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

2024-08-03

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精选10篇)

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 第1篇

钻井队自查自改整改措施 40507 钻井队从蒙古市场调运回国内市场后,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按 QHSE 管理要求,在上级领导的检查与督导下,在队大班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查找自身设备问题和存在隐患,并根据情况及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依据《钻井队 HSE 建设标准》的要求,该队对相应的设备进行加装改造,杜绝危害因素的存在。针对上级领导在检查中提出的钻台、机房原配护栏无踢脚板的问题,本着“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的原则,队上全员齐动脑、齐动手共同制作了可以折叠使用的踢脚板,不仅易于拆装而且减少了搬家时的拆装工序。针对无提升短节专用支架盒的问题,该队在捞砂滚筒前制作了专用支架台,大大便利了提升短节的摆放、固定。同时还在钻台上自我加装了回压凡尔直立固定座,钻杆提丝的固定摆放座。同时,40507 队还认真落实公司“五大战役”的要求,挖潜增效,把细节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节约每一个螺丝,每一份材料。成本员加大对材料的管理领取力度,每领取一件材料都要到现场去确认所需更换的材料的损坏程度,及时回收没有使用完的材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利用现有的技术对风动马达的动力短节内磨损的齿轮牙进行了修理,增加了动力短节的使用寿命,现在使用状况良好,减少了设备成本的投入。

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 第2篇

为保证井队安全里程碑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促进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能力、强化执行、养成习惯,持续提升井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安全里程碑活动的顺利完成,特制订如下实施措施。

1、加强井控管理,严格落实井控相关规定,做到绝无一失。强化井控知识培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井控细则和相关井控文件规定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员工进行考核,不达标不许上岗,并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对日常井控工作,关键工序、复杂地层泥浆安排两人同时坐岗,五分钟一测量,十五分钟一汇报,发现异常立即关井;井控装备加密巡检,做好活动、维护和保养,防喷演习针对实际,要选择各种复杂工况进行演练,全面提升岗位员工的井控应急能力,超标准储备重浆及加重材料,保证应急之需;每周自检自查本着不发现问题不罢休的精神进行,绝不走过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

2、加强生产管理,严格落实操作规程。结合我们长期打山前日费井经验,各种工具及设备根据工况提前准备,生产上顺利衔接,确保生产时效完成;日常工作上,各项施工严格把关,对特殊作业提前制定施工方案、风险消减措施,并组织员工进行沟通和学习。同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作业,关键环节,队干部现场全程参与。深刻汲取去年的几起事故经验教训,强化隐患排查力度,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确保了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

3、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和谐。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强化班组安全环保意识,每周组织人员清理井场周边卫生,井场和生活产生的垃圾严禁焚烧,全部由值班车拉到垃圾处理厂处理,井场和营房周边卫生环保检查每月进行2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4、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安全文化要素的深入落实,强化对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每日班前会各岗针对当日工作进行JSA,每日开展一日一题活动,每日都有培训课题。严格落实油田公司安全新理念和六条“保命”条款,通过一系列安全制度的严格执行,始终保持安全管理上的高压态势,干部严格落实个人行动计划,时刻接受员工监督,属地管理、里程碑、上锁挂签。同时,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和HSE建设标准的自我审核,每月进行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在争创自主管理团队方面,制定相应的计划及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将我队的安全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的水平,确保审核定级保持A级。

5、落实责任,加强设备管理。吸取去年几起设备事故的经验教训,强化检查和责任落实机制,加大对每台设备的检查保养力度,细化到设备每个关键部位的校验,每个黄油嘴的注油,每个螺丝的固定,每周组织干部大班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处罚相关责任人,确保设备的平稳运转。

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 第3篇

1 钻井安全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 钻井安全都是属于一个永恒课题与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钻井事故引起的危险性非常之大, 不但会造成人们生命安全, 还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为了确保钻井过程中所有环节的安全系数, 应严格对各个阶段进行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 最大限度降低作业风险。只是由于这方面深受准备水平、地质条件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钻井作业阶段不可避免会引发一些安全性事故。这些事故带来了人力、财力、物力三大方面的损失, 更甚者会造成全井报废, 导致勘察、开发工作延缓。由此可见, 降低并杜绝钻井事故出现, 长期以往都是石油行业的主题, 也直接证明了钻井安全的重要性。

2 钻井安全和钻井技术的关系

钻井安全与技术这两者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密切联系。钻井工艺设计是天然气与石油勘探与开发过程中钻成井眼采用的技术措施。包含了井身结构设计、钻井液选择、泥浆处理与事故预防等, 很明显的呈现出油田井控安全、钻井技术手段等。所以, 应严格对设计进行层层把控, 使设计过程中考虑因素更全面, 设计更科学合理。以此在安全性与钻井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降低风险性。

