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

2024-05-26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 第1篇

《我的母亲》导学案

一、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四、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字音:文绉绉 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 shēng

眼翳yì 词义:广漠宽恕 文绉绉面红耳赤 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项展示,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偏颇,可借此展开探究讨论。4.展示为母亲做一件事后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

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明确: 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如:“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六、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老舍:《我的母亲》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 第2篇

【学习目标】

1、背诵第三段原文

2、疏通第3小段字词句子翻译,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虚实词。【重点难点】

疏通第3小段字词句子翻译,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虚实词。【学法指导】

1.通过诵读来感知理解课文。

2.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3、译文翻译用留、删、补、换、调、变的方法翻译句子。【资料链接】 作者及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强兵;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色赋》等尤为著名。其诗平易舒畅,风格与散文相近;其词表现了风流蕴藉的情调。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

2.关于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自主学习翻译第三段

学法指导: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做标注,课堂交流解决。

一、预习检测,展示解疑

1、负者歌于途

2、后者应

3、伛偻提携

4、往来不绝

5、山肴野蔌

6、宴酣之乐

7、觥筹交错

8、颓然乎期间者

二、合作探究:解释重点字词意思,翻译原文。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译文翻译用留、删、补、换、调、变的方法翻译句子。有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之处,做好标记,班上交流解决。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巩固识记

1、重点字词意思及译文

2、背诵原文

四、课堂达标检测 见检测题

《醉翁亭记》第三课时 课堂小测

一、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伛偻提携

2、往来而不绝者

3、山肴野蔌

4、宴酣之乐

5、颓然乎其间

二、翻译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 第3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上课之前,曹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让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

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 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大屏幕显示课文的题目《你一定会听见的》,以及作者的姓名“桂文亚”,并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寂静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大屏幕的背景是一片绿油油的蒲公英)

二、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抽查你认为重要的字词,互相批改,订正

2、了解作者的相关材料

三、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的《One moment in time(一瞬间)》,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 世界的声

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请1~2 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 不扣的木头人。

三、品味语言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是木头人,因为我们现在正青春年少,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聆听的心,我们都是

生活的有心人。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同学中可有谁听见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么?(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没有),可是这些声音,我们的作者听到了,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刚才同学们已经自由朗读过课文了,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又都会一致认为最喜欢课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为这三段的语言最生动活泼优美且有诗意)那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课文的1~3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三段语言究竟美在哪里。(朗读的学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荐。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大屏幕除显示教师问题外,还显示“答题提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这样给学生答题提供了一个模式,避免了答题的盲目性)

注:因为课文的前三段文字优美、亲切,且适宜于舒缓的语气朗读,故选择了同样节奏舒缓、意境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可使朗读和音乐很好地融合,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2、朗读指导

当学生朗读完毕后,可请几位学生对刚才的朗读做一些简单的评价,教师做一定补充并总结。

明确:课文的这三段语言因为是用第二人称所写,故而应该用亲切的语调来朗读。其次朗读时的节奏应该比较舒缓,而不应该急促高昂。“不好,炸弹开啦”一句应读得慌张。

3、再次朗读。

在教师对如何朗读作出一定指导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4、讨论

1:为什么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作者却能听得瑞清晰呢?

——

作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且是在用心听

教师可引导:作者是用怎样的心听到的呢?

——一颗童心,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5、讨论

2:语言究竟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1)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2)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3)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4)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揣摩原文,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思路

(大屏幕显示: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

I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三、仿写练习

1、看了这么优美的文章,曹老师也跃跃欲试,仿照课文的前面三段也写了两段文字,请同学们来评定一下,曹老师的这两段文字写得怎样。

(大屏幕逐一显示以下两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 3 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第二段文字:

