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勘探规范

2024-08-20

煤田地质勘探规范(精选8篇)

煤田地质勘探规范 第1篇

一、现行煤田地质勘查规范规程

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2、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3、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岩石构造部分(DZ/T0002.1-91)

4、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岩石成因类型部分(DZ/T0002.2-91)

5、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岩石岩类部分(DZ/T0002.3-97)

6、含煤岩系钻孔岩芯描述标准----岩石岩相部分(DZ/T0002.4-97)

7、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93)

8、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

9、煤炭电法勘探规范

10、煤田地质设备信息代码

11、煤层气测量方法(解吸法)

12、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

13、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

14、煤田地质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

15、煤田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16、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17、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

18、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

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

19、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

20、煤炭地质勘探收费标准

二、与煤田地质勘查密切相关的规范规程

1、中国煤炭分类

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4、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5、煤炭质量分级(灰分、硫分、发热量)

6、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MT/T898-2000)(MT/T896-2000)(MT/T77-1994)(煤炭部(87)煤地字第746号)(煤炭部(87)煤地字第656号)(91)中煤总地办字第62号)(中煤总地地字[1991]第380号)(煤炭部(80)煤地字第638号)(煤炭部(80)煤地字第638号)(煤炭部(80)煤地字第638号)(煤炭部(80)煤地字第638号)(国家计委计价费(1996)2853号)(GB5751-86)GB/T17766-1999)(GB/T13908-2002 DZ/T0216-2002)(GB/T15224.1,2,3-94)(DZ/T0001-91)((

煤田地质勘探规范 第2篇

煤田地质勘探井喷事故处理实践

井喷事故处理在煤田地质勘探施工中应用较少,结合黄陇煤田彬东勘查区钻探施工条件,重点介绍煤田地质勘探施工发生井喷事故后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作 者:高红彦 张晓延 姚正民 GAO Hong-yan ZHANG Xiao-yan YAO Zheng-min 作者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六队,陕西西安,710054刊 名:陕西煤炭英文刊名:SHAANXI MEITAN年,卷(期):“”(2)分类号:P634.8关键词:井喷 煤田地质勘探 重型泥浆 处理

煤田地质勘探与开发 第3篇

煤炭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一般是由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再经地质作用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首先,我们对煤田的勘探方法进行一个了解。一般它是针对某一地区的具体特点和勘探要求,运用地质理论和适用的勘探技术手段,以较少的投人和时间,取得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地质资料的思路和具体部署。包括勘探阶段的划分,勘探手段的使用,勘探程度的掌握,煤炭储量的分类和计算,地质报告的编制提交等。煤田勘探技术手段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有钻探、地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地面物探)、地球物理测井、采样测试等。钻探是了解地面以下深部地质情况和采取各种样品的有效手段,也是使用非常普遍的手段。地面物探常用的是地震、电法、重力和磁法等方法,通过了解研究岩层的物性特征,揭露地层分布和地质构造。随着技术的进步,地面物探特别是地震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促使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经济效益提高。除此以外,在裸露和半裸露地区,地质填图是基本的勘探技术工作。地质填图是通过在地面的实地观察研究,将地面地质现象测绘到地形图上,编成不同比例尺地质图的工作。基岩裸露或半裸露地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一般应首先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配合以必要的槽井探或地面物探(如地面电法等),以研究地面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以钻探并配合测井和采样测试工作,全面完成各阶段的勘探任务。在掩盖区,当地质条件适宜时,应首先进行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勘探)工作。在基本了解了煤层的埋藏深度和范围、构造形态、构造发育情况、松散覆盖层厚度等的基础上,再布置一部分钻探工程,配合测井和采样测试,完成各阶段的勘探任务。在地面物探技术实现数字化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的作用,对于提高勘探精度,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提高煤田地质勘探的技术经济效益,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煤田勘探工程布置勘探线剖面法是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勘探线一般垂直于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地层倾角平缓或波状起伏发育的地区,可布置成勘探网。勘探钻孔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探线上。地面物探测线及实测地层剖面线应尽量与钻探线重合。谋田勘探线间距的确定通常是首先分析研究勘探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分别确定其勘探类型,再参照规范中关于相应勘探类型的基本线距的规定,结合勘探区的具体情况选定,并据此布置勘探线和勘探钻孔。煤田勘探工程施工一般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而密的原则进行安排。提前安排地面物探施工,对于钻探和其他勘探工程的优化布置,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裸露和半裸露地区,提前安排地质填图工作,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钻探采用无岩心钻进,是加快钻探施工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采用无心钻进技术。但必须同时做好测井工作,加强地质研究。

2 煤炭地质勘探技术方法

煤炭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同其他地质资源相比,煤田的分布范围较广。但煤田地质构造类型复杂,表层条件各异(山区、平原、水下、沙漠、戈壁),物性条件多变,勘探深度变化大,能从数米到1500多米。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是为矿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其成果要满足选择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和划分初期采区的需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井型不致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因煤质资料而影响煤的既定工业用途。对于采用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矿区,还应查明落差或起伏仅十余米、数米或更小的断层、褶皱,使开采计划切实可行,不致因小构造不清影响煤炭产量。因此,煤田物探工作的特点是:精度要求高;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种类较多;与钻探配合密切;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多,而且常常难度也较大;对浅层数米和深达1500多米的勘探对象都要求有高的分辨率。

常用的煤田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遥感物探等,其中以地震法、电法和测井应用得最广泛。

现阶段煤田地震勘探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包括:确定覆盖层厚度,进行覆盖层下的地质填图,圈定煤系赋存范围,探测同煤层有关的地质构造,确定煤系基底深度等。

此外,三维地震技术、横波技术、矿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等也在煤田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3 煤炭地质勘探发展趋势

我们都知道煤矿深度开采的课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它基础地质手段加以配合,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是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的特点。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简述在煤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几种地质勘探方法,采用综合的地质勘探方式可以有效的探查煤矿矿区的地质情况,为煤炭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最后展望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煤炭,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分析,煤矿,开发

参考文献

[1]鲍江陕西澄城县石炭二叠纪高硫煤配煤试验研究[J].煤质技术,2006,(5).

