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题

2024-07-03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题(精选9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题 第1篇

小学 语文 学科第 5 册第 课教学计划

课题: 知错就改(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一 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或运用)指定的词语。

2.展开合理想象,把图画内容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3.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讲卫生,不乱丢果壳,并能“知错就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看懂图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成一段话。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根据四幅图,围绕中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合理想象,连起来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看图讨论,大致了解四幅图中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用一二句话讲清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

3.知道“随地扔果壳”是不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看懂图意,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能根据画面说话。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1.揭题定向。

(1)小朋友们,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上周跑进学校的花坛里,踩坏了花苗,老师批评教育他之后,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踏进花坛。他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2)打开课本第14页,看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是怎样知错就改的。 (板书:知错就改)

(3)齐读课题。

2.看图思考。

(1)出示挂图,理解看图顺序:

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用“A、B、C、D”标出四幅图的顺序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一看图,整体感知:

①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四幅图,想想:主要讲谁?为什么呢?

(主要讲小男孩。因为第一幅出现的就只有一个小男孩,而且四幅图中,小男孩出现的次数最多。)老师表扬:你观察得仔细!(板书:主要人物小男孩)

②请你给小男孩取个名字。(你喜欢叫他什么就叫什么。)老师给他取个名字叫军军,好吗?

③主要讲了军军的什么事呢?

(主要讲军军看见因自己乱扔了香蕉皮而使小朋友滑倒在地上,他很不好意思,连忙跑过去拾起香蕉皮丢进果壳箱的事。)

(3)二看图,局部了解:

①我们已经知道这四幅图主要写小男孩军军的事。那么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主呢?引导看图。(析书:早上,上学路上(地点))

②这件事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板书:乱扔香蕉皮(起因))

③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引导看图D。(板书:拾起,丢进(结果))

(4)三看图,逐图理解:

军军从一开始的乱扔香蕉皮,到后来的捡香蕉皮,并把它丢进果壳箱,他为什么会有 这样大的变化呢?我们学了再回答。请同学们一幅图一幅图来理解,并用一二句话说清楚每幅图的意思,好吗?

①学生说,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图A:一天早上,上学路上,军军拿着一支香焦,边剥边吃。吃完了,他随手把香蕉皮往地上一扔,扬长而去。

图B:有个小女孩走过来,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在地上。

图C:她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有一个少先队员看见了,赶快跑过来,把小女孩扶起来。军军回头看见了,觉得很不好意思。

图D:军军连忙跑回来,捡起香蕉皮,把它丢进了果壳箱。

②边分析边逐图请学生说,及时表扬和反馈,及时修改、完善。

(5)四看图,连句成段:

①要求:把这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段话。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如:军军看见小女孩摔倒了,心里怎么想?最后,小女孩和少先队员看见军军把香蕉皮丢进了果壳箱,又会怎么样?

②自行练习:请每位小朋友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自己说一说。引导用上“不好意思”、“难为情”、“知错就改”等词语。

③同桌互说互评互改。

④指名练说,师生交互语评点。

3.情景表演。

请三位小朋友上台表演,边表演边说,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随意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激发兴趣。

4.五看图,讨论明理。

(1)这件事是谁错了?他错在哪里?引导看图A、B。(板书:错)

(2)后来他又是怎样改正的?引导看图D。(板书:改)

(3)释疑:小男孩军军从“乱扔”香蕉皮到“捡起”香蕉皮,并“丢进”果壳箱,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补板书:知错就改)联系上下文领会“知错就改”,肯定军军是一个好孩子。

5.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又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了《知错就改》的看图作文,知道了看多幅图应按顺序看。还有根据课后题目来理解图的意思,用一二句简单的话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段话。我们还明白了“知错就改还是个好孩子”的道理。)

下节课,我们就要把看懂的的图意用文字来表达,写一篇“知错就改”的短文。好吗?

