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技师学院实习报告

2024-07-05

武汉技师学院实习报告(精选6篇)

武汉技师学院实习报告 第1篇

集美小学敬贤堂重建工程 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总监理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厦门市杏林建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二零一三年一十二月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监理机构组成

三、监理依据

四、质量控制情况

五、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情况

六、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估情况

七、见证取样和送检结果汇总

八、监理评定意见

集美小学敬贤堂重建工程

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监理评估报告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集美小学敬贤堂重建工程

2、工程地点:集美小学

3、施工许可证编号:FJSGXK-0592-JM-2013-00096

4、参建单位:

代建设单位: 厦门市集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厦门大学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厦门市杏林建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福建省中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开工日期:2013年3月27日

6、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923 m2;建筑层数为一层,建筑总高度17.3米。结构型式为框剪结构,建筑节能设计:铝合金主要由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型材,屋面保温材料采用25㎜厚的厚挤塑板,主要由掏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墙体材料,由福建中节能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煤矸石烧结粘土砖。

二、监理机构组成: 总监理工程师

郑晓宇

造价工程师

康志荣

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

李光建

水电专业监理工程师

陈永

见证员

郑常宜

土建监理员

白坤煌

水电监理员

林玉顺

三、监理依据:

1、屋面:保温隔热板材采用25厚挤塑板,导热系数入K≤0.03和热惰性能指标D≥2.513。

2、外墙面: 煤矸石烧结粘土砖, 外墙传热系数KM≤1.763(㎡·K)。

3、外门窗选用:外门窗选用铝合金窗热反射镀膜玻璃,遮阳系数SC≤0.66,传热系数K≤6.0,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5。

4、主要规范、规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13-83-2006)《居住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13-82-200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J10186-2001)

四、质量控制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部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各专业工程施工技术的验收规范进 行施工验收,履行有关工程质量以及分项工程分序,道道把关、步步检查的质量 检查程序。

监理部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墙体保温工程

(一)、材料的检查和检测:

1、监理部对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前检查进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 告、质量证明文件、产品说明书等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二)、隐蔽工程的验收:按监理要求,隐蔽工程必须通过验收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对煤矸石烧结粘土砖进行检查,均符合规范要求; 屋面节能工程:

(一)、材料的检查和检测:

1、监理部对施工材料的控制: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 查质量证明文件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进场批次一次,核查符合 设计要求。

(二)、隐蔽工程的验收:按监理要求,隐蔽工程必须通过验收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对挤塑板进行检查,均符合规范要求 门窗节能工程:

(一)、材料的检查和检测:铝合金型材为业主指定型材。建筑外门窗进场 后监理部对其外观、品种、规格及附件等进行检查验收,对质量证明

文件进行核查。相关单位对高层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传热系数、保温性、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备案要求。

(二)、隐蔽工程的验收:按监理要求,隐蔽工程必须通过验收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对玻璃进行检查,均符合规范要求

五、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情况: 序号

项目

资料名称

核查情况

节 能 工 程

厦门市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

符合要求

厦门市建筑节能设计报审备案表

符合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符合要求

成品、半成品供应单位资质报审表

符合要求

建筑材料报审

符合要求

见证送检的检测报告

符合要求

保温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符合要求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符合要求

工序质量验收记录

符合要求

工序交接班记录

符合要求

墙体节能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表

符合要求

节能工程屋面保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符合要求

节能工程外门窗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符合要求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汇总表

符合要求

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符合要求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表

符合要求

厦门市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专项验收备案表

符合要求

六、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估情况: 分部工程

子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检验 批数

质量自评等级

节 能 工 程

墙体节能工程

墙体

合格

门窗节能工程

外窗 合格

屋面节能工程

屋面 合格

七、见证取样和送检结果汇总:

监理部对进场的各种工程材料均进行抽样送检,并见证取样100%,见证送检100%。材料名称

应检验总批次

见证送检批次

见证送检率(%)

挤塑板 1 100

“三性” 1 100

玻璃 1 100

煤矸石烧结粘土砖 1 1 100

八、监理评定意见: 综上所述,集美小学敬贤堂重建工程建筑节能工程已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全部完工,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国家、福建省、厦门市等相关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行为,质量验收资料基本齐全有效,据此评定集美小学敬贤堂重建工程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为合格,同意验收。

厦门市杏林建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武汉技师学院实习报告 第2篇

可行性论证报告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四川省首批高职院校,地处中国钢铁钒钛之都——四川省攀枝花市。学院以服务攀钢,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宗旨,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指引下,踏实办学,精心育人,构建了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和攀钢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历经35年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企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之路,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川省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优化和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在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重点组建10所技师学院的重大举措,为促进学院深入推进职业资格考核制度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加大力度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提高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造就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学院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技师学院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深入分析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需求、攀枝花市钢铁钒钛产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现有基础和条件,认真制定了学院设立攀枝花技师学院的发展规划,并聘请专家多方论证,认为学院具备良好的设立技师学院的条件,现提出如下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学院概况

学院于1973年11月开始建校。先后创建了“攀钢冶金工业学校”、“攀枝花冶金职工大学”、“攀钢技校”,并先后合并组建攀钢职教中心,又先后合并“攀矿中专”、“攀矿技校”、“攀钢向阳职工培训学校”等办学实体。2001年成功改制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起了一座初具现代化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担负起了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办学以来,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毕业生3.6万余人、实施了3.3万余人次的职业培训。

