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职业危害告知书

2024-07-29

电焊工职业危害告知书(精选9篇)

电焊工职业危害告知书 第1篇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告知与防护书

员工你好:

你在我单位从业的焊工属于有毒有害工种,在施工中要加强对自己的劳动保护,防止职业危害身体健康,是我们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在工作中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告诉工会组织或立即和我们联系,联系电话:XXXXX或XXXX,以便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你平平安安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一、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我处电焊工为有毒有害工种中的职业危其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现在告知如下:

1、金属烟尘的危害,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纯咸、水玻璃、锰铁等组成。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2、有毒气体的危害,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3、电弧光辐射的危害,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二、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油工在我处属于临时性工作,从业员工作业时,应带上口罩,在通风作业,松香水擦拭污物。

从业者签名:

电焊工职业危害告知书 第2篇

先生/女士: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之规定,我院已为放射岗位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并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保护措施。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之规定,我院将在放射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您。

三、您所在区域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如防护不当,该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您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如下: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短时间内接受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长时间接受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对您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指导您正确掌握放射线防护相关知识。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医院将安排您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您。体检报告由医院保存,您有权对本资料复印。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医院承担。

六、体检符合从业要求方可从事本岗位工作;在岗期间如出现身体原因不符合从业职业要求时,将调离该岗位。

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您有义务履行以下规定:

1.遵守医院制定的本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 2.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3.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4.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

5.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单位;

6.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医院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7.离职时按照规定参加离职职业健康体检。

八、本告知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以上内容本人确认收到并同意。

用人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

本人签字:

电焊工职业危害告知书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2014年,宝鸡市渭滨区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确定为国家重点职业病(锰)监测哨点[4],项目组以渭滨区电焊作业场所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电焊烟尘及二氧化锰监测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和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执行。在满负荷生产、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状况下进行。电焊烟尘及二氧化锰采取个体滤膜采样法采样。噪声监测采取定点采样,依据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检测频次每年1次。电焊工作场所监测时记录电焊场所基本情况(一般情况和影响因素)。一般情况包括企业规模及所属行业;影响因素包括管理因素如作业方式、焊接类型、整体通风以及局部通风效果,电焊工防护用品佩戴情况。

1.3 评估方法

选择张忠彬[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存的电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

接触职业危害人数权数设置、分级标准分别见表1。

注:Ⅳ级以下职业危害风险生产经营单位或作业场所,凡出现职业卫生管理关键项目者,风险升高1级。

职业卫生管理关键项目的影响:一般电焊作业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较低,风险等级提高一级的项目主要包括:(1)工程技术和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者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作业场所无工程技术防护措施且作业人员无个体防护用品发放;高毒作业场所应急救援措施,作业场所存在《高毒物品目录》规定的高毒化学物质,其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但无任何应急救援措施;(2)发生急性职业病:近1年内有急性职业病发生的(急性中毒、速发型矽肺等);(3)职业卫生违法记录:近1年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卫生法规,受到行政处罚;(4)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且近2年未开展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健康检查与职业卫生培训任意一项工作的。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监测点电焊烟尘、二氧化锰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值采用几何均数及几何标准差,均数值对检测值进行统计描述,噪声采用算术均数分析。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调查结果

渭滨区辖区内共有工业企业1 300户,主导工业以装备制造业、电子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业为主。电焊作业几乎分布在以上所有行业。一般电焊场所(班组)电焊工为2~4人,平均每个企业电焊工33人,按厂房平均18人,个别大企业铆焊车间电焊工较集中,同一间厂房内电焊工达50人。焊接种类主要有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高频焊和埋弧焊。所有涉锰企业所用焊丝或焊条锰含量在0.2%~2.0%。自动焊接工艺仅占31.09%,其余均为手工焊接;该研究所涉及的电焊作业均在室内,车间整体通风较好的占45.38%,有局部抽风设施的电焊场所仅占31.09%。所有电焊工在电焊工作场所内均未佩戴防毒面具,使用防尘口罩+电焊面罩防护的占14.29%,仅使用防尘口罩的占31.93%。部分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差,不能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防尘毒口罩达不到密闭性要求或更换不及时。

