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改变自己

2024-08-20

哲理故事——改变自己(精选14篇)

哲理故事——改变自己 第1篇

哲理故事——改变自己

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这故事启示我们: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如果你的心理态度是积极的,你的生活也会是快乐的;如果你心理态度是消极的,那么,生活也会是忧伤的。

哲理故事——改变自己 第2篇

思想观念上的提高,必然带来行动上的自觉。思想是决定一个人贫富的关键问题。贫穷首先是思想上的贫穷。如果一个人多年以来一直陷于贫困,除非有特殊的疾病,或非同寻常的不幸遭遇,否则,一定是他思想不够解放,思维不够敏锐。如果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立志从黑暗和沮丧的环境中抬起头来,朝着光明的方向努力,并且立志要脱离困境,就一定能做达到。

人的一生往往注重的是生命的长度,却忽略了生命的亮度。其实,我们根本无法掌控生命的长短的。不管你是平民百姓也好,或是达官贵人也罢,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展现无限的自己,别人记住的,不一定是你的头衔,却一定不会忘记你曾拥有过的精彩。

生命是一个大于我的存在。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自己的生活信念、人生宗旨。我们可以追求轰轰烈烈、名垂青史的人生,可以固守“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甚至还可以遵循老子的“无为”思想。存在决定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所需的生活方式,但你要想改变生活,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

想让别人对你产生敬意,不一定是你的头衔、职业、收入,甚至姓名!其实,这些并不重要,试想,过往和你交换过名片的人,你又记得几个?有的人挂着董事长的头衔,有的人是大学教授,有的人号称月入数十万,然而,才一转眼,你就会把这些人全忘得一干二净了。

不过,那些精彩的人物,却总是叫你想忘也忘不了,即使事隔多年,你仍然会记得某一位作家的名字,因为,他曾写过一本影响你一生的书;也许,你会怀念一位美容院的设计师,因为,只有她能做出令你满意的发型;又或许,你还会记得某一位曾令你敬佩的师傅,因为,他的言行令你深深的感动。要知道,那些深刻在我们记忆中的,都是具有魅力的人物。

一个人的思想状况决定了他的生活情况。我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说过:“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尼采曾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贫穷就像一根弹簧,你越压它,它越收缩,你越放松它,它越弹你。贫穷只会在那些懦弱者身上发力,在强者面前,它毫无功力。

真正的贫穷不在于物质上的贫穷,而在于思想上的贫穷,那些思想上的贫穷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者。如果你不甘心贫穷,用你那颗充满激情的心与之作殊死的搏斗,贫穷就会离你而去。如果你被贫穷从思想上占领了,那你只能怨天尤人,以泪洗面,毫无他法了。古人曾说“自古寒屋出公卿”,人们崇拜成功者,更崇拜那些从困境中崛起的佼佼者。永不枯竭的进取心,熠熠生辉的成就就是对贫穷最好的回报。只有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从贫困中挣扎出来的人们,才会真正了解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真正意义。

“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里,”美国前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说道,“当我还是世事无知的孩童时,就已感受到了贫穷的窘迫。我深深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我承认我家确实穷,但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不会像父母那样生活,这个念头每时每刻都缠绕在我心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结于我这颗不甘贫穷的`心。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在10岁那年,我离开了家,当了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劳动回报。从出生到21岁,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个美元,每一美分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进入了一个几乎还没有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去采伐那里的木头。每天,我都是在黎明到来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满天星星为止。在一个月辛劳努力之后,我获得了六个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虽然出生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虽然面对看上去无法选择和改变的困境,但是威尔逊决不接受贫穷,他抓住了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他抓住每一分钟的时间用来学习和提升自己。

虽然他一直在农场里做苦工,很少有机会获得书籍,但是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他曾徒步到100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去学习皮匠手艺。他在行走的途中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只花了他一美元六美分。他对于知识的渴求并没有因他在钱财上的暂时缺乏而停顿过,他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一年之后,他已经在一个辩论俱乐部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核心人物。后来,他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发表了著名的反奴隶制度的演说,在之后,他进人了国会。以后,又当上了副总统。他终于凭借自己的个人奋斗获得了成功,摆脱了原来的贫穷。

改变孩子,先得改变自己 第3篇

“当对一个行为反常的人感到无能为力时, 不要再想着他应该如何如何, 而是开始思考你能够做什么, 希望之门便豁然敞开。”心理学大师德莱克斯说, “你会突然发现以前都没梦想过的力量。而后你可以使用鼓励、逻辑后果、劝说等等手段来帮助他改变———仅仅是因为你改变了自己。”

博森博士说, 孩子属于这个家, 是因为他就是他, 而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我们做父母的, 往往很难做到让孩子感觉自己无条件地属于这个家, 而是必须有出色的表现、能为父母争气、让父母脸上增光才行。我们很难做到平心静气地接受孩子的独特个性, 而是遇到风吹草动就如临大敌, 生怕孩子给自己“丢脸”。我们更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误、有过失, 难于控制住自己“纠正”孩子的冲动, 更不情愿改变自己的行为。

放手给孩子生活、探索、学习的自由, 不要参与、帮助、指点、纠正孩子,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尤为困难。当孩子专注于一项工作时, 我们难以控制住自己, 觉得必须给他反馈。遗憾的是, 无论我们的反馈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所起的作用只有一个:打断了孩子, 将他的注意力从手中的工作转移到我们的反应上来;他不再对工作内容感兴趣, 而是琢磨着哪种行为能够引起父母什么样的反应。

海滩上, 孩子在用沙子搭小房子, 如果父母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书, 孩子的心就很安稳, 因为他知道, 自己的行为是被父母接受的。但是——

我们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手和热心吗?“来, 妈妈教给你, 房子这么搭。”我们能容忍他犯错误吗?“别一口气掺那么多水, 沙子就泡汤了。”

我们能克制住虚荣心吗?“快来瞧我儿子搭的房子, 多棒!”

