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员教育调研报告

2024-07-22

发展党员教育调研报告(精选6篇)

发展党员教育调研报告 第1篇

**县**局

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局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数量和质量并举,原则和标准兼顾”的发展思路,突出“四个抓”,使发展党员工作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

一、抓调查,找根源,选准工作突破口

全面掌握党员思想状况。主要表现:一是组织观念较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80%左右;二是组织观念一般、模范作用不够明显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5%左右;三是组织观念不强、思想意识还不如一般群众的占5%左右。根源来自于:一是部分同志对党组织缺乏足够的认识,组织观念淡薄,积极性不高;二是党员结构不够合理,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年轻党员少)状况。通过调研,找准了发展党员的难点和重点,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近年来,**局党支部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狠抓党员培训工作。为使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有关规定,**局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党的基本理

论和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等知识。同时,**局党支部对组织委员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发展党员程序、党费收缴的有关标准、党员的发展、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等知识,通过培训,提高了认识,掌握了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打下了基础;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培训后,既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又调动了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模范带头的自觉性。

三、抓队伍,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

(一)加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一是大力实施了启蒙教育工作,通过各种类型的正面教育,积极启发、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二是系统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教育;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促进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成熟。

(二)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加强党建工作中,把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到首要位置来抓。一是在党务工作者的选拔上重点把好党性关、业务关、思想关。使党务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四、抓教育管理,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局近年来,加大对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一是加强党员管理,制定党员管理制度、组织

生活制度等规范党员行为,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为入党积极分子作出了表率;二是加大党建目标管理,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局党支部把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和把好每道关口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来抓。首先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其次是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一是进行严格的考察,把好政治素质关,在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前,坚持做到培养人考察,党支部考察。二是把好培训关。必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三是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好程序关。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和考察档案后,严格按规定的入党程序和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四是严格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把好转正关,入党介绍人在新党员预备期内,继续承担培养任务,并按要求经常与预备党员开展谈话,预备党员个人也定时或不定时地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支部负责将考察、谈话等情况记录整理,作为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主要依据。

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重点推进,**局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会一直坚持下去,并会不断探索创新思路,采取更多有利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局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方面的改善,使之更加趋向合理,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发展党员教育调研报告 第2篇

一、发 展 现 状**县是一个版图大县和人口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大县。全县总人口97.3万人,辖40个乡镇、854个村(居委会),总面积4441平方公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摸清了全县教育发展的有关情况:

(一)教育机构情况。全县现有公办学校188所,其中完全高中3所、普通高中3所、初级中学47所、中心小学37所、完全小学98所,教学点93个、学前教育幼儿园(班)383所、职业中专1所。民办学校65所,其中民办职中3所、民办小学1所、民办幼儿园59所、国有民办学校2所。

(二)学生生源情况。全县共有在校学生102024人,其中小学生48151人、初中生38694人、高中生15179人,在园幼儿16167人。预计今年秋季生源较为充足,其中小学生源7500人、初中生源9166人、高中生源13556人。

(三)教育投入情况。近几年来,我县切实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2003年以来,全县县本级共投入教育经费2.29亿元(其中上级追加经费541万元),其中发放教师工资2.11亿元,学校危房改造资金901万元,扶贫助学专项经费 259 万元,政策性津补贴232万元,工会经费68万元。初步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兴建校舍74508平方米,改造学校危房 51697平方米。

(四)教师队伍情况。全县现有教师10508人,其中离退休教师2949人、在职教师7559人(其中分流教师1185人)。在职教师中,按教学层次分,高中教师1719人、初中教师2107人、小学教师3733人、分流教师1185人;按学历层次分,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的7人、本科学历的1355人、大专学历的404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的2155人;按职称水平分,具有高级职称的23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388人、初级及以下职称的3936人;按年龄结构分,30岁以下的有1800人、30岁至45岁的3994人、45岁以上的1765人。

