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

2024-08-22

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精选8篇)

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 第1篇

201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一:“嫁得好”之“好”怎么解读

近日来,由广州多个部门组织的对广州市内10所高校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中显示,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此贴自发到论坛后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0月24日《人民日报》)

广州的调查是一个缩影。此前南京几所高校的调查亦证明,大多数女生选择要嫁就嫁有钱人,而且有钱与否压过了人品好坏。如今价值多元,在守法的前提下,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个人的自由。女大学生为“少奋斗”,更精确地说其实是“不奋斗”而追求“嫁得好”,尽管反映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精神矮化”,但如今价值多元,在守法的前提下,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个人的选择。女大学生追求“嫁得好”,亦是其自由。

追求“嫁得好”当然未必就等同于爱情金钱化,正如“富二代”中有浪荡哥儿,但也有“最美高富帅”一样,没钱的爱情未必就是真爱情,有钱的爱情也未必就会是伪爱情或者没爱情。其实真正的问题恰恰在于:“嫁得好”的标准是所嫁之人须兼“富二代”与“最美高富帅”于一身,还是只要“富二代”或曰有钞票就行。用主流价值观衡量,“嫁得好”之所以能称“嫁得好”,不可或缺的前提是要有真爱为基础。倘若不问人品,不问有情无情,只要有钱就行,将“嫁得好”异化为谁有钱嫁给谁,那么所谓“嫁得好”只是自欺欺人。这样的婚姻,已不是什么“爱情的坟墓”而是灵魂的地狱了。2013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公告 职位表 真题解析 在线估分 职位表下载 笔试备考专题等考试信息详情点击:http://v.htexam.com/beijing/gwy/ 2013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86771135 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更值得提醒的是,假如将“嫁得好”的标准设为有钱就行,那么实际上就已是底线无底。有个故事这么说:有甲、乙、丙三个规模不等的商人,甲商人在3万元诱惑前丢弃了底线,乙商人在5万元诱惑前丢弃了底线,丙商人在30万元诱惑前丢弃了底线。三个商人都有自己的底线,然而又先后突破了各自的底线。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如果底线只是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区别,那么所谓守住底线,其实终是难守。而有钱就行的“嫁”,最后求嫁不成退而求“包”,滑进笼子做“金丝雀”,当名不正言不顺的“二奶”,也是在劫难逃——有一些女大学生甘当周末情人,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今天常听到一种议论,将女大学生追求“嫁得好”舍弃“干得好”归咎于求职的艰难,创业的坎坷。甚至有人搬出西哲的格言“没有面包,爱情也会饿死”为“求嫁舍干”辩护。求职艰难,创业坎坷都是事实,然而今天还不至于“没有面包”也是事实。倒是有钱就嫁,“面包”多得吃不完了,爱情不会死于饥饿了,然而爱情还有吗——比如一些“金丝雀”,有了吃不完的“面包”,但她们的“爱情”,不是已早早地“饿死”了吗?至于她们的“精、气、神”,也早已“无家可归”了。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二:落实监督问责制

【背景链接】

日前,一则关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干部公开财产的消息引起热议。在“徐州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官网上,该区600名科级干部的家底悉数公开,群众上网即可查阅。相比此前一些地方的试水,贾汪区的做法在彻底程度上可谓创了全国之最。

但也有人发现,在随机查看的100名干部个人公开信息中,有96人的申报内容如出一辙——有住房1套;除工资外,无其他非正当收入。于是有人说这又是一场“反腐秀”。

【具体分析】

据了解,贾汪区600多名干部的公开信息内容,全系个人自主填写申报,组织未加核实。该区纪委书记张秋月也坦承,“尽管我们要求逐项如实申报,但隐瞒或偷工减料的申报确实存在。”他同时认为,“现在瞒报是诚信问题,万一哪天被举报,就是违纪问题,轻重自知。再说,天天面对自己的虚假承诺,也是一种无形压力,多少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应该说,领导干部住房、收入,配偶及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历来是信息公开的难点。从已有的经验看,一些地方试行的官员财产公开,其重点对象多为新提拔干部,且多在内网或内部公示,公开对象和公开范围有限。像贾汪区这样成建制的官员进行申报,收入房产全公开,网上一“晒”到底,尽管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种探索无疑值得提倡和鼓励。

