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原文及译文赏析

2024-07-03

《宠辱若惊》原文及译文赏析(精选5篇)

《宠辱若惊》原文及译文赏析 第1篇

《宠辱若惊》原文及译文赏析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选自《老子》第十三章)

【注释】

①宠:得宠。辱:受辱。若,如。惊,担惊受怕。②下:地位卑下。③所以:的`原因。

【参考译文1】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参考译文2】

得宠和受辱都惊心动魄,把祸患得失看得象自身生命一样贵重。 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 得宠幸就以为荣耀,受辱没就以为羞耻,得宠也惊恐,失宠也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怎样叫做贵大患若身呢?我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有我这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能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够象尊贵自身一样去尊贵天下人者,才可寄以天下重任; 象珍爱自身一样去珍爱天下人者,才可以将天下托付与他。

《宠辱若惊》原文及译文赏析 第2篇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译文】

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

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

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的征战,连年来只听军队中战鼓的敲击;

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昨日的梦中我又回故乡的清溪!

【注释】

⑴焉耆(yānqí):指焉耆都护府,为安西四镇所辖都护府之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终南别业:指岑参在长安东南终南山所居住的高冠别业。别业,即别墅。

⑵晓笛:清晨羌笛吹奏之声。

⑶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⑷虏(lǔ):对西北边地的蔑称。

⑸鼓鼙(pí):战鼓,这里指征战之事。鼙,鼓的一种。

⑹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⑺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此诗当为诗人于天宝九载秋天行役于焉耆时作。

【作品赏析】

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

那是一个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晨风送来瑚婉的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诗歌就从这里开头。“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示出“早发”之意。而这种苍凉的意境中,透露出独处异地的乡思,这便是首句的“乡泪”,从而暗示出“怀”字。“怀”,被渲染异地风情的“晚笛”所引发,所烘托,是统摄作者眼前这幅画面的中心,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以下六句便集中写“怀”。“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这一联写边塞的遥远和自己的形单影只。“一身”与“万里”互相对照,突出了独处塞外的孤零。“虏云”和“胡天”说的都是塞外,而用两句反复来写,就突出了异地的感觉。“虏云”而言“外”,“胡天”而言“西”,就都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也就暗示出“怀”的原因。这两句与《安西客馆中思长安》里的诗句“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都表达了一种独处异地的愁思。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上句从所见,下句从所闻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当诗人置身于这种生活之中的时候,他就发现,这种生活与作者自己原来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是那样浪漫的。马上颠簸,飘忽无定,乡路迢迢,归家无期,诗人是不可能不时而生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征战生活的厌倦情绪的。从某一方面说,这也反映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的厌倦及对和平安定的.眷恋。

诗的最后两句写思念故乡,形之梦寐。“故山”点出“怀”的对象,“今”承上文眼前景,“何在”启下句故乡景,用一问退出一“梦”,突出表现了对家乡之不能不时时萦怀。并且,“昨日梦”和今“晓笛”相呼应,反映了诗人之所以闻笛而落泪,并不是凭空的,而是以他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为基础的。写到这里,“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这个题目所点示的几层意思,尤其是贯穿全诗的“怀”字,就表现得十分完满而又含蓄了。

全诗从“早发”落笔,层层写来,宛转赴题,情景交融,层次井然,感情十分深沉。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高光复】

此时诗多写哀怨之音、寄愁之语,风动于情而骨气稍弱,略有阮籍诗风格。但岑参诗婉转却不冶媚,秀丽而不绮靡,浑涵深厚,浏亮隽永,自是一种风情。诗人不刻意描写细物细景,而以情荡之,情景交融,相摩相激,颇耐人咀嚼。

此诗前四句即表现出这种特点,诗人未尝工笔细描塞外风光,而以笛、冰、云、天,四字尽之,又以乡愁和乡愁引起的孤寂感统贯,景之渺远广阔,飘荡东西,不可捉摸,正烘托了诗人弥天又难以细说的复杂心绪,空白处很多,引人联想。