板书设计:

主要人物:小男孩

地点:在上学路上

起因;乱扔香蕉皮

经过;滑倒、扶起、看见

结果:赶快跑去

教学反思:

[课题: 知错就改(习作训练)小学语文第5册第1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题 第2篇

威信县教育科研课题暨基础教育课改实验课题

《小学高年级“四步式”习作教学实验研究》

检测报告

威信县教育局教研室课题检测小组

由威信县长安乡中心学校承研的《小学高年级“四步式”习作教学实验研究》,自2005年9月被立项为旺苍县级科研课题,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旺苍县教育局、教研室始终高度重视对该课题的领导管理,自始至终有专家亲临现场指导研究工作。课题研究在历经准备、发展、深入、总结分析后,较为顺利地完成了研究全过程和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现将课题的有关检测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名称:《新课改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二、课题负责人:侯彬(2007年2月前为何甫成)、吴龙先(2006年9月前为唐俊,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为王涛)

三、课题来源:学校自主研发设计,2006年报旺苍县教育局,2006年9月批准立项为旺苍县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四、研究时间:2005年9月——2008年3月

五、课题组提供的资料:

1、课题研究报告1份(附研究成果表5份)

2、课题组工作报告1份(附研究大事纪要)

3、课题实施计划1份

4、课题研究总结1份

5、理论学习材料册

6、课题研究课案选册

7、课题研究论文集 1册

8、课题考核制度1份

9、课题过程管理1份

10、课程研究过程管理份

11、课题组外出学习资料份

12、科研书籍本

13、课题年度报告份

14、主研人员研究笔记本

15、参研人员学习笔记本

该课题研究期间,涉及参研教师56人,参研学生1500余人,专题学习20次,受训600人次,外出参加省、市、县教研活动50余人次,外出参加学习100余人次,其他过程与活动若干。

六、检测情况:

(一)检测目的检测研究过程和研究效果的真实性,检测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为成果鉴定提供翔实可靠的材料依据。

(二)检测人员:

祝荣国:旺苍县教育局副局长。

熊顺华: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旺苍县教研室主任。

熊顺琼:中学高级教师,旺苍县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旺苍县教研室课题管理组成员。

李星云:中学一级教师,旺苍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旺苍县教研室课题管理组成员。

赵怀智:中学高级教师,旺苍县中学教研室物理、地理教研员。

(三)检测时间:2008年3月27日

(四)检测对象:实验班级学生、参研教师、研究试验过程、课堂管理、实验成果及相关档案资料等。

七、检测方法:

(一)查阅资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管理资料、过程资料、成果资料等及调查问卷法、统计法、定性分析法。

(二)现场检测:

1、听成果展示课3节;

2、听取课题组研究和工作汇报;

3、查阅相关资料;

八、研究过程的实效性

(一)立题论证:

该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探索农村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和论证,并在一定范围内实践

后提出的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可靠性,课题提出后,经过旺苍县教研室有关专家论证后确立为旺苍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题。课题研究经历了准备、发展、深入、总结推广四个阶段,历时近3年,期间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

(二)主要研究措施和实施范围

该课题由语文、数学、外语、政史地、理化生及艺体教研组承担实施,全体教师参加,并成立了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由唐俊、王涛、吴龙先、(赵彦修、胡太昌、赵大鹏、曹军、辜应平、张天静)等同志担任主研。近三年来有56名教师参与研究,涉及初二00七级、二00八级、二00九级、二0一0 级四个年级共1500余学生。参研教师中有省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级骨干教师10人,县级名教师1人,校级骨干教师15人。

(三)研究力量的投放情况

1、组织理论学习情况

研究期间,课题组举办了“课程改革理论”、“转变教师的教材与教学观”、“多媒体技术应用”等专题讲座20次,邀请县专家顾问组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解决理论性、方向性问题,派出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50余人次。

2、组织研究活动情况

研究期间,课题组组织召开大型筹备会议一次,开题会一次,阶段小结会一次,拟举办结题会一次,组织专题理论讲座20次,成功承办县级优质课赛课活动2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20余次,在市艺术节、科技节中大放异彩。参演教师上示范课20余堂,课题研究课100余节,汇报课20余节,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广元市优秀教研组。

3、外出培训、咨询专家情况

研究期间,一是邀请县专家来校论证2次,指导研究工作,二是派课题组成员到省市县各级培训达100余人次,三是课题主研人员对参研教师的传、帮、带培训。

九、研究成果显著

(一)促进了学校的有序发展

1、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年间教学质量明显升位,07届毕业班全A率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