(五)教育质量情况。近3年来我县教育质量稳步上升。素质教育成效明显,全县学生德育评价合格率为99.8%,中小学生犯罪率为0,高中生体育合格率为98.3%,初中生体育合格率为98.7%,小学生体育合格率为98.9%。高考成果喜人,3年中,9351人报名参加高考,有7852人被正式录取,录取率为83%,其中本科3000人、专科4677人。校园创建富有成效,目前县一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县职业中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全县还有市级示范性学校31所、市级名优学校14所,民办学校武陵进修学院连续8年被市教育部门评为优秀单位。目前县一中正在抓紧创建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县九中正在抓紧创建省级示范性学校。

二、存 在 问 题

(一)优势资源不够,影响教学质量。从全县教育资源的总量来看,目前我县的教育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全县教育发展的需要。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增加,城镇特别是县城优势教育资源已经显得不足。位于县城漳江镇的一中、九中、漳江小学、渔父小学,相对于全县其他学校来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正是这些优势,导致学校学生爆满,教师和教学设施又不能及时跟上,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教育质量。如县一中高中班级平均班额67人,县九中平均班额为73人,漳江小学平均班额为72人。像渔父小学,全校有学生927名,学校校园面积仅为9亩,教学面积仅为1323平方米,办公和教学都集中在一栋四层的教学楼,仅能容纳13个班级,平均每班班额达到71人,最多的达到90多人,远远超过了标准班额45人的标准。学生的学习环境非常拥挤,课余活动场所非常狭窄。

(二)资金投入不足,学校运转艰难。尽管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如2004年全县的教育经费占到了县级财政收入的69.7%,但由于全县教师人数多,教育投入的大头主要是用于教师的工资,教育经费真正用于教育偿还债务、保证工作经费的比例不大。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普遍感到运转艰难。首先是学校建设所形成的债务压力大,导致运转艰难。全县的学校建设负债总额达1.16亿元,绝大部分是教育“两基达标”形成的。尽管这些债务按照上级的要求,已经规定由各级政府负责,但债主还是只找学校,经常出现校长被告、校门被锁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是学校经费来源不足,导致运转艰难。随着教育“一费制”收费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逐步规范,学校收入来源日渐减少,不能维持最基本的教学和运转需要。如用于教师除基本工资之外的政策性福利补助、教育教学设备添置、校舍维护维修、办公经费等都要靠学校自筹,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几乎难以为继,有的学校连教室瓦面补漏、购买粉笔墨水的资金都没有。以桃花源镇中心学校为例,2004年收入为36.84万元,由学杂费结存收入10.24万元(每个学生每年的结存可用收入仅为60元)、学生寄宿费收入9.6万元、依规经营食堂收入12万元、商店收入5万元四部分组成。支出为71.47万元,其中用于公用经费19.7万元(差旅费、水电费、维修费、招待费等)、教师待遇47.1万元、借款利息4.64万元。收支两抵该校2004年净亏损32.73万元。

(三)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老化。全县教师队伍看起来庞大,但由于80年代民办教师“一刀切”转正,加之近几年来由于教师队伍庞大不得不严控编制等原因,近年来优质师资力量补充不够,导致全县教师队伍的整体

