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扶贫材料

2024-08-29

村党支部书记扶贫材料(精选9篇)

村党支部书记扶贫材料 第1篇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本人**,男,汉族,1982年12月生人中共党员,现任大名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与2016年2月被选派到**乡**村开展金准扶贫工作。在这半年多的日子里,我严格按照省、市、县要求,兢兢业业、遵章守制,尽心竭力办实事,俯下身子抓落实,扎实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入村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开展入户调查,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

驻村后,为了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基本情况,我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与村支两委干部一起积极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通过召集村民代表、党员干部等到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的评价,深入了解我村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使驻村扶贫工作队初步掌握了我村的基本情况。二是实地开展入户调查。根据县委《关于选派精准脱贫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了解贫困村民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好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人员一起深入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家庭年收入情况、居住条件、生活困难等等,并认真听取贫困户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了解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我认真总结了我村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掌握了改村村情民意,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制订了2016年**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理顺了今年驻村扶贫工作思路。

二、大力发展扶贫项目,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大力发展扶贫项目,今年以来,我紧紧围绕上级扶贫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村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莲藕种植业,通过向村民宣传讲解种植技术,带动有种植意愿的村民种植莲藕60余亩;根据县扶贫办光伏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我与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村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发展光伏扶贫,通过向村民积极宣传光伏扶贫的相关政策,目前我村已完成光伏项目资金申请,共申请项目资金30万元,拟定40户贫困户开展实施光伏扶贫。

三、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驻村以来,我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村乡间生产道路因年久失修多处出现塌方情况,严重影响**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我千方百计与县直各单位的沟通联系,为危险路段争取硬化项目,现该项目已进入规划实施阶段,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入村后,我发现**村村内路灯严重老化,已无法为群众提供照明功能,我积极申请资金进行路灯改造,为群众夜间出行带来便利;联系派驻单位和大名县医院,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和送医下乡免费义诊活动,共惠及群众600余人;入村后,为**村发放树苗2000余棵,极大改善了**村街道的绿化状况。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支两委战斗力

驻村工作期间,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后进支部改造这一中心工作目标,把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努力提高村两委办事效率,规范村两委工作程序,帮助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二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着力提高村干部素质。驻村工作队先后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大力强化他们宗旨观念和责任,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是驻村工作队迅速与周村庄进行对接,深入调查研究,对于目前**村两室危旧狭小的现状进行改造,决定新建村两委办公室,保障村委会和村民各种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进行,助力村庄各项建设。现新规划的**村两室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

五、积极投入抗洪救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村地处漳河和卫河汇流处,入汛以来,两条河流水位持续暴涨,防汛形势极其严峻。面对汹涌肆虐的洪水,我顾不上尚在坐月子的妻子和刚刚仅出生十余天的儿子,在接到命令后毅然决然参加防汛救灾。我带领驻村工作队迅速落实防洪预案,把防汛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第一时间迅速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及时通过广播发布上游泄洪状况和雷雨灾害预防措施;带领防汛抢险队对大堤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于重点河段的水位进行实时监测;疏通村内主街道排水沟、农田排水沟渠;全面排查全村危旧房情况,尤其对老党员、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家庭和五保户家庭的房屋进行了重点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重点监控,并及时上报。繁重的防汛工作,没有让我感到一丝的畏难,但是家里的一个电话让**感到无比的愧疚与自责-----家里生病多日的女儿病情不见好转住进了医院,而此时的妻子依然勉励他要坚守抗洪第一线,家里的事情不要管。短暂的沉默过后,我放下心里的包袱,毅然投入到防洪抢险之中,转移群众、巡堤察看、检测水位、值班预警....夜以继日地坚守防汛岗位,直至汛情结束。

回顾这半年多的驻村精准扶贫工作,基层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也得到了加强。如今的**村,通过我们工作队半年多的工作,由里到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干部人心思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发展思路逐步明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依然心系**村精准扶贫事业,把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深深地植入到**村群众的心里,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

村党支部书记扶贫材料 第2篇

某某 男 1974年10月21日出生 汉族 大专学历,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当选为某某乡东孟家屯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连任至今。

该同志政治素质好,注重学习,能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性强,大局意识好,政治觉悟较高,在重大问题上始终与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作风民主,坚持村务公开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和工作都通过村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中研究决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团结,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一班人,凝聚集体力量推动工作开展。

工作领导能力强,能够站在大局高度,从政治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工作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主动积极,正确摆正工作位臵、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工作思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抓好农村各项工作。工作中经常深入群众、走家串户,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并为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协调各级部门积极解决村内多年来的遗留问题,并带领村干部一道,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工作成绩较突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积极落实调整农村传统种植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业、养殖业,推动蔬菜合作社的建设,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党的惠农惠民相关政策,兴修水利,建设引水上山滴灌工程。深入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新修

田间作业路15公里,“村村通”巷道4公里、定点垃圾回收点17个,清理维修排水沟约4公里,修文化广场面积达1000平方米、安装体育器材8组。大力发展本村的文化建设,新建农家书屋一所、藏书近千册,安装无线广播器材7组,电视线路改造达98%以上,新修村部300平方米,改善了村部的办公环境,同时成立了村级矛盾调解代理服务室。组建并成立村级防火防汛工作队,添臵灭火设备6台,为保障村民生活生产资料和国有林地财产做出了较大贡献。

作风务实,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干事实、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雷厉风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想问题,办事情,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围绕着村民关心的热点、工会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多次深入到群众中开展调研,给村务工作有力的指导,促进了村支部作风的转变,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