2、教育工作者的理念更新跟上了形势,观念是先导,教师是关键,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3、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宿舍楼,改建了学生食堂,建立了模式Ⅲ卫星接收教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教室、电子网络教室,配置了远程教育设施设备。

(二)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全体参研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了“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三)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经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关注,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激发了教师终身学习的热情。参研教师有了亲身的教育科研体验和感受,认识到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其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科研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近三年来我校培养出两名副校长、一名校长,四名科室主任,省级骨干教师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三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

十、检测结论:

(一)该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实效性,有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过程真实,研究思路清晰,客观规范,直到有利,各项措施具体,课题研究资料较为齐备、翔实。

(三)课题成果显著,参研教师的科研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特别在课题方案制作、操作能力、撰写能力、收集资料、归档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了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第3篇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习作题目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虽然就在身边, 但是依然不知道该怎样写。这就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唤醒孩子们的记忆。由一个题目回忆一个画面, 由画面回忆整个事件。在回忆的过程中, 把事情发生的过程说清楚, 再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事情的细节一一补充完整, 使学生由一个题目形成一幅画面, 进而形成电视剧中的情节。再回忆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想要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有话可说, 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欲望, 使学生有生活原型可依可靠, 让他们还原生活本色, 抒发最真实的情感。在回忆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分享回忆的快乐, 在与学生交流相似的记忆时, 也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 进而由自己的生活经验拓展为大家的间接经验, 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以扩充和补充。相似的经历和回忆也会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 让他们感受到回忆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从而让学生喜欢回忆, 适当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由语言的表达转化成文字呈现在习作上。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回忆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 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需要我们唤醒他们的记忆, 进行适当的引导。把回忆变成文字, 记录回忆里的精彩瞬间。

二、选择适合的素材

虽然学生的年龄较小, 但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想到的事情也很多。那如何从众多素材中选择最适合题目要求的素材, 成为孩子们的最大障碍!这往往也是学生习作上出现重复类似没有新意作品的主要原因。要想写好一篇好的文章, 必须会筛选素材。在众多素材库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最贴切的题目但又是别人不会轻易想到的素材, 这样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不会千篇一律, 才会新颖!例如, 我在讲授《最难忘的一件事》习作时, 大部分学生都会写, 自己生病爸爸妈妈怎样照顾自己, 或者是自己去哪里玩得很开心。这样的素材太普遍了, 随便一本作文书上都会有, 缺乏新意。可是有一个孩子却选材新颖, 他选取的是街边一角的修鞋老大爷。被老大爷执著敬业的精神感动, 并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双结满老茧干枯而颤抖的双手。这件事的选取是与众不同的, 同时也会为其他学生的习作带来新的写作构思。一个好的素材不仅能为文章带来新意, 还能使整个文章变得活起来。影响自己的构思, 也会拓宽其他学生的写作思路。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法

出色的文章, 不一定非要选材新颖、立意新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做到选材新颖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那该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习作呢?那就需要在普通素材的基础上提高表达方法, 巧妙运用。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 也是快速提高习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例如, 在“我的妈妈”一题中, 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是写人叙事的一篇作文。可是在表达上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 比如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混搭;有时某些细节描写也是很重要的。多种描写方法的运用也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四、开头和结尾要精彩

好的开头就是好的开始。好的开头能给人眼前一亮, 吸引读者。好的结尾让人意犹未尽, 回味无穷。让开头和结尾变精彩的捷径之一是积累好的句子、好段、名人名言等。多看多背是使开头和结尾精彩最简单的方法。有机会可以推荐学生看看《欧亨利短篇小说》体会结局的艺术感。捷径二, 是针对较好的孩子而言的。可以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自己创作好的开头和结尾。这就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上的把握要精准, 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感悟的能力和洞察事物发展能力。现如今的考场佳作往往取决于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所以说开场和收尾对于学生习作的提高是一定的加分项。

五、会修改、鉴赏

好的文章往往不是一次性成形的, 而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来的。所以学生也要具备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让自己的不足得以改善, 优点继续发光发亮。鉴赏的能力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写作, 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鉴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课堂上也要适当渗透如何去鉴赏好的文章。通过品味好的文章来汲取营养, 增加自己文章的养分。