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县在岗的6374名教师中,30岁以下和30岁以上教师的比例为4:10,特别是45岁以上的教师占到了全县教师总数的24%,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偏多,而英语、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奇缺,特别是英语、美术等学科大多数教师还是转岗,专业教师少。再次是年级结构不合理。全县在职教师中,1—6年级老师2680人,占到老师在岗教师总数的42%;7—9年级老师2481人,与省里核定的编制数相比还缺132人;高中老师1186人,还缺165人,缺编比例达14%。第四是学历与职称结构不合理。全县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文凭低、职称低,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29%,初级职称以下的占52%。尽管教育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大多数教师反映培训没有多少实际效果,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时间太短、有的根本没有针对性,这种培训既不能增加多少文化知识,又不能掌握多少实践操作技能。由于这四个方面的结构不合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迫使学生不得不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下学习,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教育环境不优,阻碍教学发展。一是职能部门环境不优。虽然我市早已出台“教育工作二十条”和“五项保护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部门单位执行得很不够,少数部门甚至公开讲自己是线管单位,市里的政策对他们无效。从学校反映的情况来看,常年有10多个部门在学校以各种名义检查、收费、罚款。由于不少部门是线管单位,县里无法协调,有些部门对学校来说利害关系极大,导致学校有苦难言。近3年来,有一个职能部门就从我县县属学校罚款近80万元。**三中平均每年要被部分职能部门收费、罚款15万元,**四中今年3月份还被某个部门罚款10万元。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不优。网吧、录相厅、桌球室、非法摊担专做学生生意,有的甚至与管理部门串通一气搞“猫捉老鼠”的游戏,尽管学校努力加强管理,但防不胜防。针对学生的抢夺、勒索甚至绑架也时有发生,尽管县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公安、交警、文化、城管、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开展几次专项检查与整治活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周边的少数群众经常扰乱学校秩序,借机敲诈勒索,严重阻碍了学校发展。如民办的莲花小学,去年下半年正式办学以来,先后多次发生了周边群众封堵烟囱、往食堂砸石头事件。特别是该校为了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计划新征周边用地,但个别单位和个人索拿卡要,校方只能望地兴叹。三是教育安全隐患较大。教育线长面广,安全问题防不胜防。虽然上级出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由于不是法律,具体操作性不强。只要学生在校出了安全事故,不管什么原因,学校几乎都要负全部责任,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导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敢组织大型活动。四是素质教育落实得不够。虽然国家早已推行素质教育,要综合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但家长、学校、社会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实际上在评价教育水平和评价学生上,依然注重文化成绩、依然看重升学率,高考制度还是“一考定终生”。由于从上到下素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竞相办重点班、节假日补课、义务教育变相给学生排名等问题屡禁难止。如**一中的教师平均每周要上28节课以上,双休日、节假日根本不能正常休息。县城初中、高中的学生每周仅有半天时间休息。由于学生承受的压力大,导致少数学生心里失衡,早恋、酗酒、赌博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九中就曾发生过学生杀死教师的恶性事件。

(五)教育政策不公,影响协调发展。一是收费政策不公。现行的收费政策是扶强不扶弱,重点学校标准高于一般学校,义务教育仍是“收费”教育,导致出现“学校越弱越穷” 的现象,导致农村家长教育负担沉重。特别是目前城乡界限实际上已经打破,生源不再有地域限制,但同一层次的学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收费政策不同。如**的九中与二中、三中、四中等同属县属学校,又都是市级示范高中,但省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不一致,九中是每生每期800元,而其他高中只能是550元。二是国家财政扶持政策不公。国家把教育投入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对其软硬件的资金投入的力度大;对薄弱的基础教育以县、乡投入为主,国家基本不投入,导致了教育发展失衡。三是招生政策不公。国家没有制定打击哄抢生源、买卖生源、欺骗招生的法规。导致优质生源全部被重点学校招走,其他学校竞相无序招生、互抢生源、互设壁垒,花费巨额招生成本。如**四中在当前招生秩序不好的大环境下,为了学校生存,每年用于招生的成本高达20万元。

(六)社会氛围不浓,民办教育滞后。一是民办教育份额低。全县现有民办教育机构65个,其中幼儿园59所,在园幼儿5425人;职业院校3所,在校学生1044人;小学一所,在校学生386人;国有民办学校2所(县高考实习学校、文昌实验中学)。全县民办教育在校学生共5192人(不含幼儿园),仅占全县各类在校学生总量的4.76%。二是思想观念落后。在贯彻落实国家对发展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上,步伐不快,瞻前顾后。职能部门没有为民办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存在民办学校申办难的现象,损害了民办教育的办学积极性。三是管理机制不活。公办与民办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在民办教师队伍的管理上,对民办教师的编制问题、职称评定问题、培训进修问题、表彰奖励问题等没有和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导致公办学校不愿改制,公办教师不愿流向民办学校,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三、对 策 建 议

(一)社会整体联动,全面优化教育环境。一是优化舆论环境。要端正对教育的认识,努力营造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重视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优化周边环境。

