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不善于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回顾近几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用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开放型课堂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首先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的观点来审视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目中无“人”的现象仍旧比比皆是,那种把学生当“接受器”的“满堂灌”、“填鸭式”姑且置之不论,就是那些“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又有多少是把学生看作是鲜活而灵性的人呢?那么,如何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呢?笔者在实践与探索中产生以下思考。

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意义上教师的真实写照,单一的教学目标,单一的教学方法造就了“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教育手段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我学习的方式方法,引导其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迁移,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情感的熏陶和人性的陶冶,进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以达到人文精神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教学生在脱离学校教育后自主自动并能够自立的学习,自动进行人格的完善升华,从而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新时期新课标下,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

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这样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自主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己学习”。自主到什么程度往往很难把握,于是在老师那里变成了学生自己举办简单的讨论或表演赛,甚至是游戏场,去简单地追求形式上的火热,却忽视于实际教学效率,殊不知课堂学习是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的学习形式,需要由一个一个任务链群来牵引,其间教师的指导和调控是不可替代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应该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常规范式。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因势利导

目前的语文研究学习,其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语文学习的载体——“问题”,它主要来自于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的知识、情感碰撞而产生的困惑。因此,要从问题入手,教师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生疑,并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如我们在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后,學生自然会联想到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的另一篇文章《孔乙己),通过比较这两篇文章后学生就会发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教师就可顺势引导,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小说研究,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自去研究并解决问题,但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调控也很重要,尤其要把握“干预”“参与”的尺度,既不要越俎代疱,事无巨细,也不能形同放羊,不闻不问。

三、教师要在课外悉心指导,授之以渔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角,教师必须在课外悉心指导,“授之以渔”,这其间付出的劳动与精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独立钻研、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应教给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上网浏览,或观察思考。而教师只要适时适当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信息资源,必要时协助他们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得和发现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沟通,并把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以便向其他学生或老师请教,并试着将课内掌握的知识迁移应用到课外。

四、教师要能够以情感滋润学生,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做人。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要对他们充满爱心,时时处处去关心他们,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心声,老师只有用真情去浇灌,学生的心灵才会开出娇艳的花朵。教师既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给他们创造一个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让学生成为知己”,这应该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座右铭。

五、教师要多样评价,多方鼓励

“评价是为了改进”“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有丰富的临场经验,敏锐的目光,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并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时机,多方采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创设出激励学生融合互补、敢于创新的氛围。

虽然少不了结果性评价,但更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比如对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态度、生活体验、研究方法、技能运用、合作创新精神以及学习结果等诸方面。以正面的表扬激励为主,以严厉的批评教育为辅。既要重视教师的评价更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要引导、鼓励学生学会从评价他人到学会评价自己,这是运用差异、缩小差异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进步,对那些“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生一定要给予特别奖励。“让每一个我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教师则必须少一点导师的权威,多一些益友的亲密、融洽,起到一个参谋者、合作者、参与者的作用。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5篇

元谋县工商局作为羊街镇花同村委会的挂钩扶贫联系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新思路,今年以来,多次深入到花同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户和冬桃种植区域进行综合调查研究,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收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元谋县工商局将‚如何积极优化花同产业结构,帮扶花同村委会培植冬桃产业发展,打造山区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作为本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帮助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同时给予相应的扶持,以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花同村委会冬桃种植的现状

花同村委会位于元谋县羊街镇花同坝子内,距羊街镇政府驻地11公里,是羊街镇三个坝区村委会之一,也是元谋县与禄丰县相邻的村委会之一。全村委会国土面积5.24平方公里,有耕地2458亩,人均耕地约1亩;有林地4175亩。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80户,有乡村人口2699人,劳动力18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49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6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9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会海拔2115米,年平均气温14.60℃,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核桃、冬桃等经济林果。

