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2024-07-09

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精选6篇)

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第1篇

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主题,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现有农村人才23.5万

人,占全市农业从业人数的21.7%,人才分布涉及科技、生产、经营、销售、信息等诸多领域;高中以上学历18万余人,占农村人才总数的80%,其中大专以上17275人;省管、市管、镇管乡土人才达4750人,农村人才的不断涌现,为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市委坚持把党对人才的宏观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管理,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农业局主要负责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行业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和社会团体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重点加强镇办农村人才工作服务站的跟踪管理和指导服务,按照地域与产业,分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2、完善制度,营造良好培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乡土拔尖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市关于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等文件,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活动,选拔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村两委班子,推荐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党政人才参加省委组织部培训。结合实际分层次选拔农村乡土拔尖人才4920人,并对拔尖人才全部建档建卡,实行跟踪管理,为638名农村乡土人才评定了农民技术职称。关心农业实用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为沙湖原种场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人才卢宝阳送去资助资金1万元,为回乡创业的7名大学生送去资助资金6万元。健全人才市场信息网络,每年举办春秋两季人才招聘会,发布网上求职信息600余条,帮助转移300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进城就业。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在全市营造“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与电视台、日报社、周刊、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联合开办专栏,集中宣传了我市张沟镇养鳝专家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陈江启、剅河镇“桃树大王”许先平、镇果树种植大户园艺场党支部书记陈新安、毛嘴镇养猪专业户丁振山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史和取得的业绩。

3、强化能力培养,提升开发水平。大力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巩固市农广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技校、就业训练中心等12家定点培训机构培训能力,加快市综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打造“荆楚缝纫妹”、“厨师”等特色培训品牌。同时,结合产业特色,(来源:好范文 http:///)打造“张沟养鳝”、“刘口电氧焊”、“沙嘴电工”、“铁匠湾钳工”、“新里仁口机修”、“芭篓湾水暖”等一批劳务培训品牌。近年来,全市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5100人。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专家教授来我市讲学,开展“院士专家垄上行”等活动,与农村技能人才面对面交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共选派223名农村优秀人才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脱产班和函授班学习。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充电”,共选派50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到华中农业大学短期培训,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4、注重作用发挥,形成培养效益。根据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化要求,把有一定专业技能、分散经营的农村人才联结起来,组建协会、公司、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建设农产品基地,组织农民参与规模经营,形成“基地+协会+农户”的连锁经营模式,发挥群体优势,帮助农民致富。先后组建了水产养殖协会、家禽养殖协会等20多个经济组织,共聚集各类农村人才4000余人。还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采取“能人+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推动了产业升级,给传统农业带来新的生机。湖北省万荷堂莲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洲创办湘莲加工企业,采取企业提供连种,负责加工销售,农户负责种植,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效果。张沟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养鳝专家陈江启,自己养鳝成功后带领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网箱养鳝,全村共有523户发展网箱养鳝2400亩,全村实现产值4000万元,创收1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积极推行“用一位能人、传一项技术、兴一方经济”的人才振兴计划,充分发挥了各类领军人才的作用,加速了经济和人才的快速增长。毛嘴镇丁纪平是我市远近闻名的养猪能人,在镇党委的大力扶持下,投资建起了现代化养猪基地,以此为依托,与

当地40多户养猪专业户成立了“养猪联盟”,每年出栏优质牲猪近万头,同时带出了近200多人的养猪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党员“双建双带”活动,采取“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对子,确定对口帮扶关系,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效应。沙湖原种场火脑沟分场党员胡常德大力发展甘蔗种植,成立了甘蔗销售协会,积极带领群众着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场甘蔗种植连片面积达到500多亩。鼓励并支持一部分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农村经纪人,带动农产品区域经济,实现一个经纪人带一村,多个经纪人带一镇。镇是一个网箱养鳝大镇,由于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每年黄鳝销售都低价贱卖,利益甚薄。近几年,镇积极鼓励以养鳝专家王立新为首的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和种养大户跳出农门,专搞农产品营销,切实为广大农户当好经纪人,产前抓信息、跑订单,产后抓营销,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手工技术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人才相对较多,经营管理型、复合型人才较少人才较少。二是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三是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实用人才在带领致富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有的常年在外打工,示范作用也很难体现。四是农村实用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着眼于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与总量,立足于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与供求关系变化,引进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2、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后续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发。