2.2 电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结果

对20余户企业106个工作场所中的二氧化锰进行了监测,最高值1.20 mg/m3,最低值0.001 mg/m3,平均值0.13 mg/m3。合格82个点,点合格率77.35%;最高超标7.00倍。对121个工作场所中的电焊烟尘进行了监测,最高值15.3mg/m3,最低值0.19 mg/m3,平均值3.25 mg/m3。合格87个点,点合格率71.9%,最高超标2.83倍。对97个工作场所中的噪声进行了监测,最高值103.6 d B(A),最低值66.5 d B(A),平均值85.66 d B(A)。合格63个点,点合格率64.95%,最高超标18.6 d B(A)。

2.3 职业性健康监护结果

2010—2014年,项目组每年对23~33家用人单位,1 046~1 361名锰(电焊工)作业工人进行健康调查及职业性健康监护。5年共新发现锰中毒患者1例,电焊工尘肺病4例,噪声聋1例,新发职业病的年检出率分别为0%、0.17%、0.07%、0.09%、0.19%;疑似锰中毒患者3例,尘肺病观察对象14例,噪声聋观察对象1例;发现神经系统异常101例(以手颤、神经反射异常为主)。观察对象手颤、神经反射异常等的年检出率分别为0.65%、1.02%、1.84%、5.70%、0.57%。

2.4 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

应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并存的电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用公式[3],对宝鸡市渭滨区电焊作业场所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综合风险评估。

式中:R—作业场所中职业危害风险指数;LF—作业场所中粉尘作业点的超标率,本例为29.1%;GF—作业场所中粉尘超标作业点超标倍数几何均数,本例为0.49;CF-max—作业场所中粉尘超标作业点超标倍数最大值,本例为2.83;LD—作业场所中毒物作业点的超标率,本例为23.5%;GD—作业场所中毒物超标作业点超标倍数几何均数,本例为0.92;CD-max—作业场所中毒物超标作业点超标倍数最大值,本例为7;LZ—作业场所中噪声作业点的超标率;本例为35.0%;I—作业场所中噪声超标作业点危害指数算数平均值;噪声危害指数(I)=(噪声测定值-噪声国家卫生标准)/6;本例为I=(85.66-85)/6=0.11;HF—作业场所中接触粉尘人数权数,本例每工作厂房平均16人,人数权数取1;HD—作业场所中接触毒物人数权数;本例每工作厂房平均16人,人数权数取1;HZ—作业场所中接触噪声人数权数。本例每工作厂房平均16人,人数权数取1。

经计算得出,宝鸡市渭滨区电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指数为1.43,总体风险级别为Ⅰ,属于低度风险。但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者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率较高(22.7%~35%),作业场所中无工程技术防护措施(有局部抽风设施的电焊场所仅占31.09%),且作业人员无个体防护用品发放者(均未佩戴具有防尘和防毒功能的专门针对电焊烟尘的防护口罩),风险升高1级的原则,宝鸡市渭滨区电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级别应判为Ⅱ级,属于中度风险。

3 讨论

近年来,定量分级法、单项指数和综合指数法列入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被广泛应用;LEC评价法、MES评价法、风险评估指数法等安全评价方法在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逐步应用。综合风险评估法在引入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指标研究粉尘、毒物和噪声作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职业危害因素致病风险的差异,职业危害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建立了多种类型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场所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3]。本研究采用个体采样法进行电焊工工作场所中二氧化锰、电焊烟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相对于定点采样,更真实地反映了劳动者电焊烟尘暴露情况[5]。

该研究表明,宝鸡市渭滨区电焊工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级别为Ⅱ级,属于中度风险。江阴市应用半定量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法调查也认为电焊作业职业性锰危害整体上为中等风险水平[6]。宝鸡市渭滨区5年电焊工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发现锰中毒患者1例,电焊工尘肺病4例,噪声聋1例,且诊断疑似锰中毒患者3例,尘肺病观察对象14例,噪声聋观察对象1例,发现神经系统异常101例,特别是出现较多以手颤、神经反射异常为主神经系统异常的电焊工,符合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早期主类神经征的表现,验证电焊工同时遭受电焊烟尘、二氧化锰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的慢性影响。也说明目前以电焊烟尘、二氧化锰浓度、噪声强度等3项指标进行电焊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是合适的。