花同村委会依托扶贫整乡推进项目,结合羊街镇基层党建发展规划,结合当地适宜种植冬桃的气候,积极发展冬桃产业,计划种植冬

桃2000亩,平均每亩栽种100株,预计项目投资每亩1000元,计划投资20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群众自主投工投劳折资及自筹100万元。截止2014年2月,花同村委会利用适宜的气候特点,按照羊街镇基层党建发展规划,依托扶贫整乡推进项目,目前,已完成移栽15万株苗,成活率达90%以上,其余的5万株苗将于2015年初全面完成移栽。

二、花同村委会冬桃种植中凸现出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冬桃已经抽芽开花,给群众带来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但看到希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花同村委会的冬桃产业尚处在培育发展初期,亟需在项目资金上、技术上和管理服务上得到扶持。

(一)思路不广,农户对冬桃产业项目的市场前景认识不足。对于冬桃项目,由于是政府出项目资金扶持的扶贫整乡推进项目,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思想认识上对引进项目存在误差,很多人对供苗企业的信誉和政府扶持政策有一定的担忧顾虑,加之少数农户对冬桃产业项目的市场前景认识不足,种植积极性不是很高,有的农户怕投工投劳后无收获,存在将冬桃补助款截留后,拒付供苗商的想法;有些贫困户更是怕投工投劳后一无所获,存在不敢尝试的畏惧思想;所以,存在群众发动不充分,部分群众参与程度不够,种植不均衡的情况。

(二)技术管理薄弱。由于冬桃为新培育的品种,农户在其品性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上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加上生长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管理相对复杂,大面积推广种植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种植推广存在一定风险。

(三)缺乏发展资金。冬桃产业是一个投入成本高、效益好、收益年限长的产业,必须做到高投入、才能高产出。近年来,省、州项目

资金减少,县级财政无力投入,发展冬桃产业方面投入的资金与其它项目相比,数量很小,甚至无项目支撑。所以,县级职能部门没有专项发展资金,农户也筹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到冬桃种植和管理中,种植所需的后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将会出现重复栽种、轻管理现象。

(四)散户种植、各自为战的现象突出,引导带动冬桃种植推广的主力军尚未形成。目前,花同村委会的冬桃种植产业刚刚起步,虽坚持走‚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但还未成立专门的冬桃合作社组织、户与户之间各自为战,形不成规模,无典型示范引路的主力军,在冬桃的种植规模、品牌的形成上有一定的制约。

三、几点建议

花同村委会培植冬桃产业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当地的海拨、气温、降水量和土壤各方面等都适宜种植冬桃。况且,发展冬桃产业对山区保护生态和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新产业。为此,元谋县工商局经过调研,摸清种植现状,收集梳理存在问题和困难。认为花同村委会在培植冬桃产业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意识,因地制宜,扩大种植规模。在推进冬桃产业中,镇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应做到‚项目有人管、工作有人抓‛。各项具体工作要落实到位,切忌空对空。同时,县工商局也要积极发挥派驻花同村委会新农村指导员的指导带动作用,积极向农户宣传冬桃的种植优势、市场前景,引导农户提高思想意识,逐步解决农民群众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镇政府、村委会应鼓励农户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种植冬桃,把花同村委会培植成冬桃产业区,形成一个美丽的桃花仙境,为大力推进‚彝州新村‛建设,打造花同

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奠定基础。

2、花同村委会应成立‚冬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元谋县工商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冬桃产业帮扶活动,通过实地查看、与村委会负责人、村民小组长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冬桃产业发展现况,明确下一步的冬桃产业发展方向,与镇政府、村委会共同探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引导带动作用,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要成立‚冬桃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建立无公害冬桃生产基地,技术人员具体指导果农搞好冬桃的日常管理,坚持走‚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实现冬桃管理的程序化,帮助农民改变目前散户种植、各自为战的布局,让果农都加入到合作社中,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产量和销量双赢。