[2]DZ/T0215—2002.1—29,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

[3]卜昌森,张希诚.综合水文地质勘探在煤矿岩溶水害防治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1,29(3):32-34.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1.从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看煤田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1.1山西煤炭资源储量

山西是煤炭资源储量大省,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十分丰富、分布范围广泛、煤类品种齐全、煤炭品质优良、开发条件较好等特点。2003 年山西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全省2000米以浅预测煤炭总储量约为6600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9%,仅次于新疆和内蒙,总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山西煤炭资源储存范围分布广泛,在全省119个行政县( 市、区)中,储存煤炭资源的有94个,占79%,其中,煤炭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的县( 市、区)有68个。山西煤炭资源的煤类品种齐全,从低变质煤、中变质煤到高变质煤,省内均有分布,煤炭种类分布具有从北向南,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的特征,依次分布着低变质煤、中变质煤、高变质煤。山西煤炭品质优良,据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山西拥有14个牌号的煤种,在市场上具有极佳的品牌效应。如大同煤田的弱粘结煤享誉中外,河东煤田的主焦煤被誉为煤中“精粉”,沁水煤田的“兰花炭”作为化工用煤的佳品而闻名遐迩。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较好,宁武煤田平鲁一带煤层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其它地区多为中厚煤层,总体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度稳定,瓦斯含量不高,适宜井工开采。

1.2煤田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储存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供应基地,煤炭在中国的能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煤炭工业的生产技术、安全状况、健康发展,关系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煤炭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地质勘探,煤田地质勘探作为煤炭工业的开路先锋,是运用地质科学和技术手段来分析、探测煤矿床,为煤矿设计和建设以及煤炭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使煤炭资源能够合理利用和顺利开发为煤炭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服务。其主要任务是:查明煤矿床范围内矿体的分布特征;查明矿体地质构造特征;查明煤炭的储量、种类、质量、工业品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区自然、经济条件。煤田地质勘探对于如何高效合理地开发应用煤炭资源、规范开采秩序、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产实践中,一段时期以来,受“重开采,轻勘探”的思想影响,煤田地质勘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于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明显滞后,甚至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对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逐步到位,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正在走出困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我国煤田勘探技术手段主要有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填图、遥感地质调查等。近年来,钻探仍是获得第一手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物探仪器更新迅速,日新月异,灵敏度、分辨率、精确度越来越高,物探方法向多维、多参数测量、多方法组合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普及到地质勘探技术的各个专业、运用到整个勘探系统。

2.1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大力发展

遥感地质是遥感技术在地质中的应用,是研究地质科学的一种新兴手段。目前国际上常用的遥感技术手段主要有:摄影遥感、电视遥感、多光谱遥感、红外遥感、雷达遥感、激光遥感、全息摄影遥感等。

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其具体应用就是像片的判读,其中包括航片(可见光航空像片)、卫片(多光谱卫星像片)的判读。该技术在地质填图、地质构造解释、找矿标志判别及动态分析方面的研究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矿山GPS定位技术、数字航摄技术、地质勘查GIS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手段研究与应用,将使地质勘探技术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地质填图作为最基本的技术手段,是煤炭资源普查与勘探最基础的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对含煤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表地质研究,调查含煤区的地层、构造、主煤层和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的情况,为以后的地质工作指出方向。地质填图已由传统老旧的罗盘、锤子、放大镜三大件被先进的GPS导航、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所取代,向数字化方向深入发展。

2.2煤炭地质勘探技术信息化迅速推进

加强煤炭地质勘查主流程信息化系统技术的研究并广泛应用,大力推进煤炭地质勘查数据采集、研究和地质报告编制的信息化建设,是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煤炭勘探开发技术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勘探专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已实现用人机对话方式处理和智能分析显示地质勘探数据。此外,一些能在现场作预处理和自动控制各项操作的物探仪器、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银行和数据仓库技术等正在加快研究和开发。随着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必将极大地提高地质勘探的效率,对地质勘探产生深刻的影响。

2.3采用综合方式进行地质勘探

(1)采区地面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采区设计前,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手段,查明采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发育规律、煤层赋存状况和底板起伏形态,评价影响开采的含水层富水性,并提出防治水害的措施,为采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同时,需要进一步查明采区范围内的小构造,根据采区衔接的要求提前布置实施。三维地震技术将不断发展,多维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地震勘探技术能力和应用范围将继续扩大。

(2)微动测深勘查。微动是一种在空间域和时间域都极不规则的震动现象。微动测深勘查方法是利用自身体波和面波不同震动这一优势反演地下地质结构。微动测深勘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面探查。在矿区或者要求更精细的勘探,该勘探的条件是在仪器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完成的,并需要反向推测测区三维体,从而通过速度异常体或者面描绘出三维态势。2)单点勘查。主要是单点勘查方式观测台阵,一般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组成,在圆心和圆周上内接正三角形顶点处各设置一套微动观测仪。这种观测方式勘查深度与台阵的大小成正比。根据勘查深度的要求,可采用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组成观测台阵。

2.4开发井下勘探技术

地面勘探技术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手段,如何将地面勘探技术成功地转移到煤矿开发井下,是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究的课题。包括:利用瑞雷波进行独头巷道超前探测、应用槽波探测工作面内部构造、利用声发射技术预报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和利用微震观测确定“三带”发育高度等,由于煤层密度比上下围岩小,煤层是一个典型的低速槽,并且伴随着探地雷达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定量研究岩体、准确确定巷道周围裂隙带以及断裂带深度特征的Rock 雷达系统,代替了一些过时的应用技术。因此,从科技发展角度出发,煤矿井下物探技术将是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2.5发展水平钻进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规模不断延伸,城市基建就需要非开挖技术的出现来解决施工等现实技术问题。水平定向钻进施工技术,又称HDD施工技术,是我国非开挖方法中最快速、技术最先进、设备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水平钻进技术,不仅能在井下沿煤层定向钻进,还能在地面沿垂直—圆弧—水平线轨迹进入煤层钻进,该技术加快了煤田地质勘探速度,提高了勘探效率,节约了勘探资金。

3.对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国务院对煤炭资源勘探工作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质勘探工作,大力提高地质勘探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发展高新技术,全面提升煤炭地质勘探能力和服务水平。