3 钻井设计源头控制钻井安全的措施

3.1 采取分步分析法

根据钻井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相关设计安全控制措施, 钻井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缺陷或思虑不全面的地方, 这也是因为地质层位、压力等等众多影响钻井设计科学性与合理性因素中自身存在的不可预见性。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结果出现意外或准确度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钻井设计的风险控制工作, 提高了风险控制的难度系数。所以, 想要从设计源头上对风险性进行有效控制, 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控制工作。比方说, 在钻进设计过程中采取分步分析法, 即“分片、分区、分井”的三分措施, 通过这样的“三分”方式对钻进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制定, 并制定出标准化的设计程序。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这项技术可以说是现阶段做好设计控制安全方面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 是设计安全管理步入规范化道路提出的要求。

3.2 遵循相关准则

国内针对这方面现今已经重新整理出新的钻井设计相关标准, 其中含有18个国家标准, 270个行业标准, 同时将这些钻井标准在网络上正式发布出来。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相关领域人士查阅标准。除此之外, 还详细的制订出来如《三高井标准化钻井工程设计程序》、《超前注水区块水平井标准化设计程序》等五大相关设计程序, 累积起来长达53页。因此, 钻井设计过程中要全面综合各项制度准则, 同时细化各类钻井工况中采取的钻井措施, 严格细致的识别钻井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 最大限度将有可能发生的事故预测出来, 以此也就能够有效从设计源头上实现杜绝安全漏洞, 控制钻井安全。

3.3 增强设计管理与风险控制

《钻井所钻井工程设计室管理制度 (规定) 》是前几年我国专门修订的, 里面不仅对设计需要具备条件与设计要求进行了规定与要求, 还对设计相关规定、培训、取证要求以及钻井工程设计流程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要求。以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设计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效性。比方说, 钻井设计过程中从严从细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与预防预测工作。针对钻井过程中的人、物、环境三大不安全因素, 采取与之对应的安全技术对策, 如能量控制、危险最小化设计、隔离、闭锁等。最大限度在设计与现场施工要求中呈现出来, 减小施工存在的风险。并根据施工要求严格执行各种安全生产制度与措施, 按钻井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不可以超出设计。遇到现场实况与设计存在出入的时候, 要通过正常汇报程序进行上报, 然后等书面设计更改通知抑或是补充设计通过的时候, 方可继续施工。

现今社会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庞大, 用量也日益增加。使得此类型资源日益减少, 导致开采难度系数逐渐提升, 而在此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也随之增多。因此, 为了防止钻井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性事故, 不仅需要更新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 进行合理的生产控制, 还需要健全安全制度与引入先进安全技术, 从钻进设计源头上对安全进行控制。

摘要:钻井工程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油气田井控的安全性,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其采用的设计手段, 在整个设计流程中集中展现出钻井的技术手段与达到地质目的的主要方式方法, 其设计环节直接影响着钻井整体工程的成本与安全系数。为了更高提升钻井的安全系数与施工效率, 促进技术革新, 可以合理引进国际上该领域条件成熟的先进技术与先进经验。并加深研究钻井安全、技术与安全存在的联系, 探索从设计源头上对钻井安全性进行有效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钻井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勤, 侯绪田.窄安全密度窗口条件下钻井设计技术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 2011, 03:62-65.

[2]李进, 刘衍聪, 姜浩.空气钻井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石油机械, 2010, 01:54-55+59+95.

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 第4篇

关键词:小型病险水库;安全监测;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56-02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1100座水库中已有474座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其中454座水库列入国家专项计划,并已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列入国家治理规划需地方筹资治理的123座小(2)型病险水库项目,截止2014年10月,已经有79座完成了建设任务,17座正在建设中,38坐待安排治理规划。这些水库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修建时间早,受各种条件制约,导致这些工程项目目前多属于“三无”或“三边”工程,病险率高,病害严重。加之大多数水库没有或是具有不全面的安全监测设施,使得水库的安全运行雪上加霜,给水库下游居民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对这些病险水库在进行除险加固的同时,进行安全监测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存在的问题[1-5]

1.1 水库疾病缠身,年久失修

小型水库由于修建的时间早,当时的设计标准和要求较低,有的甚至完全依靠经验进行修建;加之施工机械设备的缺失或简陋,大部分依靠的都是人力修建,修建质量在岁月的磨砺中明显下降,设备老化、坝体渗漏、泄排水设施损坏甚至无力完成任务。

1.2 水库管理缺失

小型水库多处于乡镇及以下行政级别区域,对其管理无论是个人管理还是集体管理都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技术支持和经费没有保障的难题,这些无疑都给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1.3 病险水库剧增,处理困难

由于病险水库所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一直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时间久了以后,旧伤加新痛,使得水库的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凸现,出险水库的数量也随着年份的增加呈递增势态。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源等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使得水库的安全问题一直在提,但一直都彻底解决不了,并且开始恶性循环。

1.4 安全监测系统投入不足

现代化的水库管理工作中,安全监测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对此项工作一定要重视。但是在目前统计分析数据面前,很多中小水库都没有建立相应的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即使有的水库有这些设备,但也由于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够,责任心不强,对设备的日常监测、保养及维护不到位,使得这些设备如同瞎子的眼睛聋子的耳朵形同虚设。因而在洪水预报,防汛抗旱、水量调配、水库预警工作中无计可施。

1.5 安全监测设备简陋,监测手段落后

陕西省县级单位内修建的水库工程大多没有建立或没有完善的工程监测设备;有的仅仅具有水位观测功能;有的监测设备和手段早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拥有这样的设备,如何能够准确地开展相应的水情水险监测、预报和报警工作,进而实现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上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呢?

