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经验交流材料

2024-07-12

县级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经验交流材料(精选10篇)

县级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

关注民生强化监管

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XX县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情况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8年,XX县各级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各项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积极采取“三狠抓、三确保”等措施,充分发挥强农惠农政策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下面就我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涉农资金监管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县情

XX县建制1370多年,国土面积2026平方公里,辖6镇10乡,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占总人口数的86%。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川黔铁路中心支线直达矿区,省道久铜公路贯穿境内,随着贵开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和楠木渡大桥建成,已融入“贵阳1小时经济圈”和“重庆3小时经济辐射圈”。具有磷矿、水能、富硒、旅游和人文“4+1”的资源优势。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三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抓好涉农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管为突破口,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XX”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狠抓上级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确保涉农资金监管 “三制”有效执行

为确保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县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黔委厅字„2008‟68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办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103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制定了•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开委办字„2009‟22号),进一步落实了资金监管的“三制”(即:涉农项目资金公示制、备案制、责任追究制)。一是强化公开,严格公示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横幅标语、墙报专栏、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在涉农专项资金安排后15日内,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知晓,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规范操作,严格备案制度。县纪委监察局督促涉农专项资金管理部门认真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涉农项目送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的要求,及时把当年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包括县本级匹配)、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15日内报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县纪检监察机关和涉农资金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和条块管理的原则分别建立了项目资料档案。三是高度重视,确保督查到位。多次召开专题会,就加强涉农资金及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专项检查组,县纪委、县监察局及时会同财政、审计和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和涉农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有力地保证了涉农项目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杜绝了在涉农资金拨付、使用过程中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和私分涉农资金的行为。四是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追究。财政、扶贫、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切实履职,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加强层级监督,逐级跟踪落实,全面掌握涉农专项资金的流向和工作动态。严肃查处了人民群众意见比较大,普遍反映的教育乱收费问题,2008年县政府纠风办会同物价局、教育局查处乱收费案件2件,清退违纪金额205560元,并按照规定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狠抓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008年,我县共拨付各种涉农资金23847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8516万元,县级资金5331万元(含融资安排),全部投入全县农村公路修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沼气池建设和用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种植养殖项目、扶贫救济、救灾、农村低保及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以及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科技事业发展等。

为确保涉农资金运行安全,管理规范、作用明显,我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发改、教育、民政、水利、劳动、交通、农业、林业、卫生扶贫、移民、农业、烟草等部门协作配合,切实加强对涉农项目和资金监管。在涉农项目申报和管理上,立项时委托专家或中介机构对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估论证;项目实施时严格执行公示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等规定,县涉农资金专项检查组及时察看进度和监督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项目验收时严格按方案、图纸和设计等进行验收,对合格涉农项目,除按规定执行县级报账制外,一律按规定比例扣足质量保证金,对不合格项目,责令返工,限期整改。在涉农资金的管理上,严格按要求进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严格按上级批复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和工程进度及程序调拨资金。在资金的分配上,对上级专款,严格按上级部门下达的资金计划、批复执行;对县级安排的支农资金,在部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进行核拨,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执行;融资资金由政府常务会议审核确定后分配到涉农部门,部门按年初计划实施项目。县审计局对涉农专项资金23127.5398万元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审计,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资金拨付不及时到位、财务核算不完整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进行了及时整改,切实保障了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跟踪管理。

2008年,我县涉农项目进展十分顺利并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硬化农村公路183公里,建成串寨串户公路200公里,完成了船田、孟岩水库等的除险加固工程,龙岗、楠木渡等乡(镇)的烟水配套工程和永温、双流、南龙等乡(镇)的“三小”工程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渠道改造25公里,渠道维修119.58公里,基本完成了65605人的36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完成8100口沼气池及配套项目建设,投入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700余万元,实施科技项目40余个,完成移民搬迁231人,新增就业岗位1593个,城乡统筹就业6332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84户,建成村卫生室13个,发放各种涉农补贴4875.86万元,完成教学楼改扩建9座,对6645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施补助440.3万元,完成受灾林业补助补造2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荒山造林3300亩,完成烤烟收购24.4万担,收购价创历史最高水平,成功启动了高寨生态扶贫养羊项目和南江现代农业示范等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克服了凝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困难。

(三)狠抓监督检查,确保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实施效果

根据市扶字„2008‟26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我县在2008年8月由县纠风办组织扶贫、财政、审计及项目实施单位对本县的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完成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切实提高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用和实施效果。并将涉农资金监督检查工作融入到减轻农民负担专项检查等相关专项检查工作中,加强督查力度。我县2007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完成情况和正在实施的2008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建设情况如下:

1、项目具体完成情况

(1)2007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完成情况

2007年批复实施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105个,其中养殖项目4个,种植项目27个,基础设施项目56个,培训项目16个。具体完成情况是:完成养殖项目4个,占计划的100%;完成种植项目27个,占计划的100%;完成基础设施项目56个,占计划的100%;完成培训项目16个,占计划的100%。

