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机械制图教学方法之我见

2024-06-27

(李青)机械制图教学方法之我见(精选8篇)

(李青)机械制图教学方法之我见 第1篇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之我见

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李青

摘要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绘制和识读图样的能力,其理论抽象,对中职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是中职老师面临解决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机械制图 兴趣 记忆 能力

《机械制图》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是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制和识读图样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但由于是由图来反映实物,就显得十分抽象,这样给教师教学及学生接受带来很大的难度,对重难点内容教师教时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学时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本课程和兴趣。那么究竟怎样教好《机械制图》这门课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力量源泉,因此老师在上第一次课时不必急于按教材编排的内容去授课,可以通过制作几个简单且特征明显的形体的立体图和对应的视图(以挂职图或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引导让学生把实物和图对应地找到,以这种方式开始,可以让学生因为自己尝试性的成功而感到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想学这门课的兴趣。在后续的授课中也可经常让学生从多个答案中去寻找正确的一个,这种“找”的方式要比让强行让学生接受老师的传授方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和模具,善于就地取材。

我在讲解三面投影体系时就直接把教室的黑板面、地面、墙面作为V、H、W面,在讲三面投影体系展开时,我却用书放在讲桌上给学生演示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书与我一起做;在讲点、线、面投影时就用粉笔为点、圆规为直线,书为平面来直观引导学生发现其投影规律;讲三视图与物体方位关系时,俯视图和左视图上的前后方位是学生接受的难点,我常常把自己的“手”当作“物体”,以此来演示空间物体上的前后方位向平面图形转换之间的变换过程(大拇指代表物体的前方,手向下翻转九十度即为俯视图,看拇指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做,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靠近主视图的为物体的后方”。

三、让学生“背图”,以建立“图库”。

在讲基本体时,我会让学生反复画常见基本体如六棱柱、圆柱、圆台等的三视图,“背”熟端面与不同投影面平行时的三视图,讲到组合体时,又要求学生“背”常见的由基本体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如半圆头。学生通过记忆一些常见形体的三视图,就如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个“图库”,这样为后面学组合体及零件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强化学生记忆。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色彩丰富多彩,可以通过不断地切换画面对重点难点反复放映,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可通过多次放映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比如在讲读组合体视图时,应用多媒体先把叠加型组合体视图画出(采用多色线画出每个线框),通过线框的闪烁来对应“划线框”及“对投影”两个步骤,再放出该线框所表达的形体的立体图来对就“想形体”这个步骤,这种教学效果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降低学生接受的难度,还能强化学生记住读图的步骤与方法。

总之,要教好《机械制图》这门课,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李青)机械制图教学方法之我见 第2篇

大庆建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金华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等技术人才,然而我校招收的学生一部分是初职班上来的学生,有的虽然在中考时的分数录取的,但他们的大多数都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收底校。面对这样的生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及待解决的问题。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在人的动力系统中,需要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为此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基础太差,几乎得不到成功的体验,因此学习专业基础课的信心不足。所以我们要探索出一些适合象我们这样职校的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让他们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关键词: 制图

自由讨论

分层教学 创新思维

我自任教以来就从事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与研究,《机械制图》这门课着重阐明识读和绘制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突出识图为主,读画结合的特点,但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很困难,往往产生畏惧情绪。一学期下来,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入门,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大胆实验创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往往能把知识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课上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找结论,易于学生记忆而且理解的比较透彻。第三章是正投影与三视图,是从立体图到平面转化的基础的一章,也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本章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讲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结论。