学院占地891.5亩,其中,马家田校区570.4亩,金江校区313.7亩,江北校区7.4亩;校舍面积178405m2;固定资产(不含土地资产)原值达1.2944亿元。建有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校园网;图书馆藏书41.3万册;建有400m和300m塑胶跑道绿茵运动场各一个,标准游泳池两个,运动场面积46406.26m2。

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7963人,其中,全日制学历教育5539人,成人学历教育1575人。各类培训849人(2007年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共计3046人次)。有教职员工61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含在读)教师68人,高级技术职务教师133人,双师素质教师88人,兼职教师120人。每年还有1-2名外籍教师在校从事外语教学工作。

学院设有材料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电气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部、实验实训部等7个教学业务部门。开设有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6个专业。学院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现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11门。2006年4月,学院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

二、设立技师学院的必要性

(一)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发展优势产业的需要

“十五”期间,四川经济总量完成了一次升位:从全国第十位升至第九位,其根本动力来自工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超过50%。工业加速态势显现,和“九五”比,快5.5个百分点;和全国比,快5个百分点;近3年和本世纪初比,发展速度更快。工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四川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依靠工业经济的做大做强,构建强大的增长点、增长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充分发挥工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三次产业全面繁荣。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川省把钢铁钒钛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确定为三大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建设。“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以上。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正当工业强省战略的东风吹遍四川大地的时候,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亦突显出来。《四川省钢铁钒钛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四川省文化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显示出涉及生产管理、环保管理、电气工程、冶金物化、钒铁原料工、钛液制备工、集成电路、软件、网络、数控加工设备操作人员、市场营销、项目管理、数控工艺、数控车工、人力资源部主管、会展旅游教师等300余个主要岗位均紧缺高级技能人才。其中,钢铁钒钛产业现人才总量约为20.9万人,占全省工业人才的8.9%,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技师)比例偏低;由于受区位、经济、社会综合条件限制,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较低,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不足,高技术开发人才流失严重,企业之间人才竞争激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四川钢铁钒钛产业特别需要职业素质高、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知识、熟悉国际国内市场运行规则、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决策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者;本行业国内依靠用至国际知名的、具有相当竞争力的高级专家和一大批国内外客座专家;熟练掌握新技术、具有专门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强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迫在眉捷。

学院办学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职业培训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开设有钢铁冶金、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35个专业,学院作为四川唯一的机电和冶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培养钢铁钒钛类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优势,并在培养电子信息、旅游、管理等四川省优势产业所需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学院义不容辞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作更大贡献。

(二)攀枝花市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需要

钒钛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化工、医学等诸多领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其人均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钒和钛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

钒钛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进一步把发展钒钛产业列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根据我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以及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政策、法规的精神,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200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加强东西互动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钒钛资源等对全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四川省政府多次表示大力支持钒钛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优势矿产资源,大力推进钒钛磁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尽快把攀西地区建成世界级的钒钛产业基地”。攀枝花市也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写入“十一五”规划中,并确立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新目标:到2010年,钒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55%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突破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新流程和高钛型高钛渣提钒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到2015年将钛资源回收率提高到40%以上,到2010年钛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最终建成全球最大的涵盖钛原料、钛白粉和钛金属、钛材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攀枝花市被誉为“中国钒钛之都”,钒、钛资源储量丰富,在国内、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及其周边地区拥有世界罕见的超大金属矿床,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钒钛磁铁矿资源总量达98亿吨,其中,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1%,钛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0%。钒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高达6.25万亿美元,钛资源的价值更为可观。攀枝花已初步形成了以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钒制品生产商攀钢(集团)公司为主体、国有和民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组成的17家钒制品产业集群,可规模生产钒渣、钒氧化物、钒氮合金、钒铁等系列产品,成为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钒原料约占全国的74%左右,钒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占世界的18%,钒制品年销售收入约23亿元。攀枝花现有50多户企业组成的钛产业集群,具有钛渣、钛精矿、钛白粉、钛铁、纳米钛白等系列产品规模生产能力,其钛精矿产量达100万吨,钛白粉产量约7万吨,成为全国最大钛精矿供应基地,产量占全国40%以上,年销售收入约11亿元。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由攀枝花乃至全国最大的钒钛生产企业攀钢投资举办的攀枝花市唯一的一所高职学院,理所当然、义不容辞为钒钛产业的发展培养所需的各类高技能人才,为中国钒钛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

(三)攀钢做强、做大的需要

攀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是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攀钢以其世界领先的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技术,在我国钢铁工业中享有独特地位,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四十多年来,攀钢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优势,依靠自主创新推动钢铁钒钛产业跨越式发展,已经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钢铁钒钛企业集团。“十一五”期间,攀钢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的步伐,“十一五”期末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近期攀钢将在西昌地区建设一个400万吨左右的钒钛钢铁新基地,其中包括拟建设360万吨1780mm热轧板卷等产品深加工项目。从攀钢目前的人才结构看,存在高技能人才结构断层问题。攀钢是学院的依托,学院是攀钢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攀钢过去的发展依赖于学院培养的人才,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学院提供的人才支撑。

