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2024-08-16

中国建设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精选10篇)

中国建设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1篇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论文: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摘要:论述了建设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的重要性,给出了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信息化管理

高职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剧增,专业的门类和课程数不断增加,导致原有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另外,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是集教学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实验实训开放化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学考核以及网络教学和助学等诸多模块为一体,支持包括教学信息发布、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络考试以及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建成后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系统”,不但能够对提高我院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保障,而且也可以对其他的高职院校提供共享资源,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对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1.1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建成的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拥有丰富的数字化文化资源、职业教育和企业特色数字资源、行业培训资源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实现检索、浏览、下载、视频点播等功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或企业员工在线学习、远程培训需要;可为行业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终身教育提供最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

1.2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1)成为数字化学习、培训中心,满足在线学习、培训需要。平台拥有丰富的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现场培训案例、培训教材、技能培训题库、虚拟实验实训平台等培训资料,学生和职工可在办公室、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地随时登录查阅所需要的各类资料,进行在线学习、自主培训。高职院校和企业可利用丰富的培训资源对学生和员工进行在线培训,从而有利于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满足学生和员工职前、职后学习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条件,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2)成为行业的技术信息中心,提供产品开发、生产、服务和支持教学改革。紧密跟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信息、权威的行业标准、最新的技能鉴定标准、最快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为企业产品开发、生产、服务提供技术信息支持,为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最新信息资料,促进教学内容与生产、管理一线的紧密结合。(3)成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中心,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职业院校可以共享专业培养方案与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共享岗位能力的职业标准框架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双证书”专业认证课程体系,从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岗位实践模块、个性发展模块四方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共享高职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高。(4)成为特色数字资源中心,实现职业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将行业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特色资料,如企业文化资料、核心技术资料、产品图纸、技术文献、工艺

设计、绝技绝活、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以数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建立特色资源库,不断积累,形成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文化的融合,推动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文化的发展。(5)成为为教育教学服务和支持教学改革的平台。

2建设方案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就是建立统一管理的资源共享中心,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形成系统完整、高效管理和便捷应用的资源集群化系统平台。

2.1平台硬件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主要由集群服务器和海量存储系统两部分组成。

2.2平台软件建设

2.2.1数据库集群系统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服务于社会的共享性平台,访问人数众多,资源类型复杂,并包含有流媒体等高数据流量的信息,对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2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2.2.3远程视频教学共享系统远程视频教学共享系统在一个平台上可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时传输和非实时传输功能,并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融合,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有效的教学应用平台共享教学成果,为具备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能力的对口高职院校提供完善的远程教育教学的技术支持。

2.3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将紧紧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进行资源的建设。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面向专业的海量教学资源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网络课程、专业标准大全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试题库、案例库、虚拟实验实训环境等。

3展望建设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共享型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项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明确各相关部门或管理者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环节,减少重复工作,有效节省人力资源。(2)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规划技术,通过建立统一的、完整的和科学合理的中央数据库系统,通过开发适合管理标准的业务处理235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时调度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3)对各种正在使用的涉及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利用相应的系统接口模块,实现数据同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提高管理效率。(4)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完善的数据发布系统,使教学运行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既可以使各级领导及时掌握教学运行情况,又可以使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5)建成一个集教学资源、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实验实训开放化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模拟考核以及网络教学和助学等诸多模块为一体的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系统。*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D/200601/111)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DrewHeywood.Windows 2000网络服务[M].王奇睿,陈文飞,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49.[2]王利.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6.[3]刘沂蒙.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5.[4]杜冬云.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61.[5]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王志弘,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5.[6]游五洋,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56.[7]Priscilla Norton,Karin M.Wiburg.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M].吴洪健,倪男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89.[8]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53.

中国建设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2篇

目前,社会物流业迅速发展,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同比增9.5%;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为代表的区域物流发展迅速,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逐步形成企业群体,市场日趋成熟。

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信息管理成本及效率是成本重要因素,信息及时传递是非常重要的成本影响因素。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物流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信息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

据中国仓储协会20xx年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调查报告,我国41%物流企业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有信息系统支持的物流企业中,多数信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又据20xx管理软件调查显示,高达94.3%的物流企业使用了管理软件,但仅有14.3%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信息系统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兴起,给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机构重组乃至整体发展带来机遇,促使经营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革,对物流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的相互结合与推动,成为企业经济新的增长引擎。我国物流企业如果要实现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以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20xx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由此可见,物流企业构建管理信息平台已是大势所趋。

2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系统设计目标

利用MIS技术、数据库和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实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员信息、公告信息、供货商信息、车辆信息、货物信息、库存信息等多方面的管理和应用,实现企业内部数据共享、人员协同、过程优化,从而达到减少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服务质量,缩短服务周期,降低服务总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出的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构想适合公司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和整体运作水平,提高企业的作业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信息系统的架构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基于微软WindowsSeverXP操作系统和MySQL数据库,采用基于B/S模式三层WEB结构,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来辅助系统分析和设计,使用JSP/SERVLET/JAVABEAN技术开发,使用Tomcat作为应用服务器。实现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分离。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