3、科学管理,有效激发农村实用人才活力。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柔性流动、评价激励、市场配置等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激发人才活力。

4、加强引导,营造农村实用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宽松的社会环境、广阔的创业环境,努力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第2篇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农村秘书网网址:6636.bak.cn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439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77%。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2430人(种植业能手1701人,养殖业能手72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55%;农村经纪人83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9%;能工巧匠37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8.5%;农商业者75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7.5%。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279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3.5%;高中文化的79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8%;中专文化的50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5%;大专文化的29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7%。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114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5%,35-45岁的145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3%,46-54岁的1280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9%,55岁以上的52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1160人,其中中级职称的63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63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122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165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742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10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2.53万公顷,养鹅达到302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110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103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8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150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3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189个行政村中有31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63%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1160人,平均每个乡镇61人,每个村只有6人。

3、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大多从事基本农业生产,而从事特色种植、特

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知识范围和知识水平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4、农村人才队伍管理仍不规范。通过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对策措施

针对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从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和总体素质出发,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需求,在大力发展主产业科技培训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农村其它行业所需的实用人才进行培训,确保多层次、有重点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依据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按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明确分工,确定重点培养对象,落实培养责任,在培训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同时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

2、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内容,关系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质量的高低。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根据需要调整培训内容,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在对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培养计划,每年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左右;培养2000名农民致富骨干;为农村中小企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800人左右。根据培养规划,对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章可循,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为培训内容服务,不走过场。

3、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

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第3篇

1 资源现状

达坂城区下辖1镇3乡, 1个管委会, 23个行政村 (队) , 农业户数4365户, 农业人口2.1万人, 其中参加农业分配的农业人口约1.96万人。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全区16~45岁劳动力8200人, 46~60岁劳动力4000人;男性5900人, 女性为5800人;小学文化程度5700人, 初、高中5500人, 大专以上学历400人;从事一产8400人, 二产800人, 三产3100人, 季节富余劳动力1100人, 长期富余劳动力9700人。

据调查统计, 全区有农村乡土实用人才678人, 占全区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总数2290人的30%。 (1) 生产能手74人, 其中种植能手有35人、养殖能手有28人、加工能手有11人; (2) 经营能手19人, 其中农村经营人12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17人; (3) 能工巧匠300人, 其中科技示范户300户; (4) 科技服务型人才125人, 其中, 动物防疫员45人, 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20人, 农机能手60人; (5) 社会服务人才160人, 其中乡村文体人员100人、乡村社会工作人员60人。

2 本土人才主要带动效应

近年来, 在加快推进人才工作, 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达坂城区创新意出实招加大新型农牧民培训力度, 着力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队伍, 这支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1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配合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区把农牧业科技培训与农牧业、设施农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与种养殖户的技术需求相结合, 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一是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达坂城雪菊花种植面积由2011年的1.33hm2增加至2012年的200hm2, 干花市场平均销售价为200元/㎏, 促进农牧民人均增收361元。同时, 通过科技指导和培育农牧民试验鳞片扦插株、移栽食用百合成功, 每株单粒重80g到150g, 每667㎡产量达1200㎏左右, 可实现经济效益5000~8000元。二是农牧民选用良种法种植蔬菜, 此种植普通品种增收显著, 较粮食纯收入增1200元。三是实施农牧结合, 以农促牧, 引进应用青贮玉米农业机械化现代种植与收获作业技术, 使劳动成本降低, 当年推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1453.33hm2。

2.2 设施农业效益有所提高

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和引进科技特派员、农牧民技术人才, 加强设施农业生产使用技术的示范指导, 从柴窝堡管委会温室集群试点开始逐步对全区温室推行水肥一体机械化应用技术, 温室投产使用率提高到72%;并以达坂城镇奶牛养殖小区为主引进建设标准化挤奶厅两座, 促进了乳业的快速发展, 仅牛奶一项, 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523元, 占农牧民人均收入的6%。设施农业温室在白皮洋葱育苗、雪菊花育苗及干花晾晒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好作用。

2.3 推进标准化养殖业加快发展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与服务, 农牧民现学现用, 全区累计建成近20个养殖小区 (托牛所) , 为达坂城区畜牧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2.4 利于合作社规范化运行

