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2024-07-05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精选8篇)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第1篇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江教[2009]1号文件精神,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建构充满活力和富有特色的有效课堂,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二、领导小组

组长:张有卫

副组长:周惠文孙在和

组员:孙银霞谈传文闫俊山王志友周秀华梁民忠

三、考核对象

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在职教师。(免考对象见江都市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四、具体安排

一、学习有效教学文件,制定相关实施计划

每位教师要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做到人手一册,采用个人自学和各教研组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并写出个人学习体会剖析材料。要切实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领会有效教学的精神实质。本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江都市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校教学质量能够大面积提高。

二、把握有效教学内涵,树立有效教学思想

(一)正确认识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人人有收获,人人有进步,人人有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技能上,从理解到应用,从掌握到熟练,从操作到创新;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用。

(二)准确把握有效教学内涵

1、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有效发展上。

2、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在课堂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综合反映。

3、关注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和有效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和量化教师的工作效益。在这里,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凡是检测和量化就都是好的、科学的,应该

正确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检测和量化,又要反对过于检测和量化。

4、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有效反思。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坚持每节课后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的内化和整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掌握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教学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生成的教学情境做出及时、恰当的决策,而不要求教师掌握某一项教学技能。

三、规范有效教学行为,精细有效教学监控

实施有效教学,我校就成立了有效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副书记书记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和其他校务会成员等为组员。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有效教学的全面工作。副校长作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有效教学工作的安排、组织、质量分析及成绩上报、有关材料的收集。教导主任作为督导责任人,负责课堂有效教学过程质量与绩效的监督、指导,并通过听课,及时对有效教学管理和学科带头人作用的发挥提出建议。教师作为具体责任人,负责任教学科的有效教学及其质量检测,并参与评卷、质量分析等工作。所有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有效教学及其质量监控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每学期,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具体研究部署有效教学及其质量监控工作,不断健全有效教学质量检测、监控机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

五、考核内容、要求、分值及方式

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行百分考核制,具体要求及分值为:

1.理论学习,满分10分。各镇、校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课程标准和1-2本有效教学的理论书籍,教师个人要研修新课程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做好学习笔记,并至少撰写两篇理论学习心得,存档备查。

考核方式:各镇、市直学校组织命题,书面考试;检查学习笔记和心得。

2.有效备课,满分10分。备教材,教师要把握重点、难点,挖掘教材的精髓内涵;备学生,教师要掌握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知识临界点”,做到有的放矢;备教法,教师要做到教法切合学生实际;备练习,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题型要多样,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备资源,教师要根据客观情况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要求每位教师将近两年的备课笔记存档备查。

考核方式:查阅近两年的备课笔记。

3.有效上课,满分20分。有效教学课堂总体要求是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课堂容量要适度,教学思路要清晰、层次要清楚、结构要合理、重点要突出、过程要自然流畅,讲练要结合,学生参与度要高,学生要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情境创设要恰当有效,问题动态生成要自然;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逻辑性要强;教态要端庄、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评价要具有针对性、激励性,反馈与矫正及时,关注情感评价;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核方式:每位被考核教师要开设两节新授课、一节复习课(或练习、实验课)、一节讲评课,各校考核小组根据《江都市有效教学评价量表》进行评分,考核组将组织学生座谈会或进行学生问卷调查。

4.有效作业,满分10分。教师要精选精练有针对性的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发要控制数量,收要讲究时效,批要讲究质量,评要注重能力,补要落实到位。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做一条本学科毕业年级的综合性习题。

考核方式:查阅做题和作业布置、批改情况。

5.有效检测,满分10分。教师命题既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注意考查重点知识,还要兼顾能力分级考查。试卷整体要求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体现相应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能发挥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调研测试命题工作,每位教师每学期期中、期末要命制一份本学科试题。

考核方式:查阅命制试题,确定试题层级和效度。

6.有效辅导,满分10分。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坚持做到提优补差的双落实,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

考核方式:查阅课后辅导的过程性材料。

7.有效反思,满分10分。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记录反思问题要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申请达标定级的教师在每课、每单元教学结束后要写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要写两份教学反思总结。

考核方式:查阅教学反思。

8.教学实绩,满分20分。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成绩,不断在市、片、镇、校争先进位。考核方式:查阅各级各类考试数据,并量化考核。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进一步推进课改的关键,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我校坚持以新课程理念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为指导,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积极营造学校健康行为文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新课堂改革实验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期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主要目标