市县教育、公安、文化、工商、交通等部门要整体联动,构建整顿周边秩序、净化校园环境的长效机制,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要对校园周边的,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黑网吧、录相厅、游戏室等坚决予以取缔,对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校园周边骚扰滋事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三是优化部门环境。要严格按照“教育二十条”的规定,认真优化教育环境。优化部门要出台“教育挂牌保护”的相关政策,市县职能部门进学校进行检查、处罚、收费,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一律经县教育领导小组批准,坚决杜绝职能部门都向教育乱伸手、乱收费、滥罚款的现象。

(二)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一要加大对正常经费的投入。要改变县以下(含县级)作为教育投资主体的现状,教育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投入的重心要上移。要加大国家、省、市对基础教育的公共投资和财政供给力度,以此来保证基础教育的正常运转,保障开展基础教育的必要经费和发展需求。二要加大对危房改造的投入。上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危改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转移支付中教育投入的比例,减少或不再要求县、乡配套危改资金,确保县以下基层财政在危改工程中不负债。同时,对已经形成的危改债务,要出台相应的扶助政策进行清偿。三要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重点是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设施的投入,确保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减少城乡学生在接受教育条件上的差别,最终实现教育均等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三)公平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一是扶持政策要公平。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要求,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对同一类别的学校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可重强偏弱。同时上级政府对教育的扶持政策应向基础教育重点倾斜;对教师职称评定要进行改革,中职系列学校的教师职称评定不应按中专系列参评;要制定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准入政策、优惠措施、奖励政策、保护政策、教师流动政策等,加大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对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培训也应一视同仁,同等纳入相应的计划。二是收费政策要公平。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争取省物价部门的支持,改革高中收费制度,做到同地域、同类型学校同标准收费。同时,在不违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和充分考虑到学生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要按不同类别、不同地区搞好教育成本核算,区别对待,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国家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要适当提高学杂费的收取标准,增加学校的可用财力,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三是招生政策要公平。除市、县的省级以上重点学校可以优先录取外,其他学校原则上要实行划片招生,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上级对跨地域招生应出台较为严格的政策和法规,规范招生秩序,公平招生政策,严厉查处哄抢生源、买卖生源的问题。

(四)转变育人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一要改革教学理念。要从上级教育部门入手,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智力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学的方法要以启发学生探索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为会学。要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下决心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坚决杜绝各类学校利用休息日办班补课的行为。二要改革评价机制。教育教学部门、家庭和全社会都要切实转变教育人才观念,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全面发展;评定学生成绩不能只以分数论“英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学校的教学成果;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坚决杜绝办重点班和义务教育按成绩排名,非义务教育也要逐步取消排名及公布考试成绩。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能只注重升学水平、升重点学校的水平,而要综合评价、全面评价。三要改革考试制度。国家要从改革高考制度入手,逐步实行高考社会化报名,学校录取学生不能只凭高考考卷的成绩,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综合评价学生、择优录取学生,逐步改变“一考定终生”的教育现状。

(五)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育教学技能。一是建立培训体系。省市教育部门要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减轻教师经济负担,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改革培训方式,加大中长期培训的力度,使教师真正能够增长知识。二是突出培训重点。要有针对性地搞好校长管理培训,教师岗位的新学科、普通话、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等培训。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加大对教师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培训力度,做到重点突出、操作性强。三是提高培训水平。要抓好教师培训机构的管理,精心组织培训,杜绝以会代训、形式培训,确保培训实效,真正提高广大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

发展党员教育调研报告 第3篇

调研组一行采取听、查、问、访等形式, 先后到该县实验小学, 民族中学、印江一中等校进行调研。

在实验小学, 调研组对学校的布局、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校园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详细询问了师资水平、生源情况、地方特色课的开设等, 还实地考察了该校“诚信读书吧”“诚信教育吧”的创办情况。在县民族中学, 调研组查看了依人书院、民族中学体育场、食堂与学生公寓在建工程。之后, 调研组参观了印江一中。