在农牧民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下, 我区累计注册成立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2个 (专业协会3个) , 基本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农村各个产业, 通过合作组织+农户 (种养殖大户、散户)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农户政府部门+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运营模式带动农户1300余户, 占全区农牧民总户数的30%, 2012年带动农户新增收入3000元。我区还邀请市供销学校对全区合作社带头人、经纪人进行了职业培训测试, 83名农牧民取得合作社经纪人合格证。

2.5 促进三产业增收明显

近年来, 随着我区兰新二线铁路工程续建、小水面、小游园项目的实施、风电产业发展、定居富民等工程建设和职业学院扩招, 外来人员的增加, 促进了我区农牧民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实用人才增加, 2012年从运输业获取的人均纯收入增幅10.6%, 在餐饮业中获取的人均纯收入增幅1%, 在服务业中获取的人均纯收入增幅为5.6%。

2.6 增加了外出劳务的创收

随着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达坂城落地企业、建筑工地的增多, 吸纳了本地劳动力;同时, 我区逐年加大对劳动力转移技能的培训, 加之受工资成本增长等因素影响, 农村劳务就地输出等越来越为密集, 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3 存在的问题

3.1 数量偏少

在被调查的村中, 农村乡土实用人才仅占3.4%, 每个村居的平均拥有量仅为33人, 比例明显偏小, 辐射作用明显不够。

3.2 文化偏低

调查显示, 农村实用人才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初中、小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8.19%, 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6%,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 并且部分拥有大中专学历的实用人才也是非农业专业技术学校毕业。

3.3 年龄偏大

很多农村实用人才由于文化程度较低, 不能及时从书本上间接获取科学知识, 同时又因缺乏接受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机会, 完全依靠个人在实践中不断积累, 所以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锤炼出相对成熟的技术。在被调查村的实用人才中, 30岁以下的有103人, 占15.5%;31~40岁以上的有76人, 占11.49%, 41~50岁以上的有109人, 占16.49%, 50岁以上的有5人, 占0.7%。其年龄构成明显偏大, 造成现有实用人才队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弱, 更新知识速度慢。

3.4 培养渠道窄

调查显示, 虽然我区大力推进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入户”工程建设, 实行14小时不间断播放科技、文化等实用视屏, 以此解决农牧民居住分散和受农时限制查阅信息困难的问题, 但是多数农村乡土人才成才渠道以师传身教、技能实践积累经验、自学、乡镇培训等方式为主, 而通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培养渠道进行专门培训成才的则较少, 很多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 缺乏系统性和理论基础, 一旦事物发展变化及出现新的情况, 往往无法作出科学判断。

3.5 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 678名乡土实用人才在结构上主要集中在科技示范户, 占45.4%;种植业和养殖业人才还比较匮乏, 种植业能手比重占4.5%, 养殖能手占3.3%。

3.6 层次偏低

调查显示, 在678名农村实用人才中, 经过队、村、乡镇、农牧业部门逐层推选评比, 既能达到标准又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 且示范辐射效果较显著的人才仅有4人, 只占0.6%。

4 对策建议

4.1 加大培训力度

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力度。目前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各届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 年轻人忽视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

4.1.1 选好教育培训的内容。相关培训教育部门在培训前认真选择教育培训的内容, 把农民群众真正需要的, 同时也是相对较为成熟、先进、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4.1.2 在普通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发放普通毕业证书的同时, 对那些不再深造学习的毕业生开展半年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然后再进入社会就业。

4.1.3 综合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农民夜校、农广校及部分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 通过与高校联合举办学历教育或函授教育等方式, 帮助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学习农业技术、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和涉农政策, 完成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转变。

4.1.4 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到农村传授实用技术, 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水平。

4.1.5 充分用好国家政策投入的有关涉农培训资金, 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扶贫培训等,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4.2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扶持力度

要充分认识到扶持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 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扶持力度。

4.2.1 以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为标准, 选拔农村突出的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鼓励他们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

4.2.2对拥有农村实用技术的人才给予政策扶持, 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三农物资、畜禽防病、新技术推广、再培训等方面应提供政策倾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金扶持, 地方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 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基金, 专门用于实用人才培养、培训、补助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实用人才的奖励等。