1、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围绕一个主题——“探究有效教学,构建活力课堂”,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关(争取合格率达100%)

2、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4、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5、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筛选课外作业,确保“题量适中、质量提高”,作业全收全改,及时反馈,且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逐步建立、完善学科题库,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6、扎实进行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坚持写好教学案例,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组织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研读《有效教学》等专著,不断探究吸收“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

2、认真开展学科教研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形成“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3、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构建“示范课”、“研究课”及“达标课”等多种平台,组织学校主管人员及部分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

4、认真组织每学期一次的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突出课堂教学中学习激情的调动(思维活跃,手脑并重)、学习方式的优化(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师生良好互动及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

5、在集中视导、评估和竞赛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阶段性评价,并予以有效奖励。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保障

1、学校成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领导小组。

2、邀请县教研室专家为顾问,指导“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参与视导和评估。

3、完善教师工作考评方案,突出教学能力及教学业绩,形成公平互益的竞争机制。

4、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教师的培训及相关奖励。

五、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方法与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0、9——2010、10)

1、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首先抓好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领悟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体系以及内容要求。特别要重视教学观念在以下方面的更新和突破,即变学科本位观为整合教学观;变师生授受关系为交往互动关系;变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目标框架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整合的目标框架;变课堂运行的封闭和预设为开放和生成;变被动、个体、接受的单一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将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演变为个体的个性化理念。

2、组建成立学校工作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日常工作。

3、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师参加“我看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座右铭和评价标准征文比赛活动。

4、以学校检查课堂为契机,组织本校的评审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本校课堂教学有效的原因和无效的原因,并形成调查研究报告。

5、遵循“个人研究——集体讨论——形成共识——个性化实施——课后交流”基本原则,围绕“有效课堂教学”主题,以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比赛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大练兵”活动,促进教研(备课)组形成最大合力。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5月)

(一)专业引领,充实校本教研。

学校建立分管教学校长、教导室、教研组三级教科研网络,以教导室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学校教学领导分工蹲点教研组,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导室抓好教研组长,定期给教研组长布置工作任务,定期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科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二)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加强反思性教学是优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每月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文章,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与分析。

(三)同伴互助,完善校本教研。

通过同伴间彼此交谈、协作、帮助等方法,充分发挥名师工程学员和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以教师的„一支独秀‟带动学校的„春色满园‟”,集体备课中各抒己见,贡献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观点,生成新的认识;大家一起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研究怎样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怎样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四)继续探讨“有效性课堂教学”。

组织本校的评审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成员参与评课,既要客观地评出优点,也要评出问题,评出改进措施,评出努力方向。

(五)以课例研究为突破点,实施行动研究。

从“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发现值得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让青年教师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采取一课多讲,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基本按照研究课中“教师个人反思十交互式评课”的模式,形成典型课例。

(六)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科教师要立足基础,把好基础关,提高教学质量。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为了抓好教学质量,教务处要组织每日的查堂人员进行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观察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6月——)

1、总结、物化我校“有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经验,成功的做法。

2、评选出我校达标活动的优秀教研组和优秀个人。

3、作好我校达标活动工作总结,并制定和实施我校的“有效课堂教学”长效工作机制。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第3篇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7 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 《大教学论 》中, 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探究式学习应该属于这种学习方式. “探究”一词《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深入探讨, 反复研究.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探究”主要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有效探究” 就是要防止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只是泛泛而“探”, 浅尝辄止, 流于形式, 我们追求的 “探究”就是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能够围绕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难点和关键点而展开他们的探索之旅, 让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发展思维, 学会学习.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 问题的现状: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推广, 新的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大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应该为“学”服务,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注重了表面的热闹而不够深入和有效.

(2) 存在的问题:

其一, 有的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 还在沿袭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放心, 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其二,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确是让学生探究了, 但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 学生的探究活动浅尝辄止, 流于形式.

3. 选题意义及研究的价值

(1) 实践意义: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使课堂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 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2) 理论价值:本课题研究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结果, 更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课堂上, 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充分经历、发现和体验. “有效探究”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实现有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活动对于新课堂的构建是一种极其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有着很明显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剖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活动是否有效, 进而促成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 以期达到构建高效课堂之目的.