电焊烟粒径较小,更容易沉积在下呼吸道、肺部。电焊烟可溶部分可能产生氧化应激、自由基等产物[7],不可溶部分可引起尘肺及呼吸系统疾病。锰纳米颗粒可直接被嗅神经摄入,进入脑部深结构等[8]。锰是一种神经毒物,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广泛的病理损伤,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部,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受损症状[9]。Long等[10]发现电焊工接触的空气锰浓度较低,锰暴露的时间较短,但与接触高浓度锰的熔炉工比较,能引起更广泛的大脑神经影像变化,这说明接触锰的类型(微粒大小、烟雾)以及锰的接触途径在锰诱导的大脑毒性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焊烟与噪声联合暴露可加重作业工人听力损失[11]。噪声作业环境中接触锰烟尘的电焊作业人员比单纯接触噪声的工人更容易引起听力损失,并且随着工龄的延长,听力损失加重的程度更明显[12]。因此,电焊作业应综合考虑3种职业病危害及联合作用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宝鸡市渭滨区工作场所中的二氧化锰平均值为0.13 mg/m3,合格率为77.35%;电焊烟尘算术均数为3.25 mg/m3,电焊烟尘合格率仅为71.9%;噪声平均值为85.66 d B(A),合格率为64.95%,可见电焊工作业场所中二氧化锰、电焊烟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低。与文献[13,14,15]报道的监测资料相近,均提示如果长期暴露于此浓度中,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健康风险。建议要进一步落实一级预防措施,着重控制或者降低暴露剂量大的工作场所中的空气中电焊烟尘及锰浓度,做好电焊工种的个人防护,降低电焊工尘肺、锰中毒及噪声聋的发病率。

职业病危害因素常常联合存在于工作场所中。通过应用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能够将工作场所中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暴露程度分别进行量化评价,风险级别的划分比较客观,且职业病危害管理体系的疏漏往往决定评估风险等级高判一级,适合大多数职业病危害场所中多因素危害同时存在作业的评价。该方法能推断及统计预测,具有可推广性。

电焊工是一个多因素危害作业的工种,各因素对人体构成联合的危害作用,既不能单考虑电焊烟尘,也不能只考虑锰的危害,而要全面考虑焊烟(尘)、锰、氟化物、二氧化硅、镍、铬、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氟化氢等毒物,还要考虑紫外线、噪声、高温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更加全面地监护电焊工的身心健康,避免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本研究对电焊工作场所中的锰、粉尘、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其他危害因素有待今后更全面系统的分析。

电焊作业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第4篇

一、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

1 金属烟尘的危害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纯成、水玻璃、锰铁等组成。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主要以三氧化二铁为主,占36%~76%)、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氟化物、臭氧和氮氧化合物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电焊工尘肺发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但很轻微,一般不影响工作。早期肺功能损害不明显,晚期肺功能可有障碍,当合并有肺部感染时症状和体征趋于明显。发病工龄多在7~23年,平均约20年。X线胸片表现:早期以不规则小阴影为主,以两中、下肺区为多。间有类圆形小阴影,且有分布广、密度低的特点;有的则以类圆形小阴影为主,且密集度高,个别病例晚期可见块状大阴影。肺门一般不增大,很少有胸膜粘连和肺气肿。脱离作业后,少有进展。

2 有毒气体的危害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1)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黏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3)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3 电弧光辐射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红外线可致皮肤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出现红斑反应,反复照射出现色素沉着。短波红外线及可见光经过屈光间质聚焦变成热能,导致视脉络膜灼伤。而短波红外线能被角膜吸收产生角膜的热损伤,并能透过角膜伤及虹膜。如果工龄较长,通过虹膜色素吸收红外线并转变为热能,间接损伤晶体,或由于眼前节组织,如角膜、虹膜及晶体本身都吸收红外线热能,使眼前节热量增高,促使晶体蛋白发生水解变形与凝固,导致自内障。红外线白内障的典型表现在后极部囊下皮质出现空泡变性,呈蛛网状,逐渐发展成碟状混浊,边界清楚。对早期红外线白内障工人定期随访治疗,严重影响视力时可作手术摘除。波长范围在100~400nm的电磁波称为紫外辐射,又称紫外线。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即可出现紫外线,随温度的增高紫外线的波长变短,强度变大。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电光性眼炎是眼科最常见的一种电磁辐射伤,其临床表现为发作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照射方向、辐射强度及照射时间。一般为6~8小时,故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二、电焊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1 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2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分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 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钻工职业危害告知书[推荐] 第5篇

