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村发展规划及展望

2024-07-02

马鹿村发展规划及展望(精选6篇)

马鹿村发展规划及展望 第1篇

理清思路找出路立足本质求发展

——浅谈马鹿村近期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马鹿要想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先要看清现状,理清思路,才能更好的谋发展,求出路,真正为民谋福利,实现全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剖析马鹿,找准差距

我村位于 得石镇,现有 社,人口 主要产业有烤烟、现有烤烟 亩,从我村实际情况来看,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得石镇处于中下水平,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制约我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化,目前主要是以烤烟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余种养殖业结构相对单一,且没有形成规模化,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不利于长期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二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网络欠发达,不利于产品销售,更不利于我村长期发展;三是部分村民小农思想严重,小富即安,虽说通过国家近年来对“三农”的大力扶持,村民都已经达到温饱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主动发展意识和市场观念。

二、我村优势及今后发展方向

但是,马鹿村的经济发展也有着自己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山地面积广适合发展林果业和林下养殖业。我村是得石镇最偏远的村之一,由于多是山地,且交通欠发达,没有大规模发展农业的基础,虽然很多因素制约马鹿村的发展;但是,可以在发展烤烟的基础上大规模的发展林果业和林下养殖业。第二,旅游资源

优势,我村虽地处偏僻,但依山伴水,风景秀丽,现在已在攀枝花市内小有名气,有结合民族特色,打造出一个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项目(比如登山、攀岩、库区垂钓)的特色马鹿的基础,今后更可以结合桐梓林库区旅游项目打造一个桐梓林—二滩—马鹿村的特色旅游项目;第三,在产业未形成规模的情况下,继续加强劳务输出,通过劳务输出不仅能让村民积累一定经济基础,更能让出去的人把外边先进思想和发展思路带回来,这部分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会成为我村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三、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特色生态马鹿为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划,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化招商引资手段,以突出发展特色发展,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立足我村优势资源,以发展芒果种植,林下发展生态养殖,进一步拉长拉紧农业产业化链条,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促进马鹿村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奋斗目标。到2015年底,生态旅游初见成效,达到年接待游量 人,人均创收 元;林果业和林下生态养殖业初见效益,争取发展芒果种植 亩,林下养殖大户 户,生鸡年保有量 只,出栏量 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完成1—2个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为把马鹿村建设成为村

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规划内容及措施

第一,大力发展林果业,在保证乡镇下达烤烟任务的同时重点种植经济作物。计划种植芒果 亩,预计直接经济收入 万元。其中,今年发展芒果种植亩,增收 万元。

第二,扩大生态鸡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一是加大规模化发展,努力发展养殖大户,预计三年生态鸡养殖大户达到 户,二是增加小户、散户的饲养数量,此项逐年增收达 万元。三是充分利用二滩库区,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水产养殖,预计年增收 万元。

第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结合马鹿村少数民族特色,建设特色农家乐 个,年接待游客 人次。

第四,近期把劳务输出作为村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我村目前有 余人在外务工,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输出 人务工,提高劳务经济收万。

第五,招商引资。争取三年内吸引一家较大型企业建设桐梓林—二滩—马鹿生态旅游项目,并吸引村民集资 万元,建设 个特色农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就地务工的机会。

五、2013年工作重点

1、抓好烤烟种植工作,力保在完成乡镇下达烤烟任务基础上多发展烤烟 亩;

2、做好险情应急演练工作,开展险情自救宣传 次,险情应急演

练1次;

3、发展芒果种植 亩;

4、发展生态鸡养殖 户,争取年出栏 只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公路的修建;

6、抓好社会事务工作,确保辖区的安全和稳定。

六、发展展望

相信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按照农民为主、政府帮助、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原则,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马鹿村将会以一种全新、向上的面貌迎接下一个三年的到来,将会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村风文明、生活富裕、凝聚力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将会成为让出去的人自豪,让进来的人幸福的桃花源地。

马鹿村发展规划及展望 第2篇

一、组织落实、制度保证

我校十分重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形成了校长总揽全局、统一协调,安全员具体负责,各教师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同时严格执行门卫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防火防洪制度、疾病预防制度、食品安全制度等内部安全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值日制度,做好记录,坚持落实校长责任制,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二、安全责任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学校安全小组:

