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

2024-07-26

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精选8篇)

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 第1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 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 )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知识点一、

四边形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

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知识点二、

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一节 捐书活动

知识点:

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二节 运白菜

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三节 节余多少钱

1、、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四节 里程表(一)

1、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2、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画图去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位置变化,列式也随之变化。

第五节 里程表(二)

1、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2、解答算式谜时,要通过观察推理找到从哪一位先计算,然后一步一步推算出答案。

列表总结

知识点 举例说明 金点子

连加 256+274+361=891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第四单元 乘与除

第一节 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4、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要注意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相乘时得到的0不能丢。

第二节 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两位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和,再用一位数分别与它们相乘,最后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

2、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明确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三节 丰收了

知识点:1、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2)、按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填写在商的末尾。

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0)。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第四节 植树

知识点:1、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

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大自然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小自然数, (两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大数,(两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小数。

列表总结

具体内容 知识盘点 金点子

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需要多少钱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两位数看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再用它们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丰收了 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添在商的末尾。

植树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有三种:(1)想乘法,算除法;(2)先把两位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它们分别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相加;;(3)用被除数十位数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一位数,把两次的商分别写在商的十位和个位上。

第五单元 周长

知识点1:什么是周长

1、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或者说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知识点二: 长方形的周长

1、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 “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

(5)已知长方形的周 长和长,求宽;“宽=(周长-长×2)÷2”或“宽=周长÷2-长”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

(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

(1)长边靠墙,

(2)宽边靠墙。

5、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

第六单元 乘法

第一节 蚂蚁做操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一定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中每个数位上的数。

第二节 去游乐园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写在积中。

第三节 乘火车

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每一步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2、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向哪一位进1,就在那一位加1。

第四节 去奶奶家

知识点:

借助里程图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明确里程图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后再进行计算。

第五节:0×5=?

知识点:

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1)先用这个乘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

(2)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个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4、结论:

(1)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

(2)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第六节 买矿泉水

知识点:

1、连乘的估算方法:尽可能将其中两个数的乘积估成整十,整百数,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2、连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3、三个数连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还可以把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乘。

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第一节 看日历(一)

知识点:

1、一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一个月只有28天时,这个月有四个星期一至星期日;一个月有29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一个是5天;一个月有30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2个是5天;一个月有31天时,这个

第二节 看日历(二)

知识点:

1、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2、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3、认识平年和闰年:

(1)公里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立年份是整百年的,是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2)判断一个整百年份是不是闰年,要看这个年份数是不是400的倍数,如果是整数倍就是闰年,否者就是平年.

(3)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4)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365÷7=52(个)......1(天)

366÷7=52(个)......2(天)

4、推算几周年的的时间问题,可以用终止年份直接减去起始年份,所得的差即为所求。

第三节 一天的时间

知识点:

1、24时记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计24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表示时刻的换算: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 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普通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12后就是普通计时法,

3、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进过的时间,可以根据钟表推算,也可以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4、计算中午12时的经过时间,要么把时间都换算成24时计时法来计算,要么先算中午12时以前有多长时间,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时间。

5、普通计时法在表述时要加上限制词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这样才能将时间准确的表达出来。

第四节:时间表

知识点:1、时间表是管理时间的一种手段,是将某一段时间中已经明确的工作任务清晰的记载和表明的表格,用来提醒使用人和相关人按照时间表的进程活动。

2、制作时间表,最主要的是做好时间的分配,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守时习惯。

3、判断谁跑得快,只要看谁用的时间短就可以了。

第五节 数学好玩

知识点:

1、同一段距离,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同,在测量的结果相同的情况下,选简便的方法比较合适。

2、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直线距离可以直接用直尺来测量。

3、解决搭配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能得到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数路线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搭配问题,在确定行走路线时,一定不要重复和遗漏。

5、日历中的数有很多规律,如横向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1;纵向上面的数比下面少7等。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第一节 文具店

知识点: 1、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叫作小数点。

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数,它就是几位小数。

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数位上的数。

5、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

6、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元、角、分的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几,就改写成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是几,就改写成几角;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是几,就改写成几分。若那一位上是0,那一位就省略不写。

7、把带有元、角、分的数改写成一元为单位的小数时,元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角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分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相对应。

第二节 货比三家

知识点

1、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以此类推。

2、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小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相同,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第三节 存零用钱

知识点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加,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减,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第四节 寄书

1、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3、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与整数加法一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千万不要忘记满十进一,也不要忘记下一位进上来的一。

第五节 能通过吗

1、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数可以使数据更加精确。

2、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时,米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分米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以此类推。

3、如果米、分米、厘米中某一个单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在改写成以 “米”为单位的小数时,就在那个单位所对应的数位上写0.