4.3建立信息平台, 完善人才信息服务网络

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做法;新思路

一、引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提出了“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天台县遵照《台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结合区域特点,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途径,不断创新实用人才开发培养模式,注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和农民技术人员“四大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并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确认工作,推行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要素构成的科学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对广大农民中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淡化学历、年龄、资历、行业等因素,不拘一格加以评定。天台现有农村实用才2872名,其中11名获评“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称号,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为该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村实用人才参与确立优化产业发展新思路,为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该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带头人座谈会、农业品牌建设恳谈会、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为该县石梁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农业品牌整合,为拟订土地流转、农用地和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地方政策献计献策,为县委县府确立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作好参谋。目前,该县已出台政策引导石梁山区农户由种植高污染的高山蘑菇产业转向无污染高效益的高山花卉等产业,出台畜牧用地视同农用地等系列扶农政策,全县农业品牌整合工作不断推进。

三、农村实用人才成长为新一代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受经济危机影响和农业扶持政策激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业创业中来,并充分发挥其善于较快掌握种养殖知识和市场信息的优势,引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女大学生杨娇阳放弃原本在宁波企业的会计工作,返乡承包1000多亩耕地种粮,成为该县首个面积超千亩的种粮大户。她带领100多名合作社成员组建田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利用粮食预购定金等资金来源购置大型拖拉机、育秧流水线、插秧机、收割机、机动喷雾机和粮食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开展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在她的影响下,该县掀起了流转土地种粮的热潮,单是该合作社所在乡镇便新增3个耕地承包面积50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学生翁海洋和他的2个合伙人以前从未接触过农业,在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感召下,激起了养鸡的热情,3人共同出资成立天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开发公司,在桐柏岭头村承包100多亩山地,办起高山放养鸡场,经过3年努力,公司开始得到日渐丰厚的回报,下一步翁海洋准备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其养殖经验,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领广大农户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基层农技推广重要力量,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县乡村户四级农技快餐厅是天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信息咨询的服务场所,也是各级农技人员施展技术专长的用武之地。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村、户一级的服务主体,积极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全面开展面向社会的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有偿或无偿服务,有力地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产、供、销”一体化的畜牧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生8名、3年以上养殖经验的技术人员若干)及成熟的管理模式,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营销体系,建有精密的禽病监控实验室和饲料质量分析实验室,能够确保各个饲养环节在公司的掌控下严谨地运转。目前,该公司发展养殖户110户,存栏鸡50万只,月上市量25万只左右,月销售收入500万元,户年均可增收3万元以上。公司计划到2011年发展农户600户,年投放鸡苗1200万羽,为当地农户年增加2000多万元收入。农夫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茂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2008年,他带领合作社社员及周边养猪户100多户,实施天台农夫生猪合作社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彻底改变了当地生猪养殖规模小、规划不合理、污水乱排放、销路不稳定、养殖效益不高的状况,大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户饲养积极性,目前该群体年可出栏生猪3000多头,产值达到300万元。南山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汪洋同是台州市第一届农技标兵,他带领南山敏辽村村民组建全县最早的杨梅专业合作社,实施杨梅标准化生产技术,兴建耗费8万元、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的水果交易市场,筹建投资额110万元的通村公路发展杨梅产业。在他的努力下,该地东魁杨梅荣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称号,该合作社获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该行政村被评为“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强村”,全村仅杨梅一项年产值就达到300多万,许多杨梅种植大户年收入在5万以上,最少的农户年收入也有上万元,真正成为南屏乡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五、天台主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三方面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创新建设

第一,政策支持。出台《天台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设施农用地管理服务的通知》和农业发展奖励政策,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经营场地落实难等问题,对于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达标升级、新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出县外发展特产店的经营户给予资金扶助。实施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贴息政策,对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直接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各类帮扶组织,因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产品返销等项目贷款实行利息贴补优惠政策。低收入农户、农民大学生创业增收贷款,县财政按基准利率90%给予贴息,其他符合条件的贷款对象按基准利率的80%给予贴息,资金额度1万元-20万元,期限一年。落实财政贴息的订单储备粮食预购定金政策,2009年,全县发放预购定金50多万元,确保种粮大户有足够生产运转资金。