廉洁从政,自身要求严格。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表率作用突出,群众反映较好。

村党支部书记扶贫材料 第3篇

一、创新选拔培养机制,拓宽村党支部书记来源

传统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机制已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在选任标准、选人渠道、选任方式、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创新。一要注重选任标准,严把村党支部书记“入口关”。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根据“一好双强”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硬化村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条件;正确引导党员群众严格对照任职资格条件,充分酝酿和推荐提名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大对提名候选人的考察考核力度,严把候选人的“政治关”,真正把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来。二要拓宽选人渠道,破解村党支部书记难选问题。采取从村里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中选拔一批,从上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下派一批,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培养一批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好村党支部书记难选的问题。三要创新选任方式,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村党支部书记要因地制宜,对不同的村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党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比较强、本村内有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村,可以实行“两推一选”;对于村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员队伍作用发挥好、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富裕村,可以实行“公推直选”;对于村级经济比较薄弱但具备一定发展潜力、本村内又没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贫困村,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对于村级经济基础条件比较差、班子软弱涣散、村内没有合适人选的后进村,可以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另外,还可以采用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支部,由富裕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实行跨村任职。四要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确保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后继有人。县、乡党委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抓好村干部、农民党员、乡土拔尖人才和大学生村官“四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努力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实现农村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加强跟踪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特别优秀的苗子要重点培养,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增强村党支部书记责任意识

打造一支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必须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一要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县、乡党委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并向党员、群众公开做出承诺。同时,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办法,准确评价履职情况,严格兑现奖惩。二要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和监督制度。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办法,定期向乡镇党委、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述职,并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通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完善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党员意见,在党员和党组织中充分酝酿,经过党员大会形成决策建设,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督促村党支部书记认真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要认真落实不合格党支部书记调整制度。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村党支部书记,要采取及时批评教育的方法,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差、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党支部书记,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出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区别情况给予严肃处理。

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升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

针对当前村党支部书记总体上文化水平偏低、能力素质偏低的情况,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县、乡党委要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认真制定、落实培训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所有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党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丰富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对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整合培训资源,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途径抓好培训,着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队伍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党支部书记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律、经营管理、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创办专家讲堂,聘请有关专家和农村乡土人才授课;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经常性的在职培训;通过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通过建立新农村建设培训实践基地,开设乡镇企业、高效农业等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分期限、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观摩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落实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热情

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第4篇

积极策划增收稳定了百姓心

武文奇上任之初,为了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在深入调查分析后,把种植经济作物棉花作为农民增收之路,邀请山东棉花种植专家到村里进行指导。尤其是村两委班子带头讲科学,积极培育示范户,使周村棉花种植面积有明显增加,单产有明显提高,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棉花科学种植先进村”称号。

发展集贸市场活跃了一方经济

1986年,武文奇就总结出周村建立集贸市场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由于国家实施富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购买力也相应提高;二是县乡两条公路在村边交叉而过,交通便利;三是周村周围村庄多而大,属于人口稠密区。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武文奇贷款10000元,对所有来赶集的商家,采取中午管一顿饭的办法,解除了人们赶集赔盘缠的后顾之忧。如今,周村集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隆尧县最大的村级集贸市场,年交易额近亿元,辐射邢台、邯郸、衡水、石家庄等十几个市县。

兴建石膏矿富裕了群众

1992年7月,武文奇与河北省地矿局十一队达成联办协议,建成了第一个石膏矿,紧接着,马不停蹄又与东良乡政府达成协议,建成了第二个石膏矿。两个矿共投资900万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万吨,对周村的经济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为了打开市场,武文奇背着几十斤重的石膏样品,行程千余公里,经北京、天津、唐山、走东北三省,终于用活广告打开销路。

“三户联保”

拓宽了致富路

武文奇通过典型引导的办法,在全村实施了“养殖——沼气——施肥”生态养殖模式。养猪能致富,猪粪既能入池变沼气节省煤钱,沼液进地又可作为肥料增产增收。一本明明白白的增收帐,提高了群众发展生态养殖的积极性。为解决村民养猪的资金问题,武文奇通过与县联社协商,在农户中实施了“三户联保”形式的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周村已有100多户农民,贷款100多万元,购幼猪2000多头,新建猪舍3000多平方米。周村“三户联保”的做法,成为全省推广的经验。同时,也被河北省评为“文明生态示范村”。

尊老爱幼营造和谐村风

周村在很早的时候,就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在村头显要位置书写了11处道德歌,让文明道德家喻户晓。在尊敬老人方面,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老年人协会,采用“一看二查三评”的形式,评议全村老年人受赡养情况。“一看”老人居住的是正房还是偏房,被褥干净不干净,是不是保暖,有没有取暖设施,用火炉取暖的是不是有烟囱;“二查”赡养的款物是不是足够并且及时到位;“三评”是让老人评价儿女、儿媳孝顺不孝顺。尤其是为了给村里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武文奇的努力下,周村投资100万元,兴建了一所占地3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小学,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村党支部书记推荐材料 第5篇

一心为民干实事誓做群众贴心人

------记甘河滩镇黄一村党支部书记赵宝寿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一个年过五旬的老党员,已是儿孙绕膝,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象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始终以华西村的老支书吴仁宝作为自己的榜样,如同一头不知疲倦的黄牛,为了乡亲们能早日脱贫致富,一直默默贡献辛勤耕耘着,他就是今年56岁,从2006年开始任村干部至今的赵宝寿同志。几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深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一颗“忠心”,忠心耿耿,义无反顾。

赵宝寿同志是一名经过千锤百炼的共产党员,在他的身上,有着共产党人的刚毅和执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始终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工作再忙,也时常抽空学习、读报,精选有关内容反复品位。他说,学习使我进一步牢固树立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认识到我们的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多么沉重。在他的《述职报告》中这样写道:“三个代表”的学习,是我精神上的又一次洗礼,1

使我更加坚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领会,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促使我努力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工作的开展不偏颇方向。正是有着这样一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和善于掌握信息的敏锐感,使他在工作中总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并结合实际进行不断的开拓和创新,面对困难也能及时应对,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对本职工作和群众利益,永葆一颗“全心”,全心全意,不辞劳苦。

作为村民的“父母官”,赵宝寿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从政的最高境界。甘河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使黄一村成为了征地、整体拆迁村,征地、拆迁工作开展以来,赵宝寿积极宣传国家征地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配合管委会、镇政府顺利完成了黄一村2000多亩土地,168户人家的征地拆迁工作,由于前期工作扎实,在拆迁过程中无一例抢建,新建案例的发生。征地拆迁工作开展的同时,黄一村村民的安臵问题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它关乎着每一户村民的切实利益,在此问题上赵宝寿多次组织群众召开村委会,党委会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把广大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汇总反馈给上级部门,为了