三、设立技师学院的可行性

(一)办学条件良好

学院现有62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48个主要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及电教等大型教学设备总值3200万元。大多数专业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装备较为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场所。电工电子电机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电工实验台、德国PLC西门子S7—300系统等部分装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较为先进。2005年8月,学院的理化、机械基础、电工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气技术等五个实验室全部通过四川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成为了全省最早通过该项评估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投资16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达15000m2的实训大楼,并已投入使用,很好地整合了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形成了系统优势;近3年,新增1000多万元,用于增加教学仪器设备;采用BOT方式引资2113万元,新建16563m2学生公寓两栋,并对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改造;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200万元支持,成为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攀钢投入140万元的配套资金,用于该项目建设。

(二)办学定位准确、领导能力领先

学院领导班子现有成员6人,平均年龄47岁,大学本科学历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学院领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班子成员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具有多年领导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经历,是高职教育大发展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班子的办学理念先进,战略规划、实施和资源整合能力强,是学院综合实力提升的统筹者,长期从事学院教学及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

学院领导班子一直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攀钢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作为办学目标;以“服务攀钢,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宗旨;制定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四川省为中心,以钢铁钒钛产业为重点,面向全国,为四川乃至全国的钢铁钒钛产业和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学院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产业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科(教)研管理和目标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学院领导班子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考核评为“四好班子”,学院先后获得“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职教学会授予的“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攀枝花市创建文明城市示范单位”、“攀枝花市校风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

学院是攀钢举办的,学院与攀钢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攀钢每年都要给予学院大量的经费支持,仅从2001年至2007年,攀钢就累计为学院投入23267万元,保证了学院办学条件居于较先进水平。学院与攀钢的联系没有只限于攀钢投资办学,而是秉持“校企双赢”的理念,与企业多方面多层次地合作,形成了“校企一体,共育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特色。

1、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攀钢积极支持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每年都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建设,学院现有冶金类、电气类、电子类、控制类、机械类、焊接类、驾修类、艺体类等校内实训基地,大多数专业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装备较为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场所。部分装备水平在同类学校中较为先进,如,电工电子电机多功能综合实验台、电工实验台、德国PLC西门子S7—300系统等。不少设备与生产现场较为接近。如,机械加工、钳工拆装、电工钳式吊车控制系统、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家电维修等。现在,攀钢投资1500万元修建的15000m2的实训大楼和新添置的价值近300万元的实验实训设备已投入使用。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学院学生实验实训的场所,也是企业职工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的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共享。

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攀钢作为中国大型钢铁联合生产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生产管理科学,工种齐全,人才丰富,是学院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20多年前,在攀钢技校初创之时,实习场所缺乏,时任攀钢总经理的黎明就对各厂矿说:“攀钢的厂矿都是技校的实习厂”。今天,学院突破了以前一昧依靠行政手段,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的方式,强调“校企双赢”,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系,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通过向企业专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科技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生产一线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此外,实训教师或相关的专业教师也可与企业联系,在双方长期合作产生的信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作,拟定“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院已与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西昌新钢业股份公司、江阴联合铁钢有限公司、攀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攀宏钒制品厂、攀钢轨梁厂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生产性实训基地。

2、学院与企业相互培养人才,提供人力资源

学院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学院近三年就为企业输送了2754余名毕业生,分别就职于攀钢各厂矿、分子公司、宁波钢铁、浙江甬金、张家港浦项、LG电子、西昌新钢业集团等公司。这些公司己经连续多年到我院选用毕业生,就业学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同类高校中我院就业率名列前茅,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均超90%。

学院为企业提高职工职业素质:学院承担了企业的多项职工培训,涉及冶金行业工种高级技师在职培养、冶炼工种技能提高脱产轮训、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人技师继续教育综合类培训、经营管理干部轮训、工人高级机加工培训等项目。2001至2006年共培训职工达16930人次,技能鉴定达12605人次。学院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企业参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人才:学院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全方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采取定点挂职于一个企业,进行现场锻炼的方式,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跟踪学习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教学更好地贴近生产现场。同时,企业作为学院的人力资源补给地,也不断地为学院提供技术人才,尤其攀钢,已成为学院重要的人才库。仅冶金技术专业目前就从企业聘请了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级高工2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人。这些兼职教师的到来非常有力地增强了学院的师资力量。

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学院吸纳了企业管理制度的精髓,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进一步确立了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等观念,推进了学院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接轨,按照IS09000 国际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了学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学院在攀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下,结合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入手,全方位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提炼出了“求真知、做真人”的办学价值观、“奉献、超越、发展”的办学理念、“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校园精神、“走改革之路、办特色学校、创一流水平”的办学方针等校园文化理念和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院以向企业输送人才、培训企业职工的途径把校园文化传播到企业,让企业从文化的深层层面认识学院,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在企业内部逐渐衔接、吸收、乃至融合,推向进一步的发展。

(四)教育教学改革领先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以教育资源为基础,兼顾专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做到‘宽窄结合、以宽为主’”的原则,努力进行专业建设。学院现有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1个,四川省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2个,院级教改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改成果在2004年获得了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该专业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学院按照“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重点发展能满足培养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素质要求的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以突出“应用性”、加强“针对性”为原则,进行课程建设。理论教学体系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注重培养各专业毕业生需要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课程体系中有机融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在课时安排上,减少理论课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大力推动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11门,在建的院级精品课程10门。

强化企业参与,建立主动适应机制和系统保障。学院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就业为导向、紧扣需求设置专业。主动与企业联系,取得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企业参与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学生实习实训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定“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攀钢也以政策支持,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