第二,资金支持。天台多渠道给予农业创业者启动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创业者解决燃眉之急,鼓励创业者开展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部门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新渠道,该县工商部门首开全省先河,帮助浙江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把11名股东因货币借贷形成的1074万元公司债权转变为公司股权,有效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从而降低企业负债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上小额贷款支持农业企业发展,县农村合作银行为鼓励天台和盈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壮大发展,支持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领农户养殖致富,帮助农户解决因征地、土地整理、搭鸡棚等所需的启动资金缺少问题,2009年该合作银行对78户农户提供每户3万-5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贷款328万元。县团委领头建立“天台青年创业创新基金”,2008年团县委和县青年创业者协会联合发起成立总额为1550万元的创业基金,每年以不低于2%的增值(约50万元)作为无息贷款用于扶持青年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村级成立创业扶持基金,平桥镇后村通过会员捐赠和无息借款等方式建立总额为200多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该基金会可向有创业愿望、有一定技术、有好的创业项目并且信用度良好的村民,提供最长期限为5年的免息启动资金。

第三,技术支持。全县农业系统自2006年开始开展以“倾注三农360°”为载体的农技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并落实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业创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近年来,该县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茶叶营销高级研修班”,在上海与天台驻沪办合作举办“天台籍在沪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集体经济薄弱村村干部高级研修班”,在浙江林学院举办“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高级研修班”和“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专题研修班”,在浙江树人大学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业务高级研修班”,全力提高了该县380多名来料加工经纪人的经纪业务拓展能力,提高了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能力。

六、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与不足,该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政策不完善,存在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另外还有实用人才管理服务手段滞后、开发培养单一、作用发挥局限性较大等问题。因此,今后天台将立足实际、立足本地,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能力,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引领、带动、示范作用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人才需求总量不足的问题,努力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第一,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深入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强化县级专业公共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的同时,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综合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县乡村三级农技人员知识培训,保障农村创业人员得到更便捷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持。实施农村信息化大联动工程,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农民信箱、天台农业在线、天台气象网等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各方平台信息同步更新、多方使用,提供统一的农业市场供求、农业技术咨询、农业监测预警、特色生态农业服务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实现“平台无所不在,信息人人享受”的信息服务局面,并大大提高该县农业外向度和开放水平,为该县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更加宽阔的创业平台。

第二,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平台。深入开展“粮食功能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内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建设,大力推行循环、高效、生态、安全、清洁生产模式,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引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实用人才到“两园”创业致富,并通过大项目支持和省市县专家直接性的技术指导,大幅快速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平。创新建设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努力探索政府职能服务与企业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农产品营销与旅游产业有机衔接的模式,努力把优质农特产销售展示中心建设成为全县近4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专卖店”,成为天台名优特农产品的“天天农博会”,有效解决农业创业人员缺少农产品营销平台和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第三,优化职业农民成长环境。积极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特别支持大学生毕业生、打工返乡农民投资农业进行创业,着力培养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使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农业创业时能详细了解政府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了解当前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便选择自身最适宜的产业进行创业;进行技术服务与培训,全力跟进科技增收能力、实用技术、市场经营能力等方面的服务与培训,解决创业者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祥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9(6).

2、陈文权,李颖,周静.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区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探析[C].中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对策研究,2007.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第5篇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具有一定知识技能,为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在当地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知识或技术得到群众认可的专业型、带动型的劳动者。包括农村卫生员、科技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

。农业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人才兴农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于“三农”,根植在三农工作的第一线,是学习、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近期,我们对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 xxx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近年来,xxx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第三产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村建筑、农机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等行业。

3、技术结构及特点。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57%;其次为经营型人才分别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6%;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7%;社会服务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0%。

4、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年龄结构及特点。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实用人才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35岁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7.4%、13.8%、10%,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我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2004年3月,我县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3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动计划》(沅政办发[2008]5号)和《xxxx县九大农业产业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意见》(沅素办发[2009]2号),明确提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畜牧、林业、农机、库管局、茶叶办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 第6篇