村民的利益每天都是天一亮就奔波于管委会与政府间沟通、协调,最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在他的努力下,168户新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基础设施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实施水电路、给排水、卫生厕所、村文化站、党员活动室等工程。同时还改善了过渡期内村民安臵点房屋条件,并在安臵点配备了保安人员,水电维修工、清洁工,使广大村民在过渡期内舒适的度过了第一个暖冬,也使广大村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政府的温暖、政策的温暖。当有人问及赵宝寿同志你为什么这么卖命时,他坚定的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特殊的时期国家需要我,我的村民需要我,我有义务让他们在特殊时期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他工作协调发展,是摆在赵宝寿同志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为了给上级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他马不停蹄地与各部门交流情况,与村民访谈交心,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上任伊始,看到村小学校舍年久失修,课桌椅破旧,教师办公、学生学习条件极差,孩子们坐在阴暗潮湿的教室里上课。冬天寒风从门缝和窗户中灌进教室,孩子们一边搓手一边写字;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孩子们把桌子搬来搬去,有的甚至披着塑料布上课。看到这些,村书记赵宝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安心的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在村里无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多次到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协商改善

学校的环境,他用真诚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感动了上级领导,当年便争取资金新建校舍300多平米,校舍建成后又多方募捐筹措资金美化了校园环境,改善了学校的条件,村小学旧貌换新颜,看着孩子们高兴的在新教室学习,他高兴的说“我们都是受过苦的,没有念过多少书,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再不能苦了孩子”。

树新风,为了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更充实,在全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通过赵宝寿的积极倡导,村里有序的开展了“三个一”和“三评比”活动。“三个一”就是:每年举办一次农民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篮球赛;每年为乡亲们举办一次文娱演出。这些农民自娱自乐的节目都很贴近农村实际,深受村民的欢迎和喜爱。“三评比”就是:村里在不同的节令,举办各种表彰评比活动,在“三八”妇女节评出“十大孝顺好儿媳妇”;在“五四”评出“十大青年科技示范户”;在“七一”评出“五佳优秀党员”。村里还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在老年节上给老人送礼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弘扬了正气,表彰了先进,鞭策了少数思想落后的人,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三、对金钱名利和各种诱惑,永葆一颗“平常心”,廉洁自律,清白为官

作为一名村干部,赵宝寿同志监督着村财务、财物方面的权利,也容易被各种各样抱着不同目的和动机的人所包

围,但他始终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不论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即使在个人独处时,也能常常“自重、自励、自省、自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三不原则”,即: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逢年过节,生日喜庆,赵宝寿家少不了有人送礼金礼物,但他一概婉言谢绝,实在无法当场拒收的一律上缴村委会处理。他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廉洁务实的形象,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赵书记常说:金钱名利的确充满了诱惑力,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以平常心面对这些诱惑,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赵宝寿同志用他的“三颗心”诠释着“共产党员”这个闪亮的名字,赵宝寿就是这样一个求真务实,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的村干部。他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赢得的是群众的拥护和口碑。今年56岁的他,带领村民从贫困到富裕、从落后到进步,他十余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全部精力谱写了一首为群众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村级发展和谐曲,感动着认识他的每一个人。他是共产党员中的佼佼者,是一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党员。

中共甘河滩镇委员会

村党支部书记讲话材料 第6篇

农村

在全区两委干部培训班上的发言

***村党支部书记 ***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是***村支部书记赵建伟。我们村距离新乡市市区不足3公里,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是我区兴办企业的首选之地。全村人口近4000人,耕地达3000亩。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支部村委团结协作,拧成一股劲,带领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兴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改革成果显著,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深入了解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

2010年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要想干成事,党支部、村委会和全体党员必须团结协作,为全村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此我和其他两委干部通过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深入细致地了解村民情况。当了解到我村村民居住地与和平大道之间需要过京广铁路,多年来,村民出入主要靠鲁堡桥一条地下道,不仅需要绕路,而且雨、雪天气经常拥堵,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011年,我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筹资十多万元的料钱,组织村委会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出工,将我村的跨铁路道路贵家桥硬化,并于2012年修通***南地的东西路,不仅

方便我村村民出行,直接减轻鲁堡桥的通行压力,更架起一座村干部与群众心连心的桥梁。这件事既维护解决了村民的实际问题,又增加了村委和村支部的凝聚力。随着工作的圆满完成,村里其他工作也迅速打开局面。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只有村两委紧密配合、全村协调一致,才能促进村内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今年6月,我村村内、村外路灯全部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

二、以身作则加强队伍建设

农村党支部既是农村整体工作的领导核心,又是农村各类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作为班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对照耿瑞先等先进人物找差距、找缺点;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给自己制定纪律,认真改进自身不足,努力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力争做一个好党员,做一名好书记,做一名好公仆。与此同时,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班子成员带好头,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班子成员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为了带领班子成员转变作风,在群众中树立好形象。我们制定了村干部三条原则:

1、对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不准打击报复;

2、不搞派性、不优亲厚友、不攀干亲;

3、办事公平公正,以德服人,不以权压人。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村经过多次带领党员干部走出去学习先进模范村的农村管

理和增收致富经验。围绕“如何改变***村的落后面貌,如何让群众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每月组织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有针对性地学xxx省、市、县的富民政策和农村法律法规,使党员成为我村发展的带头人、支持者和宣传员。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议工作,将创争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好季评、组织点评、领导评议工作,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公开,激励后进,表彰先进。

三、立足实际,发展特色农业

我们村虽然紧邻城区,但长期以来村干部组织力不强,村两委涣散,集体经济薄弱,村内私搭乱建行为盛行,村委工作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曾是我区综合治理的重点村。村民的思想较为保守,大都守着半亩薄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如何带领群众闯一条致富的路子,成为我上任以来最棘手的问题。为让村民们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我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名代表多次到致富先进村去学习经验,经过多方论证和外出取经决定把发展高效农业,打造蔬菜种植产业作为我村致富重点项目。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认识到,合作社的平台能够帮助种植户形成种植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村民收益。支部和村委研究决定在我村原有的蔬菜种植基础上,将原有一千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规划到两千亩,并配套修建3000多平方的田间路,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

