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成功的作文高中

2024-07-16

描写成功的作文高中(精选9篇)

描写成功的作文高中 第1篇

人生就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行,我们,则是这段漫长旅途中的旅行者。翻过巍峨险峻的山峰,淌过波涛汹涌的河流;带着被荆棘割破血淋淋的伤口;拖着从沼泽中挣脱失去知觉的双脚。我们,在这波折的人生路上艰难前行,而我深知: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途。

乍临人生,病房里萦绕着尖锐的叫声,生命的旅程就此开始,你用哭声喻示着你的降临,就像对全世界宣告你的存在,你用力地瞪大自己清澈,明亮的双眸,环望着身边的一切:有会心的微笑,有激动的眼泪,有灿烂的阳光也有灰暗的云层。你还不知道什么是路,因为那是你未曾涉足的田地。

当我们开始咿呀学语,懂得叫世界上最美丽的称呼---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便踏上了人生的道路,父亲总是以宽大厚实的臂膀护着我们稚嫩的身躯,我们逐渐有勇气往前走。我们也许还踩不稳,站不直,也许会在这途中摔跤手上甚至号啕大哭。然而多次的失败与挫折会让我们懂得不付出艰辛与努力,永远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就这样在父亲的怀抱下蹒跚学步,到后来,我们便能自己完成这一旅程,甚至是奔跑!这一程,我们走得太过艰辛,却也乐此不疲。

我们渐渐的长大,就如同雏鸟,待它们羽翼丰满,它们就得脱离舒适的巢穴去高处的天空翱翔,就如同蒲公英,待它们长大成熟,它们就得随风的吹拂飘散到世界各个角落。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年轮在一圈一圈的缠绕,我们早已褪去稚嫩,脆弱的模样,此时的我们得脱离父母温暖的怀抱,背上沉重的行囊(对父母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未来的责任)与孤独为友,寂寞为伴,踏上人生新的旅程,这条旅程的尽头便是儿时那遥不可及的梦想,追梦的路途又是场风雨兼程,辛酸苦累的考验。若把人生比作一场意外。那么,失败便是常态,成功才是例外。

人生的花季固然美好,但同时也如同昙花一现,当人们走到三四十岁的人生岔路口,心早已淡然,如一汪风平浪静的湖水,人生路上的挫折与坎坷对于此时的人们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他们曾经也许因为失败而气馁放弃,深处迷雾之中,揭不开眼前厚重的云层,抹不掉内心深处的阴霾;他们曾经也许因为成功而欣喜自豪,身处高峰之巅,望不尽茫茫原野,阅不完风光无限;他们曾经也许因为名利而不择手段,深陷万丈深渊,戒不掉嫉妒与仇恨,抛不开面子与自尊;他们曾经也许因为感情而涕泗横流,身陷茫茫情海,挥不去昔日美好,忘不掉卑微誓言。都说生活是一把无情刻刀,我们在这样的路上走着,也逐渐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人们的人生走到了尽头,脚下的路却一直在延伸。花再娇艳动人也抵不过寒秋的摧残,月再皎洁明净也挡不住乌云的遮蔽,当生命的旅行临近终点,人们往往之坦然之心看透风尘。或许明天,或许下一分钟甚至是下一秒,谁也不知道生命的时钟何时停止转动,我们还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着,路边沿途的风景依然那么光鲜艳丽,就这样笑着,前进着。

人生的旅程车开了,它缓缓行驶在人生途中,慢慢,慢慢地步入正轨,路上也许不那么美好顺利。我遇到了磐石,它们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它们坚硬庞大,我显得多么渺小,不堪一击;我遇到了沼泽,它们束缚着车轮,它们贪婪,柔软,我显得多么脆弱渺小;我遇到了风雪,它们吞噬着我的一切,它们猖獗,肆虐,我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我饱受痛苦与煎熬,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伤痛赋予我的不仅仅是肉体,心灵上的摧残,它喻示着希望与成功。把遗弃的过往焚烧,焚烧成灰,伴着浓烟升腾,直至烟消云散,用五彩画笔把未来的梦想涂鸦,把昨日的伤痛埋葬,不留下一丝痕迹。

描写成功的作文高中 第2篇

刘跃:很简单,我最喜欢笑,我最大的优点也是笑.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我总会以最真诚的微笑去迎接.

记者:难道很会经营生意不是您最大的优点吗?刘跃:当然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我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的责任罢了!请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的最大优点是以上所说,而诸如修养、情感的优点一无所有的话,他就好像拥有用不完的财富呆在孤岛上一样,势必会觉得生活在真空世界里一样黯淡无味,甚至窒息.

记者:那么您为什么常笑?笑又给您带来了什么呢?

