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文化论文范文

2024-07-20

涂鸦文化论文范文(精选8篇)

涂鸦文化论文 第1篇

浅析儿童涂鸦论文

【摘 要】涂鸦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他们以后整个人生发展的基础,在涂鸦游戏中他们第一次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同时他们的肉体和精神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而这种看似幼稚、非理性的“创作”却为众多的现代绘画大师所效仿,他们用看似“稚拙”的涂鸦赋予艺术作品一种全新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 涂鸦

“涂鸦”原意是指墙上乱涂乱画的东西,心怀不满的人、精神病人、儿童等在阴暗的角落里面或者深夜在公共的墙面上随意或有意的涂画。信手涂鸦似乎是人的天性,而儿童涂鸦,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一种最为主要的活动之一。涂鸦是儿童视觉感受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同时又是他们认识社会、反映社会的一种方式,是他们以后整个人生发展的基础。在涂鸦游戏中他们第一次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同时,他们的肉体和精神能力得到了发展。当幼儿随意在纸上徐鸦时,游戏就已经同绘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一、儿童涂鸦的发生、发展

儿童时期还是“十万个问什么”的时代,儿童对于外界的认识充满了好奇,随着他们对周围事物好奇心的不段扩大,他们需要表达。而在儿童的文字语言还不完善的时候,通过形象进行交流,涂鸦变成了他们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语言,于是他们开始拿起来涂抹。儿童大约从14个月开始就会自发的乱涂乱画,这种行为一般要维持到3-4岁。他们试着用笔、用石头等在纸上、地上、墙上、桌上……,一切能够得着的地方,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抓住任何东西随手乱画,运用他们奇特的想象力涂鸦出奇特的画面来,以此试图去描绘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而这种涂鸦游戏一旦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儿童画”也就产生了。但是儿童此时的“绘画”行为往往是无秩序、无系统的,甚至是杂乱无章的,因而一般把它称为涂鸦。儿童涂鸦,作为儿童早期的表征方式与口语或文字语言相比,具有更强的跨种族与跨文化的普遍性。故而引起中外众多艺术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等的研究兴趣,他们分别从各自不同的领域来研究儿童涂鸦,尤其是在西方现代社会,现代艺术家们把儿童涂鸦引入艺术领域,为我们解读艺术、解读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二、儿童涂鸦的特点

儿童涂鸦的主体是儿童,儿童在特定时期的生理特征形成了儿童涂鸦自身的特点。

首先,儿童涂鸦是儿童对于世界的一种纯真的、自然地、无功利、无目的、无意识的反映,是儿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神秘的,他们的思维是简单的,没有复杂的理性思维,因而他们不像成人世界那样复杂或者受到现实世界的种种羁绊,而去进行涂鸦。儿童涂鸦完全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无目的活动。儿童涂鸦或者儿童愿意画画,并不一定是他们热爱艺术而是想通过涂鸦或者绘画来表达些什么。但是他们的这种表达又跟成人有所不同,他们只是通过涂鸦去表达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抑或更简单一些是生活给予他们的体验,他们不去考虑别人能不能看懂,也不用考虑别人是不是喜欢,不用去考虑他之外的`别的因素,所做的只是涂鸦,只是表达他个人的感受、表达生活给予他们的活着涂抹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东西,仅此而已,那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最原初生命的表达,是他们内心潜意识的一种自然流露。 因而,涂鸦是儿童画其所知,画其所见,画其所想,是一种完全自由、自觉地表达方式,是儿童天性和个性的自然反映及流露,而这也恰恰是成人世界难以找到或者说再也找寻不到的东西。

其次,儿童涂鸦的技巧又是稚拙的,甚至很难将它与艺术相联系。儿童受生理、心理发育的限制,其思维是有限的,脑、眼、手的运动也是不协调的。他们的涂鸦活动主要是靠感知进行,很少或者没有复杂的心理的理性思维。他们感觉到什么就画什么,不会做取舍之类的改变,所以,所表现的东西很感性。在色彩方面,“儿童对于色彩并不理解,只对鲜明的颜色感兴趣”,因而红黄绿等纯色一直是儿童涂鸦的最爱。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大量的儿童涂鸦作品中都会的看到鲜红的太阳、翠绿的大树,湛蓝的天空等。在造型方面,“儿童岁物象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轮廓上,表现的时候,也只是从外轮廓入手,很少从结构方面考虑”,因而儿童涂鸦大都是平面的,不符合透视的,甚至充满了大量的几何图形。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有对物体一般性的概括地把握,表现出来的作品呈高度概念化的形式,对对象的具体细节视而不见,他们所画的对象充满了直线、圆或椭圆、三角形、方形等这类的简单的几何形状,没有透视,形象也不够准确。这些相对于成人绘画的透视、构图来说有时稚拙的。

再次,儿童涂鸦是重视过程不在乎结果的游戏活动。孩子的世界毕竟不同于成人世界,我们也不可能用成人绘画的标准来衡量儿童涂鸦。儿童涂鸦的毕竟还是人在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活动,创作过程如同一种游戏,儿童只注重过程不在乎结果。他们在创作中挥动手臂,对自己创作出来的形象表现出内心的兴奋,有时还自言自语,与涂鸦的对象交流,在涂鸦中述说他们的故事,之后又把自己的作品乱扔一气。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作品与现实物的不同而感到任何不适,相反,他们对此乐此不疲。

这种在成人看来稚拙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涂鸦活动却引起了众多现代绘画大家的注意,如米罗、毕加索等,开始在自己的绘画中引入儿童涂鸦,甚者刻意去模仿儿童那样随意涂画或者以儿童涂鸦的色彩、线条去充实自己的画面……缘何如此?不禁使我们对儿童涂鸦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涂鸦文化论文 第2篇

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都起源于纽约布郎克斯区,布朗克斯(Bronx)是唯一一个和美国本土连在一起的街区,也是纽约最穷的街区。自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这里就被黑人和来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占领。他们住在政府修建的设备简陋的贫民公寓里,外面是破败的街道和荒芜的杂草。

多年的贫穷生活使得黑人青少年极度崇拜金钱,当职业运动员是迅速致富的一条捷径。那段时间布朗克斯区内不多的几块篮球场上经常可以看见一群群光着膀子的黑人小伙子在打篮球,许多人脖子上都带着指头粗的金项链。对金钱的崇拜使得当众炫耀财富成为布朗克斯区的一种新时尚。当然也就有很多青少年做起了贩毒,老鸨等违法的行当。

做这些违法的事情很有可能被警察抓住,或被小混混盯上。因此这些人纷纷组织起来保护自己。一时间布朗克斯涌现出无数黑社会组织,什么“原始骷髅”,“野蛮浪人”,“标枪队”,“皇家巫师”,“七皇冠”等,不一而足。当时很多年轻人为了寻找一种归属感而加人到更帮派中。在他们天真的想象中,帮派就像是李小龙电影里描述的那样,一伙人团结起来和对手打架,并在打架的过程中建立永恒的友谊。那段时间整个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的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美国报纸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个原始人聚居地”。难怪有人会把涂鸦和原始人联系在一起,因为人类最早的文字和绘画就是刻在墙上的,那些壁画是史前人类留下的唯一的文明记录。可随着纸张的出现,壁画反倒成了不开化的标志。尤其是当城市出现后,现代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的表面,任何图案都成了一种破坏,一种反文明的精神污染。

