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关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调查报告

2024-06-19

0关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

0关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调查报告 第1篇

关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调查报告

作者:学校:

专业:

年级:学号:津南电大行政管理

2013年 12 月

关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调查报告

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巨大影响。民营企业在我国多种经济成份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才市场的开放使得企业必须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来满足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促进企业发展。该公司传统的薪酬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新的薪酬管理模式已是迫在眉睫。

调查目标:通过调查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善建议,使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调查时间:2013.1

2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访谈法

一、访谈记录

1、问:请问贵公司薪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答:为实现集团“新百亿”的战略目标,必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人才保障,根据集团“十大关键管理”中的“总控授权管理”精神,在“总控授权、授而不乱”的总要求指引下,制定了天津立白日化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薪酬管理机制。通过这套薪酬管理机制,旨在让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与集团理念一致的薪酬价值观,激发激活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工作积极性,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激发人才、用好人才,并帮助人才创造价值、实现自我,成就人生。本薪酬管理机制从以下三个角度全面审视和实施管理:

一是“内部公平性”,确立基于岗位价值的付薪理念、基于业绩表现的价值分配导向和基于个人能力的薪酬分配结果,鼓励员工通过提高工作绩效、专业技能实现个人收入水平的增长,打破“干好干不好一个样”的现状。

二是“外部竞争性”,通过与外部市场进行薪酬水平对标,结合外部经济环

境因素,动态调整集团的薪酬体系,持续保持集团的外部竞争性和人才吸引力。

三是“平衡全面性”,通过规范的薪酬管理机制、规则、标准、流程、工具、方法等,“开前门”而“关后门”,使员工的定薪、调薪做到“有据可依”,公平透明,清晰明了,实现平衡全面性,规避不合理的薪资调整,改变无机制、无规则、无标准的局面,使人工成本实现合理投入和有质量的产出。

2、问:请问贵公司薪酬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答:我们的薪酬管理机制主要内容有薪酬管理职责、薪酬预算总控管理、薪酬体系设计及管理、员工薪酬结构管理、员工定薪管理、员工调薪管理、薪酬管理纪律等内容,公司实行以“3P”理论为核心的付薪理念,“3P”是指岗位(Position)、能力(Person)、绩效(Performance)。

“3P” 理论是目前在薪酬管理领域认可度最高和在外部标杆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薪酬分配方法,强调以“岗位价值”作为付薪基础,以“业绩表现”为付薪依据,而不是以“职务等级”或“任职时间长短”来付薪,是实施薪酬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及保证全体员工合理利益的前提下,将薪酬资源向高绩效、高价值、高潜力的员工倾斜。

3、问:薪酬预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答:薪酬预算制定的原则有薪酬预算要基于扁平化评估结果、加薪资源预算遵循“松紧调节”、空编招聘人员薪酬预算专岗专用、部门组织架构或职能变化需重新核定预算;薪酬预算的方法是先评估影响薪酬预算的因素,计算的公式是薪酬预算=①现有在职人员本基本发薪总额+②地方最低工资调整总额+③编制总控下空编人员本预期薪酬总额+④现有在职人员本加薪总额。

4、问:薪酬体系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在薪酬体系建设中,怡安翰威特根据其过往的成功经验,综合考虑公司薪酬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司的绩效文化和绩效导向,为公司设计出“宽级式”薪酬体系。

这是介于薪点制薪酬和宽带薪酬之间的一种薪酬体系,它将经过职位匹配评估后的所有岗位,分类归并到不同的等级范围内,每个等级划定相同的薪酬区间,形成一条随着等级增加而逐渐上升的薪酬增长曲线。相比薪点制薪酬和宽带薪酬

来说,宽级式薪酬对于强调与市场接轨、付薪时注重员工能力和绩效的企业来说,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5、问:请问贵公司薪酬机制的主要亮点是什么?

答:薪酬费用提前进行科学预算,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公司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薪酬体系设计专业化,“宽级式”薪酬体系能够引导员工自我提高,有利于工作绩效的促进;加薪管理类型多样化,在薪酬总控预算范围内,使用方向是“限高”、“扩中”、“提低”,在员工绩效符合公司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倾向于薪酬水平较低、绩效优秀的基层员工、保证业务正常开展的普通基层员工、优秀的校招大学生员工。

二、问题及分析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之处,正阻碍着其发展壮大。此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薪酬机制缺乏战略层面的分析和思考

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忽略了薪酬创新的目的是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公司在进行薪酬具体设计以前,有必要从战略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在薪酬战略指导下设计出来的薪酬体系适合本公司。