刘跃:说到常笑,我还真打算学着笑,笑到老呢!首先,笑是我从小就培养起的,那时我母亲也经常教我要笑对人生,而且她的一言一行都在不时地激励着我,因此我也以我的真笑感谢她;其次,在我成就事业的历程中,我经历了千难万险,随时都面临着饥饿和痛苦的折磨,但是我并没有被他们所屈服,因为我们有最大的财富——笑对人生,才使我披荆斩棘,最后终于走出了阳光地带.因此,是笑托起了我,是笑使我更加开朗,是笑让我更加坚强,是笑使我充满快乐.

记者:最后,您对笑又有什么期望呢?

描写成功的作文高中 第3篇

这里所说的景物既包括具体可见可感的实物, 又包括一些可见却不可感或可感却不可见的自然现象。物体景物存在于宇宙空间, 大千世界由万事万物组成, 二者互为依托。同类事物与不同类事物组合到一起便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景, 反映在语言中, 这些同与不同的物体的配搭组合, 往往成为句际关系的联系手段之一。这里, 我们将从物体本身组合的角度, 谈谈高中生作文 (1) 的景物描写。

一、景物描写的顺序原则

在一段话语组织中, 作者提到几个或几种物件时, 首先要面对一个顺序摆放的问题, 孰先孰后, 谁与谁放在一起, 以及选择哪些物件组合,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在景物组配上的一些原则, 从这些原则又可以看出作者对待这些物体的认识态度与认知喜好。

(一) 事理原则

能够透析事理, 逻辑清晰。事理原则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按照事物或事件在物理时间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排列, 如:

(1) 清静的灰色房檐, 曾几何时房檐的一角挂起一只风铃, 清风拂过, 风铃叮叮作响, 好像是唤醒了在外奔波的人们, 这里还有一个清幽的去处。

(2) 早晨, 一阵清脆的鸟叫使我从睡梦中惊醒。太阳光从叠迭交错的树叶缝里射下来, 整个森林里透出草木的气味, 那是我们人类世界没有的纯净的大自然气息。阳光照在我雨衣的露水上, 五彩斑斓, 好明媚的晨光!我睁大了眼睛细看, 发现周围的一切, 显出各种各样的绿, 由淡到深, 树梢上都挂着雨滴, 好像我国古代寺庙的塔铃。奇特的鸟儿在我头上自由地穿梭着, 它们一定是在忙着找吃的吧?何止呢?有些美丽的鸟站上高枝卖弄歌喉呢。地上各种我从未见过的爬行动物也在忙碌地来回跑着, 它们又在干什么呢?瞧, 那只灰黑色长有触角的虫子正在向洞口使劲地爬, 也许是在觅食, 也许是在筑巢呢。

(3) 那天午后, 好热好热, 没有一丝风, 闷得我特别难受, 伯伯看着我的样子, 告诉我, 别着急, 就要下雨了。伯伯的话真灵, 果然, 没过一会儿, 一阵大风吹来, 接着, 黄豆大的雨点像箭一样浇在地上, 溅出美丽的水花。这样的雨, 在这时足足下了两个小时。后来, 雨停了, 天了慢慢儿暗下来, 一丝晚霞斜照在树梢, 好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二是事物或事件之间蕴涵不能颠倒的逻辑次序, 如前提和结论、原因与结果等, 如:

(1) 月光时明时暗, 远处的灯忽明忽暗, 在月光的映衬下, 我独自漫步在田间小路上, 才感到世界太喧闹, 人世太嘈杂。

(2) 走在路上, 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我弓着身子, 艰难地迈着步子, 风从裤缝里衣角里直往里钻, 身上像是许多小猫爪子搔得痒痒的。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发出“刷刷”的响声, 像在说, 饶命吧。狂风发出尖利的啸声, 像是以狂笑戏弄着杨树的怯懦。

终于来到森林了!里面的世界跟外面就是不同, 树叶茂密遮天, 太阳光根本不能射进来, 脚下是一层厚厚的落叶, 软软的, 走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 蛮舒服的, 我一口气跑了几公里, 沿途见到了许多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的植物。

(3) 盛夏时节, 火辣辣的太阳把河水烤得滚烫, 似乎会冒出缕缕青烟, 这时也是小河最迷人的时候。

(二) 类别原则

类别把握能力。依据事物的类别来排布物件的先后次序, 这里的类别既有事物属性的类别, 又有语言形式或语言意义上的类别。

(1) 不一会儿到了街上, 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我们顾不得闻一闻芳香扑鼻的鲜艳的花, 尽管花那样美丽那样引人注目;顾不得闻一闻五花八门的水果, 尽管水果那样诱人, 使人垂涎欲滴;顾不得在各种各样的服装前站一站, 尽管服装的样式那样新颖。我们并没有被这一切所打动, 因为我们明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2) 街头上还到处听到叫卖声:有的卖馒头, 有的卖水果, 还有的卖小吃, 有的摆地摊, 有的擦皮鞋, 这些摆摊的人都把摊摆在人行道上, 阻挡了人们的交通, 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