如果布朗克斯的壁画永远停留在帮派标签的时代,那恐怕后人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可是,有几个绘画天赋的人出于对简陋的帮派标签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的好看起来。再后来,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帮派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他们开始行动了。从此,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Graffiti)诞生了。

真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家大多数都和帮派无关,他们是来自底层的穷人,喷漆罐和颜料都是从商店里偷出来的。他们都是一些有想法的人,从此纽约的墙上出现了警示格言。他们都是一些有才华的人,许多绘画方面的新鲜笔法(尤其是美术字体)由此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一群极富表达欲望的人,他们没有报酬,心甘情愿的常年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为了和帮派的“贴标签者”,以及头脑简单的涂鸦划清界限,他们把自己叫做“作家”,而不是“画家”。

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也为了给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种神秘色彩,这些“作家”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签名。他们的签名大都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加一个数字后缀。第一个被提到的“作家”名叫“Taki183”,那篇文章出现在1971年的《纽约时报》上。主角的真名叫做德米特利斯(Demitrius),Taki是德米特利斯的希腊文简称,183是他居住的街道的名字。那篇报道是第一篇比较严肃的讨论涂鸦文化的文章。很快,涂鸦者们就不满足于静止不动的墙了,他们打起了地铁车厢的注意。纽约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铁轨像街道一样遍及整个纽约市。那时,上早班的纽约居民经常会惊讶的发现,昨晚还好好的地铁车厢突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涂鸦展览会,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图案。那些字母都好像是一个个气泡,充满了动感。最绝的是,换了一趟车,居然还是一样的图案!于是,他们记住了一个签名:Phase 2。

这个Phase 2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最有名的涂鸦画家,他原名叫隆尼伍德(Lonny Wood),毕业于布朗克斯区克林顿中学。这个中学曾经是早期涂鸦画家开会的地方,离这不远就是纽约交通局的停车场,报废的地铁车厢就囤积在那里。因此那个停车场成了他们练手的地方。伍德是个黑人,极富才华。他创造的“气泡字母”是布朗克斯涂鸦风格的最佳代表,被誉为是涂鸦界的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著名的爵士小号手)。

继Phase 2之后,纽约的涂鸦又经历了多次风格转变,出现了三位字母,列车动画(一系列人物动画,地铁列车开起来之后人物就活动起来)等一系列新创意。一批有才华的涂鸦画家成了明星,比如SUPER KOOL223,EL Marko174,Staff161,Cliff159,Flint707等。当

时纽约市长林赛对此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混乱的纽约市有许多远比涂鸦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市政府的放任自流是涂鸦乃至整个嘻哈文化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纽约的所谓“上流”艺术家多次试图把涂鸦据为己有。几个画家曾经于1973年在曼哈顿SoHo区举办过一次大型涂鸦画展,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他们让涂鸦画家把作品花在画布上,放在展示厅内标价出售。结果可想而知,展览遭到评论家的蔑视。那几个画商忽略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只有那些画在公寓的墙上或者地铁车厢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涂鸦。

后来,一个名叫福莱迪(Freddie)的人把一批涂鸦画家组织起来,到位于纽约下城的朋克摇滚俱乐部里进行推销,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他手下一个名叫萨莫(Samo)的涂鸦画家以及其出色的技巧和个人魅力赢得了很大的知名度。这个出身布鲁克林区的画家真名叫做让-米歇尔巴斯奎(Jean-Michel Basquiat),此人无论是在涂鸦领域,还是在画布上作画,以及后来的立体雕塑,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一直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是一个活着的涂鸦作品。一部以他为背景的纪录片《纽约垮掉派电影》(New York Beat Movie)真实的记录了他一天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可惜的是1988年巴斯奎死于吸毒过量。后人经常把他同摇滚界的元老,吉米亨德理克斯相比。

经过这一短暂的复兴之后,涂鸦便在美国销声匿迹了。政府日趋严格的管理让涂鸦者们心惊胆战,广告商们对涂鸦技巧的模仿则让涂鸦者们彻底失去了动力。但是,在世界其他一些管理松懈的城市,涂鸦至今方兴未艾。1989年的那次实况转播让许多人第一次欣赏了柏林墙上的涂鸦杰作。无论是欧洲的马德里还是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知道今天人能在大街上和地铁里见到涂鸦家门的作品。

09对外汉语

涂鸦文化特征与校园涂鸦管理 第3篇

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天赋, 有理性表达理想和追求的艺术手法和自控能力, 大学生的校园涂鸦与中小学生的校园涂鸦有很大区别, 但透过厦大涂鸦隧道的兴起过程与争议之声, 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涂鸦文化的特征, 这或许能为正确引导和管理中小学校园涂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一、涂鸦是一种自由的文化

涂鸦原本是指人们不分场合、出于不同目的、随意取材、信手涂抹的行为状态, 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以绘画和书法为主体的边缘艺术样式。涂鸦源自美国, 最终发展成为别具特色的街头涂鸦文化。涂鸦文化的典型特点是自由性和开放性, 不管是谁, 不管有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即使是技法很拙劣, 只要有表达和宣泄的欲望, 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 可以畅所欲言地宣泄。古典的、现代的、历史的、现实的、狂野的、卖萌的, 天马行空的内容, 无拘无束的画风, 多种多样的色彩, 涂鸦者完全可以随意挥洒、任意表达。厦门大学芙蓉隧道内的自由空间, 很好满足了大学生随手涂抹、随意表达的强烈愿望, 成为大学生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

从牙牙学语开始, 孩子往往表现出随意涂画的冲动, 这是他们认识世界、表现客观事物和精神想象的基本方式。进入学校后, 这种欲望越发强烈, 由此导致校园厕所里、宿舍里常常被任意涂画, 严重影响校园的整洁和美观, 甚至导致污言秽语私下里悄悄流行。学校管理者往往对此伤透了脑筋, 最终却防不胜防。同青少年的所有教育问题一样, 在墙壁涂鸦方面, 一味地“堵”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确定“导”的思路, 开辟专用空间, 设立专门的涂鸦墙,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梦想、追求, 既能满足他们倾诉、宣泄的心理需求, 也能培养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进一步形成丰富多彩的创意和梦想。校园涂鸦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区域设置, 引入到公开的空间中去, 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涂抹和书写。

涂鸦虽然是一种自由的文化, 但并不是人们意念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公开上墙涂鸦, 有些内容也需要通过筛选和过滤, 进行合理的取舍, 起码那些粗俗不堪的语言和低级下流的图像, 都不能公开涂抹出来。对于思想还很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差的中小学生来说, 给他们涂鸦自由的同时, 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以美术教师为主体, 形成校园涂鸦管理组织, 可能是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管理方式。学生在涂鸦前先向教师申请, 然后在指定的区域进行涂鸦。美术教师在监管涂鸦内容的同时, 也可以对学生的涂鸦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如果学生觉得有必要, 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的涂鸦过程, 教学生学会正确勾画线条、涂抹色彩和书写文字, 学会统筹结构和合理布局, 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概而言之, 我们可以借鉴厦门大学的管理经验, 将涂鸦墙的使用权交给学生, 但管理权却应归属学校。

