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2024-08-11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精选9篇)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第1篇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长沙市芙蓉区双新小学周露

老师们好,9月29日,我在湖南第一师范参加了全国引探教学的交流学习,下面就把学习的一点收获和感受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和学习,有不成熟的地方还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对于“引探”教学的定义,刚刚陈娅已经做了详细而透彻的阐述,下面我着重就我学习和平时教学的情况,具体谈谈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引探教学法,以及引探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操作。

一、创设“趣”“疑”的情境,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所以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一堂新课的成功与否,其新课的导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如果教师用一个小故事、一个谜语、或一首歌曲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看图

说话《不要捕蜻蜓》一课时,首先出示谜语: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 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昆虫,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纷纷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猜测,课堂气氛很活跃,为新授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又如,这次有老师在上分类一课时,先是录制一段反映学生生活的录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分类的必要,再一步一步主动加入到学习中去。

二、引导发现、感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且是一种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1][2][3][4]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第2篇

2012年4月10日—12日,我和徐芳、郭丽萍参加了在汉寿南岳路实验学校举办的常德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是“实现语文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共呈现了11堂精彩各异的语文阅读课,分别是汉寿南岳路实验学校何杰的《再来一次》,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李丽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石门县楚江一完小梅云丽的《真情无价》,临澧县第一完全小学孔必晴的《母爱》,津市市二完小钟兰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汉寿县龙阳镇东正街小学史志媛的《母爱》,桃源县漳江小学彭智慧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安乡县城北小学周雪梅的《永生的眼睛》,武陵区三岔路小学宋廷芳的《掩耳盗钟》,澧县澧阳镇实验小学江向荣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鼎城区牛鼻滩中心小学田玲的《燕子妈妈笑了》。执教的这些教师都是长期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并多次参加该区县市的各种教学活动,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及风格。研讨课结束后,常德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张玲作了《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美丽转身》的总结性报告,对11堂课作了充分肯定,具体来说就是:“

一、实现了一个走向;

二、把握了两个中心;

三、体现了三点关注;

四、增强了四种意识”。最后,常德市教科所的胡主任给11位上课老师颁发了奖项,并和大家交流了听课的体会。

我听了11堂教学观摩课,结合自己平时二教学经历,有如下体会:

一、教学观摩课所选内容要有自己的主见,体现独到的眼光与思想。

这次研讨课有几位教师的所选内容相同,如市直的李丽、津市的钟兰、桃源的彭智慧,她们上的都是《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临澧的孔必晴、汉寿的史志媛,上的都是《母爱》,相同的内容,在教学设计很容易有雷同的部分,这样听者疲惫,所上者也信心不足,对于研讨课是很不利的。被评为特等奖的宋廷芳执教的寓言《掩耳盗钟》,在众多的大肆渲染情感的课堂中,如一朵清新的兰花,令人耳目一新,武陵区教研室大胆的尝试,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成功。

二、教学观摩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主的特点。

所有的课都让学生充分地读,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解读文本。读的形式多样,有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默读,自由读等,教者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发现,体验作者的感情。如临澧孔必晴《母爱》中,在教如何理解“僵持”一词时,教师不是生搬硬套地说教,而是让学生读这头倔犟“的老牛立在运水车前,一动也不动”。“运水司机不停的按响喇叭”,在反复品读中,学生理解了“僵持”就是老牛和运水司机不肯让步的状态。桃源彭智慧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师让学生朗读“我要开花,是因为相信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一株花的庄严使命”。“不管有没有人来看我,不管有没有欣赏,我都要开花……”品味百合花的信仰与坚持。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百合花的高洁与伟大,被它的精神所折服。值得一提的是,鼎城区教学改革能手田玲在执教《燕子妈妈笑了》时,对学生的每次答问都作了中肯的评价与建议,指导朗读非常有成效,如她在每一次说:“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学生采用的是齐读的方式,她马上示意学生停下,并启发说:“小朋友,你们刚才是齐读,自由读就是不要管别人怎么读,自己读自己的”学生心领神会,在她第二次要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小燕子与燕子妈妈的对话时,学生改掉了上次的缺点,掌握了自由读的方法,相比之下,其他教师逊色多了,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默读,朗读时,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在学生中间往返穿梭,小声地暗示,没有起到实质的效果。三,课堂上必须关注课堂生成。