例如对于“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要真正理解透彻很困难。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一个三维立体坐标轴,白纸做投影面,课上三个学生一组,橡皮当作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A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日光灯可当投影线,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学得平面点的坐标很容易看出各投影点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两轴组成,a’是由X,Z两轴组成,a"是由Y,Z两轴组成。总结,以后凡知道X,Y,Z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是位置,反之也成立。再如在讲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块不同的橡皮(设A,B两点),根据刚才方法,学生很容易作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的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X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Y轴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Z轴的两点是上下关系。这是立体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X,Z轴的位置易理解,Y轴较困难,这时让学生把Y轴向下转到和Z轴同一条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往下也就越靠前,往上也就越靠后。同学们得出以上结论后,由教师总结点的空间位置,即X轴判断左右位置,Y轴判断前后的位置,Z轴判断上下位置,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不仅对直线投影有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直线投影特性理解得透彻,印象也深刻。

可喜的是在学习直线的三投影特性时,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总结出了直线的投影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创新思维

以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制图课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有些问题的解决只有最合理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如“表达方法的应用”这节内容采用讨论形式效果明显。因为表达方法比较多,对于某个零件来说,可能有好几种表达方案,而用哪一种表达方案比较合适,这就可以在讨论中解决。

例如,为了表达某个机件上部分圆筒的内部结构,有时既可在左视图中进行剖切,也可在俯视图中剖切。此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两种剖法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合适的表达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用处。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有时在讨论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此时如仅仅看教材中的内容,就找不到直接答案,这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资料,作进一步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分层教学,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因材施教,这是教师一贯倡导的教风,它要求教师不但要备课,关键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分层教学无疑地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要面向全体,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教育模式,要打破“一律化”“齐步走”的陈规。在具体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各类学生都经常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等,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这就是教育面向全体的发展,是符合党的教育政策的,魏树生老师讲:“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百花齐放。”分层教学正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成功、收获、发展,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例如:《机械制图》主要是以看图,画图为主,不管是画图还是看图,都要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强,对立体图一看便知,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弱,连最基本的正方形都看不懂。记得在讲练习三视图的画法时,我随意的把一些模型发给同学们,立体感强的同学,很快就画出来,而那些差的同学却发牢骚:“这是什么,都看不懂,怎么画,他们的这么简单,我的这么难。”你一句,我一句的,课堂纪律都乱了。现在,这样的课可采用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兴趣。如还是在学习“三视图的练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摸底,按其学习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当然不能对学生说,以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并在课前准备了三类不同层次的木模,一类为最简单的正方类,一类为以“方形一方形”为主的叠加类,一类为切割类(或带斜面),放在同一箱中。然后,在课堂中,把不同的木模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画出三视图。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画出,而且有的学生还说下次给他们发一些难点的。通过多次的训练,不但那些原来基础比较差的那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

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效率之我见 第3篇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和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效果。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对空间想象的能力;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机械零件的形状多种多样, 为了教得其法, 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与源泉, 课堂教学呼唤创新意识, 可以说课堂教学时一种有别于社会劳动观念的创造性劳动。严格意义上的创造性劳动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更能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可以课前设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创造生动、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 使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降低教学难度,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

在讲解机械识图相关知识点时, 我们可以先不讲解制图理论、制图投影规律、制图绘制方法等内容, 可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入手, 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 可事先准备几张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组合体, 并配以烟盒、粉笔盒、水桶等简易教具, 让学生思考图形变化, 找出图样对应的实物或由实物找对应的图样, 如烟盒对应长方体、粉笔盒对应正方体、水桶对应圆柱体, 教师在一旁加以指导和总结, 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 进而有求知的欲望。

二、根据具体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 直观教学法

机械制图课所表达的物是具体、直观的, 具体直观的实物总是比抽象的易于理解。因此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教学挂图、实物、教学模型等直观教学模具并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让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趣味化。例如在讲“立方体”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学生缺乏立体空间想象感, 学起来感觉很吃力, 总以平面的知识来看待立体的东西, 特别是对平面图形后的位置, 学生很难理解, 总认为那部分空间不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型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这一困惑, 课后我积极向学校的老教师咨询请教。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 我将空心的教学立方体模型预先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观察立方体上面的四个顶点, 然后再将这四个顶点投影, 再通过虚实线把8个点连接起来。课后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非常直观形象,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多媒体教学法