3.1争取优惠政策,加大地质勘探力度

根据各地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勘探技术和开发现状,充分利用已有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煤炭资源勘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多渠道融纳资金,查明煤炭资源的家底,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优良服务。各级决策层首先要彻底转变重开发、轻勘探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煤田地质勘探重要性认识,为煤田地质勘探健康可持续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3.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查质量

要提高地质勘探精度和质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地质理论,发展地质理论,大力引进和研究开发各种现代高新技术和仪器设备,用现代地质理论和科学技术武装地质勘探,进一步充实、完善、改进地质勘探技术方法和手段,为煤炭资源调查、煤田地质勘查以及相关的煤层气、水资源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3.3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地质勘探创新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煤田地质勘探体制改革,尽快形成可持续的煤炭资源保障体系,建立煤炭地质勘查新体制、新机制、新体系和煤炭资源管理新秩序,以增强地质勘探活力和动力,提高地质勘探的创新能力。

3.4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地质勘探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各级教育机构和地质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培养地质勘探技术人才,充实地质勘探队伍,有效解决地质勘探技术人才紧缺、队伍老化、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对现有勘探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业务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防止地质勘探人才流失,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国际国内地质勘探技术合作和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地质勘探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鼓励和支持地质勘探职工自学成才,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5重视生态建设,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关调查评价

加强环境保护的地质调查研究,对因矿业开发引发的煤层自燃、环境污染、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要加强调查评价。

3.6加强煤层气勘探开发

煤层气作为新型洁净能源,可降低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效应。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在为我们提供洁净能源的同时,还可减少矿井瓦斯排放,降低煤矿安全事故。

4.结语

煤炭现代化生产对煤田地质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速度,满足我国高产高效采煤工业生产的需求。基于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技术发展高度重视,大力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相关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不断加大对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煤炭资源勘探的技术水平和勘查精度以及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保障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熊涛.浅析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4).

[2]王定武.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也论煤田地质勘探的技术管理 第5篇

也论煤田地质勘探的技术管理

结合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实际,对煤田地质勘探生产技术管理,预算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进行阐述.

作 者:黄意峰 作者单位:江西省煤田地质局195地质队,3311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7)分类号:关键词:生产技术管理 预算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

煤田地质学课程设计 第6篇

煤地质学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的学科。为了让我们学到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学院组织了第19周的课程设计。

《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一共是一周的时间,我的具体作业时间如下:

2011.6.23(星期四)中午我们班一些同学在学校领取了图板、尺子和教室钥匙。

2011.6.24(星期五)早上9:00左右,大家都来到了新附2101教室,赵志根老师给我们我们讲了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方法。赵老师大概讲了40min,给了我们电子版的材料和PPT。下午大家来到了课程设计的教室,先看书熟悉熟悉书的内容。并决定明天再开工。2011.6.25(星期六)今天上午8:00准时到了教室,因为昨天已经仔细看了作图方法,所以一来就开始画了,我的第Ⅳ勘探线剖面图,画了一上午,下午把岩煤层对比图画了一些,第二天上午就完成了岩煤层对比图。

2011.6.26(星期天)下午3:00去了教室做了收尾工作,晚上上网拷贝了课程设计报告的模板并照着模板写了报告。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煤地质学是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技术发展快的学科。我们也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三年来,课内教学在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来丰富我们的大脑,野外实习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了用图来表示我们野外看到的地质现象。而今天作为拥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我们又迎来了《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其目的在于让我们进一步的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是一门让我们用学到的《矿产资源勘探》知识以及以前地质填图实习、和巢湖实习的绘图知识对某矿区的矿产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勘探设计,其基本要求如下:

1、编制岩煤层对比图1:500

由已获得的钻孔资料,选用Ⅲ-

4、Ⅲ-

3、Ⅲ-

2、Ⅲ-

1、Ⅳ-

2、Ⅴ-2共6个钻孔(按此顺序展图),以B煤层底版作为基准线编制岩煤层对比图(左边附综合柱状图)。

2、编制勘探线剖面图1:2000

由已经获得的勘探工程资料,分别编制五条勘探线剖面图:I线,II线,III线,IV线,V线。

3.编制基岩地质及工程布置图1:5000

根据已经编制的五条勘探线剖面图及其他勘探工程资料绘制基岩地质图要求在该图上绘出:O与C23、C23与P1、P1与P2地质界线;A煤层、B煤层露头线;

F1、F2、F3断层线;勘探线、物测线、钻孔、探槽、探井等勘探工程及必要的地形地物(勘探区地理坐标位置:经度700000--703500,纬度100000--102500)。

4、设计钻孔预想柱壮图1:500

在某一剖面上选择一个精查设计钻孔,采用剖面定柱法绘制出该孔的设计预想柱状图。

5.歪斜钻孔的校正

(1)校正计算:选用III-2孔的测斜资料。计算各测点坐标增量,并计算出A煤层底板标值,B煤层底板坐标值及终孔点坐标值。

(2)校正图编制:将III-2斜孔投放到相应的剖面图上及平面图上。

6.编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5000

(1)编制平面图:根据已经编制的五条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地质剖面法编制A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

(2)编制立体图:根据已经编制的剖面图和平面图。编制III线至V线间-200米水平以上区段的A煤层底板等高线立体图。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岩煤层对比图

编制方法:

1、计算参与对比的各工程点岩煤层真厚度

根据计算公式:H=L*cosB(H-岩煤层真厚度,L-岩煤层钻探厚度,B-岩煤层倾角或岩芯倾角)。分别计算出 Ⅲ-

4、Ⅲ-

3、Ⅲ-

2、Ⅲ-

1、Ⅳ-

2、Ⅴ-2 6个钻孔的各岩煤层真厚度(上至E煤层顶板,下至终孔层位)。

2、编制各对比工程的真厚度柱状图及综合地层柱状图

以垂向比例尺1:500。柱宽1.5厘米(综合柱状宽2厘米)。按照图例规定的岩性符号编制E煤层至终孔层位的6个钻孔真厚度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按后附资料的平均厚度直接绘制)。

