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影响孩子一生

2024-08-10

读影响孩子一生(精选14篇)

读影响孩子一生 第1篇

读《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故事》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叫《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故事》的书。

这本书里,讲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都觉得回味无穷。

从这些故事中,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如:团结力量大、不能骄傲自大、要勇敢,相信自己等等,这让我对这本书更是爱不释手。

当我看着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让我联想起生活中总有人对困难没有勇气去面对,若想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就得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砺。

每当我看这本书的封面,注意力总在“成长胜经”这四个字上,因为这四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是必读的,是给你最深的人生启示,使你终生受益的书。

读完这本书,我总会觉得我很庆幸能读这本好书。之所 以我这么认为是觉得在以后这本书中的道理,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把我引向成功之路。

我以后一定要听取书中的道理,这样一定对我大有益处。这真不愧对于书名中的“影响孩子一生的”这句话。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方方面面都大有益处,让我受益不浅。

四(2)蒋思雅

读影响孩子一生 第2篇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影响孩子一生的世界大科学家——牛顿》。

牛顿小时很不幸,在他还没出生时,他的爸爸就因为肺炎去世了,妈妈因悲伤过度,还没到日子,就提前生下了牛顿。

虽然家庭条件不算好,但是他依然对自然界的许多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牛顿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辆漂亮的马车急驰而过。“如果我也有一辆马车,那该多好!”牛顿望着马车远去的背影,羡慕不已,是啊,有一辆自己的马车,这是他从小的梦想。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他的脑际:“嘿,我可以自己造一辆马车呀!”这个大胆的`念头让他激动了,他立即飞奔回家,丢下书包,钻进了自己的阁楼,造起马车来。

一天,外婆发现牛顿一个人跑出了院子,有些着急,一边喊着他的名字,一边追了出来,她到处也没找到牛顿的影子,直到有个小孩告诉她:“牛顿在池塘边趴着呢!”“趴在那里干什么,莫非肚子疼?”外婆赶紧跑了过去,看到牛顿正静静的趴在池塘边的草丛里全神贯注的注视着什么。外婆问牛顿:“你在干什么?”牛顿抬起头,满脸惊喜:“外婆,您快看呀!”外婆顺着牛顿的手指望着平静的水面,什么也没看见。牛顿指了指:“您看那里,那些黑色的小虫在水里划来划去,动作多快!”外婆不在意地说:“噢,这叫豉虫,它这是在游水哩!”牛顿晃晃头:“不,不是在游水,是在做水上表演,你瞧,它们的六只脚一起站在水面上,可以只把水面压下去一个一个的小坑,多神奇呀,它们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我也能站在水面上吗?”说着,牛顿就想跳下去试试。外婆一把拉住牛顿:“孩子,这可万万使不得,万一掉进水里就没命了,快跟我回家吧!”

你们知道吗?其实,大科学家小时候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爱幻想,爱问许多奇怪的问题,大人们根本理解不了。

好老师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3篇

一、培养优秀的学生应从培养学生的心态开始

英国的狄更斯曾说:“一个健全的心态, 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成绩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心态。心态的关键是什么?是自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成功与否, 快乐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态如何。那么想让孩子提高成绩就要从改变心态开始, 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心态。

1.利用班会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工作热情。利用每个礼拜一的班会, 让学生多看有激情的人物的演讲, 使他们热血沸腾, 激情高涨。如我和学生一同看陈安之的演讲“要你成功”, 把陈安之最经典的座右铭写在黑板上:“成功者找方法, 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绝不放弃, 放弃者绝不成功。”“成功一定有方法, 失败一定有原因。”这些激励斗志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我。陈安之最独特的魅力在于他的思想:一切都是正面的, 一切都是阳光的, 一切都是健康的, 这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对孩子对我有很大的震撼作用。我还给学生播放李阳的演讲讲座, 因为李阳的演讲充满激情、激越、高昂、信心, 总是在号召大家立刻开口, 马上就会见成效。疯狂英语的学习效果暂且不论, 但这种热情的感染力是无穷的。热情是一块巨大的磁铁, 孩子有了热情去学习, 效果将会更加显著。孩子学习有了激情何愁成绩不会提高?