教学研讨课由于事先精心准备,教师们都有背教案的痕迹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反馈的结果没有作具体的分析,指导可能心里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说,忽略了学生的回答。如在《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几个学生都读错了倔犟,读成了jue jiang 教师不是会读,而是没能发现。安乡周老师在《永生的眼睛》中,提问:“父亲得知女儿要捐出母亲的眼角膜时,是什么心情?”几个学生都回答:“高兴。教师竟然毫无反应,又继续追问,直到有人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为止。试问:父亲这时是高兴吗?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这是一种痛,忍痛割爱是为了成就更大的爱,让更多的人得到光明,他对母亲的这份爱也得到了延续,得到永生。课堂生成是学生活生生的个性体现,是教师与学生的现场对话,只有关注课堂生成,才能实现课堂的本位思考,体现课堂的个性魅力。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课程开设,选课,探究性学习,有效性教学

2012年3月, 石家庄市启动“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们作为教科研工作者, 主要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把脉诊断、对症下药, 引领并推动全市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活动中, 我选择访问一名普通教师, 从她身上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课改的收获、存在的困惑、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及如何化解等问题。

一个家长会让我选定了目标———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六班班主任沈路平老师。当我走进六班教室, “永远的霸六”赫然在目, “霸”字是一个目标、一种激励。我曾听孩子说, 高一开学大家聚集体智慧凝结

避免不了的, 往往会造成计算机功能下降, 甚至会造成计算机瘫痪, 文件丢失。在电子书包的使用中, 这种问题将不可避免, 一些危害较大的病毒必将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干扰。个别电子书包中毒, 可能只影响个别人, 但是群发性病毒危害将会很严重, 轻者造成整个班级教学停止, 重者可能造成整个学校的教学被迫停止。在使用纸质教材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需要学校配备专业的杀毒人员和杀毒工具。

(九) 电子书包系统安全问题

电子书包的使用是一个系统, 包括电子书包、电子教学资源平台、无线路由器、电子白板、中央控制台、电源等等, 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不能出错, 任何一环停止工作, 都会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 使教学停止, 造成严重教学事故。比如, 停电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难以避免的。美国、加拿大都曾造成三至四天的大停电事故。2003年8月纽约及美国东北部大面积停电, 5000万人生活受影响。而在使用纸质教材的情况下, 有电没电无关紧要, 不会影响教学。

出“霸六”这一爱称, 它引领全班从高一一路走来, 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为此, 我选择了沈老师, 对她进行全面的采访调查, 学习她的教学经验, 了解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为我们的教科所工作找准方向, 确定目标。

我们集中谈论了新课改。沈老师谈到, 老师们对新课改理念都能说上一套: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角色转变, 从一个演员转变为一个导演;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等等。老师们对教学方法的改变认识非常到位, 也确实朝着这方面努力, 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然而, 大家对这次新课程最根

总之, 过多使用屏幕了解世界, 甚至依赖屏幕会使学生误以为屏幕就是世界, 反倒是疏远了与实际世界的近距离接触, 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电子书包的使用对教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既有有利的影响, 也有负面的影响, 相信随着电子书包制造技术的提高, 教学软件的人性化, 这些负面影响会逐步减少。幻想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也是不现实的。

注释:

(1) (2) 杜佳雯、庄晓英.数字化“来袭”如何Hold住课堂[M].新闻晨报,

参考文献:

[1]乔千.教育用“电子书包”能走多远[J].电子出版, 2003, (10) .[2]周嚣.手提电子书包轻松上学[J].前线, 1999, (12) .