2. 研究内容:要研究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问题情境, 如何找准学生有效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如何把握好有效探究的时机, 如何让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不断走向深入, 还要研究教师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用心呵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使学生勇于探究, 乐于探究, 对于探究活动乐此不疲.

3. 研究假设:关注课前的预设, 让预设变得全面而精心;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教师主“导”, “教”应该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的“生成”看成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关注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关注对于学生有效探究活动的评价, 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的每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活动.

4. 拟创新点: 用心呵护学生的每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究, 让学生乐于探究, 让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的有效探究活动不应该也不必一次就探究透、探究完, 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层次, 有深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不断进行的有效探究活动中, 学会思维, 学会求知,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有效探究活动中也能产生“蝴蝶效应”, ———让那些看似只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探究细节, 却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数感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5. 研究思路:以各种有趣的数学 “ 问题情境” 为依托, 以“做数学”为主要活动方式, 在课堂上, 放手让学生动脑想, 动口说, 动手做. 在有效探究的数学课堂上, 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让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变得经常化. 也只有这样,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探究才会成为可能.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一些典型课例的剖析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及时关注国内外在同类课题研究上的新成果和新动态,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还要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新问题, 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式. 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

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 (2015.4.16~2015.4.25) :组建课题研究组, 明确职责, 制定实施方案.

(二) 实施阶段 (2015.4.26~2016.3.31) :立足课堂教学, 收集典型案例, 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并完成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 对方案及时调整, 使课题组研究有效、顺利地进行.

(三) 总结阶段 (2016.4.1~2016.4.16) :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 整理课题研究的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 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展示活动, 并请有关专家给予鉴定.

摘要:“有效探究”就是要防止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只是泛泛而“探”, 浅尝辄止, 流于形式, 我们追求的“探究”就是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能够围绕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难点和关键点而展开他们的探索之旅, 让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发展思维, 学会学习.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第4篇

关键词:关注细节;方法指导;有效实施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30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工作,最终却没有什么成效;实施了很多主题,最终还是没积累到什么经验,学生也学不到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过于粗糙、随意,学生得不到细致的指导,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一、 关注细节,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

关注细节,意味着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入到活动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方法指导。由于学生对活动中将遇到的种种困难缺乏预知能力,若不给予他们活动前必要的方法指导,随时跟踪学生的活动情况,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活动中无所适从,导致活动成效不高甚至是“白用功”。

笔者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总是让学生写好活动计划以后就分组行动。很少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了解后才知道他们在活动中并没有做好详细的计划和分工,也没有掌握相关的技巧。我才意识到,学生在活动前,因为没有教师详细的方法指导,他们只能盲目地去做。从那以后,学生每实施一个活动主题,我都会从确定主题开始,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在活动中的每节指导课上,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教给学生一些活动的方法。如在采访活动前指导学生制定好采访计划,做好采访卡;采访回来后,指导学生整理采访稿等……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的方法越来越多,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二、 关注细节,跟踪学生的活动进度

关注细节,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全程跟踪,深入了解,能 “监测”到学生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客家礼仪探究》的主题中,就有不少学生向我埋怨:“老师,我们去广场访问那些叔叔阿姨他们都不理我们”。详细了解以后才知道,这些小组的学生都没有掌握好访问技巧和沟通方法。访问时没有选好适当的时间,没有注意认真倾听,还常常打断别人的话,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表情,这样,当然会引起被采访者的反感。于是,我借机开展了《采访的方法与技巧》的方法指导课,让学生说说在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反思是什么原因使活动不能顺利开展,通过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领悟并总结出许多采访的方法技巧。从中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连如何与人沟通交流这一难题也突破了。

三、关注细节,将“观察入微”与“契机教育”结合

关注细节,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观察入微。有一次,笔者在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时发现,制作完后的垃圾有学生会自觉收拾好,而大部分学生却对此视而不见。这些细节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习惯与素养,于是笔者从这一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时刻跟踪。关注细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真正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们考虑问题,细致地指导他们。

四、 关注细节,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鞭策

能支撑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走向成熟的,一是学习方法的引领,二是学生情感态度的激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课程,主题活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学生的探究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特别是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激励和鞭策。另外,学生长期处于灌输式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令,缺乏创造的热情。当他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习惯于依赖鞭策的力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也经常传来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严重,从而影响了小组的有效合作。