习作教学说难也难, 说易也易, 关键看你如何去选择。用心引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 指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让生活中的点滴文字汇聚成我们彼此的成长记录史。

摘要:习作教学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感悟生活中存在的美感, 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生活的记录者。如何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第4篇

关键词:习作;教学;评价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在习作上还是一片空白,这时候,我们教师在教学习作时,要把握住一点:“教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最终的目的就是学生既学会了如何去写作文,也学会了如何去做人。

一、作文里说什么话

我们教师在教学习作时,都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讲实话、真话,不说假话、大话、套话。这样作文才能写得真情实意。每一次作文课,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再次强调的冲动。但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后,一方面,确实有一些学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意。但另一方面,也有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好的倾向。

1.作文中还是大话、套话、假话连篇。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1)这与社会、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有关。我曾与一个学生进行了一次朋友式的谈话。在谈话中,这位学生说到,他的一位同学在写作文时都写的是一些漂亮的话,估计是从哪本书上抄过来的。但是这位同学的作文每次都能得一个很好的分数。我为了得高分,也只好这样写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虽然我们教师一再强调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在实际处理的时候,却给了学生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让学生产生了我只有写一些大话、套话、假话才能得高分的印象。同样的情况,在社会、在家长身上都有体现。(2)学生的习作缺少生活来源,有些作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曾经在网上有人晒出了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如下:“今天是雷锋日,我拾金不昧。在公园捡到一亿元,全部都是10块钱,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受到了表扬”。相信每个人看到这篇习作后,都会哭笑不得。学生之所以写出这样的文章,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生活体验、情感交流,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2.“实话”说得太直接。我们教师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实话实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要注意引导好学生的习作方向,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完全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学生中有这样一篇作文:“要说我最讨厌的人,那非本班的‘小太监莫属。同学们偷偷给他起这个外号并不是空穴来风,你瞧他那一举一动、每招每式都饱含太监风范:走路扭腰摆臀,说话嗲声嗲气。最令人讨厌的还并不是这些,而是他以那极为‘残忍的‘手段来欺负他人,甚至还给自己的每一招都隆重地取了个名儿,什么‘大力金刚指,什么‘铁腿穿裆术。我是吃他苦头最多的人,说起他,真让我咬牙切齿。”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话实说,总体的原则有为尊重他人,忌直言不讳;为体现意境,须虚实相生;为顾及整体,要讲究条理。

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我充分利用班主任的身份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例如,我在所带班级中组织了一次“我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的班会。在这个班会中,学生讲述了自己在成长中感受到父母爱的故事,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故事。在班会结束后,我趁热打铁,让每位学生把自己在班会中的发言组织一下,写出来。事实证明,这次的作文全班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其实,作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拥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原先,我们班每天都有值日班长记录哪些同学犯了错误。后来,我接手班主任后,要求值日班长不再记录哪些同学犯了错误,改为记录哪位同学做了好人好事。通过这样一个小的改变,使得学生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认识到,我们不能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事例,发生在学生自己眼中的事例更能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而且这些好人好事也是对学生作文素材的一个积累。作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风建设上多下工夫。在良好的班风下,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如何做人。这样的环境下,我想是不会出现上文中“我最讨厌的人”那样的作文了。

二、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单一的、静止的,甚至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全篇的结构、形式都通通做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是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有时,学生一篇400字的作文,教师做出的评价就能有100多字。二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较大。试想,一篇400字的作文,被教师密密麻麻改上100多字,学生心中会有多大的挫败感啊。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我们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小学生的作文不能平视,只能低头看。具体来说,我个人认为:教师要重视作文的个人享用价值;把“形象”“生动”从小学作文要求中请出去;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放在第一位。在具体的形式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传阅,相互修改,这样的方式,学生有修改的渴望,能学习到他人的优点。

“现在的语文课变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我们语文教师,尤其是做班主任的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习作环境,让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玉炜.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读与写:上旬,2015(13).

[2]唐永建.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08).