(2)2008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08年批复实施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74个,其中养殖项目6个,种植项目22个,基础设施项目31个,培训项目12个,其它项目3个。具体完成情况是:完成养殖项目3个,占计划的50%;完成种植项目19个,占计划的86%;完成基础设施项目 28 个,占计划的90%;完成培训项目12个,占计划的100%,完成其它项目3个,占计划的100%。

2、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2007财政扶贫资金到位1432.6万元,占计划的100%,已使用资金1432.6万元,占计划的100%。

2008财政扶贫资金到位864.5 万元,占计划的100 %,已使用资金604.8万元,占计划的 70 %。

我县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

•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的要求,实行“三专”管理(即:有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户核算)和县级报账制,严格按项目进度支付工程款。

三、完善措施,加强长效监管

涉农资金项目繁杂,涉及面广,在监管工作中,我县不断完善监管措施,使涉农资金使用更加合理规范,使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到实处。

(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全县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规划,逐步减少对常规农业的投入,转向我县确定的主导农业产业。

(二)分建立支农项目库,统筹管理涉农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及管理,确保申报一处,立项一处,实施一处,见效一处。

(三)巩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成果,全面杜绝财政支农资金分配“天女散花”,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扎实推进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巩固农业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继续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备案制、项目审计和全面审计,不定期督促项目进度、质量,确保惠农政策、涉农资金足额到位。

(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公示制、备案制与责任追究制的配套措施,真正建立起涉农专项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

县级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经验交流材料 第2篇

中共大方县瓢井镇党委

近年来,随着国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农村呈现出“建设项目多、专项资金多、农民实惠多”的良好局面,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涉农政策,加强对涉农资金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瓢井镇党委政府结合乡镇工作实际,针对涉农资金总量大、项目多、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在认真总结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以“一系统两平台”为依托,即:“贵州省涉农资金备案管理系统”,瓢井镇“一箱三卡”工作机制和“党群互动电子平台”两个平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着力提高资金监管水平,保障各项涉农资金管理安全、规范运行。现将有关做法汇报如下:

备案系统:实施资金电子网络管理

管好用好各项涉农资金,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党的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和政府的形象,镇纪委把涉农资金的监管作为反腐倡廉建设、惩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针对涉农资金总量大、项目多、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我镇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及时转变传统监察观念。一是及时运用贵州省涉农资金备案管理系统。在上级有关部

1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运用涉农资金电子备案管理系统实施网络电子监管,使涉农资金监管更加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确保我镇各项涉农资金高效、安全运行。二是加强网管员业务培训。通过县、乡举办的涉农资金电子网络培训班,及时加强对负责涉农资金备案管理系统工作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使之熟悉“贵州省涉农资金备案管理系统”整套操作流程,为充分利用涉农资金备案系统,发挥及时、高效、便捷的监管作用打下基础。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明确专人负责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组织调度、宣传、电子备案、信息收集、数据录入。对不履行职责、推诿扯皮的,按照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涉农资金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截止目前,我镇通过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进行监管的涉农项目资金共计1118.498万元。其中:低保资金425.59万元;救灾救济资金22.2万元(救灾资金10.2万元、救济资金12万元);春节慰问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

1.66万元;种养殖项目资金170万元(种植项目资金150万元、养殖项目资金5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442.01万元;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沼气池建设、扶贫资金等其他涉农资金27.038万元。对部分项目资金在系统上进行了分解,并在各村进行了公示。通过“贵州省涉农资金备案管理系统”的投

入使用,有力地提高了资金监管水平,确保我镇各项涉农资金落到实处。

工作机制:推行“一箱三卡”

镇纪委立足实际,结合我镇“一箱三卡”工作机制,即:“有话跟党说信箱”、“党群连心卡”、“便民服务卡”、“群众明白卡”,与群众建立更便捷的交流桥梁,倾听群众呼声,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有力地推进我镇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一是通过“有话跟党说”信箱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老百姓是强农惠农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在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具有监督权。我镇充分发挥“有话跟党说”信箱的作用,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和举报信息,接受监督,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坚决杜绝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去年,我镇小洞村群众通过“有话跟党说信箱”,反映该村两名副村主任在强农惠农资金兑现过程中,有优亲厚友甚至私自截留现象。中寨村群众同样反映本村村干部在落实涉农资金过程中有吃、拿、卡、要的行为,镇纪委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查处。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进一步提高了我镇涉农资金监管水平,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二是以“三卡”为载体,全面推开民主公开。实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资金发放公开、公示制度,通过“党群连心卡”、“便民服务卡”、“群众明白卡”向群众公开有关涉农资金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名称、项目安排、项目