1.6 安全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小型病险水库没有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安全巡查排险责任制度,也没有制定相应制度扎实落实的检查奖惩办法,确保巡查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在洪水期,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的检查更应该单独制定政策,加大排险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统一指挥,相互协调。由于小型水库地处偏远,管理缺失,人员的稳定性和综合业务能力较低,导致人员队伍涣散,员工不思进取,法规意识淡薄,应急能力较差。

2 整改措施[6-12]

2.1 深化改革,完善体制

要想做好病险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优化管理体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权分明,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并且严格执行。通过这些举措,将工程的管理、运行、养护、维修、安全监测、安全检察巡查工作落实到位,扎实开展。

2.2 加大扶持力度,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在上述存在问题中,大部分问题的出现就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展工作。有了政策的支持和完善的制度作后盾,再提供稳定的、充足的资金支持,相信工作开展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2.3 完善和建立已成水库工程的安全监测设施

由于小型病险水库没有建立或是具有不完善的监测,导致了工程遇险时的无以应对,给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所以,一定要加强此项工作,通过各种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水库运行动态和异常情况,同时要建立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检修制度,建立机械设备台帐,按时按要求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此一来就可以及时排除险情,确保大坝安全、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

2.4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有效地、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设备操作、检修、保养等实际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爱岗敬业的素质,努力培养出一支精通业务、综合能力强的员工队伍。此外,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水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项长期进行,提高从业门槛,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水库工程安全监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素养,具有较好的创新思维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

3 结 语

水库的修建目的就是消除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每一座水库无论大小都具有自己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特点,每一座水库一旦失事后给上下游居民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这些已经出现问题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势在必行,对于病险水库的安全监测也是必不可少,只有除险加固和安全监测同时并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失事风险,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创造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祖雷鸣.我国病险水库的安全管理[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4.

[2] 武华光,胡继连.山东省雪野水库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浅析 [J].水利经济,2005,(6).

[3] 谢顺胜,王身兴.小型病险水库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 水电,2008,(1).

[4] 曹欣春.水库大坝安全事固防范与加固技术[M].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 版社,2003.

[5] 顾群.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期项目绩效评估分析[J].海河水利,

2006,(5).

[6] 李忠峰.大坝安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 术学报,2008,(2).

[7] 谭界雄,高大水.水库大坝加固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8] 杨启贵,高大水.我国病险水库加固技术现状及展望[J].人民长江,

2011,(12).

[9] 渠守尚,马勇.测量机器人在小浪底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测 绘通报,2001,(4).

[10] 钮新强.大坝安全与安全管理若干重大问题及其对策[J].人民长江,

2011,(12).

[11] 谭界雄,杜国平,高大水,等.声纳探测白云水电站大坝渗漏点的应用 研究[J].人民长江,2012,(1).

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 第5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0引言

在进行石油钻井施工期间,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很多大型机械设备,高速的钻井液循环,高压泵机组等,应当根据勘探的实地情况进行钻井,通常情况下都会出现高压油气水层,若控制不到位,则会导致井喷失控现象,从而给石油钻探施工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严重的有可能危害到人身安全,因此,必须要使用较为有效的技术措施来保证施工全过程的绝对安全。由于该项工程是在地下进行的,因此活动区域在井下居多,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土质安全问题,各个区域土质或多或少是存在差异的,这样就会引发地质地貌差异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其次,施工管理问题,如果施工中因为设备的使用不当而发生的安全隐患就应当更加深思,加强人员管理非常必要。

1石油钻井在运行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

(1)钻井施工安全问题。

当我们在进行钻井施工期间,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施工的难度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因为施工作业不仅难度大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发生了安全问题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传统的安全宣导已无法顺应当前的发展现状。尽管相关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对钻井人员的安全宣导也很多,然而实际的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2)施工现场管理意识较淡薄。

当前,受到国民经济发展迅猛的态势,社会生活中对于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导致石油勘探项目的持续增加,对于钻井质量也时刻提高,同时也提醒着大家应当高度重视钻井安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也得出了出现钻井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施工管理的失误,作为管理者没有做到应尽的职责,可以说管理现场的意识比较淡。并且,尽管多方管理部门都进行了管理规定的编制,然而,由于管理者的重视性缺失,导致很多规定都难以实施,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是由于管理者的缺失而导致了很大部分工程质量问题及安全问题的发生。