二、涂鸦是一种互动的文化

涂鸦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互动性。一件涂鸦作品产生了, 展现在公众面前, 任由人们评头论足, 或褒或贬, 见仁见智, 全凭观众的审美情趣。这个时候, 这幅涂鸦之作就不单单是作者个人的作品了, 它已成为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公众产品。观众在观赏、品味的过程中, 如果产生了思想共鸣, 或者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 参与到涂鸦作品的后期涂抹之中去。观众可以补白, 可以修正, 可以涂改, 也可以延伸创作, 追逐时尚或独树一炽都不受限制。“著作权”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 作者与观众之间角色的随意互换, 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这也是涂鸦文化能够逐渐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内, 有很多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涂鸦, 但没有哪一个学生因此去要求“著作权”, 去要求产权保护, 也没有哪一个学生对后来的互动结果愤愤不已。自由的表达, 良性的互动, 让涂鸦成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对于学业和将来, 对于校园和世界, 对于青春和梦想, 对于师长和同学, 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和美好的梦想。这些想象和梦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学业的长进, 那些臆想中的图像会不断重叠、消失、再生、幻化, 形成千姿百态、妩媚动人的梦想、愿望和追求。这些或美好或失落的意象, 都可以在大脑中再现后, 成为宣泄情感、表达诉求、怀想未来的创作素材, 进入到他们的涂鸦之作中。跟成人相对稳定的涂鸦之作不同, 中小学生的墙壁涂鸦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一副涂鸦之作更容易被别人拿来进行再创作。因此, 我们必须告诉那些涂鸦的中小学生, 涂鸦墙是公共开放的空间, 涂鸦是任人涂抹的艺术, 跟在其他载体上形成的作品性质不一样, 涂鸦作品不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不能看到自己的涂鸦被别人涂抹后产生不满情绪, 更不能因作品被污染而产生报复心理;所有的涂鸦者, 都应该抱着轻松的心态参与涂抹创作, 抱着欣赏的心态看待观众的互动, 抱着学习的心态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涂鸦是一种动态的文化

涂鸦文化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不拘一格、活泼多样, 与观众有着极好的亲密度;又加上涂鸦文化处于开放的空间, 有着自由表达和良性互动的基本特性, 这就决定了所有涂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作品, 而是一种动态的产品形式。涂鸦往往是不断更新的, 可以清除, 也可以覆盖, 长久保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不值得提倡。有人总结说, 涂鸦更新越频繁, 涂鸦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单一涂鸦作品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 但整个涂鸦文化却因为不断更新变化、不断生长创造而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涂鸦流行国外并悄悄进入国内校园的主要原因之一。

厦门大学对芙蓉隧道动态文化的管理方式, 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 甚至导致了一些非议, 但他们定期组织涂鸦比赛、利用照片形式保存涂鸦作品的管理思路, 很值得中小学校管理者学习。对于中小学校来说, 定期组织涂鸦比赛很有必要。这样, 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改掉随手乱涂乱画的不良习惯, 不至于让涂鸦墙显得混乱无序;另一方面, 还可以让学生发展绘画技能、提高书写水平, 进一步提升艺术素养。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欣赏、知道包容, 在正常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 形成良好的人格。学校更要重视介入到更新涂鸦的过程管理中, 注意将优秀的涂鸦作品拍成照片, 建立专门的电子博物馆或照片陈列室保存起来, 一方面, 不至于因优秀作品被清除或被涂盖而留下遗憾, 另一方面, 也是尊重创作者个人情感的好方式, 同时也会照顾到涂鸦的更新换代和其他学生的表达需求。当然, 如果将优秀涂鸦作品照片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是意想不到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学生的天赋, 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涂鸦文化特征与校园涂鸦管理 第4篇

说起校园涂鸦,不得不提到厦门大学的涂鸦墙——芙蓉隧道。这是一条连接厦门大学学生食堂与学生公寓的隧道,隧道全长1455米,净宽8米。自2007年竣工后,便有厦大学子陆续在隧道两侧的内壁上涂鸦创作,时至今日,隧道内壁已留有数百幅学生自主创作的涂鸦作品。这些作品色彩斑斓、形式各异,无论是抽象的构思,还是形象的表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形态各异的人物,鲜艳夺目的色块,生动活泼的线条,无一不引人注目、惹人深思、让人惊叹甚至叫人震撼。这条被游客和网友称为“中国最文艺隧道”的涂鸦隧道,为风景秀丽的厦大校园增添了一处靓丽的景致,也成为厦大校园里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纷纷前来驻足观赏、拍照留念,甚至不惜留下自己粗陋的涂鸦作品。尽管在如何对待游客涂鸦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争议,但这条涂鸦隧道能一直保存下来,足可证明涂鸦文化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天赋,有理性表达理想和追求的艺术手法和自控能力,大学生的校园涂鸦与中小学生的校园涂鸦有很大区别,但透过厦大涂鸦隧道的兴起过程与争议之声,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涂鸦文化的特征,这或许能为正确引导和管理中小学校园涂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一、涂鸦是一种自由的文化

涂鸦原本是指人们不分场合、出于不同目的、随意取材、信手涂抹的行为状态,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以绘画和书法为主体的边缘艺术样式。涂鸦源自美国,最终发展成为别具特色的街头涂鸦文化。涂鸦文化的典型特点是自由性和开放性,不管是谁,不管有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即使是技法很拙劣,只要有表达和宣泄的欲望,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可以畅所欲言地宣泄。古典的、现代的、历史的、现实的、狂野的、卖萌的,天马行空的内容,无拘无束的画风,多种多样的色彩,涂鸦者完全可以随意挥洒、任意表达。厦门大学芙蓉隧道内的自由空间,很好满足了大学生随手涂抹、随意表达的强烈愿望,成为大学生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

从牙牙学语开始,孩子往往表现出随意涂画的冲动,这是他们认识世界、表现客观事物和精神想象的基本方式。进入学校后,这种欲望越发强烈,由此导致校园厕所里、宿舍里常常被任意涂画,严重影响校园的整洁和美观,甚至导致污言秽语私下里悄悄流行。学校管理者往往对此伤透了脑筋,最终却防不胜防。同青少年的所有教育问题一样,在墙壁涂鸦方面,一味地“堵”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确定“导”的思路,开辟专用空间,设立专门的涂鸦墙,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梦想、追求,既能满足他们倾诉、宣泄的心理需求,也能培养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进一步形成丰富多彩的创意和梦想。校园涂鸦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区域设置,引入到公开的空间中去,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涂抹和书写。

涂鸦虽然是一种自由的文化,但并不是人们意念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公开上墙涂鸦,有些内容也需要通过筛选和过滤,进行合理的取舍,起码那些粗俗不堪的语言和低级下流的图像,都不能公开涂抹出来。对于思想还很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差的中小学生来说,给他们涂鸦自由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以美术教师为主体,形成校园涂鸦管理组织,可能是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管理方式。学生在涂鸦前先向教师申请,然后在指定的区域进行涂鸦。美术教师在监管涂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涂鸦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如果学生觉得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的涂鸦过程,教学生学会正确勾画线条、涂抹色彩和书写文字,学会统筹结构和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概而言之,我们可以借鉴厦门大学的管理经验,将涂鸦墙的使用权交给学生,但管理权却应归属学校。