(3) 这儿不但山美、水美, 而且物产富饶。她是著名的水果之乡, 甜滋滋的甘蔗, 黄澄澄的香蕉, 红灿灿的荔枝……人见人爱。她又是水产之乡, 活蹦乱跳的虾, 张牙舞爪的蟹, 鲜乎乎的鱼, 各式各样的贝……丰富多彩。具有闽南特色的风味小吃脍炙人口, 令人垂涎欲滴。她还是著名的工艺品之乡。

首例提到3类物件, 分别依照花、水果、服装的顺序描写, 相比而言, 花与水果类别相近, 可以相邻介绍, 服装类别相关较远, 可以放在最后。

第二例也是遵循类别分类介绍原则, 相邻类别靠近, 类别越远, 句子的距离越远。

(1) 菊花色彩斑斓, 红的似火, 白的像雪, 黄的如金, 粉的如霞……

秋姑娘来到花园, 看见欣欣向荣的仙人掌亭亭玉立, 高贵淡雅的菊花舒枝展叶, 色彩鲜艳的月季花香味扑鼻, 婀娜多姿的粉豆花秀丽淡雅……个个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的在枝头炫耀自己的美丽。

(2) 刹那间, 夕阳西下处升起了两座金色的山峰, 闪电般的“火蛇”镶嵌在“金山”边, 射出耀眼的光芒。云像变魔术似地变幻着, 一会儿, 推出一头巨型灰色骆驼, 一会儿, 又是一匹飞腾的红色骏马, 一会儿, 成了色彩斑斓的孔雀……

这两例的景物排布主要是从语言形式出发的, 语言结构整齐, 形式对称, 内部类别布局较为明显。

(三) 主次原则

体现把握主要和次要矛盾的能力, 分清主次的话语顺序。如:

(1) 西红柿不但形状不同, 而且色彩斑斓。“幼年”的西红柿披着一身绿袄, 青翠欲滴, 十分可爱。它快成熟的时候就换上了红绿相间的外衣。熟透了更是可爱, 穿着红红的外套。还有那披着橘黄的金纱的西红柿, 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美不胜收。可以把西红柿当做水果吃, 又可以用白糖凉拌吃, 还可以做汤吃, 等等。做水果吃的西红柿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凉拌吃的西红柿凉丝丝的、甜津津的, 汤吃的西红柿清凉润肺。西红柿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

(2) 夜幕降临, 大街小巷华灯闪耀, 天庆街口, 绚丽璀璨的霓虹彩灯彻夜通明, 建筑物上彩灯齐放, 各广场的彩灯和万紫千红的鲜花更是交相辉映, 把节日的崇州打扮得五光十色, 流光溢彩。

(3) 走在大街上, 你会发现, 一排杨树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 像是等待检阅的战士。IC卡电话亭也早在全市普及了, 只要你有一张IC卡, 便可以随时随地地打电话, 不必再四处寻找电话亭了。要说变话最大的, 那就是群英桥了, 原来污浊的河水早已被清理干净, 现在已经变成了音乐喷泉。

(4) 我们一家4口住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 不到10米见方的小屋, 是我们的卧室、书房兼客厅。房子小, 没有暖气;煤气倒也可以, 最糟的是没有自来水。

这几例都是从主要物件写到次要物件, 从粗略显眼再到细致微观。

(四) 文化心理原则

在“方位描写”中, 前文指出, “天”与“地”同时描写时, 常规的是依着从上到下的次序先天后地, 那主要是从方向性的角度着眼的。这里, 再从景物的角度来看几例天地的排列次序。

(1) 十八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 我降生在河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因此, 我对河北的冬天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从小就特别喜欢天上飘下的“鹅毛鹤羽”。在那雪花盖满了大地的时候, 极目远眺, 屋顶上铺上了一层白毯子, 树上挂满了银条儿, 山顶的白雪看起来像睡着了的天鹅, 整个大地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记得小伙伴们最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 在这样的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那欢乐的嬉笑声至今萦绕于耳, 它伴随我度过幸福的童年。

(2) 早晨, 出来看看雨景吧。无边无际的雨帘随风斜挂, 晶莹剔透。噢, 这或许是仙子从天上垂下的珠帘吧!景物在它的背后, 模糊了轮廓, 蕴蓄着抒情诗的韵律;饱蘸着水墨山水画的美。远望枝头, 鹅黄嫩绿;近看梢上, 雨润新芽。真是一夜春雨, 万木争荣, 这缀满枝头的新叶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给大地带来了浓郁的春意!