组长:王苏祥(学校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安全员:王荣玲(具体负责安全工作)成员:冯兴伟、谷兴志、林传芳

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制定了学校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安全责任书,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办法,各种安全应急预案等,把学校校长、班主任确定为校安全工作第一管理人,分管安全安全员确定为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

三、及时排查,及时预防

学校安全工作会后,全体安全工作小组成员立即一起对学校教学楼、宿舍、运动场、食堂、以及校门等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检查,检查安全隐患,有问题立即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学校出门就是大河、公路,学生又多,放学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学校d级危房尚未拆除,学生不宜靠近;

3、教学楼电源开关破坏严重,容易发生漏电事故;

4、学校连接村公所,安全不宜管理;

5、学生下课在阳台和楼道上的活动监管力度不够; 以上隐患学校将组织教师尽快解决。

鹿

江苏红学的发展及展望 第3篇

摘要:江苏与红学结有不解之缘,多年来江苏红学突飞猛进,取得了全面的丰收。文章概述了二十世纪江苏红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论述了江苏红学研究的特点,并展望了新世纪的江苏红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二十世纪;江苏;红学研究

(一)

二十世纪的江苏红学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从二十世纪开始到1949年10月为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文革”结束为第二个时期;从1976年10月至今为第三个时期。比较而言,第一个时期,江苏的红学研究对全国红学的研究有开创新局面之功;第三个时期,江苏的红学研究发展迅速,硕果累累,成为全国红学研究的中心之一;至于第二个时期,江苏红学研究相对沉寂。

运用西方的哲学、美学和文艺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红楼梦》,肇始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1904);紧接着王氏之作,江苏昭文(今常熟市)的黄人(摩西,1866-1913),在他与同乡徐念慈主编的《小说林》上连载的《小说小话》,也对《红楼梦》进行了评论,时间大约在1907-1908年。《小说小话》关于《红楼梦》的评论,涉及到三个问题,首先是《红楼梦》的作者、成书、版本、原作和续作。曾被周汝昌的《〈红楼梦〉“全壁”的背后》所引用。黄人当年所看到的《石头记》抄本,以及有关《石头记》作者、续作者等的记载,肯定要比今天多得多。他的红学论著是一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红学资料。

其次,黄氏赞赏《红楼梦》之描写人物,做到了“如镜中取影,妍媸好丑,令观者自知”,决不“搀入作者论断”;指出“《红楼》之写艳”,与“《金瓶梅》之写淫”,“《儒林外史》之写社会中种种人物”一样,并不下一前提语,而其人之性质和身份,“若优若劣,虽妇孺亦能辨之”。

再次,黄氏评论《红楼梦》的思想内容,抓住了贾宝玉做文章。他先提出论点:“古来无真正完全之人格,小说虽属理想,亦自有分际。若过求完善,便属拙笔。《水浒传》之宋江,《石头记》之贾宝玉,虽不纯,自能生观者崇拜之心。”接着,通过两首[西江月]的诠释,黄氏对贾宝玉其人和“全书宗旨”,作了别具慧眼的评论:指出“贾宝玉之人格,亦小说中第一流,盖抱信陵君、汉惠帝之隐衷也”。

众所周知,“新红学”是由顾颉刚在俞平伯《红楼梦辨》的序中首先提出来,是在胡适、俞平伯和顾颉刚通讯讨论《红楼梦》的问题中酝酿成熟的,时间是在1921.4-1921.10。这三位“新红学”的创始人,顾氏是苏州人,他虽无红学专著,但在与俞、胡二氏的通讯讨论中,他的新红学观点表露得十分清楚;顾氏还替胡适收集了《上元江宁两县志》、《楝亭集》、《八旗氏族通谱》、《八旗通志》、《船山诗草》,为胡氏撰写《红楼梦考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俞氏祖籍浙江德清,但长期寓居于苏州,其红学研究的成就已盖棺论定。从顾、俞二氏足见“新红学”与江苏之关系,以及江苏为“新红学”所作出的贡献。