小学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计划 第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让他们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另外,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应该多的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带他们去写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源于生活。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发现美与丑。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块生物角,让学生亲手在花盆中种上小草,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并观察它每天的变化;买个小鱼缸,养几只小蝌蚪,让他们观察它们如何变成青蛙的。另外,课余时间可以带学生去农田观察庄稼的生长或者去树林观察昆虫的成长,让他们学会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它们细微的变化。正因为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才能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

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

1、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

2、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

3、囫囵吞枣法。

4、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

四、引导学生善于积累。

养成摘抄的习惯。有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丰富词汇,除了诵读,还应该学会摘抄,做到读抄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学生摘抄的语句通常都是他们自己喜欢,能够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语句,这样的语句才会使他们用的得心应手,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不断的积累,才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能到达金字塔的动物只有鹰和蜗牛,蜗牛不仅仅靠的是意志,还有就是它的日积月累。所以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积累,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随笔 第6篇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一条鱼,那么兴趣环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学生如“鱼”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学生的兴趣就会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毅力就会增强。小学习作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运用兴趣效应,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习作,或习作写不好的问题。我们知道,习作兴趣不会在学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尤其在小学阶段,它需要教师去组织、调动和引导。以下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效应谈一些自己在实践中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生活中开掘源泉,启迪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生活,是习作取之不尽的创作之源。生活实践多了,感触多了,学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写。可是,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是家长的“小公主”、“小皇帝”,他们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可谓少矣!没有经历,就谈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开掘源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亲节或“

三、八妇女节时”,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或献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时候,给他们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我又与家长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家长鼓励和适当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如:烧菜、煮饭、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间等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为学生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而且有真情实感。

二、从阅读中获得感悟,培养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阅读则是习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课余多阅览各类书籍,在校安排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摘抄、讲演、交流等,让学生学习书中准确、简练、丰富的语言,锤炼学生的思想,扩充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二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三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出版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作为语文科任,我利用课前的三至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向同学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个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交流了感受,而且锻炼了学生胆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班主任则还可利用班会、晨会进行读书活动的交流。五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在课内课外读物中积累写作材料。入选语文课本内的课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学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向作者学习怎样观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外,更重要的是

向作者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我在这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每人备一本读书笔记,随身携带,对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并在班内定期交流,相互观察;二是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这样,背的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

三、从活动中开拓思维,激发兴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捉迷藏、跳皮筋、踢足球„„在玩耍中,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祖国壮丽的河山,奇特的风俗人情,观之不完,赏之不尽。教师要尽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如节假日,组织学生去郊外春游、秋游、夏令营等,让学生观看波澜的大海,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攀登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红叶似火的香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还可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种花栽草,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苦山区的小朋友奉献爱心——捐物捐款,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既开拓了思维,又陶冶了情操,自然就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四、从习作中真情表达,实践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它在人的生活中的意义是巨大的,是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活动之一。为学生创造兴趣环境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特点,酿造了不同的认识及感受。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为他们创造宽松的习作环境,才会激发他们的真情表达,使他们言之有物。为此,我认为教师应做到:

一要拓宽习作题目的范围。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习作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习作的源头。为此,教师在拟定习作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习作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展题目范围,让题目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维碰撞。例如《-------,我想对你说》为学生创造了任意倾诉的自由,生活中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面之交的警察叔叔、护士阿姨,经常见面但并不熟悉的卖菜的老伯、捡破烂的老奶奶等等,只要有话想说,谁都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真实流露。其次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要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也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个就写哪个,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要创设新颖、生动的习作形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时的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面对习作训练《我想克隆——》,同学们则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要克隆一个地球,有的说要克隆一个自己,让它专门为爸爸妈妈做事,减轻爸妈的负担,有的说要克隆许多树木,让鸟儿们能安居乐业,让绿色常伴我们„„每一句稚嫩的话语都是纯真心灵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在生活中可以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往校园里带进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卫生;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老师和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着却又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等通过录象得以直观再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仔细观

察,认真思考,进而进行习作。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第7篇

习作教学,也可取法其中。先从句段练习着手,再构建一定的结构,再参考例文佳作,最后推陈出新。

借此章法,我对红港片区习作教学进行反思如下:

一、句段的练习不够,学生对五官没有进行丰富的描述;

二、结构搭建得较为成功,但是未免落落入俗套,无轻重变化;

三、例文的选择,没有亮点,也没有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只是有一些看似形象生动的词句;

四、最后练习说话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学生后来都不约而同地写了班主任。

我在设置阅读教学时往往都会从三个维度考虑,但是在习作教学中却往往忽视了第三个层面,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要对写作的内容有兴趣,有话说,才可能呈现出最佳状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我们反复咀嚼的一句话,但是什么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呢?我记得那堂课的评改课时,讲台上有很多瓶泡泡水,学生甚至在上课时都在偷偷议论。这就是兴趣!贴近他们生活的,可以玩,有意思的。

所以,在这一点上没有关注到,是我这堂课最大的失误。

在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第一次呈现的课是《**,我想给您画张相》。这是我大学期间时讲过的一节课,本意是通过五官写感情。在三年级试教的时候,感觉课的容量太大,就缩略成了外貌描写。这一缩略,其实就把我所预设的情感给抽离掉了。

但是,这也是一个必须进行的调整。因为我自身的语文功底有限,再加上课堂的掌控力的不足,对学生的认知度的欠缺。如果按照我第一堂课的模式,学生是无法完成既定任务的。那么整堂课都会是失败的。

从那之后的每一次改动,都是结合了网上搜寻而来的教案。其实,说实话,到最后就是一种东拼西凑的拼图课,没有很多属于我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自己没有全然融入,只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一个任务。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像黄宾虹对山水画技法练习的提炼一样,把程序订立得太规整,那么出来的只是优秀的作文;只有触动了心里的那根弦,才能把情感融入其中,写就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佳作。于是有偈语“无法之法法更严”。

论小学语文习作高效教学 第8篇

一、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几大弊端

在多年功利应试教育影响下,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以下几大弊端, 成为扼杀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习作兴趣的因由, 也使得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难以实现高效和有效。

1. 模式化、 套路化, 也就是给习作建立程式化样式和形式, 极大程度上局限了小学生的自由表达空间。 在习作教学中强调如何开头、过度、分段、结尾, 如何选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 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连贯就行了, 但最终学生的习作并不是自己看到、听到、想到、愿意表达的内容, 本来趣味十足且创造性极强的习作成了模式化的“生产线”。 这种模式化的操作, 难以帮助小学生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 反而会将其习作兴趣消磨掉。

2. 主题、 语言成人化, 习作缺乏童真、 童趣、 童心, 充满假话、大话、空话, 严重脱离现实, 遏制小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习作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生活实践, 引导他们关注和剖析身边的人和事及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认识到习作的价值, 进而激发其写作兴趣。 而主题、 语言的成人化活生生地将习作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剥离开来, 直接导致习作语言的假大空和不合逻辑, 同时也很有可能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并不能达到习作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审视、评价小学生的习作, 要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欣赏小学生的习作。 其次不能选择脱离小学生生活积累的成年化主题, 并为习作划定条条框框, 这会限制小学生自由、灵活的发挥。

3. 行文偏重优美化, 变相鼓励小学生生搬硬套、 盲目引用, 只顾堆砌华丽辞藻, 不能灵活运用掌握的语言进行自身思想的真实表达。 这也是一种功利化的习作教学方式, 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是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 不是文学艺术更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 要求小学生做到的就是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可, 不能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化, 而应力求文字运用的正确、准确。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1.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实现快乐习作, 转变其 “ 要我写”的写作观念为“我要写”。 首先就要去掉各种条框束缚, 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写作,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热爱和观察生活, 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 逐渐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其次, 要鼓励小学生敢于放飞想象的翅膀, 真实地表达自我, 提升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想象并非是空洞和不切实际的, 更多的是小学生丰富内心世界的真实反应, 是童心童趣的最本真表达。 第三, 寓习作学习于玩中, 玩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乐趣之一, 也是他们的习作最丰富和天然的素材, 二者存在结合起来的天然条件, 让小学生通过习作记录玩的过程、乐趣、体验,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 通过适时点拨、灵活引导、相机鼓励,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使其“想写”、“干些”, 能主动参与到习作中。