3、选择对比基线

一般应选择全区层位稳定、标志位显,且居于对比层段中下部位某一煤层或标志层的底板为对比基准线为宜。本图可选定B煤层地板为对比基准线。

4、排列钻孔柱状

各对比工程柱状图的排列次序一般应以相邻工程在施工平面图上距离最近为原则,或按与地层倾向一致的勘探线上工程点顺序排列,或沿某一地层走向上的工程点顺序排列。本图可以各柱状图的基准层(B煤层)底板对齐在同一水平线上,由左至右的摆放次序:综合柱状-

4、-

3、-

2、-

1、-

2、-2。

5、对比联线

运用沉积岩学及煤田地质学等岩煤层对比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各柱状岩煤层层位。把对比柱状中相同层位的地层、煤层标志层等底板用实线(对比依据可靠)或虚线(对比依据不充分)连接起来。本图仅依据三个标志层和煤层厚度为特征就能对比而确定层位。连结的对比线条有:A、B、C、D、E五层煤层底板和P2/P1、P1/P3二个地层界线即可。

二、编制勘探线剖面图

编制方法

1.确定编图的比例尺、图幅大小、剖面方向

比例尺:一般应为同勘探阶段地质平面图比例尺的二倍左右-即本图定为1:2000。图 幅:长度:为煤系地层倾向上的控制宽度-本图长50CM~80CM;宽度:取决于勘探深度-本图幅宽30CM~40CM。

方向:一般习惯性确定剖面视向是以0°~180°为右,180°~360°为左-本五条剖面图均按此确定左右视向。即NW向的一端放于左边。

2.绘制水平标高线

水平标高距一般是根据煤层倾角大小及编图的比例尺确定的。若煤层倾角平缓,则选定的距小(为10M~50M);若煤层倾角大,则选定的标高距亦大(为50M~100M)。该剖面以100M为标高距(即在图纸上每两条间距为5CM)。共绘制七条水平标高线(即

+100M~-500M)。水平标高线的上下标高值是由地面标高和勘探深度确定的。水平标高线要求绘制精确。并在每条线的两端注明标高数值。

3.投放工程点

以剖面线所切的某条经纬线或某工程点为基准,将该剖面所通过的工程点全部投放到剖面的相应位置上(在平面底图上量取与基准点的相对位置;临近偏线的工程点按走向投影法投到剖面上。并用虚线表示工程以示与线上工程的区别;歪斜钻孔经校正后投绘到剖面上。)

各线上的工程点有:I线(I-1,I-2,Ⅲ-4);Ⅱ线(Ⅱ-1,Ⅱ-2);Ⅲ线(Ⅲ-1,Ⅲ-2,Ⅲ-3,Ⅲ-4,Ⅲ-5);Ⅳ线(Ⅳ-1,Ⅳ-2,井2);Ⅴ线(Ⅴ-1,Ⅴ-2,井1,K1)。

4.绘出剖面地形线

剖面地形线一般是通过该线的地表实例的高程点连线绘制而成。本图以线上各工程点的地面标高点(即钻孔口,探井口,探槽头标高)直接连线并向两端水平推延至剖面长度即可。

5.绘制剖面上的各勘探工程

各种勘探工程在图上的深度(钻孔和探井)或长度(探槽)按规定的图纸比例尺确定;工程类别按图例符号表示;钻孔以宽度为6毫米三条线组成的简易柱状表示(Ⅲ-2孔需校正后投放)。并在钻孔中心线上以岩煤层倾角画出煤层底板线、地层分界线标志层及断层点等。

6.分析联线

通过对比,确定各工程所控制的各岩煤层层位,根据剖面所处的构造形态和确定地层倾向,把各工程中的相同层位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

联线次序:先联基岩界面线,再联断层线,最后联地层界线和煤层底板线。

基岩界面线联接:连接剖面上各工程新地层深度点,并向二端水平推延之。

断层线的确定:F1在Ⅲ线剖面上有工程断层点(Ⅲ-5孔)控制。并配合断层倾角即可在剖面上画出;F2在Ⅲ线剖面上有工程断层点(Ⅲ-2孔)控制,在Ⅱ线剖面上有工程断层点(Ⅱ-2孔)控制。并配合断层在剖面上的视倾角能分别在Ⅲ线剖面上和Ⅱ线剖面上画出;F3在Ⅳ线剖面上有二个工程断层点(Ⅳ-1孔和井2)控制。直接连接二个断层点即可。

地层、煤层联线:先连同一断盘或同一翼上有二个以上工程控制点的相同层位,再按层间距连接(或推出)一个工程控制点(或无控制点)的其他同层位连线。每条剖面上均需连4条地层界线(Q/P.P2/P1.P1/C3.C/O)和5条煤层底板线(A、B、C、D、E)。注意问题

1、充分利用工程控制点资料作图。如井I的B煤点,K1的A煤点和P1/P3点为V线剖面作图利用;井2的A、B、F3点为Ⅳ线剖面作图所利用;Ⅲ4孔为Ⅲ线剖面和I线剖面作图所利用的公用钻孔等均不得忽视。

2、断层(或岩煤层)走向与剖面线斜交时(夹角〈75°〉。应由真倾角换算为视倾角在剖面上表示。

3、Ⅱ线与Ⅲ线相交点,各层位深度(包括地面标高)分别在二个剖面的相应位置上应该相一致(以线剖面图控制线剖面图的相应位置)

4、图面内容:图签、图名、比例尺、剖面方向、工程编号、煤层编号(底板深度、真厚度)、地层代号、断层编号(性质、产状、落差)。等均不得遗漏。

三、编制基岩地质及工程布置图

基岩地质及工程布置图的编制方法:

1、绘制经纬网格线

参见〈〈煤田普查与勘探〉〉P276介绍的经纬网的制作方法。以1:5000比例尺按经距值700000~703500(8条线)。纬距值100000~102500(6条线)绘出正方格网,并标注经纬距数值。(要求各小方格对角线误差〈0.5mm〉