发展党员教育调研报告 第4篇

1.党员发展及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A.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不懈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目前,全县共有73个党(工)委、共有党(总)支部1122个,其中农村260个,共有党员27292名,其中女党员5788名,农村党员18389名。2010年,全县共发展党员653名,其中女党员238名,35岁以下387名,36岁至59岁266名;大学文化程度92名,大专文化程度130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36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95名。

一是堅持党员标准,严格工作程序。二是坚持改善结构,注意均衡发展。三是坚持教育引导,做好基础工作。四是坚持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B.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做到了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实现了对流动党员的全程性教育管理。

二是拓宽思路,规范党费收缴工作。实行了党费定期收缴制、党费公示制和检查督办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是完善机制,确保党内关怀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印发了《关于加强离退休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管理的意见》。几年来,对符合条件的离职村干部累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8.6万元。

四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搞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远教网络政治教育、文化宣传、技术培训和信息传递等“四项功能”,着力打造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平台、文明新风宣传平台、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发布平台等“四个平台”。

五是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关怀帮扶工作。利用每年春节、七一期间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

六是利用“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方便快捷的优势,使“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成为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连心桥”、成为党员解决问题的“快车道”。

七是利用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此项工作也被列为基层党建目标考核项目之一,每年各服务中心、服务站都为党员解决大量实际困难,被基层党员亲切的称之为“党员之家”。

2.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目前全县发展党员工作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申请入党的人数减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民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加之基层党组织教育和引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去,致使农村青年缺乏入党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入党的青年农民日益减少,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着“源头”不足的问题。

二是一些村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威信不高,难以吸引农村青年入党。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存在嫉妒心理,害怕青年农民工作能力好于自己、文化水平高于自己、致富能力强于自己,日后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对要求入党的青年农民有所排挤,致使一部分有能力的青年和应往届毕业生都外出务工、经商,不愿回村工作。

三是各系统、各单位、各乡镇发展党员工作不平衡,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入党积极性较高,而一些关闭、停产企业中的下岗职工,入党积极性较低,经济落后村入党积极性没有经济相对富裕村高。

从全县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整体情况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党员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清,准备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二是党员管理还停滞在浅层次上。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照搬上级文件、坐等上级指示,缺乏新思路、新举措。

三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一些基层党委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党员底数不清,管理手段落后,存在失管、漏管现象。

四是治党不严,管理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五是“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知晓率不高,大部分党员寻求帮助的方式还是以“登门”为主。

六是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人手不够、资金不足,难以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3.下步工作举措

A.突出重点,改善结构,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发展党员工作

第一,拓宽发展源头,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求新突破。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首先要注重加强思想引导,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历史和功绩,让群众增进对党的认识,激发广大群众对党的热爱与信任。同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

二要拓宽视野,多渠道地发现、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要重点研究解决农村、企业、社区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不足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在新社会阶层和流动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的有效途径。农村党组织要从种养殖能手,复退军人,初、高中以上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企业党组织要注重在拔尖人才、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三要强化培养,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要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联系培养、考察考核、实践锻炼等制度,有领导、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四要加强管理,把入党积极分子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要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使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在改善新党员队伍结构上求新突破。

一要大力做好发展青年党员工作。要把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入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做到优先教育、优先培养、优先发展。

二要努力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妇女中的先进分子,特别是工作、生产一线的女工程师、女技术人员、女企业家、女致富能手、女教师等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要做好在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把知识分子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加强在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等各类拔尖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

第三,狠抓薄弱环节,在发展党员的难点上求新突破。

一要针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的实际,通过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外出务工人员党支部、村党组织与外出务工人员定期联系等方法,切实做好对这些人员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发展工作。

二要积极探索城市流动人员的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劳动和人事服务中心党组织的作用,建立流动人员管理站、信息库,加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跟踪教育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培养先进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要高度重视亏损、困难企业、改制企业的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党的力量不因企业亏困受影响,不因企业改制受削弱。四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把吸收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公司制企业个人控股股东和其他类型企业的主要出资人,即私营企业主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纳入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