二、涂鸦是一种互动的文化

涂鸦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互动性。一件涂鸦作品产生了,展现在公众面前,任由人们评头论足,或褒或贬,见仁见智,全凭观众的审美情趣。这个时候,这幅涂鸦之作就不单单是作者个人的作品了,它已成为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公众产品。观众在观赏、品味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思想共鸣,或者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参与到涂鸦作品的后期涂抹之中去。观众可以补白,可以修正,可以涂改,也可以延伸创作,追逐时尚或独树一炽都不受限制。“著作权”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作者与观众之间角色的随意互换,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这也是涂鸦文化能够逐渐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内,有很多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涂鸦,但没有哪一个学生因此去要求“著作权”,去要求产权保护,也没有哪一个学生对后来的互动结果愤愤不已。自由的表达,良性的互动,让涂鸦成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对于学业和将来,对于校园和世界,对于青春和梦想,对于师长和同学,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和美好的梦想。这些想象和梦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学业的长进,那些臆想中的图像会不断重叠、消失、再生、幻化,形成千姿百态、妩媚动人的梦想、愿望和追求。这些或美好或失落的意象,都可以在大脑中再现后,成为宣泄情感、表达诉求、怀想未来的创作素材,进入到他们的涂鸦之作中。跟成人相对稳定的涂鸦之作不同,中小学生的墙壁涂鸦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一副涂鸦之作更容易被别人拿来进行再创作。因此,我们必须告诉那些涂鸦的中小学生,涂鸦墙是公共开放的空间,涂鸦是任人涂抹的艺术,跟在其他载体上形成的作品性质不一样,涂鸦作品不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不能看到自己的涂鸦被别人涂抹后产生不满情绪,更不能因作品被污染而产生报复心理;所有的涂鸦者,都应该抱着轻松的心态参与涂抹创作,抱着欣赏的心态看待观众的互动,抱着学习的心态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涂鸦是一种动态的文化

涂鸦文化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不拘一格、活泼多样,与观众有着极好的亲密度;又加上涂鸦文化处于开放的空间,有着自由表达和良性互动的基本特性,这就决定了所有涂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作品,而是一种动态的产品形式。涂鸦往往是不断更新的,可以清除,也可以覆盖,长久保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值得提倡。有人总结说,涂鸦更新越频繁,涂鸦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单一涂鸦作品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但整个涂鸦文化却因为不断更新变化、不断生长创造而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涂鸦流行国外并悄悄进入国内校园的主要原因之一。

厦门大学对芙蓉隧道动态文化的管理方式,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甚至导致了一些非议,但他们定期组织涂鸦比赛、利用照片形式保存涂鸦作品的管理思路,很值得中小学校管理者学习。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定期组织涂鸦比赛很有必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随手乱涂乱画的不良习惯,不至于让涂鸦墙显得混乱无序;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发展绘画技能、提高书写水平,进一步提升艺术素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欣赏、知道包容,在正常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格。学校更要重视介入到更新涂鸦的过程管理中,注意将优秀的涂鸦作品拍成照片,建立专门的电子博物馆或照片陈列室保存起来,一方面,不至于因优秀作品被清除或被涂盖而留下遗憾,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创作者个人情感的好方式,同时也会照顾到涂鸦的更新换代和其他学生的表达需求。当然,如果将优秀涂鸦作品照片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是意想不到的,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学生的天赋,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涂鸦文化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校园涂鸦是学生表达天性、宣泄情感、反映现实、描绘梦想的重要形式,有着其他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搞好引导和管理,“下里巴人”一定会广受欢迎,就像厦门大学的涂鸦隧道一样成为学校的靓丽景观,甚至可以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特色。

幼儿涂鸦活动的开展的论文 第5篇

[摘要]幼儿对绘画有着一种自然的需要,在涂鸦中,他们用绘画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内心情感,在感知、操作、表现中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得到发展,同时表现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初入园的托班幼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基本上还处于涂鸦阶段。本文结合纲要精神,通过优化环境创设、改进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科学组织形式来丰富涂鸦活动的开展方式、措施,让孩子在活动中不断观察、学习,为今后的绘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涂鸦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有人曾经作过调查,把鸡画成三四条腿的3岁以下幼童,美国大约有10%,日本大约有3%,中国几乎没有,当然这似乎过于绝对。传统的填鸭式的美术教育,通常会导致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弱化,一位美术界人士说:“与其让孩子机械临摹大师作品,不如让他们信笔涂鸦,孩子的涂鸦太可贵了。”涂鸦是孩子真实情感与认知的表现,更能表现创造力。在生活中,一些不了解幼儿心理的人,往往认为孩子乱涂乱画、糟踏纸张、弄脏环境,因而加以训斥和制止,使孩子萌芽状态下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不再认为画画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慢慢地就不喜欢画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与需要,让他们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由此,本文针对涂鸦期幼儿,研究托班涂鸦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在涂鸦中得到快乐、自由的发挥表现,有其实际意义。

二、托班幼儿涂鸦活动开展的意义

有研究证明,幼儿在1―4岁的绘画期被称为“涂鸦期”,该时期的涂鸦无明确目的,即使有也会随联想而变化,有明显的表达意图,但主要以随意组成的线条或色彩来反映自己的认识。

幼儿的涂鸦期经历着不同的阶段,各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开始涂鸦到脱离涂鸦,这一时期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未分化的涂鸦(18―24个月)

2.有控制的涂鸦(24―30个月)

3.圆形涂鸦(30―36个月)

4.命名涂鸦(36―42个月)

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运动,托班幼儿的年龄正处于有控制的涂鸦与圆形涂鸦的阶段,根据有控制涂鸦与圆形涂鸦阶段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涂鸦活动,将激发其绘画潜能,促进幼儿感知觉、手部精细动作及情绪、情感的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以后的绘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托班幼儿涂鸦活动开展的措施方法

(一)教师对幼儿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成人的评价影响,当成人肯定他时,他便肯定自己,当成人否定他时,他也否定自己。由此可见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

1.教师的评价

许多人拿起一幅绘画作品会轻易地用“好”和“不好”来评价一番,评者不轻意,但对孩子本人有很大的影响。

幼儿在涂鸦活动中,涂沫的律动感,使他获得了动作的快感和满足,线条使他感到惊奇和欣喜,尽管线条凌乱,色彩混乱,成人也不应该多做干预,要知道,这时孩子是在体会作品而不是制作作品,越是鼓励孩子运动,孩子的感爱就越强,发展孩子的自我能力就越好。不同个性的孩子会在涂鸦中使用不同的绘画语言,不同偏好的孩子也会在涂鸦中表现出来,所以允许不同个性的孩子画不同的画,这样,孩子的原始创作热情才会被激励。你可以问他画什么,鼓励他“画得真好”,但最好不要去干涉他画什么、怎样画,这会让孩子流畅的思维一再被打破,而且有可能助长孩子的依赖性,画完一样东西就等着别人下指示,使画带有浓重的成人的理性色彩,抑制了孩子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的发挥。

2.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丰富经验

成人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如逛街、郊游、去医院等,向孩子介绍周围的事物,如:“这房子真好看,像什么?”“哇!灯笼排了好长的队伍。”“阿姨在给谁打针?哥哥怎么啦?”特别是要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观察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如下雨、刮风、点蚊香、绕毛线、小动物等,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如,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树叶,蓝色的天空,彩色的烟花等,培养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