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 第2篇

第六单元 测量一、测量长度的单位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2、1米=100厘米或1m=100cm二、用尺子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的方法:?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之间相差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三、知识拓展(选学)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北师大版中学数学教学评析 第3篇

北师大版中学数学教材开篇第一章教学内容即为《算数学的复习》。教材的开篇设计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 学生在回顾小学学过的内容同时开启对初中知识了解的大门。学生在这种小学与初中知识串联的过渡期中, 能够尽快适应接下来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思维模式, 同时适时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 为今后中学数学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 北师版中学数学教材相对于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减, 降低了教材理论目标的难度和习题练习的难度,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使教学内容难易度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北师大版中学数学教材在编订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解题思维的探究;解题技巧、规律的归纳与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对数学理念的整理和数学技巧的总结。

北师大版中学数学教材在存在其特色优点的同时, 也有一定的薄弱环节。例如, 教材的理论性较强, 缺乏一定的趣味性。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加上教材对理论知识追求的完备性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难以理解, 产生问题。其次, 在教材中, 图表内容相对缺乏。针对初中生的思维方式, 教材理应多一些图表内容, 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且具有形象性, 学生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现如今, 我国教改委已经开设了三级培训, 并且通过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举办了相关的教学讲座。对于北师大版中学数学教材的教学掌握, 教师要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理念, 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改善教学模式, 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语言传授给学生, 积极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学会主动将教材内容引向学生, 而不是让教材牵着鼻子走。

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 第4篇

误导一 极值点一定是导数为0的点

教材第61页归纳的求极值点的步骤:“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求出函数f(x)的极值点,首先求导,其次解方程f′(x0)=0,然后检验x0左右导数符号来判断x0是否为函数极值点”,从教材归纳求函数极值点的步骤可看出,“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导数为0的点!”,这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学生普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极值点还有可能是导数不存在的点,例如,结合函数图象知:x=0为函数y=x的极小值点,但函数y=x在x=0处的导数值不存在!导数只是研究可导函数极值的一种工具,对不可导函数求极值,导数法就失效了.

改进措施 在教材归纳求极值点的步骤前应加上条件“对可导函数而言”就完美了!容易知,教材所归纳求函数极值点的步骤是针对可导函数而言的,而教材在前一章的导数章节没有介绍可导函数.所以建议在前一章节应加上可导函数这一概念.

误导二 函数在闭区间端点处的导数值存在

教材第66页例4,求函数y=f(x)=x3-2x2+5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教材对此题解析中的表3-6如下:

x-2(-2,0)00,434343,22f′(x)20+0-0+4y=f(x)-11↗极大值↘极小值↗5

从上表可知,f′(-2)=20,f′(2)=4,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函数在某点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函数在该点的左右极限都存在且相等,也可以说是左导数和右导数都存在且相等.因为函数y=f(x)在x=-2处的左极限不存在,故函数在x=-2处的导数值不存在;函数y=f(x)在x=2处的右极限不存在,故函数在x=2处的导数值不存在.

改进措施 上表应改进为:将表格中x=-2与x=2处的导数值空着不填,或者填上“不存在”.

反思 教材出现的这两处容易误导学生的知识,归根结底是由于教材在没介绍极限知识而直接研究导数所致的.故建议教材能否考虑增加一章极限内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了极限内容,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对可导函数问题都能透彻理解,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 严士健,王尚志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66.

作者简介 汪仁林,男,1980年11月生,陕西省商南县人,中学一级教师.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成员,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高考试题研究,发表文章80余篇,参编教辅用书3本.分别荣获“中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咸阳市市级教学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咸阳市高中数学学科专家组成员”、“省级骨干班主任”、“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辅导教师”、“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最近,在北师大版教材《选修2-2》第三章导数应用的教学中,有两处颇具争议的知识点,会误导学生.本文展现出来,以期加以修正.