同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将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您。

您所在的工作岗位,存在粉尘、噪声、局部震动等危害,我公司为你提供了防尘口罩、耳塞、防震手套等防护用品,如果防护不当会产生尘肺病、噪声聋、局部振动病等职业病危害。

粉尘,可以损害呼吸系统,引起以呼吸系统损伤为主的疾病,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甚至可引起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的职业病-尘肺。

噪声,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引起渐进性听力损失不能恢复的一种职业性耳科疾病,故又称职业性噪声聋,病人在临床上可有鼓膜穿孔、内耳出血、耳痛、耳鸣、眩晕、耳聋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局部震动,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长期受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由于振动加速度的作用,可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皮肤分析器与外周血管循环机能改变,久而久之,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主诉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多在夜间发生;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缺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X片可见骨及关节改变。如果下肢接触振动,以上症状出现在下肢。

预防措施:

1、使用自带除尘设备的潜孔钻进行作业。

2、湿式作业,洒水降尘。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您在此岗位工作,我公司应当安排您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您。您有义务按照公司的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您有履行以下规定的义务:自觉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本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事故应当及时报告用人单位;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用人单位,避免职业病的发生;离职时,应该按照公司的规定参加离职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一旦您患上职业病,本公司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我已详细了解上述内容并同意。

用人单位盖章

本人签字:

****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第6篇

同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四条,现告知您所在的部门岗位,存在以下职业危害因素(例:

1、噪音

2、粉尘

3、高温丁酮

4、液氨

5、硫化氢

6、硝酸等),如防护操作不当,该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对您造成损害。

本岗位,我司已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职业危害因素采取了防护措施,您拥有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权利,且本岗位已为您配备了以下个人防护用品:(例:

1、劳保鞋

2、防护耳塞

3、护目镜

4、安全帽

5、橡胶手套等)。

同时,为预防职业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及伤害事故的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及《劳动合同法》之规定,请您履行以下义务:

1、自觉遵守本公司制定的职业健康相关规定和制度;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积极参加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4、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

5、发现职业危害隐患和事故应及时报告;

6、积极配合公司各项制度,避免职业病及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特此告知:

欢迎您随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建议。

若因您不恰当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导致本人或者他人损害并进而导致公司

承担任何支付和补偿责任的,公司将有权追究您的个人责任。

单位盖章:职工签字:

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告知书 第7篇

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告知书

(单位名称):

你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和责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工作,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危害岗位作业操作规程,建立职业卫生工作综合管理(电子)档案,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与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演练。

2、作业场所有通风、排毒、降温、除尘等防护设施,并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应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要隔离;尽量用无毒、低毒物品替代有毒、高毒物品;为员工正确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佩戴。

3、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接触有毒有害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协议,完成检测和体检,并将检测结果向职工公布、体检结果告知职工。

4、按今年1 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与接触有毒有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必须书面如实告知职工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5、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要求,在存在职业危害工作场所规范、醒目地设置职业危害及防护的警示标识。

6、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知识培训,企业组织和落实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7、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存在职业危害的,要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8、落实职业危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

9、填报《职业危害企业基本情况表》,4 月底报所在地安监部门。你单位应向我局承诺: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大企业停产整顿,小企业关闭。

属地安监局

电焊工职业危害告知书 第8篇

1 电焊作业的种类及其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1.1 几种焊接方法的原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1.1 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是以焊条与焊件作为2个电极, 利用两极之间产生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融化, 从而使2块金属融合成一体的焊接过程。因为设备简单、轻巧, 使用灵活, 操作简易等特点, 手工电弧焊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焊接工艺[1]。