在《走进良种猪场》的主题活动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就不少。因为活动开展时是个非常时期,流感盛行。猪场的主人不让学生进行参观采访,家长也不放心他们去接触那些猪,总是百般阻挠。这一度使得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阻滞。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想把活动进行下去,就一定会有办法说服场主和自己父母,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让组长先带头想办法说服自己的父母支持自己参加这个活动。然后让他们把方法告诉其他组员。慢慢地,家长方面的阻挠解决了。猪场方面的呢?其实我已经和场主联系好,告诉他这个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并保证这次的参观活动会做好相关措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我没有把自己做的工作告诉学生,只是鼓励学生再去联系一下,用真诚的态度,清楚地说明此行的目的。学生对说服别人有了一定的信心,当再去和猪场的主人联系时,不但表现得大方,自信,还获得了赞赏。活动就这样在不断的鼓励和鞭策中顺利开展了,学生也从中变得更自信。

五、关注细节,最终将成就学生对细节的关注

教师对细节关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细节的关注,使活动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使活动变成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些课堂之所以变得沉闷压抑,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因为教师为学生考虑得太多,学生什么也不用想,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做就可以了。无怪乎有教师感叹,一堂活动课在我的细微指导下不“活”了,归根到底是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行为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没有培养学生的细节意识,让活动成为学生的兴趣。

笔者善于利用情景再现提高学生对细节的关注度。虽然在实施活动之前已经制定好了实施计划,但学生在活动开始后有的小组兴趣会转移,有的小组会丢三落四等,导致不能及时完成任务。笔者会让学生充分利用录音机、照相机或情境创设等把活动的画面再现出来,让学生在画面或情境中发现细节,进行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无细节。但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件点滴小事,都可能激励或挫伤学生的心,影响他的一生。事情虽小却可以见大。只有关注细节,才能在点滴小事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熔铸出大写的“人”来。

参考文献:

[1] 于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与范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南方出版社,2007.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第5篇

然而, 笔者通过听课、调查了解到, 不少数学课堂在实施数学活动教学的过程中, 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的课堂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虽然热闹非凡, 但收效甚微, 乃至于无效, 更谈不上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的课堂平时不开展数学活动, 只有在公开课上才开展, 由于缺乏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战”, 此类公开课上的数学活动教学往往显得矫揉造作、牵强附会, 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其质量可以想见。笔者以为要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数学活动, 就有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积极开展与灵活把握。

一、数学活动的科学设计

教师对数学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设计科学与否, 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之前, 教师的精心设计极其重要。概括说来, 教师合理而科学的数学活动设计,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考查课堂教学对象, 分析数学活动的可行性

设计小学数学活动的内容,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情绪状态和知识经验, 使之能切合学生实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需求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要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体验学习中去, 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实施数学活动之初, 不仅要认真考察课堂授课对象的“优、差生”分层状况与已有数学知识结构,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可能的参与积极性, 从而对数学活动的效果有一个预期评估。比如, 对于“优、差生”的分层状况, 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 并非为少数优等生服务, 也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一般性加深、拓展, 而是深层次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而实践能力是其中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因此,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兼顾这部分学生, 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又不能过难, 让他们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也能参与活动并完成任务。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教师必须注意到, 整个小学阶段, 学生的年龄跨度大, 知识的积累、生活的接触面、动手的能力等方面差异很大, 因此在安排数学活动时, 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提出不同的要求, 布置不同的任务。

2.针对数学活动特点, 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

小学课堂教学因受固定时间 (课时) 和一定空间 (教室) 的限制, 相应开展的课堂数学活动, 也具有其自身特点。大致说来, 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 活动性。

这是数学活动的最主要特征。这种活动, 不是以往课堂教学那种教师讲例题、学生做练习题的教学“活动”, 而是一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注重活动过程的实践, 让学生在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实践中, 学习知识, 发现问题, 探索规律, 开展智力。

(2) 自主性。

开展数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 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鼓励学生自主参加。