运用信息系统方法论和网络设计理论,结合现代物流基本原理,参考国内外主要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思想,在充分分析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基础上,结合最新信息化技术知识,对业务流程信息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BS/的LMIS信息流程图,对系统的结构、规模、功能和软、硬件配置等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开发。系统的开发流程,使用Rational及UML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先根据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分析系统中的各个角色以及用例,画出各个角色的用例图;然后进行系统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得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结构图,画出各个模块的类图,设计数据库的数据表;最后用JAVA技术实现J2EE架构(B/S)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3系统的功能描述

首先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几个小模块,包括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公告信息管理、车辆信息管理、货物信息管理、库存信息管理、供货商信息管理共6个模块,然后,进一步细分模块,添加细节,功能如下: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部门信息管理(添加、查看、修改、删除部门信息)、职位信息管理(添加、查看、修改、删除职位信息)、用户信息管理(添加、查看、修改、删除用户信息)、权限信息管理(添加、查看、修改、删除用户权限信息)等功能。

公告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公告信息等功能。

供货商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供货商信息等功能。

车辆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车辆信息和车队信息等功能。

货物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商品信息、商品分类信息和商品型号信息等功能。

库存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添加、查看、修改、删除仓库信息、入库信息、出库信息等功能。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框架图

2.4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是基于J2EE体系构架的基础上的,充分利用了J2EE体系架构的优势,简化了多层体系结构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可适应用户系统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采用J2EE的SessionBean和EntityBean技术,实现了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的分离,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中间层的业务层采用的是Tomcat应用服务器。后台数据库采用的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在采用三层结构的B/S模式时,各层采用的技术。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每层实现的技术都很多(如JSP和ASP;Tomcat和Eclipse;MySQL、DB2和SQLServer)。采用自主开发的编辑工具,模块化编辑,提高开发效率。

系统开发中使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如用户授权认证、数据库连接池。B/S下对数据库的访问采用连接池访问技术,这样不但提高了访问效率,也增强了并发性,而且对后台何种数据库要求不高,更换数据库比较方便。此外系统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充分运用了UML来优化本系统的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易维护性。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系统的运行测试,对上述方法和技术进行了验证,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结束语

世界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加快,由于其物流地分散等特殊性的限制,使其信息管理的落后,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必将推动物流行业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定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与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xx(5):44-48.

[2]张锡平,林亨,徐超等.20xx中国物流总成本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加快建设医保信息系统 第3篇

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 使患者看病只需支付自负部分费用, 其余费用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 2015年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 初步实现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做好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结算衔接。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基本实现职工医保制度内跨区域转移接续, 推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衔接。加快建立具有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等复合功能的医保信息系统, 实现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医保就医“一卡通”, 方便参保人员就医。

中国建设银行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4篇

小金教工程的重点是建立部级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全面提高教育部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建设部、省、市、县、学校级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和信息化技术保障,推动教育管理效率不断提高,提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小金教工程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规划了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学校管理、其他业务管理五类信息系统,各类信息系统又按照不同教育阶段或者业务特点划分了20个系统,各信息系统按照业务进一步划分子系统。这些系统在教育部的建设实施属于小金教工程的范畴,在省、市、县、学校的建设实施属于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

根据教育部工作安排,2012年完成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信息系统、教育统计信息系统、教育决策支持统计服务系统,2013年完成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来华留学生服务平台、出国留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外籍教师数据库管理系统、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直属高校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学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纪检与监察系统。

为有效支撑上述业务应用系统的部署实施,本文探讨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部署模式,分析了部、省两级技术保障(网络环境、通讯、软硬件及机房等保障条件)、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的要求。

二、系统体系结构

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五大类20个系统中涉及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业务系统均按“四级数据中心①,五级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建设,四级数据中心指部、省、地市、区县四级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指部、省、地市、区县、学校五级业务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目前重点建设部、省两级数据中心,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物理部署在教育部和32个省级数据中心。将来逐步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云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为本地区相关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管理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服务。为突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本文的系统部署架构主要讨论“部、省两级物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的部署模式。

三、系统部署架构

国家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要求统一基础软硬件环境、统一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数据中心、统一公共中间件、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统一部省两级数据交换。部署架构描述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中心、公共中间件、业务应用系统、基础软硬件环境的总体部署模式,并给出物理部署建议,为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施提供参考。图2为部省两级部署的示意图:

1.应用支撑平台部署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采用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为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全局、共性、基础的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分为业务服务组件、技术服务组件、数据支撑服务、安全支撑服务、运行支撑平台五部分,具体如表1所示。

其中业务服务组件、技术服务组件中的业务流程服务为了支撑跨省业务,在部级物理部署,其他的则在部、省两级分别物理部署。

2.数据中心部署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部署内容包括应用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决策分析数据库、归档数据库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在具体部署上需要根据不同数据库的定位和作用设计。

(1)应用数据库采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支撑各级的业务应用,部、省两级的应用数据库结构一致,根据业务需要,将省级应用数据库的部分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形成部级应用数据库。