我们能不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吗?“这房子怎么没有门?”

我们能克服内心的焦躁吗?“一下午就搭那么个破玩意儿, 浪费时间!这对你学习有帮助吗?怎么不多看会儿书?”

我们能不在意其他人怎么看我们的孩子吗?“其实他再用点儿心, 能比这搭得更完美。这孩子, 就知道玩儿!”我们能接受孩子不需要我们所带来的失落感吗?“来, 爸爸帮你搭!”如果我们做不到以上这几点, 就会让孩子感觉到, 自己不够完美、不够能干、不足以让爸爸妈妈喜欢和接纳。我们就给孩子带来了卑微感, 也为不良行为铺垫了温床。

那么, 我们该怎样改变我们自己以帮助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呢?

首先, 改变我们的反应, 在面对任何不良行为时, 努力克制住自己的第一反应;当我们本能地感到烦恼、生气、伤心、失望时, 不要马上流露或者宣泄这种情绪, 深呼吸, 跳出局外, 看一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取消了孩子期待中的反应, 也就消除了这种行为的作用和效应。

其次, 改变我们的手段, 将行为的责任从我们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让他们亲身体验行为的后果、积极进行选择、主动承担责任。

1.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获取关注, 那么就不让孩子通过不恰当的行为得到关注, 比如, 孩子不吃饭, 既不劝他、也不喂他, 他的吃饭事宜不成为谈资, 自然也无法继续充当获取关注的手段。

2.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权力斗争, 那么就拒绝参战, 对他承认“我是没办法强迫你做任何事情”, 他的炮火立刻失去了目标。

3.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报复, 比如说出让你伤心的话, 那么切记, 我们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告诉孩子:“我很遗憾你这么想。”

4.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逃避, 那么就立刻采取措施, 关注、重视、鼓励孩子, 细心捕捉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 帮助孩子重新恢复自信心。

最后, 改变我们的态度, 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不完美之处, 盯着他们的“缺点”, 时时刻刻提醒、批评、更正、监督、帮助, 我们等于告诉孩子:“我对你的能力缺乏信心, 没有我的指正, 你就什么都做不好。”如果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名次、奖项, 我们等于告诉孩子:“你必须成功才属于这个家。”我们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孩子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无法正常生活;由于害怕犯错误, 他们不敢行动、不敢选择、甚至不敢长大。别忘了前面说过的, 所有的不良行为起源于卑微感、起源于我们没有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让家长感到头疼的程度, 跟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缺乏的程度成正比。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 多予儿童鼓励、赞赏、行动的自由, 放手让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犯错误的权利和失败的权利, 他们就能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巧, 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改变我们的态度, 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改变反应和手段, 都只是当场应急。

我曾经在一次为妈妈们举办的讲座中, 遇到一位妈妈的困惑是:我们给孩子实施“赏识教育”, 鼓励孩子广泛、全面地开发兴趣, 孩子唱歌、跳舞、画画, 我们都赞扬她, 告诉她“真漂亮!”“真好!”“真棒!”如果她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我们加倍地夸奖她。结果孩子现在有了个“毛病”, 就是凡事一定要争第一, 如果不能得第一, 就怎么劝说都不干;说多了, 还哭鼻子, 真让大人没办法。

我想, 这位妈妈走入了一个误区, 她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敦促孩子开发特长, 家长的任务就是夸赞孩子的成就, 告诉孩子她“真棒”。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方式给孩子留下一个印象, 就是她必须努力地做出让父母觉得“真棒”的事情, 才被家庭认可和接受。孩子也没有获得真正的自信, 她不知道自己能力的内涵, 只是模糊地有一些“漂亮、好、棒”的抽象概念, 因此只要遇到自己可能做不到“真棒”、取得第一名的事情, 就知难而退。哭鼻子是她展示力量、控制家长、逃避行动的手段。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第4篇

辽宁建平的小超说:依旧喜欢很多文章,姐姐們太有眼光了,几乎篇篇句句都是精华,我发现《哲思》正在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我,我能微笑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了,我更自信,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变了,而且世界也真的正在改变:所有的天气我都喜欢,所有地方我都去涉足,我试着与更多的人交往,我发现:我的生活中充满了欢乐,我的足迹也延长了许多,我结识了更多人!曾经,我自卑过,也难过过,也因失败而伤心过,也曾想过放弃。但现在,无论如何我也要奋斗、努力、拼搏,因为我发现:我改变自己,世界的确正在被我改变,再次感谢你们!

>>早上一起床就听到王力宏在广播里唱《改变自己》,听到这样的歌,这一整天都会激情四溢吧。好的歌曲如好的杂志,无形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改变世界,再看看《哲思》封底的那句话,是不是觉得更懂得了小编们的良苦用心了呢?