2、放置勘探工程

按各勘探工程点平面坐标值(x,y)将钻孔(16个)、探井(2个)、探槽(2个)分别以图例规定的符号投放到相应的平面位置上(斜孔需投终孔斜点)。

钻孔按孔口坐标投点;探井按井口坐标投点;探槽按槽端坐标、方向和长度投放。同一条直线上的各工程点连线即为勘探线,注名线号。

物测线(地震测线)按测线端点坐标、方向、长度投放、注名线号。其中W2.W4.W6线分别与勘探线I、Ⅱ、Ⅲ线重合。

3、编制各勘探线剖面图

五条勘探线剖面图应编制完毕,并应进行修订。

4、投放隐伏地质点

把各条勘探线剖面图基岩界面上隐伏的地层界线点、煤层露头点、断层点分别投放到平面图相应勘探线的相应位置上(平距移置时注意剖面图与平面图不同比例尺的换算)。

5、分析联线

详细分析区内构造形态和特征,把各线上同一地层界线点同一煤层露头点,同一断层点分别用圆滑线条连接起来。

联线时应先联断层线,后连地层线和煤层露头线。

断层联线:F1由Ⅲ线剖面和测线I控制,并参考断层走向;F2由Ⅱ线剖面、Ⅲ线剖面、测线

7、x2孔控制;F3由Ⅳ线剖面和 K2槽控制,并参考走向。

地层界线及煤层露头线联线:一般应先连同一断盘上有2条以上的勘探线控制的相同层位线,再按露头平距连接(或推出)只有1条勘探线控制(或无控制)的联线。并注意不同性质的断层两盘相同层位线的错动关系不要有误。地层2应连出3条

(P2/P1.P1/C3.C3/O);煤层露头线应连出2条主采煤层(A煤层和B煤层)。

四、编制设计钻孔预想柱状图

在精查设计勘探工程中,选定剖面上的一个精查设计钻孔,由地面为起点,沿钻孔轴线,按1:2000的剖面图比例尺分别量取各层位点的设计深度。以各层位深度为依据,参照邻近钻孔相同层的岩性资料,编制出1:5000的设计钻孔预想柱状图(具体编图步序从略)。

五、Ⅲ--2钻孔的歪斜校正

方法一:测点计算法(平均天顶角,方位角法)

以各测点直接作为计算点进行列表计算的。即根据测点深度算出相邻测点间的孔段距。以孔段上下测点的天顶角和方位角之平均值作为该孔段的计算参数。算出各测点间的座标增量值,从而获得任一测点的空间座标值。

对于控制点(如A煤层,B煤层)的座标计算。只要根据控制点的深度插入至某二个测点之间。按计算测点座标值的方法,即可算出。具体计算方法按表一进行。

方法二:平距孔段距法

以各测点之中点作为计算点进行列表计算的。即根据测点深度算出各测点的中点间的孔段长度和各中点深度。以孔段中的测点的天顶角和方位角作为该孔段的计算参数。算出各中点间的座标增量值,从而获得任一测点的空间座标值。

这种计算方法实则是把各测点的中点作为孔段歪斜的转变点而每个测点的测斜参数(天顶角和方位角)表示了上下测点间一半孔段距的歪斜程度。这种计算方法所应用的测斜资料比较合乎钻孔歪斜的实际情况。因此可以提高歪斜计算精度。多为现场实际工作所采用。对于控制点的座标计算,只要根据控制点(A煤层,B煤层)的深度插入至某二个中点之间。按计算中点座标值的方法即可算出。具体方法按表二进行。

2.校正图编制--把歪斜钻孔Ⅲ-2绘制到该孔所在的Ⅲ 线剖面图上。

下面介绍二种作图方法均是以平均孔段距法统计资料进行投点作图的。

方法一:投影作图法(不需要计算数据而直接通过投影作图)

(1)作天顶角剖面图

作一条水平线(地表线)和一条铅直线,交于一点为孔口。按剖面图比例尺,以各孔段长度(l)和各孔段天顶角(r)作出各孔段成折线。

(2)作平面投影图

在(1)地表线下方的一定距离处作一水平线(平面图勘探线)交(1)铅直线于一点(平面图孔口)。过孔口以勘探线方位(161°)定出正北方位线及地层走向线。将天顶角剖面

图中的各计算点(即各测点间的中点)垂直下投到平面图勘探线上,得各孔段的水平投影距(d)。根据各孔段水平投影距和方位角(Q)即可作出斜孔平面投影图。

(3)作剖面投影图

把(2)中的各孔段端点分别垂直向上(垂向投影--勘探线与地层走向夹角>75°)投影到

(1)中相应的各计算点标高水平线上相交。连接各相交点成圆滑的曲线,即为斜孔轴线剖面投影图。

(4)填绘钻孔柱状

在铅垂线上由计算出的各控制点标高(如A,B煤层底板标高)作水平线交斜孔轴线于一点(或在天顶角剖面图上根据各控制点孔深作水平线交斜孔轴线于一点),该点即为某控制点在钻孔轴线上的位置,按岩芯倾角作出各地质点层位,再以一定柱宽(6mm)和岩性符号填绘出斜孔柱状。

方法二:计算投影作图法(通过校正计算的中间数据,结合投影作图)

(1)计算各孔段间垂距(⊿Z)和平距(a):校正计算表中直接获得。

(2)作平面投影图:作一条水平线为斜孔所在平面图的勘探线,以勘探线方位(161°)过线上一点定出正北方位线及地层走线,按剖面图比例尺,以各孔段平距(d)和孔段歪斜方位角(Q)即可作出斜孔平面投影图。

(3)作平面投影图:由平面投影图孔口向下引一条铅直线,在平面投影图一定距离处的下方作一条水平线(剖面图的地表线)交铅直线于一点为剖面图孔口。根据各孔段间垂距(⊿Z)在铅直线上作出各计算点的水平标高线。把平面图中各孔段端点分别垂直下投(垂向投影法)到相应的各计算点水平标高线上相交,连接各点成圆滑曲线,即为斜孔轴线剖面投影图。

(4)填绘钻孔柱状:同方法一中(4)。

六、编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投影图的编制方法-A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绘制经纬网格线与基岩地质图绘制方法(1)相同。

(2)放置勘探工程

把对A煤层起控制作用的各工程点按其平面坐标值,以图例规定的符号投放到相应的平面位置上(Ⅲ-2孔要投放对A煤层控制的歪斜点),并注明各工程点对A煤层底板的控制标高。注意:Ⅲ-5,Ⅲ-3,Ⅹ