[3]魏葳.电子书包将造就新的亿万富翁[J].管理与财富, 2001, (5) .[4]祝智庭, 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

[5]张立铭.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0) .【责任编辑冯荣光】本的变化———课程结构、内容的变化则领悟较少。

首先, 关于课程开设。必修、选修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或者说是国家对不同人才的需要, 是国家对人才比例的调配。只有选好课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才能满足知识、人才多样化的社会需要。然而如何把选课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 是新课改推进的难点, 需要突破。选课是新课改面临的一大问题。通用技术课的开设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方向, 是国家对具有技术素养人才的渴求。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落后是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一大瓶颈, 影响了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在现行高考制度下,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把技术教育扼杀殆尽, 技术课程形同虚设。国家的课程设置是科学的, 对人才的需求是广泛且多方面的。必修课程能不能开全并开足课时是新课改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靠教师是解决不了的, 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很好的监督。教师改变不了高考制度, 改变不了教育体制, 能做到的就是认真研究新课程及课程理念, 对比新旧课程有哪些不同, 包括知识内容、知识掌握的难度, 进行有效教学。在现实教学中, 教师往往拿着旧资料讲授新课程, 凭自已的旧经验大讲特讲, 而这些可能是新课程中只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 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 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教师要从以往旧课程中脱离出来, 以新教材为依据, 研究新教材, 阅读新课标, 建立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知识体系。

其次是课堂探究。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的思想方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杨雄生教授按阶段把探究学习分为课堂上探究学习和课外的探究性活动。在课堂上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情景的创设尤为重要。好比战前动员, 找准目标、鼓舞士气。好的情景蕴涵着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也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目标并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欲望。在实际教学中有好多老师的情景创设追求了好看、好玩, 气势宏伟、场面惊人, 学生一笑或一惊讶, 好像有了兴趣, 气氛活跃了, 实际并没有产生问题, 学生下面要探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并不知道。华而不实的情景创设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 并没有引起教师重视, 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浮”的一种表现。其次探究方案的设计、制定过程更能培养人的探究精神。要敢于猜想、提出假设, 排除干扰, 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设计探究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受课本实验的影响, 很多教师、学生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想法, 大胆设想、设计实验, 而是被课本实验引导, 制约了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有价值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也可以说:“设计一个成功的实验方案比重复做一个实验更重要”。作为一名教师,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课堂是我们施展才华的重要阵地, 组织、驾驭、调控课堂是我们的职责。课堂要回归自然、还原原貌, 体现人文精神;要积极组织实施课堂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寻找方案, 设计实验, 提出假设, 实施实验, 寻找答案, 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我们要认真研读新课标, 站在教材之上, 设计规划我们的课堂。用好的问题情景、合理的实验设计引领学生, 培养更多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第三, 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形式化现象, 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设置假问题, 有的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价值, 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 不少学生都喊着争着回答, 或学生一起回答, 这样的回答, 看似很热闹实际没有价值。又如设置假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所提的问题很简单, 可还让学生在那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学生也做做样子, 貌似很激烈的争论与探究。还有的看似分工很好, 有操作的、有读数的、有记录的、有处理结果画图的等等, 整堂课学生都是忙忙碌碌的争论、合作探究, 学生心里很累, 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 这样的学习效果好吗?林林总总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值得我们深思。

这次家访活动我们对新课程做了一次全面的剖析, 达成了很多的共识: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新的、全方位的改革, 包括课程改革、教法学法改革、教学理念及教学评价的改革等, 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对人才的需求。在课程方面, 实行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节约了资源,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学生根据需要选课,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深受广大同学欢迎。教法学法改革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让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促进, 合作双赢;通过探究学习, 让学生亲历实践, 感受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次家访活动是对新课程的全面回顾与反思, 总结了三年课改取得的成绩,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同时对学校教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了解。他们起早贪黑, 辛勤工作, 默默奉献, 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出智慧和精力。我们教科研工作者要多走进学校与教师交流, 共同努力, 实施好新课程,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参加活动的感受 第4篇

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一切大号生命都在萌芽阶段。3月12日下午我班开展了一次以“呵护环境,奉献绿色”为主题的植树活动,此次活动开展的地点在钟坡山,钟坡山地势较高,不仅能让大家从植树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而且还能亲近大自然,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当班委会向全班同学宣布在3月12日开展植树活动时,同学们都反应热烈,积极响应,并有很多同学不断询问这次植树活动的相关信息及具体的安排,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表达出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呵护环境,奉献绿色”,希望通过这次植树活动,使大家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关注环境问题,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为美化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由材料六班的主要班干负责。活动开展的很成功。3月12日中午十二点全体同学在学校大门口集合,集体乘车出发,于十二点四十到达预定地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同学们都表现很积极,而且很偶秩序,按照先前的分组,很快就开始了植树,有的挖坑,有的植树苗,大家干劲十足,热火朝天,但对待小树苗却时小心翼翼。在整个植树过程中,大家充分享受着植树活动带来的乐趣。虽然在培土,浇水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被泥土弄花了脸,但大家都毫不在意,依然干劲十足,同心协力,半小时不到,一棵棵树苗就直立起来了!最后,看着春风吹拂着树叶,阳光洒下点点光斑,面对大家自己种下的小树,大家都感到无比开心和成就感,虽然植树有点累,但在大家的脸上看到的都是喜悦。