实施单位、实施时限等有关信息,使群众对各项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明明白白,实现涉农资金的“阳光运行”。同时,通过印有镇党政领导的职责分工和电话号码的“便民服务卡”,有效的建立了监督信息网络,极大地方便了收集强农惠农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意见等信息,便于镇纪委及时纠正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自2010年开展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工作以来,瓢井镇通过“一箱三卡”收集涉农资金方面的意见建议160条,其中:群众反映农村低保45条;农村危房改造30条;反映种养殖项目方面的13条;反映沼气池建设问题的10条;反映其他问题的62条。瓢井镇党委政府通过梳理核实,及时把达不到享受低保条件的35人调给了达到领取低保条件但还未享受的群众;取消了4户已安排的达不到农村危改条件农户的危房改造指标,并通过“村务公开卡”进行了公示。进一步提高了涉农资金的监管水平,有力防止了涉农资金“跑、冒、滴、漏”。

阳光操作:建立 “党群互动电子平台”

只有充分掌握舆情,了解民意,才能切实地解决民生问题。为此,瓢井镇党委、政府推出了“党群互动电子平台”,也就是由镇党委、政府把本镇涉及的所有涉农资金的投资金额、项目投资时间、到位总投资额、进度以及项目分解在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平台上播出的同时,以短信的形式告知

我镇群众。群众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对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及对党委政府其他工作的建议等以短信息的方式免费发送到信息互动平台。给百姓提供一个诉求的平台,让群众有话能“好好说”,充分反映民意,对执行不力的部门进行监督。目前,农村手机用户基本普及到每家每户,通过”党群互动电子平台”就可以使我镇涉农资金运行情况到达千家万户、家喻户晓,最大限度的方便了群众监督,疏通了民意诉求渠道,有效地防止村干部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虚报冒领等不廉洁行为。让干部职工无从下手,让老百姓直接得到实惠。自今年元月”党群互动电子平台”建成以来,通过信息互动1000人次,通过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227个。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保障了我镇各项涉农资金的“阳光运行”,进一步深入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监管的对策建议 第3篇

一、乡镇涉农专项资金监管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各级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涉农资金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 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在涉农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 产生了管理不规范、分配不合理、绩效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甚至贪污、私分涉农资金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为此, 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涉农资金监管, 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科学管理、落实措施, 将所有“三农”资金纳入监管范围, 包括涉农补贴资金、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村社会事业以及其他涉农专项资金。通过加强监管, 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绩效, 防止虚假立项, 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涉农资金等行为的发生, 确保涉农资金安全运行, 真真正正让农民得实惠。

二、乡镇涉农专项资金监管中存在问题

涉农专项资金由于涉及面广, 资金分散, 一些村对涉农专项资金使用监管重视不够, 意识淡薄, 个别村干部甚至直接参与实施涉农专项资金违法违规行为, 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随着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强农惠农富农资金的逐年增多, 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日显突出。

(一) 资金投放数量大、渠道多、情况复杂

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不断出台, 涉农资金的总量不断增大。资金的大量投放, 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涉农资金涉及的层级多。纵向层级, 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 经过若干层级;横向层级, 系统部门多, 职责重叠, 权力交叉, 环节众多。由于层级多、战线长、时间跨度大, 导致薄弱环节多、管理效率低。二是政府对涉农资金 (项目) 缺乏统一管理调度, 分配使用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 资金 (项目) 安排随意性大, 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攻关跑项目, 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三是涉农资金表现形态多样式。有货币式、物资式、以劳代资等方式。从资金拨付看, 有财政渠道, 部门渠道, 跨部门渠道, 部门、财政、银行、信用社多单位交叉运行渠道;从项目审批看, 有发改部门审批, 也有部门审批及跨部门审批, 资金安排和项目管理链条长、环节多, 专业性强、监管复杂。而监管力量上越往基层人越少, 由于人少事多, 监管跟不上, 致使涉农资金的安全风险增大。

(二) 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不全面, 群众误解多

主要表现为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 公开的内容不全面, 例如上级补助乡镇财政资金的政策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 群众知情快, 由于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繁多, 政策落实到乡、村、乃至群众, 则需要一段时间, 产生了信息公开上的时间差, 群众难免产生误解。又如分配方案, 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计划等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 或者没有在规定的地点全面公开, 也让群众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三) 涉农专项资金监管乏力, 使用效益不高

一方面, 根据规定很多农业、水利、教育、计生、财政等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 项目实施单位只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 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 资金监管自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乡镇财政受制于乡镇政府, 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 乡镇财政“看得见, 管不着”, 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 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四) 建设工程项目疏于管理

主要表现在:对项目实施过程不进行监管, 导致一些项目未按照立项要求和标准来实施, 使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影响项目质量;重大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 不进行预决算。抽审的项目实施单位普遍存在工程决算不及时, 施工单位不出具正式发票, 项目单位仅以预付工程款收据作支出处理, 也不结转固定资产, 导致固定资产底数不清。

(五) 资金缺口大, 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

一是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 一些单位只依赖上级补助实施项目, , 资金缺口大, 形成半拉子工程, 造成资金损失浪费;二是资金投入分散, 形不成合力, 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审计发现, 一些行政村多部门争取资金, 一个村上十多个项目, 一些项目资金村村都有。由于这些村无集体收入, 仅依靠上级下达的专款启动项目, 资金分散投入使项目达不到预期效益, 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国家惠农政策得不到体现, 村民得不到实惠。