【建议】

让官员网上“晒收入”,不能简单地一“晒”了之,还需要监督与问责的制度跟进。

一是要细化公开内容。官员财产公开,公开什么很重要。目前贾汪区的做法是把干部住房、收入、配偶及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公布于网上,比起过去简单公开个人的住房及收入有了很大进步。但考虑到我国公务员群体的收入结构状况,还应细化财产公开类别,防止出现申报盲区,只有把官员的所有收入涵盖其中,财产公开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强化有效监督。相对于公开收入,更难的是如何监督。没有严密和可操作的监督机制,官员收入公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强化纪检监察等机关的监督职责,加强对公开材料的审核把关;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作用,畅通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同时积极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虚假申报的揭露力度,真正让官员财产置于阳光之下。

三是要落实官员问责。我们注意到,很多地方官员申报都是“自己填个表然后上交,没有审核没有公布”,一些地方官员财产公示试点后波澜不惊,大多是“零投诉”、“零举报”,这既反映出财产申报在许多官员心目中就是“走过场”、“摆样子”,也反映出一些群众对于公开制度的不信任、不关心。要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问责,完善惩戒措施,切实提高官员申报的造假成本,让“隐瞒或偷工减料的申报”真正付出代价。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配以有效的监督问责,真正把官员财产曝晒在阳光下。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三:医科生改行之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着名医改专家李玲称,中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成为医生,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至少应配备全科医生60万名,但目前只有7.8万人,实际缺口高达52万人。

【解析】

按照人口比,我国目前医生还存在很大缺口。每年招录约60万名医学生若能坚持下去,并且基本都能成为医生,那么医生存在的巨大缺口将会逐步得到缓解。但是,每年招录医学生约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够成为医生,这不仅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而且也不利于解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看病难。

大批医学生学成之后转行,虽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还是医生培养体系落伍,人才使用体系缺乏激励动力。因此,最为紧迫的还是对医生培养体系和使用体系进行“大改”,为转行者正确导航,使之能与培养目标接轨。

在校学习的前5年基本“不临床”,后几年才在医院见习与实习,但还要做研究写论文„„这是作为顶尖医生培养殿堂之一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未来医生的培养模式。“8年应该出个好医生了,但由于‘重理论轻临床’的课程设置,结果连医学博士的看病能力,都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医学生学制一般分为5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和8年制本硕博连读三种,但压缩临床实习环节成为一种通病。特别是近年来的扩招更是加重了临床实习医院的严重不足、有责任心的医生“师傅”越来越少等尴尬。学校想尽办法往现有的实习医院“塞人”,但真正能够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却少之又少,众多实习生实习成为打杂,无法学到临床经验。因为“学不到真东西”,一部分医学生把一年实习期当成复习考研、准备转行的缓冲期;另一部分“坚守者”只能在走上医生岗位后才得以完成尚未完成的实习,这无疑延缓了成长时间。

对医生培养和使用体系进行“大改”,为拟转行的医学生正确导航,激励和鼓励他们到乡村和社区,则是一条便捷的道路。目前的问题是,许多医学生宁肯在大中城市扎堆,哪怕学非所用,甚至放弃专业转行,也不肯改变观念到乡村和社区当医生,这很值得反思。假如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能够为其提供优惠条件,像对待大学生村官一样对待他们,想必许多医学生就不会转行,把乡村和社区作为从业首选。因此,地方需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医学生到他们那里从业。不仅要保证其有体面的工资待遇,还要为其培养、深造、职称评聘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乡村和社区医院思贤若渴,能够留得住人才,医学生到了那里同样可以一展身手,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才有实际意义。

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 第2篇

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复习禁区

北京人事考试网:

申论答题技巧:有句话道“得申论者得天下”。在北京公务员申论考试中,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深入领会申论精神和命题特点,总是陷入申论作答误区而全然不知,导致成绩低下,与公务员失之交臂,甚为可惜。中公教育归纳出考生在复习申论时的禁区。

1.僵化角色,没有政府立场

此种错误违背申论基本精神典型表现。由于申论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测试形式,因此,要求考生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以公务员的身份分析和解决问题。僵化角色的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仍旧带着大学生、群众或其他非政府部门意识对待申论,不能显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甚至出现啼笑皆非的情况。

2.脱离材料,仅凭主观发挥

申论是侧重考查考生驾驭材料能力,即测查应试者有效提取和整合信息能力的一种测试形式,加上其写作特点,一些考生仅凭日常经验和写作技巧答题,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脱离材料而全然不知,结果不能获取有效信息。