后四句落入旧套,“梦”的意象于诗中常出现,但亦可理解诗人乡情深沉、魂牵梦绕之状。

【作者简介】

《名利场》原文片段与译文赏析 第3篇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 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 是英国较著名的讽刺性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取材于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故事主角是一个机灵乖巧的漂亮姑娘, 她尝过贫穷的滋味, 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摆脱困境。她不择手段, 谄媚奉承、走小道儿钻后门, 飞上高枝。从贫贱进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稳。作为陪衬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个富商的女儿, 她懦弱温柔, 驯顺地随命运播弄, 命途亦多坎坷。两人此起彼落的遭遇, 构成一个引人关怀又动人的故事。小说中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 而且都神情毕肖。

萨克雷写小说力求客观, 不以他本人的喜爱或愿望而对人物、对事实有所遮饰和歪曲。人情的好恶, 他面面俱到, 不遮掩善良人物的缺点, 也不遗漏狡猾、粗鄙俗人的可取之处。

本文选取的是一个舞台领班在开幕前的独白, 他从领班的视角介绍小说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这是一个熙熙攘攘喧闹的集市, 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二、审美鉴赏

结合《名利场》选段的主要审美特征,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审美鉴赏分析:①节奏美;②结构美;③修辞美;④情感美。

1、节奏美

文章句子长短结合, 作者运用了许多动名词词组和片断句来表现名利场中应有的喧嚣, 呈现出的是喧哗的语言节奏特征。作者在选用动词时, 注重动词本身的发音, 使呈现出的声音铿锵有力, 显示响度。同时, 文中也有诸多复杂的长句, 来表达作者笔下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总之, 长短句结合的手法, 使文章的形式曲折变化, 跌宕起伏, 在节奏上张弛有序。

2、结构美

选段的选词用字经过了作者的反复推敲提炼, “开幕前的几句话”这一部分虽然不是很长, 但是却用很少的词语表现出了形形色色人物的举止神情。第一段中动词和名词词组的连续使用, 使读者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熙熙攘攘、错综复杂的名利场画面。如:

动名词

eating and drinking, making love and jilting, laughing and the contrary, smoking, cheating, fighting, dancing and fiddling

a pretty child looking at a gingerbread stall;a pretty girl blushing whilst her lover talks to her and chooses her fairing

名词短语

some dreadful combats, some grand and lofty horse-riding, some scenes of high life, and some of very middling indeed;some love-making for the sentimental, and some light comic business;

3、修辞美

选段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述一个喧嚣的名利场, 表现了一种艺术真实。作者体验生活, 了解社会现实, 该选段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又通过作者的审美情感和想象, 对头脑中的生活印象进行艺术加工, 描绘出一幅市井风情画卷。文段行文流畅, 作者通过加工,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 同时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

(1) 选词用句

在文章中作家总是惜墨如金, 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如:

例1:a feeling of

“profound melancholy”虽然略显夸张, 但正是这两个词, 将领班的复杂心情体现了出来, 他既可能对这繁华的名利场有些厌倦, 但却不得不在其中维持自己的生存。

例2:He will be , and

这一句话是描写Tom在舞台上翻筋斗的, 用最平实的语言表现出在名利场中艰难生存的人们, 一句crying, “How are you?”, 让读者听出了Tom内心的苦涩和辛酸。

例3:A man with a turn of mind and such, with their servants and families:very likely they are right.

“reflective”, “eschew”两个词, 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故作深沉, 故作清高的人的讽刺。

(2) 修辞格的使用

例1: dreadful combats, grand and lofty horse-riding, scenes of high life, and of very middling indeed; lovemaking for the sentimental, and light comic business

平行结构, 表现了名利场中各种各样的场面之多之乱之闹。

例2:and where it has been by the conductors of the public Press, and by the

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领班对那些大人先生的“感激”之情, 作者运用夸张, 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大人物。

例3:Becky Puppet has been pronounced to be in the joints, and lively on the wire;the Amelia Doll, though it has had a smaller circle of admirers, has yet been carved and with the greatest care by the artist;the Dobbin Figure, though apparently clumsy, yet dances in a very amusing and natural manner

作者在此处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比作木偶戏中的娃娃, 通过木偶的一系列拟人化的动作, 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出来。即蓓基的心计和手段, 艾米利亚的善良和懦弱等。