三、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的对策与建议

涉农资金是一个关系到民生、民心的重大政治问题, 具有数量大、涉及部门多、群众较关注等特点, 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管理涉及到每一个村, 因此, 建议要高度重视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一) 加强项目监管, 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建立涉农项目库, 对各种涉农项目均应建立和完善项目库。申报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期论证, 择优申报项目;财政、涉农资金主管部门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审核。二是严格实行涉农项目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涉农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对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及农民补偿和农民切身利益的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 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狠抓项目常态管理。对建设完成的涉农项目, 要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财政和有关项目主管部门加强对项目的期中检查。四是严格决算审核和项目验收制度。对投资额较大的涉农项目, 由同级财政部门实行委托中介机构审核决算制度。五是完善项目建后管护制度。对已完成的属于工程性质的涉农项目, 要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明确产权主体, 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 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 强化审计职能, 实行全程监管

涉农资金名目种类繁多, 来源渠道广泛, 资金性质复杂, 审计机关要抓住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关注、资金数额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资金开展监督, 揭露问题, 以促进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在审计过程中, 注重收集农民群众对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反映, 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查找原因, 分清责任, 作出审计处理, 并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向农民群众通报处理情况。

(三) 注重源头治理, 规范资金投放方式

要把资金投放方式、渠道的改革规范作为源头治理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为有效监管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各级政府对涉农资金投放要科学合理决策, 对情况不明, 把握不大的项目要慎重投放, 避免决策失当。二是涉农资金投放尽可能打捆集中使用, 避免范围广、项目杂、资金散、效率低。同时要整合资源, 突出重点监管, 突显监管效果, 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 多给基层在资金 (项目) 上的自主权。三是涉农资金最好通过统一渠道运作, 项目通过统一部门审批, 避免多部门、多渠道操作, 以便于财政和相关部门监管。

(四)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社会监督

群众是涉农资金的受益主体, 同时也是最好的监督者。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情权、知晓率, 要注重加大宣传力度, 让有关政策、文件、规定传达到基层, 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防止暗箱操作, 预防基层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个人说了算, 甚至贪污、私分涉农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

(五) 落实工作责任制, 探索多元监管

县级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经验交流材料 第4篇

一是把好事前“审核关”。财政和社保、民政、农业等部门通力合作,严格按照程序收集、录入农民基础信息,严把审核关,采取会议宣传、政务公开栏等方式,让群众知晓,涉农资金项目实施15日内,向群众公布涉农资金使用情况,在项目实施中期,择时向群众公布项目资金拨付情况。

二是把好资金“备案关”。财政部门及时将涉农项目资金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让纪检监察部门掌握涉农资金落实情况。

三是严把支出“拨付关”。对专项资金总的管理办法是:统一开户,统一审拨,统一核算。实行资金专户管理,坚持按预算、按项目、按进度、按指定用途拨款。支付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四是严把监督“检查关”。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积极组织、配合监察、审计、项目实施单位和相关部门开展对涉农资金、教育专项资金、社保资金、民生工程资金的监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监督,将专项资金的监督贯穿于财政活动全过程。

五是严把服务“质量关”。一手抓优化服务环境,一手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在乡镇财政所建立了财政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管理、一厅式服务,完善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增强了干部服务意识、依法理财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确保了财政干部和财政资金两安全。

(江西省金溪县财政局杨阿三供稿)

关于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思考 第5篇

纪委监察局派驻第四纪检组、监察室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财政涉农资金总量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好作用,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自区纪委监察局派驻组成立以来,派驻四组就涉农资金监管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对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较好地掌握了底数。现结合调研情况就如何发挥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职能作用,加强涉农资金监管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我区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向及使用情况

目前,我区涉农资金名目种类繁多,来源渠道广泛,资金性质复杂。当前涉农资金的投向领域主要包括: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水土保持资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粮食直接补贴、农机综合补贴、家用电器购臵补贴、民政救助资金等等。由于涉农资金名目种类繁多,来源渠道广泛,资金性质复杂。目前,我区采用的是以项目或农户为单位,专款专用,将这部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农户手中,并组织有关单位

-1-定期督察,确保资金不流失且使用到位。

二、涉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尽管国家及省、市、区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法律、法规,逐步规范了涉农资金运行和使用,但涉农资金在具体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及乡村两级未按规定落实涉农项目配套资金,弄虚作假,虚报项目文本和资料骗取、套取涉农项目资金、补助、补贴和实物。二是个别乡(镇)村未经允许,擅自调整涉农项目内容和资金额度,未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涉农项目建设任务,致使部分项目延期,涉农资金滞留,不能及时发挥效益。三是个别乡(镇)村对涉农资金未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和专款专用,存在涉农资金财务管理混乱、账务零乱、临时挪用等问题。四是由于涉农资金渠道众多且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个别乡(镇)村仅靠一个项目多头上报,骗取国家的支农惠农资金。一部分涉农资金在流转过程中被截留、贪污和挪用。五是因部分农村户籍管理不严,户籍转出时不及时注销,人员死亡时不及时注销,造成上报人数大,实际人数小,形成“空挂户”,乡村两级利用这些“空挂户”领取各种涉农资金等。