(3) 渗透性。

所谓“渗透”是指教师不作系统地讲授, 而是以较高的观点, 凭借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和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进行启发、引导,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启迪,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注重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教师在深刻把握数学活动的特点以后, 应该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类型。例如, 认知型课堂教学, 即以拓宽思路为前提, 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型。这种课型不同于学科课的复习课, 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下, 通过学生的具体数学活动, 理清思路, 深化认知。开展这种课型活动时, 教师要在总结学科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 尽量利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再如, 情感型课堂教学, 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 使之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的活动课型, 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材内容, 简单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钻研数学的精神等。此外, 如游戏型课堂教学, 即由教师组织材料, 结合学生知识的实际和年龄特点, 开展的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

3.依据数学活动原则, 设计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据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数学活动, 应该遵循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等三个原则, 相应设计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如此方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实践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活动的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多动手、动脑、动口, 通过具体的操作和活动实践, 培养和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讲授“三角形的分类”时, 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剪出不同的三角形,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测量三角形的角和边, 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由于学生经历了分类的过程, 每一种三角形的表象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这样的方式无疑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观念。

(2) 自主性。

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参加、自主活动, 教师仅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和适当的指导。只有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有所创造、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是有效和有意义的。例如, 笔者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时, 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并亲自动手剪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 分别是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 进行研究。第二天上课时, 学生兴趣极高, 人人都拿出自己的三角形, 有的用角量器量三角形的三个角, 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将三角形的三个角进行折叠, 正好组成一个平角, 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的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先作上记号, 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是平角, 也是180°;还有的学生直接用了计算的方法, 利用自己的学具 (三角板) 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 学生关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获取, 不但免除了“死记硬背”之苦, 更明白了这个180°是怎么得来的。

(3) 趣味性。

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创设趣味情境, 努力使教学内容具体、精彩, 教学方法直观、形象, 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放录像、做游戏、操作数学学具、组织竞赛等环节,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数学活动中去。例如, 笔者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 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活动:老师手里有9块糖, 请一位同学拿走它的三分之一, 学生拿糖后, 让其他同学判断对不对, 并说出为什么。这时老师手里还剩下6块糖, 继续提出问题:再请同学拿走它的三分之一, 应该拿几块?并说出为什么。答对的同学把糖拿走, 作为奖励。这时老师手里还剩下4块糖, 继续活动:学生再拿走2块, 问:刚才那位同学拿走了剩下的几分之一?生答:二分之一。师问:“同样是拿走了2块糖, 为什么上一位同学拿走的是三分之一, 而刚才这位同学拿走的是二分之一呢?”这样巧妙的提问马上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不禁议论纷纷, 同桌或小组同学主动分析起原因, 通过分析、交流, 学生对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这两个分数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解, 从而进一步内化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至此, 活动并没有结束, 这时老师手里还剩下2块糖, 教师提议拿出它的二分之一奖励给这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 应该拿几块?学生齐声回答:1块。在这兴奋而响亮的回答声中, 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无疑, 进行这样的数学活动, 学生是最喜欢参与的, 最积极主动的, 也是学习数学知识最行之有效的。

二、数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数学活动内容与形式设计得再怎么合理与科学, 如果没有教师的具体实施与灵活开展, 也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可以说, 完整有效的数学活动, 最终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具体课堂实践。综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广泛调查, 为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积极引导与正确评价学生主体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与兴趣学习的教学, 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 但离不开教师对活动过程的灵活掌控。而这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示范是否合理、到位, 随机评价是否准确。引导与示范是否合理、到位, 决定了学生对活动内容的真正理解与把握, 进而决定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随机评价是否准确, 则直接影响课堂氛围与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 实施相应的引导与示范, 比如学习背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指点;具体示范时, 要注意到重点、难点、知识模糊、思维提升等不同环节的深入解析, 使学生避免产生“畏难”的情绪而临堂退缩、或半途而废。

评价反馈是数学活动有效性不可或缺的措施。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随机评价, 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为出发点, 时刻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评价方法的多样, 对于“差生”要注意其进步, 适当予以肯定;对于“优生”要正视其不足, 适当予以否定。

2.灵活把握与适时调整活动设计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第6篇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整合信息技术,开展主题探究式教育