(3)钻井施工作业的非人为问题。

通常来说,钻井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并且很多时候受到石油作业环境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野外施工通常都是全露天进行施工的,然而在施工管理工作及环境保护上的关注力度仍旧比较欠缺,再加之施工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开采环境中的水土、绿化、空气以及噪音等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从而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并且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都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可以说钻井施工作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是非常淡薄的。

2关于石油钻井工程中发生的事故及应对预防措施

(1)安全施工责任制度的完善。

企业对于安全施工应当按照责任制进行划分,必须要强调责任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很多时候都会将安全生产管理政策结合起来,以此来确定比较符合实际工作的施工准则,从而来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在石油钻井安全作业期间,作为企业应当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对于施工安全责任应当进行层层签订,并应当确保有一定的安全策略,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来将职责进行具体规划。我们可以这样来举例,安全施工首要负责人为钻井队长,队长应当将石油钻井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方面负责,并且应当履行石油钻井施工中,关于成本费用、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多方面的义务,作为钻井队长,在进行安全生产指导的同时,还要进行一定的责任担当,这样才能够确定安全生产的全面性。

(2)施工机械设备的更新。

机械的淘汰率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越来越高,设备更新换代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让施工进度得到很好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在得到施工进度保证的同时也是对于经济效益的保证。在进行日常井下作业的时候,作为施工队要时刻掌控好机械的使用状态,还应当对机械设备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归档等,如果发现了破损,应当第一时间进行报备修复,从而让设备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状态。

(3)全面提高安全施工监管人员的相关综合素质。

我们所理解的安全监督就是应当进行现场施工的安全监督,根据钻井企业的管理规定进行安全监督工作,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①及时制止现场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并进行规范操作指导,视违规程度进行经济处罚。②进行现场施工期间,应当对其进行全面的环境监管工作管理,特别要注重基础安全培训教育,对于现场的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加强其责任心及执行力。③如果发现无视现场安全规章制度的人员,必须进行大力管理,尤其应当调动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问题,重如泰山。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

我们可以将安全问题进行两个大类别的划分:人的危险行为及物的危险状体。可以说这个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根据笔者对石油钻井安全事故的相关调查,我们能够发现,受到人们的主观操作不规范的因素导致的事故比例非常之高,达到了87%,该数值显得较为突兀,可以说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人员错误操作而发生的,很多时候加强人员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因此,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来增强其安全意识。在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期间,应当将培训内容同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从实际中发现问题,从事故案例中进行深入性学习,要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工作。并且,日常培训的意义就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发挥。然而在整个培训过程期间,不光应当让施工人员了解到施工过程的操作规范还应当让工作人员了解到哪些是违章操作,并且应当实地进行安全隐患的说明,特别是那些环境非常恶劣的钻井场所,必须应当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应当从多方位进行查管,如若发现了问题那就必须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我们还应成立相关专业施工安检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排查工作,并进行相关工作记录,也应让全体工作人员对安全隐患都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有计划、目的性的工作,才能确保石油钻井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石油钻井的重要性,其能够影响整个石油开采工作,而且对于石油钻井期间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也应当进行不定期更新、加强完善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应当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人员安全素质的提高,对石油钻井工作的安全施工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东.石油钻井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护[J].科技咨询,(13):152~153.

[2]郭杰.钻井施工现场风险源分析与风险控制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0):125~126.

[3]练章富,邓昌松.石油钻井作业的安全葡萄图管理技术[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05):184~185.

百日安全整改措施 第6篇

在过去的一年工作中,通过医院开展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及服务质量,改进医疗安全管理,我科进一步完善了病人身份识别、输液、危重病人等查对制度及查对流程,建立了各类查对确认记录,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疮等;能够应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查对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加强了高危压疮、跌倒病人的安全管理,保证用药安全,做细做实各项护理工作。同时,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分享经验教训,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制定护理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合理使用资源;加强重症监护病房院感管理。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24h守护在患者身边,护士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患者及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住院患者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对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措施具体,记录规范完整。定期检查、改进;保障监护仪的有效使用;保障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保障呼吸机使用、管路消毒与灭菌的可靠性;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留臵导尿管,胃管所致感染实行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严密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保护医患双方权益,减少医疗纠纷

整改措施 :礼貌用语,主动向病人问好,语言以“请”字开头,“您好”

为先,“谢”字结尾,提供微笑服务。热情接待新入院病人,及时安排床位,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并教会病人病房设施的使用方法,解除患者恐惧心理,主动服务,亲切、真诚待人,做到有效沟通,温馨巡视,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晨间护理结束后及时为病人做治疗。认真做好晨间护理,有污衣或湿单及时更换,讲解安全防范知识,交代患者注意安全,特别是老人,精神异常,痴呆等病员要交代清楚。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安静、舒适、清洁的住院环境。执行各项治疗及检查时,做到耐心解释,治疗细心,特别对年体老弱的病人,更加要反复多次讲解,让病人明白为止。操作过程注意关心病人,及时落实病人检查和治疗。让病人及家属放心、满意。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3查7对1注意”及时准确执行医嘱,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法律上有其特殊价值,而且它是护理人员的素质、文化水平和工作态度的体现。平时处于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各种记录又要占用护士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10条也明确规定:“护理记录是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因此书写必须规范,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且妥善保管。”对于其中的缺陷进行归类、总结、分析,但是在工作中时常会发现护理记录有很多缺陷,如护理记录内容不全、记录书写不规范、有涂改现象。字迹潦草,重点不够突出,未能突出专科特点等。记录者即为执行者,一旦署上姓名,就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及时、准确、完善地书写护理记录,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身的保护。