邯郸县县域面积平方公里,辖4镇6乡2个街道、22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据调查,2009年底,全县农村实用人才0.83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7.8%。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几年来,我县始终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全县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达浪坎乡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棉花、葡萄和西甜瓜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乡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乡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乡主要还是依靠山东技术员和乡农科技术人员,乡、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现状之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8366人,占农业人口比例不足8%。其中水稻种植业技术人才1122人,大棚蔬菜大户1282人,北药种植大户167人,庭院立体栽培人才926人,香瓜种植大户603人,大鹅养殖大户899人,狐貉养殖大户79人,生猪养殖技术人才912人,养鱼大户57人,黄牛养殖大户112人,各类工匠649人(包括学徒),经营类人才132人,财务人才82人,教育人才372人,卫生人才203人,文艺人才67人,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702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着总量较小,不能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状。

现状之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不高,结构矛盾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1.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9%,初中文化程度占55.11%,高中文化程度占9.4%,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45%。农村实用人才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不足1%。人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老龄化,中青年人才严重短缺,农村实用人才青黄不接。人才层级结构不尽合理,初中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普通技能型人才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少。人才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专业深度不够,专业结构不合理,种植养殖人才多,中介组织领办人、经纪人人才少。新技能新知识接受不快,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意识不强等现象并存。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接受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现状之三:农村实用人才生成的渠道窄且流动性大

种植业是我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搞,产业链不够长,也就不可能形成更多专业村、专业户、专业合作组织。这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的扩张、集群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的村由于产业发展原因,导致一些如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学非所用,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同时,农村产业效益比较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收入不高,外出谋生的比较普遍,流动性较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匮乏,后继乏人。

现状之四:农村实用人才观念狭隘,引领作用不突出

农村实用人才大都是多年时间自然成长地“土秀才”,在思想上还存在小农意识,在带动群众中不积极、不主动,多数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引领作用的实用人才还是占少数,不能形成燎原之势。有些实用人才观念狭隘,一项技术掌握到手就不想让别人学去,不愿意传播推广,致使有些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有的虽然技术熟练但掌握的多属于过时的农村适用技术,由于视野不宽、观念落后,还抱着原有的技术不放,不去更新,也使得有些新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及时推广。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农村实用人才上述状况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方面

1、传统的小农思想抑制了农民科学致富的行为。**县幅员辽阔,地处偏远,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普通农户只要赶上年头好,就可以满足一般的生活需要,“小富则安”的思想,蒙蔽了农民进取意识,主动掌握技能走向成才致富的愿望不强。北方农业生产周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年闲,冬季漫长寒冷加之交通信息不便,农民有猫冬的习惯,也有的从事赌博等不良嗜好,致使部分农民把精力放在走街串巷、东家长西家短上,不思成才。

2、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的传播。多农民固守田园,很少走出乡村接触外面的新事物。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思想的落后,思想的落后导致了技术的落后。“学而优则仕”的老想法,促使农民把子女上大学作为“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认为与“三农”打交道没出息。据县教育部门调查统计,全县现有高中生中学习农业技术、励志发展农业的人不足3%,职业高中生中励志发展农业的不足10%。农村实

用人才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3、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农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少、规模小,可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村级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学习培训场所有限,学习新技术资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二)主观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未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首位,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积极配合推进的态势。

2、政策机制不完善,未形成畅通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健全。在政策扶持上,说得多做得少,虚的多实的少,宏观的多具体的少,缺少实际管用的东西;在资金扶持上,力度不大,成效有限,覆盖面不广,仅限于零打碎敲,没有形成每年都有固定的渠道和一定比例的投入;在管理上,由于农村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多为普通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多数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尤其在培训上,仅限于聘请上级教师临时辅导,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季节下乡辅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办班辅导等,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实践积累,培训工作的分散性和不系统,终不能形成教育优势和技术提高的合力。且辅导培训对传统农业技术培训的多,对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少,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知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培训就更少,致使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伍,最新的知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传播和更新。

3、人才环境不够优化,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不能被社会所完全接受,没有形成人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宣传得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缺少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很难形成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

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人才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依托于县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人才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06年全市人才工作现场会在**县召开,市委组织部授予**县“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9年,**县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推进力度。以“**人才年”为牵总,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人才工作机构设臵,实现人才工作宏观指导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在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基础上,在全县各部委办局、各乡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专职配备一名人才办公室主任,负责各单位的人才工作。通过单位推荐、组织部门考核等程序,全县有46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人才办主任岗位,为推进人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中,要求各单位达到“四有”,即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场所、有专项资金。通过将人才工作机构向纵深方向设臵,改变了过去只靠宏观宣传引导,缺乏有效职能部门和具体人员推进工作的局面,解决了人才工作政策与执行有断层的问题,使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各项政策在基层单位落得更准、着的更实、推进更有力度。