合作社已经通过工商审验,近期将挂牌开业。合作社启动资金30多万元,会员100多户,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计划采取统一种植、集中销售、统一定价的策略应对外部市场。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相信有区委、区政府、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村四千父老乡亲的支持,我们两委将团结协作,竭尽全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再创***村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村党支部书记访谈材料 第7篇

心不在宽有民则明——访北套村党支部书记李冠村[背景介绍]:北套村是远近闻名的粉皮加工专业村,全村85的群众从事粉皮加工和销售。多年来,团结带领两委干部,做实做细服务群众文章,帮助群众发家致富,一直是村党支部书记李冠村工作的“主旋律”。担任支部书记九年多来,他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情注群众。问:

李书记,结合你多年的工作体会,你认为当好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最基本的标准是什么?答:做人要讲原则,为官也不例外。村支部书记虽然不在编、不在册,算不上什么官,但身处基层,面对群众,责任重大,要履行好职责,有所作为,最基本的标准是要脚踏实地。脚踏实地就是植根于民,心系群众。有民谚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是否真正担负起村支部书记的职责,是否真正体现责任感,就看他是不是真正脚踏实地为老百姓谋福利。村支部书记不算是什么官,但在群众的眼里却是我们党形象的直接代表,因此,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坚持以民为本。问:众所周知,北套村的村级债务负担比较重,你是如何克服困难,与两委干部一道,为群众搞好服务,帮助他们发家致富,促进北套村经济发展的?答:村官两件事,一是发展经济,二是稳定情绪。这两件事办好了,在群众眼里你就是好“官”,群众就会拥护你。干好村支部书记,必须抓住发展不放松,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奔富路。我们北套村是个老典型,村办企业一度红火,80年代发展起来的棉麻机械厂、铸造厂,曾经是我村集体经济的两大支柱。但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机制不活等原因,几处企业趴的趴,垮的垮,许多厂房长期闲置,派不上用场,集体经济背上了较重的负担,群众对此意见很大。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对我们村两委是一个挑战,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村级经济发展,必须立足盘活做文章,依靠改制增活力。99年,在闲置的厂房厂地上,我们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先后投资建成石灰窑、面粉厂各一处,并引进了纺纱机安装项目,使闲置的棉麻机械厂派上了用场,停产多年的村办企业开始再现生机。与此同时,我们把专业村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加大了管理和服务力度。近年来,先后筹资200多万元,硬化了村内的大街小巷,改造了自来水,更换了照明线电,又帮助加工户协调贷款300多万元,为200多户加工户解决了燃眉之急。为了维护治安、整顿市场,村里成立了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治安小组,制定了管理制度,对少数村民搬门框、以次充好、短斤少两问题,坚决予以制止,对本村人从不护短,引导他们算大帐,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到目前,我村粉皮加工户已达到500多户,日产量20万斤,全年总收入达到500万元。销售旺季,每天进村车辆达100多辆,日成交额达到20多万元,俗话说:“富知廉耻穷刁钻”,我村村民通过加工粉皮发了家致了富,“人人有活干,天天见收入”,不健康的东西自然也就失去了市场,干群一心,邻里和睦,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已成为我们村的生动写照。问:李书记,如何处理好两委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团结干事的班子,是每名村支部书记都要现实面对的问题,你是如何做的?答:村支部书记来自群众,但又跟普通村民不同。我认为,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村支部书记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手中多了一份权力。如何去对待权力,我的体会是既不能把它看得太重,又不能看得太轻。看得太重,容易使私欲膨胀;看轻了,必然缺乏压力感和责任感。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就是要把权力当成为群众谋利益的一种手段,一种机会。现在都反映农村工作难做,我看,说难也不难,关键要看干部如何用权,村干部在工作中和群众合不上拍,对不上劲,干不成堆,责任主要还在干部。就说我们北套村,2300口人,啥脾气性格的人都有,要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干事业,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有点手段不行,没有威信更不成。因此,严以律己这根弦,我时常绷得紧紧的,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首先是认头吃亏。当官只为自己着想,就会冷了群众的心。当初党员、群众选我当村支书,就是看准了我肯为大家做事,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99年村里干的工程多,可以说是一个接一个,修路架线、小学维修、卫生所改造搬迁,我都盯住靠上,一天从早忙到黑,自家的事想顾也顾不上。别人家加工粉皮大把大把赚钱,我家只能靠妻子一人忙活。麦收遇上阴雨天,别人都往自己的麦场上赶,我却只能往地里跑,张罗村里的收割,照应雇来的司机。面对家人的埋怨,我就想,要是我不认头吃亏,老少爷们谁还认我的帐。就说修路架线,不论集资还是出义务工,我到街上一招呼,一来就是一大片。今年农业税征缴,我们这样一个600户人家的大村,仅用3天就完成了任务,一户也没拉下。其次就是做出样子,不用权力搞特殊。当干部不能象手电筒那样光照别人,管别人首先要管得住自己。现在有些群众对一些干部有看法,主要是看不惯这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干部只说不做,群众

村党支部书记扶贫材料 第8篇

河北镇杏园村为原北京市矿务局小矿区, 后划归河北镇管辖。长期以来以煤矿、石灰、水泥、石板等低端传统产业为支柱,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百姓生活环境受灰、白、黑污染严重。因小矿区诸多历史遗留问题, 矛盾叠加, 该村与周边其我三个村为房山区挂帐的上访村, 且环境脏乱差, 村风民风亟待调整。身处这样一种镇村环境, 如何起好步、服务好“三农”、当好村官, 带着这样一种初步思考, 开始了我的村官之路。