2. 从细微入手、 点滴抓起,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准确认识事物特征, 逐步提高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是习作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坚持阅读为习作服务的原则, 通过阅读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 提升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 丰富语言运用和写作知识, 发展习作能力。 三是重视口头语言训练, 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小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普遍优于书面表达能力,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多说、说全、说细, 在此基础上再去写。

3.评改结合, 帮助小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通常侧重于“改”而忽略“评”, 实际上二者必须兼顾并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要在教师修改、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 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而且要通过对习作做出的中肯评论与评价,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 并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 领悟写作规律。 在评改小学生习作的时候, 教师首先要清楚能否做到准确、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评价小学生的习作的首要标注, 要摒弃成人化的审视眼光, 不能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和语文知识积累都还有限, 难免有些语言运用存在幼稚和不足, 但这正是最本真的表达, 只要写的是真话, 是自己想说的话, 就无需大批大改。 对其中确需修改的地方, 教师也不能大包大揽, 代替学生修改, 而应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方法, 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习作技能, 体会习作乐趣。 在评价小学生习作的时候, 教师要注重因人而异, 坚持以鼓励为主, 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评价, 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真实表达。 总之, 在习作评价与批改中, 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被动逐渐转向参与、主动, 让评改过程真正成为小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少玲.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J].作文教学研究, 2011 (01) :31-32.

[2]董静霞.也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教育艺术, 2012 (02) :53.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浅析 第9篇

关键词:习作技巧;实践锻炼;评价标准

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习作成为可悲的工具,教师“异化”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性质和功能

小学生的习作,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用适合自己且恰当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训练学生写生活。但是由于对应试教育的过分重视,对于习作本质的忽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而非写作文。这就使得学生为了习作而习作,内容千篇一律。更甚者,对于学困生,教师还让他们在考试中将自己能背诵下来的文章或是一段话应用于任何作文题目中。这样的习作教学与习作本身的性质和目标是不相容甚至是相背离的。

二、由于教学观念和思想的陈旧,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沿用旧法,缺乏创新,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之道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便当下的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因循守旧,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亦是方法死板、教学单一僵化,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开篇点题”“首尾呼应”,不能灵活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这就导致学生习作形式单一、内容空洞。

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虎头蛇尾,注重指导学生的习作技巧和方法,但却忽视对学生习作的认真品味和评价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习作技巧和方法上的指导,而且很详细,但是对于习作的评价方面却是敷衍了事,或是简单地打个分数,或是简单的一句“不错,有进步”“好,继续努力”等,对于学生习作的改进毫无意义的粗浅评论,没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品味作品,这样不仅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得到重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伤害学生的情感,影响习作质量。

四、习作教学中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的实践锻炼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笔”上,这就导致学生习作中辞藻堆砌,内容、情感匮乏的情况屡见不鲜。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习作在考试中往往能得到比较好的成绩,但即便是这样,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的习作依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命题作文的写作,而禁锢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这也使得学生连简单的信都写不好,甚至不会写。

五、无论是习作的教学还是对于习作的评价标准,都过分成人化,未能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

无论是对于习作的教学还是对习作的评价,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习作能够词美意深,这样的期望固然没错,但是这样的要求却是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特点的。倘若学生有了成人的思想,那才真正是不正常的。其实,习作的首选就应该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正常思想和真情实感。

六、习作教学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教师大多是高谈阔论,没能进行实际的操作示范和指导

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给定题目,讲清习作要求,然后进行适当的作文指导,介绍习作过程中常会用到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然后就将其他的时间和事情留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要么提笔就写,写的都是陈词滥调,或假话、空话,抑或是抄袭他人;要么就是踌躇半天,不知如何下笔,无从写起。一方面,教师的纸上谈兵不能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素材的积累和生活经验,没有写作素材。因此,习作教学难免有失偏颇,导致学生对于习作题目把握不准,影响习作质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既有教师的问题,也有学生的原因。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想要一一妥善解决,不仅需要相当长的过程,而且还需要教师、学生乃至政府的多方共同努力,相信终有一天能迎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夏文丽.小学语文作文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策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2008.

[2]王明.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博士后管理办法下一篇:有效的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