2.利用校信通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孩子的好心态。校信通是老师和家长交流的一个平台。一学期最多开两次家长会, 和家长联系的机会比较少, 所以一定要利用好校信通。我从没在校信通上告知过家长有什么作业, 假如孩子作业都记不住说明不是个有心人, 不是有心人就不可能成就事业。我在校信通上经常教给家长如何配合学校, 如何教育孩子, 教给他们如何给孩子一个好心情,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还鼓励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放松, 贵在坚持。我曾经给家长发过一个信息, 内容是成功的三个秘诀: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 第三还是坚持。另外, 校信通还是表扬孩子的风水宝地。通过家长表扬每个孩子和在班内表扬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家长看到表扬孩子的信息会高兴, 回家后必然对孩子的态度好;对孩子的态度好了, 孩子高兴, 那么孩子会对你肃然起敬, 非常感激你。反之假如你告状说孩子如何不好, 那么家长不高兴, 回家后肯定要训斥孩子, 孩子认为都是老师惹的祸, 那么和你就可能会建立敌对关系, 不利于教学。我总是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有个好心态, 因为家长心态好才能带动孩子的心情好。家长的潜移默化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教育家长。

3.利用给学生写批语培养孩子“我很优秀”的心态。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教育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 重要的是善于激励。优秀从何而来?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 变成后进生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所以让学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即让学生反复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关注自己, 尊重自己, 如果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那么学生焕发出来的那种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将无可估量, 其潜力将是巨大的。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人, 注意观察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 小进步小激励, 大进步大庆祝。优秀的教育者总是能敏感地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变化, 并及时做出表示, 或者是一个眼神, 或者是一句赞扬的话, 或者是一张表扬性质的纸条, 等等。所以作业批改, 我都改得特认真, 并给每个学生写批语, 仔细琢磨写什么话最容易打动他们。学生往往都喜欢听好话, 士为知己者死, 你对他们好, 他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功学习。

4.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只有懂事的孩子才能好好学习, 让孩子懂得感恩, 实质上就是让孩子懂事, 理解我们的苦心, 并通过努力学习回报关心呵护自己的师长。

5.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心态。老师不是警察, 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不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老师不是保姆, 所以不要等着我来看管你。管住自己的人是圣人, 管不住自己的人是庸人。培养人才每天看着守着绝对不是上策, 那样依赖性太强, 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只能成为傀儡。教育孩子并不是只要严格要求就行, 命令孩子必须做什么不必做什么, 岂不知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学习成绩提高, 反而会达到相反的效果。

二、如何在课堂上深深地吸引住学生

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如何做到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要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打铁还须自身硬, 只有教师对教材非常了解, 才能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才能信手拈来, 运用自如。

2.要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每节课学生要掌握哪些东西, 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难点, 一定要心中有数。

3.要面对全体, 不要只对着几个学生讲, 关注极少数而冷落大多数是绝对不行的。稳定才是硬道理, 整体好了优等生更优。

4.要有激情,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因为教师的热情会感染学生学习的热情。

5.课堂上要笑容满面, 亲切自然, 不能为了树立老师的威信而板着个面孔, 让孩子吓得大气不敢出,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拓展。

6.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假如教师邋遢不讲究, 孩子会从内心瞧不起老师, 影响教师的威信力。教师给孩子和家长的印象应该是精明能干、知识渊博。

孩子的品行养成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4篇

品行是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习惯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孩子品行问题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早期表现常常是在家里偷钱,说谎、不听话,或挑衅、骂人、打人等,上学后则可出现逃学、违纪、破坏公物、功课不佳等,少数孩子故意放火,后果严重。随着年龄增长还可出现男女之间性乱或其他不良行为。笔者认为导致孩子出现品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不良风气

社会风气指的是一定社会时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行为习惯,是推动或阻碍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安危、国家存亡。社会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污染了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在茫然中的随波逐流,形成错误的认识。据调查,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正逐年攀升,并且呈现出低龄化的态势。如何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孩子正确品行的形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1.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经济手段管理下的社会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潮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于孩子品行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2.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

当今社会享乐主义思潮的盛行,严重毒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很多孩子只注重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个人感受,也极易萌发犯罪念头。

(二)家庭不良教育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对子女过分宠爱与放纵,使孩子成为家庭的“小皇帝”,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品行。有些夫妻感情不和、互相攻击与谩骂,即使在子女面前也毫不避讳,这对于孩子品行的形成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个人不良心理

孩子每天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事物,这些不同的事物促进了品行的形成。倘若孩子没有目标,被动的学习,个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会持续的影响孩子健康品行的形成,是孩子成为“問题少年”。