○融入山村, 真诚待人, 真心做事, 公正做官, 做百姓的贴心人

初到山村, 村子四面环山, 几乎没有什么平地, 路两边黑乎乎的煤渣, 堆积如山的煤矸石, 成片的破房废墟。没有公交, 没有商店, 没有网络, 百姓只靠外出打工维持就业, 村委会有5间简陋的平房, 村集体没有收入, 村委会靠公益事业金维持运转。住没有暖气, 吃只能靠自理。面对这样一种环境, 山村这样一种现实, 改变山村的责任感使命感愈加强烈。

进村后我克服的第一道困难是起火做饭。白天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 找时间就到村民家里聊天, 晚上查阅各种档案资料。走街串户与村民亲密接触, 拉近了和百姓的感情距离。村民的信任给了我当好村官的更大信心, 百姓想什么需要什么, 给我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为村民服务我从不摆架子, 不厌其烦, 热情周到。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文体活动, 与村民交流融入。村里谁家有个喜事丧事, 我都会前去帮忙, 大到张罗布置, 小到沏茶倒水。在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 编制了《新农村建设“5+3”工程计划》、《重点折子工程建设计划》等。当好党员干部的“辅导员”,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积极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种养殖等相关知识, 并根据村民需求, 联系农技院校做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帮助困难户写申请, 跑手续;帮助村民代办低保、养老保险等, 及时将新农合的报销资金送到村民手中, 帮助收发村民信件等。

我在一年半的时间里, 通过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小事的积累, 用自己的真心换来了老百姓的真情, 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在2010年1月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 当选为杏园村党支部书记, 成为房山区第一位大学生村官书记。

○办实事, 办好事, 心系百姓, 脚踏实地,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当选村支部书记后, 百姓党员的信任给了我勇气、给了我信心, 但同时也感到压力重重, 使命责任重大。上任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发挥村“两委”团队的集体智慧与力量, 才是我不辱使命的前提和基础。抓“两委”队伍建设, 建章立制, 完善村规民约, 完善“三资”管理制度, 通过“双百分考核”和“民主日”等一系列工作, 通过教育、规范管理、监督检查有效地提升了政风民风, 为开展好今后的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

综合整治村容村貌, 是我担任支部书记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千方百计研究政策对接后, 围绕百姓最迫切的需求, 充分用足政策支持资金, 大力改造村内基础设施和环境。一修建了村内主干道;二粉刷了村庄外墙;三启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四实施垃圾分类并统一清理;五改造饮水泵房及生活用水管线;六建成数字影院、益民书屋, 修建健身广场;七积极争取开通了村社区卫生服务网上直报系统。这一系列工作积极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 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文体等活动, 扬正气, 树新风。一是围绕“人文北京”理念, 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丰富村民生活。二是开展移风易俗、敬老爱幼、计划生育宣传等各项专题宣传活动。三是开展与母校红色“1+1”实践基地共建活动。四是积极对接文化下乡、周末大舞台等各项活动。

以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 积极大胆决策, 化解突出矛盾。针对煤火补贴发放范围村民、党员出现的重大分歧, 深入调研掌握真实情况, 及时召开相关会议, 研究制定了妥善的解决办法, 让村民心服口服。针对重点十三户我带领相关干部逐户耐心说服, 使修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村内4家煤矿关闭后, 受既得利益驱使, 偷挖盗采屡禁不止, 既违规违法, 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坚决遏制此类现象, 我亲自带队炸封窑口、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偷挖盗采的外来人员, 建立巡查制度。

2012年7月21日, 房山区河北镇遭受了近5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 损失惨重。我所在的杏园村又是河北镇的重灾区, 危急时刻, 我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4小时坚守一线, 直接领导和推进本村的抢险救灾、转移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 成为了受灾群众的“主心骨”。在“7.21”当天, 我不顾个人安危, 身先士卒, 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 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帮助受困群众安全转移, 当夜连续奋战6个多小时, 累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0多人, 确保了全村无一人员伤亡。第二天一大早, 我就亲自带领村干部深入到各自然片, 走家串户, 到灾民家中查看房屋倒塌现场, 了解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农作物、山林地等毁损情况。第一时间带着真情与受灾群众聊天, 安抚人心, 稳定情绪, 了解需求, 安慰受灾群众, “只要人还在,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要不等不靠, 积极行动, 重建家园。按照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 我又积极组织重灾区群众避险安置, 启动山区人口迁移, 动员全村老百姓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避险转移安置的目标。因为心系群众, 热情周到的服务, 赢得得了镇党委政府和广大村民的信任, 在2012年12的新一届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成功连任村党支部书记。

○服务中心, 敢于负责, 勇于创新, 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

2011年9月, 在河北镇党代会换届选举中我被选举为党委委员。任镇政府综治办主任, 主要负责:全镇环境策划、整治与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 同时兼任杏园村党支部书记。

作为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村官, 我深感使命重大、责任艰巨。新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政策性, 上任后我加班加点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政策知识, 调研工作基本情况、重点、难点、突破口, 围绕镇党委政府制定的思路、举措, 细化分管工作的各种方案, 团结带领科室团队攻克一道道难关。在担任镇政府综治办主任期间, 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围绕全镇社会综治、安全管理、环境建设、应急处置等扎实开展工作, 全力抓落实, 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稳定氛围。

在综治工作的岗位上, 我经常加班加点, 不分节假日, 始终牢记宗旨, 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热情为民服务, 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了棚户区噪音污染纠纷、淘汰落后产能遗留问题、“7.21”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及石花洞恢复开业等一系列重大敏感性难题, 围绕党的十八大安全保卫, 认真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为全镇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年多的基层经历, 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页, 也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积累, 有很多感受, 感触最深的是:

一、平凡起步, 点滴成金。满怀激情在农村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是每一名村官的梦想, 但中国之大, 村村不同, 条件各异, 不可能初到山村就有机会露“大脸”。梦想不会一下就照进现实, 我们必须从言行举止小事做起, 从工作中每一个服务点做起, 将小事串成线连成片。

二、融入真情, 脚踏实地。农民有农民的特点, 对我们朴实真诚, 农村管理也有很多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必须将农民视为衣食父母, 投入真情, 让我们视我们为贴心人, 说实话, 讲真情。在工作中我们才能顺乎民意, 想百姓之所想, 谋百姓之所急。