(2)基础数据库采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部、省两级的主数据库结构一致,为提高生成基础数据库的时效性,部、省两级基础据库中的业务主数据都从同级应用数据库抽取生成,元数据类和代码类主数据则由部级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交换下发到省级基础数据库。

(3)决策分析数据库采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其数据从同级的应用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抽取生成,部、省两级间不存在数据交换。

(4)归档数据库附属于应用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决策分析数据库,采用部、省两级物理部署,部、省两级间不存在数据交换。

(5)非结构化数据的部署将结合应用数据库的部署模式进行,同时考虑网络环境和存储能力,当前可采用部、省两级分布式部署,原则上非结构化数据只保存一份(不包括备份),未来在条件具备情况下,可在物理上建设全国统一的非结构数据中心,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内容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3.公共中间件部署

公共中间件包括统一用户管理、用户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门户管理、服务总线、数据交换、数据采集、内容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地理信息、报表服务、统计分析、即时消息等功能组件,为应用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公共基础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应用软件基础运行支撑环境。

公共中间件的部署需要考虑不同中间件实现的功能以及具体的产品选型,该部分具体的部署和使用需要应用集成开发商完成公共中间件的实施部署,原则上公共中间件的部署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部署模式是全局统一部署模式,中间件产品在部级唯一部署,相关的各级业务系统调用其公开的服务或接口直接在系统中应用,如公共中间件的地理信息服务、即时消息等。

第二种部署模式是局部统一独立模式,中间件产品以部、省两级部署,与业务系统保持相对独立物理软硬件环境,如服务总线、数据交换等。基于本模式建议在教育部部级部署一套,供部级相关应用集成;以省为单位分别部署,供省及以下单位应用。

第三种部署模式是公共中间件产品与应用系统深度集成模式,中间件产品与应用系统运行在共同的软硬件环境中,物理部署上根据应用软件的部署模式来进行,如统计报表、工作流等。

4.业务应用系统部署

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在具体部署上需要结合各应用系统的业务需求,同时考虑网络状况、系统用户数量、硬件环境以及技术支撑等因素,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各应用系统的部署原则上要求采用“两级物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的模式。各业务应用系统部署模式和时间安排如表2所示。

表2只列出了五大类20个系统中的部分项目,其余项目因还未开始立项工作,故暂不列出。表格中项目的部署地点、时间可能因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调整,也可能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增加或减少。

5.基础软硬件设施部署

(1)网络

系统在省级部署时,以一个省下辖15000所学校来评估,表3列出了部、省两级业务应用系统广域网访问需求。部、省两级并发用户数按照所有系统中最大并发用户数计算,同时下载页面的用户数按照最大并发用户数除以20,每个用户请求页面的大小按照100K计算。

省级需要的网络带宽最大估算为6000/20X100K/1024 *8=234M;最小估算为600/20X100K/1024 *8=23M。

部级需要的网络带宽最大估算为5000/20X100K/1024 *8=195M;最小估算为600/20X100K/1024 *8=23M。

部、省两级间为了传输数据的安全性,要求通过VPN虚拟专网传输数据。

(2)服务器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除数据库和部分关键应用部署在物理机上,其余的全部部署在虚机上。为简化估算,服务器设置A、B、C三个标准,具体配置为:

A:虚机CPU 4core 内存8GB 硬盘 40GB;

B:虚机CPU 8core 内存16GB 硬盘 40GB;

C:物理机CPU 16core 内存32GB 硬盘 40GB。

每个业务应用系统配置的服务器根据最大并发数确定,按400个并发用户配一台服务器的原则估算,对并发用户数较小的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统一配置两台服务器,做双机集群。

省级服务器需求以一个省下辖15000所学校来评估,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所有业务应用系统服务器置备需求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估算,教育部满配时需要A类服务器116台、B类服务器41台、C类服务器16台,省级满配时需要A类服务器102台、B类服务网器36台,C类服务器12台。

(3)存储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部、省两级部署,省级记录数(较大省份)按照教育部记录总数的十分之一估算,教育部部署系统的学校、学生、教师等数据总数来源于事业统计年鉴,学校、学生、教师个体相关结构化数据估算为40K,照片等非结构化数据估算为30K,部、省两级部署业务应用系统存储配置需求如表5所示。教育部结构化数据初始存储空间为21TGB,年增量为10TGB;非结构化数据初始存储空间为38TGB,年增量为11TGB。省级结构化数据初始存储空间为2TGB,年增量为1TGB;非结构化数据初始存储空间为4TGB,年增量为1TGB。同时教育部、各省还需单独考虑备份存储空间,具体大小可参考前面评估的存储空间大小,以及备份的频率、备份文件的保留期限。

四、结束语

根据教育部工作安排,结合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小金教工程的整体规划,本文重点探讨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部、省两级物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的部署模式,对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中心、公共中间件、业务应用系统、基础软硬件设施的部署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部署说明。在实际的部署过程中,各省可以参考上述部署要求进行相应的规划和准备。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5篇