三、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措施和对策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纪检监察机关在涉农资金监管中承担着重要任务,肩负着重要职责。一是要通过参与检查涉农资金的

-2-分配和拨付情况,促进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要通过监督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促进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三是要通过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具体工作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统筹规划。重点摸清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一是政策情况,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策措施、分阶段工作重点等;二是投入情况,即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的规模及结构分布情况;三是项目情况,即本地区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总量及重点、主要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规模、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展情况;四是管理情况,即有关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体制、模式,相关制度规定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在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作出统筹规划,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好各项工作。在资金分配环节上,要检查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是否放在农业和农村;检查各级涉农资金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规范,是否保证和突出了重点,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是否在资金上予以落实等。在资金拨付环节上,着重检查滞留闲臵、挤占挪用等问题,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在资金的使用环节上,着力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检查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合理有效地利用涉农资金。

(二)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实事求是处理问题。“三农”方面

-3-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有的政策措施本身还在逐步完善之中,各方面管理还有待规范。在这种情况下,监管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难以定性特别是难以处理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监管中发现的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侵害国家和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对于一些虽然不符合现行规定,但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际效果好的事情,要慎重对待,积极提出监管意见,推动有关政策制度的完善;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向区纪委监察局反映情况,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三)改进方式方法,确保监管实效。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建、督、查、追”四项措施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涉农资金项目有效实施。“建”,即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涉农资金专项监管相关制度,建立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备案制度,实行涉农资金专户管理和项目规范化管理,明确规定各项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使用、拨付、报账程序。“督”,即督促执行项目备案制和公示制。在项目批准后15个工作日内,实施部门要填写《涉农专项资金备案表》报送区纪委监察局备案。同时将项目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实施责任人等情况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台、政务、村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开。“查”,即采取逐月报

涉农资金监管 第6篇

今年以来,晴隆县采取四项措施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甚至贪污、私分涉农专项资金的违纪违规行为,以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运行和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晴隆县涉农专项资金主要涉及县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全县各乡镇。为确保国家涉农惠农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今年以来,该县把加强涉农惠农资金监管作为效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对涉农惠农资金实行全程监管。

强化学习教育。该县定期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及涉农资金主管部门、涉农资金项目单位的责任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关涉农资金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涉农资金管理人员依法行政、廉洁行政、规范行政的观念,自觉为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当好家、把好关。

强化项目公示制。属于直接兑现给群众的涉农资金严格按照村组申报,乡镇政府审核后到村组进行张榜公布,群众无意见后报到相关部门拨款,然后进入农网“一折通”发放,确保农户得到实惠;项目单位的资金立项、施工、验收由项目实施单位到项目受益的村组进行项目公示,并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同时,积极开展事前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及时发现和预防涉农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健全涉农资金备案机制。将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进一步促进相关单位改进管理,增强责任感,提高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县级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经验交流材料 第7篇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几年来,在东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东港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加强镇级财政建设、积极培植新财源、强化镇级财政资金的监管,使我镇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有力的促进了我镇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北井子镇基本情况

北井子镇全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962公顷,滩涂面积 5466公顷,现有13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农业村11个,渔业村2个,居民10033户,人口3.4万人。200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66.5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56.4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5.9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15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45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06万元。2009年财政总支出为4358万元,其中乡镇一般预算支出为2164万元,净上解为2194万元,当年结余92万元。

二、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做法及成效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突出表现是乡镇财源基础薄弱,受宏观经济运行不畅,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潜力不足,原有财源相对委缩,收入增长缓慢,财政供养人员多,支出压力大等,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解决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要不断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夯实乡镇财政工作基础,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乡镇财政工作管理质量和水平

1、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夯实乡镇财政工作基础。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求每名财政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思想观念。二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财政业务建设,制定了《北井子镇财政工作制度》、《北井子镇会计工作职责》、《北井子镇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各类乡镇财政规章制度,使各项财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各项财政业务的操作。三是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财政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四是加大对镇财政所办公场所、设备等的资金投入,为财政所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网络宽带等办公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财政所办公条件,财政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和电算化。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坚定了我镇的财政工作基础,使我镇的财政职能定位更加准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业务工作更加精准细致、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高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2、加强乡镇财源建设,进一步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按照东港市提出的“三带两区一城”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我们结合北井子镇实际情况,着力加强“三条经济带”建设,不断培植新的财源。一是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带”产业化,夯实基础财源。充分发挥我镇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蟹田稻米”、“鳅地稻米”、泥鳅鱼等具有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并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培育壮大了孙屯鳅地稻米、东港市淡水鱼收购养殖场等名优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二是加快“金(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请保留此标记。)色工业带”建设,做大中坚财源。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加大对工业园区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2009年我们镇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园区道路,电力等设施的改造,提升了工业园区档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东方高新金属材料有有限公司、亿丰服装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拉动能力强的项目。目前,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二期已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450万元,投产后年增加乡镇财政收入达100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蓝色海洋旅游带”,培植新财源。我们镇滨邻黄海,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獐岛等岛屿景色十分的优美,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我们采取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旅游项目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促使我们镇的海岛旅游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2009年我们镇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为獐岛修建旅游码头、客运站、陆地引水工程等。目前,我们镇所属的獐岛旅游区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年接待旅客达5万人,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产养殖、海产捕捞、餐饮、海上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为我们镇培植了一批新财源。