这几例分别是写天上的景物和地上的景物, 从天上写到地面。在汉族人的文化原则中, 至高无上的天是摆在第一位的, 地是第二位的, 这不仅反映在汉语的词语和某些熟语组合中, 如“天地”、“天地乾坤”、“天地君亲师”, 而且在话语组织中, 如果同时描写天和地, 常规的原则就是先写天后写地。从方向性原则来说, 这是一种从上到下的方向原则, 但从景物描写的顺序来看, 我们认为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上的价值原则。

(五) 语言形式原则

主要是词语、句式的排列顺序把握能力。如:

(1) 路旁, 奇花异草, 奇峰怪石, 他视而不见, 投以白眼。

(2) 雨、槐花、古柏、石刻、孔子像、国子监, 这, 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其后的, 正是脉脉书香。

这几例的景物排列, 无论是事物景物还是地点景物, 除了受到某些其他原则如主次原则等的影响外, 主要的是依据语言形式上的原则:短形式在前, 长形式在后。

语言上的对称特征往往也是形成景物组合的因素之一。

(1) 纷纷雪花落于身上, 左手是观象台的古老, 右手是长安街的现代;左手是白塔的红墙绿瓦, 右手是中关村的车水马龙;左手是历史, 写也写不完的荣辱兴衰, 右手是未来, 说也说不尽的辉煌愿景。

(2) 柳树的绿荫越来越浓了, 给人以凉爽;花朵以最灿烂的笑容谢幕, 一个个青果挂满树间;河里的鱼也大了, 迎着朝阳翻滚着灵巧的身体。

(3) 冬天在天空里抖抖身手, 一片片雪花落下, 树白了, 山峰白了, 田野白了, 村庄也白了。

(4) 噢, 那高山上有丛生茂密的树, 那水里有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鱼, 那绿油油的草里有美丽多彩的绽放的花。

二、景物与视点的关系把握

视点是人们观察事物时所居处或所依据的角度位置, 视点既有客观性质的, 又有主观性质的, 比如人的心理的视点, 文化的视点, 等等。视点是表述者在观察事物时的“筛选点”。在任何文本中, 作者在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描写时, 都会涉及一定的对象。偌大世界, 千姿百态, 景象万千, 究竟选取哪些对象来描写, 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它既与客观世界本身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密切相关, 更与写作者个人的知识喜好、生活阅历、情感倾向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就牵涉到我们所说的“视点”与“选视点”的问题, 选甲不选乙, 取丙舍丁都或多或少地牵涉到写作者的许多主观心理。

高中生的作文, 在描写客观世界的景物时,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对“风”、“天、花”等意象似是情有独钟, 无论是单独出现, 还是组合出现, 出现频率都要比其他自然景象高一些, 看以下例子:

(1) 干燥的风吹动路旁的树, 我的等待被阳光拉成阴影, 我心中有某种渴望, 像怪物像女神也像祖母一样。

(2) 春天, 雪水里孕育的春天, 清新的露出你的笑脸, 化作柳叶, 吐出一丝丝绿;化作春风, 吹醒一颗颗心;化做一缕缕阳光, 催开热烈的花朵。

(3) 春天留下绿色的种子, 夏天用温暖的怀抱滋养着一棵棵柳树、一团团花朵、一池池春水。

(4) 如果你还觉得不够, 那么, 让自己飞翔, 化作一只苍鹰, 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

(5) 空中飘雪花, 一朵一朵优雅的落下, 绽放出那绝世的美与温柔。

(6) “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苏子有意气, 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 但他仍意气风发, “侣鱼虾而友麋鹿”, 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在我收集的近百万字的文本数据库中, 在描写风景的文字中, 被高中生关注的景物的意向是多样化的, 但又是集中的, 其中排在前几位的景是天 (空) 、风、花、水、山、月等。这和成人世界的关注点是一致的。

三、景物视点与景物描写基本原则的关系

在高中生作文中, 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与方位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基本原则大部分都是相同相通的, 这主要体现在主次原则、语言形式原则、类别原则、文化原则、方向性原则及综合原则等特征上面。文本中, 高中生并未有许多笔墨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面, 但对少数自然景物的“天”等意象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这既与描写的客观环境有关, 又与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认知喜好及某些心理因素有关。这与文本对整个自然景物的描写顺序原则是一致的。

景物描写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显著性原则 (主次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类别原则、事理原则、文化原则、语言形式原则。而这些原则的综合体现也是各个对象描写时常有的现象。常规情况下, 被描写的对象遵循显著原则、方向原则、类别原则及事理原则等非语言性原则, 但当这些原则受到某种另外原则制约时, 比如语言形式原则等, 后者也会反过来制约前者。

注释:

(1) 本文引用中学生作文例句, 均出自2000年部分省市高考作文选。

参考文献

[1]陈玉成.点击高中作文教学现状[J].中学语文教学, 2005, (12) .

[2]崔希亮.空间关系的类型学研究[J].汉语学习, 2002, (1) .