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是一项十分依赖信息的产业,旅游行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旅游业信息化的产物,信息系统大大提高了旅游业务运作效率,改善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力和绩效,也加剧了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意义及特征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Touris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T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对旅游信息进行采集、存贮、运输、模拟、处理、分析、应用和表达,以企业战略竞争为优势,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并能为企业进行决策、控制、运作的人机系统。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其内容基本涵盖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它一般具有集合性、关联性、目的性、边界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一)以旅行社为例。

1、我国旅行社内设部门

2、在旅行社中的企业资源计划(ERP)

旅行社的ERP战略一般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流程看作信息处理流程。

(2)面向市场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数字化存档;企业信息流应保持一致性和共享性。

(3)企业信息管理由专人负责,实行集中管理、分权使用。

(二)以酒店为例。

先进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有效地管理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完善酒店内部管理体制,提高酒店决策水平,提高酒店的管理效益及经济效益,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因此,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酒店管理的核心之一。

1、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基本已经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有许多一、二星级酒店在使用。

我国自主开发的酒店管理信息软件主要用户还是我国本土的酒店。目前国内主要有杭州西软、北京中软等软件厂商开发的酒店管理信息系统。

2、使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所带来的优势

(1)为酒店的管理经营者提供较为详尽的营业数据作为决策依据,及时把握正确的酒店经营方向。

(2)可以实现对员工的有效管理。

(3)降低酒店的劳动成本。

(4)能够提高酒店个性化服务和互动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能够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6)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升酒店对客服务水平。

三、发展和完善旅游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从宏观层面看:

(1)更新观念、转变态度。不能因为有畏难情绪而将国外先进信息化应用模式拒之门外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2)全力推进旅游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CI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等现代化信息管理设施使得旅游信息化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3)善于利用专家咨询队伍。将各行业专家等整合起来,形成旅游信息化的智力核心。

2、从技术角度看:

(1)虚拟TMIS

虚拟旅游,游客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足不出户游览旅游景点。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载体,将旅游景观动态的多视角呈现在人们面前,使旅游爱好者身临其境,根据自身的习惯和爱好选择旅游地点、时间、方式等,达到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统一。

(2)智能TMIS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是建立在知识库和推理机基础上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它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完整的解答,它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通过辅助和引导来为用户服务,用户对内部复杂的推理不必了解,只要给出完整的条件.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同时一步一步的引导用户将问题深入。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6篇

【关键词】用电管理;GTi-CS2;构成;具体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供电质量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电力企业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更好的提供供电服务,增强电力营销的实效性,提高自身市场占有份额与竞争实力,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成为必然趋势。新时期,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逐渐得到推广,将其运用于用电管理中无疑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现根据个人多面的实践经验,对该系统在用电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加以概述。

一、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分析

GTi-CS2,又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有较多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对数据库技术的运用最多,现将系统的具体构成加以分析。第一,数据库系统,该系统承担着用户数据的统计工作,借助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实现对电力企业的用电管理。经过数据录入与处理,实现对用户每月用电量的具体统计,并通过相应设置计算实际电费[1]。第二,登录模块。该部分是系统的门户,只有系统人员通过合法的身份验证,系统才会允许人员对其内部进行操作,一般登录模块会设置3次身份验证,3次验证失败后,系统会自动锁定,有效防止外来人员的非法入侵。第三,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是GTi-CS2的主要辅助部分,若无计算机系统是辅助,将无法实现对无线网络的运用,更难以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其系统的主程序不仅实现了登录单表的调用,还能够进行自定义工作,尤其是对全局变量而言。第四,菜单系统。菜单系统将服务模块进行了分类,对用户而言,通过菜单系统可以非常便捷的进行使用,实现对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功能。

二、用电管理中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运用

GTi-CS2主要涵盖了电力营销的四项业务,分别是营销业务、管理决策、客户服务、营销监督管理,由于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系统在具体应用中表现有所不同,GTi-CS2在电力管理中的运用具体主要表现如下[2]。

(一)营销业务中的运用

为更好的开展营销业务,获得用户详细的用电信息是基础,只有在熟悉用户的实际需要后,才能促进营销业务的顺利开展。将GTi-CS2用于营销业务之中,可以实现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具体统计,便于营销业务的受理工作,同时对线损、用电负荷等的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停电业务通知更加及时,IC卡售电、用电合同管理等新型营销业务也得到促进与发展。除此之外,营销业务的系统管理人员,还可将用电数据信息进行分享,通过具体的分析与处理,为客户服务业务提供有利的依据支持,促进客户服务业务的发展与完善。

(二)管理决策中的运用

能否制定正确的营销决策,不仅关系到电力营销业务的绩效水平,同时也将决定电力企业的发展实际。运用GTi-CS2进行营销管理决策,主要是对营销业务层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评定,在对用户用电需求充分了解后,制定符合当地区域的用电营销策略,并依据此策略进行其他业务的开展工作。简单来讲,营销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管理决策人员可通过营销业务获悉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营销决策,以此指导电力企业走向正确的营销方向。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逐渐增大,实现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对科学营销决策的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3]。