综合实践过程中,经常要利用网络环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例如我在实施“桥”的主题活动时,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使得综合实践与信息技术相整合。我让学生利用每周的上机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在互联网上了解到了功能各异的立交桥,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桥,以及让城市生活轻松便捷的天桥等各种桥梁;还了解了桥的历史,在网上观看了古今中外一些名桥的图片,了解到有关的桥梁专家的知识。他们兴趣盎然,课堂讨论时议论纷纷,提出了很多建议。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桥、研究桥,我决定和电脑老师一起制作专题学习网站,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网站收录了大量有关桥的资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补充进去的,最让我欣慰的是学生们连长江二桥和润扬大桥的资料、图片都收集到网站之中去了。网站有图片资料、学习过程、讨论区、学习评价、学习成果、学习作品、反思等栏目。由于有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同伴互相学习,可以向老师学习,可以上互联网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的加强,同时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因此,每次活动前,教师要先将学习任务发布在网站上供学生上课浏览,学生也可以将找出的问题提交到“讨论区”。如果遇到了新的问题,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学生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较高,各小组都能积极开展网络探究活动。学生们通过网络,对桥的历史、发展现状、桥梁结构、桥梁的种类与原理都有一定的了解。事实证明,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相整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又有助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式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结合班队活动,开展情感体验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和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都强调在实践中育人的原则,都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它们在内容上都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体验活动有机地相结合,互动互补,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开展“认识香烟”这项活动时,我让学生分组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上网、调查、采访……)去了解香烟的危害。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世界上每十秒钟就有一人死在香烟手上;我国每年有百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吸“二手烟”比主动吸烟致癌风险高50倍;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大3.2倍……了解到香烟不但害人、害己,还污染大气层等知识。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方式和开放性的活动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创新的能力也被挖掘出来了。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做新一代仪征人”活动,利用班队活动开展一次“远离烟毒”的主题队会。我特地邀请了部分家长,特别是老烟民参加。学生在班队活动中用说快板的方式劝诫人们戒烟,并将自己办的手抄报、设计的禁烟标志张贴出来。学生还通过表演小品使大家受到教育,许多家长对我们开展的这项综合实践活动赞不绝口。几位老烟民说,自己吸了十多年的烟,既浪费了钱,又伤害了身体,明知吸烟有害,却总是戒不了;这次孩子使用了多种方法,终于让自己戒了烟,他们觉得孩子长大了,各方面能力都增强了。实施《社区的老人们》这一主题活动时,我结合少先队主题活动,举行一次尊敬老人的主题队会。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调查、采访、上网查找资料、做好事等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汇报出来,而且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改善老人生活的建议。学生通过叙说、讨论、表演等形式让与会同学受到敬老爱老的教育。

事实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和课、队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达成了德育目标。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合其他学科,开展“大课程”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情景。为了解决这些真实的问题,学生必须把学到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还原为整合性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活动中教师要将多种学科的某些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发挥互补与融合的作用,开展“大课程教育”,做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学科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道德生命和综合素质和谐发展。

例如,《认识香烟》这一主题活动就要利用数学知识为吸烟者算一笔账(一天吸烟烧掉多少钱?一辈子吸烟的钱可以帮助多少失学儿童);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倡议书,号召全市人民“珍爱生命,拒绝吸烟”;与音乐学科相融合,学会编儿歌、演小品;与美术学科相融合,学会设计禁烟广告,出手抄报。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学生的多种素养也在实践中得以提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多种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与多种学科的整合是学生提高多种能力的前提。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能够使各学科之相互促进提高,加强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间的融合互动,既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实施,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是当前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 第7篇

一、推陈出新

中专生大多为14—16岁, 易为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 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 教师应该针对这种特点, 引导学生把这种好奇心转变为对学习的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保持稳定与持久, 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每节生物课的教学内容里都有1—2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闪光点”, 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笔者常常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故事片断, 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成果, 如克隆技术、基因诊断和治疗等, 给学生展示生物学上一幅幅美好前景, 把学生引入生物学知识殿堂。比如:在讲“核酸”这一节时, 教师就要给学生讲到基因, 染色体, 再推广到“克隆”“基因工程”再联系到“转基因药物”和遗传病的治疗等, 把书本上本来很死板枯燥琐碎的知识点变成学生非常想知道的东西, 这样自然就提高了教学效果。就是上复习课, 也要有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新的情境。“新”易引起学生新鲜、好奇、愉悦的感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追求新, 教师教学追求新, 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