4、情感美

文学语言是高度情感化的语言, 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感染其灵魂。小说语言的情感性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作者的情感体验, 作者在创造的过程中通过深刻的移情体验将深沉真挚的感情融入作品字里行间。二是作者对特定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评价, 作者褒扬正面人物, 鞭笞反面人物, 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趣味对现实生活做出评价。三是作品人物的情感体验, 作家刻画人物的心理情感, 让读者直接透视其内心世界, 进入其灵魂深处。以上选段中, 作者通过领班对名利场的情感体验, 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的褒贬:对弱者的同情, 对形形色色江湖人物的鄙视, 对大人先生们的讽刺, 对小说主人公蓓基这个一心想要进入上流社会而不择手段的人物的可怜以及对另一主人公艾米利亚的命途多荈的同情。

三、翻译与讲评

鉴于以上审美解析, 以此为参照, 试引杨必女士的译文来分析说明。杨必译文对原句的句子结构做了适当、灵活的变通, 运用拆句、合句、调整词序等手法, 忠实地保留了原文含蓄的语言风格和讽刺意味。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

1、时徐时疾的节奏

原文是一个舞台领班开幕前的独白, 领班最开始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 并陷入了悲伤之中, 因此, 写到领班的心理时, 作者用的是长句, 以呈现领班悲伤的情绪和复杂的心情, 第一句的节奏是比较缓慢的。同时, 第二句开始, 为了呈现闹市的喧嚣, 作者选取的是一系列的动名词短语结构。寥寥数语, 将这些人物的举止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 在选段最后一段的开始, 为了表现领班对大人先生们的“感激”之情, 译者采用了句子拆分法进行翻译, 也是为了使句子节奏变缓慢, 用一种郑重其事的语气来进行讽刺。

例1:There is a great quantity of , and , and the contrary, and ;there are bullies , bucks the women, knaves pockets, policemen on the look-out, quacks (other quacks, plague take them!) in front of their booths

市场上的人有的在, 有的在, 有的就;有在的, 也有在的, 还有在的, 的, 的, 的, 的。有些是到处的强梁汉子;有些是对女人儿的花花公子, 也有扒手儿和到处巡逻的警察, 还有走江湖吃十方的, 在自己摊子前面扯起嗓子。 (这些人偏和我同行, 真该死!)

例2:To acknowledge the kindness it has been received in all the principal towns of England the Show has passed, it has been most favorably noticed the respected conductors of the public Press, the Nobility and Gentry.

他带着戏班子在英国各大城市上演, 多承各界惠顾, 各报的编辑先生们也都有好评, 又蒙各位大人先生提拔, 真是不胜感激。

2、符合人物形象的描述语言

译者的措词准确凝练, 语气相符, 符合人物的形象, 强化了生活的真实感。

例1:a pretty child a gingerbread stall;a pretty girl whilst her lover talks to her and chooses her fairing;poor Tom Fool, yonder behind the wagon, his bone with the honest family which lives by his tumbling;

译文:这儿有一个漂亮的孩子, 卖姜汁面包的摊儿;那儿有一个漂亮的姑娘, 她的爱人说话, 瞧他给自己挑礼物;再过去是可怜的小丑汤姆躲在货车后头带着一家老小, 这些老实人就靠他翻斤斗赚来的钱过活。

解说:选段中虽然没有人物的直接对话, 但是通过作者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进行描述, 这些人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小孩对姜汁面包的渴望, 漂亮姑娘对恋人的羞涩以及汤姆对生活的无奈。

例2:To acknowledge the kindness with which it has been received in all the principal towns of England through which the Show has passed, and where it has been most favorably noticed by the respected conductors of the public Press, and by the Nobility and Gentry.He is proud to think that his Puppets have given satisfaction to the very best company in this empire.