(三)客户服务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用户对用电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能否及时获得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GTi-CS2中的客户服务层,是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平台,通过多种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的使用,实现了客服人员与用户的互动交流,通过彼此交流获得用户用电需求,并满足用户的多方面用电知识需求,解答用户在日常用电中遇到的各项困难。新时期,信息技术逐渐完善,电力营销客户服务的途径越来越广,网上营业厅、电话呼叫服务、电力企业服务窗口等都是重要的服务渠道,极大的方便了用户进行用电咨询与信息查询。与此同时,客户服务层还承担着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将国家出台的相关用电法律与政策及时通知到用户,对新型用电技术进行推广,提高用电安全。若用电企业进行扩容、新增、变更用电状况时,也会借助客户服务层提前通知到用户,降低客户的用电损失。

(四)营销监督管理中的运用

进行营销监督管理可有效保证电力营销质量,GTi-CS2中设置有质量管理层,主要负责对营销质量进行控制,对营销业务层以及客户服务层进行监督管理,提高业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用电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份额。营销监督管理在营销业务层,主要包含对业务稽查监督、综合查询、合同执行、生成营销报表、投诉举报等多方面工作的质量监管;其在客户服务层的监管工作,主要有客户服务监控、考核服务时限、管理服务处理指标等各项工作。借助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对电力营销的具体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将问题情况反映给相关部分,从而制定问题处理策略,改进电力营销管理中的不足,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4]。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被运用于行业发展之中,对于竞争压力较多的电力企业而言,提升营销管理效率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于电力管理之中,既是时代进步的需求,也是电力企业做出的正确决定,借助该系统的运用,便于企业获得全面的营销信息,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促进电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劲松.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用电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xx,19:181-182.

[2]赖镜荣.浅析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用电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xx,12:160-161.

[3]于洋.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城镇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xx,32:258.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基层图书资料室;建设;服务

0.引言

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然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对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冲击。而由于先前旧的文化体制的制约下,基层图书资料室有着经费、场地、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当前形势下对图书管理的要求迫使过去的传统型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必须发生转变,所以,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与服务需要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1.网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现状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基层图书资料室存在着馆舍老化、资金不足、设备稀缺等问题。近年来,网络技术兴起,无疑是对传统基层图书资料室管理的巨大冲击。网络阅读方便快捷、占用时间少、图书储备量丰富,成为大众对图书阅读方式的优先选择,更促使了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改革。因此,改变传统的基层图书资料室为现代化的管理刻不容缓。

2. 网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改变

2.1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来源的改变

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来源要由购入型变为输入型。过去的资料来源以购入型为主,也就是图书储藏量基于资金的提供。将购入型变为输入型,用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式来增加图书的储藏量,这种改变对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极大的支持了图书资料的建设与服务。

2.2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储存形态的改变

图书资料室的资料储存形态由静态变为动态。过去传统的资料储存是以实物进行储存,静态的摆放在书架上以便于查找与阅览。但网络技术被投入使用后,可变这种静态的储存为动态,也就是由网上输入所获取的资料是动态的。图书资料的储存不再以实体书籍资料作为储存的标准,通过网络获得的资料也包括在内,所以是动态的。

2.3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整理方式的改变

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整理方式由手动操作变为电脑智能操作。由工作人员进行的手动整理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冗杂,而且人工的整理还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差错,效率低下。然而利用计算机对网络所输入的资料进行网络控制与操作,整理资料就变得简便而快捷,比如,对于输入书籍或资料的登记、分类与查询都由计算机进行,工作效率十分高,节省工作人员大量时间与精力。

2.4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检索形态的改变

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检索形态由卡片型变为数据型。过去读者查找所需要的书籍资料都通过索引卡片进行查找,若不知道所查找的资料的准确名称便无法进行查找,十分繁琐。但网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检索式数据型的,无论是不知道准确名称的资料还是某一方面相关的资料,只要知道与此资料相关的一个要素或是关键词就可以查找到所有与之相关的资料,这对于读者与工作人员都是相当便利的。

2.5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效能的改变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效能由独享型变为共享型。基层图书资料室虽然是公共的,但是当一本书被借走时,在此期间其他人都无法阅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传统的资料室的资料效能是独享的。网络条件下的资料在网络上是共享的,在同一时间可以供一人或多人阅览,不会因他人的阅览或下载影响到自己的阅览,更不会发生损坏或折旧。在这一点上,比传统实体的图书资料室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地位与重要性

在网络条件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在资料来源、资料储存、资料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共享等方面都有着传统的资料室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服务范围与方式上都向着综合性发展。但基层图书资料室并不是可以完全被替代。

3.1基层图书资料室有着其本身的特点和优势

不同的图书资料室有着不同的专业性资料,可以根据科研需要,对资料室的资料进行多次资料搜集,查找这些资料的科研人员可以在整理与搜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并且掌握最新的消息及动态。而同一资料室的读者专业往往相同或是兴趣相近,资料室恰好可以成为一个可以供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增加学术氛围,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专业学术交流中心。而资料员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科研人员对资料的需求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便于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资料室所有的实体藏书有着专业针对性、书籍质量高、拒借率低的特点,这些有利于读者的阅读与阅读需求。而这些优点,是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