通过加强“三条经济带”建设,使我镇的财源得到了巩固和壮大,实现了财源的稳定增长,增强了我镇的财政实力。

3、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镇财政将镇本级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上级政府安排各类补助性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2008年末,东港市改革乡镇财务管理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乡财县管”,我们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将我镇下属的事业单位的原有账户撤销,所有的财务工作收归镇财政所统一管理。这样,我们镇每一个单位的每一笔收支都是在镇财政严格的监管下完成的。2009年我们镇各类支出达3000余万元,均纳入到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

二是严格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我们结合北井子镇的实际制定了《北井子镇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在工作中我们能严格执行《程序》的规定,要求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支出,首先经主要领导同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财政所对票据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报镇长审批,最后后到财政所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

三是加强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力度。我们镇对各项补助性资金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做到了及时公开、公示,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采取“部门造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折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保证了资金按期拨付并兑现到位。还通过走访、查阅档案等形式,对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009年我们镇共发放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补贴”、民政优抚、五保、低保等各类补助性资金近千万元,全部采取“一折通”形式及时足额的将补助资金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无一错补、漏补、少补。

四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镇财政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09年,我们镇共完成油路铺设、农桥修筑等建设项目10个,资金支出共计500余万元。由于镇财政严格实行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分账核算,对每个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对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上级财政提出意见建议,及时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及时评估验收,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使项目资金为三农服务发挥应有作用。

五是加强镇、村资金和财务的监管。加强镇级财政预算管理,将滩涂、虾池等集体资产的发包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所有收入缴入国库。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严格执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制度”,规范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各村村务、财务公开内容、时间、形式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要求各村必须按照《北井子镇村务(财务)公开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同时,加大对镇村资产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镇村资产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

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三、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乡镇自身实际,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培植乡镇财源这一根本出发,通过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机构,规范职能、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新型乡镇财政。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对乡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每笔财政资金的使用都要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要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就要加快发展乡镇经济,为乡镇财(转载自文秘家园http://,请保留此标记。)政培植充裕的财源。要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因地制宜、涵养和培植后续财源。首先,要根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已有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发展对乡镇财政贡献大的产业,做大乡镇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不断拓展财源建设空间,加大乡镇财源建设力度。其次,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经营,管理好、经营好乡镇集体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乡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乡镇财政提供充裕的、直接的财源。三是在发展经济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不顾乡镇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3、改变方式,拓展财政资金监管的深度与广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资金发放监管机制,严格执行资金操作规程和财政政务公开。二是要对农村低保、五保户、困难户、大病救助、单亲母亲、三农保险等项目实行全面覆盖,切实做到公平、公正与公开;三是项目建设要严格

实行四个制度,即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程序规范;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提高乡村项目实施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实行绩效评价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实行跟踪审计制,提高资金的监控能力,确保专款专用。

涉农资金整合县级样本 第8篇

柞水县,这个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的农业小县,却在涉农资金整合上做了一篇大文章。作为陕西省集中连片贫困区,“九山半水半分田”,人均耕地不足八分。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1.49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穷”县,通过资金整合,2007年到2011年,人均纯收入由1620元提升至5358元,增长了2.3倍。建成了汇生源等6大农业示范园,七坪等三大流域万亩标准核桃园。建设了小山岭罗庄等10个新农村,完成20个扶贫开发村。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多次获得财政部、陕西省和商洛市的表彰,2007还被财政部确定列为国家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自主县。

它的实施经验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有权有位才能有为

为了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柞水县从上到下成立了三级管理链条。在县级层面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副书记、副县长(主管农业)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审计、监察等局局长任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在财政局成立由财政局长担任主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负责资金整合的日常工作;在整合项目区成立有乡镇长任组长的财政支农资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与农民的协调工作。

其中,财政部门以资金管理为主、涉农部门以项目管理为主、审计监察部门以监督检查为主,这样就形成了从上到下,从项目到监察的立体化管理网络,为整合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柞水涉农资金整合过程中中,“柞水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县松散的、临时的组织不同,我县的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是固定的常设机构,有级别、有编制、有拨款。它的主要职能是编制整合资金年度计划和制定实施方案,审核论证申报项目,对整合项目进行管理、对项目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柞水县财政局农财股股长、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副主任陈敬宝介绍道。