误导一 极值点一定是导数为0的点

教材第61页归纳的求极值点的步骤:“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求出函数f(x)的极值点,首先求导,其次解方程f′(x0)=0,然后检验x0左右导数符号来判断x0是否为函数极值点”,从教材归纳求函数极值点的步骤可看出,“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导数为0的点!”,这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学生普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极值点还有可能是导数不存在的点,例如,结合函数图象知:x=0为函数y=x的极小值点,但函数y=x在x=0处的导数值不存在!导数只是研究可导函数极值的一种工具,对不可导函数求极值,导数法就失效了.

改进措施 在教材归纳求极值点的步骤前应加上条件“对可导函数而言”就完美了!容易知,教材所归纳求函数极值点的步骤是针对可导函数而言的,而教材在前一章的导数章节没有介绍可导函数.所以建议在前一章节应加上可导函数这一概念.

误导二 函数在闭区间端点处的导数值存在

教材第66页例4,求函数y=f(x)=x3-2x2+5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教材对此题解析中的表3-6如下:

x-2(-2,0)00,434343,22f′(x)20+0-0+4y=f(x)-11↗极大值↘极小值↗5

从上表可知,f′(-2)=20,f′(2)=4,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函数在某点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函数在该点的左右极限都存在且相等,也可以说是左导数和右导数都存在且相等.因为函数y=f(x)在x=-2处的左极限不存在,故函数在x=-2处的导数值不存在;函数y=f(x)在x=2处的右极限不存在,故函数在x=2处的导数值不存在.

改进措施 上表应改进为:将表格中x=-2与x=2处的导数值空着不填,或者填上“不存在”.

反思 教材出现的这两处容易误导学生的知识,归根结底是由于教材在没介绍极限知识而直接研究导数所致的.故建议教材能否考虑增加一章极限内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了极限内容,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对可导函数问题都能透彻理解,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 严士健,王尚志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66.

作者简介 汪仁林,男,1980年11月生,陕西省商南县人,中学一级教师.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成员,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高考试题研究,发表文章80余篇,参编教辅用书3本.分别荣获“中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咸阳市市级教学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咸阳市高中数学学科专家组成员”、“省级骨干班主任”、“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辅导教师”、“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最近,在北师大版教材《选修2-2》第三章导数应用的教学中,有两处颇具争议的知识点,会误导学生.本文展现出来,以期加以修正.

误导一 极值点一定是导数为0的点

教材第61页归纳的求极值点的步骤:“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求出函数f(x)的极值点,首先求导,其次解方程f′(x0)=0,然后检验x0左右导数符号来判断x0是否为函数极值点”,从教材归纳求函数极值点的步骤可看出,“函数的极值点一定是导数为0的点!”,这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学生普遍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极值点还有可能是导数不存在的点,例如,结合函数图象知:x=0为函数y=x的极小值点,但函数y=x在x=0处的导数值不存在!导数只是研究可导函数极值的一种工具,对不可导函数求极值,导数法就失效了.

改进措施 在教材归纳求极值点的步骤前应加上条件“对可导函数而言”就完美了!容易知,教材所归纳求函数极值点的步骤是针对可导函数而言的,而教材在前一章的导数章节没有介绍可导函数.所以建议在前一章节应加上可导函数这一概念.

误导二 函数在闭区间端点处的导数值存在

教材第66页例4,求函数y=f(x)=x3-2x2+5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教材对此题解析中的表3-6如下:

x-2(-2,0)00,434343,22f′(x)20+0-0+4y=f(x)-11↗极大值↘极小值↗5

从上表可知,f′(-2)=20,f′(2)=4,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函数在某点可导的充要条件是函数在该点的左右极限都存在且相等,也可以说是左导数和右导数都存在且相等.因为函数y=f(x)在x=-2处的左极限不存在,故函数在x=-2处的导数值不存在;函数y=f(x)在x=2处的右极限不存在,故函数在x=2处的导数值不存在.

改进措施 上表应改进为:将表格中x=-2与x=2处的导数值空着不填,或者填上“不存在”.