3.2基层图书资料室作为资料资源共享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读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图书资料的网络共享,但无法消去不同对象对资料需求的差异。资源共享并不是简单的、表面上的将全部的图书资料几种在一个地方供读者查阅。譬如综合性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于各个专业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并不具备某一专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在进行专业性的服务时难以达到读者的要求水平。虽然综合性图书馆的藏书量是基层图书资料室难以企及的,但对于文献资料的利用率却不如基层图书资料室。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工作人员所能提供的专业性的周到的服务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所做不到的,但如果让读者自己去查找资料又背离了方便快捷这一初衷,反而不利于科研工作。

3.3基层图书资料室设有自筹资金的支持

一般来说,综合性图书馆这类大型图书馆在进行图书资料的引进时,要依据整体情况作为参照制定购买计划,而对于较小的课题或较冷门的方面缺乏针对性。基层图书资料室依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重点,对不同的需求选购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从这一点来说。正因为综合性图书馆过于综合的原因,在某些方面就不如基层图书资料室细致入微,可以说,基层图书资料室自筹资金选购书籍资料就是一种对这种情况的补充。

4.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配置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配置要顾及到各个领域各个专业,以满足对图书资料的不同需求。

4.1专业性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配置必须要具有专业性,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才是基层图书资料室所需要的。对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精选来挑出最具代表性、专业性、质量高的资料,这样才能使读者及时的了解情况、提升自身的水平。

4.2适应时代要求

在信息时代,人们不满足于实体书的阅读,在众多信息资料面前更倾向于在网络上搜集各种资料。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配置应该延伸到最新的信息领域,这些资料往往能体现一个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信息量更大,使基层图书资料室的资料处于最新的位置,更好的为读者进行服务。

5.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服务

基层图书资料室的服务无论在方式还是手段都要变为现代化的服务。要求资料室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与综合能力。网络条件下,不同专题的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内容增加,要求工作人员对这些专题的服务内容也要有针对性,这对于前来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不同的读者,服务的方式方法也是不一的,要运用以往经验对不同需要的读者进行周到的服务,已发挥资料的最大作用;在对这一专业或课题知识十分了解的前提下,可以对读者进行的项目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使读者对所处的水平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还可以在读者遇到问题时,提出较为可观的建议或解决方法,进行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6.结语

从当前网络发展形势来看,网络下的基层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与服务的改革是必须的,需要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参考文献】

[1]系资料室工作之我见[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2):3~4

[2]论网络环境下的期刊资源利用[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3):8~9

[3]关于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资源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06):10~11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探析 第8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质量标准

0前言

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加深,计算机的功能被深层次的开发,除了计算机自身高效率运算的基本功能,被广泛应用到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在工作生活中可以用来整理资料和数据的运算,更有效率的促进工作的提升。网络的普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网络商机吸引了前所未有的目光,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信息系统工程的应用也随着时代发展渗入到了各行各业,诸如金融资源安全领域、国防安全领域、行政机构办公领域等方面,为各行各业带来经济效益。网络所起到的作用不难看出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工程的完善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1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概述

由于网络的兴起,电子商务兴起的速度如雨后春笋,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网络平台是其基础条件,数据平台是其基本功能,软件系统时其必要保证,运行维护是其重要作用。为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发展中逐渐延伸到学术探讨领域。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同其他专业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其中包括系统科学领域,管理学领域,网络运营领域等,将所有的学科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信息系统工程独特的领域特色。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电脑的硬件和软件逐步更新换代,从而使网络工作效率和安全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信息系统工程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科学理论为依据,根据市场定位和自身情况予以开发研究。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发展,逐步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当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的提升。

2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服务的对象是以人为本,建设所要满足的是人们的需求。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需要经过四个步骤,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信息系统工程的研发、信息系统工程的检测、信息系统工程的实施应用。这四个阶段缺一不可,任何一部分出现差错都将会造成信息系统工程的失败和损失。在实际过程中,这四个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

2.1 认知不足

在对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开发人员需要提前做好筹备工作,诸如对研发的信息系统工程的市场调查,了解实际生活中市场需要,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来完善信息系统工程设计钱的准备工作。但是设计人员往往并没有对市场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导致对实际生活中的各项基本资料认知不足,筹备工作存在局限。基于此,可能会导致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差错或者在使用时不符合市场要求,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技术方面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人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情况下电脑网络同样需要跟随时代进行升级。由此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对于电脑硬件和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要求就有了一定的标准。而在实际生活中,相关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开发人员无法及时全面的掌握时代最前沿的硬件设备和专业技术。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还存在着技术人员的技术层次还停留在几年以前,没有针对现实情况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了对于最新设备技术的了解局限,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不能有效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2.3 测试体制不完善

信息系统工程的开发成功后,需要有相关的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检测,试验,对软件的各项功能,服务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将一些潜在的问题处理掉,以达到预期标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在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开发、检测都是由人力完成,耗费工程量大,且人为的主观意识容易在开发检测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对主体测试的不准确。