译文:他带着戏班子在英国各大城市上演, , 各报的编辑先生们也都, 又蒙各位, 真是。他的傀儡戏被英国最高尚的人士所, 使他觉得面上很有光彩。

解说: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领班对那些大人先生的“感激”之情, 感谢他们的提拔, 领班的木偶戏被赏识, 所以他觉得很光彩。

3、精炼的措词

准确功在达意, 精炼功在行文, 隽美功在风韵。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应对译作语言反复提炼, 力求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原作的思想情感内涵, 再现出原作意境和风格。杨必的译文从人物形象的个性特色出发, 用词准确, 不仅表现在生动的绘形上, 而且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在神情, 犹如画龙点睛, 使读者在头脑中再现出原作的画面。

例1:A man with a reflective turn of mind, an exhibition of this sort, will not be , I take it, by his own or other people’s hilarity.

译文:凡是有思想的人在这种市场上观光, 不但人家兴致好, 自己也会。

例2:An episode of humor or kindness touches and amuses him here and there

译文:他不时的会碰上一两件事, 或是, 或是显得出人心忠厚的一面, 。

例3:may perhaps like to for half an hour, and look at the performances.

译文:倒愿意在市场里消磨半个钟头, 看看各种表演

例4:The famous little Becky Puppet has been pronounced to in the joints, and on the wire;the Amelia Doll, though it has had a smaller circle of , has yet been with the greatest care by the artist;

译文:那个叫蓓基的木偶人儿非常有名, 大家一致称赞她的骨节特别的, 线一牵就。那个叫爱米丽亚的洋娃娃虽然没有这么, 卖艺的倒也费了好些心血她的面貌, 她的服装。

4、生动的语气

好的译者善于体会作者的用心, 善于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语言等, 恰如其分地用汉语来移植, 译出来的人物正是原作者笔下的那个人物, 甚至连讲话时的眉目神情, 语气声调也能如是再现, 可以说, 杨必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例1:Yes, this is VANITY FAIR; a moral place certainly; a merry one, though very noisy.

译文:是了, 这就是我们的名利场。这里虽然是个热闹去处, 却是, 有什么快活。反说正译, 体现作者的无奈之情。

例2:A man with a reflective turn of mind, walking through an exhibition of this sort, will , I take it, by his own or other people’s hilarity.

译文:我想, 凡是有思想的人在这种市场上观光, 不但人家兴致好, 自己也会。

反说正译, 表达作者对这些“有思想的人”的讽刺。

5、形象的构建

从以上几个小节的翻译分析中, 可以看出译者从语言节奏、选词造句、语气表达等角度较为成功地勾画了一幅争权夺位、争名求利的画面, 真所谓“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就领班而言, 他可能对这繁华的名利场有些厌倦, 但却不得不在其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就汤姆而言, 内心的苦涩和辛酸是不能对外人道的。就形形色色的其他人物而言, 有的或许也是处于无奈, 但也不乏一些乐在其中的人。而就木偶人蓓基和艾米利亚而言, 她们虽然极力想要摆脱自己的现实状况, 与现实斗争, 但最后仍然失败了, 她们都是形象非常丰满的人物。

四、结语

译文既准确恰当地把握了原作的风格, 又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其语言轻快生动, 含讥带讽, 一如原文。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杨必驾驭英汉两种语言的超群能力以及运用英汉文学翻译的熟练技巧。

摘要:本文介绍了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名利场》, 并对其原文片段与译文进行了赏析。

《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 第4篇

杨巍,字伯谦,海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已,迁参议,分守宣府。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寻为阳和兵备副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逾年,以养母归。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母年逾百岁卒。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有诏营建行宫,巍争之,乃止。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祖制由此变。至是,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软弱),多听其指挥。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贤否混淆,群情失望。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至十月,巍等复请。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及秉铨,素望大损。然有清操,性长厚。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武进知县 除:任命

B.又夤缘美迁 夤缘:攀附权贵,向上巴结

C.六部分莅天下事 莅:监视

D.给廪隶如故事 故事:旧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 其可怪也欤

B.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 蚓无爪牙之利

C.巍争之,乃止 今君乃亡赵走燕

D.帝不悦,责以沽名 阙秦以利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巍在任职期间几次因为奉养母亲而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B.杨巍曾担任吏部尚书,虽然按明制六部应该分别掌管天下之事,但自张居正起六部权力尽归内阁。

C.杨巍虽然曾因沽名钓誉被皇上责备,但在他年近八十告老还乡后,皇帝仍下诏给予他规定的待遇。

D.杨巍走上仕途后,任职经历复杂,声名一直不错,但他在任吏部尚书后,名望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4分)