3、加强协调,整合项目资金。由于冬桃种植没有专项资金扶持,建议相关部门把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可利用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项目、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项目、林业产业项目、低产林改造项目、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整合项目拉动冬桃产业发展,形成相应连片、规模化的发展新格局。

4、加强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由于冬桃生长周期长、挂果期也长,种植技术和管理过程比较复杂,因此,一是要积极与县林业、县科技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技术支持;二是制作冬桃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手册和光碟等资料提供给农户学习种桃技术;三是采取课堂和现场等多形式培训农户,如,根据生产需要,由群众‚点菜单‛,由镇农科站牵头聘请技术员,村委会负责组织集中农户开展课堂辅导和现场操作培训,让果农掌握基本的病虫害防治和管护技能,提高冬桃种植户的管理水平,降低冬桃种植风险。进而达到人人

是‚土专家‛、个个是‚科技户‛的目标,以科技成果示范带动冬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三是结合工商部门职能,利用赶集日、‚3.15‛活动日等集中向农户普及购买籽种、选购农药等小知识及农资识假辨假维权知识,引导农户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

5、加强协作,依托公司加快发展。引导发展‚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红色股份‛路子,用工业化产业化理念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走市场带企业,企业建基地,农户搞种植,协会联农户的发展路子。

6、培育果农种植冬桃的品牌化意识。加大对品牌战略的宣传,同时做好冬桃优质资源和原产地保护,向农户做好加大冬桃品牌的意识宣传。为下步扩大冬桃的知名度,让冬桃走出羊街、走出元谋,走向全国打下基础。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6篇

论文摘要: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让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不让他们沾染上打牌、赌博、吸烟、喝酒等恶习,给他们的成长以健康的保护和防卫,给家长以安全感。但这种管理模式的独特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不老课题。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寄宿制学校主要存在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心理健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空间,其次,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应让学生懂得一些心理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心理健康对策

正文:我们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在寄宿制学校这块独特的教育领域里,特别是心理素质引起社会、家庭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不老的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比非寄宿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要长,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表现在 :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 1

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寄宿学校人际关系问题是中学生反映较突出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其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教师的不理解,以为他们交纳的学费被老师赚了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对这些“有钱仔”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

2、同学间的关系。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加上本地学生有排外的思想,导致他们间关系难以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寄宿制下的学生每周才回家一次,外地的可能一学期也不能回家一次,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个别家庭的种种伤痕,比如父母离异,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三)青春期心理方面的问题。

1、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寄宿学校的中学生比较容易被消极情绪控制,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时代,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采取对策:

1、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空间。开拓心灵的净土,造就未来的强者,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我校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非常关注。几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使我们深深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遇到困难、挫折、突变等情况时,能够做到心理和谐,情绪稳定,精神饱满,妥善处理和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搞好队伍的建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应以其全部行为和“人格”来影响学生,其职业的特殊性、工作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我校不断引导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培训、集体学习、自主学习和开展专题讨论等活动,在教师中掀起了学习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热潮;在全校教师中广泛深入开展了“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更健康”等系列专题大讨论,并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了解,对社会上成功者及失败者进行心理品质研究,为在我校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如学期初的军训生活;学期末科技夏令营活动;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运动会;开展社区普法宣传、“禁毒教育讲座”、“争做文明学生”活动等,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心理品质。

2、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与心理辅导老师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

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3、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 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4、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7篇

按照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的说法,“人本主义”管理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真正的管理有四个阶段。第一是人物管理阶段,第二是人际管理阶段,第三是人才管理阶段,第四是人格管理阶段。四个阶段中,越向后,管理的层次越高,越是要求管理者挖掘被管理者的潜能,越要坚持“人本主义”,注重双方的理解、协作。运用“人本主义”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人们衡量管理者水平的重要标尺。