2、Ⅹ

3、井

1、K2共6个工程未对A煤层起控制作用,不得投放;勘探线同基岩地质图;物测线暂不放置。

(3)投放底板标高点,煤层露头点及断煤交面点

把各条勘探线剖面图上的编制煤层(即A煤层)的底界线与各条标高线相交的交点移置到平面图中相应勘探线的相应位置上。并标记上各点标高值(一般每条勘探线上应相交出+100~-500M标高线的若干个标高点)。把各条勘探线剖面图基岩界面上的A煤层露头点投放到平面图相应勘探线的相应位置上(与基岩地质图中投放的煤层露头位置相同)。若剖面图中有断层,则将断层线与上下二盘煤层底界线的二个交面点投到平面图相应勘探线的相应位置上(Ⅱ线上有F2-对交面点;Ⅲ线上有F2-对交面点和F1的上盘交面点;Ⅳ线上有F3的一对交面点)。

(4)分析联线

根据各勘探线上煤层底板标高点的分布情况,确定平面上各部位的构造形态和特征,圆滑地连接各线上标高相同的点。即为底板等高线;圆滑地连接各线上的A煤层露头点,即为A煤层露头线;将不同线上的同一断层上下盘交面点分别连接,即为断煤交面线。

联线时应注意先联出断煤交面线,而后联底板等高线和煤层露头线。底板等高线的连接应注意断煤交面线二侧同名值等高线的错动关系及各等高线的协调性。煤层露头线连接时应参照基岩地质图。二图上A煤层露头线应完全完全重合一致。

F1.F2.F3三条断层断煤交面线的编制介绍如下:

F1断煤交面线编制:把Ⅲ线剖面上的上盘交面点和基岩地质图上的A煤层露头线与断层线的交点用点划线连接起来,即为F1的上盘断煤交面线(下盘煤层上升而被剥蚀,故不存在交面线)。

F2断煤交面线编制:把Ⅱ线剖面上的一对交面点,Ⅲ线剖面上的一对交面点和基岩地质图上A煤层露头线与断层线的一对交点,分别用点划线连上盘交面点和用叉划线连下盘交面点。即为F2的上下盘断煤交面线。

F3断煤交面线编制:根据Ⅳ线剖面上的一对交面点和在基岩地质图上A煤层露头线与断层线的一对交点。并配合采用断层面等高线法可作出该断层的断煤交面线。其具体方法如下:先作出F3断层面等高线,再作出A煤层底板等高线。二种等高线的同值线相交的交点即为某盘断煤交面线一点。若干个这样的点的连接,即为某盘断煤交面线。

针对该图简便的作法是:先作出F3断层面-100~-300M等高线,再作出Ⅳ-Ⅴ线间

-100~-300MA煤层底板等高线。选择二种等高线的-300M(-200M)相交的交点和Ⅳ线上的上盘交面点连接。即可作出F3上盘交面线。下盘交面线根据Ⅳ线上的下盘交面点推出,并逐渐向深部与上盘交面线相交(即断层尖灭)。

第三章总结

大学期间,到目前为止,我们参加了3次实习,普地认识实习、巢湖地质填图实习和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刚入学时,我对我所学的专业是一点都不了解,再加上我们大一学的都是基础课程,还没有设计到专业方面的书籍。到了大二下学期我们开始接触专业课了,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紧接着我们参加了普地认识实习,此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学会了用罗盘等地质仪器以及初步会观察地质现象并学着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解释这些地质现象。到了大三,去年我们参加了巢湖地质填图实习,这次我们不再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接近大自然了,我们是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观察和认识大自然的种种地质现象。如今大三快要结束了,我们进行此次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这是一个让我们再学习的机会!我们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普地认识实习和巢湖地质填图实习学到的知识及对地质现象的领悟力在矿产资源勘探课程设计可以得到运用了,让大家很有成就感。

我的课程设计制图画的是第Ⅳ勘探线剖面图,相对还算比较简单。画钻岩煤层对比图时,我按照资料一步一步顺利的完成了。

通过这短短一周的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的理论知识更丰富了,实践性也更强了。

地质工程08-4班第2组何亨武

2014煤田地质学考试总结 第7篇

一、填空题

1.、勘探划分阶段:找煤(初步普查)、普查(详细普查)、详查(初步勘探)、精查(详细勘探)

2、勘探线的种类:主导勘探线、基本勘探线、辅助勘探线

3、勘探网布置形式: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勘探网

4、影响勘探工程布置的地质因素:构造特征、含煤特征、地貌特征

5、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岩相分类:山麓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三角洲相、滨海相、浅海相

6、工业分析包括哪些: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固定碳的计算

7、元素分析的定义:是指测定煤中有机质的组成元素(如c、h、o、n、p)的含量

8、取样目的:研究煤质

9、取样方案:取样的种类和研究项目、取样方法、样品的数目、采样点的分布

10、储量计算误差:地质误差、技术误差、方法误差

11、煤质分析的步骤:采样、破碎、干燥、制样、实验分析

12、地质填图的方法:剖面法、追索法、穿越法

二、名词解释:

1、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化变为煤所经历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2、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其遗体在沼泽中堆积起来,在水、氧气及微生物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变为泥炭的整个过程。

3、腐泥化作用:在湖、海等水体或沼泽深水地带的还原环境中,在厌氧微生物参与下,低等动、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的过程。

4、旋回结构:是指在煤系的垂直剖面上,一套有共生关系的岩性或沉积相的规律性组合和反复交替现象。前者称岩性旋回;后者称沉积相旋回。

5、侧相迁移:不同聚煤期或同一聚煤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聚煤盆地在空间上的转移。

6、原生变化:是指在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形成之前,由于泥炭受到某些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7、后生变化:是指泥炭层被顶板沉积物覆盖以后或含煤建造形成之后,遭受到各种地质作用而引起的煤层厚度的变化