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蜻蜓看见一面极亮极亮的大镜子,照出了蓝天白云,照出了红 花绿叶,于是它朝那面镜子俯冲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轻轻一点,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轰——”一声,镜子碎了,世界摇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2、请学生朗读教师的范文,并让学生对教师的这两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要点,逐一进行点评。(学生朗读时,依然播放《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以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可对学生所点评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3、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也一定能写得比老 师更好。现在就请大家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屏幕显示仿写的要求)

4、学生充足的时间仿写课文(大屏幕显示“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4个要点,并播放《林中鸟鸣声效之森林狂想曲》,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氛围)

5、请个别学生

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写的文字根据前面的“4个要点”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

6、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也都和作者一样,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而且能把这些声音很生动地描写出来。

四、归结全文

1、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2、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 第4篇

学习目标:

1、积累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

3、品味本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学习难点:

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注音:

迢迢()晾晒()掺和()

马鬃()泪水盈眶()()

哄堂大笑()挎着()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温厚: 知书识礼: 酷似: 3.作者简介

牛汉(1923—),原名,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

2.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三、文本探究

1.作者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读出了生活的“苦”与“乐”,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2.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 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 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四、语言赏析

品味下列重要语句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 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 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 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五、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父子之情 快乐和梦幻 同学、朋友之情 人与狗的情趣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

1.tiáo liàng chān zōng yíng kuàng 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温厚:温和宽厚。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3.史成汉 追叙

二、整体感知

1.【交流点拨】事件:分书、修书、送书、转学、人与狗的默契。主要人物: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

2.【交流点拨】“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

hōng kuà

奥秘:奥妙神秘。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2.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

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交流点拨】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我的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三、文本探究

1.【交流点拨】 “苦”: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2.【交流点拨】父亲是一位温和、善良、慈爱、有同情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知书达理的旧社会小知识分子。

“我”是一个懂事、爱学习、乐于助人的孩子。

3.【交流点拨】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四、语言赏析

1.【交流点拨】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这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2.【交流点拨】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 这里既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导学案鲁教版 第5篇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初步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之美的能力。3、认识大自然的美丽的表现,知道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学习重点】

掌握鉴赏自然美的方法,提高鉴赏自然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并将下列问题标注在课本的相应位置。

1、美丽的大自然,你认为美在哪里?对大自然有何认识?

2、怎样鉴赏大自然?

二、合作交流 活动一:

1、说出我的家乡最美的风景在哪里?谈谈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2、介绍游过的名山大川、风景区,谈谈它们的美。

活动二: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名言启发着我们如何鉴赏大自然之美呢?、活动三:

1、鉴赏大自然的名言有:

2、赞美大自然的是诗句有:

3、赞美大自然的文章有:

三、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基础题)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属于()

A、宇宙之美 B、生物世界之美 C、自然风光之美 D、劳动之美

2、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下列属于后者的是()①设计精巧的园林 ②美丽的西湖 ③浩瀚的星空 ④起伏的山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人们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并把所思所悟付之于诗词文章。历代不少的名篇佳作就是人们对山水的赞美歌颂。下面诗句不属于表达人们赞叹自然之美的()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雨打萍

4、同样是面对梅花,失意的陆游写出的诗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意气风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写出的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说明()①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 ②陆游不会欣赏自然美

③自然美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④面对同样的自然景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爱鹅,成年后喜欢饲养鹅,每当他写字劳累时,就到鹅池边观赏鹅在水中嬉戏、畅游的情形。渐渐的,他还从鹅从容自然的神态中受到启迪,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这告诉我们()①提高艺术修养,主要欣赏自然美

②学会欣赏自然美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③欣赏自然美能陶冶人的情操 ④生物世界也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诗句中,属于人们歌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有()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浓状淡抹总相宜”,告诉我们鉴赏自然美时要注意()

A.观赏景物的心情 B.观赏景物时要发挥想象力 C.观赏景物的地点 D.观赏景物要看对象

8.下面关于美丽的大自然描述不正确的是()A.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B.精彩纷呈的生物世界不属于大自然 C.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D.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上一篇:超低温耐寒试验箱厂家技规书下一篇:心理教师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