学院始终坚持“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依托“企校一体”的办学优势,在充分了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思路,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学生职业技能得到了大大提高。多年来,学院坚持素质教育。早在20年前,就创造性地提炼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劳动育人、活动育人”的“六育人”机制,并提出以“六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创建并完善了以“六育人”机制为核心的“大育人”观,成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大育人”格局。不仅强调强调育人活动和效果的延续性和终身性,而且强调全方位渗透和育人活动整体性,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人文性。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许多毕业生在岗位上干得十分出色,深受用人单位的重用和肯定。

(五)职业培训经验丰富、成效显著

学院根据攀钢生产、经营和管理对人才的需求,面向攀钢职工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别、多专业、多工种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职业培训。培训质量不断提升,效果显著,得到了(集团)公司职能部门、送培单位和参培职工充分肯定。培训层次包含有干部培训、初中高级工培训、技师培训和高级技师培训等;类别上有文化达标培训、素质提高培训和技能培训等。培训的专业和工种涵盖了攀钢主要专业和工种。学院除常年开设有30多个培训班外,还在瓜子坪、向阳村设有两个以培训服务为主的独立办学点。同时,为满足各厂矿的具体需要,学院还设有多个驻厂合作办学点。近年来,为满足攀钢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加大了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相当部分的攀钢职工经过培训,已成长为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在生产一线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2001至2006年共培训职工达19940人次,技能鉴定达13021人次。

除攀钢外,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中国石油公司攀枝花分公司、北京华联、攀枝花火车站以至周边郊县也是学院的重要培训服务对象。学院有效利用较为先进的设备条件、技术优势,为加快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为攀枝花市教育局、盐边县教育局培训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学院组织了针对帮扶对象学校的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举办了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制图、艺术等专业的专门培训。近两年,先后为米易县、盐边县和仁和区培训教师近200人,完成企业和学生技能鉴定12605人次。对促进其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六)有充足、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

攀钢历来重视教育,无论效益好坏,均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尤其是在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攀钢更重视对学院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年初即为学院拨入足额的费用,保证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34年来,攀钢为学院累计投入经费近5亿元。仅2002年至今,攀钢就累计为学院投入20000余万元,保证了学院办学条件居于较先进水平。公司除了按照计划及时划拨经费给学院外,还指导和协助学院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学院自筹经费历年上升,2004年学院自筹资金1539万元,2005年学院自筹资金2244万元,2006年和2007年学院自筹资金均有增加,分别达到2477万元和2785万元。

四、技师学院2008年——2012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宗旨,以市场和攀钢对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中心,全面推进现有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职业资格培养考核制度与高校学历培养相结合,实现一专多能、技能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发展目标

把技师学院建设成为立足攀钢、服务攀枝花市及四川省内各冶金企业,为四川省钢铁钒钛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及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培养造就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攀枝花市、四川省以冶金类为主,兼顾其它四川省紧缺人才类别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三)具体设想

1、学科门类的设置

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暂设冶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等五类学科。

2、生源、学制及规模

到2012年在校生规模达3000人以上,其中,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在校生达1200人以上,开展企业在职职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提高培训每年至少500人次。

高级技工:主要招收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的人员。学制为2-3年。

预备技师:主要招收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制为2-3年。部分知识技能型职业,可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为4年。

技师或高级技师:主要招收企业在职职工中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有生产服务一线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

职业培训:招收企业在职职工开办高技能人才技能提高班、技师班。

3、培养目标与就业

培养适应企业、行业、地方经济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同时,学院将在巩固原有就业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努力开拓新的就业基地,对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咨询、服务、推荐等工作,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关注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为技师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技师学院致力于创新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创新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校企融合的广度,促进工学结合向纵深发展。

(1)完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

探索学校与企业之间,如何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双师”队伍培养、科研开发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和类型。

(2)丰富“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与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学生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度融合,工厂与学校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专业建设上学校聘请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靠市场和企业需求,做到瞄准产业建专业,围绕专业联产业,学科链对接产业链,专业链对接岗位链。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聘请行业企业的相关专家设立课程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课程方案的规划和设计,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确立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施上加强实践教学,正确处理“学”与“做”的关系,实施“工学交替”、“工学并行”、“分阶段完成学业”、“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在学生管理上根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培养,修订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管。在教学评价上以企业评价为导向。改变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以市场、企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3)创新“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确立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健全双方需求合拍的驱动机制、互利互惠多赢的利益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衡机制、动态发展的调整更新机制、校企双方参与评估的考核机制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校企双方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切实避免“校热企冷”现象。

5、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打破现有高职学科体系型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体现工学交替,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体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能力培养与职业标准相统一”的课程体系。

以市场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本位、工作过程为中心,将职业岗位标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企业技术标准、行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开发课程等步骤,使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体现社会的需要;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相一致,把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统一,体现职业工作的需要。

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和案例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集中建设一批“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课程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仿真和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的课程。

6、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利用5年的时间,建立一支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专兼教师队伍。使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占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技师职业资格及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达20%以上,从企业中聘请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0%。

通过校企合作一体化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教学、生产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从而建设一支具备素质高、结构合理的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优化的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

7、积极探索技师学院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

技师学院录取的学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培养考核制度,学生修完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后除获得本技师学院的毕业证外,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探索技师学院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使技师学院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套读大专甚至本科,从而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证书。技师学院将充分利用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优良高职教育条件,建立技师学院学生套读大专的制度,为技师学院的学生提供便利的套读大专的条件。并积极联系其它普通高等院校,为技师学院的学生套读本科创造条件。