制图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涉及理论研究、实际应用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尽可能采用模型并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常常一节课下来, 教师忙的大汗淋淋, 学生却被搞得昏头转向, 付出未必有回报,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由于机械制图专业的知识的枯燥、抽象等诸多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又不自觉的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 自然而然的使学生对机械专业课产生厌恶。

因此在机械制图专业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模拟仿真、动画等教学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 能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准确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三、措施及策略

(一) 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机械制图要特别重视对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研究, 精心设计实训课程, 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 感受机械知识的神奇, 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使学生爱学、易学、能学、乐学。

(二) 推进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以提高学生综合综合制图能力的培养为起点, 紧跟企业岗位能力的发展需要, 在学校第三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 对照《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的总体目标, 针对机械专业学生实际的情况, 组织相关教师分析、探索出“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以机械专业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 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三) 推进机械制图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探索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激发本专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驱力, 考虑学生多样化发展, 开发适合职校生的校本教材。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提高机械制图课上, 教学情况千差万别,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克服其局限性, 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 不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受社会、企业所欢迎的机械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徽.教学实践的应然形态:关注情境的智慧性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机械制图》教学之我见 第4篇

[关键词]兴趣 标准化 绘图仪器和绘图工具 能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指导生产工艺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对这门功课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关系到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否独立承担其业务范围内的读图和绘图。初学者总觉得难度较大、枯燥无味,加之目前中专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门功课的教与学更是吃力。笔者在几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改进,以及与同人的探讨、研究,总结出《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四点见解。

(一)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引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基石。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求知欲。如何学习这门课程?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经过多次思考和反复实践,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以熟悉的玩物组装图和日常实例为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每次刚开始上这门课程时,常常由玩具组装图、手工制作图、千纸鹤制作图等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机械制图》。再以大家熟悉的桌、椅、自行车、汽车,以及我们所在教学楼的设计等具体实例,充分论述《机械制图》在生产、科研、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2.重视绪论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该课,毫无基础,头脑中一片空白而又好奇的心理,讲授绪论时,利用有关资料如挂图、模型及实物,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教训,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样——实物(模型)”的对比分析,系统地讲授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及重要性,使学生初步明确“为什么要学制图”,“制图在建筑设计或机械设计制造使用中的作用”以及“制图课与其它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等,使他们对该课有初步的认识,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为学好这门课程树立信心。

3.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直接演示,并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由于目前中专学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使学生感到学习制图困难,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若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示教板直接演示,并通过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再经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启发,就能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绘图仪器、绘图工具

调动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就有了急于使用制图板、丁字尺、图纸以及绘图仪器动手绘图的欲望。于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在制图板上安放图纸?图板、丁字尺、三角板怎样正确地配合使用?如何得心应手地使用圆规、分规等绘图仪器?铅笔如何磨削,等等。教师不仅都应向学生详细交代,而且要作出示范,使学生反复练习,直熟练掌握。