3.重视涂鸦的过程

涂鸦期间,会有很多阶段是孩子成长必须经历的,孩子对涂鸦的兴趣不是因为美,而是因为需要,成长的需要。所以要重视涂鸦过程中的孩子,注意他是如何表现内心世界的,是怎样反映周围环境的,了解孩子的涂鸦意图。其次,要重视孩子自身的提高,随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把过程与结果分开来看。

在涂鸦中适时提问“你画的是什么?”“还要画什么?”“再画个大的好吗?”“这边要画吗?接着画什么啦?”……这些都有助于幼儿产生联想,逐渐延长幼儿绘画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二)优化环境创设

命名涂鸦期的孩子,对于随意涂画出的画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和发自纯净心灵的深刻体会,那么,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对属于自己的绘画天地,让他彻底涂画出自己小小的心灵和情绪,对于他的成功是非常有好处的。

1.设置涂鸦区

在活动室、室外走廊与过道等孩子随处可见的地方,设置多个涂鸦区,提供蜡笔、颜料、粉笔、喷壶、毛笔、水枪、自制滚筒等;并利用生活废用品作为辅助材料,在纸盒、木板上刷、喷、涂、射、滚,充分感受动作、色彩、线条带来的快感冲击;或在蛋壳、石头上涂画“宠物蛋”,拼成彩石路;身处这样的环境,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工具进行涂鸦,并与同伴自由地交谈。

2.设置作品展示区

可以把好的作品摆在室内或特定的摆设区,供幼儿观赏。有的作品,如彩石可拼成彩石路,蛋壳可当成特殊的礼物送给家人,五彩泡沫可悬挂于活动室的天花板上、墙柱上。而有的作品,如纸盒喷画、宠物蛋等则可直接摆放在涂鸦区,等水干了后,其他幼儿可重新涂鸦。

在成人的赞赏下,幼儿会有更大的激情参与涂鸦活动。

3.创设和谐的涂鸦氛围

涂鸦期的孩子喜欢乱涂乱画,但他们的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成人根本看不懂,通常要孩子用动作和语言来补充说明所画的内容,这时,成人要用朋友般的态度友善地配合孩子,引导孩子把能表达的部分内容继续画出来,尽力理解和接受孩子的作品,“气球送给谁?糖糖给谁吃?谢谢你帮助了小猪!”,并进行有针对性地、适当地鼓励,倍加关心和爱护孩子的涂鸦兴趣。

(三)托班幼儿涂鸦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

1.一个题材画不同的画

同一个绘画题材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可以画出不同的画。我们给孩子们观察一堆萝卜,同样是画萝卜,有的都画白萝卜,有的画红白两种萝卜,有的画出萝卜身上的疤痕、毛头,说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视觉注意点。又如同样是画毛毛虫,这次画围着吃面包的毛毛虫,下次画在草地上的毛毛虫,再下次画爬在苹果上吃的毛毛虫、在树叶上的毛毛虫,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丰富了,也会学着在画面上充实空间,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2.玩色活动

出生不久婴儿对鲜艳色彩就有着强烈的反应,所以玩色活动是我们激发孩子们对涂鸦活动兴趣的主要形式。从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感受力入手,使玩色活动成为孩子对涂鸦产生兴趣的一个有效的切入口。玩色活动形式多样,材料工具丰富多彩。如喷画,把颜料调匀倒入水壶,对着磁砖或白纸任意喷画,这些大块的色彩给孩子的视觉以强大的冲击,激发了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再如印画,利用积木、萝卜、螺丝盖等印色,另外有树叶印画、小汽车轮子印画、在小朋友自己的手、脚上涂画等等,各种各样的玩色活动既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又丰富了幼儿的各种感知经验,使孩子们在玩玩、涂涂、印印、画画中认识了颜色、图形、线条等等,也使我们组织的涂鸦活动变得更有其拓展的意义。

3.主题情境式涂鸦

托班孩子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往往手部动作与内心想法不协调,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的涂鸦活动就有很强的随意性,经常画到哪算哪,结合这一特点,设置吸引幼儿的游戏情境,来培养幼儿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涂鸦。如:印画再添画石子路的涂鸦活动时,我们设置了去小兔家做客的游戏情境,把幼儿完成的作品拼接成一条彩色路到小兔的家,边敲门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看,孩子们多开心。每次涂鸦不必强求孩子们中规中矩地摆好姿势,可让孩子们随意些,你画我画大家画,愉悦的氛围、宽松的形式,孩子们会很开心。

4.趣味画

托班孩子的涂鸦有时是为了享受创造的乐趣,没有一定的绘画主题,也没有技巧要求。对于托班孩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趣味画,发现自己可以创造出事先不知道的东西,比画出想画的东西还要有趣。

l 宠物蛋(石头)

利用颜料、毛笔在蛋壳上涂涂画画,作为自己的宠物蛋;或挑选各种形状石头,根据石头的形状,在石头上涂涂画画,圆的可画成人的头、气球等,长的可画成鱼等,自己给石头取名,将石头组合起来,变成更大的宠物品,如家具、一家人。

l 绕钉成形

在塑料板上按矩阵安上彩色图钉,然后用毛线绕过若干个图钉,构成一副副图画,引导幼儿“这像什么?”

l 穿线板

用线在小鱼穿线板上的洞里穿过去,形成一幅图形后,问幼儿“这像什么?”

l 画点成形

在一张纸上先画一批空心点,在两点之间画线,连续的线组成图形。

l 对折画(蝴蝶画)

将纸对折,涂颜料于白纸的一侧,再将另一侧沿折缝合上,展开纸,即得一张对称的形似蝴蝶的画,展开想象,“这像什么?”

l 悬沙画

纸制漏斗一个,一张大泥工板,举起装满沙的漏斗在泥工板上前后左右移动,缓缓下淌的沙子会形成各种立体画。

l 滚球画

将纸球丢进颜料,再把纸放进篮子,让球放在纸上左右上下移动。

l 人体绘画

利用人体的各个部分作为绘画工具,可进行:手指画、手掌画、指纹画、足画等。

四、注意事项

(一) 涂鸦的目的不在参展,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体会绘画的乐趣。

在画的时候应避免过于写实,重在提醒孩子如何用线条、颜色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绘画过程中让孩子找到表现自己的视觉符号系统,慢慢地,孩子就有可能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二) 从孩子的自言自语中捕捉信息,适时引导。

同在涂鸦的孩子讲话,把其内心的世界诱导出来。孩子已经能画出简单的形状了,因为观察角度的不同,他所画的形状可能与成人的设想不一样,对于富有创造想象力的孩子,不必强求固定的模式,否则孩子会觉得只能画书上的图画啦。

五、思考

校园文化涂鸦大赛活动总结 第6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已生活必需品,成为更多人追捧的话题。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刺激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如何让大学生活过的丰富而又有意义,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自律会及团委宣传部为丰富校园生活,结合专业特点,在校园文化节之际准备了这次的涂鸦活动。部分组成,活动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活动概况:

4月7日涂鸦大赛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完善,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前期和期间的宣传工作都做的相当到位,对活动的开展有极大的帮助,活动的流程进行的相当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好评。

二、活动时间:

活动早期准备(4月7日~4月15日)分为前期宣传和前期准备。

活动中期开展(4月15日~4月27日)由组织部和自律会积极开展t恤、墙上涂鸦和活动当天的宣传。

活动后期宣传(4月27日~4月29日)以学校的展板借助照片和学习的网站进行宣传和报道以及获奖情况统计并颁发奖品等。

三、活动的目的:

涂鸦的意义是随心所欲地书画自己的小世界,是不受流派和风格所约束的.虽然确实是发源于黑人的街头文化,但当时黑人社会正处于被严重歧视的艰苦年代,在历史的自然条件下生成的独特文化,玩世不恭的对待态度,之后经过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延续下,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这就是当代暂时的涂鸦的定义,但我相信这些基本上没哪个国内自称涂鸦青年会知道。艺术类院校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在如今张扬个性宣扬自我的时代,就要敢于表达,这样不但符合学生的才能特长,更符合大学校园的时代气息。我们应当去接触去了解涂鸦文化。举办这次活动不单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涂鸦文化。

四、活动的宣传:

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主要由团委组织部和自律会负责,其他部门配合,宣传工作到位。4月7号开始通过海报,横幅在学校宣传栏上张贴,悬挂,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网络部及记者团帮助宣传报道,召集更多的同仁志士参与。深入04,05,06各班级,大力宣传此项活动动员每个班级交上两份t恤或鞋子及两份墙上涂鸦的草稿,题材内容和材料不限。

五、具体内容的总结:

合理的安排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以下工作,布置场地在比赛前对舞台的设计,活动前布置赛场,搭建一个临时舞台。4月29号那天我们在学校操场的墙上开展了墙上涂鸦活动为了不使墙上涂鸦变的简单而乏味同时人人能得到参加的效果。在后操场设置了t恤和鞋子涂鸦的展示舞台。所有展示作品的同学两人一组或者一人一组分成若干组,轮流在舞台上展示,同时我们采取现场采访的方式让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及想法创意进行介绍和讲解。下午在校园举行一个小型的拍卖会,对所有的作品一一挂出,拍卖展出所有手绘鞋和衣服。

六、活动的不足:

虽然这次活动的影响较大,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宣传,但是能够为我们这次活动提供赞助的厂商却很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加强活动对内和对外的宣传,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的赞助商和我院进行长期的交流和合作。

这次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他们的自身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在此活动中提升了自我。但考虑到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所以此类活动不宜过多,怕影响到学生们的专业知识的进度。同时此次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这也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还有同学们的积极参加。虽然有些工作我们做的还不够理想,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做的更好、更完善。

各班级获奖情况如下

一等奖 06级艺术设计一大班

二等奖 05级电脑艺术设计

06级艺术设计三大班

三等奖 04级环境艺术设计

04动画

05装潢一班

最佳创意奖 06级艺术设计四大班

最具人气奖 06级艺术设计一大班

涂鸦在现代包装中的运用论文 第7篇

图形的夸张表达。涂鸦艺术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在它的图形创作中,设计者大胆幻想,将这些符号元素进行夸张概括,使图形具有抽象性、幽默性的特点。涂鸦夸张的图形、粗犷的线条展现了原始野性的魅力,随意的造型表达了自由、个性化的情感,迎合了现代人张扬的个性特点。在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应将涂鸦中出现的新奇图形进行合理运用,通过夸张的造型、粗犷的线条以及不同质感的材料,让消费者在接受作品的同时又调动受众的想象力,集趣味性、文化性、功能性于一体,展现包装的个性魅力。如维他奶新包装,见图1,设计者以涂鸦的形式描绘了情节性的故事,极富幽默性。为了强化包装的视觉形象,有的涂鸦包装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涂鸦形象混搭组合,丰富包装的视觉效果。如CD封套设计,见图2,封面上夸张抽象的图形给人一种原始又古典的视觉感受,不禁让人产生对包装中CD音乐内容的联想,概括抽象的人物和奇特的植物拼贴,二者进行了巧妙组合,展现了包装的艺术特色。这种大胆的创意不仅传达了音乐的视觉魅力,还为商品的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字的多样性表现。涂鸦最初以文字为主,是通过文字的变形来吸引人的注意,这使涂鸦字体本身成为了一件集功能性与审美性于一体的独立作品[4]。涂鸦字体主要表现为箭头、文字的体积化、变形、透视及组合等方式,其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特征丰富了包装的表现手法,冲击了主流设计,为包装的创意带来了另类、多变的风格。由涂鸦字体组合而成的涂鸦符号具有空间节奏的变化感,其字体相互重叠、串联以及大小、间距的变化增强了字符元素的信息活力和视觉冲击力,是视觉美感的再创造。如包装商品名的设计,可利用涂鸦字体亦字亦画的装饰特点,强化品牌字体,在辨识中产生意趣。涂鸦文字的编排应从包装整体设计出发,使个性化的字体与包装风格和谐一致。如路易威登推出的限量版印字涂鸦手提包,见图3,包上“LouisVuitton”品牌标识字以涂鸦字体呈现,黑底上随意描画着简洁的橙色英文字体,时尚休闲,个性十足,这种字体的表现方式摆脱了印刷字体的标准刻板性,使手提包俏皮又不失时尚感,提高了包装形象的视觉冲击力,强化了品牌的视觉效应。

强烈的色彩运用。涂鸦色彩耀眼、醒目,其浓艳的色调,强烈的对比色彩传递出一种年轻、愤怒、不羁、兴奋、浓烈的草根情怀[5],这正符合当代年轻人追求视觉刺激的审美心理。涂鸦作品中的色彩都是五彩斑斓的大色块对比,极具装饰性。在包装设计中大胆采用涂鸦的色彩元素可以丰富艺术表达,其浓郁、鲜明、随意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而,原味的涂鸦艺术毕竟是表现个人的艺术倾向,不具有市场行为。在设计中,如果对涂鸦色彩运用不当,就会显得繁复花哨而影响包装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包装设计中要根据商品特点运用涂鸦色彩,注意色彩之间的关系,运用形式美法则对其进行合理搭配,使色彩形成一种更集中、更强烈、更单纯的视觉形象语言,加深消费者对包装的认知度,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如饼干包装,见图4,设计师在可爱的图形上描绘了单纯、绚丽、高彩度的色彩,使包装鲜亮夺目又不失童趣,让观者在欣赏中找回了快乐、纯真的童年记忆。

2涂鸦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包装的视觉表现

刺激性和宣泄性。涂鸦以随感而发、热情直接、简洁明快的方式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和情感,其作品具有刺激性和宣泄性的审美特征。涂鸦以猛烈的视觉冲击、强烈的字体变化和色彩对比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这种“与众不同”恰恰是现代包装追求个性化的最好视觉元素。涂鸦快速、即时、富有激情的表现迎合了当代青年人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心理特征,而涂鸦中宣泄的情感也很容易感染欣赏者,使其在欣赏中释放压力。如涂鸦风格包装因涂鸦内容的不同呈现出甜美、叛逆、可爱、颓废等不同的视觉效果,这种情绪表达赋予包装独特的欣赏价值,极大地张扬了涂鸦艺术的感染力。涂鸦风格的包装体现了一种情感的宣泄,人们在欣赏这类包装时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归属,这可以为商品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如M.A.C化妆品彩妆系列包装,见图5,设计师采用了涂鸦风格,夸张的美少女形象、随意的手写品牌名称以及大胆丰富的色彩搭配使整个包装充满了年轻的活力,体现出时尚前卫的视觉美感,受到了不少年轻女性的青睐,成为了该产品的卖点之一。现在,很多化妆品公司都将涂鸦风格运用在粉盒、香水等包装上,如BOSS涂鸦限量版劲能男士香水的包装设计,其灵感来源于都市生活,表达的是一种纯然而又桀骜不驯的生活方式,使用这款香水的男士是真诚不做作的,不论时间与地点,随时做自己。