措施:针对危重护理记录书写缺陷,我会正确认识危重护理记录的科学

性、客观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不断完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加强护理记录书写知识、法律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 要切实做到做自己所写的,写自己所做的内容。提高护理记录书写的基本功,及时发现、修改问题。提高整体素质,同时也是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第7篇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护理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结合医院当前进行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就科室近几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查找出以下问题并做出整改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安全隐患

1工作作风粗疏,责任心不强 个别人员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对患者不关心,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主动性。不安心护理工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思想不集中,分心走神,工作中马马虎虎,不负责任。有些同志粗心大意,技术操作不细致、不过硬,护理不及时,交接班不清,对错药、发错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执行职责,制度不严上下班有迟到现象。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简化程序,凭印象草率办事。未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违反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有的不认真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的遇到有疑问,不请示、不报告;有的遗忘重要医嘱;有的交接班不认真,床旁交接不仔细,心中无数,有的不按护理等级巡视病房,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工作时不够细心和耐心,查对中明明已发现可疑,但还是含含糊糊地去做。

3、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我科护理队伍较年轻、资历浅,多数缺乏法律意识,工作中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4、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如静脉输液时不能一针见血,不熟悉新药的不良反应,对药物配伍掌握的不好,未掌握药品的使用要求和副作用,未告知患者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易引起护患纠纷。

5、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6、缺乏人文关怀,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在为患者操作时,未能主动与患者沟通,不能主动适应患者需要。未履行告知义务,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有需要时不能及时到床边,造成患者对护理人员不满意。

7、抢救用物准备不齐全,抢救仪器无定时检查及保养,专人管理但只是流于形式,影响抢救工作开展。

二 整改措施

1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不仅要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培养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另外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对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鼓励护理人员继续教育。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针对科内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资历老的护士值班,以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维护护士心理健康。

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 第8篇

1.1不安全行为类别

一般指“三违”, 即不安全行为作业、不安全行为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1.2 不安全行为性质:

一般指“管理性不安全行为”和“操作性不安全行为”。

1.3 不安全行为级别:

一般指一般不安全行为、严重不安全行为、重大不安全行为, 可通过LEC评价方法来确定不安全行为的级别。

1.4 不安全行为人员所属岗位:

一般分为管理岗、操作岗、外来人员三类。如钻井队的管理岗主要指队长、书记 (指导员) 、技术员等管理人员, 操作岗主要指大班、场地工及井队其它操作岗位, 现场所有的承包商和临时用工均划为外来人员。

1.5 不安全行为人员的从业年限:

一般分为1年以下、2至5年、5年以上。按照现场实际, 1年以下的基本上为实习人员, 其不安全行为基本上是基于不清楚或未掌握正确的做法;2至5年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基本上是基于半知半解和侥幸心理;5年以上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大多数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 目的是省事、图方便。

1.6 不安全行为所属工艺流程:

一般按照钻井作业拆迁搬安至完井的主要作业流程来进行分析, 流程节点划分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2 不安全行为原因探讨

现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各层次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2.1 岗位操作层

(1) 现场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对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清楚, 侥幸心理严重, 缺乏掌握安全知识、安全防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现场操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对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难度, 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存在不足;

(3) 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未得到真正执行, 部分员工我行我素, 漠视管理制度, 对不安全行为习以为常;

2.2 现场管理层

(1) 一部分管理人员带头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指挥、违规组织生产, 败坏现场安全工作开展氛围, 形成不良引导;

(2) 现场培训工作存在不足。没有真正按照各岗位实际需求建立培训课件, 针对性差, 员工应知应会内容没有得到掌握;考核过程不严格, 员工实际能力与岗位需求能力不匹配;

(3) 现场绩效考核机制未得到充分运用, 对现场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制约效果不明显。

2.3 上级管理层

(1) 部分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上未考虑到现场管理和操作实际, 导致现场执行上存在难度或无法执行, 形成脱节和“两张皮”现场;

(2) 对现场制度实施、安全工作落实的督促、指导、检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中间层的“肠梗阻”现场并采取有效措施;

(3) 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不扎实, 对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处理未逗硬, 对个别高频不安全行为管理人员未有效运用安全环保履职能力评估等方式来考察其是否具有相应的能力。

3 不安全行为防治措施

3.1 上级管理层

(1) 抓好顶层设计, 夯实制度基础, 扎实推进HSE管理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工作, 形成长效机制。