第四,严格发展标准,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上求新突破。坚持党员标准,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是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决定一个同志能否入党,不仅要看他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更要看他的政治态度和入党动机。要严格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使发展党员工作做到严谨、规范。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审批、谈话等制度,落实好培养教育、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实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树立新时期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B.以健全机制,创设载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第一,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第二,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员管理机制。要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党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注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要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健全社区党员活动的内涵和载体,逐步规范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加强退(离)休职工党员管理工作。要把退(离)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扎实推进,进行有组织管理。要根据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年龄大、身体差、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式组织他们学习,参加有关活动,让他们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帮困服务组、社区义务服务队等社会性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第四,认真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登记制度。

二是制定定期活动制度或下岗职工党员活动日制度。

三是从思想、生活上关心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下岗、失业,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择业、就业观念,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第五,继续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第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加强党员对“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方式和受理内容的使用,为党员提供更便捷渠道咨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发展党员教育调研报告 第5篇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党员在不同行业、地域间的流动性加大,党员成分、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趋向多元化、复杂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县结合实际对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有益地探索,收到了一定效果,促进了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一、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

全县共有42个基层党委(工委),其中乡镇党委16个,县直部门党委(工委)9个,村党委17个;党总支部154个(村级党总支部118个);党支部1173个(其中村级党支部131个,村级党委、党总支辖560个党支部)。全县有党员总数32862人,农村党员数26448人,其中在岗职工党员8588名,学生党员29名,离退休人员党员3115名,女党员6035名,少数民族党员274名。近年来,我县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坚持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把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把发展党员工作当成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每年对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年轻化、知识化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2007年以来,我县共发展党员3816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2087名,占54.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1803名,占47.2%;农村经济能人党员307名,占8.1%。

二、近年发展党员主要做法

(一)严把“入口”关,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1、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县委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抓好落实。一是建立健全党建 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二是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年终考核完成工作任务的内容及评奖条件,增强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突出重点,加大力度。一是各乡镇党委加大发展农村党员的力度,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级干部政绩管理达标的重要内容来抓,采取有力措施,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在青年和知识 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改善我县党员干部队伍中年龄和文化结构的状况,全县各级党组织的青年党员和高中以上文化 党员呈上升势头。

3、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发展党员的源泉,近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拓宽视野,多渠道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是继续推行“四个一”即:每个支委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组织推荐一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民兵组织推荐一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妇联组织推荐一名青年妇女入党积极分子。二是继续做好“推优”工作,建立健全“推优”制度,帮助团组织做好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将在学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团员、青年推荐给党组织,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三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组织的感召力、吸引力,吸引广大 青年群众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扩大申请入党人数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4、严格把好“入口”关,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一是把好培养教育关,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建立健全各项教育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二是把好入党介绍人关。要求入党介绍人必须党性强,作风正,威信较高,党务较熟,对被入党介绍人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比较了解,对发展对象各方面情况入党介绍人要负责进行审查把关。三是把好程序关。凡材料不齐备、格式不标准、填写不规范,一律要求重新办理。四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县委组织部会同各党委派出人员对基层党组织拟发展对象的手续和材料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五是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认真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入党前公示的暂行规定》精神,认真做好发展对象的入党前公示工作,拓宽组织考察渠道,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二)、以五个着力点为抓手,切实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1、着力落实党员的各项权利。落实农村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对于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及时向农村党员传达,广泛征求和听取农村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凡涉及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由村“两委”提出初步方案,经党员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商议后形成决议;通过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栏、会议等渠道,将党务工作事项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广泛接受监督,激发农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

5、着力完善党员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精神、物质和政治“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经济地位,增强社会认同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党员典型和先进事迹树立率先致富的先进党员典型。每年“七一“从农村党员中评选出双带能力强、群众认可,充分 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共产党员并给予奖励和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每年从县代管党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为农村60岁以上的农民老党员和一些过去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农民党员提供适当的补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要充分尊重党员的政治、民主权利,普遍建立健全党员议事制度;进一步发挥党内民主,重视党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社会中形成共同关心和提高党员社会政治地位的良好社会氛围,在招工、征兵中,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党员。