为什么设立这个固定的机构?陈敬宝说,“有权有位才能有为,才能更好地开展和承接资金整合工作。”

谁的事归谁管

建立了涉农资金的常设管理机构,接下来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

众所周知,资金整合工作最大的难点不是资金量的多少,而是部门之间利益的协调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资金整合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因为整合是在整合其他部门的利益,是动其他部门的“奶酪”。

陈敬宝介绍说,在整合之初就确定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部门利益不变,二是坚持项目管理主体不变。在这两个原则下,各涉农部门争取的项目资金是暂时存放在整合专户中,财政部门只有管理权没有使用权,使用权还在部门手中,没有损害部门利益,这就是谁的钱归谁用。同时,项目的招投标、监理、日常管理、后期维护的权限还在部门手中,这就是谁的事归谁管。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财政“夺权”问题。

“部门涉农资金和项目按规划投入到整合区域中,取得的效果比单独做项目强得多,而且容易出成绩,促使这些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都提高了,办事效率自然上升。”陈敬宝说。

创新整合方式

如何调节支农资金的供给总量,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陈敬宝介绍,柞水县主要在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一在整合领域上拓展。原先是财政部门的农业专项资金和涉农部门的简单捆绑,发展到现在的以上级资金为基础,地方配套资金为辅助,引导金融信贷,结合企业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的新方式。扩大了三农资金投入总量,做大了支农资金的蛋糕。2011年,全县整合资金总量为29718万元,其中财政切块资金仅仅1400万元(包括中省奖励资金500万元,市奖励资金100万元,县配套800万元),整合其他单位项目资金11584万元,自筹资金16734万元(包括企业投入7910万元,银行贷款7200万元,群众自筹1624万元)。整合比高达1:20,在全国极为少见。

二是整合方法上把关。坚持“三整三不整”原则,对于救灾救济资金、民政优抚资金、农民直接补贴资金不整合,除此之外的产业类项目资金、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培训类资金一律纳入整合范畴。

三是整合模式上延伸。从按内容延伸到按产业区域板块整合。最初的整合只是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后期根据全县经济发展要求开始向产业整合;根据自然条件开始区域整合;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向板块整合。带动“三农”的全方位发展与进步。

四是整合规划上统筹。县级每年编制年度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向社会公示,吸收社会意见。聘请有资质机构进行论证,组织专家评审。提请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表决。这样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

制度硬约束

用制度管人,用机制干事,是柞水资金整合一直遵循的不二法则。柞水将资金整合的主要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用制度方式固定下来,并编辑成册,发放到各涉农单位,作为其工作指南。柞水资金整合规范共有13个办法,涉及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考评、项目组管理、资金报账管理和实施细则、工作考核、议事决策规则、资料管理、办公室职责(整合)、项目验收等,可以说基本涵盖了资金整合工作所有方面。

柞水县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工作人员高涛说,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具體操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了约束激励措施后,可以更好激发整个工作的活力和干劲。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保证整合工作的规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

好的设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陈敬宝介绍说,一是建立整合考核机制。将项目效益、资金效益、带动作用等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年终统计出结果在电视上公示,接受群众质疑和监督。二是建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从项目管理、工程管理、资金投入、经济效益、审计结论等对整合项目进行评价。三是建立干部奖惩机制。县整合办对每个项目派驻项目管理组和财政联络员,这些人员的工作与项目实施情况挂钩,同考核奖罚挂钩。四是设立奖励基金。对完成任务的县政府给予奖励。对完成较好的,县政府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费。

问题待解

尽管柞水资金整合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陈敬宝并不掩饰。他说,目前主要有几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项目主管单位只注重项目建设,不注重后续管护,致使建成后的项目效益大打折扣。二是基层财政单位只注重资金监管,忽视质量监督,极大地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三是地方财力有限,上级奖补资金总量偏小,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对引导和撬动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延缓了三农建设步伐。四是有些项目与“三农”的贴合度太低,没能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实际需求,建成后农民受益有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即效益与公平的问题。柞水县农业局副局长刘显珠接受采访时说,上级批项目时要求,只有具备了基本条件,才有获得审批的希望。柞水縣水务局副局长王春生也表示,整合工作只能因地制宜,如果条件不具备,这就限制了一些地区的发展。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柞水县财政局主管农业的副局长周成蛟认为,一是延伸现有项目产业链。他说,“当年之所以要整合资金主要是为了改变‘便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财力办大事。现在我们虽然对资金进行了整合,集中投放。但对项目的后续开发,不论是管理还是资金都严重不足,无法保证这个项目长期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只有继续在一个项目上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才能不断把这个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如果一个项目没完善就改做其他项目,势必形成第二次‘撒胡椒面’现象。”

二是继续做大资金整合这块“蛋糕”。各单位要加大向中省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同时,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纳入整合范畴,增加整合资金总量。

三是完善资金拨付管理。使资金拨付与项目进度挂钩,变为资金拨付与项目进度、项目管理、工程质量同时挂钩。以资金手段来约束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改事后监管为事中监管。