管理者如何充分挖掘被管理者的潜能,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教师看作是现实的、具有整体性的人,而人又是由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构成的。学校里的几十名、上百名教师,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着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人爱好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异经过努力会不断发生变化。正是这些差异构成了教师群体的丰富性。管理者要坚持“人本主义”,从生命视角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具体地说,着重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做好人、用好人五个方面。

一、校长要尊重人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尊重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校长必须尊重教职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劳动,凡是分配给教师的工作,都放手让他们去干,对他们工作中的优点、成绩要及时肯定、赞扬。若工作中遇到困难,校长要及进鼓励、帮助,提高他们的信心,维护他们的威信。

一方面,校长要敢于放下架子,向教师学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师作为整体系统的人存在,其真正的客观本质是他的社会属性。因为作为现实的存在物,首先教师是作为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存在物出现的。在这一关系中,校长要尊重教职工,从各方面向他们学习。我校一位教师说过:师生之间关系处理得好,首先要互相尊敬,其次教师要心胸开阔,不要老是以超人一等的“圣人”自居。我听了以后,觉得此话对我很有启发:校长和教师倘要协作好,则必须尊敬教师。做校长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虚怀若谷,豁达处事,严己宽人。同时,教师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他也会更加尊敬校长。这仅是我向教师学习的收获之一。平时,校长只有多向教师学习,以教师为本,才能获得更多的智慧和能力。原天津一中校长韦力认为,“学”是校长必备的五个基本素养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认为,校长的学习,最要紧的内容应该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古今中外无数杰出校长的实践证明:尽管每个人成功的具体途径千差万别,但是,渴望求知、虚心好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我想,向教师学习就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校长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如果教师犯了错误,应采取个别谈心、个别教育的方法。我在工作中以鼓励教师为主,从不随意批评别人。今年上半年,我校有几位教师开刀住院,出院后刚休息几天就坚持来校上课。我在会议上对全体老师说:什么叫爱校如家,什么叫爱生如子,这就是最好的诠释!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我想,有了这种精神,我们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校长每次赞美一个人,都是在向他表示,你是尊重他、重视他的,以使其产生愉悦、积极的情绪体验,强化其内驱力,并更好地调动更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我引导教师确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意识,以“在港小工作是一种缘份,要珍惜这种缘份”劝诫教师,帮助教师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学会与同事肝胆相照、相悦相容,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校长要关心人

我认为,校长首先要关心教师的思想动态。校长要了解教师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价值取向,教师对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看法,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见解,等等。然后,可以通过教师大会加强思想引导、找个别教师谈心等途径,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学生观。另外,发现教师情绪低落时,要个别交谈,问明情况,因势利导,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二要关心教师的生活。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要经常主动关心教师的生活需求,让缕缕春风吹进教师的心田。

三要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对身体不舒服坚持上班的教师,校领导予以言语关怀;对生病住院的教职工,校领导予以探望安慰。

四要坚持情感激励,关心教师的心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赋,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校长要学会“用苛求的眼光看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才华的涌露和锋芒的显现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如,用人所长,推荐中青年教师挑大梁,让他们在公开教学观摩课比赛、教育论文比赛等活动中大显身手;关心教师思想政治上的要求,吸收优秀教师入党;评优评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综合考虑教师的师德表现、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创造一种力争上游的氛围,使每位教师感到生活有奔头、工作有劲头、前途有盼头;校长要用放大镜看教师的优点,不吝啬自己的“表扬”,经常在教职工大会上表扬敬业精神强、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使他们不断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三、校长要信任人

“管理贵在管人,管人贵在管心,管心贵在知心,知心贵在真心”。作为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视为人格的尊重。校长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教师,让教师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要全心全意依*教师办学。“校长把我当人看,我给校长当牛干”。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只要校长多与教师商量,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如果校长信任了教师,教师就会把心底里的话“掏”给校长:自己工作的成绩缺点、生活的酸甜苦辣、家庭的喜怒哀乐„„但如果校长对教师怀疑、猜忌,教师只会觉得校长孤僻、冷漠、深不可测,终有一天校长不被教师所信任。纵然校长有三头六臂,工作能力和效果也是有限的,因而在学校管理中,有不少管理制度的落实,如果仅*校长跳东跳西,忙前忙后,是肯定不得落实的。所以,校长要依*全体教师,对照有关规定,找出自身不足,加以自纠,从而保证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同时,校长还要依*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所有教育教学骨干开展工作,实行管理。例如,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校长要通过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制定有关集体备课的要求,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进行讨论,最终定下方案。这样,备课组才能真正开展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