3 信息工程建设的科学质量标准

质量是衡量物品价值的重要指标,适用于大部分领域,但生活中没有一个绝对准确的质量标准。对于服务行业来说,质量的标准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准则信息工程系统自然也是以此为标准。在建设信息系统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任务目标,结合客户对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要求,依靠科学理论的指导总体对信息系统建设做一个大致的结构,在根据各部分的要求对其进行细致的完善,最后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加工处理,程序编码。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信息系统的功能做简单的测试,保证其功能正常使用,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保证质量符合标准,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加以测试,切实保护客户的利益,和自身的发展要求。

4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原则

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保证质量,基于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建设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信息工程。质量的保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工程建设的成功率,能有效的发挥其工程特点,刺激回报率的提升。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是以客户为中心,所以对于质量的衡量标准取决于客户的评价,为了更全面的保证质量的提升,让客户满意,由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来阐述如何改善信息系统工程质量。

4.1 事前控制原则

事前控制就是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之前的筹备工作,加强对产品质量控制,并依据客户要求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关标准,进而指导信息建设有序的开展。在信息系统设计完成后,相应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注意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将其消除在萌芽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工程是在网络基础上建立的,相关设施投入资金较大,如果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而导致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投入的资金将会面临浪费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相应的高投入同样伴随着高风险。

4.2 阶段控制原则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以客户要求为准则,需要对其进行分阶段的创新,最后将各部分的质量合为整体,实现整体的质量目标追求。对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应紧跟时代步伐前进,基于信息系统工程发展历程时间较长,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在此领域中国内外产生了众多专业性人才,针对信息系统工程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衡量标准,其中包括了系统运行遵循的技术规范,系统设计与维护应当遵循的规范,为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4.3 客户中心原则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同样属于第三类行业,服务业,所遵循的理念同样是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由于信息系统的使用者都是客户,不同客户对于质量的要求相应的有所不同,在建设过程需要充分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但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还要保证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客户对于信息系统工程的评价是衡量其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设计之初应充分的考虑用户的工作特点和功能要求,以确保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成功。

5 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构建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系统实则是要保证工程建设中的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在管理中应用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和信息统计,使应用方的效益最大化。

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分阶段进行 :第一,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包括制定信息计划、规范信息管理标准、执行信息标准与规范、执行信息管理 ;第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包括从工程建设初期,进行资料统计与信息管理,对工程进行相关事宜调配、检测结果,最终进行信息日志统计及输入 ;第三,处理阶段,处理阶段包括信息计划、方案制定和信息管理过程评价 ;第四,检查阶段,包括对信息管理的结果进行验收、整体工程的验收、信息规范化的执行效果整理和最终工程的检查。在实践方面,从工程管理单位开始实施三个层面的信息系统,计划决策层,由公司领导和信息管理部掌控,将信息管理分布到以下三个部门 :总工室、工程管理部和信息管理部,该层为管理控制层,经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到达执行层,包括 :工程单位、施工单位和员工。

通过该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能够很好的将信息工程智能化,在控制方面,信息工程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方面也能够做到保证质量。

该信息系统的建设分为一下几个模块,能够实现该功能 :信息管理规划、过程管理、信息管理控制、信息评价、综合信息管理和安全综合信息管理。信息规划,包括制定信息计划和检测计划,从工程现场的各个环节中,录入和修改各项信息资源,从而制定质量标准。过程管理包括在过程中针对工程设计、材料使用、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信息话管理,主要功能是录入和修改施工日志。信息控制是负责对整个工程施工中的信息进行控制,包括录入和修改工作中的检测结果,对信息管理体系给予维护。其他几项功能均是对最终信息进行管理和评价的模块,从而达到信息系统合理化运行。

6 结论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讨 第9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

引言:对于信息系统工程项目而言,构建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该体系能够为工程在成本管理方面实现良好的组织方针和目标,最终达到为工程控制成本,节约资金,实现企业效益的最优,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本文首先阐述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与不足之处,最后结合这些不足,从成本预测、合同管理、材料管理、现场管理、成本核算监督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给出加强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一)成本分析尚待加强。这里所指的成本分析,为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成本发生时,结合与工程成本有关的核算资料,通过比较工程预算成本和工程实际成本的差别,分析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给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将这些策略用于工程项目下一阶段的成本管理之中,使工程项目朝着良性的方向进行发展,最终实现成本的最小化,扩大企业的利益。我国当前的信息系统工程市场尚未完善,因此对于成本管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少企业还远未将成本的分析与管理当做加强自身管理水平的首要问题。

(二)成本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当前,我国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市场中,尚未将项目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完全构建起来,因此在成本考核中未能实现责权利相结合,这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当前企业的有序竞争和发展壮大,并且难以精确地界定相关人员的责任与权力,有时候难以实现追责。

二、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进行合理的成本预测。在一个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签约生效时,企业就必须详细进行成本计划和预算,逐项制定出工程任务清单,通过计算和对比,对任务单进行调整,最终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给出工程所需的总成本。

(二)严格进行现场管理。一个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进行的过程里,应该设有专门的费用管理部门。这些人员结合工程项目在每一个计算周期内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将其完成情况与工程预算进行对比,并且及时分析和找出两者之间不符合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整改。