(三)必须牢固树立标准化的意识

图样是工程技术语言,在交流中必须严密、准确、唯一。字体、线型、图纸幅面、比例、图样表达、尺寸标准、技术要求的注写、明细标题栏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有科学、严密的统一规定。这是制图的“法规”,是每个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制度。因此,教师在教授《机械制图》时,必须向学生明确指出与绘图有关的国家标准,向学生突出标准化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标准化意识,指导学生画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在不断总结中才能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1.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采用纯手工绘图,步骤一般分为形体分析、布图、绘制草图、检查、加深、尺寸标注等。计算机绘图只需装有相应软件的计算机和打印设备即可,作图前只要先设定好线型、线宽等就可以直接作图,省去了从底图到正图所花费的时间。同时在做图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改,并且软件中具有标注功能可以直接标注,不需再绘制尺寸线、尺寸界限、标数字等。在教学中,只有具备了手工绘图的基础,计算机绘图才能达到高水平,否则,软件操作再熟练,也画不出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图纸。因此,只有将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达到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有机结合,在平面图形、零件图、连接件等部分都采用了先手工绘图,后计算机绘图的方式。从对学生的检测结果来看,绘图质量、正确性等均有明显地提高。在平面几何图形的作图部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规则和方法有所不同。如圆弧连接的画法学生总是掌握不好,但在计算机绘图中采用的是解析法,且具有智能化的捕捉工具,因而使得这些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完全适合工程需要。计算机绘图中的线段之间的平行、垂直、相切等智能化的作图更是手工绘图望尘莫及的。在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双重绘图训练后,使学生体会到手工绘图(几何法)与计算机绘图(解析法)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快速提高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机械制图》教学是以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训练贯穿始终,抽象难懂,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占用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无法演示复杂形体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图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信息量,还可以使学生观察到各种形体的动态形成过程、零件加工过程,等等,从而达到快速提高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把二维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与三维立体模型反复对照,使学生面对的不是一张呆板的图纸,而是一个整体的空间画面。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掌握了绘图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再如组合体的看图部分,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教师可运用三维实体造型的方法和动画技术,根据视图所表达的空间形体的复杂程度,将空间形体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形体,按看图过程做在课件内,并分步播放,在提高学生绘图和读图能力得同时,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实践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能力培养、技能提高为指导思想,加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

在零件图的教学中,由于零件各表面的作用不同,所以相互间的配合性质、形位公差、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也不同、如果标注不合理,就会出现废品,造成不必要的物质损失。因此课堂上要尽量选择机器中常用的典型零件为例进行讲解,要根据不同零件的作用,讲清设计、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画零件图标注尺寸时,要阐明其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并作出几种尺寸标注方案比较利弊,根据零件实际用途选择最合理的标注。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做零件图练习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一张零件图需要细心测量,静心构思,仔细地画,在画图当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补充新的知识。当学生看到自己画出完整的零件图时,感受到知识增长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因此,老师应做到在备课时,把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和理解,怎样观察和思考,如何运用规则和规定等,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作图能力时,注意选题,通过典型图形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作图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作图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

[2]康东,刘文杰.AutoCAD2004机械设计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李青)机械制图教学方法之我见 第5篇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是当前中职服装专业设计类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 也是衔接《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等重要课程的桥梁,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有着与实际应用教学形成良好衔接的重要价值。教师要从积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出发, 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知识, 应用于实践操作, 才能培养专业人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服装结构制图和实际应用衔接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1. 实践画图, 加强实际应用衔接

服装行业在社会的变化速度非常迅速, 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 而当前的中职课堂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内容上过于陈旧, 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使用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课堂上的结构制图训练过少, 学生制板思维不够活跃, 且结合市场分析的应变能力较差, 无法跟上服装专业设计的步伐, 与社会和产业存在脱离的问题[2]。因此, 教师必须注重实践中的画图部分, 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衔接, 这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也在于对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学习中画图教学重要性的遵循, 有助于培养并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到服装结构制图的课堂教学上, 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画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比如利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以具象和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展现服装造型和实际效果, 高效地实现服装结构制图课堂教学。此外, 教师还要注重多媒体在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如课后的造型设计任务, 通过计算机绘制具有创意的造型图等。其次, 教师要积极采用鼓励方式督促学生掌握技能, 激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与创新力, 投入于自身服装作品的创作设计中, 而在课堂上对学生作品的点评, 也要尽可能不当面直接批评, 在符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接受学生个性化的想法设计, 并将学生的设计图以一比一的比例实物放大, 通过积极促进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首次在自己作品转变为图片时明确自身的不足与设计优势, 从而回顾理论学习, 改进设计错误的地方, 也可以将上下装等基础的款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变化, 积极借鉴教师的引导与意见, 实现自身作品的改进。最后, 进入到实践画图环节,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合作意识, 强化教学效果。比如在对女性大衣进行设计时,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提出相应的任务, 对学生分组并要求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将讨论结果整合后完成大衣前后衣片1:5、1:1比例的结构制图, 从完工的制图中逐渐结合团队智慧进行完善与改进, 在增强团结合作能力的同时, 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结构制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真正提升自身的参与性以及实际的构图创造能力。