3.忽视格式,不能规范书写

由于申论考试实际是上级或领导对公务员处理材料的具体要求的一种缩影,因此考生要严格按照每种题型的要求作答。一些考生忽视了这一点,复习时把申论写作当成一般文科测试来对待,随意书写。如概括、分析、对策题目中层次混乱,公文和大作文中结构松散,语言口语化,字迹潦草,导致失分严重。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 第3篇

1研究设计与步骤

1 . 1研究任务

分析不同运动频率、运动时间等因素以及性别、年龄对公务员BMI指数的影响。

1 . 2研究对象

南京市公务员,男性532人,女性382人,共914人,平均年龄40.86岁,标准差9.21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41.95岁,标准差9.24岁,女性平均年龄39.36岁,标准差8.96岁。(见表1)

1 . 3研究方法

1.3.1测试项目

实验测试项目:身高、体重;问卷调查项目: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年龄、性别。

1.3.2测试时间

2012年11月至12月。

1.3.3测试方法

按照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实施细则执行。

1.3.4数据处理

数据均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程序处理,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OLS普通最小二乘法等。

2研究结果

2.1 BMI指数统计

全部样本中,BMI指数值介于15.33~33.93之间,平均为23.42,表明公务员群体体重总体尚未超标,处于健康等级,但标准差为3.00,意味着这个群体中也有少数人体重已经超标,甚至进入了肥胖 行列 , 需要予以 重视。全部 样本中 , 公务员身 高介于1.64 ~1.86 m之间,平均为1.74 m,标准差为0.07 m。全部样本中, 公务员体重介于48.60~108.30 kg之间,平均为65.57 kg,标准差为11.53 kg。各个指标在P20分位、P40分位、P60分位和P80分位上的统计值(见表2)。

2 . 2相关性分析

图1左、右两侧分别为男性和女性的BMI指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男性BMI指数总体上要高于女性的BMI指数,进一步通过统计检验发现,F统计值为3.518(P=0.061),T检验值为16.233(P= 0.000)。图2为年龄与BMI指数相互关系图。可以大致看出,当年龄增加时,公务员BMI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一判断是否成立,下文将作进一步的计量检验。

锻炼频率分为4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定义为每周不超过1次、每周锻炼2~3次、每周锻炼4~5次、每周锻炼6~7次。图3所示为锻炼频率与BMI指数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锻炼频率较低时,BMI指数值处于较低或较高水平,且相差较大,而随着锻炼频率的提高,BMI指数值就会逐渐趋于集中,这意味着锻炼频率与BMI指数值之间可能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图4所示为每次锻炼时间与BMI指数间的相互关系。每次锻炼时间分为3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定义为每次在60min以上、每次介于30~60min之间和每次不超过30min。可以看出,每次锻炼时间与BMI指数值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锻炼频率与BMI指数值之间的关系,也是存在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2 . 3计量分析

为了检验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对BMI指数值的影响,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这些变量进行线性拟合。需要说明的是,模型中加入了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年龄的平方项,目的是更好地理解这些变量间的隐含关系。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BMI指数值=F(锻炼频率、锻炼频率2、锻炼时间、锻炼时间2、性别、年龄、年龄2)+随机扰动项。

模型回归结果显示,R2统计量为0.357,调整后的R2统计量为0.352, 表明上述变量能够解释BMI指数值变异程度的35%。F统计值为71.798 (P=0.000),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见表3)。

根据表3给出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1)年龄对公务员BMI指数值的影响为正,但边际效应在减弱,这也是为何图2中所示两者关系相对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务员年龄每增加1岁,BMI指数值将相应增加0.267。(2)性别对BMI指数值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与男性公务员相比,女性公务员的BMI指数相对较低,这与图1所示结果一致,原因是女性在平时更注重健康饮食以保持身材。(3)锻炼频率对公务员BMI指数值的影响显著为负,且边际效应为正,表明增加锻炼频率能够降低公务员BMI指数值,且这种作用随着锻炼频率累积上升而增加,原因是高强度的体育锻炼更有助于人体脂肪的燃烧。(4)锻炼时间与公务员BMI指数值间呈显著负相关性,并且这种负相关性随着锻炼时间的累积降低而减弱,这与锻炼频率对BMI指数的影响机理相一致。

3结论

(1)公务员性别是影响BMI指数值的重要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的BMI指数值相对较低。