校长信任教师,还应坚持民主管理。要开通教师表达心声的渠道,热情鼓励其参与学校管理。与社会经济转型相适应,学校管理模式应该也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即由权力模式逐步向合作模式过渡。所谓合作模式,就是主要依*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来管理学校的模式。其特点是民主平等,主体参与,群策群力,上下协作。

四、校长要做好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校长管理学校,首先要做好人,要展示校长的人格魅力。

“正人者恒正己”,校长做好人,就要以身作则,克己奉公。例如,我校在筹建教师集资居民楼时,作为学校领导我跑东跑西,选择具有资格的修建队,谈妥最便宜的价格,自己和教师在民主、平等的条件下出资、出力,并住进新房。校长要做好人,就要发挥管理中的非权力影响,展示校长的人格魅力。校长的人格魅力应该是校长学识学问、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方略和办学业绩、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乃至气质、品性、特长等综合性个人素质形成的一种亲和力、凝聚力。校长的人格魅力代表着以塑造民族未来为己任的一种价值取向。在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上,我认为校长要做到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诚实守信、严以律己、襟怀坦荡、克己奉公。尤其要做到“慎独”,即《论语》中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在教学上,要坚持成为教改的带头人;在教研上,要身先士卒,坚持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排头兵,应勤学、善思、读专著、写论文,带领广大教师实现“科研兴校,挑战未来”的办学理想,让教师理解和接受你的办学理念。

五、校长要用好人

管理,说到底是“用人以治事”。学校领导,特别是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学校领导如何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管理目标,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在制约、在影响。人的因素是各种因素中的“第一因素”,所以选好人、用好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之所在。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选人要准。在选拔干部时,必须全面、深入考察。在学校管理中,我坚持在艰苦的条件下锻炼人、在复杂的环境中磨炼人、在重要的岗位上造就人,坚持识人重大节、重实绩、重良好的精神状态,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真正把学校那些信念坚定、善于学习、不图虚名、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优秀教师及时选拔进行政班子,优化学校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学校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规范程序。我校选拔中层干部的程序一般是:让全校教职工无记名投票,选出合适的人选;综合分析无记名投票情况,确立考察对象;对拟考察对象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察,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在公示栏公示,再次征求意见;报请上级行政部门批准;向教职工公布。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落实了教师对于选拔中层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贯彻了全心全意依*教职工办学的理念。今后,我校还将进一步完善选拔中层干部程序,以适应新的形势。

(三)用人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用人,一定要看准他的长处并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扬长避短。有的同志崇尚实干,做任何事风风火火,有魄力,有闯劲,校行政让他分管教学工作;有的同志待人和蔼,善于协调,工作细致、扎实,有耐心、有韧劲,校行政让他分管德育工作„„让有能力的教师部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大胆开展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我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德育工作喜上台阶。

(四)加强管理。我校着重从思想教育、建章立制两方面加强干部的管理工作。一是让每位行政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对每位行政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如,积极要求上进,严守校纪校规,精诚团结,敬业工作,带头搞科研,等等。三是在行政人员中树立“吃苦、吃亏、吃气”精神。四是经常组织行政人员学习,反思自己的言行。五是实行校级领导、中层干部述职制度,对一学年来所作的工作向教职工汇报,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