二、孩子品行养成的建议

(一)优化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的转变是全社会的大事,是政府、学校、家庭、个人协作的结果。有关部门要加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帮助孩子顺利的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发展他们的健康品格。

1.整治社会环境

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网吧、电子游戏、出版物和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问题场所,结合不定期巡查制度和集中统一专项行动,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强对孩子的“三观”教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社区应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和文明健康意识,也使家长对侵权、侵权行为、如何运维权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

3.开展公益活动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社区可以组织孩子开展志愿服务,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例如清扫小区街道、清除楼道小广告、陪孤寡老人们聊天等活动,增强孩子尊老爱幼的理念,帮助孩子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长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行为教育影响子女,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端正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在家庭中开展品行教育。

1.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里环境的好坏对孩子道德品质、性格、兴趣爱好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使孩子在心理上形成安全感。同时,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进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树立家长品行榜样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选择人生道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游戏时,一旦出现争执情况,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例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就是这样做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以身作则,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孩子品行的表率,预防和制止孩子犯罪。

(三)优化个体教育

优化个体教育,尤其加强对问题少年问题的教育,使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

三、结论

读影响孩子一生 第5篇

读《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和《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教育》有感

最近老师介绍了两本书给我们看,一本是《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另一本就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教育》。先不讲内容,首先说说对这两本书的印象吧。如果老师不介绍,我应该不会看着两本书。首先,《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这个书名就很文艺范,我不会想看;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教育》,我本人是有兴趣看的,但是书名太直白,也就不好意思看。

现在看完后,觉得很感谢老师介绍这两本书给我们看,她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我们在青春期时就应该知道的知识,充实了我们的性教育。不仅使我们得到教育,也为以后我们教育小孩提出了警告和建议。

《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是一本描写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由于缺乏性知识,没有接受很好的性教育的情况之下,懵懵懂懂的和自己的同学、朋友、网友等发生了性关系。由于没有接受过性教育,他们不懂得避孕,往往造成不可避免的后果。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发生性关系的中学生当中,他们初次性交时100%不用安全套;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这个事实表明,基本上,他们的性知识这块教育就像是一张白纸,学校教育没有在上面留下痕迹,家长也不好意思在上面书写。所以这张白纸就在学生自己的好奇和冲动下、在一些不良书籍和影片的影响下被画得乱七八糟,最终在这张白纸留下了无尽痛苦和悔恨……一些少男少女永远都无法擦去这些痕迹,变得自卑,不自重,终生后悔;一些则慢慢擦去,可是那痕迹却永远擦不掉。

在这本书中,除了青少年们自身的问题外,学校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有很大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青少年从各种渠道如书籍、网络等得到的一些并不全面,甚至错误的知识。而学校教育却远远落后,老师们在讲授卫生课时遮遮掩掩,不清不楚;家长们有些不会教,只会骂,有些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摸索。

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要为我以后教育小孩儿担忧。所以老师还介绍我们看《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教育》。这真是一本好书,个人认为是每个父母必备的教育小孩的书籍之一。上面我说道在《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这本书中有牵扯到父母不会教育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基本可以解决了。

《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教育》这本书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如何为他们解释涉及性器官等敏感内容的性教育问题。让我了解到,原来小孩子也是会自慰的,大人应该正确的,健康的教育教孩子,从小抓起,不过分,不隐晦。个人认为书中提到的某些一些教育方法非常的好,例如在和孩子洗澡时所遇到的问题,幼稚园争执问题等。但是其中的裸体教育我有些不赞同,即把成年人的裸体艺术品放在在家中让小孩子从小就看,对其进行早期性教育。个人认为,这样做太过了。就我的观点而言,在孩子小的时候,在性教育这块家长可以被动教育,就是在孩子问道,或是提到这个话题是就教育,不需要太主动过早教育,等孩子渐渐大了,就可以慢慢的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艺术品一般都比较完美,会影响孩子以后对异性的审美观,会不自觉地以艺术品为模板。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 第6篇