3、着力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我县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根据全县党员流动的特点和趋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积极探索联动格局,为发挥流动党员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新机制。二是加强“两地”衔接配合。许多基层支部加强了与党员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三是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各党支部普遍建立了流动党员登记、专人联系等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格局,为保持全县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4、着力创新党员教育载体,增强党员教育工作实效性。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给党员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开辟网上技术课堂,形式多样的开展党员大培训,这样农村党员就可以通过看电视来学习种养、种植等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其致富能力,党员书屋是党员学习知识,掌握技术的有效载体,我们要科学管理、运用好党员书屋,及时更新和增添一些比较贴近农村农民生活生产的书籍,让农村党员 4 学以致用,在生活生产中边看、边学、边用,让他们从书本中学到技术,受到教育,得到提升。

5、着力完善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对于违反纪律或已经不适合在党员队伍的同志要严肃处臵,坚决清理出列,切实疏通党员出口,确保党员队伍“吐故纳新”。

三、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教育管理方面

一是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部分党组织甚至党员领导干部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不大、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著思路不宽、形式单

一、內容枯燥、缺乏针对性,效果不理想。二是党员教育形式单一化,党员教育工作效果不佳。一是组织生活单一化。在开展“三会一课”中,许多党组织往往是照搬照念。组织生活会往往是走形式,不能很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许多党员没有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二是教育模式单一。在党员教育上没有根据不同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的特点,搞一锅煮。效果很一般。三是党员教育导向偏差,削弱了党教工作的实际效果。新闻媒体对腐败问题曝光的多,对党员的先进性宣扬的少,正面的典型没有树起来,反面的事却人人皆知,这无疑对现有的党员教育是一种挑战。三是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农村,一些党员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混同于一般群众,只顾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所在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一些非公企业党员不积极参加党的活动,难以发挥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发展党员方面

一是少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够强,入党积极分子 较少;有些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得不够紧,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二是申请入党人员人数中,农民申请入党人员仍占了绝大多数,农民这一群体占的比重过大。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年轻的干部、职工较少,在入党申请人员中,大专以上的入党申请人员主要来源于我县中小学新招聘的教师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农村中的青年绝大部分外出务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四是在非公有制企业等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工作没能探索出好路子。五是个别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档案资料保管不够完善,会议记录不够齐全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四、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抓重点、壮队伍、保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一是要继续抓住工作重点。县级发展党员的重点仍是农村和企业生产第一线,特别是无党员的村民小组和企业班组。教育、卫生系统要继续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注意在高中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注意培养、发展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同时,注意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阶层人士的发展党员工作,扩大党的覆盖面,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二是要保证质量,把好“入口关”。一是继续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全面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入党前公示的暂行规定》精神,认真做好发展对象的入党前公示工作,提高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把好党员“入口”关。二是要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的手续和程序,保证新党员质量。对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中,简化或不按发展党员规定手续和程序办理或把关不严,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错误的,要层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以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是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党支部的战斗力如何,党员的模范作用如何,直接影响党外群众要求入党的积极性。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领导和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使人向往追求。

四是要积极做好推优工作,把优秀团员、妇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党组织中来。发展农村党员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党支部要依靠共青团、妇联组织,要求团支部、妇联每年向党支部推荐3一4名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注意把政治思想好,上进心强,有胆识,勇于改革创新,在生产和经济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优秀团员、妇女推荐到党组织,作为对象进行培养,以增强党员队伍的新鲜血液。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指导。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发展党员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其列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 负总责,亲自抓,经常过问,分管党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具体抓,各党委要定期召开发展党员工作专题会议,对发展党 员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年初要根据本乡镇、本部门的实际,制订好党员发展计划并把发展党员的指导性任务落实到各个支部,明确发展党员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办法,促使发展党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各党委要加强对发展党员的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工作,及时了解发展党员的工作动态,掌握发展党员工作进度,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素质、建机制,做好党员教育管理。