本世纪40年代,无锡人王昆仑(1902-1985)开始研究《红楼梦》,先后撰写了十九篇人物论。1948年,这些论文集结为《红楼梦人物论》。王氏此著文笔优美,观点新颖,影响不小。

“文革”末期,江苏的红学研究者,借当时“评红”热潮,编纂出版了不少颇有价值的红学参考书刊。如:南京大学图书馆和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印有《红楼梦评论》,以及附录《红楼梦研究资料书目索引》和《红楼梦人名索引》(1974年7月);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编印有《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学习参考资料》(1975年5月)和《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编》(1975年7月);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和中文系资料室合编的《文教资料简报》,并在八、九月的合刊上刊登了毛国瑶先生摘录的脂靖本批语150条,在增刊上发表了吴世昌的《红楼梦原稿后半部若干情节的推测》,吴世昌、徐恭时的《新发现的曹雪芹佚诗》。以上这些书刊,尽管皆有当时“评红”的明星印记,但他们对普及《红楼梦》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在江苏红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迎来了红学的春天,红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显学,并走向了世界。原来就有深厚基础的江苏红学研究,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逐步深入,也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1982年春,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成立之后,江苏的红学研究便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1992年10月省红学会集十年艰辛之大成编印了《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纪念册,《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员成果简介》则分专著、专题论文、报刊论文和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会员们的红学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的统计,这十年中,省红学会会员出版了十多部较有分量的红学专著,如吴新雷、黄进德的《曹雪芹江南家世考》、何永康的《红楼美学》、林兴仁的《〈红楼梦〉的修辞艺术》和《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红楼梦>俗语概说和汇释》、严中的《红楼丛话》、石昕生的《红楼锁记及其他》;校勘了二部《红楼梦》评点本:赵国璋、谈凤梁编校的《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冯其庸纂校、陈其欣助校的《八家评批红楼梦》;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三百多篇红学论文;创作了有关《红楼梦》的小说二部和越剧一部;另外,蔡树德先生制作的“晶体艺术模型大观园”,曾在上海、镇江、扬州、无锡、哈尔滨和香港展出,深受红学爱好者的好评。1983年,彭昆仑在国内首次运用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研究《红楼梦》;1985年又揭开了“怡红夜宴图”的秘密;1986年完成了“<红楼梦>数据库”,以上研究得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海外红学家周策等教授的高度评价。

1992年迄今,比之前十年,就全国而言,红学研究相对沉寂。但江苏省红学会一如既往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会员们又出版了十多部红学专著,如严明的《红楼释梦》,冯子礼的《从美的角度审视大观园文化》和《<金梅瓶>与<红楼梦>人物比较》,朱邦国的《<红楼梦>人物对话艺术》,周维民的《<红楼梦>和中国传统文化》,江慰庐的《曹雪芹·红楼梦种种》,吴新雷、黄进德的《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等等;发表了数百篇红学论文,其成绩并不亚于前十年。此外,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相继开发了红学研究课程,深受大学生欢迎,促进了红学的普及。

匡亚明先生在1982年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成立大会上,以“还《红楼梦》的本来面目”为题发表了讲话,并在1985年11月在扬州举行了省红学会第三次年会上,匡老向学会提出了两项倡议:“一,鉴于江苏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特殊关系,希望江苏红学界力争在全国红学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二,呼吁在南京逐步形成一个《红楼梦》南京研究中心,筹建曹雪芹纪念馆,并为这位世界名人塑像。”自红学会成立以来,江苏的红学界,为“还《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兢兢业业,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

综观一个世纪来的江苏红学研究,可以看到它的若干鲜明特点。

(一)敢于提出创新之见,重视发掘新的资料

本世纪伊始,江苏的红学研究者就以开拓、创新者的姿态出现。黄摩西的贾宝玉论,顾颉刚、俞平伯等人所提出的“新红学”;四十年代太愚的《红楼梦人物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泛泛评论红楼之作,就在于它们的独具慧眼的创新之论。1959年脂靖本在南京的一度出现,以及毛国瑶先生摘录的脂靖本批语的披露,这是红学资料的重大发现。最近二十多年来,江苏的红学研究,不仅保持着创新的态势,还发掘了不少全新的资料。