8、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制度

改变现有高职的考试考核制度,建立以考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考核制度,注重考察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摆脱现有高职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形成多样化的职业能力考核方式。探索按照职业活动分阶段进行考核的模式。严格高技能人才考核制度,提高考核水平。实施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保证在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技师学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设立工作的组织领导,使设立技师学院工作有序进行,确保设立目标的实现,学院将强化设立技师组织保障。一是学院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其它院领导为成员的设立技师学院领导小组。二是由主管部门攀钢以及攀枝花市教育局、省教育厅、行业重点企业共同组成设立技师学院指导领导小组。三是设立技师学院建设办公室。四是在学院有关部门成立技师学院工作小组。

(二)机制与体制保障

1.成立技师学院协调指导委员会。成立由攀钢集团公司、攀枝花市政府、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以及学院组成的技师学院协调委员会,与攀枝花市建立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密切联系,协调各方关系,定期听取学院关于设立技师学院情况的汇报,并研究解决学院设立和运作中的问题。

2.建立校企深度融合,共育高技能人才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办学优势,主动融入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充分共享企业资源,切实实现校企互利双赢,为“双师”素质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搭建平台。

3.建立以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搭建企业专家参与技师学院各方面建设的平台,确保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

4.创新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兼职教师动态管理制度,建设由高水平、具有高级职业资格和技师资格、“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5.制定量化考核办法和细则,实行目标管理,明晰项目建设相关部门的责任、权限和任务,奖惩兑现,确保设立技师学院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制订“设立技师学院实施管理办法”,使技师学院建设工作有标准、有规范,建设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

(四)资金保障

武汉技师学院实习报告 第3篇

关键词:成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根据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

1案例分析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 共开设商务英语、商务英语 (少儿英语) 、旅游英语、文秘速录三个专业和一个方向。根据专业特点与课程开设情况, 各个专业的实践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部分, 课内实践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中技能掌握的目标, 在教学计划内进行操作演练、企业观摩、实景模拟等;课外实践则分为社会实践、校内集中实践。实习主要分为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实践与实习都赋有相应的学时要求与学分标准, 在学生的毕业条件中, 对实践和实习的最低学分也有相应要求, 实践和实习是各专业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该院2012级学生毕业实习期为6个月, 以成建制实习为基本原则, 坚持专业对口、适当控制自主实习人数。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确定了实习指导教师。各班在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组织下, 先后开展了以毕业实习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动员学生摆正思想、端正态度, 积极参加学院成建制实习。通过统一协调、集体组织, 让各合作单位来院宣讲面试, 让学生自主选择单位。本次该院毕业实习单位分布集中于武汉、江苏、浙江等地。其中14所幼儿园对口商务英语 (少儿英语) 专业学生实习。浙江台州2家外贸公司、金华4家跨境电商贸易公司, 共计6家商贸型公司对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习;此外部分五星级酒店和游轮也是重要实习合作单位。

从当前各合作的企业来看, 无论是商务人才、旅游人才、企业行政人才, 还是幼师, 都存在较大的增量需求, 且企业普遍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持肯定态度, 这充分表明了该校所开设的专业符合企业、行业发展需要, 符合市场用人需求。

2成建制实习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

2.1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优势

(1) 专业定位较准, 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外语外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均定位于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一线服务、贸易型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类课程的设置均围绕中小型企业的人才需求展开, 大部分学生在经过3年的学习后, 能较好掌握企业所需的基本技能, 经过短期培训后, 均能较快上岗。

(2) 注重定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程序设计和落实。成建制实习基地的建立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 也是学生就业的主要基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既能做到学有所用, 而且能不断地在工作中更新知识结构、磨练意志、培养职业技能和品质。教师根据实习单位的反馈, 不断改进教学, 更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3) 教学和学工管理严格规范, 为学生的学习就业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对于教师授课行为的严格要求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严谨;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完备, 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秩序和纪律, 为良好学风的形成, 创造了必备条件。

2.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学生的职业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从事幼儿教师的学生在进入到幼儿园之后, 英语语音、舞蹈、手工、美术及课堂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商务英语的学生从事外贸业务员的工作后, 口语、写作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外贸专业知识非常有限;在新型外贸手段下, 国际贸易主要借助各类阿里巴巴、E-bay等电子商务平台, 而学生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较弱, 操作能力较差, 达不到企业要求。

(2) 部分院校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 从事的实习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对口率较低, 技能要求不高、薪资待遇较低。部分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完全不相关, 而且从事的工作主要以低端服务业为主, 专业技能性不强, 社保的福利待遇不健全, 工资水平不高。

(3) 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学生进入到工作单位后, 不会与领导、同事相处、团队合作精神不强, 适应性较差;在工作中, 怕苦怕累、拈轻怕重, 不愿意承担责任, 奉献精神较差;还有部分学生职场学习、自我提高能力不强, 很难在短期内独立承担工作。还有部分学生就业意愿不强, “啃老”现象比较严重。

(4) 自主创业率较低。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比率非常低, 较少有学生能够运用电子商务、微信等新型媒介进行创业。

2.3需要改进的方面

(1) 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地人生观和职业观, 从学生入校就应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在学校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

(2) 提高商务英语学生英语4、6级的通过率。对于专业英语的学生来说, 大学英语4、6级就是求职的敲门砖, 没有这个证书, 学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进入到外贸行业。