焊接过程:在手工电弧焊过程中, 焊条与焊件接触, 接触面电阻较大, 产生大量电阻热, 融化焊条和焊件, 提起焊条1~3mm, 电离焊条和焊件间空气, 电离气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子雪崩’, 最后电弧产生。电弧形成后, 弧柱中充满具有导电性质的电离气体, 发出大量稳定的热源, 继续融化焊条和焊件金属完成焊接过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 粉尘:电焊烟尘, 焊条和焊件在电弧高温作用下沸腾, 蒸发, 发生各种反应, 除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外, 还产生大量烟尘。电焊烟尘成分很复杂, 主要成分是金属氧化物凝聚所成的气溶胶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 (2) 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 焊条药皮中含量较高的金属氧化物, 以及碱性焊条中的氟化氢。电弧的中心部分温度可以达到3 000~4 000℃, 钢中碳元素在焊接电弧高温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电弧电离空气产生的氮和氧结合生成氮氧化物;电弧的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使空气电离产生臭氧;焊条的药皮中常含有较高含量的锰、铬、镍等在电弧高温产生的各种氧化物;碱性焊条中含有较多的萤石, 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产生氟化氢气体。 (3) 物理因素:紫外线、噪声。手工电弧焊的电弧温度高达3 000℃以上, 电弧在高温下产生强烈的电焊弧光, 主要是强烈的可见光和紫外线、红外线。电弧会产生一定强度的噪声。

1.1.2 埋弧焊

埋弧焊是以颗粒状焊剂埋住电弧, 自动地将焊丝送入电弧燃烧区并保持选定的弧长, 同时均匀地沿接缝移动, 从而形成所要求焊缝的焊接过程。因其焊接质量稳定、焊接生产率高、无弧光及烟尘很少等优点, 使其成为压力容器、管段制造、箱型梁柱等重要钢结构制作中的主要焊接方法[2,3]。

埋弧焊的基本原理与手工电弧焊一样都是利用电弧热实现金属材料的焊接, 不同的是用焊剂和焊丝代替了焊条, 埋弧焊自动化程度较高, 一般分为自动埋弧焊和半自动埋弧焊。

焊接过程:焊接开始, 焊剂通过焊剂漏斗均匀地洒在焊件接缝处, 焊丝送入焊剂中, 焊丝末端与焊件产生电弧, 焊剂在电弧热作用下融化形成一个封闭空间, 电弧在此空间内继续燃烧, 不断融化焊丝、焊剂和焊件金属, 混合成焊缝熔池, 冷却凝固后形成焊缝[2,4,5,6]。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 粉尘:电焊烟尘, 产生原因和手工电弧焊相似, 埋弧焊工作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尘量要比手工电弧焊产生的量少得多。 (2) 毒物:臭氧、焊丝和焊剂里含量较高的金属氧化物、氟化氢等。埋弧焊产生的有毒气体量很少, 常用的焊丝、焊剂里会有较高含量的锰、氟等, 这要根据焊丝、焊剂成分组成来确定危害因素的种类。 (3) 物理因素:噪声。埋弧焊在正常运行过程不会有电焊弧光的暴漏, 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1.1.3 气体保护焊

气体保护焊是气焊和电弧焊相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 特点是焊接过程中, 依靠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电弧焊周围造成局部的气体保护层, 以阻止氧、氮等与熔滴和熔池的接触, 常用的气体保护焊有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7]。

氩弧焊根据电极的不同分为熔化电极和不熔化电极2种, 熔化电极氩弧焊是采用焊丝做为电极, 而不熔化电极氩弧焊是采用高熔点的钨棒作为电极[8]。

焊接过程:熔化电极氩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焊丝通过送丝设备送入焊枪的导电嘴内, 保护气体从焊枪的喷嘴内以一定流量流出, 焊丝与焊件接触产生电弧, 电弧熔化焊丝末端和焊件, 继续焊接过程, 生成焊缝。