广东廉江的丽娟说:我送了9月份的《哲思》给朋友,因为有篇文章中的一段话,让我感动了好一段日子,那便是“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朝着一个乐观的方向想,并为之努力,奇迹就会悄悄地发生。这就像地球引力,梦想的苹果迟早会掉入你的怀抱”,我在旁边写:“冬冬(我朋友的名字),这样的鼓励好像你也对我说过哦,曾几何时,我俩一起互相鼓励考重点高中,如今,我们又很快搏斗高考这一人生重大的转折点,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同考上我们心中的大学……”她为我这一番话感动地哭了一个晚上。其实,10期中也还有很多令我感动的文章,比如白岩松的《十八是个木》,他让我看到了希望所在,“孤单、挫折、烦恼、平淡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功的原材料。这4件事情再加上‘坚持不懈’,共同搅拌起来,才能变成‘成功’的‘蛋糕’”。我会构建起我的“蛋糕”,也愿天下有心人都能做出属于自己的“蛋糕”,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你这样的用心和真诚,别说是冬冬,连我们这些局外人都有所感动呢!很想早日看到你的那一份“蛋糕”,“成功牌”的蛋糕一定是超级美味的,对不对?

河南孟津的晓燕说:高三一年,《哲思》陪我走过了惊险的岁月,但残酷的现实终究还是把我打回了原地,复读的我,再读《哲思》,它给了我坚定中的平静,品读着成功的真谛,那些温暖的文字柔软了我的心,我想,我要找回对梦想的激情,一次失败正是为了更辉煌的成功。我把《哲思》作为这一年的精神食粮。在看时,我喜欢用紫色笔画下心仪的句子,然后虔诚地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摘抄到笔记本上,其实从看到摘抄,这个过程中给我的是一种压力被缓释后的淡然。我想,再没有第二本如此适合我的杂志了,真是很感谢你们!

>>多看好的杂志,多摘好的句段,相信会有更多的丝瓜像晓燕这样,用温暖的文字柔软着小编的心。

广东普宁的小银说:亲爱的《哲思》,因为你,我才会和书店那位姐姐混得那么好,出入书店才会那么轻松,因为你,我才真正意义上地爱上了书,开始漫游于书海之中;因为你,我开始由文字走向生活,收获了如此多的快乐与感动;因为你,每一个月又多了一份真诚的企盼!每一次看到你,心里总会像灌了蜜一样甜,总会有一份如获至宝的感动,总会有一份脱俗的清雅!你用那精美的封面封底,充满哲思的话语,充满真情的付出深深地吸引着我,在你的世界里翱翔,总是那么幸福,那么知足,那么开心。

改变自己的人生哲理 第5篇

有一位农民高高兴兴买了一台电脑抱回家,很快,打电话报修,说是显示屏不亮,黑屏。厂家赶快派了维修人员上门,一看,原来是显示屏没有接通电源。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笑话,也不要责怪农民缺少使用家电的基本常识。这电脑厂家很重视收集基层营销和维修人员反馈的信息,很快就开发了一种“一键通电脑”,只要接一个线,一按键就可以使用,像傻瓜相机一样方便,果然受到农民的欢迎。

这家工厂的名字叫海尔。

海尔把这样的改进叫做创新。类似的创新在海尔还有很多。

他们发现,家电电源线的绝缘层是老鼠喜欢啃噬的材料,于是专门设计了能防小老鼠的空调防鼠网、冰箱防鼠后盖板、洗衣机防鼠底座等等。

有些农村地区电压不稳,电器容易受损,他们设计了带防漏电插座的.冰箱和能防水、防漏电的洗衣机,设计了能在一百七十伏至二百四十二伏电压区间工作的宽电压冰箱。有的农村地区手机信号弱,他们设计了“农信通”手机,在山区照样能接通。有的农村地区雷电频繁,他们开发了能防一万伏雷击的“村村通”电视机。

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一句话:“如果不创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创新,所有墙壁都是门。”

创新的核心就是满足别人还没有满足的需要。用高科技解决这个问题是创新,用一般科技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创新,或者说更是创新。

许多企业的做法是,我开发产品,当然要尽可能做好,开发出来之后,就是努力宣传,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喜欢,然后我就成功了。走的是努力改变别人的路子。

海尔的重点都放在了改变自己上。

改变自己的哲理句子 第6篇

2、若想改变人生,首先要改变我们自己。而改变我们自己,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敢于否定自己。

3、学着改变自己,因为你还有未被发现的自己存在。

4、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社会中生存,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学习与改变自己。

5、改变!改变!自己为什么要去改变?因为不满现状,因为有一颗雄心,有一个跟现在环境不能吻合的梦想!

6、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8、很多的时候,当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周围的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很多人常常采用的是对抗或者消极懈怠的态度来对待,结果只能导致自己更加的失落与消退。

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11、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2、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3、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4、任何的抱怨都是无济于事的,只会让自己的状况更糟糕,尝试着去改变自己,你会觉得体内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15、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

16、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别说,笑笑即可。

17、一切的烦恼都是自找,因此也只能自己解决,不要找朋友哭诉,找他们去打球。

18、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即使是很蠢的话,再蠢也比言而无信好。

19、无论发生怎样的变故,不要打破生活原有的规律,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哲理故事——改变自己 第7篇

也许你会觉得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但我要就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个乞丐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美女给自己送来玫瑰花,当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也许乞丐从来没有用心爱过自己,也没有接受过别人对自己的爱。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当天不行乞了,回家!