(二)紧密结合江苏的文化特点,以及它们与曹雪芹江南家世和《红楼梦》创作的特殊关系

南京和扬州,与曹家关系至密。如前文所述,吴、黄两位有关曹雪芹江南家世的研究;无不紧密结合曹家与宁、杨两地的关系。苏州与曹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同样颇有瓜葛;而苏州的昆曲艺术和园林艺术,以及源远流长的吴文化,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着明显的影响。有鉴于此,王永健先生为《苏州文学史》撰写了《红学与苏州》的专章;并正在从事“吴文化与《红楼梦》”的专题研究。南京严中先生的《金陵何处大观园》、《大行宫与大观园》、《曹雪芹金陵家庙考察记》和《<红楼梦>中的贾府与江宁织造曹家》等文,同样着眼于曹家、《红楼梦》与南京的特殊关系。

(三)研究领域广,论著丰富多彩

尽管人们对红学的内涵尚有不同的理解,但红学大体上可以包括五个方面,即《红楼梦》的作者研究,《红楼梦》的文化成书过程和版本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研究,《红楼梦》的文化研究,《红楼梦》研究的研究。本世纪江苏的红学研究,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研究,在上述五个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最近三十多年来出版的专著而言,在曹雪芹江南家世方面,吴、黄两位是超越前贤、颇有影响的一家。在红楼美学研究方面,何永康先生的专著也出版得较早。在《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方面,周维民先生撰写了系列论文,且集结成书。对《红楼梦》艺术特点的探究,姜耕玉先生的《红楼梦艺境探奇》、朱邦国先生的《<红楼梦>人物对话艺术》,都是有特色和深度之作。在《红楼梦》人物论方面,刘晓明先生的《<红楼梦>人物论》、冯子礼先生的《<金瓶梅>与<红楼梦>人物比较》,都是值得一读的论著。在《红楼梦》文化研究方面,冯子礼的《从美的角度审视大观园文化》也颇有督导之见;另外,陶文台先生的《古典文学与烹饪·红楼菜点》乃是《中国烹调大全》中引人注目的部分,大的《红楼饮食文化》、《红楼美食·南味为主》和《红楼饮谈》,也是很有影响之作;潘宝明先生的《红楼花鸟园艺》则是《红楼梦大观》中颇有特色的重要部分。在《红楼梦的语言研究方面》,林兴仁的《<红楼梦>的修辞艺术》和《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对《红楼梦》的修辞和俗语做了精深的研究。

(四)坚持“百家争鸣”,积极参与全国性的红学学术争鸣

二十世纪的红学,学派林立,纷争不断,各种学说的学术争鸣,此起彼伏,连绵不尽。江苏的红学研究密切关注着全国性的学术争鸣,其研究成果可以说都是参与学术争鸣的结晶。比如关于脂靖本及其批语的问题,关于《龙之帝国》所载红学资料的问题;至今尚在争鸣之中。难能可贵的是,学术观点的分歧,学术争鸣的激烈,并不影响内部的团结,反面促进了江苏红学的发展。至于全国性的学术争鸣,江苏的红学研究者也都能积极参与。比如,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红楼梦》评论的评价;对“新红学”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观点的商榷;对周汝昌先生的“乾隆、和珅指使高鹗炮制大毒草《红楼梦》”,以及他的《还“红学”以学》的某些观点;江苏的红学研究者无不认真研究,撰文提出自己有见解和分量的看法。

(三)

二十世纪,江苏的红学研究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其成就是巨大的。认真的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新世纪江苏红学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对于今后的江苏红学研究,笔者有如下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其一,如前所述,敢于提出红学的创新之间见,乃是红学研究的传统和特点。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二十世纪我们在支持红学的创新之见方面,尚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红学的创新之见,要大力开展学术争鸣。

其二,继续大力发掘江苏红学的新资料(包括文物)。在这方面,我们要人人做有心人,红学新资料还是有发现的可能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要想发掘红学的新资料,就得多读书,博览群书,才能有所发现。