熔化电极氩弧焊和他们不同的是采用钨棒作为电极, 焊丝从焊枪的外面深入被保护气体保护的焊接空间, 然后熔化进行焊接, 钨棒只起到电极作用不熔化。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 粉尘:电焊烟尘, 气体保护焊采用保护气体代替焊药和焊剂, 其电焊烟尘产生的量要比手工电弧焊少很多, 但是有害气体的量确要高好几倍。 (2) 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 焊丝中含量较高金属的氧化物, 其产生的原因参看手工电弧焊。 (3) 物理因素:紫外线、噪声、不熔化电极氩弧焊使用钍钨棒作为电极产生的放射性危害, 钨极氩弧焊机工作需要较高的空载电压, 会产生一定的高频电场, 紫外线、噪声产生的原因见手工电弧焊。

1.1.4 等离子焊

等离子焊做为一种新技术焊接工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一种气体经过电离作用后产生阳离子和阴离子, 2种离子处在同一个统一体内, 这种处于电离状态的气体就称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焊剂就是电弧等离子体作为工作能源的焊接方法。等离子焊一般分为堆焊、喷焊、喷涂等工艺类型。等离子焊使用钍钨棒做电极, 使用的保护气体有氦、氩、氢、氮等, 其中氮气比较常用, 等离子焊也是气体保护焊的一种。

焊接过程:以喷焊介绍等离子焊的焊接过程, 等离子焊有特殊结构的焊枪, 焊机启动后, 焊枪的阴阳极喷嘴之间加上高频引弧装置, 引燃非转移弧, 产生的等离子火焰喷向工件, 导通钨极阴极和工件之间的通路, 引燃转移弧, 使工件表面熔化形成熔池, 同时向焊枪内供入合金粉末, 粉末在非转移弧和转移弧作用下熔化, 经喷嘴进入熔池, 继续进行焊接过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 粉尘:电焊烟尘, 等离子焊在焊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电焊烟尘产生, 等离子弧温度可以达到1 600~3 300℃, 在其高温和弧光辐射作用下产生大量烟尘。 (2) 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氯代烃和光气、各种金属氧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产生原因和手工电弧焊相似。等离子焊接工艺前常用氯代烃 (三氯乙烯、四氯化碳) 去除金属表面油污, 氯代烃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分解产生光气等有害气体。常见的金属氧化物有铬、镍、锰的氧化物。 (3) 物理因素:紫外线、高频电磁场、放射危害、噪声。紫外线、噪声产生的原因见手工电弧焊, 等离子弧焊使用钍钨棒作为电极和不熔化电极氩弧焊一样会有高频电磁场、放射危害的产生。

1.1.5 接触焊

接触焊又叫电阻焊, 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及接触处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 将焊件局部加热到塑性或熔化状态, 然后施加一定的压力形成焊接接头的焊接方法。接触焊有点焊、滚焊 (缝焊) 、对焊之分。

1.1.6 钎焊

钎焊属于固相连接, 与熔化焊方法不同, 钎焊时母材不熔化, 采用比母材熔化温度低的钎料, 加热温度采取低于母材固相线而高于钎料液相线的一种连接方法。当被连接的零件和钎料加热到钎料熔化, 利用液态钎料在母材表面润湿、铺展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和在母材间隙中润湿、毛细流动、填缝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而实现零件间的连接。

1.2 高温热辐射

各种焊接工艺设备在局部都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 如果焊接现场通风设施不好, 在焊接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高温作业的工作环境。

1.3 焊接作业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应注意

(1) 首先要确定焊机的类型, 了解焊机的焊接方式, 使用的保护气体等; (2) 一定要获取焊机使用的焊条、焊丝、焊剂的成分表, 来确定其中主要含有的成分; (3) 在焊接工艺中, 各种焊接工艺相比较, 一般来说, 产生的粉尘量越高, 电弧辐射越弱, 有毒气体浓度越低;反之, 电弧辐射越强, 有毒气体浓度越高。大家要特别注意浓度可能高的方面, 更好的做出评价。

2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2.1 电焊尘对电焊工的危害

电弧焊接时, 焊条中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冷凝, 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 以气溶胶状态散发在空气中, 形成电焊烟尘[9], 研究发现, 电焊烟尘的化学组成取决于焊条种类和金属母材。经示踪原子分析发现, 电焊烟尘主要来自药皮和焊芯, 药皮因素占全部烟尘的80%~90%, 而来自金属母材的只占10%~20%。目前, 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焊条有中碳钢和低合金钢结构的焊条, 碱性焊条结507;低碳钢结构的焊条, 如酸性焊条结422及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奥507等[10]。