首先感谢xx妈公益阅读让我拥有了这本《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收到书的时候打开一看又有了意外的惊喜,随书而来的还有一本杂志《财智会》,呵呵,这可是高端融智平台,精英成长领地啊,好吧,咱也有时间高深一下,试着看看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那本小白书是时代光华的宣传册,里边有好多书籍的简介。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乍一听感觉过于偏颇好像过分强调了外因,不太符合咱们内因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但是反过来想想某种程度上还真的是这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什么样,复印件就什么样。看着孩子就知道父母会是什么样,看着父母就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落在自己身上都说不是,拿这样的结论去看别人,你都说很准。你说什么,你的孩子将受影响,你做什么你的孩子更受影响;你不做什么你的孩子也受影响。因为家长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面窄,这些在未来必定成为制约他发展的盲点。”《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的第一章就让我折服了,陆老师切准了很多父母焦虑的点。我们难道不是经常为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焦虑不安吗?接着看吧,在这本书里陆老师用真实的案例教给了我们怎样才能做合格的父母。

在本书的第四章我看到了我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培养女孩子。

“当你生了一个女孩子,你要培养她美丽、温柔、善解人意的脾气和习惯,而尊严永远要高于一切。女孩子长大成人时,必须说话美、步态美、包容和善,眼光和谐而大气,大有母仪天下之风范,就连起名字也要字美音美。每个爸爸想想当初想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希望女朋友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是你培养女孩子的方向。”“妈 妈们更要教会女儿贵气,贵气是阻挡一切肮脏之事的屏障。贵气哪里来?培养她不贪小便宜,凡是讲究和认真就叫贵气的女孩子了。而且,贵气总是与安全、幸运、和谐、富足和成功为伴”

这本书还给我们写出了家长应有的智慧。比如“吃点亏又如何?”这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是啊,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不要凡事斤斤计较,吃点亏又能怎样,生活中免不了要面临种种不公,伟大的人心胸都是被委屈撑大的,只有教会孩子心胸开阔的去面对吃亏她才能真正做到我们希望的快乐。在“跟孩子交流先学会问问题”里我学会了很多交流的技巧,相信不久的将来**就需要语言和问题的交流啦。

在父母这个专业里我们或许无法做到最好但我们一定要努力做的更好。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其实,不好的父母也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只是我们决定的是孩子未来不同的人生轨迹。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更好,更好!

读《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心得体会 第7篇

张庄小学

吴晶晶

在今年暑假里,我按照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即每位老师在暑假里最少要看一本,写读书笔记,我在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去借了《习惯决定孩子一生》这本书,带着任务观打开这本书。看了30多页,才知道书真是个好东西。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这本书每一章都有“教你一招”,全书家长提供12种妙招,采用6个步骤,培养出孩子爱学习、懂尊重、富爱心、能负责、会自理的五个好习惯。

这本书虽然针对父母的多一点,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与那么多孩子打交道,这次结合书中的案例,仿佛自己与学生在一起的点滴问题全都浮现在眼前,和书上的解决问题的情景简直一一对应,我心想,正愁不知道怎么面对每天的突如其来的种种难题,要是把它读懂了对自己以后教育孩子肯定有很大的帮助啊!于是,在暑假闲余时间,我拜读了这本神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习惯决定孩子一生》,无论是强调习惯还是决定;无论是强调孩子乃是一生都至关重要。记得书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家庭教育是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现在的家长都是盼子成龙盼女成凤,但是他们只重视成绩和分数,对孩子的习惯教育有所忽视。殊不知习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还有以后事业上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

我从书中了解到最关键的一点是家长应该怎样在谈吐,行为,举止方面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从而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心理习惯,以及如何让纠正孩子的坏习惯的切实有效地方法。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严厉说教。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家长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长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发现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爱学、会交往、懂规则,从而塑造健康人格,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命运打好健康快乐的基石。

所谓好孩子一定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谓有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坏习惯很多的孩子。一个坏习惯可能使人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可能使人走向成功。

这本书是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案例紧密地联系着实际,向父母及老师展示了“习惯教育”的精髓理念和有效方法,从习惯的培养入手,去探求孩子的内心需求,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为未来铺平道路。

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第8篇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就暗下决心, 毕业后一旦有哪个幼儿园接洽, 我一定踏踏实实做好教育培养影响幼儿一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