(2)公务员年龄对BMI指数的影响较明显,且呈现出非线性的复杂关系倾向,一般情况下,公务员年龄越高,BMI指数值也就会越高。

(3)提高锻炼频率有助于促进公务员BMI指数的降低,且锻炼频率在较高的情况下,这种效果会更加明显。

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 第4篇

关键词:公务员;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116-02

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召开,对各级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建设好服务型政府,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亟待研究和推进的重要课题。

建设一支服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公务员队伍,同时受到内外因的影响。作为核心内因的激励机制,在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薪酬构成不合理。北京市公务员现行的工资结构分为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两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根据职务划分为27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若干档次,以体现职责大小、工作绩效以及资历,根据工龄和职务变化,至少每2年调整一次;津贴补贴部分较为固定,主要受职务影响,4-5年调整一次。可见,基本工资因调整频繁,同时受工龄和职务两方面因素影响,更能发挥激励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资结构中,基本工资所占比重却较低,平均仅占总工资的1/5。此种工资构成造成了以下两方面的弊端:一是基本工资因占比少、总额低,导致划分27个级别后晋升一级的级差小、每次调整的幅度少,从而失去了划分级别和档次的意义,也不能充分激励员工。二是占比达到总工资4/5的津贴补贴,决定了公务员的工资主要受制于职务,而非工龄或绩效。以某处级单位为例,工龄10年左右的处级干部与工龄30年左右的科级领导工资只相差不过百元,而工龄同为30年左右的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工资相差千元以上。这就导致了长期不能晋升的干部看不到希望,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或是消极懈怠心理,丧失工作动力。

2.考核缺乏科学性。公务员的考核是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重要依据,在整个公务员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公务员评估考核体系由于缺乏严密性、科学性,使得这一制度的效力大打折扣[1]。北京市公务员现行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领导听取意见等方式,考核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的表现,最终确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考核等次,并对优秀、称职人员进行奖励。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考核主体的主观性和单一性。考核主体多为同领导和同事,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考核是衡量工作优秀度的重要指标,故在考核中普遍存在 “好人主义”、“敷衍思想”或是“报复心态”,导致考核结果失真。此外,公务员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群众,但在考核中并未将服务对象的评价引入现有的考核机制,从而导致对工作绩效的认定缺乏真实性。二是考核结果对员工的激励性或惩罚性不大。大多数单位的考核较为温和,考核结果中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很少存在,从而使那些缺乏责任心、工作消极懈怠甚至德行失范的员工得不到惩罚,不能在单位内产生警示作用,从而滋生了不良风气的蔓延;而那些因工作优秀、表现突出而在考核中受到嘉奖的公务员,得到奖励也大多只是享受一次性奖金,且金额不高,很少与薪酬和晋升挂钩,从而导致优秀员工的导向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3.晋升空间不大。晋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是重要的激励手段之一,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生涯发展都产生着十分积极的影响。然而,在现行的北京市公务员晋升制度中,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级别和职数限制。目前,北京市公务员的晋升普遍受到级别设置少和职数紧缺的限制,特别是县处级以下的基层机关,级别就只有处、科两级,且领导职数只占到总编制的1/3-1/2左右。二是岗位流动性差。常常要等到某一职位的人退休或是晋升,才能产生职位空缺,许多街、乡的科长一干就是2-30年,等到退休的时候已经积攒了大量的后备干部。虽然设置了非领导职务,但也多是为了让领导职务的干部“退居二线”或是给年长公务员的“安慰”职务,使得许多年轻干部失去了晋升的最佳时间。

二、完善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合理安排薪酬结构,加快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

1.加快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决定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此举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工作年限相同的公务员因机构级别不同所导致的晋升机会不均等、待遇不平衡问题。这对于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无疑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应加快落实。

2.提高基本工资比例。建议将基本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例提高至40%,同时提高每个级别的级差、缩短现行级别晋升年限,从而使每个干部每年固定提高的工资额占到工资总额的5%左右。这样既保留了27个级别设定的初衷,体现了薪酬对晋升职务的激励作用,也兼顾了工作年限的重要性,对稳定干部队伍、尤其是提高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对考核结果的利用。

1.提高日常考核的重要性。将现行“一年一考”的考核方式变为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增设月度考核。月度考核主要取决于考勤情况及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可根据是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完成质量如何等标准进行评定。为保证月度考核的客观性,不设置互评,只考察工作绩效和工作表现。全年,结合月度考核结果和年度考核结果,确定最终的考核结果。