其三,对红学领域的唯心论,应当开展学术争鸣和批评。在红学发展史上,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的《红楼梦辨》(《红楼梦研究》)等著作,皆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理应在红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新红学”也有许多唯心论的错误观点。近二十年来,红学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可是,无可否认,红学领域里唯心论的错误观点和奇谈怪论不绝如缕,流传极广。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学术争鸣,旗帜鲜明地批评和反对唯心论,反对各种打着红学幌子的伪学术论逝,是新世纪进一步发展红学的重要任务。

浅析氢能的发展及展望 第4篇

关键词:氢能 特点 储存 技术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化石资源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现象,已经导致化石资源严重短缺、温室效应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人类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人类必须找到一种更好的新型能源代替即将殆尽的化石能源,并且保证这种能源对生存环境不产生破坏。氢能由于具有资源无穷无尽,燃烧热值大,并且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当然作为首選替代品。而氢能能否得到推广,与目前的制氢技术和储氢技术密切相关。而储氢技术的关键是储氢材料,这直接影响了氢能应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一、氢的特点

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推算,如果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全球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 000倍。氢发热值高,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达到121 061 J/g,是汽油的三倍。氢的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而氢气在燃烧中产生氮氧化物,比石油基燃料低80%。氢能利用形式多,既可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又可做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二、氢的储存

一般条件下氢以气态形式存在,贮存困难。常用贮存方法有:常压高压气态贮存、低温液氢贮存和金属氢化物贮存。

1.高压气态贮存

气态氢可贮存在地下库里,也可装入钢瓶中。为提高贮氢量,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微孔结构的储氢装置,它是一种微型球床。微型球系薄壁(1 μm~10 μm),充满微孔(10 μm~100 μm),氢气贮存在微孔中。微型球可用塑料、玻璃和陶瓷或金属制造。

2.低温液氢贮存

将氢气冷却到- 253 ℃变为液态,然后将其贮存在高真空的绝热容器中。生产液氢一般采用膨胀剂,氨制冷和节流循环这三种液化循环。液氢贮存工艺最早用于宇航中,其成本较高,安全技术也比较复杂。高度绝热的贮氢容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3.金属氢化物贮存

现在已研究成功的多种贮氢合金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稀土镧镍等,二是铁- 钛系,三是镁系,四是钒、铌、锆等多元素系。目前在金属氢化物贮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贮氢量低、成本高及释氢温度高。

三、氢能经济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制氢成本和储氢成本

探索廉价而又高效的制氢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储氢材料和安全的储氢技术是降低氢能应用成本的关键,这是氢能能否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

1.制氢技术

1)化石燃料制氢 这是目前人类获取氢能的最主要方法,此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资源短缺,过程中对环境会产生污染,目前还未彻底解决。

2)水分解制氢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光化反应,热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制氢气。光化学反应中太阳能的收集,热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中需要的热能和电能,这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生物质制氢 生物制氢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甲烷等主要气体,然后通过加工成为氢气;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某些微生物(如绿藻)的代谢功能,通过光化学分解反应产生氢气。生物质制氢适合于民用燃料,大规模制氢不经济,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4)光催化制氢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光催化来制氢,特点是效率不高,原因是太阳光利用不高、光量子产率不高、能量不匹配等,因此,目前的技术关键是研究新型的高效的光催化材料。

2.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一类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它不仅决定了氢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决定了氢能运输和应用的经济性。作为储氢材料必须具备:①吸氢能力高,即能吸尽量多的氢;②储氢时生成热应尽量小,释氢时温度不能太高。③储氢和释氢的速度要求快;④导热性能优良;⑤对氧气、一氧化碳和水等杂质的抵抗力要大;⑥化学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不易产生破碎粉化;⑦使用与运输时安全、可靠;⑧来源广、价廉物美等。因此开发出性能优越的储氢材料,必将推动氢能使用的快速发展。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很多的新型储氢材料,根据储氢原理主要有两类:物理储氢技术和化学储氢技术。