[3]方经民.汉语空间方位参照的认知结构.世界汉语教学, 1999, (4) .

[4]何永康..直面高考满分作文[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6.

[5]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第一版.

[6]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J].中国语文, 1994, (3) .

[7]宋彩霞.高中生作文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 (5) .

[8]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第一版.

[9]吴应天.文章结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第一版.

作文成功的法宝——细节描写 第4篇

一、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是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出来的,离开了细节描写,人物就会像没有肉体的灵魂一样无所依傍。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成为表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比如《孔乙己》中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子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细节描写,寥寥数笔,就使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十足而又不乏善良的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处处可见这种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如服丧中的范进偷偷从燕窝碗中拣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活画出范进的虚伪;临终的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瞑目,刻画了一个千古传笑的吝啬鬼形象;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细节表现,又描画出了一个市井小人的势利嘴脸。

细节描写可渲染环境、烘托气氛。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作者写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通过对“秋风”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悲剧性的结局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再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这样描写月光下的荷塘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描写细致生动,将荷塘的景物展现在读者眼前,创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

细节描写结构全篇。有些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可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例如鲁迅在《祝福》中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神,从她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封建礼教是如何步步紧逼她、“吃掉”她的全过程。文章以这一细节贯穿全文,不仅为刻画人物服务,在结构上也有贯通一气的作用。茹志鹃《百合花》中对小战士枪筒里的树枝、衣服上的破洞及新媳妇的三次笑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出现,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看起来浑然一体。

细节描写深化主题。好的作品不是靠作者去说明主题,而是通过生动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去表现主题。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小说开头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咬人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于是他马上说到“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当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的主人时,忽又听说狗是“将军家的”,他又说道:“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的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借军大衣掩饰自己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在小说的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痛斥了赫留金之后,作者写到他“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耀武扬威的常态。小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刻画了奥楚蔑洛夫欺上媚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腐朽本质。

二、注重指导点拨,使学生学会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征,做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在写景之前,要求学生对写作对象作细致的观察,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出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独到之处,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描写夏夜的景色:“月亮升起来,大地上的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我看了以后说,这里的景物描写一是太概括,不具体;二是没写出夏夜的景物特征,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指点后,学生重新写到:“一轮圆月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暗黑的远山朦朦胧胧,远处的天似乎要与大地浑然一体。那显得深远的树林,隐约传出各种小虫的鸣叫。近处的草丛里,不时响起蟋蟀响亮的叫声……夏夜的一切都显得幽远而神秘。”这样描写夏夜景物就生动多了。

同时,写景还要把景物写“活”。只有将景物写“活”,才能传神,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印象。要怎样才能将“死”的景物写“活”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一个学生描写学校的一个景点——假山喷泉,起初这样写道:“教学楼前有一个水池,池堤是黄色的。池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水池里有水,水里有很多金鱼。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泉喷出水的时候,会形成白色的水花,真好看!”这段文字比较朴素直白,只是说明了学校有这样一个景点,但没有写出这个景点的美。我看后,要求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重新写作,力求将景物写“活”。经过一番修改后,他这样写道:“学校教学楼前有一个美丽的景点——假山喷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堤铺着黄色的瓷砖,弯弯曲曲,像一条黄色的蛟龙横卧在那儿。池中有几座奇形怪状的假山:有的像猛虎扑食,有的像飞豹下山,有的像骏马奔驰……假山上长着各种植物:有绿油油的翠竹,有顶着黄花的美人蕉,有红艳艳的一串红,还有金边吊兰、矮松、万年青等。金边吊兰淡绿色的叶子边沿镶着一道金边,色彩协调,造型美观,像人工制作的工艺品;“山松”远看像一个倔强的登山运动员在不断地向高峰攀登……一阵微风吹过,各类植物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小池的水清澈见底,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碧玉。池中有一群各色各样的金鱼,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好不自由自在。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出来的水珠像玻璃、像水晶、像钻石,水珠落下来时形成一圈圈涟漪,使原来静止的水面微波荡漾。”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假山喷泉”这一景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描写人物,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描写人物肖像,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个人的不同特征,而且要透过肖像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就像阿累在《一面》中写鲁迅一样:“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里写鲁迅的外貌抓住了“瘦”的特点,但透过对“头发”和“胡须”的描写,我们又分明看到一个与旧社会顽强斗争的、毫不妥协的战士形象。在学生明确了肖像描写的要求后,就进行肖像描写的专项训练。有一个学生写一位清洁工时这样写道:“只见来人步履蹒跚,但每迈一步都力求稳定扎实。离近了,才看清他的外貌:这是个五十开外的老人;一双上世纪的绿色军用球鞋,洗刷得褪了色;一套蓝色制服虽也旧得泛白,却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穿在身上;岁月无情地将皱纹留在他的在额上,把他的脸打成土黄,但在他眉宇间却有着老年人特有的慈祥和亲切。”(《我眼中的清洁工》)这一段人物描写写出了“清洁工”的老迈、慈祥等特点,可谓是肖像描写显精神了。