三、发挥优势, 创新实干。千方百计为农民干成事、干好事, 才能更好取得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怎么才能更好的展示我们大学生村官, 充分将我们的知识与农村服务有机结合, 我认为是我们村官的一大优势, 既可以在实践中发挥知识的力量, 又可以在工作中进行知识的升华。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第9篇

远嫁到我县紫**村。从1988年起,她就从事村上的卫生防疫工作,并以她泼辣、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不久就被推选为村妇代会主任,1990年9月又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1996年12月担任紫**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紫**村地处我县东南角,先后隶属庙湾乡和常丰乡管理,2002年10月划归**镇管理,全村5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152户554人。“宁肯上街要饭,也不往紫**村里乱钻”,这句当时流传很广的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人们对紫**村的印象。点灯靠油、吃饭靠天、收种靠担,这是昔日紫**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紫**村一度成为全县最穷的村子之一。

**担任村干部后,面对全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她吃苦在先,埋头苦干,带领全体村民执着而坚定地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创业之路。

艰苦创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变样

古老的漆水河从紫**村穿村而过,有史以来村里的人一直吃的是这河水,这水喝到嘴里,一嘴的泥腥味,令人难以下咽。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河水上游污染严重,严重困扰着群众生命健康。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河水混浊不堪,几天吃不上水是常有的事,群众用水真是难上加难,改水成了群众的心头之急。

1990年**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后,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水。然而当她提出改水的想法时,竟遭到了不少人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人老几辈都没办法的事,你一个女人能把这事办成?”还有人说,“你能把水改成,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面对世俗的目光和工作中的阻力,**毫不退缩,她铁定了心,暗暗发誓:一定要让乡亲们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村前村后、沟里岔里处处留下了**奔忙的身影。人们总能看见她手里拿着一瓶瓶取回来的水样,一趟趟往县城跑。终于有一天,**手舞足蹈地站在村头呐喊:“好水,我找到好水了”!

水源找到了,她又开始为工程立项和争取资金奔忙了。为了不给村上增加维修负担,她多次自费到县水利部门争取资金跑项目,经过艰辛的努力,村上的引水工程终于被列入县以工代赈工程项目,还争取了国家投资3万多元。

工程动工时,正值春耕大忙季节,材料只能运到距村上13里外的安舒庄,村里的男人们又都在忙地里的农活。这可怎么办?**便一家一户动员全村的年轻妇女组成一支30多人的“娘子军”,硬是领着姐妹们肩扛人抬,翻山越岭,将工程材料一件一件运回工地,保证了工程进度。

通水管道要经过六、七米宽的漆水河道,必须在河床下面挖出一条1米深,6米多长的管槽。山里的三月,春寒尚未褪去,当时的河水冰冷刺骨,没一个人敢下到河里去堵水施工。**便第一个跳进河里干了起来,村里的姐妹们都知道此时的**刚刚做完结扎手术还不满三个月,但为了大家的事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跳进水里跟她干了起来。由于河水过大,管槽挖一点,就会被水冲来的沙石填满,为了及时将管槽挖好并顺利铺设管道,她把自己家里积攒了好几年的小麦桔杆无偿拉到了河里堵水。管道架设成功了,可她家价值几百元的麦草垛就这样被水冲走了。

看到姐妹们在工地上干重活,经常为施工顾不上回家做饭,饥一顿饱一顿,细心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不耽误工期,她将自家600多斤小麦磨成面粉,为施工姐妹做好午饭挑到工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全村人终于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望着自家门前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村里的一位老人动情地说:“改水改掉了我们的病根啊!秀英一个女人家这么能干,我们真是托了秀英的福了”。

负责引水工程的县水利局的同志也说:“要不是**,紫**的引水工程难啊!”

到了2003年,使用了13年的水管多处损坏漏水,村里人吃水再次发生困难,她又组织群众进行维修,在分配挖管道任务时,群众坚决不给她家分,她就是不答应,坚持把自家分在了石头最多、最难挖的地段。她白天巡回在工地上组织劳动,晚上才挤时间完成自家挖管道任务,并比分配的任务多挖了10多米。为了节约工程开支,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安装上水龙头,唯有她执意没有给自家装,家里用水依旧到屋前的一个公用龙头上去挑。

吃水的问题解决了,可每当望着昏暗的煤油灯,笨重费力的石磨子,看到其它村一个个先后都通上了电,她不由暗自伤心,“都啥年代了,没有电怎么能行呢?”拉电又成了她的挂心事。说起拉电,谈何容易。紫**村要拉电按直线距离算,所

需的资金就达2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500多口人的小山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争取项目和资金,她先后10多次下县城,闯省城,有好几次为了找办事的人,竟然在楼道里一等就是五、六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8月,拉电工程终于动工了。两个多月的施工中,**和男劳力一样抬杆、挖坑,每天总是要忙到深夜一两点,第二天还得照

常翻山越岭赶到工地。长时间的劳累和重体力劳动,使她病倒了。但她依然没有停歇,拖着病体继续为拉电的事奔忙着。

当电线架到蒋家山38号杆前时,因为1500元钱的材料款没有付清,工程被迫停了下来,施工队准备撤走。听到这个消息,**不顾病体疼痛,挣扎着赶往蒋家山工地,含泪恳求工程队的领导说:“钱,我一定想办法凑齐,但工程无论如何也不能停”。工程负责同志被她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宽限到第二天早上10点钟以前把钱交来,否则,工程队就撤。

为了不让工程停下来,她连夜召开村民大会筹集资金1500元,第二天一大早赶了十多里山路,亲自将钱交到了工程队,工程才得以继续进行。

线路架通了,但由于还差1.5万元的工程款,村上迟迟通不了电。长期缺乏营养、劳累过度的**一急就晕了过去。醒来后,她求人用自行车把她带往庙湾乡信用社,以个人名义贷了5000元,回家后东凑西借筹够了1.5万元交给工程队,终于使这个祖祖辈辈点灯熬油的山村有了光明。通电那天,小山村沸腾了,全村群众奔走欢呼,而**却累倒了,体重从施工前98斤减到了74斤。

事后群众问她:你这么做图个啥?**却淡淡地说,只要把大伙儿的事办好,就是搭上我这条命也值。村里的小学只有几间土木结构的旧房,一到阴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刚当了支部书记的**懂得这个理。她再也不忍心让孩子们在这破房里提心吊胆地去念书,于是建校又摆上了**的议事日程。1999年的“普九”终于为建校带来了一丝希望。在她奔走争取下,县文教局为村上拨下了建校款2万元,但这远远不够。群众穷啊,集资太难了,但为了这建校的钱,为了尽快改善孩子们的上学条件,她出东家进西家动员群众集资,受了多少骂,她也记不清了,最终还是集了3万多元。这在一个穷山村可真是破了天荒!