近几年来,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和我国的国情要求,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针对好习惯的培养, 笔者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有人说孩子的学习习惯上学后自然就养成了, 其实并非如此。家长们可以从婴儿开始, 通过点滴训练培养孩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这对孩子一生都有积极影响。比如还未入幼儿园的幼儿, 爸爸妈妈抱着孩子一起翻看图书, 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 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 领悟读书的兴趣。孩子入幼儿园后的这个年龄段, 他们的“为什么”很多很多, 当孩子提出问题, 我不急于简单解答了之, 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让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向往, 让读书成为孩子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存, 学会自主的起点。”自我服务性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基础, 不可小看。“现在孩子小, 等他长大了自然会劳动的”, 这是当前我国大多数青年父母及爷爷奶奶共同的错误言行。其实, 孩子从小动手、动口又动脑, 是促进他们发展思维、丰富语言、增强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对孩子们来说, 从自我服务性劳动开始, 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将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为此, 孩子一进幼儿园我就引导组织孩子从扫地、擦桌椅等公益劳动做起, 教他们怎样讲卫生、爱清洁, 怎样自己的事自己做, 怎样帮助小朋友做好事等。这样顺应了孩子们好奇、好模仿的天性, 通过布置一些小任务, 比如让孩子摆正课桌椅、把清扫工具整整齐齐放回原处, 在孩子做完游戏后, 引导他们把游戏玩具分类整齐装箱保管。夏季还多次在活动室开展脱穿衣、鞋、袜, 扣纽扣, 结鞋带等游戏比赛。在语言、图画等课下课前, 经常开展看谁的书本文具放的最整齐, 放学时提醒孩子看看自己的书包, 看看有没有丢失的东西, 仔细检查自己的书包有没有错装别人的东西等。

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中, 我尽量有意识做到凡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 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只要没有危险而他们又力所能及 (即不超越他们的年龄和体力承受范围) 都让他们去试试。不怕失败、不怕“闯祸”。当孩子完成一件劳动任务时, 不管孩子做的好坏, 即便是一件小事, 都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激发孩子劳动的兴趣, 让孩子从劳动中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

我们班上的孩子和当今中国的大多数孩子一样, 不懂得节俭。我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误, 社会上许多传媒广告起劲的刺激孩子盲目消费, 家长疼爱孩子, 在花钱上迁就孩子, 让孩子逐渐萌生了与小朋友比吃、比穿、追求时髦、喜新厌旧等不良行为。古人云:节俭则成, 奢侈则败。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 失败由奢侈、浪费开端。

为了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 首先我从生活细节入手, 比如人走关灯、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爱护书本纸张, 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 不要老是弄断铅笔芯等。通过这些生活小事, 让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来之不易, 都是勤劳的父母爷爷奶奶、工人农民叔叔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 随意浪费资源是不珍惜劳动果实, 不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其次, 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 经常有针对性的给孩子们讲革命领袖、英雄人物节俭的故事, 如《朱德的扁担》《雷锋的童年》等。还讲贫困孩子的生活, 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不节俭的行为进行对照。尽管这些都是生活小事, 但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比如我曾带过的一名叫蓝天的小朋友, 进了小学后, 他不但自己注意节俭, 回到家里还教爷爷奶奶节俭。一次他看到爷爷开着水龙头一边擦肥皂搓手, 一边流着水, 他立即关掉水龙头说:“爷爷, 我教你, 先放水浇湿双手, 立即关住水, 待擦好肥皂搓完手后, 再放水冲洗双手, 这样即节约了水又节约了肥皂。”他还要求爷爷要改掉不科学用水的老习惯, 要注意节约水资源。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据我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 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 早起一定要刷牙;勤洗澡, 勤换衣, 手足指甲要常剪, 头发长了及时理等。

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主要教孩子正确使用餐具, 独立进餐, 要求孩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 不东张西望, 专心进餐, 逐渐使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的习惯, 并引导孩子按时按量喝水。

对孩子睡眠习惯的培养, 着重训练孩子睡前大小便, 独立安静入睡, 学会正确睡眠姿势, 养成按时起睡的作息习惯。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主要引导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 玩具、图书不乱扔, 会收纳整理玩具, 学会有序正确穿脱衣物, 会系鞋带, 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任务。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习惯

这是新世纪给国人提出的最新要求, 我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 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环保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 我从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入手, 要求孩子在活动室、教室、操场、公交车、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 不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 要爱护公共设施。我身边有一个从幼儿园小班一直带到他进入小学的白昊天小朋友, 据每天同车接送他上学的爷爷说, 孙子在上学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 不但不把喝完牛奶吃完面包的包装袋扔出车外, 还在发现车内没有安装垃圾筐的情况下将垃圾携带下车, 扔进街边垃圾箱, 而且经常会主动捡起车厢内的废纸果皮放进垃圾筒内, 这好像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在小学, 当轮到他值日时, 他特别认真, 多次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