2.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机制。一是要分类考核。在设定考核量化指标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岗位和工作内容的公务员的实际情况,使考核指标能清晰的反应工作实效。二是要分级考核。改变以往整个单位“大锅烩”的考核模式,将不同的级别分开考核,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从而增加考核结果的可比性,也避免考核优秀者多为领导的现象发生。三是细化考核主体。改变以往考核权重主要集中在上级领导或是考核主体因不了解被考核者所以泛泛而评的情况,针对不同的被考核者设置个性化的考核主体,使其涵盖不同层级并保证每一个考核主体都是了解被考核者的。同时,引入360度考核法,使上级、下属、同事、服务对象等能参与到考核中,从而保证对被考核者的工作实效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

3.重视考核结果的使用。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实际的、切身的利益紧密挂钩,是公务员考核制度激励功能的具体体现[2]。要重视考核结果的使用,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或是惩罚作用。在现实中可以通过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的方法增加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在薪酬方面,扩大考核结果对薪酬的影响,如考核优秀者基本工资缩短一个晋级年限或者考核优秀的直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基本称职或是不称职的晋级年限相应延长等,从而使考核在薪酬中产生更大的作用。在晋升方面,使考核结果影响晋升的机会。如连续两年或以上考核结果优秀者直接列为后备干部、享受优先晋升,或在干部选拔笔试、面试环节直接加分等,从而在精神、物质和职业生涯发展上充分激励干部,使干部感受到考核的重要作用。

(三)扩宽晋升渠道,提高公务员干部队伍活力。

1.增加岗位流动性。在职级限制较难打破的情况下,增加岗位的流动性是完善晋升机制的较好途径。虽然,现行制度中也有同级转任政策,但是由于大多数符合条件的都是在领导职位上工作了很多年的老科长、老主任,虽然名义上能够保留待遇,但是实际上是退居二线,且政策并无强制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吸引力并不大。基于上述问题,建议在此基础上,增设占本单位领导职数10-20%左右的升级转任非领导职务岗位,用以解决基层机关领导队伍老龄化问题。此外,增加中青年干部的轮岗、组织市級机关遴选,也能够增加干部队伍的流动性。

2.建立基层机关非领导职务按年限正常晋升机制。县处级机关的非领导职务由于受到职数限制,还需要通过组织任命、竞争上岗等方式才能够得以晋升,严重影响了一批工作能力强、有敬业精神而未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参考市级及以上机关现行做法,建议建立基层机关非领导职务按年限晋升机制,只要符合年限、考核等规定可以直接晋升上一级非领导职务,且不占职数,从而为提高公务员待遇、解决扎堆竞争领导职务的问题提供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静边、莘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法制与社会》.2010.08(上)

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 第5篇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13-2-7 15:27:03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凭二代身份证就可以贷款50Wzheshloan.rendro.ch

应急贷款,利率低,放款快,手续简单, 无区域限制,当天申请,当天放款!

[中公]2015国考封闭班速提30分sa.offcn.com/

公务员辅导-全程协议,不过退费,个性化服务!公务员考试-面授网校双轨教学,成"

小额贷款只需身份证即可办理!kjuyt.pot.pt:98/

无抵押免担保!当天申请当天放款!办理贷款快捷简便!

百度推广

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录取的比率并没有相应提高。一方面对毕业生和准备考研、考博的同学来说,报考公务员是为了多一条出路,所以考生只是拿出一小部分精力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而另一方面,公务员考试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也搜集了一些公务员考试过来人的经验,希望对考生的复习能够有所帮助。

目前国内的公务员考试,基本分为两类,国考和省考,国考是每年10月中旬启动,省考日期不一定,但是大都集中在次年上半年,比如多个省市参加的421联考。最近从网上的消息来看,下半年多个省市的915联考也陆续开始了。

据我了解,目前在职和学生的比例大约是一半一半,而随着对基层工作经历要求的逐渐强化,那么以后参加公考的在职人员比例只会越来越高,而在职人员的备考,一般都是在招考公考发布之后开始准备的,时间上也就是1-2个月,因此抓住这一两个月的时间,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公考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大家应该都清楚,公考两个科目,行测和申论。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行测是核心,申论是重点。有人说,这两句话说了和没说一样,其实不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历年的公考分数线,每年的分数线除了总成绩有最低要求外,还需要对行测单独划线,这样做我理解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申论再严谨也是主观试题,既然是主观题,那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