装饰性。涂鸦追其历史可与壁画、岩画同源,这造就了涂鸦艺术的装饰性,如墙体绘画就充分体现了其装饰的审美特征[6]。早期的街头涂鸦表现为粗犷的装饰性语言,但在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下,涂鸦艺术逐步具有了现代设计风格的装饰性,如在日本,涂鸦艺术因融合了精致、细腻的民族艺术特点,使其装饰性的意味更浓。涂鸦利用其夸张的图形、浓艳的色彩和装饰多变的字体来造成一种新颖的装饰性效果,它不是复制性形象的再现,而是注重画面整体节奏、气氛的营造。这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使画面所呈现的艺术形象在对客观事物的阐释方面起到了别样的艺术功效。在包装设计中,涂鸦独特的装饰性语言为商品包装带来了另类的艺术风格。涂鸦看似混杂、过度装饰的画面却使包装呈现出一种现代流行的混搭和复古视觉美感,让人印象深刻。如安娜苏新推出的涂鸦限量版唇彩盘系列包装,见图6,设计师配合主题运用手绘缠枝花的自由形态和艳丽的色彩来展现产品精致与轻巧的个性特色,使整个包装具有复古的艺术设计感。

表意性。涂鸦创作者的目的.是想借助创作造型各异、内容丰富的涂鸦图形向人们传达某种思想,通过这样的创作使涂鸦者的思维得以展现和延伸,因此,表意性是涂鸦艺术的最本质特征[7]。在包装设计中,涂鸦艺术表现形式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丰富包装的视觉艺术表现,还能对产品的内在精神进行完美阐释,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如限量珍藏版的人头马VSOP涂鸦酒瓶礼盒,见图7,其设计结合涂鸦手法与元素完美地诠释了“跨越心极限”这一产品概念。外盒的黑色底色与白色涂鸦字母的搭配尽显简约时尚,纵身而起的潮流达人动感无比。酒瓶上蓝灰色图案底纹将“跨越心极限”这5个涂鸦文字衬托得跳跃夺目,明亮的色调令整个涂鸦图案瞬间跃然于人们眼前。乳白色的涂鸦文字耸立在波涛澎湃的大海之中,寓意年轻人要在逆境中不断突破和前进。这两款看似夸张却充满创意的涂鸦酒瓶诠释了人头马VSOP追求活力与个性,突破自我,积极生活,不断前进的品牌精神。当下年轻人个性时尚,追求“跨越心极限”的生活态度也正和涂鸦的艺术行为不谋而合。

涂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价值取向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观念、意识、审美在不断提高,涂鸦这一新的语言形式不仅能丰富包装的视觉语言,还可以借助包装设计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影响力得到更新和拓展。任何事物只有不断更新和发展才具有存在的意义。涂鸦艺术这一新的语言形式必须对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借鉴和吸收,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涂鸦源于国外,在中国是一个新生的产物,对它的运用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作为设计师应该了解涂鸦的产生渊源及风格特点,重新挖掘并深化,在立足商品特性,抓住消费心理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涂鸦艺术在包装设计上的创新[8]。设计师应将中国传统图形或元素融入涂鸦艺术中,并将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涂鸦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这样的涂鸦包装才能更好地被中国人所接受。涂鸦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情感需求,有着自身强烈的意愿,涂鸦精神带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用情感来表达设计[9]。现代包装设计有太多的参考素材,设计师也因此丧失了自己的原创性和个性,设计的包装千篇 一律,缺少情感诉求,没有灵魂也没有个性。真正好的创意是根据自己的直觉设计出的带有自身情感的作品,这样才能打动人。而涂鸦是冲破禁锢,源于内心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种精神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设计中对情感的诉求。

结语

涂鸦文化论文 第8篇

(一)徐鸦的源起和历史

“‘涂鸦’Graffitisti来自于希腊文,当时该词意指‘书写’,70年代广泛被演变为‘涂鸦’,涂鸦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在公众墙壁上涂写的图画或文字,通常含幽默、猥亵或政治内容。1”

“涂鸦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的地下作品时期,当时的涂鸦者大多为底层劳动者的后代,没有接受过正规院校的培训,是纽约平民区失学、失业街头混混的西裔或黑人青年,在反种族歧视、反战、反权利压抑的运动思潮中,形成一股地域性的反文化社会行为并游走于社会的边缘。2”他们用冲动的绘画形式表达内心的情绪,采用夜间闪电绘画行动,突然出现在城市建筑墙面空白处和流动的运输工具等地方,表达方式随意,笔法粗俗,与城市文明形象相悖,被认为破坏了城市风景,一度遭到官方的阻止。

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华盛顿一位送货小子德米特里,随处涂写自己的号,‘Taki183’,被荣幸登上1971年的《纽约时报》,使涂鸦(GRAFFTl)成了一个艺术名词,街头涂鸦就此开始,涂鸦内容包括文字、卡通人物、政治口号乃至宗教与神怪形象。3”后来涂鸦载体渐渐从街角墙壁、桥洞、隧道到海报、广告、服装等变化,涂鸦与时尚元素结合,朝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二)涂鸦文化的不同文化形态

1. 西方涂鸦艺术与波普文化的结合

涂鸦艺术是在波普文化的的基础上发展来的。1960年代“波普艺术4”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促使70年代涂鸦艺术在欧美等大城市的流行,它们在精神上有着一致性,都倾向于关注大众文化。开始的表现形式为某些瓶罐上的纪念留言,后来成为纽约黑人表现不满的方式。给城市造成管理上的麻烦,引起官方干涉,这种“艺术”形式受到质疑。而在70年代大批有志之士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20多公里长的柏林墙体上进行创作,表达对生活和政治的看法和感情,使之成为有政治、文化和艺术影响力的公共艺术,受到当时政府的肯定和保护,涂鸦的艺术身份得到很大提升。

2. 涂鸦艺术与中国文化的碰撞

上世纪90年代,“HIP-HOP5”热潮开始在中国兴起,街头文化形式的涂鸦也慢慢的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里,例如:北京的798、上海的M50、重庆的黄确坪等。涂鸦多以商业壁画的形式出现,并且逐渐被其他大城市的市区景观规划所采纳。从这个趋势看,涂鸦这种公共艺术形式在国内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在我国所见到的涂鸦大多还是借鉴西方的元素,“中式涂鸦”相对较少。不过,随着涂鸦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热爱创作中国风涂鸦作品的艺术家,出现了一些“汉字”作品和反映中国文化的“中式涂鸦”作品,把传统的优雅现代的奔放相融汇,让人叹为观止。