回到家之后,他在家里找出一个瓶子装上水,把玫瑰花插进去养起来,然后把花放在桌子上静静的欣赏着玫瑰的美丽。忽然他似乎想到什么,然后他马上开始把花拿出来,把瓶子拿去洗干净后再把花插进瓶子里!

原来他突然间觉得,这么漂亮的花怎么能随意插在这么脏的瓶子上,所以他决定把瓶子洗干净,这样才配得上这么美丽的玫瑰!

做完这些工作后,他又坐在边上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玫瑰,突然间他感觉这么漂亮的花和这么干净的瓶子怎么能放在这么脏乱的桌子上,于是他开始动手把桌子擦干净,把杂物收拾整齐!

处理完之后他又坐在边上静静地欣赏眼前的一切,突然间他感觉到这么漂亮的玫瑰和这么干净的桌子怎么能放在这么杂乱的房间里呢?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把整个房间打扫一遍,把所有的物品摆放整齐,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出房间.......

突然间整个房间因为有了这朵玫瑰花的映射而变的温馨起来!这时他仿佛忘记了自己所在何处,正在陶醉时,突然发现镜子中反射出一个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衣裳褴褛的年轻人,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是这个样子,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呆在这样的房间里与玫瑰相伴呢?

于是他立刻去洗了几年来唯一洗过的,也是第一次澡,洗完之后找出几件虽然显得有点旧,但稍微干净的衣服,刮完胡子之后,把自己从头到下整理了一番,然后再照照镜子,突然间发现一个从未有过的年轻帅气的脸出现在镜子中!

这时候,他突然间觉得自己也很不错,为什么要去当乞丐呢?这是他当乞丐以来第一次这样问自己,他的灵魂在瞬间觉醒了,其实我也很不错,再看看房间中的一切,再看看这朵美丽的玫瑰,他当下立刻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他决定第二天不再当乞丐而是去找工作,因为他不怕脏和累,所以第二天他很顺利就找到了一份工作,或许是因为他心中盛开的.玫瑰花激励着他,随着他的不懈努力,几年后他成了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企业老板!

若干年后,他终于寻找到当初送花给他的小姑娘,并把他一半的财产送给了小姑娘,不为别的,只为感激在他沦落为乞丐时送他的一朵玫瑰!

那不是一朵玫瑰,而是一份希望,一份对人生的希望,一份是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这就是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典故!

其实每个人都是最棒的!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我们要相信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自己!

改变学生,从改变自己开始 第8篇

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这里的“问题学生”仅是指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 不包括学习差的学生。一滴水不可能穿石。这些问题学生也不是短期间形成的, 并且他们对于班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围剿”有了很强的“免疫力”。在许多班主任看来, 采用“消极办法”转化学生的班主任不是合格的班主任。根据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笔者归纳总结出转化学生的新的办法, 希望对班主任的工作有所帮助;与同行探讨, 完善工作方法。

1 少些“关照”, 多些“冷落”

问题学生常受到班主任的“关照”, 久而久之, 他们便对班主任开始“免疫”。十五、六岁的孩子处于青春期, 逆反心理很严重。班主任如果经常“盯”着他, 他会认为老师与他“过不去”, “对抗”也是他的应对“措施”。在班主任和学生的“交锋”中, 学生们的应对策略在日益丰富, 他们也乐在其中甚至, 自己几天不“兴风作浪”, 他们就倍感失落。事实告诉我们, 这样的学生你越围着他转、看的越紧越以他为中心, 他可能越变本加厉。当遇到这种类型的学生时, 办主任不妨去管理与其相关的学生, 使其受到“冷落”。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 使学生摸不透老师的脾气, 迫使学生静静观察, 学生闹事的嚣张气焰也得到收敛, 或许学生继续挑战老师, 可他的气焰已经矮了一截, 初战告捷以后再找他晓之以理。但需要指出的是“冷落”并不是等于放弃。此方式不可被班主任多次使用。

2 少些硬碰, 多些智慧

学生们非常聪明, 他做错事时总会掌握一个度, 小事不断, 大事不犯。这是我们要注意观察他的弱点, 抓住他的软肋 (家庭的、朋友的关系) , 看有没有可利用的机会如果发现了可利用的机会就会马上抓住然后借题发挥。

笔者班里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 不学习不说, 逃节、上网、打仗, 找回来让他上课, 他就趴在桌上睡觉, 动之以理晓之以情, 无动于衷;或者说改, 回头还那样, 父母一筹莫展, 也放弃了管理教育, 对于他, 笔者先采取了第一种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 笔者假装与他相遇, 跟他聊天, 谈些很轻松的话题, 聊天中知道他与奶奶很好, 还很孝敬奶奶, 于是笔者下午就去了他奶奶家, 跟他的奶奶了解他的情况。随后, 笔者以奶奶为话题与他聊了一下午, 果然他跟笔者说了很多的心理话, 聊得很透彻, 很真诚, 从那以后他变了, 也变得很彻底, 后来还当上了我们班的班长。