(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及相关激励制度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基础,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是关键。我们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采取社会筹资、财政投入等方式,建立“优秀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围绕吸引人才、资助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充分发挥“基金”保障促进作用,开展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走访调查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农业技术人员及水稻种植、五味子种植和食用菌、大鹅、狐貉养殖等重点农业项目进行扶持;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实施党政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手牵手”工程,促进城乡人才交流,加快农村人才发展步伐;开展**杰出人才评选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注人才、尊重人才、争做人才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质量

通过政府投入、多方筹资,在基地建设、培训经费落实等方面切实加大了资金投入。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投资1000万元建成太阳沟、桦树、高老庄等3个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每年投入培训专项经费120多万元。广开筹资渠道,协调县信用联社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贴息贷款累计4700多万元;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向上争取资金3900多万元;筹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基金500万元,争取民间资金1300多万元,先后帮助7167名农村实用人才解决了资金困难,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四)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式,开展农村人才学历教育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增长技能、提高学历水平的要求,帮助农村有志青年走上成才道路,县委组织部协调县教育局,成立了**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协调省教育厅在培训中心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中专班。目前开设了农学、养殖、农经管理和庭院经济四个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37人,传授水稻、大豆、玉米、香瓜种植技术,生猪、狐貉、大鹅养殖技术,大棚育秧、食用菌栽培、立体栽培等58项农村实用技术。

(五)创新人才工作服务理念,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进程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实现人才工作更便捷、更准确、更全面、更科学、更快速的目标,开发了**县人才网(**县人才网网址:http:///rc)。建立了集人才就业、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论坛、人才考试、就业辅导、资料下载、新闻资讯等为一体的人才工作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人才工作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人们可以搜索各类人才资讯信息,极大方便了农村实用人才求职就业,自我培训,社会援助咨询,政策法规学习,扩大了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搭建发展舞台,充分施展农村实用人才才华

引导全县32名有头脑、有实力的实用人才骨干领办企业、创办基地,以“能人效应”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扶持2912户成为产业大户;组建各类协会34个,成员7958人,辐射带动农民5万多人,占农村人口的近46.7%。借助省、市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这一有利时机,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列入扶贫开发项目,为782名有技术但无项目、无资金的农村实用人才落实了112个致富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800万元,带动了10462名农民脱贫致富,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七)加大宣传力度,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制作农村实用人才宣传节目23期,各乡镇专门出动人才工作宣传车,派人定期在乡村巡回播放,在主要街口悬挂人才工作大型宣传牌,在县电视台开办了《金钥匙》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专栏,每周五、周六播出,让农村拔尖人才通过电视向广大农民朋友传授农业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专题讲座。在黄金时段播放人才工作宣传标语110余条次。在县机关报开展“**人才年”专题宣传,组织了以“**人才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根据文章质量挑选10篇优秀论文组织了演讲赛,增强机关干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讨论活动。通过上述工作,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关注进一步提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一是完善促进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组织保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提高到人才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日程上,加强党委和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把这项工作情况作为检验和考核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乡镇在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为农村实用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人才与科技相融合的育才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践和作用发挥的基地建设,以我县各类示范园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作为载体,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孵化功能,发挥好基地育才作用;要整合各类农业技术和项目推广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村建设贡献大、引领作用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创业发展,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资金专项投入和社会分担机制。在财政每年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元化的整合筹措资金,不断扩大“人才资金”容量,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五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实现对实用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同时,以村党支部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依托,设立村级信息联络点,负责信息收集和反馈,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人才工作信息网络。六是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整合、运用好各方面资源,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