2、薪酬区间设置不明确

公司的“宽级式”薪酬区间仅涉及到概念及应用,还应考虑工资等级的划分、工资宽带的定价和员工工资的定位。工资等级的划分实际上是指工资宽带数量的确定;工资宽带的定价应参照市场工资水平和工资变动区间,对同一工资宽带之中的不同职能或岗位中的工资分别进行定价;员工工资的定位是指将员工放入工资宽带中的特定位置的工作,以实现将“宽级式”工资与员工的能力和绩效表现紧密结合。

3、薪酬机制不适用于一线员工

天津立白作为生产制造型的企业,一线员工的占比较大,但是一线员工流动大,工作内容单一,平均在职时间短,且入职门槛很低,很难评估其综合能力和绩效表现,因此不太适用本薪酬机制的管理和“宽级式”薪酬的运用。

可为一线员工增设计件工资制或组合工资制,计件工资制是根据员工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作业量,按照预先设定的计件单价支付劳动报酬;组合工资制是通过底薪加计件工资支付劳动报酬,底薪可作为考核员工出勤或绩效的工资基数。

三、建议与思考

1、转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把人看作一种使组织在竞争中求发展,并始终要坚持以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特殊的资源来对待,进行培育挖掘和管理。中小民营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必须突破传统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和体系。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关键是要了解员工的不同需求,如有的员工看重奖金,有的员工特别是知识分子和管理干部则更看重晋升渠道、人格尊重、职业生涯设计等。管理者想要激励员工工作热情最大化,就必须本着人本主义的理念,以员工为中心,了解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

2、确立具有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的薪酬政策

公平是保证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达到激励目的的前提条件,而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是企业在市场上吸引人才的重要武器。对通过努力工作获得薪酬的员工而言,企业只有保证薪酬政策的公平性,才能使他们相信付出的劳作与相应的薪酬是对等的,否则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平并不等于平均,薪酬政策的公平性,指的是在同一企业中不同职务所获得的薪酬应正比于各自的工作贡献,它允许企业内部薪酬分配适当拉开差距。对外竞争性的薪酬政策并不是指提高企业整体薪酬水平,而是指将现有的薪酬成本进行合理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能力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有差异的,可以赋予不同的薪酬分配权重,从而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效益。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以及对企业贡献度大的员工的薪酬水平定位在市场薪酬水平之上,以保证其具有市场竞争力,而对于一般岗位的员工,因为市场上供过于求,替代成本较低,可以将其薪酬水平定位在等于或低于市场薪酬水平,以约束企业整体薪酬成本。

3、实行公开透明的薪酬支付制度

保密的薪酬支付制度只会使员工之间互相猜测,引发保而不密,流言四起的情况。实行公开透明的薪酬支付制度,让员工了解企业薪级制度和可以晋升的职级,每一薪级的起薪点,最高的顶薪点等,从而减少员工不必要的猜测,让员工体会到公平,保证工作热情。

4、引入监督机制,确保薪酬制度的有效实施

薪酬制度本身是机械的,关键在于通过管理人员的认真实施和监管人员的有效监督来赋予其意义和效用。因此,薪酬方案确定后,设计与其配套的实施措施和引入监督机制显得异常重要,只有实施和监督同时做好,才能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方案的执行力,切实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薪酬问题变得越来越敏感而又难以管理,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管理方法,尽可能的满足每个员工最迫切的需求,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晴,创造出更大的企业价值。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员工的薪酬管理始终是核心环节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薪酬管理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吸引并挽留优秀员工。

0关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调查报告 第2篇

调研时间:2011年2月 调研地点:成都市双流县

调研对象:成都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

一、开展专题调研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糖果企业异军突起,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不断地壮大,创业者以个人出资或多人合伙,通过贷款集资,吸引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很快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然而,由于薪酬管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它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并且几乎是企业老板一个人的特权。因此,人力资本的合理安排和运营管理对于糖果企业来说具有比其他企业更为重要、更为特殊、更有战略决定性的意义。由于历史等复杂原因,糖果企业大都会存在如下的问题:企业给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较单一化,而且没有任何激励作用;对生产车间员工和行政人员薪酬管理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差异性不大;企业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员工对自己的薪酬和职位的晋升没有明确的预期;企业员工的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这些已经成为阻滞糖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能够处理得当,甚至会引发人力资本运营危机。