3 少请家长, 多些自信

有的班主任相当负责, 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要通知家长到学校来, 找家长告学生的状, 其实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而且学生认为老师有事就找家长来, 是老师没有能力处理问题的表现, 会引来学生的反感。找家长, 刚开始也许会有一些效果, 以后可能家长都会烦, 配合就更谈不上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的原则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 孩子发生冲突时如果是自己的理亏, 他会轻描淡写地配合你;如果不是, 他还会质问你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甚至对你发火, 如此请家长也是白请。因此平时尽量不请或者少请家长,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一个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今天不能解决的, 明天再来;一下解决不了, 后面再来。千万不要着急, 要相信自己能做好工作。

4 少些急躁, 多给面子

自尊心是每一个学生具有的, “问题学生”也不例外。教师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 是避免他们“惹出更多麻烦”较好的方式。例如, 英语课上, 一学生看漫画书, 英语老师要没收, 学生不给, 被英语老师请到办公室谈话, 其中一个男生的母亲也在场几个回合下来, 办公室里硝烟弥漫。男生大声喊道:“我不念了”。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本不是一件什么大事, 教师只要略加引导, 学生马上就会认错改正。但是, 事情发展到学生都不想念书, 这是何等差劲的结局?教师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案例中教师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 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心太急了, 出现了一团糟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们心急,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尊问题, 只希望问题能一下子解决。首先调查改正课上看课外书是经常为之还是偶尔为之。其次作判断, 属于什么性质再作处理, 要考虑怎样做工作有效果, 分步实施。如果出现新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最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当前的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不会陷入尴尬的局面。

5 少点说教, 巧用处罚

一些问题学生会犯同样类型的错误。通常来说, 那些学生犯了错后, 认错态度极好, 但是没几天错误重演。可以说, 这样的学生让班主任最为头疼。面对这样的学生, 很明显说服教育已是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 这种情况下, 教师们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也就是说, 教师们允许学生重复不间断的“犯错误”, 直到他自己完全不愿意犯为止。例如, 在笔者的班, 有一男生特别喜欢在自习课中磕瓜子, 用他的话讲, 不吃受不了。笔者应用“心理弱化”效应对他进行医治, 要求他遵循“吃瓜子规则”:他一天吃一袋瓜子, 老师再奖励一袋, 一段时间后, 规则变成每天吃一袋奖励半袋, 再后来变成奖励小半袋, 再后来变成不奖励瓜子而变成奖他列举5条吃瓜子了理由。两个星期后, 他吃瓜子的癖好彻底消除, 他说, 这种吃瓜子的规则开始很有吸引力, 但后来为吃瓜子而穷举理由辩解简直就是折磨, 他宁愿不吃瓜子了!

改变他不如改变自己 第9篇

倾诉/蒋晶晶咨询师/栾静媛(甘肃青鸟心理咨询所首席咨询师)

蒋晶晶和男友是初中同学,一次同学会让他们相遇后迅速陷入热恋。然而不到半年,蒋晶晶却从同学QQ群中发现男友又与另一女同学打得火热。迫切想要拴住男友的她,一怒之下向男友讨要说法,却被告知他们只能“有性无爱”,否则就别像块“牛皮糖”一样黏住他。然而蒋晶晶却说,正因为爱他,所以才要“黏”着他。

蒋晶晶:我很爱他,所以这次不想再失去。但我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他要找一个相貌、工作、收入各方面条件都不如我的女人,还说我跟他不合适。

栾静媛:能告诉我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的吗?

蒋晶晶:发现问题是在今年年初,他开始莫名其妙疏远我,后来我又在同学QQ群中听说他又和另外一个人在约会,我去质问他时才证实这件事。我问他,我有哪里不好?不如那个女人?结果他却说我黏着他,像块牛皮糖!

栾静媛:这么说,在感情的发展中你一直感觉良好,可是对方却发生了变化。感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如果你感觉到你的付出不成正比,那么你是否认为是自己单方面付出太多?

蒋晶晶:我爱他,时刻都很想见到他,几乎每天给他打四五个电话。在性方面,他任何时候提出要求我都不会拒绝。我觉得爱一个人,自然就会乐意付出,但也希望得到回应。

栾静媛爱本身是正面的能量,可我却听到你总以负面感受为主。紧张、焦虑、心慌,可以感觉得到你害怕分离的内心矛盾,这样毫无自我的单方面付出是因为担心什么吗?

蒋晶晶:怕失去他。得知他和别人在交往时也想过放弃,却放不下,很痛苦。约他出来谈,他很无耻地提出跟我可以做性伙伴,还说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再纠缠他。但我觉得他在说气话,而且,我相信只要给我和他相处的机会,就有办法改变他的想法。但我又对这个过程没有耐心,我总想见到他后就满足他一切要求,然后立竿见影。

栾静媛你说这次不想失去,是否有过失败的感情经历?

蒋晶晶:对,我离异过。前夫说和我在一起有压力,受不了我对他的管制,我认为他是无法理解我在乎他的心情,于是争执不断。最后双方都很疲惫受伤,选择了分手。

栾静媛:从你目前谈到的情况中,我感觉这两次感情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一直自我感觉都很良好,但对方的感受你似乎并不明确。或者你认为你很清楚,但你所作出的努力似乎都于事无补?