制度务必做到责任和义务简单清晰, 使员工在工作中易于掌握和落实, 在管理中易于考核。同时上层管理部门要结合现场安全生产实际,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HSE体系和标准化建设, 把不安全行为控制深入到HSE体系“PDCA”循环模式中, 形成长效机制。

(2) 抓执行、促落实, 消除现场管理层“肠梗阻”。

有目的性的开展公司级整治活动, 主要对象为现场不安全行为管理人员和高频不安全行为操作岗位人员。严格对现场管理人员的检查考核, 对不符合管理岗位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

(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源头控制不安全行为。

在现场开展风险提示、安全警示、安全宣传等目视化建设, 对员工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施加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 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行为。

3.2 现场管理层

(1) 深刻践行“有感领导”。

现场管理人员要积极践行“有感领导”, 以实实在在的行为让员工看到管理者自觉遵守安全制度、重视安全工作、尤其是要做到正向引导, 杜绝自身不安全行为, 形成良好的安全工作开展氛围。

(2) 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管理制度和上级安全工作部署。

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 摒弃“重生产、抢速度、轻安全”的理念, 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安全工作。

(3) 立足班组各岗位, 抓实现场培训。

现场班组、岗位培训是实现不安全行为控制的重要手段。尽可能使员工牢固掌握正确做法, 要做到绝不放任考核不达标的员工上岗作业。

(4) 加大行为安全检查力度, 强化绩效考核抓手作用。

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员工的行为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尤其是对高频不安全行为操作岗位和不安全行为易发工艺流程, 要加密检查力度。

(5) 监管合力, 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现场管理层要充分依托安全监督的专业性, 统一认识, 大力支持安全监督查纠不安全行为工作, 并密切与之沟通, 认真听取不安全行为控制方面的建议并主动思考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管理原因, 制定针对性措施, 不断改进, 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针对钻井现场不安全行为频发的现状,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钻井现场不安全行为分析进行了阐述, 并从现场操作岗位层、现场管理层和上级管理层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概括,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不安全行为控制对策, 为保障钻井现场安全平稳提供指导。

关键词:钻井,不安全行为,分析,控制

参考文献

[1]经翔飞, 任立新.反“三违”的10项对策[J].劳动保护, 2005年第71期.

[2]王会民.浅谈企业反“三违”长效机制建设[J].科技风, 2011年第19期.

钻井队安全整改措施 第9篇

关键词:变电站;防误装置;安全风险辨识;整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06-01

防误装置被应用于高压电气设备中,以确保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安全性。防误装置的类型比较多样化。包括:监控系统逻辑防误、微机防误、电气电磁防误和机械程序锁等。我国很多变电站系统相对比较陈旧,其防误手段也比较简单,无法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变电站防误需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老旧变电站防误系统改造在变电站的改造、扩建和修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减少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变电站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

1 防误装置的重要性及要求

变电站的日常改造和整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故障灯安全隐患。同时,操作不当也有可能导致电网的瓦解和崩溃,从而使电力企业面临相应的损失,不利于人们的日常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专业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变电站运行情况,对防误装置进行闭锁,从而保障电力人员在变电站维护和整修过程中操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有效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防误装置以其可靠性、安全性和便捷性,被普遍应用于变电站建设中[1]。

2 变电站防误安全风险辨识

通过对我国某地的变电站防误情况进行调查,其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集控式微机防误系统存在设备虚遥信问题

集控式微机防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与监控主站的通信,其开关和刀闸为实遥信。近年来,变电站监控主站系统逐渐被改造和升级,而集控式微机防误系统已经无法实现与新型监控主站的正常通信,导致其不能对现场一次设备的实际位置进行采集,其开关和刀闸也都为虚遥信。电力人员要根据当前运行方式对设备进行人工置位,然后进行现场开票。如果当前运行方式不符合标准,会出现开票错误和操作不符合五防条件,从而导致错误操作。

2.2 普通挂锁的应用

普通挂锁虽然也能够确保一定程度的防误,但其一般通过人工方式对闭锁条件进行判定,无法满足防误的具体要求。相关电力人员要结合最新防误要求,将电磁锁防误方式应用于电容器和接地变等网门设备中,并在电磁闭锁电源回路接入开关和刀闸等辅助接点,以形成闭锁。其与一次设备状态转换要求相符合,在电气接线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电气误操作。

2.3 部分临时接地点未纳入防误系统

传统的变电站主编各个侧接入点通常是通过普通挂锁或者微机五防挂锁进行防误。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变电站主变各侧接地点被纳入逻辑闭锁或者电气闭锁防误中。

2.4 程序锁防误

程序锁是一种相对比较传统的防误方式,因其不符合最新的防误要求,应用相对较少。生产厂家大多注重对新型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因此程序锁损耗很难进行补充或者更换,从而导致各种故障和问题的出现[2]。

2.5 系统改造升级压力

对我国变电站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微机五防系统的运行年限都已经超过数十年。无论其运行质量还是运行效率都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电脑主机、五防钥匙和传输适配器的运行年限相对较长,随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故障问题,影响了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相关电力部门要重视对系统的改造和升级,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相关的防误要求,为人们的日常用电带来便利。