成都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包装、储存、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的糖果企业。在整个西南地区,喜相逢食品有限公有着很好的前景,该企业现拥有车间员工和行政人员共250人左右,并且这个数字会随着企业不断地壮大逐步提高,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逐步地增强。现在随着该企业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发展,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将会在整个西南地区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是产品市场。但喜相逢食品有限公司在企业战略和员工薪酬管理等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二、糖果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糖果企业给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较单一化,而且没有任何激励作用

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部分。内在薪酬是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是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外在薪酬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的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成都喜相逢公司的经营者对薪酬的理解在我看来就是我所提出的“外在薪酬”,而忽视了“内在薪酬”。他们仍然抱着保守、短视的观念给员工支付薪酬,以为只要支付给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薪酬就足够吸引、留住人才了。马斯洛需求理论说明了一个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就会不断地追求个人情感、他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然而,经营者往往对员工人格的尊重不够,企业管理者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扣掉员工的血汗钱,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内在薪酬”的存在,导致员工内在薪酬为负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极低,劳资关系紧张。很多糖果企业经营者在员工不满、业绩下落时,第一个想起的激励方法就是鼓吹以金钱作推动力的计划,其实员工想要的往往是企业的认同感和他人的尊重。

同时喜相逢食品公司经营者也忽视了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由于该企业正在处于资金积累的成长期,资金实力相对薄弱,抵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所以对员工的福利投入相对于同种类企业来说还是较少的。该公司的员工除了每月的工资,很难享受到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失业保险、带薪休假、意外补偿金、离退休公积金等。即使有,只要该企业遇到业绩不景气的情况,该经营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削减员工的福利来降低成本,而该企业的员工对此举的反应则很是激烈。这是因为福利并不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因而福利就成为了员工薪酬中的保障因素。所以各种福利待遇对该企业的稳定和吸引人才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企业对生产车间员工和行政人员薪酬管理的区别不明显,且缺乏弹性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糖果企业,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没有很强的关联,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没有较好地体现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实行动态薪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团队业绩或者个人业绩相关联,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科学的薪酬管理中,一般会通过调整工资的等差、职位等级的级差、薪酬总额的计划比例、薪点值的调整、考核系数的调整来让薪酬“动”起来。然而造成薪酬静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让薪酬“动”起来。动态薪酬静态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没有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动态薪酬的发放虽然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不是实际绩效的真实反映,使得动态薪酬的发放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在成都喜相逢公司里,生产车间的一线工人实行的薪酬管理就是刚性的管理,每个员工每月的薪酬都是固定的,没有任何的动态性,这样就会导致生产员工没有任何的工作积极性,最终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下降,企业别说能够盈利了,就连生存下来都很困难;企业行政人员的薪酬管理也大同小异,行政人员每月领着固定的工资,没有任何的绩效考核,对工作的负责或马虎都是一个样,以至于公司在对员工的生产管理上的放松,行政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放松。

(三)企业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目前,越来越多的糖果企业意识到了薪酬的设计事关人才的保留和吸引。但是,却很少有企业将薪酬体系的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薪酬体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如果薪酬体系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脱节,就不能使员工把他们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和生存的方向上去,不能使员工和企业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员工对所在企业组织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都没有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那么该员工就会产生就薪论薪的价值观,把薪酬本身当成是一种目的。那么当其他企业拿出更高的薪酬时,人才的流失就不可避免了。

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战略脱节的结果只能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留下人才的效果甚差,而且又不能补充和增强人力资源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作用。薪酬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员工的有效激励,该糖果企业的员工薪资都是固定的,是否能加薪,多数仅凭老板的意愿,并且在加薪的过程中,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人不对岗现象严重。同样在该糖果企业中,由于实行的是家族式的管理体系和方法,没有规范的薪资和职位晋升机制,员工对自己薪资增长和职位晋升的预期不明确,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从而致使员工缺乏工作动力,生产积极性不高。

(四)企业员工的职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不足

在很多管理基础薄弱的糖果企业中,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亚当斯公平理论指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通常来讲,企业经营者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车间员工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管理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管理过程公平的关注。在这类企业经营者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或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管理是公开或隐蔽并不重要。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黑箱操作的薪酬管理方法,这在糖果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当糖果企业规模一旦大起来了,就会出现问题。

在我的咨询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待遇如何平衡?”、“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待遇应如何平衡?”、“同一行政级别,如主任、经理的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的本质上都是:在企业中职位的相对价值问题。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对基于价值创造的薪酬体系,如果价值评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会极大地影响价值创造,进而会影响到可分配的价值,价值链的传导作用会得到极大的削弱。如果职位价值的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需要进入到精益管理的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按定量的科学的思维习惯来对决策内容进行分析。