反思 教材出现的这两处容易误导学生的知识,归根结底是由于教材在没介绍极限知识而直接研究导数所致的.故建议教材能否考虑增加一章极限内容.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了极限内容,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对可导函数问题都能透彻理解,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 严士健,王尚志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66.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5篇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除”的意义:

看到“除”,

圈一圈,

“除”字前面是除数,

“除”字后面被除数,

位置交换别忘了.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

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

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

常胜将军总是我.

认识钟表: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计算是基础,基础要打牢:

三年级数学课本系统的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但它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就我校各位老师教学经验表明,在二、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一方面使得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2、应用题,重中之重:

从三年级起,数学课本中介绍了大量的数学专题知识,尤其是应用题部分,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许多五六年级同学数学水平提高非常困难,就是因为他们三年级的数学专题知识掌握的不牢靠。

3、学习方法很重要:

在学习计算的基础上,三年级逐步引入了基本应用题,简单图形问题等数学知识,面对突然增大的数学信息量,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复习,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第6篇

分式

一.概念: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B叫做分式(fraction)。

二.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三计算法则: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四.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a^-n=1/a^n(a≠0)这就是说,a^-n(a≠0)是a^n的倒数。

五.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一.概念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inverseproportionalfunction)。

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hyperbola)。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一.概念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命题: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一.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四.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

初二数学课本上学期知识点

第二章实数

定义: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数学知识点八年级

概率初步

23.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在一定条件下必定出现的现象叫做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不出现的现象叫做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那些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叫做随机时间,也称为不确定事件23.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3.3时间的概率

1.用来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叫做这个事件的概率

2.规定用0作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用1作为必然时间的概率

3.事件A的概率我们记作P(A);对于随机事件A,可知0

4.如果一项可以反复进行的试验具有以下特点:

(1)试验的结果是有限个,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2)任何两个结果不可能同时出现

那么这样的试验叫做等可能试验

5.一般地,如果一个试验共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k个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包含的可能结果数/所有的可能结果总数=k/n

6.列举法、树状图、列表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7篇

一、填空题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和( )。

2. 2.3㎡=( )d㎡ 3200c㎡=( )d㎡

0.25㎡=( )c㎡ 6500平方米=( )公顷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积是( )㎡,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3cm和0.4cm,斜边长0.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c㎡。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高是40m,底是( )m。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dm,那么它的边长是( )dm,面积是( )d㎡。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缩小到原来的3倍,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9.一个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它的面积扩大( )倍。

10.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为( ),高为( )。

二、判断题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2.两个花园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纸片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三、选择题

1.一个平四边形的面积是4.2c㎡,高是2cm,底是( )cm。

A.2.1 B.1.05 C.2 D.4.2

2.学校篮球场占地面积约是0.6( )

A.公顷 B.平方米 C.米 D.平方千米

3.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

A.锐角 B.等腰 C.钝角 D.直角

4.已知梯形的面积是45d㎡,上底是4dm,下底是6dm,它的高是( )dm。

A.9 B.4.5 C.2.25 D.45

5.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

A.24厘米 B.12厘米 C.18厘米 D.36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一、除数是整数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二、除数是小数

一看:看清被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也就是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是不是整数不重要,只要扩大相同倍数就行)。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进行计算。

a÷b=c(b≠0),b=1时,a=c;b>1时,a>c;b<1时,a

三、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四、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的定义: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循环节是3。7.14545……的循环节是45。

3、循环小数必须满足的条件:①必须是无限小数;②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4、循环小数的记法:

①省略后面的“……”号;

②在第一个循环节首尾的数字上分别加点。

5、小数分类: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五、解决问题

应用题中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题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统计与可能性

一、统计图的分类及点

(1)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作用: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拆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据(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某一项目在某一时间内的数据(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比较

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对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思考 第8篇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标准》) , 由此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北师大 (版) 高中数学教材就是依照该《标准》编写的一套适合于教学的、特色鲜明的教材,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在问题设置、习题设置、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的应用、数学文化、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比以往的旧教材有较大变化, 为新课标的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平台。

1、教材强调“问题性”, 所提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参与, 且基本符合学生的实际与认知水平.