(2)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3分)

(3)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3分)

参考答案:

4.C【解析】(莅:执掌,掌管。)

5.B【解析】定语后置的标识(A他们的/难道 C才/竟然,却 D用,拿/来,用来)

6.C【解析】(杨巍等人再三请皇帝上朝听政,皇帝用谋取名誉来责备杨巍,并非杨巍有沽名钓誉的行为。)

7.(1)皇帝听从了大臣们的请求,安慰留任了杨巍等人并且告戒了谏官们,杨巍于是重新到职处理政事。(“从”“戒喻”“乃”“视事”各1分)

(2)皇帝也怀疑大臣们结成私党,想让谏官揭发他们来杜绝受蒙蔽。(“朋比”“摘发”“杜”各1分)

(3)十七年夏,皇帝长时间不临朝听政,朝廷内 外怀疑皇帝因为张鲸不被任用的缘故借口有病不上朝。(“视朝”“故”“托”各1分)

【文言译文】:

杨巍,字伯谦,海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武进知县。提拔为兵科给事中。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经升任大理卿,杨巍进言说:“东南倭寇祸患正激烈,参赞、巡抚都被治罪,唯独褒善免罪,并因攀附权贵而升迁,请一并交由吏部罚治。”皇帝非常生气,停了主管选拔的官员的俸禄,褒善降为原先的官职。杨巍得罪了吏部,于是被调出京师任山西佥事。不久,升任为参议,分守宣府。贼寇入犯,偕同副将马芳出击斩杀了他们的部落酋长,获赏赐银币。不久担任阳和兵备副使。升任为右佥都御史,宣府巡抚。一年后,因为奉养母亲归家。回家二年后,被召起用为陕西巡抚。他增加补充屯戍军伍,清理收回被藩府侵夺的屯田。隆庆初年,进任右副都御史,调任山西巡抚。管辖的地区每年征驿递银五十四万两,杨巍请求减去四分之一。修筑沿边城堡,发檄文劝散大盗李九经党羽。又因奉养母亲请求去职。

神宗即位,杨巍被起用担任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年,改任吏部侍郎,又因为奉养母亲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十年,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不久被召担任工部尚书。皇上下诏营建行宫,杨巍进谏规劝,才停止。第二年,改任户部尚书,又调任吏部尚书。按明朝制度,六部分别掌管天下之事,内阁不得侵权。到了严嵩时,开始暗地里阻挠六部行使职权。等到张居正时,六部的`权力尽归内阁,祖制从此改变。到了这时,申时行执政。杨巍一向厉行清正节操,在当时很有声望,然而因为年老无主见,大多听申时行指挥。御史丁此吕议论科场之事,申时行和余有丁、许国等人都憎恨他。杨巍建议贬谪此吕,被御史江东之、李植等人攻击,杨巍和申时行都请求免职。皇帝听从诸位大臣的请求,安慰留任了杨巍等人并且告戒了谏官们,杨巍于是重新到职处理政事。

在张居正刚刚失败时,言官没有受到约束,皇帝也怀疑大臣们结成私党,想让言官揭发他们来杜绝蒙蔽。大臣们害怕被攻击,内阁和吏部暗地里相勾结来控制言路。在这之前,九年考察京官时,张居正命令吏部将和自己意见不一的人全都铲除。十五年,又到了考察京官的时候,都御史辛自修想要大量清洗淘汰,杨巍顺从内阁,接受并遵循内阁的意见。出身进士的人,被贬黜的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被贬黜。贤良奸佞混在一起,大家很失望。十七年夏,皇帝长时间不上朝,朝廷内外怀疑皇帝因为张鲸不被任用的缘故借口有病不上朝。杨巍率同僚请求皇帝在秋日上殿。到了十月,杨巍等人再次请求。皇帝不高兴,用谋取名誉来责备杨巍。

登楼原文、译文及赏析 第5篇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 一作:梁父)

登楼译文及注释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5)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

还:仍然。

(6)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父”通“甫”读三声fǔ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登楼赏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比赛活动总结下一篇:物流市场营销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