盖学校的那段日子里,她带病坚持在工地上工作,而且一干就是45天。为了方便组织施工,她将治病的药带到校建工地上去煎,有好几次只顾工作,竟然把药熬干了。学校里的一名教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主动帮她煎起了药。在她艰辛努力下,两排12间砖木结构的教室建成了,村里的孩子终于有了读书的地方。2003年,她又争取资金4.6万元,新建校舍5间。经过两次建校,村上的小学已是校舍全新,窗明几净,教学条件更好了。

紫**村沟套沟,峁连峁,拉送东西全靠肩扛背驮,出门不上就下,隔沟能望见,绕山走半天,关键是没有一条像样的出山路。路,制约了紫**村群众几千年,也浸透着祖辈人太多的苦涩和心酸。吃尽苦头的紫**人盼路、想路,对路积聚了太多太久的渴求。要想挖掉穷根,就必须修路。**憋足了劲,发誓要让乡亲们有一条通往山外世界的大道,让更多的乡亲们能走出深山,与外面进行沟通联系。在与村组一班人达成共识后,她便马不停蹄地组织群众开始了她的修路工程。在修筑通往县城的道路过程中,她把自己吊在**上打眼、放炮,苦活累活她总是抢着干。一时间,受尽苦楚的全村男女老少全都涌上了修路的工地,自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多年没见过的大会战场面又重新出现了。在**带领下,从1998年开始到2003年,紫**村先后五次拓宽路面,一次比一次强度大,一次比一次档次高。原来连架子车都难以通过的山路,如今拓成7米宽的砂石大道,架起了5座水泥桥,全长20.5公里,连通了附近两个村及县城的道路,全村农用车辆畅通无阻,群众再也不为行路难而发愁了。

锲而不舍,带领群众迈上致富路

崖村土壤瘠薄,日照度差,气温低,小麦生长成熟度不够,亩均地产不到100斤,有时连种子、化肥的投资款都难以收回,群众耕种积极性不高,人均收入低。群众吃尽了贫穷的苦头,为了寻求致富门路,**先后8次自费外出考察学习,并3次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去邻县及本县经济发展较快的村组学习“取经”,从县里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地质进行会诊。经过分析论证认为,紫**村虽山大沟深,人口稀少,但有草坡面积大的资源优势,于是“牧果药粮一起上,以多经为主,以粮食为副”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全村干部群众中形成了。

确定后,为了解决群众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把筹集资金的目光投向全村唯一的信贷员张文英身上,向张文英提出了为全村群众每户解决贷款600元的问题。张文英这个土生土长的紫**人非常了解村上群众的经济状况,但从信贷员的职责考虑,他最担心乡亲们无力还贷,因此犹豫不决,一直不肯答应。**便三番五次地去他家做工作,到后来张文英干脆躲了起来。但**没有气馁,还是一次又一次上门当说客,张文英被**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答应协助给群众贷款,解决群众买化肥难等生产问题。这一年,全村种植高粱人均3亩,秋季人均收入500多元。经过几年,20多户群众靠种植高粱建起了新房。

99年,县上提出“发展布尔肉羊,建设畜牧大县”的目标后,**便想,紫**有山有水,草坡丰富,不正是养羊的好地方吗,可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于是,她及时召集村组干部开会,专题研究发展畜牧业,制定了紫**村畜牧业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包抓责任人。为了能让零星养羊户成为养羊的典型示范户,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她走村串户,耐心地做起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为了示范引导更多的群众发展养羊,她先行一步,拿出自己仅有的3000元钱,一次买羊50只,率先发展养羊业。同时,她又苦口婆心地劝说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王丰林购买了140只羊,一年下来,王丰林净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一跃变成了全村有名的富裕户,王丰林家由此而盖起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在**的带动下,全村羊只存栏由1996年的370只增加到2003年的2420只,人均养羊4只,养羊已成为紫**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遍三秦大地,退耕还林成为农村热议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又一次向当时的庙湾乡党委立下军令状:3年保证建设3000亩生态林和干杂果园,10年后使全村“山上绿树缠腰,山底良田丰茂”。万事开头难。**走村串户,苦口婆心地动员群众退耕还林,但多数群众对优惠政策还是不大相信,等待观望的多,付诸行动的少。当年全村仅有6户群众栽植了52亩刺槐。2001年,退耕还林政策得到了兑现,穷怕了的乡亲们看到了希望。群众退耕还林的热情空前高涨,面积由2000年的52亩一下子上升到2003年的3400亩,治理荒山4100亩,建成了**镇第一个千亩干杂果示范基地,经国家林业总局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全部达标。仅此一项,全村去年就享受国家补助60多万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480元增加到2003年的945元。

兑现额达3000元的村民刘军福给**送来一条烟,感激地说:“多亏你李书记,不然我的穷日子还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这不是我的功劳,要感谢就感谢党的好政策吧”,**婉言谢绝了李军福送来的烟。