蒋晶晶:也可以这么说,我知道男人都不喜欢女人太缠人。

栾静媛:那么,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你的内心,让我们做个投射测验如何?我想请你画一幅画未表达和男友此时的状态,可以自由发挥。

蒋晶晶:好的。

栾静媛:刚才我观察到,你首先画的是自己,占用的时间很多,在画面正中间,是一幅正面像,男友在旁边侧面对着你,这说明你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能告诉我一个你能从这幅画中想到的、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故事吗?

蒋晶晶:故事?呵呵,其实我画的是理想中和男友的状态。我希望他能够望着我,就像我在乎他那样在乎我。

栾静媛:可是我并没从画面上看出你们有交集,你的脸其实是对着正在画画的自己,男友侧面望着你,画面中,你没给男友任何回应,这说明你比较看重自己内心的体会和感受。

蒋晶晶:你是说我不在乎他吗?

栾静媛:重点不是你是否在乎对方,而是你的在乎是以满足自我需要为第一前提的。具体来说就是当对方符合你内心需求时,你会感到满足踏实,反之,你就会焦虑紧张。

蒋晶晶:是,总会想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如果爱我为什么不为我做这样或那样呢。

栾静媛:所以你看,你的爱是建立在对方满足你的前提下,这就缺少了彼此需要的互动和促进。你没有考虑对方需要的是什么,单方面地索取,结果就是其中一方难以承受,想要退出,你害怕失去于是采取情绪化的行为,而不是理智有效地进行沟通。

蒋晶晶:可是我也有付出啊,而且付出的也不少,他怎么不能理智地理解我呢?

栾静媛:那请你思索一下,你付出的是基于对方的需要为前提还是别的?比如对方需要一定空间和时间,你却认为需要去爱对方而不留出空间给对方,这说明你的付出同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行为。说白了,其实还是自己的需要。

蒋晶晶:其实我是怕失去他才要黏着他的。

栾静媛这说明你对如何建立稳定的关系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也缺乏合理有效的策略,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对方的需求,这势必导致不平衡的关系、埋下危机。而危机爆发后,由于你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只好用老一套“黏”的方法抓住对方,但效果你也看见了,适得其反。其实,积极有效的方法是让对方有足够的理由主动留在你的身边。能理解这其中的差别吗?

蒋晶晶:就是说我没有考虑他的感受,所以他才离开我的?而我又不会别的方法,结果就越来越糟。可是,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呢,还不是因为我爱他、在乎他才会这样。

栾静媛发现了Ⅱ马,当你思考问题时会习惯性地站在自己主观的角度,看到的也都是自己的感受,如何的委屈和不舒服。如果按照你的逻辑,那么,你这么爱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他的心情呢?如果他也是这样抱怨的话,你会如何?

蒋晶晶:呵呵,是哦,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栾静媛:其实感情的处理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经常换位思考,才有助于及时了解彼此的欲求。因为缺乏安全感,使得你固守自己不放,这就阻碍了你感受他人需要的能力。你在行为上去抓紧对方,实际上眼里却根本看不到他人,这样又怎会留住人呢?过度强调自己,本身会形成束缚,限制了你去感受和释放正面情绪的能力,久而久之单方面地抱怨将替代正常的情感交流。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你可以尝试体会对方的情绪和需求,建立吸引的能力,自然也会形成稳定积极的发展关系。

蒋晶晶:好的,我试试看。

【分析】

在与男友的互动中,蒋晶晶的人格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控制对方满足自我为前提,这样的行为模式会导致人偏离正常积极的人际互动关系。

通常,我们会考量对方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对方有什么需求,在彼此付出和磨合的过程中,逐步与之建立亲密关系。而蒋晶晶的行为阻碍了她获得对方信息的能力,也缺乏用客观理性的方式去获取自己的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当男友无法从她那里获得真正的情感满足时,自然会选择离开。

这种可称之为占有欲和控制欲的心理,其实是一种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所以,潜意识中通过控制他人或物质的满足获得认同感和依赖感。要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就要学习换位思考,并在实践中感受到这样做的积极意义。

【反馈】

一个月后,蒋晶晶打来电话,称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时,会发现在同一件事上,和以往的自己相比,内心澄明了许多。曾经自我纠结的部分,她已在学习如何放开。

改变自己的心态哲理散文 第10篇

每晚我都睡得很不安稳,心中杂念太多。睡醒总是浑身酸痛,似乎鬼附身的感觉,很累,很怕,很生气,很想消失。是否我已经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是否我真的无药可救了?还是离开这个世界才能结束这种悲伤的情绪?可是我没有逃避的勇气和权利。

胃好难受!又想恶心干呕了。哎!这么多年了,怎么会得慢性烟炎呢?应该是报应吧,谁让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呢?昨晚又做梦了,奇怪的梦,混乱得很,感觉心里很不安,我一定是在担心什么,担心什么?是怕改变自己,怕,我是懦夫!