人物动作描写,要做到真实具体,同时还要在“炼字”上下功夫,力求用词传神。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作者用了“走”“探”“穿过”“爬上”“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将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给“我”买橘子的情景刻画得细致入微,读后让人潸然泪下。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有这样精彩地描写,例如“不久,他睁开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即弯下腰,双手紧紧地握在了杠铃的横杠两端。他弯下腰,抬着头,均匀地做着深呼吸,像是在积攒着力量。忽然,他双臂一用力,将杠铃猛地提到胸前,他的身体也立刻转为半蹲。他用力再一挺腰,抬起了杠铃,两腿也由屈膝迅速转为直立。突然他大吼一声,积蓄已久的力量像火山爆发似的迸发出来,杠铃被他迅速举过头顶。”(《他打破了世界记录》)这里小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详细地描写了世界冠军举起杠铃的经过,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每一个动作都那样清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3.描写场面,要抓住细小的环节,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为表现人物和主题服务。

场面描写离不开细节,而好的细节不仅让整个场面生辉,还可以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例如《红楼梦》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写刘姥姥吃饭那一段十分精彩。在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主要是抓住了细节,将每个人看了刘姥姥的“表演”后的不同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仅使整个场面生动有趣,而且也写出了每个人的不同个性。我要求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时,也要注重细节,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例如一位同学在《难忘的一节课》中写到:“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个、两个……教室里也不安静了,开始还是小声地叽叽喳喳,后来有的同学干脆喊了起来,一边喊一边举手‘老师,我,我……还有的同学跺着脚,摇着手,生怕老师不喊他。这时候老师走过来,说:‘李辉,你来回答吧!李辉激动极了,猛地站起来,‘咣当椅子被他绊倒了。”该场面具体描写了上课时同学们的不同反应,表现了同学们兴奋的情形,尤其写到李辉同学因激动而绊倒椅子的情状,让人哑然失笑。这里小作者通过细节写出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热情的表现,表现了这一课的确让人“难忘”,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主要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它对于表现人物、再现环境、展现场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魅力就在于此。离开了细节描写,文章就是没有枝叶的枯干,没有肉身的灵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让人不能卒读。而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会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生动起来。所以说“细节描写”是使文章点石成金的魔法,愿我们每一位习作者都掌握这一魔法。

描写成功的滋味作文 第5篇

刚开始学钢琴时,我看着谱子上一个个小蝌蚪一样的音符,充满着好奇。就是这些小蝌蚪,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吗?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几个基本的音符。我俨然成了一个将军,用手指“治理”着一个个小蝌蚪组成的朝政,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回家后,我开始练琴,但我才刚刚开始学,只会练手型、节奏和几个最基本的音符,枯燥乏味。练琴时,我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开小差,半个小时的练习变成了一场痛苦的煎熬。妈妈发现了,劝我“孩子,不是每一种本领都是很容易学会的,你才刚学,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掌握。你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的!”我听了妈妈的话,坚持了下来。

渐渐地,渐渐地,我会弹一些简单的曲子了,听着那虽然简单但仍然美妙的琴声从我的指尖流淌出来,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妈妈说得针对,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乐谱上的八只小蝌蚪也不那么陌生了,它们穿着黑色礼服,在我面前翩翩起舞,令我陶醉。

随着我的技艺的提高,一首首曲子的难度在慢慢加大。又一次,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首非常难的曲子,三连音,跳音,十六分音符,时不时还要加上踏板,对我来说,要练熟这首曲子犹如登天般难,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我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练了三天,我只练熟了开头几个小节,怎么办?怎么办?还有三天既要去老师那里还课,怎么能还得出?我硬着头皮度过了三个三十分钟,在星期二的晚上走进了教室。显然,我只练熟了三行,当我硬着头皮将整首曲子弹完后,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和颜愉色地对我说“徐鹏婓,这么难的曲子,就要把它分成几段,一段一段练,最后将这几段结合起来,就可以变成一首完整的曲子。老师相信你,只有坚持,就一定能成功!”我听了老师的话,终于讲这首曲子练熟了,这首曲子可比别的曲子好听多了,我听着这么美妙的曲子,不禁为自己感到自豪。

三年级刚开学,老师让我去考四级,老师对我说:“考四级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你,只有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听见要考级,我加倍练习,每天要练2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终于考过了四级。