(三)加大监督管理。应为工程项目制定严格的成本管理体系与核算管理制度,各个部门的工作者应严格遵循既定的制度,并强化对于项目组的监督,避免个别人员由于职权的方便而对工程的成本管理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强化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力度,切实抓好成本管理。应制定专人负责的成本核算岗位,专门对工程项目里存在的成本变更项进行严格的审核,并随时将这些变动向企业上级部门进行上报,使管理层也可以严格把握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现状。

(四)强化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在一项工程项目中,材料费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为65%左右,所以,对材料费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也是实现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首先应严格控制材料计划的制定,一方面应完全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不对进程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则不导致过高的库存,从而压缩库存的成本,这就需要充分获取实时的材料管理数据。此外由于市场的变动,材料管理的费用会有所波动,这些因素均应考虑进去。其次应科学管理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购,一是避免采购的盲目性与随意化,应按照工程的具体需求进行采购。同时对项目的所有采购行为进行监督与审核,而对一些关键材料的采购则可以通过比较和选择,采购性价比最高且安全合格的产品。一些小额的材料难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则应辅以充分的调研,通过强化采购管理实现成本的最小化。第三,在材料的库存管理方面,必须进行严格的“四验”,即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从而保证采购的有序化,防止被钻空子,影响企业的收益。在材料出库的流程管理上,应引进标准化的签单制,任何材料的出库均应有完善的手续。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建立限额领料管理模式,从而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剩余材料要及时回收。

结束语:本文针对当前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和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成本管理理论为依据,对当前不少信息系统工程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本文的成果对于指导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革措施

连锁企业虽然是由分散的连锁门店组成的一个整体,但是,必须通过集中管理和规范运作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优化经营,使连锁企业中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只有当信息流在网络中活跃起来并且畅通起来,发挥整体优势,真正实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这就要求连锁企业必须借助于完善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而不是凭经验或零散的市场信息的传统方式来经营管理。连锁企业规模越大,地域分布越广,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迫切性就越高。

一、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存在问题

1、连锁物流配送系统难以跟上经营速度

连锁总部对于商品的在库、在途控制,往往都是事后反馈,导致信息周转长,无法获知即时信息,从而使配送决策实施缓慢。而我国的大部分连锁商业目前尚处于较落后的状态,配送中心设施薄弱,功能不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运输、通讯等手段落后,无法完成配送功能,效率低,效益差。

2、对实施ERP缺乏风险意识,盲目性仍然存在

无论是从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投入,还是从组织上的改革来说,实施ERP都是一项重大投资,企业应该增强其风险意识。盲目性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目的不明确。多数企业对自身的真正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2)对企业外部的信息化水平认识不充分,没有客观的分析,盲目跟随潮流;(3)对企业内部的需求缺乏周密细致的研究论证,如经济上、组织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不能明确要达到的具体目标;(4)企业领导者对ERP思想内涵和实施过程的复杂性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和理解ERP实施的风险。

3、ERP软件琳琅满目,难以选择

要建立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优秀的ERP商品化软件。当前,在国内外ERP软件市场上,ERP软件包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再加上软件供应商夸张的宣传,往往使购买软件的企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而软件的投资额又很大,一旦选定了一个软件包,如果发现不适合,想转换另一个软件包也很困难,往往使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

4、信息化标准以及信息传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尚未形成

信息化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电子交易的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我国由于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健全,统一规划和标准乃至防范手段和措施不完善,使全社会在信息化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和纠纷等难以取证和认证。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二、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革措施

1、制定统一、完整的IT战略规划,明确ERP的应用目标

连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总部、配送中心和各连锁门店的地理位置分散,而相互之间又需要进行深入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总部要随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和库存信息,以及各配送商品量和库存量,以便更好地做好经营策略和管理策略。

2、建立统一的物流平台,实现各个配送中心的物流畅通

首先是在连锁企业总部的财务结算中心及各个资源部门的分销系统的建立,和决策层的智能分析系统,实现资源部门的采购、运输、库存、分销、出库、结算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事前预算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预算控制体系,为配送中心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实现各个配送中心的一体化管理,并实现与资源部门的信息整合,形成从连锁总部、资源部门到配送中心的信息协调;实现与连锁终端的信息化接入,最后将连锁店纳入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范围。

3、连锁企业要认真选择ERP软件商

不同的ERP软件包有不同的结构和具体的功能,并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因此连锁企业在购买ERP软件前,首先明确自己的需求,在对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做好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在规划中确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系统涉及的范围、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系统建设的阶段划分和进度要求,并对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ERP系统。

4、为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化,离不开好的宏观环境。我国应从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加快信息化立法进程,建立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化体系。完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相关制度,研究制定信息化工作评价标准,以及与信息化相关技术发展的知识产权评价标准、规范和执行办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商业、服务业、工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其中,很多行业经营已经实现了连锁经营,这是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而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中国连锁业而言,通过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 敏.连锁商业经营问题和特点[J].中国统计,20xx.

[2] 王 预.论现代企业信息与战略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

[3] 袁 岳.连锁发展还缺不少东西[J].中国连锁,20xx(9)

上一篇:中央台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下一篇:吉米九年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