我认为孩子具备了终身不变的好品德好习惯, 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否则, 就算孩子再优秀, 成就再辉煌, 那也只是昙花一现, 最终不能健康发展。所以, 在我近几年的幼教生涯里, 不但重视智育, 更重视德育教育。我确信我教过的孩子都知道品德比成绩更重要,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道理。

摘要:人的一生又是一个养成好习惯、改正不好习惯的过程。一切教育的目标, 都是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3—6岁的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开端, 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为此, 笔者总结了近几年在幼儿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习惯,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陶志霞.劳动习惯养成要从幼儿抓起[J].甘肃教育, 2010 (22) .

弱视 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9篇

危害——视力永久低下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一个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90%有赖于视觉。弱视的最大危害,在于视觉细胞和视神经长期得不到刺激,产生衰退和萎缩。如果不及时防治,视力便会永久低下,甚至导致目盲。专家们通常认为,弱视的危害远远大于近视。弱视的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即感觉不到物体的三维立体感)。在他们眼里,整个世界是“平面”而了无生气的。

儿童弱视的结果,常常是学习成绩不佳、社会活动少、性格孤僻,在以后的升学、工作中也会遇到重重困难。

早发现——家长须细心

前面已经说过,很多孩子因为年龄原因不能向家长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甚至认为这个“模模糊糊”的世界是正常的。因此,早期发现的责任就落到了父母身上。

定期查视力家长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反复认真检查几次。若一眼视力多次检查均低于0.8,则需要及时排查是否患有弱视。

平时注意观察虽然很多弱视患儿不会自己表达,但家长仍然可以从孩子的一些表现看出端倪。比如,出生后6个月内特别喜欢把玩具放在眼前很近,放远些则哭闹;一眼或双眼看眼前近物时,眼球出现左右颤动;以及出现斜视、视物歪头、眯眼或贴得很近看物体等。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现象,应尽早到医院眼科检查确诊。

遮盖试验对于婴幼儿和不能配合检查视力的幼儿,可有意遮盖一眼,让孩子单眼视物,若哭闹不安或撕遮盖物,就提示未遮盖眼视力很差,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治疗——两个关键词

家长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成功的关键。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早治”,二是“坚持”。

很多家长认为,弱视应等到上学后再治疗,那时孩子也懂事了,治疗起来容易配合。其实这是错误的。医学上认为,弱视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相关研究表明:0-7岁为最佳治疗期(80%-90%的患儿都可治愈),7-10岁尚可治疗,10-12岁不易治疗,超过12岁治疗无效。

坚持弱视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弱视的类型配镜,并对“好眼”进行遮盖。遮眼是最传统有效的方法,遮上好眼用弱视眼,强迫对弱视眼进行“劳动改造”(弱视眼不怕累),锻炼它从抑制状态中兴奋起来,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在治疗中必须坚持打“持久战”。

由于眼镜加上黑黑的遮盖物看上去的确不美观,很多孩子因为怕被同学取笑,没有坚持佩戴,或者离开家后就将眼镜和遮盖物取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监督就非常重要。必要时可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共同监督孩子完成治疗。