这次植树由于大家高昂的激情,和一致的团结协作,很快就将所带的树苗植完了,随后在主持人的带动下,开展了《杯水一战》,《你心中的他(她)》等娱乐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娱乐性很高,让大家都乐翻了天。四点钟集体乘车返校。

这次活动在响应“向雷锋学习”的号召下积极展开,充分展现了我们作为新世纪大学生,努力回报社会、贡献社会、美化地球、爱护自然、保护绿色的一面。虽然只是几个人共植一棵树,虽然所做的这些对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当我们看见自己亲手种下的树就在那里,想象着有一天它会长大时,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这也是对我们大学生本身整体素质的一种培养,更体现了我们协会的口号“构筑绿色长城,你我贡献一份力量”。

参加校庆活动的感受 第5篇

今年,我参加了学校的60周年校庆,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角色,但这次经历将永远留存在我的生命里。

能在大二的时候赶上学校60周年校庆,真的很开心,大二的我们,对学校已经算熟悉了,比起大一,我们少了很多麻烦,比起大三,我们课业并不多,有充足的时间,加上这次十一不回家,我就参加了校庆“免费观众”的活动,其实,刚开始以为什么都不用做的,所以听到他们组织我们合唱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点儿不舒服的,不过,真正参加了之后才知道辛苦的排练都是值得的。

我们的合唱一共排练了三次,第一次参加那么多人的合唱,声音一出来,觉得自己真的太渺小了,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啊,我感觉到我们的声音直充云霄,气势磅礴,感觉棒极了!不过,排练真的很辛苦,而且基本都是在晚上,加上人多,组织时间上浪费了很多,排练的时间不够就出不了效果,老师也很着急,太急了就会骂我们,那次真的被老师骂得很惨。校庆晚会上,我真的被震撼到了,之前一直都没有想到晚会会这么精彩,这次的晚会让我对我们学校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让我感觉到了作为一个湖工人的骄傲,也许,我们比不上武大华科,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精彩,看着今年以来学校的变化,我真的觉得自己当初是填对志愿了。

参加社团活动的感受 第6篇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学校有了许许多多的社团活动,有科学探究社、口风琴社、墨韵社……因为我喜欢跳舞,所以我参加了海浪花舞蹈社。

每单周的星期四下午,当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像长了飞毛腿一样飞向舞蹈室。

因为我自从上学以后就不在学跳舞了。刚进社团时,很多舞蹈动作做不到位,肢体比较僵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现在学的也不比别人差了,这次学校元旦演出我很荣幸也被选上了。

通过舞蹈训练可以使我增强体质,改进肢体的协调性,社团活动让我找到了自信,也让我体会到了学舞的乐趣。

三(2)班

谈参加“引探教学”交流活动的感受 第7篇

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探究是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喜欢自己教的学科, 是我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几年中, 我带领数学教师致力于研究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激发兴趣”, 从而“引导探究”, 初步形成了“激趣引探”教学法, 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激趣”, 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的重要前提, 即“激趣—引探—促思—提能”。并力求以此为突破口, 带动所有学科教师进行研究。

一、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核心概念

“激趣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精确把握, 精心设置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学习积极期待, 通过想象引发探究、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激趣引探”教学法是以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迪恩斯的数学具体化学具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为依据, 并深受弗兰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的影响, 他强调:“再创造”不同于初始的“创造”, 关键词是“再”, 它是指重复人类的学习过程, 重复前人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重新创造前人已经创造的有关的数学知识。