电焊工尘肺是电焊工在焊接作业过程中, 受焊接材料、作业环境和个人防护不当等多种因素影响,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电焊烟尘, 特别是在密闭的容器内或通风条件不良环境中进行电焊作业时吸入带有致病因子的电焊烟尘, 这些金属烟尘沉积在肺组织内, 引起肺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最终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电焊工尘肺[11]。

从当前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看, 电焊工尘肺主要是由电焊烟尘中以氧化铁为主, 包括锰、铬等多种金属元素以及硅酸盐、氟、氮氧化物等对肺组织的综合作用所致的肺组织纤维化。而对这种侵害肺组织的危害 (包括其他尘肺) , 从医学角度来说, 重点还在于预防。电焊工尘肺发病缓慢, 且病程经过时间较长, 一般发病工龄为15~25 a。通过高仟伏胸部X线摄片检查可见, 电焊作业人员肺部X线主要表现: (1) 两中下肺野弥漫分布的类圆形小结节影, 密度高, 边界清楚。 (2) 肺纹理增多、紊乱和密度增高, 可发生扭曲变形, 肺泡间质纤维化, 表现为粗细不等的网织状阴影[12]。因此, 做好电焊工尘肺的预防和定期X线高仟伏胸片检查不容忽视。

另外, 据文献报道, 肺功能是反映肺和呼吸道损伤程度的指标, 接尘工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尤以小气道损伤为重, 这与粉尘至小气道管壁增厚、腺体增生、分泌增多, 导致气流阻力增加有关[12]。肺功能检查在尘肺早期并不明显, 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的损害, 且随着尘肺期别升高有较严重的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发展的趋势。

2.2 电弧光对电焊工的危害

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 波长在200~290 nm段的紫外线易被角膜吸收, 波长在320~400 nm段的紫外线易被晶状体吸收[13], 从大多数对电焊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结果可见电弧光对眼结膜、角膜及晶状体均有损害, 特别是对角膜的损害更加明显[14,15]。

2.3 臭氧对电焊工的危害

电焊作业中产生的臭氧, 因作业场所的通风不良, 特别是在低气压的情况下, 无法充分逸散到室外空气中, 导致电焊作业者长期接触臭氧。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 可通过直接与DNA的相互作用而引起DNA损伤和破坏DNA的螺旋结构, 诱发DNA敏感性突变, 抑制或减弱DNA的复制[16]。臭氧化作用可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羟自由基 (·OH) 等自由基以及单线态氧 (1O2) 、过氧化氢 (H2O2) 等活性氧。臭氧攻击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区位和活性基团。因此, 电焊作业者吸入的高浓度臭氧可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和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合成或再生的显著降低。同时, 臭氧可引起血液、组织和细胞膜中多不饱和脂防酸 (PUFAS) 、不饱和磷脂、糖脂、胆固醇、脂质和脂类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过氧化修饰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 加速电焊作业者体内的上述反应, 特别是脂质过氧化反应, 而导致吸入大量臭氧使过氧化脂 (LPO) 含量明显增加, 造成潜在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总之, 电焊作业者接触臭氧的时间越长, 其体内的氧化应激和潜在自由基损伤就越严重。

2.4 锰对电焊工的危害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构成了体内若干种酶的活性基团或辅助因子, 又是某些酶的激活剂。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吸入过量的锰烟和锰尘, 可引起中毒[17]。锰及其化合物的烟雾和粉尘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锰中毒十分少见[18]。锰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9], 锰接触工龄与神经行为功能效应关系不是十分明显。

3 电焊作业的职业防护措施

(1)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焊接方法, 尽量减少人体进入容器内焊接, 减少高锰焊条的使用量, 都是控制电焊作业有害物质产生和减轻危害的重要防护对策[20]。

(2) 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 及时排除焊接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和被污染的空气, 是消除焊接尘毒危害、改善劳动条件的有效措施。

(3)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采用符合要求的防护面具及眼镜;使用防护屏障;保证足够的防护间距, 以达到控制弧光辐射危害的目的。