(五)要有宽阔的胸怀。西汉的开国之君刘邦深知“带兵打仗,则不如韩信;运筹帷幄,则不如张良;管理钱粮,则不如萧何”,然其终得胜利,是“三者皆能用之也!”校长用人时亦然。学校乃藏龙卧虎之地,在某个方面比领导、比校长能力强的人才比比皆是,作为校长,应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的大气,大胆启用贤才的胆气,并做到用人所长,用人不疑。

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范文 第8篇

1 工作内容

1.1 开展基础调研, 摸清区域健康教育服务需求

2008年8月-10月, 富阳市卫生局及疾控中心深入基层对农村健康需求和服务状况进行调研。一方面征询省市专家意见, 特别是对开展健康服务规范化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另一方面与相关基层政府进行沟通协调, 争取理解与工作支持。

同时, 组织40余名医务人员历时半月, 对1 181名农村居民开展随机问卷调查, 就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心理健康状况、卫生资源分布情况、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掌握了第一手量化数据。市卫生局还多方组织了基层群众开展座谈, 广泛征求群众建议, 了解目前健康服务满意度, 以及群众最迫切的健康需求。最终确立了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传染病、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服务内容, 通过综合健康促进手段开展干预的中长期策略。

1.2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一套有效工作机制

1.2.1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农村社区健康服务的组织领导, 富阳市在原有市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延伸基层组织, 成立各乡镇、街道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分管镇长兼任副组长, 各行政村、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地点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由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各行政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做到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处处有人管, 事事有人做。

1.2.2 出台政策文件

将健康教育纳入乡镇、街道爱国卫生年度考核内容, 并要求各行政成员单位明确工作任务, 落实经费投入。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相继出台了《富阳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三年实施规划 (2008-2011) 》、《富阳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关于创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校的通知》等文件, 使工作开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以考核促进工作的开展。

1.3 内外结合全民互动, 组建社区健康服务网络

1.3.1 组建健康教育核心队伍

将各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社区责任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整合成该镇健康教育服务队伍的核心力量, 每年通过集中培训和定期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核心队伍健康教育工作技能。同时, 编撰《工作指南》, 帮助基层工作人员了解工作内容, 掌握工作要求, 并明确各自职责, 确保工作有序的开展。

1.3.2 充分发挥外围健康辅助力量的作用

积极动员行政村基层力量, 将各村党委委员、大学生村官、妇女主任、老年协会会长、公共卫生联络员等纳入外围健康教育服务队伍, 辅助全镇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发挥群众团体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

1.4 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 建立一批平面宣教阵地

1.4.1 健康教育硬件网络

通过申请财政项目的形式, 投入50余万元, 在全市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置一套健康视频播放系统、每个乡镇 (街道) 建立一个健康短信平台, 共计设置宣传橱窗299个、健康视频系统151套、短信平台25个, 有效地覆盖了全市绝大部分地区和人群。此外, 市疾控中心根据前期需求调查, 制作了《健康教育宣教资料库》, 内容涉及健康素养、常见病保健、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健康图板、健康视频、短信汇编等形式上传到中心网站, 各基层单位通过登录网站根据需要自由下载, 有效解决了基层单位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受经费、阵地、内容等方面制约的问题。

1.4.2 多种媒介开展宣传

在各行政村活动室、人居比较集中的地方、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制作了一批健康墙绘, 内容涉及慢性病防治、手足口病防治、健康素养99条等内容, 通过图文并茂、活泼生动、浅显易懂的宣教形式, 提高群众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帮助群众加强对疾病防治措施的掌握。同时, 印制15种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 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室和服务站, 供就医患者自取阅读。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形式, 增强了百姓自我保健能力。

1.5 巧借各方力量, 每村创建一所农民健康学校

1.5.1 成立健康学校组织体系

以镇政府文件形式在各村组建农民健康学校, 由各村村委领导担任校长, 老年协会会长担任副校长, 卫生服务站医师担任教导主任, 制定了健康学校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分工, 并根据当地群众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 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同时, 各地积极结合当地实际, 通过结合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甚至教堂活动等形式积极借助成熟平台, 建设农民健康学校。截止目前, 全市成立农民健康学校 所, 覆盖率。