3 防误系统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变电站的改造、扩建工程是一项工程量比较大的工程,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的施工因素也相对比较多。电力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对防误改造的具体要求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对变电站防误操作的相关功能进行不断完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都会导致防误系统改造中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

防误系统改造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防误系统是倒闸操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防误系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无法满足具体的防误要求,影响了变电站防误装置的整体性能。其次,相关管理部门认识不到防误系统改造在变电站日常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变电站的施工和改造过程中,未能对变电站防误系统进行充分考虑。加之变电站后期施工过程中受各种施工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变电站防误系统的具体改造需求,导致防误系统改造不符合实际的变电站建设要求。

4 防误装置相关整改措施

相关工程负责人要结合变电站的防误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计划,以降低变电站改造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促进我国变电站防误功能的完善和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变电站的具体防误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变电站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规定和规范,并对变电站的具体防误改造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以指导变电站防误装置的整改工作。同时,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的设备情况和防误改造资料,对防误改造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实现防误系统和主设备的同步运营和工作。

第二,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集控式微机五防改造工作。集控式微机是变电站防误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施工人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施情况,进行集控式微机五防的改造工作。如果变电站长时期内并没有具体的工程实施情况或者工程实施计划,主管部门要对集控式微机系统进行专门的立项改造。在集控式微机五防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结合变电站具体需求,对微机防误系统主机和站端综合自动系统接口功能进行增加和完善,实现与一次设备的实时对位。

第三,如果网门和临时接地点等设备应用的是普通挂锁方式,可以将网门和临时接地点应用到微机五防系统防护管理中,对设备库和规则库进行不断完善,以促进五防挂锁的增加。接地变和电容器等一般不会对主变线路设备产生影响,如果变电站内长期没有工程计划,也可以对其单独列项进行改造,以促进其防误系统的完善和整体防误性能的提高。

第四,变电站防误装置整改过程中,有一部分微机防误系统,无论是其性能还是运行状况都相对比较差。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变电站的具体工程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如果其改造工期相对比较长,或者限制性因素较多,可以应用同类型装置进行代替,以提高变电站防误装置的整改质量和效率。

5 结 语

变电站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用电质量。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对变电站防误装置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整改的重要作用,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相关技术人员也要结合具体的防误情况,对防误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同时,重视对相关设备和人员的管理,将新型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变电站防误装置整改中,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成戊.浅析变电站防误装置及其发展方向[J].湖北电力,2010,(3).

[2] 张世琦,王亚南,刘剑.如何加强变电站防误装置建设[J].价值工程,

安全技术整改措施 第10篇

“针对不同的事故及其原因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整改措施。安全生产事故整改和主要技术、管理、教育培训措施主可参考下面文章。”(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首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讲,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着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化学爆炸事故的发生。但在实践中,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另外,还应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万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空气、强氧化剂)、引燃能源(明火、撞击、炽热物体、化学反应热等)同时存在;防止可燃物质、助燃物质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与引燃能源同时存在。

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和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1)取代或控制用量。

(2)加强密闭。

(3)通风排气。

(4)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

为预防火灾及爆炸灾害,对点火源进行控制是避免燃烧三要素同时存在的一个重要措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下列着火源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明火和高温表面。

(2)摩擦与撞击。

(3)防止电气火花。(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按电源系统中性点是否接地,分别采用保护接零系统或保护接地系统。在建设项目中,中性点接地的低压电网应优先采用TN—S,TN—C—S保护系统。

2.漏电保护

按《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1992)的要求,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TT保护系统中,在规定的设备、场所范围内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部分标准称为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实现漏电保护器的分级保护。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装置和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

3.绝缘

根据环境条件(潮湿、高温、有导电性粉尘、腐蚀性气体、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工作环境,如:机加工、铆工、电炉电极加工、锻工、铸工、酸洗、电镀、漂染车间和水泵房、空压站、锅炉房等场所)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Ⅱ类)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导线;采用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选用不导电环境(地面、墙面均用不导电材料制成);上述设备和环境均不得有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装置。

4.电气隔离 采用原、副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电气上的隔离。在隔离变压器的副边构成一个不接地隔离回路(工作回路),可阻断在副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击电流的通路。

隔离变压器的原、副边间应有加强绝缘,副边回路不得与其他电气回路、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有任何连接;应保证隔离回路(副边)电压U≤500 V、线路长度L≤200 m,且副边电压与线路长度的乘积U·L≤100 000Vm;副边回路较长时,还应装设绝缘监测装置;隔离回路带有多台用电设备时,各设备金属外壳间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所用的插座应带有供等电位连接的专用插孔。

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

直流电源采用低于120V的电源。

交流电源用专门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同等隔离能力的发电机、独立绕组的变流器、电子装置等)提供安全电压电源(42 V,36 V,24 V,12V,6V),并使用Ⅲ类设备、电动工具和灯具。应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工频安全电压额定值(即在潮湿、狭窄的金属容器、隧道、矿井等工作的环境,宜采用12V安全电压)。