1)活性炭吸附储氢 氢气在碳基材料上的物理吸附,是基于作用力弱得多的范德华力,没有联结原子的化学键的打开与生成过程,因此吸释氢条件温和,吸附热效应相对较小。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000m2/g),利用低温和高压条件,可吸附大量的氢气。在-120℃,5.5MPa 下,储氢量可达 4.0%(质量分数),活性炭储氢材料易得,储氢脱氢操作简单,投资费用比较低。20 世纪,科学家发现C60和纳米碳管对氢气有较强吸附能力,其吸附量可达 5-10%,特别是碳纳米管,多壁纳米碳管电极经过 100 次充放电后,可保持其最大容量的 70%,单壁纳米碳管循环充放 100 次后,可保持最大容量的 80%。但是纳米碳管材料不易获得,成本较高,机理不清。

2)金属氢化物储氢 其机理是其特殊晶格结构,在一定条件下,氢原子较容易进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中,形成金属氢化物,可储存其体积 1000-3000 倍的氢。钛铁系典型代表:TiFe,美 Brookhaven 国家实验室首先发明,特点:价格低,室温下可逆储放氢,易被氧化,但活化困难,抗杂质气体中毒能力差,实际使用时需对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镁系典型代表:Mg2Ni,Brookhaven 国家实验室首先报道,储氢容量高,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放氢温度高(250-300℃),且动力学性能较差;钛锆系:具有 Laves 相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原子间隙由四面体构成,间隙多,有利于氢原子的吸附,活性好。

四、氢能应用前景展望

氢能作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十多年来引起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中国近来也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开发研究。据了解,氢能汽车在发达国家已示范运行,中国也正在筹划引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型的储氢材料的不断开发,氢能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人类生存的环境也会进一步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肖明珠.高密度储氢材料研究现状[N].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2).

[2]刘啸锋,马光,李银娥,姜婷,郑晶.储氢材料的研究与进展[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马鹿村发展规划及展望 第5篇

关键词:SmallCell;家庭基站;Wi-Fi;融合;SON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04-01

SmallCell源于最初为家庭场景设计的Femtocell(俗称的“家庭基站”),SmallCell的“小”是相对于传统的宏基站(Macrocell)而言的,其特点体现在:小型化、低发射功率、可控性好、智能化和组网灵活。从发射功率看,典型发射功率在100mW到5W之间;从重量看,普遍重量在2到10kg之间;从组网方式看,支持包括DSL/光纤/WLAN及蜂窝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的回传;而且还具备自动邻区发现、自配置等SON功能。

一、SmallCell的应用情况

自2007年9月Sprint全球首家部署Femtocell以来,SmallCell已成功在23个国家的41张网络中部署,目前全球部署量超过380万台,主要以Femtocell的形态存在(占80%)。而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美国(Sprint部署超过90万台\AT&T部署约50万台)、欧洲和日韩(日本软银部署12万台)。

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情况来看,中国联通早在2009年就推出“3G驿站”品牌,提供基于WCDMA的Femto家庭基站,服务于北方十省;中国移动于2012年2月在江苏正式开始TD-SCDMAFemto家庭基站的商用放号,截止到2012年9月仅苏州地区实装数超过2万台。

而且为了解决未来众多LTE网络面临的高频组网穿损的问题,SmallCell成为运营商的不二选择,SmallCell已经处在爆发式发展的前夜。

二、SmallCell未来发展前景

(一)SmallCell市场分布预测

中国市场引起SmallCell产业链的关注,则反映出业界一致看好TD-LTE在中国未来2年的发展。随着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把2.6GHz频段全部190MHz都留作TD-LTE,中国市场对LTESmallCell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SmallCell市场规模预测

咨询机构Dell’Oro在2012年7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预测未来5年SmallCell市场将快速增长。不包含家庭Femto市场,到2016年SmallCell在全球RAN投资中的占比将从3%上升到9%。目前的SmallCell主要用于补盲,未来则更多用于补热。Dell’Oro预计2012年SmallCell的全球收入约为11.4亿美元,而到2016年SmallCell的全球收入将达到34.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其中LTESmallCell的表现尤为突出,2012年预计市场收入只有3千万美元,占整个SmallCell市场收入的份额不到5%;而到2016年其市场收入将达到18亿美元,占到整个SmallCell市场收入的53%。而来自咨询机构Infonetics的研究则表明:2013年4GSmallCell的出货量将占37%,3GSmallCell将占63%;到2015年4GSmallCell的出货量将首次超过3G;到2016年SmallCell的整体出货量将达到3百万,市场规模达到21亿美元。这和Dell’Oro的研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三)LTESmallCell市场规模预测