三、糖果企业薪酬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提升企业员工的内在报酬以及福利多元化

将内在报酬作为需要创新的领域是民营企业薪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该要重视“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的理念,使员工通过自己的晋升、表现实现人生的成就感、责任感,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并促使员工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具体操作如下:构建学习型组织,该糖果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源的贬值;重视精神激励,在企业中实行“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革新奖”、“节约奖”等奖励是一条简单可行的办法;重视工作的挑战性与兴趣的匹配性,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激发人的潜力和热情。

福利待遇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员工提供了生活保障,并增强员工的保障心理,对增强该糖果企业的凝聚力起到了巨大的基础性作用。该糖果企业的福利待遇不可能与大型国营企业的福利相匹配,但是他们又必须同这些企业竞争以吸引优秀人才。因此管理者应该可以考虑创新福利体系的设计,在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匹配报酬的同时,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以使得员工的生活更有保障,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还可以留住优秀员工。

(二)让员工的薪酬真正的“动”起来,使薪酬和绩效紧密相连

首先,一个员工的工作表现是好是差,对企业的贡献是多是少,应该直接反映到他的薪酬上面,不能 “干多干少一个样”,那样会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人才的市场竞争也日夜激烈,企业的薪酬只有在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留住既有的人才,并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外面的人才加盟。最后,当企业赢利表现良好时,通过薪酬调整,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大家分享,员工才能保持高昂的士气;当企业赢利欠佳时,也可以通过薪酬调整将企业的赢利欠佳的现状传达至每一位升员工,由此激发员工的斗志,同心同德,共同奋斗,企业才可能有所转机。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对生产车间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这样干多干少都是由员工个人的能力决定的,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企业的行政人员实行固定工资+绩效奖金,这样一来行政人员既能够很好的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又能够以公司的发展目标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加大了,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企业当然能够有一个更高,更长远的发展。

(三)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

不断完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使企业成员随公司的成长及对公司的贡献能获得公平合理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使每一个正直及卓越的成员都有公平得到发展的机会,而不需要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扭曲最后的结果。同时,可以建立员工培训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在建立薪酬体系时应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员工看到未来,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和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使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如果企业能了解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并努力配合员工实现该职业规划,就必然使员工产生成就感和归属感。

(四)科学测评岗位价值,设计具有内部公平性的薪资标准

公平是薪酬管理系统的基础,一般来说,只有员工认为薪酬的支付是公平的,才会产生激励作用。公平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收入的感受与对自己投入的感受之比和个体对比较对象收入的感受与对比较对象投入的感受之比相比较,只有当比值相等时,才会感到公平。企业应对职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工作的复杂程度、职位涉及人际关系的难度与频度、职位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工作中的责任与压力大小等诸多要素进行科学的测评,准确衡量各岗位的价值来确定付酬的标准,以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为减少企业内部测评人员感情等因素的影响,可邀请外部薪酬管理顾问参与测评,或委托薪酬管理咨询公司,以增强测评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平性。

四、结论

关于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研究 第3篇

目前, 薪酬既不是单一的工资, 也不是单纯的经济性报酬, 而是企业对员工提供的劳动所支付的各种形式的酬劳, 反映了企业与员工间的交换关系。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 可以将薪酬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激励性因素, 是企业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 如工资、固定津贴、福利项目等;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 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如果外在性因素达不到员工的期望, 则可能出现人员流失, 甚至招不到人等现象。但尽管高额工资和多种福利项目能吸引新员工加入并留住员工, 却常常被视为应得的待遇, 很难起到激励性的作用。因此, 最好采用菜单式福利这种方式, 可以根据员工各自的特点和具体需求, 列出一些福利项目并规定一定的福利总值, 让员工自由选择, 各取所需。用这种方式区别于传统式福利项目,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深受员工的欢迎。

一、薪酬管理制度分析

1. 薪酬管理的定义。

薪酬管理是一个组织针对所有员工所提供的劳动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就薪酬水平、体系、结构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等的薪酬做出决策。同时, 企业还要不断地制定并修改新的薪酬计划, 拟定薪酬预算, 与员工沟通, 对薪酬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价予以完善。

2. 薪酬管理的特性

(1) 特权性。薪酬管理是企业员工参与最少的管理项目, 它可以说是公司老板的一个特权, 甚至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员工参与薪酬管理会使公司管理增加矛盾, 并影响投资者的利益。所以, 透明度很低。