又在怪自己了,为什么总是在自责,能对别人,甚么是仇人宽容,为什么不能自己好一点。为什么要对自己这样,就不能善待自己么?我只是个平凡的人,也不是神,不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我,我有不足不是正常的么?为何一直努力都还是会如此反反复复?情绪时好时坏,就犹如这变化莫测的天气一样。

我是一个善良的人,却是一个不知道该如何善待自己的人。我总是在心疼别人,却不知懂心疼自己。我是个大傻瓜,我的善良对我来说就是一把利刃,一刀一刀又一刀,在我心上划开无数的伤口,因为我对别人总是心存愧疚。如果我的善良不能分给自己那么也只能是一种伪善,都不爱自己的人谈何爱他人?

我知道每个人活着都很累,无论心还是身体的累。可是我的心累却是自我折磨。我知道我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不够开朗,不够乐观,不够自信,不够从容,不够豁达,不够的太多,所以在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我眼里,自己是那么的一无是处。我想改变却下不了决心,就像不受控制,就像我已经被另一个灵魂控制,时而乐观开朗,时而悲观绝望,于是我还是这样,时好时坏,反反复复。

痛苦本身是来自与人的自寻烦恼,我,是不是病了,身体和心都不健康。我感觉内心很压抑,很气氛,很不甘心!我想要咆哮,想不顾一切的奔跑。我感觉自己过得很不开心,这不是我想要过得生活,然而我没有勇气去打破这安逸的生活,我没有足够的自信去迎接生活中得挑战。我害怕,害怕,可是我怕什么,不是怕别人怎么害我,我是怕面对这样不够坚强的自己,我害怕失败,害怕努力之后不成功会遭人白眼,遭人嘲笑。我还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我一直以为我可以放下尊严,原来我还是一个俗人。

我该如何是好?我还能救自己么?人若不自救,就是神医也束手无策。我的心坏了,腐烂了,如果不想让它彻底的坏掉我就应该及时治疗。如果不想再这样自欺欺人的活着就必须改变,改变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让我自己变成我心里希望的模样,然后我才能更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

今天开始,我聘请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该开刀开刀,该吃药吃药,该拔出的毒瘤再痛也要除掉!不再为自己找借口,不再纵容自己。哭过笑过错过都无关紧要,跌倒了就站起来,我依然活着就好,活得比谁都好。

今天开始,我是一名战士,任务是打败自己,战场是红尘。鼓起勇气,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拿出大无畏的精神,拿出不要脸的魄力,挑战自己吧!

无论这世界上的事情有多难,只要下定了决心,认真用心去做不是都能做到么?我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或远大的报复,今生我只做这一件事情,从里到外,脱胎换骨,改变自己,变成一个我能接受,别人能认可的优秀的人,此生足矣!

坚强点,丫头!你不坚强谁能替你。人只有靠自己才能真正走出困境,靠什么都只是辅助工具罢了!只有弱者才会选择逃避和维持现状,如果我不想被自己遗弃,那么就逼着自己改变,成长!

人最可怕的不是不改变,而是明知道自己不好还维持现状,还为自己的缺陷找借口。我不能再纵容自己了,己近三十,不能在如此依赖别人了,如果想毁灭就不要抱怨,如果心中不甘心那就拿出魄力去追寻,不为名利,不为财富,只为让我开心的活着,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即可。

改变,从何做起?改变,不是一蹴而就。改变,同样需要方法!要改变,就必须先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优势,不片面,不效仿,不盲目崇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可取之处,不用羡慕别人,不要看不起自己。不骄傲自大,不妄自菲薄,我只做我自己,错过的不再去追悔,把遗憾留给昨天,把希望留给未来。人不能总活在过去,过去的遗憾没有办法弥补,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我的未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但求无愧于心,做好自己!我不追求多大的成就,不管十年,二十年,我会用我的一生,拔出我心中埋藏多年的毒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加油!想再多都是枉然,不做思想的弱者,只做行动的强者。思想行动结合,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只想不做不过是天方夜谭,不想再继续做白日梦了!有一天,我想看到一个阳光灿烂、面带微笑、自信从容、豁达开朗的自己,这就是我此生追求的改变!

改变自己的心态哲理散文 第11篇

为了实现蜕变,你必须改变自己。首先,你必须在某些方面改善自己。如果你不改掉现在这种不积极的态度,你将来也会重蹈覆辙;如果不进行彻底改变,那你悲哀的过去就会是你未来的翻版。

相信改变的力量,你可以用别人的成功事例来激励自己。第一个方法:利用他人的事例来激励自己。你要形成这种态度:如果你能做到,那么我也行。

借鉴自己的经验。

你要养成这种态度:如果我曾经成功,那么这次也会成功!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记录下来。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之后,你可以回过头看看你曾经记下来的东西曾经做过的大大小小的尝试和取得的进步。将这些内容总结成经验,你就可以利用它们来给自己打打气,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信心增强了。

从小处改变。

其实你可以在各个方面下决心,比如减肥、戒烟、开始新工作或生意、摆脱负债、每天锻炼等等。每经过短短的一段时间,你的自信就会增强一点:我能行!我可以改变我的人生!随着自信的增加,你就能做出一番改变。

然而,你会觉得那段自信增强的时间太短了,因为你很快就坚持不住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你向目标前进的时候,你会遇到一些阻碍你进步的因素。也许在某个时刻,你感觉到有很大压力;或者在某段时间里,你会感觉自己很没斗志。那时,你很有可能向这些困难妥协,又回到了原来的你,对人和事总是抱有偏见,吃原来喜欢的巧克力蛋糕导致增肥,抽以前抽的那种烟,像以前一样不去健身,或者买以前讨厌的那台平板电视机。