依据这些理论, 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激趣”和“引探”紧密结合进行了研究。

三、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使学生产生“爱数学”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 学生年龄小, 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引发兴趣的方法很多, 如, 魔术、游戏、实验、猜谜语、讲故事等, 要抓对切入点, 选择恰当的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激趣。

如, 教学《大数的认识》一课时, 正值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学生非常感兴趣, 我就适时让学生收集奥运会中有关大数的信息, 设计了提问:“同学们, 今年夏天在我国发生了令每个中国人都骄傲的大事, 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学生抢着回答:“北京奥运会。”) 然后, 播放北京奥运会的视频, 同时大屏幕展现和本节课教学密切相关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数字信息……最后把万以上的数字描红, 导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大数。把奥运会大数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学生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 以疑引趣, 自主探究, 使学生产生“做数学”的情感需求。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进行“再创造”, 必须经过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 即在探究中创造。教学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 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 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心理的疑问和悬念, 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变为强大的求知欲, 产生主体探究意识。

师 (出示46-25)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上节课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你能改变一个数字, 使它成为本节课学习的退位减法算式吗?小组讨论完成。

生:把被减数“46”的“6”变成“4”, 那么, 44-25就成为退位减法算式了。

生 (其他学生争着发言) :还可以是43-25、42-25、41-25、40-25。

师:除了改变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外, 还有其他方法吗? (适时点拨)

生:还可以改动减数的个位数字, 编成46-27、46-28、46-29。

师:大家已经和退位减法算式交上了朋友, 请同学们动笔把刚才编的算式算一算。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进行编题训练, 使学生置于富有挑战性、开放性、新颖的创造情境中, 变算为编, 练一训几, 经历两位数减法的退位法则再运用、再创造过程。学生主动参加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从“再创造”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方法, 体验成功的喜悦, 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3. 合作交流, 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于“学数学”中不断思考。

活动过程展示愈充分, 学生体验深刻, 就愈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学生在摆摆、数数、画画、量量等实际操作中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的联系, 在彼此交流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如, 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 教师把知识与情境巧妙结合, 提出问题:“同学们, 最近乐乐家买了新房子, 这是新房子的客厅平面图, 他家计划在客厅铺地板, 那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呢?你们能帮乐乐吗?”这样, 使学生产生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愿望, 学生探究得出了8种计算客厅面积的方法,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发展。

《平移》一课中, 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悟平移的巨大作用, 我们观看天津西站的平移视频, 学生感觉到平移就在我们身边, 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5.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使学生在“玩数学”中发展思维。

4.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 使学生生成“用数学”的内在动力。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蕴含着数学知识, 通过创造条件, 指导学生运用总结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到成功和自身价值, 不断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使学生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

课堂练习的设计, 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 同时具有拓展延伸知识的作用。除注意从实效出发, 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等作科学安排外, 还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 适时、适地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 这是提高练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将知识和游戏结合,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从乐学到爱学。而对学生的适时评价, 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 开发了创造潜能。如, 《小数除法》一课, 教授时教师为学生总结了歌谣:小数除法并不难, 除数化整放在先。整数除法作基础, 关键对齐小数点。最后, 教师又设计了确定小数点的游戏, 促使学生在“玩数学”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法实践阶段, 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激励学生在“学数学”中增强自信, 体验成功。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 创设不同情境, 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专家评介:

十多年中, 褚新红老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诸种问题, 以“让教育成为幸福”为理念, 追求“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数学”的教学风格, 以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为依托, 创建了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激趣引探”教学法。“十一五”“十二五”时期, 褚新红和她的团队不断对这一教学法进行深入实践研究, 形成“五步”策略, 让小学生在“玩数学”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她多次主讲教法示范课, 推广教法实施策略, 并到北京等地讲座。

参加社团活动的感受 第8篇

我们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让各位老师都自己组织一个社团。同学们纷纷踊跃报名,有的报了DIY的手工社团,有的报了美妙歌声的合唱团。而我,选择了语文老师的社团。