描写成功人士的作文 第6篇

当今社会,不断的涌出一大批奋发向上的年轻人,同时,也已经出现许多早已拥有卓越成就的成功人士。其中,有一位是我,我的同龄人乃至一些大人都会向他学习,向他致敬。他,就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的莫言已经是一名颇有名气的作家了。他写过许多书,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在他的书中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莫言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莫言曾经有着20多年农村生活的经验,他认为这是文学的富矿。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有两位大师给了他重要启发,一位是威廉·福克纳,另一位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他们那豪迈的精神却激励了莫言,使他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需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想,这应该也是我们在往后的学习中所需要深刻领悟。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在诺贝尔奖颁奖词中说道:“莫言是一个诗人。他撕下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从无名的大众群体中凸现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抨击历史和对历史的剥夺篡改以及政治的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莫言的故事有着神秘和寓意,让所有的价值观得到体现。莫言小说的人物充满活力,他们甚至用不道德的办法和手段实现他们生活目标,打破命运和政治的牢笼。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这是多么准确的用词,将莫言写作的特征刻画的淋漓精致,无不让人惊叹莫言的写作之高!

获奖后,莫言的“惊喜而惶恐”令大家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在得奖后的一次演讲上,莫言并没有大肆的宣传自身的才智,只是他提起了他的母亲。他说,他获得奖项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他的母亲。他从小与母亲一起生活,他写乡村作品的灵感绝多数也是来源于小时候与母亲在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他说,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让他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这些故事将永远留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描写成功的作文400字 第7篇

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发明了一样东西—升降杆。那是我第一次发明一件东西,可就是这么一件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发明就足足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先开始制作的时候,我先把我已好的的设计图画在了一张白纸上。我再把做升降杆的材料准备好了以后,我就开始做小发明了。在做的时候,我失败了好多次。要么就是卡在滑轮上了,要么就是材料不够,做不成。我有几次想放弃,但我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所以又做了起来。

终于,我做好了一个。但我信心满满的时候,我收到了沉重的打击—升降杆由于不稳定,一下子断了。再重做一个,那是不可能了,材料都用完了,还能怎么做呀?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用我已经废掉的排笔做。我就按照以前的升降杆做了一个崭新的升降杆,这个升降杆比以前的那个升降杆要好得多,当我试用的时候,看到他摇摇欲坠的样子,我真是后怕,但我这个害怕是多余的。我成功了,别提我有多高兴了。通过这件事,我悟到了一点道理:如果每个人都有不放弃的精神的话,每个人都是成功者。

让高中会考成为学生的成功起点 第8篇

一、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达标信念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会考复习一开始,我就要求每个学生制定会考优、良、及格各层次目标和具体分数目标,并要求学生将其写在书本首页,时刻提醒自己。每次单元测试或会考模拟考后,教师对达到目标的同学进行表扬与肯定;平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也在不同场合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坚定学生的达标信念,形成良性循环,树立在会考中人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信念。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树立学生的信心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情感是师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我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加强情感投资,在思想、认识、行为、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个人或小范围的沟通,从而挖掘刺激学生情感的源泉,促使学生树立考好会考的信心,听从指挥,主动配合,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身体状态调整好,这有利于学生会考成绩实现质的飞跃。

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畅通反馈渠道

信息反馈能促进教与学更加和谐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信息反馈。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是实现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教学,“摸清病因,对症下药”。我对所任教的177位学生都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会考层次目标、具体分数目标、各单元测试成绩、会考模拟考成绩、家庭地址与联系电话等。除了学习档案,我还利用家访、师生问谈、老师间聊天等机会掌握信息,调整教学计划,从而促进教与学更加和谐发展。

四、辅导学生的化学学习,教会学生学好化学

学生学不好化学不是因为难度大,而是因为学习方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完全可以很快改变面貌,在成绩上发生质的飞跃,去体验学习的快乐。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 注意处理好课本与知识点、考点、热点的关系。

研究课本,是指精读课本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思考后若仍不理解,马上去问老师,及时解决疑问。在研究课本基础上,结合会考提要,把会考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做成读书笔记,按作业要求来完成;在课堂上,认真记录及领会老师所说的考点及热点内容。课后,及时巩固理解有关的知识点、考点及热点,忘记的应及时重复记忆。

2. 注意处理好理解知识与做题的关系。

理解知识的时间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甚至3∶7,理解巩固知识后,“马上做题”是关键。只有通过做题,学生才能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才能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自行解决或请教老师帮助解决。

3. 强调学生上课时绝不能“跑神”。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专业后进生是上课“跑神”造成的。“跑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苦思冥想的,有胡思乱想的,有东张西望的,有做小动作的,有与别人讲话的,有打瞌睡的……只要你“跑神”,就会跟不上课堂上老师的要求,成为课堂的淘汰者,成为上课的低效者,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只有杜绝上课跑神,学生才能进步。具体对策有:(1)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保持旺盛精力;(2)科学地锻炼身体,课间适当散步;(3)上课做些笔记,认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4)提醒自己与和课堂无关的事做坚决的斗争。