进入LTE时代,由于全球各国的LTE频段非常分散,包括了2.6GHz、2.3GHz、2.1GHz、1.8GHz、1.5GHz、800MHz、700MHz等。根据对50家已经公布频率规划的运营商进行的统计,62%的LTE网络将部署在2.1GHz或更高的频段,而其中41%的网络在2.6GHz或更高频段。众所周知高频段覆盖性能占劣势,而未来数据业务有80%是发生在室内的,仅仅依靠宏蜂窝网络无法有效进行热点和室内的覆盖,所以SmallCell对于LTE网络的建设至关重要。

有报告指出:即使不包含家庭Femtocell市场,到2016年,LTE-TDDSmallCell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亿美元,而LTE-FDDSmallCell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美元。

三、SmallCell技术发展趋势

(一)与Wi-Fi的融合

Wi-Fi是IEEE802.11标准的统称,来自可以和3GPP并驾齐驱的另一组织IEEE,包括802.11a、802.11b、802.11g、802.11n以及后续的802.11ac/ad等,目前市场上在售的WiFiAP和终端等多已支持802.11n标准并向下兼容。Wi-Fi的工作频段是2.4GHz或5GHz,是不需要政府授权使用的频段。对比3GPP蜂窝技术Wi-Fi组网更加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干扰不可控的问题。博通、高通和Mavell等重量级芯片厂商,在今年先后发布了支持802.11ac的芯片,最大支持速率为1.3Gbps,毫不逊色于LTE蜂窝网络。

(二)网络与终端协同

在移动互联时代,新的终端和业务层出不穷,如何保障不同终端、不同业务、不同状态下的QoE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现有移动网络对于用户的信息了解不够,这也造成了无法实现更好的资源调度和保障体制。随着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我们预计SmallCell网络和终端的协同是未来发展的技术趋势,终端通过信息上报增加网络对用户状态等相关信息的了解,从而最终实现改善用户体验、降低信令开销、节省终端能耗的目的。

(三)可管可控业务本地化

移动数据业务越来越多呈现为多用户交互式业务,例如社区网络、微博、视频分享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SmallCell的数据流量都要回传到核心网络,必然带来额外的时延和传输开销。我们预计SmallCell未来将引入业务本地化的架构,根据业务属性、用户位置等决策,将适合进行本地化的业务通过小基站直接在接入网内进行疏导,支持同一基站下或相邻基站之间的直接通信,从而大大节省传输资源,降低端到端的通信时延。

(四)SON技术

因为大量的SmallCell基站并不像传统宏基站一样位于运营商的站点,为了降低安装、维护成本,SON技术是SmallCell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SON不仅包括自动物理小区ID配置、自动邻区关系获得、小区间干扰协调等,还应具备自动IP连接、自动软件升级、发射功率自动调整等。SmallCell面临的重大挑战如宏微协同、干扰控制等都涉及到SON。虽然目前的SON实现不完美、SON的机制也很复杂,但是在没有出现其他的可替代性技术前,我们预计SON技术仍将是SmallCell未来最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之一。

金属雕塑的发展及展望 第6篇

关键词:金属雕塑 材质 工艺手段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金属雕塑

中国古代金属雕塑的历史悠久,成就也相当的辉煌。中国国代的金属艺术有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也是一青铜器为主要代表的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而另外一个阶段则是以金银手工艺为代表的唐朝金属艺术高峰。我国古代金属雕塑与其他国家早起的金属雕塑有一个很大的群别,就是我国早起的很多艺术珍品大多数是附加在实用物品上的。比如司母戊鼎方鼎、四羊方尊、象尊等等。

从制作工艺上来讲,基本上都是采用铸造的形式进行加工完成的,多以铸铜为主。当然也有一些铸铁的雕塑,现在存在的铸铁的雕塑也很多,其中包括沧州的铁狮王,山西大同的铁牛,河南嵩山的铁人及铁塔等等,其中沧州的铁狮王,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铸铁雕塑,约40吨重,但是因为常年失修,损坏严重,但却依然展现出了铁狮的雄伟和威风。从铸造难度上来讲,铁的熔点要高于通的熔点,所以在众多古代雕塑中,铸铁雕塑要明显少于铸铜的雕塑,而且铁更容易氧化,表面光泽度难以维持,铁的价值和审美要明显少于铸铜的雕塑或者金银等雕塑,因此古代铸铁的雕塑并不多见