(4) 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4 结语

电焊工职业危害告知书 第9篇

【关键词】电焊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防护

有毒气体、有害烟尘、高频电磁场、弧光辐射、噪音、震动、高温、氮氧化物、氟化氢、氧化锰、放射性元素、镍、铅、铬、铝、锰以及铁等等都是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的因素。相比于粉尘,电焊气溶胶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和分散度,由于电焊作业的焊接方式以及焊条的不同,电焊气溶胶的生物活性以及组成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电焊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对电焊工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检测方法,加强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效果,促进电焊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

锰中毒是电焊作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锰会造成人体内微量元素发生变化并且出现失衡的现象;气焊和电焊的紫外线以及弧光长时间照射人的眼睛会损害角膜上皮,使患者出现视线模糊、怕光以及眼痛等症状;电焊作业的相关人员大部分情况都处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状态下,很容易吸入由于电弧焊接时产生的烟尘或者金属氧化物颗粒,在此工作环境中的电焊工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肺功能损伤的问题;电焊作业中的铅、铝以及锰等金属会促使电焊工出现神经行为、神经心理以及神经生理异常的现象,破坏神经系统功能。

电焊作业过程中的健康危害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这些因素会对神经系统、皮肤、眼睛、生殖系统、抗体、体内酶、人体免疫球蛋白、内脏以及体内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等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

1.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采集样品检测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测定氮氧化物浓度,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音》检测噪音强度,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6部分:紫外辐射》检测电焊弧光强度。

2.超细粒子检测。将仪器放置在焊接工人的蹲点位置,把焊接点与二氧化碳保护焊一米、两米、三米的位置作为采样点。把连续三天不同距离不同岗位的电焊作业进行分别采样。运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三天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均值作为超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

3.检测粉尘浓度可以采用粉尘检测仪,检测粒子浓度可以采用冷凝粒子计数器,对于滤膜重量可以通过天平进行取样前后重量的测量。

在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检测位置和点数的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检测,确保检测数据的合理性,使检测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电焊职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电焊行业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加强电焊作业环境局部、全面通风等等以及采取相应的个体防护措施。

1.电焊作业环境改善措施

相关研究证明电焊作业现场的风速与气体保护焊颗粒浓度具有负相关关系,颗粒数量的浓度会伴随着现场风速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风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颗粒间的碰撞机率,从而促使颗粒聚集减少颗粒的数量。电焊作业环境中的烟尘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可以在侧墙、屋顶等地方安置烟尘捕集机、增加局部或者全面通风等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提高风的流通速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电焊作业环境中颗粒的数量浓度。

电焊行业用人单位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防噪、减噪的措施,降低噪音的分贝,治理电焊作业完成过程当中产生的噪音污染。

2.个体防护措施

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电焊作业环境中的工作人員配发的个体防护设施并不是很理想,耳塞、耳罩的发放率是81.7%,口罩的发放率是63.5%,眼罩、手套以及工作服的发放率则基本都超过90%。为了更好地防护电焊作业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电焊作业的企业要加强对个体防护措施的重视和研发,提高对危害因素的防护效果。例如:防尘口罩要安装具有防护超细粒子以及化学毒物的过滤棉,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无纺布,它无法过滤超细粒子以及亚微米级粒子,不过聚丙烯驻极体材料在防尘口罩中的安装能够很好地提高口罩对超细粒子、亚微米级粒子的过滤效果。

四、小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焊工艺在建筑工程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作用。电焊技术是采用加热或加压,使金属连接面熔化或成为塑性状态而使之达到永久牢固连接的过程。作为重要的现代化加工工艺,电焊在车辆制造、建筑、化工设备、桥梁、机械制造、锅炉以及造船等行业或者领域都有所涉及。当前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和安全问题不断加重,严重影响到电焊工的生活健康。相关的企业、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要采取一定的电焊作业环境改善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加强对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

参考文献

[1]杨树新.电焊作业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J]现代职业安全,2008年11期.

[2]袁伟明,宾平凡,邢鸣鸾,张美辨,邹华,刘鸿,栾俞清.电焊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防护[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年04期.

[3]孙金艳.电焊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卫生防护对策[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05期.

作者简介

上一篇:幼儿园班主任工作如何开展论文下一篇:快乐圣诞节节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