一是要着眼提高素质,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全县有60%以上的党员在农村。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法律知识普及,使广大农村党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二是要建立灵活机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实际工作中,要本着方便、快捷、实效的原则,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一方面要明确教育管理职责。流出地、流入地“两不管”现象,使不少流动党员从思想到行为放任自流实属必然;应尽快厘清和界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归属。确保各主体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另一方面强化激励约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系统、繁杂而琐碎,必须注重激发和鼓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新鲜经验,设立创新奖;根据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考 核结果,专项评选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力表彰、奖励和宣传成绩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失职渎职者通报批评直至严肃处理。

党员发展调研报告 第6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党的基层组织,而农村党组织的活力在于发展新党员,增添新鲜血液。贺国强同志曾经指出:“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的骨干力量”。做好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基础性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党员***名,其中男性**名,占***%,女性**名,占**%;40岁以上***人,占***%;高中以上**人,占***%。

二、基本做法

近几年,我村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着力在建立健全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党员教育与管理上下功夫,较好地实现了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1、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形成职责明确、上下合力的发展党员新格局。为适应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我们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采取会议、培训等形式,帮助基层党员、干部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支部成员都建立了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环节做到了及时发现,并认真加以解决,同时把发

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大大加强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感。

2、健全培养教育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数量稳定、充满活力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我们坚持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管理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主要是抓好日常管理,保持教育培训的经常性。坚持把党员培训、党日活动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按照活动制度,严格进行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只是,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作为向党组织推荐的重要依据。

3、健全审批管理机制,构建制度规范、标准高、程序严的入党流程。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始终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审批和发展党员。一是严防突击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二是严把发展程序。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支部大会讨论制等制度,以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三是严格审批手续。严把“三关”,即支部大会讨论关,在到会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是否发展的决议;党委审批关,在党委审批之前,指派专人对《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同申请人进行谈话,作进一步考察,然后上党委会审议和表决;预备党员转正关,严格考察制度,全面衡量,慎重对待。

三、存在的问题

总结近年来我们发展党员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员结构不够优化。党员结构有待优化,一是女性党员比例偏低;二是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三是农村党员年龄偏大。

2、少数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着标准不高、把关不严的问题。少数党支部对于发展新党员,不能全面地从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等方面综合考察,存在着只要交了入党申请书、只要业务能力强、只要一时表现好等片面的衡量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门槛,放松了要求,新党员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3、大批农村青年外流,选人育人渠道受限、入党热情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在家务农守业,大量的优秀青年长年在外打拼,村党支部了解不了其表现,同时大部分青年也不愿回乡创业,入党热情不高。

4、存在担心,认为入党吃亏。一部分青年农民怕入了党在计划生育等大事上,影响个人利益;一部分农民怕入了党每月还要交党费,一年下来,自己的抽烟钱就被搭进去了;一部分农村青年怕入了党,三天两头支部找自己学习、开会,会耽误自己挣钱时间,认为还是不入党好。

四、意见和建议

发展党员工作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加强农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夯实发展党员基础。一是完善党内各项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健全和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经常对党员进行党的理论、党规、党法、党纪教育;二是切实转变作风,在广大群众中树立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装着群众,行动上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加强村民自治。以制度管村、以制度治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为群众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四是整顿后进班子。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对后进班子经常进行思想教育,及时调整私心杂念较重,对发展党员不重视的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加强农村党支部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完善农村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党员结构。要坚持合理规划,做到科学发展。发展党员要重点向农村青年后备干部倾斜;向率先致富又能帮助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倾斜;向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倾斜;向回乡创业的优秀务工人员倾斜;向优秀妇女同志倾斜。

(三)坚持党员的发展与管理并重,确保党员质量。一是严把党员发展“入口”质量关。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正确处理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关系,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与发展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严把支部大会关、走访座谈关、党委审批关、预备转正关,切实把素质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对象吸引党的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新

党员的质量,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管理疏通“出口”。严格入党程序,对手续不全、素质偏低等不合格的坚决不批;严肃查处党内违法违纪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四)以思想教育为主导,创新学习形式,大力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

上一篇:在首届青年干警论坛上的致辞下一篇:大学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