二、深入浅出

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积极思维是促进知识理解的一项根本措施。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 而思维又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质疑,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断处于启动状态, 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级心理过程来解决新问题, 促使学生的思维形式从低级的记忆事实和结论过渡到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过程,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 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三者结合起来。欲达此目的,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要精心设计。如在学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 笔者设问“我国《婚姻法》规定近亲不能结婚, 为什么?”“什么样的婚姻才算是近亲结婚?”;在学习“X连锁隐性遗传病”时, 笔者设问“1.同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 为何有男有女?2.体检中常发现男性色盲远远多于女性, 而男性的发病又都是源于女性, 为什么?”由已知到未知, 设问步步深入, 从一个疑点的解决到另一个疑点的出现, 一环扣一环, 让学生始终想听下去。这种刻意创设问题的情境,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顿时思维活跃, 急于表达见解, 课堂气氛热烈, 从而为下一步的成功教学创造了条件。学习是思维训练, 绕点弯子, 有些难度, 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正确思维方法, 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从而产生有效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当然, 绕弯要适度, 不要弄巧成拙, 绕不出来反而会失去兴趣。

三、联系实际

教育学认为, 从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角度看, 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是一致的, 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规律。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 生物知识来源于实践, 生活离不开生物。因此, 生物教学不能一味追求高而难的理论教学, 而应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每学一个知识点最好都能和实际联系起来, 即使联系不到实际, 也要和考试题目联系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也可以算是实际了, 总而言之,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如在学习“遗传病”时, 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常见遗传病, 再将学生列举的常见遗传病一一讲解给学生听, 然后又让学生用学会的遗传学知识来分析自己身边一种常见遗传病。这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际生活, 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 而学生也学得快, 记得牢, 并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学是如此地贴近自己生活, 能学以致用, 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 从而达到有效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

实践证明,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生物学兴趣的激励和培养,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变被动“苦学”为主动“乐学”是达到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朝着以上几方面努力, 那么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动机, 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是一门艺术, 要达到“炉火纯青”, 只有坚持平时的不断探索与积累, 要广泛地涉猎材料,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使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能为你的教学服务,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 应用自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 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理论作指导,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始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教师教得活, 学生才能学得活。教师唯有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

摘要:生物学是卫生学校的基础课程, 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物教师更有必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让学生怀有兴趣地学习生物学, 提高学生课堂达标率, 即进行生物有效教学。作者就“推陈出新”、“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三方面, 谈一些自己的具体做法,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有效教学,推陈出新,深入浅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270.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第8篇

一、有效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只有设计可操作性的活动, 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为可操作性呢?可操作性是指一项计划、理论、规范、理念、制度等思维设计的概念性东西付诸实践的可能性、难易程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指教学活动是否适合小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要实施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 教师首先指令要清楚。有的教师指令发出后, 学生不知所措, 无法实施教学活动。所以,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发出指令。如运用身势语或用简单的英语, 甚至是汉语。而且在活动前, 教师要做示范, 这样, 学生会更明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果老师使用道具示范的时候, 需要有学生到前面配合做明显的示范, 因为最后要形成的是学生双向之间的一个pairwork。教师还要依据具体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实施活动。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教室的大小、学生的人数、活动的形式。譬如学生人数多、教室小的话, 就不适合学生做下位的活动。

二、有效设计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因而, 只有学生全体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而现实中, 多数课堂教学活动只是部分学生或者优秀学生的参与, 多数学生成为了观众, 缺少语言练习和英语思维发展的机会。这样的活动就不算是有效的。教师设计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策略有:一是师生互动, 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主要起的是引导、演示、点拨的作用, 教师可以走下讲台, 融入学生中去, 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简短的交流, 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二是生生互动, 在课堂中, 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说, 通过生生互动、互助的形式, 学生可以在问、说、答的交流中, 各自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同时, 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 多激励、少指责的原则, 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当学生发音不准、语调不对时, 教师要及时纠正, 要引导他们克服羞涩的心理, 勇于开口表达。三是要设计学生参与面大的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戏剧表演。有意识地把所学的对话编成小短剧, 配以简单的道具, 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 丰富课堂内容。