我们社团的名字叫“走进三峡建设者”,怎么样,好听吧?在老师教我们知识时,我们会认真听讲,在社团活动时,我们更会认真听从老师的安排与策划。每一次的社团活动,同学们都纷纷拿出自己家里有关这节课内容的物品,老师也会让我们试着穿戴这些物品,并给我们照相。瞧,同学们那些可爱的动作,每次都弄得老师咯咯笑。同学们也都很认真,每次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没有一点马虎。有时候,老师会让我们每个小组会去做幻灯片,并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也从中获取了很多的知识;有时候,老师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并考察上次所学习的内容。每一次的活动实践让大家明白了团结合作的意义。

我很喜欢我们这个社团,每当星期五来到时,我都会忍不住跳起来,特别的兴奋。在这个社团里,我学会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也学习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每一次的幻灯片放完后,同学们和老师都会为我鼓掌,为我高兴。每次的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而且还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的思想和双手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了,还有一点,那就是可以随着活动的题目而扮演特殊的职业工作人员哦!

虽然有DIY的手工社团和美妙动听的合唱团,但是我还是喜欢语文社团,因为它能让我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快乐!

参加红十字会活动的感受 第9篇

通过学校我参加了“红十字”社团,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帮助人的方式,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我觉得在这个充满着爱的集体中,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作为“爱”的使者,我们都应该有一颗热情的心为大家服务。

学校举行了一些关爱他人的活动,让我受益很多。在08年的12月1日我参加了学校的“艾滋病”宣传宣活动。在校园里随处都能看到爱的使者,他们胸前都戴着一枚红丝带。为宣传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从自我做起,通过大家的力量一起来扼制。我相信一定会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一些帮助。我相信这次有意义的红十字活动会给每一个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记忆不再是朦胧的,它会是清晰的;不再是稚嫩的,它会是成熟的;不再是冲动的,它会是理性的。学校还在红十字会办公室建立了宣传阵地,重点宣传会务、卫生保健知识,为同学问题答疑,为同学、老师认识红十字意义创造条件。使大家认识到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使同学们提高了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还有上学期我还参加了在中山广场的扶残义演活动。整个活动下来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上台表演的都是有部分身体残疾的儿童,他们凭借自己可以发挥的能力也学到了一技之长。我记得有个小男孩他的眼睛有先天残疾,但他仍能够用大号为大家吹奏一曲,大家为他而感到心痛。同实也为他高兴。凭借自己的直觉和毅力,他依然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当教师把他领下台下的时候,大家都给他以最热烈的掌声和关怀。

想想我们,我们拥有比他们多的多的东西,却不知道去珍惜。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自己非常惭愧,浪费了好多时间。不知道珍惜眼前。

我忽然发现我是庆幸的,老天给了我一个健全的身体,我就是幸富的,我应该把握它。他们心灵手巧,做了一些可爱的钥匙链什么的,同学们也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用自己准备的礼物和他们交换。

关怀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看着他们脸上可爱的笑容,感觉到自己的这份爱心他们感受到了。这一天我感到非常的充实,能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了。我感觉自己也在慢慢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随意撒骄的孩子了。

这次活动是一次丰富多彩的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凝聚了校园内帮困助难、扶助弱势群体的爱心活动,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青少年的我们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从而激励大家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始建于1904年,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入道主义救援活动。中国红十字会将遵循红十字运动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统一、普遍的七项基本原则,继续努力,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它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它的诞生及历史沿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一是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契合,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是日俄战争引发的救护活动催生了中国红十字会。

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后,首先于19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台湾。1894年7月甲午海战后,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旅日侨胞孙实甫,由于长期在日本经商,习见日人深获红十字会之益,感受到红十字会活动对中国苦难群众的重要和必要,遂与志同道合者翻译国外红十字组织的章程,广为传播西方“人道”理念。孙实甫被认为是“中国倡导红十字会第一人”,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和中国博爱爱人、行善积德的传统道德思想异曲同工,一经传播,很快得到社会认同,使国人逐渐认识到红十字会的重要性,为中国红十字 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中国红十字会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凭着我们的爱心中国红十字会一定会更加强大。爱心就是力量,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会感到孤单,我相信在这个爱的大家庭里,中国红十字会会越来越好。充满着无私的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即使是一点微薄的力量,但足以温暖人的心。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红十字会中来,奉献自己的爱心,有了我们的爱心世界会充满温暖。

上一篇:28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车间安全生产管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