(2) 敏感性。因为薪酬管理直接牵扯到每一位员工的自身利益, 所以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板块。特别是在员工的生存质量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薪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另外, 薪酬是员工在工作能力和执行力的直接体现, 员工往往会通过薪酬的高低来衡量其在公司中的重要性。

(3) 特殊性。由于每个公司的情况各不相同, 所以薪酬管理的差别会很大。另外, 因为薪酬管理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管理类型, 通常可分为岗位工资、技能工资、资历工资、绩效工资等, 所以,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 薪酬管理的原则

(1) 补偿性原则:是指补偿员工恢复工作精力所必要的费用, 如餐补, 交通补助等, 以及员工为获得工作能力和身体发育所先行付出的费用。

(2) 公平性原则要求即要考虑员工的绩效、执行力和责任等因素, 又要结合外部竞争性、内部一致性等要求, 达到“感性”目的:外部公平感、内部公平感与个人公平感。

(3) 合法性原则:要求薪酬管理制度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4) 竞争性原则:即要求制定并使用的薪酬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

(5) 激励性原则:多劳多得, 使薪酬与员工的贡献挂钩。

(6) 经济性原则:比较投入与产出效益。

(7) 透明性原则:薪酬方案达到公平、公正、公开, 禁止高管人员自行定薪。

(8) 方便性原则:抛掉复杂的运行方式, 通过简明的内容结构、简单的计算方法和简便的管理手续进行管理。

二、薪酬管理的“理性”与“感性”

薪酬管理的“理性”更强调薪酬的“科学性”与“原则性”, 而“感性”则注重“激励性”与“可行性”。薪酬管理若没有“理性”, 就没有了章法, 则会出现薪酬的随意性, 也就是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在凭着感觉进行薪酬管理的情况;但如果完全理性, 没有了感性支撑, 则找不到薪酬管理的目的, 变得为了薪酬管理而做薪酬管理。

三、薪酬制度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有激励作用和增值作用的薪酬可以保证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 能够吸引优秀的符合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需的人才。其次, 对员工的薪酬激励不仅可以留住员工, 还可以提高员工工作士气, 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最后, 通过薪酬激励, 将短、中、长期经济利益相结合, 员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促进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利益, 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实现共赢。

总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 企业应该树立全方位的薪酬管理意识, 最大限度地去开发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潜力, 为企业营造一个团结、稳定的后方阵地。

摘要:鉴于管理实务的要求, 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也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发展。这些理论虽然遍布于各种管理学理论之中, 却又影响着企业薪酬管理基本理念和基本风格的变迁;同时, 现实中林林总总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又折射出这些理论的精髓。

关键词:薪酬,薪酬管理,激励

参考文献

[1]、卢锐.管理层权利、薪酬激励与绩效——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卢锐.管理层权利、薪酬激励与绩效——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侯清麟.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2]、侯清麟.国有企业经营者最优报酬激励机制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关于企业薪酬管理的探讨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一般原则

经济学上,薪酬是指劳动者依靠劳动所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的总和。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给以货币形式或非货币形式的相应的酬劳。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在一定意义上它更是代表员工自身的价值以及企业对员工工作的一种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的前景。

薪酬管理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和较多的矛盾冲突,但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以遵循。实践也证明凡是一些成功的薪酬管理方案都是在遵循以下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

1.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员工对企业薪酬体系以及薪酬管理过程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或感知。薪酬管理的公平原则既要求过程公平,也要求结果公平。过程公平是指薪酬分配的过程要公正合理,结果公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自我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2.有效原则。有效原则是指薪酬系统能否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薪酬的有效原则要求企業在制定薪酬系统时要结合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力求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3.合法原则。薪酬的合法原则是指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在制定薪酬系统时,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是最起码的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的部分企业特别是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4.激励原则。激励是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激励的过程是从个人的需要开始的,由于员工之间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对员工激励的方法和措施也就多种多样,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员工激励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还是薪酬。

二、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分配仍然存在着平均主义

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工资分配上仍然存在平均主义倾向。虽然国有企业平均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市场水平,但工资差距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较小及重要职位薪酬水平偏低两个方面。工资分配的平均主义导致国有企业虽然支付了较高的人力成本,但仍无法摆脱企业内部公平感不高,员工收入状况满意度不高的困境;导致企业想分流的人分流不出去,而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却大量流失。这对国有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二)薪酬分配未能与绩效形成有效联动