用于安全电压电路的插销、插座应使用专用的插销、插座,不得带有接零或接地插头和插孔;安全电压电源的原、副边均应装设熔断器作短路保护。

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6.屏护和安全距离

(1)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装置,是将带电部位与外界隔离,防止人体误人带电间隔的简单、有效的安全装置。例如:开关盒、母线护网、高压设备的围栏、变配电设备的遮栏等。

金属屏护装置必须接零或接地。屏护的高度、最小安全距离、网眼直径和栅栏间距应满足(防护屏安全要求)(GB/8197—1987)中的规定。

屏护上应根据屏护对象特征挂有警示标志,必要时还应设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连锁保护装置,当人体越过屏护装置接近带电体时,声、光报警且被屏护的带电体自动断电。

(2)安全距离是指有关规程明确规定的、必须保持的带电部位与地面、建筑物、人体、其他设备、其他带电体、管道之间的最小电气安全空间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和安装方式等因素,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距离规定;当无法达到安全距离时,还应采取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7.连锁保护

设置防止误操作、误人带电间隔等造成触电事故的安全连锁保护装置。例如:变电所的程序操作控制锁、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连锁保护装置、打开高压危险设备屏护时的报警和带电装置自动断电保护装置、电焊机空载断电或降低空载电压装置等。(三)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1)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响预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应尽量避免设计成会引起损伤的锐边、尖角以及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金属薄片的棱边应倒钝、折边或修圆,可能引起刮伤的开口端应包覆。

(2)安全距离的原则。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是减小或消除机械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使用机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有关人体的测量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因素。

(3)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机械的不同特点,限制某些可能引起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例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会因破坏而产生机械危险;限制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以减小运动件的动能;限制噪声和振动等。

(4)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对预定在爆炸环境中使用的机器,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也可采用电压低于“功能特低电压”的电源,以及在机器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

2.限制机械应力

机械选用材料的性能数据、设计规程、计算方法和试验规则,都应该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标准或规范的要求,使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许用值,保证安全系数,以防止由于零件应力过大而被破坏或失效,避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控制连接、受力和运动状态来限制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用以制造机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得危及面临人员的安全或健康。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意外启动、速度变化失控、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机器零件或工件飞出、安全装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进行干预的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机构的启动或加速运动应通过施加或增大电压或流体压力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由“0”状态到“1”状态去实现;相反,停机或降速应通过去除或降低电压或流体压力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1”状态到“0”状态去实现。

(2)重新启动的原则。动力中断后重新接通时,如果机器自发启动会产生危险,应采取措施,使动力重新接通时机器不会自行启动,只有再次操作启动装置机器才能运转。

(3)零部件的可靠性。这应作为安全功能完备性的基础,使用的零部件应能承受在预定使用条件下的各种干扰和应力,不会因失效而使机器产生危险的误动作。

(4)定向失效模式。这是指部件或系统主要失效模式是预先已知的,而且只要失效总是这些部件或系统,就可以事先针对其失效模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可以通过备份的方法,即当一个零部件万一失效,用备份件接替以实现预定功能。当与自动监控相结合时,自动监控应采用不同的设计工艺,以避免共因失效。

(6)自动监控。自动监控的功能是保证当部件或元件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减弱或加工条件变化而产生危险时,以下安全措施开始起作用:停止危险过程,防止故障停机后自行再启动,触发报警器。

(7)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在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应注意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储存程序被有意或无意改变。可能的话,应采用故障检验系统来检查由于改变程序而引起的差错。

6.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有时也统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采用何种手段防护,应根据对具体机器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未决定。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满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结构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

(2)结构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安装可靠,不易拆卸。

(3)装置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

(4)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

(5)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

(6)不影响正常操作,不得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

(7)便于检查和修理。(四)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起重吊装作业潜在的危险性是物体打击。

如果吊装的物体是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料,若吊索吊具意外断裂、吊钩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发生吊物坠落,除有可能直接伤人外,还会将盛装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的物件包装损坏,介质流散出来,造成污染,甚至会发生火灾、爆炸、腐蚀、中毒等事故。起重设备在检查、检修过程中,存在着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危险性,汽车吊在行驶过程中存在着引发交通事故的潜在危险性。

(五)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含跨线地道、天桥)、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386—19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CB/10827—198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

(3)化学危险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

①危险货物包装应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设标志;

②危险货物包装运输应按《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CB/12463—1990)执行;

③应按《化学危险品标签编写导则》(GB/T 15258—1994)编写危险化学品标签;

④应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对上述物质进行妥善贮存,加强管理;

⑤应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编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包括标识、成分及理化特性、燃烧爆炸危险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急救、防护措施、包装与储运、泄漏处理与废弃等八大部分。化学危险品的作业场所、管理及使用应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1996)的附录1至附录4执行;

⑥根据国务院第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例如,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氰化物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六)安全管理整改措施(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3)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七)安全培训和教育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上一篇:高二物理说课稿下一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