读影响孩子一生 第10篇

在本书的开篇第一个标题就是: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看到这句话,吸引了我读这本书,书中对父亲是这样说的,“父亲是什么?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称谓;是一个家长,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是一棵大树,也是一座山峰„„”,我看这本书由此想到了现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亲教育的缺失,据我所了解,有些父亲不太热衷参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总认为是母亲的事情,父亲们还认为家庭里父亲教育不太重要,一切有学校教育在担待。的确,学校负有对学生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可是殊不知,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特别是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可是非常之大。如书中所提到的,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如果父亲做事有条理,守规矩,小孩自然也就养成有条理,守规矩的习惯。同时父亲的果断,刚毅等等,这些意志品质都会影响到小孩的一生,所以想到很多小孩从小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家庭难以受到正面的影响,到了学校之后,教师在这方面就会辛苦很多,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时还要担当小孩缺失的家庭教育之责。如在铸造孩子优秀的从格魅力方面,培养孩子注重礼貌,锻造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是小孩的情商与智商的同等地位。其实关于孩子情商的培养这一点,不仅很多家庭教育忽视了,学校教育也忽视了。智商可能我们大家都注意得比较多,但情商却往往不太注意培养。情商(EQ)也就是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来的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学生学习成绩也就越好。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超过智力水平。人们总以为智商的高低可以预测孩子学业成绩的优劣,其实,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高分低能现象非常普遍。被学校认定为组织纪律、学习成绩都差的“双差生”,有很大一部分走出校门后,在事业上的成就不比学校认定的好学生差,有的甚至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书中提到“双差生”这个问题的确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现在学生情商培养方面是有缺失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双差生”,是什么标准把这把孩子定义为“双差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所谓的“双差生”不再有,很多时候是我们在成功教育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够同学生分享他们的每点每滴的成功,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太多的挫折,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他们就开始抱有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最终被学校定义为“双差生”,我们在对孩子的评价体系上存在诸多的缺陷,不能以一个孩子父亲的心去体会、去看待学生,所以才会产生我们所说的“双差生”,其实在学校对学生应该建立多方面的评价,有的孩子成绩不好,但他在其他方面,比如活动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在动手方面可能有他的优点,而这些东西往往被过于强化的文化成绩的评价给掩盖了,所以孩子体会不到成功。还有孩子的一些冒失的行为可能是为了掩饰学生心理中深层的一些东西,但我们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给贴上一个不守纪律的标签,所以孩子最终成“双差生”。

书中还提到的关于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现在的学校教育,由于考试的因素,由于标准答案的因素,使得学生在上小学开始,创造性的思维就受到禁锢,往往一冒出点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被老师给浇灭了。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创新意识主要是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我想创新的核心就是要有好奇心。这里我想到了媒体报到的关于国外一名家长告幼儿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上幼儿园不久,他奶奶指给他看户外一些圆形的东西,结果小孩回答都是字母O,小孩的奶奶因此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说幼儿园的教育有问题,把她的小孩的创造力给泯灭了,圆形的东西本来能够代表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字母O 啊!像这样的教育在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可比比皆是,如此下去,一个国家的未来堪忧!

读《十几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 第11篇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这书叫《十几岁决定孩子的一生》,此书的主人公是被称为“世界总统”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944年,他出生于韩国,在小学时,一次外交部的长官来演讲后,就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走遍世界为国家做事的人”,潘基文开始对那些歪歪扭扭的英语感兴趣、痴迷,他平时爱看英语杂志,与外国人对话,不断地自学英语,经过通宵达旦地学习英语,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潘基文从小立志,废寝忘食地奋斗,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的彼岸。我们平时也看到身边有一些人没有自己的目标,日子得过且过,生活就过得很平庸。或没有向自己的目标努力,没有恒心,做事往往半途而废。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一位姑姑考入了英国的著名学府牛津大学,我很羡慕,她激励了我学习。

我的梦想是考入牛津大学,我想学化学,考入牛津大学必须能说很流利的英语,所以,我现在每天看英语语法书,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定了个计划,吃早餐时听英语录音;多背单词,加强记忆力;多参加英语角,多开口讲。除了学英语外,我还有意识地多看课外书,觉得自己有时想偷懒不能坚持时,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写些鼓励自己的名言来提醒自己,我想这些都是对自己有益的。

读影响孩子一生 第12篇

——读洛克的《教育漫话》有感古林镇中心小学叶飞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就宛如一位有思想的长者站在你的面前,和你聊天,聊聊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语调亲切平和,娓娓道来,所聊内容却非常深刻,让我们做父母的对待孩子的教育有点可追,作为老师我们也是有很多参照的地方。这本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他所提到的教育,是为了将每个儿童培养成为绅士,成为一个具备健康体魄、高尚道德以及精深知识的人。

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很浅显,通过5个大主题,212个小点,从健康教育、良好德行的培养知识技能教育这三个大方向来阐述。其中,他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为了获得强健的体魄,他对儿童的吃穿住行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读这个章节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洛克讲得特别有道理,针对他所说的,我发现自己在儿子的健康教育上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比如说他提倡的让身体习惯“冷”,身体只要从开头就习惯于某事,以后就可以长期承受某事。是啊,常常看到小区里一些外地的小孩,在冬天的时候穿着单薄的衣服,这个时候就特别担心,这么冷的天气难道他们就不怕感冒吗?因为我家儿子很小就穿着比我们多一件衣服这样的理念,冬天的时候常常行动不便。但即便如此,还时常感冒,可是那些穿的少的孩子却也很少看到他们感冒,这样想想洛克所谓的让身体习惯“冷”这个理论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于此,洛克也提出了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不可避免地提到赏罚制度。洛克认为儿童要及早管理,越小的时候越需要严格对待,等年龄越大,反而需要与之亲切地相处。洛克认为使用体罚应该谨慎,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阴影,儿童可能会胆怯、羞涩、沉默等。这点也让我很有感触,我在对儿子的教育是,常常由于自己心里比较急躁,对他的要求过严,当他出现问题时,我总会“批评”他。这个时候他总是用他很无辜的眼神看着我,心里有很多话要说,但是都咽下去了。我知道这样对他不好,我也想好好倾听他的心声,但是一定你给他的心里造成阴影后,他就会越来越胆怯,我觉得对他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现在特别赞成洛克的说法,体罚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体罚。