(3) 加大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应该加重专业核心课程课时和学分比重, 突出专业特色。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应该注重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 以及外贸制单、国际贸易事务、电子商务等专业能力, 尤其要增加电子商务类的实操课程, 学习新产品发布、客户资源整合等实操能力;商务英语 (少儿英语) 专业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舞蹈、美术、钢琴、手工等基础能力, 同时加强幼儿心理学等教育学类课程。

(4) 不断深化“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模式。鼓励学生在取得含金量较高、社会认可率较强的职业资格证, 如:幼儿教师资格证、商务英语证、导游证、报关员证等。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 高职院校在职教师中, 具有外贸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匮乏, 教师的知识结构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6) 加强校企合作, 巩固和发展成建制实习基地, 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和途径, 努力引进企业进行“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模式探索。不断加强与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校企合作, 做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不断引进一批与专业关联度较高、行业发展形势较好的省内外中小型企业;不断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3成建制实习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启示

3.1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路径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加强形成性评价探索, 改变一张考卷评价一门课程的传统形式, 适应高职教育技能培养的需要, 探索形成性评价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考核, 使学生理论与技能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落到实处。推行任务教学改革, 改变填鸭式教学, 发挥学生主动性, 探索任务教学。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面向岗位群, 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3.2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监督与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两个融入”。根据毕业生的实习就业情况, 各专业应进一步深化“两个融入”, 一是企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课程设置应获得征求合作企业意见, 获得企业认可, 并实现部分课程在企业现场教学, 部分课程由企业能手兼职授课, 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工作内容有机结合;另一个融合是毕业生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建立毕业生意见征集制度, 与优秀毕业生保持联系, 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征集意见阶段, 应该有优秀毕业生成员, 以期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的契合行业发展与人才市场导向。

3.3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监控与评估

各专业对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做到“事前准备、事中监控、事后评估”。学生进校之初, 即已完成该届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强化专业认同。在教学过程中, 学院成立以院务委员会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团队, 对教师备课、上课、教研、考试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以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及外派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配合教务处、督导处督促、检查、指导教师教学情况,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学生毕业后,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反馈等信息进行收集, 总结下一届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细节, 并通过毕业生反馈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名.基于互补双赢的高职学院校企合作联合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12) .

[2]侯晓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园, 2014 (15) .

武汉技师学院实习报告 第4篇

2009年10月23日,在无锡技师学院与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一周年的日子,无锡技师学院教学实习基地正式在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揭牌,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到了新的领域。

出席揭牌仪式的有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锡君,副总经理许莉、王晨亮及人事总务部课长吴志敏,制造二课课长马雪君,无锡技师学院副院长孙大俊,电气工程系主任朱鸿彪及部分学生代表等,仪式由朱鸿彪主持。

揭牌仪式上,无锡东洋电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锡君肯定了无锡技师学院学生在公司的表现,表示愿意接纳专业教师及学生到公司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愿意与无锡技师学院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全力支持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无锡技师学院副院长孙大俊说,教学实习基地是对学院实践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必将促进学院特色优势学科的发展,对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办学竞争力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孙大俊说,“工学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新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系学生在“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中喜获殊荣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参赛选手日前在广州举办的第十九届“高校杯”软件设计(高职高专组)比赛中为学院收获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一个最佳展示奖,获奖作品分别是徐守祥、李亮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火灾扑救演练游戏”,彭迎春老师指导的“U盘增值小精灵”和梁东莺、郑玮琨老师指导的“校园通信助手”。此次竞赛展现出了该院师生突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也展现出学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东风公司高级技工学校进入首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行列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21所技工院校为首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其中,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是湖北省众多技工院校中唯一一家获此资格的学校。

首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参与培训的专业共有8类,分别是数控类、机械类、汽车类、电工电子类、焊接类、现代服务业类(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类(电脑动画设计制作)和现代服务业类(物流)。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获得开展的专业是汽车培训工作。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成为国家级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后,将承担全国各地技工院校关于汽车专业的师资培训任务。同时,这对于加强湖北省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以及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将有积极推动作用。学校也将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省内其他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与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办学

2009年10月23日下午,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与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SYE)合作办学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在双方代表的见证下,张中洲校长与熊副总经理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建立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利用订单培养的模式,与学校共同开发教学计划,参与学校的实训室建设,在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招收太阳能技术运用(兴业班)、电工技术运用(兴业班)等企业冠名班,培养太阳能技术产品的制造、安装、维护人才,首期招生人数为100人;企业负责对学员进行企业文化、企业专业课等部分课程的设计与讲授,向学员提供规定的见习与实习机会并给予实习指导和考核;企业每年向合作办学班学员提供不少于1.5万元的奖学金。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学生在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学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

武汉技师学院实习报告 第5篇

甲方(企业)名称:(签名并签章)乙方(学校)名称: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甲方地址: 乙方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槎头西洲北路148 甲方电话: 乙方电话:(020)81987263 丙方(学生): 联系电话: 丁方(家长):(班主任可代签)家长意见:同意实习安排□;不同意实习安排□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为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明确四方责任与义务,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现经协商一致,签订协议如下。

一、实习岗位

甲方为丙方提供在 部门 岗位的实习机会。

二、实习期限

实习时间自 年 月 日起到 年 月 日止。

三、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1.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每日工作 小时,每周工作 天。