(1)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总额管理政策无法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方式主要体现了上级单位的控制性,并未与本公司经营状况,如产值和利润的增长、成本的控制、计划的完成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作为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只有在员工的收入水平与公司整体效益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2)员工个人收入水平与个人绩效关联不大。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大部分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并没有实行全面的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方法也以传统的经验判断居多,定量考核指标较少,基于战略目标和经营重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绩效考核技术的缺失直接影响企业构建与绩效联动的薪酬分配体系,导致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缺乏激励性和导向性。

(三)奖金相对固定,激励作用弱化

奖金是对超额劳动付出的回报,是工资制度中相对灵活、最具激励性的模块。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奖金管理制度,但是现行的奖金制度,更多的体现为以扣罚为主要形式的负激励,除了做出相应的扣罚外,奖金主要依据其所在岗位对应的奖金固定系数进行发放。因此,只要员工不犯错误,基本都能拿到。这种固化的奖金制度实际上已演化为工资的定额补充,成为公司员工收入的主要来源,脱离了其原有的基本职能,正向激励作用大大削弱。

三、企业薪酬管理的建议

1. 构建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

制定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重点就是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收入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使员工收入时刻与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企业绩效保持动态联系。这样,员工就会由被动接受工作任务变为主动关心个人、部门以及企业的绩效状况,极大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发挥实效的保障。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得出公平的、使员工容易认可的绩效考核结果,从而为绩效与薪酬顺利挂钩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还能够有效支撑、传达和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成为将员工个人收入与企业、部门业绩挂钩的方法保障。

2. 优化奖金项目设计,强化激励效果

“奖金”的设计要导向明确、体现差别、动态发放。针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特点,可以设计制度性奖金和非制度性奖金两种奖金发放形式。制度性奖金是一种经常性的奖励,如全勤奖、安全奖等。为了保证奖金的激励作用,制度性奖金项目的设计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并需要严格控制。非制度性奖金是对在完成企业计划外的重大工作中表现突出或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进行的、有导向性的特别嘉奖,非制度性奖金的种类、数量要设置合理,发放要及时才能发挥最佳的激励效果。薪酬管理的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岗位劳动评价技术,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多元的、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实现薪酬分配的“贡献、激励、公平”原则,建立“淡化身份、贡献第一、效率优先”的分配价值观,是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发展方向。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蹦而就的,在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沉淀因素,逐步规范、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为薪酬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林景良.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对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J].园区经济,2009(5):130-132.

华迎放.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劳动保障,2010(11):35-36.

庄序莹,范琦,刘磊.转轨时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运行模式研究——基于上海市事业单位的方案设计和选择[J].财经研究,2009,34(8):97-109.

关于现代企业薪酬管理模式的思考 第5篇

一、宽带式薪酬的模式

宽带薪酬就是对企业职位体系进行评估和分类,将众多的职

位变成数量不多的职级,增加每一职级的上下薪酬可变动范围(所谓宽带),这样在减少职务级别链的同时,增加不同绩效间的薪酬差别。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员工现在不用过多地考虑是在什么样的一个职位,而是着重要考虑他在公司所处的角色,角对博现代锐企业管薪酬理管理在模式线的思考色实际上反映的是他对公司的贡献大小。可以说宽带薪酬是带有变革色彩的薪酬模式的设计思路,它能够在企业中塑造一种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宽带薪酬管理模式基本条件:员工的直接上司有权并且愿意对薪酬进行管理。由于在宽带薪酬管理中,对员工薪酬水平的确定依据不仅是单一的工作岗位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价格、员工企业内部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员工绩效的评价是基于团队而不是个人,这就需要员工所在的团队领导,通常是直接上司对薪酬管理负有更多的责任和重要的权利。

宽带薪酬管理模式的重点:重视员工绩效。在宽带薪酬中,员工职位的晋升与其报酬待遇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样员工就不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职位的高低上,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如何提高工作的绩效上,增强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带来了企业绩效的提升。

宽带薪酬管理模式的作用:首先是为员工营造公平的机会。由于宽带薪酬带来的员工浮动范围的扩大,同时与绩效挂钩,使员工对工资可达到的期望值有所增加,内部公平性问题得到更大的解决。其次是提高了薪酬的灵活性,增强薪酬体系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二、全面薪酬的模式

“全面薪酬”是指企业给受聘者支付的薪酬分成“外在”和“内在”两大类,是“外在”和“内在”薪酬的组合。“外在”薪酬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退休金、住房津贴等。“内在”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文化等等。

“外在”和“内在”薪酬各自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全面薪酬管理模式把“外在”和“内在”两种薪酬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对员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全面薪酬管理模式应注意以下三点:

1.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就是企业要能适时地了解和掌握市场上本行业内各种岗位的各种薪酬方式的平均水平,否则,把握和控制自己公司的薪酬待遇水平就失去了依据。全面薪酬的成功实施还要靠企业与受聘者之间相协商,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

2.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的重点。就是注重非现金薪酬。薪酬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现金薪酬,员工对企业的薪酬满意程度评价由非现金因素占有更大的比重。一般地说,外在激励由于是可量化的,它们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达到一个平均的水平。内在的激励是非货币化并难以量化的,大部分内容则完全要靠公司自身不断地培育和积累,如公司文化、工作环境、公司对个人的名誉表彰等等。

3.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的作用。将经济与非经济的薪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员工和企业之间营造一种双赢的工作环境。

三、自助式薪酬的模式

建立一种以员工的个人需求为中心,由员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自己薪酬组合的薪酬管理方式——自助式薪酬管理方式。

采用自助式薪酬方案的企业将设计出一个薪酬菜单,员工可以在规定的薪酬形式范围内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薪酬组合。比如薪酬形式划分为5组,10种类别,形成自助式薪酬=(基本工资+附加工资+福利工资)+(工作用品补贴+额外贴)+(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心理收入+生活质量)+私人因素,假如某个员工对额外津贴不感兴趣,那么他就可以放弃额外津贴,选择其他几个他感兴趣的部分。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应把握好以下四点:

1.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员工的参与。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是对传统薪酬管理理念的挑战,也是对传统薪酬管理理念的创新,它注重员工自己的薪酬形式意愿及其表达。

2.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的重点:尊重员工。企业无论是在文化环境还是制度环境,崇尚尊重员工个人薪酬需求。企业提供的薪酬要为员工们所理解和接受,要真正符合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否则再好的体系构想也难以奏效。

3.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的作用: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员工可以调整各自的薪

酬方案,参与范围可以超出工资以外的范畴,如晋升机会和发展机会,这样就能满足员工的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4.注意薪酬的对内公平性。从企业内部来看,员工关心薪酬差别的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然而员工个人能力、工作岗位和工作态度的区别必然带来个人薪酬的差别,如何使这种“差别”既能鼓励先进又能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而

且又体现公平,这对薪酬管理至关重要。企业薪酬设计应遵循“公平与公正”原则,特别是对内公平,不同部门之间或同一个部门不同人之间,薪酬水平必须反映岗位职责、能力和绩效的差异。要加强企业薪酬的对内公平,就必须合理地确定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有效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和绩效考核,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不公平的问题。

关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思考 第6篇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10)作者李小敏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越来越高,这体现了管理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2008年初,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天价年薪将社会收入分配的矛盾推到了高潮。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宣布的50万美元限薪令,吸引全球关注。有关国企高管年薪的话题在整个社会上热度不减。如何加强规范国企高管薪酬的管理,如何健全国企高管薪酬激励约束机制,这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现状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都由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企业高管薪酬由主管部门依据其实际业绩提出建议,按工资管理体系,经审核后按管理权限由任命机构审批确定。国务院确定的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由国资委制定明确办法考核确定。总体上讲,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要求考核确定的。

我国企业约目前主要分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及非公有独资企业,相应的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管理和水平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即由2000年前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与非公有独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别大发展为现在逐步趋同;企业高管薪酬水平由2000年前总体偏低,国企高管薪酬水平明显低于非公有独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到2003年以后逐步并快速提高,目前已接近后二类企业高管薪酬水平。如2007年全国1242户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是35.45万元(不包括股权激励),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为34.29万元,私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为37.41万元。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及特殊性

目前社会各界对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意见较大:(1)国有企业主要是金融企业、房产企业高管薪酬部分人偏高:如部分国有证券公司高管平均年薪达200—300万元,少数人达1000多万元,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几十倍到几百倍;(2)中型企业或下属企业高管年薪高于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高管,薪酬关系倒挂,如有的资产规模不大、营业范围不广、效益一般的国有金融、房地产企业高管年薪达600多万元,其母公司高管年薪却仅有100余万元。

社会各界之所以认为国企高管薪酬偏高,主要是因为国企高管有如下的特殊性:

一是服务对象不同。国企高管是为国有资产的股东,即全国人民服务,而不是非公有企业高管那样为私人股东服务。

二是履行职责要求和条件不同。国企高管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不能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单一导向,必需兼顾社会效益;其经营管理环境条件一般较好,都能得到政府支持和帮助。