1.5.2 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编制《健康知识讲座课件汇编》光盘, 内容包括健康素养、健康保健、常见病防治等三大类18个课件。根据考核内容, 社区责任医师每年到农民健康学校开展健康讲座不少于6次。同时, 讲座中间穿插互动, 并在课后留适当时间回答居民相关提问, 改变原来一纸宣读的枯燥方式, 显著提高了知识讲座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1.5.3 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参与

为了使更多的人员参加, 各基层单位结合行政村每月给老年人和相关人员发放补贴的契机, 通过村委有效地组织健康讲座。同时增加健康讲座的趣味性, 在健康讲座后, 利用有奖竞答的方式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1.6 加强医师责任意识, 落实一对一健康宣教

1.6.1 落实门诊健康宣教

利用患者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就诊的机会, 由责任医师根据患者疾病类别、年龄、身体状况等, 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保健和康复建议, 通过医生言传身教,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的依从性。

1.6.2 开展随访健康宣教

利用慢病责任医师每月下乡随访的机会, 向管理辖区的慢病患者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宣教, 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 便于患者平时阅读、学习。

2 思考与体会

2.1 细作调查掌握需求是规范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必要前提

健康教育服务目的在于促进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 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消除群众的潜在健康危险因素、改善影响群众的健康环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因而, 细致的了解、掌握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 不仅可以使我们明确工作方向、提高针对性, 也可以以此来时刻检验我们的工作效果, 及时改变工作策略, 达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目的。

2.2 切合实际精心规划是规范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健康服务的规划要达到切实有效, 关键在于能否对不健康现状有所改变。而一系列新的规划措施能否持续实施, 基层单位能否切实执行, 群众能够否不断地参与, 关键也在于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只求方法的先进和创新, 而忽视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违背市场需求, 再好、再先进的理论和方法都无法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甚至导致工作的退步。所以, 根据实际、精心规划是规范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2.3 多方协作政府主导是规范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根本保障

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政府重视、多方合作、持续投入的工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离不开业务指导部门及当地政府的重视, 离不开基层单位的配合, 单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量过于单薄, 范围也过于局限。所以, 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前必须要做好与各级部门以及基层成员单位的沟通和协调。无论是卫生行政部门的技术支持, 还是当地行政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对于工作开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者缺一不可。尤其要积极借助爱国卫生、清洁城乡、卫生城市创建等平台, 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政府部门考核内容, 增强政府部门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

2.4 规范制度认真落实是规范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项工作的落实必须有一种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没有规范的约束, 工作开展和推进过程中就会失去一致性和协同性。为了增强工作的操作实效, 富阳市健康教育所特意编印了《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南》, 对健康讲座、健康短信、宣教活动、健康视屏等工作项目的组织实施、日常开展、目标考核、阶段评估等方面做了程序化、系统化的要求, 使基层工作人员对照指南能按图索骥、统一推进。

2.5 持之以恒不断完善是规范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的必经途径

由于当前群众健康意识还不够高, 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全面, 在开展健康服务工作的起始阶段, 难免会有不配合和不理解的情况, 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之所以群众对健康教育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恰恰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健康服务的意义所在。健康服务规范化工作应该在努力中寻求配合, 在坚持中寻求理解, 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 工作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不断总结、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修改不适宜的工作项目和内容, 通过良性的循环, 让群众切实受益。一旦群众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益处, 就会积极配合、参与进来。

摘要:在探索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化工作的实践中, 富阳市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向导, 通过规范组织体系、服务网络、工作内容、工作载体, 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章就此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健康促进,农村社区,规范化,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王萍, 毛群安, 陶茂萱, 等.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 (4) :243-246.

上一篇:读《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后感下一篇:党员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