问题是思考的结果, 是深入思考的开始。本教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别人提出问题的能力, 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使学生保持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养成问题意识和交流习惯。

2、教材注重对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 通过对“研究性课

题”、“探究活动”学习, 让学生体会自己独立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教材强调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4、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数学, 不仅要学习数学的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 还应当认识数学在社会进步、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了一些数学文化的专题阅读材料, 通过这些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感受数学之美, 发挥数学的人文教育价值。

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不足

1、教材内容选编方面, 有些章节选编不够合理和精炼。

如《必修1》第二章函数, 对函数的性质研究只将函数的单调性作为一个章节列出, 而函数的奇偶性却在第5节简单的幂函数中出现, 削弱了函数性质研究的系统性。再如《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 教材对三个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分别研究, 这样编排就不够精炼。学生以前学习过锐角的三角函数概念, 现在扩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可以将定义一次给出, 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教材会更精炼, 也更好使用。

2、关于教材习题的问题主要表现:

(1) 部分习题的难度比例题的难度大, 教学内容和习题跨度太大, 导致部分学生有“听懂课但不会做习题”的感觉。 (2) 习题中有些涉及没有学过的内容, 教师很难把握是否需要添加这些部分的内容, 例如, 《必修3》P142B组第1题, 涉及等比数列问题。 (3) 习题的层次性不够, 且有重复出现, 虽然新教材大多数都将习题分层, 如A组、B组 (或有C组) , 但缺乏适当的铺垫, 有些章节A组已经出现难题, 而有些章节的练习又很简单。例如, 《必修3》算法这一章中,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的问题重复出现了几次。 (4) 有些章节练习题的针对性不够强。如《必修4》三角函数的应用, 其练习配备应用性不够强。 (5) 习题难度还无法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师与学生选择的面不够大, 建议对教材中的习题设置进行调整。 (6) 教参的习题解答有错漏, 有些较难的题目的解答又省略了。

3、数学的应用比以前重视了许多, 但难度似乎大了一些, 部分应用在实施过程中不好操作。

例如, 《必修3》统计这章中, P20第3题:调查你所在地区的每个家庭的年收入情况。

4、课程内容一下子太多了, 学生负担太重, 对知识的理解却如“蜻蜓点水”, 学得不深入, 掌握不牢固。

5、北师大版教材的每册课本都配有教学光盘, 其中有许多较好的教学课件, 这些课件有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因此, 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教学光盘里的有关内容有所了解,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有选择的使用教学光盘, 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材使用的做法与体会

1、与旧教材相比,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一》教材在教学

理念、知识体系以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等许多方面与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到这些不同之处, 在对新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科学合理地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 那么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从而爱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如果这样的话, 教师的教学效果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不断提高, 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不断增强, 新课程的改革也必将走向成功。

2、举办了新课程研习, 进行了多次示范课, 加强对教学的指

导, 示范课有《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相关性》《变量与赋值》《古典概型》等;加强与同教师的交流。

3、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顺序, 以使得知识更连贯, 例如, 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中, 将四个三角函数的定义系统地教给学生。

4、在尖子教学中适当对某些章节进行扩展, 提高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应用能力。

新教材在知识内容、知识体系等方面与旧教材有较大的区别。新教材删掉了旧教材的一些知识点, 同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如《必修一》中增加了“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简单的幂函数”、“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等内容) , 这些新的知识点一些教师并不是非常熟悉。因此, 教师要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教学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教学过程中同一学科组的老师可以经常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沟通与交流, 互相取长补短, 资源共享, 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四、对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1、教材编写要减少内容的重复, 突出新的知识增长点, 使教材更加精炼, 便于教师使用, 同时可节省课时。

2、教材的编写还应该加强对教师教学的引导, 使教师在使用教材, 同时就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3、提高练习题的编写的质量, 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实效性。

编写不应出现还未学过的知识, 加大练习的难度。

4、减少教材编写的错漏。

5、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

对不同的学生而言, 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因此, 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 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之下, 数学教材需要改变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 或者说, 她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 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 我校采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当然, 此教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起到指导性作用, 为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提供了平台。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例如教材在内容选编方面, 有些章节选编不够合理;习题的设置与教学内容脱节;数学应用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教学内容太多, 以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基于此, 笔者谈了自己对教材使用的方法和几点思考, 对教材编写提出了一些建议, 望各位共同思考。

上一篇:幼儿园文明礼貌的教案下一篇:小学科学外出听课心得