最后洛克也反对强迫孩子学习,他主张宁可让孩子晚一点学会读书,也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憎恨的心里。是啊,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他总会更用心去学,如果我们强迫孩子学习,他将对任何事情都感到厌烦。

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 第13篇

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

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始建于1916年.是大连市第一所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省级模范学校。学校座落于甘井子区香周路130号.校园占地面积9WU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70<丨U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师68人, 以及29个教学班, 近1501) 名学生。

近年来, 周水子小学秉承“乐学教育浸润孩子一生”办学理念, 坚持以优质教育回馈社会。全面实施以“乐知为学”“乐品阅读”“乐养品行” “乐修艺美”“乐健身心”为途径的乐学教育办学特色。在“乐学课堂、乐教之师、乐读之生”三大办学品牌推动下.周水子小学“个个优秀、未来幸福”的学生群体, 以具有良好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具备全面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周水子小学“个体优秀、群体优化”的教师队伍, 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探究, 而会教、乐教、善教, 成为有思想的践行者。

好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14篇

军训让孩子学会坚持

漫长的军姿,踢不完的正步,使个个脆弱的孩子慢慢变得坚强,严肃的训练场使我们每个同学英姿飒爽,没有矫揉造作,有的是勇敢、坚强。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紧张的节奏,以及辛苦的训练,这就是军训生活的几大特点,“打不垮、累不倒、没有做不到”的晋级好习惯特训营的团队精神,已经成为孩子们心里面一个最具有震撼力的座右铭,军训让孩子深深的体会到“绿橄榄”的真正内涵。军训时间虽然短暂,但足以让孩子们体会到人生的路途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时常会有荆棘存在,坎坷同行;军训虽然很累,但是让孩子们有了耐心、毅力、学会了坚持。

爱心捐赠锻炼与培养感恩

“爱心义卖,爱心捐赠”也是锻炼孩子勇气、培养孩子感恩的一个过程。孩子们要用自己的双手赚钱,去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活动中,他们拿来了自己最心爱的礼物,拿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提供的校刊整装出发。

来到大街上,孩子们见到叔叔阿姨就拿着校刊和自己最心爱的礼物去义卖,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遭到过拒绝,但孩子们听到老师们对他们说:加油孩子们,你们一定能行,你们是最棒的!他们又开始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地去推销,还有些孩子直接进了店铺里。他们成功了,仅仅用了一个半小时,30个孩子就义卖了443元,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我们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爱心,而对于孩子们来说,通过这样的活动,也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的勇气和自信心。

活动后半段,孩子们带着礼物,到平泉县杨树岭镇敬老院看望了老人,并给老人们表演节目,既展示了自己的才艺,也奉献了爱心。很多孩子还主动帮老人们搞起了卫生,要知道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家都没有做过家务,但在这一次经历中孩子们成长了。

参观文化展馆培养爱乡之情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训练营的孩子参观了县城的很多文化展馆,如辽文化展和菌文化展等。活动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平泉发展历史,感受了“辽河源头、契丹祖地、中国菌乡、神州炭都”的魅力,增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一次次参观活动,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让孩子引悟自己走出迷茫

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泉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晋级好习惯特训营开设的课程里包含了好习惯特色课程,包括自立自强课程、洗漱习惯课程、强身健体课程、注意力集中训练课程,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课程。国学教育也是训练营的一大特色。国学说到底是人学,是如何成就人、造就人、培养人的学问。在具体教学中,训练营老师让孩子学习孟母三迁、亡羊补牢、孔融让梨等一系列国学故事,并且让孩子们自编自演情景剧。不仅丰富孩子的课余知识还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上一篇: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下一篇:任性孩子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