2. 服种模拟, 构建实际应用课堂

不可否认, 在当前的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材中, 由于教材的编制与更新存在了一定的缺陷, 针对一些较为抽象的制图原理还难以获取实质性教学进展, 因此教师要从一边教学, 一边完善教材内容入手, 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更直接的理论应用衔接方法[3]。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 很多教师只是简单讲述几款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结构制图, 这对学生学习全面性有负面影响, 也不符合课程培养的目标, 学生要根据服装款式变化以及时尚潮流发展进行结构设计, 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服装结构的变化原理。比如, 衣身省道的转移与变换, 或是不同服装款式的领、袖成型原理等,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将简单的语言表述延伸至多角度多方法的阐述, 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 服种模拟, 在授课过程中直接采用纸的变化让学生尝试领型演示, 学生可以只需要理解一个知识点, 并在尝试模拟与动手实践过程中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再比如, 处理好服装结构与实际的应用, 教师在将单品基本款讲解透彻以后, 还要添加更多与市场融合的流行款式内容, 以各种结构图形式为教材丰富信息, 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针对一款基本款式的服装结构, 要求学生在原来款式上改变为另一款式, 如领型、袖型、等部位, 让学生以个体或团队合作参与的形式进行研讨、比赛, 或独立制图, 或分工合作, 循序渐进, 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收集有关服装结构制图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吸收各个渠道的专业知识, 穿针引线, 吸取行业各个人才在技术制图上的精华, 开拓眼界, 整合资源, 提高自身能力[4]。

进入到服种模拟的环节,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设计产生的效果, 教师也不能盲目进行竞赛式的教学, 可以先开展模拟教学, 要求学生模拟设计不同服装种类并制出不同比例的样板, 并将其设计经验与想法应用并延续至今后的职业课堂上。首先, 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专业性地设计单元化内容, 比如有关服装款式图绘制的教学, 重点教学内容在于服装款式局部表现、黄金分割技法等, 这些都要求学生将集体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经过理论分析与合作讨论深度分析, 而完全掌握基础以后, 教师还要针对具体的服装种类结构制图布置相应项目进行训练, 如裙装的基本结构A字裙、直筒裙等, 这些基本结构都能进行延伸, 如连腰直筒裙、无腰分割裙、休闲A字裙、等, 所以教师必须要从整体知识的大局中进行完善的构想与设计, 并根据专业内容进行分类, 布置任务,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次,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项目任务, 比如模拟当前社会服装市场的运作, 以实习者的身份启动服装企业运作, 并与实训系统的要求相对应, 组建模拟服装的虚拟化企业, 学生与教师在其中扮演双重身份, 一重身份作为模拟的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 另一重身份是教学与学习者。教师对此进行任务的布置, 完成项目, 真正将设计图转变为产品推向市场, 进行一整套完整的模拟流程, 实现真正的有效衔接。

3. 校企联合, 办学就业双向衔接

进入到校企联合的阶段, 是进入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关键阶段, 也是实现中职服装专业结构制图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重要过程[5]。学校方面, 教师要做好全方位的沟通, 既保障学生真正得到企业提供的支持, 又尽可能保障学生为今后的就业适应专业训练场所与强度。首先, 教师要积极开展并合理安排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活动, 帮助从思想上和意识上学生转变身份, 以真正员工的意识进入到服装设计与制版的工作岗位上, 并在培训与实践过程中向企业内部专业人士学习, 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与能力。其次, 在进行校企联合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采取双导师的指导模式, 比如通过校方指派专业能力强的理论型导师和企业型导师进行联合监督与指导,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并根据企业具体的生产和制图模式传授更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技能, 强化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 学校还要注重校企联合的融合程度, 比如建立相应的工作室, 承接创意性、发展性项目, 针对学生出色的作品进行推介, 在为学生争取更广泛应用机会的基础上, 也能宣传学校的教育效果。