8、动力变质作用:是指由于褶皱和断裂构造变动产生的煤变质作用

9、同沉积褶皱:是指聚煤盆地内低级别的隆起与坳陷,伴随含煤岩系沉积过程发育而成10、同沉积断裂:是指在含煤岩系形成过程中不断活动的断裂,又称生长断裂

11、叠合勘探:在基本勘探系统的基础上,应针对各种特殊需要,叠加一些专门的勘探工程,使勘探后期形成的勘探网实际上是不均匀的12、复合勘探:在基本勘探系统的基础上,为准确地查明影响采掘顺利进行的开采地质条件,需要加密一些专门的勘探工程,使勘探后期形成不均匀的勘探网。

13、钻探:指为了勘探矿床、地层构造、土壤性质等,用器械向地下钻孔,取出土壤或岩芯供分析研究的一种勘探方法。

14、遥感: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的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15、勘探程度:是指勘探区(井田)在建井设计以前对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和查明程度。

16、煤化作用:是指已经形成的泥炭,由于地壳的下沉而埋藏于地下深处后,在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转变成褐煤、烟煤、无烟煤的过程

三、简答论述

1、普查最终目的:

普查是在找煤的基础上或已知有勘探价值的地区进行。主要任务是对工作地区有无开发建设的价值作出评价,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2、遥感特点:

(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遥感平台越高,视角越宽广,可以同步探测到的地面范围就越广。

(2)时效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时效性强。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获取的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且数据来源连续,具有可比性。

(4)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局限性:许多电磁波有待开发,还需发展高光谱遥感以及与其他手段相配合。

3、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应用:

全面研究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以查明地表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其围岩蚀变,为探矿工程的布置、储量计算以及矿山

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

4、勘探线布设原则:

(1)勘探线应与岩层走向或褶皱构造线方向相垂直进行布置;若不垂直,其与倾向交角小于15°,以便获得剖面正确的构造形态;

(2)勘探线方向不因地层走向的局部改变而改变方向;

(3)详查、精查勘探阶段在布置勘探线时,应尽量利用以往普查、详查勘探阶段所布置的勘探线,以减少剖面上新增工程量,而又能获得更多的地质效果;

(4)勘探线布置尽量与物测线的位置重合一致,以利钻探与物探资料的对比和解释;

(5)勘探线的布置尽量避开不利于施工地段,如地形地形切割剧烈的悬崖陡壁、河流、湖泊等。

5、探井使用的条件:

(1)表土厚度大于3米,且地层产状平缓的地段,不宜使用探槽时,可选用探井。

(2)探井挖掘深度比探槽深些,因此,岩、煤层受风化影响较小,被揭露的煤层厚度接近实际。

(3)探井沿地层走向和倾向均可布置,注意选择在地势较高、表土较薄而稳固且含水较少的地段,以防止垮塌和地表水流入

6、影响煤田与勘探的地质因素:

勘探区内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如褶皱和断裂的发育情况,煤层的产状变化及岩浆岩的侵入破坏等)和含煤性变化(如煤系厚度、含煤层数,主要煤层的层数和其间距、煤层厚度、结构、煤质变化,以及煤层对比的难易程度等);勘探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复杂程度和掩盖程度等

7、综合地质编录意义:

(1)综合地质编录能反映勘探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和特点

(2)能帮助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等问题,从而客观地反映煤层在地下的赋存状况,为储量计算提供必要的资料

(3)综合地质编录的成果,可直接为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8、观测点布设原则:

(1)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2)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

(3)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地质点数的 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9、钻探的关键技术在哪:

(1)高效破岩技术:提高钻井速度、缩短建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

(2)携岩技术: 将钻头破碎的岩屑从井底及时清除出去是提高钻速,减少钻井事故的关键。

(3)井眼轨迹技术: 钻头在地层中钻进会受到地层力的影响;井眼轨迹预测的难度;地面遥控可变弯接头和可变径稳定器被研制出来;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4)井壁稳定技术: 地层被打开后,井壁岩石便失去了原有的支撑力;井壁稳定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5)地层评价技术:地层评价主要包括地层的工程特性评价和油层的含油气情况评价、进行地层工程特性评价是为了安全、优质、高效的钻井,进行油层含油气情况评价是为了提高油层的穿透率,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6)油气层保护技术:为了防止井涌、井喷等严重后果,通常使井内液柱压力略大于油气层压;当井内压力大于油气层压力时,钻井完井液中的固相颗粒也会侵入油气层的孔隙内,增加油气流动阻力,造成对油气层的严重损害;正确诊断油气层损害机理

(7)钻井环保技术:若因预防措施不力而对井喷失去控制,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废弃的钻井液和其它废弃物处理不当,则会对周围环境或水源产生污染;钻遇地下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时处理不当,更会殃及人畜的生命

11、勘探工程密度确定方法:

(1)勘探经验法与类比法

(2)探采对比法:指将勘探资料与矿井采掘资料进行对比,检查误差的大小,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以确定合理的勘探工程密度的方法。

(3)稀空法(稀孔法或逐步放宽法)

(4)数理统计法

(5)模型法

10、矿井地质勘探与地质勘探:

与煤田地质勘探相比具以下特点:

1.继承性、补充性;2.直接为采掘生产服务;3.针对性、局部性; 4.资料丰富、手段多样

特点:矿井地质勘探与资源勘探相比:

(1)矿井地质勘探具有继承性和补充性的特点

勘探工程布置系统、勘探密度等重大勘探方案的选择方面,原则上应与资源勘探尽量保持一致,重点放在补充以前工作的不足,其中包括为防止资金积压,有意留在以后进行的勘探工程。

(2)矿井地质勘探在时间安排上,必须考虑生产接续计划和采掘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需要。过早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就会造成资金的积压;过晚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又会导致生产接续不上和采掘失调。因此,要通过总结经验和必要的推算,确定合理的勘探时间。

3)矿井地质勘探具有针对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矿井地质勘探多是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布置的,任务比较单纯,地区比较局限,一般不要求提交完整的地质勘探报告。