2.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丙方协商同意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2小时。3.甲方执行法定的及企业依法自行补充的有关工作、休息、休假制度,按规定给予丙方享受节日假、年休假、丧假等带薪假期,并参照相关法规支付工资。

四、实习报酬

1.实习津贴: 元/月,津贴每月结算后,由甲方直接发给丙方本人。2.甲方依法安排丙方加班的,加班工资应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支付。3.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其他福利待遇,参照甲方在职员工的有关规定执行。

4.甲方给丙方发放实习津贴的时间为:每月 日。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到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实习津贴必须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等替代货币支付)。

五、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必须按时向丙方发放实习期内实习津贴,不得扣发或拖延实习工资。

2.甲方负责对丙方进行劳动安全教育,增强丙方的安全意识,提高丙方的自我防护能力。3.甲方指定具有经验技术的 部门(先生/女士)(联系电话),担任丙方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丙方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思想教育、安全文明教育和日常管理,并定期向乙方反馈丙方实习综合表现。4.甲方须按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保护规定为丙方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和劳动保护用品,切实保护丙方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共 3页,第 1 页

5.丙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或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甲方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参照对在职职工伤事故处理的归责原则和赔偿标准等处理。丙方实习期间,在实习工作场所内,遭受第三人伤害的,由第三方负责,甲方对此伤害依法依约均不应承担责任,但须协助协议各方妥善处理。6.甲方不得安排丙方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7.甲方协助乙方安排合理调配时间,保证丙方回校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典礼及各项考试、考核。8.丙方应严格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服从甲方有关部门及人员的管理。对违反劳动纪律,情节严重者或经教育、批评仍未改正者,甲方有权提出终止《顶岗实习协议书》,但须提前7个工作日以书面等形式通知乙方。9.实习结束,甲方根据丙方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有权自主决定是否优先录取丙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正式劳动就业合同。对未录用学生,甲方应提前7个工作日通知乙方,由乙方做好交接工作。10.丙方擅自离开甲方时,甲方应于12小时内通知乙方 老师(电话)。11.甲方须为丙方在顶岗实习期间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规避相关责任风险。

12.甲方客观评价丙方的工作表现、技能水平等,并在丙方的《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出具书面意见。

六、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协议期内,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另行安排丙方的实习去向。2.乙方协助甲方做好丙方的教育及管理工作,帮助丙方树立良好的就业观。3.乙方协助做好丙方的岗前安全文明教育工作,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4.乙方安排专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电话:),负责定期了解丙方的工作表现、有关困难和思想动态,并及时向甲方反映和沟通。5.乙方负责协同各方共同处理丙方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各种纠纷、突发事件及安全事故。6.乙方因毕业答辩、毕业典礼、技能鉴定、考试考核等需安排丙方回校时,应以书面等形式,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甲方,便于甲方做出相应的安排。7.乙方负责做好丙方在甲方实习期满未录用时的就业推荐工作。

七、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丙方必须认真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

2.丙方在实习期间应遵守甲方依法规定的规章制度;爱护甲方的财产,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培训,提高思想觉悟和职业技能。3.丙方必须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及管理规定,在师傅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人身、设备安全。4.丙方应遵守甲方工作岗位的生产操作规程,如有违反造成甲方财务损失,按甲方规定及相关法规处理。5.丙方在甲方实习,上、下班时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6.在生产中,如因丙方违规操作、不服从管理发生伤害事故的由丙方负责;丙方如参与不法活动等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丙方本人负责。7.丙方必须服从甲方管理人员的安排与管理,按时完成甲方交付的任务和工作。

8.丙方必须遵守学校关于顶岗实习的相应管理规定和要求,与班主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按照实习的教学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及其他有关材料,按时上交,并接受甲方和丙方的考核。9.丙方应当严格遵守甲方和乙方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未经乙方批准,不准擅自离开实习单位;实习中途变更实习单位的,需向乙方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以向甲方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并

共 3页,第 2 页

办理相关交接手续,否则,乙方将取消丙方的实习成绩。

10.如甲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人身安全的,丙方有权拒绝,并向乙方报告。经乙方协商沟通后,甲方仍不改正,丙方可申请终止本协议。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丙方安全和健康的行为,丙方有权和向甲方提出改正,如甲方不改正可以在报告后申请终止解除本协议。11.丙方保守乙方的商业秘密,不得向外泄露公司的任何资料及信息,实习结束时向主管人员交还所有属于公司的资料和物品。12.丙方在实习期间必须参加购买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13.丙方在实习期间未经允许不得进入酒吧、歌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得参与黄、赌、毒等活动,不得参与示威活动。

八、协议的解除和终止

1.协议期满自然终止。

2.协议期间,甲方如发现实习学生不符合要求或不适宜甲方工作等情况的,可以向乙方提出终止实习。协商一致并在为实习学生履行实习津贴支付手续后,解除本协议。3.实习期结束前,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擅自结束实习。丙方因个人理由须提前终止实习,应提前30个工作日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如因丙方出现违纪、违法或发生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甲方有权与丙方解除实习协议,并将情况告知乙方。4.若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协议,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员工离职规定的流程办理,乙方有责任协助甲方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不按照公司离职流程办理的,乙方应对丙方做出相应的处理。