这些障碍会导致你渐渐失去曾经自信的、我能行的乐观态度,于是你又回到了原来那种对任何事漠不关心的态度。

有能力改变自己人生哲理 第12篇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那些幸运的人,却看不到他们为此做出的努力和改变。其实,一个人的幸运并不是偶然的,美国成功哲学家金·洛恩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不是追求得来的,而是被改变后的自己主动吸引来的。”

要让事情改变,就得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就得先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个人如果不先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让自己变得更趋于完美,幸运就不可能落在他的身上。

1930年的一个初秋的早上,一个只有不足一米五的矮个子年轻人,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然后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他因为拖欠了房租,已经被迫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怜。

有一天,这位年轻人来到了一座寺庙,拜见住持。寒暄之后,他便滔滔不绝地向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老和尚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没有引起我对投保的兴趣。”

这时候,年轻人愣住了,老和尚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老和尚最后说了一句:“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5个同事或投保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一种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剥落下来。随着劣根性的消除,他感觉到了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和成熟。

这个人就是被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到1939年为止,他的销售业绩荣登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保持全日本销售第一的好成绩。1968年,他成为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很多人认为原一平是幸运的,但看了他的故事,我们就能明白,他的幸运不是偶然的,而是他改变自己之后得来的。所以,你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先学会改变自己。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你首先要好好检讨自己,看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改变眼中的自己 第13篇

“我长得很丑”;

“我很马虎”、“我害羞”;

“我数学很差”;

“我不会烧饭做菜”;

“我特懒”;

“我害怕”;

“我笨手笨脚”、“我担心…”;

“我记性不好”;

“我不太合群”;

“我不爱说话”;

“我动不动就感到累”……

这些描述自我挫败行为的语言,也许是你过去生活经历的写照,但这无疑是一种消极状态。习惯性地采用这类语言,表明你虽然也知道这是缺点,却出于惰性而默认它们。面对蓬蓬勃勃的生命,难道你不想尝试一种新的生命状态吗?

你可以试试如下的方法,或许对你转换生活观念有所益处:

你可以承认“我过去曾认为自己……”但是不要把自己限定在这个判断中,而是用行动证明你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完全是一个鲜亮充满活力的个体。

选出那些最常用的消极描述,每天消除一个。告诉你周围的朋友、同事,你将努力改变它们,请他们帮助提醒你。

为自己制定行动上的目标,从小事做起。比如,你曾认为自己是一个害羞的人,那么不妨主动去结识一个你以前可能不敢主动接触的人。

用写行为日志的方式记下每天你使用自我挫败性标签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并努力减少这种行为。

每当你发现自己又说了上述令人沮丧的话,就立即改正自己。告诫自己“只要努力一下,我就可以改变自己”、“我现在与以前不同”、“懒惰和颓唐都不是我的个性。”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世界? 第14篇

在“改变世界”思维下长大的人,充满朝气,愿意去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畅销书《三杯茶》的作者葛瑞格·摩顿森,经历了一些个人挫败后,没“改造自己适应社会”,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改变世界”:他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推广教育,将弹痕累累的石头,建作一个个学校,好让这两个落后国家的人受到教育。实践证明,他改造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他的工作,不但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和友谊,也得到了美国国内各界的支持,包括美国军方、国会和新闻媒体,当然他个人也获得了世界各地的认可。有这种化剑为犁、功德无量的工作,有朝一日,他就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也觉得不无可能。

他还引导自己的小孩,帮他一起改变世界。他一开始只想建设教室,没想到别的,但是他找女儿征求意见。他女儿提醒说,一个学校没有一个好的操场怎么行?后来,有塔利班带着机关枪来,要捣毁学校,但是到了学校,看到学校操场上的秋千,这几个塔利班士兵个个把机枪放下,开心地荡起秋千来。此后,塔利班非但没有捣毁他的学校,甚至还请他去塔利班腹地造学校,要地给地,要人给人,“但前提是必须有操场和秋千。”作者还讲述了一个叫扎克的小男孩,要步行横贯美国,筹钱帮助欠发达国家建造学校,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叫Pennies for Peace(硬币换和平)。基金会有董事,所有“董事”年龄都在18岁以下。

当今社会,受功利式文化影响,“改变自己适应世界”的论调十分通行。古代知识分子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说,但而今成功学横行,一些世故人士连“独善其身”的风气都不鼓励,而是提倡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落入彻头彻尾的阿Q主义。其实这思路是不对的。如果我是对的,为什么我要改变?就算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别指望改变我。

梁启超先生老早就说过:“少年强则国强。”而今的大学毕业生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越来越强,应重塑信心,莫要再延续上一代人遭到打击之后的世故做派了。如果对世界“不满”,我们可以借用维基百科的一个说法:去修理它(fix it)。

年轻的人们,去改变这个世界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哲理故事——改变自己】相关文章:

哲理故事-经典哲理故事07-18

安慰自己的人生哲理05-18

哲理故事:大鱼的故事08-01

时间可以改变故事07-30

解梦哲理故事08-01

话哲理故事08-04

励志哲理故事08-19

三个哲理励志故事06-03

超短哲理小故事06-08

儿童哲理短故事08-11

上一篇: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倡议书下一篇: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书写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