在校企联合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反馈, 比如当前针对中职教育提出的“2+1”教学思路, 学生在最后阶段强化实践的时间段可分为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两次实践实习。在结构上, 需要遵循知识基础顺序掌握的规律,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学生在教学实习阶段注重检验自身的学校专业理论学习以支撑校外实践, 如果在校企联合中的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 那么要及时求助于教师的引导, 从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着手, 回到学校针对遇到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 随后再次回到实践岗位即顶岗实习, 努力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展与应用, 实现实际应用与理论学习的无缝接轨, 真正展现“学习——应用——再学习——再实践”校企联合模式的合理性, 将企业实际生产和教学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避免出现浪费教学时间的情况, 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社会性质的企业在生产设计和运作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的需求, 从而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在后续的学习与努力中, 全面转变学习态度, 提高专业知识, 牢固掌握一技之长, 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天照.浅谈服装结构制图与实际应用的衔接[J].热点聚焦, 2014, 11 (12) :170.

[2]邓金莲.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探索和实践[J].科教文化, 2011, 9 (15) :223.

[3]熊晓光.中高职服装设计课程的教育衔接[J].科教文化, 2010, 7 (13) :114.

[4]曹罗飞.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2 (03) :188.

机械制图教学之我见 第6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效果

在长期的机械制图教学工作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适合技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善于引导,激发兴趣

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图示法和图解法以及根据工程技术的规定来绘制和阅读图样的科学。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最终解决两大问题,即看图和绘图。图样是工程语言,它联系着设计者、制造者、检验维修者,是进行技术交流的基础。

在绪论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明技工学校的理论课不同于以往的初、高中课程。技校课程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政治等;二类是技术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等;三类是技术专业课,包括车工工艺、机械制造工艺等。教师以技术员画错图导致出现废品,严重者属于过失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例,说明制图的重要性及责任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知道学习制图要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决不能马马虎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强调,技术工人如果看不懂图样,就无法进行工作,如同瞎子一样。同时,我们学好轴测图的画法在生活中也很有用,画出的图具有立体感,如同实物放在那里一样。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制图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炼总结,突破重难点

通过总结,笔者提炼出了《机械制图》教学的六大重难点。

首先,画图线时,粗实线的宽度范围是0.5~2mm,究竟怎样掌握具体尺寸,可遵循这样的规律:大图粗一粗,小图细一细。

其次,在图线的画法中总结出四条便于学生记忆:点画线以线段相交,不应以点相交,起始处是线段而不应是点;实线和虚线连接处应留空隙;虚线和虚线相交应不留空隙;虚线和虚线(或实线)相切,应以线段相切,而不应以空隙相切。

再次,点线面投影,有两条法则避免学生对知识混淆:在点的投影部分紧紧抓一句话“点的投影连线垂直于所夹投影轴,投影连线用细实线绘制”;在判断垂直线(面)或平行线(面)在三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特性时,用这样四个字来概括“一点两垂(一线两面)”或“一斜两平(一面两线)”,抓住具有不同投影的线(面)进行分析,很快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线或什么面及投影情况。

第四,在立体表面上找点是难点,总结出了四个步骤利于学生掌握。判断点在立体的哪个面上;找出所在面的三个投影;检查三投影有无积聚性:如有,则直接找到积聚投影上,没有则须做辅助线(面);判断可见性。

第五,圆柱的相贯也是一个难点,总结出两条:圆柱的相贯线总是画在非圆的视图中;相贯线曲线总是向着大圆柱轴线凸出。

第六,轴测图中的正等测,圆需画成椭圆是一个难点,可按以下方法完成。在三向正等测的画法中,首先要作出椭圆外接菱形,而画菱形的关键是两条轴的选择。在空间三个轴中有二个轴用来画菱形,另一个轴用于确定圆柱(圆孔、槽)的长(宽、高)。究竟如何使学生迅速选好轴呢?笔者总结出如下口诀:正面去Y用X、Z,水平面去Z用X、Y,侧面去X用Y、Z。