三、有效设计激发学生深层兴趣的活动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项目的真实意义和用法”, 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层兴趣。小学生有兴趣地学习英语是小学英语基本的目标, 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来源于深层的学习兴趣。所谓深层兴趣, 是学生不仅对活动表面感兴趣, 而且对活动所牵涉的知识内容、活动效果都非常感兴趣。即学生可以在自己生活常识中建构知识。可以设计趣味性指数高的活动, 并且贴近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一些新鲜内容,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真实性是交互式和交际性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 是激发学习者兴趣和服务于将来的应用的保证。如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时, 设计一个“小老师领读”的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 朗读训练和领读最好的学生可以取得“小老师”资格证书。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 因为可以当一名小老师, 使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仅要会读, 还要读得熟练。这个活动激发着他们学习英语的深层兴趣, 他们自始至终都会保持着强烈的朗读兴趣。

四、有效设计有信息差的教学活动策略

设置具有信息差的活动, 促成真实的交际, 也是我们有效教学活动的策略之一。信息差即信息不对称:持不同信息的双方通过交际手段, 交换信息, 填补空白, 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如果没有信息差, 交际就缺少动力和意义。教师在设计活动时, 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差设计情景, 可以向交际双方提供不同片段的信息,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启发学生通过交流传递去填补信息差, 从而达到活动实施的目的。实施策略有:一是设计的活动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活动的话题最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和思想, 因为这样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和参与热情;二要根据学生现有实际语言水平, 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确保设计的信息差能给学生提供运用多种语言功能进行交际的机会;三是充分注重学生原有的信息差。学生之间原本就有的信息差是不容忽视的, 有时候教师提供的材料表面上看有信息差, 而实际上却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十分了解的东西, 这时, 他们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学生和学生之间不存在信息差, 他们就不愿交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跟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掌握的信息情况, 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信息差活动;最后教师还应把握信息差的度。信息差的差距有大有小, 差距越大, 潜在的信息量就越大, 但如果信息差太大, 学习者会因不理解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信息差太小, 学习者会因激不起认知兴趣而减弱学习动机。

五、有效设计有层次的教学活动策略

现实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但是普遍的问题是在整体活动安排方面, 有类似堆积式, 杂乱无章的;跳跃式的, 前后没有逻辑关系的等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应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和梯度性。既要有旨在熟悉语言形式的机械性操练活动, 又要有旨在语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意义性练习活动, 还要有涉及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的交际性活动。根据交际语言教学法, 将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完全控制的 (full controlled) , 另一种是半控制的 (half controlled) , 还有一种是完全没有控制 (free production) 。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活动的策略是先进行机械性操练, 即在老师的控制下展开。包括跟读、回答、链式回答、机械替换、句型变换、填空等。活动者之间无信息差, 教师是讲解者和示范者, 学生是理解者和模仿者。这些活动操练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为形成技能和提高交流能力打下基础;然后是意义操练, 即在老师的半控制下进行。活动方式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模仿对话、看图说话或回答、填补信息差等。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学生是参与操练者。这些活动的操练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果, 形成技能;最后是真实的或准真实的情景中,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活动, 即老师基本上不予控制。交际活动的表现形式有:交流信息、分组讨论、角色会话或扮演等。教师是活动的帮助者和评判者, 学生是参与表演者。这些活动的操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和能力。

六、有效设计综合语言运用的活动策略

为了设计具有综合语言运用作用的课堂活动, 教师首先要创设多元的语言教学情境, 根据学生偏好, 创设生活、热点、影视、文学、体育等各种情景, 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究、项目、表演等合作项目, 共同学习。其次要克服以专项练习为主, 即克服实施孤立的、互不牵连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活动, 因为这不符合学生实际的交际交流需要。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在生活当中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每一种能力的加强, 都能带动另外几种能力的提高。因而,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当中应该将专项技能综合起来, 齐头并进, 促进各项技能之间的转化和交融, 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使用恰当的语言技能做事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立春.有效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程晓堂, 刘兆义主编.小学英语[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陈秀蓉.外语课堂教学中信息差任务的设计[J].科教文汇, 2009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第三周工作总结11-09

小学第三周值周小结11-09

小学春季第三周国旗下讲话稿08-30

第十三周教学反思05-10

第三周网上教学反思总结06-23

十三周教案06-08

祭母亲三周年06-10

三周年主持稿07-11

三周纪念悼词范文06-06

第十三周升旗仪式07-01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小结下一篇:鲁迅作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