(二)在扩大总量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环节,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实践基地和远程电化教育站点及农民业校,加大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实施千人计划,大力发展数以千计的新技术推广人才,数以千计的种养殖能手,数以千计的经营管理人才,数以千计的经济合作组织人才,着力打造素质技能强、结构优化、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民营企业,通过“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模式,吸纳普通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自觉成才,从而扩大农村人才总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在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实用人才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办好农村实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技能和学历水平。二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农村实用人才“短信课堂”,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解决农村人才分布分散、不宜集中培训的问题,对人才实施“时时培训”,进一步提高实用人才培训效果,降低行政成本。三是以**人才网为主要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设臵,建立农业供求服务、农业技术培训、资料下载等实用版块,建立各种涉农物资、人才等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对外信息传递和交流,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使村民准确掌握市场行情;加强农村实用人才中介服务,提供就业帮助,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人才市场。四是充分发挥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党员活动室等阵地作用,采取长短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培训内容与农民和社会需要结合,开展好农业技术辅导、职业技能辅导等,传送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等,做到技术人才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技能到手,不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五是采取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组织到农业发展水平好的地区异地学习考察,加强对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开合作组织负责人的培养,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六是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加大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开展“创发展型村领导班子”等载体活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型人才成长。

(四)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成长发展和创业兴业的社会氛围

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实现培养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各类实用人才,予以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媒,不断扩大农村优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实用人才的关注度,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传”、“帮”、“带”的工作热情,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社会氛围。

在工作实践中,尽管我县通过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扶持发展、提高地位和兑现优惠待遇上取得了一定实效,推动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从绥棱实际情况看,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1%,占农业人口不足1‰;文化程度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4.7%;年龄老化,40岁以下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7.8%;从事行业单一,种、养项目较多,生产加工等行业较少,并且缺少地方品牌行业。二是创新意识不强。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比较保守,因循守旧、小富既安的意识比较严重,缺乏创新发展意识,缺乏大规模发展的勇气和信心,不敢走出去实现长远发展。三是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低。农村实用人才多是凭经验去干,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培训,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低,经营的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和发展后劲。四是作用发挥不够,帮扶引带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对帮扶其他农民致富的热情不高,不积极,不主动,不愿意将自己的新技术、新项目传授他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在思想层面上已认识到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但部分乡镇对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认识还不够足,观念还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上,在抓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感觉无从下手,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具体、针对性不强,致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二是培养方式不活。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还只限于搞搞培训,搞搞指导等一些常规方法,缺少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培养方法,培养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致使农村实用人才知识更新缓慢,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服务不到位。目前,各级组织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服务仅局限于提供信息,协调贷款等方面,服务项目不全面,服务体系不完备,服务措施不着实,优惠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和作用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要深入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好规范化管理。一是坚持实行县、乡、村三级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县里要以人才工作办公室、人才交流中心为主体,成立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协调、指导、培训等项工作;乡镇成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具体负责服务,情况综合、反馈,政策落实等工作;村级设立人才信息点,具体负责信息反馈工作。努力打造县、乡、村一级抓一级、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网络,形成各级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县、乡、村领导班子工作考核目标,通过强化考核,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推动工作开展。三是制定长期的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通过明确任务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

2、全方位提供服务。一要抓好政策扶持。立足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一些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把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推向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发挥其带头致富、带民致富作用。特别是要研究制定出一些切合实际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比如在农村实用人才建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发展难题。二要搞好资金扶持。充分利用政策和项目开发向上争取资金,给那些有发展潜力、缺乏周转资金的实用人才必要的扶持,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项目。特别是财政部门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为那些经济实力较差而又有发展前景的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创业机会。另外,农村的各类专项贷款都要向那些有项目、有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倾斜,促其发展壮大。三要搞好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作用,每月定期发布农产品市场行情、农业新产品、种养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等信息,让农村实用人才随时掌握农业生产信息,确定适宜的生产经营项目。同时,在电视台开设农业信息专栏,定期发布农业信息,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信息服务。

3、多渠道组织培训。一要搞好普训。农业技术部门及科教文卫部门要经常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乡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普及科技、指导他们应用新技术,尽快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要抓好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中心为阵地,面向农村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把农村青年吸纳到职业教育中来,为农村培养大批后备实用人才。同时,职业教育中心要结合劳务输出工作,抓好实用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技能人才。三要开展专题培训。根据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现实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为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更加系统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要搞好外埠培训。每年选送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到大专院校深造或到外埠培训基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他们的素质,更好地发挥作用。

上一篇:侗族大歌的教育下一篇: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