一心为民,群众冷暖时刻挂心头

**村,大凡红白喜事如果没有**的张罗,主人就会感到脸上不光彩,就没了头绪。只要她一到场,事事便井然有序。群众的事儿离不开**,**更是牵挂着群众的恼心事。

作为妻子,谁都想有一个可信赖的臂膀作为依靠;作为母亲,谁都想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但对于**来说,这些都成了她不敢奢求的期望,因为她肩上挑着的是全村群众交给她的神圣而沉甸甸的担子,心中装着是一心为民的执着追求,这让她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儿女私情。“已经套到了辕上,我就只能使劲地往前拉。”**如此说。这句朴素的话语里透着的却是她对紫**村500多人口深厚的感情和神圣的责任。原支书张炳耀在任期间因工作上的事与**一直有隔阂,离任后身体一直不好,儿子也与他分家另过,家庭特别困难。2000年,他又患了前列腺肥大症,无钱医治,病情十分严重。正当他绝望之时,**不计前嫌,拿出家里仅有的200元钱让他先治病,随后又争取县乡民政救济款1000多元,亲自送张炳尧去县医院看病。此后每逢过年过节她都要带上村组干部去看望老支书。老支书打心眼里感激他以前的“死对头”,逢人就讲:“秀英她肚量大,是个能办大事的女强人,我这条老命就是秀英给捡回来的。”

“没有李支书的帮助,我现在还是个贫困户。现在日子好了,怎么也不能忘了李支书,不能忘了乡亲们。”这是村民江会举发自肺腑的一句感激话。江会举家贫底簿,早已被生活煎熬得失去了信心,日子过得苦巴巴的。**不忍心他再过这样的煎熬日子,私底下联系好车辆,到木龙盘砖厂以自己的名义欠了几万砖拉到江家,动员村上群众为江会举家盖起了新房。如今的江会举,不但住上了宽敞的大瓦房,脱了贫,还常常帮助别人。2003年腊月,**的丈夫上山放羊,路陡雪滑,一不小心,摔到沟底,不幸骨折。就在丈夫住院治疗期间,一位村民告诉她,村里一名80多岁的孤寡老人过年缺粮吃。“咱的伤要治,老人的年也要过!”她安顿好丈夫后,就急急忙忙赶回村里,把自家一袋小麦分三次背到磨房,磨好面粉送到了老人家里,这位八旬老人愉快地度过了她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春节。而丈夫不愿看到她来回奔波,不等伤好就办了出院手续独自回家了,因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落下终身“打拐”的遗憾。

2001年冬季的一天,一伙群众围在村口七嘴八舌的乱嚷嚷。“董金侠家出事了,男人开车翻了,人也摔死了,这一家今后可怎么过呀?”“赶快找李支书,让她拿个主意”。**听到消息后,拔腿就往董金侠家跑。**一连5天一边帮金侠料理她丈夫的后事,一边做董金侠的思想工作。董金侠伤心过度一病不起,**亲自到县城请来医生为她看病,送水送饭,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彻底解决董金侠家庭困难,随后又一手为她牵线组成了新的家庭,董金侠现在仍念念不忘**的恩情。

甘于清贫,无怨无悔当村官

**的家好找,只要照着全村最简陋的三间厦房去便是。就是这几间厦房,还是赊欠盖的。那是1996年,她为村上的计划生育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家里的照明线路严重老化,一场无情的大火,把她家那简陋的瓦房烧了个精光。一家五口人只得挤在一孔破窑洞艰难度日。山间洪水无常,窑洞随时可能坍塌,村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始终没把自己家的事当回事。盖房的事,她一拖再拖,直到1999年7月村民们自发来给她家盖房了,她才东挪西借1.1万元盖起了今天的三间厦房。**家里唯一的一件奢侈品,就是一台电视机。放电视机的一张桌子还是1996年火灾后,村上一帮人从村委会给借来的,一只老式平柜也是二嫂添置新家具后送给她的。

2002年10月,大儿子在县职业中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想去西安上技校学技术。回家拿钱时,家里实在没有一分钱,**又外出不在。儿子一气之下,外出打工。2004年5月,在宝鸡振华学院即将毕业的二儿子急需1600多元钱,面对急需钱用的儿子,**两口急得团团转,在自家的事上束手无策。其实,**当村委会副主任以前,家里还是村上比较富裕的户,有一技之长,在紫**这个偏僻的小村,要致富是没有困难的,更何况是**这么能干的人呢!但任村党支部书记八年来,她为村上的事长年奔波,家中里里外外的活儿全推给了丈夫一人料理,家庭唯一的收入就是地里的那点庄稼,全年收入不足3000元。这几年**家更穷了,除4.1万元贷款外,还欠私人外债4100元。村民们都说:“李书记把村上的事办好了,群众致富了,却把自家给耽搁了。”

2003年冬天,省电视台播出电视连续剧《郭秀明》,**特地抽出时间,一集不落地看完每一集电视剧,每次都看得泪眼婆娑,她能真切地体会到老郭太多的痛苦和太多无奈,因为她与郭秀明有太多的相似点。在一次支部会上,她说:“人家郭秀明,那才叫共产党员。比人家,照自己,我们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呢!”就这样,她不断激励同志们,也在激励自己不断奋斗,在小家与“大家”之间,她总是把集体的事放在首位,把群众的事放在首位。

**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她把来自于家庭方面的所有困难和苦衷,都深深地埋压在心底,从不向任何人倾诉,家庭的寒酸与窘迫丝毫没有动摇**对集体事业的执着和追求。家里的经济再紧张、再急迫,她从没有依赖过村上,反而经常为了集体的事业,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每次上县城办事,她从不住旅社,借宿在亲戚家,吃饭有上顿没下顿。**为了集体的事业,零零碎碎不知搭进了自己多少钱。多年来,她不论外出还是在家,总是自己买烟招待,县、乡下村来的所有干部都一直吃住在她家。**当村干部的报酬不多,但始终没有领过补助费、招待费。

艰辛的付出必有丰厚的回报。**同志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她的事迹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她本人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彰奖励。1997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市级“三八”红旗手标兵,并当选为市党代表,1999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2000年荣获市级“巾帼十杰”提名奖,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宝鸡市“十佳政协委员”,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全省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并当选为县党代会、人代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十届人代会代表。

面对一个个金灿灿的奖牌和各种荣誉,**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是又在筹划和带领紫**人迈向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上一篇:银行事后监督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柑橘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