四是提升验收水平。增加项目验收组中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提升绩效评价的水平,使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出资金整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是坚持效益优先的同时兼顾公平。政府要通盘考虑,根据不同地域发展不同的产业。以此来促进地区之间的平衡。

六是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调查研究。工作人员要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开展调研,切实了解广大农民的需求。

九江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第9篇

第2期(总第10期)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3月1日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

正式上线运行

3月1日上午,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视频会在市财政局七楼会议室召开,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熊永强,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董金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管委主任杨志军,市政府党组成员、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察委副主任邵丹波出席会议。会议由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泽浔主持。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市直成员单位 1

分管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市财政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新闻媒体记者等共180余人参加视频会,各县(市、区)相关人员在各分会场参加视频会。

会上播放了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宣传片,工作人员对监管平台进行了汇报演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董金寿发表讲话。随后,熊永强、董金寿、杨志军、邵丹波、吴泽浔,共同按动彩色球启动“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网。标志着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董金寿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监管平台的开通上线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平台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平台建设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董金寿指出,信息化时代利用大数据开展监督工作是大势所趋,监管平台建设对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意义重大,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二是要相互沟通讲配合,三是要固守底线讲纪律,四是要加强宣传讲氛围,真正让九江市涉农监管平台成为保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啄木鸟”,促进干群关系融洽的“润滑剂”,让监管平台真正成为阳光型、服务型的政府重要“窗口”。

会后,与会人员现场体验了一体机查询和监管平台各项功能,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扫描关注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学习了解平台。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是一个市县一体化平台,包含市本级及14个县区平台。整个平台建设按照“统一平台、分级管理、统一口径、分口录入”的原则由市里统一建设,各区县可以分级管理本区县资金数据,数据由各县区分口录入,再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全市涉农资金数据的统一管理与使用。自2017年10月起正式启动监管平台建设以来,历时5个月,如期顺利完成。平台已建成涵盖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及涉农项目监管网站多个查询渠道。截至目前,已经有498个成员单位、224个乡镇街道纳入平台监管;已录入信息180余万条,发布170余万条,录入项目1.2万个,已发布5000多个,发布的涉农项目资金总计9.6亿元,惠农补贴15亿元;平台根据已经录入的资金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产生项目类预警450多项,补贴类预警2200多人次;由于监管平台初次录入数据系统,大部分预警信息属于疑似问题信息。监管平台后台将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分类处理,一是对确实没有问题的疑似信息由平台监管办核实后进行销号;二是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按工作职责分别推送到相对应主管

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由平台监管办公室督办销号;三是对查实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由平台监管办公室移送审计、纪检等部门依法处理处罚。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江市财政局代章)

抄报:省财政厅及胡强厅长;市委杨伟东书记,市政府林彬杨市长,市委熊永强副书记,市政府董金寿常务副市长,市纪委杨志军书记,市政府张荣先副市长;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九江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第10篇

第5期(总第5期)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2月6日

压实责任 上下联动 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近日,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明确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职责的通知》,明确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业务审核组、监督检查组、技术保障组等四个工作组,将具体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和部门,实现任务分解到位,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同时,市财政局内部成 1 立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协调推进工作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市财政监督检查局局长任副组长,局各有关涉农项目资金科室(单位)为成员。工作组主要负责局内部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推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推动下,各县(市、区)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了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

德安县 11月16日,德安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统战部部长,副县长出席会议。会议宣读了《德安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建设相关业务培训。11月23-11月24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两个督查组,对全县44个(其中县直单位29个、乡镇场15个)有涉农项目资金的成员单位进行了第一次督查。重点督查各成员单位是否召开会议、是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正式下发、是否成立组织机构、是否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落实责任人员及联系方式表,督查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根据督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并提出工作要求。庐山市 10月14日,庐山市委常委会传达了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专题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2 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建立“党政重视、纪委推动、财政主抓、部门协同、乡村联动”的工作机制。10月25-31日,领导小组分层级、分类别、分片区召开7次座谈会议研究推进事宜。在反复征听意见建议和多次研讨后,印发《庐山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监督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和《庐山市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11月10日,召开由各涉农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使用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议,就自查清理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明确了自查清理范围、原则、政策界限和工作要求。11月22日,召开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就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监督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明确了平台建设、报备备案、公开公示等具体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以会代训,对各涉农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使用单位责任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瑞昌市 11月21日,瑞昌市市直成员单位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座谈会召开,就方案和实施办法征求各单位意见,瑞昌市纪委书记出席并讲话。11月23日,确定市直成员单位涉农项目资金类别和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责任落实及联系方式。11月24日,瑞昌市委常委会通过《瑞 3 昌市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瑞昌市关于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办法》,成立瑞昌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纪委书记、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涉农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局,由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11月28日,印发《瑞昌市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瑞昌市关于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办法》,12月1日,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江市财政局代章)

上一篇:学生迟到请假表下一篇:初二日记800字:考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