三、精讲要点,融会贯通

精讲,并不等于放弃系统的讲述,只是要求详略得当,力戒繁琐。例如在讲“投影面垂直线(面)”或“投影面平行线(面)”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只详细讲解一种,其余两种让学生对照教具模型自己画图,并总结出投影特性,这样抓住最关键、最本质的东西,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精讲”要同板书、模具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用Flash制作课件应用于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空间印象。对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掌握重点内容的话、图形等,教师要提纲挈领、有条不紊地板书出来,做到版面布置合理,写画清晰正规,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演示教具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师要以有说服力的分析,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接受结论,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四、讲练结合,收效明显

“讲”是“练”的基础与指导,“练”是对所“讲”内容的验证与归宿。通过“练”可以加深学生对“讲”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练”中所得到的信息会促使教师的“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讲练融合”。在讲练结合的同时,教师若能穿插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发动大家展开课堂讨论,效果会更好。当然,由于每堂课的内容不一样,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会不一样,但只要有可能,适时地变换教学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发智力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校《机械制图》教学之我见 第7篇

《机械制图》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任课教师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从事《机械制图》教学多年,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从第一节课开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是教师上好一门课,还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第一节课都非常重要。可以说进入技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小学、初中都经受了不少的挫折,学习劲头普遍不高,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来到技校。作为专业课教师,应该抓住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务必认真备好第一节课,且在课中有出色的表现。

根据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学习机械制图课与学生文化基础联系不太大。因此作为机械制图的教师,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入学成绩,避免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大家对机械制图的认识都为零,现在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后谁跑得快,那就取决于你们自己;每个人只要认真对待,下一番功夫,机械制图一定能学好。”这时教师可举例说明,以往有学生入学成绩不太好而机械制图成绩学得比较好,特别是以入学时的成绩一般甚至偏差,但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高职的学生作为例子。使学生一开始就树立学好机械制图的信心。同时展示以往学生的优秀作业本和图纸,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要使学生明白: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有汗水和付出。再告诉学生:“当遇到不懂或有疑问时可随时随地问,老师将很高兴解答,或与你们共同探讨;教师不是圣人,而是凡人,因而难免有讲错和考虑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大胆指出,以便老师改正和提高。”接着教师再讲解学习机械制图的作用。这样教师在第一节课就把学生带到了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树立起信心,尤其能让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放下自卑感的思想包袱,看到新的起点和新的希望。

二、分层次教学

由于先天和生长的环境不同,每个人大脑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而机械制图对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制图成绩势必出现较好、一般、较差的阶梯式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正常现象,既要正视它,又不能放弃努力。教师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然采用同一速度、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一刀切”,势必会使成绩较好的学生因“吃不饱”而不能充分发展提高,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吃不了”而对制图学习失去了兴趣,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是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较好、一般和较差,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实施措施。如对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是学生比较难学的部分,较差的学生只要求把尺寸标注完整;一般的学生能做到完整、清晰,即尽量把尺寸标注在一个或两个视图上;而较好的学生要求做到完整、清晰且正确,即要知道每个尺寸的基准在哪儿,应标注在哪个图上合理。在课堂上讲解时要由浅入深,统筹兼顾。如讲解根据两个视图画第三视图,或根据视图补缺线的题目时,先讲解有投影轴及45º斜线的作图法,来实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再讲解不用投影轴而用45º斜线的作图法,来实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最后不用作图的辅助线,直接用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来画。同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做作业时,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决定是否要画投影轴和45º斜线。作业量也应分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层次布置,要求学生尽量完成。