第二章:现代金属雕塑

任何一种艺术的创作都是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因素的,或多或少的都要受到时代的影响,金属雕塑也是如此。“雕塑是艺术创作的一种,任何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艺术情感的抒发,以求和欣赏者取得共鸣”。现实生活则是雕塑赖以生存的土壤,脱离了生活的技术是不能成为雕塑艺术的。而现代的金属雕塑,则是近代社会文明的体现,是现代艺术观念变革的产物,它几乎颠覆了几千年来的传统雕塑,发射出耀眼的光芒和强烈的時代气息。从传统艺术上来看,它似乎只是一种材料上的改变,但对于现代艺术来说,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二十世纪的金属雕塑,在整个雕塑艺术史上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的,阿森纳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一书中写道:“直接金属雕塑”是“现代雕塑的主要手段”。所谓“直接金属雕塑”即是指直接对金属材料进行锻造、焊接、抛光等加工手段制作出来的雕塑作品,不同于以往的金属浇铸等铸造方法。现代金属雕塑毫无疑问是现代打艺术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的进步,带动了金属雕塑的发展,对于金属材料的加工手段日益先进,是雕塑家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运用金属材料,可以锻造、切割、铸造、打磨、抛光等等,甚至可以上锈,这样可以使得钢、铜、铁等材料的性能个材质的独特性美感得以充分的发挥。

在传统雕塑中,人们对材料的认识观念还仅仅处于对材料的外部形态的认识,材料本身只是受限于人,被动的成为了艺术家思想表达和情感抒发的载体。传统雕塑中的青铜材料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在很多雕塑作品中,金属仅仅是醉着思想意识物化的工具而已。慢慢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家对材料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很多艺术家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多的选择了让材料自己说话,现代金属雕塑中,这种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现代金属雕塑的诞生是对雕塑传统观念上的真正革命。新的金属材料,新的加工手段的应用,不仅仅改变了传统雕塑艺术,也改变了人们对于雕塑艺术的传统认识,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雕塑的形式和雕塑材料的观念。金属雕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时代,而后现代主义时期的金属雕塑就更难分辨出各种艺术风格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后现代主义的金属雕塑变得无法确定,然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人类探究和摸索真理的脚步不会停滞,比企鹅现代金属雕塑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中买上更高的台阶。

第三章:中国现代金属雕塑

中国现代艺术的历史其实只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三十年的事情,因此,标志着西方现代雕塑艺术的革命的现代金属雕塑,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则晚了很多。中国现代金属雕塑收到了西方现代文化世界性发展的很大影响,在接受西方的现代艺术语言形式影响的同时,又极力的保护自我民族的文化特征。

与西方现代金属雕塑相比,中国现代金属雕塑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些特点,这种特点既有形式语言上的,又有传统文化上的,既有思想观念上的,又有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现代金属雕塑正在以一种不同于西方金属雕塑的方式存在并发展着。

无论是早起对于纯粹艺术的探索也好,还是现如今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也罢,这都是中国现代金属雕塑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的中国雕塑界,一些人认为只有运用新奇的材料以及多边的造型,才能是具有世界水准的雕塑,却不知一件雕塑作品,若是没有了民族精神和民族底蕴的话,是不可能成为艺术精品的。同样的,中国的现代金属雕塑也应当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金属雕塑,这样的作品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鸣,才能成为真正的精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英国的艺术理论家里德曾经说过:“所有的艺术流派……都必须符合一个简单的检验标准,否则它们便不是艺术品,它们必须作为值得沉思的物体继续存在。”

金属雕塑艺术,在发展迅猛的现代金属艺术的推动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成就。作为时代艺术的娇子,现代金属雕塑在现在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金属雕塑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前途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吴福珍.大众文艺[M].河北省群众艺术馆,2011(10).

上一篇:数控车毕业论文下一篇:河畔断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