(4)矿井地质勘探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条件。

在进行勘探设计时,有资源勘探和丰富的井巷资料作依据;在布置勘探工程时,有条件采用井下钻探、巷探和井下物探手段,并把井上、井下布置结合起来。

煤田地质勘探工程布置方法 第8篇

1 布置煤田地质勘查工程的要求

第一,勘查工程的布置要在详细研究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选择各类勘查工程。勘查工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在裸露地区和半裸露地区,应首选坑探工程及必要的其他地面物探方法,进行地质填图,尽量搞清地表地质情况。二是在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区,应以地面物探结合钻探为主要手段,配合地质填图等进行各阶段的地质工作。三是在不适合使用地面物探、坑探的地区,钻探工程是唯一的勘查工程,钻探工程的基本线距应按煤矿床的勘查类型合理选择。第二,如果已有的地质资料较少,可首先布置少量主导勘查线并优先施工,以便初步了解勘查区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布置全区的勘查工程。第三,勘查工程的布置要兼顾整个勘查区。做到中部密、边缘稀;浅部密、深部稀。前期布置的工程要便于后期加密。第四,尽可能减少重复工程,做到一孔多用,尽可能使取样孔、水文孔、构造孔与探煤孔结合起来。第五,勘查线上工程控制的煤层斜长,要小于控制相同地质可靠程度资源/储量的勘查线间距。第六,勘查区内褶皱、断层的位置及规模,煤层形态及其变化,煤质及其变化,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等,都应按各勘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布置相应的工程。

2 煤田地质勘查工程的布置方法

2.1 单斜煤层的控制

煤层的控制是以相邻两工程见煤点煤层层面斜长为准,布置工程时必须考虑煤层倾角的大小。煤层倾角越大,相邻两工程见煤点的煤层斜面距离越大。控制单斜煤层,线上的工程间距都应小于线距;煤层倾角越大,线上的工程间距越小。此外,在钻探施工时,由于地质或钻探工艺的原因,随着钻进深度的增加,经常会发生孔斜,导致相邻两工程见煤点煤层层面距离增大,这也是要求线上工程间距小于线距的原因之一。

2.2 褶曲构造的控制

由于褶曲形态不同,工程布置也应不同。在褶曲面直立时,为准确地控制褶曲形态,除在两翼布置钻孔外,还要在轴部布置钻孔。在轴部煤层埋藏过深时,轴部钻孔可以在穿过开采深度以内的煤层后终孔。轴面斜歪的褶曲,尤其要注意控制各主要煤层的实际转折部位,不要在地表褶曲轴的位置布置钻孔,它起不到控制深部主要煤层转折的作用。

在褶曲变化畸形的部位,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出现突然转折或怀疑有断层存在的地段,可布置“T”形排列的加密控制孔,以探明其变化情况。其实质是在原有两条勘查线之间加密一条辅助线,但布孔时要尽可能使其与相邻勘查线上的钻孔形成线型联系,为绘制走向剖面图提供方便。

2.3 断层的控制

走向断层的控制比较简单,通过在主导勘查线上加密钻孔,可以揭露并控制断层的位置和落差。配合基本勘查线,可以控制断层走向的延伸方向和断层的长度。当走向断层较多且断层性质又相近时,各勘查线上所确定的断层可能会发生对比连接错误。需仔细分析各工程所揭露的各断层的性质和产状、落差等,不能简单地连接。

在倾向断层存在的地区,由于断层走向与勘查线夹角较小或平行,在线距较稀时不能揭露和控制断层。此时,要设计几条孔距较密的走向主导勘查线,以揭露和查明倾向断层。

对于按规定应查明的断层,其延伸情况、断层面的产状及落差,都要有工程控制。在布置控制断层的工程时,必须充分研究地表露头及地面物探资料,才能使所布置的工程发挥最佳作用。

2.4 煤层变化性的控制

煤层厚度、结构、煤质等的变化,用基本勘查线即可控制,并可用插入法确定各种边界线的位置。对于由于古河床冲刷、构造挤压变形、岩浆岩吞蚀等因素造成的煤层局部变化,要在分析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尽量用钻孔控制其大致范围,或预测后利用钻孔验证。这些造成煤层局部变化的现象,在勘查过程中很难用工程进行准确控制,因此,无须投入过多的工程量,只需在矿井地质工作中查明。

2.5 煤层露头的控制

控制覆盖层下主要煤层露头的位置是勘查工作的重要内容。追索和控制煤层露头的过程,就是对构造形态及煤层变化深入研究的过程。准确地控制煤层露头并通过采样化验,能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浅部煤炭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有利于矿井设计时安排采区和开采水平。

控制煤层露头常采用点线结合的方法。在充分利用地面物探成果的基础上,可在勘查线上加密布置钻孔,也可在勘查线间布置加密追索煤层露头的钻孔,以便搞清煤层露头赋存的位置。在详查阶段应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的露头位置。在勘查阶段,要严密控制先期开采地段或初期采区的煤层露头位置,煤层露头在勘查线上的平面位置应控制在75 m以内。

2.6 多煤层的控制

在多煤层发育的勘查区,煤层在剖面中的位置是影响钻孔布置的主要因素。在煤层间距较小,布置钻孔时可分段选取主要可采煤层或煤组为对象,在节省工程量的前提下,合理选定工程位置,保证煤层或煤组的浅部和深部有钻孔控制,并使其勘查深度大致相等。在主要可采煤层位于煤系下部,而上部为不稳定煤层时,由于初期开采的是上部不稳定的煤层,此时应对上部煤层进行加密控制,以提高浅部煤层的地质可靠程度。

2.7 资源/储量地质可靠程度的控制

勘查区资源/储量地质可靠程度的分布情况,是影响勘查区工程总体布置的重要因素。无论在哪一个勘查阶段,都要按其勘查程度所要求的资源/储量不同类别地质可靠程度的比例,确定其合理的分布范围,按勘查区地质情况,确定与不同地质可靠程度资源/储量相适应的工程密度,并按此密度布置钻孔。

摘要:煤田地质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工程勘查量取得尽量好的地质效果,以保证不同勘查阶段地质研究的顺利进行,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勘查工程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单斜煤层的控制、褶曲构造的控制、断层的控制、煤层变化性的控制、煤层露头的控制、多煤层的控制、资源/储量地质可靠程度的控制。

关键词:地质勘探,工程,布置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定绪,李英杰,熊晓英.煤炭地质勘查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佟凯.煤田地质与勘探[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华,严德天.煤田地质学简明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5.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防火紧急疏散预案下一篇:清洁生产审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