行测篇

行测的考试时间是2小时,而题量一般是140道,这两年调整为135道,做过真题的同学应该都清楚,这样大的题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试题,除了超人,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尽量多的试题并确保拿分(这点很重要)。这句话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在复习阶段,我们同样必须有所取舍,对于某些部分,必须完全掌握,确保准确率和成功率,对于某些部分,要有选择的放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考试时瞻前顾后,贪心和能力不匹配,成绩就不会好。

那么,哪些分数是必须拿的呢?这个因人而异,我的经验就是以下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完全掌握,考试时把失分率降到最低:(排名分先后)

资料分析:这部分很多人放在最后做,因为时间关系,最后都是盲图了事,殊不知这部分应当是整张试卷中稳拿分的部分。我的经验是两个:一个是估算,先看下答案,如果答案差别较大,就要使用估算,不断地四舍五入,最后的结果大致能对上一般不错。第二,是采取一些解题技巧,大家可以多琢磨,其实大多数都用不到,无非就是估算和代入法。第三,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要练习,关于高考,我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我的老师有句话我至今印象很深,他说考前2个月,你还要每天做题,这时候做题对于提高已经没什么帮助了,但是每天做题能够帮助你保持“题感”,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每天做4-6套资料分析,届时解题的时候必然手到擒来。

图形推理:这其实是很容易拿分的部分,我不太清楚别人怎么样,我的唯一经验就是多做题,见得多了很多图形看一眼就知道答案,其实出题者出题的思想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么多年的考题,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类,看多了就会抓住问题的精髓。如果没有积累,那在考场上高度紧张的气氛下是很难想出结果的。

言语理解和表达、定义推理和定义判断:这两部分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考验日常的积累,一般1分钟1-2道题,做题按照自己的经验做下去就好了。

常识判断:这个差点忘了说。其实这里有个小窍门,行测的试卷一般是提前发的,所以,当老师发下卷子后,你就应当打开到常识判断哪里,快速浏览,这些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没什么好说的,也不需要思考,争取在开始答题前搞定常识判断,当然,也有个别老师会提醒你不要拆开试卷,这时候,你就要灵活,老师点人,那也是一个个点,他不是没点到我嘛,即使点到我,我就继续做,退一万步讲,即使点到我,那我不看了总可以吧。利用这个时间差,基本开考前常识都能搞定。

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相比,这部分难度就大了很多,经常会遇到所谓的难题、偏题。对于这部分,我的建议就是大家一定要掌握代入法,就是根据直观感觉代入答案进行演算,对于没有思路的题不做纠缠,毕竟这部分的试题能够拿一半的分就ok,切忌在这部分浪费时间。

说一千道一万,行测其实是个体力活,它对智力、能力什么的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唯一要求的就是熟练度,对于普通人,熟练度就是解题的唯一诀窍,做的题多了,题感自然就来,考场上也就更从容些。我的建议就是,每天都应当严格按照时间做一套行测的历年真题,我当时用的综合教材里面就有真题,还省得在网上到处找,直接在书上做题。

申论篇

下面说下申论,刚才说到,申论是重点,也是很多同学头大的一门课,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近日看到很多同学跟帖要看申论部分,让我倍感压力,先说说我自己,申论的成绩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50、60、69、66最高的那次就是黄河精神那次,正因为我的申论成绩逐步提高,自感在谈申论经验的时候有一定发言权。对于申论,个人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要想做好申论,像半月谈,人民日报是必备的阅读资料。而我的经验,就是看加练。

所谓看,就是每天都要看文章,这样有几个好处:首先是让你广泛了解热点、焦点的社会问题(而这也是申论出题的重点),到时候遇到材料不会觉得太陌生而无法下笔,其次是边看边学,看看人家的套话怎么说,怎么写官样文章。那么,什么时候看呢,我哪有时间啊?这个问题曾经我也很苦恼,还得上班。但是,能上网的同学们应该都有手机吧,如果不是非常out手机应该都能看txt吧?把资料下下来,装在手机里,地铁上,晚上睡觉前是不是可以看?另外,做成doc,改个名字放在电脑里,上班的时候忙里偷闲能不能看,反正也就1个多月,抓住一切点滴时间才是王道,既然打算改变的生活状态,那就先得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如果抱着得过且过,搂草打兔子的心态,那么成绩不理想也是正常的。