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次。评价分为课堂情况和考试成绩两部分。首先,课堂提问时不能盯住几个好学生或几个后进生,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应顾及班级中大片“灰色学生”,因为他们更渴望老师的关心和表扬。提问时也应处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成绩好坏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少批评和挖苦。其次,考试的内容既要全面具体,又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难度。如考同一难度的试卷,较好生、较差生差距越大,较好生易满足,较差生便会丧失学习兴趣;一些平时学习虽然有一定进步,刚刚提起一点学习兴趣的较差生,如果试题过难考下来分数太低,必然会挫伤其自信心,而导致自暴自弃。所以考试题一般是:基础题控制在70%左右,中等题控制在20%左右,难度较大的试题在10%左右,甚至可加一些附加题,要求较好生必做,一般生和较差生选做。一般生做对一题,半倍加分,较差生做对一题,加倍加分,这样较差生的基础题、中等题所得的分数不低,较好生、较差生差距不大。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较差生在同学中的地位,“跳一跳,摘到果子”,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找回自信心,燃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逐步使一部分较差生转为一般生,使一般生渐渐向较好生靠拢,这样无形中为较好生增加了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

三、建立自主探究、小組讨论的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是变被动接受为“自主研究”型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克服和解决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带来的许多弊端,尤其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方面效果特别明显。这种学习模式是研究型的,力求做到学生人人参与,特别是学困生,为其创设了宽松良好的环境,使其可以随想、随说、随问,消除自卑感,让其不同程度地得到发挥、提高。

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主动求知、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模式。一个人要有所创造,除了个人努力钻研和具有开拓精神外,还要有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群体活动的功能,先出示导学提纲,指导要点,诱思导学。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探究讨论知识,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讨论分析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既学到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如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零件来,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零件,并提出要求:把零件表达清楚;视图数量尽量少;把尺寸都标注上去;时间尽量少。这样就涉及到主视图的选择,各种剖视、剖面的表达方法,零件测量方法及尺寸基准的选择以及画图比例的选择等等。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讨,这样才能完成任务。

总之,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实践,不断与时俱进,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之我见 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13-001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作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及生产实践实习的必修课,如果这门课程学不好,就难学好后续的专业课程,也影响以后用于专业工作。中职类学校教师普遍反映该课程难教,学生们也反映学的困难。随着社会的飞迅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在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我从事执教多年,以下是我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的改革:

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就算是多媒体教学,大多也只是把原先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了屏幕,教学手段变了,教学内容和效果没有本质变化。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被动的去学习知识,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种讲授模式枯燥,致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效果很差。中职生中的相当一部分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学习兴趣不高,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难以看到活跃的氛围和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引航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将传统的老师为中心的讲授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高主动性,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教学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升。笔者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对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边讲解边演示,通过实物、教学模型、实际操作、多媒体课件等内容的演示,让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看得见易理解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样,在知其然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知其所以然,既巩固了知识,又学习了操作技术。

如在做画图实践训练时,教师在旁边对学生做指导,对没有完全掌握画图方法的同学随时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再如,在讲到如何画实体三视图时,就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模型,通过讨论,每个小组确定自己讨论结果,然后教师汇总,再通过小组间对比,选择最好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是一门抽象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特别对于那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学的非常吃力,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不佳。无论老师怎样描述比划,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一门理论课程结束后,学生还没分辨清哪些知识点对自己的专业是最有用的,更不懂哪些理论基础知识是应用到哪一工作岗位,这一岗位到底要掌握哪些技能。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模型的同时也看到实物。平时适时地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参观,并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车间现场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在实习车间或工厂车间现场教学,使学生认识车间的机器、机械、零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零件、机构在机器中的作用、工作原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校企合作,扩大就业之门

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国发经济不断的进步、发展,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国家给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校每年都邀请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机械制图是企业笔试的一门重要课程,去年,我校进行了校企合作,做了课程的整合,我们的学生制图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信赖,进一步的为我们的毕业生打开了就业之路,扩大了就业之门。往年我校没有进行校企合作,没搞调和整合,学生的成绩不尽人意。可见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学校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主动的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探讨适应校企合作的机械制图的新方法,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主动与企业联系,在双方的互帮互助下,才能培养出跟上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可见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上一篇:记叙文阅读补充情节下一篇:青年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