二、从“涂鸦”到“涂雅”:涂鸦艺术的自由创作和艺术转身

(一)传统涂鸦存在的边界空间形式

就如涂鸦所生成的原因那样,涂鸦自出现以来就带有一种叛逆、刺激、表现欲、成就感,反主流,反精英的后现代精神。涂鸦艺术的这种追求随心所欲、张扬、狂暴的特点完全不符合传统的审美理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于涂鸦艺术作品的理解。导致其发展的前期阶段一直都处于“地下”的状态。城市的桥洞、河堤旁、走廊、电梯、废旧的厂房等成为了涂鸦爱好者的聚集地,开始时并不能为公众会所接受,不被政府和规章制度认可,只能神秘的出现在大街小巷某个的角落,被官方界定为非法行为。

(二)涂鸦艺术走上街头公共空间

对于“涂鸦作品”在是否合法的问题上,涂鸦艺术家们经过与政府部门多年的较量,结合涂鸦艺术本身追求自由的特征,考虑到对和谐城市环境的建设,最终以给涂鸦艺术建立专区的形式暂时缓解矛盾的局面,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涂鸦艺术肯定的体现,涂鸦艺术开始走向公众视野。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公司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地区举办不种形式的涂鸦大赛,例如:谷歌logo涂鸦大赛、车身涂鸦大赛等,获得冠军的涂鸦者会至少获得3万美元的奖励,大大鼓舞了涂鸦艺术爱好者的创作激情。

在中国涂鸦艺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很多单位和学校也会不时的举办一些“涂鸦大赛”或“涂鸦活动”。例如:2006年时上海各校举办的“中国首次公共涂鸦大赛”;近期2015年8月太原举办了“首届国际涂鸦艺术大赛”,来自各地的涂鸦艺术爱好者相聚一堂分享交流他们的创作灵感,被称作“涂鸦界的艺术盛宴”。

(三)从被动的艺术,到艺术的突破

1. 被主流艺术所接受

“洛杉矶当代艺术馆(Mo MA)宣布了洛杉矶Mo MA的历史性展览:2011年4月17日开幕的‘涂鸦艺术展Art in the Streets’持续至8月8日一共吸引了201,352人次的参观者,这一数字堪称洛杉矶Mo MA之最。6”除此之外英美等国家多个大型博物馆也举办过多次大型涂鸦艺术展,或收藏涂鸦大师的作品;另外一些知名画廊也帮助一些涂鸦者创作及推广作品,成为一些涂鸦艺术家成名的平台,这也是涂鸦渐渐为主流艺术所接受的体现。

2. 涂鸦与商业设计的结合

在这个信息膨胀的互联网时代,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元素能在冗杂的视觉元素中被突出出来,一下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把受众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产品及广告中来,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及广告创意公司的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如:一些著名的时尚品牌LV、Prada、Chanel在时装发布会上也争相大胆采用各种绘画、拼接、组图等手法,炫耀展示涂鸦时尚新风貌,迎来观众的一片喝彩。广告设计师们在广告创意上开始寻找别具一格的创意结合点,近几年一些新锐设计师开始从怪诞、个性的街头涂鸦中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饱具个性的创意涂鸦广告。例如:耐克Presto休闲鞋涂鸦广告极具代表性,广告中涂鸦大师大卫·埃里斯与助手伴随着激昂的Hip-Hop音乐在东京街头挥洒涂鸦,与音乐相配合,使涂鸦恰到好处融入到都市影响里,伴随着艳丽抓眼的色彩,涂鸦成了广告中最突出的视觉元素,迎合了此款鞋子的目标消费者——那些引领都市潮流时尚的达人们。

如今,涂鸦艺术正被各大品牌和广告创意公司所青睐,结合涂鸦元素他们总能寻找到独特的创意点。

三、现代涂鸦艺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

(一)现代涂鸦艺术所存在的问题

在涂鸦被商业设计所追捧的同时,其原生态性也避免不了被商业化的媚俗性所消解。商家看似是把涂鸦元素与商品相结合来迎合年轻一辈追求个性的需要,其实何尝不是一种产品对涂鸦元素的利用或移植,原有街头涂鸦的自由、张扬的反叛精神已惨遭冲击。另外,网络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各行业的进步、给各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很多行业产生了冲击,涂鸦也未能幸免,随着一个个涂鸦网站的建立,后涂鸦遭到严重的冲击,涂鸦场所已经由街头、厂房、地铁等转移到了电脑屏幕里的涂鸦网站,街头的涂鸦工作者用pinter、illustrator、PS等软件及数位板等取代了那些又重又脏的喷漆罐和呼吸过滤器。涂鸦艺术的源生态性遭到的冲击,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商业化的繁荣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二)未来涂鸦的发展反思

涂鸦的源生态特征与其商业艺术价值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涂鸦艺术反传统、反主流,原生态表达的特点独具后现代特征,正是因为涂鸦的这一独特气质,获得了艺术和商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所以涂鸦艺术家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涂鸦创作中的这一主要法宝。坚持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与商业产品相结合的同时不要只是为产品需要、为迎合利润而结合,要充分保证其涂鸦作品原生态创意、抒发情感、展现个性和艺术活力的基础上,再利用产品设计诉求与涂鸦作品互相点睛,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果失去这些,一味媚俗商业,涂鸦的艺术价值将遭到失却,未来发展也将会岌岌可危。另外,涂鸦艺术的反叛特性是一种真实、自然的感情表达,它独特的艺术气质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当涂鸦艺术产品面向大众推广,也为时下的现代艺术、视觉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细胞。

总结

涂鸦艺术以反传统、反主流的特点具有后现代亚文化的特质。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样式和文化种类逐渐从“地下”空间,慢慢走上街头,走进公众的视野,并作为一种“艺术”被大众所认可、接受,近年来与商业潮流设计相结合,使涂鸦与高端时尚、新潮创意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一种时尚潮流被大众所推崇和追捧,高端时尚与“低俗”艺术的屏障瓦解了,实现了华丽的艺术化转身。笔者认为:虽然与商业的结合使涂鸦艺术获得了更好地发展平台和创作环境,而涂鸦艺术家们在未来的创作上还是要坚守涂鸦原生态性,保持涂鸦艺术最初的独特气质才能不被商业化的大潮所吞没,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摘要:“涂鸦”由于其最初的生成原因和环境,导致其自出现以来本身就带有一种反传统、反主流的后现代、亚文化特质。它肆无忌惮的表达情感,自由创作的无秩序性,极大的颠覆了传统的审美。刚开始并不能称为一种艺术为大众所接受,大多存在于偏僻的“地下”空间中。它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文化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一些符合公众审美的作品,慢慢成为一种公共艺术进入大众的视野,开始被主流艺术所接受。其艺术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创新,受到了年轻人群的喜爱和追捧,一些艺术设计师们开始挖掘其商业价值,涂鸦艺术被引用到时尚潮流以及广告设计等行业中,赋予产品和设计以新的艺术价值,使涂鸦文化向更加多元更符合人们审美追求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涂鸦,街头艺术,发展,商业设计

注释

11.李永超.城市中的涂鸦文化:一种空间社会学的解读.[J]美与时代·城市,2015(7):109-110.

22 .任玉.当代涂鸦艺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安徽文学卷,2010:272.

33 .彭飞.浅析涂鸦艺术对中国当代壁画发展的意义[D].云南艺术学院,2010:4.

44 .波普艺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

55 .hip-hop是源自于街头的一种文化,有四种表现方式包括m-cing(有节奏变成rap)、b-boying(街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盘技巧)、graffiti writing(涂鸦艺术).

上一篇:庄子的思想下一篇:司机日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