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 第6篇

1.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我国行业自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表达准确、语言简练。

【解题思路】从资料中提炼出答案,根据“同义合并、异义分项”的原则,具体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在我国当前的行业自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部分行业协会缺乏实施依据和相关资质,或收受被认证企业的贿赂,进行虚假认证,蒙骗社会;

第二,部分企业通过组建价格联盟等形式,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第三,在出口贸易中,某些企业采取低于成本价销售、以次充好、假冒名牌等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不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声誉。

2.试分析造成目前我国行业自律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25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结合上一题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目前我国行业自律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1,利益的驱动。

第2,部分行业协会和检测认证机构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

第三,我国对“相互串通、操纵价格”、“虚假认证”等经济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较轻。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工商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对违法经营、认证的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秩序。

第二,相关财政部门要保证检测认证等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促使其保持中立地位。

第三,政府要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管理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进行认证的,坚决予以查处。

第3,完善有关市场竞争的法律细则,严惩上述经济违法行为。

第四,加强对企业和认证机构的普法教育。

3.请从行业协会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地位。(20分)

要求:简要明确,合理可行,字数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主要从材料中提炼整理答案,再适当进行补充。

【参考答案】首先,对于出口产品的反倾销问题,行业协会可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聘请律师、与国外进行信息沟通和说服等公共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争取政府和媒体的支持,维护全行业的整体利益。

其次,对于入世后如何保护国内产业等问题,行业协会可组织国内企业联合应对国外倾销,通过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必要时可向外经贸部等部门提出诉讼,争取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再次,行业协会可以通过组织打击假冒伪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积极扶植优势企业和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同时规范业内经营活动,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最后,对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低于成本价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业协会可在行业内部进行协调。必要时可向有关工商部门申诉,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行业正常发展的影响,促进行业内的正常竞争、共同发展,维护好全行业的利益。

4.“行业自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不能解决商品质量和价格方面的一切问题。”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全面,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自拟题目,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

【解题思路】综合以上三题的答案,采取相应的结构,适当修饰,具体成文。

【参考答案】

对行业自律的理性思考

近段时间以来,涉及行业自律的负面事件和新闻层出不穷,危及社会诚信,甚至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部分行业协会缺乏实施依据和相关资质,或收受被认证企业的贿赂,进行虚假认证,蒙骗社会。部分企业通过组建价格联盟等形式,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在出口贸易中,某些企业采取低于成本价销售、以次充好、假冒名牌等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不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声誉。

以上问题,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诸多深层次原因。其中最突出的是利益的驱动,这是造成行业自律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部分行业协会和检测认证机构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而我国对“相互串通、操纵价格”、“虚假认证”等经济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相对较轻,某些企业和认证机构就此铤而走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处理。首先,要求工商管理等部门加强对违法经营、认证的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秩序。其次,要求相关财政部门保证检测认证等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促使其保持中立地位。再次,政府要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管理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进行认证的,坚决予以查处。同时完善有关市场竞争的法律细则,严惩上述经济违法行为。最后,还应加强对企业和认证机构的普法教育。

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 第7篇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本市公务员培训管理,使公务员培训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行公务员培训登记管理是为了全面掌握和反映公务员参加培训的状况,保障公务员接受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公务员培训管理水平。

第三条《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是公务员接受培训的记录和证明,培训期间的考试考核成绩和培训鉴定,是公务员年终考核、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条《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由本市市级机关、区、县政府人事部门发放和管理。

第五条 《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使用对象为本市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

第六条公务员参加由市委组织部门、市级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区县委组织部门、区县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在局级单位组织或认可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等均应进行登记。

第七条证书登记工作由学员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或施教机构在培训结束的三个月内进行。

第八条《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要按照证书项目填写被登记人基本情况,登记培训内容、学时和成绩等。

第九条培训时间1天为8学时;连续脱产培训按照实际培训天数计算时间;境外培训以市外办、市外专局批准的在外停留时间和培训计划为依据计算培训时间。

第十条证书的全市统一编号是公务员个人身份证号。

第十一条《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实行日常登记和定期不定期验证相结合的办法。验证工作由市级机关、区县委组织部门或区、县政府人事部门负责。验证工作每年要进行一次,一般应在当年11月至次年1月进行。如发现私自涂改证书登记内容、伪造证书等情况,由验证机关收缴证书,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第十二条《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一般由公务员本人妥善保管,特殊情况也可由单位保管。对损坏或者遗失的培训证书,由公务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凭单位和施教机构提供的培训情况证明,经发证部门同意后补发,并按规定补记证书登记内容。培训证书全部登记签满后,凭原证书由发证部门更换。