九、违约责任

1.甲方违反协议约定,提供不符实习要求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甲方应承违约责任。2.若乙方不履行协议,单方解除实习协议或再与其他单位或私人签订实习协议,乙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负责赔偿给甲方造成的直接损失。3.丙方在实习期间,因个人原因违反法律、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擅自离职给甲方造成直接损失的,应当赔偿甲方的直接损失和培训等费用。4.因不可抗力致使无法履行协议义务,则免除遭受不可抗力一方的责任。

十、其它事项

1.甲、乙、丙三方均应遵守政府的有关法律和法规。2.本协议未提及事宜,三方应以合作精神共同协商解决。

3.本协议自三方签署盖章起正式生效,并于实习期满之日起自行失效。

4.本协议一式叁份,由甲、乙、丙(或丁)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盖章)(盖章)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丙方(学生)签字: 丁方(学生家长)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武汉技师学院实习报告 第6篇

XX技师学院的前身为XX技工学校,于1979年经X政府批准建校,1984年开始招生,是XX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结合XX实际,XX市分别于2003年和2015年两次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将市级的X所中等职业学校和XX区X所职业学校整合为X所学校,实行XX技师学院、XX中专学校、XX区职校“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在党中央、X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培养技术工人为己任,团结拼搏、奋力进取,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XXXX年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XXXX年升级为技师学院。校园面积由建校初期的不足XXX亩增加到XXX亩,校舍建筑面积由不足X万平方米增加到XX万平方米;教职工由不足XXX人发展到近XXX人,现有XXX“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X 人,XX首席技师X 人,XX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技能工匠X人,理实一体化教师XXX人;招生专业发展到XXX个,在校生人数由不足 XXX人发展到X万多人,每年毕业学生近XXXX人,其中高级工以上占学生数的XX%以上;教学设备总值由不足XXXX万元增加到 X亿元,建有实训车间、实训室XX个,校外实训基地XX个。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XXX 公共实训基地、XXX校园创业平台、XXX众创空间。《XX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产业工人 队伍培养的主要举措: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进产业工人技能 评价方式、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等。为加快XX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步伐,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现将XX技师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作为一所综合性职业院校,在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中,承担着面向学生开展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面向社会开展短期职业培训两大职能职责。全日制职业教育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设置车辆工程技术、机电和信息技术、食品工程技术、教育艺术、现代服务、康护管理等X个教学系,开设的XX个专业涵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分为中级工、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三个技能等级层次。面向社会开展的短期培训和技能等级鉴定主要工种有维修电工、电焊工、钳工、车工、铣工、数控操作工、中式烹调、保育员、汽车维修工、客房服务、机动车驾驶员、防水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手工木工、茶艺师等,技能培训和鉴定等级评价以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为主,可同时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层次的培训。

校校与校企相结合。校校合作上,学校与X外的XX技师学院、XX市商业学校,X内的XX师范大学、XX理工大学,市内的XX学院、XX大珠宝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展五年制专科教育、专科自学考试等方式培养学生,为提升学生学历层次、拓展技能成长渠道搭建平台,累计有XXXX余名学生参加五年制专科学习和专科学历自学考试,累计选送XXX余名学生到合作院校深造,许多毕业学生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其中选送到XX技师学院深造的学生XXX、XXX分别参加第43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冠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校企合作上,探索“产教融合、企校合作、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与XXXX集团、XX咖啡、XX食品、XX集团等企业联合培养新型学徒,目前培养方向主要是电工、汽车维修工、烹饪面点工三个工种,已完成XXX名新型学徒制员工的培养任务;开设企业“冠名班”,XX联宇汽车、XX中运、XXX修理、XXX花园酒店等企业成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XX汽车、XX大众、X、X新能源、XX饭店等企业成为顶岗实习基地,企业技能大师走进校园传授技能,形成基地即企业、实训室即操作间、作品即产品、老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围绕建设立足XX、辐射南亚,中高贯通、产教融合的高水平一流职业教育集团奋斗目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在办好XX技师学院的同时,根据XX市要求,积极参与筹建XX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域内搭建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立交桥。为服务XX市扩大对外开放、在境外XX的XX缪达工业园区和XX经济开发区建设,积极开展XXXX和XX两所培训学校的筹建工作;经XX市有关部门 批准,XXXX年和XXXX年,学校派出教师和工作人员走出国境赴XXXX,开展了X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为电工和中式烹调师,培训学员XX人,为境外“两个园区”建设储备技能人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紧扣“弘扬工匠精神 筑梦技能报国”的人才培养主线,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建成党性锻炼馆、匠心传承馆、党的创新理论讲习所、周末党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校等教育阵地,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师生,教育引导师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即“三月的学习雷锋活动月、四月的师德师风建设月、五月的工匠精神宣传月、六月的感党恩跟党走活动月、九月的尊师爱生活动月、十月的爱国爱家活动月、十一月的安全文化建设月、十二月的我运动我快乐健身月”,引导学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做听党话感党恩、高尚道德情操、刻苦求知练技、创新创业实践、励志技能报国“五个”榜样,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主流价值观。

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教学理念,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XXXX年以来有XXX多人次参加国家和X市各级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有XXX多人次分别获奖。每两年承办一次XX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XX市各行各业职工提升技能、谋求发展提供了舞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近两年累计投入资金 XXXX多万元,新建新能源汽车、西餐、新媒体技术、建筑、康护等专业实训室XX间,新建XX首席技师工作室、世界技能冠军大师工作室X 间,通过大师引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创业。

上一篇:脱贫攻坚战工作计划下一篇: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