4. 坚决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在落实。

会考复习的任务,主要有完成会考知识点内容的读书笔记、单元自我检测作业及单元试题,学生要去落实并坚决完成,这样既能逐渐提高专业水平,又能避免被老师批评而受伤害。当然,有时作业太难、太多,可对部分学生实行“打折制”,让他们能够完成,乐于完成。

5. 准备好错题登记本及备忘本,及时巩固。

学生解题经常会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实行错题登记方法。平时利用零碎时间去重做、理解错题,尽量避免以后考试重蹈覆辙。对于学生自己认为重要的、容易遗忘的知识,具有普遍性、递变性、特殊性的知识,可要求学生将它们录入备忘本并及时巩固。

6. 加强学生个别辅导,做到全面提高。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让学困生抬起头来走路,并积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对单元测试及会考模拟考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我进行个别辅导,与他们共同分析沟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做错或疑难的题目进行逐一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通过师生努力,尽管我校是一所二级达标校,但我班学生的会考成绩还是达到了一级达标要求。通过会考,绝大多数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夯实了化学双基,为高考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会考,终于成为学生的成功起点。

摘要:普通高中会考是考核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以及能否毕业的重要手段。本文探究的是教师应如何采取对策取得佳绩, 使化学会考成为学生的成功起点。

谈高中作文描写技巧的培养 第9篇

一、个性刻画,避免脸谱化

对高中学生而言,描写景物和事件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而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描写方面,明显地缺乏个性和深度。这也是学生作文平淡无奇和没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是高中作文最重要的一项写作技巧,也是一般记叙文和其他文体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描写功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很好地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能够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借鉴最有效。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如此。而在文学作品中,以描写取胜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说,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特色,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堪称登峰造极。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以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在这里,教师所要强调的是,在人物描写上,要拒绝脸谱化,不要一做好事就给人一个“红领巾”、“雷锋”的模样,只取其神,不取其形。这才是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作品中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贼眉鼠眼。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

总的来说,高中学生在作文的描写上必须突出个性特征,必须要让肖像描写渲染人物的性格,并能够提升人物在文本中的清晰度。正如郑板桥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只有保持自己的个性描写,才能描写出成功的人物,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二、善于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如果说,人物描写是从大局着手,让读者了解作者所创造的人物特点,那么细节描写,就是升华人物内心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事件的描写,细节都是绝对成败的关键。《红楼梦》中,作者花大量篇幅写药材清单,不是浪费笔墨,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来凸显荣国府的奢华生活。也就是说,局部的细节描写,对文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细节描写,当做一个专项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中,发现作家进行细节描写的奥秘,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如鲁迅就很善于“画眼睛”,他曾在《祝福》中十四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在《阿Q正传》中,着重描写阿Q头上的瘌疮疤;在《少年闰土》中,重点刻画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孔乙己》中重点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描写技巧,就需要在写作中,寻找最有效的“细节”和“局部”,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课堂中,开展以“从一个细节认识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细节,描写自己的同学,用一个局部表现出同学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思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写作眼光和写作切入点,最终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眼光锐利,见解独到

一般来说,好的描写会抓住事物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事物情状和文本内涵无关的其他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就很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就很难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好的文章,而这也正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千篇一律现象的根源所在——没有个人想法和观点,按照大众思维行文描述。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想深度,以提高描写的深度和广度。

1.观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如某省高考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要从整体上解读命题者的意图。首先“总有”说明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怀有期待,其次,“一种”是量词,强调的是“一种期待”而不是各种期待的集合体,再次,“期待”是叙事的重心,“期待”既不是理想,又不是梦想,而是要强调“等”。

又如江苏高考命题作文《拒绝平庸》,也是如此。学生首先必须要考虑“什么是平庸”,“什么是不平庸”,不能人云亦云。此外,要考虑“拒绝”怎么阐述,是抛开一切平庸,自命清高,与世隔绝,还是有选择地予以“拒绝”。这些思考是保证文章内容叙事广度的基础。

2.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这部分是保证文章深度的关键。看学生的作文创作是否有可读性,就要看其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一样以《拒绝平庸》为例:学生要思考的不是其他人都一样,而是我与他人不一样,而是要思考“我的不平庸”能否反映出社会或者某一个群体的渴望或者期待,能否将个体体验上升到群体性的体验。

3.提出见解的独到性

这也就是要强调学生作文的个性,强调自身的独特视野和思想。这部分其实就是综合前面两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升华。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描写技巧训练,在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去提炼要表达的思想,然后用完美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将所写的人物、景物、故事真实、完美地表达出来。当然,培养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应该是教师时刻铭记的,毕竟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才能进行更为真实独创的描写和叙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225500)

上一篇:外伤骨折急救知识培训下一篇: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