公务员在本市机关之间工作调动,《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可继续使用。第十三条各单位要建立公务员教育培训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并将公务员参加培训班的名称、培训的内容、学时和成绩等情况及时录入“北京市公务员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公务员工作发生变动时,要及时移交公务员教育培训档案。

第十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的公务员,以及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含工勤人员)。

第十五条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监制的《培训证书》使用范围是规范工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培训证书》管理办法同本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本办法具体执行问题,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说明

公务员培训登记和证书管理是公务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2006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公务员的培训实行登记管理。”2006年9月中共北京市委印发的《北京市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情况通报和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逐步建立分级分类的电子档案,实现即时查询。”2008年6月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第二十九条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公务员所在机关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培训档案,对公务员参加培训的种类、内容、时间和考试考核结果等情况进行登记。”

原市人事局2003年7月3日制定下发的《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管理办法》实行到现在,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经过近五年的实践证明,《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管理办法》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现就修改后的《 北京市公务员培训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请及时将意见报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培训处。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09年5月31日。联系人:孙凤武

传真电话:65253098

电子邮箱:sunfw2006@sina.com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公务员复习资料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数据来源于各级医疗机构填报的户籍居民死亡证明书。发生于医疗机构的的死亡由医疗机构负责诊治的医生填写;发生在家中的死亡, 先由家属申报, 由社区防保医生调查后填写;死于外地的户籍居民, 由社区防保医生根据死亡发生地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材料填写。

1.2 人口资料

户籍人口数据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百岁人口数据, 按照2000年人口普查年龄构成推算年龄别人口资料;以第5次人口普查的全国人口为标准人口。

1.3 统计学处理

按照ICD-10标准进行死因编码, 脑血管病的死亡率等数据使用DeathReg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脑血管病死亡率

脑血管病粗死亡率由2005年的174.64/10万上升到2009年的216.82/10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与2005年相比, 2009年男性和女性脑血管病粗死亡率分别增加了25.31%和2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男性χ2=8.16, P<0.01;女性χ2=4.44, P<0.05;合计χ2=12.54, P<0.01) 。男女标化死亡率亦呈上升趋势, 见表1。

2.2 不同年龄和性别脑血管病粗死亡率

怀柔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36, P<0.05) , 男女比为1.45∶1;从年龄分布来看, 脑血管病死亡率基本上是随年龄增长而呈几何级数增高, 60岁以上年龄组明显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 见表2。

2.3 脑血管病死因顺位

2005—2009年, 怀柔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一直位于死因谱第1位, 其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 约占全死因的22.49%~34.92%, 见表3。

3 讨论

2005—2009年怀柔区居民男、女脑血管病死亡率均在不断上升, 位居居民死亡谱第1位;从脑血管病死亡年龄看, 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 特别是35岁以后死亡率开始上升, 60岁以后死亡率明显增高。由此看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 脑血管病死亡率正在迅速增加, 已成为严重影响怀柔区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脑血管病虽属老年性疾病, 而其重要危险因素在年轻时就已经存在。因此, 脑血管病的防治应从低年龄开始, 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 应定期普查,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从根本上解决脑血管病死亡问题。

怀柔区脑血管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调查资料一致[1,2]。分析原因可能与暴露与发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有关。

开展以防治高血压为主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 是控制与减少脑血管病发病与死亡的关键。应把高血压综合干预作为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切入点, 对发现的高血压病人应根据病情进行分类管理和及时合理的治疗, 并针对脑血管病行为危险因素开展行为干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饮酒、活动少、高盐饮食、肥胖等, 而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只要抓好高血压的防治, 脑卒中即可降低40%~50%[3]。因此, 只有针对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各项危险因素, 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开展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的综合防治工作, 才能有效、及时、根本地防止居民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 从而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促进健康, 延长期望寿命。

参考文献

[1]蒋涛, 余建中.成都市金牛区居民脑血管死亡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3, 11 (5) :206.

[2]徐佩之, 吴建华.上海市卢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0, 12 (5) :205-207.

上一篇:大学生申请奖学金申报材料范文下一篇:佃坝乡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