三是产生机制不同,国企高管是行政任命为主,绝大多数不是竞争上岗,而非国有企业高管是通过市场选聘。

四是身份背景不同,国企高管是“干部”,大都有行政级别,有的人是人是前政府官员或准官员。而非国有企业高管是社会人,没有“干部”身份,是职业经理人或准职业经理人。

五是职业保障不同,国企高管的“铁饭碗”不容易被打破,职务“含金量”高,职务消费待遇好,在任职企业没干好,可以调到其他企业,或者又调回政府当官员,没有后顾之忧;而非国有企业是“瓷饭碗”,干好了可以拿高薪,没干好就可能“炒鱿鱼”,职业风险大,后顾之忧多。国企高管薪酬水平确定依据思索

从理论上讲,各类型企业的高管薪酬水平一要能体现其人力资本价值,二要与企业业绩紧密挂钩上下浮动,三要与社会上有可比性人员的薪酬价位衔接,以保持必要的对外竞争性。国企高管薪酬确定既要基本遵循以上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首先,体现人力资本价值,应让国企高管过上较高质量的生活,但由于其是“党员”、“干部”身份,基本薪酬应低于市场同类人员水平,不宜与职工平均工资差别过大。其次,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相当部分来源于非管理要素,因此其高管薪酬与业绩挂钩浮动应设定封顶机制,以剔除垄断、政策优惠等因素影响;其三,因生产机制、职业保障等方面的特殊性,国企高管薪酬水平不能完全与市场选拔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薪资水平对接。

至于国有参股企业高管薪酬,应由企业董事会确定,但对于其中的国有资产所有者派出的高管,由于这些人员也具有国企高管“产生机制”、“身份背景”等特殊性,为了平衡其与国有独资、控股企业高管的薪酬关系,对由混合所有制企业确定并发给这些高管的过高薪酬,应由其派出机构控制其实际发放水平。对规范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政府需要综合平衡、统筹协调、科学处理国企高管薪酬问题,并实施有效监督,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09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讲:“我们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深入研究了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的有关问题。具体的工作步骤是先规范中央企业高管人员的薪酬,然后再指导地方政府来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在制定规范文件的过程中,我们考虑五个原则:第一、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督相结合,不能错误;第二、激励功能和约束机制相统一,不能偏废;第三、短期的激励和长期激励相兼顾,不能近视;第四、高管人员的薪酬增长和职工工资的增长相协调,不能悬殊;第五、完善薪酬制度与规范补充保险,职务消费相配套,不能单一。”

本人建议就规范国企高管薪酬具体措施如下:

(1)区分国有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管理:我国国有企业的情况较复杂,需要区分不同企业的情况,分类制订其高管薪酬的管理制度。

(2)合理确定高管薪酬水平:一是合理确定基本年薪水平,以地区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基础,乘以一定倍数确定基础薪,使国企高管薪酬起点公平;二是正确确定企业规模系数,合理区分不同规模企业经营者的基本年薪,解决不同或相同行业、层级企业经营者之间薪酬倒挂、关系不顺的问题。三是统一平衡绩效年薪上限,一般按基本年薪的3倍封顶,以利于剔除政策、垄断因素带来的非管理要素影响:同时国企高管薪酬水平应与普通职工收入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3)进一步显现业绩考核的激励约束效果,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更紧密,不断完善“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的考核分配制度;同时建立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挂钩的机制。增加国企高管薪酬中长期激励的比例,改善薪酬结构,以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提高国企高管薪酬中的长期激励部分,增加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设计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期权形式。

(4)扩大企业高管薪酬信息的披露范围、提高薪酬信息的透明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以利于各有关方面加强对企业高管薪酬的监督。应定期向社会公开高管薪酬,而且披露的内容应完整、准确、及时,不仅要公布薪酬总额,还要公布各部门的构成,以利于社会的监督。考虑到我国企业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的现状,我国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按“厂务公开”原则对高管薪酬信息进行披露,另一方面要求健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办法,提高各类企业高管薪酬信息的透明度,形成有力的民主监督氛围。

(5)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深化高管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普遍建立高管竞争上岗制度,国企高管应尽量公开招聘产生,这样有利于选聘到真正符合任职要求的经营者,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保证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把党管干部与市场选拔经营管理人才有机结合起来。

(6)规范国企高管的补充保险、职务消费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国企高管的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办法,合理安排并平衡国企高管与其他职工的分配关系,继续规范职务消费制度,减少并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职务消费。

上一篇:银行职工入党志愿书下一篇:工勤人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